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才叫人生美文欣赏

2024-04-26

苦才叫人生美文欣赏(精选11篇)

篇1:苦才叫人生美文欣赏

苦才叫人生美文欣赏

一辈子,淡淡的微笑,就是海阔天空。一皱眉头,就是心烦意乱。

记忆是淡薄的,天空是蔚蓝的,时间牵着我们走过春夏秋冬。白天,少了昔日的噪杂,黑夜,是最美的宁静。

无谓的`装点,会让被人更讨厌你。假惺惺的可怜,没人会同情。远方已看透,你就必须拐弯转角。有些事,不成功,也不要强迫自己,因为你已尽力了。

惊人离梦,轻烟漫漫消逝半空。自己的无能,或会被人看成笑话。不把结果想得太好,到你知道是,若不如意,就会让你自己更失望。

有太多好的,想挽留,可我们终会人随水流花。

落叶时,没人会陪你踏那层层已泛黄的落叶,落雪时,若你流泪了,会更凋伤你的心。一面再清的镜子,找不出谁的心。一句话,是真心还是假心,谁能看透?人人都在掩饰着真正的自己,你能看清他们吗?我们有时会失去方向感,因此心会变的凋零如落下的花瓣。烟雾迷蒙了前方,谁能继续装作冷静走下去?落花,谁会为你拾起?落泪,谁会为你抹去?掠过的,不再重复。挥过的,已是过去。谁的一生,都有过刻骨铭心,痛透心底的一刻,一个的悲伤,一个人去承受,自己在承受过程中慢慢被坚强。苦的来才叫人生。

篇2:苦才叫人生美文欣赏

忍一忍,春暖花开,让一让,柳暗花明,

生活中好多的人,不一定针锋相对;

人生中的好多事,不一定据理力争,

忍,是一种胸怀,让,是一种心怀,

把一种将要发作的火压下,

将一种要爆发的情平静,

需要的是忍,讲究的是让,

有些话,慢慢地都会理解,

有些事,渐渐地都会明白,

不急不躁,有忍有让,生活才美。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善良的本质,

你善良,世界才宽阔,他人才宽容。

要有济人之心,物质有厚薄,精神无囿限;

要有赞人之口,好言令冬暖,恶语使夏寒;

要有纯净之眼,你看简单了,众生并不复杂;

要有助人之手,少些锦上添花,多点雪中送炭;

要有忍人之胸,你接纳多少, 就能得到多少。

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

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

繁才是世情,简才是生活,

独才是成熟,忍才是历练,

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

常才是大智,忘才是福气,

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

学才是知识,谦才是提升,

爱才是慈悲,戒才是加持,

循才是超脱,念才是当下。

开心事伤心事,终归都成往事,

不悲不喜,不咸不淡,

人生坎坎坷坷,忙忙碌碌,

忘记了什么,你也不能忘记真情良心。

不论如何的贫穷,怎样失意,

都要长存一份真情,真诚的待人。

不管如何富裕,怎样得意,

篇3:因为迷茫,所以才叫人生

这就是人生,穿越一个又一个迷茫历程。这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界福尔摩斯送给所有年轻人的心灵指南。

这是一本心理解放书,它能够引导我们寻找自我,并做出独立宣言。这本书鼓励我们在自己身上找出从痛苦的人际关系、矛盾,人生的苦难、伤痛中摆脱出来的方法。虽然忠实于自己的心理旅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值得去尝试一下。当走过充满荆棘的行程,在彼岸发现千疮百孔的自己时,心中不免会泛起一丝苦涩,但是,这将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自我虐待——危险的复仇记

女孩认为在能力方面,自己跟前辈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只有前辈得到认可,自己却没有,所以心里感到不安和烦躁。再加上她重新上班没多久,因此在公司里自身的存在感很微弱。她需要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域,但是因找不到头绪而发慌。这种状态使她失去了工作上的自信,而且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对付优秀前辈的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贬低前辈。

于是,她就再也不帮前辈打开电脑了。那么,前辈是否认为这就是她的报复呢?

也许对前辈来说,有人帮她打开电脑并不是令她高兴的事情。那么女孩是不是自作多情了呢?她看起来是比较亲切和热情的。遗憾的是,她不善于看穿人际关系的本质。职场并不是互相帮忙和关照的地方,而是做自己分内业务的地方。虽然在自己的领域内完成任务时,也要互相帮助,并且这很重要,但是一厢情愿的帮助有时候会妨碍对方。不管是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后希望得到认可是理所当然的。前辈把工作做得很好,本质就在这里。

她想用沉默的方式无视前辈,那么前辈是否认为自己被无视了呢?很有可能前辈对她根本就不在乎。其实让人担心的是女孩,不跟前辈说话,能够正常地过好职场生活吗?那位前辈是公司认可的员工,而且能一边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情,同时能处理好公司的业务。如果跟这样的人不说话,吃亏的人该是谁呢?

