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

2024-04-22

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通用15篇)

篇1: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

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

“工作、实践、学习、提高”是我十年内审工作的经验总结。

与内部审计“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1994年春。那时,公司进行内部机构改革,设置了审计科。为充实审计力量,公司领导把做了13年财会工作的我从财务科“优化”到了刚设立的审计科,这样,就开始了我的内审职业“生涯”。

初涉内审,对审计程序、技术和方法不甚了解。由于刚设立内审机构,公司领导比较重视,为我们订阅有关报刊、杂志,购买审计书籍。我和其他三位边干边学,当时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以理顺下属单位财务账目为目的的财务收支审计。按公司领导要求,把下属十多个非独立核算单位过去十年的会计账目全部理顺、清理,工作量是比较大的。由于我们单位会计业务比较简单,当时又有地方审计局经常来指导工作,我们的审计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为公司加强经营管理发挥了一定作用。

回顾我们单位过去的内审工作,特别是对于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我深有感触:相对独立的内审机构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审计人员也是慢慢减少。XX年中,公司撤消了存续六年的审计科,合并到公司纪检部门一直到如今;审计人员也从开始时的四人,“鼎盛”时期增加到五人,期 间该退休的退了,该调动的走了,到目前只有我们二位审计人员坚守“阵地”。和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内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不合理,不符合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内审工作发展缓慢。

十年的内审工作实践表明,内部审计确实为公司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些成绩有可以数字金额表示的,如1998—1999年帮助公司回收沉淀欠款130余万元,近几年开展的基建审计,核减工程造价56万元,总体审减率达12%,查处舞弊、损失、浪费金额,等等;也有无法以数字金额表示的,如评价、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了经营管理,堵塞了漏洞,等等。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领导层仅仅以能够看到的数字金额来衡量我们内审工作成绩,忽视了那些看不到的、无形的成绩,这是非常片面的。

总结自己的工作经历,由不懂内审的财务岗位而分配到这份工作,经过实践,并不断地学习,到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经过实践,再学习理论,可以促进工作。做内审工作期间,先后考取了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XX年参加了CIA考试,虽然没通过,但也学到了新的知识。有时想,考取这些资格有什么用呢?工资不涨、职位没提,考试成本与个人效益不成正比,有些惋惜。但是,学到的东西是自己的,武装了自己的头脑。考试可以促进学习,把所学到的知识运 用到实际中,又能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十年的实践,我已经热爱上内部审计。中国内审任重道远,相信:通过我们内审人不懈努力,勤恳工作,内审事业前途是光明的。

篇2: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

1949年,历经磨难和疾苦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夏历史由此翻开全新一页。中国人民在自己当家作主摸索前进的征程中,精神焕发,信心百那一世小说网 http://倍,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各种各样的考验。在建国初期满目疮痍的经济复苏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在风风火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新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边缘发展到gdp总量、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前列,在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中国60年来发生的巨变令世界为之瞠目,中华儿女用60年的心血和汗水谱写出一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

伴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60年来,生活在天府之国的**儿女,也在默默地为改变家乡的面貌,不辞劳苦,埋头实干,一代又一代传递着发展**、富民强市的接力棒。同样的,这60年来,**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朝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以及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目标快速迈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主城区不断向外扩张,**街道位于**东三环路两侧,理所当然的成为**城市向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部新城的核心区域。幅员面积27.38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5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万余人,城市人口突破10万人,城市化率超过90%。正在建设的10平方公里生态公园、**体育竞技中心等重点项目将加快**融入**主城区的步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实施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从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镇发展成为国际特大城市——**主城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板块。**,正以神奇的变化演绎着新中国发展的奇迹。

财政剧增演绎小康图景

以前,**街道是一个落后的农村建制乡,时称石灵。据档案资料,当时的**除了很少的农业税外,几乎没有一份钱的其它财政收入,全靠上级拨款扶持。

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仅767.35万元。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三线调迁军工企业调迁到**,“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大城市对**的辐射力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达10004万元;1993年达3亿多元,1994年达5亿多元,1995年达7亿多元……进入新世纪来,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以亿元为单位不断向新的记录攀升。

新中国成立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人均纯收入不断实现新突破。198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1元;1990年,**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元;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3000元;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超过6000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接近7000元。

截止上个世纪80年代,**财政收入几乎为零。直至上世纪90年代,**依托军工企业内迁、东部副中心和东部新城建设,引进和建设了新**大学、**第一大车站**车站、10平方公里**公园、**体育竞技中心等重大项目,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2007年,财政收入一举突破1亿元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街道”。

城乡统筹演绎发展新篇

长期以来,**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城乡二元结构相当明显。据当地老人回忆,以前的**基本上都是农村,仅有的一条街,也是过路街。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东部副中心的建设和**大学的迁入,特别是城乡统筹战略实施后,**的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小街摇身一变换新城,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破解。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业人口只剩1万多人。这1万多农民虽然仍处农村,但却享受着高度的现代文明。经过不断的建设与改造,农村交通已经四通八达,连接城东新区两大核心组团的十洪路、连接三环路的灵龙路、连接成洛路的东洪路已经全部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另外,自来水、天然气、光纤、宽带也已通农村。农民的收入也接近市民的收入水平,部分农民的收入已远远超过城市人均收入。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已经和城市没有差别。

如今,**城市化率已经突破90%,成为**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里人和农村人都享受着同等的“城市待遇”。从配套建设来看,完善的基础设施已实现城乡全域覆盖。供水建有**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的dn300mm的自来水管体和2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3万吨;供电有变电站1座,变压器165台,供电总容量2000万kwh;供气站有4座,供气能力达60万立方/日,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龙星公司相连的长输管网双气源供气;通讯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5万门,余量充

