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忆教案知识与技能

2024-04-10

琐忆教案知识与技能(精选6篇)

篇1:琐忆教案知识与技能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

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

1.不宜选择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剂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红霉素

C.磷霉素

D.环丙沙星

E.甲硝唑 『正确答案』

β-内酰胺类与庆大霉素联用时,药效增强,但混合后前者使后者失活,因此应分别溶解分瓶输注;

青霉素类要现用现配;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加速分解。应严禁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氨基酸等)或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等)配伍;

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最好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剂;

头孢曲松钠与钙离子可形成不溶性沉淀,不可混合注射或滴注;

头孢曲松钠与环丙沙星注射液混合后会出现混浊。2.可导致心脏停搏,切忌直接静脉推注的药品是

A.尼可刹米

B.洛贝林

C.甲氧氯普胺

D.呋塞米

E.氯化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处方属于

A.法定处方

B.医师处方

C.协定处方

D.急诊所方

E.普通处方 『正确答案』

1.法定处方 主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标准收载的处方,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2.医师处方 是医师为患者诊断、治疗和预防用药所开具的处方;

3.协议处方 是医院药剂科与临床医师根据医院日常用药的需要,共同协商制定的处方。每个医院的协定处方仅限于在本单位使用。适于大量配备和储备,便于控制药品的品种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4.未开封的胰岛素注射液适宜的保存温度是C

A.-20℃~-2℃

B.-2℃~2℃

C.2℃~10℃

D.1O℃~20℃

E.20℃~30℃ 『正确答案』需要在冷处(冰箱冷藏,2-10℃)贮存的常用药品

胰岛素制剂:胰岛素、胰岛素笔芯(诺和灵、优泌林、优泌乐)、低精蛋白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含锌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单组分猪胰岛素、中性胰岛素。

人血液制品:胎盘球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健康人血浆。

抗毒素、抗血清: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精制白喉抗毒素、精制肉毒抗毒素、精制气性坏疽抗毒素、精制抗炭疽血清、精制抗蛇毒血清、精制抗狂犬病血清、旧结核菌素。

生物制品:促肝细胞生长素、促红细胞生长素、重组人干扰素α一2b制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降钙素(密钙息)鼻喷雾剂。

子宫收缩及引产药:缩宫素、麦角新碱、地诺前列酮、脑垂体后叶素注射剂。

抗凝血药:尿激酶、凝血酶、链激酶、巴曲酶、降纤酶注射剂。

促凝血药:奥曲肽注射液、生长抑素(国产)。

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胶囊等。

抗心绞痛药:亚硝酸异戊酯吸入剂。5.关于药品码放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按药理作用分类码放

B.经常调换位置码放

C.相同成分、相同剂型,不同规格的药品应当分开码放

D.包装相似或读音相似的药品应当分开码放

E.高危药品货位应当加贴高危药品标识,避免调剂错误

6.配制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现用50%和5%葡萄注射液混合,应当分别量取A

A.50%葡萄糖注射液56ml和5%葡萄糖注射液444ml

B.50%葡萄糖注射液72ml和5%葡萄糖注射液428ml

C.50%葡萄糖注射液85ml和5%葡萄糖注射液415ml

D.50%葡萄糖注射液94ml和5%葡萄糖注射液406ml

E.50%葡萄糖注射液106ml和5%葡萄糖注射液394ml 7.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药物是A

A.头孢呋辛钠

B.甲泼尼龙

C.泼尼松龙

D.维生素B

1E.坎地沙坦

8.出现粪便黑色,有光泽,且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症状时,首先考虑的疾病是D

A.阿米巴痢疾

B.过敏性肠炎

C.痔疮、肛裂 D.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

E.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9.可以导致血胆固醇增高的药品是B

A.氟伐他汀

B.氯氮平

C.非诺贝特

D.二甲双胍

E.吗啡 10.发热的判断标准是指人体昼夜体温波动超过1℃,腋下温度超过

A.36.7℃

B.37.0℃

C.37.3℃

D.37.6℃

E.37.9℃ 正确答案』B发热的指标——

当直肠温度超过37.6℃

口腔温度超过37.3℃

腋下温度超过37.0℃

昼夜体温波动超过1℃时即为发热

超过39℃时即为高热。

11.老年人服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的抗感冒药后,可致的不良反应是

A.蛋白尿

B.血压升高

C.肺栓塞

D.胃出血

E.低血糖 『正确答案』B鼻粘膜收缩剂加剧青光眼、高血压、前列腺增生 12.可干扰酒精代谢过程,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品是

A.甲硝唑

B.咪康唑

C.氟康唑

D.酮康唑

E.伊曲康唑 『正确答案』双硫仑样反应(药物影响乙醇的代谢)

甲硝唑、替硝唑

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

氯丙嗪

呋喃唑酮

13.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之前,应将血压控制在E

A.155/105mmHg以下 B.150/100mmHg以下

C.145/95mmHg以下 D.140/95mmHg以下

E.135/85mmHg以下

『正确答案』对所有无禁忌证(控制血压在135/85mmHg以下)的心血管病高危者(心、脑已经有问题!)应作“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预防心血管事件,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降低36%。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治疗监护点——出血

☆服用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象和异常出血情况;对肾功能明显障碍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前,对有溃疡病史患者,应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阿司匹林普通制剂早上6-8点服用,肠溶制剂晚餐后30-60min服用。

☆监护氯吡格雷+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诱发的心脏突发事件 14.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伴有微量蛋白尿的患者,首选的降压药是

A.β-受体阻断剂

B.α-受体阻断剂

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D.噻嗪类利尿剂

E.钙通道阻滞剂 正确答案』C

【答疑解析】

首选ACEI和β-B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

禁用ACEI和ARB——

①高钾血症

②用药初始2个月血肌酐升幅大于30%~50%,提示肾缺血,应停用ACEI或减量。

③双侧肾狭窄者禁用。

15.某患者,男,71岁,既往有血脂异常,胆固醇7.7×mmol/L,三酰甘油2.3×mmol/L,肝功能正常,患者连续服用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5个月,检测肝功能AST142U/L(正常值40U/L),AST126(正常值40U/L),磷酸激酶CPK200U/L(正常值25U/L-200U/L),依据上述复查结果判断患者B

A.肌肉毒性

B.肝脏毒性

C.心脏毒性

D.肾脏毒性

E.神经毒性

B 细目

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正常值 3.1~5.7mmol/L 0.56~1.70mmol/L 2.1-3.1mmol/L 1.2~1.65mmol/L

临床意义

1.胆固醇升高——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2.胆固醇降低——甲亢、严重肝脏疾病

同前

1.升高——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糖尿病

2.降低——严重肝脏疾病 升高无临床意义。降低提示高脂血症

16.血液毒性痛风患者体内异常代谢的物质是B

A.葡萄糖

B.嘌呤

C.胆固醇

D.儿茶酚胺 E.肾素

17.痛风发作期禁用B

A.碳酸氢钠

B.别嘌醇

C.布洛芬

D.萘普生

E.泼尼松

作用机制 抑制粒细胞浸润 促进尿酸排泄药

抑制尿酸生成药 非甾体抗炎药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药品名称 秋水仙碱 丙磺舒 苯溴马隆 别嘌醇

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氧芬酸

布洛芬、尼美舒利 泼尼松、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适应证

急性期、终止急性发作

间歇期(无肾结石、尿尿酸低、肾功正常)间歇期、慢性发作(轻中度肾功不全者)间歇期、慢性发作(尿尿酸高或排酸药无效时)

急性期、急性发作(首选)急性期、急性发作(次选)急性期、急性发作(次选)关节腔注射或秋水仙碱无效时 18.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治疗2个月后就诊复查,白细胞急剧下降。白细胞计数3.18×10/L。处置方法除停止使用丙硫氧嘧啶以外应考虑的药物A

A.利血生

B.螺内酯

C.核黄素

D.地高辛

E.黄体酮 19.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应选择在B

A.术前4小时

B.术前0.5小时~2小时

C.术后0.5小时

D.术后4小时

E.术后当日 『正确答案』给药时间

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a.接受清洁手术者——应于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

b.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应在术前2h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20.儿童需要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时,应当避免使用的药品是C A.可的松 B.泼尼松

C.地塞米松

D.泼尼松龙 E.甲泼尼龙 C『正确答案』糖皮质激素应用注意事项

小儿用药——影响生长发育,尽量不用;确实需要,用短效可的松或隔日疗法应用中效泼尼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

老年人用药——易致高血压、骨质疏松。

肝功能障碍者——应使用不需经肝脏转化的氢化可的松、氢化泼尼松(泼尼松龙)。21.抗心率失常药中可以引起肺损害的药品是B

A.维拉帕米

B.胺碘酮

C.普罗帕酮

D.索他洛尔 E.利多卡因 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非心脏性的不良反应——

(1)胺碘酮很少引起心脏不良反应,但器官毒性作用(高度亲脂性)是最明显的。

①大剂量的碘负荷和胺碘酮本身都对甲状腺功能有影响。长时间应用胺碘酮者都有角膜碘沉积。

②肺损害是胺碘酮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且损害程度与用药时间和剂量不相关。

③长期应用胺碘酮后可能会产生皮肤对光线过敏,有些患者皮肤变成蓝灰色,停药后经较长时间(1-2年)才渐退。

④在应用胺碘酮负荷剂量时,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长期治疗后,可能出现外周神经病变。

22.治疗癫痫失神发作的首选药品是 E

A.地西泮

B.苯巴比妥

C.苯妥英钠

D.卡巴西平

E.丙戊酸钠 丙戊酸钠在所有类型癫痫发作均可做首选。

不同类型癫痫的药物选择(记!)

