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像成龙一样精于策划

2024-05-17

学会像成龙一样精于策划(共2篇)

篇1:学会像成龙一样精于策划

学会像成龙一样精于策划

今天中午看到三则新闻,《成龙鸟巢演唱会嘉宾过百人,小沈阳李宇春加盟》,《麦城:王菲的商业价值是几个万》,及《王小鱼:小沈阳的拐点与刘谦的百日聚变》。本来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三篇文章,但仔细阅读过后,却让我顿然豁朗,让人不得不佩服起成龙炒作的高明以及小学算术学的不错。

故事尚未开始,新闻已经铺天盖地。这,就是最超值的回报。

娱乐圈是炒作者的娱乐圈。这年头,不存在没有炒作的娱乐人,要想知道一个人火到什么程度,只要看网络上以及传统媒体上的曝光率便一目了然了。娱乐圈要想火,铁定的一个定律,就像美国选总统,得看你的策划团队和你的资金后盾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拥有什么样的策划团队和资金,就决定了你会火到什么程度。似乎与一个人的实力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

纵观当今中国的娱乐圈,无疑,成龙、李连杰是最会炒作的人。炒作的水平比起那些仍停留在粗制滥造的绯闻上的人更胜一筹。

李连杰的壹基金,彻底树立起了他的正面光辉形象,让他赚的金银满盆。而实际中,李连杰却只为壹基金付出了100万的启动基金。100万,对于一个拍一部片子就要以亿来计算的演员来说,只是凤毛麟角,实在算不得什么。但与接踵而至的好处相比,无疑,李连杰的炒作是最成功的。以最少的.投入换得了最大的回报。当然,我不应该往坏处想。而更应该多歌颂歌颂他的丰功伟绩,这毕竟是许多人所希望的。

当然,成龙也毫不逊色。成龙,我们这位中国电影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界的泰斗级人物,每每在大型活动中总免不了插上一脚,只要是大型活动,想都不用想,记得一条,相信总会有成龙的影子的。

难道他真的有那么重要?未必吧,这其中的猫腻,只有内行才知和他们自知。

——这年头,要做一棵常青树不容易。特别是娱乐圈的万年青。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娱乐圈,成龙努力着要做一棵万年青。

奥运会后,成龙成为鸟巢演唱第一人,这已经是最好的噱头。

可是,在成龙看来,这依然不够,于是,再打着公益的旗号。毕竟,这年头,没有什么比这更有亲和力,更能忽悠人,更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腰包……

事情做到这一步,这已然是一个很有噱头的演唱会了。

然而今日,媒体又爆出李宇春,小沈阳将在鸟巢献唱。无疑,又是一记猛药。比几年前见血封喉的3911都要毒上千倍百倍。

李宇春,的超女冠军,一个实际中的女人因走男人路线的当红歌手。

小沈阳,春晚走出的最火的新人,一个实际中的男人因走女人甚至不男不女路线爆火的小品演员。

统观全局,此二人除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当下媒体的宠儿,舆论的焦点……仅凭此两点,无论届时小沈阳,李宇春是否出现在鸟巢都已经不重要,成龙的宣传炒作目的都已经达到。

当然,更多的成龙还是希望他们能去。除了诚信问题之外,还能为成龙分担一些演唱时间。

可惜的是,刘谦实在无法与此次演出沾上边儿,否则刘谦定然也是此次成龙邀请的对象。因为刘谦同样是从春晚走出的人气王,同样是眼下媒体最得宠的人,同样拥有庞大的粉丝群。

可能,最初刘谦也在邀请之列。只是后来,处于舆论的压力,被迫给取消了。但在我看来,他们的这个做法实在有些欠英明。放弃请刘谦,将是他们的一大损失。

这场演唱会的总策划周海还透露,想要参加这场演唱会的艺人人数还在增加,很有可能有两三百名艺人到时要献唱鸟巢。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会“20分钟一个高潮”。

——到时候,就是每人一分钟,也不够安排的了。

无疑,成龙的这次鸟巢演唱会的策划团队们确实非常高明,高明非常。

因为略懂算数的人都会加法计算,每个献唱者的粉丝组成一个集合体,那么这场演唱会的火爆场面将会是什么样的。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成龙和他的团队心里则更清楚。

而更重要的是,因为粉丝门派众多,就不会每一位观众都把焦点放在成龙的身上,唱的好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成龙能让这么多的明星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台演出。

