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少年

2024-05-23

勇敢少年(精选12篇)

篇1:勇敢少年

《勇敢少年》观后感

4月7号 星期一 多云

周四,我在学校里观看了电影《勇敢少年》,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被电影里一幕幕美丽的草原风光吸引了。海拔高达3000多米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像一张绿色的大地毯一直铺向天边。碧绿闪光的野草在微风中摇曳,到处是牛马成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好想去美丽的大草原玩玩啊!

我被电影里一个个善良勇敢的人感动了。志愿者陆老师放弃北京的生活,来到贫穷的大草原教书。孩子们偷偷地去城里给陆老师点生日歌。在回来的路上,他们的马被盗贼偷走了。班长巴特尔,生活委员飞雁和小调皮别克为了寻找被偷的马,他们一路追踪,与盗贼斗智斗勇,成功救出了小鹿。但是自己也迷失了方向,走进了原始胡杨林深处。在陆老师等人的帮助下,大家都死里逃生。因为善良,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勇敢,他们脱离了险境。

我也要做一个勇敢少年。

篇2:勇敢少年

《勇敢少年》观后感

4月7号  星期一   多云

周四,我在学校里观看了电影《勇敢少年》,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被电影里一幕幕美丽的草原风光吸引了。海拔高达3000多米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像一张绿色的大地毯一直铺向天边。碧绿闪光的野草在微风中摇曳,到处是牛马成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好想去美丽的大草原玩玩啊!

我被电影里一个个善良勇敢的人感动了。志愿者陆老师放弃北京的生活,来到贫穷的`大草原教书。孩子们偷偷地去城里给陆老师点生日歌。在回来的路上,()他们的马被盗贼偷走了。班长巴特尔,生活委员飞雁和小调皮别克为了寻找被偷的马,他们一路追踪,与盗贼斗智斗勇,成功救出了小鹿。但是自己也迷失了方向,走进了原始胡杨林深处。在陆老师等人的帮助下,大家都死里逃生。因为善良,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勇敢,他们脱离了险境。

篇3:勇敢少年

英文名:《Brave》

类型:动画片

导演:马克·安德鲁斯

主演:凯莉·麦克唐纳、艾玛·汤普森等

地区:美国

年代:2012 年

剧情简介

性情急躁、头发乱糟糟的玛瑞达尽管身为公主, 但却更喜欢当一名弓箭手。这与她妈妈的意愿发生了冲突, 于是玛瑞达做出了一个鲁莽的决定, 未曾料到这个决定给父亲的王国、母亲的生命造成了危险。 玛瑞达和无法预料的黑暗魔法抗争着, 要让一切重回正轨。

影评人语

《勇敢传说》讲述了主角玛瑞达与命运而战的故事。 其中玛瑞达和她的母亲之间的情感互动, 让人非常动容。这部动画片在2013 年荣获第85 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第70 届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奖”。

有媒体称, 《勇敢传说》刻画得最好的就是母女关系。

玛瑞达是皮克斯原创中的第一位女主角, 她勇敢而无畏, 有一头炫目的红色长卷发。虽然她是皇宫里的公主, 集万般宠爱于一身, 但她却一直渴求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而她的母后———埃莉诺皇后, 是集优雅、智慧和力量于一身, 为了让玛瑞达学习各种知识和皇家礼仪费尽了心思。 然而, 倔强的玛瑞达不愿听从母后的安排。 于是, 她们争吵、互相抱怨。 但不管争吵多么激烈, 生气的母后总是念叨着玛瑞达的健康和安全。

这样的画面, 让不少观众感到很熟悉, 不管自己年龄多大, 妈妈总会把自己当成小孩子, 训导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而自己除了甩脸摔门, 也不知道怎么跟她沟通, 隔阂就这样逐渐递增。

母女都学会换位思考

为了找寻让母后变回人的方法, 玛瑞达和变成熊的母后开始了征途。 她们需要回到城堡, 找到两人争吵时用剑分割掉的全家福, 要把那上面的隔阂缝补, 让一切和好如初。 一路上, 玛瑞达学着保护母后不被外人伤害, 母后也试着从玛瑞达的角度出发, 去为她着想。 最后母后终于明白, 玛瑞达已经长大成人, 有自己的思想, 并且为她骄傲, 而玛瑞达也更加看清母后对自己的爱。

对最亲的人, 往往不加思考地做事, 其实换位思考后不难发现, 亲人的爱都是最简单最本能的。

孩子遇险母亲挡在前面

变成熊的母后越来越熊性大发, 为了不伤害自己最亲的人, 她逃出城堡, 并且遭到众人的围剿。 玛瑞达为了保护自己的母后, 开始跟众人打斗:“谁都不许伤害我的妈妈! ”而当真正的恶熊出现, 玛瑞达面临危险的时候, 那个娇弱的母后立刻冲上前, 为保护家人拼命一战。 就在第二天的日出之前, 一切都回到原点。 回顾一切, 那个莽撞任性的玛瑞达明白———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需要的是自己心底的勇气, 而不是自私的贪念。

电影中的玛瑞达完成了从鲁莽到勇敢的蜕变, 用勇气开启了爱和命运的大门, 成为一名真正的勇士。 她的故事启示我们, 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 要想改变命运, 首先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内心。

经典台词

1.要想改变命运, 首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 修补被虚荣隐藏的裂缝。

篇4:勇敢的少年快去创造奇迹

乱点迷津:EVA的诞生

2000年,由于人类在南极大陆的实验失误,引发了名为“第二次冲击”的灾难,高温造成部分冰川融化,全球水位上涨,导致了一系列天灾人祸。

公元2015年,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巨大机械战斗群入侵者,人们将之称为“使徒”。为了对抗强大的使徒,人们委托NERV这个组织花费巨资研究出一种以驾驶员的神经直接控制的机甲(其实其中有相当大的生物成分),称为EVA。

EVA,机甲元祖的修养

EVA是日本机甲动漫的元祖级作品。EVA系列故事的创作时间是在1995年左右,所描述的却是十年乃至二十年后的事情。本作的世界观极其复杂,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宗教、哲学概念,在此只能大概介绍其轮廓。

因为EVA特殊的构造,驾驶人选需要与其高度同步才能自如地操控EVA。因此,寻找EVA的适格者也是NERV面临的重大问题。EVA出世不久,世界上仅有3名可以驾驶EVA的少男少女,其一是身份不明的神秘少女凌波丽,其二是从德国来日执行任务的少女明日香。被父亲碇元渡叫到第3新东京市的14岁少年碇真嗣,则阴差阳错地遇上了使徒袭击,并在父亲的命令下代替重伤的EVA驾驶员凌波丽驾驶EVA零号机,从此成为EVA适格者。