一线药物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拉莫三嗪 丙戊酸钠 奥卡西平

全身发作

失神 丙戊酸钠、乙琥胺 丙戊酸钠、氯硝西泮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

拉莫三嗪、托吡酯、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

拉莫三嗪、托吡酯、苯巴比妥、扑米酮、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

替代药物 加巴喷丁 托吡酯 左乙拉西坦 唑尼沙胺 噻加宾 扑米酮、苯巴比妥 9癫痫类型

部分发作

肌阵挛

强直阵挛

23.临床上不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的药品是B

A.地高辛

B.阿司匹林

C.环孢素

D.甲氨蝶呤

E.万古霉素 需要进行药物监测的药品种类

(1)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2)抗躁狂药:碳酸锂;

(3)抗心力衰竭药:地高辛、洋地黄毒苷;

(4)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胺碘酮、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美西律;

(5)多肽类:万古霉素;

(6)氨基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

(7)平喘药:氨茶碱;

(8)抗凝血药:华法林;

(9)抗肿瘤药:甲氨喋呤;

(10)免疫抑制药:环孢素、他克莫司;

24.18岁以下儿童禁用的药品是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碳青霉烯类

D.大环内酯类

E.喹诺酮类 正确答案』儿童禁用的药物

药物 四环素类 氯霉素 磺胺药 去甲万古霉素 呋喃妥因 氟喹诺酮类 氟哌啶醇 羟嗪 吲哚美辛 地西泮

冲刺串讲

(二)25.哺乳期妇女禁用的药品是A

A.尼美舒利

B.骨化三醇

C.阿司匹林

D.头孢克洛

E.阿莫西林 26.驾驶员工作时不宜服用的药品是D

A.阿司匹林

B.维生素C C.阿莫西林

D.氯苯那敏

E.对乙酰氨基酚 27.应用透析方法不能从人体内清除的药品是D

A.庆大霉素

B.苯巴比妥

C.头孢唑林

D.万古霉素

E.甲基多巴

答案解析』不能由透析清除的药物——咪康唑、酮康唑、利福平、两性霉素B、头孢尼西、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氯喹、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奎尼丁、利血平、可乐定、多塞平、二氮嗪、肼屈嗪、哌唑嗪、拉贝洛尔、硝苯地平、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甲氧氯普胺、美沙酮、丙氧芬、阿米替林、丙米嗪、去甲替林、普罗替林、氯丙嗪、氟哌啶醇、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氮芥、苯丁酸氮芥、肝素、胰岛素。

28.亚硝酸盐中毒解救药物C

A.氯磷定

B.青霉胺

C.亚甲蓝

D.纳洛酮

E.乙酰胺

亚甲蓝(美蓝)——用于氰化物中毒,小剂量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硝酸盐中毒等)29.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过量或者中毒,特异性解救药物是D

A.氟奋乃静

B.新斯的明

C.碘解磷定

D.氟马西尼

E.尼可刹米 30.关于限定日剂量(DD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描述用药频度

B.方法具有局限性

禁用范围 8岁以下儿童 新生儿 新生儿 新生儿 新生儿 18岁以下儿童

婴幼儿 婴儿 14岁以下儿童 6个月以下幼儿

药物 吗啡 芬太尼 左旋多巴 硫喷妥钠 丙磺舒 依他尼酸 苯海拉明 酚酞 甲氧氯普胺

禁用范围 1岁以下幼儿 2岁以下幼儿 3岁以下幼儿 6个月以下幼儿 2岁以下幼儿

婴儿 早产儿、新生儿

婴儿 婴幼儿

C.针对某一特定药物

D.针对特定适应症

E.只适用于成年人 『答案解析』

限定日剂量(DDD)——是指某一特定药物为治疗主要适应证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

DDD特点:特定药物、特定适应证、特指用于成人、特指日平均剂量。

▲注意:DDD是根据临床药品应用情况人为制定的每日用药剂量,但DDD本身并不是一种用药剂量,而只是一种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

31.药物的日处方量趋于合理时DUI值应接近D

A.2.5 B.2.0 C.1.5 D.1.0 E.0.5 『答案解析』药物利用指数(DUI)

DUI=总DDD数/总用药天数(相当于每天用药剂量相当于几个DDD)

意义:表示医生使用某药的日处方剂量,对医师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①DUI>1.0,说明医生日处方剂量大于DDD,即超过了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②DUI<1.0,说明医生的日处方剂量小于DDD,可能剂量不足;

③DUI=1.0,认为剂量使用基本合理。

32.比较几种疗效相同的干预方案所需成本应用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是A

A.最小成本法

B.最大成本法

C.成本效果分析

D.成本效益分析 33.偶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范围在C

A.发生率≥1/10 B.1/100≤发生率≤1/10 C.1/1000<发生率<1/100 <1/1000 E.发生率≤1/10000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十分常见——发生率≥1/10

常见——1/100<发生率<1/10

偶见——1/1000<发生率<1/100 罕见——1/10000<的发生率<1/1000

十分罕见——发生率<1/10000 34.用二甘醇替代丙二醇所至的假药事件是 D

A.导致血糖异常,糖尿病 B.致横纹肌溶解症

C.导致心脑血管事件 死亡13人

E.胎儿畸形,海豹儿 考试机率最大的:

①苯丙醇胺(PPA)召回事件——脑卒中危险增加312倍

②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召回事件——横纹肌溶解症、肌痛

③马兜铃酸(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事件——肾损伤和肾衰竭

④罗非昔布(万络)召回事件——心血管事件

⑤加替沙星(天坤)召回事件——血糖异常、糖尿病

⑥亮菌甲素加入助剂二甘醇(齐二药)事件——肾衰竭

⑦培高利特(协良行)召回事件——心脏瓣膜病

⑧替加色罗(泽马可)召回事件——心绞痛、心脏病、脑卒中 36.属于一级信息源的文献是 E

A.医师案头参考(PDR)

B.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C.美国药典药物信息

D.化学文摘

E.成本效用分析

D.1/10000<发生率D.导致肾功能衰竭、E.期刊杂志

药物信息可按照对文献资料的加工层次不同,分为——

一级文献(原始文献和资料):▲以杂志为主。

二级文献(对原始文献和资料进行的初步汇总和分类):▲包括索引和摘要。

三级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细致地归纳、综合、整理后的出版物):包括药品标准、药品集、百科类图书、专著、教科书、手册、指南、目录、杂志上的综述以及互联网上的药物信息和数据库等。▲参考书和数据库

37.属于非政府机构的网站是C

A.

D.

E.www.guideline.gov 38.与二、三级信息源相比不属于一级信息源特点的是A

A.内容广泛、使用方便

B.能看到研究细节如试验设计、数据处理等

C.提供的信息最新

D.读者能自己评价信息,免受他人观点影响

E.阅读大量的一级文献要花费许多的时间

39.以下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需要检查吸水时间要求在10秒以内的是 B

A.医用绷带

B.医用纱布

C.创可贴

D.医用橡皮膏

E.医用棉花 40.水银血压计与电子血压计的指示允许误差范围是B

A.±1.875和±1.875 B.±3.75和±4 C.±3.75和±5.625 D.±5.625和±5.625 E.±5.625和±7.5 冲刺串讲

(三)二、配伍选择题(共80题,每题0.5分。题目分为若干组,每组题目对应同一选项,备选项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题只有1个最佳答案)

[41-42]

A.体内吸收

B.体内分布

C.肝脏代谢

D.肾脏排泄

E.肠道排泄

41.联合用药葡萄糖酸钙片主要影响米诺环素的A

42.联合用药罗红霉素主要干扰辛伐他汀的 C 答案解析』

凡能抑制或减弱肝药酶活性的药物称药酶抑制剂,可减少或减慢同服药物的代谢。

如: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异烟肼、西咪替丁、环孢素等。

“红梅环抱西阳醉,异乡烟米无滋味”

——肝药酶抑制 [43-46]

A.复方铝酸铋片

B.二甲双胍片

C.甲氧氯普胺片

D.瑞舒伐他汀片

E.维生素C

43.餐中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刺激的药品是B 44.睡前服用,可使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效果更好的药品是D

45.餐前服用,可以充分附着于胃壁粘膜的药品是A 46.餐前服用,可以促进胃排空的药品是C [47-50]

A.早晨

B.餐前

C.餐中

D.餐后

E.睡前

47.氨氯地平片的适宜服用时间是A

48.双氯芬酸片的适宜服用时间是 D

49.艾司唑仑片的适宜服用时间是E 50.普伐他汀片的适宜服用时间是E [51-52]

A.咀嚼片

B.舌下片

C.泡腾片

D.阴道栓

E.控释片

51.用药后30分钟内不宜进食或者饮水的剂型是B 52.用药后2小时内尽量不排尿或局部冲洗的剂型是D [53-55]

A.泡腾片

B.咀嚼片

C.含漱剂

D.缓释片

E.阴道栓

53.用药后不宜即刻饮水或者进食的剂型C 54.宜整片吞服,不宜嚼碎或者掰碎服用的剂型D

55.宜用温水浸泡,不宜直接服用或者口含的剂型A [56-58]

A.葡萄柚汁

B.咖啡

C.食醋

D.高蛋白

E.高脂肪 56.服用左旋多巴不宜同食D 57.服用环孢素不宜同食A 58.服用磺胺甲噁唑不宜同食C [59-60]

A.食盐

B.脂肪

C.食醋

D.蛋白质

E.咖啡

59.食入何种物质对抗高血压药有影响A

60.食入何种物质对磺胺药、抗痛风药、氢氧化铝、红霉素有影响C 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61-63]

A.吗啡

B.木糖醇

C.乳酶生

D.硫酸镁

E.乳果糖

61.治疗老年人便秘,慎用的泻药是D 62.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慎用的泻药是E

63.可能会导致便秘的药品是A

[64-67]

A.咪康唑

B.甲硝唑

C.庆大霉素

D.聚甲酚磺醛

E.曲古霉素

64.真菌引起阴道炎A

65.滴虫性阴道炎B

66.滴虫、阿米巴原虫及念珠菌混合感染阴道炎宜选用E 67.滴虫、细菌、真菌引起的混合感染阴道炎宜选用D 阴道炎治疗处方药

1.真菌性阴道炎——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

2.滴虫性阴道炎——口服甲硝唑首选!也可口服曲古霉素、聚甲酚磺醛栓剂、硝呋太尔阴道片。

对真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均有效的——制霉菌素、曲古霉素、聚甲酚磺醛栓剂、硝呋太尔阴道片。

聚甲酚磺醛栓剂对阿米巴原虫无效。[68-71]

A.别嘌醇

B.秋水仙碱

C.泼尼松龙

D.苯溴马隆

E.双氯芬酸

68.痛风急性发作期,为抑制粒细胞侵润可选用B 69.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为抑制尿酸生成,可选用A 70.慢性痛风为促进尿酸排泄可选用D 71.痛风急性发作期为抗炎镇痛和抑制白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作用可选E

作用机制 抑制粒细胞浸润 促进尿酸排泄药

抑制尿酸生成药 非甾体抗炎药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72-75]