篇3: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

对于这种变化,他非常感慨,还向记者讲了一件小事,他说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过一次作文,让同学们想象三十年后的学校。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三十年后学校里全部是楼房,校园中全部是水泥路,花园里百花争艳,学生们每天坐着汽车去上学。老师在班上朗读这篇作文的时候,竟引起很多同学哄堂大笑。

如今,对于那个时代农村学生所能想象到的美丽愿景都变成了现实。而这位老师所说的还仅仅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60年前,学校是一个什么样子,大部分人只能从照片或影视资料上得知了。

关键词:土平房砖瓦房大楼房

在《甘肃教育年鉴》中,对解放前西北师范学院(今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录:1949年解放初期,学校校园里,除了一座2层土木结构的办公楼外,其余皆为土建平房,教学设备总值不到2万元。

解放前,本省4所高校共有校舍建筑面积54052平方米,而且大部分是破旧平房。

西北师范学院作为当时全省的一所高等院校,校舍竟如此简陋,中小学校的情况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有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全省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高等学校为29.8平方米,普通中学为12.0平方米,而小学的数据一直到1978年前都缺失。

到了1966年,西北师范学院才修建了文科楼、理科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10余栋和1栋行政办公楼。

建国以来,虽然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广大农村学校校舍依然简陋,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还是很差。

在《甘肃教育年鉴》中,记录了榆中县一所小学的真实情况:在改革开放前,榆中县中河堡小学原是一座破庙改建的,只有两间教室,一间教师宿舍兼办公室。由于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一遇雨天,就无法进行教学。改革开放后,国家补助了200元,社队支援投工200多个,学校自筹资金2214元,新建教室6间,翻修教室6间,土房改瓦房6间,共360平方米。新建会议室、办公室4间,并修建了围墙、厕所。此外,还用勤工俭学收入,购置了文件柜、办公桌椅、教具、取暖烤箱以及体育器材。

这是记录一所农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细节。其实,更多的学校大概都是如此,学校的每一个变化,都凝聚了一代人的汗水。

到改革开放初,各级学校办学的物质条件,较之建国初期,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善。据统计,从1950年到1978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累计新增校舍建筑面积612.2万平方米,相当于解放前累计建筑面积的22.6倍。

改革开放后,学校校舍出现了大变化。到1983年,全省高等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91.17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1.6倍;普通中学建筑总面积306.9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98%。

截至1983年底,全省13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共占地5084亩,校舍建筑面积91万多平方米,为解放前夕全省高校校舍建筑总面积的16.8倍。

虽然学校校舍面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底子薄、起点低,加上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校舍老化,到八九十年代,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新扩建工作又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在现在看来,这样低层次的要求,竟成了那一代人追求的目标。

1983年,省政府拨出专款700万元支持普及小学教育,用于维修校舍,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与1979年相比,每一小学生平均占有校舍面积也由1.9平方米上升为2.5平方米。同年,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高等学校为52.2平方米,普通中学为3.4平方米。

进入新世纪以来,甘肃学校面貌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随着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学校基础建设得到很大改善。

到2004年,全省87.01%的普通中学、84.90%的小学实现了校园“六配套”;60.44%的普通中学、41.06%的小学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

随着“两基”攻坚的实施,全省中小学校舍建设力度不断增大,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如今,在很多农村地区,学校拥有当地最漂亮的建筑,学生住的是舒适、方便的公寓,有的学校成了当地最漂亮的风景线。

有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校舍面积,普通高校为30.04平方米,普通中学为6.08平方米,小学为4.42平方米,幼儿园为3.76平方米。

关键词:民办公助两条腿走路人民教育政府办

建国初期,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民办公助”成了学校发展的主要形式。国家除了重点对高校和普通中学投入外,小学则更多由人民群众集资办学。

以1950年为例,当年全省教育基建投资总额为24.0万元,其中,高等学校投资额为3.6万元,普通中学投资额为20.4万元,中等师范学校和小学的投资额为零。各级学校年生均占有教育经费,高等学校为276.2元,普通中学35.6元,小学只有5.8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省教育投资逐年有所增加,从1950年到1960年,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从372.1万元增加到6384.5万元,年平均增长幅度为32.3%。

到改革开放初期,教育经费投入更是力度空前。1983年,全省教育经费支出总数为19812.4万元,是1978年的146倍。而1950年全省教育经费支出总数只有372.1万元。据统计,1979年至1983年,全省教育事业费累计达到8.28亿元。教育经费在全省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8.2%上升为12.9%。

与此同时,厂矿企业、乡村集体、社会团体等各方面集资办学,乡村农民集资办学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

当时,有一个口号叫“两条腿走路”,形象地表达了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和人民群众集资办学的现实。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勤工俭学作为学校获得办学经费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推行。

据1982年的统计,全省中学校办工厂157个,年总产值365.6万元,纯收入96.9万元。校办农(林)场农副业纯收入40.3万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甘肃教育走上了快车道,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国家为甘肃省投入8亿元“两基”攻坚专项资金,建成寄宿制学校566所。

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1年正式启动以来,项目总投资4.2亿元,建成学校396所,新、改、扩建校舍面积55.39万平方米。

2003年启动实施的第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至2006年3月底,完成危房改造面积68.97万平方米。

2004年到2006年,中央“两资”投入2.49亿元,在全省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截至2006年底,该工程“三种模式”覆盖学校总数达到了15528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了86%。

2007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支出达176.44亿元,加上其他捐资助学等资金,比起建国初期的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的比例已不是可以用十倍、百倍来衡量了。从2008年开始,随着全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由国家全部投入。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和各类项目的实施,为全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加快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撑起了全省教育的一片蓝天。

