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规的故事

2024-04-17

墨守成规的故事(共14篇)

篇1:墨守成规的故事

墨守成规 ――两个木匠的较量

“墨守陈规”这个成语,是关于战国时代两个木匠的故事。

第一个木匠,是“墨守成规”的“墨”字,指当时宋国的大夫――墨子。

墨子老家在鲁国,在老家时,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木匠。但墨子这个木匠很有想法,他的治理国家的主张――“兼爱与非攻”非常人性化。它意思是说,“国与国要相亲相爱,不要轻易打仗”。有一回来到了宋国,宋国国君听了他的主张非常赞赏,竟然聘他为大夫,请他帮自己治理国家。

墨子当了大官,木匠的老本行可派了大用场。他的木匠手艺运用到军事上,指导手下制造出了运输车辆,还有各种攻城、守城器械,不一而足。他的守城器械技术精良,功能强大,还非常实用。宋国的百姓都赞叹说:

“我们大夫制造的这些器械,足以著名的巧匠鲁班齐名啊。”

老百姓赞叹的鲁班,就是第二个木匠。

鲁班,曾经发明了锯子,被今天中国木匠们奉为木匠祖师爷。当时的鲁班就是一个非同凡响的木匠哦。他在楚国受到楚王重用,专门负责制造各种木器。有一次楚国国君想要出兵宋国,请鲁班制造攻城器械。鲁班接到命令,连夜设计出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宋国城墙之用。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往楚国,竭力劝说楚王和鲁班放弃攻打宋国。开始,楚王不同意。

“你们的攻城器械,根本赢不了我的守城器械。”墨子自信地说。

“何以见得?”楚王说,“你俩不妨用自己的方法来演习一下,比试比试,才知道攻与防谁更厉害。”

“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

墨子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的样子,用木片作武器,摆好表演防守的阵势。

鲁班则拿好自己的攻城器械,代表攻城的一方,开始进表演了。

鲁班先后进攻九次,每次用不同进攻方法,但他却被墨子挡住了九次――他一次都没有赢,完败。这时,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用完了,而墨子的守城器械还绰绰有余呢。

楚王这才知道自己没有取胜机会,不好意思地答应说:“好了,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于是,墨子制止了一场不必要的流血战争。

这就是墨守成规的故事。

墨子以善于防守并名扬天下,“把守牢固”后来被称为“墨守”。“守”,再后来渐渐不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成语释义』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墨守成规,比喻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成语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趣味故事』

小明应聘某公司工作,来到这个公司的招聘现场。轮到小明时,考官向小明提出问题:一加一等于几?

小明回答:等于2啊。

小明于是没被录用。

理由是:思维单一,墨守成规。

篇2:墨守成规的故事

【汉语注音】:mò shǒu chéng guī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刘策六》:“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黑翟之守也。”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墨守成规的意思】:墨守:战国期墨翟(dí)善于守城而著名,因此后来称善守为“墨守”;成规:现成的或者一直采取的规则、方法。比喻固执地按原来的老一套来办事情,不肯有改变,不求改进。

【墨守成规的近义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的.反义词】: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独出心裁;

★ 墨守成规的反义词

★ 古人墨守成规的故事

★ 成语故事

★ 短篇成语故事

★ 炙手可热成语故事

篇3:让初中政治走出墨守成规的泥潭

一、初中政治学科创新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1. 以生为本, 尊重学生认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初中政治教学很大程度上仍旧表现出较高的功利主义色彩, 践行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教师无视学生的主动思考, 而是在课堂中串讲串背条条框框的内容, 而学生也没有获得有价值信息的积累, 更没有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在新课程改革中, 政治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激励学生的氛围中, 努力设计契合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设计, 从而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做守法公民》这课时, 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机械生硬的道理。而是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某学生遇到流氓的威胁, 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却不敢报警。同学得知后果断报警, 最终惩罚了流氓。讲完故事后, 教师将学生分为报警类和逃避类,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并组织学生进行研讨辩论。

在这样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创新设计的“故事呈现、分组辩论”的方法, 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将知识、事理大道无痕地留在了学生的意识中, 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分层教学, 关注全体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更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重点。因而, 政治教师应该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起点, 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等诸多要素融合在内, 帮助学生从自身认知的起点出发, 有效连接学生知识才储备与教材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时, 教师就根据学生生活经历的不同, 尤其是家境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分类, 让学生思考在不同的生活经历中如何看待自己可能遇到的挫折遭遇, 让每个学生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二、依托时代节奏, 创新教学要注重理念更新

