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五年履职报告

2024-04-21

人大代表五年履职报告(通用6篇)

篇1:人大代表五年履职报告

人大代表履职报告

本人自担任****人大代表职务以来,面对党和人民的信任,我既感到无尚的光荣,又感到责任的重大。我牢固树立代表意识,自重自律,扎实工作,在真实反映民情民意、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切实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积极行使人大代表的权利,履行了一个人大代表应当履行的职责,为我**大力发展民本经济和构建和谐**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现将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任职以来,我认真学习《宪法》、《代表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国家及地方制定的各类法律法规,经常阅读《中国人大》、《**人大》等杂志,充分理解和解读与人大代表有关的知识内容,虚心向老同志、业内专家、老代表请教和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各次人大代表知识培训班(会)和各项活动,通过学习和宣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内涵和意义;认清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了解了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行使代表职权;增强了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努力做到学法、懂法、守法,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正确表达人民群众的意志,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能-1-

够用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政治素质,合法、合情、合理地去分析各类问题,认识和明辨是非真假,很好的去履行人大代表这一职责。

二、以己之力 积极履行代表职责

(一)广泛联系选民,心系群众、贴近群众,全面掌握民情民意,主动听取并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反映,获取第一手资料,当好宣传员,向人民群众宣传了政府的大政方针,使**政府的正确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又主动地听取并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为切实履行好代表职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好人民的代言人,表达群众意愿。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在认真学习领会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从为民负责的角度出发,对所掌握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积极寻求解决经济危机对我****场影响的有力对策,在政府举办的各类会议上呼吁企业界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抓住机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为有效解决新时期出现的矛盾献计献策,切实履行了“人们代表为人民”的宗旨,使政府各项政策和决定更加符合人民的愿望。

(三)做到自重自律,争当廉政建设的排头兵。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严格管理自己的口、手和脚,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做到不该讲的不讲、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在干部和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

象。总之,我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真正体现出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四)奉献社会,树立代表好形象。作为一名企业界代表,我始终把依法办好企业,尽力担当社会责任作为第一要务,总是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自觉纳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连年被上级税务部门评为纳税“五十强”企业、“诚信纳税企业”,被**委**政府授予经济发展贡献二等奖。积极参与本地各项公益事业,奉献社会,在履职过程中,比以往更多的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山区,向****和****慈善组织捐款共计近百万万元,为人大代表树立了良好的群众形象。

三、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自己深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无论是在自身素质,还是在履行职责方面,与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

今后的履职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办实事、办好事,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忧,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兢兢业业履行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心底热爱人大工作、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地发挥好人大代表的“四大作用”:把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真实地反映到国家权力机关去,为群众说话、对社会尽职尽责;告诫自己,要以对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参加代表大会,参加各种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以及代表小组的活动,竭力提出具有全局性、可行性、准确性、群众性的高质量建议和意见,全力支持政府的各项工作;为创造和谐、安定的良好社会环境尽自己的力量;竭力做好本地区、本单位、本行业敬业奉献的模范、廉政勤政的模范,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全**人民的期望。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篇2:人大代表五年履职报告

尊敬的XXXX领导:

我是XXX,我于XX被选为X区第17届人大代表。作为xxx区人大代表之一,我内心充满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怎样才能为选民代言,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人大代表,是我自当选以来一直心心念念在想、兢兢业业在做的事情。作为身处事业单位的人大代表,我坚持把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与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当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积极尽自己所能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7年,在区人大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尽职尽责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为我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做出了自己应尽的贡献。下面,我就一年来履行代表职责情况作如下汇报,报请组织审议。

一、坚持强化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履职水平。

学习是强根固本之举,在2017年的工作中,不管工作再忙,我都不忘学习,用学习去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以人大代表的知识需求为导向,胸怀“诚恳”,抱定“勤勉”,立足“实干”,始终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学习贯穿于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全过程,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及其他新知识学习相结合,做到学用结合、学用相长。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法律知识学习,重点学习《宪法》、《代表法》等各项法律法规等,着力提高依法办事水平。

3、加强专业及理论知识学习,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我镇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添砖加瓦。

4、虚心向其它代表学习请教,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通过多方位 的学习,我对人大代表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方法、调研能力、建言献策水平逐步提高,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增强。

二、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持证视察、联系选民活动,贴心为广大群众、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人民代表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这是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责任。人大代表履职的大量工作是在闭会期间开展。今年以来,我充分利用自己社会职务的优势,密切与学校、选民群众联系,了解民情民意,围绕我镇教育质量建设等方面内容,广泛听取和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依法行使代表职权。

1、积极联系走访,认真全面掌握真实民意。我充分利用闭会期间约见、走访、持证视察等方式,不定期联系走访选民和教工代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与一线教职工深入沟通交流中,不仅掌握了教职工对工作和生活的心理需求与预期,而且将征集的意见及时上报组织。我要求选民定期将意见汇总反馈,作为我参与人大代表各项工作的意见参考。就我个人而言,为了收集各种写建议的素材,掌握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准确反映民意,为了让提交的建议具有前瞻性、代表性、针对性、准确性、可操作性,我坚持做到“四个勤”:勤于动脑、勤于动腿、勤于动耳、勤于动手。在中学的各项代表小组调研活动中,针对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和学校存在的问题作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坚持经常登门入户,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反映,获取第一手资料,并把联系选民与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2、积极参加人大会议,认真行使代表权力,全心全意为选区选民办实事、好事。会议上预先阅读、认真听取、专心审议各项报告,按要求学习好相关材料,使每一次活动都有新的收获。真心的与人民群众在一起虽然看似“小事”,但却是关系到群众生活的实事。作为一个人大代表,权责有限,但能为基层群众实实在在反映问题、做实事,2 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三、坚持发展学校教育,努力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以减少我镇学生外流现象。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同时我也是一名教师,我深知在我的职务上,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心教职工的疾苦,为社会稳定尽绵薄之力。