A.腹痛

B.黑便

C.皮炎

D.性功能减退

E.便秘

72.枸橼酸铋钾所致的主要不良反应是B 73.硫糖铝所致的主要不良反应是E

74.西咪替丁所致的主要不良反是D 75.米索前列醇所致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 [76-78]

A.奥美拉唑

B.地塞米松

C.枸橼酸铋钾

D.阿托品

E.三硅酸镁 76.宜于餐后1-2小时服用的抗酸药是E 77.每日服用1次的抑酸药是A 78.宜于餐前0.5-1小时服用的胃粘膜保护药是C 答案解析』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1)抗酸药

餐后1~2h服用;

代偿性胃酸分泌过多;

引起腹泻(镁剂)或便秘(铋剂、铝剂),复方制剂可避免;

碳酸氢钠因可以产气,有可能导致溃疡穿孔。

(2)H2受体阻断剂——替丁类

餐后或睡前服用(西咪4次给药法,法莫睡前1次给药法);

不宜与促胃动力药吗丁啉、西沙比利合用;

可产生幻觉、定向力障碍,服药6h后工作;

妊娠、哺乳期禁用;

儿童、急性胰腺炎、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3)质子泵抑制剂——(PPIs:拉唑)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抑制肝药酶CYP2C19、CYP3A4 抑制地西泮、苯妥英钠、华法林、氯吡格雷在肝中的代谢?延长“泮/英/华/雷”的半衰期?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偶有疲乏、嗜睡的反应,精密操作者慎用;雷贝拉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

★对孕妇及儿童的安全性尚未确立,不推荐用于长期维持治疗;

★不耐酸,多为肠溶制剂,不宜嚼碎。

(4)胃黏膜保护剂

硫糖铝——空腹或餐前0.5-1h服用,不宜与牛奶、抗酸药同服,连续用药不宜超过8周;

铋剂——餐前0.5-1h服用,服用后粪便色泽可能变黑,此为正常现象。药品名称 秋水仙碱 丙磺舒 苯溴马隆 别嘌醇

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

布洛芬、尼美舒利 泼尼松、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适应证

急性期、终止急性发作

间歇期(无肾结石、尿尿酸低、肾功正常)间歇期、慢性发作(轻中度肾功不全者)间歇期、慢性发作(尿尿酸高或排酸药无效时)

急性期、急性发作(首选)急性期、急性发作(次选)急性期、急性发作(次选)关节腔注射或秋水仙碱无效时 [79-81]

A.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B.非甾体抗炎药

B.β-受体阻断剂

D.短效β2-受体激动药

E.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79.连续规律用药2日以上方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药品是A

80.连续用药4周才能出现疗效的药品是E

81.可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起效快的药品是D 治疗COPD的药物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每日剂量高低与互换关系

药物 二丙酸倍氯米松

布地奈德 丙酸氟替卡松 低剂量(μg)200-500 200-400 100-250

中剂量(μg)500-1000 400-800 250-500

高剂量(μg)

>1000 >300 >500

吸入给药用于急性哮喘效果欠佳,需合用β2受体激动剂,2天后充分显效;

吸入给药为预防用药,坚持用药不随意停;

剂量应适当,一般连用2年,重症或急症改全身用药。

2、规范应用白三烯受体阻断剂(司特类)注意事项

(1)不宜应用于急性发作

(2)起效慢,作用弱,一般连续应用4周后才见疗效,仅适用于轻、中度哮喘和稳定期的控制,或合并应用以减少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的剂量。

(3)在治疗哮喘上不宜单独应用,对12岁以下儿童、妊娠及哺乳妇女宜慎重在权衡利弊后应用。

(4)高浓度的扎鲁司特可抑制CYP1A2,竞争性抑制氨茶碱的分解,在与茶碱合用时,应予监测茶碱的血浆药物浓度。

3.规范应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茶碱类)

①有兴奋中枢和心脏的作用——急性心肌梗死者和惊厥者禁用;严重心肌炎、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可失眠。

②与麻黄碱或其他肾上腺素类药物(缩血管、升血压药物)合用要慎重。

③有胃肠刺激作用,消化性溃疡者禁用。

④属于黄嘌呤衍生物,不可与其他黄嘌呤药物合用,否则增加其作用和毒性。

⑤哮喘急性严重发作者不选二羟丙茶碱。

3.β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克仑特罗、特布他林

① 心脏兴奋——对心血管功能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及妊娠期妇女慎用

② 肌肉震颤——四肢、面部

③ 老年及对β受体激动剂敏感者慎用

4.异丙托溴铵(异丙阿托品)

对妊娠期妇女慎用;

对阿托品类药过敏者禁用;

患有闭角型青光眼、良性前列腺增生者慎用;

老年患者效果好。

5.规范应用过敏介质阻释剂

曲尼司特、酮替芬、色甘酸钠

①对妊娠期妇女、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②对驾驶员、机械操作者、高空作业者慎用。

③不用于急性发作。

曲尼司特引起膀胱炎样症状

酮替芬不与口服降糖药合用

色甘酸钠在获得疗效后不能突然停药 [82-85]

A.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B.双膦酸盐

C.降钙素

D.雄激素

E.孕激素

82.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在钙剂+维生素D的基础治疗上,宜选用B 83.绝经后骨质疏松且无禁忌证患者,在钙剂+维生素D的基础治疗上,宜选用A 84.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患者,宜选用B

85.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关节疼痛,宜选用C [86-87]

A.洛伐他汀

B.氟西汀

C.度洛西汀 D.普伐他汀 E.头孢西汀

86.伴有严重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宜首先选用B

87.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抑郁症患者,宜选用C

[88-89]

A.心率减慢

B.体位性低血压

C.甲状腺功能减退

D.射精障碍

E.乳腺增生

88.服用盐酸坦洛新过量致B

89.服用丙硫氧嘧啶过量致C [90-91]

A.氟罗沙星

B.妥布霉素

C.氨曲南

D.克林霉素

E.多粘霉素

90.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者,围手术期针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和预防用药,宜选用D 91.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者,围手术期针对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和预防用药,宜选用C 过敏者的替代给药

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可选克林霉素;针对杆菌可用氨曲南,或两者联合使用。

阳球换克林,阴杆换曲南!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抗菌药物的首选:

一般选择: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头孢类药物。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主要在于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头孢唑啉、头孢拉定。

直肠或结肠手术时:选用大肠杆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92-95]

A.婴儿生长发育抑制

B.血压升高

C.胎盘功能不全

D.支气管哮喘

E.儿童生长发育抑制

92.妊娠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以外的不良反应是C 93.哺乳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以外的不良反应是A 94.老年人服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以外的不良反应是B

95.儿童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以外的不良反应是E [96-99]

A.颅内压上升

B.肢端肥大

C.乳腺肿大

D.尿频和腹泻

E.肝肾损害和骨骼硬化

96.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可出现A

97.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出现D

98.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可出现E 99.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E可出现C 维生素滥用危害

1.维生素A(治疗干眼症、夜盲症)

——长期大量服用,颅内压增高、毛发干枯、皮肤干燥瘙痒。

2.维生素B1(营养神经、大脑功能)

——长期大量服用,头痛、烦躁、精神衰弱。

3.维生素C(抗坏血酸)

——大量口服或注射维生素C(一日量>1g),可致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恶心。

4.维生素D(防治佝偻病)

——长期大量用,肾脏损害、骨骼硬化。

5.维生素E(生育酚)

——长期大量用,乳腺增大,影响性功能,增加维生素K缺乏患者的出血倾向(可拮抗维生素K的凝血作用)。[100-101]

A.左旋多巴

B.氯丙嗪

C.加巴喷丁

D.卡马西平

E.丙米嗪

100.治疗癫痫部分发作的一线药有D

101.治疗癫痫部分发作的替代药有C 不同类型癫痫的药物选择(记!)

癫痫类型 一线药物 卡马西平

苯妥英钠

部分发作

拉莫三嗪

丙戊酸钠

奥卡西平

全身发作

失神

强直阵挛 丙戊酸钠、乙琥胺

丙戊酸钠、氯硝西泮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102-104]

A.肾脏毒性

B.服药后2小时

C.心脏毒性

D.服药后8小时

E.早晨用药前

102.环孢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

103.环孢素测定血药谷浓度的时间是E

104.环孢素测定血药峰浓度的时间是B 注意环孢素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①环孢素血药浓度和个体反应差异非常大,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②放射免疫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均被用于监测,监测时要保持个体监测方法的一致。

③监测方法:环孢素谷值浓度(C0)——早晨服药前取血所测定的值;环孢素峰值浓度(C2)——给药

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

拉莫三嗪、托吡酯、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

拉莫三嗪、托吡酯、苯巴比妥、扑米酮、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

替代药物 加巴喷丁

托吡酯

左乙拉西坦

唑尼沙胺

噻加宾

扑米酮、苯巴比妥

肌阵挛 后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就是服药后2h的血药浓度。

3.注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剂量的调整

环孢素主要由肝脏代谢,经胆汁分泌由粪便排出。肝功能障碍者需要调整剂量;

肾衰竭和透析者(不能经透析排出)不需调整剂量。

4.关注不良反应

环孢素不良反应——

(1)肾毒性、肝毒性;

(2)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尿酸血症、高血钾;(五高!)

(3)合用糖皮质激素更易致高血糖;合用硝苯地平更易导致齿龈增生,不合用;

(4)还有震颤、多毛症等。

(二)他克莫司治疗监护点

本药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尤其适用于肝移植,还可用于肾、心、肺、胰脏、骨髓及角膜移植等。

他克莫司与环孢素相比,有如下特点:

①免疫抑制作用强于环孢素;

②有望克服以往以环孢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中“不可逆的慢性排斥反应”;

③用他克莫司的患者,细菌和病毒感染率及对血压、血脂的影响较用环孢素治疗者低!

