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到了幸福

2024-05-16

我得到了幸福(精选14篇)

篇1:我得到了幸福

作文 那次,我得到了幸福

幸福,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可是一出现,就使人倍感亲切!

原本我一直认为,我并不幸福,但是,经过那件事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很早就得到了幸福。

那一年夏天,我生了一场大病。这件事我至今既然记得,当我含糊不清说着什么时,有一个人,紧紧的握住了我的双手,说:“孩子,别怕,我陪着你!”这个人,就是对我无微不至的妈妈。

在医院的那几天,我总是时睡时醒,妈妈便没日没夜的手在我的病床旁,不论何时,都紧紧地握住我的手,给我战胜病魔的信心。有一次,我迷迷糊糊的醒来,却看见妈妈在我身旁悄悄地睡着了,可是她依旧握着我的`手。妈妈好像很紧张,恐惧地是那双手冰冷,担心地使那双手颤抖。我看着妈妈那张熟睡的脸,脑海中浮现了小时候自己任性的情形:在妈妈忙碌时,我常常去捣乱;在晚上,我故意不睡觉,还得妈妈推掉应酬专门来哄我睡觉;在妈妈精疲力竭时,我却大吵大闹,让原本疲劳的她变得更加疲惫……看着眼前沉睡的妈妈,望着妈妈刚出的银丝,我的眼中有一种叫眼泪的东东夺眶而出,一发便不可收拾……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不让眼泪在落下来,生怕这滴落声会吵醒妈妈。我屏住呼吸,想让疲惫的妈妈多睡一会。

我轻轻的挪了一下身子,可是,却惊醒了妈妈。“孩子,你醒了啊?怎么不叫醒妈妈呢?对了,你渴不渴?饿不饿?感觉怎么样?”妈妈一连串问了一大堆问题。我看着已经受了一大圈的妈妈,笑着说:“不,妈妈,您应该问问你自己!”“我?哦―哈哈!”妈妈笑了起来,我也笑了,但随即眼泪又落了下来,那一刻,我感到内心无比温暖。那一秒钟,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幸福……

幸福,一直都在我的身边!原来,我一直享受着幸福……

篇2:我得到了幸福

我的朋友晶儿,是一个知心的朋友。我们在一起,有时一起撑伞去捉蜗牛,有时一起八卦一些班级新闻,有时一起受罚或被表扬……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起打打闹闹的那一个星期。

那个星期,我们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我们既是同学,又是好邻居,做完作业后,便揣上各自的零花钱一起去逛商场。

商场真的好大啊!上上下下四层楼,我们吹着空调,一起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父母不在,我们有的是时间,可以随意地逛自己喜欢的东西。每次,当我们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时,就会像拥有宝贝似的紧紧抱住它。那天,我买了鞋子、耳环和一些花哨的文具,晶儿则买了一大堆零食,我们细细地品尝着,享受着父母不在时的快乐时光。

我们还每天一起上学。当下课铃声响起,我和晶儿手拉着手,在走廊里踱着步聊着天,瞧着下课时同学们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样子。放学后,我和晶儿都是一起回家的,哪怕是被老师留下来,晶儿也会在教室里等我。

篇3:我看见了幸福

女孩在水果摊前驻足, 眼睛盯住石榴。她的父母个子矮小, 质地粗劣的衣服上有裂开的口子, 一看就是在医院诊病的贫寒之人。父母拿起一个石榴, 用浓重的方言怯怯地问着价钱, 仿佛被店老板脱口而出的高昂数字所吓到, 准备离去。小女孩的目光依然停留, 身子钉在原地。父亲咕哝着表示不满, 再次折回, 轻轻拿起一个石榴放在电子秤上, 店老板快速地报出那个跳动的数字。父亲把石榴放在手上掂量, 犹疑地看着他的女儿。孩子的目光里聚焦着期待, 仿佛石榴已打开饱满的汁液, 未知的甜蜜充满诱惑。父亲把石榴放回原处, 再次细心地挑选, 在那些看上去就像孪生的石榴堆里, 翻出一个自认为个小的放在称上。此时, 店老板的语气里已流露出显然的不耐烦。那个手上还带着留置针管的女孩, 瘦削的脸, 一直朝向着父亲。她小小的心愿, 在这个明媚的午后, 散发着凄凉的光芒。

水果店里顾客很多, 大家都买着各自心仪的水果, 接踵而来, 扬长而去。只是一个石榴, 这一家三口却陷入长久的纠结中。我忍不住替这个男人买了单, 女孩立即雀跃, 眼睛里的喜悦似乎就要溢出来。原来, 幸福, 就是一个微小愿望的实现。

因为腰椎问题躺在沙发上, 疼痛滋生着各种愁绪。我看着熟悉的房间, 墙上的婚纱照, 桌上儿子的照片, 儿子在我旁边投入地游戏, 似乎一切静好, 又似乎一切都飘渺空灵。突然柔肠凝结, 对儿子说给你讲个故事吧。

篇4:我得到了幸福

那年夏天,我生了一场大病。我至今还依稀记得,当我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时,有一个人紧紧地握住我的双手,说:“孩子,别怕,我陪着你!”这个人就是——我的妈妈。

