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观后感

2024-04-27

信天游观后感(精选13篇)

篇1:信天游观后感

在电影《信天游》里听到了这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百科上对信天游的评价是就像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虽然我没有听出这般气势,但是我听出的是另外的一种感觉,那就是西北农民兄弟们的那种纯朴,那种亲切感。故事讲述了一名记者去拍摄信天游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戴着官帽的农民”、把老百姓当父母去孝敬的杨书记。他真真切切地走进了农民们的生活,走进了他们的心灵,克服重重阻力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他顶着丢官的压力推翻了压在一位村妇身心上32年的冤屈,不顾黑恶势力的威胁去查问那些多少年没人敢管的沉年旧案,翻山越岭筹集资金为群众打井。

我相信此时此刻,很多人都会很感动!这是一位党的好干部,一个好党员,日日夜夜、呕心沥血,真正的是为人民而服务。他的感人,就在于他在平凡中透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在平凡中显露出伟大,这是一种质朴的、毫不做作的伟大。我在看完这部影片后除了感动之外,更多的在反思,在感慨,相比于现实我们这个社会真的太需要杨书记这样的好干部。我想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干部都能像杨书记那样去工作,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也就没有了老百姓越来越深入的意识,当官无作为;如果每位干部都能像杨书记那样把人民群众当作衣食父母,那就不是百姓带着礼物上门求办事,而是官员时时刻刻关注着百姓们的需求。当然我个人认为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在我们这个社会上,这些都是理想化的。所有的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想自己过着富裕的生活。这并不应该算是自私,这是现实。我们已经不再是那时的追求理想,坚持毛主席信仰的时代了,已经从精神追求变为了物质追求。如果依然依靠着那些思想宣传,党风建设教育来培养出更多的杨书记,并不现实。如何切合当今实际,做到让“人民的公仆们”从人民的大爷做回自己,才是关键。作为党员干部,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是要把人性、党性和先进性融于一体,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官。这样才能公道正派做事,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形象和威信,影响带动群众。

《信天游》中杨书记的原型是山西运城县纪委副书记、有“百姓书记”之称的梁雨润。现实中还是有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是敢于同腐败现象和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的忠诚卫士,听民声、理民事、解民难的优秀领导干部。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干部可以拥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做领导的责任感及伟大的灵魂。

篇2:信天游观后感

1影片《信天游》以搜集陕北民歌信天游为线索,通过一起又一起鸡毛蒜皮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把农民疾苦搬上银幕,把青天父母官杨雨露的形象刻入百姓心中。《信天游》中的每个故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却都执着地坚信真理的存在。为了讨回公道,他们不惜用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生去争取,只因为他们心中那不灭的希望。

我们的先辈用他们的热情、青春和生命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筑起了一座希望之塔,但是,欺压乡民的恶霸、草菅人命的村官、一级级没完没了的批示,使得这座希望之塔正在渐渐被剥蚀。然而我们应当庆幸,因为无论是伴随着冤死的儿子、被气死的丈夫的两具棺材在漫长的申诉途中苦苦煎熬的老人;还是为了要回被人霸占的宅基地,上访32年的农村妇女;或是为了讨回因工伤致死的儿子的9000元抚恤金而无数次在陌生人面前下跪的老俩口,从他们无奈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不相信”、“怎么会这样”的迷茫,这就是希望,是9亿农民对共产党不灭的希望。

面对不公的事实和无奈无助的可怜百姓,杨书记一次次拍案而起,一次次冒着被罢官的危险挺身而出,一次次把上访群众当作自己的父母,这一切也都是为了延续那不灭的希望。

电影演完了,感动的心渐渐恢复了平静,但思绪未停:

在这个崇尚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做出一番事业。时代需要英雄主义,也需要有人做一些默默无闻的事体现自我平凡的价值,需要有人为老百姓做一些平凡而实实在在的事。杨书记只是为老俩口要回了9000元抚恤金,为村妇拿回了宅基地,这也许并不是什么大事。但百姓们却用自己最淳朴的歌声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这是大事,是9亿农民的大事。杨书记的个人价值信天游的歌声中得到了体现和升华。

篇3:浅析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一、信天游简介

一提起陕北, 有不少人会想到历史悠久、祖辈传唱、经久不衰, 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陕北民歌———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另一种称谓, 曲调缠绵, 旋律优美, 歌词情感深沉。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 是山野之歌。因此, 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 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 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 民间曾有“信天游, 不断头, 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传统的信天游多是表现妇女婚姻、恋爱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痛苦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情绪;也有表现在漫长孤独的旅途中脚夫们抒发艰难生活的苦闷以及对家乡亲人的眷念;还有反映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表达这些丰富的思怨感情, 歌手们常常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即兴创作、出口成诗, 于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就信天而游, 遍及山野乡村。因此, 人们就把这种形式叫做“信天游”或“顺天游”。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 信天游不仅表现劳动人民个人的喜怒哀乐, 它还紧紧地和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 产生了无数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革命、歌颂新生活的信天游。今天的信天游已成为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情意最直接、最简便、最优美的艺术形式。