此外,就个人而言,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深知廉洁奉公的重要意义。一年来,我以廉洁自律来要求,不该讲的不讲、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清正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在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不足:

1、由于自己负责整个初三的物理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日程安排较紧张,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方面力度还不够。

2、学习的深度不够,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掌握有关政策文件的精髓。

3、调研和沟通得不够,没有更深入、更全面到基层和群众沟通做好调研。

(二)今后设想:

1、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安排更多的时间,联系群众,走访选民,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

2、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3、讲责任、讲贡献、讲诚信,敢为人先,服务社会,为地方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珍惜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增强法制意识、人大意识,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新的挑战,进一步发挥好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骨干作用,发挥联系群众,反映民意的主渠道作用。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3 面貌,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做好肩负的各项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人大代表的使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做到受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办其事。为我镇的教育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汇报人:

篇3: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提升途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我国宪政体制的基本原则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 决定了人民必须委托代表来行使手中的权力, 决定了人大代表应当具备代表民意的广泛性和代表工作的有效性, 即代表工作应当是代表内容之“点”与代表形式之“面”的结合。然理论界在人大代表的代表广泛性方面多有论述, 而在代表有效性方面鲜有涉及, 为此, 笔者不揣浅陋, 就人大代表如何提高履职能力, 增强代表工作的有效性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分析

(一) 履职能力的提出

人大代表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表。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 是选举人大代表。按照宪法和选举法规定, 当选人大代表应当满足两方面条件:一是实质条件, 应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且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二是程序条件, 即应当通过选举程序产生。虽然“两法”没有明确规定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条款, 但其中部分章节对人大代表权利、义务的明确规定, 其实质就是对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要求, 各级人大代表只有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才能符合法律关于人大代表的职责要求, 才能全面落实宪法、代表法等法律规定。从宪政角度讲, 人大代表是国家立法权的直接行使者, 是将人民意志转化为国家法律的桥梁。从社会角度讲, 人大代表是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社会活动家, 是民众利益的代言人。①

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各级人大机关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日趋繁重。而由于部分人大代表素质低或不作为等原因, 无法满足宪法法律对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要求, 因而选民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中的“哑巴代表”、“会议代表 (工作就是开会) ”等指责之声高涨。面对这种情况, 各级人大机关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多措并举, 不断加强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建设, 使人大机关的能力与其宪法定位相适应, 也与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相适应。

(二) 人大代表应具备的履职能力

很显然,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代表全体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必须要求其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具备一定的履职能力, 而认清并提升这种能力, 则是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基础。笔者认为, 人大代表要充分履行其职务行为, 必须具备三种能力, 即代表选民能力、政治活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1.代表选民能力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本条规定了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从宪政角度来看, 全体人民享有主权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逻辑起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主权”这一宪政原则的体制模式, 而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是实践“人民当家作主”精神的政治舞台。同时《宪法》第三条中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 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与此相适应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简称《代表法》) 第二条第3款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 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明确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基本关系, 即人大代表与人民—被代表人之间的关系是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从而建立起了代表人与被代表人之间的第一层宪法法律关系, 也是最基础的宪法法律关系。

而根据《代表法》第四条规定, 人大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努力为人民服务。这样一来, 假定人大代表代表原选区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那么与第二条第3款岂不成了语义反复?②笔者认为, 这个问题并不存在。首先, 第二条的规定是《代表法》原则性规定, 具有指导性意义, 而第四条则是对代表职责的细化和明确, 是人大代表必须履行的职责;其次, 人民将其意志和利益表达给人大代表, 通过人大代表传达和主张其意志和利益, 是广大人民提出政治诉求并得到满足的过程, 是人大代表听取和反映人民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是一项具体而又基础性的工作, 要求人大代表具有服务选民的意识和能力, 这也是非第二条第3款规定能够说明的;再次, 人大代表听取和反映人民意见和要求的过程, 遵循人大代表听取意见、要求——分析、梳理——形成议案等程序, 将意见、要求转换为议案, 这就要求人大代表具有调研、分析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等;另外, 立法角度讲, 法律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和社会利益的分配工具, 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结果。

2.政治活动能力

《宪法》第七十六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 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 努力为人民服务。《代表法》第五条规定, 代表依照本法的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 都是执行代表职务。从行宪层面考虑, 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听取人民意见, 并在会议期间予以表达, 都属于政治活动, 而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是代表活动政治性的集中体现。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立法机关, 其审议并通过法律草案的过程, 是为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制定行为规范的过程, 也是宏观层面分配利益的过程。而人大代表的主要工作就是提出代表选区选民利益和意志的议案并在会议上得到通过, 将人民意志和利益由议案形式转化为法律或规范性文件, 这一过程工作量大、要求较高, 人大代表不仅应当提出具有专业水准的议案, 而且应对议案进行解释说明、可行性评估, 以及在代表选区与社会大局之间的统筹平衡等。为了议案获得通过, 人大代表必须具有沟通说理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语言驾驭能力, 以及与追求自由主义、部门和行业利益主义者的博弈能力等, 并非仅将议案提交到人大机关有关部门这么简单。

