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方案

2024-05-05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方案(共14篇)

篇1:《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方案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词的写法和含义。

2、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熟读并背诵古诗。

3、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和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四、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学过哪些歌颂春天、赞美春天景物的诗吗?(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二)、深入学习新的内容

1、熟读全诗,讲解生字词。

(1)、学生齐读全诗,并让学生把不懂的字词,用记号标出来。(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讲解生字词“屐”(jī)和“扉”(fēi)屐:木头鞋

扉:门扇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七言诗句的节奏划分)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知诗人,解诗题。(1)、介绍诗人叶绍翁。

(2)、解读诗题的含义。指出诗题中“园”与现在的“园”的区别.诗题中的“园”是私人的花园,和现在的公园是不一样的。重点解读“值”字的含义,强调“值”是“遇”的意思。

雨过天晴,作者去访友游园,碰巧主人不在,他不得进门,所以题目定为“游园不值”,也就是游园不遇。

3、讲解诗句。

(1)、学习古诗第一、二句。a、学生齐读第一、二句。

b、让学生采用结合注释,分析诗句的方法,分析诗句中的字词。分析“应”、“怜”、“屐齿”、“小扣”、“柴扉”,这些字词的含义。

C、重点分析“怜”在古诗中的含义。.怜:爱惜,怜惜。这个词在此不是“可怜”、“怜悯”,是“爱”的意思。

重点分析“小扣”的意思。“小扣”轻轻地敲。从“小扣”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叶绍翁是一位很有礼貌的诗人,以此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要像诗人学习:做个有礼貌的人。

d、第一、二句诗的意思: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e、指导朗读。

(2)、师生一起探究诗句中的难点。A、分小组自由讨论。

a、从“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来。

解答:从“怜”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b、从“小扣柴扉久不开”中,“久不开”说明了什么? 这时诗人的心情如何? 解答:“久不开”说明了诗人敲了很久的门,但是还是没有人来开。这时诗人是觉得很失望,很扫兴的。B、小结:

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课后问题:诗人在失望之际,又会有怎样的意外收获呢?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学过的诗歌《游园不值》中的生字词及其解释和诗歌第一、二句的内容,导入学习新的内容。

通过诗歌的第一、二句的学习,了解到了诗人并没能够进入到朋友家的花园观赏,因此诗人是感到非常难过,是很失望的。在这里,为了能够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心情,举了如下一个例子“周末时,你兴致冲冲地去朋友家找他踢足球,可是,不巧的是,你敲了很久的门,朋友都没有来开,这时候,你的心情想必就是和诗人的心情一样,是难过的”

(二)、深入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诗歌的第三、四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没能进到朋友家的花园去观赏,觉得很失望,那么诗人在接下来又会有什么意外收获呢?”

(1)、师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的第三、四句。

诗人在失望之际,抬头一看,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时候,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由失望到惊喜)

诗人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由“一”到“满”,联想到了花园内花团锦簇,春意盎然。一枝红杏探出头,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是?(欣喜、高兴)

(2)、重点理解“关不住”“出墙来”。

一“关”一“出”,红杏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关不住”“出墙来”不仅仅描写了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

2、提问,在整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然后跟同学讨论此问题。

诗人的感情发生了如下的变化:失望——惊喜——喜悦 这种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师生互动

老师先说出有关于描写“春”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提问学生学过的关于“春”的诗句。

(三)、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古诗。

2、复习学过的生字词并抄写三遍。(木屐、柴扉、苍苔)

3、把诗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查看。板书:

游园不值

苍苔

→ 失落、扫兴

一枝红杏

→ 惊喜(一枝红杏探出头,向人们炫耀着

久不开 春天的美好)

春色满园的生命力)

→ 欣喜、高兴(春意盎然,春天具有旺盛

篇2:《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首诗中的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4、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体悟心灵对大自然独特的审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寻觅春迹,导入古诗

春天来了,报春花悄悄地绽放了,让我们跟随着叶绍翁踏上游园的路,一起欣赏他的《游园不值》。(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齐读课题,理解:不值,出示字典里的意思,选一选。)“游园不值”的意思是去游园却没有遇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寻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的生长点激活,为本课的古诗教学铺垫。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诗,要求读正确。(相机评价字音朗读情况)正音:屐齿 苍苔 柴扉

释义:“屐齿”,出示图片“屐”,木底鞋;齿,痕迹;屐齿,木底鞋踩过留下的痕迹。“苍苔”(结合苍松、苍天理解“苍”。)苍苔,一般来说都是长在一些石缝里面潮湿的地方。路上有苍苔,应该是人迹长久不到的结果。“柴扉”(出示书本,理解“扉页”“心扉”)柴扉就是柴门。

3、一首诗,大家把它读正确了还不够,还应该读岀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吧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全班齐读。

5、大家读得真不错,现在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自由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6、指名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三、精读诗句,感悟诗情

1、当我们趁着美好的春光,跟着叶绍翁一起——“游园”,可是却吃了“闭门羹”,快速默读全诗,你从哪里看出诗人没有进园游览?(不值,不开,关)

不值:没有遇到园主人;不开:门紧闭着;关:一扇柴门把满园的春色紧紧地掩藏了起来。

2、自由读读诗句,你发现诗人看到了什么?

