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2024-04-14

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共11篇)

篇1: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江西蓝天学院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学院自2006年实施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以来,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显著,数量上得到了充实,学历结构有明显的改善。为了实施学院“一流品牌”战略,为学院下一个发展目标奠定基础,经学院研究决定,加大力度推进青年教师攻读研究生学位,使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基本硕士化,博士学位教师达到一定的比例,全面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现就有关事宜作如下规定:

一、培养对象及要求

1、凡在学院工作满一年,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69年9月1日后出生),在系(部)任教且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实验实训课教师除外),如果未取得副教授职称者,学院要求三年内(至2012年9月1日)必须在读或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未在读或取得学历(位)者学院给予两年的宽限期,如果在宽限期满仍未在读或取得硕士学历(位)或取得副教授职称,学院将不再续聘其为专任教师。

2、统招硕士在校工作满二年、学院委托培养的硕士在校工作服务期已满的专任教师,在校工作期间表现优秀,且有培养前途的可以申请报考博士研究生。

3、报考专业应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一致,报考博士学位的应符合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与队伍建设规划。硕士学位培养可采取在职和脱产学习方式,博士学位培养以脱产学习方式进行。

4、在职攻读国内硕士、博士取得学位后在学院服务期为3年,脱产攻读统招硕士、博士取得学位和毕业证后在学院服务期为5年。

5、对学历、学位有要求的行政岗位的人员可申报攻读专业对口研究生学位,具体参照专任教师的申报办法执行。

二、主要培养方式

1、参加每年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报考全日制统招研究生。

2、参加全国联考—GCT考试,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三、报考程序

1、瑶湖教学口、京东教学口各系部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每学期确定下学期培养选送计划,并报院长、董事长审批,人事处存档。

2、申请培养人员在每年7月1日前向系、部领导提出书面报告,说明拟报考的学校、专业方向等问题,报经人事处复核,并报经分管院长、院长审批才有效。

3、未纳入部门培养计划且未经学院批准的人员,学院不予支持,也不资助学费。

四、资助方式

1、在职培养的单证硕士:学院资助读研所需全部学费,分二次支付:学习期间支付学费的2/3,待取得学位后工作满3年,再报学费的1/3;

2、自筹经费的统招脱产学习的硕士、博士:学院资助读研所需全部学费,学习期间支付学费的1/2,待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后返校工作起,分5年报剩余的1/2学费,每年报学费的1/10。

3、学习期间工资待遇:在职不离岗原则上原工资不变,离岗脱产工资按攻读硕士每月800元、攻读博士每月1000元发放。

五、学习毕业返校后待遇

1、学院资助的自筹经费的统招脱产硕士、博士待遇参照当年引进的统招硕士、博士待遇标准,但不发安家费和住房补贴。

2、公费的统招脱产硕士、博士待遇参照当年引进的统招硕士、博士待遇标准执行。

3、单证硕士:工资待遇执行学院当年委培单证硕士工资标准,并发放三年期限的硕士学位补贴300元/月。

六、培养管理

1、经学院批准,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在入学前均应与学院签订有关协议。在职学习的教师由所在部门进行管理,脱产学习的教师由人事处管理。

2、在学习期间,被培养人应遵守所读院校的规章制度,发扬蓝天教师的优秀品质,认真学习,每学期末应作出书面总结,报人事处,作为考核的依据。

3、被培养人未能在规定培养期内完成学业,未按时取得学位,学历证书,学院不再支付其延期毕业期间内的培养费和工资,学院视情况决定终止培养。对被所读学校终止学籍的,应退回已缴纳学费的1/2。

4、被培养人毕业返校工作后未满服务期要求离校的,应按服务时间偿还培养费。培养费包括学院为被培养人在培养期间支付的学费、生活费、工资福利,在职培养的人员只计算学费。偿还额=培养费×未完成服务期年数/服务期年数。

5、被培养人毕业后若不返校工作,除应偿还学院已支付的培养费外,还应按培养费总额的50%支付违约金。

七、其他

1、本办法由学院人事处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开始实行。

篇2: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专职专任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的通知

基础课部、思政课部、博雅教育部、各系,机关各部,后勤集团: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已经院领导审核批准,现印发施行。

附件: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攻读硕士、博

士学位暂行办法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2013年7月12日

报:学院董事会,院领导

承办单位:党政工作部

党政工作部印发存档2份(共印25份)附件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专职专任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不断优化结构,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为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特制定本规定。

一、报考条件

(一)与学院签订劳动合同的专职专任教师。

(二)爱岗敬业、服从管理,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有突出表现。

(三)报考脱产博士研究生,须在学院工作满三年以上,报考在职博士研究生,须在学院工作满两年以上;报考在职硕士研究生,须在学院工作满一年以上。“脱产”指不承担学校教学任务攻读学位,但与学院不解除劳动关系;

“在职”指承担学校教学任务的同时攻读学位。

(四)报考的专业方向,原则上应与本人所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相吻合,并符合学院发展需要。

(五)教学岗位的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评教考核结果在合格以上。

(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适用本规定

1.受到学院处分未满两年者;

2.发生教学事故未满一年者;

3.违反学院纪律造成不良影响者;

4.其他不适合报考的情况。

二、审批程序

(一)符合报考条件者,填报《研究生教育申请表》。

(二)所在单位领导审阅批准后,报学院党政工作部人事处审核,学院领导审批。

(三)报考人持正规院校录取通知书到人事处办理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书及其他事宜。

