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不同活动的总结

2024-04-24

参加不同活动的总结(精选8篇)

篇1:参加不同活动的总结

20xx月3月13日中午12:15,凝聚青春梦、我们在行动的演讲比赛在教室成功举行。

比赛伊始,13级广电2班的张同学以《青春中国》为题开始了慷慨激扬的演讲。声情并茂的她使整个比赛进入了紧张的氛围中。在演讲中选手们围绕主题,从缅怀古今、开创未来、我爱你中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呈现的各有独到之处以及迥异的演讲风格。表明了参赛者们不仅具有浓烈的爱国精神。还有对社会问题的敏感与关注。

经过一个小时的比赛各个奖项已经揭晓。13级广电2班张xx同学凭借着扎实的演讲功底以9.24的高分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14级影表2班的王和广电2班的阚分别以9.06和8.96的成绩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二等奖。获得三等奖的有:14级广电1班李、13级广电1班李。比赛结束时:团总支书记周xx老师对比赛做出了点评。她表示:本次比赛的整体水平很高,选手们的表现胜于去年。同学们为了比赛也做了精心的准备与安排。无论是诗词的借用还是情感的流露都真实的反应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比赛圆满结束,这次演讲比赛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和挑战自我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赛不仅增添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也使观众们受益匪浅。此次比赛获奖的同学将代表表演系参加学院“演讲”比赛,我们也期待他们更好的表现。

篇2:参加不同活动的总结

1、班级总目标:激发全班同学对诵读和持续默读的兴趣,能够坚持参与班级阅读活动,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具备基本的朗读、诵读和阅读能力,努力实现创建“书香班级”的目标。

2、教师个人目标:每天坚持对班级的晨诵、持续默读等活动进行指导,每天坚持利用语文课的时间为全班同学朗读儿童小说或其它儿童文学作品等,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指导课。此外,定期向全班同学推荐优秀的读物,并根据同学的要求为他们作个性化推荐或指导。

3、同学个人目标:跟全班同学一起,每天坚持晨诵和中午的持续默读,坚持认真倾听老师每天课内朗读的内容,坚持每天在家大声读课文并挤出一些时间读课外书,坚持每天记录自己的阅读情况,认真书写《阅读记录》。如果有条件,尽量每周去书店读一次书。

二、活动口号

我们是快乐的读书人!

三、主要活动措施

1、晨诵。

时间:周一到周五早上7:45—8:00。

内容:童谣、名言名句、名家诗歌经典、儿童诗、韵文等。(每周学习四至五个内容。)

要求及注意事项:

按时参加。尽量不迟到,遇到特殊情况应提前向老师请假。值日的同学要注意提前到校打扫卫生,尽量在打预备之前回教室参加晨诵。

认真参与。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诵读每天的新内容,注意学会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好节奏,读出一定的感情。诵读过程中要专心,要多练读,争取能够背诵当天学习的内容,即使不能背诵也要达到熟读的程度。

及时复习。每学完一个新内容,一定要利用课间、课外活动和放学后在家的闲暇时间,进行复习巩固。

检查与评价:

老师根据全班同学的情况,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晨诵效果检查。对检查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予以表扬,并授予“晨诵之星”称号;对表现不好的同学,则告知其改进的办法,力争早日达到班级平均水平。

2、午读

时间:周一至周五14:05—14:20。

内容:自己喜欢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期刊、报纸均可。鼓励读儿童文学、儿童小说、科普读物、经典名著以及优秀的漫画书,反对读内容不健康、印刷质量低劣的书。

要求及注意事项:

按时参加。(要求与晨诵相同)

提前准备。每天午读开始前,要把当天要读的书准备好,老师宣布开始后,应立即进入阅读状态。

管好自己。阅读期间,应尽量避免发出任何响动,以免影响别人。要管好自己的手和嘴,不做小动作、不随意跟别人说话,有事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午读过程中,不允许随意走动,不可以和同学交换书籍。

