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论文

2024-05-02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论文(精选6篇)

篇1:浅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论文

摘 要:混凝土是工程施工中很难解决的“多发病”,本文对常见的一些裂缝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一些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混凝土构件;裂缝;预防措施

随着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建筑。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裂缝问题具有普遍性,裂缝一旦形成,就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使构件的承载力降低,还可能危害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我们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要高度重视,准确分析裂缝产生发展的原因,并从设计、施工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提高结构构件的耐久性,以及施工质量。

1 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认识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脆性材料,硬化成型的混凝土构件中由于施工变形等原因存在着许多的微小孔隙和细小裂缝。细小裂缝通常是无害的,但是在承载后,存在温差时,这些细小裂缝就会发展、联通,形成宏观裂缝。宏观裂缝的存在和发展会使钢筋锈蚀,降低构件的承载力、耐久性,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钢筋混凝土规范规定: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也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混凝土通常是带缝工作的,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我们要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2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裂缝种类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况较为复杂。工程实践证明,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由温差、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变形造成的裂缝,由承载后引起的变形造成的裂缝,以及由组成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引起的变形造成的裂缝。根据这些主要因素,混凝土裂缝可归纳为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施工裂缝等几大类。

3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分析

3.1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包括干缩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终凝前,抗拉强度很低,由于高温或较大风力影响而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而造成的。

3.2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聚集在内部的水化热不易散发,这就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3.3 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主要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均匀、不密实或浸水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够,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不稳导致。

3.3 施工裂缝

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的裂缝,原因较多,如配制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不当,振捣时间过长或不足;振捣不密实;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热计算不准,现场降温、保温工作不到位;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当,没按规定处理施工缝;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养护时间不够等都会引起施工裂缝。

4 混凝土工程裂缝的预防措施

4.1 材料方面

4.1.1 水泥的选择。在施工中一般采用中热或低热水泥,在不影响水泥活性的情况下,要适当减小水泥的细度,并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的放热速度和放热量。决不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4.1.2 骨料的选择。在选择粗骨料时,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质量优良、级配良好的石子。这样既可以减少用水量,又可以相应减少水泥用量,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现象。在选择细骨料时,采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并要控制砂子的含泥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减少水化热量,这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有重要作用。

4.1.3 外掺料和外加剂。掺加适量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可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且能提高水泥水化率,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从而降低水化热,同时可明显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

4.2 混凝土配合比、配料、搅拌及浇注方面

4.2.1 配合比设计应尽量采用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要确保原材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尽量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4.2.2 浇注分层应合理,振捣应均匀、适度,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一是要控制浇注过程质量。浇注过程中振捣时间均匀一致,以表面泛浆为宜,插点要均匀,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分层浇注,分层振捣,同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初凝前结合紧密。

二是要控制浇注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浇注。

4.2.3 设计方面。

(1)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已时,应考虑采用加强措施。

(2)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3)建筑平面造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

(4)正确设置变形缝的位置,缝的宽度选择要适当,构造要合理。

(5)构件配筋要合理,位置要准确,间距要适当。

4.施工方面。

(1)加强地基的检查和验收,保证其承载力。

(2)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做好温度测控工作,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保证构件内外温差不超过规定。

(4)钢筋绑扎位置要正确,保护层厚度准确,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代换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结构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施工技术..(7)

[2]易长顺.《浅谈建筑工程中裂缝的成因及预措施》

篇2:浅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论文

摘要: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耐久性,同时取材容易,所以其被大量的投入到建筑项目中。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常常发生开裂问题,为此本文显示对建筑项目施工中开裂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之后论述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材料是由水、砂石骨料以及水泥等材料通过一定配合比制作而成。属于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因为混凝土材料的自身原因,以及其变形、约束等情况,硬化成型的混凝土结构之中会出现非常多的微裂缝、微孔隙或者是气穴,并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出众多的水化热,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持续上升,进而出现很多裂缝。下对建筑混凝土结构开裂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1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成因

1.1由于温度所造成的开裂问题

由于混凝土材料容易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若是外界条件或者是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动之后,则混凝土结构会发生变形问题,同时若是变形遇到阻碍,那么其结构内部会出现拉应力,若是拉应力已经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则会产生温度裂缝。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得知,在建筑物会中温度应力可能会与承载应力相同,甚至会大于承载应力。