三、待遇

(一)教学部、系对攻读学位的教师,应予支持鼓励,合理调整安排其承担的授课任务及业务工作。

(二)经学院批准攻读脱产博士研究生,与学院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书,学院按规定为其报销学费并发放生活补助(参照其基本工资标准),交纳五险一金。

(三)报销学费

取得硕士毕业(学位)证书,报销学费最高额不超过2万元,超出部分由个人承担;学费低于2万元的实报实销。取得博士毕业(学位)证书,报销学费最高额不超过4万元,超出部分由个人承担,学费低于4万元的实报实销。攻读硕士研究生超过四年未取得毕业(学位)证书者,学院不报销学费。攻读博士研究生超过六年未取得毕业(学位)证书者,学院不报销学费。

(四)攻读学位期间可参加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学校将按条件予以评定、评审或推荐。

(五)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按照学院薪酬体系规定套入相应薪级薪档,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薪酬享受特聘副教授待遇,一次性提供8万元安家补贴。

(六)取得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证后,回院任教的提供不低于3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四、学费报销规定

(一)报销条件

1.完成规定学业且取得毕业(学位)证书,原件经党政工作部人事处审核验证出具证明。

2.重新签定劳动合同书,劳动合同书约定的服务期限与培训服务协议书约定的期限一致;

3.被录取攻读学位的教师学费先由个人垫付,完成规定学业并取得毕业(学位)证书后,按照服务年限逐年分摊报销(凭学费收据),每满一年报销一次,报销额为应报学费除以服务年限的均摊费用,报销时须填《研究生报销学费申请表》

4.服务期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报销。

5.未经学院批准自行报考并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学位者,学院不报销学费,不享受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相关待遇。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取得毕业(学位)证书后,经党政工作部人事处审核,可按照有关规定调整薪酬待遇。

(二)报销流程

1.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携带以下材料,到学院党政工作部人事处办理学费报销手续。

2.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就读院校开具的学费收费凭证。

4.党政工作部人事处出具审核证明。

5.报销人首次报销时附全部学费收费凭证及《研究生报销学费申请表》,填写报销单,按照学院报销流程到财务处报销。以后逐年报销时在报销单后附《研究生报销学费申请表》,申请表上注明上次报销费用的凭证号及本次报销的金额。

五、服务期限及违约责任

(一)服务期限

硕士研究生取得毕业(学位)证后,服务学院期限不低于5年,博士研究生取得毕业(学位)证后,服务学院期限不低于8年。

(二)违约责任

所报销学费、生活补助(包含学院为其缴纳的五险一金)及安家补贴系专项培训经费。在约定的服务期内,如有以下情况,违约者向学院返还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即学院为其报销的学费、发放的生活补助费、安家补贴及缴纳的五险一金。

1.本人提出辞职;

2.因严重违反学院有关制度解除劳动关系;

3.其他因本人原因导致劳动关系解除的情形。

六、非专职专任教师在职员工,经本人申请,学院批准可参照执行本规定。

篇3: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一、培养单位方面的原因

1. 开设专业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选择余地小。

从各院校的招生简章看来,特别是《通知》落实的最初两年,专业开设少,而且所开专业又偏向于文科。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有再教育要求的高校教师只有跨专业进行学习。由于缺乏足够的基础专业知识,学习起来有些吃力。而如果不能及时地抽挤时间对所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进行补修的话,可以说根本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工作压力大,很少有人能够主动地补修基础知识,所以写论文时没有东西可写也就成了必然了。举个例子来说,某高校三年开设的在职硕士学位教育专业只有两个,即数学和古代文学。二者相比而言,古代文学相对数学更容易些,所以许多学员只有选择古代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大家都知道,古代文学是门对知识材料要求特别丰富的专业,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相关材料和背景知识,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研究,取得相应的成果。但多数成员是做不到的,所以写论文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学员想要毕业拿到学位,就不得不寻求其他途径,使得统招生的论文买卖就有了市场。另一方面,代写论文在近年来对有些人特别是高校师生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论文代笔已由过去的隐蔽状态,发展到今天走上街头公开宣传,大张其鼓地在各种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上做广告,故一些人将这种事情已经持无所谓的态度,道德层面的约束就放松了。

2. 授课时间短,授课时间不集中。

许多院校招收学员的学习时间为三年,而集中学习的时间仅为一年两周的学习时间,总计还不到50天的时间,以每天8小时学习时间计算,学习时间只有400学时,况且有时每天8小时的时间还得不到保证,这与《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学员在校累计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其中至少有半年全脱产学习”的规定不符。多数学校在职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还不到一年,更鲜有实现半年全脱产学习。这就使得学员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对专业的深入学习也受到限制,研究成果势必受到限制。

3. 课程设置不合理。

多数单位为在职硕士开设的课程,基本是沿用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的课程,比如英语用的就是同一夽教材。这类教材课时量大,基础性强,所以上课时老师只选几课学习一下就草草了事了,根本没有程序性和循序渐进性。另外,对外语和政治理论课及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重复性。这些相关课程在老师及职工的日常工作中是经常接触学习的,所以,这时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就是浪费时间了。

4. 学校条件有限,对在职研究生管理不严。

教学设备落后,图书资料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学术气氛不够浓,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比较少,在职的研究生更是没有机会参加学术报告会这样的活动。另外,学校缺乏对研究生教学的严格要求和评估,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对研究生缺乏研究方法的教育。这些方面,无形之中都约束着研究生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

