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杰斯心理治疗》有感

2024-04-19

读《罗杰斯心理治疗》有感(精选6篇)

篇1:读《罗杰斯心理治疗》有感

读《罗杰斯心理治疗》有感

静一

2017年9月,我参加了由梅州市阳光心理工作服务中心举办的读书会,本期读书会的内容是《罗杰斯心理治疗》这本书。之所以参加读书会,一是自己想在心理咨询领域走得更远,二是对读书会这种学习方法略感好奇。

“认识”罗杰斯,是在备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时候,那时只知道他是“人本主义之父”,只对人本主义的理念稍微有点了解。随着读书会的进行,对罗杰斯的认识逐渐加深,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让我获益匪浅。

我大学学的是管理学专业,对人本主义一点也不陌生,也一直没有怀疑过自己对它的理解。以前我认为“人本”就是把人当人看,无非就是要关心他、理解他、帮助他,对这个理念的理解过于理论化与程式化,缺乏自己的体会。到现在我才深刻理解到,“人本主义”是要“以当事人为中心”,学会倾听、深度共情其言语背后的真正需求,才能与来访者建立真正适合他成长与发展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关系氛围建立了,其它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非也。

记得刚开始读书会的时候,罗杰斯的人本哲学理念就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我的内心,让我内心一亮。在生活中我也跃跃欲试,于是我开始在工作中去努力去学着罗杰斯的方法去倾听他人,可结果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此刻发现自己竟然不懂得该如何倾听!更可笑的是,我以前一直还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是不是很讽刺?

于是我开始进行自我反思,我发现自己在倾听对方的时候,以前更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听,倾听后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回应对方——这与其说是倾听,不如说是在“表现自己”.我并没有看到对方需要的东西,也没有回应到对方心里的真正需求。

认识到这些以后,我在倾听朋友的时候有了显著改变,我开始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听对方诉说,尝试共情对方的需求,我发现这种“通过技术去倾听”的方式确实可以获得他人一定程度上的信赖,但不知怎么的,我总感觉自己“虚伪”,并没有真正从心底与别人发生共鸣。

于是我又开始进行自我分析,最后我终于意识到我背后真正的原因所在(抱歉这里不能分享细节),之后我再倾听别人诉说时也就能做到“真诚”,而不再“虚伪”了。这一系列的反思和改变,让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变得很自如,同时也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学心理学最奇妙的地方就是,它可以帮你发现那些你平时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背后的心理根源。当你找到这些根源以后,自身就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

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抱怨命运一次又一次的“不公”,但他们很少去思考“我们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陷入这个轮回”,人们很少去看到自己一直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殊不知如果有一天你能看到这个“恶性轮回”的时候,可能就是你跳出“轮回”,命运开始发生扭转的时候了。

?

当我们读到书中蒂尔登案例的时候,看着罗杰斯做了几次的心理咨询,还一直在共情和重复对方所说,我的心里就很着急。我在想:用这种理念就能解决问题吗?真的不用做点别的吗?——其实不只是我,很多一起读书的小伙伴都有相类似的感受。

现在想来,可能会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种理念确实可能会有它的局限性;二是来自我们自身的原因:很快的社会节奏让我们每天都变得焦虑,于是打心底就希望心理咨询能够“快刀斩乱麻”.对于第一点——这个理论的局限性,我也有自己的思考:人本主义疗法有一个重要假设是,人具有自我发展与自我成长的潜能,但是我认为从人的一生发展来看,人的潜能的显现也不是线性增长的,在某些阶段这些潜能可能会停滞。同时潜能应该也有个体的差异,有些人潜能大,有些人潜能小。所以这种理念的有效性是否会跟人类潜能发展的阶段有关?当个体处于潜能的发展期时,运用人本主义疗法会收获较好效果;当个体处于潜能的停滞期时,运用人本主义疗法效果就会打折扣?

?