在医院的那几天,我总是时睡时醒,妈妈整夜守在我的病榻旁,给我战胜病魔的信心。有—次,我迷迷糊糊地醒来,看见妈妈在我的身旁睡着了,可她依旧紧紧握着我的手。妈妈好像很紧张,恐惧使那双手冰冷,担心使那双手颤抖。我看着妈妈那张熟睡的脸,脑海中浮现出了小时候自己任性的情形:在妈妈忙碌时,我常常去捣乱;晚上我故意不睡觉,害得妈妈推掉应酬专门来哄我睡觉;在妈妈筋疲力尽时,我却大吵大闹,让原本疲劳的她更加疲惫……看着沉睡的妈妈,望着妈妈刚长出的银丝,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抬起头,深吸一口气,努力不让眼泪再落下来,生怕泪水滴落的声音会吵醒妈妈。可是,妈妈还是惊醒了。“孩子,你醒了啊?怎么不叫醒妈妈呢?对了,你渴不渴?饿不饿?感觉怎么样?”妈妈问了一连串的问题。我看着已经瘦了一大圈的妈妈说: “不,妈妈,这些问题应该问问你自己!”“我?哦—一哈哈!”妈妈笑了起来,我也笑了,但随即眼泪又落下来,那一瞬间,我感到内心无比温暖。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叫作幸福。

幸福,其实—直都在我的身边!我—直在享受着幸福!

篇5:我得到了幸福作文600字大全

是啊!桥的幸福,在于日夜倾听喇叭声,车铃声和脚步声的生活交响曲,所以桥欢乐的与小河絮絮谈心„„

人生也是如此,酸甜苦辣样样俱全,一个也不少。它使我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也令我得到了幸福„„

数九寒天,冰天雪地,冰封千里。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大冰箱,山冷的在颤抖,河冻得僵硬了,空气也似乎凝固了起来。

树木被寒风剥去了盛装,光秃秃的站在那里,忍受着严冬的寒冷„„

为什么可怜的总是我。这不,我那像老大爷般的神经又开始短路了——健忘。竟然忘掉带文具盒了!我无奈地走在进班的路上,虽然只有50米不到,可是我却用了1个多小时!

想想今天可能会发生的事:暴风雨来了,只听老师铺天盖地的责怪,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惊天动地,令人寒毛竖立„„然后大吼一声:“坐下。”两眼直愣愣的等着我,如同一只凶猛的恐龙盯着猎物,撒开姿势正要冲过去呢!我呢,则满脸通红,像个成熟了的柿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扑通”一声坐了下去。

我迈着慢慢吞吞的步伐走进教室,打开窗。花儿凋谢了,叶儿枯黄了,灰色笼罩了天空,树木忧伤了。随后雪落了,白色的毡子便盖住了大地。啊!下雪了!

神经又在急促的短路,片刻,我又回到了“现实时代”。我顾不上放下书包,马不停蹄的向同桌借文具,前后左右也知道了我的难处,纷纷帮我排忧解难,不一会儿,文具全了,我心里别提有多轻松了,当然也忘不了好朋友们的帮忙,一一道了谢。

天晴了,太阳出来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是啊!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帮助别人与得到帮助的人都愉快!

篇6:我渴望得到幸福作文

幸福——糖果

儿时最爱的莫过于玩具何糖果,而快乐的诱惑始终是敌不过甜蜜的诱惑的,糖果更加吸引我的眼球。每次看见其他的小孩手中拿着一根新式棒棒糖,甚至捧着一大堆糖果,我只能在一旁望着,默默地流“赖哈子”,口水流尽,便屁颠屁颠地跑到妈咪那去,双眼发射出让人感到不安的贪婪的眼神,妈妈感受到呢一丝凉意,回头看着我。我将肥胖的双手伸出去摆出一副乞求骨头的小狗的样子,讨来的只是妈妈的拍打。我只得失魂落魄地跑到爸爸那去,带着哭腔的苦苦哀求:“爸爸~我要糖糖……糖糖……”

可结果还是一样,我得到了爸爸圣神的一毛钱,便把我驱逐境地。难道大人们连给自己的孩子一颗糖的时间都没有吗?一颗糖果的幸福都不能得到,何谈真正的幸福。

幸福——眼神

在一个紧张的晚上,我焦急地坐在沙发上,就要面对毕业会考的我坐如针毡,正在等待爸妈来帮我缓解心情,可是盼月亮盼星星,盼到的只是尻尾的僵硬,我站了起来,想看看我的生父生母在干嘛,看到接下来的这一幕,我震惊呢,老爸在津津有味的玩游戏,老妈正在被韩剧熏得泪流满面。当时的我简直像遭受到呢万箭穿心、晴天霹雳,心碎成呢一片一片,我极其失落地溜回床上睡觉。

第二天早晨,我重整残局,去向爸妈道别,本以为爸妈会说一些鼓励的话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可始料未及的是,迎来的是爸爸的打发。我渴望地看着爸爸,爸爸竟懒洋洋地掏出10块钱,还说:“今天多给你5块吧,快走吧”说完便呼呼大睡,我被霹得毫无知觉。如果当时给的不是那老菜般的十块钱而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那么我会多么的幸福,心情会多么的愉悦,而不是在考场上大失所措。一个眼神就能满足儿子的饥渴,不值得吗?

幸福——感谢

作为一个责任感和爱心强烈的初中生,一天之中总有帮助那么几个人,有时甚至会帮他们解决一些大困难,我为他们付出许多,可他们连一声谢谢都吝啬于己。一个帮助他人的人,虽要付出一些,但是他只是为呢那一声谢谢,让他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与幸福感受,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些?一声谢谢就能让别人感受到幸福,何乐而不为?如今,一身谢谢都能成为我们的渴望。

篇7:我希望你得到幸福的作文

听到你要结婚了,我心里竟然堵得慌,眼泪就那样掉了下来。

停了很久,也想了很久,心才慢慢释然。

或许一直都是我在奢望

不过我心里还是替你感到开心

其实只要你能幸福 ,我的感情又算得上什么?

