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经商的座右铭

2024-04-17

黄光裕经商的座右铭(共7篇)

篇1:黄光裕经商的座右铭

过低的价格,正日渐遭到众厂商的联手抵制,其中不乏海尔,TCL等品牌。

如何使整个家电行业这条“买、卖”生态链,避免断裂,才是黄光裕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而这点,目前的他显然无法给以完美的回答。未来的日子,黄光裕的“生存法则”将面临调整。

黄光裕总是透出点痞气,尤其是7个月前,他理了一个光头。对黄光裕“生存法则”的描述,都近乎“凶猛”。

“我不觉得我是这样(掠夺),只可能别人没有想到这么做,就觉得我是这样(掠夺),这只是个人看法不同而已。”黄光裕对《每日经济新闻》说。

这个9月的第一天,黄光裕来到上海。他要接受一个商业领袖峰会颁发的“CEO眼中的CEO”称号。

“奇怪了,我也不知道怎么会拿到这个奖。”黄光裕对《每日经济新闻》说,说话方式很直接。显然,黄光裕来上海不单是为了这个奖杯。果然在几天之后,国美就抛出了与永乐30亿元联合采购的项目。为了联合抵抗苏宁也罢,为了备战黄金周促销的“噱头”也罢,黄光裕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姿态。

一向低调的黄光裕,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在2004年10月被评为“中国首富”之后。但黄光裕至今仍保持着简单的生活方式。对于黄光裕来说,休闲比工作更累,他会在假度到一半就逃回公司。

黄光裕使国美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的同时,“国美模式”也成为外界不断探讨的话题。于是,诸如所谓“飞行加油”、“类金融生存”等概念开始变得不太陌生。

商战

“陈老总要趁我们布局全国的时候,把上海站稳了啊。”面对《每日经济新闻》关于日前成为热点的、上海“商战圈”的提问,黄光裕曾毫不掩饰他的亢奋。他所指的就是上海家电零售业巨头永乐。

虽然国美已经稳居国内家电零售第一,虽然国美在1999年就进入了上海,但经营效益却一直不能让黄光裕满意。截至今年3月的统计,永乐在上海有38家门店,市场份额约占60%;苏宁有14家,占有率在15%-20%左右;国美拥有23家门店,占有率为25%。

业内人士称,2005年是家电零售业的开店年,争夺已接近赤膊战,上海将会成为三大家电连锁巨头争夺的焦点。上海长宁之争即将爆发,在南京新街口家电零售店之战硝烟未散之时。

9月中旬,苏宁将在中山公园兆丰广场开出旗舰店,此店与国美长宁店仅隔一条马路,两两相对。国美遂亮出计划,发动6年以来最大的降价促销攻势,从9月17日开始为期20天。为了对抗苏宁,国美甚至牵手永乐,共同与首批10余家家电供应商洽谈30亿元的联合采购项目。其中,平板电视等数码高端产品占主导,而苏宁的最大旗舰店也正好经营高端家电及数码产品。

此前,黄光裕曾派出他的妹妹黄秀虹,于今年1月上任华东大区总经理。

黄光裕对上海市场的观察是:上海市场不同于其他地区,价格不会完全成为主导消费者的因素。即将开始的新一轮竞争,不仅停留在门店数量和赤裸降价的粗放策略上,国美希望通过上海一战,提升不仅是国美本身,而是整个家电零售业的水准。

在硬件上,华东国美基本在上半年完成50个门店的开业,其目标是在长三角地区达到年销售120亿元。除了大开门店,国美还将进一步扩大在上海、浙江等地家电的采购量,由2004年的80亿元提高到每年150亿元的水平。

上海的竞争态势,只是布局全国的一个缩影。国美6年扩张,完成全国连锁布局。在黄光裕的字典里,做买卖就是打仗,而且不允许临阵退缩。“既然定下来就一定来,不能说看到暴风雨这么大,我们就撤退。”黄光裕曾在一次扩张受阻时这样说。

在商战中,黄光裕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愈战愈勇,是因为他有猎豹般的行动力。

速度

“我要求速度。”黄光裕说,“我不会花3个月来谋划,把规划书的标点符号都改清楚了,再去实施。”黄光裕一再宣称,只恨扩张速度还不够快。

国美的一位高层如此评价:“黄总是一个行动快速的人,有想法马上做,发现不对马上改。”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把握,他就去做。

国美走到今天,经过三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在1993年,黄光裕意识到要拥有品牌,他将自己在北京的门店统一叫做“国美”;

第二次,在1996年下半年,以长虹、海尔等为首的国内家电企业崛起,黄光裕感受到中国家电制造业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巨大潜力,他迅速地将产品结构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经营国内品牌。现在,国产、合资品牌已占国美所售商品的90%.第三次,是在1999年,国美走出京城。从天津开始,上海、成都,一路“攻城略地”,迄今在40多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地盘”。而在1987年刚起家时,国美只是北京珠市口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

从百平米小店到如今的国美,无论在空间拓展上,还是时间抢占上,黄光裕都遵循着超级速度的原则。

在各地开业,国美都会选择午夜时分,还都会出现万人空巷的景象。国美由此得到了“午夜杀手”的称号。而在每次计划实施前,就是无数次高强度运作的工作会议。这样的会议,有时可连续开上十几个小时,甚至会连续开上几天几夜。这时,黄光裕的手下一个个快要倒下了,而他依然精神炯炯。一位刚加盟国美的中层深有感触,“黄总就是一台不停歇的发动机”。

国美电器门店数由2001年的32家猛增到2004年底的144家,与此同时,国美电器2004年净利润达4.58亿元,比上年的1.79亿元猛增155.87%.在极速扩张规模的同时又保持如此强劲盈利能力,国美引来无数人的好奇。有研究者指出,这是一种以国美和苏宁为代表的家电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可称为“类金融”模式:国美、苏宁在和消费者进行现金交易的同时,延期3至4个月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这使其账面上长期存有大量浮存现金,而强大的现金流使其得以进一步扩张,并由此吸引更多现金流。这就像银行吸储一样。不同的是,国美无需为“储户”支付利息。这种方式也被称为“飞行加油”。