60年间,在陇原大地上,从窑洞学校到砖瓦房,从马背学校到定点学校,从砖瓦房再到现代化的楼房,在每一代人的记忆中,都有无数让人欣喜的变化。过去艰苦岁月中学子们所住过的窑洞学校、帐篷学校,都留在了那一代人的记忆中,成了一段甜蜜的回忆。

(文中材料、数据引自《甘肃教育年鉴》)

参考文献

篇4: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

政协这十年,是学习的十年。首先,应当说政协是学习的好地方。一方面,在政协有难得的学习对象,政协领导

多是从党政一线岗位转过来的,他们知识面广、阅历丰富、经验宝贵,是年轻干部啃不透的一本教科书。另一方面,日常面对的政协委员是各界的精英,又各有专长,信息通达,是真正的良师益友。进入政协这个大家庭,我无时无刻不在这个幽雅环境中,学习领导们在工作生活上的经验,感受长者前辈们的人格魅力。其次,政协议政建言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学习成为一种必需。政协履行职能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多个层次。这就要求,政协机关干部必须及时学习了解把握方方面面的理论与知识,在知识能力上不仅要专,还要全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也是政协机关干部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我真正感受到在一个课题面前,知识的贫乏、学习的紧迫、求知的欲望是那么深刻强烈。在工作之余,我不敢懈怠,抓住一切时间充电学习,逐渐成为了一种放不下的习惯。

政协这十年,是历练的十年。政协工作看似很“虚”,但结果往往是实的,只是从“虚”到实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政协得以用武的广阔空间。十年间,在机关的组织领导下,我与同事一起下乡镇农村、到部门单位开展调研、视察、座谈活动,形成调研报告近40份。在一次次忙碌中,伴随着苦累,甘甜和欣慰也写在了脸上,记在了心里。记得那是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初,诸城市委提出“五年再造一个新诸城”的发展目标,重大举措之一是设立经济开发区,实施城区北扩东移。当时,对这件大事、新事,部分干部有看法,一些村民要说法,市里急需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市政协及时安排关于推进这项工作的调研,要求我负责调研报告的起草。我心里确实感到难度很大,同时又觉得责任重大。我和同志们推开其它事泡在下边,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掌握了基层群众的想法愿望,又了解了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学习了相关政策法规,在此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关于处理好五个关系,加快开发区建设的报告》,效果很好,让我感到政协也能上一线,同样有地位。2002年7月,我参与了市政协举办的诸城市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员暨著名高校科技成果洽谈会,见证了北大、清华等20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与我市乡镇、部门、企业洽谈的热烈场面,192个合作协议成功签署。我市政协牵线搭桥,开展如此高层次、大规模、高密集的科技交流合作活动,在系统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尤其是我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撰写的以政协委员服务提升农村社区水平为主题的稿件,在人民政协报的头版头条刊发,感到极大的满足和振奋。

篇5:人大系统建国60周年征文选登

记那一世小说网 http://得1998年底刚走上工作岗位,在财税部门从事文秘工作,报到那天,老领导把我热情地介绍给了大家,随后便给我谈起工作要求,着重提到了人大对财税工作的监督,还给我拿来《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书籍,让我认真研读。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对人大了解甚少,甚至是模糊的。听了老领导的谆谆教导,我不禁感慨,在社会上有些人看来并不起眼的人大居然有着那么重要的法律地位和那么大的权力,而且还有着那么多的事情可做……

在部门工作的日子里,我总是感觉很忙,特别是向人大方面汇报的材料比较多,向人代会汇报的财政预决算报告,向人大常委会等会议汇报的预算调整报告、专题调研报告,等等,都得参与。而就在这些频繁的工作接触中,让我对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并不断感受到人大人对待人大工作的真诚和热情,对待人大事业的无限忠诚!记忆中,办公室老主任钱锋、财经委老主任邓华……他们对每一个字句的推敲,对每一个数字的测算,对每一个建议的揣摩……我深深地知道,他们的背后是全市60万人民的眼睛,是全市60万人民的重托,仪征财税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大所代表的广大人民这片肥沃土壤的培育。

现在想起来, 我在部门工作的经历中,最难忘的可能就是承办人大代表所提交的议案、建议。每年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方的人大代表们关注着仪征整体发展的步伐,更关注影响市民生活的件件小事,无论是岌岌可危的小桥,弯窄破落的巷道,还是城乡角落里的贫困群体。他们奔走着,为群众的这些难题寻求解决方案。作为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市财政局每年承办的议案、建议数量多、焦点矛盾多、群众关注度高,我有幸经常陪同局领导参与承办。每一次上门办理议案、建议的过程中,我便深深感到人大代表们正确行使职权、反映群众呼声、保障人民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完善市乡财政体制的议案中,我仿佛看到人大代表们加速中后山区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热切面孔;从关注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建议中,我仿佛听到人大代表们情系祖国未来希望,构筑现代教育体系的焦急呼声……

那一刻,温馨的感觉抓住了我。我想,温馨的感觉也一定漾溢在更多老百姓的笑脸上。正是由于他们的多方奔走,织就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网络,架设起一座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稳固的桥梁。这座桥梁,让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