1.2施工技术质量所导致的裂缝

无论是在混凝土的浇筑阶段,还是运输以及吊装阶段,均会由于施工技术不合格而出现各种形式的裂缝,同时细长薄壁结构的出现几率将会大大提升。开裂问题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具体来说: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保护结构层厚度太大,造成承担负弯矩的受力钢筋保护结构增厚,之后相关零件的有用高度会出现降低情况,进而产生承受力方向钢筋垂直朝向的裂缝;由于在开展振捣作业时,振捣不严实,造成混凝土结构布满蜂窝,或者是空洞;在浇筑施工时,因为混凝土材料的流动性较弱,若是浇筑速度提升,会在凝固之前发生下降不实问题,并且凝结之后也会出现下降太实情况,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混凝土长时间的拌合,或者是远距离运输,会造成其水分过度蒸发,导致混凝土材料的坍塌性能减弱,进而出现收缩裂缝;在通过泵送方式运输混凝土材料时,一般为了使材料的流动性得到保障,往往会使用更对的水泥或者是添加更多的.水,造成混凝土结构在凝固时发生收缩增多问题,进而产生没有规律的裂缝;在使用分段或者是分层浇筑方法时,由于停电或者是降雨等原因,导致新旧混凝土层的浇筑间隔时间过程,进而造成层层之间出现水封裂缝,同时在尚未清洁上层混凝土结构时,即开展下层施工,会导致收缩裂缝发生。

2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解决途径

2.1对于温度裂缝的处理手段

热胀冷缩是很多物体均会存在的一种特性,混凝土材料也不例外。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弹性空间相对较小,若是温度突然发生骤变,则会造成开裂问题的发生,所以在开展温度控制时,需要对构件内外的温度差加以妥善的平衡,同时要求阈值不超过20度。若是构件需要接收热养护升温处理,则需要对升温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做到缓慢升高,以使温度应力得以消除。混凝土浇筑作业需要尽可能的避开温差变化幅度高的夜间以及高温环境下;在开展混凝土搅拌作业时,可以通过喷水降温手段来对原材料进行处理,并对搅拌装置进行遮阳保护。为了加快热量散发速度,需要考虑使用逐层浇注技术;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施工时,则需要使用逐层浇注技术,并在适当区域使用施工缝,若是温差过大,还需要使用有效的保湿保温技术,并对混凝土材料实以长期的养护。

2.2施工裂缝的防治办法

在施工阶段混凝土拉裂问题的出现几率相对较高,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应当先润湿模板结构,之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拆模阶段需要防止较大的偏动发生,使整个拆模作业可以于坚实规整的平面中平稳进行。在完成拆模作业后,应当及时开展填土施工,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发生应力松弛问题。在处理预应力管桩等各个构件时,应当时预留孔中心管腔保持在平直状态。若是需要运输各个建筑块,则应当使用垫木并对其进行固定处理。若模板需要进行吊装,则应当利用手架加以固定。并牵引绳的使用来提升加固效果。最后需要将暗梁放在易裂的边缘区域,保证该区域的配筋率,以使得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拉伸得以提升。

2.3科学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并对其配合比进行合理控制

若是混凝土材料中所使用的骨料具有较强的吸收率,并且骨料含泥量相对较大,则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强的干缩性;反之若是骨料粒径较大并且具有较强的级配,可以降低混凝土材料众多水泥浆用量,因此可以使混凝土结构保证较弱的干缩率。由于水泥的使用可以产生水化热,若是掺加粉煤灰则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也就可以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小的水化热,有效减少了混凝土材料中单方用水量以及水泥用量,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的体积收缩。另外将适当的高效减水剂添加到混凝土材料之中,可以使混凝土具有更强的和易性,使混凝土材料有较强的抗离析以及抗渗性,可以用于泵性。在开展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之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比如说构件截面大小、浇捣技术以及操作水平等等,对混凝土材料的坍落度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对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适当的调整;在选择骨料时,为了使其骨料级配得到优化,应当适当的掺加使用粉煤灰或者是高效减水剂等材料,以使得水泥用量得到降低;考虑使用低碱或者是无碱的外加剂等。

2.4注重后期的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保温养护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其可以使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值有所降低,并且使混凝土结构的自约束应力有所放缓。为此需要适当的增强养护环境温度,以使得内外温差有所降低,并且放缓混凝土结构降温速度,这样可以降低温度应力,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防止混凝土结构由于表面干裂而出现塑性收缩问题。在对混凝土结构实施养护时,应当确保内外温差不超过25摄氏度。