但说到底,这种模式依赖于国美在不断扩张中建立的,对渠道的掌控能力。而国美最初以最低价进行“买和卖”的策略,为此奠定了基础。

国美起家时,卖进口家电。一台进口彩电,在国美的售价比大商场的售价低1000元到2000元。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上游制造业一下子挤进过多竞争者,厂家急需争夺消费者。于是,在1994年,国美最早实行包销制,甩开多级代理渠道,直接向厂家要货。国美开始扮演在厂家与消费者之间最直接的“买、卖”的角色。

“以明天能卖多少,或后天中午能卖多少,决定今天买进多少货。”这是写入《国美员工手册》的黄光裕式的原则。

国美又得到了另一个绰号———“价格屠夫”。

在进军全国第一站天津时,国美所售大部分商品价格比天津市场便宜100-200元,有的甚至达千元。开业当天引起不少当地商家的恐慌。那时,天津十大商场占有90%以上的市场分额,控制了天津供应商。国美只能先调动北京总部资源维持货源,同时利用当地厂家需要市场份额的心理挑起它们的战争。

黄光裕的判断是,家电产业供大于求,各路厂商需要甚至会依赖销售渠道走量,减轻积存压力。

当订单下到一定量的时候,国美的谈判者们还会向厂商索要特价机。国美甚至可以不赚钱,为商场造势。同行也常惊奇,国美的价格定得像是在赔钱做生意。每进入一个城市,国美都会把本地家电市场的价格拉低10%-15%。

黄光裕抓住一点,只要坚持低价,销售就会好,也就不愁由厂家合作。“地球人都喜欢低价。”这是出自国美的警句。

2005年,已经拥有200多家门店的国美再次“提速”,目标是再扩张300家门店。一年中250%的扩张比率让人震撼。黄光裕却很冷静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这是他1998年就定好的节奏。

今年初,黄光裕又在房地产领域掷下大笔投资,像当年开拓家电连锁的速度一样:元月,国美第一城开盘,100万平米预计年底售完;4月,国美置业以8亿元购买了北京丰台35万平方米的公建地块;9月,黄光裕拿出20亿元进军重庆地产。

面对诸多质疑,黄光裕的回答是“商者无域”。这是与黄光裕同为潮汕人的李嘉诚的经营理念。

但实际上,这背后是生存环境演变后的选择。

据悉,商务部正在拟订的《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可能成为国美头上的紧箍咒。据透露,《办法》对于争议已久的进场费、账期、定价权等敏感问题作了明确规定:零售商收取促销服务费应照章纳税,应当事先征得供应商的同意;供应商不同意,零售商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办法》一旦实施,国美在于上游厂家讨价还价之时必然大受束缚,构成利润支撑的“其他业务收入”也会萎缩。

与此同时,过低的价格,正日渐遭到众厂商的联手抵制,其中不乏海尔,TCL等品牌。整个家电生产和销售业的边际利润处于不断摊薄之中,整个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这决定了国美在转移上游利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更远。这种危险使黄光裕把眼光又投向了房地产市场。

面对是否过于“强悍”的问题,黄光裕会若有所思。

篇2:黄光裕经商的座右铭

黄光裕是中国当代最成功的零售业企业家之一。但黄光裕三个字,已经加载了太多与他的气质和本性不相称的含义。这些“无形资产”,有些让他暗喜不已,有些却让他负荷过重。现在即便是他的一些小商业把戏,都足以撼动整个中国零售市场。蝉联两届中国首富,使36岁的黄光裕成为无数中国年轻人追逐的榜样。然而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黄光裕是位极端的人物,因为初中未毕业的他,在资本市场上所表现的套现能力,以及他的财富人生,在当代中国几乎不可复制。

不过,认定无形资产才是真正财富的黄光裕,所到之处,总能引发或大或小的动静:“你是怎样成为中国首富的?”“国美还能增长吗?”“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有足够坚挺的资金链吗?”这是人们最爱问黄光裕的问题,而他也总能不痛不痒地一一回答。事实上,有关黄光裕和国美的前途,常常成为财经媒体讨论的话题。

对于国美这样成长到很大规模而且还在迅速成长的公司而言,人们对其的任何质疑都不足为奇。一方面黄光裕的哥哥黄俊钦的隐形财富被外界津津乐道;另一方面国美内部家族成员的权力更选不断被曝光到台面上。

期待国美能有惊天动地的表现是一回事,但一味的追捧则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国美也许算不上中国最好的私有企业,但他是野心和财富的代名词。

黄光裕还能坐稳首富的交椅吗?我们不知道,就像黄光裕自己放话“销售额达到1200亿”一样,也许只是一个市场想象,但已经让市场投资者们兴奋地盘算着未来盈利。正如拿破仑的经典名言:统治这个世界的是想象力。

国美似乎看上去很美。但在苏宁、永乐等竞争对手的不断挤压下,国美留给投资者的想象空间恐怕越来越小。

传言中的黄光裕具有教父般的霸气。

12月3日,北京东方君悦酒店大宴会厅,英才杂志社等媒体主办的“最聚人气企业家”颁奖晚会正在进行当中。休息时间,参会人员三五成群聚在过道里闲聊。只见一个留着寸头、身穿浅色西装的年轻人走过来,目不斜视地穿过人群,向贵宾室走去。有人反应过来:他不就是中国大陆首富黄光裕吗?

在对他一个多小时的独家采访中,黄光裕有问必答:“有人劝我说,你这么大企业的老总,走路慢点行不行?但我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140亿财富赋予了黄光裕耀眼的光环,但他显然没有闲心去享受这一切。面对“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奢侈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他想了半天才勉强答上来:“可能现在想吃点什么好吃的东西不用再先问价钱了。”

有时间,他也会上网去看看关于自己的报道。从17岁开始创业,时间里他和他的国美电器受尽了同行的排挤和媒体的非难,黄光裕已经修炼得几乎如老僧般宠辱不惊了。但有媒体指责国美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时,他仍然遮掩不住自己的年轻气盛:“我觉得很奇怪,他们这种故事从哪里编出来的?真这样,国家“打黑”我就要首当其冲了。我黑在哪里?我怎么黑了?”