5. 学风问题突出,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生论文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高校学风问题的反映。当前高校学风问题比较严重,在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浮躁心理,商业气息太浓。学校各院系和教师们忙着挣钱,学校为了抢生源放松对学员的要求。一些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在教育科研方面,教学过程稀松,上课东拉西扯,甚至连上课时间也不予保证。教师的不正之风不能不影响到学生,使得学员对论文买卖也持不以为然的态度。

二、学员自身方面的原因

1. 学员报考学习的目的与《通知》的目的有偏差。

国家设置这类学位教育的目的在于:加强高校老师队伍建设,为各类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广博扎实基础知识的、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及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师德和整体素质。而大部分报考的学员的动机则只在于拿到硕士学位,以利于以后的职称评定、薪水的提高及以后在事业中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个目的就使得他们降低了在学习过程中的要求,而只强调结果,即拿到学位。这就意味着拿到学位就是唯一的目的,所以,当他们在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论文的情况下,请人代笔也就成了必然。

2. 学员的背景特殊。

他们来自各个教学单位,有着相似的工作背景,共同语言较多,所以聚在一起集中学习时他们并不是把重点放在学习上,而是忙着搞聚会,谈交情。这些成了有限学习时间内的主题,使得学习的效率也大大降低。而在非集中授课期间,他们的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又有冲突。学员均为在职人员,学习的同时还多了一份工作压力,有的甚至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或是教学骨干,在学习与时间的安排上有矛盾,使得课下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三、导师方面的原因

1. 负担过重,导师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近年来的研究生大量扩招,研究生教育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甚至出现一个导师在带几个甚至十几个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的情况下再兼带在职攻读的研究生。有不少研究生指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与导师的比例的失衡都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更不要说导师能花大的精力指导在职的研究生了。许多学员与导师一年只有两次见面的机会,甚至两次都见不到,而且开始见面时间还是在第二学年选导师后。如此算来,学员与导师学习期间的见面次数总起来只有四次,导师又如何能够保证对其做出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不少培养单位,在扩招的情况下放松了对导师的遴选条件,导致研究生师资队伍的质量出现下降。

2. 个别导师只注重自身发展,而不求与学员共同发展。

导师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许多导师的工作日非常的长,有的甚至加班加点,熬夜来研究自己的东西,对自己有着非常高的追求和要求,但在某些时候导师只是忙着自己的发展,而忽视了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有的导师甚至给学生放活说:我很忙,没有什么急事别给我打电话。试想,在导师的这种态度下,学生如何得到有效的指导,如何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了导师的指导,只靠学生自身的勤奋想取得成绩,学员则会走很多的弯路,浪费许多的宝贵时间。

四、最后一个环节,论文答辩把关不严

许多单位在论文答辩时根本不仔细考核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及对所研究的问题掌握情况,只是将论文答辩看成是走过场,草草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过关。这就导致许多学员也是心存侥幸,根本不把论文当回事,自然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自己写论文,请人代笔就是最好的途径。

针对统招在校研究生的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许多高校都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那么,针对在职研究生的教育,我认为应该集中专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作更加深入的研究,找出确实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特别是如论文代笔这样的问题,直接体现着这种教育的成败,在以后的学位培养中应是坚决杜绝的。

摘要: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 学位论文既是对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检验标志, 又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考察。针对目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出现的论文代笔现象, 本文试作了原因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论文代笔,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崔涛.简论提高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4) .

[2]邓廿庆.对统招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生应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J].安徽科技, 2002, (7) .

[3]曹坤明.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5) .

[4]关尔群.谈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中的招生与培养[N].大连大学学报, 2004, 6, 25, (3) .

篇4: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在美国350个研究生院年度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2015年秋季留学生申请和招生报告》表明,2015年秋季首次申请硕士学位和文凭的国际学生中,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学生占最大份额,他们在这些项目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7成。对于印度学生来说,在过去3个招生周期内,初次注册人数已经有了两位数的增长,9成的印度研究生选择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或参加文凭项目。

工程学仍然是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学习领域。32%的国际学生最终申请了工程学。在首次注册的国际学生中,29%的人也选择了该学科。然而,该报告指出,2015-2016学年,工程学领域的最终申请和初次注册人数只有小幅度的增长,分别是2%和1%;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有大幅增长,分别为9%和11%。

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主席苏珊娜·奥尔特加(Suzanne Ortega)说:“报告的结果证明,美国的硕士学位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享有很高声誉。虽然美国的博士学位一直被视为对国际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但是,我们现在可以明确看到,国际学生已经认识到美国硕士教育的价值,硕士学位是进入多种行业的关键切入点。”

篇5: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北林研发„2009‟05号

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和规范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切实保证和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北京林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现对我校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进行调整,具体规定如下:

一、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和层次的要求

1.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在本学科专业核心及以上学

术刊物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包括文献综述、研究摘要、会议综述、会议通讯、书评等)。

其中:人文社科类(林业经济管理、森林培育学科林业史方向)博士生至少有2篇学术论文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理科类博士生至少发表累计影响因子在0.5以上的SCI或2篇EI检索源刊物学术论文;农学和工学门类(不含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博士生至少发表1篇SCI、EI检索源刊物学术论文;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博士生至少发表2篇学校规定的本学科重要检索源刊物学术论文。为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出,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申请获得的发明专利及新品种也可视同同等数量的SCI、EI检索源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2.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内外学术刊物(不包括未正式出版的学术会议论文集、报纸及科普读物等)上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

