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条范文英语翻

2024-05-08

留言条范文英语翻(精选2篇)

篇1:留言条范文英语翻

侧手翻教学步骤

1、准备活动

重点活动肩、腿

2、老师示范整个侧手翻动作

1、老师讲解动作要领

由站立开始,两臂向前上方摆起,左腿前举向前跨出一大步成弓箭步,接着后腿向后上方摆起,同时上体积极下压,前腿蹬地摆起,身体充分伸展,沿垂直经分腿手倒立,手脚落地成一直线。直臂,直腿、紧腰、绷脚尖.左右(手,脚)撑,推(蹬)地面要依次.摆腿,推(手)蹬(地)要加力.同时左手在两脚延长线前手掌外展90度撑地并带动肩头身体左转90度,右手依次向前经分腿倒立,接着左右手依次顶肩推手,一腿落地屈膝蹬地,另一腿侧伸落地成两臂侧举分腿站立姿势。

3、学生练习

先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再独立完成

4、老师纠错

教法

1、在帮助下做侧摆成手倒立练习,要求先摆腿后下手撑地

2、在帮助下做侧手翻,要求经倒立是两臂充分顶肩、分腿大、身体直。

3、在地上划一条直线做侧手翻,要求手脚都落在直线上,推手快

4、利用摆腿的力量加大重心的水平速度达到加快侧翻动作的完成。

5、帮助与保护:当侧翻接近倒立时,保护者扶腰顺势帮助练习者翻转站起

学法:

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的动作,仔细听老师讲解侧手翻动作技巧、重难点、及注意事项等。

 听从老师指挥安排,认真做侧手翻的辅助练习,徒手倒立等。 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练习,在保护帮助下进行完整动作练习,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反复多做练习,熟练掌握动作技巧  遇到问题积极询问,及时改正错误动作,看教师或学生示范时认真并积极进行思考

篇2:留言条范文英语翻

关键词:报刊英语,翻译策略,《收复失地》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通过英美报刊这个窗口观察、学习外面的世界。同时, 翻译过来的报刊成为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主要载体之一。“英文报刊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英文文体———报刊英语。顾名思义, 所谓报刊英语, 主要是指英美报刊、乃至英美记者或专栏作家作品中所使用的英语。报刊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 有自身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即‘快’、‘新’、‘俗’和‘广’”[2]。

笔者主要以Time中一篇名为《收复失地》[1]的文章翻译为例, 说明了报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的ABC原则, 即内容的精确性 (Accuracy) 、语言文字的简洁度 (Brevity) 和语句结构上的清晰感 (Clarity) 原则在报刊英语翻译中的有效运用。另外, 笔者还就实例提出译者应当注重新闻文体的特殊性, 必须通过结合文章背景、丰富译者的知识结构等方式处理翻译动态中的各种问题。

二、报刊英语翻译的ABC原则

ABC (Accuracy, Brevity and Clarity) 顾名思义, 即准确、简洁和清晰。首先, 我们来讨论准确。张健认为准确是新闻语言的核心,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2]P274。简洁原则比较易于理解, 阅读上我们提倡书不在多而在精, 报刊英语翻译也是这个道理, 而且译文要印成铅字, 刊登出版。刊物有限的版面刊登尽可多的内容同时符合经济的原则, 读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容易获得更多的信息。清晰原则在报刊英语翻译运用中有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句式结构清晰, 不会产生歧义;二是语篇连贯, 上下文意识明显, 各段之间几乎都能独立成段, 连在一起又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然而, ABC (Accuracy, Brevity and Clarity) 原则有自身的缺陷和不全面之处, 后面笔者还将引入吃透文本及相关写作背景和构建译者多元的知识结构两大翻译策略, 从而补充完善报刊英语的翻译策略。

三、《收复失地》的初译及改译

(一) 语内因素

所谓语内因素, 是指语言本身所固有的知识性和规律性因素。语内因素主要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语音的、语法的、语用的) 。

1、词义理解偏差

一般来说, 英汉两种语言中每个词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基本含义 (或称一般意义、概括意义) 。但是, 在句子或文章中, 词义会随着语言情境发生变化, 产生具体的含义。[3]P27

例1:Throughout the developing world, agriculture was the also-ran of the global economy.