成长中的寻找与接纳

在EVA的故事中,最为打动人心的部分不是华丽的机甲大战,而是EVA驾驶员们的成长故事。可以说,“寻找自我”和“接纳他者”的主题贯穿着整个EVA的始终。

碇真嗣和明日香,同样经历了丧母之痛,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性格。碇真嗣内向消极,常常由于他人的意愿而妥协,进而对自己的存在产生质疑;明日香则是极端的自负而热爱自我表现,希望成为他人的焦点。

但是,正如许多EVA迷分析的一样,这两人其实同样自卑和渴望被爱。“请看着我!”明日香在经受精神污染后不断在脑海中回放的绝望呼喊,正是她脆弱内心的真实写照。碇真嗣则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被EVA机体吞没。同病相怜的两个人,在携手作战的过程中,渐渐学会面对自己的伤痛,不再逃避或掩饰自己的脆弱。

凌波丽则是一个复杂的角色。她的实质是碇真嗣母亲碇唯的复制体(并且被复制了不止一次)。但是,在与少年碇真嗣接触的过程中,凌波丽渐渐产生了自我意识。最著名的镜头莫过于“凌波的微笑”,这是凌波丽在与碇真嗣一同与使徒作战时,为碇真嗣所救后露出的笑容。这个镜头已然成为ACGN界的一个标志性的瞬间。如果说情感的面部表露尚在浅层,那么在EVA剧场版序、破中的凌波丽则做出了具有自我意志的决定,不再是任人操作的傀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个人一开始都在寻找“活在他人眼中的自我”,在看与被看中痛苦地检视着自己的存在,最终发现唯有自己的选择才能决定存在的价值。

年轻的孩子,我们从未垮掉

创作于90年代的EVA毫不留情地映射了日本年轻一代的窘境。

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和阪神大地震的伤痛让日本的大众处于强烈不安之中。奥姆真理教的各种激进行径也引起了长时间的社会骚动。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质疑。

EVA中的末世思想与当时日本社会的思潮也不谋而合。像碇真嗣这样的人正是90年代日本许多青年的写照。他们软弱和被动且缺乏存在感,既没有理想也缺乏精神信仰。动荡时代难以给予他们关切,因此他们并不能理解父辈强加给自己的“时代使命”,只能转向内心世界而寻求逃避。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催生了EVA这部发人深省的作品。

EVA,涅槃并非质地柔软

而今,当年“垮掉的一代”们大多都已为人父,日本的动漫产业也变得越来越模式化且缺乏有深度的作品,像EVA这样具有批判性的严肃作品已不多见。因此常常有人感叹,日本动画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不过,EVA的余热还在继续。2006年,庵野秀明宣布将制作EVA新剧场版四部曲,故事世界观大致沿用原电视动画版和旧剧场版剧情,但亦有大幅度改动,包括新人物的增加、新的EVA机体、剧情和世界观设定的修改。

当然,这一系列的制作被老EVA吐槽为庵野秀明的又一次圈钱计划。尽管如此,新版清晰的画质和更为流畅的线条,还是吸引了一大波新EVA粉。

结语

篇5:勇敢的少年教学反思

《勇敢的少年》的反思

本课的教学不足:第一,学生在自学环节,由于指导不足,使得有些同学的自学不到位,小组合作的效果不好,例如合作理解“危在旦夕”的意思时,学生能说出它的本意,但在句子中就不知道怎么来理解了。如果交给学生方法了,就不会出现知道本意,放在句子中就不会说的尴尬了。第二,时间控制的不好自学词语时间短,对词语的字音没有过多的强调,只注重了多种形式的读,有些孩子还没记住字音。致使还火车读时,学生读不准字音。篇二:渡河少年教学反思

渡河少年教学反思

篇一:渡河少年>教学反思

《渡河少年》这篇文章,我在初读时就被少年那倔强的性格深深折服。我们都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挫折教育正是现在的孩子所缺少的。因此,我把本课的情感训练点设计为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着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课后,我认真地自我总结,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我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得到了以下结论:

首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议题: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在书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给多数学生表达的机会。然后展开全班的讨论交流,教师对重点词句相机加以引导和点拨。从而分散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其次,课文的语言很优美,我就引导学生找出精彩语句多读,并说出精彩之处。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少年的美,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中通过品读、感悟和少年的对话,使学生情感荡起涟漪,这个勇敢自信的少年形象,激发了学生情感内在的动力。并以此为榜样,在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和困难时能够有>勇气面对,别人的施舍和怜悯会让我们的心里更缺乏自信,所以少年不需要老人的同情和帮助。学生在学文时有这样的情感表达,这振振有词的话语唤醒了学生内在的坚强,还有在课堂上听到学生通过阅读所传递出来的情感,确实很振奋。语文人文价值正是在此得以体现。

最后,语文不光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字、词句,还要让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得到升华。在最后的环节,我让同学们与渡河少年对话,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并决心向少年学习。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大胆想象,以渡河少年的身份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

本节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情感的雕琢上,语言还不够丰富,有时面对学生的侃侃而谈,我在惊叹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词穷而汗颜。语文教师在课堂应该是优美的散文家,语言的涓涓细流应该是丰富而生动的,今后我要不断加强学习。另外,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还不够到位。今后需要多下功夫,深入钻研教学方法,使有感情朗读教学落到实处。

篇二:渡河少年教学反思

在本学期的“赛课”活动中,我所讲的是《渡河少年》。课结束后,我认真地自我总结,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我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得到了以下结论: 本节课贴近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就抓住少年的成才之路来引领同学们感悟。结合这节课通俗易懂,就让学生采取读一读,画一画,悟一悟的形

式,从而达到本节课的目的。当然,语文不光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字词语,还要让他们在内心的深处,感情得到升华。在最后的环节,我就让同学们在表扬少年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内心感言,同学们也各抒己见,决心向少年学习。

由于这节课语言很优美,我就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受少年的美。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没有谁能把它教得尽善尽美。所以我在教这节课也有缺点,比如在授课时,我采用的是破题入手,理解“渡”一字的意思,紧扣标准答案,不够灵活;读文了解主要内容时,由于我在设计问题时过于笼统“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听后不知所以然;没有充分 合理利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等问题。本次活动,让我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让我深入领会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渡河少年》这篇课文的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丰富优美,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课结束后,我认真地自我总结,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我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得到了以下结论:

