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习结题报告书

2024-04-07

测量实习结题报告书(共6篇)

篇1:测量实习结题报告书

关于“四年制本科《测量学》测量实习与教学改革研

究”的结题报告书

一、研究课题提出的源由

《测量学》是土木系列专业中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兼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双重性质。对于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实习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习时间为2周,主要内容为采用传统光学仪器配合平板仪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为主。对于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全站仪结合成图软件进行数字成图及使用RTK进行图根控制和碎部采点,工程放样等知之甚少。学生现场能力很弱。理论与实际矛盾越来越明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课题组于2006年7月向省教育厅申报关于“四年制本科《测量学》测量实习与教学改革研究”研究课题。省教育厅于2007年批准立项,批文编号为,课题编号为JXJG-06-13-17。

二、课题研究的宗旨及目标

针对当前测绘科学已经向自动化,现代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以3S为代表

本课题的高新测绘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情况。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研究四年制土木工程专业 《测量学》测量实习,并对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主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①面向社会需要,与课程服务的工程方向,专业领域,社会发展程度相对应,强化职业的实用性技术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求的综合素质型人才②制订新的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实习教学大纲,在实习内容上增加了全站仪结合成图软件进行数字成图,RTK技术等③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研制测量实习阶段使用的多媒体课件④建立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校内测量实习基地。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2006年7月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童智能副教授的主持下,课题组成员共5人开始了“四年制本科《测量学》测量实习与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研究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7月-2006年9月)

调查研究,收集各类资料,整理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含电子教案)、基地建设前期规划。进行实习教学比较研究,整合教学内容,优化结构,初步构建四年制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实习新体系。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7年2月)

制作相应的《测量学》实习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案、辅助教学等。加强和调整实习基地实践、实验环节的建设。进行测量实习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反馈。

第三阶段:(2007年2月-2007年9月)

根据实习反馈意见,整理和完善实习项目内容和资源,完成多媒体课件及其他教学文件的建设和整理。

第四阶段:(2007年9月-2008年2月)

实习教学新体系的再次实践与反馈,整理全部材料,准备接受评审鉴定。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共产生五项成果:

1、“四年制本科《测量学》测量实习与教学改革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2、发表论文3篇

①童智能、袁辉等,同步激光自动测量导向技术应用探讨,2008年《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期),见稿件录用通知单。

② 袁辉、童智能,GPS-RTK技术在测量实习中的应用和探讨,2008年《江西建材》(第3期)。

3童智能,浅谈盾构隧道管片拼装接缝的防水处理,2007年《现在隧道技○

术》(第2期)。

3、制订了新的《测量学》教学实习大纲。

4、制作完成了测量实习多媒体课件。

5、通过测量实习,学生参加新农村建设,有多个学生实践成果。

五、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展望

测量实习改革任重道远,今后还需加强设备硬件和人材软件的建设,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篇2:测量实习结题报告书

为大家提供的测量学暑期实_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测量学暑期实_报告一:

实_时间:20XX 年 xx 月 xx 日至 20xx 年 xx 月 xx 日

实_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_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_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_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 011081 班测量 6 组

指导老师:XXX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

组员分工:

(实_报告 shiXibaogao.Com.cn)

选点与跑尺:xx、xx

观测与读数:xx

记录与计算:xx、xx

描点与绘图:XX、XX

特说说明:因 12 月 18 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 18 日进行的测绘实_改为识图实_,19 日继续进行测绘实_。实际日程安排为 16、17、19 三日进行测绘实_,18 日进行识图实_。

一、实_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_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_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_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_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 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 3 天的地形图测绘实_,每小组要取得 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 1:1000,等高距 2m 的 20cm*20cm 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 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 3 天的测绘实_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 2 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

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_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 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 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 80 米,地大 I15 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 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 20 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 I40 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 I15 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

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 I13,它依然不是我们 6 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 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 6 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 10 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 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 50 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_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 6 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月 17 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 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 6 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 I06。I06 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

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 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 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 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 011081 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 I06-1 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 I16 控制点。