她想报复前辈,可这种行为相当于虐待自己,她的感情状态弄不好就会走向患抑郁症的地步。如果这种状态维持得过久,很有可能被大家看成脾气不好的人。一旦形成这种氛围,她的职业生涯会很难维持下去,最后她会考虑辞职,或者她已经想辞职,只是找个合理的借口把原因推给前辈罢了。很显然,这个女孩正在走向错误的道路。

女孩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前辈身上。她已经对前辈的日程一目了然,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很敏感。她讨厌前辈的同时又羡慕前辈。因为羡慕,所以一直都在偷窥前辈。到此为止,她能不能敞开心扉,认可前辈的能力呢?只要认可了,就什么都好解决了。很难认可前辈“足够优秀”、“比我做得好”,这只能是她自己的问题,而与前辈毫无关系。女孩正掉入陷阱里去,贬低前辈并不等于能够提升自己的价值。

但是,她不知道,别人的成功跟我的成败毫无关系,别人的升职和我的升职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所以,她不但不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强,还会怨恨世界不公平,找借口抱怨和诉苦,为隐藏自己的缺点,欺骗自己。

建议:

现实生活中,大家普遍认为别人的成功会提高我的失败率,但这是一种误区。别人的成功会成为我的绊脚石的想法也是相同的。别人的失败并不代表我的成功。别人升职并不会阻碍我的升职,我升职也不会阻碍别人的升职。

如果女孩能做到认可前辈,找回独立的人格,那么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当然,摆脱对自己的欺骗,并审视自己的过程会非常痛苦,但我们仍然需要克服这种痛苦,对自己更加诚实一些。

因创伤而哭泣的你

我们偶尔会遇到一些为人处世干脆利索、非常讲原则的人。他们个性鲜明,所以在生活中努力遵守自己所建立的原则。那么他们真的满足于自己的人生吗?

“我今年三十一岁,是上班族。我认为对待弱者要温柔,對待强者要强硬。我相信‘以牙还牙、以毒攻毒’是最好的做法。在公司,我说不出拍马屁的话,只会说实话。如果上司提出过分的要求,我会当场跟他评理。而且对那些在公司里搞政治或者跟高层套近乎的人,会有意表示冷淡。”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女人如此强硬?一句话,独立自信。但是不知为什么,在我看来这个女人有些令人同情。她为什么要进行自我防御呢?

女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概括为:大家都说“好”的时候,只有自己说“不好”。她好像在误解一些东西,在她内心的某个地方隐藏着一个系错的纽扣。

我悄悄地探视着她的心,她好像在大声呐喊:“不要小看我。我要按照我的意愿生活。谁要是敢来冒犯,我一定要报复!”虽然她把自己武装得非常严实,但其内心却是出乎意料地空虚。她“以牙还牙、以毒攻毒”的信念,只不过是“不能被别人欺负,如果被欺负,就必须报复”的自我保护意识罢了。

她因自己的人事评议不好而害怕被解雇,还担心当离开公司的时候,会听到一些不好的评价。她比谁都努力过着正直的生活,可为什么对自己如此没有自信呢?从表面上看,她很独立,而且一点都不会遮遮掩掩。但是她心里充满着自我保护意识,她用攻击性的态度表现心里的恐惧和不安。表面上她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原则主义者,可背后却隐藏着一张畏惧的面孔,当感觉到不安和恐惧时,他们会用攻击对方的方式防御自己。他们认为这是能够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大家都说“好”的时候,自己说“不”,所以大家都害怕自己。其实,是她误解“不”的含义。当所有人都说“好”的时候,其中肯定有充分的理由。这时候去了解大家为什么说“好”,才是能够保护自己的最佳方法,她需要进一步深刻地反思自己。

她在公司的工作能力不亚于任何男人,以至于公司的人把她当做“男人婆”,她自己也不知不觉中成为女强人,俨然是一个男人似的存在。这种类型的人在公司的成就会很高,最少也会升职到管理层,会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但成为负责人之后,结局就会不太理想。她分明是一个女人,可是在生活和工作上像个男人,所以会惹来不少闲话。而且作为管理人员,她并不会成为大家的典范,反而会成为反面人物,他们心里嘀咕,“我好担心成为像她那样的人。我绝对不能像她那样。”表面看来这个人非常成功,但实际上很让人惋惜和同情。

她说自己是原则和信念很强的人。但实际上却是没有原则和信念,而只有行为方式的人。我们把这种人叫做“刀客”,刀客只会按照命令挥刀,而不知道自己挥刀的原因。

公司有时候需要这种刀客。当需要裁减人员或者处理棘手事情的时候,刀客是非常必要的。平时这种女人是大家说闲话的对象,而且口碑也不好,所以对公司来说她是最好的人选。遗憾的是,等办完事情之后,女人就吃大亏了。因为女人只顾着自己的“信念”,所以看不清真实的自己。殊不知,自己只不过是个被冠以好听的名义的替罪羊而已。

建议:

其实,那些越是强调信念的原则主义者,往往越是畏惧感极强的可怜人。在生活中坚守信念固然是好事儿,可是问题却在别的地方。随时跟别人强调自己的信念,正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旁证。那些原则主义者认为别人不认可自己的时候,就会进行更加强烈的反抗,就好比被逼到角落的老鼠反咬猫一样。

篇4:读《苦才是人生》

读《苦才是人生》 ——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世俗皆道人生苦,堪布辩释修行难。消弭嗔怨虑方空,守住良善心始安。利他自能持福报,无常才可解因缘。月照禅林凉如水,佛法佑我谒名山!