学会阅读。注意学习阅读的方法,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和科学的读书方法,练习默读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速度、理解水平。鼓励在阅读的同时,画出好词好句,标出不理解的地方,阅读结束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各自读书的感受,并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

做好记录。坚持每天把自己的阅读情况记在统一的记录本上,以便老师和家长检查监督。

评价办法:

定期评选“班级阅读天使”,采取一定形式予以奖励。

3、课内朗读:

利用每天的语文课朗读优秀童书,本学期准备读三本书:《亲爱的汉修先生》《小飞侠彼得潘》《吹小号的天鹅》。如果还有时间,可根据情况再选择其他书籍。

4、读书课:

每周上一节读书课。本学期读书课内容以“绘本导读”为主,主要目的是培养全班同学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通过绘本阅读陶冶性情、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5、好书漂流:

借助班级图书柜,促进同学之间图书的分享阅读。设计好书漂流记录表,每学期统计一次图书借阅情况。

篇3:参加不同活动的总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甘肃省16岁 (含16岁) 以上的非学生城乡居民, 必须为抽样住户中的常住人口 (以户籍为准) 。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的方法抽样[1]。依据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 兼顾地理条件, 在全省14个市州抽取兰州、天水、武威为抽样城市。在兰州、天水、武威分别抽取一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好、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差的区 (县) , 再依次抽取所辖的街道和乡镇, 等量分配样本, 直至抽取样本户 (样本户的地址和编号以户籍管理部门的登记为准) 。

1.2.2 调查法

入户调查, 问卷调查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 对抽取的样本户中符合要求的被访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表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调查问卷” (批准文号:国统制[2007]115号) [2]。共调查1600余户, 获得有效问卷2898例。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分别统计不同学历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学历人群体育锻炼状况分析

2.1.1 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学历人群中,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5.1%, 高中 (含中专) 学历的人数比例为34.1%, 初中学历的人数比例为20.7%, 小学学历的人数比例为14.2%, 文盲及识字不多人群为8.3%。不同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大, 各学历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如图1所示。

2.1.2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是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在3次以上 (含3次) , 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min以上 (含30min) , 每次锻炼的强度达到中等以上 (含中等) 的人[3]。统计结果显示, 在不同学历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中, 高中 (含中专) 学历人群排在第一位 (10.0%) , 大专以上学历人群排第二位 (8.9%) , 初中及以下学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随学历降低而减少, 文盲 (含识字不多, 下同。) 人群仅占2.0%, 如图2所示。

2.1.3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

不同学历人群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在1~2次的人数比例随着学历的提高而逐渐升高;周锻炼频度不到一次的人群中, 初中学历所占的人数比例最高 (39%) , 文盲人数比例最低 (21.4%) ;周锻炼频度5次以上人群中, 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数比例最高 (54.1%) , 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最低 (25.5%) , 如图3所示。

2.1.4 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不同学历人群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在60min以上的人数比例排在第一位的是小学 (含私塾) 学历人群 (46.3%) ;锻炼时间在30~60min的人数比例排在第一位的是高中 (含中专) 人群 (53.7%) ;除小学 (含私塾) 学历人群外, 各学历人群锻炼时间在30~60min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其他2个时间段, 如图4所示。

2.1.5 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

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主要以中小强度为主, 各学历人群仅有不到20%的人数达到较大强度, 其中大学以上学历人数比例最低, 文盲和识字不多人群比例最高;达到中等强度的人数比例大学以上学历为52%, 排在第一位, 文盲和识字不多人群中有45.2%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时强度较小, 排在小强度人群中的首位, 如图5所示。

2.1.6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各学历人群选择参加体育锻炼排在前两位的项目均为走、跑步。其次, 大专以上、高中、初中学历人群选择小球类项目锻炼的人数比例较高;对于技术相对复杂的运动项目, 高学历人群参加的人数比例较高;在走的选项中, 小学学历和文盲参加的人数比例较多, 见表1。