1. 加强阅读, 转变教学理念

初中思品政治学科是一门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学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其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都会悄然发生变化。而作为政治教师, 应该给敏锐地意识到这样的变化所在, 通过不断强化自身教学素养和能力为适应这样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在业余时间也要时刻关注世界时事和国家大事, 了解当前的政治发展趋势, 从而为自身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在教学《树立法治观念》一课时, 教师就及时引导学生共同关注香港“占中”事件, 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 引导学生对“占中”行为进行辨析, 从而充分意识到这样的举动不仅扰乱了香港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 影响了香港自身的经济发展, 更是一种违法行为。

2. 构建模式, 创新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堂教学逐渐摈除了教师随心所欲的教学行为, 而要在形成固高效模式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益。针对初中政治这一课程的特点, 应该努力建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基本模式, 强化课堂教学的开放质态, 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 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教学《好习惯受用一生》时, 教师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 让学生回顾自身生活, 探寻因为好习惯而享受成功的事例, 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于是, 教师顺势进行总结, 回归课堂教学的中心。

事实胜于雄辩。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依托学生的生活实际, 将教材内容与生活进行连接, 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其中, 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内心体验, 创新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

课堂教学必须要依托相应的情境, 初中政治学科也不例外。只有在情境的浸润下, 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夯实。诚然, 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很多内容相对抽象的内容, 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较大的制约。因此,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可感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体验中,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内容时, 笔者在教学中列举了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 让学生在辨析中明晰道理。在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情境表演, 让学生在鲜活的认知环境中感知内容、认知情境、明辨是非。而在这些内容中, 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使用物品奢华度的比赛、同学过生日时所赠送物品的攀比上。在情境的表演下, 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思路, 提升学生的价值认知。

在这一案例中, 教师将要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 并在表演过程中为学生呈现出鲜活的情节, 促发了学生真实的认知体验, 并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

篇4:“墨守成规”的BBC

这类广播的内容,无外乎战事的及时报道,用以鼓舞士气,进行战争动员。BBC也不例外,他们派出大批记者,奔赴战争前线,采访及时新闻。那时候,英国人以及周边邻国对于战争的信息源,几乎全部来自BBC。BBC受到了英国民众的热捧,英国人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收听BBC的战争信息广播上。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几乎让BBC与民众走向了对立。

原来,BBC执行委员会,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决定设立一个固定的节目。用英语和德语两种语言,面向德国广播,企望从意识形态领域,动摇希特勒的纳粹主义。

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当然离不开对希特勒的《我的奋斗》的批驳。因为这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希特勒的“理想”:“创建第三帝国和征服欧洲”。它是德国法西斯内外政策的思想基礎和纲领,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想和行动的纲领,全书充满了民族主义狂热和对马克思主义、犹太人的仇恨。书中大肆宣扬日耳曼人是上帝选定的“主宰民族”,宣称“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这本书,在德国,被法西斯主义者奉为至宝。

方向确定后,每到节目时间,BBC就从《我的奋斗》中,节选一段,原文播出。接着针对性的发表“本台评论员文章”,对刚刚播送的那段文章进行批驳,当然,每次都少不了大骂一通希特勒,以激起民众对他的仇恨,希望唤醒被蒙蔽的德国青年。

这个固定节目,在饱受战争祸害的民众之中,颇受欢迎和支持。但这年年末的一件事,就让民众大呼伤不起了。原来,按照规定,到了年末,广播公司须向所有稿件的作者支付稿酬。这其中,竟然包括希特勒。因为广播公司在节目中,每次都原文广播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的一些章节。按照规定,也同样要向希特勒支付稿酬的。于是,广播公司就执行了这个规定,通过中立国瑞典,向希特勒支付了相应的稿酬。因为公司认为,按照英国法律,任何人的知识产权都应该得到保护,哪怕他是纳粹头子希特勒也同样如此。

对此。一些英国民众很愤怒,认为广播公司是在资助纳粹,帮助纳粹,是在助纣为虐。为此,广播公司毫不退缩,针锋相对。通过广播与一些民众进行了辩论。公司认为,这场战争的本身,就是为了打倒独裁,赢得自由与民权,如果因为希特勒是纳粹头子,就可以肆意侵害他的知识产权,那么,我们的行为与希特勒的独裁何异?BBC的观点最终被英国民众所接受。

篇5:墨守成规的故事

[见义勇为]刘守成:为两个孩子保住了性命

一、简介

刘守成,男,1966年7月出生,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小坝洼庄村村民。

7月18日,刘守成去马尾镇捕鱼时忽听有人喊救命,隐约见两个小孩儿在水面挣扎,他迅速游过去先将还露脸的小孩救起随即再次入水。水流湍急第一次没能成功第二次潜入水中终将孩子救上岸,此刻救护车已到,两个孩子都保住了性命。事后孩子父母来致谢村里人才知此事。