测量学暑期实_报告二:

前言

一.实_目的: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掌握地形测量的测、算、绘技能;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实_要求

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学_和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三.实_任务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1)导线点及水准路线示意图及野外记录;

2)水准测量及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原始记录本;

3)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说明书;

4)指定实_范围的一幅标准图幅的 1:500 地形图。

注意:外业观测原始记录及地形图绘制一定要使用 2H及以上铅笔

2.个人上交成果:实_报告一份

四.实_时间

20XX-8-31 至 20XX-9-11

第一章测区概况

一.测区地理位置: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山东科技大学测图实_基地之场地三。位于山东科技大学校园内,东以 J6-5教学楼东侧的南北路的东边界,东大约至 J3 楼西边的南北

路,北大约到 J1 教学楼南侧的墨水河

二.测区气候特点:青岛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2.3℃降雨量年平均值 680.5mm,全年雨量集中在 7、8两个月,终年多东南和西北两个风向。年平均风速 4.9m/s,各月平均风速以 3 月最强为 5.6m/s,9 月最弱为 4.1m/s。

第二章选点

一.选点要求

安全性。便于安置仪器,考虑地面湿滑、来往车辆等对人身和仪器安全的影响。

实用性。点位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

便利性。导线点选好后须做好标记,便于寻找。

二.导线布设

以已知点I116点为1号点,导线边在80~150米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并使相邻边长之比小于3:1

导线点的标志是画红油漆于固定点处,在点旁边注明点号,1 号点为 D2-4-1 表示地质工程专业 2 班 4 组 1 号点,依次点为 D2-4-2,D2-4-3。根据要求我们一共选了 10 个控制点。

三导线布设示意图

第二章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仪器工具

DJ6 经纬仪一台,脚架 1 个,花杆 1 根,测钎 1 副,钢尺 1 把,皮尺 1 把

第二节水平角测量

1.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安置方法:

①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②用三角架腿粗平

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

③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

篇3: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课程改革以来, 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探究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要落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教育教学是关键。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它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深入地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备课是学校教学流程管理中提出的最基础的环节, 备好课也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备课) 是否充分, 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实施新课程后, 集体备课备受青睐, 堪称备课上最具实效的改革。它可以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 避免教师单身鏖战、个体探索不足, 最大限度地减少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失误,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激活了教师资源, 开掘了文本资源, 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次课题, 我校课题组各负责人佘开云同其他领导共同商阙, 做到继续立足于教学的前沿, 以“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 分组实施, 整体推进”为主题, 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教研活动, 首先是在立项之初, 拟定了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 基于新课程理念, 以“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进行系统的思考, 逐渐形成我校的教育教研理念, 提高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2) 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教研工作的质效, 强化集体备课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落实备课要求, 保障集体备课工作健康开展。规范集体备课流程。探索集体备课的形式、程序、组织方法, 创新集体备课模式,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突出过程研究, 加强研讨交流, 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进一步转变, 提高教师研究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施教能力。深化学科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研究为突破口, 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 提高教学常规落实水平。实现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3) 把课程及校本开发作为一种改良实践, 云阳县复兴初级中学有着良好的集体教研及管理文化, 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深度上充分发展、广度上多元发展 (指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外开展各项育人活动) 、整体上和谐发展, 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研究方法与过程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更要发挥它的作用。集体备课要避免老生常谈、落俗套、讲空话的陋习, 要讲效果, 出精品, 因此要开创新的思路和模式。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广大教师业已从集体备课中获益匪浅, 有关专家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