之后他又开起了玩笑:“你们《英才》等媒体每年评出十位最聚人气的企业家,以后我们国美也要每年评选十位最有水平的记者。”

去年,关于黄光裕及其国美帝国太过于霸道的报道屡见报端。有意思的是,黄光裕干脆给自己剃了个光头,摆出一副完全无所谓的态度,似乎对“教父”、“价格屠夫”之类的称呼安之若泰。但有知情人透露,那段时间他压力特别大,以至于头发掉得太厉害,只得“剃度”了事。

黄光裕做事、做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看1+1是否大于2。他从家电零售行业拓展到房地产业和投资业,是基于此种理念;他在处理与手下人甚至家族成员的关系时,同样基于此种理念。

“黄俊钦比我有钱”

月6日,北京地产投资大鳄新恒基集团与广州著名房地产代理公司合富辉煌正式签署代理合作协议,标志着该集团的华南淘金之旅正式启航。业内人士透露,新恒基集团在广州白云区所开发的“云楠苑”有望于20中上市。幕后操盘手黄俊钦的名字再次被人们关注。

与弟弟黄光裕近年来声名鹊起相反,大哥黄俊钦的曝光率几乎为零,以至于他的名字出现在胡润的百富榜上时,黄光裕笑称:“这回胡润总算把他揪出来了。”

一直有传言,说黄俊钦、黄光裕的关系曾经闹得很僵,他们甚至一度叫自己手下的保安互相对峙。黄光裕对此传闻进行了澄清:“那是手下人不懂事。”黄光裕认为,兄弟之间意见不和、从而发生争吵,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没有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两个人有各自不同的企业。

据知情人透露,外界看来一直不和的两兄弟,其实一直联手在做一些大事情,像年推出“国美第一城”的国美置业房地产公司,其实一直是由两人共同操盘,尽管黄俊钦在其中并没有股份,但国美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均在黄俊钦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黄光裕来说,黄俊钦不仅是大哥,更是他走上从商生涯的“领路人”。在家人的眼里,黄俊钦有技术方面的天才,从小就对组装电器着迷。有一年春节,他花了200元买了一个电视屏和一堆配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鼓捣了整整一宿,初一的早晨全家人一醒来,竟然惊喜地发现,他们可以用黄俊钦组装的电视机收看节目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的经济政策还不是很明朗,但“地下经济”已冒着随时可能“踩雷”的危险蓬勃发展起来。广东开风气之先,很多人都投入了经商的浪潮之中。据知情人介绍,1985年左右,16岁的黄光裕便跟着19岁的黄俊钦开始出来闯荡了。

刚开始做的是倒卖小电器的生意,兄弟俩背着大旅行袋,装满了收音机、电子表之类的东西,从广东背到北方去卖。那时做这种生意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倒卖电子商品在当时还是属于“投机倒把”的违法行为,是当时政策不允许的。所以她母亲在家里成天提心吊胆,生怕两个儿子出事。

不幸的是,担忧后来变成了事实——黄俊钦不久便出事了。那次是在呼和浩特,黄俊钦和另外一个人带了1000多块钱的货过去卖。也很凑巧,另外一个伙伴那天突然得了急性肠炎,跑到医院看病。结果警察把黄俊钦一个人给逮住了。警察指着那堆东西问黄俊钦,这些货是谁的?黄俊钦沉默了片刻,然后承认都是自己的。后来东西被没收了,人也被扣押起来。

想不到的是,这件事成了黄俊钦一家的转折点。事情过去以后,黄家和一个曾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开始合伙做生意,办了一个无线电工厂,专门生产扩音器之类的产品,做了两三年的时间,赚了不少钱,家里条件慢慢好起来了。但后来两兄弟觉得自己还是不太适合搞产品的生产、开发,觉得自己更适合从事商品流通领域的生意,于是便来到了北京发展。

两兄弟于1987年共同创立国美电器。做生意之余,黄俊钦通过自学,掌握了高深的无线电技术和计算机知识。在1988年,当时只有三四家门面的国美就开始用电脑收款,这在当时北京的很多大商场都是罕见的。而电脑上使用的程序就是黄俊钦自己编写的。

1993年两兄弟分家。黄俊钦创办了新恒基集团,开始以罕见的低调在房地产业急速扩张,先后在北京和外地相继开发了新恒基国际大厦、北京静安中心、鹏润大厦(后转让给黄光裕)、沈阳新恒基中心、新恒基高科技大厦、皇家里兹饭店、沈阳新恒基大酒店、新恒基世贸饭店和朝来森林公园别墅等项目。除了房地产,黄俊钦还涉及生物医药和网路通信等领域,并于收购了上市公司“山东金泰”。

黄俊钦属于那种干一行钻一行的“技术迷”。在盖鹏润大厦时,黄俊钦已经开始研究建筑设计,并亲自上马操刀,节省了很多空间,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养育的两个儿子,竟然都名列中国富人排行榜前列(在胡润的百富榜上,黄俊钦已经以55亿的资产窜升至第13位)。当《英才》杂志记者当面询问黄光裕“兄弟俩到底谁更有钱”时,黄光裕回答:“他比我有钱,只不过他没有上市罢了,他产业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谙熟房地产业务的黄俊钦,加上资本操作高手黄光裕,其效应将远远大于2。

让人爱恨交加的36岁首富

直到前,人们对黄光裕这个在《福布斯》中国富翁榜上名列前三的年轻人还知之甚少。

在不同的人嘴里,黄光裕的性格呈现出多样性。黄的秘书对黄的评价是:为人仁厚,没有架子。据说他下班时经常和大厦里的保安、清洁工人亲切地打招呼。一些采访过他的媒体记者也觉得,黄光裕为人直率质朴。

但对于与他合作的供应商来说,黄光裕是一个让他们“爱恨交加”的人。国美电器对每一位供货商来说,意味着极具诱惑力的巨大销售量,但他砍价时的“残酷”又让人难以忍受。他们对黄光裕面部表情的典型描述是“大嘴一撇就说……”

