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汤圆》教学反思

2024-04-26

《啊,汤圆》教学反思(通用13篇)

篇1:《啊,汤圆》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啊汤圆沪教版

包汤圆、吃汤圆是中国农历新年的风俗习惯之一,人们习惯在大年初一或者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吃汤圆,预示合家团圆、幸福甜蜜。

《啊,汤圆》一文描述的是我国江浙一带大年初一早晨吃汤圆的习俗,回忆了作者小时侯一次吃汤圆的经历。课文第1到第3节写“我”9岁那年的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迫不及待地想吃汤圆,母亲“嗔怪”地让我先去刷牙。“我”的天真以及母亲的疼爱自然地流露在文字中。第4节“我心里数——6碗,家里6个人”,刚好每人一碗,既写出了初一早晨人人吃汤圆的习俗,又充满了童趣。课文第6节是过渡段,说明了举家团圆是幸福的。第7节写了两层意思,先写了汤圆好吃,再写了吃汤圆时的气氛温馨,尤其具体描写了全家人的神情。第8节总结全文,点明了汤圆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1、巧妙运用课题中的“啊”,升华情感体验

本文的题目是“啊,汤圆”,如果只读文题,感觉文章是在描摹事物,但课题中的一个“啊”字却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情感。初读课题时,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的经验和朗读能力能够读出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情来。自学时,我要求学生划出文中描写汤圆的句子读一读。在划和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欣赏了圆溜溜、雪白雪白的汤圆在锅中轻轻滚动、沉浮的动态美,感受到汤圆的色、香、味,那一种浓浓的、带着芝麻和猪油香的甜蜜。一下子,学生似乎品赏到这香甜的汤圆,齿颊留香,产生对汤圆的喜爱之情。此刻,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课题中的一个“啊”字传达了作者对汤圆的喜爱。这时候,我 xiaoxue.xuekeedu.com

再让学生带着对汤圆的喜爱之情朗读课题,自然是水到渠成。课文第7小节是文章的重点,揭示了主题。学完这一段,学生对中心句有了体悟之后。我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再一次体会课题中“啊”字的含义。问:课题中这个“啊”字仅仅是表达作者对汤圆的喜爱之情吗?学生能够感受到小小的一个“啊”字还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幸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此时再读课题使感情体验得到升华。

2、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强化理解文本主题

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刚过完的农历新年有紧密的联系。吃汤圆是新年的一种习俗,预示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传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在农历的中国新年中除了吃汤圆外,还有守岁、贴对联、贴福字、初五迎财神、拿压岁钱、拜年、吃团圆饭、吃饺子、吃汤圆、吃年糕、放烟花爆竹等习俗。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这个新年,说说和家人在一起时的幸福时光。孩子们说了许多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其中不乏对父母的感恩。有的孩子说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了个大红“福” 字,倒贴在大门上,爸爸告诉她倒贴“福”字,预示着福气“到”了,还说有了她这个宝贝女儿是最大的福气,新年里女儿像“福”字一样,还会给家里带来更多的幸福。有的孩子说了一家人年三十晚上守岁的事,有的说了和表哥一起放烟花,有的说一家人吃年夜饭时互相敬酒祝福„„孩子们对幸福生活的体验与文中作者的体验产生了呼应,也自然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

3、补充传说故事,使语文课充满文化气息

在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补充了关于元宵节和吃汤圆的来历的 xiaoxue.xuekeedu.com

传说故事,故事讲的是汉武帝的时候,宫中有一位宫女叫“元宵”,因为长年生活在宫中,她非常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如果没有了元宵姑娘的想念父母,和这位好心的东方朔帮助了元宵姑娘,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元宵节,更没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了。在学生读完故事后,我让学生谈读完故事的感受,谈谈为什么这一习俗会流传至今。其实是让学生明白吃汤圆是一种形式,而人们借用这一形式传达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人们内心的美好情感寄托在小小的汤圆中。我想传达给学生的信息还不止这些,我想让学生明白文字可以传递许多文化给我们,这种文化才是人内心的根。于是,我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年的习俗、传说,把文化带入语文课堂,把文化植根学生心间。