后来,我被组织上调到市政府办从事文秘工作,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基层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人员,更深切地感到人大和人大代表的重要性。印象较深的是,近年来基层人大代表不断呼吁加快农村五件实事步伐,早日建成致富路,吃上放心水,缴上明白钱,住上放心屋,看病不再愁。许多基层人大代表动情地说:“我也清醒地知道仪征要做的事太多,到处都要投入,但没有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就没有全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代表们的积极呼吁和多方奔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农村五件实事作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抓紧抓好。仅农村公路建设一块,自2003年以来,已开工500多公里,完成400多公里,基本解决了全市农民“出行难”问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开始成为往日的回忆。这个结果,令所有的代表感到鼓舞,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止对农村公路问题的关注。随后,农村公路管理跟不上,养护不配套等一系列问题,再次引起代表们的关注。人大代表们跟踪而上,及时提出建管并重,结合《道路交通管理法》的贯彻实施,督促政府部门开展了县乡道路“两查禁一整顿”专项治理活动,加大打击违章超载超限运输的力度,加强农村道路的建养,保证了乡通乡、乡通村公路能长时间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许多承办过议案、建议的人应该有这样的印象,同一件议案、同一份建议由于多方面因素没有及时解决,有时会连续几年被提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案重提。许多人大代表坚信,“选民的需求就是我的追求。只要心中有选民,凡事总能想办法解决。”正因为群众的期待,他们时刻怀着“责任重大、使命神圣、不可懈怠”的心情。当“行路难”、“吃水难”、农村危房成为尘封的往事,人们却依然记得,人大代表为实现人民利益所作出的努力。

正如秋日里,一颗果子从树头滚落,成熟一个希望。深深浅浅的爱,在这片刻,得到最好的回报。

再回眸市人大常委会设立23周年来,人大代表所提出的4873件议案、建议就始终紧扣社会发展的脉搏:建立健全市场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增收

剑鼎 斗医 龙符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节支活动、进一步加大沿江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简单的数字,抒写着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职权的历程,更折射着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为了人民的利益,人大代表们不怕奔波,不辞辛苦,更乐于奉献,默默架设起一座民主之桥、亲民之桥。而这一切,则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政府工作人员那一世小说网 http://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去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仪征。

桥,风景这边独好。

篇6: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

##女士在新加坡出生,祖父谭树棋年轻时就到新加坡谋生那一世小说网 http://,随后祖母才带着##当时八九岁的父亲和其他兄弟姐妹奔赴新加坡团聚。其父谭炳华在新与其母、恩平籍的甄亚英结婚,生下##五个兄弟姐妹。其母上世纪70年代曾回到家乡恩平和丈夫家乡探亲,其父谭炳华也曾于1985年回乡探亲。但数十年来,##和其他兄弟姐妹一直未有机会回来过。##女士说,母亲热爱家乡,那时回乡,不象现在这么方便,那时国内的经济不好,母亲就大包小包地把一些物品从新加坡带回乡分给亲戚朋友。母亲还经常对我们说,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中国看看,回乡下看看。##女士说,数十年来,由于在新加坡一直忙工作忙生活,还要抚养分儿女不得分身,所以回乡一直成为她心底中的梦。随着父母先后的离世,加上自己退休,儿女长大,空闲的##不时想起母亲生前的叮咛,回乡看看成了她心底中挥之不去的情结。虽然自1993年以来,##和丈夫曾先后二次回到中国北京、西安等地旅游,但却一直未有机会回到故乡。促使她走上故乡路的,是她的一位好朋友郑社心先生。

郑社心先生退休后在新加坡冈州会馆从事服务工作,冈州会馆是新加坡当地一个具有160多年悠久历史的华人社团组织,会员主要是五邑各地的华人华侨。近年来,冈州会馆先后多次组织一些新加坡土生的华人回乡寻根,收到良好的效果,不论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一代华人华侨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为中国的变化而激动,从而纷纷动员其他的亲戚朋友回国回乡探亲观光。郑先生得知##的情况后,也鼓励她回乡看看。但##女士却持疑不定:对故乡了解甚少,且不知道村子的确切位置,父亲当年只在一本子上胡乱画下村子周围的粗糙地图,能找到回乡的路吗?得知##的顾虑后,郑先生向她郑重承诺,一定会帮助她找到故乡。于是,在阳光灿烂的六月,##女士和丈夫庄先生带上父亲当年记录的那本陈年小册子,参加了冈州会馆组织的回乡观光寻根团,踏上了飞向中国的班机。

在上海、苏杭等地游览后,冈州会馆观光寻根团一行6月20飞回江门各市寻根。看到同行的一些团友纷纷寻找到自己的故乡和祖家,##女士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在江门,郑社心先生把##女士带回来的那本小本上的粗糙手画地图复印,交给江门市“华侨博物馆”筹建办的李镜尧先生(李先生去新加坡收集华侨文物时与郑先生相识),请求他帮忙寻找**长沙龙树下村。查遍地图和资料,找不到该村。郑社心先生住在新会的侄子也热心地把家族珍藏的民国时期印制的“新台开恩四邑新地图”找出来,也寻不到龙树下村的影子。他还致电**长沙的朋友,朋友也说不认识长沙有龙树下村。谭女士的心情开始忐忑不安,难道真的找不到回乡的路吗?21日下午近下班时分,**市外事侨务局接到李镜尧先生“求救”的传真资料,是一幅手画的粗糙村子地图,要求协助寻找龙树下村和谭女士祖屋。**市外事侨务局随即派出工作人员下乡查找,又打电话四处查问。6月22日一早,终于寻找到该村的准确地址,原来所谓的“**长沙龙树下村”确切的地址是“**市**镇**村委会**村”,因为离长沙较近,故被认为是“长沙龙树下村”。听到寻找到村子的消息,兴奋的##女随即与丈夫兴冲冲地往**赶。

在**市外事侨务局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女士和丈夫庄先生终于迈进故乡**村。走在村子的小道上,##女士感慨万分,止不住脸上的两行热泪,这条故乡路啊,走了60多年!村中的乡亲热情地围过来,问长问短。但村子人却说不认识有其父谭炳华,更别说其祖父谭树棋了。##女士说他父亲还有一个名字叫谭如茂,村中的谭有源老人才说:“原来你就是阿茂的女儿啊!你父亲85年还回来过呢!”原来,“炳华”是谭女士父亲的号,“如茂”是乳名,难怪村中人说不认识了。谭有源老人随即带谭女士来到她家的祖屋前。

