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2024-04-24

集美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共6篇)

篇1:集美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集美区贯彻落实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闽政[2010]1号)及《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贯彻落实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厦府办[2010]224号)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环境保护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与管理原则

本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适用本实施意见。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集美区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是集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对其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行为负责;区、镇(街)及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主体;环保分局是对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环境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三)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并落实“一岗双责”。区、镇(街)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负责人对环境保护工作负综合监管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 的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二、明确区、镇(街)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一)区、镇(街)职责

1、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2、根据国家、省、市制定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制定实施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目标完成情况应作为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3、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自然遗迹,对典型无居民海岛以及重要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4、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防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它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5、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健康和财产安全时,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

6、责令限期拆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的排污口和违规建筑物;完善城市雨污管网、泵站等各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7、关闭不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或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污染企业。

8、对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 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9、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10、组织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新闻发布工作,及时发布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政策和重大情况,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11、负责将环境保护宣传纳入社会公益性宣传范畴,配合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新闻单位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重大宣传活动。

(二)区发展和改革局职责

1、负责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在组织编制、上报或者审批本实施意见“

二、(一)、8”规定的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时,应当依法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对审批权限内的建设项目,在审批和核准项目单位报送的项目可研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对未提供具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不予办理审批或核准;属于备案项目的,在项目备案后应告知项目业主向环境保护部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3、对审批权限内的建设项目,在审核阶段,应要求业主提供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4、将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保证,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2.0%以上。

5、负责贯彻落实省、市物价部门核定的差别电价,拟定阶梯水价、中水再利用价格、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以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政策。

6、负责对执行环境保护价格政策的监督检查。

(三)区统计局职责

1、负责将环境保护有关数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并定期公布。

2、负责提供环境保护指标体系中所需要的能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为考核提供依据。

(四)区经济贸易发展局职责

1、执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指导督促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相关制度,推动企业达标排放;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计划、组织、协调全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企业节约资源和发展新能源方针、政策和法规,指导监督企业节能降耗,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布局集中供热,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并实施监督检查。

3、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与工业污染防治间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提请政府关闭、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装备和产品;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4、牵头联合环境保护、财政等部门落实国家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

5、配合环保部门加强对出口企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培训。

(五)区教育局职责

1、将环境保护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并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师生员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督促指导教育部门业务指导的各类院校,加强环境保护教学活动 和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活动。

3、配合环境保护部门、文明办共同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学校)工作,督促辖区内中小学按要求实施创建。

(六)区科学技术局职责

1、将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纳入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2、协调指导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

3、支持科研机构和有关单位开展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

(七)公安分局职责

1、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商业、家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对在道路上违反规定使用喇叭、警报器的行为依法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厦门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

2、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负责发放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核发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检查。

3、负责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丢失、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

4、会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监督管理;查处违反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的行为,配合环保部门做好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和管理工作,制定和实施无标、黄标和高污染车辆限行措施。

5、依法查处涉及环境保护的刑事犯罪案件和治安管理案件。

6、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负责对专职消防队、自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八)区监察局职责

1、负责对下一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企业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监督。

2、依法依规查处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对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3、会同环境保护部门对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部署的重大环保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政绩考核。

(九)区民政局职责

1、协助做好环境事件的相关善后工作。

2、负责督促指导福利企业及其相关的科研和生产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

3、协助组织社区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组织社区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十)区司法局职责

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公民普法的重要内容,会同有关部门宣传普及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监督、指导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环境保护法律服务。

(十一)区财政局职责

1、负责编制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投入预算;统筹安排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所需的费用。

2、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根据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每年安排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工程项目财政预算、决算时,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费用列入决算审核范围。

3、组织研究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将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财政有关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4、建立“211环境保护”支出科目,并按照科目要求统计财政性环保投入。

5、强化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保障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安排,提高财政性环保资金的投资效益。

6、负责研究制定用于自然保护、水源保护等方面的资源生态补偿及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十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责

1、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培训学习计划,并指导实施;将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情况作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考核的重要内容。

2、组织开展环境保护职业技能上岗培训和职业教育。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及操作工列入技术工种范围,并对该工种持证上岗情况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十三)土房分局职责

1、对新设置的采矿权,在审核阶段,应要求采矿权申请人提交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同意的开采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

2、负责组织划定禁止采矿区;负责对矿山环境的治理恢复实施监督管理;落实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负责将查处的无证非法开采矿山及达不到最小开采规模的矿山提请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关闭;负责矿山关闭后的生态恢复监督检查工作。

3、负责废弃矿山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工作。

(十四)区建设局职责

1、协助把好建筑工程新建项目环保审批和验收关;未按规定取得项目环评审批的建筑工程项目,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对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未经批准、环保设施未验收合格的,不予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手续。

2、大力推行低碳绿色建筑,积极推动环保建材的使用。

3、按要求组织实施“农村清洁家园行动”,结合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和清洁家园行动计划,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治理。

4、严格对在建建筑工地的管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

5、按责任分工,推进城镇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城镇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率。

6、负责全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建成区地下水、地热、海水的开发利用,加强节水宣传,组织制定节水政策,推动企业开展节水工作,大力开展水平衡测试。

7、负责生活垃圾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进行废弃食用油脂等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工作;负责协调各街镇环卫站对沿街(路)或在垃圾容器内焚烧废弃物的监督管理;负责防止道路清扫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扬尘污染;负责协调各街镇环卫站等相关部门进行海漂垃圾清理和整治工作。

8、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和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负责对已建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尤其是加强对污水处理厂除臭装置、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垃圾焚烧厂烟气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处理由此产生的污染纠纷;推进城镇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城镇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率。

9、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对建成区内扬尘污染、焚烧垃圾等废旧物品烟尘污染和燃煤烟尘污染进行监督管理。

10、负责所辖饮用水源的管理和治理;负责督促城镇自来水厂提升水 处理工艺,加强水厂出水水质监控;负责自来水厂的污染防治;负责督促供水部门对环境违法企业依法采取限水、停水、断水等措施。

11、与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组织实施再生水回用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2、负责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十五)区交通运输局职责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交通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负责与水源保护区相邻事故多发公路路段防撞等防护措施的监督落实。

3、依法对经营性客、货运输车辆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配合环保部门对城市公交客运企业污染防治、节能减排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收回营运资质证书;配合环保部门对机动车维修企业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

4、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单位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监督管理,防治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

5、严格对在建交通工程工地的管理,规范交通工程施工。(十六)区农林水利局职责

1、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防治进行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宣传培训及监督管理;推广使用合理农业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安全使用农药,推广生态农业技术,防止植被破坏和土壤污染。

2、组织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指导农业生产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的预防和治理。

3、负责制(修)定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治理规划,协助各镇(街)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禁养区、禁建区(限养区);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制定污染 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措施,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负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责监督指导货主做好染疫动物、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

4、依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5、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6、负责对其主管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和监督管理;依法对湿地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7、负责督促镇(街)制订流域沿江两岸、水源保护区造林绿化规划,监督落实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负责沿岸和保护区内防护林维护和建设;实行采伐限额制度,采伐后应及时更新抚育。

8、负责在水利资源开发专项规划上报或审批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书面审查意见。

9、负责划定禁采砂区、查处河道违法采砂行为;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河道排污口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违规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对河道上漂浮物清理提出方案并督促有关单位予以落实。

10、合理调度水资源,协调好生活、生产和下游生态用水需要;牵头实施汛期放水冲污;负责督促相关水电站业主按要求安装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根据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的监控数据,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督促相关水电站落实最小下泄流量要求。

11、依法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12、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治理;指导各有关单位开展重点流域防洪、排涝和水生态建设。

(十七)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职责

1、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对文化娱乐场所污染排放进行监督检查。

2、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监管文化娱乐场所营业时间,对超时营业行为进行查处。

3、协助做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中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负责 A 级旅游景区环境整治。

4、负责在旅游推介等活动中,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态旅游。

5、负责组织开展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活动。

6、指导、协调旅游服务业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行为,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7、组织落实人民政府及环委会确定的环境保护宣传任务。

8、组织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配合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重大宣传活动。

9、负责督促广播电台、电视台落实辐射设施的污染防治措施。

10、协助做好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工作。

2、负责组织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非法出版物的查处工作。(十八)区卫生局职责

1、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以及医疗废水处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2、参与人体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事件的调查,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对患者进行诊疗。

3、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做好医疗卫生机构的核与辐射环境管理。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工作;负责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的准入管理;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