2.1.7 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统计结果显示, 高中以上学历人群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场所排在前三位的是单位或小区体育场所、住宅小区空地、公路街道边;初中及小学学历人群选择公路街道边、自家庭院或室内、住宅小区空地的人数比例较多, 且高于其他学历人群;文盲人群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场所排在前三位的则是公路街道边、自家庭院或室内、单位或小区体育场所。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到公共体育场馆及健身会所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高于其他学历人群;文盲人群在自然地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其他学历人群, 如图6所示。

2.1.8 居住地到体育锻炼场所距离

在不同学历人群中, 75%以上的人选择体育锻炼场所距离在2000m以内。选择体育锻炼场所在1000m以内的人数比例随着学历的降低而增加, 其中初中以下学历的人数比例远远高于高中学历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选择锻炼场所在1000~2000m之间的, 高中学历的人数比例最高 (40.5%) , 其次为大专以上学历 (40.2%) 。选择锻炼场所在3000m以上的, 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最高 (15.7%) , 初中学历的人数比例最低 (7.0%) , 如图7所示。

2.1.9 体育锻炼中接受指导的情况

不同学历人群在参加体育锻炼时63%以上的人没有接受过指导, 其中小学学历没有接受指导的人数比例最高 (81.3%) , 高中学历的比例最低 (63%) ;高中学历接受体育教师指导的人数比例最高, 文盲最低;不同学历人群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其他专业人员指导的比例均相对较低, 如图8所示。

2.1.10 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

统计结果显示, 高中以上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依次为与朋友同事一起、独自、与家人一起, 初中以下学历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依次为独自、与朋友同事一起、与家人一起;高中学历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 (45.4%) , 小学学历独自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不同学历人群与家人一起锻炼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 如图9所示。

2.2 不同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分析

2.2.1 体育锻炼的目的

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为增加体力活动, 其次为防病治病和消遣娱乐, 高中学历、初中学历、小学学历及文盲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防病治病、增加体力活动、消遣娱乐。学历越低, 选择防病治病为首要目的的人数比例越高;学历越高, 选择减轻压力、调节情绪和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为目的的人数比例越高, 见表2。

2.2.2 体育锻炼兴趣形成因素

统计结果显示, 影响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形成体育兴趣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在学校期间受到的体育教育、受同事或朋友的影响、看体育新闻及电视转播或听体育播音;影响高中、初中学历人群形成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为:在学校期间受的体育教育、看体育新闻及电视转播或听体育播音、受同事或朋友的影响。在看体育新闻及电视转播或听体育播音因素中, 小学学历人群所占比例最高, 而文盲则受家庭成员影响的人数比例最高;学历越高, 受单位体育活动影响的人数比例也越高, 见表3。

2.2.3 体育锻炼的需求

对于国家在促进大众体育健身方面的要求或希望, 各学历人群对建设和完善与居民社区相配套的公益性体育锻炼场所或器材的需求强烈, 各学历人群选择的人数比例均在70.0%以上。其中, 初中学历选择的人数比例最高;在尽可能开放体育锻炼场馆、体育场馆的收费要合理两个选项中, 随着学历的增高, 选择的人数比例也逐渐升高;在健全各种体育法规和政策, 保证公民享有体育权利方面, 高中学历人群的选择比例最高, 初中学历人群在加强对体育运动知识、锻炼方法的普及和宣传, 加强群体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加强对大众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三项选择中的人数比例最高, 如图10所示。

2.2.4 参加体育锻炼的障碍

影响高中 (含中专) 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为工作忙缺少时间、缺乏场地设施、惰性;影响初中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主要障碍为缺乏场地设施、家务忙缺少时间、工作忙缺少时间;影响小学学历人群的主要障碍是家务忙缺少时间、缺乏场地设施、对体育没兴趣;影响文盲的主要障碍是身体弱不宜参加、家务忙缺少时间、缺乏场地设施。由于工作忙缺少时间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随着学历的增高呈逐渐上升趋势;高中学历人群由于没兴趣和惰性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其他学历人群;初中学历者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 见表4。

2.3 结论

1) 甘肃城乡居民的体育意识不高,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足三成,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足一成。不同学历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差异性较大, 相对低学历人群, 高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