4、对生成性资源的捕捉、提升和再利用

课堂中有教师的预设,但教师的预设不应该成为牵制课堂动态生成的绳索。教师应该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有一定的敏感性,对这些资源有捕捉、提升和再利用的能力。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质疑的环节,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从字词句到内容,有的则设计写作方法。教学时,我把能和自己的教学设计相联系的问题进行了整合,但对一些无法整合的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没有给学生明确的回答,也没有留有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只是为了教学的完整

xiaoxue.xuekeedu.com

性。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是内功,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好好锤炼,很多的功夫则要通过课堂之外的学习加以修练,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

篇2:《啊,汤圆》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10个“汤、沸、嗔、芝、馅、氛、馨、溢、殷、企”。积累9个词语“汤圆、沸腾、迫不及待、气氛、温馨、洋溢、愉悦、企盼、吉祥如意”。

2、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思考问题;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理解“糅合、温馨、洋溢、殷殷”4个词语;在不理解的词句上作记号,并提出问题。

3、积累近义词6个。学习用“不仅„„而且„„”造句。

4、正确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5、体会过年吃汤圆的习俗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2.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扣住课文重点段落,进行理解思考。

2、默读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练习用表示递近关系的关联词说一句话。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师:你知道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吗?在这一天,人们会有些什么特别的活动呢?

2、看,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多诱人啊!

3、齐读课题:

2、啊,汤圆

学习生字“汤”——学过的哪些字中见过?(荡、烫、)注意“圆”的写法

指导读好课题“啊”及逗号: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是写汤圆,更是要抒发内心的情感,由此引出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先一起来了解吃汤圆的习俗,吃汤圆到底有哪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划出有关规定的句子。

2、交流出示:

3、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把这几个要点连起来介绍一下“吃汤圆”的习俗和所代表的含义。

4、指名交流,(体会“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小结:元宵节的晚上(也有些人习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再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这气氛是多么得温馨快乐啊!

5、知道了汤圆原来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那课文写了关于汤圆的哪几方面呢?(写了一件什么事?)根据自学要求小组自学课文。⑴ 自学要求: ⑵ 交流:

① 开火车读生字新词。读音:氛 嗔

殷(前鼻音)注意写字:馨 馅

② 根据学生思考后的回答完成填空,并读一读。

6、质疑问难:

预设:⑴ 为什么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会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

⑵ 妈妈为什么不让我先吃汤圆?

三、研读课文

㈠ 学习“下汤圆”这部分:

1、默读1——3小节,再和同桌读读“我”和“妈妈”的对话。⑴ 注意“沸腾”的“沸”与“狒、佛”的区别; ⑵ 注意“嗔怪”的“嗔”的读音和书写。

2、“我”迫不及待是因为我看到铁锅里那些雪白雪白的汤圆。⑴读句子;

师:看着这么可爱、诱人的汤圆,难怪我会迫不及待地想吃。⑵再读句子;

3、妈妈是怎么说的?理解“嗔怪”;

⑴“嗔怪”不是责怪、责骂,而是母亲带着对孩子的宠溺和爱护。⑵感情朗读;

4、再读1——3节。㈡ 学习“盛汤圆”这部分:

1、师:当我一切收拾停当,再次进入厨房时,发现汤圆已经盛在碗里了。

2、出示句子:

原来,这一天,每人都要吃上一碗汤圆。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0个生字,积累了9个词语;并围绕关于汤圆的几个方面,知道了课文内容。了解吃汤圆的习俗和所代表的含义。下节课,我们带着大家提出的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2、复习生字新词

3、指名轮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课后习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形近字组词。

圆()

嗔()

糯()

陷()

园()

慎()

蠕()

馅()

篇3:《啊,汤圆》教学反思

这首诗共7节, 分别写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水秀美、物产丰富、民族风情、历史悠久、民族精神等, 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我们爱你, 龙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醇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国秀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我想, 说民族风情, 也许学生了解不多;讲民族精神, 也许学生还领会不到。而我国美丽的山水、丰富的物产, 学生是有耳闻的。读着课文中整齐的诗句, 我还特别感受到这种音韵的美能让人回味无穷。因此, 我决定在学了第二三自然段后, 就让学生来写一写。

【现象】:

课堂中, 学生进行了诗歌的仿作。现摘录典型的几首:

1.我们爱你, 茅山茶叶的清香, 江南溪水的甜美;黄果树瀑布的壮观, 宜兴陶瓷的巧夺天工。

2.我们爱你, 黄山的恢宏气魄, 太湖的云雾飘渺;天山的常年积雪, 茅山的浓汝淡抹。

3.我们爱你, 四川九寨沟的山清水秀, 无锡太湖的水天一色;黄果树瀑布的恢宏气魄, 洞庭湖的清奇俊秀。

第一首是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的学生的习作, 他连分类都没弄清楚。第二首是中等生的习作, 他已经知道了要注意句子的整齐。第三首是优秀生的习作, 但他选择的景点面不广, 不能代表我国山水的各方各面。