而在鹏润大厦18层的国美公司总部,黄光裕却是一位让人敬畏的老板。有人称,甚至是他的亲妹夫、曾任国美总经理的张志铭,在黄光裕的办公室里“低眉顺眼像个小媳妇”,至于其他员工在谈到他时,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据一位现任职于国美的高管介绍,黄光裕“当他想好了一件事,或者在布置一件事情时,绝对是鸦雀无声,无条件服从的。”

曾有一位去国美应聘的职业经理人,这样描绘他面试时的经历:“黄光裕亲自领着十几位总监及总经理们对我进行面试。他一言不发,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看着你,你感觉自己仿佛是笼子中的一头猎物,你不可能和他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位职业经理人感慨:“我走南闯北几十年,也和不少大老板直接共过事,但是黄是最不可捉摸的人。这是我几十年工作经历中最紧张的一次面试。”

黄光裕对属下的要求近乎苛刻。国美每年销售收入增长都是惊人的,但内部的高管却仍然诚惶诚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达到过黄光裕提出的目标。比如国美销售额达到了178亿,但比预定的目标仍少了42亿。他常常对张志铭及其他高管说,如果不是为了给机会培养你们,让我亲自来操盘,国美比现在会更好。

黄光裕对员工的严厉随处可见。在一张国美高管递过的名片背面,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廉政承诺”:“本人与贵公司合作中承诺做到‘三不’——不接受客户礼物;不收取回扣;不以权谋私。请监督。”上面甚至连廉政举报电话都已经注明。

有高管对此表示理解:“没有他的霸道,也不可能成就他现在这么大的盘子。黄总还是比较讲义气的,有很多人离开国美然后又回来,他不会弃之不用,可能会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去。他有时处罚你,不是故意让你很难受,而是为了试探一下你的心态。如果你心态好,又有发展潜质,他就会刻意去培养你。”

这位高管介绍,前不久,他们在国美公司的咖啡厅里为黄光裕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那天他穿得很休闲,面对着生日蛋糕时,他竟然笑得那么孩子气。”

36岁首富黄光裕的最大兴奋点是什么?他回答说:“刚开始是以赚钱为最大的快乐,但后来考虑更多的是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何?在商言商,我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乏很多技巧和手段,但最好的买卖是参与的各方都能赚钱,即使是消费者买了东西回家,都觉得不赔钱。”而黄光裕觉得,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有意思的是,在胡润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黄光裕高居榜首,但同样在他公布的中国大陆慈善家榜单中,却没有黄光裕的名字。当面对记者“为富不仁”的质疑时,黄光裕似乎有点不屑:“做一些慈善事业是应该的,但我不想公布,因为做慈善事业是修心,而不是修名,说出来没有意思。”

据《英才》记者了解,黄光裕及其家族有据可查的善举有这样几宗:从2005年1月13日开始,国美电器出资1000万,启动援建海啸受灾国孤儿院的计划,其中黄光裕家族捐赠700万元;而据《汕头都市报》报道,20黄光裕家族捐赠400万元在家乡修建了一条“国美大道”;兄弟两人先后捐资254万多元,建设铜盂镇凤壶村敬老院、幼稚园等;捐资13万多元支持铜盂镇凤壶村曾厝的水改工程,圆了该村几辈人的自来水梦;20初,在原潮阳市举办的“情系民心”水改义捐活动中,他们现场捐资100万元支持水改建设;与此同时,他们还先后捐资500多万元支持汕头市各县区的社会福利事业…

至于为什么不站出来给大家起一个号召作用?黄光裕解释:“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其实黄光裕还另有顾忌:“你说出来,会有很多人跑来向你要钱,让你防不胜防。”他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不要去过分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也不要去回避社会责任,到一定程度企业做大了,你就自然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像我们企业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自己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投入到社会上去积极地运营。”

国美二号人物张志铭另立门户

“明天第一城就如同我的电影一样,走的是大众路线,因此我对它有一种信赖。”2005年8月29日,知名导演冯小刚出现在“明天第一城”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楼盘极尽溢美之词。他还介绍,自己的新片《夜宴》公映之时将宴请此楼盘的业主们。

如此高调亮相的,正是已经单飞的国美二号人物张志铭及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地产品牌——明天地产。在为黄光裕打了工后,张志铭终于从一个职业经理人脱变为一个老板。

当年,黄光裕把国美电器交给二妹夫张志铭全权打理后,自己则开始从事房地产和投资业务。在张志铭领导下,国美在以后快速发展,并于开始向全国扩张。当时中国的家电零售业有“三张”之称:南京苏宁电器的张近东,山东三联集团的张继升,北京国美电器的张志铭。而国美的真正老板黄光裕却很少有人知道。

张志铭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于1993年加入国美,曾是黄光裕的司机,黄看他踏实肯干,日渐委以重任,一直做到国美电器总经理,是仅次于黄光裕的第二号人物。1994年,年仅21岁的黄燕虹也加入了国美。黄燕虹历任鹏润旗下“万盛源物业”总经理、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国美集团监察中心总监等职,后去国外读书。两人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产生了感情,并于结婚。

虽然面对黄光裕时显得过于谨小慎微,但在一些国美员工的眼里,张志铭是一个“善于纳谏、博取众长、眼光敏锐、处事干练”的能人。据说,张志铭善于从每一个人身上听取意见,在与员工沟通时,他从不打断任何一个人的讲话。而他的工作量大得吓人,“在很多情况下,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即使如此,张志铭在国美频繁的人事调整中,已经“不止五起五落”,以至于有些媒体记者都懒得去记他的职务。但张志铭的成绩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从黄光裕那里分得了一定的股权。当黄光裕再掌国美电器后,张志铭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和资源。

张志铭年开始担任鹏润房地产总经理,具体运作开发“国美第一城”。据说,鹏润房地产是黄光裕和张志铭两人合股,黄光裕控股。2005年元旦,“国美第一城”开盘销售,取得了巨大成功,给了张志铭不少信心。