而现实中, 部分人大代表很少提出议案, 既使提出议案也是呈交有关部门了事, 并不关心议案的命运, 同时很少对他人的议案提出意见或修改建议等;也有部分人大代表在两会及闭会期间, 积极提建议、呈提案, 但提案内容质量不高, 重复化、空想化严重;有些议案针对性差, 不切实际;部分人大代表并不认真听取他人的议案, 而且听不懂他人议案者也大有人在。在西方各国, 各级议会开会时, 参会议员为了能够使自己的议案获得通过, 往往开展激烈的辩论, 这一点也是我国人大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应当深思的。

3.社会活动能力

对人大代表的社会活动能力应当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一是人大代表当选前的能力表现, 要被选民所认可, 没有一定的能力是不能当选为代表的;二是人大代表当选后, 提出议案、审议问题都需要对社会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必须在深入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开展调查研究, 闭会期间的各项活动实质也是为了提案、审议问题积累信息、奠定基础的过程。

有学者认为, 只有在开会时, 在举手投票时, 人大代表才是拥有权力的。③这种说法是不妥且的, 是因为论者既没有领会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的立法精神, 同时也不切合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的实际情况。

《代表法》对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权利做出了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人大代表的权利主要是视察权、批评建议权和参与执法检查权等。从本质上讲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在制度层面却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与人大代表之间授权的宪法法律关系。人大代表行使上述权利, 必须具有调查研究、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 人大代表社会活动能力是其政治活动能力的延伸, 也是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的组成部分。

二、影响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 人大制度建设时间较短, 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欠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成立以来, 在全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下, 各项规范逐步健全, 职能作用日趋明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各地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方式, 使各级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成效显著。在人民代表开会期间, 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提案、讨论、表决、选举等权力;在闭会期间, 实行代表联系制度、代表接待制度等, 以及调查特定问题, 举行专题座谈等。开会闭会期间诸多活动实践, 让人大代表有效地履行了职责, 扩大了影响, 提高了声望, 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崭新的制度,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一个年轻的机构, 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 需要我们努力加以改进。一是我国的人治思想和官本位传统。从历史的角度看, 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残余是当前民主和法治最大的敌人, 个人崇拜根深蒂固, 反权威精神远远不够, 这一切对人大代表履行职务带来了负面影响;二是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方面。从六十年来选举人大代表的趋势看, 重视人大代表身份, 而不重视人大代表的能力。如人大代表中干部居多, 群众偏少;管理者 (有职有权者) 居多, 被管理者 (弱势群体) 偏少等问题, 这一现状制约了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提高;三是人大代表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规范不健全, 法律对人大代表履行职务的内容、程序、方式等没有明确规定, 使人大代表在履行职务行为时不知所措、裹足不前。同时人大代表履行职务行为时由于没有行为规范, 经验不足, 在行使代表职权时受到的干扰多、抵制多, 取得的效果比较差, 影响了人大代表履行职务行为的积极性。

(二) 人大代表工作规范缺失, 代表内容倾向议事为主

人民代表能否认真地履行好自身职务, 从微观上讲, 关系到代表职责能否得到全面体现;从宏观上讲, 关系到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能否充分行使职权, 发挥好权力机关的作用。当前, 人大代表进行职务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出席本级人大会议, 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闭会期间持证走访、视察、接待选民, 提出意见建议等, 由于法律规范和制度没有对人大代表的各项工作做出明确规定, 致使各级人大代表不能充分履行代表职责, 也存在由于制度本身的原因, 制约了人大代表能力的发挥。如议政时各说各话, 少有质询抗辩, 议案提出后较少参与其中, 按照大多数代表的说法,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举一下手, 动一下口”, 偏重于开会听报告。这种情况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人大代表的职务工作缺少制度化规定。

(三) 人大代表多身兼数职, 代表职能变相虚化

当选为人大代表意味着应当履行代表职责。而实际工作中, 人大代表的职能存在严重虚化现象。一是代表兼职制度。由于实行代表兼职制, 很多人大代表对人大代表身份认识不足, 平时忙于自己的正当职业而无暇顾及代表人民, 人大代表身份仅是其众多社会职务中的一项, 只当作光环, 或是一种肯定, 甚至成为抬高其他身份的台阶;二是代表构成强调广泛性, 代表素质参差不齐。在目前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的人大代表中, 具有初、中等文化水平的人大代表依然不少, 真正懂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知识的代表也并不多, 由于人大代表忙于自身工作, 不注重学习, 不注重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以及代表部门、地区利益的局限性, 大局意识不强, 即部门主义、行业利益主义严重, 影响了人大代表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建设途径

(一) 树立以人为本、忠实履职的指导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大代表作为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 人大常委会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应当在其工作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才能够全面代表和体现人民利益和意志, 才能够运用手中职权为人民服务。因此, 人大代表要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树立三种意识, 即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通过强化代表意识, 提升人大代表履行职务行为的自觉性, 达到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深化五种认识, 夯实人大代表参与法治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任期紧迫感、信任危机感、履职成就感。