三种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 都依样画出了葫芦仿出了“诗”, 但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情感的表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课堂中学生仿作的案例主要反映了以下一些现象:

1.题材不广, 都是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东西才进入他们的视野。

2.特点抓不准, 无论什么景点, 就把刚学到的或以前学过的词语进行堆砌。而且是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是哪里。

3.没有“诗味”。只注意堆砌资料, 堆砌词语, 不知道押韵, 也不善于应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等从形式上来表现“诗味”, 更不善于从诗歌的情感方面来把握“诗味”。

【成因分析】:

1.仿作没有给学生打开思路。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述仅仅停留在教材中学习过的几篇课文中, 如鼎湖山、杭州西湖、九寨沟……而更多的秀美山川没有进入学生的视野。这些地方都千山一律、千水一面吗?也不是。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如东岳泰山天下雄、西岳华山天下险、南岳衡山天下秀……即使是五岳, 也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的。而学生对这些都不了解, 因此仿作的思路没有打开, “面”就显得相当狭窄。

2.对教材的品读不够透彻。学生仅仅读过了课文的二三两小节, 就开始了模仿, 而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意象……都没有细细地把握。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两句, 句式整齐是表面现象, 用词准确是其中特点, “抹、阔”的押韵是诗的要素, 而读着这些句子你脑海中会出现一幅幅画面, 这是诗的意境……这些都没有让学生好好体会。因此学生的仿作不美。

3.仿作过程中, 对学生的要求是仿作——即参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来写, 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不能让他们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

【重新设计】:

一、课前准备

带领学生上“中国旅游网” (www.51yala.com, 其他网也可以) , 进入旅游景点一栏, 欣赏中国美景, 阅读景点介绍。把最吸引你的一个景点的图片文字复制到word上, 打印出来, 在教室里办个“中国大好河山”图片展。

(开学初, 各学科都在磨合期, 有的是时间进电脑房。有了这项活动, 学生就会有更多的认识, 有更多的感悟) 。

二、导入

课件出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部分对联, 让学生猜猜它是哪个省的。 (既为课文学习奠下情感基调, 也为仿作提供了资源, 打下了基础)

三、诗歌欣赏

1. 读第二自然段。

(1) 读了这些诗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此举引导学生想象, 让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想象后, 教师出示该景点的相关图片, 继续加深印象)

(2)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是清奇俊秀, 而杭州西湖却是浓汝淡抹的?这两个形容词可不可以调换一下? (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的人文典故:《桂林山水甲天下》中讲桂林的水是静清绿的, 山是奇秀险的;苏轼的诗《饮湖上, 初晴后雨》中讲到“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 如果我把形容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这个词换成“波涛汹涌、一泻千里、气势磅礴”, 行不行? (体会押韵的作用:再让学生通读全诗, 找一找韵脚, 读一读, 感受押韵的美学作用)

(4) 看着这节诗, 有一个发现:它的每两行都是相互对应的,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出感觉来。 (感受对称的美)

2.自由学习其他自然段。

四、诗歌仿作

1.我们祖国壮丽的秀美的山河可太多了。你知道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上黑板, 把自己知道的, 全部写下来。这对仿作搜集材料有益)

2.让几个学生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 并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它的特点。 (跟学生互动, 了解他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来概括这个景点)

3.根据你最喜欢的那一自然段的结构, 仿作一首小诗。

4.教师巡视。发现有代表性的作品, 与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5.修改作品。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小诗。

【小结与思考】:

学生的仿作摘录如下:

1.我们爱你, 洞庭湖的碧波荡漾, 黄果树的雄伟壮观;天山白雪茫茫, 鼎湖山优雅壮观。

2.我们爱你, 两千年黄鹤的风流潇洒, 八百里洞庭的烟波浩渺;江南丝竹的动听悦耳, 铁观音茶的香入云霄。

重新设计后的课堂呈现了更佳的效果。第一首仍是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的学生的习作, 但他显然已知道了要做到水对水、山对山, 要做到句式的整齐。但特点不明, 词语堆砌现象仍很严重。第二首是较优秀的习作:句式整齐, 选材得当。作者能打开思路, 从多个角度来赞美祖国, 而且能灵活地运用中央台春节晚会的对联。最后一句本为香飘两岸, 为了押韵, 我们进行了修改。