2.5对于已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办法

一般来说可通过以下手段来使已有混凝土裂缝得到处理:表面处理法可以分为表明涂抹法以及表明补贴法两种形式,其中前者可以投入到较为细小且浅同时浆材不能灌入的裂缝中,不漏水的裂缝,发丝裂缝等;对于不容易发现漏水位置、裂缝面积大同时呈现出蜂窝麻面、出现漏水问题的裂缝应当使用表面贴补土工膜;填允法也就是利用用修补材料自接填充裂缝,该方法适用于相对较宽的裂缝,成本低,施工难度小。对于宽度在0.3mm以内较浅的裂缝,以及存在填充物的裂缝,可以先凿出V型槽,然后进行填充处理;灌浆法。该技术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无论是细小裂缝还是大裂缝都能够使用,并且处理效果好。具体使用方法为通过压送装置使补缝浆液可以被注入到裂隙之中,以起到闭塞的作用。

3结语

因为混凝土结构自身的特性非常的符合建筑要求,所以其在建筑施工中的投入正在不断的变化,再加上其成本造价相对偏低,因此混凝土结构已经投入到多种建筑形式之中。然而从另一角度上来看,混凝土结构也存在很多缺陷,比如说容易发生开裂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发生开裂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使用有效的设计手段,先进的施工技术,对施工方法不断的优化,处理好温度裂缝,防止由于施工不当所导致的开裂问题,从而使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提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葛超.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

[2]吴海阳.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四川水泥,(04):195.

[3]王浩光.分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01):131-132.

篇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

混凝土的使用过程是很严格的, 由于它的抗拉能力非常低, 因此, 一旦出现升温或者是温度突变, 另外还有湿度发生变化、地基沉降过程不均匀等情况出现时, 就很容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随着现在科技水平的提升, 对于建筑的技术和材料以及施工的工艺等方面开始有了更新的要求, 对于混凝土的检测方法也开始不断的创新。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都列入混凝土的检测范畴。

1.1 地基问题

造成混凝土裂缝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这样引起的裂缝无论是裂缝的大小还是裂缝的形状都直接受到地基变形的作用, 并且由此造成的裂缝多数是贯穿性质的。

1.2 材料问题

建筑中使用的材料质量是引起裂缝的直接原因。如果水泥、砂石等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就使得混凝土基本材料不合格, 不仅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而且还直接对建筑的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 因此, 只有保证材料的质量高标准, 才能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1.3 结构有关的荷载量问题

因为结构的受荷而引起的裂缝是很常见的, 这种问题中又有很多种类。如果过早进行拆模操作或者是早期进行受震、施工超载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其中又以钢筋混凝土的梁和板弯曲而造成负载在不同地位承载能力不同引起裂缝为代表。如果出现的裂缝超过规定的要求宽度, 那么这种情况下造成的构件裂缝很有危害, 因此, 需要认真的分析处理。

1.4 构造的设计问题

如果结构的断面出现突变, 那么混凝土就很容易出现开裂。另外构造不当, 浇注的方法不当同样也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而由设计引起的裂缝原因还有留槽不当、结构缝的设计不恰当等。

1.5 施工方面的工艺问题

(1) 混凝土的干缩和水分的蒸发会造成混凝土的裂缝。 (2) 早期的混凝土养护质量跟裂缝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早期混凝土的表面干燥就会造成其内外温差变大, 从而产生裂缝。 (3) 混凝土在成型以后, 它的均匀程度和密实性是评价混凝土质量好坏的标志。所以说, 在进行混凝土的运输和各种搅拌等工作中如果出现任何一道工序的失误都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4) 模板的结构不合理, 支撑的强度不够以及地基下沉或任何漏水漏浆等问题都会使混凝土出现大小不一的裂缝;并且, 在施工过程中, 钢筋的污染问题或者其保护层的大小问题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1.6 徐变变形产生的裂缝

所谓的徐变变形就是在一定的内应力作用条件下, 结构构件的变形值因为时间的延长所增加的非弹性形变的现象。据统计, 徐变变形量值会在混凝土的应力作用下而有所增加, 这样就有很大的可能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然而, 预应力会随徐变量的增加而发生损失, 进而降低整体结构的抗裂能力。

1.7 湿度引起的裂缝

一般情况下, 混凝土会在硬结过程中发生体积变形收缩, 而形成一定强度的应拉力, 如果构件在养护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受到保护, 就会产生收缩性裂缝。

