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父亲的肩膀是摇篮

2024-05-02

诗歌-父亲的肩膀是摇篮(精选3篇)

篇1:诗歌-父亲的肩膀是摇篮

父亲的肩膀是摇篮

晏朝远

咿呀歪倒学步

靠向厚实的胸膛

嚷着天籁童谣

不觉进入梦乡

你笑了

将我骑上肩膀

走过抽穗麦地

雾霭牛背飘淌

你指向山峦叠嶂

告诉我路很漫长

我笑了

好奇地胡思乱想

不愿走的泥巴路

你为我挂上书包

老师粉笔嚓嚓滑响

人生第一次启航

你笑了

眼角尾纹翘上

那年饥饿病在床

你给我支撑的力量

那年落榜想出走

你为我刮骨又疗伤

我笑了

心潮波涌热浪

儿时依旧的故乡

无处不在的肩膀

喝口弯弯的清河水

凝视你慈祥目光

我哭了

愧疚得不知所想

篇2: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长的摇篮

一、着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教育孩子懂得生活常识,包括走站坐姿势、吃饭不说话、不剩饭菜、自己洗衣、讲究个人卫生、叠好被子,哪怕是扫地、擦玻璃也要掌握规律,放东西要有序;讲文明、讲礼仪,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常做好事,吃苦耐劳;学习认真刻苦,正确握笔,规范做题,会学习、会归纳,勤思考、多反思,系统学习各门知识,博览群书,知识宽泛,应用自如等等。

美国的一家公司进行员工招聘面试,前面报名者不是展示自己的学业水平,就是大谈如何实施自己的愿望。当最后一位学历不高、其貌不扬的青年进入房间时,第一个举动就是把房间门口倒在地上的一把扫帚拾起来放到应该放的地方,未等他说话,老板就说:“青年人你被录用了,原因是你的行为习惯很好。”这个青年后来成为著名的亿万大亨。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何等重要。

一种习惯一旦形成,在短时间内很难再改变,因为今天的小节不拘,造成孩子日后的不良习惯,后悔也来不及了。作为家长,我们就要刻意纠正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严格矫正孩子的坏习惯,让美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形成本性和自觉。

二、学会用心与孩子沟通交流

学会与孩子交流,是一个最难的课题,是个大学问。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感情、有灵性、独立的人,特别是十六七岁的孩子,既是身体发育的时候,也是世界观形成的时候,还是对一切事物兴趣最浓厚、最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观点,有被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沟通交流愿望。

成功的沟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从心开始。因而家长要学点心理学知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多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寻求打开孩子心扉的突破口。作为父母,要学会蹲下身子看孩子,不应时刻将自己置于长者的地位,也尽量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给孩子,而应视孩子为朋友,充分尊重他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只有这样,孩子才乐于交流,勇于交流,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成功的沟通还需要恰当的方式方法。原则上的问题要教育他们明是非、识大体、不让步;习惯上的问题要细心、细致地点拨、指导、引导;情感上的问题要晓之以理、注意分寸、把握好度,使他们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多从自己的前途事业考虑。任何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家长多一份沟通、多一份宽容,努力创造交流的时空,寻找沟通的契机,多倾听发生在孩子身上和身边的事,粗暴、粗心、无原则、无血性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更多的时候,对话与交流胜于训斥与指责。

三、注重孩子个性品格的培养

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乐观、开朗、热情、勇敢的人,在工作中总给人以认真负责、积极热忱的感觉。而一个沉默、内向、胆怯的人,只会给人一种畏畏缩缩、无精打采的感觉,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中,只有性格坚定的人才能把握机会走向胜利。而良好的性格又需要父母用爱、用关怀去塑造、鼓励、赞扬、肯定、支持,这会让孩子充满自信。批评、指责、打骂、否定,只会使孩子变得无所适从。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重要一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好的学习成绩是孩子优秀的具体表现,但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作家长的都希望培养出具备优良素质、热爱学习又能自立自强的孩子。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家庭子女少,溺爱现象极其严重,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生怕孩子吃苦,总以为这样对得起孩子了。实际情况往往是事与愿违的多,孩子学习不用功,享受思想严重,怕苦怕累、不想流汗,与人交往自私、狭隘、偏执,以自我为中心,恃才傲物,独来独往,出言不逊,甚至打架斗殴,要么谈恋爱上网吧,要么请朋友结弟兄,大吃大喝、挥霍浪费,更为严重的是不懂亲情、不懂孝悌、不懂感恩,没有责任心。这样的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将来走上社会也是“危险品”。因此,作为家长,要从这些方面入手教育孩子,引导他们识大义、懂大礼,学会心胸坦荡,宽容人、团结人,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大局观念,把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主动担当责任,用自己的努力报答父母、老师、社会。要多给孩子表现自我的平台,多给孩子改正错误、自我反思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属于自己自理的事,使子女的实践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培养成关爱别人,关心社会,为他人着想的人。