篇3:从黄光裕的国美到国美的黄光裕

为何舆论如此憎恶陈晓, 同情黄光裕呢?“国美之争”真的如坊间所言是陈晓主导乘黄光裕之危的篡权夺位?其实, 当我们理性思考, 事实也并非如此。这次, 坊间群众的眼睛因为感性战胜理性而不那么“雪亮”了。

一、黄光裕与陈晓在国美的身份辨析

黄光裕从1986年到2004年创业18年, 铺就了遍及中国的零售网络, 缔造了中国连锁家电第1家。此时, 正如坊间认为的那样, 这份“国美”的确是黄光裕的, 是靠黄光裕艰苦奋斗挣来的“家业”, 这个时期的国美可以称之为黄光裕的国美。然而, 自从国美电器2004年6月在香港借壳上市融资的那一刻起, 当国美电器从证券市场获得了巨额融资, 公司因此高速发展时, 当黄光裕享受了公司上市所带来的巨大财富时, 国美这份“家业”就不再只是属于黄光裕的, 而是属于全体国美股东的。为什么这么断定呢?让我们看看黄光裕3次登上胡润首富的财富是怎么来的。这巨大的财富利益是用股权的稀释和出让换来的, 黄光裕把持有国美70%的股份不断减持套现直到只有35%的股份, 国美剩余的股权按照持股比例归其他股东享有, 拥有35%股权的黄光裕此时仅是国美的第1大股东罢了, 所以这个时候已经不能简单地称黄光裕为“主人”, 而应当是“主人之一”。

陈晓作为国美的“管家”, 只是取得了身为职业经理人的控制权, 而不是“霸占了主人的家业”的所有权, 他作为CEO首席执行官所做的重大决策必须得到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审核同意和批准才能执行, 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反客为主”、“篡权夺位”。

二、黄光裕违法行为轨迹与现实理性反思

平心而论, 黄光裕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 但不是一位合法合格的管理者。作为一位创业者, 需要肯定的是他在国美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之中, 付出了很多,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 黄光裕成就了“国美”帝国的根基。然而后来他的所作所为, 却表明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 将其他股东和员工的利益抛在脑后。结果不仅让自己身陷囹圄, 更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境。2010年8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黄光裕系列案做出终审宣判: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 判处有期徒刑8年, 没收财产人民币2亿元, 犯内幕交易罪, 判处有期徒刑9年, 罚金人民币6亿元, 犯单位行贿罪, 判处有期徒刑2年, 三罪并罚, 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 罚金人民币6亿元, 没收财产人民币2亿元。黄光裕过去的表现及现在身在监狱的处境都很难让人相信他或其代理人成为“国美”管理者能为股东实现利益最大化。

如果国美成为黄光裕个人满足自己既得钱又得权的工具, 这对于国美的其他掌握65%股权的股东是很不公平的, 因为他们也是国美的主人, 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所以, 坊间的“国美是黄光裕打拼出来的, 就该是他的, 就该由他掌管”的充满伦常的感性论调在理性上是站不住脚的。

值得一提的是, 黄光裕对自己行为轨迹展开了深刻反思与理性回应, 2010年9月5日黄光裕在“我的道歉和感谢”信中, 对法院的终审判决表态“尊重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 对国家和政府、国美员工、消费者以及合作各方表达“感谢”, 并告诫正在创业的年轻人:“我知道, 有不少正在创业的年轻人, 曾经把我当成学习的榜样, 但是我现在非常惭愧。请你们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 只有遵纪守法, 努力学习, 完善自我, 才能真正实现事业的成功!”

三、陈晓的财务运作业绩与高管心态

2008年黄光裕被调查, 陈晓接任成为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 可谓受命于国美危难之时:金融危机大背景下, 黄光裕被捕入狱各方面对国美的前景都不看好, 股价下跌, 银行在第一时间冻结国美的账户, 供货商断供追款, 同时还有高达52亿的2014年可转换债面临随时被赎回的风险。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国美濒临崩溃的边缘, 不要说能不能继续发展, 就连能不能存活都是一个未知数。

就是在这样极其艰难的局面下, 陈晓从2009年至今, 成功地与国美高层一起, 先是引进贝恩投资。2009年6月22日, 国美电器宣布, 与贝恩投资达成投资协议, 贝恩以18.04亿元认购国美的可转换债券, 可兑换16.28亿股。在今天现金为王的时代, 完全可以说陈晓成功地与国美高层们拯救了摇摇欲坠的国美。

接着陈晓果断地运用董事长权利, 于2009年后半年实施普惠制管理层期权激励:覆盖分公司总经理、大区总经理以及集团总部各中心总监、副总监以上级别共105人, 陈晓等11名高管共获其中的1.255亿股股票期权, 占全部发放股份的32%。通过实施管理层期权激励使国美上下同心同德, 不仅将国美从濒临崩溃中拯救出来, 收入和利润更是取得了一个大幅度增长:2010年11月15日下午, 国美电器 (0493.HK) 发布了股权百日争夺后的首个季报。数据显示, 2010年前9个月国美电器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性收入372.7亿元, 比2009年同期增长18.58%, 净利润约14.4亿元, 同比增长49.22%。国美电器方面称, 国美电器上市公司、大中电器、三联商社和国美电器母集团共取得收入583亿元, 总门店数达到1 255家。相比之下, 今年前3季度总营业收入比苏宁的543亿元多出整整40亿元, 门店数量也比苏宁多出20家。就连黄光裕方面似乎也默认国美现任管理层在身处内忧外患的时候取得的成绩。

2010年8月13日国美电器副总裁孙一丁、李俊涛、牟贵先、何阳青及财务总监方巍集体亮相, 分别从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与供应商的关系以及公司战略规划等方面详尽地回应了大股东黄光裕家族的质疑, 否认公司这两年处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的指责, 同时也首次公开披露自2008年11月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拘押后公司面临的种种危机, 多位高管表示, “现在国美刚度过危机, 处于较好的稳健发展阶段, 管理层却被指责犯了严重错误, 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国美这5位高管先后表态, 共同进退, 支持力挺陈晓,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更何况是核心高管的同心。

能够与“同心”的管理层共同为全体股东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理性的股东是不会罢免像陈晓这样的董事会主席的。