本课教学,让我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让我深入领会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牵着语言文字的手,跟着作者和自己的感觉走。因此在教学中力求让学自主探究,从课文细腻传神的语中去发现,感悟文字背后的智慧和情感。

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来自学:画出表现少年倔强的语句,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展开全班的讨论交流,教师对重点词句相机加以引导和点拨。从而分散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重点句子,字词的替换训练例如“立”能否替换成“站”字,?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擎”?为什么用“滑”字而不用“跳”?以及文中比喻句的生动运用,为学生区分词义和准确运用打下基础,通过分析字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准确运用字词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日后写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语文不光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字、词句,还要让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得到升华。我让学生大胆想象,以渡河少年的身份想想他在给老爹的信中,会说些什么?在课下布置学生以渡河少年的身份,给老人写信,根本做到了读写结合。而学生在为少年代笔给老人写信的体验中懂得“感谢给你以困难的人,是他使你走向了成功”的道理,学会感恩。也能体会到困境和打击不一定是坏事,自古雄才多磨难。在语言中感受到人文的思想,又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

作能力。

我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正确的思想灌输,比如:在学生赞美渡河少年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要学习少年面对困难和挫折,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又不能过于任性。凡事过犹不及,倔犟也要有个度,过分地倔犟会导致失败,同时我们也要和逞能区别开来,不要拿我们的生命开玩笑。又比如:从少年入水后老人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善良的老人。通过对老人的分析,学生意识到不能随便给一个人定论。

本节课存在许多遗憾之处:

1、本节课存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还不够到位。今后需要多下功夫,深入钻研教学方法,不要一味的强调有感情朗读,使有感情朗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每个字、每个词、每个标点来知道。

2、总是怕时间超时,而在学生说的环节,太急于结束,例如:少年除了倔强以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对于这个问题,还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充分说,与文本对话,感悟。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所发现。篇三: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中华少年》的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具体描述了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的自豪之情,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在教学中,我着重分析课文的结构:总---分---总,对具体的分析不够透彻,就比如:“雪莲”喻指纯洁,“乳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以致在考试中,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总把他们搞反,学生错失了很多分,下次要注意,着重强调。

而这首诗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抒发自己作为中华少年的那种自豪;在读中表达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勇气,在读中体会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我采取了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等方式,但对每节的内容只是一读而过,因为我觉得内容太多,花在读上的时间很少,这样是不好的,要让学生多读,读中其义自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会,在读中表意。

在这次的总结中,汲取经验,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要有这样的错误,争取做好。篇四:小小少年教学反思

小小少年教学反思

篇一:小小少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师生谈话引出学生平时中的烦恼与>挫折,接着激发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在学唱曲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从而突破重难点。整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挖掘教材中的音乐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音乐素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过用教材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通过学习《小小少年》,学生到了感受歌曲的情绪,用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带有惆怅情绪的歌曲,表现少年在成长中有烦恼但又充满欢乐、愉快的复杂情那么,怎样预防和解除你心头的烦恼,甘之如饴地生活和学习呢?

要做一个“乐天派”。一个长期被烦恼纠缠不休的人,不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然而,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也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在前进的道路上是不可能没有烦恼和忧愁的,问题在于他们是现实主义者,是情绪开朗的“乐天派”。当遗憾、悔恨、难过、内疚等消极情绪袭来的时候,他们能用“过去的已经过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其实,当你真的干起来的时候,当你的时间和精力只能保证你紧张忙碌地做事情的时候,你就会“顾不得”烦恼。正像鲁迅所说的:“但我也并未遇到全是荆棘毫无可走的地方过,不知道是否世上本无所谓穷途,还是我幸而没有遇着。”

遇事不要拖延。烦恼都是由具体的事情引起来的。为了预防和解除烦恼,你要把你认为烦恼的事一一记下来,需要你决择“拿主意”的事,慎重地分析利弊,然后下决断:“如果这件事发生,我便这样去做;如果那件事发生,我就那样去做。”将需要付诸实施的,立即完成,决不拖延。例如,有的人常常为“作业太多”而烦恼。其实,你愁思一夜,不如“开点夜车”,还可以赢得睡上一个好觉的时间。

不要回避使你烦恼的事情。首先,要平心静气地考虑,使你烦恼的事会不会产生,如果不会发生,就不要杞人忧天;其次,对预料中的事情,应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不能预料的事情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它。因为有些事情只能是“车到山前再找路”才能办到,而过早的忧虑只能是自寻烦恼。

篇二:小小少年教学反思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学唱歌曲《小小少年》,体会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这种少年时期的复杂心情。在这堂课,我主要目的是扎实的抓基础,巩固基础。从音乐的三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出发。

在课堂前,我先聆听《柳树姑娘》的伴奏,让学生在律动中,能较快地进入音乐课堂的角色。复习《柳树姑娘》双声部时,学生的声音状态,感觉都非常的好,非常到位。在学习《小小少年》这首歌曲时,由于此歌曲旋律生动,朗朗上口,学生学习兴趣较大。特别是第一部分,一些大跳、连音的难点,通过听唱,学生都能较快的掌握。以前我做了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弱拍起唱的铺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小小少年歌曲时,能较好地掌握这两个知识点。但是我发现学生容易把原来的八分音符也唱成附点八分音符。

在合唱的二声部教学中,学生学习比较快,也能较快的掌握两个声部的音 准。但是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低声部,还需要老师稍微带一带。如果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在唱歌时能胆子大一点,把平时的水平完全发挥出来,这样就更加地好了。

篇三:小小少年教学反思

歌曲《小小少年》是德国 影片《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歌曲4/4拍,弱起的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变化重复,在句尾作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歌曲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将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第四乐句旋律在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与前形成对比,旋律同样变化重复,使用六度大跳,曲调舒展而起伏,歌曲虽然唱出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仍然表达了他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到位,情绪饱满。可以先通过对影片片段的欣赏,英文版歌曲的欣赏,初步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过程,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接下来学唱旋律是正确演唱歌词的关键一步,请学生在听教师范唱的时候在每小节的第一、二拍时拍手,主要是掌握歌曲的弱起。然后,因为是高年级了,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自主学习,从范唱入手,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最后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影片情节,展示班中歌唱能力较好学生的才艺,共同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学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也能用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带有惆怅情绪的歌曲,表现少年在成长中有烦恼但又充满欢乐、愉快的复杂心情。篇五:《黄昏的蝉》一文教学反思

