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修养为话题作文

2024-04-23

以修养为话题作文(共9篇)

篇1:以修养为话题作文

修养

我看了《中国小学生阅读年选》后,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这篇文章。

文章里的留学生因为半夜回家使劲关门、噼噼啪啪地走路和大声咳嗽,以及小便时不掀开马桶垫子,被英国人认为他既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留学生,也是一个浅陋的、缺乏修养的人。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是英国人过于苛刻,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支持英国人的观点。考取学位和谋得一个好的职业固然重要,但与人相处时良好的习惯和修养同样重要。如果说学位、职业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就是人的第二身份。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现在小事上的,人们会以此去判断一个人。

我在看中国的足球赛时,发现了一个情况:一些中国球员有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往球场上吐痰。我认为,这是缺乏修养的表现,这不仅损坏了个人的形象,还损坏了球队的形象,以及中国人的形象。

在我看来,有好的修养,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语。

文中那位朋友不雅的口头禅令人生厌。虽然那句口头禅不过是无所指的语言习惯,那位朋友说出来也是无心的,但那是没有顾及别人感受的表现。

修养很重要,希望我们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打架,不骂人,尊老爱幼等,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谈谈个人修养

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是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现在社会里,修养不高的人却比比皆是。缺乏修养的人还有很多,有些人乱扔垃圾,甚至随地吐痰。还有些竟然脏话连篇,不注意语言文明。

一个人如果要获得别人的赞赏、别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别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有些人说话、举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问候;更甚至接听电话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呢?这里面就是一个人的修养了。有时,优雅和礼貌并不完全是做给别人看的,其实从内心深处,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欣赏这样的美。并不一定长得很美、很帅;并不一定拥有一把很好的嗓子、或者一只名牌的手表,稍加注意,就可以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个人的修养了。俊朗的外表、姣好的面容仅仅是母亲给的。但优雅礼貌的行为则是后天的获得。许多时候,后天的获得都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的。

因此,迫切的希望我们在提高经济水平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只有每个人的修养得到了提高,整个社会才可以算是真正发展起来了。

读《一双脚上的修养》有感

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读了一篇《一双脚上的修养》。它让我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擦地女工奋力擦“我”身后的脚印。过了一会二,送水工推开了门,又把头缩了回去,又推开了门。“我”看到了他的双脚都套着塑料袋。擦地女工盯着送水工泪光闪现。

我想:送水工真有修养。而平时的我,可没有送水工那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记得有一次,我拿着钱去超市买冰激凌吃,打开包装袋,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冰激凌色泽鲜亮,香味沁人心脾。看着它,我早已垂涎三尺,二话不说,随手一扔包装袋,把冰激凌往嘴里一放。哇!好舒服呀!汗流浃背的我顿时感觉透心儿的凉。再往后看看,那包装袋已经跑出很远了,一位叔叔拿着大架子,弯着腰,一遍又一遍地捡着地上的烟头、塑料袋、饮料瓶……包括我扔的包装袋。显然,他是一名环卫工人,他已经满脸流汗,不停地用手擦着汗珠。看到这儿,我不禁又想起了文章中的送水工。是啊,他为了不弄脏地面,就用塑料袋把自己的鞋给套上。而我,却让环卫工人又多流了一些汗珠,又多了一份辛苦。顿时,我羞愧不已。

《一双脚上的修养》教会了我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做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我感谢这篇文章-----《一双脚上的修养》。

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和修养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人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那么在当今社会,与人相处,我认为关键是要学会低调!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低调做人,就是要不喧闹、不娇柔、不造作、不故作吟呻、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时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盈若亏,不娇不狂。

责任与修养

今天的语文课上,正当我们在做阅读卷时,有些同学却在“东张西望”。对此,老师特意在课堂上讲了如何做个有责任心的人,以及怎样加强道德修养方面的道理,我听了后很受教育。