榆林是信天游的故乡, 榆林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块高原, 所以, 榆林的信天游是蘸了火、浸过酒的。那一朵又一朵音符云, 飘过来又飘过去, 使你嗓子禁不住发痒, 使你情不自禁地要唱歌。祖辈传下来的可歌可泣的《三十里铺》、情意绵绵的《兰花花》、凄婉离别的《走西口》都是榆林信天游的代表作。内蒙信天游的代表作有《脚夫调》、《放马山歌》。山西信天游的代表作有《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上去高山望平川》。山西河曲、内蒙伊克昭盟、宁夏盐池等邻近地区的信天游, 由于受山曲、爬地调以及花儿的影响, 所以在山西被称为“山曲”, 在内蒙则被叫作“爬山调”。别具风味, 歌为几个地方共同流传。

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1. 信天游的歌词特点

传统民歌一般要用方言来演唱, 因为方言与民歌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民歌的语言美体现于押韵形式上, 民歌是用方言来押韵的, 演唱时不用方言, 有时韵脚会很不协调, 如“你妈妈打你不成才, 露水地里穿红鞋”, 普通话“才、鞋”不同韵, 而陕北方言中“鞋”音“孩”, 用方言演唱, 既解决了押韵问题, 又突出了地方风格。信天游歌词语言精练质朴、形象生动, 句中常运用叠字, 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如“一对对白鸽一对对鹅, 一对对的毛眼眼瞭哥哥”。每首信天游既可由一段词独立成歌, 也可把几段词用一个曲调反复咏唱。信天游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由于它的词是依声之词, 受着乐句的严格限制, 因此就形成了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它用比兴作为形象思维的手段, 去选择生活, 提炼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的统一的艺术形象, 这就是“索物托情”或“触景生情”。这两种传统的表达方法在信天游的长期发展中, 已成为自己的优良传统, 它一般是上句起兴、作比, 下句点题。比兴的运用, 自然巧妙、贴切精当。句式多样, 节奏鲜明, 押韵方式灵活自由。读起来朗朗上口, 唱起来悦耳动听。篇幅可长可短, 两行可作为独立的一首小诗, 多行多段有机结合, 可使短章变为连续性的长歌, 表现更为丰富完整的内容。这些口语化的诗句, 语出惊人, 形象生动,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陕北人唱信天游, 既唱生活的快乐, 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 又注重现实, 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方言土语的运用, 给各地民歌增添了浓烈的地方色彩, 一些象声词和语助词如“得儿”、“哎”、“嗨”、“呀”“者”、“哈”、“哟”以及各地生活日常用语中的喊声、哭声吆喝声、惊叹声等, 或影响民歌的语气, 或作用于民歌的衬词, 听来贴切自然, 乡土气息浓烈, 给人以语言、声调美的艺术享受。《陕北牧歌》插曲被刘炽依照信天游原词:“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 受苦人盼过好光景”, “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 人里头挑人数上哥哥好”,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 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等改编, 成为脍炙人口的信天游演唱词。她的动人旋律和音调, 曾激发了许多诗人作家、音乐家的灵感, 创作出一批蜚声艺苑的佳作, 被誉为艺术的母本。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中的“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才长得好”。这首长诗充分继承了信天游的特点, 从头到尾几乎应用各种比喻铺排, 既通俗又不落俗套。还有贺敬之的《回延安》,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都是在信天游格式上创作的, 成为现代信天游的楷模之作, 且久唱不衰。

2. 信天游的艺术手法

情歌是信天游的精华, 由此构成了陕北民歌的主调如民间传唱的《三十里铺》、《拦羊的哥哥》、《赶牲灵》《送情郎》、《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走西口》等都是情歌的代表作品。生活在这里的人常常在不经意间就会哼唱起来, 成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 旋律奔放、开阔, 扣人心弦, 荡气回肠, 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 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 为此, 常常把声音、嗓门拉得很长, 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 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 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协, 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3. 信天游的曲调特点

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两句的关系有延续发展的, 也有变化重复的。曲调的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节奏比较自由, 旋律起伏比较大, 音域较宽, 音调高亢开阔, 感情流畅奔放, 具有较强的山歌性格, 如《脚夫歌》另一种是结构比较严谨规整, 节奏比较匀称固定, 旋律进行平和舒展, 感情细致深沉, 性格接近小调。

由于信天游流行的地区不同,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色彩。例如与山西河曲相邻的府谷、神木的信天游, 常常带有山曲的风味;靠近内蒙古西部地区靖边一带的信天游, 又常常含有内蒙古爬山调的因素;流行在宁夏东部的信天游, 又和当地山花儿的性格相近;而流行在河北西部平山县的信天游则又自成一格。