篇4:《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关键词 《大海啊,故乡》;音乐;教学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内容:湖南文艺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海啊,故乡》

教材分析(歌曲分析):歌曲《大海啊,故乡》是电影《大海的呼唤》的主题曲,其旋律舒缓、优美动听,感情真挚,表达了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真挚的感情。这首歌曲采用了3/4、4/4的变换节拍,尽管是由两种节奏型构成,但是4/4拍的旋律只有尾声部分的最后三个小节。因此这节课的学唱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3/4的部分。

教学目标:

1. 能用亲切、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并能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感情。

2. 能边唱边用三角形的方式划拍。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加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设计亮点:

1. 通过PPT图片和背景音乐结合,给予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右手彈旋律,左手用X X X的伴奏音型引导学生用三角形打拍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亲切、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并用三角形的方式打拍子。

难点:掌握歌曲《大海啊,故乡》中的附点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4分钟)

播放关于大海的PPT图片,并以《海滨音诗》为背景音乐,边欣赏边提出问题。

①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关于视频。”(播放课件和音乐)

②边播放音乐边说。

师:“大家看到的是什么的图片呢?”

生:“大海!”

师:“很好!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关于大海的图片,欣赏到的是由小提琴演奏的关于大海的音乐。(稍作停顿)有位诗人说:大海是一首感人的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美丽的画。那音乐家会怎样形容大海呢?”

生:“大海是一首动听的歌!”

师:“对,很好,大海是一首动听的交响曲!我想问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呢?”

生:“见过!”

师:“好的,那等我们欣赏完之后,我想请同学们谈谈心中对于大海的印象吗?”

生1:“大海很美丽,大海上风景很美。”

……

二、聆听感悟(10分钟)

1. 聆听《大海啊,故乡》合唱版,初步感受歌曲,并提出问题。

师:“欣赏的时候,请大家想想这首歌曲中展现的大海是怎样的大海?如果应该要怎样演唱?”

三、学唱歌曲(10分钟)

1. 解决附点的节奏问题。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游戏,老师想考察大家的模仿能力。请大家准备好你们耳朵和眼睛,这说明什么呢?就是说你们既要听,也要看。所有的模仿从我喊了预备~齐开始。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预备~起嘴念:X XX X

手拍:X X X (学生模仿)

师:刚刚同学们有两种情况。老师来学一下呀!第一种是:嘴念:X XX X

手拍:X XX X

第二种是:嘴念:X XX X

手拍:X X X

同学们说说看,那种是正确的?

生:第二种。

师:很好,老师的手和嘴是同步的,还是不同步的呢?

生:不同步的。

师:很好,那同学们再看一遍,争取这一次做对。

预备,起~~嘴念:X XX X

手拍:X X X (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太棒了!现在进入加大难度了,第二种,看清楚啦!

……

2. 学唱歌曲,跟随老师的钢琴伴奏念节奏,加深对整首作品的节奏印象。

师:同学们太棒了,你们现在已经掌握了这首歌曲最难的部分。请大家看到第一句,老师把这一句按照旋律的节奏读一下,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好,后面的交给你们。

生: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

师:大家表现太好了。现在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老师弹钢琴,同学们带着旋律打节奏。(学生带着旋律哼唱节奏)

师:大家表现很好,我们试一试能不能演唱了。跟着老师的伴奏(伴奏)一起唱一遍。期待你们的表现!” (学生跟伴奏唱)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篇5:《啊,汤圆》教学反思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根据提示复述课文第七节。

3.理解“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美好”这句话的意思。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过年吃汤圆所代表的意思,体会家庭带给人们的温馨和幸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白白的,圆圆的,黏黏的,甜甜的,各大超市有卖的),是什么?(汤圆)

2.揭示课题:《2.汤圆》

(指名、齐读课题)

二、联系课题质疑,深入理解课文:

1.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在我国习俗中什么时候要吃汤圆?吃汤圆代表什么意思?课题中的“啊”又是什么意思?……)

2.相信学了课文以后都能解决。这是一篇充满温馨、充满幸福的课文,想不想读读?现在就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指名交流)谁能解决?