原译: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农业的发展裹足不前。

“also-ran”一词用法很特殊, 最早是用于赛马比赛中:“A horse that does not win, place, or show in a race.”专门用来指落选之马, 后来又指失败的人, 这里引申为被忽视的人或事。和中国的一句俗语“陪太子读书”有异曲同工之处。这里处理成“裹足不前”, 明显违背了报刊英语翻译A (Accuracy) 准确性原则, 暗含发展停滞的意义, 与农业本身在发展, 只是不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获得较少的财政和政策支持这一基本事实是矛盾的, 而且偏差很大。

改译: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农业发展往往不受重视。

2. 句子结构混乱

英汉两种语言各属不同语系, 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已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重形合 (Hypotaxis) 。汉语则是一种分析型为主的语言, 重意合 (Parataxis) [3]P46。英汉语言差异天然, 形式迥异, 翻译时很容易给句子结构的处理造成麻烦。

例2:By early 2008, panicked buying by importing coun-tries and restrictions slapped on grain exports by some big producers helped drive prices up to heights not seen for three decades.

原译:2008年早些时候, 粮食进口国疯狂购买, 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对谷物的出口限制促使粮价飚升到了30年不遇的高价。

这句原句从外观上较为繁琐复杂, 与报刊英语翻译的B (Brevity) 简洁性原则显然有悖。同样的方法找出主干, and很显然连接两个不平行的部分做主语, 很容易识别是个简单的主语 (...and...) +谓宾 (help...) +宾语 (drive price high...) +宾语补足语 (up to...) 的结构。这个结构在这篇文章中的辨识度非常高, 与上例用法基本如出一辙。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组织句子的习惯和喜好, 有利于把握翻译规律。原译易让人误以为前半句是一个跟后半句没有任何联系的政府行动。而且, 在本句中, 后半句恰好可以单独理解, 仅后面出口限制才是粮食价格飙升的唯一因素, 前面的疯狂购买与之无关。

改译:2008年早些时候, 粮食进口国的疯狂购买及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对谷物出口的限制使粮价飙升至近30年的最高。

3. 指代含糊不清

英语中指代形式人称代词、关系代词、词组、句子甚至整个篇章等, 汉语在指代形式方面没有那么多。译文初稿中含有很多指代不明确的地方, 可能是译者选词出现了差错, 或是理解本身就有问题。

例3:In Senegal, 2008 protests sparked by rising food prices scared the government into instituting a program to make the country of 12 million people less dependent on imported grain.

原译:在塞内加尔, 2008年粮食价格上涨引发了多次抗议, 这使得政府不得不实行新的计划, 以减小这个拥有一千二百万人口的国家对粮食进口的依赖。

这里译文没有符合报刊英语翻译的C (Clarity) 清晰性要求, 缺失了一个明确的指示词, 读者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 抗议的只能是农民, 其他产业从业人员不大可能抗议。但是转念一想, 可能农业是产业链的第一级, 引发了其他行业的危机, 许多工人、医生、教师或公职人员参与抗议活动, 所以不能模糊指示, 根据文义应该是“农业问题引发的各产业链上或社会各界的抗议”更为准确、全面。

改译:在塞内加尔, 2008年粮食价格上涨引发了社会各界多次抗议, 这使得政府不得不实行新的计划, 以减小这个拥有一千二百万人口的国家对粮食进口的依赖。

(二) 语外因素

影响翻译质量的非语言因素更加复杂。“由于生活环境, 文化环境, 知识差异等原因, 即使是同一事物, 不同语言也会有不同的表达。不同语际之间的沟通主要取决于对不同社会 (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 变化和发展差异的包容”[4]P255。因此, 对多种文化意识的容忍越大, 不同语际沟通效果就越好。

1. 文化知识背景缺乏

例4:But with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negotiations on agricultural trade stalled on the issue of subsidies, it seems unlikely that farmers in Vidarbha and elsewhere will see these benefits anytime soon.

原译:但是, 由于世界贸易组织内在进行农业贸易商讨的时候在农业补贴的问题上无果而终, 这就使得在维达婆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农户在短期内不太可能看到这些收益变成现实。

语法上把“with”结构看成是伴随状语, 字面上和语义上均无问题。然而, 事实却不是这样。经查, 在加入WTO谈判时, 印度认为在农业出口补贴上未作任何承诺, 允许发展中国家提供比发达国家更高水平的农业出口补贴的WTO规则毫无意义, 印度也没有财力提供相关补贴。因此, 这里应理解为“India has discussed with the WTO”, 即“在同世界贸易组织就有关农业补贴等农业问题上商讨时, 双方没有能够达成一致”[5]。

改译:但是, 在同世界贸易组织就有关农业补贴等农业问题上商讨时, 双方没有达成一致, 使得在维达婆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农户在短期内不太可能看到这些收益变成现实。

2. 伪对应、信息不对称及其他杂糅

例5:Since 2007, we have seen greater attention from world leaders on food security,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like, "says Kostas Stamoulis, director of agricultural-development economics at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in Rome.The resources being committed to farming“is putting-your-money-where-your-mouth-is kind of money.”