四、要为孩子学习成长做好选择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大部分是在学校教育中度过的,孩子每天在学校,老师就是他的父母,他的一言一行、思想状况、生理心理变化、学业成绩、与他人关系等均在老师的眼中、心中。孩子心里想的、口上说的都想与老师交流,不想与家长交流。

大部分学校的校长,他的办学理念是先进的、管理是科学的、情操是高尚的;学校的老师,绝大多数是敬业的、负责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人的成长规律的。孩子在学校的成长是健康、快乐、向上的。身为父母,必须对孩子负责,为孩子做好选择;必须经常向老师了解情况,介绍孩子的一切特性,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探讨解决孩子在成长路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这就是家长的职责。

有的家长一味依靠学校、老师,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一切放心了,有的家长忽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一旦有事就埋怨学校、老师,这种思想态度是片面的,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只能把孩子引向错误的方向。我们要相信并支持学校老师的工作,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把老师当成知心人,共同培育我们的孩子。

篇3:父亲的肩膀

父亲15岁开始和爷爷一起挑起了扁担,一头一捆麦秧子,行走在窄窄滑滑的田垅上。父亲虽然没有爷爷那样稳当,但总算让奶奶舒缓了眉头,也让村里的媒婆子开始张罗着给父亲相媳妇。

我上中学那年,学校在10多里外的镇上,要吃住在校,家里一下子多出了很大的开销。父亲说想跟着村里的劳力去镇上的粮库里扛粮包。妈妈说:“你吃不消那活儿。再说,人家肯让你入伙吗?”

村里的那伙劳力真的不吱声。那是心里不乐意,碍于乡里乡亲嘴上不好直接拒绝。最后,领工的刘伯说:“去解麻袋绳,算半个人工钱。他有两个孩子上学,还有生病的老妈,不容易。”

第二天去粮库,父亲硬是说服那伙人,让他试试扛粮包。父亲颤巍巍扛起100公斤重的粮包,从仓库要走一二十米远,还要上十多米长的斜坡才能到车上。父亲这一试,就扛了整整3年。

我上高中那年,妹妹上初中,家里的經济状况更是紧巴。可粮库却改建了,增设了传送粮包的云梯传送带,父亲的那伙扛粮包的人只好散伙。我说我都十七八了,要下地干活,或是跟村里二柱子他们去外面的建筑工地找活干。母亲说妹妹是女娃子,早晚是人家的人,要不就和三妮去杭州的酒店里洗盘子,一月800多块呢。父亲左手扒拉完碗里的米饭,放下筷子说:“以后谁再说退学的事别让我听见!明天该上学的都上学去!”

我去了县里的高中,妹妹到镇上的初中报了名。父亲收割完那一季水稻的活后就去了县里当一名扁担工。给装修房子的人家挑水泥,砖块,灰沙。

每次父亲揽活时都一个劲儿地给人家保证不会耽误工人师傅用料。因为人家大多担心父亲干不了,父亲就给人家承诺,耽误工人用料可以不要工钱。

我上高中的3年里,不到50岁的父亲驼了背,头发全白了,本来就不高的父亲显得更加的矮小和苍老。我和妹妹多次在一起约定:努力读书!因为我们从母亲手里接过的每一分钱都让父亲的肩膀上的老茧又厚了一层。

我领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破天荒地喝了酒。父亲的酒量吓人,我一直以为父亲不能喝酒的。邻居说:“老郑,往后不用再挑砖沙了。”父亲放下左手的筷子,费力地挺了挺腰身说:“我再挑10年也没问题!我闺女也要考大学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说:“老郑挑砖有绝活,一口气上5楼不换肩!”

我去大学报到的那天,父亲用扁担挑着我的被褥和行李。我跟在父亲后面,到了车站累了一身汗。10多里的田间小路,父亲没停歇一次,没换一次肩膀。因为我的父亲从小右边肩膀就有残疾,他只有左边的一侧肩膀可用。

上一篇:幼儿园孩子第一周周记下一篇: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