《黄昏的蝉》教学反思

《黄昏的蝉》一文有太多可挖掘的点,什么才是给学的?什么才是学生需要的?平日的教学我们往往什么都想教给学生,“贪多务广“是学不好语文的。所谓“舍得”便是有“舍”才有“得”,这大概便是“简单”智慧的诠释吧!这篇课文着眼点应是结合课内外知识思考蝉的一生,体会蝉歌唱生命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猜想,在读中感动。学生通过读感受蝉生命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度过的,学生有的感到蝉的耐性、蝉的坚持、蝉的孤独。然而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阳光》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阳光》一课时,遵循新课程理念,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用谜语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识字时设计了“摘果子”的游戏,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了识字效率。

2、寓教娱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带动作、带表情去读,以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指导朗读,《阳光》非常优美,有些句子、词语非常好,由于是一年级并不需要深入地理解,我只是让他们理解了几个重点词,然后就是让他们通过朗读来体会,感受语言的优美。

《阳光》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怎样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呢?我设计的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想象、比较、做动作等方式,去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阳光的真正美好与宝贵。教学中紧紧围绕阳光给大地及人们带来的美丽与欢乐,来表现阳光的宝贵,学生理解起来浅显易懂。又通过搜集的课前资料,去了解阳光的一些课外知识,即帮助理解了课文,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这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效果还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导写字过程中时间有些紧张,在理解重点词时,引导得不够到位,以至学生没法领会,回答不到点子上,最后忍不住自己讲出来了,以后,我会吸取经验,多请教老教师,讨教些好的经验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

良的镜子,让男孩、女孩和螃蟹在照镜子时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从而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课堂里,当我们想象着螃蟹来到镜子前,想到自己原来也有一双善良的眼睛和一颗善良的心时,我问学生:“这时候,你希望谁也来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呢?”

这时,班里的学习委员张泰浩站起来说:“我想让李兆康也到这面镜子里来看一看,他虽然有时候有些野蛮,爱恶作剧。但是他也有很多优点。”听到这儿,我灵机一动,这不正是一个给李兆康在班级重新树立形象,让他融入集体的好机会吗?

于是,我注意观察着李兆康,故意问他:“人家说你有时候有些野蛮,你没意见吧!”

“我没意见,我还要为他鼓掌呢!”他的脸红了,有些不好意思。“那我们今天就来当当这面镜子,也来照照李兆康的优点吧!”

孩子们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他有时也帮助人。”

“他长得很可爱。”

“当我不开心的时候,他会逗我开心。”

?? 再看看李兆康,他的背都挺得直些了。那堂课后面的内容他听得特别认真。更让人奇怪的是,打这以后,他也在有意地控制自己爱恶作剧的坏习惯,慢慢地,大家都乐意和他作朋友了。

是呀,当孩子们沉浸在童话中美好的情境中时,他对童话中善良和崇高的那份认同感,一定也能在他的心中激起一些涟漪。毕竟,人性本善,何况这些尚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当童话在他们心中荡起涟漪时,他们小小的心灵也会与童话中的善良与崇高产生共鸣,于是,他们也会自觉地向往着善良和崇高。或许,藏在童话中的善良和崇高的美好因子原本就更能感化孩子。如果,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多一份用心,在我们的课堂里借助童话有意地创设这样一些感化问题孩子的情境,巧借童话来化解孩子们心中的那块“顽石”。我想,我们的班级管理一定会多一份和谐和快乐!

神奇的鸟岛》课后反思:

了鸟类团结可爱天真又纯洁,显示出自然界的神奇奥妙。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明白鸟岛是个漂亮的地方,是鸟的乐园,从而使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奥妙;难点是领会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这一段是怎样写具体的。以前的许多课例教师总是花大力量与精神在鸟多上做文章,一节课下来,学生只对那里鸟多留下深切印象,而真正神奇之处却忽略了。对此,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以下两方面来超越以往此课的弱点。

抓住主线,感受3个神奇。

⑴神奇之一:领会鸟岛位置神奇。我在第一课时已经经过学生朗读、思考分析感觉到这里很隐秘,不好不怎么样找。教师小结为“位置神奇”。第二课时,我仅以一个课件帮助学生回顾课文,理清思路。节时增效。⑵神奇之二:鸟不但多,而且相处和谐。我紧紧抓住“除了位置神奇,你还从那看出鸟岛的神奇之处?”让学生经过默读、思考分析、画批、组内交流、集体交流来超越难点。

①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认识了解程度到文章是分:天上、地上、湖里;颜色、种类、数量来具体写明了鸟多的眼花缭乱,令人称奇。这里,我特别培育学生要学“实”。即:说的时间一定不离开语言文字空谈,要结合搭配具体的词语、句子来谈感觉,这对学生浏览短文的运动和训练是特别必要的。

篇6:传承中华美德,做勇敢少年

————“中华十德”之“勇”课例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湖小学

姜雪琴

一、教育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勇就是勇于面对困难,不被挫折打倒,增强自信心,认真对待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2、把困难当磨砺,把挫折当锻炼,把灾难当考验,做勇敢的好少年。

二、活动准备:、学生准备:结合活动主题搜集一些古今中外优秀人物勇敢坚强的故事。、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排练小品。

三、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体验勇敢

看视频《千手观音》,体验勇敢。

这是2005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孩子们,看着这美仑美奂的舞蹈,你能想象出表演者都是聋哑人吗?她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这些困难无法阻挡她们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她们勇敢地站在了舞台上,用辛勤的汗水和无尽的泪水换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 设计意图 ] 思想教育是对人内心的感化,因为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活生生的人,欲先动其心,必先动其情,先要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自主感悟到面对残酷的生存挑战,只有勇者才能生存,让学生体会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从而产生想培养勇敢坚强品质的强烈愿望。让勇敢坚强的品质成为学生努力学习,有进取心的动力。

第二环节:感悟勇敢

请同学们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古今中外名人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故事。

配合学生讲述的故事,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熟知的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名人图片,适当补充相关内容。有海伦•凯勒,霍金,韩信、张海迪、桑兰等。

[ 设计意图 ] 引导学生从自己所熟知的先进人物的勇敢坚强事迹中体会勇敢的品质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突破,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感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这些成功者的经历都生动地诉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唯有勇敢,才能成功,勇敢是成功的内在动力。