我知道一个人出生后,各种责任就伴随而来。在家中,要对这个家负责;在学校,要对班级负责;在社会,要对社会负责。一个人要是没有责任心,就会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考虑后果,就会过分的放松自己。不承担责任,也就不会有权利,今后在社会上也难以立足。所以,我觉得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可耻的。

一个人说话也要有修养。修养是一个人品德素质的反映,它体现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中。可我们班的有些同学,总喜欢做一些令人讨厌的事。比如,在下课时没人理睬他,他就大声嚷嚷,想通过这种办法来让别人关注他,其实,这是一种没有修养的表现。这样只会贬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一个有修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低调的,有品位的,谈吐是健康的,他们没有华众取宠,有的只是友好和风趣。一个有修养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责任,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篇2:以修养为话题作文

是啊!只有当你“跌倒”,才有“爬起来”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连“跌倒”的勇气都没有,还怎能谈得上“爬起来”?虽然“跌倒”了,但也算是向成功跨了一大步。

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也说过:“与其说成功是一杯甜酒,不如说它是一杯苦酒,是许多次失败的苦汁的聚结”。的确,一个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免遇到荆棘和泥潭,但只要战胜它,成功的大门就会为你敞开。

在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也遇到过荆棘和泥潭。在上一届“创新杯”小学生基本素质展示活动中,由于我的一念之差,与获得全能奖的机会擦肩而过,原因就是我未能勇敢地举起手。我并没有灰心,决心打出一片天地,让同学们知道我并不是一个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的人。我也有实力,我也要让他们看到我手捧全能证书的时候。当第六届素质大赛开始时,我已经步入五年级,对于吸取经验教训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所以对每一个项目,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获得最好的成绩。

今年,我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科类、艺术类、综合类中的多个项目。对于学科类中的语文最有信心,也最有把握,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我热爱祖国的文化,热爱祖国的语言,热爱祖国的诗词绝句,热爱祖国的成语、文言文。正因为这样,像语文考试简直是小菜一碟,数学我的把握就比较小了,我本以为出得题我都能答的八九不离十,但是卷子上的有些题却让我无从下手。

通过素质大赛,使我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与自己的优势。每当我看到墙上一张张奖状的时候,它们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从小到大所取得的进步;它们就像相册一样清楚地记载着我从稚嫩到成熟的历程。

我感谢素质大赛,因为它让我找到了自己的起跑线,让我看到了不足,使我逐渐改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我想,如果我成功了,就用第一句话勉励自己;如果失败了,就用第二句话鼓励自己,让希望从灰烬中的一丝火苗变为100度的炽热的火焰。素质大赛就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大舞台,大平台,使自己的才艺得到充分的展示,使自己已有的优胜得到别人的欣赏,使自己从默默无闻的“小石子”变成灿灿发光的“金石头”。

篇3:以修养为话题作文

关键词:“三严三实”,标尺,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 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 提到各级领导干部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体现的是广大党员同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的辩证统一, 是各级党员干部价值准则和工作方法的高度融合, 是广大党员党性修养塑造与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密切结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以“三严三实”为标尺, 不断塑造并升华党员党性修养是当前党员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充分发挥“三严三实”的标尺作用

广大党员干部在进行自身作风建设时, 需要有标尺进行界定, 有标准加以衡量, 有界限给予规范。同时, 广大党员同志在进行自我修养的提升, 优良品质的锻造时, 同样也需要一个严格可行的标杆进行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 不虚设, 不空谈, 从态度到结果都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详实的解读。“三严三实”, 无疑是广大党员同志选择党性修炼标尺的最优选择。