四、家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稳定转变

其实, 透过以这次国美争霸为代表的中国民营企业, 由家族式企业向现代化公司转变中碰到的种种问题这一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这本质上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思想中的传统家族观念与西方现代公司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与黄光裕一样, 许多坊间民众都有一种“家天下”意识。

客观的说, 这种“家天下”意识在企业的开创时期对企业发展壮大是非常有利的。从企业内部的运作来看, 以血缘为联系, 家族成员之间的忠诚和信任可以极大地节约代理成本, 组织内部容易形成统一价值观和强大的凝聚力, 同时企业的兴衰关乎着家族的利益, 所以家族企业的决策速度往往非常快, 能快速灵活的反映市场需求, 同时执行力非常强, 能迅速地将企业发展起来。

然而, 当企业发展壮大之后, 家族式管理的弊端慢慢显现出来。一方面是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很难得到外部投资者的认可和垂青, 也就很难吸引到社会资本的支持, 往往只能以内部积累利润再生产的方式缓慢实现企业的成长, 这种方式往往导致企业因缺乏资金而力不从心, 比如发现了可以得到丰厚回报的机会却无法把握, 企业只能沿着一条倾角很小的斜线慢慢发展, 无法实现规模和竞争力上的跨越式腾飞。另一方面,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家族成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可能达不到参与管理规模庞大、层次复杂公司所需的要求, 或是经验丰富的老一辈的创业者开始退出管理层时却从家族中找不到优秀的后辈来继承管理岗位。这个时候, 家族企业想要生存并获得持续发展, 就必须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引入社会力量, 实现家族企业与社会金融资本和社会人力资本的融合, 其结果是由一家非公众公司变成公众公司。

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当企业得到社会给予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和机会的时候, 这家企业就由非公众公司变成了公众公司, 所有风险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的公司。创始人就必须学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舞”:对家族企业进行改造, 将原有的家族企业制度分为3部分:一部分是要继承和发扬的, 一部分是要改良的, 一部分是要摒弃的。改变家族企业中家长式的管理方法, 同时引进并不断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以“高管向董事会负责, 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的形式管理公司。做到产权明晰, 投资者以其投入资本的比重, 参与公司的利润分配, 享有所有者权益;以其股权比重, 通过公司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参与公司的重要决策, 其中包括选择经理层。

黄光裕与陈晓的国美控制权之争在我们这个跌宕起伏、急剧转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持续。这一事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建设、契约精神与诚信机制建立, 资本证券市场与公司治理完善、股东权益与职业经理人委托责任匹配、品牌与信誉维护等, 都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启蒙价值。各种利益相关者主体都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行事, 政府监管部门也客观地守住了作为一个中立裁判员的边界与角色。所以, “国美控制权之争”注定会成为中国现代商业社会的经典案例, 这一经典案例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具有不可比拟的非凡意义。

篇4:黄光裕:跃居大陆新首富

2004胡润百富榜公布,前十名依次为黄光裕、陈天桥、荣智健、许荣茂、鲁冠球、李金元、丁磊、陈丽华、朱孟依、刘永好、叶立培。

今年排行榜的门槛从去年的9亿元提高到12.5亿元。榜上百人的平均财富是25亿元,比去年增长29%。房地产、钢铁、基础建设行业都积累了大量财富。数字化和工业化则让IT、汽车行业迅速发展,李书福在沉寂两年后再次登榜。入世加快了零售、金融和石油行业的发展步伐,这几个行业在今年的排行榜中开始崭露头角。平安保险的上市让神秘的刘方登上了排行榜第16名,徐明获得了成品油贸易牌照并开始与沙特合作一个几百亿元的石化项目。榜上还有一位从事石油贸易的企业家是蔡天真。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副产品加工成为第二大富豪集中行业不足为奇,其中包括首次上榜的朱新礼,他的汇源果汁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前十名中有3人在35岁以下,40岁及其以下的富豪新生代占到26%。榜上企业家的平均年龄却比去年有所上升,为46.1岁(为44.5岁)。从创业到上榜,这百位企业家平均用了时间。

电器小老板到家电零售业巨擘 黄光裕:内地新首富

位居《中国百富榜》第27名的黄光裕,一跃取代首富丁磊成为的中国内地新权贵,个人财富达105亿元,年仅35岁。

从1987年北京珠市口一家电器店的小老板,到今天中国家电零售业的巨擘,黄光裕仅仅用了17年时间。今天的黄光裕已不愿再回首往事,跃升中国内地百富榜首位的消息对他来说也没有多少兴奋。

“不是特别感兴趣,”黄光裕说,“我的财富是基于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现在不要突出我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把企业做好。”对于105亿的个人资产评估,黄光裕认为那只是以胡润的标准来评估的,他本人对这个数字不愿表示评论,“股市有涨有落,我个人的资产也是变动的,不好说。”

从1987年负债开出不到100平方米的电器店,到今天身价百亿元,黄光裕创造了一个个人成功的奇迹;他创办的国美电器从全国大举扩张开始,5年间先后在25个城市部署了130余家连锁店,年营业额从30亿元发展到近200亿元,也创造了家电零售业扩张的一个奇迹。在这两者的相辅相成中,黄光裕渐渐在中国家电业获得了一次比一次更大的话语权。

黄光裕给国美一个中长期目标是,要成为亚洲最大的消费类电子零售服务商。对于他个人的财富将如何使用,黄光裕则避而不谈,“我们现阶段正讨论国美电器高层持股的方案,目前还不便对外透露。”

105亿

“105亿元?不止吧,这点财富也能成为首富?”昨天国美一高层人士认为胡润此次对国美大老板的评估有些偏低。据介绍,目前国美电器及鹏润地产绝大部分资产都是黄光裕一人所有,且国美高层没有一人持股,包括黄光裕的两个妹妹及妹夫张志铭。

篇5:黄光裕经商的座右铭



所有关心我的朋友:



您好!



8月30日上午,我接到了法院的终审判决,我尊重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我真诚地向关心我、爱护我和帮助过我的人郑重道歉!