原译: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展与经济司负责人斯坦莫里斯在罗马宣称:“自2007年以来, 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们都加大了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对农业的投入时把钱花在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上。”

本译文把两部分引言组合到一起, 可谓是明智之举, 干净利落。但是, 这里出现了搭配不当和伪对应。首先, 关注恐怕是不能用加大搭配的, 加大一般是投入、力度等。还有“putting-your-money-where-your-mouth-is kind of money”一词, 单纯从某个词典上不易查到。从形态上看是个合成词, 各个部分组成会发现应该是跟嘴巴或吃饭相关的事, 这里引申一下译成“有关的钱”比较形象生动。

改译: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展与经济司负责人斯坦莫里斯在罗马宣称:“自2007年以来, 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们都对粮食安全问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对农业的投入可是笔性命攸关的钱。”

四、《收复失地》的翻译对策归纳

根据以上报刊文本文体及语言特点和案例分析,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误译二次纠正时可以直接参考ABC (Accuracy, Brevity and Clarity) 原则。这三大原则犹如试金石一般能从总体把握译文的准确性和通顺性。但是如遇非语言范畴的因素, 三大原则还是不够的, 需要补充译者主观因素加以改进。笔者希望通过有益的尝试, 尽量少犯或避免误译、错译, 以保证高质量的译文。

(一) 语言范畴

1. 理解准确化A (Accuracy) 原则

正确理解原文, 无外乎要从词句、语法、语境等方面综合分析, 综合处理。这里讲究的是一个整体性原则, 类似于中医的做法, 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而是注重整体效应。具体来说有两点要求:一是重新审视全文, 注意上下文之间 (context) 的联系。任何微小的误译都可以通过通读上下文被检验出来, 从而得到纠正。理解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 绝不是机械地反映个别中文的字词意义,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做法极其危险。

二是把握句法结构, 强调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结构。原文若是选自一定质量的英文报刊, 基本上都是语言、思维逻辑机构很强的文章。如果译者把握了这种内在的联系和文章暗藏的主线, 译起文章来便如庖丁解牛, 轻松自如。根据文章中心和主旨, 译者在译文时做到“一步一回头”, 时时关注已译的文字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减少错误。

2. 译句简单化B (Brevity) 原则

此处的简单, 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简单, 甚至偷工减料、少译、省译, 而是相对而言的, 跟报刊语言的特征有极大的关系。“英文记者要用最经济的语言传达丰富的信息。新闻报道要和时间赛跑, 时间性极强, 而且传媒的容量也有限, 因而总的来说篇幅要短小, 语言要简洁”[2]P275。

新闻报刊英语翻译不是文学作品创作, 不需要以“雅”的标准衡量译作。相反, 有些译者别出心裁地译文章, 辞藻华丽, 风格矫揉造作, 实在与报道的初衷不符。这里笔者主张“二少二多”:一少用长难句, 复杂从句, 尽量多采用简单句。二少用感情色彩浓重的华丽语言, 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 不绕弯子, 保持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和译者的中立态度。即“字数减少了, 但信息全部保留, 意思丝毫未变, 读起来可就轻松多了, 反而显得更为简洁明快”[2]P276。

3. 指代清晰化C (Clarity) 原则

朱迎春认为, 指代是自然语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大量出现在篇章或对话中。指代词的使用可以使篇章的表述不显累赘, 简明清晰。人称代词指代的消解是学习者处理文本信息的一大难题[6]。

报刊译文是在为读者重新讲述故事, 引入异域文化。指代关系的清晰与否, 关系到整篇译文的成功与否。张冠李戴的错位可能或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因此译者必须重视起来, 做到指代清晰, 理解到位。笔者认为在特定的文章和语境里, 可以利用句子结构、篇章意义、内部逻辑等前后矛盾方法检验发现并改正指代含混的地方。另外, 回译是一条重要的检验途径, 往往能发现前面方法所不能发现的异常的指代和错位之处。