首先, “三严三实”中“严”是主基调。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非理性追逐成为整个社会普遍现象。在追求外在的权力、金钱、地位的同时, 许多人包括许多党员同志放宽了对自身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约束。肆意放松对自我要求, 往往导致道德的滑坡, 权力的滥用, 最终自食苦果。然而整个社会诱惑颇多, 加强约束, 提高自身修养无疑需要“严”这把铁尺发挥积极作用。“严”是严格、严肃、严厉、严谨等词汇的简写, 是党员干部同志修身、用权、律己的主基调, 也是主旋律。“严”这把标尺对党员的约束作用更多地表现在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上, 广大党员干部同志无论工作、生活还是学习, 必须将“严”悬于心头, 看自己的行为是否合规, 自己的思想意识是否超出约束。只有将“严”字进行内化, 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无需刻意提醒就能显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 “三严三实”中“实”是着力点。如果说“严”是程度方面的约束, 那么“实”则是效果方面的界定。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在理论上武装自己, 更要脚踏实地, 在出成果、产业绩方面下工夫。在谋事、创业以及做人方面要实在、实际, 更要产生实效。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同志, 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 真抓实干、忠诚老实, 努力创造符合实践要求的实绩。“实”是着力点, 也是检验党员同志工作生活的重要标准。判断党员同志工作是否到位, 就要看他们是否从实际出发, 是否符合实践规律, 是否形成了对人民群众有益的实效。广大党员同志也要充分利用好“实”这把钢尺, 看准刻度, 量好脚步, 一切从实际出发, 忠于事实, 勇于实践, 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到实处。

二、强化党性修养的内容及必要性

党性修养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是共产党人利用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 规范自己行为, 改造主观世界, 开拓进取, 勇于实践的过程。党性修养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学习、党员思想意识塑造、组织纪律训练、科学文化技能知识学习等。同时, 党性修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 党员同志必须随着共产党内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入, 紧跟发展脚步, 塑造终身学习的理念, 从实际出发, 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素养。

强化党性修养不仅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基础要求, 也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第一, 强化党性修养是提高广大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党性修养不仅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学习, 还包括思想意识的塑造和作风建设的加强, 同时包括日常工作研究能力的提升。加强了党性修养, 必然可以从理论、思想、实践多个角度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第二, 强化党性修养是确保共产党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我们党面临着新时期的崭新形势和艰巨任务, 必须在全党内部加强党性修养。建设一支党性强、素质高、能打硬仗的党员队伍。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伟大创造。共产党员要用党性来保证和促进这个新体制的建立, 同时要用党性来抵制市场活动中的消极因素, 使新的经济体制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第三, 强化党性修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劳苦大众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并逐渐拥有富足幸福的生活。然而随着经济发展, 贫富差距拉大, 许多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严重地挫伤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性修养可以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 重拾人民群众的信任, 使党的执政之基更稳固, 使党的执政之路更顺畅。

三、如何以“三严三实”为标尺塑造升华党性修养

1. 深入体会“三严三实”内涵和精髓, 促进理论学习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对“三严三实”的内涵及价值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广大党员干部同志需要借此契机, 深入学习体会“三严三实”精髓。“三严三实”内容虽然只有24个字, 但却言简意赅, 内涵丰富、精辟深刻, 是广大党员做人做事、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其中“三严”是内在要求, 讲的是主观世界的改造, “三实”是行为取向, 讲的是客观世界的改造。“三严三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主客观关系的辩证统一, 是符合时代特点的理论概括。深入学习体会“三严三实”精神有利于党员党性素养的提升, 对巩固党的基础理论知识, 与时俱进地学习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同志要在专题学习“三严三实”的同时, 注意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认真思考和学习, 促进“三严三实”精神与自身理论体系有效融合, 切实发挥其改善主客观世界的作用。

