有关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分析

2024-05-20

有关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分析(精选6篇)

篇1:有关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分析

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人。文明是一种品质,我们只有具备这种品质才能创建一个文明的校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分析,欢迎阅读!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其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再次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儿童一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今天的孩子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印入脑中,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污染。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就整体情况看,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同时,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等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孩子们身上正在淡化。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虽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各种致命的弱点事先予以纠正。

二、切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规范校园教育阵地

(1)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直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狠抓养成教育。坚持举行校周会,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孩子们。利用周会课、整谈课及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3)抓好校园建设。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小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规范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无外乎有这样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可执行性。如: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礼仪。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关心、帮助、支持时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自己道歉时应该回话“没关系”、“别客气”等。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的遵循。

此外,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说声“对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礼仪用语之一,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篇2:有关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分析

2.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约翰。洛克

3.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仪容仪表,是一张无字却无比重要的名片,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

6.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

7.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歌德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9.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0.谦恭有礼,人人欢迎。——托马斯。福特

11.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旧唐书》

12.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

13.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1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15.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梅里美

16.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18.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19.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左传

20.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21.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2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23.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24.不在墙上留一条伤痕,不在空气中留下一句脏话。

25.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6.表面上礼仪有无数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平易近人。——米莉。波斯特

27.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8.世界上最廉价,而且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物质,就是礼节。——拿破仑·希尔

29.人有礼法就像水有堤坝,水有了堤坝就不会泛滥成灾,人有了礼法就不会产生恶事。

30.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31.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歌德

32.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篇3: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礼仪教育进课堂

2011年5月5日, 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文明礼仪。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中学《思想品德》等课程中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要重点讲述。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课堂教育的系统性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将礼仪作为教育的内容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我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传统六艺中, “礼”字第一, 充分说明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西汉以后, 《仪礼》《周礼》《礼记》等礼乐文化的经典被先后列入官学, 成为古代文人必读之书。不仅如此, 儒学家还编撰了大量的日用乡礼、家礼等著作, 从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开始培养青少年的礼仪习惯。现在, 礼仪不再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这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是一大损失, 离开了系统的学校教育, 许多礼仪很快失落了。近年来, 我国的一些中学尝试让礼仪教育重新走入课堂,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仅仅是一种尝试, 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需要规范和统一教材, 培养专职教师等, 要做很多工作。新课改的启动是一次契机, 我们期待着礼仪教育能够得到重视, 得到发展。

二、知行统一, 注重实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习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指出:“重复和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无论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还是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都是重复和练习而形成的。”礼仪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而是培养人的习惯, 修炼人的品行, 提高人的素质。针对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要把礼仪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活动载体中, 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 亲身实践、体会, 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 使礼仪逐步转化为自身的素质, 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 我首先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 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一开始就重视礼仪训练, 打好底子, 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既要使学生明白“理”, 又要训练“仪”, 学练结合, 以练为主, 做示范、教表演, 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 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我让学生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上, 我在讲台下面扮演学生, 我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 并大声说:“老师好!”台上的小老师就说:“同学好。”我借此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训练, 对每一组都进行评价, 哪方面做得好, 哪方面还要加强。有的同学没有站直, 手来回动, 声音小, 我就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 我边指导、边做示范给这名同学看, 直到他站直抬头, 声音响亮为止。最后进行全班训练, 人人过关。教师认真示范, 加大力度训练, 学生也很重视, 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地练习, 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三、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礼仪素质

与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正己化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也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良好的礼仪修养有利于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一个仪表端庄、举止优雅、语言优美、尊重学生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如果教师出口成“脏”, 怎么去要求学生语言文明?教师举止粗俗, 怎么去要求学生文明礼貌?因此, 教师要从我做起, 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 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对学生以礼相待, 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 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使学生得到持久的、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礼仪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 起着关键作用。前苏联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曾说:“全部教育, 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因此, 学生礼仪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家庭的文化背景。如果家长毫无礼仪可言, 则很难培养出彬彬有礼的孩子。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让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及家庭礼仪规范, 提高认识, 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共同参与学校礼仪教育工作。

家庭与学校要做到教育原则一致, 内容和时空互补。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形成合力, 礼仪教育才能取得整体效应, 效果才能持久。

四、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 模仿能力、从众心理很强, 思想和行为都有很大的反复性。学校、家庭、社会良好的礼仪氛围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帮助学生将礼仪知识入耳、入脑、入心, 最后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因此, 学校要结合礼仪教育, 有计划地实施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广播等形式宣传各种礼仪知识, 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加以引导, 如:餐桌上、待客时、交谈中等等, 以自己良好的礼仪形象和家庭的文明气氛给子女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和谐社会的建设, 政府和社会舆论也要倡导文明礼仪, 提升国民素质, 重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每个成年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约束自己的言行, 为青少年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