以人为本、忠实履职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理念。人大机关要在“以人为本, 忠实履职”的理念指导下, 不断增强人大代表三种意识, 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不断改进和创新其履行代表职务的工作方式, 推动人大代表在深入选区、联系群众的同时, 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行使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各项职权, 确保实现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 创新方式, 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1.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

我国选举法对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规定并不明确。如关于候选人介绍程序, 在实践中候选人介绍情况一般围绕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经历等, 选民除了比较候选人的官职、年龄等情况外, 很少了解候选人的政治抱负、价值取向和综合能力等信息;由于代表与选民见面时间较短, 选民对候选人了解不充分, 使候选人与选民之间存在“速配”的嫌疑。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考虑采用竞选方式和适当延长见面时间的途径加以解决。虽然我国选举法未明确竞选这一方式, 但在实践中可以积极探索, 通过完善选举程序, 选民可以在竞选活动中, 充分了解候选人的政治活动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等, 选出富有社会责任、忠于代表事业和维护群众利益, 能力突出、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

事实上, 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正悄然发生着可喜变化。近年来, 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完善了人大代表选举程序, 规定代表候选人参加人大代表选举, 须经过选民见面会, 接受选民现场“面试”, 有部分候选人将其看作是“竞选”。新修订的选举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 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 回答选民的问题。”也就是说代表候选人接受选民面试已经成为了强制性要求。面试的过程, 也是一场生动具体的民主体验。在广大选民和代表候选人的积极互动过程中, 让选民直接体会到了选举的庄重, 而代表候选人收获了责任和担当。代表候选人能否通过“面试”关, 理应成为衡量其是否成为代表的重要标准, 无疑将推动其履职能力的稳步提升。

2.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一是总结工作经验, 推进成功经验规范化。对我市采取的“人民代表联系热线”、“人大代表进万家”等成功经验进行梳理, 形成制度, 规范运行, 确保汇集民智民意渠道畅通, 切实解决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反映的热点问题, 推动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规范化建设;二是建立人大代表学习和培训机制。可以学习其他地方人大工作先进经验, 也可以通过专家培训方式, 或通过认真学习《代表法》和其他政策规定等, 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 扩大代表履行职务的视野, 创新工作的方式, 达到提升履职能力的目的;三是深入基层, 加强问题调研工作。调查研究一方面掌握情况,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习提高, 既联系了群众, 密切了代表与选民关系, 又查明了事实, 掌握了参政议政发表意见的主动权;既促进解决了实际问题, 提升了履职能力, 又履行了代表职能, 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真正作用。

(三) 着力提升人大代表联系选民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工作机构。目前各级人大代表在履行职责、联系选民的实践中, 由于既无工作场所、工作条件, 也无履职行为规范, 造成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存在诸多不便。虽然我市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街道设立了“街道人大工作联络处”, 但却采取兼职联络员制, 且联络员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聘任, 并非代表联系选民。设立选民联系工作机构, 健全工作制度, 采取人大代表轮值制, 接受群众诉求和建议,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有利于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同时可以让人大代表在群众中学习,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二是进一步规范联系选民方式。对实践中易操作、效果好的选民联系方式, 应当制定规范加以认可, 保障人大代表履职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定人大代表可以个别或以代表小组为单位, 采取进村入户、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 走访联系原选举单位人民群众;也可以集中时间, 在原选举单位所在乡镇 (街道) 、社区 (农村) 设立接待点, 邀请选民群众代表上门反映问题, 或组织部分选民集中座谈, 听取民声, 了解民意。三是人大常委会应建立人大代表培养机制。通过支持人大代表督办解决一批关系民生问题的意见建议, 一方面让人民群众看到人大代表的真正职能, 从而相信人大代表、依靠人大代表;另一方面, 可以增强人大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成就感, 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履行职务行为的积极性, 增强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

(四) 试行设立有限专职人大代表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数十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 人大代表实行兼职制度, 与工作与生产相结合, 符合我国国情与现状, 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同时也要认识到, 人大代表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更需要人大代表投入更多的精力。人大代表兼职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大代表职能的正常发挥, 探索设立专职人大代表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实践。专职人大代表将真正发挥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 突出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和行使代表职权能力, 而且将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设立数量有限的专职人大代表, 不但对人大代表自身提出了能力要求, 也对相关的现行制度提出了挑战。作为一项渐进的改革过程, 设立专职人大代表不但涉及到法律规定, 还涉及到国家财力、办公设施、辅助人员等诸多问题, 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建议先从代表规模较小、直接选举的区 (县) 级人大常委会做起, 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以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 建设成专职人大代表与兼职人大代表相结合的宪政体制。

(五) 探索选民评议人大代表工作制

为了改善当前部分人大代表在人大开会时一言不发或议案一件未提, 以及闭会期间不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或不联系选区选民群众的现状, 推动人大代表积极履行职务, 应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监督、管理制度。

一是人大机关应建立人大代表履职档案制度, 准确反映人大代表一定时期内履行代表职务的实际情况, 对没有登记事项的人大代表应当予以提醒和督促。近两年来, 河北、河南和安徽等地方人大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制度, 促进代表积极履行职责, 收到了明显成效;二是实行定期 (或一年) 向选区选民或选举单位述职制度。2009年湖南省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在其门户网站公布了20名在衡的省人大代表述职报告, 在全国开创了人大代表述职的先例。2010年6月, 绵阳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在游仙区开展了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述职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行人大代表定期向选民或选举单位报告工作, 由选民或选举单位加以评议, 有利于监督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 同时可以增强代表意识, 激发其履职热情;三是实行专项问题汇报制度, 对于选民、选区群众反映的困难和关心的问题, 实行人大代表先行处理程序, 并就其督办的具体结果向选民或选区群众加以汇报。通过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 促进人大代表依法作为, 积极作为, 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真正代表。

注释

1封丽霞.《人大代表的角色定位》.《人大建设》, 2006年第7期.