3、品读“怜”。

(1)让我们循着诗人的目光去看!这幅图片,石子中隐隐约约透出一点绿来;再看这幅,沿阶而上,因为春雨,绿了一地。给你怎样的感觉?(宁静、幽深、春天来了)

这是一处人迹罕至之地,谁来轻轻地读?(指名读)

(2)“怜”是什么意思?(出示选择义项:可怜;怜爱,怜惜)“怜”的是什么?(木屐鞋)木屐鞋有硬度,大概不要太多的怜惜。再读读(范读:应怜 屐齿印苍苔)怜的应该是什么?(“苍苔”)

带着怜惜,谁来读读这句诗?(指名读)

(3)不起眼的苍苔,一入了诗人的诗眼,就带上了浪漫的诗情。同学们,诗人“怜爱”的,仅仅是苍苔吗?(是苍苔,更是园子内人迹罕至的宁静)

让我们把这个“怜”,小心地放在心里,体会对苍苔的特别的爱吧!(齐读这句诗)

4、品读“小扣”

(1)还有哪一处也倾注着诗人深深的怜爱?(小扣柴扉久不开)这样的柴门给你怎样的感觉?(简朴自然。)

谁来读这一句,让我们感受这是一扇特别的门?(指名读)

(2)“扣”的意思是——(敲)换成“敲”好不好?(敲太重)讨论,指名答。“扣”体现了诗人对柴门的感情,“小扣”呢?(轻轻地扣),真是“小心——翼翼”。“小扣”是指轻轻地敲打。(做“小扣”的动作)

想象着诗人这样的轻柔与不忍,请女同学来读。(3)诗人被挡在了“柴扉”之外,“久扣不开”,是不是要重扣一下呢?(讨论,交流:没有。诗人不但细心,而且很有耐心,很“怜”柴扉,“怜”苍苔,更“怜”这园子的宁静。)

于是,诗人——引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一个“扣”字,扣出了对园主人的——尊重,扣出了对园子的——喜爱。【设计意图】此处的品读主要抓的是“怜”,以这个“怜”字为线索,串起一枚枚闪亮的珍珠:“怜”苍苔,“怜”柴扉,“怜”红杏,这只是蓄势,最要“怜”的是园子的一园宁静。

5、品读:“一枝红杏”

(1)过渡:尽管热爱宁静,但柴门久扣不开,是不是有些扫兴?但是扫兴就在一瞬间烟消云散,是因为(引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2)久扣的沉闷就这样被“一枝红杏”的惊喜所取代。同学们,看到红杏,你想到了什么?(指答)

(3)“一枝红杏”是最早的报春使者。你们看,春天已经来了!让我们聆听春天的声音——指名读

(4)杏花在春天二月开放,二月就有了“杏月”之称。抬头仰望,这一枝红杏让我们看到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送到这一句诗中,一起读一读。

(5)春天来了,这么美,这么突然。它“最早”和诗人不期而遇,刹那间,发现的惊喜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于是他激动万分地吟诵到——一“枝红杏出墙来。”

6、品读:“出”

(1)你们看,你们看,“一枝红杏出墙来”!想象一下,这支红杏是怎样出来的?(探出,伸出,挤出,挤出,静中有动。)

⑴探出。你看到一支调皮的红杏!(指生读)

⑵伸出。你读到的是一枝自然而然的红杏!(指生读)⑶挤出。你感受到一支可爱的红杏!(指生读)⑶冲出。这是一只充满了生命力的红杏!(指生读)

(2)不管是哪一种“出墙”,流露出来的是对春天急迫期待的情感,怪不得有诗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它们闹嚷嚷的,如果你们静心聆听,就会听到这“一枝红杏”在向大家将春天的消息播报呢,让我们来问一问红杏:红杏,你冲出墙头,想要向大家传递什么信息?(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7、品读“满”(1)红杏真的会说话吗?(不会。)那我们是怎样感受到的呢?(想象出来的。)想象是读诗的好方法。

(2)其实,园子还是这座园子,柴门还是“久不开”,我们压根儿都没有踏进园子。我们有的,只是对美丽春天的想象。这一刹那的惊喜,没有预约的欢欣,不仅仅是对大自然变化的发现,更是对自我的心灵的发现。至此,我们还有必要非进园子不可吗?