第三环节:学会勇敢 1.先阐述“勇敢”的定义。

《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孔子说:“有仁德的人

必然勇敢。”

《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勇敢:勇于面对困难,不畏危险,不被挫折打倒。

2.身边小事,谈勇敢。

古有韩信,现有解放军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如汶川地震时,解放军叔叔不怕危险,牺牲性命,保护人民安全;警察叔叔与坏人博斗;科学家攻克难关等等。那奋勇救火、葬身火海的消防员刘明成;那为救学生葬身车轮的靳伟杰老师;还有那勇救落水儿童献出生命的劳务工郑增亮。他们都是用生命践行勇敢精神的优秀儿女。

而我们则应该从身边的小事来培养自己的勇敢。

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俗话说“小事不小”,我们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会勇敢。

[ 设计意图 ]这些日常生活中小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俗话说“小事不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通过现场调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体会到以后自己该怎么做。

3.看小品,学会勇敢。

甲:每当“地震”这个词跃入眼球时,眼前就会浮现那一幕幕的灾难史,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从眼前消失,而能在灾难中,勇敢顽强地活下来的人更令人敬佩!

请欣赏情景表演《地震来临》表演者:朱孟书 林铖浠 旁白:孟书和铖浠正在家下跳棋,突然地面猛烈震动,伴随着火车般的轰鸣声,桌上的跳棋像炒锅里的黄豆跳来跳去。

乙:孟书和俊宇表现非常好!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沉着冷静,勇敢应对。社会环境中,我们青少年是弱势群体,常常受到暴力侵害,遭遇暴力时,我们该怎么办?

请欣赏情景剧《保护费》 表演者:谢荣骏等

甲:有时,我们呆在家里也会有危险降临,请欣赏情景剧《妈妈不在家时》,表演者:张展豪等

甲:勇敢不仅表现在不怕危险,更应该表现在不怕困难上。

请欣赏相声《八蛋的奋斗史》表演者:唐晓莘 王琛璋 乙: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社会未来的栋梁,我们要昂首挺胸勇敢面对生活,在生活的蓝天里放飞生命的翅膀。

请欣赏舞蹈《放飞生命》表演者:戴海灵

甲:“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乙:战胜困难,面对挫折需要的是勇气;只有拥有了勇气,才有可能披荆斩棘,走到成功。

甲:百折不挠,勇敢地站起来,这是人生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乙:最后请听我们少年一代的宣言。请欣赏诗歌朗诵《少年强》。

[ 设计意图 ]小品内容来自于学生生活,对学生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样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行为指导更有效。舞蹈和朗诵激发了学生内心积极蓬勃的情感,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四环节: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篇7:勇敢少年

在六年级下学期的语文书中,有生活凄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可怜的小学徒凡卡,有奇怪的我最好的老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能勇敢地面对挫折的顶碗少年了。那个少年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没有低头,面对众人的嘲讽,他毫无理会,在两次失败后,他沉住了气,再次向困难挑战,终于成功了,并且迎来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这位顶碗少年让我明白了:勇敢地面对挫折,才有可能成功。这让我想起了美国伟大的林肯总统,林肯还没有当选总统时,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律师,他很少向委托人索要律师费,所以家境十分贫困,但他一直都有着鸿图大志,他曾经竞选州议员,但八次都没有成功,他曾经两次做生意,也以失败告终,用了16年才把债还清,还因此精神分裂,卧病在床六个月。林肯的人生是充满挫折,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继续竞选,终于,在第九次竞选总统时,他深情的演说使道格拉斯败于他手下,他成功当选了总统,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成功的竞选。经历了那么多次挫折,让他永不言败的,就是他那勇敢地面对挫折的勇气。文中的顶碗少年也一样,在遭遇两次失败后,才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勇敢地面对挫折,才有可能成功

篇8:读红色侦探小说 做勇敢智慧少年

当我翻开《少年特工》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这本书有十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次剧烈的心跳,都讲述着少年特工们一段扣人心弦的经历:奉命秘密运送红军急需的物资;抓捕或惩罚叛徒;调查离奇的命案;追回遗失的巨款;迎接并护送红军的“重要人物”……他们跟我们年龄相仿,却有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经历。虽然总会困难重重,但他们都会一一克服;虽然总是危机四伏,但他们都会一一排除。

在这些少年特工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勇敢机智。虽说他们是一群孩子,但他们知道“放长线钓大鱼”,利用敌人的特务“钓”出敌人的特务组织;他们知道让“狗”去咬“狗”,用计让土匪和国民党特务斗了个两败俱伤;他们还知道巧妙地伪装自己,蒙住敌人的眼睛,瞒天过海。

少年特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每天都徘徊在危险边缘,他们敢于拼搏,敢于冒险,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代的孩子就缺乏这种精神,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一看见危险就畏惧。

篇9:勇敢少年

平原君准备从自己的家臣中挑,选出20名有勇有谋的人随同前往,可挑来选去,只选出19名。正在平原君为此事发愁时,有个人自荐说:“我叫毛遂。听说你为了救邯郸将到楚国去求援,还差一个随从,我愿随你前往。”

平原君打量着毛遂,问:“你到我这里有多长时间了?”毛遂道:“三年了。”

平原君说:“三年时间不算短了。一个人如果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中,会立刻把它的尖刺显露出来一样,他的才能也会很快地显露出来。可你在我府上已经三年了,我还没听说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这次去楚国,肩负着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是不能同去的。你就留下来好了。”

毛遂却充满自信地回答:“不是我没有特殊才能,而是你没把我装在口袋中。你如果早把我装在囊中,我的特殊才能就像锥子那样脱颖而出了。”

平原君接受了毛遂的自荐,凑足20名随从,前往楚国求援。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判,从清晨谈到了中午,还没有谈出个结果来。等在外面的20名随员,非常焦急。可那19名随员一点儿主意也没有,只好对毛遂道:“毛先生,谈判久久没有结果,你进去问问究竟怎么样?”

毛遂说:“行。”他紧按宝剑,来到楚王的跟前说:“大王,楚赵联合抗秦,势在必行。这只是两句话便可以议定的事情。可是,从早晨到现在总也商议不出个结果来,这是为什么呢?”