1.8 施工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常见的施工原因有:水灰比不合理, 养护工作不到位或者养护的时间不充足, 混凝土搅拌不完全等。当然, 如果构件的内外温差比较大或者是没有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温差也极易发生裂缝。另外, 在不良的气候环境中进行不应该的施工, 需要采取一定的防冻等措施, 以免发生裂缝。

2 预防方法技巧

2.1 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1) 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严禁使用安全性不合格水泥。 (2) 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 孔隙率小, 无碱性反应, 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3) 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孔隙较小, 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4) 外掺料: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 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 降低用水量, 减少收缩。

2.2 材料配置

(1) 配合比设计: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 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2) 禁止任意增加水用量。 (3) 配制混凝土时计量应准确, 要严格控制灰比和水泥用量, 搅拌要均匀, 离析的混凝土必须重新拌匀后, 方可浇灌。

2.3 钢筋选配

钢筋配置应严格按施工图施工, 尤其重视以下各点:

(1) 从塑性铰区延性考虑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 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做到强度弱梁。 (2) 钢筋位置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钢筋间距过大易引起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开裂。

2.4 模板设计

(1) 模板构造要合理, 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2) 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 防止施工荷载 (特别是动荷载) 作用下, 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 (3) 合理掌握拆模时间, 拆模时间不能过早, 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开裂。但也不能太晚, 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

2.5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

(1) 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显现, 振捣应均匀、适度。 (2)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 及早进行喷水养护, 可采用覆盖保温等方法。

2.6 施工工艺技巧

(1) 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 基坑开挖后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 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 当探出有不利地质情况时, 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 并经验收后, 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2) 开挖基槽时, 要注意不扰动其原状结构。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一般应先施工较深基础。

结语

在现有的建筑发展水平下, 混凝土施工是非常显著的一道工序, 因此, 对于混凝土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在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其优良的作用, 以确保建筑工程在高质量的前提保证下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的整体安全水平。通过有效措施的使用和改进, 来确保工程的质量, 发展建筑业的综合实力。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混凝土结构中常出现的裂缝等各种问题, 通过分析来总结建筑经验, 提供一定行之有效的方案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问题,总结经验,原因分析,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岳中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35) :395-404.

篇4: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

一、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认识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脆性材料,硬化成型的混凝土构件中由于施工变形等原因存在着许多的微小孔隙和细小裂缝,细小裂缝通常是天害的,但是在承载后,存在温差时,这些细小裂缝就会发展、联通,形成宏观裂缝。宏观裂缝的存在和发展会使钢筋锈蚀,降低构件的承载力、耐久性,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钢筋混凝土规范规定: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也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混凝土通常是带缝工作的,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裂缝种类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况较为复杂。工程实践证明,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由温差、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变形造成的裂缝;承载后引起的变形造成的裂缝以及由组成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引起的变形造成的裂缝。根据这些主要因素,混凝土裂缝可归纳为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施工裂缝等几大类。

三、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分析

1、收缩裂缝。收缩裂缝包括干缩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终凝前,抗拉强度很低,由于高温或较大风力影响而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而造成。

2、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聚集在内部的水化热不易散发,这就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3、沉降裂缝。沉降裂缝主要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均匀,不密实或浸水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够,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不稳导致。

4、施工裂缝。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的裂缝,原因较多,如配制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不当,振捣时间过长或不足;振捣不密实;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热计算不准,现场降温、保温工作不到位;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当,没按规定处理施工缝;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养护时间不够等都会引起施工裂缝。

四、混凝土工程裂缝的预防措施

1、材料方面

(1)水泥的选择:在施工中一般采用中热或低热水泥,在不影响水泥活性的情况下,要适当减小水泥的细度,并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的放热速度和放热量。严谨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骨料的选择:

在选择粗骨料时,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质量优良,级配良好的石子。即可以减少用水量,也可以相应减少水泥用量,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现象。

在选择细骨料时,采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并要控制砂子的含泥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减少水化热量,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有重要作用。

(3)外掺料和外加剂

掺加适量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掺入适量的减少剂,可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且能提高水泥水化率,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可降低水化热,同时可明显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

2、混凝土配合比、配料、搅拌及浇注方面

(1)配合比设计应尽量采用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要确保原材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尽量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2)浇注分层应合理,振捣应均匀、适度,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是要控制浇注过程质量。浇注过程中振捣时间均匀一致,以表面泛浆为宜,插点要均匀,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分层浇注,分层振捣,同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初凝前结合紧密。二是要控制浇注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浇注。