二、主要事迹

为两个孩子保住了性命

刘守成,男,49岁,大孙各庄镇小坝洼庄村的一个普通村民,以务农为生。他为人和善,乐于助人,村里人对他的印象都很好。平日里早上去地里干农活,下午没事的时候就去打鱼,运气好鱼打得多了他也会叫上邻居一起吃。就是这么一个老实本分的人,现在却成了乡亲们眼中的一个英雄。

7月18日下午,时间刚过一点,刘守成便像往常去了平谷马尾镇英城村。村里有一座大桥,桥下是一个不错的打鱼地点,他常来这捕鱼。虽然正值晌午,但是恰逢暑假,来河边游玩的人很多。岸边还有好几个人在钓鱼,都带着小板凳坐着,水里也有不少人年轻人游泳。刘守成找了一个好的.地方撒下了网,便坐下来盘算着今天会打上多少鱼来。

突然急迫的声音一下子打破了轻松的氛围,“救命啊!”“不好了,有小孩掉进水里了。”刘守成站了起来,顺着声音望去河面上隐隐可见两个小孩在使劲挣扎。“有没有人会水,下去救救两个孩子吧!”刘守成自幼就会游泳,水性不错,而且经常来这一块打鱼,对水里的情况也比较清楚,所以听到呼救后根本没有一点迟疑,便脱下自己的衣物,推开围观的人群猛地扎入水中。此时还有一人也下水了,但刚下水脚就被水里的玻璃扎了不能前行,便站在那准备接刘守成救回的孩子,

刘守成一心只想着救小孩便拼命向小孩游去,赶到的时候却只有一个小孩还露着脸,另一个已经在看不见踪影。稍加考虑,他便抓着小孩胳膊就往回游,先救一个再说,他心想,不能耽误了时间。落水的孩子已经吓傻了,拼命地抱着他的胳膊,刘守成知道这种情况对两个人都很危险,可能不仅救不了孩子,而且还会让自己比较危险。他使劲搬开小孩的胳膊,换了一个安全的姿势把孩子努力往回拉,更确切地说是往回拖。孩子终于交给了水中传递的人,来不及多想便回过头去。还有一个孩子等着呢,他告诉自己,一个都不能少。到了落水位置,他憋了一口气就潜下水去,可是水底昏暗,他没能找到小孩。浮出水面稍作调整后便又钻入水中,孩子找到了,但水流湍急没能将小孩拉上来。时间紧迫,小孩的生命危在旦夕,他也着急起来,岸边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咬咬牙再一次沉入水底,抓住了一定不会再丢下,他告诉自己,这次必须要成功。努力感动了上天,终于成功将小孩拽了上来,浮出水面的时候岸边传来激动的掌声。到了岸边虽然刘守成已经累得不行,但悬着的心却丝毫没有放下,他心里清楚后面那个孩子在水里已经待的时间太久了,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现在正是关键时刻。村民一边叫救护车一边给小孩做急救,好在上天眷顾了他,在救护车到来时孩子已经有了呼吸。望着远去的救护车,刘守成悬着的心这才掉了下来,他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便悄悄地回家了。

回到家后,望着空空的渔网妻子问他今天怎么没有什么收获,他撒了个谎并没有告诉妻子自己救人的事。他想换作谁只要会水都会下水救人的,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晚上睡觉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脚上有个伤口,膝盖也磕破了。等到了第二天他向别人打听那两个小孩的事时妻子才知道了下河救人的事。妻子听闻都觉得有点后怕,他却笑呵呵地说:“没事,救人要紧,我水性好。”他想着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成想过几天两个孩子的父母找到了他家,带着孩子要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村里人这才都知道这件事,都对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赞不绝口。于是他一下成了村民眼中的骄傲,小坝洼庄的一面旗帜。

篇6:墨守成规的泥鳅美文

泥鳅一遇到危险就躲进软软的稀泥巴里,这样就能逃过劫难,得以生存下来,只要它们不露头,谁也把它们没有办法。靠着这一生存秘诀,泥鳅们一代代得以繁衍生息。

这天,厨师买了些泥鳅回家,就把这些泥鳅养在清水盆里,什么也不喂它们,一连三天都是这样。泥鳅们感觉,这盆底滑溜溜的,很难藏身呢,沮丧之余,只能在水里游来游去,希望能找到避险的新出路来。

到了第四天,厨师在放了清水的锅里加上了几块白豆腐,才把这些泥鳅给捉了进去,慢慢地给锅加热升温。白豆腐太软了,不一会儿,锅里的温度上升,泥鳅们感到有危险来临,于是纷纷钻进豆腐里去避难,这豆腐也是,软软的,凉凉的,太舒服了,又那么安全,是个避难的好地方。不一会儿的工夫,它们全都钻了进去,没了踪影,这是泥鳅们一直流传下来的逃生秘诀,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过一会儿就没事了,又可以露出头来了。这正是厨师需要的效果,是泥鳅们自己钻进去的.,根本不用勉强。