二0一三年四月四日清明节

篇5: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打开封面引入眼帘的只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是的,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没什么可抱怨,做一个乐观者活下去就挺好。不能时时开心,尽量做吧。

书中说的是和佛有些关系的哲理(暂且称做哲理吧),其实佛并不是我们很多人所谓的迷信的东西,在我的理解中佛学至少是一种能修身养性的学问,当真正了解后就知道并不是所谓的那些迷信。前几天和朋友说起这事,讨论到佛似乎和现实社会矛盾,佛讲究的是一些与世无争之类的,而现实中需要生活下去必须去竞争,所谓适者生存。我们只能在这样的社会中争我们该争取的,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如书中说的,活要活的有意义,人生不是用来虚度的。

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也许吧,要是想着人生本来就是苦的,那么有什么好事儿出现的时候我们高兴,不好的事儿的时候也没什么的,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无可抱怨的。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苦乐皆有心造,乐观、悲观只是一念之间。这段时间经历的事似乎让我更明白了这句话。其实很多事都是内心所想,没什么太多过不去的,当你一根筋的时候把不算太坏的事来回想着,那么必定痛苦。反过来说,当遇到一些事不太过于想它,试着尽量控制内心的时候,其实一切都很快过去,人不能太一根筋。一念之间能改变我们的心态,试着让自己变好起来。书中索达吉堪布说的,“人生如同一场梦,我们不应该太执着,否则会引生无量痛苦”。就是一个梦,有的人梦长些,有的人梦短些,何不让自己的梦更有意义?”倘若事情还可以补救,就没有必要生气;倘若事情已无法挽回,那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对于生气也许这么考虑更好吧,虽然现在很难做到这点,慢慢学习吧。人生不可能那么完美,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佛的处事是怎么样的?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看书时候自我反省了一下下,发现之前有些小事,可能自己觉得不算别人的隐私,所以聊天的时候可能会和比较好的朋友偶尔提及。想想自己还是错了,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很多东西都是别人的隐私。我们不该说出来,即使是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可能会出现的好事也都不要说出来,也许说出来了就变得不好了,跟“天机不可泄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对于计划还没实现之前,就四处宣扬的话,很容易遇到违缘,半途夭折。世间一切本事无常,所以做事若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处说。对于守口如瓶这事,个人还需要多加修养的。

《格言联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说:“吾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在这里我知道了,见别人短处,请勿轻易揭露。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俗话说的好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没必要到处说人家的是非。所以管住自己的舌头,呵呵。

对于不讲理之人应该学会敷衍,因为我们有时多也躲不开,对于这样的人可用安忍来对待,或不答话,或随他所说,暂时随顺。过去了也就好了,没什么的。

书中关于“忍”说了这么一句话。忍,是人生中最难修的。看过后回想起来真的如此,很多时候遇到不开心或者被人说几句等,脾气立马就上来了,根本忍不住。所谓“忍字高来忍字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忍要能经得起考验。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这样的考验,慢慢来吧。

书的后面有一章是很有意义的,说到:父母就是菩萨。正如索大吉大师所说,我们孝养父母的时间,每天都在递减,如果不能及时尽孝,以后定会终身遗憾。“孝”字的结构,上是“老”,下是“子”,本义是子女应把父母顶在头上,可现在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对于这个我也反思过很多次,自己也会偶尔对父母发脾气,经常惹他们生气,甚至有时候恶语伤人,这就是大不敬。很多做子女的也许也会这样,因为对于最亲近的人,我们都理所应当的认为说说无妨之类的。其实,也许你的某句话就伤了人家。本人比较敬佩俞敏洪,他对佛学是有比较深了解的。对于他的母亲很是孝敬,即使二三十岁做错事了可能还会给母亲下跪的那种。试问现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下跪什么就是说孝敬,活着趁父母健在做我们该做的吧。对于孝道,我还有很多要改的,慢慢的当父母渐老,我希望能更好的孝敬他们,孝敬其他的长辈,爷爷奶奶将来的岳父岳母等等该孝敬的所有人。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呀……

生老病死都有福,苦才是人生中说了“生死事大,早做准备”。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是学佛的。我同样敬佩他,他能把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样的生活岂不是很有意义,虽然我不知道他怎么做的,不过试着靠近吧。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在了,也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吧。不求跟他一样伟大,但求问心无愧。关心身边的人,祝福对我们好或者伤害过我们的所有人。如果是情侣即使最终没走到一块儿,我们也祝福她们吧,替她们祈福。一切随缘,当知道生死是福,明白生老病死只不过一个轮回。我们会更加珍惜现有的一切。