非常感谢国家和政府,在我接受刑事调查后,尽最大的可能,保护了国美,帮助企业恢复了正常运转,这是对我本人和国美最大的关怀!

同时,感谢国美的管理团队和广大员工,没有你们持久的贡献,国美就不能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在此,我想对每一位国美员工说:谢谢您!

还要感谢一直支持我和国美发展的全国消费者、海内外股东、供应商、银行、媒体等社会各界的朋友,感谢你们对我和国美的关心和支持!

我非常想念父母、妻子、孩子、妹妹,还有我的其他亲人,以及同事和朋友们。我非常抱歉,让你们因为我承受了巨大的煎熬和痛苦!

我知道,有不少正在创业的年轻人,曾经把我当成学习的榜样,但是我现在非常惭愧。请你们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只有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才能真正实现事业的成功!

我将从现在开始,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重返社会,更好地担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再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相信,我有新的开始……

黄光裕

2010年9月3日

谁在制造“国美”变为“美国”阴谋?

(2010-09-06 07:14:13)

转载

标签:

财经

邱 林

国美控制权争夺战发展至今,就像一部商战大片,创始人、职业经理人、国际投行三种力量的交织,将这场大戏表现得淋漓尽致。2008 年,作为国美创始人及大股东的黄光裕锒铛入狱,国美陷入现金流危机。当时,贝恩资本以可转债的方式向国美提供32 亿元的融资。当创始人黄光裕与职业经理人陈晓的争斗愈演愈烈时,站在背后的贝恩等国际投行却在暗地里偷笑。(9月6日《世界新闻报》)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在国美得到了应验。陈晓本来是黄光裕聘用的职业经理人,干好本职工作是他的本分。然而,陈晓作为国美的当权者却有了私心,他趁黄光裕出事不在其位后,趁机与贝恩签订了投资协议。这项协议对国美现有管理团队进行了锁定:如果陈晓、王俊洲、魏秋立三个执行董事中两个被免职,就属于触发国美违约的特殊事件,国美也要赔付24亿元。此外,陈晓还以个人名义为国美电器做了贷款担保,一旦他离职就会解除担保,也会触发24亿元赔偿的违约条款。

不难看出,贝恩实际上是对国美的高管团队进行了绑定。当然,贝恩也就有了一定的特权。8月23日,在国美召开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许多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股东都没有出席,但是贝恩去了。即便现在贝恩还不是国美的股东,而是一个债权人。贝恩可以以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参加会议,但是中期业绩是管理层在向广大投资者和全社会来汇报自己成绩,如果贝恩不是在绑定国美,为何有人称陈晓与贝恩联手将“国美”变成了“美国”。

面对公众的质疑,8月下旬,陈晓代表董事局在公开信中称,实质上国美本身就是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外资企业,黄光裕出事后,由于资金短缺,国美管理层与众多外资进行了接触,这些投资者无一例外地提出了为保证投资的安全,希望稀释大股东的投资方案,最后只有贝恩接受了维持大股东股权基本不变的融资方案。

这实际上是在为贝恩辩解。说白了,是陈晓与贝恩在制造“国美”变成“美国”阴谋。陈晓是明明是黄光裕聘用的,现在却变成了外资聘用的了。这怎么能说得过去呢。当然,这点显然已不重要了。现在,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如果贝恩联手国美的其它几个外资股东——美国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富达基金等,挑战大股东黄光裕的绝对持股比例。

想一想,贝恩、摩根大通等投资银行都是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管理之下,某种情况下往往拥有共同的利益。它们之间,在股权关系上存在某种暗合或交叉,甚至背后有着共同的投资人或控制人。由于零售业也是“类金融”行业,一旦国美被外资控股,其话语权将同样被外资掌握。在这一背景下,国美的“陈黄之争”就在美国众多资本一步步的作局中,也许逐渐沦落为棋局中的两颗棋子。

其实,贝恩入股国美走的是其它外资一样的路径:入股中国企业后,首先注入其在中国的业务、技术和商品,打击跟进者,以图垄断中国相关行业,从而影响国家的国际竞争性。确切的说,国美的终端门店既是家电销售平台,更是中国经济指数的“信息平台”,作为国内仅次于苏宁的第二大电器零售商,谁来掌控国美实际上关系到中国经济与产业的安全。

有分析指出,贝恩入股国美仅仅只是一个序幕,未来或将有更多外企企图通过收购、控制像国美这样的大型零售商,从而达到迅速进入、占领中国庞大零售市场之目的。而当国美所有权都把持在美国资本手中时,国美姓“黄”姓“陈”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国美”已经变成了“美国”,这才是中国零售业的悲哀。

然而,陈晓与贝恩想让“国美”变成“美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黄光裕至今仍然是国美最大股东,再加上国美涉及二三十万就业职位,政府对之十分重视,未来是否会放手让外资左右国美,仍是一个未知数。

篇6:年轻创业者当以黄光裕为鉴

此外,他还特别奉劝那些年轻的创业者,一定要遵纪守法。他说:“我知道,有不少正在创业的年轻人,曾经把我当成学习的榜样,但是我现在非常惭愧。请你们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只有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才能真正实现事业的成功!”

而在八月三十日,法院终审判决认定黄光裕犯有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和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被判有期徒刑十四年以及罚没人民币8亿元。昔日的风云人物,由此变身阶下囚。

黄光裕是典型的白手起家的代表人物。他出身清贫,初中未毕业就随哥哥外出打工,怀揣4000元北上。不久,他就在北京珠市口东大街四百二十号,开了一家名为“国美”的服装店,开始了创业。这些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故事了。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家原本是卖服装的店,后来竟卖起了家电。而且一发不可收,在十几二十年间,“国美”征战大江南北,先后收购永乐电器、大中电器,成为了如今国内最大的家电零售商。黄光裕个人也因此问鼎二○○八年内地首富。至此,他的个人辉煌,达到了顶峰。

俗话说,物极必反。这话用在黄光裕身上,再合适不过。在问鼎首富的同年十一月,黄光裕因涉嫌“操纵市场”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在关押了十七个月后,二○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法院终于首次开庭审理,一审判决黄光裕犯有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和单位行贿罪,判处十四年有期徒刑并罚没8亿。终审维持原判。