2杨小虎.《人大代表的代表性研究》.《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

篇4:吴溉之在最高人民法院履职的五年

10月1日,毛泽东发表公告,任命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吴溉之、张志让为副院长,陈绍禹等十余人为委员。

这一任命意味着吴溉之将成为新中国司法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摆在他和同事们面前的是全新的任务、未知的困难和巨大的挑战。那么中央为什么会选择吴溉之出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呢?吴溉之到底是怎样的干部呢?

吴溉之,1898年3月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爽口乡郊源村(今属三市镇)一个小业主家庭。其父是一位有才学的教书先生。

吴溉之在当地小学堂启蒙读书,之后考入平江培元学校。毕业后,他到浯口镇创办了培元学校浯口分校。在浯口,吴溉之积极组织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于192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被党派往黄埔军校学习,随后参加北伐战争和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他在上海被捕,临危不惧,保持气节,后被保释出狱。他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平江起义,是平江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吴溉之担任过红五军政治部主任、一师政治委员、红三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中央党务委员会秘书、西北局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兼军法处处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部长、锄奸部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委、通化分省委书记、东北军政大学副政委、中南军政大学副政委兼航校政委等职。

从这份履历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吴溉之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接受了比较扎实的学校教育,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他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走上革命的道路,树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为之不懈奋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党务、政治、军事、保卫等工作经验,受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尊敬;他曾出色完成中央党务委员会秘书、锄奸部部长、军法处处长的工作任务,这为他后来开展司法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筹建最高人民法院及各大行政区分院

接到任命后,吴溉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最高人民法院的筹建工作中。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以华北人民法院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为基础,筹建最高人民法院,于1949年11月1日正式办公。

进城不久的吴溉之顾不上安家,就在办公室里架了张行军床,没日没夜地工作起来。他同沈钧儒、张志让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委员会的委员们一道,研究起草《最高人民法院试行组织条例》。呈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后,于1950年1月实施。按照条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设民事、刑事和行政3个审判庭和办公厅、督导处、编纂处等单位。吴溉之主持从各方面调配干部,主要是从人民解放军中抽调若干老干部并吸收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充实健全组织机构。当时,需要审判的案件很多,但干部少,对业务不熟悉。吴溉之加班加点,很快从各地调来100多名干部。他亲自找干部谈话,组织业务培训,到1950年4月,除行政审判庭未设置外,其余各庭、厅、处都按条例规定建立起来,形成了精干、高效的班子。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需在各大行政区设置分院。分院为所在大行政区最高审判机关,负责领导与监督本地区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吴溉之为此倾注了很多心血。从分院院址的选定到人员的配备、经费的筹集,他都亲自运筹,一一落实。为筹建最高人民法院华北分院,他专题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于1950年11月3日批示同意。关于华北分院院址设在何处,干部如何配备,他又向主管政法的董必武作了汇报,商定院址设在天津,干部大部从高院抽调。在沈钧儒、吴溉之等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到1952年4月,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华北6个分院先后在沈阳、西安、上海、武汉、重庆、天津建立。

革新政府工作人员中的“劝合婚姻”观念

吴溉之在司法工作中注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1950年初,他通过大量案件材料和实地考察,发现发生在各解放区的民事案件中,以婚姻案件为最多。他详细了解到,山西文水县在1949年7月至9月发生的民事案件中,婚姻案件占了86%;盂县在同年9月发生的民事案件中,婚姻案件占97%;崞县同年1月至8月共受理婚姻案件744件之多;五台、定襄等县的民事案件中,几乎百分之百是婚姻纠纷。在河北和其他省份都有相似情形。各地婚姻案件,绝大多数是过去受压迫的妇女自发起来要求解除不合理的婚约。封建守旧思想和报复行为又使许多要求解放的妇女遭受严重的迫害,虐杀、自杀、伤害、毒打等各种惨案时有发生。而部分司法及区村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轻视妇女甚至压制妇女的思想和作风。

吴溉之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关系到妇女权益的保护和群众生产情绪的安定。于是,他在1950年2月6日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并中共中央报告了有关情况。他在报告中提出3点建议:第一,破除政府工作人员中的“劝合婚姻”观念,根据婚姻自由原则,对一切不合理的婚姻与无情感的夫妇同居,任何一方(当然特别是女方)提出离异,应当毅然批准;第二,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都行动起来,在社会上广泛、深入地开展批评公婆虐待儿媳、丈夫虐待妻子和怕女人参加社会工作与学习的封建行为和封建思想,宣传建立团结、和睦家庭的新思想;第三,各区、乡、镇基层组织密切注意辖区内夫妇不和的家庭,防止发生妇女受虐待和一切意外问题。

吴溉之的报告引起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的重视,刘少奇在报告上批示:“请最高法院汇集材料,写一篇婚姻案件文章发表。请妇联主动与各党派座谈婚姻法,以便在最近通过并颁布。”