4、组织对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进行卫生监督监测。

5、对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许可的餐饮、娱乐企业,不核发卫生许可证,取缔未办理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娱乐企业。

(十九)环保分局职责

1、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2、组织本行政区域环境预测、监测、评价,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执行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标准执行等级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3、负责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固体废物、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等污染防治法规和规章的实施;负责协调、监控陆源污染物排海、主要江河污染物入海和陆源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

4、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审查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提出审查意见;负责审批新建(包括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组织开展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5、调查和处理本行政区域环境污染纠纷,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处理环境污染事故。

6、负责环境监测、统计、信息工作;组织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7、负责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排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活动;依法征收排污费。

8、按管理权限对辖区内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9、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和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

10、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推动和指导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工作。

11、组织开展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计划、组织、协 调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二十)工商局职责

1、严把主体准入关。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者地方性法规规定,在登记前须经环境影响评价、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的项目的,应当凭环保审批文件或许可证件办理营业执照。

2、对因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被责令停业、关闭的各类市场主体,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抄告,依法责令其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拒不办理的,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3、负责对销售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销售含磷洗涤用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4、依法查处在集贸市场销售野生保护动物的违法行为。

5、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无证经营行为。(二十一)质监第二分局职责

1、配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单位的资质认定和监督检查工作,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做好对机动车尾气检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2、负责对生产领域的环保产品实施监督。

3、协助环境保护部门对有关环境保护地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二十二)区投资促进局职责

1、负责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中对外资的产业引导,依据环境保护部门对项目的审核意见实施项目准入审查;

2、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监督外商投资企业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并协调解决有关环境保护问题。

(二十三)规划分局职责

1、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调整,区域空间开发应符合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不超出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加强各类功能区之间的开发协调,预留相应的缓冲空间。

2、在组织综合规划或专项规划草案(方案)编制时,应同步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规划组成部分一并报批。

(二十四)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职责

1、负责辖区重点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噪声污染的执法管理工作,指导、监督相关执法管理工作。

2、负责商业、餐饮、娱乐、家庭、公共场所等重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油烟污染扰民案件的查处工作,指导、监督、开展相应的执法管理工作。

(二十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职责

负责监督所管辖的机动车辆、公房等资产的污染防治及节能减排工作。(二十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责

1、负责危险化学物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

2、负责依法查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3、负责职责范围内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相关监督管理工作。(二十七)公路分局职责

负责公路养护,与环境保护部门、建设部门相互协调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鼓励优先使用再生水进行公路绿化灌溉。

(二十八)杏林检验检疫局职责:

1、负责进口固体废物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工作。

2、负责对进口固体废物国内收货人的监督管理。(二十九)集美电信局职责

1、组织电信运营业为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提供通信保障。

2、负责督促通信企业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参与或者组织通信运营企业积极采取环境保护技术和节能减排措施,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三十)供电分局职责

1、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差别电价等节能减排电价政策。

2、配合执行政府有关部门做出的对淘汰、关停企业和环境违法企业依法采取停、限电措施的决定。

3、负责输变电企业落实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

三、开展宣传贯彻工作

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本实施意见的宣传贯彻工作,在理顺职责分工、落实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宣传报道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工作的举措、特点及成效,增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推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的贯彻落实。

篇2:集美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集美区贯彻《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切实加强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生鲜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生鲜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生鲜食品安全工作,充分认识生鲜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办法》的各项规定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分工协作,切实加强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一)工作重点

重点商品是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豆制品、水产品等商品。

重点部位是辖区各农贸市场和村镇的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学校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等。

严格执行与生鲜食品安全有关的各项标准,构建生鲜食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品安全体系。充分发挥农业、质监、卫生和市场开办单位等部门检测机构的作用,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检测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对生鲜食品中的农药、兽药、抗生素、生长激素、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进行控制,使其符合安全标准。

(二)部门分工和主要职责

根据分工协作的原则,按照“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和协调本区的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并完善生鲜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强化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要加大对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大局意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打击食品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和农业行业管理工作。发布有关生鲜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其他农业投入品的检测信息,整治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市场,查处违禁农业投入品及药物残留超标;负责对基地和进入市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会同工商部门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超市、集贸市场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实施。

环保部门应当会同农业部门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网络,组织对生鲜食品生产场所的大气、土壤、水等生产环境进行重金属、抗生素、农药、兽药残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发布生鲜食品生产场所的环境监测信息。

工商部门负责生鲜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负责生鲜食品经营主体的登记注册,严把生鲜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依法取缔无照经营行为;组织生鲜食品流通领域质量抽检,督促市场建设开办单位、生鲜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履行责任,做好生鲜食品的检测检疫;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生鲜食品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虚假食品广告、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安全监管。实施对餐饮业、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集体食堂卫生责任制度;实施学校等单位食堂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公安部门负责对相关职能部门移送的构成犯罪的制售假冒伪劣生鲜食品、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依法查处,并配合和支持有关部门生鲜食品安全的执法工作。

经贸部门负责生鲜食品流通业的行业管理和行业指导。对生猪定点屠宰进行监管,积极实施牛、羊、家禽的集中屠宰和规范屠宰,整顿和规范肉品流通秩序;积极推行生鲜食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品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现代化运销方式,加快城市农贸市场改超市和农贸市场室内化改造的步伐。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食堂饮食安全的日常管理和在学生中普及生鲜食品安全健康教育。重点做好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食堂的建设、改造和管理工作,在卫生部门的配合下建立和完善学校食堂的卫生责任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建立和完善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各相关部门都要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尽快制定贯彻落实《办法》和本意见的工作方案,并报区放心食品办备案。

三、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机制。

生鲜食品安全监管直接关系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各部门要充实基层执法队伍力量,加强监督,严肃法纪。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提高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切实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监测技术条件,保证办公办案和监督抽查等经费。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影响生鲜食品安全状况不好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要按照责任追究制度予以追究。对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害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促进企业和行业自律,尽快启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食品安全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积极配合市里有关部门制定生鲜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与发布管理制度,规范信息收集与发布的范围、渠道、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生鲜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做到信息收集全面、汇总及时、传递迅速、分析整理高效。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按期报告和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五、加大查处力度,继续抓好放心食品工程。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4]43号文件精神,加强领导,认真实施,切实抓好食品放心工程,重点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四个环节,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食品安全案件举报受理工作。对群众的举报和投诉,要建立首问负责制,认真记录、及时查处。对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案件或重大食品安全案件,由区放心食品办牵头组织查处,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六、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各有关部门要运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充分报道加强食品安全所做的工作,继续揭露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跟踪报道政府及执法部门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报道重视质量、讲求信誉的典型,推介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增强群众消费信心。按照工作部署,于9月份再次组织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突出以生鲜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使《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更为广泛地进家入户。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克

知识改变命运

篇3:集美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谁能留住人才,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企业让人们羡慕的各种优惠条件逐渐丧失, 如何留住人才是企业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一、人才流失的原因

一是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制机制。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之一, 就是要充分承认和体现人才的价值, 绩效考核是承认和体现人才价值的前提与基础, 是对人才进行激励的手段。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在用人方面, 论资排辈更为严重, 无法体现“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尽管现在提倡为官“小功也是过”, 但在企业, 干部如果没有大的过错基本上就会“一劳永逸”, 在这样的体制下, 势必严重影响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也迫使他们去寻找更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二是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企业的工资结构大多由岗位工资、工龄工资、技能工资及奖金组成, 这种薪酬分配过多地考虑职工的资历, 而没有考虑到职工的能力, 薪酬分配模式僵化, 平均主义严重, 难以体现干好干坏、水平高低的区别。个人的工资多少与工作年限、文凭和职位的高低联系密切, 而真正的人才既有管理人员, 也有一般工人, 尤其是进入企业时间不久的年轻人, 由于严格的级别限制, 他们的付出及其承担的责任与回报往往难成正比。我们实行的按劳分配, 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更多的体现在“公平”上, 正是这“公平”扼杀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没有为人才创建成就事业的平台。随着人事用工制度和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及人才流动机制“双向选择”的实施, 使人才的流向呈多元化态势, 国企不再是唯一选择, 也不再是他们的首选。他们不仅看重稳定的工作岗位, 更重要的是看重自我潜能的发挥、自身价值的体现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否有机会获得满足。国企人事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人力资源价值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普遍存在对人才重视不够的现象。

