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及体会

2024-05-0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及体会(精选10篇)

篇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及体会

进入大学,标志着人生开始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阶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此次讲座的到勤人数超出意料,前来观听讲座的同学不仅坐满了整个多媒体教室,还有老师前来旁听讲座,不仅如此,更有少数同学站着听完了此次讲座!

彭老师讲的都是很现实的话题,都是一些我们在经历的或即将经历的事情。首先,彭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MV歌曲《让世界因我而美丽》让大家静心去聆听完这首歌之后便开始步入此次讲座的主题。该次心理讲座主要以“爱”为主题来围绕探讨,划分为三大部分:

(一)了解自我,实现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生命的唯一意义在于活出自我,并完成那充满各种潜能的明天的“我”。若提问:今天的你在哪一步?以八个阶段来回答;1.我不会做 2.我不能做 3.我想做 4.我该怎么做? 5.我会尽量做 6.我能做 7.我会做 8.我做到了!这时候大多数人就该好好考虑下今天的你在哪一步?塑造自我,实现自我。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从现在开始想要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不管结果怎么样不能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哪怕失败了,也要无怨无悔。起码知道自己努力了,虽然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肯付出的人绝对没有回报!

(二)爱是什么?爱的定义很广泛又很普遍;世界很大很吵,不经意间我们就掉进了喧嚣中,被它控制,有时我们需要躲起来,跟自己的内在连接,不要老被那些虚无缥缈的时尚事物吸引。那么试问,大学生活不谈一场恋爱是不是一大遗憾?恋爱需要学习?在你眼中,爱情需要什么?爱他是否就应该给他?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多数人心中都会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美国六十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在所著《爱的艺术》一书中,曾如此区分真爱和假爱,他说:真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假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恋爱是一所学校,教我们重新做人,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去对待。爱情以性生理发育为基础,爱情渴望有身体的亲密接触,但是有爱不一定有性,有性不一定代表就是爱。讲座当中老师还给我们大家播放了一部视频<堕胎:你的孩子怎样被杀死>通过该视频我明白,那是告诫也是提醒我们女生要学会爱自己,保护自己,注意交往尺度!千万别盲目恋爱,让不合适的人带走了最好的你。

(三)做健康、自信、美丽的女大学生:内外兼修,以内提外!讲座最后全体成员起立宣读了关于做一个健康,自信,美丽的女大学生的金句。

虽然整个讲座只进行了2个小时左右,但对我们来说感触很多,学会了如何正确去对待任何事物,也更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很感谢彭老师通过讲座给我们帮助,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以此讲座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只有多读书让知识来丰富我们的内在,让自己变的更优秀!

 

篇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及体会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心理教育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教育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心理教育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

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篇3:产后健康教育及护理体会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分娩后产妇386例, 年龄21岁~40岁, 其中剖宫产106例, 正常分娩280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以及家庭对男女性别的要求及入院前后、手术前后对健康知识掌握的程度, 通过发放学习资料:产前知识讲座 (孕妇学校授课) 的示范、讲解、现场指导、“开展院后服务”等方式进行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及母乳喂养的知识宣教。产后42 d复诊, 通过电话联系或门诊等形式继续予以咨询指导。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护理及出院后指导的全过程, 同时护患双方都希望患者家属参与学习[1]。

2 产后健康教育

2.1 病情观察

剖宫产除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外, 还需密切注意尿量、子宫收缩、阴道出血、伤口有无渗出等, 其他护理基本同正常分娩。

2.2 一般护理

观察恶露颜色及量, 产后1周为深红色、量多, 以后颜色逐渐变淡量渐少, 4周~6周干净;若恶露持续不减或有异味等, 一定要复诊请医生确认原因。

为了促进子宫收缩, 可适度按摩子宫, 按摩时先用手找到子宫的位置再进行顺时针环状按摩, 产妇可视子宫软硬程度决定按摩的时间和频率, 哺乳也可引起子宫收缩, 进而促进子宫复原。

注意排尿情况, 虽然产后身体疲惫, 但仍要督促小便, 若生产后6 h未解小便, 护理人员可协助产妇按摩下腹部让尿液排出, 也可利用会阴冲洗器, 一边解尿一边冲洗, 可减轻疼痛感, 让尿液顺利排出。