(1)年初一早上,过年的时候一般要吃汤圆。

(2)过年吃汤圆代表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4.你是读了文中的哪句话才了解到的?

(出示: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句中“啊”表示明白、顿悟的意思。)

5.那么课题中的“啊”又是什么意思?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又是读了文中的哪句话想到的?用直线“——”划出。

(1)(指名交流):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

(2)齐读这句话。

(3)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指名交流)

(4)(出示:第七节)小组讨论:先四人齐读第七节,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理由。

(生1:我觉得不仅汤圆好吃,香甜可口,而且吃汤圆时的气氛温馨极了。

生2:因为汤圆很好吃,而且吃汤圆时全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很幸福,也很快乐,所以我觉得生活很美好。……)

(5)重点学习:我觉得不仅汤圆好吃,香甜可口,而且吃汤圆时的气氛温馨极了。

(通过朗读,知道“不仅……而且……”是一对关联词,“而且”所表达的意思更进一层,程度更深。)

你会用“不仅……而且……”说一句话吗?(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6)朗读第七节:先老师引读,再男生领女生读,然后女生领男生读。

(7)(出示:课后填空)谁能看着提示复述第七节呢?(先自己准备一下,再指名复述)

(8)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题中“啊”所蕴含的意思。(无限高兴、无限欣喜与憧憬之意)。

6.小结:过年时,亲人们能聚在一起,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汤圆,一边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彼此关心,彼此照顾,企盼着“明天会更好”。那份温暖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要知道,这是人世间何等幸福、美好、温馨的事啊!

7.最后让我们充满感情朗读全文。

8.出示练习: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责怪希望()愉快()

包含()急忙()进步()

三、说一说:

(让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向大家介绍春节里你感到最快乐的一件事,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篇6:《啊,汤圆》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10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糅合、温馨、洋溢、殷殷”4个词语。学习用“不仅„„而且„„”造句。

2.能正确有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 “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这个句子的含义。

3.体会过年吃汤圆的习俗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与美好。教学重点:

理解 “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这句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国新年中,大年初

一、元宵节吃汤圆习俗的资料,张贴在“资料大搜索”中,先进行阅读、了解。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师:寒假中,我们过了中国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春节中,有哪些习俗呢?(守岁、贴对联、迎财神、拿压岁钱、拜年、吃团圆饭、吃饺子、吃汤圆、吃年糕、放烟花爆竹„„)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汤圆有关。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啊,汤圆(指名读、齐读)

二、自学课文交流反馈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小组交流课后练习1。

(3)找出课文中描写汤圆的句子,读一读。

(4)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质疑,能够解决的在小组内交流解决。2.检查自学,交流反馈。

(1)随机抽学号按小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嗔”、“氛”、“殷”的字音,指导“殷”、“馅”、“馨”的字形。)

(2)小组交流课后练习1,交流问题,能够解决的在组内解决。(3)读文中描写汤圆的句子:

A、只见铁锅里清水沸腾,一只只圆溜溜、雪白雪白的汤圆随着水波,在轻轻地滚动,沉浮。B、那糯米粉的皮子,以及猪油、白糖、黑芝麻糅(róu)合的馅儿,那么香甜,那么可口; 通过课前读文,感受一下“汤圆”一词前加上了“啊”字,表达怎样一种情感?(喜爱)指导读出“啊”字所蕴含的感情。(4)学生质疑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A、妈妈为什么不让我先吃汤圆?

B、为什么“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会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C、吃汤圆的含义是什么? „„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一)学习课文6-8节

1.师:吃汤圆给“我”带来哪些感受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2.交流:

出示句子: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学生个别读,教师引读。)

(1)为什么“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会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理解“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这句句子的含义。(2)讨论交流:

A、汤圆好吃——那糯米粉的皮子,以及猪油、白糖、黑芝麻糅(róu)合的馅儿,那么香甜,那么可口;

1)你能理解“糅合”的意思吗?(准备好包一只汤圆的材料或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演示。让学生理解“糅合”的意思。)

2)这句句子写出了汤圆色、香、味俱全,那种浓得化不开的香甜,就像是新年吃汤圆时,感受到的那种浓得化不开的幸福。3)齐读这句句子。

4)联系“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的。”这句句子体会吃汤圆的意义。(感情朗读)B、吃汤圆时的温馨气氛——每人的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神情。父母对我们子女说着以后要继续长进——那蕴含着殷殷期望的语言;外婆回忆着她小时候关于汤圆的故事;还有我和弟妹之间的相视的微笑„„