随着锅底的温度越来越高,泥鳅们在豆腐里昏昏欲睡,再也没有能醒过来。原来,这是厨师做的一道菜:泥鳅钻豆腐。

篇7:墨守成规的近义词

1、离经叛道 [ lí jīng pàn dào ] 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现多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2、随机应变 [ suí jī yìng biàn ]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3、破旧立新 [ pò jiù lì xīn ] 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篇8:墨守成规的故事

1 主动墨守成规, 无法开拓创新

赵克志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墨守成规就是不愿意创新, 不愿意改革, 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习惯于旧观念、旧思路、旧方法、旧做法。”这里讲的墨守成规就是主动墨守成规。主动墨守成规主要表现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就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 轻视理论的指导, 采取独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思想观念陈旧, 思维方式陈旧、处理问题的方法陈旧, 运用的理论陈旧, 缺乏发展意识, 缺乏开放意识, 缺乏改革意识。教条主义就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把理论当教条、视书本为圣旨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书本倒背如流, 从书本中找答案, 理论滚瓜烂熟, 照抄照搬现成模式。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结合实际, 盲目地向他人学习, 此路不通时, 不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 全盘否定。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都属于主动墨守成规, 一个主动墨守成规的人, 习惯于旧观念、旧思路、旧方法、旧做法, 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新思维, 缺乏创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缺乏敢闯敢试的新胆略, 最终结果就是无法开拓创新, 流于形式, 找不到发展方向, 找不到成功感, 对所做的工作就很怨倦, 能与时俱进吗?

2 被动墨守成规, 不敢开拓创新

被动墨守成规就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历史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被动墨守成规在历史和现实中都客观存在, 主要表现为主观想创新而客观不敢创新的状况。

主观想创新是指人们明明知道现有的观念、思想、方法、做法不合时宜, 甚至违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害怕社会舆论和承担风险, 主动放弃创新的意识。例如中国历史上的“三纲五常”。谁敢主动打破传统的封建道德, 谁敢在这个领域有创新思维, 即使有人偶尔敢突破, 结局都是悲惨的。如果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浪潮, “三纲五常”仍然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封建传统。客观不敢创新是指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总觉得现有的观念、思想、方法、做法违背客观规律, 但又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从而放弃创新的意识。

被动墨守成规从主观上来讲是愿意改革, 愿意创新, 愿意改变现状, 愿意接受新生事物, 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而不敢有新做法, 不敢承担责任, 不敢突破已有的框框套套, 最终结果就是不敢开拓创新。

3 突破墨守成规, 才能开拓创新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 一个政党, 一个民族, 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 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讲的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 其本质就是墨守成规。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反复强调:“要用新观念指导发展, 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新路, 要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要用新做法开创新局面。”这一段话讲的就是要敢于开拓创新。墨守成规与开拓创新存在必然联系, 只有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 才能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

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 就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树立创新意识, 就是不断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 开辟新境界。

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第一、理论创新是关键,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江泽民曾说:“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 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 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 甚至发生失误。”这里讲的“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实际上就是相对真理, 如果我们把相对真理看成是绝对理论, 就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 我们既要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制度创新是保障。制度创新就是改革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模式, 创立与之相适应新体制、新机制, 不断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 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管理创新是方法。管理创新就是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体制等, 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 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 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具体说, 就是从服务理念、解决民生、改进方法、提高能力方面为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篇9:不墨守成规的建筑师

通过这件事情以及威尔金森的反应,我们似乎很容易对他作出以下评价:宽宏大量、不拘常规、有影响力以及感觉敏锐。自从1991年在洛杉矶成立事务所以来,这位52岁的设计师已经帮助Google、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洛杉矶美格广告公司(FooteCone&Belding)等众多大客户传达自己的心声。

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城的Googleplex,是威尔金森奉献给Google公司的新作品,刚于去年完工,作品表达了对壮志雄心以及标新立异的歌颂。Googleplex园区的中心是一座由玻璃房间、小阁楼以及人工合成草坪组成的缩微城市。这里处处都安装了楼梯,看似不起眼的楼梯,其实台阶面都有插座,就是为了方便员工坐在楼梯上的时候还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另外,对于伦敦的Mother广告公司,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他们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工作方式,公司的所有员工全都在一张木桌上工作。在充分考虑他们的工作方式的前提下,威尔金森给Mother公司的办公室安装了一张250英尺长的巨大混凝土板工作台,犹如一条跑道,可以坐200人。

通过威尔金森的设计,可以看出他反对传统的标准办公室,威尔金森宁愿把人和工作场所看做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正如人体代表了一部各组件协调运转的机器,工作场所也以同样的方式映衬整个公司的运作。”身着T恤衫的威尔金森说道,“因此,我们的首要工作是弄清机器的工作原理,其次就是要让每个员工感到被公司拥有、有归属感,也就是说,自己不是一个单纯的打工仔。”