他克莫司治疗监护点:

1.服用前后均需禁食1h。

2.遵医嘱监测血药浓度

(1)定时服药,养成良好的定时服药习惯。

(2)妊娠期禁用,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本品时不应哺乳。

(3)对儿童患者,通常需用成人推荐剂量的1.5-2倍才能达到与成人相同的血药浓度。

冲刺串讲

(四)[105-106]

A.华法林

B.乳酸钙

C.青霉素

D.氨曲南

E.地西泮

105.老年人服用后易出现嗜睡,四肢无力的药品是E 106.老年人服用后易导致出血的是A [107-108]

A.特布他林

B.甲氨蝶呤

C.依托红霉素

D.骨化三醇

E.葡萄糖酸钙

107.可以导致胎儿颅骨和面部畸形的药品是B

108.可以引起阻塞性黄疸并发症的药品是C [109-111]

A.东莨菪碱

B.氯苯那敏

C.阿米洛利

D.阿司匹林

E.亚叶酸钙

109.可致驾驶员瞳孔变大、视物不清的是A

110.可致驾驶员嗜睡、神志低沉的是B

111.可致驾驶员排尿增多、视力改变的是

[112-113]

A.成本效益分析

B.成本效用分析

C.用药频度分析

D.药物利用指数分析

E.流行病学分析

112.分析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方法是D 113.评价药物临床地位的方法是C [114-115]

A.保护药物免受破坏

B.促进机体利用

C.敏感化作用

D.拮抗作用

E.增加毒性作用

114.铁剂与维生素C合用属于B

115.排钾利尿剂可使血浆钾离子浓度降低,此时应用强心苷类药物,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属于C [116-117]

A.促甲状腺素

B.绒促性素

C.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D.结合雌激素

E.重组人促红素

116.在运输中应冷库贮存并避免冻结的药品是C 117.在运输中应冷库贮存并避免冻结同时避免振荡的药品是 E [118-120]

A.高锰酸钾

B.石油醚

C.氯化钾

D.氰化钾

E.氢氧化钠

118.属于易燃的危险品是B 119.属于易爆的危险品是A 120.属于强腐蚀性的是E

三、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各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21.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包括ABDE

A.开放式提问

B.认真聆听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注意掌握时间

E.正确使用微笑,手势等肢体语言

122.处方书写基本要求 ACD

A.每张处方仅限于一名患者用药

B.药品名称书写应当使用药品的商品名

C.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D.每张西药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E.非特殊情况无须注明临床诊断

123.药物相互作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ACE

A.影响吸收 B.影响效价

C.影响排泄

D.影响配伍

E.影响代谢

124.服用后不要立即饮水的药品包括 BDE

A.氨茶碱

B.硫糖铝

C.丙磺舒

D.川贝止咳糖浆

E.胶体果胶铋

125.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药品有 ABCE

A.伊曲康唑

B.灰黄霉素

C.琥乙红霉素

D.联苯双酯

E.氟伐他汀

126.下列描述应用微生态治疗腹泻目的的是 ABCD

A.抑制病菌生长

B.维持正常菌群

C.促进营养成份的吸收

D.减少肠道内毒素的生成 E.促进胃酸分泌

127.可致血钾升高的抗高血压药包括 ABCE

A.福辛普利

B.氨苯蝶啶

C.依那普利

D.氢氯噻嗪

E.螺内酯

『答案解析』ACEI和ARB,保钾利尿剂可致血钾高。128.服用后导致低血糖的药有 ABCE

A.格列本脲

B.瑞格列奈

C.格列吡嗪

D.西格列汀

E.维格列汀

129.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 ABC

A.性欲减退

B.倦怠

C.口干

D.甲状腺功能减退

E.心动过缓

130.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禁忌证包括BDE

A.肾病综合征

B.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未能控制的真菌感染

E.股骨头坏死

131.新生儿禁用的抗菌药物有 ACE

A.米诺环素

B.头孢唑林

C.磺胺甲噁唑

D.克林霉素

E.左氧氟沙星

132.计算小儿用药剂量可用下列哪些方法BDE

A.根据小儿身高计算

B.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C.一般为成人剂量的1/2 D.根据小儿体表面积计算

E.根据小儿年龄计算

133.驾驶员禁用的药有』BCDE

A.依那普利

B.右美沙芬

C.奥美拉唑

D.金刚烷胺

E.双嘧达莫

134.应用1:5000~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可以解救 ABCD

A.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B.阿片类药物中毒

C.毒扁豆碱中毒

D.磷化物中毒

E.农药乐果中毒

135.应用维生素K1可以解救 AB

A.香豆素类中毒

B.茚满二酮类中毒

C.硫脲类中毒

D.有机磷类中毒

E.一氧化碳中毒

136.循证医学结论的应用范围包括 ACE

A.用于诊疗指南和药品目录的制定

B.用于药品质量的检定

C.用于新药研发和临床评价

D.用于药品价格的制定

E.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循证医学实践的应用范围:

医学相关的各个领域:

(1)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学校的教学和科研

(3)行政的参考和决策

(4)新药开发和药品临床评价

137.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用药结果表达形式包括 ABC

A.效果

B.效益

C.效用

D.效价

E.效率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成本-效果分析

(2)最小成本分析(特殊化的成本-效果分析)

(3)成本-效用分析

(4)成本-效益分析

138.对药源性疾病的处置和治疗措施包括 ABCE

A.停用致病药物

B.促进药物排出

C.拮抗致病药物

D.改用同类药物

E.对症用药治疗

139.贮存中不宜冷冻的药品有 ABCE

A.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 B.注射用人纤维蛋白质

C.前列地尔注射液

D.卡前列甲酯栓

E.脂肪乳

不宜冷冻的常用药品

胰岛素制剂:胰岛素、低精蛋白胰岛素

人血液制品:胎盘球蛋白、人血球蛋白、健康人血浆

静脉大输液:脂肪乳、氨基酸注射液

活菌制剂:双歧三联活菌制剂

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注射液 140.二级信息源包括 BCD

A.期刊杂志

B.数据库

C.国内文摘

D.国外文摘 E.专业指南

篇2:琐忆教案知识与技能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课题名称】 2.1 电路与电路图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明确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

3.学会简单电路图的识读与绘制。【教学重点】

重点: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分析 【教学难点】

难点:短路时电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点】

电路三种工作状态的正确分析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具资源】

手电筒、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手电筒的开、关过程及其现象,引导学生明白手电筒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直流电路。进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电路的画面,如图2.1所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验演示实际电路;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实际电路的例子及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多媒体展示或实验演示的实际电路,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实际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同时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知识点: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负载和传输环节。

2.各部分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负载也称为用电器或用电设备,是把电能

图2.1 实际电路 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传输环节是构成电路通路的部分。

教学环节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通路与断路;进而多媒体演示电路的特殊状态——短路,如图2.2所示;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状态下电路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通路与断路是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并自行分析三种工作状态下电路各自的特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及预防短路的方法与措施。

知识点:

电路通常有三种工作状态,即通路、断路和短路。通路是指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闭合电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断路也称为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即I=0;短路时,电源提供的电流比正常通路时大许多倍,严重时会烧毁电源和短路内的电气设备,因此,不允许电源短路。

注意:教师特别要强调电路发生短路时的危害,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家用电路中预防短路的常用方法与措施——安装熔断器或自动空气开关。

教学环节3: 电路模型与电路图

教师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实例解释电路模型与电路图的基本概念。学生活动:学生练习简单电路图的画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下: 1.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注意:不允许电源短路。3.电路模型和电路图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1

图2.2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课题名称】 2.2 电流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掌握电流的常用单位。

2.学会区分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3.明确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重点】

重点: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难点: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区分

【关键点】

明确电流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流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断开开关,电路中无电流,小灯泡不亮;合上开关,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小灯泡亮。从而让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暗,是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有关,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流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流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教师活动1: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电流方向的规定。

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展现一个复杂电路,并设计在不知某支路电流实际方向的情况下,求该支路电流大小的情景,从而引出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学生活动2:学生可通过教师讲解,理解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实例,练习并掌握根据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与计算值,来确定该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的方法。

教师活动3:教师讲解电流大小的定义及其常用单位,并通过相关例题对电流大小进行计算。

学生活动3:学生通过听讲与练习,学习电流大小的计算及常用单位之间的转换。教师活动4: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直流电流、脉动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的相关波形图。学生活动4:学生可根据展示的波形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直流与交流的概念。知识点: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为计算方便常先假设一个电流方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用I表示,即I

q

。电流的常用单位:安培(A),t还有毫安(mA)、微安(A)。常用电流的类型:电流通常分为直流电与交流电。直流电又可分为恒稳直流电与脉动直流电。

注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闪电电流大小、一般家用电器的工作电流大小、手电筒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大小以及电子手表工作时的电流大小等相关常识。

教学环节2: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利用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流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时的接线示意图,并结合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流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最好结合万用表和电流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仔细观察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流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流一般用直流电流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流挡代替电流表进行测量。

电流表使用时应注意:①与被测电路串联;②注意电流的极性。使被测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选择合适的量程。电流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流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流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④防止短路。

万用表测直流电流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流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流表。

三、课堂小结

1.电流的形成、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电流大小的定义、常用单位与类型。2.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3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2

【课题名称】2.3 电压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

2.掌握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3.明确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

4.了解常用电池及其应用。【教学重点】

1.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基本概念;电压的大小与方向。

2.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3.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

难点:电压、电位、电动势的的基本概念;电源端电压与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关键点】

明确电压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压表、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小灯泡实验电路。如在小灯泡安全使用范围内,分别用完全相同的2节1.5V电池串接后供电和其中的1节1.5V电池供电,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小灯泡的亮度与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即电源提供的电压)大小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电压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压与电位

(一)电压

教师活动1: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引出电压的定义式。

学生活动1: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压的定义式。教师活动2: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压的方向、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学生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掌握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电位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类比的方法,借助电压的联系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总结电位的定义及电位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知识点:

电压的定义式:A、B两点间的电压UAB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WAB与被移动电荷的电荷量的比值。即UABWAB。电压的方向:规定电压的方向由q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压降低的方向。电压的单位是V(伏),通常还有kV(千伏)和mV(毫伏)。在电路计算时,若事先无法确定电压的真实方向,常常先假定电压的参考方向。电位: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电压就是两点间的电位差。在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A、B两点的电位之差,即UABVAVB。

教学环节2: 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一)电源电动势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常用电池的电动势,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正电荷在电源力、电场力作用下移动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电池的电动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力做功的性质与过程,从中理解电动势大小的定义式。

(二)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演示电源端电压测试实验,用电压表或万用表测量电源开路与通路时端电压的值,帮助学生分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电源端电压测试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电源电动势通常标在电池的外表面;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电源力把正电荷从低电位(负极)移动到高电位(正极),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动电荷量q的比值。即EW。q电源两端的电压称为电源的端电压。当电源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E;当电源工作时,电源的端电压U在数值上小于电源的电动势E,即U<E。