二、学术论文署名和时效要求

1.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要求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北京林业大学”;且为在学期间(指正式入学之后)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

2.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成果应是获得入学资格(或通过资格审查)之日后发表的学术论文,署名单位应为“北京林业大学”。

三、学术论文认定方式及程序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前必须发表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并在提出学位申请的同时提交发表论文刊物的原件和封面、目录、学术论文全文及版权页的复印件、被SCI或EI收录的证明,并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及时录入。各学院要指定专人对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审查,汇总审查结果,将符合要求的人员名单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研究生院对各学院的审查结果进行复审或抽查,对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批准其学位申请。

四、学术论文不符合要求的处理办法

1.全日制博士生已发表1篇核心期刊论文而CSSCI、SCI或EI类学术论文已有清样或接收函的,若个人和导师申请,并保证在1年内正式发表完全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经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可以先进入论文送审及答辩工作流程,答辩通过颁发毕业证书,但暂不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学位授予问题;正式发表学术论文完全符合条件后,再提交讨论。超过3年的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虽未正式发表要求的学术论文,但

已有接收函的,若个人和导师申请,并保证在1年内正式发表完全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经所在培养单位同意,进入论文送审及答辩工作流程,答辩通过颁发毕业证书,但暂不提交学院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学位授予问题。发表学术论文完全符合条件后,再提交讨论。超过2年的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3.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未正式发表符合要求学术论文的,原则上不予受理答辩申请。如确在论文答辩前能够正式发表符合要求学术论文(指拿到论文原件)的,经个人和导师申请,所在学院同意,可提前进入论文送审工作流程。论文评审通过且在答辩前正式发表了论文的,可同意安排答辩;否则不能安排答辩,本次申请、评审无效。

4.其余情况不予受理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五、本规定自2009级研究生起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注:

(1)以上专业核心期刊除特殊指出外均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http://cssci.nju.edu.cn/CSSCIlyqk2008.htm)

(2)以上学术期刊均指具有国际标准刊号和国内统一刊号的正式学术期刊,研究生在非正式刊物或非法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均不予认可。

北京林业大学

二○○九年七月二日

主题词: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规定

篇6: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协议书

北京语言大学(甲方)法人代表 曲德林 校长委托 许皓 与本校职工(乙方)就乙方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同意资助乙方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乙方必须在年月日前获得学位。

第二条乙方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学位,如符合甲方有关资助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甲方资助乙方正常取得该学位学费的40%(如甲方已经资助过乙方攻读硕士学位,则资助乙方攻读博士学位时要扣除乙方获得硕士学位时资助过的费用)。

第三条乙方攻读学位期间,应完成基本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量。在学期间,工龄连续计算,享受甲方在职人员的全部福利待遇。校内工资按实际工作量计发。

第四条乙方取得学位后,应在甲方服务满五年,方可申请调离(申请自费出国须交押金)。乙方因个人原因调离甲方或被甲方按自动离职处理,应退还甲方资助乙方攻读学位的全部费用。

第五条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并各持一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协议至乙方在甲方的服务期满前有效。

甲方委托人签字:乙方签字:

甲方公章:

篇7: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82)教干字033号 劳人科(1982)45号(82)科发干字0920号 社科(82)人字59号

各省、市、自治区文教办、科委、高教(教育)厅(局)、人事局,国务院各部委干部司、教育司(局),中国科学院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单位,各高等学校:

现将《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确定职称暂行办法》发给你们,请转发各有关单位认真执行。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附:

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确定职称暂行办法

研究生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科研、技术人员的重要补充来源。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师资历和科研、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均应注意对他们的培养、使用,做好确定职称的工作。现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不同的工作经历,分别经过一定时期的工作实践,按有关职称规定进行考核,对具备了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农艺师等相应职称条件的,可确定相应的职称。

1981年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前,1978年、1979年、1980年入学的毕业研究生确定职称,亦可参照上述规定办理。

二、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一般可按有关职称规定确定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农艺师等相应职称。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入学前已取得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农艺师等相应职称的,经过一定时期的工作实践,按有关职称规定进行考核,对具备了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等相应职称条件的,可分别确定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等相应的职称。

三、攻读硕士学位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一般可按有关职称规定确定助教、研究实习员、助理工程师、助理农艺师等相应职称。

攻读博士学位而未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不同的工作经历,分别经过一定时期的工作实践,按有关职称规定进行考核,对具备了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农艺师等相应职称条件的,可确定相应的职称。

四、出国留学的研究生毕业回国或在国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和相当于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毕业回国工作,由于各国的学位情况不同,确定他们的职称,可参照上述规定办理。

本办法自下达之日起实行。

篇8: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 经过了20年的发展, 到2011年硕士专业学位增至39个, 招生人数累计已近百万。1999年5月, 为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设置“农业推广硕士 (暂定名) ”专业学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截至2011年,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近百个, 年招生人数超过万人, 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发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为例, 介绍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方法, 并就相关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探讨。

二、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现状及特色

近年来, 云南农业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和区位特点, 努力探索适合于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 农科专业学位教育相对滞后等省情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教育规律, 在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构建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 对云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作用。