篇6:《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书的第一章说,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痛苦与否和追求的方向有关,追求对了当然就幸福。天地之间,一切都在变化,身体、财富、名声、亲眷等皆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自己的心才与自己生死相随。可遗憾的是我们的心往往都不曾想明白: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所以要远离痛苦,就要从心开始。心结打开了就什么都明白了,痛苦就自然远去了。自己未曾学过佛法,也不曾开悟,偶尔的顿悟就只能算是人生的惊喜罢了,《苦才是人生》让我从心明白日月圆缺的无常岁月里,我们必须自己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感受身边的幸福,这也是远离痛苦的最佳良方。如若不然我们可能就一直纠缠在失去后的惋惜、远离后的遗憾中,痛苦的指数就会成倍的增加。这时候我们必须学着放自己一马,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的面容,那就改变自己的表情吧,因为阳光出现在哪里都会带来温暖,温暖别人更温暖自己。

书的第二章说,佛是怎样为人处事的,原来佛从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我们都不是佛,将来也不能成为佛,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必就苛求自己做的和佛主一样好。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尽力与人为善,与人方便,与人快乐,在不违反法规和道德的前提下能放别人一马的时候,就是放自己一马。生活中对于身边人的小错,我们觉得可能会酿成大错的时候,那就善意的提醒一下,委婉的纠正一下,不要小题大做的妄加责备;别人的隐私之所以叫隐私,就是想隐藏起来不愿公开的私人秘密,何苦要去说来道去呢?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德行;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揪住曾经不放的人就没有美好的未来。日子总要向前走,自己和身边的人一样都各有性情,生活中我们经常是能理解自己的所有做法,能为自己所有的过失找个理由,那么为什么不能为他人也找个可以理解的理由呢?放一马吧!大家都快乐!

篇7: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一)去年在鑫乐书店买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这本书和教育教学关系不大,但对我解开自己人生中的种种困惑很有帮助。今天我就把这本书《苦才是人生》和大家分享。这本书是由著名的藏传佛教大师索达吉堪布所写。作者在序言中写到这样一句话:”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索达吉堪布是藏地伟大的佛学上师,被誉为”当代玄奘“。清华、北大、港大、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众多高等学府的讲台上都留下过他的身影。他在《苦才是人生》这本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没错,谁都得学着面对人生的苦难。苦难,虽然折磨人,但也能造就人。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谓一念起则万法生,当你把苦难当成修行,当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验,则会有很多解决痛苦的不同方式,战胜它,其实并不难!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时免不了会感到很痛苦。比如:事业的挫折、疾病的折磨、亲人的离去、对财富的贪恋、内心的烦恼、情感的波折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很多时候也想过用许多的方式想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找朋友吃饭,和朋友诳街,去看电影、去购物、去旅游,但那些许的快乐只是昙花易谢,回归安静后,那份痛苦的感受依旧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内心。读了这本书后,自己想通了许多,也放下了许多。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这其实就是个心态问题,索达吉堪布一语道出了苦与乐的真谛。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痛苦,一味地怨天尤人,总想改变外境来让自己快乐,这无疑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与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因为,这比什么都管用。不执见、不痴迷,内心才能宁静。明白自己的心就是世界,外在皆是由心造!

人生在世,往往有太多的放不下。堪布上师告诉我们痛苦的根源,就是执著。即便只有针尖那么小的执著,也会引来绵绵不绝的痛苦。对于自己执著的,得到了,患得患失,得不到,伤心欲绝。如果没有执著,这一切得失又与你何干?没错,如果有一颗知足的心,懂得“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即使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也会牢牢抓住幸福的翅膀。所以,何时放下了,何时就会满足,何时才会幸福。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一切都会过去的。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种种得失荣辱,用不着放在心上,因为,一切都会过去的。“苦与乐,一切皆由心造。宠辱不惊,笑看成败,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二)《苦才是人生》,最初吸引我的是书名,看作者索达吉堪布的简介:他“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主管汉僧。因感汉地佛子因语言障碍无缘接触藏传佛教,故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汉语,并以窍诀方式传讲。二十多年日不缺讲,夜不乏译。”他这种坚毅的精神,几人能做到?!

当时,正值母亲身患癌症晚期,手术后住院治疗。我一直认为,我的人生是苦的:从小父亲不在身边,跟着姥姥长大,身为老大,一直觉得母亲对妹妹疼爱有加,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心、疼爱,心里有时充满怨恨、不满,看着身边的同学跟母亲撒娇、受宠,满眼羡慕,常常偷偷落泪,既使周末、过年放假,我也不愿意回家,借各种理由滞留在同学家不愿回去。婚后,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两个人常因为观念观点不同而争吵不休,我想要的是平淡而和美的日子,既使吃糠咽菜也相敬如宾,那样我也会感到过的很幸福。可是,不是,既便为了孩子,我也不愿要勉强凑合的婚姻,我断然离婚。我不相信:母亲在父亲病逝后能养活我们姐妹四个,我不能养好一个儿子!