(3)游园不值,但不值中却是有值的。诗人去游园,虽然没有遇到园主人,但“遇到”了什么?(指名回答:苍苔 柴扉 红杏 春色满园,评价:你们和诗人一样有一颗轻灵敏感的心!)

(4)其实冲出墙头的岂止是“一枝红杏”!俗话说“水满则溢”,想想这满园的春色,还有谁也挤破了脑袋往外钻?(写话训练:我仿佛看到园子里的……)

(5)就这样,苍苔,染绿我们的眼睛;红杏,沁着我们的心脾。“风景这边独好”,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体会苍苔、柴扉、红杏以及春色满园带给我们的愉悦。(师生齐读这首诗)

8、小结

景色的美好固然动人,然而,人的惊异,对美的顿悟却更加动人。一枝红杏,在普通人的眼里只是毫不起眼的一抹红,但是在诗人眼里,却是春天的惊艳!今天这节课,我们“游园不值”,但却巧遇了许多!这节课,我们有遇!值!

【评析】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因为“怜”红杏,红杏就带上了感性,静中有动,园子里的一切都“喧闹”了起来。引领着孩子在这样的“园子”中驰骋,任他们的想象在这“一枝红杏”的“出”现。在诵读中,悄悄探出的“一枝红杏”充满了娇羞;自然伸出的“一枝红杏”古朴自然、落落大方;挤出来的“一枝红杏”顽皮、可爱;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充满了生命力。这样入情入境的想象,心灵开放,情绪热烈,思维活跃。也只有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想象的翅膀才会张开,与诗人内心的诗情相遇,诗意也就这样漫溢了出来。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篇3:《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方案

【环节一】叩问词句, 发散思维

……

师:诗人久叩柴门不开, 你们猜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 所以主人听不见呀。生: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 没有听见敲门声。

生:我想可能是主人怕进园子的人太多, 会弄坏园子, 所以故意不开门吧。

生:我想主人一定不在家, 也许他也和诗人一样出门访友去了。

生:我联系后两句诗, 猜想主人也许正在园内欣赏春景, 陶醉在其中了, 根本没有听见诗人的敲门声。

师:不管何原因, 诗人终究进不去了, 此时诗人心情如何?谁能读出这种感受来?

(合作学习后两行诗。)

师:这一枝粉红的杏花出现在诗人的眼前, 诗人便断定那满园春色关不住了。假如你是诗人, 你会想像到园内会有哪些景物, 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生:园内百花齐放, 五彩缤纷, 漂亮极了。

生:小草绿油油的, 像给花园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花丛中, 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 辛勤的小蜜蜂正忙着采蜜。

师:下面, 同学们就用上杏花以外的其他景物改写最后一行诗:春色满园关不住, 下一句怎么接?有困难的可以组内合作改写。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 阵阵花香扑鼻来。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 蜜蜂蝴蝶翩翩来。

……

(反思: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 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学中, 猜想“柴门久扣而不开的原因”是问题的情境, 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的空间。“改写最后一行诗”这一处有难度的教学内容, 采用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 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探究, 同时也为后面尝试写诗做好了铺垫。)

【环节二】品读赏析, 发现特点

师:我们刚才学古诗是按作者游园的顺序及想法来学的, 我们再来看看 (出示PPT) “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怜屐齿印苍苔。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

(生个别读、齐读)

师:大家好像读的不顺畅, 气出不来, 读的有点别扭, 是吧?什么原因?

生:老师, 你出示在屏幕上的诗句和书上的不一样, 都倒过来了。

师:你们都看出来了, 真聪明, 但我是按诗人拜访友人的先后顺序写的呀。想想, 叶绍翁的诗句读起来为什么就顺口了呢?我们再来读读原诗。

(出示PPT)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老师, 这样好读多了。

生:古诗讲究押韵, 强调韵律, 句式是很严格的。

生:平仄都是固定的, 不变的。但为了满足要求, 写作时要进行灵活处理的, 先后顺序可以调换的。师:对, 这就是古诗的要求, 要讲韵律, 讲节奏等, 古诗独特的魅力就在于此。