云南农业大学从2002年开始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 现有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和高校教师三种专业学位。到2011年12月止已授予硕士专业学位641人, 其中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557人、兽医硕士学位66人, 高校教师18人。到2011年12月, 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1275人 (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1183人) , 在校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1243, 规模上与专业学位人数已超过科学学位研究生人数。

经过多年的努力,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形成了以下特色:

1.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拓展生源, 成绩显著

国家下达了招生计划后, 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生源, 进一步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 把专业学位的特点、性质及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以宣传。在全国开展在职攻读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学校中, 2009年招生639人, 在69家招生单位中排名第一;2010年招生385人, 在73家招生单位中排名第二。2006年~2011年云南农业大学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 录取在职攻读研究生共1912人, 其中农业推广硕士1786人。

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不断创新, 特色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云南农业大学自2002年开始招收培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 结合自身实际和区位特点, 努力探索适合于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 农科专业学位教育相对滞后等省情的教学管理模式, 经过近八年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实践, 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具体包括: (1) 初步构建了以严把关为中心的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2) 主要课程教学实现团队化; (3) 严把导师遴选环节, 严格执行双导师制; (4)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云南省相关产业行业发展结合, 对云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结合农业推广硕士发展需要, 增设新领域

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促进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2010年4月, 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 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中增设了“设施农业”领域并开始招生工作, 云南农业大学成为西南片区首家农业推广硕士领域协作组组长单位, 这在地方农业院校也是首次。

三、主要做法

云南农业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和区位特点, 努力探索适合于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 农科专业学位教育相对滞后等省情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教育规律, 在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构筑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 积累了经验, 取得了成绩, 对云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分级管理, 有效激励, 提高招生宣传人员的积极性

2005年开始, 云南农业大学实行研究生教育校院分级管理, 研究生处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能, 明确研究生处、学院的职责、分工与权利, 突出研究生处的宏观监控和指导功能, 强化学院的主体意识与自我发展能力, 建立校院互动、紧密配合、重心下移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研究生处招生科负责招收和录取, 培养科和学位办负责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合作办学的监督管理。各学院组织招生宣传和生源拓展、授课和各培养环节的实施。

学院和学校进行对考入学生的学费实行比例分成 (一般为7︰3) , 学院在再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老师进行招生宣传, 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招生简介、招生目录、参考书目等招生宣传资料内容详实、丰富、信息量大, 达到了全面介绍和宣传的目的, 在招生咨询活动中,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工作中, 我们力求体现人性化管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广泛开展招生宣传、咨询、查询等工作, 迅速、便捷, 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录取时, 按照国家的计划严控录取规模。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确保办学质量

为做好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 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根据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文件精神, 我校结合自身特点, 制订了一系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 包括:《云南农业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分级管理办法》《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工作流程》《云南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命题的规定》《云南农业大学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录取规则》《云南农业大学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云南农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的规定》《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及成绩管理的规定》《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选聘办法》《关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云南农业大学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及答辩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保证了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 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 促进研究生的学术创新, 杜绝各类学术不端现象。

实行二级管理后, 各学院根据自己的情况, 结合培养管理实际, 也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 如经济管理学院制订了《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等11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修订了培养方案计划的32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3.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探索灵活的办学方式

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的学生, 绝大部分都是边工作边学习, 为了解决工作和学习时间的冲突, 采取了平时自学, 每半年集中一个月时间面授的方式。对生源比较集中, 同一领域超过20人以上的地州, 可以申请联合办学点, 减轻学生到昆明就读的交通、生活等经济压力, 不足20人的领域, 必须到学校本部参见面授。到目前为止, 校外集中联合办学点有15个。

教学组织与管理, 严格按照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 课堂授课时间1年2次利用寒暑假期间集中进行, 每次约1个月。部分课程有云南农业大学选派, 其他课程委托办学合作单位组织选拔师资进行教学, 授课教师完全以教授为主, 副教授和其他部分高职师资参与少数课程。教学组织和管理按照云南农业大学和合作单位的教学管理规定, 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云南农业大学在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1.各领域生源及招生规模不平衡

农业推广硕士原有13个领域, 云南农业大学除林业、水产两个领域没有开办之外, 其余11个领域都招生, 但有招生的11个领域的招生人数极不平衡;招生人数最多的农村科技组织与服务是人数最少领域招生数的60多倍, 农村与区域发展和农村科技组织与服务两个领域招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83%。

2.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已有10多年的历史, 但就全国而言, 无论是公共课还是各个领域的专业学位课, 尚无统一配套的适于农业推广硕士教学特点的高水平教材, 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

3.充分发挥校外第二导师作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 就是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 这就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校外第二导师充分发挥作用, 但从实际情况看, 部分第二导师未能在研究生培养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建议

针对目前在职人员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现状和发展, 提出几点建议。

1.按照全国指导线进行录取, 体现公平原则

根据报考云南农业大学考生的GCT和专业课考试成绩来看, 近两年来, 较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 比如我校在2009年报考我校农业推广硕士的达1053人, 但按照学位办的招生限额 (350人) 录取, 尚有98名GCT成绩在全国指导线以上的考生无法被录取, 导致以后的考生报考热情受到冷遇, 2010年报考人数就降到788人。

2.按照各领域生源及招生情况, 对各领域制定不同的录取指导线

在同一类型的专业学位中, 各领域生源及招生规模不平衡, 自然学科录取人数较少, 而社会学科录取人数较多, 导致许多以前本科时读自然学科到报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时改报社会学科, 为了培养更多的自然学科人才, 建议对各领域制定不同的录取指导线, 扶持相应的领域人才培养。

3.加强教材建设

鉴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的情况下, 建议加强相关教材的建设。

4.充分发挥校外第二导师作用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 就是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 这就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校外第二导师充分发挥作用, 但从实际情况看, 应加强第二导师相关的激励和淘汰机制, 充分发挥第二导师对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现状、管理模式, 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介绍了其主要做法与措施, 对成效与相关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并结合当前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旨在为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学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

参考文献

[1]林建华, 沈月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 2012, (2) .