教学环节3: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压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接线示意图,教师结合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分别讲解电压表与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时可结合万用表和电压表实物。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电表实物或根据展示的电压表接线电路图与万用表接线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 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测量直流电压一般用直流电压表,也可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代替电压表进行测量。

电压表使用时应注意:①与被测电路并联;②注意电压的极性。直流电压表的“+”接线柱接电压的正极,“-”接线柱接电压的负极;③选择合适的量程。电压表选用量程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电压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时应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应选择在直流电压区的合适位置。其他注意事项同电压表。

教学环节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常用电池,并介绍其应用。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常用电池,了解其应用。

三、课堂小结 1.电压与电位。2.电源电动势与端电压。3.电压的测量。4.常用电池及其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一

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熟悉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功能。2.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3.学会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时的正确读数。【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方法与步骤;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读数 【关键点】

直流电压的测量与读数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实物展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万用表、电池、电池盒、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色环电阻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如小明玩赛车时把新旧电池混在了一起,请学生们帮小明想办法来区分新旧电池,从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万用表的基本操作。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一)指针式万用表面板

教师活动:教师可展示指针式万用表实物,利用多媒体讲解万用表各部分组成、作用及其相关操作。

学生活动:学生每人或两人一组准备一个万用表,在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下,结合万用表实物学习、认识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二)操作前的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可边示范边讲解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模仿、练习操作前的所有准备工作。知识点:

MF47A型指针式万用表主要分为刻度盘和操作面板两部分。操作面板上主要有机械调零旋钮、电阻调零旋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表笔插孔等。万用表操作前的准备:①将万用表水平放置;②机械调零;③插入表笔;④电气调零;⑤使用完毕后转换开关的放置。

教学环节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

(一)直流电压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模仿、练习万用表测干电池两端电压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注意: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二)直流电流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总结直流电流测量的方法与步骤。

知识点: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的操作步骤:①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压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②与被测电压并联。红表笔接高电位端,黑表笔接低电位端。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操作步骤:①选择挡位与量程。转换开关应旋至直流电流测量区,量程的选择一般为被测电压的1.5~2倍,若事先无法确定被测值的大小,量程的选择一般应从大到小,直到合适为止。②与被测电流串联。电流从红表笔流进,黑表笔流出。

教学环节3:直流电阻的测量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①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②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③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

教学环节4:正确读数

(一)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直流电压与电流时正确读数的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知识点:

读数时,一般刻度盘与量程选择开关配合进行。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时,应该看刻度盘中从上至下的第二根标尺,其左端为“0”,右端为满量程,标有“250、50、10”三组量程。标尺上共标有50小格、10大格,选择哪一组量程读数方便,具体要看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选择的位置。正确的读数步骤:①根据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所处位置,明确满量程的值;②计算每小格所代表的值;③明确指针所指的格数;④计算测量值:测量值=指针所占格数×每小格所代表的值。

(二)测量电阻时的读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1—2个具体实例,讲解测电阻时正确读数的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正确读数。知识点:

测电阻,应该看刻度盘中最上方的第一根标尺,其左端为无穷大“”,右端为“0”,并且标尺刻度是不均匀的。电阻的测量值=刻度数×倍率。

三、课堂小结

1.认识指针式万用表面板各部分组成及其作用。2.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3.直流电阻的测量。4.正确读数。

注意:测量电阻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

四、课堂练习

1.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若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10V,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压值为多少?若是测量直流电流,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直流50mA,指针所指的位置仍为如图2.3所示,那么被测电流值为多少?

2.若图2.3所示为测量某电阻时指针所指的位置,已知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选择在R×10挡,试计算被测电阻的值。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2.3中的部分内容。

图2.3 指针所指位置示意图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二

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接简单电路。

2.熟练掌握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与方法,并能正确读数。【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并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小电路的搭接

【关键点】

明确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做中学、个别指导 【教具资源】

万用表、各种直流电源、面包板、小灯泡、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任务一

直流电压的测量练习1.测干电池两端的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电池两端电压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池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表格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2.5V挡较合适。2.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

教师活动:教师可示范测直流电源输出电压(6V)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测量。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测电阻两端电压,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规定的技训表中。

注意:挡位与量程选择开关旋至直流10 V挡较合适。任务二

直流电流的测量练习1.搭接小电路

教师活动:教师可介绍面包板的使用方法;分析小电路原理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搭接的实物图,并布置任务与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要求在面包板上正确搭接电路。2.测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活动:教师可现场示范或利用多媒体展示测电流的正确操作方法与步骤。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练习直流电流的测量。任务三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想一想如何用万用表测家用插孔中220V的交流电?请写出其操作步骤。

【课题名称】2.4 电阻及其测量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阻的含义,会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学会常用电阻器的识别,掌握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理解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

3.掌握万用表测直流电阻的方法与步骤,了解使用兆欧表测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

4.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1.电阻的含义,利用电阻定律计算导体电阻的大小。

2.常用电阻器的识别,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允许误差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教学难点】

难点:色环电阻器标称阻值的识读;电阻器额定功率的含义。【关键点】

明确电阻的大小及其测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实例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常用电阻器若干、万用表、兆欧表、单臂电桥、电动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220V 100W”与“220V 40W”的两个普通白炽灯,让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中灯丝的粗细,“220V 100W”的白炽灯灯丝相对较粗,教师进而分析灯丝电阻与灯丝的粗细有关,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阻及其测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与电阻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运用类比或提问的方式讲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常用单位及其电阻定律,利用电阻定律讲解一定的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常用单位,学习电阻定律,通过例题学会电阻定律的具体应用。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电阻的单位是(欧姆),常用的还有k(千欧)、M(兆欧)。电阻定律:实验证明,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称为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S况下,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教学环节2:电阻器

(一)常用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展示的各种常用的电阻器外形。

(二)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电阻器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的识读。特别是标称阻值和允许误差的识读,主要以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为例,并给学生一定的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电阻器主要参数的识读方法,特别是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的识读,并根据教师提供的习题进行练习。

知识点:

电阻:当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作定向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k(千欧)和M(兆欧)。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材料制成的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RL。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纯金属的S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而碳和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用电阻器一般可分为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敏感电阻器等。电阻器的主要参数:标称阻值、允许误差和额定功率。电阻器阻值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

教学环节3:电阻的测量

(一)万用表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k的色环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万用表测色环电阻的操作过程。

(二)单臂电桥测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量100精密电阻器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操作过程。

(三)兆欧表测绝缘电阻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测电动机接地电阻为例,结合多媒体课件,边示范边讲解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总结边练习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操作过程。

知识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操作方法与步骤:①选择倍率。测量电阻时,转换开关应旋至电阻测量区,倍率的选择应以测量时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为标准。②电阻调零。每次选好或更换倍率后,测量之前必须进行电阻调零。电阻调零操作方法同“电气调零”。③测电阻。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阻的两端。单臂电桥测电阻的方法与步骤:①先将检流计的锁扣打开(内→外),调节调零器把指针调到零位。②把被测电阻接在“Rx”的位置上。③估计被测电阻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桥臂比率,使比较臂的四档都能被充分利用。④先按电源按钮B(锁定),再按下检流计的按钮G(点接)。⑤调整比较臂电阻使检流计指向零位,电桥平衡。⑥读取数据:被测电阻=比较臂读数之和×比率臂。⑦测量完毕,先断开检流计按钮,再断开电源按钮,然后拆除被测电阻,再将检流计锁扣锁上,以防搬动过程中损坏检流计。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的一般步骤:①将兆欧表放置在平稳的地方。②开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分开,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③短路试验。将兆欧表的两接线端接触,摇动手柄。正常时,兆欧表指针应指向“0”。在摇动手柄时不得让L和E短接时间过长,否则将损坏兆欧表。④用单股导线将“L”端和“E”端分别接在被测电阻两端,摇动手柄,摇动手柄的转速要均匀,一般规定为120/mim,允许有±20%的变化。⑤使用后,将“L”、“E”两导线短接,对兆欧表作放电工作,以免触电事故。

教学环节4: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或利用多媒体说明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或讲解的实例了解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和负温度系数电阻的具体应用场合。

三、课堂小结 1.电阻与电阻定律。2.常用电阻器。3.电阻器的主要参数。4.电阻的测量。

5.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4。

【课题名称】实训项目三

万用表测电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熟悉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的基本操作,并会正确读数。2.学会万用表测电位器、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教学重点】

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并正确读数。【教学难点】

难点:万用表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阻值的变化

【关键点】

万用表测电阻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个别辅导法 【教具资源】

万用表、小灯泡、色环电阻器若干、光敏电阻器、电位器 【教学过程】

任务一

各种电阻器的识别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展示各种电阻器实物,并讲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多媒体与教师的讲解,了解各种电阻器的特点和用法。知识点:

小灯泡两端的电阻是固定电阻。电位器有三个端,其中1、3端之间的值是固定的,1、2或2、3端之间的电阻是可变的。光敏电阻器的阻值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任务二

测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

教师活动:教师可提示小灯泡电阻和色环电阻器阻值的大致范围,提醒学生正确选择倍率。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提示和提醒下正确选择倍率,并按要求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注意:每次选择倍率后必须进行电阻调零。任务三

测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阻值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说明并讲解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说明测量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电位器和光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按要求进行测量训练。

注意:电位器的三个端点不要搞错。知识点:

测电位器标称阻值及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②测标称阻值。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3”两个管脚进行测量,并正确读数。③测阻值变化情况。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电位器的“

1、2”或“

2、3”两个管脚,同时旋转电位器的旋钮,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测光敏电阻器阻值变化情况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挡位与倍率。②测阻值变化情况。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接光敏电阻器的两个管脚,然后用黑纸片慢慢靠近光敏电阻器,直到完全挡住光照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变化情况。

任务四

实训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用万用表测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测量固定电阻器、电位器及光敏电阻器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课后拓展

请问你知道热敏电阻器吗?通过课外学习说一说热敏电阻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课题名称】2.5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3.会区分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了解其典型应用。【教学重点】

1.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电阻的伏安特性。【教学难点】

难点:电阻的伏安特性 【关键点】

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电阻器、二极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展示1—2个具体实例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回忆并复习初中已学过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教师可设计并出示各种类型的例题。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练习相关例题。知识点: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在电阻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这就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U。

R注意:欧姆定律的变式RU并不表示电阻的阻值会随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也

I不会随通过电阻的电流变化而改变,此公式只是说明电阻的阻值可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来进行计算。

教学环节2: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线性电阻(如固定电阻器)和非线性电阻(二极管)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讲解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各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并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