根据刘少奇的指示,3月8日国际妇女节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老解放区劳动妇女迫切要求婚姻自由,亟应改革残存的封建婚姻制度安定生产情绪》的文章,深刻剖析旧的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呼吁婚姻制度的重大变革。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4月30日经毛泽东发布命令,自5月1日起公布施行。

在第一届全国司法会议上作《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报告》

建国伊始,虽然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已初步建立起来,但是各级法院的内部组织和工作制度既不统一也不健全,不少司法干部在思想和观点上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50年7月26日至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司法部和法制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第一届全国司法会议。

吴溉之积极参与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会前,他作为大会筹委会东北视察团副团长,和团长史良(当时任司法部部长)一起带队到东北,对当地的司法工作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深入调研。根据了解掌握的各方面情况,他起草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报告》初稿。广泛征求意见后,修改完善,报刘少奇审改。

会上,吴溉之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大会作了专题报告。他系统总结了过去各地人民法院的工作经验,明确指出:“人民法院的任务,是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权益和每个人民的权益,保护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保护国有企业、公有企业、社会团体等权益。”强调这种任务的实现,是要用它自己的特殊方式——审判方式,惩罚犯罪并预防犯罪,解决纠纷并预防纠纷,使革命秩序日趋良好,社会关系日益正常,以达到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障并促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顺利发展,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吴溉之提出当时人民法院审判制度中几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一是审级制度。基本上是采用三级两审制,当然还有例外的三审终审或一审终审。二是上诉制度。必须充分保障诉讼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他批评了有的法院判而不宣,或有意无意地不充分保护当事人的上诉权利,甚至剥夺其上诉权利的行为,是违背了我们审判制度的民主原则的。三是复核制度。强调要树立严肃的上诉制度。不能以复核代替上诉。四是公开审判制度。指出要尽量做好公开审判工作。不仅当事人和他的合法辩护人在法庭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辩护权,还应给旁听的群众以发言权。五是陪审制度。吴溉之指出:“目前的缺点,是这种陪审制度还没有广泛地经常运用,有的还徒具形式,必须认真改进。”六是巡回审判、就地审判制度。强调要坚持下去,更好地服务人民。七是调解制度。指出无论是个别调解还是集体调解,都必须防止两个偏差:一是强迫调解,一是无原则地和稀泥。八是宣教制度。吴溉之强调审判工作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要求各地法院争取一切可能,更广泛地更经常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法律和纪律的宣传教育,共同为预防犯罪,预防纠纷,巩固法律秩序而努力。

吴溉之还在报告中提出了“目前急需做的三件工作”。他指出:“摆在我们面前最重大的困难是:各地法院组织机构不健全,干部量少质弱,案件的积压相当严重。因之,健全法院组织机构,充实和提高干部,努力完成积案清理,就成为我们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他还特别强调无论清理积案还是办理新案,要注意简化诉讼手续,同时克服粗枝大叶作风,不搞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

《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报告》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正如史良在会议闭会词中所说:“这次会议通过的各项报告和代表的反复讨论,划清了新旧司法工作的界限,把崭新的人民司法制度划出了一个轮廓。”

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起草工作

1951年初,吴溉之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的起草工作。他和全体起草工作人员一道,深入调查研究,从当时的社会客观实际出发,依据《共同纲领》提出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方针,制定处理反革命的原则和方法,充分体现了“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者受奖”和“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的精神。条例分别规定了从严处理和从宽处理的适用范围。这就使镇压反革命斗争有了法律的武器和量刑的标准。经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于1951年2月21日公布,推动了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

这期间,吴溉之深入到北京、天津、河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调查考察,发现在运动初期群众还没有充分发动起来之时,对反革命分子的罪恶事实揭露不够,案卷证据不足,在处理过程中也就存在着“宽大无边”的偏向。对此,他指示各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依靠当地党委,会同检察、公安机关,放手发动群众,充分揭露反革命真相,把证据搞扎实,把定性搞准确,弄清犯罪事实的“首从轻重”之后,给予应得的惩处。吴溉之强调指出:“宽大决不能无边”,这个“边”,就是要我们人民法院掌握住“首从轻重”的具体事实,而分别判以“应得之罪”。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动,将镇压反革命运动推向高潮之后,吴溉之又带领工作人员到湖北、广东等地考察,发现在纠正“宽大无边”偏向后,却又冒出了“主从不分,轻重倒置,乱打乱关乱杀”的苗头,搞得社会上人心惶惶。吴溉之详细写出调查报告,及时向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政法委员会汇报。经请示同意后,以最高人民法院名义向各级法院发出通报和指示,要求在纠正“宽大无边”偏向的同时,又须防止“不分轻重,一律从严”的倾向,必须克服草率现象,严格按法律办事,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吴溉之还亲自审核案卷,听取申诉人的意见,反复查证,依法改判和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

组织临时法庭,审判大贪污犯薛昆山、宋德贵

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吴溉之协助院长沈钧儒部署各级法院积极参与,依靠群众,大力查处大案要案。