楚王一听,斥责毛遂多嘴。毛遂满腔愤怒,他抽出宝剑,向楚王逼近两步,大声道:“尊贵的楚王,你所以敢斥责我,不就是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吗?不就是仗着你身边的侍卫多吗?告诉你,在这10步之内,你国大没有用,你人多也没有用,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楚王吓得满头是汗。

毛遂又道:“楚国是大国,应该称霸天下。可秦国多次侵略楚国,占领了楚国许多地方,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呀!想起这些来,连我们赵国人都感到害羞。现在,我们来联合你们抗秦,说是为着解救邯郸,同时也是为你们楚国报仇雪恨。可是,你却这般怯懦。你难道就不感到惭愧吗?”毛遂的话,使楚王惭愧万分。他立即答应出兵救赵。

篇10:关于勇敢的作文素材:勇敢追逐

填表格时,总是在爱好一栏里填上许多,唱歌,画画,朗诵,都是我喜欢的;而特长那一栏我一般都是空着,每次填写,竟想不到自己有什么可以算得上是特长。

我可能是害羞,也可能是爱面子,怕出丑,总不想参与上台表演一类的事。可看到别人在舞台上光彩熠熠的唱歌,演讲,我总是很羡慕,也经常幻想自己在台上的样子,但机会不会来邀请我,我也不去寻找它,所以我知道我根本不会有这种机会。初中时错过了演讲比赛,英文口语比赛等等,事后我总是惋惜,抱怨,想着我当时若去了就好了……而快毕业时,机会竟然敲了我的门。一个老师找到我,让我与几个同学在毕业典礼上朗诵。天哪,这是多么好的机遇啊!喜悦之中,听到选择我的原因好像是许多同学都极力推荐。我拿到稿子飞奔回班级,心中的快乐已经要溢出来了,我知道,答应参加朗诵比赛已经是我勇敢追逐梦想而迈出的第一步。

每天下午,我们都到操场上练习。第一天,我提前十分钟蹦跳着来到了操场。天空湛蓝湛蓝的,边上的花圃不时飘来不知是什么花的香,令我陶醉。我闭上眼,想象六月中旬我在舞台上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得便向上扬起,脸颊泛红。人到齐后,便开始磨合。其他几个人都经常参加学校活动,十分老练,而自认为擅长朗诵的我竟然总跟不上他们,该自己的动作总忘记,情绪也明显没他们放得开,老师在指导我的时间也比他人多得多。我的心脏仿佛有些重,鼻头不断冒汗。每一次出错都让我更加难为情,而天气也不断阴沉下来。“快点再练几遍,能一遍过再回去,快下雨了。”老师说。其实让大家重来一遍又一遍的只有我。我感觉忧郁的喘不过气来。从来没有如此拖别人的后退的感觉,我不断逼迫自己记住动作,可情况越来越糟。一声惊雷忽然在头顶轰鸣,豆大的雨滴重重打了下来。所有人急忙跑到主席台上避雨。云是乌黑的,低低的压在学校上空,给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抑感,我忍不住蹲在地上呜咽起来。所有人都围过来,不停的安慰我,但只能使我哭的更厉害。这时,里面一个英语演讲一等奖得主冲到雨地里,对我大喊:“勇敢点嘛!这算什么。”大家仿佛都懂了什么,全都冲了下去,包括我。我在雨里奔跑着,是啊,这算什么,倾盆大雨算什么!雨会停,湿衣服会被晒干,勤练习就能补拙!我大声在雨里笑着,脸上不知是雨还是泪。

六月,练习了无数遍的我们登上了舞台,表演很成功,掌声淹没了我们的欢笑声,我依然因为知道我的勇敢,我又接近了我的梦想。

九月,我自信地在成长记录袋特长一栏里,写下了“朗诵”。

文|孙艺萌

荐|王洪亮

篇11:有关勇敢的文章散文:勇敢一点

有人说爱拼才会赢,不去试试,我们失去的不只是选择的答案,还留下了改变不了的遗憾和结局,徒留伤悲,神伤潸然泪下。故事来自X先生,从前一个人,现在还是一个人,只是从前很听话,现在有点小固执。不再那么随意而安,学会了做自己,走出最合适的路。他逐渐成为了一个叛逆的小孩,父母的言语逐渐对他失效免疫,他说他相信一句话,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不愿总是按照别人规划好的路前行,向往一个人摸爬滚打跌跌撞撞的前进。虽然每一次遇到选择,还是那么犹犹豫豫,但终究还是长大了一点,不再害怕和恐慌。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曲线,蜿蜒曲折又是一片天,水路十八弯,每个转角,都是不可或缺的精彩。这是个不该害怕受伤的年代,福祸相依,我们只不过不知道惊喜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之前有部电影《会痛的十七岁》讲的是一个失痛症患者,作为学生,当周围人都在为了学习而漠视一切时,她成了另类,当她犯错时,没有人为她开脱,所有人都让她离开教室,将她排斥在外,那一刻她没有辩驳。高考把人控制成分数排名的木偶,除了竞争,人情冰凉,但也就是这个叛逆不争气的学生,在老师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用嫩弱的双手撑起生命的通道。只是坚持勇敢一点,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让她变得不一样,让人生变得与众不同且精彩万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也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缺少的就是敢于做不一样自己的勇气,如果我再勇敢一点!如果我再坚持一下,相信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作者:潇轲

篇12:勇敢青春 勇敢文学

李墨泉:应该说,你给了我极大的惊喜,一匹军旅文学的黑马,在颇感“寂静”的时刻大声“嘶鸣”着冲了出来,在小说创作、理论批评甚至影视剧作三个方面发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不禁又有些疑惑:徐艺嘉制造因由何在?直到看到你的那篇《文学与父亲》,才稍有释惑,这里面应该有某种精神和生命的传承在,但是一颗种子自发、自在、自醒生长的力量和愿望,能够振拔而起决然树立,实在是有着内在火焰的点燃。讲讲,你文学上的最初与点火吧。

徐艺嘉:我的文学梦最初是由父亲点燃的。

我的童年里大部分时间父亲是缺席的,那时候他走南闯北地到处拍电视。但也许是继承了他的文学基因吧,每年短暂的见面中,他都能发现我说话时候遣词用句和其他的小孩子不一样,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着力培养我记日记的习惯,家里的日记本厚厚一大摞。我算是个听话的乖孩子,也曾一度把记录生活的点滴当作功课来做,并从中体会到新鲜和兴趣,甚至有时候人都躺在床上准备睡了,突然想起来还没记日记,便一个鲤鱼打挺起來奔至桌前凝思苦想。现在想起来是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有了自己稚嫩的“语感”了吧。若追溯到文学之初,大概就是这样稀里糊涂开始的。

李墨泉:既有精神和写作上的某种联系和承接,亦必能独发己见、创化独出、自成其言,方有可观之处。在你获得第三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时,李敬泽指出:“要自我警惕,不要听我们的规训,尽情地按照各自对生命的感受去写心里的文学,而不是我们说好的、我们画下来的那个文学。这个力量只有青春的时候才有。”以为得见。你是如何在写作中,寻找到自己的声音的?