在祖屋前,谭女士和丈夫庄重地拍照留念,她说,她要回去告诉泉下的父亲母亲,她已回到故乡了。谭女士伉俪还高兴与乡亲们在祖屋前拍照留念,并认真地记下故乡的详细地址和乡亲们的名字,说要把相片寄回来。她说,回到故乡,之前紧张的心情现在终于安心了,数十年的故乡梦终于圆了,可以毫无遗憾地回新加坡了。临走前,##女士还向村中的老人和孩子派利是。要走了,##女士与乡亲们热情挥手道别,她说,回去后,她还要发动其他的兄弟姐妹也要回来看看,了解自己的根在哪里。(**市外事侨务局 关小琴)

篇7: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

智慧城市探索初显成效

经历了三十多年快速城镇化, 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城市时代”, 虽然80%以上的国民收入、财政税收、就业岗位和科技创新成果产生于城市, 但是空气和水体污染、交通拥堵等也发端于城市。

为缓解“城市病”、开拓有效投资的新领域、补偿前三十年“速度、广度城镇化”所带来的“欠账”,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着力推进智慧城市探索, 着眼于城镇化内在的规律, 使我国城镇转向“内涵式”发展道路, 顺利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 避免先行国家城市化的各种刚性缺陷, 最终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动力。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已初步形成200个左右以格网式管理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通过采取互联网+绿色建筑、互联网+绿色社区、互联网+城市基础设施等形式, 从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入手,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有效治理现有的各类城市病、提升政府社会管理效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便利, 并使各类“互联网+”模式融入城市经济社会组织, 从而起到有效治理“城市病”、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增强城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等成效。

大规模棚改提升幸福指数

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 一直是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一个重头戏。“十二五”规划纲要中, 确定了开工建设3600万套各类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的目标任务。2011~2014年已开工3230万套 (其中棚改1590万套、保障房1640万套) 。2015年, 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新开工740万套 (其中各类棚改580万套) , 基本建成480万套。截至8月底, 已开工598万套, 基本建成506万套, 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0%和105%;完成投资9200亿元。其中, 棚改开工452万套, 占年度目标任务580万套的78%, 完成3600万套目标任务已成定局。

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规模推进棚改, 从全国范围看, 较大规模推进棚改始自2008年。2008年至2014年, 全国共改造各类棚户区2080万套, 其中2013至2014年改造各类棚户区820万套。紧接着, 住建部又明确了2015-2017年改造1800万套的目标, 这是与“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目标相衔接的, 是完成这个“1亿人”任务的必然要求。

几年棚改下来, 几千万群众得到了实惠, 房子大了, 住房条件改善了, 生活质量提高了, 增添了生活和奋斗的信心;通过改造, 推动了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作用。

修好城市的“里子”

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里子”, 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不仅可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 还可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工程、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

“到2020年, 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使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 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提升, 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 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 要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 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 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造价高、投资规模大。住房城乡建设部已经会同财政部确定了10个试点城市, 中央财政投入3 4亿元, 计划三年内投入102亿元以上引导地方建设试点, 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约176亿元, 地方政府投资70亿元。截止目前, 国家开发银行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推出贷款支持项目2 7个, 拟建管廊940公里, 贷款规模540亿元。

同时, 住建部会同财政部、水利部, 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一定3年, 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 直辖市每年6亿元, 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 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如今, 试点已在多个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

绿色建筑发展不断提速

绿色建筑, 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能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近年来, 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 绿色建筑发展不断提速, 相关标准不断完善。

截止目前, 我国绿色建筑增长势头强劲, 在北京、重庆等地, 有关绿色建筑的施工验收规范正在紧锣密鼓的编制当中, 意在从竣工阶段管控绿色建筑设计的落实。截至2015年6月30日, 全国共评出3194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同比去年数量翻番, 总建筑面积则达到3.6亿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009项, 占总数的94.2%, 建筑面积为3.4亿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185项, 占总数的5.8%, 建筑面积为2194.8万平方米。

随着绿色建筑逐渐向规模化和深水区发展, 既有建筑的“绿化”和生态城区的蓝海已经显现。在新版《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正式实施大半年后,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年内即将实施, 北京、天津、济南等城市已经展开试点工作。《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也在编制中, 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提出低碳生态城建设目标的城市已达到280个。

建筑产业现代化正当时

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建筑行业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建筑业人口红利的淡出, 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机遇期”。

住宅产业化, 成为时代的选择、未来的方向。与以往设计、建造、销售的传统住宅开发模式的不同, 住宅产业化可以“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同时, 住宅产业化带来了建造模式的改变, 由以往传统现浇改为高精度、高效率的流水线的工业集成方式, 实现了由手工到机械、由工地到工厂、由农民工到产业工人的变革。

住建部提出, 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新跨越是2015年努力实现新突破的工作任务之一。北京、上海等30多个省市也出台了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和文件, 从土地、金融、财税政策、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支持。北京市住宅产业化试点示范工作启动最早, 通过试点工程实践和总结, 逐步形成了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为主、其它体系为辅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技术路径, 为全面推进住宅产业化提供了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撑。

篇8: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

一、多党合作制的形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辛亥革命后不久,在中国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政党和政治团体约300个,在中国初步形成了多党

政治的政党制度,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窃取。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推行独裁统治,多党政治很快昙花一现。在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通过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最有影响的两个政党。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呈现了国共对峙的政治局面。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在军事上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军事围剿。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各个政治派别围绕战后中国将建立怎样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政党,中国现在的民主党派绝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它们都强烈要求结束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对它们的要求,不但不予支持,反而进行了镇压,在中国试图走中间路线的道路彻底被堵死了。反观,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而且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它有非常明确的政治主张,许多政治主张与各民主党派有共同之处,如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而且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断取得胜利,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中国的希望所在,各民主党派在认清了形势之后,纷纷向中国共产党靠拢,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业,由此形成了多党合作制的雏形。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依靠各民主党派,充分吊动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迅速医治了多年战争的创伤,巩固了新生政权。在与各民主党派的密切合作中,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并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确立了政党关系的指导原则,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标志着多党合作制的正式形成。