2) 各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主要以中小强度为主, 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60min, 周锻炼频度基本在3次以上。

3) 各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项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主要以走、跑为主。而对于一些技术复杂的项目, 高学历人群的喜爱程度较高。

4) 不同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低学历主要是防病治病, 高学历以增加体力活动为主, 学历越高, 选择减轻压力、调节情绪和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为目的的人数比例越高。

5) 影响各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和家务忙缺少时间、缺乏场地设施等, 由于工作忙缺少时间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随学历增高呈逐渐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工作手册[S].2007:15-22.

[2]国家体育总局.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工作手册[S].2007:79-98.

篇4:参加不同活动的总结

关键词:俱乐部;身体素质;体育运动;健康状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体育活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当前形势的发展,2012年9月,我校按照“知识、能力、人格”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为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对大学体育课进行改革,由原来课程模式改为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以创建我校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氛围。同时,我校也开设了15个体育教学俱乐部。俱乐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更为学生的体质发展提供了平台。

一、参加不同俱乐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积极影响

1.参加羽毛球俱乐部会增加学生臂部肌肉的柔韧性

羽毛球俱乐部对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羽毛球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手臂力量和柔韧性,同时参加羽毛球俱乐部的学生心率更加平稳,因为羽毛球运动是一项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学生的心血管的适应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加强。

2.参加有氧健美操俱乐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

有氧健美操是一种中低强度、持续时间长、耗氧大的全身性运动。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全身的肌肉和脂肪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来。正因如此,参加健美操俱乐部的学生的身体各方面指标都有了良性的改变,如BMI指数减小,静息脉搏变慢,肺活量增大,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明显提升。

3.参加篮球俱乐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锻炼意志力

众所周知,篮球运动涵盖了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的形式,相对其他项目来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较大,能全面有效地增进身体素质,发展人体的各种机能。除了可以锻炼学生身体机能以外,在打篮球的过程中,还可以不同程度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加学生的耐力和肺活量。

4.参加游泳俱乐部可以锻炼四肢的协调能力

游泳是一项运动量大、耗氧量多的运动。学生在参加游泳运动时,身体的各个部分都会得到锻炼,尤其是手臂和腿部。游泳过程中需要四肢的高度协调和配合,这就使得身体的四肢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肺活量。

5.参加瑜伽俱乐部对学生身体的塑形有着重要的作用

瑜伽对于学生尤其是女生来说是一项非常有利的运动,通过瑜伽运动,可以强化手臂和腕部的力量,使腹部和臀部的肌肉更加紧实,伸展背部肌肉和脊柱,消除背部疲劳。同时,还可以塑造优美的手臂线条,紧实大腿肌肉,减少大腿脂肪,提高平衡感。

二、学生参加不同俱乐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俱乐部人数虽然不断上升,但是,有些学生参加俱乐部并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为了跟风和赶潮流。学生抱着如此目的去参加俱乐部,就不能真正提高身体素质。所以学生应该从自身的爱好和情况出发,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俱乐部。

2.学生在参加不同俱乐部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随着俱乐部的形式不断增多,人数不断增加,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都会来参加俱乐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参加俱乐部的目的是增强自己身体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要在运动和玩乐中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参加俱乐部的意义。

3.学生应在参加俱乐部的时候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

学生参加俱乐部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素质,二是为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学生在参加不同形式的俱乐部的时候,要侧重于学习,而不是为了去玩。如果学生抱着只是为了玩玩的态度去参加俱乐部,那么根本就达不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参加不同项目俱乐部不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精神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学校、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俱乐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作为学校也应积极开展俱乐部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崔会敏.体育教学俱乐部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效果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2]刘华荣.独立学院课外实施体育俱乐部对大学生体育能力影响的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2.