徐艺嘉:我很认可李敬泽先生的话。在我看来,一个作家,尤其是在他或她不够成熟的时候,最快速进入文学的途径就是找到自己最本真的声音,然后发声。寻找声音的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绕弯路,但它终究会走到命定的轨道上来。

这种声音或显或隐地蛰伏在作家体内,呼之欲出。作品都是有风格的,它在作家下笔摸索的过程中与自己内在的声音相互探寻,就像打靶一样,目标可能会上下左右漂移,也可能会脱靶,但最终目标是让子弹击中10环,即写作的尝试和内在的“声音”相互吻合。作家的启蒙阶段都是在模仿,不少人写作之路是从喜欢阅读开始的。我们都知道要阅读经典,然而你入了这行会发现,经典也数不胜数,每个人对经典的定义也是不同的。读书对作家来说其实是个做减法的过程,不断淘汰不喜欢的作品,遴选出与自我内在情感机制相一致的作家作品,再通过他人的作品关照自我,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本身是个很重感受的人,提到这点还是要说我父亲对我的影响。他有一个观点,认为考上什么大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专业能力和创作成果。因为每个人所擅长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用一条普世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在他看来是不科学的。我中学六年都在人大附中念书,分数上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我的分数一直是中游水平,平时到了寒暑假也不去外面像其他同学一样上课外班,都是在积累小说素材。所以相比较同龄人,我不是很关注外在的一些具体现实的东西,反而容易挖掘内心,笔下的内容必然是发自内心。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多关注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让蓄势的力量由“显”变“隐”,寻找更为平和高级的文学感觉。

李墨泉:你的长篇小说《我们都缺伴儿》读下来,感觉在精神上出了次透汗。首先是一直沉浸在你的幽默中爆笑,有的时候都要揉肚子,拍案叫绝,感觉这真的是“鬼怪灵精”之作,真不知道你脑子里藏着多少有趣的点子,再就是大笑之后的一点“哀伤”和沉思,那种青春期女孩子生命中的疼痛,真的是抵近灵魂而不被男性世界、成人世界所明了的。你为何能记住或发现那么多、那么细致,又那么强烈的生活?

徐艺嘉:从小记日记让我养成一个习惯,直到今天书桌上没有个记录本都不自在。也许我在观察生活上用的心思太多了,常有什么想法就赶紧记录下来,有时候只是几个字,或者是简单的符号,总之是只有我自己能明白的东西。当进入写作状态的时候,翻翻本子,许多并不相关的东西自动排列组合,成为有意思的故事。所以白烨老师曾评价我的小说有很强的“现场感”,可能就是源于对记录的一种当下性的复活。没灵感的时候也习惯翻翻本子,从以前的记录中汲取文学感觉。

李墨泉:暂且将你的这种青春写作命名为“女性成长小说”吧,女性世界成长中的心理世界之丰富,由你的笔端展开,实在是令我大吃一惊,也大开眼界。主人公和闺蜜“知了”那刻骨的羁绊,你算写出了力道、嚼头和幽默,是直接在血肉、骨头和灵魂上下刀子。一方面是割舍不下的揪扯,“知了,没有她,我将面临切割连体婴儿般的痛苦,心碎如锯,血流成河。她是我的手机,是我的包,是我的护垫,是我的纸巾,是我的钥匙。出门没有她陪伴,我会心慌慌,意乱乱。”另一方面又极度诅咒厌恶,“知了,你他妈的。你的尖锐,你的无情,你的自私,你的冷漠……你这辈子就别想找到个男人要你!别说中国男人不要你,韩国男人如灰狗也不会要你,越南老挝柬埔寨的也不会要你,非洲男人土著男人通通不会要你!你等着哪天基因变种和外星人配对去吧!我真他妈搁心里把你千刀万剐了!”这种写法生动、直接、有力,确实是肉搏,带着灵魂、带着血、带着疼和执着的肉搏。我突然感觉到: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与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有着遥不可及的隔阂,因为那种直接,那种委婉,那种体验和灵魂深处的愿望,不是可以推想、分析和解读出来的。这点可以拿你笔下的青春女性世界,与《红楼梦》里的青春女性世界对比着看,会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nlc202309081337

徐艺嘉:我的文字和《红楼梦》那是没法比了,在文学上我只是个刚刚起步的初学者。我的整个成长环境中接触的女生居多,读书的学校也都是女生比例极高的。我作品呈现的更多是女性故事,女性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而女性作为表现对象进入文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那种细腻、微妙的心思和情感,在日常生活里讨论,是没有意思的,在男性世界里更是些鸡毛蒜皮,但是在文学中展现就不一样了,正是这些看似无意义的细节,让每个人物都血肉丰满,成为无可替代的“这一个”。至于直接有力甚至有些暴力的那些元素,内里包裹的是有关青春期的躁动和惶恐,这些在青春文学都是相通的。我写《我们都缺伴儿》的时候,也正青春,那段时间可以视之为生命的拐点,正是生命不止、折腾不息的年纪,对周围人、对生命的理解比较完整地复制在这部小说里。

李墨泉:谈谈你中学时代出版的那本((横格竖格》吧,她和《我们都缺伴儿》是怎样一种关系?感觉这是一种接续性的写作,我不知道你是否会将研究生生活也写出来,那就真的是“自传三部曲”或者“青春女孩成长三部曲”了。白烨评价你的《横格竖格》写得“有板有眼,严气正性”,而且“是以小说的形式来真切描述我们中学教育的滞后现状、并为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仗义执言的作品”。读到他的评价,和你说的“议论文使劲写”活动,这是我想问你的另一个问题,你的文字中除了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外,明显有着一种担当、勇敢和大气,姑且称之为“侠义之气”吧,其实这是一种平常被认为的“男性气概”的一种表征,而在女作家的笔端体现出来,特别有味道和亮眼,其实你的那种幽默感是沉溺于生活琐碎中又能够跳脱出来的表现,这个既是性格上的原因,其实也不完全是,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那么你是怎么培养你写作中的那种“气概”的呢?或者荡开来谈一下你的看法。