教学环节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各种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仔细听讲。知识点: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电阻阻值不随电压、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人们平常所说的电阻都是线性电阻,线性电阻的阻值是一个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符合欧姆定律。反之,电阻阻值随电压或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电阻称为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的阻值不是常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不符合欧姆定律。伏安特性:一般把电阻两端电压U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之间的对应变化关系,称为电阻的伏安特性,二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曲线。

三、课堂小结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2.电阻的伏安特性。3.非线性电阻的典型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5。

【课题名称】2.6 电能与电功率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理解电能与电功率的基本概念,学会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2.知道额定值(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3.了解单相电能表的铭牌。【教学重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

难点:额定值的理解 【关键点】

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举例法、练习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单相感应式电能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通过创设以下情境:若在标有“220V、40W”的灯泡、“220V、55W”的电风扇、“220V、1500W”的电吹风、“220V、1000W”的电饭煲两端都加上220V电压,请问连续使用1小时后,你知道哪个用电器消耗电能最多?哪个最少?分别为多少?然后引出电能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能与电功率

教师活动:教师可讲解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常用单位。学生活动:学生可仔细听教师的讲解。知识点:

电能: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荷定向运动形成的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能。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将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如果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则电流所做的功即电能W=U q=Uit。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在实际使用中,电能常用千瓦·时(俗称度)为单位,符号是kW·h,即1kW·h=3.6×10J。

电功率: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如果在时间t内,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为W,那么电功率为P=W/t。纯电阻电路,电功率的公式还可以写成P=UI=U2/ R=I2R。

教学环节2:额定值 6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例举一些电器中的铭牌数据,说明额定值的意义。然后例举一些含有额定值并需要计算电能与电功率的相关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边思考边听教师讲解,从而理解额定值所代表的意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一些练习题,以便掌握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

知识点:

额定值:额定值就是保证电气设备能长期安全工作的最大电压、电流和功率,分别称为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额定功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通常标在一块金属牌(铭牌)上,固定在设备外壳上,因而有时额定值又称为铭牌数据,如灯泡上220V、40W即为额定值。

教学环节3:电能表

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展示电能表实物,讲解电能表上铭牌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学生活动:学生可边仔细观察实物及多媒体,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铭牌数据所代表的意义。

知识点:

在电能表的铭牌上都标有一些字母和数字,其中DD228电能表的型号,DD表示单相电能表,数字228为设计序号;一般家庭使用就需选用DD系列的电能表,设计序号可以不同。220V、50Hz是电能表的额定电压和工作频率,它必须与电源的规格相符合。5(10)A是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值和最大电流值,5(10)A表示标定电流为5A,允许使用的最大电流为20A。1200r/kWh表示电能表的额定转速是每千瓦﹒时1200转。

三、课堂小结 1.电能与电功率。2.额定值。3.电能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1.“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2.6。

篇3:琐忆教案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技能目标缺失原因分析

(一) 对知识技能维度目标理解的“失真”。

很多教师将“音乐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理解为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无教育效应, 可以不进行;将“不能片面强调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理解为可以忽视其必要性, 将“不要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为“不能进行训练, 不要记忆知识”;将“要重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与过程”理解为只要方法与过程而无须要求结果;将批判传统教学在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的过于专业的高难度要求理解为不要对知识的准确性、严谨性进行要求;将批判“传统教材过于强调 (知识技能内容) 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及时序安排”理解为新教材中知识技能内容将不再遵循其自身的系统性、按由浅入深的梯度有序地显现, 教师可随意取舍。

(二) 对知识技能维度的教学内容解读模糊。

传统音乐教学大纲由于是学科本位的,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知识与技能分为唱歌、欣赏、器乐、识谱、小学另加唱游, 并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度性原则提出很具体和详尽《分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师很容易抓住教学内容的程度和进度。新课标是从三个维度, 分四个领域 (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按三个学段来呈现教学内容的, 它走出学科本位、突出审美本位、强调情感态度、提出了过程方法、加强了文化联系, 鼓励了创造表现。广大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和《分学段的内容标准》出现不甚理解或理解含糊的现象。

例如合唱, 它是表现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 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应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 逐步过渡多声部合唱。”很多教师会马上对“感受”敏感起来 (因为新课程就是提倡感受体验) , 即而会出现“是让学生感受而已, 而不能象旧的大纲提倡的注意声部的和谐均衡”的理解, 并且这种理解马上会在7-9年级“演唱”内容的表述中证实, “能自信地,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 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做出正确的反应。”新课标的确没有要求学生合唱要达到声部的和谐均衡。因此, 在组织合唱教学时, 教师不敢对多声部的声音做任何美感处理, 认为课标中没有注明就应当要极力回避。正因为这样的理解, 教师很迷惘说:“现在, 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教合唱了。”

(三) 看不见新教材内部隐含的知识的序。

传统音乐教材是按以知识序为基础来体现教材循序渐进的单向线性运动的编写。多少年来, 教师们已习惯了这种可以看得见的知识点联结教材编写方式。而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等, 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标准以及音乐与社会生活的渗透, 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综合和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因此, 知识的序与学生认知的序, 教学序以及主题单元共生于新教材当中, 既有单向线性的序, 又有双向呈跳跃、曲折形式的教学的序, 认知的序, 还有主题单元没有封闭, 横向辐射的放射状运动。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为例。一年级上册《音乐中的动物》通过小猫、小鸭、小鸡的叫声来感受音的长短即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年级下册《音乐中的动物》用鲸鱼喷水图强化学习换气记号;三年级上册《金钥匙》用小男孩拍皮球的图片, 帮助学生学习顿音记号并掌握其短促、弹性的唱法;下册《可爱的家》通过火车来学习4/4拍的含义, 并通过小女孩的身势学习4/4拍的强羽规律。在这一条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学序进行中, 我们能发现这里即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借助图画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由易到难的认知序, 又有隐含在学生认知序当中的一条明晰的知识的序即“音的长短、节奏、记号、拍子、强弱规律”, 由于这条知识序隐含在学生认知序当中, 并且出现跳跃 (在不同学年) 以至于不易于察觉出来, 这是将学生认知序、知识序、教学序以及教材本身的序结合得比较好的例子。因此, 教师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各种序当中找到知识技能的序, 是教师们成为教材开发者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二、知识技能信念的重塑

引起知识技能目标缺失的现象有很多因素, 不仅是教师的问题, 但教师作为将课改精神、课程标准、教材价值转化为学生素养的实施者, 不得不承担起自我重塑知识技能信念的重任。只有客观、准确、理性认识知识、技能的必要性才能驱散心中的痛, 并排除由此产生的一切自我矛盾、自我怀疑、轻松上阵投入到新课改的大潮中去。

(一) 坚定知识、技能是必需的信念

不同的学科知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学校教育, 必须要实现学科知识的教育学转换——将学科体系的专门知识转换为教育体系的专门知识, 转换的结果便是课程知识, 它与原学科知识是有差别的, 最大的差别在于它考虑和依赖教育的特点, 使学科知识现象化、生活化、适合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以利于学习者学习、理解和内化。这种转换本身并不消解学科知识本身的知识性质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音乐学科知识转换为音乐课程知识, 并通过教材形式具体反映出来, 并没有消除音乐学科的知识性质和它内在逻辑。新课程对旧课程的改革, 从知识角度来看, 就是改变旧课程知识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将音乐学科知识不加转换直接带入课堂或转换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新课程不是不要知识, 而是对学科知识进行的科学化、合理化的转换。

在音乐学习中, 技能不是唯一的, 但没有技能的音乐教育也是不可想象的, 技能性是音乐学科知识的特点之一, 我们不是摒弃技能, 新课程倡导的是如何使学科技能变为切实为学生能接受、能操作和运用的课程技能。新课程要改革的不是知识本身, 而是使学科知识更合理、更科学地转换为课程知识并使知识与审美的、情感态度的过程与方式形式统一。

(二) 知识技能不等于“知识技能化”

“知识技能化”是指以培养非专门化人才的普遍音乐教育将知识技能的范围、高度、难度, 按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音乐教育来实施开展的一种现象的统称。可是当前普遍音乐教育最遭批评的一个关键词, 但是知识技能并不等于“知识技能化”。要弄清这个问题, 还得从知识的专业化与专门化谈起。

通常来说, 学科知识是以特定对象为中心而聚集起来的专门的知识 (领域) , 它即是专门的, 也是专业的。专门知识和专业知识在这时是相关并一致的。专业知识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 具有精深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 (体系) ;而专门知识, 是以事类为分野, 通常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并为某种具体目的服务的特定的知识领域。我们认为, 音乐课程是以学科专业知识为背景并服务于音乐教育的专门知识。专门知识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种是专门化形式, 对应于培养专门化人才的课程, 另一种是非专门化形式对应于培养非专门化人才的课程即普遍音乐教育的课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这两种课程都是专业音乐知识, 归属音乐学科知识的范畴。它们是两类学科课程, 但都是同一种学科知识, 根本的区别在于课程知识的索取范围, 组织结构和处理方式的不同。换句话说, 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的本质区别不是学科知识上的专业化 (知识、技能等) 区别, 而是专门化区别 (范围、程度、指向等) 由此可见, 中小学音乐课程是音乐专业知识, 只有当这种专业知识超越非专门化形式, 向专门化形式倾向的时候, 才能被称为“知识技能化”。这个尺度只能是在专门化区别 (范围、程度、指向等) 中寻找, 而不能拿知识技能本身来度量。因此, 知识技能是不够与“知识技能化”划等号的。除此以外, 既然中小学音乐课程是音乐专业知识, 那么, 它不可能以非本学科知识为其主要知识, 也不可能以学科常识和非专业知识为主导知识, 从这个角度来看, 一些专家批评现在的音乐课堂成为语言、美术、文化常识大拼盘, 而没有音乐本身学科性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坚定音乐教育不能走向知识技能化的极端, 但如果抽掉这些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即便是活跃的课堂, 师生互动, 愉悦的过程和方式, 但学生因没有对音乐形式综合认识经验, 很难达到通过音乐以至“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总之, 知识、技能在音乐教育中是必需的, 知识技能并不等于知识技能化。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 (J) , 《课程·教材·教法》2005.5。

[2]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张楚廷, 《教学论纲》 (M) , 音乐教育出版社1999。