篇5:参加党课培训的活动总结

通过幻灯片和相关书籍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至今,已经走过了86年光荣的斗争道路。这八十多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其中,李旸老师重点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的伟人,不时穿插进他们的故事,文学作品等,让我们从点滴中领略到这些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

课的末尾,李x老师深情地对全体学员发出号召: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每个要求上进、思想进步的青年人的迫切要求。全场师生都为之动容。这堂课不仅纠正了我的入党动机,更加坚定了我的入党信念,鞭策自己为早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做出不懈努力。

在第二次的集体学习中,我们观看了相关影片。内容是讲党的性质和宗旨,从中我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申请入党的必修课,是端正入党动机的前提条件,是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必须前提,努力做合格共产党员就从这里开始。我认识到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每一个有志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同志,都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因此每个党员在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过程中,都要在思想上想着人民,在政治上代表人民,在行动上为了人民,真正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篇6:参加植树节的活动总结

当班委会向全班同学宣布在3月12日开展植树活动时,同学们都反应热烈,积极响应,并有很多同学不断询问这次植树活动的相关信息及具体的安排,希望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表达出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但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呵护环境,奉献绿色”,希望通过这次植树活动,使大家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关注环境问题,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为美化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由材料六班的主要班干负责。活动开展的很成功。3月12日中午十二点全体同学在学校大门口集合,集体乘车出发,于十二点四十到达预定地点。到达目的地之后,同学们都表现很积极,而且很偶秩序,按照先前的分组,很快就开始了植树,有的挖坑,有的植树苗,大家干劲十足,热火朝天,但对待小树苗却时小心翼翼。

在整个植树过程中,大家充分享受着植树活动带来的乐趣。虽然在培土,浇水过程中有很多同学被泥土弄花了脸,但大家都毫不在意,依然干劲十足,同心协力,半小时不到,一棵棵树苗就直立起来了!最后,看着春风吹拂着树叶,阳光洒下点点光斑,面对大家自己种下的小树,大家都感到无比开心和成就感,虽然植树有点累,但在大家的脸上看到的都是喜悦。

这次植树由于大家高昂的激-情,和一致的团结协作,很快就将所带的树苗植完了,随后在主持人的带动下,开展了《杯水一战》,《你心中的他(她)》等娱乐活动。由于这些活动的娱乐性很高,让大家都乐翻了天。四点钟集体乘车返校。

对于这次植树活动,同学们都觉得意义非常。不但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而且加强了班级间的交流,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植树及对环境问题和植树知识的宣传,使得大家更加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切实投身“呵护环境”的行动中来,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奉献绿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土木学院实践部组织了植树实践活动。早七点队伍集合完毕,整队出发,于7:40到达目的地展开热火朝天的植树实践活动。

参加队伍植树活动的同学统一穿校服,戴校徽。在去目的地的路上秩序井然,体现出了土木学院的严谨认真的优良作风。植树活动中,同学们在组织方人员们讲授完植树的一些技巧方法后,便积极认真的干起来,有的抬树苗,有的挖树坑,有的填土由于工具不足,同学们到附近的村里借,体现出良好的组织应变能力。

由于分工明确,同学们很快将20多棵树植好,但同学们热情依然未减,积极帮助一些参加活动的小学生们植树。

篇7: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总结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校团委向全校广大团员青年发出了《关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班团支部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各班情况,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2.集体组织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节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知识讲座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社会实践小组对向塘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义务帮助那的农民务农,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文艺联谊。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织联系的与湘潭各高校的联谊活动,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5.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6.环境保护。由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志愿者在湘潭友谊广场打扫街道卫生及新湖校区的学生组织在一大桥周围打扫卫生都获得了广大湘潭市民对我院及我院学生的好评。

篇8: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该文主要运用访谈法就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对30人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要求本人(被访谈母亲)或母亲(被访谈孩子)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母亲和孩子各15人,其中孩子又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5人。此外,还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对相关内容进行查阅。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 母亲对孩子的特殊影响力