曾经见到你为了感情那么痛,所以我只希望你不要再受伤害,只要她能让你感到幸福,我无所谓。

认识四年了,你给予了我很多关心与快乐 ,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让我感觉到窝心。

我说,我希望你得到幸福!

而你却说:“我更希望你幸福”

其实,我的心真的有在痛,不管我是否只想看到你幸福?但听到你要结婚,我的心真的很疼很疼,感觉就像是最宝贝的东西突然丢失了一样。四年来,你给了我最美好的回忆,也给了我最美好的感觉。

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现在都应该结束了,你知道我是那种追求完美爱情 的人,所以我再也不会去对你有任何想法。再见了,就让我把对你的感情连同回忆一起埋葬。而你我之间的`过往,就像风筝断了它的线,距离千里万里远。

篇8:我看见了幸福的模样

小时候在游泳馆游完泳, 总要和一帮小伙伴一起去买吃的。 记得我们会穿过窄窄的马路, 手上握着几张面值不高的纸币, 在两三家路摊前驻足, 左挑右选, 迟迟做不了决定。那时最大的难题便是:是吃炒年糕好呢, 还是买杂粮煎饼?待我们做好决定, 老板们便兴高采烈地忙开了, 不是揉面团, 就是串肉串。 在一片蒸腾的热气中, 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拿着几样美食, 边走边吃。 有时会争论是你的食物香, 还是我的小吃妙。 更多时候, 我们是看着对方嘴角的番茄酱, 哈哈大笑。 这一刻, 我看到了幸福的模样。

几年前的一个秋天, 我和家人回老家参加婚礼。 秋收后的麦秆像一个个刺头刺尾的小毛头, 直直地竖在田野上, 偌大的田地上横叉着几排长长的田埂, 田埂上长着的杂草, 在风中摇曳。西边一大片水杉屹立在小湖边, 夕阳的余晖斜洒下来, 被树枝分割成一道道金黄, 暖暖地照耀在这片土地上。 不禁想到以前的日子, 每逢日夜轮换的时段, 我总会带着堂弟在夕阳下行走。 此时的耳边还有一串串鸟儿归巢的叫声, 瑟瑟的秋风吹过面颊, 身边氤氲着安宁的气息。恍惚间感觉自己来到了西藏, 周围的一切神圣又充满信仰。

还是在老家。 一天下午, 爸爸把我叫出去, 说是要送我一个惊喜。原来奶奶家旁的草垛边有两棵梧桐树长得很近, 靠在一起, 爸爸用一根麻绳的两头分别在两棵树的枝上各扎了一个紧紧的结, 又在绳子的中间固定了一个小板凳, 制作成了一个简陋的秋千。 就这样, 爸爸推着我一下一下慢慢地荡, 尽管连脚都不能完全离开地面, 但心却如同飞上蓝天一般自由自在。

长大之后, 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三峡旅游。 途中, 在游轮的甲板上, 我们结识了一位国际友人———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老奶奶。她平易近人, 和身为大学生的姐姐侃侃而谈。 我站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捕捉到了几个简单的词汇, 像“children”“yes”“good”“house”等。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暗, 朦胧的夜色中, 我听到她说:“I love China。 ”那一瞬间, 我心中十分自豪……

篇9:得到了幸福,往往并不知道

“新年的头一天,我去参观了鲁迅博物馆。这是可喜的。住在北京多年,竟没有到这个地方去过。罪过!”这是当代著名作家杨沫1963年1月1日日记上的话。2006年5月的某一天,我骑一辆很破的自行车第一次到鲁迅博物馆,内心深处也沉甸甸地重压着一种和杨沫一样的惭愧。我并不是像杨沫一样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实际上,杨沫小时候就生长在和鲁迅家同一条胡同的西三条),但那时候也在北京住了差不多满三年,而在这三年的时光中,我头脑中北京的地图其实就是海淀区的那一片地方。我这次“远征”鲁迅博物馆的目的是很简单的,就是给馆长孙郁送我的毕业论文,他是我即将在月底进行的博士论文答辩的答辩委员。但就是这次很偶然的鲁博之行,决定了我后来十年也许甚至后半生的人生归宿。

在博物馆门口,接待我的门卫和孙馆长打电话联系后说,馆长正忙,让我稍等一会儿。趁这个闲空儿,我就去院子里边的洗手间方便一下。正对洗手间,是一棵老槐树,环绕老槐树四周有半米高石头垒砌的围挡。我就坐在这高低合适的石头围挡上一边歇息腿脚一边等待孙馆长的召见。对世界上的每一处地方,我们在目睹之前都有自己的想象,而在身临其境的时候,往往会发现眼前的景象和想象中的幻影很不相同。鲁博的院子比我想象中要大气和疏朗得多。8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去过还在万寿寺办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所以想象中的鲁迅博物馆也是像现代文学馆一样灰暗而紧凑的地方。这时,保安招呼我说孙馆长要见我。走到院子当中回望刚才坐着休息的地方,那棵粗壮高大的老槐树格外突出地呈现在我眼前,给这片开阔的空间注入了历史的维度。那段日子,除了忙于学业上的收尾工作,我也琢磨毕业后能够谋生的单位。在注视着这棵沧桑的老树的一刹那,我隐约感到这个院子就是个不错的地方。