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威尔金森的作品思路来源于一些基本的常识,比如人们喜欢多样化、需要聚集的地方。随意的交流有助于加强团队合作、激发创造力。在室内添加一些视觉兴奋元素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对于威尔金森来说,这些基本常识听起来更像一座城市的理念,这就是为什么他把Googleplex规划成一个核心街区的样子,办公室周边分布着的各种活动设施,就相当于街区的邻居。

除了他那一米八多的个头,威尔金森与众不同的特质是他把奇思妙想变成具体事物的能力。随时随地灵感进发,会议桌上、办公室里、扫地动作中……正如某句名言所说:“沉闷的环境导致沉闷的员工,富有灵感的空间催生不拘一格的思想。”威尔金森说:“大家都在寻找富有启发性的机会,我的体会是: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让我们必须循规蹈矩地设计办公室。”

南非籍的威尔金森很早就是个建筑异端,他早年受训于伦敦建筑协会,师从荷兰激进派大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以及富于传奇色彩的偶像破坏者彼德·库克(Peter Cook),先后在澳大利亚、南非以及伦敦工作过,最终,威尔金森奔向了充满无限可能的洛杉矶。

1990年与现代建筑派大师弗兰克·盖里短暂交往后,威尔金森被引荐到当时大名鼎鼎的Chiat/Day广告公司(李岱艾广告设计公司的前身),盖里曾为该公司设计了双筒望远镜外观的Chiat/Dav办公楼。随后五年里,威尔金森在自己的车库孤独一人奋斗着,直到Chiat/Day广告公司创意导演李·克劳(Lee Clow)让他去设计李岱艾广告设计公司的总部大楼。最终的成果是位于洛杉矶海景花园(Playa Vista)的一座12万平方英尺的大楼,1998年完工时,还没有人听说过内部有篮球场以及容量为2000加仑的鱼缸的办公楼。时任首席财务官(现为MTV首席财务官)的Colette Chestnut回忆说:“每周五下午4点是喂鱼时间,大家都围在鱼缸周围,看鱼儿游来游去,享受快乐时光。”

“我的体会是: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让我们必须循规蹈矩地设计办公室。”

如果你跟威尔金森说这些听起来像是网络时代的颓废表现,他会被你吓一跳。他将室内足球桌以及桌旁装零食的口袋视为“童心未泯的叛逆”代表,他认为他的设计更具实质性。现任美国室内设计杂志主编Cindy Allen认为威尔金森的设计并非出于扮酷和时尚的目的,而是来源于周全的考虑、坦诚以及人性化。

威尔金森负责任的意识也赢得了客户的赞赏,对老板、对他们的员工以及对外边的世界都是负责任的。“威尔金森整合性的意识令人难以置信,从艺术家、知识分子以及伦理角度来说,没有人能做得比他更好。”威尔金森不主张铺张浪费,他的内部装饰经常使用胶合板、菱形网等便宜的材料,他毫不介意重复使用旧的门板或办公用品,只要条件允许,他就尽量挑选环保材料,这一点和弗兰克·盖里的早期作品类似。

据威尔金森估计,他已经设计了大约100多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另外100多万平方英尺也即将开始,客户包括拥有百年历史的智威汤逊广告公司(JWT)、维吉尼亚州立邦联大学的Adcenter以及迪士尼公司的北美地区授权商(Cildren’s Place/Disney)。他还给×大奖基金会的创始人彼得·迪曼蒂斯(Peter Diamandis)创立的“零重力(Zero-G)”飞机公司做内部装饰设计。当然,威尔金森的作品未必适合每个人,但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影响大家。“既然我们不希望大家仿效我们,为什么我们自己还去做呢?”他问到。

篇10:墨守成规的反义词

朝三暮四( 注释: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

匠心独运( 注释: 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

推陈出新( 注释: 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

通权达变( 注释: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

墨守成规的近义词

按部就班( 注释: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循序渐进( 注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由浅入深( 注释:从浅到深。)

墨守成规造句

1.我们如要革新,就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该改的就要改。

2.然而近来,投资银行却不再墨守成规。

3.他表示,跟西方墨守成规的医疗保健系统不同,“在印度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系统中你必须创新”。

4.回望过去,启蒙运动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在面对多样性时对根本性变革的坚持,以及将其付诸实施的实验态度,而不是墨守成规。

5.过去中医没有取得明显进步的原因是墨守成规。

6.他们墨守成规与旧习,这种所谓的`来自对某种东西熟悉的‘舒适’既充斥了他们的情感也充满了物质生活。

7.工作上求平稳怕出错,墨守成规,表现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通病。

8.在最近一个月,你多久就会感到你们的婚姻有点墨守成规?