2. 以“严”“实”为标尺, 在严查细省中锤炼党性修养

“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改造主客观世界的重要标尺, 它从态度到行为对党员党性进行了明晰的界定, 是一把刻痕清晰、刻度精确的标准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出, 党员同志要时刻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来加强作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 “三严三实”无疑是一面好镜, 广大党员要对照着它, 看自身的党性是否出现问题, 是否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放松了警惕, 是否在做人做事方面丧失了原则。党员同志要从思想深处、从为政之德、从履职行权、从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 对照检查、提升自己, 涤荡歪风邪气, 树立昂扬正气。对于自身在党性修养中的问题, 党员要依照“三严三实”的标准, 既严又实地加强改造。广大党员干部同志要结合自身实际, 将“三严三实”内容对照到工作、生活、学习中, 将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衡量进具体的事项中, 真正将“三严三实”与日常学习实践做到有机融合。

3.“严”字当头, “实”字为本, 着力升华党性修养

“严”字当头, 以修身强化道德修养, 以律己筑牢立身之本。“实”字为本, 以慎行管好权力, 以守纪保持形象。“三严三实”不仅是检验党员干部道德行为的标准, 也是提升党员党性的基础和措施。党员干部应把升华党性作为人生的永恒课题, 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 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广大党员同志更要以学习“三严三实”为契机, 对照检查, 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努力升华自身的党性修养。各级党组织更要严字当头, 深度剖析, 加强专题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实现灵魂的洗礼, 党性的升华。

篇4:以修养为话题作文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指引思想修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它根植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是我们继承、发展、创新民族文化的主渠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因此,语文教师既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的使命,又肩负着联系语文学科特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祖国需要的合格公民的使命。其中,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

《谏太宗十思疏》中一代名相魏征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母体,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语文教学的根。中学语文教材从历代文学作品中精选的上百篇佳作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示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从中可以感受悠久文化脉搏强有力的跃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时,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阅读理解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多种基本能力的形成,更不能放弃对人文精神,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思想精髓的传承。儒家的孝悌;道家的崇尚自然、清净无为;墨家的“兼爱”都会对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语文教学只有植入了传统文化的内核,才有灵性和神韵。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以外的内容作为辅助。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节选《三字经》、《弟子规》的片段为范例,引导学生体会对偶和修辞的运用。“首孝弟次谨信”、“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些片段i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适合学生读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对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发生兴趣。这样,也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古圣先贤的智慧熏习,有助于他们形成敦厚纯良的秉性。对其日后为人处世、成家立业、教育子女、幸福成功颇有益处。

笔者认为,以此为基础,结合语文教材的其他篇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引导学生发现祖国山河的壮美,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我国秀丽山川风物的文章,比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先生的《春》等。就拿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来说,该文是借景抒情的经典之作。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春天的图画。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这些人人可见的春景被作者描绘得生动形象,细致入微。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景象,嗅到使人微醉的气息。因此,《春》值得好好欣赏借鉴。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组织学生春游或是要求他们自己观察,写出观察日记。首先,教师请学生注意:我们身边哪些景物具备文章中描述的景物特点?学生将文中描绘的景物与眼前的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朱自清先生笔下鲜活的春天,实际上就是春天里人人常见的山水草木、风雨人群,我们身边这普普通通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鲜活可爱。稍加点拨,就可以让他们认识到:不仅名山大川风景宜人,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独具魅力,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同时也会懂得,只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也能写出好文章。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还能引导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2.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互助合作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首先,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此类活动要结合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定问题设计。比如,对刚人学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对新的学习生活的向往,并写出困惑和担忧。同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类,集体讨论。由全班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其次,要求全班学生都参加活动。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位成员共同准备,共同参与。在活动中,教师要尽量让他们明白: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是集体的一部分。离开了集体,个体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而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解决了他们面临的问题,又培养了他们互助合作的观念,增强了其集体意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要让学生有“爱”心,真正尊敬长辈,爱护儿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人必定爱护家庭,况且尊老爱幼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许多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受到亲人的精心呵护,甚至是溺爱,他们不知道怎样尊重父母,如何爱护别人。他们已经习惯了受到家人的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认为自己是中心,其他人都应该围着自己转。这就造成很大一部分家庭中出现了“尊老不足,爱幼有余”的现象。他们既不尊老,也不爱幼,甚至连怎样为自己负责都不知道。针对这种状况,在教读体现父子互爱或是母子情深的文章时,可以启发、引导他们思考:“文章中写的全是长辈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你对家人有类似的表现吗?你理解他们吗?我们应当怎样回报长辈之爱呢?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比自己小的孩子呢?请大家说一说,写一写。”课程结束之后,请学生再考虑:“现在你比以前更懂事了,你在家里准备怎么做?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做,一周后再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并写下来。”这样读、写、做相结合,既加深了学生对范文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还有助于他们仔细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学会体谅他人,培养爱心和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篇5:以修养为话题作文