徐艺嘉:《横格竖格》和《我们都缺伴儿》的确是接续性的写作,是我對不同时间段自我生活的总结,但两本书的主题不同。《横格竖格》是中学时代的故事,那个时候的生活很单纯,每天就是比谁学习好,谁分数高,更多承受的是外部大环境对个人的压力。到了《我们都缺伴儿》,主人公进入到社会团体中,这时候视角更多转移到个体内心以及与周遭的人、事、物发生的冲撞。“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当这一代人和周围人发生交集的时候,不仅是单一的样态,还有一个特殊群体特质的投射。在紫金奖的颁奖典礼上,徐坤老师称这本小说为“独一代的呐喊”,说的就是这个群体的特质。如今二胎政策已经放开,我们这一代人很有可能成为“绝响”。能够在自己的作品里记录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幸运,也是偶然,可以说这是和时代的一场遭遇。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我认为它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作家必须有能力观察和反思群体现象,有问题意识,也就是您提到的“气概”。研究生时代的故事还是会写,但就不再是单一的女性成长视角了,那个阶段还牵涉到生活维度的转变。

李墨泉:你的几篇中短篇小说,如《沙漠之羊》《非常道》是涉猎军旅题材小说的创作。《沙漠之羊》应该是研究生毕业后,深入部队一线生活的采风之作;《非常道》是挖掘史料或者说在抗战背景下虚构出来的创作。总体感觉构思都非常巧妙新颖,思想上也很符合主旋律的要求。如《沙漠之羊》是通过一只羊的视角来揭示出巡道班在西北大漠生活的艰苦与奉献;《非常道》里则把笔墨大量用在了一只狗的身上作为情节的反转力量和情感上的宣泄口,既写出了伤兵抗日舍生忘死的决绝,也写出了他对爱情生活的不舍。但是,读来没有你的上两部长篇小说过瘾,小说就是要写出那种读醉了和读醒了的感觉。一方面是受篇幅所限,在思想和情感的容量上较小,另一方面恐怕是在生活上的距离,造成情感的密度和质地上的差别。作家在开始写作的时候,作品往往带有一定的自传性,也就是对生命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变现”,那么当这种矿藏和资源在一定时期内用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存在“开源”和“变法”的问题。那么我很期待你接下来反映部队生活的作品的表现,是深入历史,还是贴近现实,或者遥望未来?这个提问其实更多的是我的好奇和祝愿,在整个军旅文学创作的交响中,很希望能听到“第一小提琴手”的华彩演奏。

徐艺嘉:感谢您对我的期许。您总结得很到位,后两个短篇小说是毕业后的作品了,是挖掘新的写作资源的一种尝试。我在西北大漠待了一年,中途跟着当地的电视台拍了部纪录片,走了许多地方采风,回来写了《沙漠之羊》,《非常道》就更是“命题作文”了,根据作家的一个小说从中提取元素,改编成自己的小说。相比较未来的写作之路,青春部分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这也是许多“80后”作家要面临的转型之路,我想我还是会把我毕业以后的经历再沉淀一下,尝试写一些自己能够驾驭的中短篇小说。

李墨泉:难得你的理论批评文章也写得让人印象深刻,很有思想水平。《像承平年代的英雄——评陶纯长篇小说<一座营盘>》《军旅文学呼唤“文学性”的回归——由2014年军旅文坛“大事件”说开去》《冷面热肠写战争——评丁晓平<另一半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历史疆域的守望者——读朱增泉<战争史笔记>》《那些短暂又无比漫长的人生——评董夏青青<垄堆与长夜>》《新世纪文学语境中的审美“新质”——“新生代”军旅中短篇小说创作特色成因之我见》等评论文章都有独到见解,发人深省,而与朱向前老师合作的《2015年军旅文学:遍地英雄下夕烟》《试炼人性的光辉与晦暗——从<音乐会>倒溯朱秀海笔下的“战争后遗症”》等文章,也是慷慨大气、高屋建瓴,既有情感的厚度,也有思辨的力量。你是如何走上文学批评的道路,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批评与创作的关系的。

徐艺嘉:我能够走上文学理论批评的道路,完全是要感谢朱向前老师的引领和帮助。他对我的教学方式是这样的:通常是他从众多阅读书目中挑选最前沿或最具代表性的军旅作家作品,让我阅读,阅罢写评论文章,或是一起碰撞、交流、讨论,事后整理成文。这种交流对迅速培养评论思维是很重要的。他个人的写作风格也对我有很大影响。他常对我说,当下的军旅文学批评多为短、平、快的小文,这固然是理论批评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三千字的字数实难涵盖对现象思潮、抑或是某一文学写作流派的全景式思考,也无法深入到文学肌理之中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索。若对军旅文学的宏观概貌道出个一二三,还真是舍长文而不可得。而要行文至此境界,则需要批评家本体的底气与才气,也唯其如此,才有可能接通理论批评之“地气”。

批评和文学的关系,我认为有区别,但某种程度上说又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写完评论,需要阅读一些小说来重新找到语感,但许多好的评论文章也是作家本人写的,用理性思辨的方式来总结文学也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

李墨泉: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上学期间,你创作的电影剧本屡屡获得国家级大奖,剧本《打工三代》还拍成了电影,这在很多同龄人里都是不可想象的骄人成就了。你是怎么做到小说、评论和剧本“三家”兼顾、“三栖”开花结果的?现在整个文学界存在着一个视觉化转向的趋势,很多作家都改行从事影视剧的创作了,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是否也会进一步活跃在影视创作队伍里。

徐艺嘉:写剧本也是文学系提供的契机,以后有机会还是会写,但不会刻意去往那个方向发展。其实好的艺术都是相通的,不仅是小说、评论和剧本,就是跨界如文学和美术、音乐之间的勾连都不矛盾,许多艺术家都是多面手。影视剧创作的确会戕害文学,而且此前我认为两者不可调和,直到有一次和朱秀海老师访谈,我发现如果在两者之间打开渠道,也是可以兼容的。朱秀海算得上中国最顶尖的编剧了,他是把影视剧当成小说来写,两不耽误,并且把电视剧写出了文化意味,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达不到这个层面的。去年他还出了古体诗集,里面不少上乘之作。我认为他就是一个跨界的榜样。当然如果不讲究艺术品质而去一味写电视剧,肯定是“伤手”的。

责任编辑/刘稀元

上一篇:金融分析师面试问题下一篇:校长优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