二、营造有利于施展才华的人才环境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公正、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是人才平等竞争的前提, 是上级、同事及公众对员工个人工作状态的评价和认同。员工工作的好坏, 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也直接影响着员工的积极性, 体现着员工付出与回报。人才一般都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自己的工作绩效能够得到企业及时认可, 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 绩效考核应根据企业所制定的各岗位管理职责、管理内容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 尽可能地使考核明晰、量化、可操作,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准确评价每一位员工, 真实反映出每一位员工在具体岗位上的价值。绩效考核的结果应成为员工提拔任用、职位升降、学习培训、劳动报酬的依据。企业通过绩效评估, 获得反馈信息, 便可据此制定相应的人事决策措施、人事管理手段、人事激励机制等。绩效考核完毕后及时对绩效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 对绩效差的员工进行批评惩处。只有绩效考核与企业的激励机制、与企业的文化相协调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建立公平的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员工是企业的第一顾客, 企业要想留住人才, 就必须建立公平的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每个员工的个性需求不同, 企业采取的激励措施也应不同, 给员工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企业应充分发挥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 包括两点:一要实行按劳分配。不仅要按员工的劳动量分配, 还要按每个员工劳动的最终产出来分配。尽快推行多元化的分配机制, 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以不同方式予以重奖, 建立重业绩、重贡献, 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人才激励机制, 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企业要留住人才, 必须提高工资待遇, 要使其薪酬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薪酬能使职工不必为物质生活的困乏而担心和奔波, 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二要建立全体员工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使全体员工有共同的经济目标, 共同参与, 共同奋斗, 效益共享。可大胆探索技术入股, 个人持股, 生产与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方式, 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用事业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

新形势下, 首先要关注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 提供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帮助员工设立职业生涯目标, 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和措施, 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 让人才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但凡有责任感的人才都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的, 只要积极为员工提供成长和施展才华的良好机遇和条件, 必定会有大批人甘愿为企业建功立业。人才最怕的是才智不能充分发挥, 人才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有的企业为何既引不进人才, 又留不住人才, 关键是他们没有为人才创建成就事业的平台。有的虽然为人才提供了优厚的待遇, 但没有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靠堵、卡的方式是留不住人才的。留人才关键是留心, 一味地靠物质刺激来吸引和挽留人才, 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 一旦受到外界更高的物质诱惑, 人才就会“跳槽”, 只有靠企业提供一个尽可成才, 人尽其才的舞台, 靠良好的政策为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证, 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心里契约”比“一纸合同”更具有长期性。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外部条件。企业是否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发展源泉, 从根本上说并不在于它所用拥有的财力、物力, 而是取决于企业中全体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取决于人才的智慧与创造力。要开发人才的创造力, 就要着力培养创造型新人, 为人才的展露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企业要挖掘活力, 不断更新观念, 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使员工不仅成为生产者、工作者, 而且成为经营者、管理者、学习者、创造者, 让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脱颖而出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 为激发员工创造行为提供机遇与气候。留人的前提是尊重人、信任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需要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氛围, 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紧密融洽的群体心理气氛, 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感到心情舒畅, 周围的人际关系宽松和谐, 从而激发出人才的工作效力。人际关系紧张, 人与人之间穷于应付各种纠纷与争端, 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热情往往在无谓的冲突中浪费掉。因此, 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实践证明, 哪里的人才环境好, 哪里就成为人才汇集的地方, 哪里就充满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 人才与企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许今天的员工就是明天的合作伙伴,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企业与人才都应建立良好的关系。人才的流失意味着企业竞争力的丧失, 企业唯有不断从自身找出不足, 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努力促进公平竞争, 为人才营造一个事业有成的环境, 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企业才会吸引和留住人才。

篇4:集美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关键词:加强;班级目标管理;落实;目标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36-02

目标教育是西安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班级是进行大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层组织,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所以,班级目标,必然是目标教育中分层次目标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班级目标管理,不仅是目标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目标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一、班级目标管理内涵及其意义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式之一,由于它符合人的动机、行为规律和期望心理,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广泛运用在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管理工作中。根据目标管理概念特点,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班级目标管理,是指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完成学业目标的管理方法。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开展各项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大家庭,是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阵地,是我们辅导员工作最主要、最基本的场所。加强班级目标管理,从学校层面来说,是贯彻落实学校目标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实施目标教育的必然要求;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能有效地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有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利于班级规范化管理;从学生个体来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二、当前学校班级目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学校目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辅导员一直都非常重视班级目标管理工作,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班级目标管理的参与度不够

班级目标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目标的基础上,目标制定、实施和评估的主体都离不开学生。学生主体参与班级目标管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内在要求。但是,由于学生对目标教育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学生参与管理的成功体验不够,或者个别班主任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不够,还普遍存在学生对班级目标管理的参与度不够的问题。

(二)班级目标制定不够切实、科学

对于学生来说,目标过高,那是空中楼阁;目标过低,形同虚设;目标空泛,学生无所适从;目标过细,又会成为学生的梗桔,这样就必然抑制目标的导向性。但是,我们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缺乏对全体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缺乏系统目标管理理论的指导,往往导致班级目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班级目标的实效性。

(三)班级目标管理流于形式化

班级目标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班级目标设置、班级目标执行、班级目标评估,把其中任何一项工作做好、完善,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学生情况、班级情况、目标执行情况、目标实现情况等等,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文字信息和数据信息。这大量、长期的工作,使班级目标管理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懈怠心理,导致目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

三、加强班级目标管理,以管理手段创新促目标教育落实

加强管理是开展工作、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要实现班级目标,必须就加强管理方面采取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我们可以从目标确立阶段、目标实施阶段、目标评估阶段三阶段入手。

(一)遵循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做好事前摸底调查,设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之班级目标,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前提

班级目标管理最终的效果如何,与活动主体事先设计、确定的目标是否正确恰当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确立班级目标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班级目标与学校目标教育相一致

学校自2008年倡导目标教育以来,经过五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目标教育理论体系:以“价值目标、学业目标、健康目标、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为核心的大学生目标教育体系,学校结合价值目标开展“成人教育”、结合健康目标开展“成长教育”、结合学业目标开展“成才教育”、结合职业目标开展“成事教育”、结合生活目标开展“成悦教育”。这个五个目标相得益彰,五成教育紧密结合,与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西安工大大学生的培养方向,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实践中效果显著。因此,在制定班级目标时,应努力与学校目标教育相一致。

2.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辩证统一

班级集体和学生个体目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学生个体目标是班级集体目标的客观基础,班级集体目标是学生个体目标的集中反映;班级集体目标对学生个体目标有控制导向作用,而班级集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又有赖于个体目标的完成度。

3.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目标是全体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它必须有集体的统一性,有集体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但是,班级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经历不同,个人的身体素质也不同,导致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目标基础和目标追求各异。所以,班级目标在统一要求同时又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全面发展与阶段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在班级目标制定中,必然同时有“价值目标、学业目标、健康目标、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的内容。但是,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不同:大一新生主要是适应阶段,大二、大三主要是学习储备、发展提高阶段,大四主要是求职阶段,因此,班级目标也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侧重点。

另外,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体全面的了解,是制定合适班级目标的基础。在确立和制定班级目标之前,辅导员一定要对班级集体目前表现状况全面掌握,对学生个体各方面的情况做周密而慎重的调查研究,然后据此确立班级目标。为此,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填写《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表》、《大学生个性调查表》、《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等系列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同时要注意到大学生主体意识强,有较强的责任感,有积极向上的自我发展意向和要求,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求在班级目标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班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贯穿班级目标管理全过程,不仅是班级目标设置的关键,更是目标执行的关键。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班级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建立健全班级目标管理领导小组,推进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化,坚持执行和践行班级目标,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关键

班级目标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的水平和工作态度。因此,要实现班级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班级目标管理领导小组:以辅导员为首,由班委会干部、党团干部组成的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在班级目标管理中,辅导员是目标管理的执行者和指导者,班干部是班级日常事务的组织者,在班级目标的实现中作用明显。具体来说,班干部需要上传下达,一边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将班级目标分解为小组目标、宿舍目标、个体目标,传达给相关同学,并随时督促执行,确保班级目标的有序推进。同时班干部也要及时给辅导员反馈班级目标实施的情况,从而能不断修正和完善班级目标体系。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小层次目标的实施情况,指导学生及时调整和修订目标。而且要重视对目标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开展班级目标管理工作。