2.3 伤口疼痛及体位干预

无论是剖宫产切口还是正常分娩会阴部损伤, 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不仅给产妇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而且对全身系统产生影响[2]。会阴部伤口一般4 d~5 d愈合, 疼痛会在1周内陆续消退, 剖宫产切口疼痛约在2周内陆续消退;产妇常因伤口疼痛, 产生心理恐惧而不愿意早吸吮, 影响哺乳, 因泌乳过程受垂体前叶催乳素分泌控制, 及体位、疼痛、心理等因素影响[3]。产妇应选择合适的体位, 剖宫产术后6 h翻身以改善肠道功能, 减轻切口疼痛, 利于静脉回流, 防止血栓形成;翻身还有利于恶露排出, 预防压疮的发生。产妇应尽早下床, 根据产妇的病情及耐受性, 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适当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及子宫复旧, 防止腹胀肠粘连。同时鼓励产妇咳嗽排痰, 有利于肺扩张和分泌物排出[4]。

2.4 心理护理

及时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 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 针对性地早期干预, 是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关键[5]。

产后阴道损伤或剖宫产都可引起产妇恐惧、紧张、焦虑心理, 使其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6], 同时切口瘢痕、新生儿状况、母乳喂养、体型恢复等因素, 都可能对产妇造成心理负担, 产生抑郁情绪, 引起失眠, 甚至影响母乳喂养, 产后抑郁症可使泌乳时间延迟, 泌乳量减少[7]。护士应热情主动安慰, 了解产妇焦虑的根源, 稳定产妇的情绪, 做好心理疏导, 消除紧张情绪和顾虑, 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满意及安全感, 增加产妇的信心, 尽全力使产妇身心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

2.5 饮食护理

产后除剖宫产需禁食6 h, 产妇饮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吸收, 产后3 d~5 d忌牛奶豆浆, 以免引起腹胀, 以后随着胃肠功能的恢复, 可适当增加饮奶。饮食多样化, 饭要细软, 增加汤类, 忌辛辣生冷食物, 但蔬菜水果不可少, 这些食品富含纤维素和果胶, 可以帮助肠道蠕动, 预防便秘。无论是剖宫产还是正常分娩, 使得产妇身体耗能加大, 再加上母乳喂养, 所以必须保证产妇营养供给, 适当增加肉、蛋、鱼等。

2.6 母乳喂养宣教

在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 护士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孕产妇提供帮助。

通过传播母乳喂养知识, 可以让孕妇及家属全面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

2.6.1 对婴儿的好处

母乳是其他任何食物不能比拟的、最佳天然营养食品, 母乳含有婴儿出生后4个月~6个月内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多种维生素、消化酶、矿物质和水, 因而母乳容易被婴儿胃肠道吸收;母乳含有多种抗体及免疫物质, 保护婴儿免受外界细菌侵害, 增强抗病能力, 是其他母乳及代乳品不能替代的宝贵物质;母乳含有足够的铁, 易被婴儿肠道吸收, 使婴儿不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并且母乳有足够的水分, 即使天气炎热时也能满足婴儿需要。

2.6.2 对产妇的好处

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双方的亲近和心理健康, 能增加情感交流, 有助于产妇产后恢复体形, 推迟再次妊娠;帮助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出血;减少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

2.6.3 对社会及家庭的好处

母乳喂养经济方便、省时省力, 孩子不易患病, 身体素质好, 且母婴关系密切, 孩子生理、心理都比较健康, 有利于家庭和睦, 也有利于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母乳喂养不仅对家庭而且对社会都有好处, 对构建和谐家庭, 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作用。

2.7 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

2.7.1

哺乳时, 母亲可取侧位或坐位, 体位舒适放松, 取坐位时, 两肩放松, 座椅靠背不宜过高。要做到三贴:与婴儿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直线, 母亲要托住婴儿的头和臀。哺乳时, 托起婴儿的头, 让小嘴靠近乳房, 婴儿张大小嘴时, 立即用手 (拇指在乳房上方, 其余4指托下方呈“C”形, 剪刀式不利于乳汁排出) 托起乳房, 将乳头、乳晕送入口中, 婴儿吸允时下唇向外翻, 舌头呈勺状, 能看到吞咽或听到咽喉咕咕声。