我选择了像母亲那样坚强,骨子里有她那种好强、不服输的劲头。有了儿子后,随着儿子的逐渐长大,我渐渐理解了母亲:一个孩子尚且这么难养难带,何况父亲远在兰州,母亲要养活我们三、四个姐妹,没让我们冻着、饿着,就该知足吧,哪里还顾得上照顾每个儿女的心情!特别是1987年父亲病逝后,没有工作的母亲艰难地供养我和大妹同年上大学,另两个妹妹尚小,也需要照顾,在我已参加工作能自立的情况下仍然支持我继续上大学,这是多么无私的母爱和付出!

我感恩母亲,渐渐抚平了我心里的创伤,心柔软起来,丰富起来,渐渐地充满了爱的力量,也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不再抗拒母亲,不再拒绝回家陪伴她。特别是她在患癌手术后的四年多时间里,我隔断了和同学朋友的来往,不再往外跑;周末、假日还有母亲住院的日子,我总是静静地陪伴在她的身边,尽可能的照顾她、关心她,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听她唠叨以前的一切过往旧事,她的要强、好胜、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刚强一生,也是她致病的根源。

自母亲患癌以来,我就跟妹妹们说:“谁都不许在母亲面前掉一滴眼泪,尽最大的努力挽留母亲的生命。四年半的时光,是暗淡无光的日子,我们时刻在惶恐不安中度过,一次次陪伴母亲闯过鬼门关,今天不知明天的母亲会怎样,每一天都当做母亲的最后一天来过。我常跟母亲讲:过好每一天,过一天就高兴一天,谁也不知明天谁会怎样。我把两个因车祸、上吊意外死亡的同学的事儿告诉她,让她了解生命的无常,看淡生死,要活的开朗乐观,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母亲在我们面前也从来没有流露过一丝儿的害怕、畏惧,更没有唉声叹气、害怕过,一直是坚强地面对病魔。

母亲跟小妹说,没想到我能照顾得她这么好,她挺知足的!在最后这四年多时间,是我和三妹陪伴、照顾母亲最多,我从没有再说过任何埋怨母亲的话语,只是告诉她非常理解她,没让我们冻着、饿着,仍然支持供养我们四个上大学,还要照顾年迈病重的姥爷、姥娘,为他们养老送终,我们都挺感激她的。

母亲按照她的想法,在不冷不热的日子,在我们姐妹四个都在的时候,没有痛苦地走完她的人生路,离开了这个世界,应该是她想要的最好的方式。

索达吉堪布说:“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人生善变,谁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上充满了艰辛、坎坷,也只有经过无数次的磨难,才换来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成熟,“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我们都只看到别人光鲜靓丽的一面,就像冰心老人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此时的明艳,可当初的芽,却经历了牺牲的血雨和奋斗的泪泉。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只有战胜苦难,才能迎来幸福辉煌的人生。

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三)我原来有个搭档和我有些投缘,我们都不是世俗定义的商人,我自诩有点诗人的气质,而他有些哲人的智慧,但我们却都在商场中行走了近20年。他的专业是养殖统计学,而更喜欢西方哲学,与他相处的几年里他向我推荐了很多西方的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我也看了一些。于是从他那里我有机缘接触到了西方哲学中关于人与自己相处的真相。于是有了西方哲学和佛学一些粗浅的比较。西方哲学和佛学都有关于人和人生的根本性的概括,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字“苦”

西方哲学认为人生中“苦”是本质,而幸福只不过是在认识到“苦“的本质后,所珍惜的短暂的“因满足而愉悦”的时刻。"人们追求幸福和欲望,可得到的只是暂时的满足,享受只是欲望暂时的停滞。欲望其实是一种痛苦的形式。“所谓幸福的人生历程,即是让欲望和满足彼此消长、交替出现的间隔,调整在不太短的时间内,使二者各自产生的痛苦。----叔本华”

佛学中所说人生真相其实也是一个字“苦”。佛家说苦有八种:一,生苦, 二,老苦, 三,病苦, 四,死苦, 五,求不得苦, 六,爱别离苦, 七,怨憎会苦, 八,五蕴炽盛苦, 更有一苦,乃不闻佛法不知苦之苦, 曰苦苦。

佛学是学问,哲学也是学问,于是从学问上说人只不过是知道了人生真相是苦罢了。

“佛学”不同“学佛”,学佛便可知苦,品苦,舍苦,而离苦

篇8:语文《苦才是人生》读后感

这本书是由著名的藏传佛大事索达吉堪布所著,他在序言写到:“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书名是“苦才是人生”,但在看时,却让人豁然开朗,当意识到人生本来的滋味,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真谛。索达吉堪布在这本书里向我们讲述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峰也就会有低谷,磕磕绊绊也是寻常之事。苦难,它是障碍,是难关;却也是机遇,是挑战,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谓一念起则万法生,当你把苦难当成修行,当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验,则会有很多解决痛苦的不同方法,战胜它,其实并不难。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则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索达吉堪布上师一语道出了苦与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而是境由心生。在我们人生中,抱怨工作、生活不如意的人,总是把烦恼与不快归结于外因,却不曾问过自己的心境怎么了?与其一昧地怨天尤人,总想改变外境来让自己快乐,不如静下心来调伏自心。在人生中,总会遇到无数烦恼、困难、苦楚,面对“苦与难”,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如何去面对。书中故事里的那位国王说的好:“一切都会过去的,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种.种得失荣辱,用不着放在心上,因为一切都会过去的。”苦与乐皆由心造,应宠辱不惊,笑看成败,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篇9:《苦才是人生》读后感1000字