3、设计方面

(1)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考虑采用加强措施。

(2)要解決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3)建筑平面造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

(4)正确设置变形缝的位置,缝的宽度选择要适当,构造要合理。

(5)构件配筋要合理,位置要准确,间距要适当。

4、施工方面

(1)加强地基的检查和验收,保证其承载力

(2)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做好温度测控工作,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保证构件内外温差不超过规定。

(4)钢筋绑扎位置要正确,保护层厚度准确,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代换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综上所述,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结构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到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施工技术,2010年(7)

(2)易长顺,浅谈建筑工程中裂缝的成因及预措施

篇5:浅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论文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现象,往往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对其路线进行规划。并且需要在此过程当中,逐步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各类标准,对以后的各项路线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国家性的规范绝对不能够设立的太过细致,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规定设立的越是细致,就越是会降低其实行的可能性。

2.2加强压浆法的使用

针对不同的裂缝,应当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来进行补救。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纵向裂缝往往所采取的解决方案为压浆处理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把水泥净浆压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当尽可能的借助普通的硅酸盐水泥,注浆的压力需要严格稳定在大于1.5MPa这一范围。

2.3加强灌缝的管理

在处理纵向裂缝时,往往所采用的方式为压浆法,横向裂缝往往所借助的是灌缝法。在开展横向裂缝的处理工作时,其宽度往往应当严格控制在小于6mm这一范围内,对裂缝位置进行彻底的清理,同时借助空气压缩机清除其内部的尘土。如果说裂缝的宽度大于6mm这一数值的,需要把裂缝中的杂物进行及时的清理;若是十分普通的混凝土,则需要对其进行现场加热,始终维持其温度在150°至160°这一范围之间,借助铁壶将热混凝土灌入到裂缝之中去,大多数情况之下应当重复浇灌,便于达到预期效果,待混凝土温度和常温维持相同时,便能够实现通车了。

2.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之所以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一定的养护工作,主要原因是要确保公路施工的质量。如果要想从根本上减少路面所产生裂缝,当从混凝土入手,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几率,养护工作的作用是体现在很多方面的,最为主要的一点是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冷缩的影响,除此以外还能够大大提升水泥以及水的水化作用,从根本上改善混凝土的抗震能力。当外界温度处于正常情况时,往往就需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对混凝土开展一定的浇水养护工作。当外界温度超过正常水准的`情况之下,浇水量往往是应当适当覆盖,确保其自身能够尽可能的避免风吹日晒,从而发到预防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的目的。对于混凝土浇水的次数需要进行严格的掌控。通常情况下,如果该混凝土属于硅酸盐水泥,那么浇水工作最少要大于7d;假如说此种混凝土是属于抗渗混凝土,则应当是不大于14d。

2.5增加添加剂的使用

在经过了多年的工作实践以后,具备充足经验的工人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慢慢探寻出一条更为行之有效的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即提高添加剂的使用量。这种做法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而且还能够明显的改善水泥浆的稠度,降低由于沉缩作用而给混凝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减水防裂剂同样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抗裂能力。贯穿性混凝土裂缝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是最大的。如果想要尽可能的减小损失,那么就一定要仔细做好有关的预防工作,提升其自身性能,尤其是其自身的抗裂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混凝土的质量,最终达到改善施工质量的目的。

3结语

混凝土结构对于当今任何一个公路施工项目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越来越大的进步,公路施工的数目也就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公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也就逐渐的暴露出来。

参考文献:

[1]苗玉泉.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与解决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6):99-100.

[2]邬建华.公路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裂缝影响因素与处理分析[J].江西建材,,(6):137.

篇6:浅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论文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