二、多党合作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采取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不同,也与某些国家的一党制不同。

首先,中国的多党合作制,执政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参政党。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各民主党派在实践中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其次,中国的多党合作制中各政党的关系是合作关系,政党关系是稳固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中各政党可以是合作关系,也可以是竞争关系,政党关系是不确定的,随时可能因为政治利益而出现分合。多党合作制与一党制虽然都是一党执政,但也存在根本性的区别,一党制不允许有其他政党存在或者没有其他政党,而多党合作制,不仅允许其他政党存在,而且允许其参政,互相监督。

第三,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各政党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为了实现中国的民主,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而走到一块,在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目标转为共同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虽然不同时期合作的基础不一样,但合作的目的始终是一样的。

多党合作制既有一党制有利保持政治稳定的优点,又有多党制政党间合作与监督的优点,而且以多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丰富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坚持多党合作制不仅有利地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我国的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也存在着众多的政党,多党合作制为与它们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多党合作制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各民主党派人士大多是各领域内的精英分子,他们在各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建国初期,各民主党派将各种有利于国家团结的力量集合起来,为新中国初期的政权巩因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各民主党派人士深入各条战线为建设新中国出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主人士马寅初提出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张成为了中国的基本国策,虽然马老当初提出这一主张时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但当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后,在7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中国少生了三四亿人口,极大地减轻了国家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也提高了人口素质。

在“文革”中,多党合作制受到了严重冲击,一些民主党派领导人遭到迫害,但是,当中国共产

党人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开展拨乱反正之后,各民主党派依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百费待兴,各民主党派人士努力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到改革开放的建设中来。随着多党合作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每遇到重大决策,中国共产党都要充分听取民主党派人士的重要意见,这些意见对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一大批民主党派人士走上了领导岗位,这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深入,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士的作用,是我们应对新世纪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重要举措,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现代化建设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篇9:庆祝工会成立60周年征文选登

遥想2005年的5月,带着满腔热血和年少轻狂的我踏入了职场,那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比多数大学生幸运的是,工作的我从事着大学所修的专业,心理上充满了优越感,目无一切,对身边的同志总是指手画脚,工作中更是眼高手低,态度散漫。作为一名实习生,必须先从一线岗位做起,对于每天简单重复的作业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我总觉得自己大材小用,甚至怀疑公司的用人机制。渐渐地,我的消极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而作为服务性企业,更是要求员工每天以饱满的热情和态度来服务客户。这种状态下的我,在三个月实习期满要求转正的时候,部门经理果断的一句“不合格”延迟了我的转正,那一天,我真的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甚至有了一走了之的冲动,但是,还是被自己不服输的个性给挡了回来,但继续留在公司又能怎样?自己的“不合格”到底是指哪方面?一系列的问题排山倒海地涌向了我,就在我极其迷茫的时候,公司工会组织的一次职工技能竞赛深深地吸引了我。记得那天,我正准备下班,工会主席走到我的身边,亲切地跟我说“听说你是高材生啊?好好干,争取这次比赛拿个成绩,以往的冠军可都是‘60后’、‘70后’的老员工,这次看你‘80后’的表现喽。”正是这样一次机会,一句鼓舞的话使我拿出了浑身解数,最后终于不负众望,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也因此破格转正。就在我办理转正手续的那天,部门经理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公司向来这样活动都只是正式员工才能有资格参与的,但工会主席在了解你的情况后,决定破例让你参加这次比赛,希望你能重拾信心,端正态度,尽快融入团队,认真工作。”我想这就是我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的第一次触动,也是思想的一种深刻反省吧!而正是工会组织的这种大爱和关心青年职工健康成长的工作精神,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思想有了明显的进步,工作也渐渐有了些成绩。

随着公司的“80后”员工日渐增多,为了更快地引导我们迅速成才,早日成为企业的栋梁,工会组织倡导各部门唱好“四部曲”,一是思想上引导,唱响“奋进曲”; 二是生活上关心,唱响“安心曲”;三是业务上帮教,唱响“成才曲”;四是事业上搭台,唱响“信心曲”。工会组织定期开展谈心交流,加大了对青年员工思想、生活的关心力度,力所能及地为我们解决生活上、感情上的一些困难,用关爱凝聚人心。公司一名青年员工由于业务关系长期驻内蒙古办事处,和新婚妻子关系日渐恶化,工会知道这一消息后,经常去他妻子的家中做通思想,嘘寒问暖,帮忙解决生活难题。五一长假之际,工会掏钱买了车票,亲自送他妻子上了去内蒙古的火车,而远在异乡的同事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工会还定期组织我们青年员工走访退休老干部、老员工,听他们诉说公司的发展史,向他们吸取工作中的经验,并在一线生产岗位安排“一帮一”帮扶对象,使公司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公司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

在工会的引导下,我和公司一起成长着,不光参加岗位技能测评,我还积极投入到工会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中,在省交通集团和新站区组织的演讲比赛中我都一举夺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平时,我会主动配合工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由我自编自演的节目还获得了新站区“红五月”演出比赛第一名。面对丰收的喜悦,我总是第一时间想和工会一起分享,如果没有他们呕心沥血的付出和潜移默化的指引,我想,可能自己早就在迷失在都市的快车道中,找不到方向。如今,面对平凡的工作,我一样能够扬起笑脸,一样能够执着的奉献,一样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如今,工会已经成为我们企业职工温暖的家,在这个家里,有一双温暖的双手,一直牵着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市总工会统一部署下,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市的工会工作已经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作新格局。春风又绿神州,江淮在沐朝阳,美丽而又古老的**又迎来了“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新时机,我们与工会紧紧相依,我们与工会并肩前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抢抓机遇,实现跨越,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篇10: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为新中国欢呼为新中国奉贤