ABC原则基本能解决办刊翻译中的大部分难题, 以下笔者谈ABC原则掌控之外的一大盲点, 即非语言范畴产生的误译、错译应如何避免及两大补充措施。

(二) 非语言范畴

1. 吃透文本及相关知识背景

在语际翻译中, 原文的背景知识对于理解原文的意思和深层内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 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 背景知识在报刊新闻的翻译中显得尤为重要。

译者为此要关注以下两点:一是要关注作者生平经历及其写作风格。欧美著名的专栏作家或评论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马克·吐温的地方色彩、门肯的犀利文风、乔治·奥威尔的明锐观察等都是为中国观众多熟悉。老一辈的专栏作家、评论家多是写与自身经历相关的事物, 而新生代的作家和评论家很多业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 把握作家的个人因素应该是有章可循、循序渐进的。

二是要把握文章描述的内容发生的背景。战争、文艺、生活、历史等题材类型各不相同, 译者要纵身向的把握作品的内在结构和隐含意义。复杂的战争需要译者反复翻阅材料记录, 善于发掘细节, 仔细倾听亲历者的讲述;文艺题材的最具难度, 因为艺术的高境界让译者却步, 可是还原事实和真相的力量又指引译者勇敢向前探究、发现;生活题材的看似容易接近和体会, 实则是最难的一方面, 因为作家生活的年代和周围的事物已经很难还原, 译者只能插上想象的翅膀, 尽情遨游。未必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周详, 但求无穷尽地接近原作。

2. 构建译者多元的知识结构

毋爱君认为, 客观方面, 迫于新闻的时效性, 译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有价值的翻译, 而且由于翻译对象领域宽、更新快, [7]译员不仅需要翻译“专才”, 更需要“通才”, 没有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意识与精神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直至优秀的译员。

因此, 构建译者多元的知识结构势在必行。第一, 译员应注重培养自身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体育、音乐、美术、园艺等常识知识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 勿以小而不积, 勿以偏而不累, 艺不压身, 以备不时之需。第二, 源语的语言发展历程、风俗习惯、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很值得译者一再推敲, 有利于译者加强自身见闻在翻译中的联系作用, 增加语言的功力和活力。

五、结语

由于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影响, 国内读者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困难。我们很遗憾地发现, 翻译过来的报刊作品良莠不齐, 很多阅读原文有困难的同志很难体会到原文的真正意思。

笔者说明了ABC原则, 即内容的精确性 (Accuracy) 、语言文字的简洁度 (Brevity) 和语句结构上的清晰感 (Clarity) 原则在报刊英语翻译中的有效运用。另外, 笔者还就实例提出译者应当注重新闻文体的特殊性, 必须通过结合文章背景、构建译者多元的知识结构等方式处理翻译动态中的各种问题。

概而言之, 报刊英语翻译应本着服务中国读者的要求, 首先, 要忠于原文, 重视传达出原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 不能歪曲原作者的想法, 帮助开放的中国更好地“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自强”。其次, 要朴实无华, 文风清新, 既是新闻的语言又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相信掌握了以上报刊英语翻译三大原则加两大翻译策略翻译的译者, 能把握报刊英语的特点, 反复推敲, 从而译出出色的文章,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Michael Schuman.Back to the Land:The New Green Revolution[J].TIME Magazine, 2009.

[2]张健.报刊英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杨丰宁.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4]苗普敬, 董西明, 盛兴庆.报刊英语[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

[5]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6]诸昆雄, 杨蕾, 郭品.中国和印度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J].世界农业, 2004 (1) :12-15.

[7]朱迎春.人称代词指代的消解与篇章教学[J].台州学院学报, 2008 (5) :48-51.

[8]毋爱君.译者的知识结构对翻译中运用联想的作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6 (15) :123-126.

[9]罗辉.新闻英语的翻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 :161-164.

[10]李自强.报刊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留言条范文英语翻】相关文章:

酒店留言条范文05-03

留言条小升初范文05-29

写留言条的范文05-01

酒店春节留言条范文05-17

留言诗歌范文05-17

诗歌留言范文05-17

爱情留言句子范文05-23

毕业留言寄语范文05-23

毕业留言大全范文05-24

经典毕业留言范文05-27

上一篇:电视音乐论文下一篇:秋天的声音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