从黄光裕大起大落的个人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个贫家子弟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的。他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告诉那些创业者,出身低贱并不可怕,只要肯付出、努力奋斗,同样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成为了众多创业者的偶像,赢得了很多人的追捧。

但是,他的故事又告诉我们,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企业,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以遵纪守法为前提,都必须时刻心怀社会责任感。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纵使商场如战场,年轻的创业者仍须以黄光裕为鉴,千万不可以违法违纪来换取事业上的短暂辉煌。因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篇7:黄光裕案件后续追踪

审判黄光裕

4月2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开庭,正式审判昔日的中国首富、前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随着国美电器的去“黄”化,苏宁电器在2009年全面超越国美电器,开始领跑家电连锁业。

大众对于黄光裕案件审判十分期待,坊间更是有多种传闻。仅开庭日期就曾有数个版本在坊间流传,辩护律师名单也一度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猜谜对象。虽然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将审判安排在能容纳30人旁听的第二法庭。但旁听者大多为案件当事人的亲属朋友。与通常旁听证为白色不同,这批特制的旁听证为黄色,上面印有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只有一名记者被允许入庭,据说这名记者被要求“不能带一个纸片进来,庭审中不能使用手机”等。这无疑让4月22日一早在现场冒雨等候的众多媒体记者大失所望,但无人离去,在5月18日一审宣判的时候北京城同样飘着雨丝……

广为流传的三宗罪

开审之前,起诉书的主要内容早已流传于网络。所以,当日检方公诉之内容并无出人意料之处。即诉“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单位行贿和被告人黄光裕非法经营、内幕交易、单位行贿”。

具体内容包括:2007年9月至11月,黄光裕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买卖港币8.22亿余元,此诉为非法经营罪;2007年4月至9月,黄光裕作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 (控股) 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指使他人使用其控制的85个股票账户购入该公司股票,总收益额为人民币3.09亿余元,此为内幕交易罪;2006年至2008年间,黄光裕作为国美公司和鹏润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给两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直接或指使他人给予相怀珠等5名国家工作人员的款物折合人民币456万余元,此为单位行贿罪。

根据庭审情况,此上所述三项罪名,对于黄光裕个人的“杀伤力”并不相同。第二项罪名成立与否,将是对黄光裕量刑轻重的关键因素。核心问题仍旧是:这究竟是个人行为,还是单位行为?

然而这一切朦胧都应该随着本案的一审开庭而逐渐明朗起来,所谓的官商大网着实让公众很失望:在接受黄光裕贿赂的官员名单中,最大的官也就是原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兼北京直属总队队长相怀珠。最终黄光裕被起诉的罪名是单位行贿、非法经营及内幕交易,而并非此前盛传的包括洗钱罪在内的“七宗罪”。

苦心经营的“官商大网”

出于自保,也为了立功减轻罪责,黄光裕在被捕后主动供出了自己的行贿行为,一张苦心经营的官商大网逐渐浮出水面。但是又和广为流传的版本不同,庭审真正被牵扯到的只是原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相怀珠、原北京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处的靳红利、原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三处处长孙海渟以及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的梁丛林、凌伟,检察机关起诉书中提到的总计450余万元。

由此可见,网上盛传的“黄光裕斥资十几亿织就官商大网”实属是对该案的过分演绎。只要是在2006年至2008年犯案事发的倒台官员,如陈绍基、许宗衡、王元华等案,统统都与黄光裕案画上等号。但是事实证明,受到检察机关指控的行贿罪,真正被牵扯进去的高官只有相怀珠一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北京大康国际鞋城有限公司两个股东王某、万某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将自己的公司及法人黄光裕一同起诉,诉求解散大康鞋城。北京丰台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原告王某、万某是大康鞋城的公司股东。二人诉称,公司一直由黄光裕家族经营,至今未向其他股东披露财务状况,没召开过有效的董事会、股东会,也未分过红利。公司现在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濒临倒闭。而且,大康鞋城经营的几年中,不与商户签订租赁合同,不收租金;在公司人事管理上感情用事,导致中高层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且留不住人才,管理方式不合理甚至违法;公司所有用品都由黄光裕母亲一人负责采购,大康鞋城投资设立北京辉煌灿烂大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也根本没有通过大康鞋城董事会决定。王某、万某认为,有限责任公司是人合兼资合的实体,股东间的信任、合作关系是公司成立、存在、发展的前提。原告在大康鞋城经营过程中无故受到限制、排挤,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股东合作亦陷入僵局,公司继续存续下去将致使原告的巨额投资受到重大损失。因此,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解散大康鞋城。

“黄光裕案”引发的思考

备受关注的黄光裕案终于在5月18日得到一审宣判: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而黄光裕太太杜鹃因为内幕交易罪判监禁3年半。而之前备受争议的内幕交易罪被认定为单位行贿,所以最终国美被判罚金500万,鹏润被判罚金120万。宣判结束后,黄光裕表情平静并没有立刻表示是否上诉,称要回去考虑一下,而在场内的两个妹妹和黄母及律师杨照东都表示,判决比想象的要重。

据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判罚个人罚金数额最高的。

黄光裕在过去能够成为内地首富,把国美迅速做大做强,他一定有自己的传奇经历和独到之处,也有其他企业家值得效仿学习和引以为鉴的地方。国美发展非常重视渠道建立,形象地说渠道就是搬箱子,一级经销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二级经销商在区域中心城市等,同时迅速发展三线城市加盟店面。扩大加盟店数量的同时,降低了专卖店家电产品的价格。这样的结果有可能颠覆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的关系,变销售商主动营销为生产商联合国美共同营销。手中大量的直销店面,就可以和无数的家电生产企业进行谈判。因此,黄光裕花大力气把专卖店的架构做大到2300家,不断进行公司战略咨询也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黄光裕案发后,国美的不断去“黄”化,特别是国美应对这次危机管理也引起颇多质疑和深思。

上一篇:冻结被执行人收入下一篇:衣袂飘飘叹落笔散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