9.在多变的时代中,你如果只会墨守成规,就很难突破自我,再上层楼。

11.纵然大家都改用电脑来辅助设计,他仍然墨守成规,用老方法来画设计图。

12.你们知道,我现在所碰到的最激励我的成功者,是那些不仅愿意十分努力地工作,而且总是在提高自己的人,他们不断探索新思路,而不是仅仅墨守成规。

13.他从未把自己视为特别地“进步”。他是那类朝气蓬勃、不墨守成规的教师。

14.有一个提议,欧盟应该丢弃缓慢行事和墨守成规的风格,不要再去争论谁的价值观更好,应该帮助中国遵循他们自己的法律。

15.思想上墨守成规,必然导致行动上画地为牢。

16.任何艺术都要灵活多变,如果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会僵化、衰落。

17.这不是什么证据,却让下面这种说法更有道理:打一开始,男人就墨守成规。

18.墨守成规对一个学术研究者来说,是一个致命伤,因为无法突破旧规范,便无法创新。

19.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墨守成规的可持续发展,而是满足产品需要的同时不增加危害。

20.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谁墨守成规,不思创新,谁就会被淘汰。

21.有些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师傅定下的规章,不敢逾越一步,这种墨守成规,正与梅兰芳一生改革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是阻碍京剧前进的保守态度。

22.墨守成规是无法实现四化的。

23.智者随机应变,愚者墨守成规。

24.看今朝生活如湖水般平静无澜,忆往昔活得如大海般波澜壮阔;看今朝钱库如蜗牛般原地踏步,忆往昔花钱如大象般大手大脚;看今朝朝九晚五般墨守成规过,忆往昔朝令夕改般创新彰个性;人生在世向前看而不能向后看,昨日已成回忆历史还靠今日创!

25.如果墨守成规的话,你就不会溜滑了.

26.在近十年的中间阶段,现代公司的管理就像旋转门一样改变,对公司来说非常的不墨守成规。

27.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每天都一样,我不想知道明天发生什么,即使平淡无奇也要充满温暖和激情。遇到老锣,我知道生命的方向即将改变。改变现有的习惯,不墨守成规,不随波逐流。龚琳娜

28.活动应当量力而锲而不舍,墨守成规,如慢跑、散步、广播操、太极拳均是较适宜的活动。

29.可惜就是有些人老爱墨守成规,没有偶尔打破规范的智慧。规则能让那些没有想象力的人安心,这实在很蠢。马克·李维

30.世界上什么事都可以发生,就是不会发生不劳而获的事,那些随波逐流、墨守成规的人,我不屑一顾。洛克菲勒

篇11:“墨守成规”的年终总结不要也罢

人在职场,身不由己,这已经是事实。对于有些来讲,也许你一生中只干一种工作,也许你一生中要干N种工作。不论是何原因,人,不会只是个个体,群体优势已经成为事实。不论你在干什么,一年一个小结,一年一个新台阶,那才是积极的职场心态,受益者不会是别人。

想刚有份工作的时候,心态特别好,工作的积极性特别高昂,是什么原因呢?也许那时饿饭,特别想有份体面的工作,工作了自然就有收入,拿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薪水,添置早已经想好的生活必须品,年轻人爱干净,爱美很正常。也就是这种心态和工作热情,由农村到了镇上,到区上,到县上,再到市里,最后跳跃到皇城安营扎了寨,常住“沙家浜”事业有成。回想这段经历,原来是多年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一路风尘仆仆起来,收获多多。

那么是什么习惯呢?刚工作时,看过《成功学》中的17条,讲了那么多,就记住了两句话:第一条良好心态,第十七条习惯。就这两条,让我受用一生,我也不想说那么笼统,一是每年给自己设定一个小小的目标,始终努力达到,达到后就超越,对每件事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二是爱惜时间,八小时工作满满的,不论什么原因,要不要上司监督,良心上做到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这样,愉快地接受任务,然后努力去完成,别的什么也不用考虑,投入与产出往往是不成正比的,你不用去管它,完成今天应该做的事,必须努力做好就行了。

关于学习充电,那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迎接挑战和竞争,除了工作中不断地积累,额外每天坚持两小时认真学习就行了,风雨无阻,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终有一天,你就发现自己把同事们远远的扔在了身后,那些发小根本上就望尘莫及了,最为明显的是社会地位迁升,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人说“修行”是为了工作,其实应该是在工作修行,那样你用不完的动力。人非圣贤,一个健康有远见的`人,他总是不怕揭短,而且勇于摆出自己的不足,在同事中指教中鞭策自己,完善自己,做到快乐人生。

现时社会,要发挥群体优势,众人拣柴火焰高,于公于私双赢。不论是团体、个人都应该客观地总结过去的成绩,纠正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拟定下一个战略目标,并努力为之实现。与其年度总结交作业走过场,不敢晒自己的短处,发挥其长处,业务上立争超越别人,千篇 一律、避短,还不如不写,费时又费神,干非本意之事,又有何意思呢?