2.7.2

实行“三早”, 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出生后30 min在医务人员协助下, 婴儿与母亲肌肤接触, 同时开始吸吮乳头, 这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此时母亲的奶水可能很少, 但足够婴儿的需要, 而且可以反射性地刺激泌乳, 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三早”的实施, 也为日后母子感情纽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7.3

勤吸吮, 按需哺乳, 母婴同室。多吸吮乳头可以刺激产生更多的乳汁, 保证有足够的奶量;实行24 h母婴同室利于母子感情的联络, 便于早开奶, 按需哺乳, 只要婴儿饥饿或母亲奶胀, 即可随时喂哺婴儿, 不受时间、次数的限制。另外, 母婴24 h在一起, 可以使婴儿得到最好的照顾, 利于婴儿智力开发;母亲心情舒畅, 利于产后恢复。

2.8 乳房护理宣教

保持皮肤清洁, 不可用肥皂水清洗乳头及乳晕, 两侧乳房交替喂哺, 喂乳结束不能强行拉出乳头, 以免引起乳头痛及皲裂, 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上晾干可起到保护乳头的作用。每次喂乳尽量排空乳房, 以防乳汁淤积;可协助产妇按摩乳房, 促进乳管通畅, 利于乳汁分泌排空, 减少乳腺炎的发生。

2.9 出院前健康教育

2.9.1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勤换卫生垫、内衣裤, 防止产褥热感染。

2.9.2

有手术切口的患者, 刀口处禁用手抓, 瘢痕处可用食指轻轻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利于切口愈合, 必要时敷湿润烧伤膏, 有助于切口软化。

2.9.3

注意休息, 室内空气新鲜, 饮食健康营养, 适当活动锻炼, 尽快恢复体形。

2.9.4

母乳喂养坚持4个月~6个月。

2.9.5

产后42 d内禁止性生活, 随后采取避孕措施, 剖宫产再度怀孕, 最好在术后2年~3年, 否则, 术后瘢痕可引起子宫破裂。

2.9.6 出院随访。

出院后如有不适随时来诊, 正常情况产后42 d后, 产妇和婴儿一起来医院专门门诊复查, 对母婴健康进行评估, 给予必要的指导。

3 结果

386例产后产妇, 剖宫产平均住院5 d, 正常分娩住院3 d, 切口无感染, 子宫恢复良好。其中除39例因多种原因不能哺乳外, 其余347例均成功实施了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成功率达90%以上。

4 体会

运用科学的知识, 以热情、真诚的服务, 对产妇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传播健康知识, 指导健康技能, 培养健康的态度, 减轻了产妇的痛苦, 建立起和谐良好的新型护患关系, 达到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同时有效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因此, 对于产妇顺利康复及母乳喂养而言, 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产后康复及成功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9月—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386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收效显著, 拉近了护患关系,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使产妇及家属普遍掌握了母乳喂养的技巧及相关知识。结论 产后健康教育是孕产妇康复的保障, 也是成功实施母乳喂养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产后,健康教育,饮食护理,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辛少芬.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6) :375.

[2]卿思明.疼痛与治疗[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3) :287.

[3]黄醒华.母乳喂养的生理基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7, 13 (2) :82-83.

[4]陈凌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翻身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8) :30-31.

[5]杨晓玲.分娩期妇女心理状态评估及产后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5) :650.

[6]高立硕, 刘纯艳.手术应激反应与护理应对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0 (3) :75.

篇4:脑梗死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84-0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及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痉挛等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的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变。

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的小灶坏死,通常在1~2c m以内,可以没有急性起病的过程,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脑梗死多发生于老年人,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使脑梗死患者不断上升,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有效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病肢体的功能,明显减少死亡率及复发率。我院对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健康教育,在预防脑梗死复发,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共收治脑梗死病人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39~80岁,住院期间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后共随访1年。

1.2病因(1)高血压:当大家过度的劳累或者是休息不好的时候,就会引起血压的波动,而血压过高过低都可以引发引发脑梗塞的发生。(2)冠心病。(3)心律失常。(4)心瓣膜病。(5)糖尿病。