1)查字典理解“洋溢”的意思。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殷殷”、“温馨”的意思。

2)想象一下,父母可能会对儿女说些什么?外婆会说些什么?我和弟妹间相视的微笑意味着什么? 交流:

父母——告诉孩子们要不断长进,要做有用的人,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在新年里有新的进步。外婆——回忆自己小时候包汤圆、吃汤圆时的事。(类似于文中吃汤圆的情景)也暗示着这一传统习俗流传下来的意义,人们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向往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气氛。

我和弟妹间相视的微笑——汤圆给他们带来的甜美;对幸福家庭生活的满足;手足间的相互祝福、支持凝聚在微笑中„„

齐读第7节,体会气氛的温馨,感受合家团圆的兴奋。

(3)第7小节讲了两层意思,用一组关联词语连接了起来,它们是——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侧重于后一层意思的表达。

(4)现在,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课题中“啊”字的含义,它仅仅是表达作者对汤圆的喜爱吗?(无比的高兴、幸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读课题,体会。

(二)学习课文1-5节

1.师:文章1-5小节中的内容与表达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母亲非常疼爱我,为什么却不让我先吃为快?

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不让我一个人先吃为快,说要等弟妹和外婆到齐了才吃,其实是为了营造一种全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氛围。

2.补充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出示故事:

元宵节和吃汤圆的来历

相传汉武帝的时候,宫中有一位宫女叫“元宵”,因为长年生活在宫中,她非常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如果没有了元宵姑娘的想念父母,和这位好心的东方朔帮助了元宵姑娘,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元宵节,更没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了。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1.总结: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过年时举家团聚,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汤圆,一边谈着生活中的故事,一边享受着这一份浓得化不开的香甜,一边期盼着来年的吉祥、美好。这份温馨与美好是何等珍贵呀!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发出内心的深切感慨——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的。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大家刚刚过了农历新年,了解了不少关于新年的习俗,比如守岁、贴对联、迎财神、拿压岁钱、拜年、吃团圆饭、吃饺子、吃汤圆、吃年糕、放烟花爆竹„„,选取其中的一件,说说这个春节中你和家人在一起时,最高兴的一件事。要求讲清楚、说完整。

六、课后作业

篇7:《啊朋友》教学反思

其二,学生的总结能力不强,反思的时间很少。

篇8:《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随感

生1:当读到“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这句时,我心里感到格外自豪!

生2:当读到“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这句话时,我心里感到格外骄傲!

怎么回事?难道是因为课文读得还不够熟?不会!课文仅在第一课时就读了近10遍,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背诵了。难道是同学们情感投入不够,理解浮于表面?也不会!他们的眼睛里写满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突然,我意识到是问题设计所致。表面上看,这道题目较为开放,实则上“心里感到格外”这六个字限制了同学们自出飞扬的思维,允许他们情感抒发的空间异常偏狭。于是,我立刻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准确的讲,是去掉了那六个字:

“当读到这个词语(或句子)时,我——”

这样,教学策略一变,教学情景顿时也随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同学们满脸红光,小手高举,跃跃欲试,尽情表达的闸门一触即“开”。笔者记录下一些精彩的发言:

生3:当我读到“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这句话时,我的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去年国庆节在西湖游玩时见到的美景,那天正好下了点小雨,西湖就像一位披着神秘面纱的少女,格外的迷人,正如苏轼所描写的那样,(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的祖国真的是太美了!

师:这样的美景就在中国,怎能不让我们为之骄傲呢?

生4:当我读到“天工巧夺”这个词语时,我想到了敦煌的莫高窟,苏州的园林,北京的故宫、圆明同。我们南京的云锦,等等,我感觉中国人太聪明了,太有智慧了!

师:作为中国人,你的那份自豪感深深地刻在心里。

生5:当我读到“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这句话时,我感到异常的激动。今年是改革开放31周年,短短的31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说,咱们中国人多么了不起呀!