篇12:墨守成规的故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赵克志根据我省当前实际提出,在解放思想方面要做到“十破十立”。

财政工作干部作为全县从事财税、经济工作的干部,应当带头树立率先之志,做到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

一、勇于争先。首先要彻底解决思想观念的创新问题,把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牢固树立除旧布新的强烈意识。从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县财政工作实际出发,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不断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寻求新方法,扎实推进财政工作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二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性部门的观念。彻底打破传统观念的局限,找准位置,将财政工作与我县经济大局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三要努力增强争先意识,不仅要把争先作为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要作为一种任务、一种责任、一种衡量标准。要树立起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识,敢于突破陈规,破旧立新。要树立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做到知难而进,敢于胜利。

二、增强本领。努力拓宽知识,增强本领。重视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开拓创新。做到既勤政又善政。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财政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进一步拓宽财政工作领域,延伸财政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提高财政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篇13:浅谈图书编辑出版的创新与守成

一、图书编辑出版必需开拓创新

图书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 它需要从事这项工作包括编辑在内的从业人员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 而绝非有的人片面理解的那样, 图书编辑出版只是改改错别字。具体来说, 在图书编辑的每一个过程中, 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开拓创新的问题。无论是市场开拓, 还是选题策划, 再到书稿加工及装帧设计, 直至最后的市场宣传营销, 无不需要开拓, 需要创新。道理很简单, 没有对市场不断的开拓, 出版的书籍就不能拥有更多的读者;没有选题的创新, 出版的图书更难以被读者接受;编辑人员如果缺少对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把握, 就难以使书稿的质量达到最好, 就难以奉献给读者最新最好的精神食粮;没有新颖的装帧设计, 就难以给读者美好的视觉享受;没有颇具创意的市场宣传和营销策略, 就难以在最短的时间吸引读者的眼球, 激发起读者购买图书的热情。例如, 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求医不如求己》这套书热销以前, 市场上关于中医经络方面的书籍已经出现多种, 但没有哪一种能像《求医》这样, 连续几年畅销, 销量突破两百万。该书出版之后, 许多出版单位在装帧和内容上对该书争相模仿。一本普通的医学科普读物, 何以出现如此火爆的状况?正是因为出版者对该书的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 不再以教科书的行文方式向读者灌输医学知识, 而是以轻松有趣的笔调介绍自己的健康体验, 使读者感受到其方法的切实可行;并从形式上对该书的装帧设计大胆创新, 一改以前常见科技类图书的呆板和枯燥, 疏朗新颖的版式与生动有趣的插图交相辉映, 使它在同类图书中显得格外生动活泼, 抢人眼球。

由此可见, 图书的编辑出版离不开从业人员的开拓和创新。可以说, 一个缺乏开拓创新实力的出版社根本无法在激烈的图书市场上立足, 更遑论发展壮大?一个缺乏开拓创新能力的编辑、营销人员, 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出版工作者, 早晚要被淘汰出局。只有刻苦学习, 锐意进取, 奋力开拓, 不断创新,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图书编辑出版也需要守成

如上所述, 图书编辑出版必需开拓创新, 这已成为绝大多数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共识, 并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具体行动。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在图书的出版编辑过程中, 就应该摒弃一切优良传统, 蔑视一切成功经验, 违背图书出版的客观规律, 甚至违反现有的法律法规, 一切唯“新”是从, 追求猎奇, 异想天开, 我行我素。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图书编辑出版历史的国家。千百年来, 我们的古人、前人在图书编辑出版中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 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的出版编辑规律。新中国建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更是从世界与中国出版业的实际出发, 制订了若干出版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些经验、规律、政策和法律法规, 早已被时间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是必须切实遵守执行的, 摒弃这些优良传统, 蔑视这些成功经验, 违背这些规律, 违反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 就会走弯路, 碰钉子, 犯错误。