还记得吴老师在读书会上分享过一段话:“传统的精神分析提供的更多是”父性的角色“,罗杰斯的贡献是在原来基础上补上了”母性“的角色。并不是提倡”母性“后”父性“就要完全丢了,现实应用中两方面都需要。罗杰斯做的是补充,不是革命。”所以我们要更加辩证地看待罗杰斯的理论,不能盲目信仰,以为是“万用的方法”.转眼间读书会就结束了,回顾半年来的学习,我很庆幸当时选择了心理学。此次读书会让我认识了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更重要的是它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多改变,让我更加美好。对于这个焦虑时代下的焦虑的我,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念犹如一缕春风,让我慢下脚步去感受身边的人,去感受自己的内心。非常感谢阳光心理大家庭,让我走进心理学的大门,让我在心理学的殿堂里不断完善自己,也让我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心理学伙伴!

静一

写于2018年1月11日

《罗杰斯与我与你》

——回复静一的一封信

阳光心理·吴嘉瑜

静一:

你好!感谢参与2017年第六期《阳光心理读书会》。经过3个月的互相陪伴与共同探讨,相信我们对心理咨询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性体验以及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吧?

是啊,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误解,又何止千千万。

众多刚入门的心理咨询师都会选择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第一种心理疗法,因为罗杰斯的理念“很美”,同时操作也“很简单”,似乎只需要听着,然后“嗯嗯,哦这样,我能理解”,就可以度过大部分的咨询时间;同时当来访者需要我们说点什么的时候,我们只要把他说过的话总结总结,反馈回给他,做个镜子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做什么“努力”,只要在心底期盼着“我跟他关系足够好了吧,他的自愈潜能应该可以激活了吧,他自己应该能解决自己问题了吧”……

上面真的是很多新手咨询师的真实写照,包括当年的我也是这样。

其实心理咨询越学到后面,包括系统学习了各种疗法,经历了近2000小时的心理咨询个案工作和近150小时的被分析体验后,才能真切体会到罗杰斯理论之难、之深。

就像练武功一样,有招有式的武功是最好学的,照着下苦功夫就行了。然而最高深的武功往往都是“少招少式”,甚至是“无招无式”的,它追求的不是外在的动作,而是内在的功法和理念。比如名震天下的“形意拳”,曾经是山西晋商崛起时各大著名镖局里必学的“武林绝学”,同时也是后来天津中华武士会和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的“镇馆神功”.我在跟随我老师学形意拳的时候,一个“三体式桩法”就练了一年,一年内就只是练这一个动作——在练的人知道其中深邃奥妙,但看热闹的人就没有办法理解了:看似无招无式天天在那站着,但这个娃功力见长,半年不到就能抓起一米八多的大汉像拎小鸡似的轻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反之,一些小门小派的武功,因为没有深厚内功的修炼方法,所以他们一编就几十套拳法,每套都有上百个动作,看似“招式繁多”,实则是“舍了本逐了末”,最终难免落得“不得要领”“功效有限”的下场。

其实真正起作用的,哪是什么外在的“花架子”,而是真真实实的内在功力啊。罗杰斯的疗法看似没有什么操作技术,但一句看似普普通通的话语,在罗杰斯这个人口中说出,就能有神奇般的疗愈作用;如果是别人依葫芦画瓢则没有这般效果。

现实中越看起来简单的事,做起来实则并没有那么简单。如你所说,看似“不费吹飞之力”的一个“倾听”和“理解”,真正做起来,难倒了一大群英雄好汉。

真正具有疗愈性的倾听,是通透的内在自发做出的倾听,是带着敏锐洞察的倾听,是有着深度共鸣感受的倾听,是能够真正放下自身的干扰而全身心“神入”对方精神世界的倾听。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实则做起来有多难,需要多少年的深厚功力才能做到啊。

罗杰斯本人是学精神分析出身,在40多岁以前扎扎实实进行了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和案例工作实践,这些实践积攒起来的内在功力和人格力量,使得他在后面提出人本主义疗法后,即是不需要使用任何“技术”,都能很好把咨询进行下去、理解到来访者内心深处的困扰所在、陪伴来访者一同解决并成长。一个治疗师如果没有前面几十年的积攒,一上来直接就模仿罗杰斯五六十岁后的“无招无式”的随意发挥,请问能达到和大师一样的效果吗?