1.3 健康教育的内容

1.3.1 住院阶段的健康教育 病人住院后,由责任护士收集与病人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和对该病人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以交谈、观察的方式完成对病人的预先评估,经过调查综合判断病人的健康观,及对疾病的适应能力、对诊治的要求等。根据资料和病人的个体差异,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共同确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项目,介绍脑梗死的病因、诱因、治疗方法,讲解针对发病基础原因进行系统正规、有效治疗,去除或控制发病基础因素是防止脑梗死再发的重要性,让病人了解病情状况及预后,疾病控制情况,如何配合治疗及检查,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用药的名称、作用、用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以详细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的指导要具体;宜选用低盐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的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取量,少食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奶油、蛋黄等食物,吞咽困难取半卧位或头高半卧位,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防止呛咳。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保持肢体功能位,帮助病人做患肢及关节的被动运动。病情稳定后,可做肢体功能锻炼,从起床、患肢平衡、站立、行走,循序漸进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失语病人应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使其恢复语言功能。纠正病人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1.3.2 住院指导

1.3.2.1 心理指导 患者首次患上脑梗死时,易担心偏瘫而致终身残疾,产生悲观、厌世、焦虑、恐惧心理。责任护士应该主动热情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使他能够正确对待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告诉病人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患肢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的甚至能恢复所有的功能。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2 饮食指导 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了脑梗死发病率的升高。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注重饮食指导是预防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应该让患者认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尽量做到膳食平衡,嘱病人进食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和粗粮,其中限制脂肪的摄入最重要,应控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并以植物油为主。切忌烟酒,禁食刺激性强的食物,维持正常的胃肠功能。

1.3.2.3 排便指导 急性期训练病人床上排便,养成定时排大便的习惯。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预防便秘,必要时给予润肠药物或缓泻剂,避免排便过度用力,以免加重病情。

1.3.2.4 卧位指导 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卧位,尽量减少患肢受压,特别是肢体瘫痪的病人,应帮其每2h翻身1次,防止局部长期受压并保持皮肤的完整,翻身时宜采用健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的方法,尽量减少患侧卧位,预防患侧肢体受损。

1.3.2.5 患肢功能锻炼 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肢进行按摩与被动运动,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患肢肌肉萎缩。即使静息状态,也要使瘫痪肢体的关节处于功能位,如肩关节敬礼位,肘关节屈曲,指关节半曲等,防止关节挛缩。可采用针灸、理疗、推拿等方法促进康复。病情允许可下床锻炼,活动量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训练时由护士或陪人搀扶,避免受伤。

1.3.2.6 语言功能的锻炼 语言障碍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脑梗死所致语言障碍占存活患者的20%~40%,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后恢复语言功能可达50%~60%。护士应多与病人交流,语言训练及早进行。要耐心地从一个个单字、词汇教起,像小孩牙牙学语那样,教导病人发音,有时可借助图画来表达意思,逐步训练,病人的语言功能可望好转或恢复。

1.3.2.7 出院教育 出院教育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对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作用,护士要提高对出院教育的认识,加强管理,进行详细的出院教育,选择较佳的时机提前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一般待病人病情处于恢复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心理、生理、药物运用、功能锻炼等方面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指导,纠正病人不良生活习惯,教会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告之定期测血脂、血压、血糖的意义,定期复查时间,电话咨询号码,如出现手指麻木无力,短暂失明或短暂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应立刻到医院检查,及时给予处理。对智力减退的病人,叮嘱他们回家后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固定的位置,防止遗忘,外出时携带一张自我卡片,注明地址、姓名、电话、联系人等,以便走失时及时找回。这既密切了护患关系,又为病人出院的进一步康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结果

80例患者经过认真仔细的健康教育,出院后随访1年,发现每个患者在饮食及生活不良习惯的克服、随访意识、患肢功能及语言功能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3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疾病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系统教育活动[1] 有效地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脑梗死的复发,恢复语言及患肢功能,能使患者获得疾病相应知识,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增强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庆春,张雪霞.健康教育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4):470-471

[2]赛小珍,柳晓静,刘勤扑.护理程序在骨科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62.