4. 信天游的情感特点

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 对爱情的赞歌, 对生活的颂歌。她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愁与恨, 她汇聚了万万千千劳苦大众对生活点滴的素描, 她凝结了世代与自然和生命抗衡的陕北民众对自我的倾诉。蓝天、白云、东山糜子、西山谷、羊羔羔、牛妈妈、亲妹妹、情哥哥、黄土地、信天游, 这是陕北最亮丽的风光。在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沟里,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民歌是陕北人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 是发自人民心底的呼声, 是老百姓真情实感的真实流露, 其中蕴涵着人民群众美好的情感。“三月里的太阳红又红, 为什么我赶脚人儿这样苦闷”?一旦你耳边回响着这凄凉无助的歌声, 你一定会想起山洼中陕北农妇的寂寞生活。陕北民歌是陕北人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是陕北人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在陕北, 无论表现喜、怒、哀、乐哪种情感, 都是有歌有曲的。村庄里, 有坐在墙畔编草帽、纳鞋底的婆姨们的低吟浅喝;山路上, 有赶牲灵的脚夫们在高嗓放歌。所有这些, 正是构成黄土高原独特风貌的一道亮丽景色。

5. 信天游的演唱

信天游演唱不受曲调的限制, 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唱者的情绪, 同一首歌唱出不同的感情, 可长可短, 可快可慢, 同时每段歌词可以用任何曲调配唱, 说明信天游的曲调并不固定, 陕北的信天游有数十种, 《赶牲灵》的曲调就属于“信天游”的一个变种。旧社会, 陕北一带的人们生活十分贫苦, 许多男人为了谋生, 除了“走西口”到外地谋生外, 有相当一部分人靠赶牲灵谋生。“赶牲灵”也称“赶脚”, 它近似于云贵地区的“赶马帮”, 即用牲畜 (陕北多为骡驴) 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 而赶这牲畜运送货物的人即称赶牲灵者。他们走山越岭, 风餐露宿, 十分辛苦。由于赶一趟牲灵常需要数十天甚至半年、一年, 所以赶牲灵的家人非常惦念他们, 凡遇到赶牲灵的队伍走过, 往往就有许多妇女、小孩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民歌《赶牲灵》就是表现一个姑娘见到赶牲灵的队伍通过, 从远处期盼自己情人的情景。“你若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 你不是我哥哥你走你的路”。此时, 姑娘那种希望、焦急、失望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这首歌既属于信天游的一种, 又属于山歌的一种, 阔远、嘹亮是其主要特征。远音程的跃进给人以无比开阔的意境。四度音程一般给人以强力度感, 在这里, 运用的是陕北音调的主要特征。现在有许多唱民族歌曲的女演员喜欢在舞台上演唱这首歌, 她们在演唱时往往还要加上夸张的表情 (尤其是在第三段) ,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信天游的分类基本上分为高腔、平腔两类。节奏自由、音域较宽、旋律起伏较大、感情奔放的如:

(1) 对面 (价) 沟里流河水, 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2) 你妈妈打你, 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把洋烟喝。

(3)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 受苦人盼的好光 (噢) 景。

(4) 你他的个打你呀不成你个才, 为什么那露水地里穿红鞋。

演唱第一种类型 (例l、2) , 宜用高腔;演唱第二种类型 (例3、4) , 宜用平腔。高腔大多用假声, 所谓“羊嗓子回牛声”歌唱, 由于曲调奔放, 悠扬高亢, 加之音域宽, 跳动大, 节奏自由并富于变化, 不少曲调用无限延长音和混合拍子, 因而唱起来自由舒展, 感情奔放。平腔结构紧凑, 节奏较整齐, 旋律进行比较平稳。

信天游的传唱之境, 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土高原, 这高原, 千沟万壑、连绵起伏, 恢弘而壮观, 深藏着苍凉与悲壮, 饱含着沉郁与顿挫。千百年来, 陕北的一方山水和信天游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 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 也塑造了壮阔而寂寞的地域美。

热爱信天游不需要理由, 哼唱信天游不需要舞台, 放歌信天游不需要听众。有人说“流行歌曲虽流行, 可寿命不久”, 信天游会放荡在天空, 流走于沟溪, 回音于山峦, 不被岁月封尘。这话到底有几分道理, 还是让时间去评说吧。然而信天游成为陕北又一道淡妆彩素、浓墨风景, 这已被世人所公认。信天游, 陕北的乐府、陕北的天籁。这一艺术奇葩以她特有的风姿独秀于艺苑之林, 脍炙人口, 余音袅袅, 芬芳永久。信天游是属于中国的, 更是属于世界的。这颗黄土高原上的明珠, 伴随着历史, 历经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在时代的演进中展示着她的魅力, 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异彩。

参考文献

[1]俞子正, 田晓宝, 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徐成刚.中国民歌选[M].上海:上海声乐出版社, 1982.