班级制度是班级目标实施的重要保证。所以,班级目标管理操作必须有一套明确公允的班级制度。根据班级发展目标,建立岗位责任制,层层落实职责,赋予相应的权限,互不交叉,每个学生都有权有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同时,建立学习制度、生活作息制度、体育锻炼制度、卫生制度、考勤、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约,使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班级目标管理的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班级目标评估体系,引进激励机制,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重要保障

目标考评,是指以预设目标为准则,对班级不同成员实现各自不同阶段目标的程度进行价值评判的过程,这是一种信息反馈和目标检验的重要方式。因此,建立完善科学的班级目标评估体系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重要途径。当一阶段性的目标实施活动或总目标实施活动结束后,必须建立考核组织和制定考核准则,对其进行考核。目前针对班级目标考核定量的标准比较少,定性的比较多,多数采用定指标,分配名额的办法。在制定现代班级目标评估体系时,需要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估相结合、等级制与百分制量化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客观评估班级目标实现状况,有利于班级目标管理操作的规范化。

然而,班级目标管理实现的任务是艰巨的,成效是渐进的,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工程。为此,需要建立班级目标管理激励长效机制,这是激发学生主体性,达到预期目标,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激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集体奖项,也有个体奖项;有综合奖项,也有单科奖项;有过程奖项,也有结果奖项等等,但主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例如集体奖可以评比优良学风班级、三好班级、文明宿舍、优秀团小组等;个体奖如评比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共产党员等。也可以设立班级目标管理等级专项奖,如班级目标管理一等奖、二等奖。总之,通过各种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完成个人的目标,实现班级目标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新华.试论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7,(20).

[2]邓永奎,张善英.大学生实现班级目标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11).

[3]张善英,邓永奎.高校辅导员班级目标管理体系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18).

[4]丁玉祥,沈波.现代班级目标管理体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1999,(8).

篇5:集美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

(环办〔2008〕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为防治电子废物污染环境,加强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的环境管理,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9月27日发布了《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40号,以下简称《办法》),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现将贯彻落实《办法》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贯彻工作

各级环保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有关监督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办法》;要重点针对电子废物产生单位和拆解利用处置单位进行宣传和培训,推动企业知法守法。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对列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包括临时名录)的,应当通过政府网站等方式予以公告,定期调整(样式见附件一),同时分送上一级和下一级环保部门,并向列入目录(包括临时名录)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签发有关列入名录的通知单(样式见附件二)。

2008年2月1日起,禁止任何个人和未列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包括临时名录)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从事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的活动。

2008年2月1日前已经从事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活动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老企业”),根据本《办法》可安排120天过渡期。在《办法》施行120日后仍未申请或经申请但不符合列入上述名录(包括临时名录)条件的老企业,不得继续从事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的活动。

二、加强电子废物处置项目的环境管理

凡新建、改建、扩建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的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本《办法》所要求的有关工艺和废物处置方案等内容。

对需要进行试运行的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保部门,可同意该项目在设备调试和试运行期间拆解利用处置一定数量的电子废物,调试和试运行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对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项目的建设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进行环境保护措施验收或对老企业申请列入临时目录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申请书样式见附件三,相关证明文件的说明见附件四,工作程序见附件五)。

环境保护措施验收应当包括本《办法》所要求的有关人员、经营情况记录簿、环境监测、废物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三、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应当加强对临时名录和名录内的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的监督检查,监督性抽查和监测一年不得少于一次。要突出重点,加强对工业电子废物产生单位的管理,从源头遏制电子废物无序流动的局面。要开展专项执法活动,打击非法拆解处置利用电子废物的行为。要进一步依法强化对电子类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各级环保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将本地区上一年度电子废物污染防治管理情况(包括临时名录和名录发布情况)报上一级环保部门。

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将组织对相关地区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附件:1.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公告样式

2.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通知单样式

3.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申请书样式

4.有关条件的证明材料及其说明

5.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管理工作程序

二○○八年二月一日

附件四:

有关条件的证明材料及其说明

(一)关于已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取得营业执照的证明材料。如:工商营业执照。

(二)关于环境保护设施已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竣工验收合格的证明材料。如:环保部门关于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文件。

(三)关于已经符合或者经过整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环境保护措施验收条件的证明材料。如:有关技术人员的资质资料;有关培训制度和计划及执行记录;电子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制度及执行记录;日常环境监测制度及执行记录;不能完全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的电子废物以及其他固体废物或者液态废物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及执行记录;电子废物分类、包装、车辆以及其他收集设备的照片及其说明;防范因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等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及其执行记录。

(四)关于能够达到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的证明材料。如有关工艺和技术路线的设计文件,施工和监理记录;等。

(五)污染物排放及所产生固体废物或者液态废物的利用或者处置符合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时的要求。如:现有设施最近一年内的环境监测报告;所产生固体废物或者液态废物的利用或者处置情况。

附件五:

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管理工作程序

一、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临时名录管理

(一)申请单位1、2008年2月1日后,即《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后新建、改建、扩建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项目建设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新企业”)。

2、2008年2月1日前,即《办法》施行前已经从事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活动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老企业”)。

(二)受理单位

申请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

(三)申请材料

申请单位应填写申请书(注明申请类别,即新企业申请环境保护措施验收或老企业申请列入临时名录(申请书样式见附件三),提交有关条件的证明材料(有关说明见附件四)。

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和证明材料)应格式规范,统一编制页码,可附电子文件;所有证明材料所附的复印件均应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并注明与原件相符字样。

(四)申请受理、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

市级以上环保部门首先应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对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对新企业申请环境保护措施验收的,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的时限内,对申请单位进行环境保护措施验收。

对老企业申请列入临时名录的,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在本《办法》规定的时限内,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对经营设施进行现场核查。

要重点审查本《办法》所要求的有关人员、经营情况记录簿、环境监测、应急机制、废物处置、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内容。

(五)临时名录管理

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应将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列入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临时名录,并向申请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签发有关列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临时名录的通知单(样式见附件二),并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告知理由(样式见附件二)。

二、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管理

市级环保部门应根据监督抽查和监测情况定期审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临时名录和名录。

对列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临时名录满三年,且符合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条件的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列入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单位名录,并签发有关列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的通知单(样式附件二)。

对列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临时名录,但不符合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条件的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予以调整,不再保留于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临时名录中。

对列入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但不符合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条件的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予以调整,不再保留于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中。

篇6:云南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

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情况

2016年7月15日至8月15日,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云南省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11月23日向省委、省政府反馈了督察意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现将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公开如下。

一、高位统筹、全面部署,狠抓整改任务落实

(一)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安排。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意见反馈后,省委主要领导立即部署整改落实工作,要求把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以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和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所有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同时要举一反三,更加严格要求,进一步查找存在的其他问题,一并加以整改。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省领导任副组长的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环 境保护督察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整改以来,省委常委会会议共7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共10次专题研究部署环境保护工作,其中7次专题研究部署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工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强化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坚决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到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督促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重点事项的整改,对环境保护重点工作、重大事项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

(二)建立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为确保整改工作有序开展、执行到位、取得实效,建立了由分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的整改落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综合协调组、责任追究组、宣传报道组、整改督导组和办公室,在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专门负责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的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多次研究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具体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的要求,把整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全力推动问题整改。各工作组和办公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有序推进整改工作开展。

(三)强化督导,推动整改落实。省委专项督查、省政府专项督查双管齐下,加大跟踪问效力度,对各州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3轮现场督导检查。建立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制度,2017年实现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对所有州市全覆盖,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督察内容纳入其中。根据有关要求,各州市党委、政府积极制定整改方案,建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整改落实考核机制,出台了有关配套考核办法,对区域整改任务实行领导包干负责制。

(四)全面调度,定期汇总整改进展。建立问题台账,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46+4”个问题细分为立行立改类(34项)、2017年6月底前完成类(33项)、2017年底前完成类(16项)、中长期类(25项)共4类108项整改事项,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建立定期调度制度,每月调度一次整改进展情况,落实一项、销号一项,对未按时限完成整改任务的,实行挂牌督办,限期完成;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提出解决路径。

(五)公开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了整改信息公开机制,在环境保护部网站、省政府网站、省环境保护厅网站 以及云南日报、云南卫视等省级主流媒体上公开报道整改方案;在省政府网站、省环境保护厅网站、云南日报和云南电视台等省级主流媒体共同开设了“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要求云南在行动”专栏,定期更新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重要信息,持续播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情况和部分典型环境案例查处情况;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定期登播有关整改情况,重点报道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环境监管执法以及典型案例整改落实情况,推动形成全民监督、全面整改的良好氛围。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报道了与督察整改有关的新闻、信息1205条,其中,省级146条、各州市1059条,制作了《云南环保督察宣传报道情况专报》21期。