从这场演唱会中也看到一种现象:在未来,明星们将有群体作战的趋势,从而降低市场运作风险;艺人无俗雅,只要你有足够的人气,有足够的噱头,哪怕你是芙蓉姐姐……只可惜,芙蓉姐姐比起李宇春,小沈阳高不成低不就,人气还远远不够,不够到也没有关系,但要命的是芙蓉姐姐长的实在有些对不起观众,更别说是成龙这样有品味的男人了,如果芙蓉姐姐是关之琳,张曼玉,章子怡,徐若瑄或舒淇……且又与音乐勉强可以扯得上关系的话,成龙照样会跟芙蓉姐姐合作,照样会盛情的邀请去鸟巢的。

而这一切的一切,皆出自成龙的不自信。在影视方面,成龙毫无争论,泰斗级人物。而在演唱方面,正如以前一评论家所说,成龙太普通。

篇2:像孩子一样 学会“说不”

而我觉得它最为美妙的地方在于:只会是可怕的两岁,而不是可怕的三岁或者可怕的四岁。女儿进入第一个反抗期是在一岁十个月,差不多两岁半就结束了,从此进入了一个可以听懂逻辑,开始探讨道理的阶段。

两岁的小朋友之所以变得让大人觉得“麻烦”,无非是因为他们开始说“不”。除了语言的“不”,还包括不管不顾地哭闹,用各种肢体语言表达抗拒意志,言行举止间充满了“偏要和你对着干”的意思。

由于之前我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有所了解和准备,所以女儿的这个阶段过渡得比较顺利。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在平滑的道路上行走,突然遇到一段泥泞的小路,这条小路的总长度是一千米,如果我们停下来训斥孩子,或是试图抱着他快走,或是拿鞭子赶着要他跑出刘翔的速度,都会使得孩子降低自己正常的速度,从而让这段路变得艰涩、缓慢,而如果我们明白道路的长度是既定的,只需要顺从孩子的节奏默默陪伴,那么孩子就可以用自己的正常速度,顺利走完这一段充满探索的征途。

用“泥泞小路”来形容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未必那么准确。我家闺女闹腾得顺利,八九个月就走完了,长的也就一年或一年半。虽然现在三岁出头的她也会说“不”,但已经是富含逻辑色彩的升级版。譬如一个人走进草坪里横冲直撞,妈妈拿书里黑熊的大熊掌踩伤了小草的故事来引导她,她会振振有词,“可我不是大熊掌啊,我是小脚丫呀。”与成人交锋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简单粗暴、重复单调,开始会使用逻辑、策略或方法,并充满烂漫的童真。

比如不允许她吃太多小饼干的时候,她这样说:“妈妈,请给我一块饼干吧,我只吃一块,不吃两块和三块。”“妈妈,我想吃一颗糖,我会洗手的。”“妈妈,我还想吃一块巧克力,你不用担心,它们会变成粑粑的”……

我时常由衷地羡慕女儿,在我们面前,她大多数时候没有遭到过太多的规则和禁忌,无需为讨父母的欢心去委屈或扭曲自己,以保障自己被人喜欢或赖以继续生存。那些总是不自觉地主动寻求他人的感受,围绕他人的感受打转,矢志不渝地为他人而活的人,就是因为在爸爸妈妈那里一直用“假自我”的方式长大的孩子。

曾几何时,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假自我”,总是为得到他人的认可或欣赏而委屈自己,制造出无数虚假的反应去和他人相处。尤其在职场上,面对别人的盘剥和利用,几乎从来不敢对人说“不”。或者有时候在咬紧牙关拒绝了别人的无理请求之后,还会深感不安,觉得亏欠了人家。

所以,当第一次听到孩子脆生生地发出“我不”的时候,我万分羡慕。在“说不”的那一刻,孩子确定地知道:我和妈妈,和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是如此不同。

何其悲哀,在我周围,好多年轻父母的成长史上,没有过可以酣畅淋漓地“说不”的经历,我们委屈着压抑着愤怒着摸爬滚打。我们花很多很多的钱去上心灵成长的工作坊,接受“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在无数次不得善终的恋爱里寻找并拼凑完整的自己,用了二三十年艰苦卓绝的自我摸索,无数次地不破不立,才换得一个可以对人不卑不亢说不的姿态——那是一个两岁孩子最原初最自然的状态。

上一篇:我最喜欢的人即兴演讲稿下一篇:特别的什么600字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