僅仅将原来没计的问题“去掉几个字”而已,教学就呈现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氤氲之境,课堂上弥散着情感的馥郁芬芳。跃动着生命的灵动气息,让你兴奋,叫你沉醉。

真的仅仅是“去掉几个字”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

原先的设计将学生思维的触角毫无争议地指向了“骄傲”和“自豪”这两个抽象空洞的词语上,学生在“阅读文本语言”和“表达骄傲、自豪感情”之间没有任何的嫁接,没有任何的过渡,没有任何感性的支撑,思维被束缚,情感被捆绑,他们有话没处讲、有情没法表,言语生命得不到任何的满足,内心深处的压抑是可想而知的。

调整后的问题,犹如揭开蒙眼的黑布一样,突然敞亮了起来,使得整个问题更具开放性、自主性,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真正地解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畅快表达的自由氛围。于是,情感宣泄寻找到了无数条通道,生命的依附有了最好的载体,再看,学生对于“骄傲”和“自豪”的体认,对于“爱国情”的内化,不再是停留在简单的标签上,他们有着更为真切地情感体验,有着更为感性的自我表述,他们可以按照自己最为纯朴的方式,用自己最为鲜活的语言,表达着自己最为真挚的爱国之情。生命自然打开,其灵魂尽展无遗。

篇9:大海啊故乡教学反思

歌曲《大海啊故乡》采用3/4拍,旋律流畅舒展、感情真挚,并采用了切分音和附点等技法,打破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使得旋律韵味变化无穷。而整个音乐在中音区进行,因此也易于学生学唱。于是我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歌曲的情感处理和不同表现方式上。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海啊故乡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范文一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本课将此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教者借助远教资源,把各种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教学气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艺术审美空间,增强教学活动的艺术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首先以文学诗歌《我家住在大海边》来导入,以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为主线,以观赏《海滨小城》的视頻课件为辅助,以美术想象画《我心中的大海》为体验,以短文《浪娃娃》提示学生查找大海对人类的贡献为延伸,体现了教育创新,知识创新,学科交叉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增强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有机联系,为学生欣赏音乐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是为了更好地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欲达此目的,贵在把二者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切不可公式化。要学生把音乐形象描绘下来,教师应该启发每个学生用各自独特的画面构思去表达同一音乐主题。当我们启发学生描绘一幅图景的时候,不应当无形地诱导学生一起去寻找同一种图解,而要鼓励他们去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属于自己的图解。 最后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追求。 范文二 歌曲《大海啊故乡》采用3/4拍,旋律流畅舒展、感情真挚,并采用了切分音和附点等技法,打破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使得旋律韵味变化无穷。而整个音乐在中音区进行,因此也易于学生学唱。于是我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歌曲的情感处理和不同表现方式上。 《大海啊故乡》虽是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能唱完整并准确的人数却寥寥无几。尤其在“大海啊大海”处,学生的声音往往会“掉”下来,几个低音区也总是“低”不下来。还有学生对三拍子的节奏演唱有一定的难度,句尾的时值演唱的不够准确,因此,我除了把歌曲的不同表现方式列为难点,还注意到了音准的正确把握。在歌曲情感处理环节,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我启发学生自己根据歌曲情感加不同的力度记号。 在教学中,我用宽容的心态、温柔的语句去鼓励、安慰他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充满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不足:有个别学生对歌曲不感兴趣,因此学唱时不积极,演唱效果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多关注这些学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范文三 《大海啊,故乡》是苏少版第10册第六单元内容,歌曲旋律舒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音乐平易而亲切,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该曲采用了四三拍,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真挚情感。 本课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情绪、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参与多种音乐活动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与音乐产生共鸣,使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加开阔,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以审美为核心”,“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宗旨,我在教学中力求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审美视角诠释音乐。面对一个个活泼而智慧的学生个体,力求在挖掘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编活动等环节上求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五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感 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通过参与多种音乐活动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与音乐产生共鸣,使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加开阔,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再本课的教学中采用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新能力。本课教学力求导入求新、运用处理教材求新并注重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实践中取得一定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再教学中把握各环节分寸,教师指导不够到位,尤其编创环节的指导不足。任一环节把握不当,都会导致教学失败。作为教师首先应时刻树立创新的意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事业是漫长的,只有长期不断地反思积累总结并发扬教学成功经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不断超越,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课。

篇10:大海啊故乡教学反思

宣汉县茶河学校 潘华

《大海啊故乡》及《献给鼓浪屿》两首深情的歌曲。其中歌曲《大海啊故乡》采用3/4拍,旋律流畅舒展、感情真挚,并采用了切分音和附点等技法,打破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使得旋律韵味变化无穷。而整个音乐在中音区进行,因此也易于学生学唱。于是我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歌曲的情感处理和不同表现方式上。