但真的就来鲁博工作了,虽然经历了一点周折。

【贰】

鲁博大院的面积其实并不是很大,但一道道花墙和一排排房子把整个院子分隔成好几个不同的区域,让初来乍到的人感到有点儿复杂和深邃。在鲁迅故居前边那排平房和靠近大门的那栋三层高办公大楼之间,有个长满各种草木的小院子,只有平房前的一条小胡同可以通过去,显得很是幽静。刚来鲁博的时候,我就被安排在这排平房靠里边的一间房子里办公,房子前边正对着这个有点儿与世隔绝的小院子。我在过了很长时间以后才知道馆里的人们管这里叫作“百草园”。

那时候,孙馆长交代我用一段时间做一个事情,就是编辑一套新的鲁迅研究资料选,编选的资料来源主要是鲁博曾经出版过差不多24本的《鲁迅研究资料》。这套庞大的丛书我过去几乎一本也没有看过,这是一个好机会,正好可以弥补一下过去的缺陷。我办公室前有一个汉白玉的石桌,石桌上面是个爬满葡萄藤的亭子,亭子旁边是一棵挺拔的柿子树。差不多每天,我就在这个石桌上一本接着一本地阅读这套内容丰富的丛书。那段日子,我很像一个古庙里的僧人。有时候,孙馆长会飘然而至,简单而又快速地交代一些需要做的事情。偶尔,一只黄猫会在身后弄出点动静,吓我一跳。后来,我才知道经常光顾的黄猫并不一定是同一个,因为在鲁博院子里有两只黄猫,一个叫作“大黄”,一个叫作“小黄”。再后来,我又知道了鲁博院子里不光有黄猫,还有黑猫。到深秋的时候,小院子就有点热闹了。柿子树掉光了叶子,只剩下满树挂着的黄灯笼一样的柿子。每天黄昏的时候,成群的鸟雀叽叽喳喳地飞到柿子树上啄食那些“树熟”的柿子,也有许多熟透了的柿子从高高的枝头突然掉下来,“啪”的一声重重地摔落在地上,散成一摊。资料看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拟定出来一个丛书的纲目,大致是,第一卷《鲁迅地理》、第二卷《鲁迅作品的生产》、第三卷《文学场中的鲁迅》、第四卷《鲁迅的日常生活》、第五卷《鲁迅的病和死》、第六卷《纪念鲁迅和鲁迅影响》等。

丛书还没有编成的时候,孙馆长调离了鲁博。书最后没有出版,但我却看了不少早就该看的东西。

【叁】

鲁博当然不只是一个鲁迅研究资料的宝库。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历史生产的现场,你会见到生产历史的人和与历史生产有关的人。

还在办理入职手续的时候,孙馆长就介绍我认识了当时的展览部主任刘丽华,孙馆长知道我弄当代文学,告诉我说她是刘流的女儿。刘流是当代著名小说《烈火金钢》的作者。在学校的时候,我有一阵子遵导师的建议研究当代战争小说,曾经仔细看过《烈火金钢》等一批抗战题材的像砖头一样厚的小说。我总想有机会向刘丽华主任请教有关刘流的事情,但很快她就退休了。几个月后,我从研究室调到鲁博的另一个部门社教部,很快认识了也在社教部的萧玉同志,并知道了她就是鲁迅弟子萧军的女儿。我们是一个部门的,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比较多,我也很想和萧玉老师有更深入的交流,但不久她也退休了。

我上大学的城市是个小地方石家庄,和专家、名人的交往都是通过书本“神交”。但有一天,忘记是读大几的时候了,大名鼎鼎的周海婴先生到了石家庄,在当时石家庄最大的礼堂做报告。我们都从学校步行好几里地去聽报告。那个礼堂不小而且灯光灰暗,我坐的位置大概很靠后,只能依稀看清海婴先生的面容。海婴先生报告的内容现在是一点也记不起来了,但那可是我们大学四年亲眼见过的唯一的大人物。那个时候,我正满脑子都是鲁迅。我向一个比我高三届的师兄请教学习现代文学的门径,他很确定地告诉我说:“用一年的时间看鲁迅。”我觉得他是过来人,这样说肯定有他的道理。从图书馆借了鲁迅全集,每天晚上到教室正襟危坐,一本一本啃。看正文之前,我总会先浏览每本书前几页的插图,上面有鲁迅各个时期的相片以及鲁迅住过的地方、各种著作的图像。这其中就有海婴先生小时候和父母的合影。

《鲁迅全集》看得差不多了,就看环绕鲁迅的研究著作。这里边有不少都是和鲁迅博物馆有关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那个鲁迅博物馆编辑的每本封面上都有个鲁迅手捏香烟的形象的《鲁迅年谱》。除了《年谱》,还有王得后的《〈两地书〉研究》、陈漱渝的《民族魂》、李允经的《鲁迅的婚姻与家庭》等,这些书的作者就都是鲁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但在那时候的我看来,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高不可攀。

nlc202309082001

等我成为鲁博人的时候,这些过去崇拜的大家都退休了。但是时间长了,偶然会在鲁博的院子里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看起来都是很和蔼的普通人,但年轻时候刻印在脑子里的崇高印象还在,见到他们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也就失去很多向他们近距离请益的机会。海婴先生参加过一些鲁博举办的活动,也能在比那次做报告近得多的距离内听见他的言谈,感觉远不是当年感觉到的那样严肃。但我还没有机会和海婴先生更深入地交流,他却去世了。我陪同海婴先生的大学同学、我的大学老师席家尚先生去海婴先生家拜祭了海婴先生,那也许是我和海婴先生最密切的一次来往了。

【肆】

从2008年以后,我一直在鲁博社教部工作,也有人叫它宣教部,还有人叫它群工部,总之是个和来馆参观的人们打交道的部门。这是个又算中心又很边缘的部门。从游客的角度说,社教部的人几乎就是博物馆的人,因为他们总是在博物馆最前沿的岗位上班;而从博物馆内部来说则正好相反,社教部的人们好像是守卫在祖国边疆的边防战士。