后面你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你认为罗杰斯提出的“自愈潜能”可能是有局限性的,这种潜能可能会随着生理的发展或心理的变化而出现强弱的变化。在某段时间里,此人的潜能可以很好显现,此时可用人本主义疗法进行工作;而在另一个时间里,此人的潜能会受到“抑制”或“停滞”,如果运用人本主义疗法就会效果不佳。

这是一个很好的假设,如果要进一步验证此假设,需要观察和跟踪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或常人的心理发展实例,通过对众多人的心理变化进行深入观察、记录和研究后,我们最终才能去验证这个假设的成立与否。

不过,不知道你表达的意思我能不能换成另一种理解:“人类有时能显现出自我疗愈的潜能,有时则不能,为什么?”——对于这种现象,罗杰斯则早有相关论述:他认为人生而有自我调整、自我疗愈的潜质的,但很多时候由于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这种潜能被潜藏了起来,或被抑制住了——就像一颗本身具有“发芽潜力”的种子遇到恶劣的土壤则不能发芽一般,并不是种子没有“潜能”,而是环境不允许。所以罗杰斯认为,此时心理咨询师需要做的是:重新提供一个“更适合潜能显现”的土壤——即是我们书上所说的自由的、受保护的、共情的、积极贯注的、无条件接纳的氛围,让当事人在这样的人际互动中,慢慢放下防备与面具,开始真正愿意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此时他的自我调整的潜能才开始慢慢得以激活、显现。

你最后提到我曾经分享过的话:“罗杰斯所做的,是对各流派理论的补充,而不是革命”——我觉得这是面对众多心理流派理论时我们该保有的客观视角。纵观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长河,各位大师先后创立了各种理论、流派,所有人的努力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为不断完善整个“心理咨询”大体系而添砖瓦。他们之间虽然会有不同意见、不管观点,但对于整个“心理咨询”的大方向大体系,他们还是一致认可的,他们只是在这个大体系中再添加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已。

我曾经因为类似问题问过我授业恩师,我问:“在克莱因的理论中已经很少看到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影子,是否说明克莱因在当时已经放弃了弗洛伊德的那些东西呢?”师父说:“其实在克莱因生活的那个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就像是‘常识’一样大街小巷皆知了,所以克莱因没有必要在书籍中再去重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的东西,只需要提出她个人的补充或不同见解就可以了。”

这件事在我的学习旅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分享与你共勉。愿我们可以更加客观看待大师的理论,也愿我们可以更好去学习与掌握心理咨询发展长河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如你所说,在这纷扰烦躁的社会里,罗杰斯提出的观点就如一缕春风拂面,让焦躁的人们可以慢下脚步来感受身边的人、感受自己的心。希望我们可以秉承罗杰斯的观点与希冀,继续愉快地走下去。欢迎以后有新的学习心得我们再进一步探讨。

吴嘉瑜

写于2018年1月24日晚

篇2:读《罗杰斯心理治疗》有感

很开心参与这次受益匪浅的读书会,让我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罗杰斯心理治疗》一书中,我们可以读到编者从罗杰斯一生的临床实践中精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十例个案文字记录,了解罗杰斯的理论观点和临床实践情况,感受大师风范的高度共情以及“以来访者为中心”人本主义原则的实际应用。同时我们还能看到来自各个不同学派的心理治疗专家们对这些个案的讨论及点评,让我们能在各个视觉层面去看待每个个案处理得好与不足的地方。

罗杰斯最具深远影响意义的是他“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和以这种理念为基础的治疗方式。他打破了传统“指导式”的心理治疗,他不同意治疗师通过干预指导来提高来访者对自己内在心理的认识,而是认为最能改变自己的人是自己,不是别人。因此,他首度称前来咨询的人为“来访者”或“当事人”,而非“患者”。罗杰斯由此发展出一套非指导的、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更加平等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而治疗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来访者的“个人成长”。

罗杰斯创新地提出“人是可能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从案例中我发现,如果来访者能够感受到治疗师是在真挚地、诚恳地与自己谈话,设身处地理解自己内心隐秘的世界,而不是在掩盖自己和扮演“医生的角色”时,他们会打心底认为即使自己说出一些“不可被他人接受”的观念或行为,也能得到治疗师的包容和积极关注。此时来访者就会感到一种完全安全的谈话氛围,此时再在治疗师鼓励下进行进行自我探索,通过这个过程,来访者就能启动“促进个性改变、形成自我成长”的“自然过程”。