[2]张世红, 刘亚琼, 李焕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03, (1) .

[3]王文君, 上官新晨, 徐明生, 杨武英, 周志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4]邓志英, 李阿利.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

篇9: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关键词]中职教师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祝士明(1963- ),男,安徽利辛人,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李宁(1981- ),女,天津人,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天津 300072)周明星(1957- ),男,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天津 300222)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制度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DJA050161)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019-02

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能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取决于职业教育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促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于2000年批准部分重点大学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由于中职教师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所以,在制订培养方案上也应与其他类型硕士研究生有所区别。经过几年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活动,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重新审视与探讨中职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方案已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中职教师的特点和任务

1.中职教师的特点。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不仅要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技能,毕业后能较为顺利地从事相应职业。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懂得一定的相关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缺乏实践经验的“讲师”,难以培养出掌握职业技能的学生,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上岗,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相反,缺乏系统理论的“一线工程师”,往往又缺乏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素质,才能更好地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具体来说,职教教师不仅应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不仅要致力于职业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具备从教育学角度将这些知识融入职业教学的能力;不仅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制订解决问题方案和策略的能力;不仅要熟悉相关职业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知识,而且还要有将其融入课程开发之中并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能力。

2.中职教师的主要任务。职业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奠定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专门的专业技术知识,形成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因此,中职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教书育人的任务,还肩负着将职业技能传递给学生的重任,即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从事某种具体职业所需要的职业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职业技能的任务。

二、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的学习内容

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工程师范类院校或者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这类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一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相对缺乏与职业相关的实践经验。二是企业中的工程师、技术人员,这类教师的特点是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但一般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所以有时很难将自身的经验和技能完整、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因此,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的学习内容主要应包括:

1.专业理论知识。(1)教育理论知识。对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资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他们今后的工作主要是继续从事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教育理论是这些教师的必修课,是指导他们今后教学原则和方向的。只有深刻地理解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才能增强自身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才能高屋建瓴地观察、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2)专业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理论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某一学科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前提。在研究生层次学习阶段,要求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系统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更新知识。

2.实践技能。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具备一般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应该具备技师证书或能力。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同样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不能因为是研究生教育,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技能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中职教师,特别是对专业课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来说,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具备很强的实践教学组织能力与最新的实用技能。

3.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一定职业技能的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忽略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2)职业教育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具体技能,而应该是多科性、综合性的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师从事教学时要关注行业的各个方面,应着眼于广义的行业范围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3)职业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的是职业性的特点,它总是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对相关职业领域里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进行高度归纳概括后形成的一种能力组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受教育后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获得全面发展,既能满足就业需要,同时又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按照现代教育技术理念,特别是建构主义理念和方法的应用,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应该是学习者。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内容;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更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同时,教材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掌握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中职教师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整体改革,改善教学效果,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和多形式方向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教学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5.相关的科学人文方面的知识。一定的文化科学修养有利于完善人格,提高正确把握自我、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研究生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效果如何,还要看文化修养是否得到提升。文化修养越高,越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潜在的效能,从而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

三、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

1.符合有关规定。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一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方式,并且制定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因此,这是一项政策性强且复杂的工作。在制订培养方案前,应参考“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参照本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要求,并结合本地区职业教育特点,在征求专业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有关人员的基础上制订培养方案。

2.具有针对性。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中职教师在学习上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学习目的明确,但也存在时间紧张的问题。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要考虑中职教师的特点,方案要具有针对性。无论是确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甚至教学时间等,都要围绕中职教师自身展开。综合来说,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对象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使课程内容序化。二是效率,即遵循教学内部规律。中职教师的生活重心不仅仅是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的,使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三是教学效果,即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理论学习、先进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以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中职教师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因此,他们的学习内容除了本专业领域的课程基础外,更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此外,他们对学习内容具有很高的敏锐度,会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辨出哪些知识对他们是有用的。所以,在对中职教师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学习要有针对性,要将当前本专业最新的知识经过分析、加工、过滤后传递给学生。

3.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现有的知识,而且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主要是指教学研究能力,即能够了解教学的特点、步骤和方法,具有教研课题的选定和教研方案的设计能力;根据实际教学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的能力;设计本专业的教学过程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独立设计教学的能力,即了解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基本组织形式,能正常地组织教学和教育实习等活动。

4.有助于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将自身掌握的教学理论变为教育实践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三字一话”,而是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将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四、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学位办[2001]31号)文件中关于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的要求,并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职业教育课程框架标准,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应打破传统的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模式,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以模块式结构为形式,突出知识的模块化,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清晰、明确。

1.总要求。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总学分应在52学分左右。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毕业论文20学分。培养方案的一个学分一般为20学时(教学时间长短取决于课程内容)。