(六)严肃问责,强化责任追究。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的12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案件进行严肃问责。经过深入调查、逐一厘清责任,依法依规、从严从实从速作了处理。根据核查的事实,依据有关规定,对33个责任单位、110名责任人进行问责。被问责33个单位中,厅级单位10个、县处级单位13个、乡科级单位10个。被问责的110名责任人中,厅级干部25人、县处级干部50人、乡科级干部31人、其他干部4人。其中,9人已被追究刑事责任、4人已移送司法机关 处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5人、免职2人、停职检查1人、诫勉问责25人、通报问责5人、批评教育9人。

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积极推进整改

按照整改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精准发力,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截至2017年12月底,108项整改事项已完成79项,正在整改29项。其中,“立行立改类”34项全部整改完成、“2017年6月底前完成类”33项全部整改完成、“2017年底前完成类”16项已完成12项,2017年底前应完成整改事项完成率为95.2%,“中长期类”25项整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把绿色发展纳入理论学习内容。深化党校和行政学院生态文明教学内容,省委党校2017年相关干部培训班增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专题;云南农村干部学院2017年的12个班次中增设了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课程;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在培训计划班次中安排了2期生态旅游村镇建设专题研讨班;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增设了34门“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标准课件。拓展全社会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利用各类新兴媒体,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知识宣传活动。主动接受 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2017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了省政府关于2016年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2.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未来10年全省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守生态红线;编制了《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提出通过产业培育,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体系建设;在《云南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增设绿色协调发展专篇。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印发了“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开展取缔“地条钢”专项督查,退出生铁产能30.5万吨、粗钢产能50万吨,取缔产能551.6万吨;2017年进一步关闭12个煤矿项目,淘汰煤炭行业过剩产能154万吨。

3.全面压实环境保护责任。成立了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3个专项小组,切实加强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环境保护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 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研究环境保护工作次数明显增加。强化环境保护考核评价,明确把生态文明考核作为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县市区党委书记工作实绩量化考核指标中,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所占权重由5分增加至9分,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制定《云南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常态化的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制度,2017年对所有州市实现全覆盖。

4.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2017年省级共筹措环境保护资金27.43亿元,主要用于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2017年对九大高原湖泊投入比2016年增加7.39亿元,增幅近1倍,“十三五”期间每年筹措安排6亿元滇池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2017年资金已下达;2017-2021年,每年筹措安排6亿元洱海保护治理专项资金,2017年资金已下达;每年筹措安排6亿元抚仙湖保护治理专项资金,连续补助5年。2017年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安排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1310万元,同比增幅超过1倍。根据全省耕地资源状况,积极申请国家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和补助资金,已获国家批复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30万亩,造林补助资金从每亩300元提高到400元。累计筹集“森林云南”建设资金77.52亿元,其中省级预算资金17.03亿元。持续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选取 南盘江开展流域横向补偿试点,加强水质监测,实行按月通报,建立核算兑现补偿资金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沘江流域建立流域横向补偿试点。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区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支持力度,2017年下达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51.51亿元,比2016年增加6.68亿元。积极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保护治理,截至2017年底,全省PPP项目库中储备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项目共有50个,总投资规模549.22亿元。

(二)切实加强污染综合防治

1.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出台《云南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负责的五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全省六大水系、牛栏江和九大高原湖泊河长全部由省级领导担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除了分别担任省级总河长、副总河长之外,还分别担任保护治理任务艰巨的抚仙湖、洱海的河长。按照“保护好水质优良水体、整治不达标水体、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深化九大高原湖泊污染防治。大力清理九大高原湖泊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抚仙湖沿湖13个中央和省属企事业单位中已有11个完成退出工作;老鹰地、仙湖锦绣等位于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的人工沙滩恢复成自然岸线或湖滨缓冲带;对九龙晟景项 目样板区处于抚仙湖一级保护内的别墅进行拆除;滇池周边部分违规项目调整为生态湿地管理和宣传展示用房。加快九大高原湖泊“十二五”规划治理项目进度,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治理项目,截至2017年底,九大高原湖泊“十二五”规划治理项目完工率全部超过90%;滇池流域569个自然村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洱海保护开启抢救模式,对洱海周边约2500户餐饮客栈开展停业整治;异龙湖退耕还湖5711.91亩,建成流域林业生态林10.1万亩,生态补水八大工程全面建成。2017年,抚仙湖、泸沽湖水质继续保持Ⅰ类;洱海、阳宗海水质为Ⅲ类;程海(氟化物、pH除外)水质为Ⅳ类;滇池草海、杞麓湖水质为Ⅴ类;滇池外海、星云湖、异龙湖水质为劣Ⅴ类。

深化流域水污染防治。紧盯水质目标,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密切跟踪水质状况,强化水质分析;开展精准治污与水体达标试点示范,制定实施针对18个不达标水体的达标方案;整治滇池流域海河,黑臭现象已基本消除;积极实施《沘江河水体达标方案》,2017年2-12月,怒江州金鸡桥断面未出现重金属镉超标情况;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进度。2017年,地表水纳入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考核断面水质总体保持稳定,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为76%,劣V类水体比例为9%,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对46个州市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发现4类共17个问题,对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昆明、普洱、德宏、迪庆等4个州市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2016年46个州市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164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8%,比2015年提高1.2%。制定了《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持续开展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组织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期评估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利用渗井、渗坑等倾倒含有毒污染物废水等违法犯罪行为。

2.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施策,分解落实大气环保约束性指标,筛选确定2017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项目351个;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情况考核评估,每月对各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执行情况进行调度、预警;督促2015年不达标城市蒙自市制定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加强工业、道路扬尘、燃煤锅炉、非煤矿山等多污染源综合防控;加快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积极落实国家下达的指标任务。重点整治,加大对钢铁、水泥企业监管力度,2017年上半年对昭通、玉溪、红河、普洱、西双版纳等5个州市火电、钢铁、水泥行业共39户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提高脱硫、脱硝设施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严格管控城市建设施工扬尘,着力解决个别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实施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区域联动,加强滇中城市群区域联防联控,建设完善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完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全省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及时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2017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2%,完成国家下达的97.2%目标任务。

3.加强土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制发了《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对全省土壤污染防治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编制了《云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编制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有序实施农田、污染场地风险防控和治理修复等50个项目。加快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大涉重金属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奖补制度,以达标排放促企业转型升级,个旧市沙甸地区拆除40座粗铅冶炼鼓风炉;对个旧市超拓有限公司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全部工艺装备进行拆除;永久性关闭陆良龙海化工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5条硫酸生产线。多措并举,减轻局部地区重金属污染,建立了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大 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源解析工作;上大关小、减量淘汰,严格涉重金属建设项目审批;编制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作方案,加快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加快治理项目的实施,完成鸡街镇倘甸甸尾片区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面积100亩。

4.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红河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于2017年2月开始试运行;曲靖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于2017年正式建成投运。集中整治不规范运营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企业,临沧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5吨/日处理医疗废物搬迁重建项目于2017年6月建成投运;昭通市实施过渡性处置方案,通过建设昭阳区处置点,保证全市医疗废物得到规范处置;制定了德宏州医疗废物过渡性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全州医疗废物得到无害化处置。强化危险废物监督管理,参与全国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开展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

(三)加强自然生态保护

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立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组织制定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率先开展《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新建1个极小种群植物迁地保护园。扎实开展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工作,2016年兑付理赔金额共计4256万元,受益农户3.8万户。编制完成滇金丝猴、亚洲象等多个个别种群的保护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重要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2.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积极开展森林云南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陡坡地生态治理等工程,2016年完成营造林610万亩、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165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35万亩,2017年完成退耕还林180万亩,2018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210万亩。加强湿地保护,完成2016湿地面积增减和保护率核查,制定了全省湿地生态监测管理办法,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4处,在12处湿地区域开展保护与恢复工作。强化矿山生态修复,落实矿山治理配套资金,加快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治理面积4500余公顷。

