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2024-04-14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24时记时法,是在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后学习的一种记时法。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比较广泛,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珍惜宝贵时间的好习惯。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会正确的转换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和24计时法的时刻。鼓励学生打单交流。讨论,有学生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联系由浅入深,解决方法力求多样,给学生独立创造。思维的空间。从学生感兴趣的节目预告单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更是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事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果再能给学生及时的评价,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之处: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应使教师的调控。点拨更具有启发性,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改进的地方:1、有关时间的知识本身就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应该加强引导,多设计些有趣的练习,更多的联系生活,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一些。比如设置一些学生上学放学的时间等练习。2、13:00的讲解不到位,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应该总结说:下午1时,时针已经走了12个小时,到下午1时又走了1小时,所以就是12+1=13,这样后边找两者关系的时候就会容易一些。

篇2:《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炼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系统构建24时计时法,突破难点

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因此我设计了“20xx年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通过主持人的播报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梦中开始的。随着时针的脚步,在钟面上走过2圈后,0时——24时浮出水面,其中13时——24时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学生会习惯性的数数,对13时的来历却颇为费解。“你是怎么想的”开启了学生思考的大门。接着数下去固然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渗透钟面上的时刻+12得出13时——24时的方法。在通过课件显示0时——24时每一个时刻的出现,学生便彻底明白了24时计时法的来历,此时重新揭示并理解课题。

本课最大的难点是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同一时刻可以用两种计时法转换,转换的方法是需要学生探讨的。在出示用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一天中的24个整时的比较表后,发问: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第一个表表示前半天的时刻(时针第一圈走的时刻),第二个表表示后半天的时刻(时针第二圈走的时刻);普通计时法要用时间词区分,24时计时法不用时间词;普通计时法用的数是1——12,重复了一次,24时计时法是用0——24,分别只用了一次;第一个表(前半天)只是一个有时间词一个没有时间词,数一样,第二个表(后半天)数不同但24时计时法都是用普通计时法的数加上了12……诸如此类的发现,学生能找到很多。而所有的发现都是为了突破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体验过程后,所有的发现都是那么有价值。此时师指着表格小结并板书转换方法:加减时间词,加减12。至于为什么要互换,学生们可能也会问到,因为国际通用的是24时计时法,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是普通计时法,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不易出错、计时准确的24时计时法,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转换的学习很有必要。当某个场合出现了一个24时计时法的时刻时,脑袋中必然要快速地反应出那个时刻是白天或黑夜,以至于不会造成时间误差。

“你喜欢哪种计时法?为什么?”则是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选择,关注人文素养,两种计时法各有所长。

篇3:《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学会运用24时计时法来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

2.结合生活实际,正确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换算,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掌握和学习24时计时法,来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猜谜语(有方也有圆,指针告时间。响声十二下,开始新一天。)

(二)课件显示谜底图片(时钟)

提问:你知道现在的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吗?在这个时间里,一般你都在做些什么呢?

(三)课件显示学生上午9点上课和晚上9点睡觉的两幅情境图片

提问:为什么在同一个钟面时间下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境呢?

【设计意图】由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然后通过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普通计时法。

二、新授

(一)认识24时计时法

1.根据电视节目预报单引出24时计时法

(1)课件显示看电视的情境。想知道他们在看什么吗?

课件显示节目预报。谁能想当电视播音员,把节目预报单播报一下?

(2)提问:这里怎么会有14:00呢?

(3)你想知道这24时计时法是怎么回事吗?下面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认真地研究一下,好不好?

2.认识24计时法

(1)一天有多少个小时?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在什么时候结束呢?

让学生发表意见,直至发现一天是从0时开始,24时结束为止。必要时让学生验证下(比如有学生说1时开始,24时结束,这时可以让他数一下如果这样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2)课件演示一天24小时

师:到了晚上的12时了!也就表明我们的一天已经结束了,新的一天将开始了,因此,我们又把这个时刻称为0时。

师:当一个小时过去了的时候,现在应该是几时?那么我们通常说的夜里的 1时还可以怎么说?这时你一般在做什么呢?在7时、10时、12时停下,分别让学生说说这时是几时,你通常在干什么?

时间继续往前走1小时。问:现在是几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指生汇报。

13时是怎么想到的?那么13时还可以怎么说?

小结:下午1时也就是13时,13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下午1时。

当我们分别在15时、21时停下的时候,让学生来说说这时是几时?你通常在做什么呢?