2.课程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1)公共课程模块:约7个学分,包括外国语言学习和科学技术与方法论等内容。(2)基础课程模块:约11个学分,包括职业教育的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学术报告)和职业教育过程设计子模块(主要包括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职业教育的测量与评估、职业教育管理)。(3)教学方法与手段模块:约4学分,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4)专业技能领域课程:约10学分,主要包括实践技能子模块(从事专业的技能学习,应获得相关职业一级或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课程子模块(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篇10: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北京理工大学关于二○○八年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报名及相关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部、处:

根据教育部学位办公室相关文件和《北京理工大学关于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办法》(人字〔2003〕33号)的要求,我校将于2007年9月21日启动我校在职人员攻读2008年博士、硕士学位的报名初审工作。请各单位做好报名工作。现将报名及相关工作说明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申请人必须思想政治好,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业务能力强,有培养前途,教师梯队建设急需;考核优良。

2.申请攻读博士学位教师一般具有硕士学历或同等学力,并在取得硕士学位后已在我校工作两年以上(即至2007年9月满两年),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3.申请攻读硕士学位教师一般具有学士学历或同等学力,并在取得学士学位后已在我校工作两年以上(即至2007年9月满两年)。

二、资助情况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化,我校新教师

4.报校主管领导批准。

校人事处将在考试工作结束后,根据学校学科建设规划和师资培养经费的情况,确定各单位由学校资助攻读博士学位人员的具体名额分配,并与研究生院、考生所在单位及个人签订有关协议,发放录取通知书。

四、申报时间

请各单位在2007年10月15日前完成初审工作,将相关材料统一报人事处师资培养科,并将《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申请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人员一览表》电子版发至hexiaowei@bit.edu.cn,逾期不予办理。

五、其他说明

拟申报2008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包括报考本校和外校)均需填写资格初审表,按本通知规定申报。

附件:1.《北京理工大学在职申请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资格初审表》

2.《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青年教师申请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人员一览表》

篇11: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一、报名须知

1.报名前请认真阅读我校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我校报考条件。同等学力考生须提前向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提供相应材料(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大学英语6级或其他应试语种6级证书(报考外语专业亦须提供应试语种6级证书)复印件、与报考专业相关(不得跨专业)的5门硕士学位课程成绩证明、与报考专业相关(不得跨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以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网页核心期刊目录为准)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及刊物封面复印件),经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方可网上报名。

2.我校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内导师姓名后如标注#,则为我校兼职博导。专业目录备注栏内标注与其他导师合作招生的兼职博导,招生名额需占用合作导师招生名额,即无独立招生名额。与他人合作的兼职博导的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同合作导师。

3.凡因不符合我校招生简章规定、所提供的信息不真实、经审查不符合我校报考条件、因我校之外的网络不可知原因而造成报名无效及其他后果,我校不负责任。

4.若报名系统中的考试科目等信息与我校公布的专业目录不一致,或报名过程出现异常,无法完成在线报名,请电询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021-54344721。

5.就读期间人事关系、档案、户籍留存原地原单位的考生、招生学校、原地原单位之间,必须在录取前,分别签定合同,还需交培养费(12000元/年)。

二、报名流程

1.报名日期及方式

2011年11月21日至12月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网页上的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在线输入)。我校对此前在报名系统(测试版)考生输入的信息不再采用和保留。

报考硕博连读、中法联合培养的考生暂不进行网上报名(在线输入),届时另行通知。

2.报名信息输入

考生网上报名(在线输入)前必须备好本人证件照(1吋彩色证件照,电子文本,格式为jpg格式,大小必须<20k,格式大小必须符合规格、否则即使上传成功、报名系统也视为出错并致使考生在线输入全部信息无效),在线输入过程中必须上传,否则在线输入全部信息无效(即输入信息结束后提交不能成功)。考生同时须保证照片的清晰度,如因照片模糊,造成准考证无法辨认,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考生网上报名(在线输入)前应查阅我校招生专业目录,特别是院系所代码和名称、专业代码和名称、导师姓名、考试科目代码和名称等信息不得出错,如因考生在网上提交本人报考信息失误造成的后果自负。

网上报名(在线输入)流程:①注册②填写并选择报名信息③下载表格(报名登记表一份、2份专家推荐书、体检表)、往年英语试题和题型说明和往年少数语种试题。我校不提供往年业务课试题。

如遇下列原因,报名信息填写和选择后无法进入下一步,请考生重复操作(勿重复报名):报名信息填写和选择项有空格、网报电脑网速低、学校服务器流量受限等。一个身份证件号码只能注册一次,考生勿重复注册。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校思政教师”的考生请在“专项计划”栏作相应选择,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在“报考类别”栏选择“定向”,报考“高校思政教师”的考生在“报考类别”栏选择“委培”,申请“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报名前须到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民教处或高教处办理有关签约事项,并将签约的考生登记表随报考材料一并寄我校各招生院系所。

3.报名信息修改

考生可于12月9日前对网上报名(在线输入)的信息进行修改,凭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报名系统修改。

4.报考材料下载

考生须在11月21日至12月9日期间下载《报名登记表(1)(2)》(一份)、《专家推荐信》、《体检表》、往年英语或少数语种考试试题。逾期未能完成材料下载,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5.递交报考材料