首先, 成立了以佘开云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教育教学王文广、曾菊林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组织落实的课题研究小组, 明确职责, 加强管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把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途径。搜索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增强研究意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 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每一次课堂教学中, 认真填写每一份课题研究情况表、课题研究小结, 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 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 我校把主课题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在每个阶段课题之下附设几个子课题, 每个子课题又分解为若干问题, 作为每次校本教研的小话题。即:主课题——阶段课题——子课题——小问题, 经过层层分解, 形成一个课题网, 课题研究与集体备课活动融为一体,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神秘感消失了, 揭掉了那种所谓神奇的面纱。他们感到, 原来课题研究就是我们的身边的教研活动, 就在日常的通课中。全校任课教师紧紧围绕“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 有效推进校本教研”开展课堂教学, 教师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展开研讨备课思路, 相互交流学习, 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集体备课氛围更加民主和谐了, 教师能及时反思, 教研意识不断提高。

第三, 关注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将课题研究的重心指向每周都要进行的集体活动, 在备课中不断创新模式、并且尝试着去超越模式, 注重对“全面性、主体性、活动性、实效性、科学性”的探究, 逐步营造和谐、愉快、竞争的教研团队。近而深入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谐发展, 对于每一节课题实验课的研讨备课。校长、副校长、主任坚持深入课堂, 推门听课, 了解课堂情况, 把握研究方向, 提出研究对策, 近而在集体备课中做到实处, 夯实集体备课。上课题研究课的老师积极备课, 以课题研究的预定任务为己任, 在充分传授课堂知识的同时, 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提升。为了拓宽研究领域, 校领导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走入课堂, 共同点评,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也正是有了这样充分的实践途径, 才能不断地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例如, 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校教师就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探求知识领域, 永远保持一种求新的诱惑力, 并把直接兴趣转化为意向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学艺术的高超之处, 就在于善于在学生面前揭示一种新的东西, 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奥秘面前的惊奇感, 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就迫切地想知道, 就越奋发向上, 这样学习兴趣就愈浓, 不但把知识学得更深刻, 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大展才能, 有所发现, 有所创见地探索知识, 理解知识, 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如:某次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是“初中二年级的数学, 由于这次备课主要任务是针对集备中突出教学重点的策略进行研讨, 因此我们对每小节的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和研讨, 同时结合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陈彬主任分别参加了3个小组的讨论, 同时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作了生动的剖析。交流气氛浓烈, 研讨问题细腻, 重点突出, 最终达成共识, 充分发挥了团队效应,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梯形复习课》为例:

1、实施前集体讨论:

(1) 课前引入较好, 用数奥会徽引入, 能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索规律流于形势, 学生参与度不高。

(3) 旋转探索规律用时太多, 应删去。

(4) 知识运用, 讲例题时应有板书, 不应该只停留在幻灯片上。

(5) 知识拓展不详讲, 引导思路学生自解。

(6) 课堂小结多抽几名学生谈收获。

(7) 整堂课用时较多, 还应减少内容, 合理布局时间。

(8) 除教材习题外还应增补一点课外作业。

2、授课简要过程

(1) 知识回顾

(2) 梯形辅助线添法及相应例题

3、发展思维

(1) 如何在梯形ABCD中, AD∥BC, AD=DC=4, BC=8, 点心在BC上, CN=2, E是AB的中点, 在AC上找一点m, 使EM+MN最小, 最小值为多少?

(2) 如图, 在直角梯形中, AD∥BC, ∠A=90°, AB=AD=6, DE⊥DC交AB于E, DF平分∠EDC交BC于F, 连接EF, 求证:EF=CF。

在集体教案形成后, 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 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 形成集众家之长, 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 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 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这种“集体备课+案例反思”的教研形式优化了我校前几年开展的集体备课, 在共享集体备课成果的同时, 通过个体的反思, 使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共同提高, 不断激发教师思考兴趣, 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保证。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难题的攻克, 一个个解题规律的发现, 随之课堂教学效果也提升起来了。