1952年初,公安部查出了薛昆山的案子和宋德贵的案子。薛昆山,原来是张家口一个仅有200匹布资本的皮毛商人。1945年张家口解放时,薛昆山乘机混入国家贸易机关,1951年当上了中国畜产公司业务处副处长,利用职权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为其经营的19家商号服务,所得非法财产在23亿元以上(旧币,1万元折合现行人民币1元。当时贪污金额在1亿元以上者为“大老虎”)。宋德贵,曾任中央公安部行政处处长。1951年,公安部为了修建房屋,派他去东北购运木材,在奸商的收买和勾结下,宋德贵犯了盗窃国家资财的严重罪行,个人贪污6.4亿元。

对贪污犯的惩处,必须严格执行法律程序。在吴溉之的主持下,最高人民法院对薛昆山和宋德贵的案子分别进行了深入调查核实。1952年2月1日,北京公审大贪污犯大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最高人民法院特组织了临时法庭,公审薛昆山、宋德贵等7名贪污犯。沈钧儒任临时法庭审判长,吴溉之任审判员。在听取了有关单位代表的控诉后,依法宣判薛、宋死刑,并没收其全部财产。这次公审大会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得到了人民群众普遍拥护,极大地震慑了各地的贪污犯罪分子。吴溉之在组织查案审案中表现的工作能力也为干部、群众所认可。

1952年2月9日,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作出决议:为了加强中央各部门大贪污犯的审判工作,在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党组下设审判委员会,以吴溉之为主任,龚子荣为副主任,统一领导审判工作。这一决议经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主任薄一波上报后,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

吴溉之后来又主持审判了不少案件,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政策界限。当时有人规定高院要抓多少“老虎”,要大打“老虎”,无限“上纲”,被吴溉之顶住了。他说要从实际出发,不要硬性规定打多少“老虎”。

离开法院工作岗位之后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最高人民法院领导进行换届,吴溉之不再担任副院长职务。1955年4月,他被任命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56年9月,他出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

在“文化大革命”中,康生在吴溉之重病垂危之际,还指使中组部的人,要他们抓紧时间“搞材料”,向吴溉之施加压力,要他揭发朱德、陈毅、贺龙的“罪行”。吴溉之刚正不阿,坚定地回答说:“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罪行,我只知道他们是革命几十年的功臣。”

1968年,吴溉之在北京含冤逝世,终年70岁。

篇5:乡镇人大代表履职报告

市人大:

我叫xxx,现任中共xx乡党委书记,是登封市三届人大代表和石道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作为一名普通代表,现将五年来的履职情况向市人大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

2006年以来,我乡各项工作都是在市委、市政府、乡党委的领导下直接开展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和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农业稳乡、工业富乡、科技强乡、环境兴乡” 发展战略和本届乡人代会的既定目标,大搞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狠抓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深入推进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石道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依法行政

1、依据《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土地承包法》、《土地合理流转规定》等法律法规,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狠抓蔬菜基地建设和业主示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整活土地、人力、资金、农技、农资等资源,基本完成了年初的温室蔬菜塑料大棚建设生产任务。又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设立和组建了石道乡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闯市场,提升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畜牧发展方面,也自始自终坚持《动物防疫检疫法》、《生猪管理条例》、生猪保险政策等法律法规,积极培育生猪、肉牛、獭兔、肉鸡养殖大户,为我乡养殖户增收开辟了新路子。

2、依据农村村村通公路建设政策、《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章程》等法律法规,大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五年来我乡有个村争取到国家村村通工程项目,全都按照有关规定和村民代表讨论办理,确定工程造价、质量监督、财务管理等办法;目前,已有23个村公路硬化工程已完工,其余2村正在加快进度,力争年底完成任务。

3、依据计划生育的“一法三规一条例”,狠抓计划生育工作。近年来开展了“抓民生、促计生”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群众们的广泛好评。组织开展了以“关爱妇女、儿童”为主题的制订村规民约活动,我乡王楼村、西窑村作为登封市三个试点村中的两个,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此项活动,所制订的《村规民约》得到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4、依据《安全生产法》、《护林防火条例》、《道路交通法》、《食品安全法》、《信访法》等法律法规,狠抓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一是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稳定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二是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消化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近年来乡政府职责内的煤矿生产和森林防火、二三轮车载客、病险水库防洪渡汛、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等企业的生产安全都没有事故发生,更没有责任事故发生。

同时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办理“市长热线、市长电话室”和上级责成信函;积极开展“平安石道”活动,从而保证了全乡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长效发展。

5、根据省文化厅有关文件精神,近来我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五年来全乡共建文化大院个,农家书屋个,为各村发放图书万册,健身器材套,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标准化图书室,大大的丰富了群众们文化娱乐生活。

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作为一名特殊的人民代表,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今年以来,一是积极组织和落实党中央的惠农政策;二是积极主动安排和帮扶弱势群体,使他们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全乡所有干部与贫困群众接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生产,鼓励群众积极参加郑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使我乡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到不同程度的老龄补助;三是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全乡99%的农户享受了保险政策,五年来共建标准化卫生室25个,解决了群众们看病难问题;四是集中民智民意开展文卫生乡镇建设工作,镇区的卫生秩序、市场秩序、治安秩序、车辆停放秩序等明显好转;五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邀请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权进行了公开招标,确保我乡各项工程的顺利开展。

同志们,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乡党委书记和一名普通人大代表,时时用乡党委书记的职责和人代会既定任务严格要

篇6:人大代表履职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日益加强,各级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热情和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现实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人大代表职权履行不到位不充分,使代表的作用与其地位不相符合,这种状况制约了地方人大代表工作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和工作成效。