3.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点流域保护区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加快制定《云南省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启动《云南省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修订工作;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批复实施2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将全省非林业部门管理的7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管理范围,由省级提供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增加人员编制194名;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区由各州市县区参照《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规范管理。深刻汲取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教训,省委、省政府派出5个督查组,对昆明、红河等8个州市25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专项督查;开展“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全面清理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拆除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处旅游设施和9处养殖场;制定《西双版纳州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投资100万元退出在保护区内的部分经济林木,逐步改善保护区内经济林木居高不下的局面。加强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优化调整云南元江、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增加面积3870.77公顷;将昌宁县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已调整但还未使用的3488.4公顷林地,重新划入保护区;撤销《通海县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通海县秀山自然保护区(县级)的批复》《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江川县大龙潭自然 保护区的批复》文件,对原通海县秀山自然保护区、江川县大龙潭自然保护区恢复设置,分别恢复自然保护区面积9333.3公顷和6660公顷。加大重点流域保护区环境监管力度,持续开展牛栏江、金沙江等重点流域环境专项执法行动;与四川、贵州、西藏等相邻省区开展联动执法,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对位于牛栏江控制区的寻甸县云南安一精细化工有限公司5万吨/年草甘膦项目、位于核心区内的云南常青树化工有限公司6000吨/年氟化铝项目和5万吨/年磷酸盐项目全部进行拆除。

(四)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1.进一步完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编制了《云南省城乡发展规划》,立足“两个百年”发展目标,将“山、水、林、田、湖”要素融入城乡发展,从区域、城乡整体协调的高度科学确定城乡发展定位、谋划城乡发展空间,提出覆盖全域、统筹城乡空间发展的指引措施。编制《云南省空间规划》,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在巩固23个县市区“多规合一”试点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在其余106个县市区开展“多规合一”,强化空间“一张图”管控,把握生态环境优先、开发强度合理、城乡一体发展三个关键环节,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和空间管控的精细化管理。2.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全面整改全省管网不配套、截污不彻底等问题。“十三五”计划新建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3870公里,2016年已完成1141公里,2017年计划新建1000公里,2017年12月底已全部完成,完工率100%。加大建制镇“两污”设施建设力度,建制镇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89.65%,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6.49%,共建成垃圾处理场295座、中转站268座、污水处理厂(站)394座、污水管网4272.27公里。

3.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出台了《云南省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截至2017年11月底,全省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93.31%,同比提高43%;自然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88.20%,同比提高65%;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58.05%,同比提高32%;乡镇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率达87.94%,同比提高33%;1155个乡镇建成2座以上公厕,覆盖率达95.38%,同比提高54%;12605个建制村建成1座以上公厕,覆盖率达95.46%,同比提高64%;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738.62万平方米。全省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共计63827.06公顷,公园绿地面积共计16933.44公顷,现有公园累计1136个。4.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出台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及牛栏江流域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等文件,层层细化任务,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对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面加强以九大高原湖泊和重要水系为重点的全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切实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投入力度,2017年筹措650万元在禄劝、武定等22个县市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建设;争取中央资金1.2亿元用于大理市洱海西北部入湖口区域、洱海海西、洱源县罗时江流域和永安江流域4个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

5.积极推动“三创”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累计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州、1个国家级生态县、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文明州、2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61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9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实施“绿色细胞工程”培育计划,推动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环境教育基地等系列绿色创建工作的开展,累计建成绿色学校3182所、绿色社区530个、环境教育基地70个。编制《云南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纳入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

(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1.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及实施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等重点改革事项取得突破。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中明确的126项改革已累计完成94项。

2.强化源头严防制度。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涉及的7州市18个县市区研究提出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优化环评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审批,把好环境准入关,将2015年、2016年全省“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未取得环评审批的项目,退出2017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17年全省“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开工建设前100%完成环评审批。编制了《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守资源消耗上限。高度重视“三江”流域中小水电开发强度过大的问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水电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原则上不再开发建设25万千瓦以下的中小水电站,已建成的中小水电站不再扩容,建立健全生态运行监管机制。严格清理环境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全省6600个环保违法违规项目,已完成清理整改6592个,完成率为99.88%。

3.强化过程严管制度。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1234件群众举报环境问题逐条逐项进行“回头看”,逐件落实责任,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杜绝反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督促检查常态化,对各州市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实施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严格执行环保排放标准,强化工业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和“排污许可管理”作为环境监管的重要措施,制定了《云南省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施方案》,完成了全省8大行业企业摸底排查以及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评估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出台了《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加快67个县级空气质量自动站、50个重点水域州市跨界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强化全省环境监测质量监管。全面开展“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定全省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方案。对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汤丹镇20座尾矿库进行全面综合整治。

4.强化后果严惩制度。持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2016年全省环境监察系统共出动97387人次,检查企业38376户次,对1279户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共处罚款7195.39万元,按 日计罚6户、查封扣押生产设施35户、责令限产停产48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机关6起,适用行政拘留移送公安机关42起。2017年共对2073户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共处罚款14304万元,适用环境保护法及配套办法典型案件380件,处罚案件数、处罚金额和典型案件数同比增长62.1%、98.8%、177.4%。

5.深化环保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基层环保监测监察机构及队伍建设,全省共新增编制623名,县级环保监测监察机构人员编制平均为12名。加快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环境保护督察机构和能力建设,保障督察工作需要。强化全省环境执法统一管理,推行全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和城乡协同治理模式,优化环境监管执法队伍,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环境执法体系。加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环保科技人才支撑。强化全省环境监测、监察、应急、宣教、信息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监管等能力建设,重点加强环保装备、应急装备保障和基层标准化建设。

三、持之以恒、整改提高,推动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政治责任。云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全面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抓紧抓好,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加快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把七彩云南建设成为祖国南疆的美丽花园,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二)以问题为导向,坚决完成整改任务。始终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继续以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和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坚持工作力度不减,措施手段更硬,确保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所有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继续实行定期调度和督导检查制度,切实强化对整改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督促督办。对正在推进、尚未完成的整改任务,倒排工期,挂账督办,不完成整改决不罢休;对 长期坚持的整改任务,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公开整改落实情况。加大典型案件的定期曝光力度,敢于揭短、敢于亮丑,同时积极推广整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压实环保责任,坚决防止问题反弹。采取全面督查、专项督查、重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适时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全面掌握实际情况,严防已经整改完成的问题和正在整改的问题出现反弹。对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整改问题出现反弹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抓环保工作不力的,绝不姑息迁就。完成对各州市的省级环境保护督察,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强化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不打折扣、不讲条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四)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环境交流合作,强化与周边省份的环境监管执法联动。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强化空间“一张图”管控,构建“三屏两带 一区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库渠管理保护机制,争取早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森林云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矿区及周边生态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提升森林、湿地、草原、农田、水域等生态系统功能。深刻汲取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教训,全面清理各级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五)落实工作措施,加强污染综合治理。坚持重拳治理、有效治污,紧盯薄弱环节,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实施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长江、珠江等六大水系和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确保出境跨界水质安全。在滇池、洱海、抚仙湖先行开展“三湖生态圈”建设,严禁一级保护区和核心区经济开发活动,加快推动区域内违章建筑拆除,有序推动人口转移;以水生植物群落恢复和重建为重点,建设“水下草场”;以入湖河口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为重点,实施湖滨带湿地连片建设工程,提升湿地环境效能;以湖滨缓冲区、饮用水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域、裸露山体、可视面山、“五采区”恢复为主,开展林地建设与植被恢复,提升沿湖陆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污染截留能力。全面 排查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落实农村饮用水各项管控措施,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分类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

(六)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走“两型三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推动经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园区优化布局,发展壮大循环经济,深入推进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持续开展生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绿色系列创建。抓好环境信息公开,不断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拓宽舆论监督渠道,切实保障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践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七)盯住薄弱环节,着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以建设“七彩云南、宜居胜境、美丽家园”为主题,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属地管理,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措施,在城乡全面实施治 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增加绿化面积的“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七改三清”行动,突出抓好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特色风貌,优化提升城乡自然生态功能,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

(八)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上狠下功夫,健全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量化、实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狠抓考核问责,完善生态文明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准确划分市场行为红线、政府行为底线,推动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绿色发展责任,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构建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执法,严惩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最严格的源头预防、过程严管和后果严惩制度落到实处。

附件:云南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具体

问题整改情况

附 件

云南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 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改情况