从一个侧面说, 学生是人, 他们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以人为本, 教师应该是“促进者”, 而不是包罗万象的“主”;学生是参差次不齐的, 教师层次千差万别,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所“统”, 有所不“统” (可以统教学进度、资料、练习、考试, 但教案是绝对不能“统”的) ;因为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 以及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 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 所以, 我们应该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 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从自己和学生实际出发, 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 甚至再创造, 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 又体现个人风格, 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两年来全体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充分实践这一课题的理念,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学校还结合课题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撰写等活动, 实验教师积极进行实验过程性材料积累, 按阶段撰写课题阶段性小结。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强化“质量立校, 教研兴校”的宗旨意识。在实施规范化, 科学化管理的同时, 学校集中精力、财力培育教育教研的良好土壤, 尽可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舞台空间, 以提升工作效率、大兴学习、教研之风, 努力改进教育教法, 向岗位要效益, 向45分钟要质量。另外, 继续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培训。不搞形式, 忌走过场, 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想方设法深挖内部潜力, 逐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执教水平。更有多名教师写出有价值的各级各类论文。学校已经把教师的教学经验集结成集。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题的研究对教师是一种挑战,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成功、失败总是伴随身边, 我们和课题共同成长。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和研究的资料, 我们鼓励教或失败的教育个案、生活案例等。老师们撰写论文时, 用笔写出自己的故事。这些事件似乎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通过反思教育经历, 老师们获得了某种“课题研究意识”, 开始认识到集体备课对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3课题研究结果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成果。教师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撰写了大量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论文。2008年获得云阳县“德育示范学校”的称号, 2011年获得云阳县同类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 综合考评二等奖。实践证明, 这一课题的研究, 有利于促使每一位教师主动积极的进行自主性学习, 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课堂教学的发展。

以下面三个图表为例说明课题结果情况:

开展集体备课前后学生综合素质情况

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学习、探索、研究, 达成共识, 并认为: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 合理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改革, 适应新课程革新的需要, 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策略, 必然会优化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对加速我校师资队伍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 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讨论和结论

在课题的研究中, 我校课题组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使得某些预期的效果没能达到, 如在“轮流备课、集体补充”制度下, 由于教师创造性备课能力不同, 投入备课的精力不同, 因而不同教师“主备”的课质量也不同, 一个备课组内, 有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强, 积累的教学资源丰富, 富有创新设计能力;而有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一般, 平时不注意积累教学资源, 创新设计能力不高, 这样就造成了备课质量的参差不齐, 这种参差不齐可能通过“集体补充”的环节稍加克服, 但是教师间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不公平十分突出, 简单地说, 就是一部分教师创造性备课的“知识产权”被无偿共享了。富有创造性的备课成果与其他人平庸的备课成果相交换, 创造性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以及由于集体备课使创造性成果被侵占, 严重打击了教师备课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个别教师对集体备课敷衍了事, 总是把平庸的教学设计拿出来共享, 或者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留一手”, 好的材料、好的习题、好的设计不能共享, 影响了集体备课的实效, 制约了校本教研和备课水平的提高。

二是建立学科教学小课题研究制度。对富有个性特点, 带有研究性质的教学探索活动, 要积极引导, 建立相关的教学研究制度, 通过前述“教研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 引导这些探索转变为教学研究课题, 在学校科研规划中立项, 对这些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 在备课中享有特殊政策, 从而鼓励教学创新, 形成教学个性, 推进课程改革。

五、对今后集体备课管理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做好集体备课的检查管理, 建立领导蹲点制, 靠前指挥, 落实管理。

2.学校必须重视自身教研组和备课组为核心的组织建设。

3.学校要精心选配备课组长, 加强备课组长责任落实和备课组的目标考核, 实行个体考核与备课组捆绑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4.要制定备课组活动总表, 备课活动要安排到教师课表, 分别每周一次, 每次不少于2节。

5.充分调动备课组长的积极性, 营造备课组内研究的积极氛围, 加强备课组员的责任落实和目标考核。

6.要加强备课组活动的过程控制, 落实固定地点, 落实主讲人, 主讲内容。

7.集体备课以说课为主要形式下, “个人领悟, 集体研究, 把握课标, 重组资源”的原则。

篇4:结题报告成果表述的通病

一、 不去介绍成果具体的情状,而是大作成果的理论分析

作为基层学校所开展的一般都是实践研究,结题之时应向别人呈现出课题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具体状貌,或者运用数据和图表进行比较与图示,或者运用实例和图片加以描述与说明。然而有些报告撰写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去分析成果的原因及意义。如“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的成果介绍。