例如:国家有关部门规定, 书稿编辑加工必须实行三审四校制, 这是将前人总结出的编辑出版规律上升到了政策法规的层面, 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 而绝对不可以以创新为理由, 在实践中缩水或打折扣, 将其简化为二审二校甚至一审一校。事实上, 有个别出版社或从业人员, 打着创新的旗号, 硬要简化这一规定, 编辑拿到书稿以后, 一审马马虎虎, 甚至不作任何加工就直接送到校对室, 让校对人员代其加工;有的出版社复审终审人员对一审后的书稿不认真审阅, 不提任何修改意见, 对原稿和一审中存在的问题一无所知, 或者熟视无睹, 而是简单地一签 (字) 了之, 复审终审形同虚设, 将三审制变成了事实上的一审制;也有的编辑随心所欲地将四校缩减为两校甚至一校。凡此种种, 不可避免地粗制滥造出不合格产品甚至废品, 给读者带来极大损害, 给出版社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又例如, 有的编辑在书稿加工中, 对原稿中出现的违背语法规范的遣词造句、生造语汇视而不见, 甚至将其视为创新而予以保留, 结果让谬种流传, 贻害读者, 尤其是贻害青少年读者, 使祖国语言的纯洁性受到玷污和破坏, 令国人痛心, 令读者愤慨!

这些实例说明, 图书编辑出版有其自身的规律, 有诸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这些规律和法规, 是必须遵循和遵守的, 绝不能因为是传统和行之多年的旧制而违背, 为了创新而违反!

当然,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 并非都是为了创新。有的是出版社为了降低出版成本, 有的是因为相关人员偷懒, 还有的是因为编辑人员参加出版工作时间不长, 缺乏图书编辑加工经验, 对相关规定不知不熟等等。对此, 必须根据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

三、结束语

篇14:试着改变墨守成规的教育

关键词:改革;教育

G521

一、学前教育

我们有九年义务教育,这旨在为祖国培养具有基本人文素养的社会公民。但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前似乎我们还缺少什么。那就是我们的学前教育。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一个小孩上小学之前,他们的语言刺激和反应、呼唤和回应这些因素在小孩成长之中非常重要。但富人们知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知道。而且他们的孩子也具有某些优势。

我们有学前教育,但这是极不完善的学前教育。现在社会上有两类幼儿园,一类是公立幼儿园,一类是私立幼儿园,教学质量差别很大,因为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的范畴,公立幼儿园老师的基本工资长年得不到大的提高,因此一些有这方面教育经验的优秀老师就会去私立幼儿园。而私立幼儿园,他们拥有最好的师资,最完善的硬件,但同时也有最昂贵的学费,在二三线城市的私立幼儿园,一学期的学费就可好几千。这对于工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开支。而且我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穷的地方根本没有幼儿园。

麻省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教孩子舞蹈,会对孩子的代数学习有裨益。那些在私立幼儿园的孩子们为学习舞蹈而愁眉苦脸时,为什么那些穷学生就不能接受相同的舞蹈教学呢。那对于孩子们来说可是最基本的东西。

我们的教育者们墨守成规,几十年来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很少,始终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导致如今在学前教育方面严重的不平衡。

二、小学考试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发展智力,学习最基本知识技能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启蒙,数学思维对未来孩子的人生有重要作用。而这些基本知识技能的形成是需要通过一次次考试测验来确认提高的。我们不能否认考试对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性。世界各国都在实行考试制度。但是学校给孩子们考试,考试里面含有大量有用的数据,比如:小明的二位数乘法学习要加强,小红的古诗背诵没有熟练。可当他们拿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已经放假了。在假期拿到上学期的测试数据他们可能看都不看,因为马上又要准备开学新学期的功课了。

在此我并不是要说寒暑假制度的不好,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们需要一种好的期盼来激励他们学好当下的技能,而寒暑假无疑就是这个“好的期盼”。我想说我们何不把期末考试放在临放假還有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因为至少我们在期末考试结束后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来针对个别孩子查缺补漏。如果有人说小学期末考试时间是教学计划日程安排,那我要说这种教学计划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难道没有改变的必要吗?如果它适合大部分孩子还好,但如果不适合呢?那他们就要倒霉了。

三、中学教学模式

可以说,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我们的中学教学模式就未发生真正的改变。在此我不评论高考,因为它是目前中国最公平的考试,最适合国情的大学升学考试,而且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高考考试内容每年更新,题目也不那么僵化。我仅是说我们几十年以来的中学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概括为“闻高考而动”。那就是紧跟高考的步伐,这并没有错,我们高一学习,高二加紧学习,高二结束高中学业,高三总复习备战高考。但我认为高中学习应该不仅仅如此。高中生大部分都已经走出青春期,他们的智力,创造力,对世界的洞察力都已经趋于成熟,他们需要为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而奋斗,但处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一味地要求他们沉下心,孜孜以求决胜一场考试,这未免太过死板。但这种教育模式居然延续了30多年,而且仍有延续下去的趋势。

对于中学教育模式上的墨守成规,我们应该不断地运用科学,创造地开创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在高考外加上一些能激发广大高中生智慧的项目,因为毕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人才储备不应只有高考的胜者,还应该包括某些特殊行业,某一学科出众的人才。

上一篇:台风季经典散文下一篇:百度公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