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在死亡线上挣扎。我也曾两次到了死亡的边缘。一次是1941年的“四一九事变”,日寇入侵**,时在初中三年级的我和几位同学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逃难,沿着瓯江徒步北上,日行百里,饥肠辘辘,到达**镇,又转至**大嶨镇,正在一位同学家中停留,敌机突然来袭,投下四颗炸弹,如果那次被炸中,这个世界早己没有我了。另一次是1948年1月4日的“一四事件”,为于子三同学出殡,反动军警封锁了校门,不久,暴徒冲入学校捣乱了出殡现场。据杭州解放后曾参加**干校学习的一位学员交代,他当时是校门口的机枪手,上级命令如果浙大学生冲出校门就开枪。结果是暴徒冲入校内捣乱了会场而未能出殡,否则,不知谁又要牺牲了。总之,我们对反动政府恨之入骨,一心盼着解放。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了,我和许多同学一起参加了**干校第一期学习,结业后留校工作,1952年调到高等学校担任马列主义理论的教学工作,这是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使我从此能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正确对待现实、对待自己,直至欢度晚年。

我在旧中国度过了求学时代,在新中国开始了我的工作历程。当时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工作顺利,心情舒畅。但好景不长,“山雨欲来风满楼”,1958年,险些被补划为右派,然而所受打击还是不小的,下放农场劳动,下放中学任教,青春不再,但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不动摇,对祖国的热爱有增无减,认为这好比母亲错怪了自己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我对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虽然屡遭挫折,但总的形势是好的、前途是光明的,深信不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意气风发。我也如沐春风,如蒙甘霖,彻底恢复了政治名誉,光荣参加中国共产党,担任法学教育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年,党带领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狠抓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面貌真是“日日新,又日新”。我国的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神舟上天、奥运百年梦圆、胜利抗击重大灾害和金融危机等等,不胜枚举。中华民族过去被歧视被奴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已为世界所瞩目。我也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祖国,誓以绵薄之力为国奉献。我自1987年离休后,参与**法律函授学院的领导工作、浙大法学院督导,现任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讲工作。我认为,青少年一代的茁壮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教育好他们是我们老一辈义无容辞的责任,我要为此努力不懈,坚持到底。

篇11:建国60周年农电发展征稿启事

早在20世纪30年代, 我国个别大城市的近郊农村就有了照明电。1949年, 全国解放时农村总用电能量只有2 000万k W·h。1963年, 我国制定了“以商品粮棉基地为重点, 以排灌用电为中心, 以电网供电为主, 电网和小型农村电站并举”的农电建设方针, 为以后的农村电力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80年代, 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大力发展了井灌和高原地区提灌站, 全国形成了大办农电的热潮, 农村电网得到了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 通过开展行业化管理, 电力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三为”服务, 乡镇电管站示范窗口建设, “电力扶贫共富工程”等活动, 使农电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1998年以后, 全国实施了“两改一同价”工作, 为解决农电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促进农村电力事业快速发展, 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使我国农村电力事业进入了历史性、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几十年的积极努力,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 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农电服务水平、农村安全用电水平和用电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农电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 为了全面总结建国60周年农电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进一步增强做好农电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本刊决定今年下半年起以“建国60周年农电发展”为主题, 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希望广大农电工作者积极参与, 踊跃赐稿, 为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文章着重从农网建设、农电安全、农电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 反映建国以来农村电力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以及农电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篇12: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

自1993年担任**市八届政协委员起,17年来,我认真履行一名政协委员的神圣职责,积极撰写委员提案与各种信息,到2009年的**市政协十一届二次全委会议,我共撰写委员提案156份,落实了128份,并有12份被评为优秀提案,被大家誉为“提案大王”。

1995年冬天,在**市一所中学南的十

字路口上,一次就被撞死、撞伤4个学生。我听说此事后,甚感痛惜与震惊。特意骑着自行车去查看了发生事故的那个路口,发现中午放学时间,学生们不管不顾地成群横过马路,马路上又车流如梭,这样是很容易酿成车祸的。我又去一实小和二实小门前的路口查看,多数家长都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全,早早地来到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放学。为此,我在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撰写了《建议在学校门前交通路口设立红绿灯或民警护学岗,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提案。此提案很快得到了公安部门的重视与落实,在各中小学门前的路口上,能安装红绿灯的安上了红绿灯,不能安装红绿灯的设上了民警护学岗,并在路中心放上了“让小学生先行”的交通警示牌。从此一到上下学时间,护学民警就领着一队队学生安全过马路。此举一直坚持到现在,使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都很放心,特别满意。

1996年5月,经主席办公会议决定,让我作关于减轻各种污染、保护生存环境的大会发言。此事得到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安排一名副局长和两名检测人员,与我一起深入到化肥厂、造纸厂和印染等有污染项目的企业,实地察看污染与治污情况,并两次到潍河、胶莱河察看污染现状,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了验证印染企业的治污设施是否真的正常运转,我自己骑着自行车悄悄跑到几个主要污染厂家去暗地查访,发现治污设施只为应付上级检查,平时并不正常运转。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我写成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蓝天》的大会发言稿,以大量的数据和无可争辩的事实,剖析与论述了污染环境严重后果,并提出要加强环保意识,尽量减轻污染,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蓝天!这个大会发言,引起了党政领导与全体政协委员的共鸣。接着我把这篇发言稿改写、润色成一篇《共同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的论文,在《青年思想家》、《民族与宗教》、《半岛环境报》和《科学中国人优秀论文大集》等多家报刊上发表,并被《科学中国人》评为论文一等奖。