国际象棋活动是一门科学艺术,是融竞技、艺术、科学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与其他运动所不同的是象棋活动不是直接的体能对抗,它是一种“一对一”的智力对抗,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小学是学生身体、思维发育的最佳时期。在小学开展象棋文化教育,首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下棋时每走一步,都要动脑筋,发现和利用别人的错误,自己尽量避免犯错误,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要分析、要归纳。这些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其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棋盘上的拼杀,战略战术的运用,这都需要想象和联想,在下棋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就赢不了对方,而一个人注意力是否能集中,是一个人学习,做事效率是否高的先决条件。再次培养了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为与对方下棋,对手一直在等你走下一步,比赛时每一步棋都是不同的,每着棋都是新的,整个“作战”都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棋手对每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能随机应变。我校国际象棋选手逻辑思维能力强,尤其体现在数学成绩优秀,奥数成绩显著。同时,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学科类成绩也很优秀。今年,四位国际象棋小将在毕业考试中被几所重点中学录取。

报告的成果表述大致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次(国际象棋活动……美称)主要表明国际象棋活动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第二层次(小学是……随机应变)则对小学中开展象棋文化教育的一般作用意义,分别从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三个方面加以翔实的分析;第三层次(我校国际象棋……重点中学录取)概括列举了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的事例,对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作了极其一般的例证。就成果表述部分整个段落的内容看来,根本没有体

现出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有效开发的具体情形及相关征状。

二、 缺乏提纲挈领的亮点语句,而使内容重点不够突出

课题的成果,肯定是有主要点与次要点,有结果点与原因点,有直接点与间接点,在表述中特别要讲究重点突出,要点明了,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弄得人如雾里看花,或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不是直截了当简明扼要说明成果,搞得人家看了半天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国际象棋开启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成果表述。

象棋活动如同学生手中的一根启智魔杖,在学校长期、系统、规范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在“棋中启智”,充分认识到象棋的运动功能,训练了大脑的灵活性,开发了大脑的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下来,我们不难发现,相对而言,积极参与象棋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他们的思维活跃,课堂反应快,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且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而不喜欢或很少参与象棋活动的同学,学习上大都较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灵活性、创造性较少,学习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几年来,学生确实显示了与其他学校学生不同的发展特质。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明显超过其他班,计算更扎实。这由每学期的数学测试卷反映出来。在我们所做的数学测试的质量分析中,可以看到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心算”这两个项目上,这个班的成功率要远高于其他学校。不仅如此,语文老师也反映,在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更有逻辑性,也更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精彩语言。班主任还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原来班上有一位小朋友,整天好动、好打架,因为无所事事而到处惹是生非,自从迷上了国际象棋,大概是精神有了寄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课间更多看到的是他在和别人下棋,打架闹事几乎看不到了。

看完这段概述性的文字,如果不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一番,很难发现该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具体涉及到了哪几个要点。其实经过仔细分析我们终于发现整段文字是总分结构,“象棋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段首总括,“实践下来……几乎看不到了”是分述,分述部分主要讲了三层意思,一是学了国际象棋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二是学生的发展特质与其他学校不一样;三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微妙的变化。遗憾的是报告撰写者在总括部分语句啰嗦含混。没有真正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而分述部分则没有能够运用序数词(首先、其次、再次等)清晰地罗列出来,给人有一团糟的感觉。

三、 成果表述的角度极其普通,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应该说不同的课题其研究成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报告撰写者习惯于用千篇一律的笼统化、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述,使得所有的课题千题一语、千果一面,根本显示不出独特的课题个性与亮点。如《幼儿园园本网络教研的探索》的课题,在成果表述部分报告撰写者是这样表述的。