……

(反思:古诗讲究韵律、平仄的严谨, 句式的工整, 进入高年级渗透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 怎样做到不生硬, 不硬塞给孩子, 怎样让学生去自己发现去琢磨, 备课时进行了一番思考。我把诗打乱教学, 但又有序, 我按诗人“拜访———不见———离开”的顺序进行教学, 呈现的诗完全是前后颠倒的。看着学生惊诧的表情, 读着时那个皱眉的样子时, 相机追问:为什么读的不顺气?韵脚有什么变化?一下子就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或沉思、或交头接耳, 课堂变得热闹起来, 在学生的探究中,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不由而然地知晓了古诗的特点。为什么颠倒出现诗句, 学生方才恍然大悟, 惊叹老师的别具匠心的设计。)

【环节三】整合梳理, 发展语言

师:春天, 给人温暖, 充满勃勃生机, 又含有很深的寓意, 自古至今都是作家笔下讴歌的赞美的对象, 本单元的第一课《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师:第一课《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我概括了一下, 即兴写下:

其一:

一路春风一路笑, 唱着歌谣去植树。铁锨镐头叮当响, 千山万壑变绿洲。

其二:

扛着锨镐去植树, 翻山越岭不怕苦。等得幼苗成荫后, 山山岭岭好去处。

师:同学们, 老师写的怎样?你更喜欢哪一首?

生:第一首, 把孩子们植树时的欢乐与兴奋之情写出来了, 但不押韵, 不符合诗的要求。

生:第二首诗更有些特点, 朗朗上口, 但押的韵也不够响亮。

师:点评的挺到位、挺准确的嘛, 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写诗的要求及规律。学的不错。接下来我要请我们班的小“红杏”们也来露一手, 看看能不能把第一单元中的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早》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浓缩在几句诗里?

(屏幕呈现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图片, 播放轻音乐)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 也可以邀请听课的老师参与我们一起研究。

生:我们第一小组温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 大家共同合作写成了这样几句:

颐和园内儿童多, 游人见了笑呵呵。寻找春天请记住, 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我们第二小组温习了《早》大家共同合作写成了这样几句:

酿雪深冬腊梅开, 三味书屋清香来。鲁迅桌上刻早字, 时时事事都要早。

师:一首诗里用了两个“早”字, 有点不妥, 怎改?请课后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 你们写诗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准, 是大家共同合作、推敲的的结果。学写诗, 就要仔细去推敲, 养成斟酌字句的好习惯。

篇4:《游园不值》疑义试析

一、园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诗中的园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人说,“园,花园。宋代的时候,许多官僚显贵都有自己的园林,栽种花草树木,供私人享有”,并据此认为园主人是个做大官的。

细读全诗,笔者感到这种说法颇有可商榷之处。众所周知,官僚显贵家的别墅花园往往都富丽雅致,建筑得十分考究,内有假山池沼,异卉奇花,外有粉墙碧瓦,朱门漏窗。诗中描写的显然不是这么气派的花园。“小扣柴扉久不开”,柴扉者,柴门也。若是官僚显贵家的别墅花园,怎么会安装如此简陋的柴门呢?本诗诗题一作“游小园不值”,可知这座花园不仅简陋,而且规模很小。显然,这与官僚显贵的身份极不相称。

那么,园主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笔者认为,这第一句诗便给我们透露了个中消息。“应怜屐齿印苍苔”,意思是园主人担心别人穿的木屐会把他园子里的苍苔踏坏。这就是说,园主人是一个喜好幽静、不喜欢社交的人。从园主人的精神风貌来看,他应该是一个不求仕途、不慕虚荣的隐士。试想,如果园主人是个做大官的,怎么会如此门庭冷落、人迹罕至,以致苍苔遍地呢?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固然是写盎然的春意,但细细体会,也似乎含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意思是说,园主人虽然想避世隐居,但由于其道德操守高尚,早已声名远播,这就好像“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样。

二、一、二两句诗是不是因果关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两句诗怎么理解呢?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园主人当然不在家。诗人猜度,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苍苔,怕游人的木屐在上面留下痕迹,所以敲门敲了很久,园主人始终不肯开门吧!

这样理解似乎情理不合。试想,怕别人的木屐踩坏了地上的苍苔,竟将来访的客人拒之门外,这不是太不近情理了吗?园主人的性格若是这样怪癖、孤傲,恐怕也就不值得诗人那么尊敬与称赞了。

一种说法是园主人当时不在家。诗人猜度,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屐在上面留下印迹,所以才不开门的。敲了好久,还是没人开门,看来园主人并不在家。

这样理解也经不起推敲。试想,既然园主人不在家,怎么会在里面插上门闩呢?如果园主人离开家,就一定会把门从外面锁起来。如果上了锁,诗人还有敲门的必要吗?