摘 要: 就目前的建筑施工情况来看,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且随着建筑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加,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更加严重,给建筑施工企业和相关的工作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就需要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控制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针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建筑施工;控制技术 【分类号】:TV91;TV544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混凝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类的建筑施工项目中都会用到混凝土。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质量控制,预防具有破损性的裂缝形成,一旦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破损性裂缝就很有可能减弱该建筑的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建筑的功能。 1 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分析 1.1 混凝土裂缝的界定与内涵。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脆性材料,通常是由水、水泥和砂石骨料等混合而成的,由于混凝土结构自身的优势,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使得混凝土在其硬化和成型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裂缝以及气孔。这时因为在混凝土结构硬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不断增加,温度过高而导致出现裂缝。微裂缝对混凝土结构和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是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来自荷载力、温差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就会使裂缝不断扩展与连通,就会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就形成清晰可见的裂缝,一旦该裂缝的宽度超出了额定范围就会对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功能产生影响[1]。 1.2 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一般来讲,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包括: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所谓塑性裂缝就是指在新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中,有部分表面积在混凝土结构初凝的过程中出现表面迅速失水的现象而是表面产生收缩,但是混凝土结构内部还未能及时收缩,表面的收缩力和内部的张力作用,就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就是在一些极端气候条件中,如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这就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该混凝土结构在出现极端天气前,混凝土终凝整体强度较小,但是受到高温和大风等外力作用的影响,就使得其表面失水过快,结构的毛细血管产生较大负压表面骤然收缩,混凝土本身也处在收缩的状态中,就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造成混凝土结构在其塑性收缩过程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水灰配合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及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外部条件。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在该建筑施工的现场存在土质不均或局部土质松软的`现象,以及模板的刚度不足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在初凝过程中出现裂缝。该裂缝如果情节比较严重就会出现较大的错位现象。 2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和处理 2.1 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技术与措施。常见的混凝土处理方法包括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等根据混凝土裂缝的实际情况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整治方法,来对裂缝进行维修与补救,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实现其使用功能[2]。 2.1.1 表面处理法。表面处理法主要是包括了表面涂抹法与表面补贴法。在混凝土结构出现细微裂缝,但是浆材不能灌入到细而深的裂缝时就可以采取表面涂抹的方式来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同时还要第一文库网求该裂缝的深度要在钢筋表面的发丝缝隙以上,且缝隙处于不漏水状态或缝隙不再伸缩与活动。对于一些出现大面积漏水或者是不确定漏水部位的混凝土裂缝,就可以采用表面贴补的方式来对裂缝进行防渗与堵漏的处理。 2.1.2 灌浆法。灌浆法是在混凝土裂缝补救控制技术比较常用的方法,应用的范围相对较广。细微裂缝和较大裂缝都可以应用该方法对混凝土裂缝情况进行控制,且控制效果较好[3]。通常是使用专业设备将补缝浆液注入到裂缝的砼裂隙,从而实现填充闭塞的效果。虽然比起其他的技术与方法,灌浆法是比较传统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但是该方法的实践使用效果较为良好。 2.1.3 填充法。填充法就是对于一些比较宽的混凝土裂缝可以直接用修补材料来对裂缝进行填充。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且可以将成本控制在最低。当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宽度小于 0.3mm 时且裂缝的深度较浅或者裂缝中有其他的填充物,采取灌浆法和表面处理法不能达到修补裂缝的要求,因此就可以在裂缝处开 V 型槽进行填充,从而修补裂缝,减少对建筑功能的损坏。 2.1.4 结构补强法。结构强补法一般用在超荷载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中,如果不能对该类裂缝进行及时的修补与控制就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能。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将已经出现破损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剔除,然后在该破损处将新的混凝土和修补材料填充进去。 2.2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技术。在处理建筑施工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时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防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处理就可以很好的预防和避免混凝土裂缝出现[4]。 首先,需要注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确保混凝设计合理后,为了使的工作性更加稳定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并适当增加增构造筋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要求混凝土结构的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式,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配筋应在 0.35%~0.5%之间,不可过于集中,如果存在配筋结构突变而出现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就要在比较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一些容易出现裂缝的边缘位置应当设置暗梁,并加强该部位的配筋,以提高该混凝土结构的荷载力和拉伸力。 其次,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等外界干扰因素,要同气候特征结合起来对施工技术进行调整,合理设置后浇缝。在一般气候条件下,要使混凝土的后浇缝间距保持在 20~30m 之间,该后浇缝的保留时间应该高于 60 天;当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时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变更,还可以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掺加塑化剂和减少剂。 最后,可以采取综合措施,来对混凝土初始温度、混凝土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进行控制。可以将容易造成温差裂缝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安排在夜间,可以有效的降低该结构的初凝温度,同时在日间施工时,还可以在沙、石堆场搭建遮阳装置,在混凝土泵送时,还可以采用加盖草袋,并喷冷水的方式来降低水化热温度,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避免裂缝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因而对建筑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建筑质量,就要对施工中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与防治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唐景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5:753-803. [2]邵帅.关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J].民营科技,,3:96. [3] 曹庆刚. 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J]. 四川水泥,2015,8:275. [4]陈冠.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J].民营科技,,09:129.

上一篇:香江丽景大酒店员工手册下一篇:安标工地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