篇4:情歌:信天游(八首)

荞麦开花花包头,

是非黑白我清楚。

一圪垯石头和一圪垯泥,

要想和我交朋友要考验你。

驴粪蛋上落了一层霜,

太阳一起来就露本相。

身正不怕影子斜,

为人做事怕心偏。

交朋友不交毒赌偷,

唱歌要唱信天游。

不会做诗你没才,

跑断了双腿也活该!

变个蝴蝶跟上你

想你想你真想你,

变个蝴蝶跟上你。

牡丹花好叶儿好,

蝴蝶飞起高又高。

家里我就落在窗棂棂,

田里我就飞进你眼仁仁。

你写诗我就笔尖上绕,

你梳头我就镜子里停。

白天我送你百花香,

黑夜就落在妹妹梦上。

好心操在你身上

雷声响在当天上,

好心操在你身上。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天天我为你梳妆打扮。

有一口好饭我留给你吃,

有一块好布我让给你穿。

天冷了我给哥哥焐被子,

天热了我为哥哥扇扇子。

家里门外不用你管,

我还要让哥哥过星期天。

花轿几回回抬来哩

沟里一条河水等你哩,

哥哥不来嘴撅得老高哩。

碱畔一棵杨树等你哩,

哥哥不来脖伸得老长哩。

山坡一阵风儿等你哩,

哥哥不来耳朵地上听着哩。

山顶一朵儿云彩等你哩,

哥哥不来眼睛望得淌泪哩。

窑里的妹妹等着哥哥哩,

花轿梦里几回回抬来哩。

稠的拨拉稀的喝

稠的拨拉稀的喝,

饭菜不知冷热哩。

反盖被子错枕袄,

睡觉不知颠倒哩。

月亮底里晒阳哩,

不知白天黑夜哩。

水桶挂在辘轳把,

还当是井绳盘错哩。

这辈子爱你到下辈子

昨夜晚哥哥梦了个梦,

揣遍了妹妹的热身身。

眼对着眼来脸挨着脸,

心里甜得像个蜜罐罐。

鹰踏兔子蝶恋花,

亲不够的口口说不完的话。

三天吃了两颗米,

这辈子爱你到下辈子。

双手搂住你的细腰腰,

就好像老绵羊疼羔羔。

看的哥哥心动哩

一对大眼睛水灵灵,

柳叶细眉儿樱桃唇。

瓜子俊脸脸天生成,

长辫子一甩最迷人。

苗条条身材五尺几,

就像一根小葱刚出水。

巧格溜溜手手剪花哩,

看的哥哥心动哩。

绕来绕去我绕住个你

春风风吹绿杨柳梢,

哥哥想妹妹好心焦。

天上的花鸨地下的鸡,

绕来绕去我绕住个你。

蜜蜂飞在花骨朵儿上,

我的心就放在你身上。

平原上放马难收缰,

想一回妹妹受一回伤。

下一场猛雨发一场水,

想一回妹妹蜕一层皮。

炕暖煨那个悠悠火,

想起妹妹来不由我。

篇5:电影信天游观后感

建设局会议室 2010年5月7日

电影《信天游》融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展现了原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纪委书记梁雨润同志一个又一个为民排忧解难的感人故事。5月7日,我局组织全体干职工认真观看了此电影,杨书记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敢于同腐败现象和邪恶势力做坚决斗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我们要向他学习,像他那样,践行党的宗旨,具有无私奉献、尽心竭力为大家办实事的公仆精神;学习他,就要像他那样具有迎难而上、勇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学习他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在做人,实在干事,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他更要时时以他为榜样的来激励自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业务技能,遵守岗位职责,以奉献之心干工作,以满腔热忱对旅客,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并以自己努力工作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周围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

新企业要发展,靠的是不断改革创新,靠的是不断开拓进取。学习杨书记,我们每一位职工都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本职工作做起,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知难而上,为新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为新企业实现和早日实现上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学习,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是做好每一件“小事”。作为建设局的工作人员,无论项目规模的大小,我们都要时刻以一颗负责的心,规划好每一个建设项目,恪守尽责,不放过规划蓝图的每一个小符号,不忽略每一个小标识,把项目规划图做到尽善尽美。

二是善于为领导解决“难事”。领导安排下来的每一项工作都尽力保质保量地做好,对于领导遇到的“难题”,我我们也要主动与领导分担,及时为领导提供自己好的建议和看法,为领导排忧解难。

三是立足本职,创一流业绩。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我们也应该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敢于触及矛盾,要遇事不推不拖,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姚 登 智

篇6:《信天游》观后感1000字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自己既为我们党有杨雨露同志这样的好干部而骄傲,也为那些对人民群众的痛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党员干部而痛心,更加感受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影片中,自己有三个方面的感受:

一、党的干部永远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们的一切权力是人民给的,党的执政地位来源于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拥护和信赖。在革命战争年代,是人民群众,是老百姓们心甘情愿地跟着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而流血流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人民群众,是老百姓们全身心地响应党的号召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是人民群众,是老百姓们理解党和国家的开放改革政策,克服个人的困难,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贡献。人民群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更是我们党执政和长期执政的坚强基础。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群众的困难放上心上,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也才能永远保持党执政的合法性。