但社教部工作的乐趣也就在这里。因为是前沿阵地,所以每天接触到的都是全新的面孔。游客们怀揣着敬畏的感情、美好的想象从四面八方不远千里万里,顶着烈日或冒着大雨,来到他们日思夜想的地方。从他们的眉目之间,你只会看到单纯的快乐和严肃的神情。每天,社教部的人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满意地看着游客们逡巡在这个我们负有一份责任并因而感到自豪的小院。但大多数情况下,游客是匿名的,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来的时候目的是什么,走的时候又收获了什么。就像一本书,印出来之后的命运就交给了读者。但个别游客在留言册上留下了他们的踪迹。大多数留言很简单,就像是旅游景点建筑物上可以看到的“某某某到此一游”,但也有不少留言留下的是一段故事。如1988年3月23日上午,原北京工业学院工程处工程师赵文彦在留言中说:“回忆我在车轴山中学时读了鲁迅的小说,对他老人家的仰慕,无时或释。1936年我考入大兴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训练班,8月起,在河南大桥工地见习时,因有多余的时间,我就托天津老同学张济甫(车轴山同学)给我买鲁迅的书寄到工地,张竹林同志也经常借阅。我在书中看到许多知识分子问他老人家去延安的道路,我也想写信问他老人家,决心写信给他老前辈问去延安的道路。不幸他老人家于1936年10月19日与世长辞了,我痛苦之余,一生以鲁迅为师,以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学他老人家的实质精神,(一)一生写日记;(二)多年365日不休息;(三)一生助人为乐;(四)一生艰苦朴素(学他老人家穿竹布大褂,布包讲义);(五)一生见义勇为。”赵文彦先生在留言中叙述的故事比这里摘录的还要复杂一些,我只是选择了其中和鲁迅关系密切的文字。

有的游客不是在留言册上留言,而是更愿意和鲁博的工作人员当面交流。他们往往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鲁迅的作品曾给他们留下强烈的印象。他们往往熟知鲁迅作品和鲁迅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能够深刻体会鲁迅故居每处地方每个物件的内在意蕴,有的人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最典型的是一位叫作潘卫华的老先生,年轻的时候就能够从头到尾一字不差背诵鲁迅的《秋夜》。潘先生曾经三番五次从遥远的广东来鲁迅博物馆,专门考证鲁迅《秋夜》中所写的两棵枣树究竟是否像人们说的早就枯死了,为此还写了很长的考证文章,论证鲁迅说的那两棵枣树还好好地活着。潘先生的执着和对鲁迅的热爱的确让人感动,为此,我也很下了一番功夫,梳理了关于两棵枣树的大量历史线索,写出了《不在场的在场:早已消失但总被人念念不忘的两棵枣树的故事》。此文发表在《博览群书》杂志2015年第5期,随后我收到大量反馈。不过,我的稿子“用尽了洪荒之力”,但潘先生还是觉得那两棵枣树并没有枯死。

【伍】

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人对鲁迅的《野草》似乎更为熟悉和欣赏,因此,来鲁博参观的时候就会像潘先生一样到处寻找鲁迅在《秋夜》中写到的那两棵枣树。令人欣慰的是,鲁迅在《秋夜》中所说的两棵枣树枯死了,但在鲁迅故居的确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枣树,这棵枣树虽然寂寂无名,但也许比鲁迅写到的那两棵枣树还要老。每到收获的季节,鲁博的员工和幸运的游客就会吃到鲁迅肯定曾经吃过的同一棵枣树上的枣。当年在鲁迅故居值班的赵丽霞老师曾在工作日记中记载:“1990年8月29日下午,有一位日本专家偕夫人参观鲁迅故居,讲解员捡拾地上随风坠落青枣数枚相赠,日本专家深表谢意,再三表示,明年五一一定在家将此果种下,让鲁迅果在日本发芽、开花、结果。”

我大多数时候并不在一线值班,因此错失许多和游客直接交流的机会。但通过游客们的留言也可以看出,很多游客是像潘先生一样,不止一次来鲁博参观,当然,他们一次次来鲁博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参观,而是一种精神洗礼。鲁迅精神当然是无形的,但需要通过有形的物件来折射和触发。作为一个鲁博的工作人员,我们长年累月生活在鲁迅精神的种种余韵中,可以每年吃到日本专家视为珍宝的“鲁迅果”,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鲁迅故居就在自己的左右。这是一种神奇的肯定让远来的游客们无比艳羡的生活,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对此并没有感觉。

我们得到了幸福,但往往我们并不知道。

也许是到了回忆的年龄,最近我常常梳理早年的文字和记忆,发现我生平所写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从个性解放谈鲁迅早期思想的统一内容》,第二篇文章的题目是《试论魏连殳形象的悲剧性》。第一篇文章是在我大二的时候写的,是对差不多一年时间阅读鲁迅的小结;第二篇文章是大四写的,就是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了,到单位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叫作《吸烟》,从题目上看和鲁迅没有关系,但其中开头一段是这样的:“读大学中文系的时候耽迷鲁迅,没事就挎上黄书包,揣上省吃俭用挤出来的一点钱去逛书店,见有关鲁迅的书总是悉数购之,略无迟疑。时间久了,便不免有点爱屋及乌,鲁迅的某些生活习惯,如吃辣椒、吸纸烟也感染及身。记得当时每天吃完晚饭,总是走到校外小卖铺买上一包二角九分的‘烟斗’往书包里一丢,心满意足地爬上四楼自习室,在气喘吁吁中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上一口,再长长地吐出来,似乎就心平气静了,精神集中了。然后,小心展开厚厚的《鲁迅全集》,对着四卷本《鲁迅年谱》上穿着长衫、吸着纸烟的鲁迅默默地对话,似乎在这对话中有一种默契和交融。”