篇4:浅谈文明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 文明礼仪 重要内容

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是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从古代到现代,我们的先祖一直注重文明礼仪教育,讲文明、重礼仪、保持秩序友好代代相传的中华民族的美德,这一美德促使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要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并同时提高整个民族的文明礼仪素质。

一、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时尚,社会风气影响

一些学生一味追求时尚,同时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许多不文明的,粗鲁的,不礼貌的行为,作为一种“时尚”和“新潮”而受到追捧,不礼貌、不文明现象加剧。在一些学生的眼睛里,礼仪则被看作是一种约束、限制和束缚。

2、文明礼仪教育环境过于复杂

复杂的社会环境、优越的网络资源是一现象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被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在家像王子和公主一样宠坏,丰富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们感到骄傲、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长辈和上级,不能忍受一点的委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们往往会因为不文明教育的环境影响而导致他们的不文明行为更加明显。

3、缺乏基础文明礼仪知识

“尊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美德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对武汉某高校的100名大学生做出随机抽查的结果显示:

如上图所示,调查结果所示,只有31%的学生在看见老师时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当前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遇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大声说脏话,公共场合不注意卫生,乱扔乱倒杂物,公汽上对孕妇视若无睹不主动让座等现象比比皆是,屡禁不止。

二、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礼仪意识相对薄弱

许多学院和大学都忽略了文明礼仪建设,礼仪课程作为一般选修课,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完全被无视,文明礼仪教学由完全没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兼职,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群体表现出素质的参差不齐。各种软件,硬件设施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加幅度,管理者无法在配置上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2、大学生文明礼仪所造成的社会环境

新一代大学生父母的不文明行为,以及有偏差的价格观、人生观,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家长一味地要求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产生,他们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太多的缺憾与不足。

3、不良风气的的社会对文明禮仪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滋生了一些丑陋的现象和不正之风,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乏文明礼仪引起的。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过分热衷于报道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而很少关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甚至一些媒体机构,一些低俗娱乐综艺,为增加收视率而大肆传播低级趣味节目,再加之网络管理不利,许多不文明的、低俗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开来,从而导致学生受到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

三、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文明守礼可以营造一个和睦友好的社会环境,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创造宁静和谐的生活空间,作为现代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是现代社会礼仪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1、有益于信息交流、增进感情、建立关系

良好的社交礼仪有助于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有利于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良好的社交礼仪能使我们以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情谊。

2、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几十年,早已走出了狭隘、封闭的环境,大学生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的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可以帮助你顺利地融入社会,树立自己优雅的形象,并给人留下温文尔雅的好印象。

3、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进一步的劳动分工与商品流通,促进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合作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锅饭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不了解现代社交礼仪,是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应该了解学习更多关于学习社交礼仪的知识,有助于成功地进入市场,并立足于市场。

四、社交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

1、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随着当代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自我意识阶段,他们也渴望得到一个真正的友谊。学生远离家乡的父母,在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的活动建立友谊,从而慢慢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形成独立人格。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许多高校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水平高于道德标准,举止行为达不到基本的道德水平。这是社交礼仪教育的典型不足引起的。礼仪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信仰来维护的,良好地礼仪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3、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知识教育

人文教育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其最终的目标是要更多的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一个文明的人。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是他们自己的形象,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精神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礼仪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礼仪培训,提高人际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举止。让文明之花在我们的校园处处开。

四、结论

篇5:有关文明礼仪的谚语

2、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5、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6、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

7、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8、敬人者,人恒敬之。

9、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10、出门人,二分小。

11、夫子温良恭俭让。

12、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13、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

14、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15、出外做客,不要露白。

16、谦恭有礼,人人欢迎。

17、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18、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19、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20、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2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

2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3、真正的文明是说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

24、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25、仁之发处自是爱。

26、不学礼,无以立。

27、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28、君子争礼,小人争嘴。

2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篇6:精选有关文明礼仪的谚语

2、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谦逊是美德的色彩。

5、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6、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7、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8、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9、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10、出外做客,不要露白。

11、看得人重,得到人用。

12、让者,礼之实也。

13、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14、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15、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

16、真正的文明人知道自己人生的使命。

17、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18、见人不施礼,多走二百里。

1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0、知识使人变得文雅,而交际使人变得完善。

21、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22、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23、亲师友,学礼仪,香九龄,能温席。

24、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25、棋逢对手,先礼后兵。

26、千里送鹅毛,礼轻意重。

27、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闻,非礼勿听。

28、文明就是造就文明人。

29、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30、真正的文明是说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

31、敬老得老,敬禾得宝。

32、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

33、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34、无礼就是无知的私生子。

35、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36、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37、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38、夫子温良恭俭让。

39、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

上一篇:高质量的员工辞职报告下一篇:人事助理工作总结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