二、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一个农民为了讨回公道上访,一位老人为了一块宅基地上访32年,一位老人为了9000元的抚恤金上访300多次,一位村长为了解决一口关系全村人生活的井而多次找到县政府而得不到解决,其中有我们的部分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淡漠,宗旨观念不强的原因,而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考核、评价干部的机制不完善,对宗旨观念不强、不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不能及时地予以处理,干部队伍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唯上不为下、唯权不为民,党内腐败现象的蔓延与此不无关系。只有通过完善机制和制度,使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得到褒奖、受到重用,使不关心群众疾苦,对本应为群众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干部受到处理,才能真正形成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立足本职,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篇7:观《信天游》后感[推荐]

朱蓉

雁塔区等驾坡小学 2013年6月

《信天游》观后感

本周看了由著名导演冯小宁执导的主旋律影片《信天游》。该片根据著名作家何建明的畅销长篇报告文学《根本利益》改编而成,以主人公——山西运城县纪委副书记、有“百姓书记”之称的梁雨润为原型,塑造了“杨书记”的形象。扮演“杨书记”的是著名喜剧小品演员郭达,他将这位“戴着官帽的农民”、把老百姓当父母去孝敬的“儿女官”诠释得淋漓尽致、真实感人。全片没有一句说教和口号,好似“真人真事”的新闻报道,以电视台记者“我”到黄土高原采风民歌《信天游》,偶然的一场村民械斗使一个农村小官进入镜头,“我”的摄像机也在《信天游》歌声中不知不觉地随着小县城的农民官走进了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个普通的“戴着官帽子的农民”、一个善良的好人、一个勇敢斗士的轮廓在“我”的镜头中清晰起来。影片大量选用普通农民演出,用农民浑然天成的形象、用他们自然的眼睛和饱经沧桑的面庞去表达电影要说的一切。

看完这部电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什么会有32年的上访路?为什么会有欺压乡民的恶霸?为什么农民在《信天游》的歌声对青天的呼唤呢?

杨书记说:“自古以来,人们把当官的叫做当父母官,意思是说他们是一方百姓的父母。这种观点千百年来名正言顺地压在老百姓的头上,如今我们要给他翻过来!不是做父母官,而是要做子女官,让那些把老百姓当做父母的人去做官。”鲁迅先生的话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牛”什么意思?就是要当老百姓的子女。为什么现在有些官与老百姓疏远了?原因就在这,因此也有了32年的上访路。

杨书记说:“我们当„官‟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些实事、好事。今天农民找我,我就想到,当年我是从他们中走出来的,我们今天拿的工资是他们给的,我们吃的喝的是他们给的,没有老百姓就没有我们!”他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敢于碰硬,忠实履行纪检监察职责,不畏艰险,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务实、清廉的先进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杨书记他以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

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被誉为“百姓书记”、“爱民干部”。而我作为一名党员,该如何向他学习呢?

学习杨书记,就要像他那样,实在干事。工作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出来的,整天夸夸奇谈、纸上谈兵是没有实效的。小学老师的责任是很大的,对于我们执教的小学生来说,事无巨细,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事情很多,这些都需要认真对待,认真去做。

学习杨书记,就要像他那样,践行党的宗旨,具有无私奉献、尽心竭力为大家办事的公仆精神,为人民服务不怕难。作为一名教师,本职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要把他们的需要看成自己的,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在工作中融入自己的一片爱心,这样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同时还要不计较个人得失。虽然经常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做校内的工作,但想到他们能多学点知识,我多付出一点也是值得的。

朱 蓉

篇8:信天游观后感

关键词:岚山号子,艺术特征,演唱,现状与保护

民歌是世代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积累出的智慧结晶,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一个地区民歌的产生具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特定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 也是形成不同种族、不同地区文化传统和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础。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行为, 必然受地理环境、自然因素的影响。日照东临黄海, 北与青岛、潍坊相邻, 南与江苏省毗邻, 西与临沂地区接壤, 是鲁东南沿海重要文化区域。这种临海的地理优势, 使得本地的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海洋特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海洋渔民号子。

渔民号子是渔民的“信天游”, 是渔民在撒网捕鱼的过程中为了统一劳作演唱的劳动号子。日照沿海各区遍布许多零星的渔码头, 在两城、石臼、涛雒、岚山等处都可以看到渔民打渔的身影。勤劳朴实的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歌, 这其中最有典型特点的就是岚山号子。岚山头位于鲁东南沿海, 北距日照市区3 8公里, 南邻海州湾, 东临黄海, 面海背山, 风景秀丽, 是山东渔业重镇, 也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正是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岚山号子, 其影响力辐射到苏北和整个鲁东南地区, 北至渤海湾, 南至舟山。岚山号子因吸收了各地号子的优点而极富地方特色, 苏北地区流传一种说法“青口的棹, 岚山的号”, 可见岚山号子当时的影响力。岚山渔民号子音调高亢, 铿锵有力, 旋律优美, 有领有合, 词句简洁, 朗朗上口, 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感召力, 尤其是在海上繁重危险的渔业生产中, 起到了协调劳动、齐力团结的的作用, 长期以来深受渔民的喜爱。勤劳朴实的渔民们用他们那终日捞网捕鱼、长满老茧的双手创作出了高于生活真实的艺术作品。