第一部分 整改落实类46项问题

一、云南省2015年、2016年“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至目前尚有2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未取得环评批复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云南省2015年、2016年“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中未取得环评批复的26个项目,其中,昆明市9个、曲靖市1个、玉溪市1个、保山市2个、楚雄州2个、红河州3个、大理州1个、普洱市1个、怒江州1个、西双版纳州2个、临沧市3个。截至2017年底,26个项目中昆明火车新南站出入通道工程、武定至倘甸至寻甸高速公路等16个项目完成环评审批、备案(含1个依法不需要环评项目);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桥头堡”信息产业服务基地、神农国际农产品物流商贸城项目等10个项目未开工建设(含2个退出项目)。2015年、2016年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至今未取得环评审批的项目,已经从2017 27 年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退出。

二、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厅、农业厅部分规划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在2016年底完成的《云南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设绿色协调发展专门篇章。按照要求,云南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有关7个具体行业规划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2个规划需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截至2017年底,此项工作已完成。

省交通运输厅完成了《云南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布局规划(2016-2030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持续开展“十三五”实施的高速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十三五”开工建设的74个高速公路项目,已全部完成环评审批。

省农业厅针对《云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云南省辣木产业发展规划》《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云南省蓝莓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4个规划未开展规划环评审查问题,制定印发《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环评工作的通知》,厘清了需要开展环评的规划 28 目录,落实了规划环评工作责任,明确了具体的工作要求,4个规划环评工作已完成。

三、云南省70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中,30个园区尚未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其中规划修编后未通过规划环评审查的有23个),25个园区规划环评通过审查时间在规划审批后,57个园区尚未建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一)云南省70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中,部分园区规划环评未通过审批

整改进展情况:正在整改

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70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中62个已通过规划环评审查、8个已报审。

(二)云南省70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中,57个园区尚未建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昆明市18个省级工业园区中,安宁工业园区、海口工业园区、东川再就业特色产业园、宜良工业园区、禄劝工业园区、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盘龙都市产业园区、空港经济区等8个园区未执行园区总体规划或规划修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昆明市18个省级工业园区中,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呈贡信息产业园、海口工业园区、宜良工业园区、富民工 29 业园区、盘龙都市产业园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等7个园区未配套建设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曲靖市12个工业园区中,宣威特色工业园区、陆良特色工业园区、马龙工业园区、师宗工业园区、曲靖市麒麟区越州工业园区、罗平特色工业园区、会泽工业园区、富源工业园区等8个工业园区未按照规划环评要求建设废水集中处理设施

整改进展情况:正在整改

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70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中25个已建污水处理设施、16个正在建设、29个正在开展相关前期工作。

四、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的工作中督查督办不力的问题

(一)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的工作中督查督办不力,未落实对相关工作的督查督办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省政府督查室自2017年3月开始,组织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开展对全省各州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情况督导检查,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 30 管执法的通知》情况纳入督查内容,并已开展了3轮督查督导。

(二)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环境监管网络划分及“土政策”清理工作问题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一是全面实施环境保护大检查,开展全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共出动检查人员59400余人次、排查企业12150余户;全省共排查工业园区129个,排查出问题198个;排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项目12238个,排查出问题5800个;排查化工、冶金、有色等工业重点行业废水、废气、危险废物处理企业3760户,排查出问题1656个;排查受过处罚、发生过污染事件、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1438户,排查出问题1081个;排查饮用水水源地238处,排查出问题187个;对167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开展了水质监测,159个满足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达标率为95.2%;排查重点环境信访案件609起,排查出问题701个;对2个工业园区实施挂牌督办,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946件,办理适用新环境保护法及四个配套办法环境违法案件103件,共处罚款3475余万元。二是全 31 省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政府均制定了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方案,并在本级政府网站公开,方案制定率和公开率为100%;全省共划分一级网格16个、二级网格83个、三级网格413个、四级网格1234个,五级网格3430个;网格方案中明确了监管区域、对象、内容、责任,实施分片包干到人,加强规范执法,巩固监管成效,实现“三清三到位”的总体目标;制定了随机抽查实施方案,建立污染源动态信息库。三是清理废除阻碍环境监管执法“土政策”13件。

(三)云南省《关于加快推进煤矿机械化的意见》中部分内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废止,截至2014年6月30日,已完成全省31个机械化改造煤矿项目(均扩大了产能并改变了生产工艺,均未获得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环评批复)的现场核实验收,其中15个机械化改造煤矿项目已获得了验收批复文件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省煤炭工业局对全省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进行了清理,向省政府提交了《2017年云南省煤炭行业去产能实施方案》。全省31个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中,列入煤炭去产能关闭退出项目5 32 个(2016年关闭退出4个、2017年关闭退出1个),2016年底前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项目8个,未取得验收批复和生产能力公告(确认)的项目7个,取得验收批复和生产能力公告(确认)未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项目11个。2017年4月,印发《云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撤销机械化改造项目验收批复及能力确认文件的通知》,对获得已验收批复但未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11个机械化煤矿项目,撤销其批复文件,并通过省煤炭工业局网站予以公告。

五、云南省人民政府对全省煤矿整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云南省《关于印发云南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未将环境保护厅、林业厅、水利厅等部门纳入联席会议成员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为加强全省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中的环境管理工作,省政府已批准将省环境保护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纳入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二)擅自批准在曲靖市麒麟区独木水库二级保护区内煤矿的转型升级改造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经清理,涉及曲靖市麒麟区独木水库二级保护区内煤矿项目转型升级煤矿项目共23个。截至2017年底,23个煤矿项目已退出4个,保留项目还有19个。按照国家相关要求,2017年4月,省煤炭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撤销曲靖市麒麟区独木水库二级保护区内叠水煤矿等19个煤矿项目转型升级方案确认意见的通知,撤销了曲靖市麒麟区独木水库二级保护区内未履行环保、水保等手续的叠水煤矿等19个煤矿项目转型升级方案确认意见的文件;曲靖市印发关于撤销独木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有关煤矿项目审核意见的通知,撤销了同意独木水库二级保护区内保留煤矿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方案的审核意见文件;省国土资源厅、省煤炭工业局联合印发关于撤销曲靖市麒麟区独木水库二级保护区内转型升级煤矿已下发矿区坐标范围的通知,撤销了涉及独木水库二级保护区内煤矿已下发的矿区坐标范围。

六、部分湖泊保护条例条款缺乏可操作性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第三十四条对一级保护区内允许建设的滇池保护设施的规定不明确,第四十五条对二级保护区内允许建设的“生态旅游、文化建设项目”和禁止建设的“其他房地产项 34 目”也没有明确界定;《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对一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的项目作出了规定,而没有制定历史遗留项目的退出措施,严重影响条例执行和保护工作开展。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环资工委,省法制办已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修订《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阳宗海保护条例》的修订建议已纳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17立法工作计划》和《云南省人民政府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

七、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八文件”不力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省委、省政府将环境保护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整改以来,省委常委会会议共7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共10次专题研究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积极组织传达学习和研究部署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理论学习内容,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党委(党组)学习活动中。

八、《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 35 年)》对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任务、优先领域和保障措施都作出了具体安排,但没有按要求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考核,多数地区和部门没有按照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一些纳入近期目标(2015年)的工作任务没有按期完成

整改进展情况:正在整改

2017年3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成立了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等26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加强了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

2017年3月15日至21日、4月17日至28日、7月3日至13日,省政府督查室组织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开展对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情况督导检查的同时,先后3次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省财政厅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2016年选定南盘江流域(昆明市与曲靖市交界断面)开展流域横向补偿试点,积 36 极协调流域上下游,将横向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推广到全省生态价值较高的怒江、澜沧江以及跨省的赤水河流域等地区。

加快推进《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进程,已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列入省政府2017年立法计划“一档”项目,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加大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力度,2017年已下达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1310万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投入力度比上一年明显加大。《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新建了1个极小种群植物迁地保护园;编制了全省及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国家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的实施;开展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工作,2016年兑付理赔共计4256万元,受益农户3.8万户;编制完成滇金丝猴、亚洲象等多个个别种群的保护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重要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九、云南省虽然印发了《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但省农业厅等个别牵头部门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37 “水十条”中关于“加大水生野生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力度”的内容也没有落实到《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安排部署存在漏项

(一)云南省虽然印发了《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但农业厅等个别牵头部门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水十条”中关于“加大水生野生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力度”的内容也没有落实到《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省农业厅印发了《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了《云南省农业系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及牛栏江流域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云南省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减少畜禽污染整改方案》,落实了国家“水十条”关于“加大水生野生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力度”的有关要求。