那个时候,我觉得和鲁迅接近的方法,除了看鲁迅的著作,就是模仿鲁迅的生活方式,包括熬夜、吸烟,这很像是1925年高长虹等崇拜鲁迅的年轻人的做派。陈学昭在《鲁迅先生回忆》中回忆在鲁迅家见到的高长虹时说:“记得有一次,我正在鲁迅先生家里,一个穿着布长衫的矮小个子的男子,来访鲁迅先生,这人的头发式样,走路姿势,说话神气,学得都那么地像鲁迅先生,使我十分吃惊。不知的人还要以为那是他的弟弟了。”我当然没有像高长虹那样模仿鲁迅的发式、姿势和神气,但曾经有一段时间集中学习鲁迅是有的。

但不管怎么说,多少年后会到鲁迅博物馆工作,却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到鲁博工作后,我把散落在各处的当年费心购置的有关鲁迅的书又一本一本找了回来,摩挲着这些几十年前的旧物,像是找回了自己曾经遗失的生命。年轻的时候,我们渴望改变自我,创造新的生活;但年老的時候,我们需要回到自我,找到在家的感觉。鲁博给我的常常就是这种感觉。

篇10:我得到了锻炼

我,是一个娇娇公子;也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小宝贝,从来没有干过重活儿,可是这一次我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快过年了,大家都张罗着买年货,我我们家也不例外。可是,不管我妈妈怎么催,我爸爸都不去,爷爷年事已高,这可怎么办?如今,我都是六年级的大男孩儿了,不对不对,是男人!是男人就应担当家庭的重担,我并不迟疑,背上背篓,拉起妈妈就上街了。妈妈有点顾虑,我就对妈说:“妈,你不用背,这点小事儿怎能让你一位女士来呢?”唉,这事儿说着容易做着难啊!看着大人们背时,轻松的样子,我还以为多好玩呢!结果,可苦死我了。

随着背篓中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矮”,妈妈对我说:“儿啊,看把你给累的,我来背吧!”“不,我今天就背,背回去给爸看,证明我已经长大了!”妈妈拗不过我,只好让我背。我接下来走的每一步路都无比艰难,像有千斤巨石一般的东西压在我背上,我只好走一会儿歇一会儿,看来买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啊!经过千辛万苦,我终于又回到了家,我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脸憋得通红,我总算把菜背回来了,可把我给累的,我疲倦到极点,不一会儿便睡着了。

金子般的阳光照着我那汗涔涔的脸,我以我的行为证明,我已经长大了,长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能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活了。这次买菜,让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以后,我会加强锻炼,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能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担当重任。

我得到了教训

我的坏习惯是经常会粗心大意。为此,妈妈经常责备我,可我总是改不掉。上学期期末考试,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训。

那天,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复习着,而我却显得无比悠闲。第一场是数学考试。拿到试题后,我边迫不及待地做了起来,竟花了三十分钟就做好了。觉得无聊,便玩起了自己的笔,早已把爸妈的叮嘱抛之脑后。就这样,我一直玩到了考试结束。休息半小时后,紧接着迎来了英语考试,虽然有些难,但我的大笔一挥,很快也做完了。中午回到家,我拍拍胸脯对爸爸妈妈说:“数学、英语太简单了,我这次肯定考得好!”爸妈听后,乐开了花。这让我更加“自信”了。下午的考试,我根本没有当回事,因为语文是自己的强项,再加上好多题目都是周老师平时上课说过的,答案我是早已烂熟于心,所以答题便心不在焉,草草了事。

几天后,我终于得知了自己的成绩,原以为可以好好庆祝一番,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我最拿手的语文居然只考了78分,简直不可思议,数学和英语也不是太理想。面对这样的成绩,我欲哭无泪,犹如五雷轰顶。仔细想想,都是自己粗心、骄傲惹的祸。为此,我还被老爸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而它却像用刀子一样永远刻在我的心中。它让我懂得了要做一个细心、虚心的好学生。

我得到了表扬

“圆圈加三角形等于999,三角形等于1.,圆圈除以三角形等于多少?”老师出了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在黑板上,我看着老师,她的脸没有一点皱纹,头发长长的,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爱骂人的人,但是老师不是爱骂人的人。我转一下头,看见黑板上的题目非常简单,就决心要回答出这一道题目,得一次表扬。我沉默了一会儿,颤抖地举起了手,但是又马上放了下去,我有一个缺点,每一都回答错误,如果这一次回答错误,反而不会受到表扬,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可是老师看见了我的手,就说:“吴杭晨,你来回答这一道题目。”我听了,感到十分后悔,因为老师的眼睛非常好,只要我一举手,而且举得非常低,也会被老师发现的。我慢慢得站了起来,吞吞吐吐地说:“是,是998。”听了这一个答案后,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给我了一个表扬,我心中的大石头掉了下来。老师在黑板上出了第二道题目,这一回,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我想:这一节课是数学课,而不是语文课,老师应该出应用题,但是应用题应该有许多字,最少也有10字,不可能只有5字。我看了一下黑板上的字,上面写着:列一道方程,我心离想:这回哟又可以得到一个表扬了。我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看了,立刻请了我,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老师听了,说:“好!” 我想:只要就是老师的鼓励,让我克服内心怕的障碍