一、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现状

一是代表履行职权不到位。审议权行使不充分,履职过程不扎实。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是代表执行职务的重要方式,而有相当一部分代表虽然参加人大会议和代表活动,却把审议“一府两院”工作仅仅看作是法定程序,走走过场而已,个别代表任职几年,甚至提不出一条有质量的议案和建议。询问、质询、罢免权基本处于“静止”状态。代表法就代表履行职责虽有明文规定,但碍于法律规定不具体等因素,使上述权力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形同虚设。

二是代表工作重点不突出依然存在着循规蹈矩,缺乏创新力。年年都是那几项议题,开展活动也是坚持固有模式,“开个会、转一圈、吃顿饭、总个结”,活动质量不高。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导致代表多是泛泛而听,草草而看,淡淡而谈,审议时抓不住实质要害,就报告审报告的多、重复发言的多,能够提出高质量意见的少,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更少。

三是代表履职积极性不高。不懂执行代表职务,在现实中,部分代表对自身的权力、义务不清楚,认识不到代表权力是法律赋予的、人民给予的,甚至有的人错误地认为代表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并不需要履行什么职责。不愿执行代表职务,部分代表参加人大会议和代表活动不积极,甚至把履行代表职责当成了一种负担,缺乏肩负人民重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敢执行代表职务,有的代表好人主义当头,不愿得罪领导,怕自己提出不同意见影响领导对自己的看法,甚至怕遭打击、报复,于是发言时讲成绩多,讲问题少,提意见潦潦草草,这种现象在党政机关和企业界的代表中较为多见。

四是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相当一部分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结束后,没有及时在选民中宣传贯彻大会的决议、决定和重大事项,使群众对大会的精神和重大举措知之不多。一些代表与选民保持密切联系不够,有的代表借口本职工作忙,联系选民或选举单位少,深人实际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反映群众呼声更少,无法将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及时地反映到有关部门,没有很好地起到联系决策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对发挥代表作用的几点建议

代表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代表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成效,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人大应该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与时俱进,切实改进代表活动方式,创造性地开展代表工作,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

一是进一步完善代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代表活动规定过于原则的内容、方式、任务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加以补充,加以明晰,给代表一个具体的目标任务,使代表工作、活动有法可依。不断完善选举制度,法律应硬性规定对人大代表素质方面的要求,完善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介绍和确定程序,改革现行的代表选举方式,健全选举竞争机制,把好民主选举关,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有一定法律知识和履职能力,群众信赖的人选为代表,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是大力推行代表任职专职化。我国实行的是人大代表兼职制,由于受时间、精力和水平的限制,绝大多数代表无法很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19名特别委员从幕后走向台前,对提高最高权力机构的立法质量和监督质量,推动人大工作更好地开展起到了更好的作用,这就是很好的证明。当前,应转变陈旧观念,克服平衡照顾思想,大量减少党政领导干部在代表中的名额。领导干部当代表,既是执法者,又是监督者,不利于维护国家权力机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努力实现人大代表由“先进劳模型”、“照顾安排型”向“政治科学型”转变,切实提高人大代表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应积极尝试会议组织形式的改革,尝试专题审议。召开人代会和常委会组织审议时,可召集对该议题较熟悉的代表参加,可适当延长审议时间,让代表议深、议透,有利于提高审议的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志。

三是加强对代表的知识培训。代表的责任意识强否,是代表履行职务好坏的前提条件。所以县级人大常委会要把增强代表责任意识、提高代表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增强代表对履行自身职务重要性的认识,促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在培训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一是以会代训,召集代表召开大型会议时安排一定时间对人大代表进行统一培训;二是各个代表团在组织活动时让代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四是优化代表履职环境。为代表履职营造氛围。要加强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力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舆论阵地和宣传手段,在全社会深入宣传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努力提高全社会对人大工作的认知程度,营造一个有利于代表正常履职的良好舆论氛围。要切实解决好代表履职的瓶颈问题。党委和人大有必要就代表履职工作做出更加具体的规定,着重从经济保障、经济补贴等方面提出具体规定,解除代表执行职务的后顾之忧。要依法严肃处理侵犯代表合法权益和影响代表执行职务的不法行为,构建有利于执行《代表法》,有利于代表执行职务的法制环境。

五是多措并举开展各项活动,为代表履职搭建广阔平台。要认真规范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创新代表活动方式,为代表依法履行职务搭建活动平台。在确定全年工作议题时,注意征求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每次人代会之前,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查研究,走访群众,征求意见,为开好会议做准备;在闭会期间,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不定期举行代表经验座谈会,定期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和评议等活动,进一步活跃代表工作;在人代会后,要组织代表及时向选民传达人代会精神,做贯彻执行人代会精神的模范带头人,为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努力使代表活动和作用体现在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六是建立监督制度,提高代表履职的自觉性。建立代表述职制度,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向选区的人大常委会述职,增强代表的责任意识、代表意识。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客观记录代表在任期内的调查和视察活动、提出议案建议、审议发言等情况,定期进行公布,促使代表认真执行代表职务,积极为民当好权、用好权。要敢于执行代表代表免职有关规定,对一些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代表,通过罢免、劝辞等方式取消其资格,把“人民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

上一篇:共赏流年心情散文下一篇:在霍城县共青团系统学雷锋活动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