(1)考生在2011年12月14日前(通过邮局)将下列报考材料寄送到我校各招生院系所。各招生院系所所属校区及联系电话,详见附件:《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单位联系办法》。我校中山北路校区地址为: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学院(系、所),邮编200062。我校闵行校区地址为: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学院(系、所),邮编200241。考生需在寄送报名材料信封的右上角标明“2012年博士研究生报考材料”。

如将材料径送(或通过非邮局类快递)华东师范大学各招生院系所,请在工作日送达,送达地点详见附件:《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单位联系办法》,2012年有部分院系所变更校区地址,请仔细核对附件内容。

①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名登记表(1)(2)》(一份)、2名专家的《专家推荐书》、《体检表》,均须完成表格填写和体检。

②身份证复印件,应届硕士研究生还须提交学生证复印件。

③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研究生须在入学前补交),在境外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的考生,须在报名前自行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确认其证书的有效性,并附上确认后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④硕士课程成绩单复印件(可在考生人事档案保管单位或硕士就读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盖章)

⑤1吋彩色证件照,考生提供电子文本,格式为jpg格式,大小必须<20k。此件应已在网上报名时上传,并在《报名登记表(1)(2)》(一份)上打印出(无需彩色打印),不需另提交。

⑥信封二只(约长23厘米,宽16厘米,填写好本人收信地址,不贴邮票,用于邮寄调档函(平信)、录取通知书(挂号))。

⑦同等学力考生不提交材料③和④,但须另提供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大学英语6级或其他应试语种6级证书(报考外语专业亦须提供应试语种6级证书)复印件、与报考专业相关(不得跨专业)的5门硕士学位课程成绩证明、与报考专业相关(不得跨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及刊物封面复印件。

⑧如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须将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民教处或高教处签约的考生登记表(原件)一并寄来。

《报名登记表(2)》的签署:报考非定向的考生本人签名即可,报考原单位委托培养的考生还需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

上述报考材料如寄送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因材料收取、转送等原因而延误报考资格审查,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2)考生来校领取准考证时(3月7日-9日),向报考院系所研究生工作秘书处送交以下材料:

①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字数不做统一限定);②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和目录、论文初稿等);③已有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

上述材料直接交至各院系所研究生工作秘书处,由院系秘书转交报考导师,作为导师对考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判断的依据之一。

6.报考费

考生须支付报考费250元,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支付,具体办法详见附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银行支付报考费办法及流程》。

网上银行支付报考费时间为11月21日至12月9日。报考费收据考前随准考证发送。本科直接攻博考生不需支付报考费250元。

7.考生如因提交信息有误、报考材料寄送达超期、报考费支付超期而影响考试,我校不负责任。

报考材料恕不退还(含硕士学位论文等个人资料),请考生自留备用件。

8.确认查询

考生约在2012年1月上旬(具体时间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页另行通知)登录报名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在线查阅(①材料是否寄达②报考费是否支付③是否符合报名条件),如有疑义,请即电询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对于无效报名信息,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不予保留,也不安排考试,相关责任及后果由考生自负。

9.体检

考生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完成体检:①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体检;②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的体检中心;③县级及以上或二级甲等及以上的体检机构体检;④如为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或高校在职教师,可在学习或工作的学校医院体检。

上述体检报告的有效期为2011年9月1日起。

体检项目参照附件《体格检查表》,体检表可使用我校提供的《体格检查表》,也可使用体检机构自用表。

三、考试安排

1.报考资格审查和准考证核发

我校审查考生报考材料后,对符合我校报考条件并已支付报考费的考生准予考试,对不准考的考生我校会进行电话联系。考生于考前3日内凭下列材料原件到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东川路500号,进门右侧办公楼307室)研究生院招生办领取准考证:应届硕士毕业生的考生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已获硕士学位的考生凭身份证和硕士学位证书;在境外取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凭身份证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同等学力考生凭身份证和上述邮寄报名材料中第⑦点有关材料。

2.初试和复试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为2012年3月10至3月11日,科目为一门外语(不含听力)和两门专业基础课,英语试题水平为大学六级(参考教材是全国通用大学英语),考试使用答题卡和答题纸,请考生自带2B铅笔、橡皮和钢笔(或水笔、圆珠笔)。初试安排:初试所在校区为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东川路500号)。复试校区届时由院系所确定。

复试约于4月中下旬进行,学校结合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学校复试基本成绩要求(约于3月底),招生院系所根据初试成绩和报考材料的审核结果,择优确定各学科专业复试名单(差额比例由院系所确定)。院系所确定复试名单后,经研究生院审核后考生可通过研究生院网页相关通知进行复试结果查询。查询时间约为4月上旬。院系所约于4月上旬通知进入复试考生具体复试时间、地点。复试内容为外语听力、口语测试,专业综合考核等。

3.考试住宿信息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东川路500号)距市区较远,我校对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住宿事项安排是:(1)学校有新建宾馆“教师之家”在虹梅南路5858号(研究生公寓旁),联系电话33503666。(2)我校过去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委托的社会机构“瑞吉服务中心”继续代办住宿服务,联系电话:54743354或***或***。请需要住宿的考生自行联系。

四、其他事项

1.若发生考生与原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而造成考生不能报名、考试、录取、报到、注册、就读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2.在研究生招生工作期间,国家和学校如有新的政策和规定,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会有通告,并遵照执行,务请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网页最新通知。

上一篇:贾峪小学今冬明春建章立制情况汇报下一篇:1主题班会祝你平安教学设计20160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