其余学派中有很多具体的技术和方法,相比下,来访者中心疗法并没有过多的技术和方法,但其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感觉自己离“真实自我”越来越远,正因为如此,如果有一个人能认真地倾听你的表达、一直和颜悦色地关心你、向你询问以保证能准确理解你,那么你会体验到一种感人的真情。在治疗师坦诚的态度、及时的反映、准确的表达下,这些都可以使你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使来访者能够真正重新开始认识自己。

事实上,罗杰斯是一位情感投入的`倾听者。从罗杰斯的个案中可以看出,不论对象是有一般心理困扰的来访者,还是严重障碍的患者,他总是那样真诚和恭敬地倾听来访者的倾诉,全神贯注地了解他们的情感、思想、恐惧和内心冲突。在罗杰斯的共情反应中,包含了对来访者在智力、情绪和精神方面的理解,同时也深深打动了来访者。尽管罗杰斯使用的词语总是非常简单,但他对来访者的情绪状态极为关注并异常敏感。

从书中可以看出,罗杰斯在治疗中以人为本,根据每位来访者的独特需要进行灵活反应,因势导利,从而使来访者的状况发生了好的变化。或许罗杰斯的做法也不全是“教科书式完全正确的”,但是他展现了一个大师应有的风貌,他能够真正坦诚且诚挚地与每一位来访者进行平等的对话,而不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这一点令我十分敬佩。这是一种深刻的关怀,也是人本主义所提倡的,更是世人应学习和借鉴的。

篇3:读《罗杰斯心理治疗》有感

在试图通过该书拥有自己的“水晶球”之前, 我们很有必要温习一下罗杰斯的七条投资法则:一是勤奋, 索罗斯曾说“罗杰斯一个人做着六个人的工作”;二是必须独立思考, 抛开羊群心理, 不要让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三是别进商学院, 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专业知识, 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行为能力;四是绝不赔钱, 做自己熟悉的事, 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进去;五是价值投资, 若是因为具有实际价值而买进, 即使买进的时机不对, 也不至于遭到重大亏损;六是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现, 避免使资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场;七是静若处子, 除非真有重大事情发生, 否则等到市场有新状况发生时才采取行动。可见, 罗杰斯的成功之道不可复制, 我们能复制的只是罗杰斯得到水晶球的道路。

如同中国帝王传记的常规, 罗杰斯也有异人异相。出生于阿拉巴马州德莫普利斯小镇的吉姆·罗杰斯, 在满月的时候, 按照当地的习俗“抓月”, 结果抓到了一块写有“5”字的木块。巧合的是, 此后, 罗杰斯的母亲生育了5个孩子;更巧合的是, 罗杰斯从5岁时就开始赚钱, 在外公带着他看完一场棒球赛后, 他在棒球场上捡了24个空可乐瓶卖了5美分。赚钱的乐趣不可阻挡, 回到老家, 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商业空白”:当地的棒球场还没有人卖花生和可乐。于是, 他向父亲贷款100美元去“投资”, 结果大获成功, 在联赛结束之后, 他不仅还清了父亲的100美元“贷款”, 还开了自己的第一个银行账户, 并存进了属于自己的100美元。

罗杰斯在华尔街的第一份工作, 是到曾一度是全美第二大证券经纪行的卡特·伯林德-威尔公司做助理分析师。有一天, 他去拜访一位40多岁的贵客, 并请教“炒股秘籍”。没想到, 贵客给出的答案居然是“炒股没什么秘诀, 对你这样的年轻人, 尤其是刚刚开始投资的年轻人而言,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你们破产, 而且最好让你破产两次!”事实果真如此, 1970年5月, 他的“大学计算”一度冲高至每股96美元, 可是四个月后, 高台跳水跌下地狱36层, 股价最低时只有2美元。这次破产让罗杰斯牢记, 股市里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坐地收钱的神话。