雷锋叔叔只是一个与其他的普普通通的战士,人们都觉得他很老实、善良、简朴、慷慨,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虽然只要22年的人生旅途,但做出了非凡的事。还捐了55次血。他的袜子不知道补了多少次,都舍不得扔掉,去到外面,人家的都买汽水喝,他都不舍得买,只是喝部队带来的开水,还对别人说,喝开水一样解渴。但的对人们、对国家一点也不吝啬,对灾区捐自己只有一点点的钱,还帮助别人做事,处处为国家、为人民着想。而现在的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吃饱穿暖,随便挥霍着爸爸妈妈挣来的钱,却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饭是谁种出来的,只是的得吃饱就得了。我们正不是缺乏了雷锋的这样的精神吗?

雷锋叔叔十分珍惜时间,凡是在出车什么的,一有时间,都把书拿出来看。他把书带在后面,有时间就看有时间就看,没有停过。而我们呢?我们在明亮的教室学习,还不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这样的精神。学习他这样的品德。

我们现在也有这样的“活雷锋”,比如,最美老师张丽莉,在风雨中还是在泥泞的路上,午怨言的送同学们回家。最美妈妈吴菊萍,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

篇6:以修养为话题作文

500字

当你的皱纹开始生长,当你的忧愁升上心头,就说明你心生烦恼。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以烦恼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以烦恼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一)

童年是快乐的,犹如一条欢快的小溪,无忧无虑,可我也有小小的烦恼。以烦恼为话题的作文现在,我将这泛起的涟漪说出来。星期六早上,我睡得正香,妈妈又高又尖的嗓门把我从梦中惊醒:“欣欣,起床了!待会儿家教老师要来

了,你还磨磨蹭蹭。”我极不情愿地伸了个懒腰,从床上爬了起来。“妈妈,我能去公园玩吗?我约了同学,补课推迟到下个星期行吗?”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一听,甩开了我的手,火冒三丈地说:“不补哪行!告诉我你同学电话,我打电话叫她不要来了”我摇了摇头:“不,妈妈,我们约好去公园,不去就不守信用了。”妈妈根本就不听我解释,进厨房做早餐去了,嘴里还唠叨着:“明明知道今天要补课,却偷偷约同学,想造反吗?”我鼻子一酸,只好在家等家教老师来。补完课了,我想出去玩一玩,又被妈妈叫住了:“玩什么玩,整天只知道玩,不学习怎么会有出息呢?走,听听英语去。”我捂住耳朵,跑进房间关上门……

到了星期天,妈妈叫我学钢琴,练书法,为了不让妈妈纠缠,我只好答应了。我看看钟,已经十一点半了,我吃完午饭,想偷偷地溜出去玩,可我怎么也躲不开妈妈那双敏锐的“电子眼”。妈妈看到我很悠闲,就说:“欣欣,快拿日

记本写一篇日记,也好提高提高你的写作能力。”我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妈妈,说:“妈妈,让我出去玩玩吧!”妈妈又严厉地说:“不学习,能考上重点吗?”我垂头丧气地回到房间,写起日记来。妈妈,你能理解我的心情吗?我现在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我也有自由,让我玩玩吧!