篇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1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

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2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但是心理的健康经常被我们忽视。要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素质,需要将两个健康结合起来,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需要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篇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下面就是本人学习之后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为重要了,故只谈心理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4月18日,贵州民族学院学工部第五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开始了。我们班的班长,团支部书记,心理委员参加了一个星期的心理健康学习和培训。期间我担任学院小组的副组长,与大家一同分享了这次意义重大的心理健康培训,我们都获益匪浅。

作为班里的一名班长,团支部书记,心理委员,首先就是我们自己要健康,只有自己健康才能更好的帮助同学。班干部的作用不容忽视,虽然这个职位不能与辅导员、班主任相提并论,但它是关系到全班同学心理健康问题,心理不健康就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所以开展这样的培训我觉得非常之有必要,同时在这次的培训中也让我们学到了怎样建立你我他的和谐世界人际交往、有关沟通、交往作风、怎样面对挫折与压力等很多有用的东西。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想想当今大学生的处境,似乎并不比怀才不遇的尹天仇好多了。当今的“天之骄子”显然已经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大学里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进入大学开始我们就要为我们以后的就业作打算,考虑我们的前途和出路,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去调节。当同学陷入泥塘的深渊时,我们就要善于发现这些现象并协助他们解决这样的问题。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我觉得我们班干部与同学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只有在沟通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知道问题的关键所在。要想成为一名受欢迎和让人觉得负责任的班干部,就要善于与同学沟通,融入到整个班集体中,要培养自己有一种强化多元的思维模式,遇到什么事从多角度分析。

正确看待自我、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学习、关于大学生情感问题、关于贫困、关于前途与出路等种种大学生会遇到的问题,我们班干部都要有所了解,并且要知道一些心理小常识。必须具备一种理解人的能力,当同学向自己倾诉的时候,必须要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且要有耐心。因为对人的理解是所有友谊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与合作的基础,理解会让别的同学对自己更加信任。

还有就是觉得我们要学会用乐观的眼光看待生活,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也许你不经意的赞赏却会给别人以强大动力,不吝惜掌声,不忘却赞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是那么难以逾越。快乐是可以传染的,拥有快乐的心情,眼中的世界也是另一番景象。

培训的结业典礼是杨昌儒副校长为我们作了“为了明天”为主题的讲话,他强调我们班干部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为同学做好服务。同时与我们分享了关于人生的20个修养,要求我们必需学会关注、培养个人的敏锐度和洞察力。班干部任务是一种服务,要为同学做好服务,要了解同学们想要你为他们做什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甘当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公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很奇妙的课程,只要你用心参与就肯定会有收获,不管是理论,还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很多时候,很多同学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没办法解决的`,但学院辅导员和学校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们是我们坚强的后盾。现在,我的初步设想是组织好全体班委的工作,让大家各尽其责,召开一次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做好同学们的心理思想沟通工作。我想我们既然一同从山南海北手持录取通知书平安来到学校,也要四年后大家一起拿着毕业证书平安的离开。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份工作做好,让同学们能够快快乐乐的生活和学习,少些烦恼和忧伤。

班干部工作让我相信只要真诚待人,便一定会有收获。能否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班干部的作用巨大。对于心理健康,我们班干部的工作并没有明确的项目,但我们能做的,值得我们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

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

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

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4

大二下学期,我们开了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原来的我一直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去看心理书或去看心理医生,现在才知道这是不正确的我想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罢了,通过这几周心理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的确,现在我们学生除了体质差,心理不健康的越来越多,包括我发现我身边也有存在心理问题严重的人,心理不健康比身体不健康更可怕!

“健康”作为人生快乐之本,其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对于每个人而言更是必须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等于身体健康加上心理健康再加上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只有健康才能为自已创造未来。自从开通了这门课程以后,让我更加地了解自己,为我们在校大学生学习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倾吐心声、释放压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使其正确对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挫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我觉得这都应该归功于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个良好的心理。为此,我觉得认真学习好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网上我也有看到过很多心理咨询网站,让我惊讶的是求医者有很多,普遍都是一些消极对待生活的人,原来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需要向医生求救的人,也让我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没有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其实我想,可能这是因为他们消积的心理世界,与本身性格自闭,平时没人诉说,自己压抑而造成的吧。心理问题有很多,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有什么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类的,像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最多的恐怕是人际关系问题,不健康的就业心理,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依赖心理等,学习了心理健康知识,看了这方面的书籍之后,我发现我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比如依靠心理,从小娇生惯养的我,大学是第一次离家生活,刚来学校的时候我连洗衣粉都不知道要放多少,帮着做饭也不知道该放多少米和水,庆幸的是我适应能力很强,性格开朗,室友们相处比较和谐,生活乐观积极向上。虽然和室友朋友们相处愉快,但我也发现我依靠心理很严重,缺乏独立意识,还有就是马上面临就业,感到就业恐慌,但是我觉得我应该诚实面对现实,调整好我自己的心态,进行理性化的抉择,好好规化一下自己的未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篇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下面就我自己的工作体会谈两点: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原因分析物质生活逐渐丰裕,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造成部分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忽略了对品质方面的基本要求,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学生比较自私,不知道回报父母和社会,在班级表现为不团结其他同学,以及没有荣誉感和责任感。