确实, 罗杰斯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勤奋和学习。从耶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 他去牛津大学学习了两年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 然后又到军队服役了三年。做分析师的时候, 他每天阅读30多种商业报刊, 查看与追踪1500多家美国和外国公司的财务记录, 研究20-30份年度报告, 以寻找投资方向和目标。在赚了1400万美元之后, 他骑摩托车进行了第一次环球旅游, 游历了50多个国家, 行程6.5万英里, 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并将所闻所见写成了《投资骑士》一书, 大卖50万册。与第一次游历一样, 第二次环球旅游后, 又出版畅销书《资本家的冒险》, 大赚一笔。更重要的是, 一路旅行, 一路掘金刨银, 在奥地利他一年赚了老本的145%, 在德国两年获利三倍, 在非洲的博茨瓦纳更是买下了该国的全部股票……

作为一个以预言闻名于世的投资大师, 过去的传奇与业绩显然不是他要说的全部。在《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中, 他宣称, 当金融业带动美国25%的经济增长时, 华尔街时代已宣告终结。未来的经济将掌握在那些制造食品、能源、大宗商品和消费品的人手中。美国实际上已经破产, 美元将失去各国外汇储备货币地位, 被众多国家抛弃。在未来经济更加恶化的时候, 欧洲将只有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加印钞票的方式解决危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找不到一种比较健全的货币, 未来我们将遭遇一场严重的货币危机。罗杰斯十分看好农地投资, 有了一块土地, 就等于有了一只触发现金流的股票。

在《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中, 罗杰斯还介绍自己的判断方法, 他不相信任何政府经济体所公布的数据, 他认为政府公布的数据并不十分正确和准确, 公布的机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使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数据也值得怀疑。他的方法是, 如果选择一种投资商品, 必须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 并进行实际走访和采访, 和当地人深入沟通, 以不同的方式获取想要的资源和信息, 整合所有的资源和信息之后得出投资的决策。我想, 这大概是他将新书命名为《街头智慧》的原因所在了。在书中, 罗杰斯还透露了他目前的投资策略:卖空美国、欧洲和包括印度在内新兴市场的股票和货币, 同时持有一部分商品的资产。

罗杰斯是一个有着浓厚中国情结的人, 在《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一书中, 他透露幼年时在家里后院“挖洞”的探险, 目的地就是中国。他更是说, 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正在改变全世界。19世纪是英国傲视群雄, 20世纪是美国称霸天下, 但21世纪将属于中国。为让他的家庭和孩子们融入下一个“中国时代”做准备, 他已经全家搬到了亚洲的新加坡, 他的两个女儿已经像中国人一样说着CCTV般标准的普通话。罗杰斯坚持看好中国, 对于一些人所担心的中国“泡沫”, 他说他并未看到任何真正的泡沫, “惟一可能会有的泡沫, 或许只会是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而且, 政府也已经提出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我希望他们继续落实相关政策。”至于人民币, 罗杰斯认为未来还会大涨;同时, 他也认为中国货币紧缩应该更猛烈一点更长一点。

篇4:读《101心理学建议》有感

你知道什么样的评价语能够让孩子积极发言吗?

像我这样的新教师,一定常常苦于面对孩子们的答非所问,抑或面对孩子们的欲言又止,总听着师傅们教导评价语不仅仅是肯定好或者不好,对或者不对,而且需要引导孩子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并激发孩子答题的兴趣。然而,我们看着一个又一个课例,却怎么也摸不到门道。

近期,我初读《101心理学建议》,感觉它就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评价语启蒙书,它将一个个最真实的案例呈现在我们面前,并手把手地教我们面对不同的答案给予适当且蕴含正能量的评价,让孩子不怕回答错误,并且积极参与课堂,对学习充满兴趣,对教师充满感激。我想,这不就是我们所梦想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吗?

回想自己在课堂上给孩子们的回应:“你的预习还不够充分,以后课前还要多读几遍呀!”“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说过很多遍了,这次要记住。”“声音太轻了,如果能够更大声一些就更好了!”本以为这样的评价已经与孩子们达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然而读了《101心理学建议》,发现仍有很多不足。这样的评价虽然不算粗暴与消极,但要达到让孩子们行动起来,达到目标效果显然还不够。我明白了对孩子们的评价正如我们平时的交流一样,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效率,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行为,针对孩子们的表现,首先需要更多的肯定和表扬,其次再针对不同的表现提出建设性意见。如“老师知道你已经充分的预习过了,只是有些地方还不太熟练,如果你能够再多读几遍,理解课文的意思,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美!”“你能够积极发言,老师觉得你很勇敢,但是回答错了。这个问题应该按照这个思路去想,你明白了吗?”“老师发现你非常勇敢,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每次回答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继续加油!”