喊号子在当地渔民中俗称“打号子”, 一般由船老大下令, 一个号子手领号, 其它船员唱和。主要有溜网号、推关号、点水号、棹掉号、打户号、成缆号、抬网号、箍桩号、掏鱼号等。

1.成缆号。

旧时渔船的缆绳多用稻草、竹条、麻等原料纺成, 三股为一缆绳。拧绳用的纺车称“吊子”。渔民伴着号子用吊子将绳绞织成缆。此号子节奏由慢到快, 伴着节奏的变化缆绳也愈拧愈紧。

2.箍桩号。

桩是海上生产时用来固定渔网的工具。用锤子敲打捆绑, 边敲打边打号子。要随着敲打的节奏打号。旋律流畅节奏灵活, 诙谐动听。

3.棹掉号。

海上风平浪静时, 渔民划桨时所打的号子。打这个号子速度适中, 节奏感强。

4.打户号。

渔民在渔场打渔固定网具时, 要把木桩打入滩中, 称为“打户”。这时演唱的号子称为“打户号”。此号子短促有力, 反复循环。

5.溜网号。

溜网就是入网的鱼虾提出水面装舱的过程。由于以前没有现代的机器设备因此需要多人的合作。因为是收获的时刻, 所以打这个号子时洋溢着喜悦的情绪。音乐悠扬轻快, 舒缓动听。领号中有精彩的唱段, 音调高亢, 优美。

6.点水号。

是帆船出海或靠岸时渔民测量水深和水底状况所唱的号子。在渔船靠岸时, 为了防止搁浅也要测量水深。测量单位用“节”表示。节数越大表示水越深。

打号子时常用一些语气助词, 比如:“啊, 嗨、嗷、哎、唵”等等。根据作业场景、作业时段和作业方式的不同而有多种不同的号子, 岚山号子基本上是“专号专用”的, 且已形成了完整的程式。演唱以真声为主, 假声为辅。中低声区以“大本嗓”演唱居多, 声音质朴, 自然。高声区运用一定假声, 音色变化丰富, 高亢。特别是有的渔民号子在演唱时, 音域跨度大, (达到十五度) 真假声的运用, 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腔唱法。岚山渔民号子在旋律上大多以宫调式和徵调式为主, 节奏性较强, 具体的歌词较少, 主要是一些语气衬词贯穿始终, 风格上比较粗犷有力, 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

岚山号子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它是自古以来渔民面对险恶自然环境不屈精神的见证。同时, 对于研究继承优秀民间文化遗产, 了解海洋文化, 把握地方风俗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近年来, 日照政府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为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做了许多积极工作, 保护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音乐。

但是由于机械动力船取代古老的帆船以后, 渔民的生产作业逐步走向机械化和现代化, 渔民号子的传唱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同时,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 文化的多元化, 流行音乐元素的盛行导致社会公众对音乐审美有了更多新的要求, 加之社会公众对于民间音乐缺乏认识和了解, 岚山号子在流行歌曲的冲击下难以立足, 继承和发展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挑战。但在这种困境中经过多方的努力, 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岚山号子2 0 0 7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并在同年的中国渔歌邀请赛中获得最佳号子王称号。如今, 岚山渔民号子已有很多年轻人加入其行列。岚山街道办事处也已经派专门人员组织和整理了多首渔民号子, 并把这些号子系统化, 加入许多形体表演, 并在作品演唱时加入现代音乐元素形式的伴奏使大众易于接受, 古老的岚山渔民号子旧貌换新颜, 活跃和丰富了日照人民的精神生活。市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积极广泛地推广和开展宣传活动。岚山渔民号子先后参加各种文艺演出, 并在中央台和省市频道推出专题节目, 对渔民号子的推广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很多当年在海上实地演唱的老渔民对于现在这种形式的渔民号子存在异议, 觉得与当年的原始风格有差异, 但是岚山渔民号子的这些努力对民歌的弘扬传承, 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 并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对于民歌的传承我个人的意见是民间歌曲的保护一定要注意其原生态特点, 要尊重它的本来面貌, 首先要保护, 然后再谈发展。无论是作为地方政府还是作为一个单独个体的人, 都应该切实的为保护它而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有步骤、不盲目的将我们的岚山号子保护好、传承好, 让它一直唱下去。

岚山号子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日照海洋文化的底蕴和命脉, 更是海洋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其音乐风格质朴醇厚, 是日照劳动人民现实的生活写照。也正因为简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反映了真实的生活, 才散发出了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笔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和喜爱它, 使这一优秀的音乐文化后继有人, 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 文化艺术出版社。