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占有欲较强,在班级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过于自私,缺少与他人合作意识,不懂得互相帮助。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好“学生”,他们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已经习惯被老师和其他人关注,以个人为中心,往往更加孤立和孤僻。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家长过于关注分数,给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甚至使用过分严厉的暴力手段,使孩子在长期的压抑之下产生了逆反心理。在家里表现乖巧听话,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长期下去,就形成了性格表里不一,行为过激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学校教育的缺失和不健全,传统的教育只注重了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其自身品德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而做出许多过激的行为,甚至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危害,这也与我们早期的学校教育的狭隘和片面有关,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尊重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假设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去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不要轻易地去伤害他们,消除我们内心对“差生”的偏见,所谓的“差生”只是我们需要去格外关注的对象。他们渴望帮助和鼓励,你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能获得学生对你的极大尊重。

心理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各个层面,心理教育应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应该时刻把握学生各个时期的心理活动,洞察其思想变化,贴近学生才能让学生信任你,也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坚持上好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活动课,在和学生共同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抓住每一次机会和学生沟通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动态心理变化,让其对你敞开心扉,说出心话。在心理教学活动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行为和交际方面问题。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的一些方法,对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学会客观对待。比如遇到不顺心时有时可以放声大哭,或向父母和好朋友倾诉,如有委屈可以设法发泄出去,以减轻压力。或把每日的悲喜哀乐写进日记,向自己倾诉和排解。

教室是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要力争使教室宽敞明亮、要布置的温馨和淡雅,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可以在室内适当养殖各种花卉和植物,即净化了空气又愉悦了的身心。良好的环境可以带给我们一个良好的情绪,教师和学生的情绪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教师不可有“私心”,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中对学生切不可感情用事,不可因某位学生学习成绩优良而刻意偏袒,这对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可爱之处。在日常教学和班级活动中,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尤其是所谓的“后进生”,更需要鼓励和激励,教师的态度和人格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要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教师首先要有一颗诚实的心,你才能换来学生诚实的汇报,同时你也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学生心理难题的根源,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开展心理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理解”,成年人需要理解,孩子更需要理解。你只有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才能让他们从心底真正接纳你。从而使他们在真正需要关心、帮助时,能够接受你善意的意见和建议,把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篇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及体会

1心理护理

1.1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评估患者心理问题,从实际出发,提高自身素养,对患者表现的负性情绪给予理解,交流沟通时表现出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取得患者的信任。

1.2耐心向患者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介绍主治医生的技能及合适的营养饮食方法等。利用同室病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愿意配合治疗。

1.3骨折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对于功能锻炼思想负担过重,害怕过早活动会影响骨折愈合或已愈合的骨折再次骨折。面对患者的顾虑,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不锻炼的危害性,使其打消顾虑。在功能锻炼中,有些人因耐受程度差,害怕疼痛,锻炼强度不够,护理人员应正确引导,并协助锻炼,让他们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康复。

2健康教育方式

2.1集体教育采用讲授的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骨科疾病特点及康复护理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示范操作,如:翻身、拍背、功能锻炼等,使患者获得感性认识。

2.2书面教育在科室的宣传栏里宣传骨科疾病的防治要点及康复知识;向患者及家属发放骨科健康教育处方。

2.3个体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进行个体化教育。对个别不识字、无法接受文字教育的患者,护士将教育内容讲解给患者及家属听。