初读启蒙书便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一下书中的评价语,改造自己。正如我们选出来的阳光语录一样,努力将阳光播撒到二(1)班每一个孩子身上,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积极,更加乐观,突破原本的印象,收获自信。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篇5:读心理学有感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是要和各类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每个人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等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因人而异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我的理解是,与人真诚为第一,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真诚的用心对待,必然换取真诚的回报。第二,要微笑的面对对方,要懂得察言观色,重视对方的态度。第三、要学会赞美,虽然说赞美别人,并不一定有回报,但是能够提高和润滑人际关系。第四,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在与人交谈时,也需要学会做一个很好的听众,这样,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别人才会觉得受到了尊敬,同时自己也会获取成功的喜悦。第五,沉默是金,三思而行,不乱说、说话内容精简同样也是很重要的。

说话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在于表达和沟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一个实际传输。会说话的人,小则可以讨人喜欢,大则可以保身,成就大事业。而如果话未说好,小则树敌,大则会让工作毫无起色,让事业举步维艰。作为一名员工角色,在与同事说话中,个人理解最重要的四点:第一,要多赞美员工,让员工充满自信心,让赞美声带动及感染每个人,通过赞美,得到对方的欣赏和尊重。第二,要多听员工建议,多倾听员工的声音,这些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这些声音是改善的基石,提高工作效率的促动力。第三,要面带微笑,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内心深处的直接体现,面带微笑是促进同事关系的重要点。第四,说话要注重尺度,不能什么都随意说,不注重场合。并且无论是批评或者表扬都不可不重分寸,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篇6:读心理学有感

《怪诞心理学》,英文书名是Quirkology,Quirk,翻译为中文有“巧合”之意。是被誉为“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头衔的著名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著作,个人很喜欢的一位心理学家。

书中通过一些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些案例和一些看起来很诡异、荒诞,但却很无聊的小实验,从而剖析出一个个你可能比较关心的心理现象,比如全世界最好笑的笑话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竟然会回忆起不曾发生过的事情?为什么女性驾驶员更容易超速行驶?夏天出生的人和冬天出生的人谁的运气更好一些?真心的笑容和虚假的笑容都打着哪些难以掩饰的烙印?

“相信别人,不过别忘了切牌”,书中第二章节的标题,整本书,最触动我个人的也是这句话,讲述的是撒谎与欺骗的心理学观点。比如,如果一个说谎者信誓旦旦,又冷静又沉着,那应该怎样发现破绽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怀斯曼仔细研究了说谎者与真话者的区别,并得出一个另类的结论,判断是否说谎的标准并不在于说谎者的行为举止,而在于遣词造句。怀斯曼发现,说谎者的话往往没有真话者那么多,提供的细节更少。原因可能在于,外在的行为举止是比较容易控制的,但要控制遣词造句和说话方式则要困难的多。

阅读时我不禁和孩子们的某些言行对上了号,我任教的班上有个聪明却很调皮的小男孩,成绩异常优秀,但他自我管理方面有些欠缺,一次上课前,我收到学习委员递上的一张记录条,纸张上工工整整的写了“李德余未交作业”,在询问他的过程中,他眼睛不停往左上瞟,眼珠不停打转,讲话支支吾吾,毫无逻辑,经反复询问,可爱的孩子满脸通红,小手攥紧,这些种种表现都表明他在说谎,经过我耐心开导,问清不交作业的原因,并让他利用学习时间补上,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犯错要勇于承认并改正。

谎言更多是通过语言来判断,因为语言的逻辑层次高,使得人们对于语言的即时控制力不如对于自己的表情来得容易吧。而暗示告诉我们,当你选择相信一件事情的时候,和事情的真相都没有关系了,以至于当真相被披露的时候人们更加无法相信。毕竟自我否定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之一了。所以我们才要培养自己判断真相的能力与接受真相的能力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读《罗杰斯心理治疗》有感】相关文章:

罗杰斯案例赏析04-24

罗杰斯演讲全录05-04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与人格理论05-04

新生研讨课论文罗杰04-23

上一篇:看护设备协议下一篇:初中教师工作量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