[2]苗晶等著《山东民间歌曲论述》, 山东人民出版社。

篇9:天游峰读后感扫路人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去爬天游峰时与一位扫路老人之间的谈话。课文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反映出老人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文中有多处描写山势险峻与游人“气喘吁吁,望而却步”,更加突出老人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可以看出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而上上下下一千八百多层台阶,老人没有退缩,只当风景看。

而当我熟读一番后才明白接下来作者为何说30年后还来看他,因为作者早已被老人的生活态度所折服。而作者之所以记住那阵笑声,不仅是记住了那笑声的爽朗,更是记住了那种乐观面对生活的精神,同时,也让我感觉到了作者对老人深深地敬意。 从这篇课文中,我学会了多。老人作为天游峰的扫路人,他攀登不止,自强不息,乐观生活,充满自信,没有因每天的工作艰辛而却步。而我们是否也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呢?!面对困难,不逃避,不悲观。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篇10:信天游

-程琳-二十世纪中华歌坛名

演唱:程琳

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不见我的童年我抬头向青天搜寻远去的从前白云悠悠尽情地游什么都没改变大雁听过我的歌小河亲过我的脸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遍又一遍

篇11:信天游与我

大多数歌词表现的都是男欢女爱,在那种热辣辣的语言面前,中国数千年封建礼教的浸染荡然无存,一个字酸。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关心的问题是很直截了当的,他们要的是女人,或者说是其肉体,是否美丽温柔并不重要,!可以吃饱肚子,炕上有个婆姨就已经是神仙过的日子了!可这点要求他们都得不到,所以信天游就应运而生了。这里的土地贫瘠,资源匮乏,造就了信天游的悲凉。

所有的内容都从心灵中自然流淌,老公公扒灰,大姑娘偷情,所有人似乎都不关注他的道德内容,也没有丝毫的谴责!有些不可思议,却再正常不过。

血色浪漫中写到陕北那个地方,有很多种原因,首先是全剧的主题需要这样一地方来形容主人公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就是那种特殊的一般人难以拥有的人生观,越是凄凉越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某种激情,苦中作乐,把一切的苦难看作是寻找人生真谛的垫脚石;其次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毛主席挥挥手,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大有作为的;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情况的相当复杂的感情,读者往往最捉摸不透的就是作

家的思维方式和写作目的。总之这个片段是给我映象最深刻的,尤其是钟与秦讨论陕北这块古老而又深邃的土地及文化的时候,恨不得马上奔到那里,对着山梁,背着土窑绷紧全身的肌肉大吼一番,知道没有一丝力气,趴在黄土地中,与那种纯洁的气息亲昵一番。

若干年前的一位陕西巡抚给皇帝的奏折这样写道是《血》里的题目是七笔勾万里遨游,百日山河无尽头,山秃穷而陡,水恶虎狼吼,四月柳絮稠,山花无锦锈,狂风骤起哪辩昏与昼,因此上把万紫千红一笔勾。窑洞茅屋,省上砖木措上土,夏日晒难透,阴雨更肯露,土块砌墙头,灯油壁上流,掩藏臭气马粪与牛溲,因此上把雕梁画栋一笔勾。没面皮裘,四季常穿不肯丢,纱葛不需求,褐衫耐久留,裤腿宽而厚,破烂亦将就,毡片遮体被褥全没有,因此上把绫罗绸缎一笔勾。客到久留,奶子熬茶敬一瓯,面饼葱汤醋,锅盔蒜盐韭,牛蹄与羊首,连毛吞入口,风卷残云吃罢方撒手,因此上把山珍海味一笔勾。堪叹儒流,一领蓝衫便罢休,才入了黉门,文章便丢手,匾额挂门楼,不向长安走,飘风浪荡荣华坐享够,因此上把金榜题名一笔勾。可笑女流,鬓发蓬松灰满头,腥膻乎乎口,面皮晒铁锈,黑漆钢叉手,驴蹄宽而厚,云雨巫 山哪辩秋波流,因此上把粉黛佳人一笔勾。塞外荒丘,土鞑回番族类稠,形容如猪狗,性心似马牛,嘻嘻推个球,哈哈拍会手,圣人布 道此处偏遗漏,因此上把礼义廉耻一笔勾。

好像这位官员觉得陕北是块寒苦之地,带有些许的鄙夷吧!尤其最后一句活脱脱在讲信天游的意境!