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以为问题就出在把一、二两句看成了因果关系。

其实,一、二两句分别说了两层意思,其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不啻是说怕市井里的稠人广众搅乱了自己宁静的生活。我们理解这句诗,不要过于拘泥字面意思,因为这是写诗,而诗歌是诉诸形象的,所以只能这么写。正因为园主人意在躲避市井的喧嚣,所以才避居小园,门庭静寂,人迹罕至,以致路上长满了苍苔。此句意在点明园主人是一个远避红尘的隐者。第二句是说,诗人彬彬有礼地叩门,而久久无人来开。园主人在不在家呢?诗里没有说。可能园主人在家昼寝,而诗人敲门的声音又轻(小扣),竟没有听到;也可能园主人不在家,诗人扣了好久的门,看园人告知诗人园主人不在家,诗人只好怅然而归。总之,是没有见到园主人,也没有进到园子里,故曰“不值”。只要不是将一、二两句看成因果关系,说园主人在家或不在家,都能说得通。既然诗中未作交代,那么园主人是否在家,也就没有深究的必要了。

篇5: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马坳中小 李翠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懂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培养学生想象,实践创新等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1、从“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欣欣向荣之美。

2、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用此的考究和魅力。体会“一”“满”“关”“出”的妙用。教学准备:

《游园不值》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以旧引新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千百年来,形成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诗文化,诗给人以灵性,给人以美感,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力作。有谁来背诵一下赞美春天的古诗?

2、就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拜读南宋著名的诗人叶绍翁富有灵性的代表作《游园不值》吧!(板书齐读题目:游园不值)

(二)教师范读、激发兴趣、纠正读音

1、叶绍翁在杭州西湖一带长期隐居,雨过天晴之时,他去拜访友人,可是却不遇,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投影朗读,引入情景)2,教师范读

3、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三)进入诗境、悟出诗情

(四)反复吟诵,谈出感受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看看作者游园看到了那些事物?(学生汇报:苍苔,红杏、柴扉)

2、结合你生活中对这些事物的理解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苍苔---一种绿色的植物,空气潮湿的时候,春雨过后就会贴地皮长出来,沿着街门的小路不断的生长,苍就是绿,苔就是沿街而上的。)

苍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说出给人一种春天的欣欣向荣之感,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发出由衷的赞美:春天真美呀!(请你带着这中感受读一读。)

3、一种普通的植物,让我们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句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的特别情感呢?(引导学生说出“怜”“印”。说体会,再读。)

4、用以上的方法汇报:“红杏”“柴扉”

师:杏花二月就开,这让我想起孔子当年在四棵杏树下给学生讲学,每到二月,学生要进京赶考。抬头看那红红的杏花,就是给他们的希望啊!。叶绍翁也禁不住赞叹这枝杏花:齐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5、“柴扉”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

6、我们只是发现了如此普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却给你怎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个句子感受到的。(春色满园关不住),引导学生从“满”字体会园内的景色。

7、你就是那一枝红杏,你回头望望园子里,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百花盛开、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万紫千红„„)

8、同学们,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我们还有必要进到园子里吗?游园访友没能进园,隔墙观花,神游园中,作者心愿意酬。这么美就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配乐齐读。

六、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领略了名家的力作,在品词析句中我们感受了语言的魅力,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真的好像是一名伟大的鉴赏家,喜欢古诗吗? 让我们拜读一首古诗和朱自清的优秀散文《春》。

一、布置作业:

1、熟读古诗

2、把想象中的春天美景,把它画下来下来。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游园→未遇主人(扫兴)

篇6:《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1、正确、熟练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并能当堂成诵。

2、了解诗人游园所见所感,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并学习古人做诗的反复推敲。

3、揣摩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感悟诗歌包含的哲理与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感悟诗歌包蕴的哲理与启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诗

二、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歌

三、出示: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四、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有的同学不仅会读(板书:读背)已经会背诵诗了,学习古诗不能只会读和背,还得了解它的意思。

二、学习新诗,解意,晓意境。

(一)这首诗如果用咱们现代的语言又该如何解释呢?请同学们自学

应 怜 屐齿 印 苍苔,

应:应该,猜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是,可能是”。

怜:爱惜。

(大概是怜惜园内的青青的苔藓,怕游人的鞋印留在了青苔上吧)

(作者去游园,而主人却不在。轻轻地敲了那柴门不久,也没有人来开门。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那绿色的苔藓,怕木屐鞋地在苔藓上踩上脚印吧?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来了。)

(二)重点品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一首好的诗能流传千古,就说这一首吧,你觉得那句诗写得最好。

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请你们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

2、出示画面和录象。想看一看你们想象中的美好景象吗?