2.总结

在一日中,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计时法,通常叫24计时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引出24时计时法,然后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二)体会一天中的三个12时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1.师:我们回想一下,在刚刚的一天中,0时的时候,鐘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呢?这个时候是白天还是黑夜呢?那12时呢?还有24时呢?

2.师:在这三个钟面上都是12时,它们所要表示的意义都是一样的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24时计时法,理解0时是一天的开始,也是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点;12时是钟表上时针第一圈的结束也是第二圈的开始,用24时计时法再往下就记得加上第一圈的12时;24时是一天的结束,同时也是今天与明天的分界点。

(三)两种计时法的比较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1.两种计时法的比较

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两种计时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2.探索两种计时法转换的方法

(1)观察板书,思考:两种计时法如何互相转换呢?

小结:可以看出来,两种计时法在12时及12时之前的时刻去掉时间词之后,表示时间的数字是一样的,12时之后的两种计时法,去掉表示时间段的词之后,它们表示时间的数字都相差12。

(2)进行两种计时法的转换练习

通过刚才的观察,大家已经掌握了两种计时法转换的方法了,想一想,我们在进行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时,在哪个时刻之后就要考虑加12、减12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练一练

1.下面请你们用这两种计时法说说这三个画面上的时刻。

课件显示三种生活情境升国旗(8:00)、吃饭(12:00)、睡觉(20:00)。

2.(课件出示10时钟面)请你想一想,这时,你可能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两种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计时法的理解。

三、总结

(一)目标检测

1.你知道下面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吗?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银行储蓄业务上午几时几分开始,下午几时分停止?

(2)展示公交站牌。

你们知道下面这一路公共汽车一般最早是几时几分开出?那最晚呢?

(3)用普通计时法播报节目。

【设计意图】尽管数学来源我们的生活,但也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通过学生解决具体的生活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好习惯。

(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的印象。

篇4:《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一开始,我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使学生发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现把时间搞错的情况,该如何避免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一种探究的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练习生活实际,加深知识的理解。

在引入24时计时法时,我采用让学生学生写出自己的作息时间的方法。这时候有的学生采用普通计时法,有的采用24时计时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伴于自己不同的计时法,不禁充分尊重了学生,还给了学生一个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这样,学生不仅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还会对其产生极大地兴趣。在练习上,我也考虑到数学的生活化,如看电视节目,让学生说出另一种计时方法。

三、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1日=24时,感受一天时针要走两圈。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让学生思考“钟表外面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圈内的数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独立分析,得出结果。

篇5:《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在引入24时计时法时,采用学生写自己的作息时间的方法,因为,虽然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习惯运用普通计时法来计时,但是,学生通过种种媒介对24是计时法也不陌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伴与自己不同的计时方法,不仅充分的尊重了学生,而且还给了学生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对新知不感到陌生,还会对其产生极大兴趣。在练习的设计上,考虑到了数学的生活化,以看电视节目为例,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另一种计时方法,融数学知识与生活之中,使学生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的同时,也对数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教学中,借助学生理解1日=24时,感受到一天时针要转两圈,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让学生思考钟表外圈的数表示什么?他和内圈的数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独立分析,有困难的话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商量,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钟面外圈的数表示时针走第三圈时所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刻,这些数和内圈对应的数都相差12,使学生感知,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需要加上12,为下面学习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做好铺垫。

篇6: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一、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实际。

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似乎不太重视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走进生活的实践活动。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是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学生都没有做过生意,自然就不会知道生意之道。如果在讲授这道题前,教师利用学生中的家长、亲戚、朋友或熟人中做生意的资源,分小组,联系好以后,开展一些数据的调查、收集,我想到那时,教师想让他们沉默,他们也都不会愿意。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实践、小实验、小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生活的经验解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理解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而这些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经有所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赋予学生一双“数学”慧眼,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和关注自我的意识。

二、关注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

为了让学生从统计图表的“原始信息”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组际交流,交流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通过生生、师生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同时,教师要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了一定的生活的感受,到那时,自然就会打破“沉默”。

三、即时多元评价,打破学生的沉默。

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语言、思辩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里和思维的灵活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4小时计时法”教学设计05-22

体育课时计划范文06-01

二年级语文课时计划05-18

新高二暑期数学课时计划05-07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小草下一篇:熟语的座右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