篇4:英语:知识与技能并重

一、试题分析

今年的题目四平八稳,生词、难词较少,所以学生普遍反映比平时做的题容易。听力语速适中,单项填空推陈出新,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完形填空很完美地将课本内容与考试结合在一起;阅读理解题目整体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选项中也基本没有出现让学生很难以取舍的干扰项;改错题比较难入手,错误之处藏得较为隐蔽;作文依然沿用书信体,谈论的话题也是熟悉的话题。

二、备考策略

(一)重视考纲,熟悉考试要求

要以《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备考复习的主要依据,进一步熟悉高考试题的改革走向、命题原则,找准英语学科的难点、重点、常考点和学科能力要求,以保证复习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减少无效劳动。

(二)重视课本,巩固“双基”

虽然高考试题中不能出现教材上现成的东西,但是却能从中发现它们的“蛛丝马迹”,这些试题是对课本内容的变形、改造和综合。比如今年广西高考听力试题第十段材料,就与高三课本第一单元theGuinnessBookofWorldRecords相似,以及今年的完形填空的话题就出自高一课本BodyLanguage,在考试中碰到这样的题让广大考生倍感亲切,觉得特别能“学以致用”。所以所谓“以本为本”就是复习中要以熟悉课本,以课本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进行复习。以往有些老师认为考试不考课本,在一轮复习时对课本内容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甚至是不看课本,让学生一味地做题,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我们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课本单词,如坚持每天复习30到50个单词,由少到多,反复轮回,直到高考;又如通过听写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单词掌握的程度;甚至于把常用的几百个单词尤其是使用频率高的动词、短语及典型用法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重点关注。对复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特别是活用性很强的词汇作进一步讲解,并设计适当的巩固性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活学活用。以本为本就是要回归基础,尤其是复习后期,教师不但要自己做到,更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减缓节奏、控制标高,要敢于和善于把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引导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材上。与此同时,适当地做一点各种类型的练习,以此维持学生的做题感。

(三)重视纠错,及时查漏补缺

整个高三阶段学生要做一些试题,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题,找出学生的错漏,及时更正,并要继续强化对学生薄弱环节的训练,充分利用平常练习、考试及答疑中所搜集到的学生的典型错误,将其分类整理,并进行变式处理,再安排到其他次考试中加以巩固。

(四)重视考试,提高应试技能

我们有必要在备考后期集中进行强化模拟训练,包括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帮助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及技巧。同时精讲精练,精选出设计严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试题,限时完成,保证质量。学生通过考试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分辨能力,增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解题技巧。

三、学科考查内容复习指南

(一)高三第一学期:重点突破“四关”

1.书法关。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整洁漂亮的书写能为考试中的书面表达加分不少。书法是我校历来强调的重点,从高一入学就开始练,但很多学生往往到了高三才真正重视。教师首先要重视,其次才能指导督促学生进行有效的书法练习。每年我们高三英语备课组会向学生提供范本和专门的抄写本,今年也不例外。我们这届的科任老师每周都能定期检查书法练习并批改,还参与学生间的心得交流,给予有效的方法指导,使之落到实处。而书法的强化练习要在高三上学期的头两个月内完成,也就是说我们老师必须保证所带班级的书法效果在前两个月内实现质的飞跃,因为越往后,这种机械练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耐心会越来越少,让学生觉得练字会占用其他做练习的时间而不愿意多花时间。

2.写作关。我们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不难发现学生普遍存在错字多、句子不通顺等问题,反复强调也不见改正。写不出像样的东西是因为脑子无物,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要求学生背诵涉及各类文体和话题的范文,让学生有一定的积累。和练书法一样,背范文是最直接看得到进步和效果的,学生最容易从中获得成就感,这对于高三学生的备考心理来说很重要;其次,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的成就感扩大化,让学生觉得能学以致用,进而从被动地记忆练习到主动地喜欢上背范文。例如我校2012届高三英语备课组发挥集体的力量,编了相应的作文题,每周拿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专门练习,对层次较低的班级要求适量放宽,两个星期练习一次。每周练的作文我们尽量全收全改,并从每次批改的作文当中挑出学生易写错的单词,反复进行听写;最后就是依靠足够数量的练习和对学生进行写法技巧的指导了。

3.词汇关。词汇记忆是学生最头疼的。在记忆的过程中学生常常是今天记明天忘,甚至转身就能忘。对此,我们经常鼓励学生要有信心,记忆单词由简入繁,循环反复,不断滚动复习。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学生中大多数自制力不够强,惰性大,所以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进行督促检查。我们的做法是坚持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进行随堂听写。另外,我们让学生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超纲,因为超纲不科学,不利于学生树立本学科的学习信心。范围就维持在复习课本词汇、词组和大纲词汇的基础上,从平时的阅读练习中适当地拓展词汇认知的面。为了便于学生复习,我校2012届高三英语备课组还特别印了一本词汇复习手册,把要求记忆的词汇收在其中,这样做还能让学生更明确学习的目标。

4.语法关。总体上,从词汇的角度讲,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是学习的重点,冠词是难点,介词、连词和代词是易错点;从语法的角度讲,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是重点,非谓语动词是难点,主谓一致、强调句型和倒装句是易错点。我校在今年的高三英语备考中主张在练习中练语法,用练习来归纳语法,但不是专门练,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有的放矢,逐个击破,达到优化备考时间的目的。

(二)以下“四关”应贯穿高三全年

1.听力关。听力能力需要平时积累,抛开这些积累去谈什么解题策略都是枉然。我校每周都有四次统一训练的时间,每次听一套题,一直坚持到高考。课余要求听力方面较弱的学生加强训练。

2.阅读关。定时阅读——每周一节阅读课,对学生进行定时阅读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要求。首先,量上有一定的区别,成绩优秀者须完成5篇材料,中等生4篇,学困生3篇;其次,课外阅读——材料难度上有一定的区别,每天必有任务,给优秀学生增加一些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材料,给学困生一些难度略低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特别重视阅读练习的讲评。我们觉得让学生自己讲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3.练习关。老师要很好地把握练习的难度和练习的量,少讲多练,精讲精练,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我校2012届高三学生平均每周都能完成3套英语练习的量。除了做题的数量要适量,难度要适度之外,贵在做后的纠错、反思和总结,老师不能就题讲题,要强调思路,进行多角度设问,使一题变成多题,增大容量,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形成正迁移能力,在高考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我们这一届备课组全体老师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对做过的每套题的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普遍做错的题目进行集体讨论,这样在讲评时就能更到位,能更好地避免单打独斗带来的缺漏。

4.心理关。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高三学生最难过的是心理这一关。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部分学生会越学越着急,认为自己还没练习够。作为高三英语科的任课教师,在整个高三阶段,特别是临考前夕要自始至终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为他们减压,为自己松绑。对学生的关注绝对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如我校这一届高三英语组全体教师都积极响应年级组要求,主动配合班主任利用课前、课后的空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交心、谈心,课内外善于“察言观色”,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排解英语复习中的困惑和考试的焦虑感,鼓励他们不断调整复习策略,使整个备考复习工作的进程、节奏始终处于我们的掌控之中。

总之,在高三英语复习过程中,要以纲为本,牢牢抓住课本知识不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梳理知识点,及时查漏补缺,同时配合适当的讲练。在第一轮复习当中强调背诵记忆,在后期复习中,力求重基础,抓考点,加强综合训练,掌握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同时注重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就能坚定学生的高考信心。

篇5:《琐忆》教案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主要通过日常的对话与独白来表现人物的由小见大的写人方法。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及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琐而有归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鲁迅先生的七次对话或独白。

2.难点: 鲁迅先生的两句诗对表现鲁迅的性格、组织琐事、结构全文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教学步骤: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华盖:不好的运气)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爱憎分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教师明确: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大家较为熟悉:“怒目而视人民大众的敌人,甘心为人民(广大青年)作牛马”它是对鲁迅伟大人格的写照,表现了鲁迅热爱青年、蔑视敌人的高贵品质。

解题:

“琐忆”,“琐”:小而多。“忆”:选取的材料是作者耳闻目睹亲 生经历的事,以小事来写伟大人格,本文写法的一大特点:以小见 大,在选材组材上做到琐而有序、琐而有纲。

一、初读课文

1、字词音积累

*睚眦必报:哪怕是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睚眦: 发怒时瞪眼 睛,引伸为极小的怨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毁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

*妄加揣测:指胡乱地估量推测。揣:估量,忖度。测:推测,料想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喻明指骂甲而暗骂乙。

*惴惴不安:形容因为害怕或担心而不安定的样子。惴惴: 恐惧、担忧的样子。

*不期而遇:没有事先约定而出乎意外地碰上。*消尽散绝:完全消散了。

*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 一顿。

*尽心竭力:投入整个身心,使出全部力量。*从容不迫:不慌不忙,非常镇静。*游刃有余

*满城风雨: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轰动起来,议论纷纷。*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梦魇: 梦里遇见可怕的事情而惊叫、呻吟。

混淆乾坤: 把男女的界限搞乱了。乾:(天)代表男;坤:(地)代表 女。乾坤是八卦中的两卦。时弊: 社会上一时较有影响的弊病。机缘: 机会与缘分。

攀附: 旧时指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升官发财。

大防: 大的明显的界限。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2、作者简介: 唐弢: 原名唐瑞毅,笔名晦庵、风子等,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鲁迅研究家。1913年出身于浙江镇海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靠亲友资助求学只念到初二,16岁考入上海邮局任职,后参加工人运动,担任文艺宣传工作,组织读书会,1933年在鲁迅影响下从事散文与杂文创作,1959年任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至今。

3、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1961年鲁迅先生八十诞辰,外文出版社主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要作者写篇纪念文章,后写成此文同时发表在《中国文学》9月号和《人民文学》9月号上。本文引用的两句诗出自鲁迅1932年写的七律《自嘲》。

4、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层(1—17)记叙了4件鲁迅先生爱护青年的小事,体现了鲁 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第二层(18—28)记叙了3件鲁迅先生对敌人蔑视和批判的小事,体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精神。

二、再读课文

1、文章开头点明文章主旨: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孺子牛”的伟大精神。

2、文章哪些部分在写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哪些部分在写鲁迅先生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答:1——17;18——28。3、1——17作者写了哪些事情来表现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精神,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何种品格? 答:

①、我与鲁迅先生不期而遇的第一次谈话:鲁迅先生替我挨骂却并没有责怪我,看出我的紧张结巴连忙掉转话题,语调亲切且面带笑容。(平易近人)