师朗诵:我们轻轻的推开门,发现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真是春色盎然呀。杏树高高的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来临。桃花正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呢。

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5、这首诗的确好,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知道吗?叶绍翁在创作这首诗时最后两句原先是这样的

比较: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开得艳。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品味一下,现在的诗好在哪儿了?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这么有品味的好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里面的味道呢?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齐读。咱们富有情感的读一读。

三、拓展、化用或运用

1、你们谁都不会想到:叶绍翁的写的千古名句,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那么这句诗到底脱胎于谁的呢?

一枝红杏出墙头,

墙外行人还独愁。

——唐 吴融

杨柳不遮春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宋 陆游

2、情景中理解何为“改造”与“引用”。

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忽然读到了“吴融”、“陆游”的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正好能表现作者当时看到一枝红杏时的惊喜心情,这句诗确实能让我们想象到“表现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首诗。

齐读

正是因为作者饱读诗书,才有了今天的千古名句。伟大的诗人尚且如此,那么我们更应该博览群书丰富我们的语言。相信在我们身边也会出现一位位小诗人的。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诗句?

4、拓展写春的其他诗。(课件)

等闲识得东风面, 迟日江山丽, 桃红复含宿雨, 桃花一蔟开无主,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花草香。 柳绿更带春烟。 可爱深红爱浅红。

——朱熹 ——杜甫 ——王维 ——杜甫

小诗人们继续吟诗吧!

碧玉装成一树高,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处处闻啼鸟。 当春乃发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 夜来风雨声, 随风潜入夜,

二月春风似剪刀。 花落知多少。 润物细无声。

—— 贺知章 —— 孟浩然 —— 杜甫

篇7: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教学本课我遵循了古诗教学的一般过程(初读——细读——品读——研读),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教学。我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展示”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用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诗意,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最后用“少年文化”中的“古代诗词”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认知。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想游园赏春景,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于是便猜测是园主人怕自己的木屐鞋践踏了青苔,破坏了春景。正待他扫兴地准备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出,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刚才失落的心情一扫而光。整篇诗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有感情、有韵味的朗读;难点是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的韵味上,情感渗透方面仍需要指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运用远教资源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和写作能力。

3.用远教资源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以诗会友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

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

“日出江花红似火”——

“竹外桃花三两枝”——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板书:游园不值)

【设计意图:从旧知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确是诗的季节。】

二、以读为主品味诗韵

(一)初读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

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再评价。

【设计意图:用远教资源中的朗读资料让学生“三听其声”,会使学生在字音、节奏、韵味上有所感悟,对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二)细读

1.一首古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你们从诗中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想亲眼看看这美丽的春景吗?(播放视频画面)

2.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现在,我们就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并结合注释来细读古诗,独立思考每一行诗的意思,遇到有难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商量讨论。

3.指名交流对诗的理解。

①谁去游园?却——?

②哪一行诗可以证明?主人为什么不来开门?根据我们平时的生活经验猜一猜。诗人却和我们想得不一样,他是怎样猜测的?园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谁来完整地说出第一句古诗的意思。(说诗的`意思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添上一些词语,或把词、句的顺序换一换。)

④指名完整地说出第二句古诗的意思。诗人并没有走进园中,他怎么知道是春色满园呢?

4.用引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师说诗意,生对出相应的诗句。)

【设计意图:古诗的理解是最乏味、最枯燥的,用远教资源中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既减轻了学生理解诗意的难度,也避免了老师琐碎的讲解。】

(三)品读

1.这首诗既写了事,又写了景,你觉得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多种方式练习朗读:打着节奏读、摇头晃脑地读、带着表情和动作表演读、和同桌比赛读、放视频画面入情入境地读……)

3.虽然宋朝离我们已经上百年了,但这首古诗仍流传至今,特别是诗中的最后一句,诗人用了“关”和“出”这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到底是谁想关住春色?关得住吗?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4.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让我们再次吟诵这千古佳句吧!

【设计意图: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生把握了古诗情感的基础上,让他们看着视频画面,身临其境地读,更能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研读

1.在这节课里,我们读了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也说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你们想写点什么?(学生自由写作,老师作一定的写作指导。)

2.我们对这首古诗已经有了这样深刻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这首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背诵)

3.叶绍翁是游园不值,我们这次的游园值吗?