近两年来,我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来抓网络教研的建设与管理,使我园网络教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或许是对我们所作的巨大投入的一种回报。通过课题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促进了教研的知行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这种高要求同时转化为对教研的高需求。而园内的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相对于这种高需求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传统集中教研状态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园本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不管是专业引领还是同伴互助都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是适应新课程骤然增加的教学和研训需求应运而生的。用网络技术改造教研,放大了我园教研力量、资源,力量和资源匮乏得到缓解。以同样多的人做了比以前多得多的事情,从而做大做强教研。具体体现在:(下略)2、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优化了教师的成长环境:开展网络教研对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网络技能培训与网络教研融为一体,在网络教研实施过程中,用教研的方式完成网络技能培训。这样的培训方式给了教师更多实践和运用的机会,更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水平。如在网络教研实行之前,我们有很多老师平时很少接触电脑和网络,打字速度慢,不会查资料、不会做课件,甚至不会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活动。(下略)3、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幼儿园对外的影响力:教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网络教研在形成特色,提升教研实效,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一次关于幼儿区域活动研讨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网络平台明确研讨目标;在广泛搜集难点、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开展话题讨论答疑解惑;通过网络平台介绍各班先进经验、展示幼儿活动照片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我园区域活动质量。(下略)

综观整个课题的结题报告,该课题做得非常扎实,措施极其有效、成果非常显著、研究颇具特色,但是就成果的表述而言则极其普通一般,从上述的三个要点的表述语句来看,“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任何一个课题都可以套用的笼统化、概念化、模式化的语句,凡网络教研类的课题毋须研究都可以猜想得到,而没有能够变换一下表述的角度另辟蹊径,从而显示出该课题独到的成效。

之所以会造成以上的情形,如果排除课题撰写者自身的写作能力欠缺的因素,说到底还是在于课题撰写者没有真正明确自己所研究的课题的具体成果,分析粗略、闭门造车,或者说课题研究者在课题申报之时压根儿没有对课题的目标进行过预设和论证,便匆匆上马、草草结题所导致。

篇5:地籍测量实习报告书

1、理解课堂教学中地籍图测绘的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2、学习使用cass进行图像校正,内业识别图像、矢量化,图斑的勾画;

3、掌握图斑划分的方法,了解图斑划分的要求;

4、掌握地籍调查中图斑面积和平均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实习要求

1、地籍图应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且应有相应的精度;

2、地籍图图面应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根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

3、熟悉地籍图的测绘方法;

4、小组内分工明确合理,每个小组成员勾勒平均面积的图斑;

5、每个作业小组提交一套测绘图成果、填写图斑表和线状地物表,每人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

1、像片纠正;

2、勾勒图斑并进行划分;

3、实地考察地物是否发生变化并修改图斑,完成图斑地类认定和确定属性;

4、生成各图斑编码和图斑号以及面积;

5、填填写图斑表和线状地物表,每人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四、参照规范和标准

1、;

2、(td1001—93);

3、(gb/t21010-);

4、按末级地类划分图斑,其中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外围闭合界线形成的地块为一图斑;

5、图上宽度大于2mm的线状地物划分为图斑;

6、图斑最小上图面积:房屋用地为0、6亩,耕地为1亩,园地为1亩,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为1500、

7、梯田、坡耕地单独划分图斑。

五、实习时间

4月20日~205月25日

六、实习地点

西南科技大学老校区周边

七、实习过程

1、先在平差易中使用<大地正反算>功能,把图片四角的经纬度转化为对应的x、y坐标;

2、图像纠正

1)打开cass软件,点击“工具”选项卡,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光栅图像”一项里的“插入图像”,打开需要纠正的图像;

2)在相同菜单中选择“图像纠正”,拾取,点击弹出的窗口上的“图像纠正”对话框中拾取图面四个角的坐标点,然后输入计算好的实际坐标,点击“纠正”即完成图像纠正;勾勒图斑根据图斑定义的划分标准,把不同的地类划分成不同的图斑并编号,然后赋属性值。

4、实地考察,在图面上修改发生改变的地区,以更符合实际情况。

1)打印底图并附上已经识别的地物外出考察,沿着图上已知的道路进行走访,必要时还询问了当地的群众,以区分地物类型。

2)标注出了内业未识别的地物和变化的地物(以备内业修改所用)