篇11:我得到了表扬

每次得到了父母或老师的表扬,我的心里总是比吃了蜜糖还甜。

上学期快结束时,我参加过一次“在国旗下讲话”。其实头天晚上我在爸妈前一再排练过,已经十分熟练,但因为我是第一次在国旗下、在全校师生前讲话,心里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甭提有多紧张,多激动了。

当听到主持人说:“请三(2)班的郑瑞怡同学谈谈她的学习方法。”我的心“怦怦”直跳,好像要蹦出来似的,我的腿直打哆嗦,没办法,只好勉强走上国旗台。看见那么多师生,不知怎样办才好。我开始讲话了,一开始声音有些颤抖,主持人说:“我们给她一点掌声,好吗?”这时,台下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此刻,我想起了何老师对我的鼓励:“有信心就能成功一半。”想到这儿,我鼓起了勇气,稳了稳神,大声讲道:“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三(2)班的郑瑞怡。下面由我来向你们介绍我的学习方法......”我流利地讲完了所有的资料,结束了,台下又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何老师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表扬我说:“郑瑞怡,你这天的表现是好样的。”

篇12:我得到了表扬

我曾受到过许多人的表扬,其中让我记忆忧新的就是这件事。

那天,我正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外面刮起了狂风,乌云遮了半边天。阵风吹着尘土打旋,树叶满地飞舞,隆隆的雷声滚地而来。到了傍晚,放学的时候,我看见外面被狂风吹得一片狼疾,垃圾遍地都是,小花都被吹倒了……突然,我看见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有一个刚刚被栽好,有被无情的大风吹得连根拔起的小树苗孤零零地躺在干涸的土地上,于是,我决定把它重新栽好。想到那里,我立刻跑回家,拿了铲子、水桶,来到小树苗旁边,我先把小树苗轻轻地拿了起来,用铲子挖了一个洞,把小树苗留意翼翼地放了进去,然后,轻轻地用手把泥土拍平,小树苗虽然是栽好了,但是它看起来好像快死了,于是,我找了一些水灌在水桶里,帮它浇水。期望小树苗快快长大,长成一棵高大挺拔的树,能自己遮风挡雨。

正当我准备起身回家时,发现我周围有许多爷爷、奶奶、阿姨、大姐姐、大哥哥……都在夸我。有的说:“这个小姑娘可真勤劳,真有爱心。”有的说:“小小年纪,就这么爱护环境,真是不容易啊!”还有的说:“如果人人都像她一样,就好了。”……我听得心里美滋滋的。

篇13:我得到了幸福

一、关于边际产品的分配理论

著名的收益递减规律是这样描述的: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 当我们连续地投入某一生产要素, 我们所得到增加的产出量是递减的。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 在一定的土地上 (如1亩地) , 投入10个人的产量和投入20个人的产量并不是成倍增加, 增加第10人时, 带来了100公斤的增产量, 而增加第20个人时, 带来的却只有50公斤的增产量。经验告诉我们, 土地、劳动, 包括资本都是收益递减的。著名经济学家J.M.克拉克讲过:只有知识是唯一不遵循收益递减规律的生产工具。在克拉克看来其他生产要素收益递减无有例外。

对于生产要素投入, 带来收益递减的现象, 人们就引进了边际产品的概念。我们这样来定义边际产品: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 我们把投入某一个单位生产要素, 对应的增加的产出量, 称为这一生产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 (即边际产品) , 用MP表示。把边际产品实际得到的货币价值, 用边际效益产品表示, 边际效益产品=产品边际效益 (MR) ×MP。至于边际效益 (MR) 、边际成本 (MC) 等概念, 本文不做过多描述, 任何经济学教课书都有它们的定义。

克拉克是这样介绍他的边际产品分配理论的。如上页图1所示, 在劳动的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MR=MC时, 劳动的DD曲线、SS曲线交于E点。当MR>MC时, SS曲线向右移动, 寻找到新的E点平衡点。

工资总额是E点下的长方形面积, 剩下的为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的部分, 也就是E点以上的三角形部分。而总产量就是边际产品曲线下的总面积。

这样, 当我们把所有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画下来 (见上页图2、图3等)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所有生产要素的分配。并且所有E点下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正好等于一个DD曲线下的面积。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家坚持的边际产品分配理论。

对于这样理想的无懈可击的分配模式, 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做进一步的深入考察。

二、终止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要素供需平衡点E不动的假设

现实的生产情况与理想的状态常常不一样, 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 在生产要素价格变动时, 现实中E点是不是真的移动?有没有不移动?那么本文认为这种不移动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厂家终止了生产要素投入。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理解, 厂家仓库里容不下更多的成品, 厂家与用户的订单是固定的等等。这些都会促使让厂家做出决定, 不再购买过多的生产要素, 那么这种情况下又发生了怎样变化呢?