(二)云南省县级及以上城市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执行率与国家要求差距较大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省发展改革委已将居民用水阶梯价格纳入重点价格改革任务,建立工作机制,加强通报督促和培训。截至2017年12月,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已全部实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推广率达到100%;129个县市区已有126个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推广率达到97.7%,同比提高了27.1%。

(三)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环保基础信息平台、制定产能规模标准问题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编制了《云南省2017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完成2017年建制村环境整治任务;印发了《关于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定期调度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定期调度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区加大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畜禽规模养殖环保基础信息平台。省农业厅制定印发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改造农村牲畜养殖圈舍实施方案及《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及牛栏江流域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 39 划定方案的通知》;出台《云南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规模标准和备案规定》。

(四)部分州市未开展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工作 整改进展情况:正在整改

截至2017年11月底,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已经全部启动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工作,已划定禁养区1417个,划定的禁养区内需要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4396个,已关闭或搬迁3936个,占82.7%。

十、云南省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淘汰工作进度较慢,2015年底时全省仍有30692辆,和国家要求差距较大

整改进展情况:正在整改

认真落实《云南省治理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黄标车淘汰工作力度。公安部门严格执行黄标车注册、转移限制措施;公安、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等多部门配合,加强针对机动车拆解和二手车交易企业的监管,加大对达到年限机动车的强制报废力度;公安部门对黄标车及老旧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加强机动车登记管理、报废监销、安全技术检验监督和路检路查等工作。通过各种措施,2014-2017年,40 全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共42.19万辆,完成率112%。其中,2014年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50万辆,完成率126%;2015年淘汰黄标车4.96万辆,完成率107%;2016年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3.19万辆,完成率106%;2017年淘汰黄标车5.54万辆,完成率94%,淘汰老旧车9.69万辆。

十一、昆明市政府批转的昆明市环境监管网格化实施方案,只明确了昆明市环境保护局的责任,没有规定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责任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2017年3月,昆明市印发了《昆明市环境监管网格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环境监管主体责任,同时,明确了市环境保护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等27个部门在环境监管中的责任。

十二、《云南省省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和《云南省省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考核内容,《云南省县(市、区)委书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中生态环境质量所占分值下降

(一)省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省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考核内容,以及《云南省县(市、区)委书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中生态环境质量所占分值下降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2017年1月,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通知,将生态文明考核作为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印发了云南省省属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综合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规定在省属企业领导班子任期内,企业管理者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落实不力、发生环境污染与重大破坏的,扣减企业管理者或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得分1-10分,或直接降低考核等次;在县市区党委书记工作实绩量化考核指标中,已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所占权重由5分增加至9分,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

(二)昆明市各区市县、开发(度假)区主要工作目标综合考核中,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分值占比2013年至2015年逐年递减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昆明市重新配定2016考核权重,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指标权重配比,按区位和经济发展状况,分为3个板块进行考核,其中,核心区由2015年的9.2%提高到12%,增幅达30%;拓展区由2015年的8.8%提高到14%,增幅达59%;生态涵养区由2015年8.75%提高到2016年的15%,增幅达71%。实施“一票否决制”,凡生态建设考核被评定为不合格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三)曲靖市在2011年至2015年对县市区的考核中,涉及环境保护工作考核的分值比重呈下降趋势,资源环境占考核总分的比例由2011年的7.2%下降为2015年的7%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曲靖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曲靖市2017责任制综合考核办法》,明确综合考核中生态环境保护占考核总分权重不低于8%,考核指标由2016年的5项增加到8项。曲靖市委组织部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考核内容。

(四)红河州对重金属重点防控区个旧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考核不够,2011年至2013年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分别占 43 环保工作分值的25%、15%、12%;从2014年开始,环保工作只考核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红河州委、州政府印发《2016综合考评实施办法》,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纳入2016县市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列为激励项目(扣分项)进行考核评分,将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辖区内水环境污染及大气污染治理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一并纳入环境保护工作考核。2017年起,红河州委、州政府与各县市党委、政府签订《红河州县市委、政府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分头抓的领导机制,将23项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市委、政府考核内容。

十三、云南省人民政府虽然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的决定》《云南省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办法》,但对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力度还不到位

(一)云南省虽然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的决定》《云南省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办法》,但对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力度还不到位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一是对2013年以来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级纪委在环境保护监管不力等方面共问责495名个人、24个单位,其中厅级干部5人。二是成立了以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省预防腐败局局长为组长,省纪委宣传部、党风政风监督室、纪检监察各室为成员的整改领导小组,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的12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案件进行严肃问责。经深入调查核实,逐一厘清责任,依法依规、从严从实从速作了处理,对33个责任单位、110名责任人进行问责,并于2017年11月16日向社会进行了通报。被问责33个单位中,厅级单位10个、县处级单位13个、乡科级单位10个。被问责的110名责任人中,厅级干部25人、县处级干部50人、乡科级干部31人、其他干部4人。其中,9人已被追究刑事责任、4人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5人、免职2人、停职检查1人、诫勉问责25人、通报问责5人、批评教育9人。

(二)昆明市没有运用《昆明市环境保护“一岗双责”问责办法》(2010年5月印发)、《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问责办法》 45(2015年3月印发)追究责任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昆明市建立纪检、环境保护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加强检查,对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坚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不严不实的行为,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进行问责。2016年,共查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违纪问题88件,处理人员94人。2017年,共查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违纪问题6件,处理人员18人。

十四、2013年至2016年6月,云南省委督查室没有针对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八文件”开展专门督查,针对《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的实地督查尚未开展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省委督查室向各州市印发关于对贯彻落实加强环境保护和云南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立项督查的通知,组织各州市对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八文件”以及《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46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行自检自查。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督导组,先后对曲靖、玉溪、文山、大理等8个州市开展了实地督查,并对发现问题整改进行了督促督导。

十五、云南省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够、要求不严

(一)云南省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够、要求不严。截至2016年6月,云南省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的环境案件数量和行政处罚总额分别为1321件和5293万元,按日计罚罚款总额和查封扣押、移送拘留、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数量分别为128万元和42件、35件、8件,均位列西南四省(市)最后一位,并且差距明显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持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2016年全省环境监察系统共出动97387人次,检查企业38376户次,对1279户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共处罚款7195.39万元,按日计罚6户、查封扣押生产设施35户、责令限产停产48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机关6起,适用行政拘留移送公安机关42起。2017年共对2073户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共处罚款14304 47 万元,适用环境保护法及配套办法典型案件380件,处罚案件数、处罚金额和典型案件数同比增长62.1%、98.8%、177.4%。对蒙自银烁矿冶有限公司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且拒不改正的违法行为实施严惩,启动按日计罚,共计罚款2300万元。

(二)环境保护部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于2015年对昭通市开展督查时抽查了121家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有114家,但当地发现并依法进行处理的分别仅有2家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环境保护部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要求立案查处的24户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除1户自行关闭、1户达不到立案查处条件未查处外,其余22户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均已查处到位。

(三)环境保护部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于2015年对丽江市开展督查时抽查了20家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有12家,但当地发现并依法进行处理的分别仅有0家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丽江市对督查组抽查的20户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场中发现 48 12户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从严查处,其中对3户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对9户进行了行政处罚(其中4户责令立即停止生产),共处罚款16.2万元。

(四)环境保护部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于2015年对保山市开展督查时抽查了17家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有10家,但当地发现并依法进行处理的仅有3家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2015年环境保护部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督查结束后,保山市对保山宏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云南澜沧江酒业集团保山有限公司、腾冲海华木制品厂、腾冲滇科经贸有限公司、腾冲艺缘艺术品有限公司、施甸沙坝脚红砖厂、隆新食品有限公司下村屠宰场等7户企业,均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进行了行政处罚,共处罚款28.337万元。

(五)云南省环境监察总队于2016年在红河州稽查后,移交地方处理的环境违法案件中,有2件未依法查处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红河州依法依规对省环境监察总队移交的2个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对弥勒市河湾水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配套建设的环 49 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合格就擅自投入生产”的违法行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处罚款7万元,已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弥勒锌鑫有色电冶有限公司“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合格就擅自投入生产”的违法行为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处罚款9万元。已取得验收组的同意验收意见。

十六、云南全省环境保护管理事务、环境监测与监察、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污染减排支出费用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由2013年的1.66%下降至2015年的1.54%

(一)省级环境保护管理事务、环境监测与监察、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污染减排支出费用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下降问题

整改进展情况:完成整改,持续加强

上一篇:老六人物作文下一篇:监检监理汇报材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