以烦恼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二)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烦恼,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有个弟弟,但是家里的活总是我在干。我不愿意的时候,妈妈总会瞪着我说:“整天就在那里玩,叫你做点活都不肯做,白养你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弟弟总可以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以烦恼为话题的作文我只好不甘心的拿起工具天始干活。记得有一次,那天是星期三,老师布置的作业比平常多了很多,回到家吃完饭我正准备回房间写作业时,“等下,”妈妈叫住了我,说,“先别进去,把桌上的碗收拾一下,洗干净,然后再把地扫一扫,再去写作业吧,反正你每天作业都不怎么多,我要出去一下。”我听后跟妈妈说:“我今天作业真的很多,而且每次你都这么说要我来做,就今天不做不可以吗?”“不行”妈妈说着就起身穿鞋子准备出去,就在这时我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顶撞丁妈妈一句:“每天都是我在做,弟弟就只会在那里看电视,什么都不用做。”妈妈愣了一下说:“你要跟弟弟比较,你做姐姐的就不会给他做个榜样吗?什么都跟你弟弟比,那你怎么不干脆做妹妹呢?”听到这里我那股勇气忽然没有了。

我何常又不想当小的呢,妈妈怎么就不理解我呢?想着我便朝厨房起了过去,我忽然感觉自己很累,也懒的跟妈妈再说下去,快速的洗好碗,走出厨房时,妈妈的身影早已经不在了,整个屋子里只剩下电视吵杂声和弟弟时不时的笑声,我默默的去拿了扫把开始扫地了,我对这些工作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每次都是我在弄啊,所以我又很快把地

扫完,连忙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生怕妈妈忽然想起有什么事没做一通电话又打回来叫我去做。这种生活到底还要持续多久啊?到底要做到什么时候我才可以不这私累呢?妈妈,你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理解我,眼里不只只有弟弟,也多关心一下我呢?

以烦恼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三)

长大以后,每个人都失去了幼时的天真,而招惹来了每个人都不想招惹的烦恼,烦恼就像那瘦小的蟑螂,每个角落都有它的踪迹,烦恼就像那狡猾的老鼠,每天都来关顾咱们家,烦恼就像那人见人拍的苍蝇,烦恼无处不在。

烦恼就像那快老的种子,只要你种得越多,脸上的皱纹就会越多,只要你种得越多,白头发就会越多。每个人对那可恶的烦恼可是恨之入骨,为了把它赶到九霄云外都绞尽脑汁了,可是那烦恼就是死缠着我们。每个人一讲到烦恼,每个人就胆颤心惊。其实烦恼还是有得医的,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乐”就是

篇7:以修养为话题作文

完美,虽然几乎不可能做到。但是,追求完美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人生就不在迷茫,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以完美为话题的作文例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上帝赋于了这个世界,但是却没有把它赋于完美,所以才使这个世界上事事没有完美,不管人们怎么去努力都不会做到尽善尽美,总是有缺悍。

但是这个世界大概就是因为有了残缺才使这个世界变得接于近完美,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残缺,人们也就无法知道这件事完美是怎样的,人们也就

不会再有进步,不会有希望与追求,更不会有发展而言,因此残缺是完美的奠基石。

就像做人一样,没有哪一个人可以说自己做的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没有一点的错与后悔。

生活中总是不尽完美的,它只给我们美的一半,而把另一半隐藏起来,总赋于我们热情,引诱我们去寻觅,却往往给我们留下的是怅然。人们往往在得到的时候同时也会失去某些东西,就像人们常说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像有时候我想到奶奶家吃饭,但书却在家里,就只能回家而不能到奶奶家。以完美为话题的作文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或许生活正是有了残缺才使你的生活跌宕荡起伏。

人生是一条悠远的长河,如果没有樵石,没有落差,没有高低不平曲曲折折的河床,那么也就没有美丽的浪花和响彻云霄的涛声。如果生命没有残缺,那么就像徘徊在一潭沉寂的死水中,也