王萧

读了著名上师索达吉堪布所著的《苦才是人生》,上师以简明又富有甚深含义的言词,阐述了苦与乐的真谛,以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导我们如何获得快乐、解脱痛苦,让我获益其中。

苦,人生为什么苦?苦又源于哪里?苦与乐究竟有什么关系?人们都想要离苦得乐,却又寻找不到苦的真相。上师开篇讲到“且不论生、老、病、死都是苦,单单在日常生活中,就难免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而世人自落地之日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被各种依时而生的苦痛抑遏,并且一生为此苦心孤诣。

我们拥有的、想要取得的、未曾得到的一切万事万物,其实都只是昙花一现,致使我们总是在放不下与求不得中焦虑,一直执着于一颗被自己蒙蔽的心,却全然不知亘古不变的只有“什么都在变”。我们即使攥的再紧,结果只会事与愿违,所有的一切终将不会与自己的灵魂至死不渝,时间不会给任何事物这样的机会。

上师在文章中写道:“有智者说,人的奇怪之处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换取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时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所以,明白无常、接受无常,便是化苦为乐的开始。

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以自己的方式好好活着,即使活着很苦、很累,也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可是,谁都不会永远活着,但绝对会最终死去。为何人们又极度畏惧并且避讳着死亡?因为在人们的意识里,死亡就是走向黑暗,意味着所有一切都终将失去;因为对它无知,所以又毫无准备。我们放不下执着的、贪念的所有一切,也没有办法解脱对死亡的焦灼迷茫。

佛陀说“到了无可舍弃的境地,就是你超脱生死的时候”,可世人都在取舍之间,惴惴不安的徘徊着、痛苦着。因为我们未曾反观内省,也从来不愿给自己时间觉知自己、明了自己。

上师说“痛苦的根源就是执着,如果没有执着,这一切得失又与你何干”。对啊,如果没有执着,我们又有何可畏惧迷茫的,苦又何来?

文中有一个观点:“其实,整个世界,全部是我们心的显现。”诸多的人一生都在想方设法看透世人的心,追求着别人的生活,往往忽略了了知自己的内心,从来未曾明白过自己。所以漠视着生命的根本,看不清生命的真相,更不知道最终的归途在哪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生命路上的的泥泞耿耿于怀,因为它不仅污染了鞋子,更堵塞了我们的心。我们生气却对于泥泞无可奈何,可是我们忘记了本是自己踩到了泥泞,打扰了它的安然,受苦的本是它。所以说,我们忽略的从来都是自己带给别人的困扰,还妄想通过改变外境、改变别人使自己获得快乐,最终还是品着无尽的苦果而不自知。

“万物唯心造”,唯心,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所以,一切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开始。

快乐从来不是因为得到,而是源于放下。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领悟这样一门至深的修心智慧,还有什么苦无可解脱。

在生命这样一条看似漫长又极其短暂的修行路上,愿我们都能不辜负此生的自己,真正能够离苦得乐!

读书分享连载中······

金属质感分割线

篇10:师生情美文:原来,这才叫老师

曾经,我有个学生,一个身体有缺陷的学生,我们之间,书写了温情。

乡下,学生,成了记忆里的风景。

那是九月的第一天,秋日的阳光带着一份固执与热情,穿过走廊,穿过门窗,在讲台上洒下了点点金圈。门外,第一片叶子摇曳着飘下,落在走廊上。一双小手捡起了它,又把它放在了讲台上,有阳光的金圈里。我一抬头,便看见了他,一个新来的学生。

新来的学生很可怕。七八岁的孩子,全身上下全是白的。白色的头发,白色的汗毛,白色的皮肤。而一根根鲜红的血管却在透明的白皮肤下清晰可见,仿佛还能看见血液的流动。很多天后我知道,这孩子可怜,父母是表兄妹,结婚后生下了他。从小,他就被人叫做怪物,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长大。我很想对他好,自然地问候他,自然地拍他的肩膀,自然地拉起他的手。可是,有一次趴在他的桌前指正他的作业,不经意间一抬头,当他那白得异常的皮肤和红色的血管在我眼前放大,撞击着我的视线时,我的心跳还是险些停止跳动。我承认,我怕他。