3护理体会

3.1骨科护士应树立健康教育观念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护理工作在疾病与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在医院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则成了健康教育的先锋,所以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利用护患关系,进行健康宣教。

3.2健康教育的内容护士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质量,所以对健康教育内容有必要规范化。通过查阅资料和专科医生指导,制定出骨科健康教育内容:(1)骨科患者锻炼时间和方法;(2)骨科各类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3)骨科小常识:如石膏、牵引、小夹板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的注意事项等。

3.3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骨科患者大多需要长期卧床,特别针对老年患者,更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定时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3.4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健康教育因时而异,它不同于卫生宣教,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之中,因此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宜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因人而异,根据患者及照顾者的知识水平制定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只有患者有资格评定。因此及时听取患者意见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策略,使骨科康复日臻完善。

3.5出院的健康教育由于骨折患者病程长,在医院治疗仅是病程中的一部分,大多时间在家休养,如何将医院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延伸到家里,让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使其在家里能主动配合。还要注意生活有规律,戒烟酒,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饮食调理,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回家发生意外时及时与医院联系。

总之,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更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缩短住院日及减少住院费用,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到骨科疾病的特点,掌握了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及卫生保健知识,从而加强了护患关系,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声誉。

篇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及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体会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教育家洛克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

一、敞开心扉,真诚沟通

心理活动课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与老师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1.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挚感情。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倾诉真情

有些学生看见我就会说:“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理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例如,在我辅导《自信不倒翁》一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有一位学生就站起来告诉大家:“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个头比较矮,皮肤比较黑……”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他能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再如,我们班曾有这样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量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

前不久,我在她给我写的信中发现她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二、通过角色扮演,感受真实生活

角色扮演,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班长、班主任、教师、服务员、主持人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时生活情景,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含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因此,只要老师平时把心理教育的内容能渗透进去,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从而把心理教学与其它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园,学生在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印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活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踩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坛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事实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与手段。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新模式

由于当今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走入大学生的生活,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也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网络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因素。为了降低这种负面影响,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转变,我们可以采取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来寻求解决的好办法。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全世界信息的联通,产生了极大的信息量,这也让互网络有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同一件事网络上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这让对价值观取向认识不清、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辨别对错,造成对事物没有客观的认知、情绪容易波动、行为容易过激。所以,有着极大信息量和多元化价值观的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影响很大。

(二)网络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网络与现实生活相比差异很大,网络自身存在着虚拟性,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社交平台可以在不经过见面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沟通,他们也可以不用使用真实信息来进行一些虚拟性的活动。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不算成熟、情感比较丰富、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容易意气用事,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当大学生被网络上的这种虚拟的人群所利用,对他们蓄意煽动,将一些不开心的事扩大化,使得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发生过激的行为,严重者甚至触犯了法律造成犯罪。网络犯罪比现实生活要难以预防和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道德、法律以及一些思想教育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让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所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学生的情绪波动,从而减少了大学生的犯罪几率。然而,网络的虚拟性让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们随意的释放情绪、发表言论,导致法律、道德对行为的约束有所减弱,造成了不可预见的后果。所以,网络的虚拟性给大学生的行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网络交流对象间接性影响大学生的沟通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情感比较丰富、性格比较敏感,在交友时比较羞涩;所以,他们在面对面交谈时会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不能敞开心扉、放下顾虑的交谈,在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上往往不够深入透彻,没有达到很好的交流的效果。然而,在网络上的社交就不同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一些社交软件,例如微信、QQ等,无需见面以文字、图片、语音的形式进行交流,不受环境等条件约束,可以敞开心扉、随时随地的交谈,这样也能让大学生很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这种虚拟的网络社交中,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失去信任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产生排斥感,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冷漠。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转变

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一个新模式,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一)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全校进行开展,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教学以外,还要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学校应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推广和普及。学校可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测试,研究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然后针对这种差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讲座等;同时,可以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宣传,让校园到处都充满心理健康教育的气氛,让大学生主动接受并重视起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可以预防和降低不良心理的产生,达到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二)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老师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化,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变化,来快速转变教育观念。老师应将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现代化的教育模式相结合,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虚拟性。这种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转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了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结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作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在当前的这种网络信息社会中,学校要加倍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方向,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三观”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的心理向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新视野大学英语1第3版下一篇:浅谈商品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