②、用有趣的比喻引导不懂政治腐败光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的青年。(对青年循循善诱)

③、用有趣的比喻鼓励在夸夸其谈的学者面前自惭浅薄的青年。(爱护信任青年)

④、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生活琐事也乐于代劳,帮助不太熟且无礼貌的青年补靴子。(对青年关怀备至)4、18——28作者写了哪些事情来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 的精神,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何种品格? 答:

①、用要饭的攀附阔佬的故事讽刺国民党请美国我们主持公道的奴 颜媚骨。(不畏强权)

②、以戏说“戴防毒面具“讽刺国民党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泳的虚伪荒谬。(不畏强权)

③、我的第一本书因涉及皇帝被官批而退回,鲁迅先生建议我出版

官批集并讽刺国民党政府屈服强权的懦弱与愚昧。(敏锐深刻、不畏强权)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鲁迅先生的何种感情?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①、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伟大人格的怀念、敬仰之情。

②、一是将这种感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叙述之中。(如叙述与鲁迅第一次见面的表情和心理:先是“不敢”、继而“紧张”、后又“一怔”,最后两人都笑了,表现出对鲁迅从疑虑到信赖,从敬畏到亲密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二是通过议论直接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如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听了鲁迅的话就会头脑清醒,就会增加勇气,又说鲁迅说话态度镇静,亲切从容,使人“如坐春风”等。)

6、文章主旨:本文作者通过回忆与鲁迅先生之间的7件小事,表现 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 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7、作者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总领全文,后面为什么却先写“俯首甘为孺子牛”,后写“横眉冷对千夫指”,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①、打破原诗顺序,使全文给人一种逆向变化之美。

②、这样安排符合作者认识、了解鲁迅的逻辑过程,也更能真实地展现鲁迅的伟大人格。(先是听说鲁迅不易接近,接触后方知鲁迅平易近人,于是很自然地展开了对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面的描写。后来,与鲁迅熟了,无话不谈了,再去表现鲁迅人格的另一面:横眉冷对千夫指。这样就显得合情合理。反之,如果先写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就会让人觉得鲁迅真的不易接近,与鲁迅平易近人的客观事实相悖,这样就会造成文章前后矛盾。)

8、文章记叙了我与鲁迅几次谈话,这些谈话内容加之鲁迅教育青年、批判国民党的那些话体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谈话方式和语言风格?

答:三次谈话;用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的谈话方式;体现了鲁迅深入浅出、讽刺幽默、富有启示性的语言风格。

9、品读最鲁迅的语言

①、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10自然段

答:“狮子”比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繁荣的强盛的中国;“猪羊”比喻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鲁迅用此比喻教育青年要认清现实,不要一味夸耀中国的地大物博,而要想方设法使中国强大起来,不再被外国列强所侵略。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循循善诱。

②、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10自然段 答:“烂泥塘”比喻夸夸其谈的学者,“小溪”比喻青年,鲁迅用此比喻鼓励青年不要自残浅薄,表现了作者对青年的爱护和信任。

③、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16自然段

答:鲁迅说“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来说明有些青年也会变坏,鲁迅再不会从“补靴子”这类具体的小事上去帮助青年。“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说明鲁迅今后会在思想上多关心和帮助青年,使他们不至于倒退。表明鲁迅先生积极负担起教育青年的责任,并对青年充满了希望和信任。

10、修辞:比拟和借代

(1)比拟:根据联想,把物当人写,或把人当物写,这种修辞方法叫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或者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1自然段

(2)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一个跟它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借代。如:红领巾—少先队员„„20自然段

11、精读语段,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外貌描写:

(1)学生找,教师明确:第九节(齐读这句)(2)这一句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移就”修辞,“象征”手法。

白描式的肖像描写,借头发的形象表现鲁迅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 争精神,表现鲁迅坚定、沉着、勇敢而顽强的战士形象,但这并不 防碍他的平易近人,因为“能憎,才能爱”(爱憎分明)

白描式描写。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简练单纯的笔墨勾 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给读者一个简单而

明快的印象。

语言描写:

(1)学生朗读第10节“鲁迅先生叹息说„„浅点好”

这里“狮子、猪、羊、小溪和烂泥塘”各喻什么?引用的这些话有 何作用?

明确:狮子--强大国家

猪、羊--弱小国家 小溪--青年

烂泥塘--夸夸其谈的学者

这些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正处于政治腐败、国力衰弱、经济落后 时期,自夸国大极其危险。青年人单纯、热情。虽然阅历浅薄,但 积极向上,比夸夸其谈的学者故弄玄虚,借以吓人要好得多。有力 地表现了鲁迅对广大青年的热爱、言传身教,不用教训方式。(2)第16段语言描写,表现鲁迅克服思想上的局限,多为青年 着想,使青年们变虫豸、变猴子的机会少一些。猴子、虫豸--思想变坏甚至走上反革命道路。

(3)学生读第19段中“攀附阔佬”、“禁止同泳”两部分,体会 幽默、讽刺的语气。

“攀附阔佬”表现了国民政府依赖美国的奴颜媚骨,以耻为荣,丧 失国格。

“禁止同泳”表现了国民政府伪道学的丑态、自欺欺人。这些语句表现鲁迅幽默的智慧和讽刺的威力。神态、举止描写:

第17节:表现鲁迅对现实的深切忧虑和对青年的深切希望。第23节:逼真地写出鲁迅在敌人面前居高临下、从容不迫,对敌 人极端蔑视和憎恨。

总结:课文从这几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对敌对友能 憎能爱。

12、找出议论语句、体会作用:

学生寻找,划出议论语句,议论段落。自己体会 明确:

(1)开头第1节两句诗后的评价:点名题旨,鲁迅的人格魅力。“全 部人格”(对敌对友,能憎能爱)也是全文的总纲,线索。(2)第1节有关鲁迅是否不易接近的议论,为第一次见面作铺(3)第9节关于鲁迅思想成熟的抒情性议论。(朗读)深化了平易近人的内涵,揭示“俯首”精神的阶级内涵,(4)第18节,与体分析见练习三(朗读)点明了“横眉”的内 涵

(5)第19节最后,非凡的观察力。(6)最后第27节,抒情性议论(朗读)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慨、热爱、怀念之情。

总结:这些议论集中而鲜明地阐发、开化主题,而且有些也利于各 部分的衔接渡。

三、重难点分析

1、文章开头点明文章主旨,为什么却先写鲁迅不易接近而不直接表现鲁迅的伟大人格?

答:欲扬先抑,与下文鲁迅的平易近人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造成跌宕起伏,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且更加自然和深切地表达出来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2、鲁迅一生中和许多可歌可泣的伟绩,作者为什么专选一些小事来写鲁迅呢?

答:①、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关于鲁迅先生的大事人们已经写得很多了,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而对于小事,人们往往不知道,而我与鲁迅先生之间的小事就更鲜为人知。因此,这类小事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鲁迅先生在小事上都表现得如此不平凡,这更加突出地表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

鲁迅的七次谈话内容: 1.代人挨骂

2.批评自夸地大物博者 3.勉励青年要有自信 4.替人补靴与进化论 5.攀附阔佬的故事 6.抨击禁止男女同泳 7.建议出官批本 第一次谈话

1.作者在没有见到鲁迅之前,对鲁迅的印象怎么样? 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2.作者后来为什么想见鲁迅?此时他的心情如何?

自己写文章让鲁迅挨了骂,想当面道歉又怕被骂,心情惴惴不安。3.作者见到鲁迅以后,情况怎么样?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于意料之外。” 以为会挨骂 事实并没有挨骂 4.“半晌疑云,不,很久以来在我心头积集起来的疑云,一下子,全都消尽散绝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两层含义:

一是指作者担心挨骂的疑虑消失 二是指敌人对鲁迅的造谣不攻自破。

5.通过这次谈话,鲁迅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平易近人

第二、三次谈话

“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狮子”比喻国力强盛的国家和民族,“猪、羊”比喻资源丰富但国力衰弱,遭受侵略和掠夺而濒临灭亡的弱小的国家和民族;

“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小溪”比喻学问虽浅,但心性纯正的进步青年;“烂泥塘”比喻学问虽深,但心术不正,夸夸其谈的学者。鲁迅通过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两个道理:

当时的中国腐败落后,自夸国大只能招来侵略。

青年人虽然阅历浅薄却总单纯热情,比那些故弄玄虚的学者好多了。

第四次谈话

进化论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的学说,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它正确地阐明了自然界都是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但它只承认渐变不承认飞跃,对变化发展缺乏对立统一的认识。1.如何理解“进化论牵制过我”? 片面理解进化论,认为青年一定比老年进步,后一代一定比前一代进步。不问青年表现怎样都为他服务,做了像为青年补靴这一类事情。

2.“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易,这是后来的事”这句话怎么理解?

指青年也有倒退落后的不进步的。

第五次谈话

1.鲁迅先生讲“攀附阔佬”的目的是什么呢?

用类比法揭露了国民党政权依附美国的丑态,讽刺国民党的做法就和要饭的一样,恬不知耻。

2.这次谈话体现了鲁迅怎样的战斗风格?讽刺

第六次谈话

1.鲁迅为什么建议大家一律戴上防毒面具?

用引申法(又叫归谬法,是指从一种错误的观点出发,把这种错误推向极致,推导出一个茺唐的结论,从而证明出发点的错误)驳斥禁止男女同泳的谬论,使我们一眼看穿那些假道学的迂腐和荒唐。2.这次谈话体现了鲁迅怎样的战斗风格?幽默

第七次谈话

1.鲁迅从哪些方面揭露批判了国民党检查官的倒行逆施? 四个层面:

A.指出这种做法是“骗子的行当”,是自欺欺人的;

B.指出他们是吃了“讹兽”的肉,不得不如此,暗示国民党收买的御用文人有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C.建议出“官批集”,借以讽刺国民党的荒唐;

篇6:教案设计知识技能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P75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 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视频1:小淘气分饼的情境 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 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 生: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各吃了一块饼的几分之几。视频2:出示三个分数:1/2

2/4

3/6(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三个分数。并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小组合作

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1)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视频3:演示操作过程(2)既然他们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得出结论,三个分数相等)视频4:出示验证结论(1/2= 2/4 =3/6)(设计意图: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的实际操作环节,并通过媒体进一步演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比较中,感性地认识到这里的三个分数是相等的。)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上一篇:从女人的四个需求解析经销商的需求下一篇:养老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