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拉屎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看看窗外,北风呼啸,雪花大如席。我知道,我应该通知他家人来。可是,如果坐等家里人送来衣裤,最起码是半个小时之后的事了。我真的可以这样看着他挨冻?我犹豫了再犹豫,还是决定帮他善后。从食堂打来一脸盆热水,我把他带到了宿舍。等裤子都脱下来时,那苍白得过分的皮肤,那皮肤下殷红的血管如被放大了似的,铺天盖地地朝我扑过来。恐惧犹如一只巨手,揪住了我的心,我觉得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他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适,嗫嚅着说:“老师,我来吧。”“老师,我来吧。”短短五个字一次又一次地敲打在我的心上。我怎么能?我怎么能?咬咬牙,我走到他的身边,我的手碰到他的皮肤了,我抓住他的手了,我掰开他的屁股了。我用热水擦洗着,每一下,都是一种煎熬,考验着我的意志。

“老师,您的手真温暖。”我的学生,我的不正常的学生低着头,这样说。我似乎看到他的眼睛下方的地上有一滴濡湿,圆圆的,亮亮的。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泪水,但我知道,它烫着了我的心。我的动作更轻柔了,擦洗更仔细了。血管在我眼前、手下流淌,那股恐惧感仍在,但我努力忽视它。我擦干他的屁股,我帮他穿上原有的外裤,我手拉着他的手送他回教室。

孩子,不是我不怕你的异常,只是我是你的老师,我爱你。

作者:潘芝芳

篇11:苦才叫人生美文欣赏

当然,假如你不太懂其中的意思,它也并非对你没有利益。当自己遭逢磨难、疾病、不顺时,单单是抄写或念诵一遍此经,就有助于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甚至只是把它放在家里,或带在身边,此处也相当于有了佛塔,能化解诸般灾祸,增添无边吉祥。

这一点,不管你是否信仰佛教,都会如此!

作者简介

索达吉堪布,生于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多年来,堪布不仅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了汉语,而且还将汉文典籍译成藏文,使更多的人不会因语言障碍,而错失珍贵的人类文化精髓。

1990至1999年,堪布曾前往欧美及东南亚等多国弘法。近年来,又应邀前往清华、北大、人大、复旦、港大等高校,与众多知识分子进行交流,深入浅出地展示佛教奥秘,引导大家正确面对学业、情感、工作、人生等问题。并与诸多海内外科学家,对宏观、微观的生命科学,以及环保、和平、道德等方面理念,一直以来深入探索,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堪布常说:“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有一口气,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法,我也会尽心尽力用佛法饶益他。”

目录

前言 能断金刚的智慧

《金刚经》原文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 引言篇

依靠《金刚经》,能够消灾免难

《金刚经》的译本,是大成就者加持过的 初善题目篇

《金刚经》为什么以“金刚”为喻

中善经义篇

第一品:法会因由

佛陀讲经有五种圆满

为什么在佛陀口中,低劣的饮食也能变成无上美味

修行时,身体端直非常重要 第二品:善现启请

敬佛菩萨要这样敬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手捧金刚经,能断一切苦

要知道,我们痛苦的根源,唯一就是执著。哪怕它只有针尖那么小,也会引来绵绵不断的苦楚。每个人对于执著的东西,得到了,会患得患失;失去了,就伤心欲绝。假如没有执著,任何痛苦皆与你无缘。

现在有些人不管信不信佛,口头上都会说不要执著,认为“一切皆空,不执著恶,也不执著善”,进而不辨取舍,做很多事情肆无忌惮。但实际上,他们津津乐道的“不执著”,也是一种极大的执著,而且是更为可怕的空执。佛陀曾谆谆告诫:宁可执著“有”如须弥山那么大,也不能执著“无”如芥子那么小。

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地断除执著,才不至于误入歧途呢?《金刚经》中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

读金刚经,明心见性,消灾免难

《金刚经》,又名《般若三百颂》,此经在汉地影响极广,自大译师鸠摩罗什翻译出来后,修行人依靠它明心见性的公案不胜枚举,普通人依靠它消灾免难的感应也比比皆是。

很多地方有这样一种传统:人死之后,若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为亡人念满100遍《金刚经》和1000遍《解脱经》,此人便可得到解脱。而且,在一些长寿祈福的仪式上,人们也经常念诵此经。

有关此经的缮写,拉萨大昭寺及内蒙古的古代文库中,收藏了大量用黄金、白银抄写的版本。

金刚经说什么

《金刚经》主要宣说了如何断除执著,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按印度大德莲花戒论师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中:

最初如何发菩提心?

中间如何修持六波罗蜜多(又名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六种可度脱生死、获得涅槃的大乘法门)?