母亲与孩子之间有着强烈的感知,每一个孩子与母亲都是心灵相通的,母亲总能准确的知道孩子的需要并给与适当的帮助,而孩子对母亲的言行举止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生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母子感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灵感应。目前医学界认为,母子感通大约在出生前三个月就已形成。在母子精神交流频繁时期,即出生后数日内,特别是出生后的数小时内最终建立。[2]科学证明,这种始建于胎儿晚期的母子感通,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在感通上,母亲处于主动地位,只有母亲爱抚胎儿、理解胎儿,才能不使胎儿产生精神上的障碍,帮助胎儿建立最初的安全感跟信任感。母子感通是维护孩子与世界联系的一条精神脐带。它是摇篮里建立起来的感应频道,是子女成长的心理支撑,是人生依赖的感情基础,是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根本。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母亲的含义是影响!”母亲不仅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更是孩子人生道路的领路人,母亲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人从小到大,只要母亲伴随着他的成长里程,母亲的一切,包括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做人原则、母亲的思想等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后身上会有母亲的一些特质。教育家、社会心理学家,中国第一个母亲研究所创办人王东华先生在他的杰作《发现母亲》中这样阐述:在孩子的成长上,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一个瞽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女人的名字叫母亲,母亲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3]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母亲在孩子成长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 . 2 孩子视角下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自己的影响

2.2.1 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小学生的影响

通过访谈发现,有2名小学生认为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自己没有影响,一人认为作业太多,没有跟妈妈一起运动过,没有影响,另一人不知道有什么影响。而有3名小学生认为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自己有积极的影响,他们认为,妈妈参加体育活动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生活上的好榜样,一位学生说,妈妈参加体育运动就很少打麻将了,不会再输那么多钱;还有同学说妈妈转呼啦圈时自己也跟着转,可以带着自己锻炼身体,培养兴趣,还能学到一些运动技能,感到很开心。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可以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影响的认识停留在一些直观的表象上面,而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像意志品质、性格等方面的影响,他们有时不会很准确的感受到,即使有深层次的影响他们自己可能浑然不知也无法表达这种影响,但是他们知道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好事,他们很开心。

2.2.2 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初中生的影响

对初中生的访谈中,只有一人认为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自己没有影响,妈妈经常与其他大人一起运动,并且运动中习惯与大人们进行社交,孩子在运动水平上跟妈妈相差甚远,在运动中的沟通中孩子没有参与的机会。有4名初中生认为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自己有积极的影响,并且他们都是与母亲一起运动,提高了运动兴趣,锻炼了身体,受到妈妈的夸奖和鼓励,很开心,增强了自信心,能够大胆挑战,有自豪感,并且运动中更加愿意与人交流,性格越来越开朗,整个人都觉得活泼热情有活力。这一阶段的孩子处于叛逆期,身心都非常敏感,妈妈更应该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我认为妈妈与孩子一起运动的过程中,妈妈对孩子应该有一个带动、鼓励和引导的作用,这样子双方在运动中都会感受到成功和喜悦,妈妈看到孩子的进步会很开心,并且会有通过体育来教育孩子的成就感。孩子都需要妈妈的关心和陪伴,这一时期与孩子一起运动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减轻孩子的叛逆心理,为孩子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身心。

2.2.3 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高中生的影响

高中生普遍认为妈妈参加体育运动对自己有着积极的影响。他们认为,与妈妈一起运动缓解了学习压力,放松了身心,锻炼了身体,并且有了跟妈妈相处的时间,加强了沟通,拉近了关系。有的高中生以前不喜欢运动的,在妈妈的带动下开始锻炼身体,并且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学习压力更大,此时的他们更需要通过体育活动来放松身心。很多高中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增加了跟母亲的交流沟通,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任何事,身负压力的他们有了倾诉的对象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人,更加有利于他们缓解压力。运动过后神清气爽,他们的头脑更加灵活,思维更加清晰,有利于他们提高成绩。可见妈妈参加体育运动对高中生来说作用非常大,不管是妈妈与孩子一起运动还是单独运动,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有帮助。