现在, 我们来动态地分析克拉克的图形。图4中E点是你的生产计划点, 它与你的资金和你计划生产的数量等都有关系。一般在你确定了这一个点以后, 你才开始生产。这时你已经决定用10亩土地, 5个工人, 而不是更多。因此它是一个相对静态点, 在你没有进行生产计划调整前, 它是不变的。但是, 土地、劳动、包括资金的市场情况, 却是经常变化的。图4中, 当市场上劳动价格下降时, 也就是边际成本MC小于边际效益MR, 出现MC

但是, 发现了上面的问题以后, 我们还不能因此宣布, 所有生产要素中只有劳动要素可能被剥削。从上面情况可以看到, 如果说劳动生产要素被剥削的话, 那么同样道理, 资本、土地等收益递减的生产要素, 同样有被剥削的可能。

图4中, 把劳动换成土地也是一样的。土地同样使用了其他的边际产品, 也就是图中E′点的边际产品。这些其他的边际产品可以由土地的市场价格P和产品的边际效益MR得到 (MP=P/MR) 。这样, 土地也同样是按市场价格进行交易, 而不是按它实际的边际效益产品进行交易。

投资亏损也是一种常见现象。中国本世纪初, 纺织企业生产亏损, 压锭生产, 销售价低于生产的成本价, 说明当时资本投资得不偿失。现实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 厂家亏本销售的情况, 对于厂家来讲, 低于生产成本也要销售, 少亏总比多亏强。

对于厂家可能支付了较少工资的事实, 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中提到, 剑桥大学鲁宾逊教授也讲了同样的话。鲁宾逊考察的是垄断企业, 是其中的一种, 因此没有得到萨缪尔森教授支持。鲁宾逊认为, 由于厂商在它的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力量, 这种厂商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小于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实际得到的货币价值。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是边际收益 (它小于价格) 和其他边际产品的乘积。但萨缪尔森却认为, 垄断者实际提供了较高的工资, 鲁宾逊讲的剥削, 实际是要求垄断者提高产量。

对于垄断者的考察与垄断要素的考察是两个对象。生产的垄断要素抬高了市场价格, 其他厂商支付给这种垄断生产要素的报酬就大于这个要素实际的贡献价格。在产品的总价格不变时, 其他生产要素的收益就降低了, 这种垄断生产要素就对其他生产要素形成了剥削。另外, 对于垄断者自己来说, 仍可按自己的计划进行, 没有必要压低自己劳动要素的价格, 所以, 垄断者的工人有较高的工资就并不奇怪。

因此我们认为, 竞争环境下, 受市场的作用, 任何可被替代的, 并遵循收益递减规律的生产要素, 都有被剥削的可能。包括投资者的资本, 也可能投资失败。

以上E点不移动的探讨, 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对于生产者的每一次计划, 是根据生产要素的最底成本原则确定;其计划产量确定以后, 按计划投入的每个生产要素的数量也就基本确定了, 在没有大的生产要素价格变动时, 并不会由于生产要素的替代作用, 而作调整。在生产要素价格一般变动时, 又在厂家不选择增加产量时, 厂家会按市场价格购买生产要素。因此, 本文提出了E点不移动现象, 并有了剥削的假设。

三、没有效益的生产成本——“坏”的生产要素考虑

像图1、图2等等那样, 克拉克认为, 生产要素都得到了边际产品的长方形部分, 上面的小三角形都被其他的生产要素所分得, 并且自己的长方形的大小数量, 都正好包含在其他各个生产要素的小三角形里面。

但是, 我们上面提到生产要素却失去了长方形KNEF面积, 那么这一部分, 被哪个生产要素所取得了?我们自然想到还有一些克拉克没有提到的生产要素, 如运输费、通讯费、税收、保险费、各种的业务费, 甚至包括管理成本等等。这些非效益的可变的与不可变的生产成本, 它们一样也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 无论怎么讲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着, 而克拉克的图形里却没有他们的位置。这里, 我们把这些经常变化的数量几乎不能确定的要素称为“坏”的生产要素, 用于解释失去的长方形KNEF面积。

现在, 我们应该把那些丢失的长方形以及没有效益的生产成本打入厂家生产要素分配的账册了。

这样, 我们就保留地赞同了克拉克的意见。我们与克拉克不一样的是, 对于生产要素厂家不是按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益产品购买, 而是按实际的市场行情购买生产要素, 包括购买那些无效益的生产要素。并且我们还保留地认为, 生产要素之间似乎确实存在着剥削,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我们失去的长方形, 当做厂家没有预期到的投资收益。

摘要:探讨资本主义边际产品分配理论。认为在确定生产规模, 生产目标以后, 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已经做出了计划选择, 即使某个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效益, 厂家也会终止该生产要素的投入, 这时生产要素得到的报酬就是市场价, 而不是实际的边际效益产品, 因此, 可能出现剥削。

关键词:收入分配,剥削,边际产品,资本主义分配

参考文献

[1]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1:976.

篇14:我得到了磨砺

这可不是那种休闲的登山,我登的是那些沙砾、杂草铺地,没于树丛间,只有隐约一条似路非路的小道上山的“真山”,未经人工开发过的山!

有一次,我们登的是双髻山,山路漫长,快到登顶时,每一步都像耗尽了全身的体力。我背着沉重的登山包,撑着硬邦邦的登山杖,近乎自虐地向山顶爬去。在陡峭的山路上,我不敢抬头,更不想回首看看爬过的路,只能呼呼喘着气向上慢慢地爬着,直到—步一步艰难地登上了山顶。

要是露营,那就更惨了。夜晚气温骤降至零下几度。山里那些“无孔不入”的寒风,“呼哧”一下灌进帐篷,无论你裹多少层被子也无济于事。那山顶渗进岩层的露水才叫恐怖,半夜三更从岩层里冒出来,透过厚厚的防潮垫,一点一滴地侵蚀你的后背,让你整夜睡不着觉。

也许你就会问我:“登山如此‘痛苦,你为什么还这么乐此不疲地去登山呢?

因为登山,不仅可以让我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情画意,幽静的竹林、苍翠的草甸、清新的空气,令人犹如身临世外桃源的感觉;蜿蜒曲折的山路还是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经常爬山能够使身心更健康。

所以,对我而言,登山就是磨砺,带给我无穷的收获!

上一篇:后勤年终工作总结简短下一篇:档案员岗位职责(九年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