【设计意图:读后的小练笔是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是一种快乐的表达,也是一种写作习惯的培养。用表演的方式来背诵古诗集趣味、知识为一体,让学生背得轻松有趣。】

三、连接远教丰富认知

篇8:《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方案

新加坡的一所小学要来我校交流, 他们提出要跟我校的学生一起上一堂语文课。考虑各种因素, 我们决定上《游园不值》。我们教研组成员认为, 相对于其他体裁的课文, 古诗教学应该是更容易一些, 我似乎感到身上的担子轻了一些。我以“不值”入题, 以“不遇”为主题寻找了更多的文本, 想让多个文本碰撞交融, 以此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加深对本诗的感悟。比如, 王子猷《雪夜访戴不遇》, 本来是“乘兴而行”, 最后却是“兴尽而返”未进家园, 借此我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本诗的意蕴。我还想到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关不住的“红杏”, 想象出墙前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想象自己就是爬出墙头的红杏或花草树木。如此设计, 是想在入情入境的教学中提炼出一个文化主题———虽“不值”, 然而却“兴有所值”, 虽不遇, 可是却“另有所遇”, 从而获得“不遇”中“有遇”的喜悦。

第一次试上, 学生配合密切, 整堂课还算顺畅, 但我总觉得还是有点不到位。可是, 自我感觉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学生在课堂上也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点。后来, 教研组成员把他们听课后的感受与我进行了交流, 他们为我纠正了一些在第三学段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我顿时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1.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三学段的语文教学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进入第三学段, 学生背诵的古诗达四五十首, 如果教学仍然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为教学目的, 这个起点未免太低。经过5年的语文学习, 学生早就熟悉了教师的这种教法, 只是还无法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时, 如果教师能在学法上进行一些指导,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那么一定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四步:第一步, 解释诗题;第二步, 介绍诗人;第三步, 理解诗意;第四步, 感悟诗情。方法介绍之后, 可以让学生自学古诗,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的困惑处进行一些引导。教学快结束的时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古诗中所蕴涵的深层次的哲理加以讨论, 将学生的认识全面提升。这可以说是提高第三学段古诗教学的一个有效策略。

2.尽量兼顾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全面育人,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同等教育的机会, 并能够达到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比如《游园不值》, 对诗中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应”“怜”“扣”等的理解, 教学时教师可以请害怕发言的学生起来发言,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即使答错也要给予鼓励;要把不同的问题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真正实现课堂上的因材施教, 逐步减少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样, 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 增强自信心, 并获得成就感, 真正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

于是, 我重新备课, 三天后又在其他班级进行了这首古诗的教学。在这堂课上, 我努力通过“三品”, 即“品词、品句、品读”来体现古诗的学习方法, 紧紧抓住“怜”“扣”“关”等字“重拳出击”, 从“敲”字的千古佳话引入“扣”的模拟情境, 在学生们轻轻柔柔的“小扣”下, 扣出了“小心翼翼”, 扣出了“无限爱怜”, 扣出了“诗意等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多次引导学生或高声诵读, 或默读感悟, 没有繁琐的讲解, 没有无效的提问, 有的只是学生轻柔的动作, 用词的贴切, 用情的诵读, 在一片轻扣声里的深刻体悟。

虽然新加坡开始重视汉语的学习了, 但当下新加坡师生的中文水平只在勉强听懂的层面, 他们来听课的主要目的是“浸濡”, 让学生深入到真实的华文环境中,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增强对中国的了解, 从而提高中文水平。他们所关注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更多地停留在中文语言的习得和言语交际上, 停留在了解和感知的浅层次上, 只是让学生从“不会”到“有点会”, 从“不了解”到“有所知”而已。在课上, 新加坡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朗读环节, 跟着老师一起读,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在理解诗意和感悟诗情的环节, 他们眼神专注, 朗读颇有感情, 完全投入到了那份春意盎然但对他们来说又似乎有些遥远的诗情中。课后, 来访的新加坡教师没有过多评价我的教学, 更多的是对中国学生的“听话”大加赞赏。其实, 从他们的眼神中, 我想的更多的是:我的教学是否还是教师的思维决定了课的走向?怎样才能再少一点教师的牵引, 让一切的预设能更多地基于“生本”?尽管在第二次备课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 但我还做得远远不够。

篇9:《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可谓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别具特色,能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可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这句诗的意味深长。

二、设计理念:

追求情感的课堂追求感悟的课堂追求对话的课堂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披文入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标:

(1)“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

(2)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2、难点: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披文入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游园不值》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课始激情,围绕“不遇”导入新课。

1、出示《题李凝幽居》——贾岛,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诗题《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丽。

