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襄阳怀孟浩然,游襄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的意思,游襄阳怀孟浩

2024-04-13

游襄阳怀孟浩然,游襄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的意思,游襄阳怀孟浩(通用4篇)

篇1:游襄阳怀孟浩然,游襄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的意思,游襄阳怀孟浩

游襄阳怀孟浩然,游襄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的意思,游襄阳怀孟浩然赏析 -诗词大全

游襄阳怀孟浩然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体裁:五古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篇2:游襄阳怀孟浩然,游襄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的意思,游襄阳怀孟浩

作品介绍

《九日怀襄阳》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26首。

原文

九日怀襄阳

作者:唐·孟浩然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

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

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注释

①全诗校:“题上一有途中二字。”此客中之作。

②去国:离开故乡。似:全诗校:“一作已。”

③然:全诗校:“一作焉。杪秋:晚秋。木末曰杪。

④不可:全诗校:“一作望不。”

⑤宜城:县名,属襄州,今湖北宜城县,旧以产美酒出名。多美酒:全诗校:“一作名善醖。”

⑥葛强:山简的爱将,简常与之游宴酣饮。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_26九日懷襄陽孟浩然

去國似如昨,倏然經杪秋。

岘山不可見,風景令人愁。

誰采籬下菊,應閑池上樓。

篇3:游襄阳怀孟浩然,游襄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的意思,游襄阳怀孟浩

游襄阳山寺

作者:张籍朝代:唐体裁:五律 秋色江边路,烟霞若有期。寺贫无利施,僧老足慈悲。

篇4:孟浩然隐居地-襄阳鹿门山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濒临汉江,与同是文化名山的岘山隔江相望,与环抱四周的狮子、香炉、霸王、李家诸山各具雄姿,共同构成了圣山之风景。远远望去,五山如仙女,云遮雾绕,忽隐忽现,怎不叫人心驰神往,投入其怀抱?

近观诸山,狮子山秀、香炉山幽、霸王山雄、鹿门山峭、李家山旷,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林木茂密、野花飘香、云雾缭绕的仙境。

汉光武帝刘秀慕名而来,留下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据清同治本《襄阳县志》记载:“汉建武中(公元25—56年),帝与习郁(巡游苏岭山)梦见山神(两只梅花鹿),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

后来,庞德公不受刘表数次延请,携其妻栖隐鹿门。因此山东麓遂建有庞公祠。又由于孟浩然、皮日休效法前贤,山上有孟浩然归隐处和皮日休书屋。所以唐以后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

坐落于鹿门山半山腰的鹿门寺是中国有名的佛教圣地,千百年来,无数海内外香客云集于此,佛光高照。原先的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古朴雅致,蔚为壮观。故历来常有名僧如处贞、丹霞等来此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至11)最为兴盛,当时有佛殿、僧寮、斋堂、方丈室共500余间。

在鹿门寺后200米远的山腰处有一口井,因井口曾砌有八角围栏,故称八角井,又称八卦井。井中之水,无论天干地旱多么严重,始终保持一样的`流量,实在神奇。井中泉水往下暗流20余米,又汇一泉称天坑,也称天井。此井为一自然竖井,深约3米,井口直径约一米。再往下暗流,经一天然石洞,洞中多钟乳石,有一大石块向外伸出尺许,泉水顺此石突然悬空倾泻,散如珠,垂如帘,称暴雨池。泉水再流至寺门前,从两个石雕的龙口中喷入灯公洗钵池(又称龙头喷泉),流泉昼夜不停。相传,孟浩然就是常饮此泉,又接山中灵气,才有盖世之诗情。

鹿门山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当年躬耕于隆中的诸葛亮曾拜庞德公为师,每次来求教,都跪拜在庞公榻前,其虚心为学之状,令后人敬仰。庞公还常邀其侄儿“凤雏”先生庞统、“卧龙”先生诸葛亮、水镜先生司马徽及徐庶、崔州平等人纵议天下大事,商讨治国之策。由此,演绎出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

鹿门山是一座秀美的山,天生丽质,风情万种。它又是一座诗化了的山,孟浩然用诗的神笔,将它描绘得清美如画。不,是它哺育了大诗人孟浩然,也将众多的文人雅士之思想境界提升到了极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游鹿门不果后,发出了“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的感叹。他是为未能目睹鹿门山的秀丽风光和名胜古迹而遗憾,抑或是为无缘感受圣山陶冶性情而惋惜。

是鹿门山造就了诗人也好,是诗人诗化了鹿门山也好,反正古今中外,很少见到过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白居易在《游襄阳怀孟浩然》诗中说:“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同时代著名诗人共同崇拜和赞美孟浩然的诗品和人格,实属难得。而要想真正体会孟浩然这种境界,恐怕得常游鹿门山才是。[2]

参考资料

1. 刘阳主编的文学评论专著《孟浩然研究文集》 .当代书法论坛 .-10-28 [引用日期-02-18] .

上一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下一篇: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