2001年10月,一辆莱州开往济南的中巴客车,在**市潍河大桥与一辆黄河货车相撞,当场死了五六个人,还有十几人受伤。一时无法向医院求救,延误了时间,影响了抢救效果。我听说此事后,感到近年来车辆增多,车祸频发,为了及时抢救伤病号,应建立急救中心,提高抢救效率。为此,我在**九届四次政协会议上,撰写了《建议卫生部门尽快成立120急救中心》的提案。此提案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快抽调人员、组建队伍成立了**市120急救中心,公布了120急救电话,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危重病号的抢救效率。

最近几年,我每年都撰写十几份提案,多数都是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热点问题。如《加快城市绿化、改善城区空气质量的建议》、《制止学校乱收费,确保学生就近入学的建议》、《制止私自人流女胎,解决婴儿男女性别失衡的建议》、《禁止非法占用耕地,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的饭碗》、《建议制止医生接受“红包”和开大处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等等。由于我写的提案有调查、有分析,问题抓得准,建议可操作性强,容易落实与整改,使群众能够见到结果,受到裨益。因此,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和政协委员们都愿意向我反映情况、提供素材,促使我每年都撰写十几份有深度、有力度的委员提案,成了名副其实的“提案大王”。2007年底换届时,我已经67岁,而且已经连任了三届。按照规定,已经超出了政协委员的任职要求。但因为我每年提案写得多,办理效果好,经主席会议研究,破格保留我继任十一届政协委员的资格。**市200多名委员中,仅我自己被破格留任。

篇13: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乡路

最初,所谓的乡路是一条窄窄的土楞,只能勉强通过一辆独轮车,只能允许两个人擦肩而过。那一个夏季,雨水特别多,青蛙躲进屋里,房梁也被虫蛀,人的胃肠也淋得潮湿了。父亲患了痢疾,蹲在苇杖子夹的茅厕里出不来,脸蜡青。我只有一岁,瘦得像只灰鼠,躺在炕上哼哼唧唧哭声都不响。粮袋里还有一碗玉米面。母亲嘱七岁的姐姐中午熬了吃。然后,母亲赤着脚,披一块皱的塑料布,一头冲进风雨中。母亲去县城,去跟姨姥姥借钱借粮票,买红霉素,买玉米面……母亲走的匆忙,三十华里泥泞,印着母亲热汗蒸腾的脚窝。以至于后来母亲的脚不能沾凉,走路脚后跟都疼……

后来,乡路被加宽,能通过一挂马车,路中间压出两道深深的车辙。十三岁的姐姐上初中,十七华里路程,姐姐用一双小脚丈量。早晨四点半,姐姐背上布书包,带上妈妈装好的高粱米饭和特意为她用猪油炒的咸菜丁,准时出发。晚上到家已快八点。小时候的冬天,天气嘎巴嘎巴的冷,耳唇上都生了冻疮。没有月亮的晚上,母亲做好饭就去接姐姐,两个人总能在半路上会面,然后一同回家。那一个风雪夜,弱小的姐姐为躲避寒冷的侵袭,下到路边的深沟里行走,与走在路上的母亲交臂而过。母亲找到学校没有发现姐姐踅身往回找,姐姐到家没有见到妈妈转身去接母亲。母女二人在漆黑的风雪夜于半路上相逢,抱头落泪,到家时已经半夜……

我上初中时家里已经有了一辆六成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了,二八架的。车座直接落到车架上,我还是够不着脚蹬。于是,在这条乡路上,我的腰和小屁股就扭成了“S”形。那时,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自行车的千斤倒,众目睽睽之下,车子失去驱动功能,任小(此_资_料_转_贴_于_学_习_网]hTtp://

篇14: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由于单位工作忙,我下班回来常披星戴月,一路上几乎无人,只那一世小说网 http://好硬着头皮,加快脚步。刚走过一段路,只觉眼前一片光亮。是谁家有事把灯拉到了外面?满腹狐疑中,顺着灯光的招引,来在光亮的近前。啊,是一盏明晃晃的路灯!在前面的不远处还有一盏在那里招摇地挺立着。眼望这柔柔的如水一般倾泻的灯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意,竟有一种来在亲人身边的感觉。身体的疲惫清洗一空,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倍感这灯光的明亮,一直亮到心里。

小巷里也有了路灯,再也不用担心走黑道了。可不是,这几年**经济发展步子加快,城市环境渐入佳境。魁星楼巍然矗立,可谓:银河割情留魁星,龙山开怀举圣景;斜拉桥飞虹横跨:一桥通南北,天堑变通途;高楼林立,绿地朵朵映长空;北环路如玉臂护挽北城,穿山踏河,一路畅通。联想**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欣喜地感受眼前的光明,心底涌起不尽的自豪。是的,发展中不忘为老百姓办实事儿,这正是**人的风采;把关怀和关爱传送到小巷里,送到老百姓的心中,这正是当代**人“以人为本”的宽大胸怀。

顺着灯光走上前去,眼前灯火更浓。

篇15:庆祝建国60周年审计系统征文选登

2009年10月1日, 新中国喜迎60华诞。

60年, 成就了行业的辉煌, 也成就了几代人的奋斗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 回首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光辉历程, 展望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我们感慨万千, 心潮澎湃。行业的发展是共和国60年变化的一个缩影, 行业的变化实在让人感慨, 就像中国的腾飞足以令世界惊叹。本期特辟《见证成长》专辑, 听工程机械人讲述工程机械的故事, 重拾记忆, 共飨经典。

谨以此辑向建国60周年献礼, 并向拨冗赐稿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向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全体业内同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上一篇:“招标采购中心党建工作部署”政府工作计划下一篇:分式方程数学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