最后如何调伏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

为什么念诵《金刚经》的人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

一、《金刚经》诠释的是般若空性,它是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出生处。

二、释迦牟尼佛在《耳饰经》中说:“末法五百世,我现文字相,观想彼为吾,尔时当恭敬。”末法时代,佛陀以文字的形象应世,既然如此,《金刚经》肯定是释迦牟尼佛,如果对其恭敬,必定会获得加持。

三、持诵《金刚经》的人,与佛身无别。

四、持诵般若经的人,是佛所派来的使者,在做如来的事业。

因此,噶当派的一位尊者说:“一个人的家里若有般若经、佛塔、佛像,这就成了真正的佛堂。”

有《金刚经》之处,诸天护法也会竭力护持。唐朝末年有个人,见一处非常广阔清净,遂以欢喜心在地上抄写《金刚经》。年深日久,字迹已消失不现,但天人日夜守护该地,每当下雨雪冰雹,其他地方皆被淋湿,唯有此地是干干的一片,乡民经常到这里避雨。

后来,一位得道的和尚入定观察,得知曾有人在此写过《金刚经》,故有天人保护不为雨淋,若无知践踏经文有极大过失,于是劝乡民不可到此躲雨。

当然,这些功德光是口头上讲,有些人不一定相信,只有通过各种教证来说明,才会知道《金刚经》跟佛陀没有任何差别。

《金刚经》里处处是宝,可随意取

学经典不同于学论典,论典一次只讲一个问题,但经典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内容就像珍宝仓库一样没有次第,有时候看到金子,有时候看到银子,有时候看到珊瑚……各种各样的珍宝全部堆在一起,可以随意选取。(后来大德们在造论时,必须将其归纳总结。)同样,佛陀在讲《金刚经》时,有时候讲听闻此经的功德,有时候讲恭敬此经的功德,有时候开始抉择空性。后来弟子在结集时,完全忠于现场记录,将佛陀和须菩提的一问一答汇录成文,并没有考虑顺序排列。

当然,每个问题都有甚深的密意,譬如对执著身体的人,佛就问“须弥山般的身体大不大”,进而将身体抉择为空性;对世界有实执的人,佛陀问“世界是不是很广大”,打破其实有执著。所以,这些并不是无的放矢。

受持、读诵并为他人广说《金刚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功德

原因是佛陀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佛法的殊胜性不可思议。《随念三宝经仪轨》云:“如来功德不可思,佛法功德不可思,僧伽功德不可思,若信不可思对境,则生不可思果报。”

以前世亲菩萨念《般若经》时,屋顶常有一只鸽子在听。以此闻法功德,鸽子死后转生为人,后出家成为大法师,即安慧论师。

另据《五台山志》记载,唐朝有个僧人叫慧潜,他为了山上能流出泉水,念了整整一万天的《金刚经》。后来果真出现了一口泉,只要谁饮用泉水或在此沐浴,就能开启智慧。这口泉即现在五台山的“般若泉”。

过去、现在、未来是一种错觉

无垢光尊者在《三休息》中经常讲:“过去心”跟昨天的梦没有差别。前一刹那的心,现在一丝一毫的痕迹也没有,留下来的只是忆念,而不是过去心的本体。如果过去心的本体现在仍在,则成常有的过失。

“现在心”也不可得。现在这颗明明清清的心,如果观察它的颜色、住处、形状,是根本找不到的。

“未来心”是未生之法,根本没有本体。如果未生之法现在可以得到,那完全不存在的法也能得到了。

用密宗窍诀来讲:过去心不可得,应该找心的来源;现在心不可得,应该找心的住处;未来心不可得,应该找心的去处。

总而言之,这里是以“不可得”的理由来抉择心性。不仅心性如此,一切万法莫不如是,因为万法皆由心造,心不可得,万法本性也不可得。

以前我看到《金刚经》的这句话时,总觉得其涵义特别殊胜,跟大圆满没有两样。因此,大家也应该经常观心,这里面有很甚深的窍诀!

历史上有些人依靠这种观察,就能认识心的本性:汉传佛教中有一位宣鉴禅师,他从小出家,年轻时即能为人讲法,尤其是对《金刚经》颇有心得,因他俗家姓周,世人称之为“周金刚”。

后来他自认为修有所成,精通一切法,听说南方禅宗极其兴盛,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便起念想:“我的智慧首屈一指,南方一带有魔众传法很厉害,还是去看一看,降妖伏魔。”于是,他挑着自己撰著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下。

有一天,他在途中买点心,卖点心的阿婆问:“你的包袱看起来很重,里面是些什么?”

“《金刚经》的疏钞。”

“你懂吗?”

“不仅懂,而且讲过多年。”

“我有一问题,若师父答得上来,点心免费供养,分文不取;若答不上来,请到别家去买吧。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您点的是哪个心?”

禅师一时为之语塞,只好背起行李继续赶路,但心里始终不忘这个疑团。

晚上他来到龙潭禅师的寺院,拜访了禅师之后,临走时他看到外面太黑,就返回来要灯火。龙潭禅师点了一根蜡烛,递给他,他伸手接时,仍在思维白天那事。正在此时,禅师“扑”地把蜡烛吹灭,当下宣鉴禅师恍然大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苦才叫人生美文欣赏】相关文章:

人生美文人生07-13

人生美文欣赏范文05-31

人生经典美文欣赏06-14

人生美文感悟人生07-13

人生感悟美文欣赏07-13

茶韵人生美文欣赏04-09

人生感悟经典美文欣赏02-13

人生美文范文05-17

人生逆境美文04-28

张弛人生美文04-29

上一篇: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深学笃行下一篇:命若琴弦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