再到后来看过史铁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以他自己在陕北绥德插队的生活为素材创作的,同样体现了他对那一方水土深深的依恋与不舍。他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人,(而非作家)想想他的人生经历会让我们中的很多人自行惭秽,光棍老汉的一生与《血》中的杜老汉如出一辙,可能是巧合吧!可最最令我激动的是,他曾经去插队经常转车的地方居然是我的家乡山西介休,还在那里买过几只烧鸡,挺肤浅的。这是我摘抄的一首信天游歌词题目不知道只有内容

沙梁梁招手沙湾弯来

死黑门的裤带解不开

车车推在路畔畔

把朋友引在沙湾湾

梁梁上柳梢湾湾上柴

咱哪达达碰见哪达达来

一把搂住细腰腰

好像山羊疼羔羔

脚部抬高把气憋定

怀揣上馍馍把狗哄定

白脸脸雀长翅膀

吃你的口口比肉香

白布衫衫怀敞开

白格生生的奶奶露出来

哎呦呦 我两个手手揣奶奶

红格当当嘴唇白格生生牙

亲口口说下些疼人话

紧接着就是平凡的世界了,一本在我枕边案旁的小说,它给我们年轻人带来的东西相信许多人都知道,其中也有很多的信天游穿插,例如描写润叶与少安在原西县城河边那段出现的正月里结冰立春消以后也多次提到;还有田万有大叔的链子嘴;王满银唱的兰花花;揽工汉的借钱。。。。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映象。路遥是清涧人,后来过继到延川县的伯父家,是根正苗红的陕北人,也是陕西人的骄傲,从他笔下流露出的更是对故土深深地热爱。

还有比平更早的小说人生,里面那首 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吧!电影版片头的黄河船夫曲那种粗犷豪迈的意境,及剧中德顺爷的走西口,难言的忧伤与凄美,与龚琳娜 阿宝王向荣的走西口完全不是一个味儿。据说该片是中国第一部被奥斯卡提名的电影,奖项好像是关于音乐的吧!

总之挺迷的,可是我五音不全唱不来,所以贺玉堂的一些歌就没有留,不喜欢配乐的,原生态的最好,其实最纯正的都在民间,有机会一定要去体验一把。

篇12:信天游优秀作文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以银川为中心的河套、宁夏地区,自古富庶,成为盛产大米,是陕北人心目中淘金宝地,因其地处陕北西部。故称走西口两绺绺麻绳捆铺盖,什么样留下走口外走西口是陕北一个影响广远的历史现象,反映到陕北民歌中,就诞生了凄婉悱恻的《走西口》。哥哥你到大门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走西口》被人赞为陕北民歌离情之王,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史与心灵史的生动记录,与陕北人民生活相关性的事物几乎都可以从民歌中找到。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如曾被刘炽等改编作为《陕北牧歌》插曲的信天游原词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过好光景.青杨柳树长得高,你看上哥哥我哪搭好?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数上哥哥好.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信天游的动人音调激发了许多诗人、作家、音乐家的灵感,创作出一批蜚声艺苑的佳作,被誉为艺术的母亲,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就是用信天游格式创作的,情歌是信天游的精华,民间叫酸曲儿。信天游《你看哥哥哪搭搭好》:青草草开花一般般高,唱上一个酸曲解心焦。它如同信天游这朵山花的花蕊,饱含激情,散发着温馨,还带有一缕感伤,妩媚动人。那份纯贞、痴迷、大胆、坦白,令人心旷神怡,柔肠百结。信天游的名段如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那个容易拉话话难、上河里的鸭子下河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羊羔羔跌下前脑畔,哪个女人不想自己的汉、山丹丹花儿背洼洼开,你有这个心思慢慢价来,你妈妈打你不成材,露水地里穿红鞋等均通俗自然,脍炙人口,传唱了一代又一代。

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是对爱情的颂歌,它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

蓝天、白云、黄土地、信天游,这是陕北最亮丽的风光。

信天游,陕北的乐府。

篇13:电影《信天游》观看心得500字

当我看到老人那一双渴求的眼神、悲伤的眼神,真的触动了我的心灵,眼泪终于抑制不住了,夺眶而出……我真的觉得朴实的农民受了太多太多的苦。老年丧子,连仅有的一点养老钱都被腐败的人给夺走了,多次上诉没人理睬。如果这事遇到我们身上,我们也许搞两三次也就放弃了。但老爷爷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对党的信任,坚守了那么多年,真的让我又佩服又心疼。难道我们的为人民服务只是口头的标语吗?难道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受苦的还是人民吗?我真的心中充满着疑问和不解。

但是,终于有一个共产党员让我看到了希望。他就是杨书记,一个为民请命的杨青天。他觉得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我们眼里也许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于农民是天大的事,我们要细心仔细的处理,让人民群众不要失去对共产党的信心。试想,如果没有人民的拥护,共产党还能执政下去吗?在革命中,广大人民群众为革命流血牺牲,难道是为换来另一个压迫社会吗?杨书记正是在为共产党挽回民心啊,正在为共产党夯实社会基础啊。杨书记将每个农民的是看成是自己的事,将农民视为父母,将为他们排忧就解难看成自己的责任,用心的为人民解决好每一件事,他真的很伟大!如果每个共产党员都能这么做,那社会能不和谐吗?

那国家能不稳定吗?我真的觉得共产党员该好好反思一下。

上一篇:教师师风师德培训心得下一篇:排舞、运动会、拔河比赛名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