篇8:以修养为话题作文

一、“基础”专题教学的原则

“基础”专题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贯彻加强互动性、发展自主性、强化主体性、提高探究性、结合实践性的教学思路, 提出以重大理论问题和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各种现实问题为切入点, 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实效性。为此, “基础”课专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基本思想和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

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一体化的整体意识, 做到既有分工又相协调。为此, “基础”课专题设计要研究新课程体系总体要求、目标和各门课程目标的整合与布局, 把握好专题设置的方向。每门课程专题既要自成系列, 又要与其他三门课程有效衔接, 以体现整体性。具体专题的设置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 围绕某一理论主题, 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具有示范性的探究。但是, 专题与专题间应当具有逻辑关系, 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协同作用。

(二)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活力, 问题探索既是“基础”课的本质, 又是“基础”课的灵魂。以问题设定教学起点和着力点, 通过调研和深入学生, 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使“基础”课教学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时效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 政治性、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

“基础”课是一门政治课, 然而同为政治课, 与其他三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 它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教育和指导大学生生活实践的课程。“基础”课直接面对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将政治信仰、人生观念融入生活实践, 其应用实践性教育的特点非常明显。

二、“基础”课专题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专题式教学模式构建依据

根据“基础”课新的教材体系, 本门课程有四大知识模块:第一模块大学生活的适应 (切入点) , 主要包括教材中“绪论”的内容;第二模块 (思想修养) 。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 这三章以个体内在的精神支柱构建为内容, 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爱国传统, 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特点, 做忠诚的爱国者, 并从正确理想信念确立和建构的高度, 帮助大学生构建整个一生发展的精神支柱, 把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提升到最高的境界。第三模块 (道德观修养) :主要包括第四章至第六章, 这三章以大学生个体道德修养为基础, 帮助大学生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个体道德境界, 自觉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第四模块 (法制观修养) :主要包括第七章至第八章, 这两章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一般特点, 到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制度, 再到社会主义法律诉讼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知识和程序, 进而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四大知识模块中, 绪论部分是思想理论前提, 为后面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供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形而上的基础。

(二) “基础”课专题教学的组织形式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将基础课课程教材体系划分为必修专题、选修专题、拓展专题和自学专题。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1. 必修专题。

必修专题是“基础”课程中的重点理论、和现实联系密切的、学生思想中普遍存在疑惑的、对学生今后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成长有重要作用的内容作为重点讲授内容设立成一系列专题。如:

第一专题:新阶段新环境, 调整适应发展。主要解决大一新生适应问题, 适应大学生活是大学新生未来四年人生阶段顺利发展的第一步, “基础”课则给予大学生高校学习生涯第一步的帮助, 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 顺利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人生转变。

第二专题:远大理想与人生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不仅为人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而且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源。但部分大学新生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目标理想的重要性, 充满了迷惘和困惑, 甚至出现理想信念的空白点。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对于自我人生的重要意义, 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地考虑人生新目标, 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抱负, 在科学理想信念的指导下, 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理想结合起来, 给自己的人生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专题:爱国情怀与时代取向。爱国主义教育旨在使大学生承担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在全球化条件下如何理性爱国更是大学生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

第四专题:人生意义与价值追求, 主要从大学生个体发展要求的视角出发,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人生引导。

第八专题:法律意识与宪法精神;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更侧重于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 以及培养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

2. 选修专题。

选修专题主要是根据所授课程内容, 如针对大学生的人生、爱情和健康心理等问题, 通过讲座等形式进行, 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担任讲座首席教授。如第五专题:道德修养与现代文明;第六专题:情感生活与恋爱取舍。

3. 拓展专题。

拓展专题主要要求学生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中国国情, 结合当前现实, 把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 通过讨论讲析、演讲、论文撰写等形式展现出来, 把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学生写出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文章, 作为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如:第七专题, 守则意识与职业精神。