5、选择“土地利用”一项,在“图斑”里选择“内部点生成”,拾取内部一点,在内部生成图斑号以及面积,在弹出的窗口输入相应的地物编码。

6、绘制地籍表格

整理结果,用excle表格统计各个图斑号以及相应的地物编码和面积,制成地籍图绘制的成果表并计算平差面积。每一块图斑都是以面状的形式存在的,通过其属性表可以查阅其面积,但是由于有些图斑中包含了道路和河流,耕地和田等土地利用类型中还有田坎,所以必须进行线状扣除和田坎扣除。

线状扣除主要用的公式是:

s=l*d(其中s为:线状地物的面积;l为:线状地物的长度;d为:线状地物的宽度)

田坎扣除的主要公式是:

s=a*13%(a为平差后的面积,13%是常数,也是田坎扣除系数)

八、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做这类的实习,所以刚开始拿到图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比如:勾图斑的大小,细致程度等等,随着实习的进行,也渐渐的了解了工作方法;

2、在进行图像纠正的时候,点击“纠正”后电脑就进入“死机”状态,刚开是的时候我们以为是软件不行,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图太大,进行纠正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3、在老师讲要勾画图斑之后,我们小组就进行了图斑勾绘,当时是见到线状地物就勾通,但到了下一讲课老师又讲解了线状地物和居民地的勾绘方法,发现我们的勾绘方法有的地方不对,所以后来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勾绘;

4、在勾绘完之后,把所有的线都转换成了地籍线,这样就没有了地类和地物线,这样是不对的,后来老师教我们先把原图另存为一份,再在这张图上勾绘地物、地类,然后把那张图插入进来就行了;

5、刚开始不知道最小图斑是好大,所以看见不同的地物就勾,后来老师说了最小图斑,这时我们又把小于的图斑删除了;

6、勾图斑的时候,在大图斑中间又有小图斑,有时候电脑就不能把小图斑扣除掉,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先把小的图斑勾出来,然后再勾大图斑,这样系统就自动会把小图斑的面积扣除掉;

7、在勾图斑的时候,实际面积和理论面积相差比较大,所以我们又在图上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有的地方勾掉了,也有的面积算错了,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仔细,不要因为自己的大意影响了别人;

8、刚开始对平差面积、线状面积和田坎面积的计算方法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犯了很多的错误,经过不断的摸索,渐渐的清楚了方法,所以到后来计算的是得心应手;

9、在对线状地物进行编辑的时候真是太麻烦了,因为一条线状地物可能穿过多个图斑,所以必须一个一个的进行测量长度宽度;

10、因为第一次做,在进行外业调绘的时候,只调绘了变化的图斑,而没有进行线状地物宽度的调绘,所以在进行线状地物面积计算的时候不能进行,所以不得不再次出去进行线状地物宽度的调绘;

11、这次数据比较的多,所以很多的数据都是在excel上进行处理得,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有不懂得地方就在百度上查查,所以这些问题也被一一的解决了;

12、线状地物有的是穿过图斑的,我们在第一次进行算面积的时候,没有计算穿过的面积,后来发现这样的结果又问题,所以又进行了补工。

九、心得体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去做了才知道哪些是自己不会的,在以后的日子了才能更好的去学习不懂的地方。通过本次实习,更好地巩固、扩大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这是我们第一次使用航摄影像来进行地籍图的测绘,之前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感觉都懂了,但真正自己做得时候,才知道“锅儿是铁打的”,才知道其中的不易。在实习中我们走了很多的“冤枉路”,但我觉得这是初次使用必须走的,而且很值,就像老师说的,只有错误才你让你知道哪些地方不对,才能让你得到更多的收获。有了这次的经历,我相信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去完成。

通过这次实际参与地籍图的绘制,我学到很多实用的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地操作cass软件,和相应的知识扩充,为以后实际参加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明白了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误区,加深了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得到了扩充。