《大海啊故乡》虽是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能唱完整并准确的人数却寥寥无几。尤其在“大海啊大海”处,学生的声音往往会“掉”下来,几个低音区也总是“低”不下来。因此,我除了把歌曲的不同表现方式列为难点,还注意到了音准的正确把握。我对学生进行唱法指导时充分使用了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法(运用学生自己的身体位置感受掌握音的高低,是最易让孩子接受的方法。)同时将识谱、三拍子、力度记号渗透在了歌曲的教学中。在歌曲情感处理环节,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我启发学生自己根据歌曲情感加不同的力度记号。不过出现了一段意料之外的小插曲:我出示不同的力度记号时,学生的回答大相径庭,但我没有一口否决掉学生的回答,而是让学生通过听琴声辨别出不同的力度记号。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发言更积极踊跃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欣喜地感受到:学生们用稚嫩而抒情的歌声传递着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波澜,传递着对音乐的理解。从而使得我深深地喜欢上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体会之一:

这次的参赛课与公开课的一大区别——少了多媒体的辅助,多了扎扎实实的教学。我们都感觉到了领导的良苦用心——常态课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工作阵地!这次的参赛课更是向外展示常态教学和自我提升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因此“功在平时”显得格外重要。“ 体会之二:

为什么公开课的气氛大多融洽活跃?试想,如果平常的每一节课我们都把它当成参赛课来上,全身心的投入,即使学生答错了也能用宽容的心态、温柔的语句去鼓励、安慰他们,那学生的胆子肯定会大起来,发言会积极起来,脑子也会转得快起来。素质教育呼唤生动、活泼、愉悦、和谐、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俯下身,倾听学生的心声,想学生所想,做学生的朋友,相信我们一定回收获更多!

遗憾:还欠缺着一份沉着的我,在课堂上还显得不够成熟。今后我将不断去优化和完善常态教学。

篇11:啊朋友教学反思[模版]

我在教学到电影《桥》的主题曲《啊!朋友》这一课时,首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并根据新课标精神采用一些适合学生使用的教学方法,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并理解歌曲《啊!朋友》,并体验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开始教学时我是以电影《桥》为线索,让学生欣赏电影中主题音乐出现的各个片断,并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体会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还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重要性的同时体会音乐。毕竟音乐课是要以音乐性为主的。经过我自己在教学前的反思,我觉得我在上这一课时,目标更加鲜明了,目的也更具体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消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经过我自己在教学前的反思,我觉得我在上这一课时,目标更加鲜明了,目的也更具体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消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

篇12:《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

于是将这项作业放在了家作中,正好让学生课外再去搜集更多的资料,使得仿写的内容更加广泛。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思量如何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使教学内容少而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他们的课余负担。

篇13:《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

可我们小学课堂中的情从哪儿来?怎么来?以《我们爱你啊,中国》为例,传统的课堂,我们可能这么上:听歌曲《我爱你,中国》,营造氛围,拨动心弦;然后激情导语揭示课题,引发兴趣;欣赏祖国图片,想象画面,感受美丽风光,激发自豪感。面对这样的教学,我在想:教学手段越感性,教出来的学生越缺乏感性的能力。初中教学是否也这样?小学六年级是否还应该这么教?如何实现小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接轨?我以为:传统的教学多以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步入特定情感,更适用于小学中低年级,到了高年级我们应尝试理性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自己挖掘文本情感,学会欣赏。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如此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大量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认识,帮助学生在脑中建立情境,由衷发出感叹:祖国真大、真美、历史真悠久……读中感悟、深化认识、抒发情感;从句式表达出发,学会鉴赏,挖掘情感。

(1)主线分明“我们爱你啊,中国”,反复吟诵,发自肺腑。

(2)句式整齐,层次分明。读,感受情感步步高昂。

(3)定语后置。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感受情感迸发点;仿写,深化情感,转化为表达需要。

a寻找材料,分类(文化遗产、壮丽山河、丰富物产……)

b选取典型事物,收集大量相关材料,丰富自己的情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啊,汤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思念汤圆04-23

汤圆高中作文04-16

卖汤圆教案04-17

包汤圆作文04-22

煮汤圆周记05-02

做汤圆小学作文04-12

汤圆作文450字04-15

吃汤圆的来历04-24

汤圆作文800字04-24

奶奶做汤圆作文04-30

上一篇:诗歌矿山颂下一篇:西游记暑假看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