三、“基础”课专题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 恰当处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依存与超越的关系

教材体系是教学的重要基础, 而教学体系是教学的关键;教材体系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载体, 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开拓和发展, 教材体系的作用和功能必须依靠教学体系才能真正得到发挥。在专题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否根据环境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和再创造, 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关键。一是,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透彻地分析教材中的规定内容,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 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 使自己对教材的框架结构、内在逻辑烂熟于心, 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 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将课本内容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使教学既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限于内容篇幅和教学时数的限制, 教材的一些重点、难点章节内容也只是“点到为止”或者“一带而过”, 因此, 需要作进一步的理论上的拓展和深化。三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目前的教材整体性和框架性的特征非常突出。在实际教学中, 对一些重点的内容需要进行具体化的处理, 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有血有肉”。

(二) 注重“学生为本”与“教师主导”的统一

“基础”课专题教学强调“学生为本”和“教师主导”的统一, 是由其教学的目的、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决定的。“基础”课的特点在于它是引导大学生人生发展, 指导大学生生活实践的课程。因此, 着眼于个体人生发展问题的研究和教育, 直面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将政治信仰、人生观念融入生活实践是“基础”课教育的特点。“基础”课的人生课程和实践性的特点就要求在实施专题教学中既要突出“学生为本”又要强调“教师主导”, 二者达到统一与协调。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也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教学的归宿;学生是教学的基础, 也是教学的根本, 一切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本”。基础课专题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 相信学生、调动学生, 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基础课专题教学强调“教师主导”, 是因为教师既担负教学内容选择、方法导引等职责, 更承载价值导引。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组织者、设计者、发起者与领导者, 对整个教学起规划与导引作用, 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知识传授、理论阐释、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对学生价值观等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交流, 共同探讨问题, 才能完成学生认同、接受、内化马克思主义, 进而升华精神世界的重要使命。因此, “学生为本”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关涉教学的根本性的问题, 它的视域是学生的地位问题;而“教师主导”更多的意蕴是教师的功能与价值, 以及在教学中应采用的手段。

(三)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与课程考核体系

完善的课程评价与课程考核体系, 体现着基础课专题教学取得怎样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已经形成了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考核、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思路。一是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由学生的学习态度 (出勤、违纪等) 、课堂表现 (听课笔记、提问回答、讨论演讲辩论发言等) 、完成作业情况 (作业、论文、演讲稿、调查报告等) 构成。二是考核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 这一部分成绩的考核应具体参照德育量化考核细则, 可以考虑交由班主任、学生处、团委等学生教育管理机构及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完成,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则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三是终结性考核, 《基础》课的试卷考试应多采用开卷, 试题则体现思考性、教育性、思想针对性、素质提高性等考核目标, 试题的理想选择应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统一, 客观性考题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主观性考题用来测试学生的能力素质, 从而为教学过程的改进提供真实的信息反馈。今后, 需要在完善原有方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把对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表现相统一, 采取多种方式, 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力求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素养、价值取向和行为决策能力, 构建出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标准的,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中心的测评指标体系, 从而真正达到专题教学的效用。

摘要:专题式教学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有效途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实施专题教学, 不仅在内容设计上可以直接凸显“基础”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 而且为“基础”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式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房攻.深化“两课”改革提升教学实效[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2) .

[2]周双娥.运用专题教学, 促进两课教学改革[J].鄂州大学学报, 2001, (4) .

[3]陈朝勇, 贾阳果.专题式教学法——高校“思政课”教学之应然选择[J].教学研究, 2006, (5) .

[4]赵明媚, 陈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4) .

[5]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J].思想理论导刊 (增刊) , 2006.

[6]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增刊) , 2006.

[7]吴潜涛.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解读[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增刊) .2006, (2) .

篇9:以修养为话题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上一篇:任务一 申请即时通信帐号 教学设计下一篇:于伤感动漫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