另外一个我的感悟就是,团结就是力量,这次实习也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养成了团队合作精神。这次实习的数据量很大,如果一个人去完成的话,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们就采取了分工合作的方式,我先把做法给大家讲解一下,让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一步是在干嘛和该怎么做,然后再把事情分派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这样每一个人都得到了锻炼,而且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篇6:测量实习报告

在这之前,水准仪或者全站仪之类的对于我来说真的只是一个传说。虽然我在课本上看了水准仪的介绍,也在课堂上有幸摸过水准仪。但是,无比郁闷的是书本上水准仪跟我摸到的那个有点出入,弄得我实在不懂怎么操作它。作为一个理工男,不会操作跟不懂有什么区别呢?

终于,今天我有机会学习水准仪,不仅仅是理论。而是真真的动手操作。当老师叫我们架起仪器的时候,我刚开始是觉得这个简单啊,可当我去弄的时候我才发现,你懂原理,动起来可能还是会笨手笨脚的,而且还有可能会因为没有旋紧螺旋而导致仪器随时面临着损坏的危险。说实在的,就一个架立仪器其中就藏着许多你如果不用心的留意就可能跑掉的知识点在里面。比如,在弄三脚架的时候,我们应该一开始就预测好我们测量时什么样的高度能让我们更舒服。三脚架一般叉开多少能更安全方便一点。

在我们把仪器的架力练习好之后,我们又开始了下一个任务了。练习如何更快更好的粗略整平。在老师突考之前,我个人觉得整平太简单了,用点时间就可以了啊,还用练习?可是在星期3下午,老师突然来了个考试,我才知道整平练习就为了能节省我们测量的时间。原来不是会整平就行了,而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把仪器整平,这才算是实习。知道后来考试我才后悔我刚开始没有努力的去练习整平。当然了这是后话。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实习的前一段时间我们都在练习着测量的准备工作。后一段时间终于要开始我们的测量任务了。有句话说的真的一点都没错,做过了才知道。当我们把前奏的工作的都做好,我看向望远镜,发现别说水准尺,怎么人都看不见啊。我知道可以调物镜目镜,可是糟糕的是我不知道哪个是哪个啊。有问题当然是要问老师啊,当我弄清哪个是物镜哪个是目镜的时候,老师也告诉我们,如果看不见十字丝的话可以调目镜。这个世界上可能真的是好事多磨啊,当我终于可以读数的时候,我发现我又混沌了。水准尺上的数字到底是哪个对哪条刻度线的啊?幸亏有老师在一边啊,要不然我们的测量就要到那里结束了。这让我真正懂得了实习的重要性。

经过许多的问题的之后,我们终于成功的完成了这次的测量任务。最后我总结了一下,水准仪的使用步骤:

1、安置仪器

张开三角架,根据观测者的身高,调节好架腿的长度,使其高度适中,目估架头大致水平,取出仪器,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固定在架头上。如果地面松软的话,应将三脚架踩入土中,并且在踩时注意使水准水泡尽量居中。

2、粗略整平

首先假设气泡偏离中心于a点,可选择一对脚螺旋1、2,用双手以相对方向转动两个脚螺旋,使气泡移至两脚螺旋联线的中间b处,然后·,再转动脚螺旋3使气泡居中。气泡的移动规律是,他的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相同。

3、瞄准水准尺

(1)、初步瞄准: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利用镜筒上的照门和准星连线对准水准尺,然后拧紧制动螺旋。

(2)目镜调焦:转动目镜调焦螺旋,直至清晰看到十字丝。

(3)物镜调焦: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水准尺成像清晰。

(4)精确瞄准:使十字丝的纵丝对准水准尺像。

5、读数

读书时,要让水准尺的气泡居中,然后立刻用十字丝的横丝在水准尺上读数。读数是要按由小到大的方向,读取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位数字,最后的毫米为估读数。

11建筑工程技术一班姓名:黄旭辉

上一篇:5年员工感言下一篇:诗意的生活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