2 . 3 母亲视角下自己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的影响

对15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母亲进行访谈发现,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了锻炼意识,养成了锻炼习惯。他们认为身教重于言传,自己参加体育活动,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喜欢体育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精神焕发、心情愉悦、乐观开朗、善于交际,有这样阳光向上的妈妈,孩子自然会受到妈妈的影响,向妈妈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体育运动对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人们很享受那种运动过后的轻松愉悦,一旦接触便会爱上它,从此养成习惯,并且这种意识也会潜藏在脑海里,使体育运动成为生活必需的一个部分,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不断的保持身体健康。有妈妈说,这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其次,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影响比较大的是培养孩子优良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共同的兴趣、增进了双方感情。在运动的过程中,孩子不免会叫苦叫累,或者遇到一些运动技能方面的困难,这时就需要妈妈的支持与鼓励,在妈妈的帮助下孩子渡过难关,便会心情愉悦、信心大增,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懂得了坚持、培养了毅力,在以后的生活中便会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是孩子更加坚强自信。妈妈与孩子进行同样的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而增加了一个沟通话题,一起运动也增加了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使彼此更加贴近。孩子与母亲一起做同样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幸福的。

最后,仍然有妈妈认为自己参加体育活动丝毫影响不了孩子。即使是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运动,结果也是妈妈运动,孩子休息,导致妈妈都快放弃运动了,有人认为这种影响与遗传有关,如果孩子天生有运动细胞,那么自己就会主动接触,如果天生没有的话,即使母亲在后天通过自己的努力爱上体育活动,对孩子的影响也会很小。但是我认为,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孩子不喜欢的原因,仍然在于母亲,可能是母亲的引导方式不对,也可能是母亲其他方面没有做好,是孩子对母亲失去了崇拜感等等,原因有很多,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孩子不好应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对小学生来说,妈妈是一个模范和榜样,他们会将妈妈的行为看在眼里并加以学习;对初中生而言,妈妈参加体育活动更有利于他们塑造良好的身心,顺利的度过生长发育的敏感期;而对高中生来说便是增加沟通、缓解压力和提高成绩。

(2)母亲采用正确的方式带动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促进作用。不仅孩子需要母亲的赞美、支持与鼓励,母亲也需要孩子的赞美、鼓励与监督,孩子会因自己的努力而骄傲,母亲也会因自己优秀的教育结果而感到欣慰,这种状态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母亲与孩子更加热爱运动并且享受运动带给他们的喜悦。

(3)母亲参加体育活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健康生活的榜样。这种健康生活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开朗的性格。母亲喜欢体育活动孩子也会喜欢,母亲身上积极阳光的东西孩子也都会学习,有这样的妈妈孩子很幸福。

(4)母亲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孩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母亲锻炼带动孩子也一起锻炼,当锻炼成为一种习惯,锻炼意识也就自然存在,终身锻炼,终身健康,这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5)母亲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锻炼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孩子在母亲的鼓励下不畏困难,坚持到底,挑战自我,增强了自信,意志力更加坚强。

(6)母亲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拉近亲子关系,提升孩子幸福指数。在运动中妈妈与孩子相互交流,亲密接触,彼此更加了解,孩子更能感受到妈妈的爱,跟妈妈一起运动孩子更加开心幸福。

3.2 建议

(1)母亲应重视自己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并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希望学校和社区为亲子活动创造条件,多多举办有关亲子活动的专题讲座,提供知识和技术指导,并定期开展相应的活动。

(3)希望体育工作者做好宣传和指导工作,让人们在思想上加深对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重要作用的认识,使人们科学的进行体育活动。

(4)希望社会加强对亲子活动的科学研究,设计并推广易于开展、趣味丰富并且有良好教育意义的活动让母亲和孩子参加。

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查阅了母亲对孩子特殊影响力的相关内容,对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母亲和孩子进行了访谈,并分别从孩子的视角和母亲的视角对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如下: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母亲采用正确的方式带动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促进作用;母亲参加体育活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健康生活的榜样,有利于孩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有利于锻炼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拉近亲子关系,提升孩子幸福指数。

上一篇:鸭的喜剧作文下一篇:“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班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