一、回忆旧知,进入新课的情境。

1、全班朗读《题李凝幽居》——贾岛。复述“推敲”的典故。

2、读《寻隐者不遇》,读有关“不遇”的诗题,初步感受“不遇”的美丽。

从课题入手,假以耳熟能详的“推敲”的典故,围绕着“不遇”这个主题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预热,也较好地渗透了人文性的教育。在这种融融的文化氛围中,学生似乎已隐约触摸到课文跳动的脉搏,感悟文本的心境已悄然进入状态——

二、解诗题,知作者,初读全诗。

1、介绍诗人。

2、读题目,读出停顿。

3、重点理解“值”,理解诗题。

篇10:《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引进兴趣

老师:春天到春天的女孩轻轻地跟着步伐,现在是春天,所有的季节的恢复。学生,你的眼睛的春天,自己的经验的春天,或在书中的春天是什么?

健康:春天来了,鸟儿在空中飞翔,草发芽,孩子们在树下玩耍。

健康:春天很漂亮。

老师:是的,但春天的美丽在哪里?

健康:鸟在树枝上的咕噜唱歌。

健康:春天来了,花盛开,绿草。

健康;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在空中自由飞翔。

健康:杨柳发芽,露出绿叶,看着这棵绿色的柳树,不禁想起了何志坚的诗龙刘。

老师:让我们一起念他的诗,感受春天的美。

健康回来:碧玉化妆成高高的树,万挂绿色真丝腰带。我不知道谁切叶子,春风如春天剪刀

老师:春天是美丽的,它是诱人的,醉人的。在整个年龄,有许多文人使用诗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所以因为-这句话回答?

健康:可能是因为业主爱他的苔藓,害怕我的鞋子践踏它,所以我轻轻地打了柴火,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打开。

健康:我轻轻地打了门,很长时间没有人打开门,也许是因为主人害怕我的木鞋在他的苔藓

第四,理解诗意。

老师:诗人充满喜悦的朋友们来看美,结果没有看到老板。现在你知道花园不值得它的意义吗?

健康:花园不值得考虑去朋友花园玩,结果没有满足老板,冲空了。

健康:没有遇到老板,吃了一个冷肩膀。(学生笑)

老师:是的,这是非常形象,诗人兴奋,但摸了一个钉子。你觉得这个时候他的心情怎么样? 健康:他一定很失望。

他非常失望。

健康:他的心必须抱怨,这个朋友真的不谈论友谊,没有足够的忠诚。

健康:我认为他的朋友真的很吝啬,美是人们欣赏,为什么要拥有垄断?

老师:诗人没有遇到花园的主人,很失望,不经意地抬起头,但发现了一百个杏子到墙上。这个红杏给了诗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没有帮助叹了一口气。健康戚:满族春天不能关,一个红杏到墙上。让我们采取这种感觉,一起阅读整首诗。学生朗读所有的诗歌。

五,评论诗

老师:诗人叶少能非常聪明地对自己的春天的体验用浓缩的诗歌画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美丽的爱。阅读这首诗,你最喜欢的诗之一?谈论原因。

健康:我喜欢一个红杏的墙上的句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来了,红杏有盛开的美丽的花,报告好消息。

健康:我喜欢春天的花园不能关闭一个,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不会因为你的吝啬和延迟的脚步声的到来。

健康:我也喜欢这句话,春天的美丽是不可调和的,季节的旋转也是谁不能停止。

第六,拓展学习

老师:刚才,虽然我们学习学习,同时试图搞清楚;而阅读时,虽然经验不仅学习古诗,而且古诗也读古斯托。你想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天的诗吗?

健康戚:愿。

老师展示朱茜的春天。

健康Qi读:胜天寻觅泗水滨江,无边风景瞬间新无知知道东风表面,万子前红总是春天。

老师:学生可以阅读更多,尝试找出方法,反复练习阅读诗歌,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学习它。

学生阅读诗歌,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需要帮助老师吗?

健康:我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泗水的意思。

健康:泗水是一条河

健康:你为什么知道东风面,不是西面还是南面风?

老师:你会是大脑,学习昂贵的怀疑。你知道为什么吗?

健康:我认为无论风是什么,诗人写了东风,然后风。

健康:我不同意,古人写诗是非常特别的,不会随便写。

老师:你一年四季都知道 什么样的风吹?

健康:冬季普遍刮西北风,东南风多夏季。

健康:我明白,笔者写的风是因为春天,现在的季节只是春天,你看到刮东风,红旗向西浮。

老师:是的,你可以理解实际的生活是非常好的。笔者可以准确地把握春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感觉。为了解决诗中的困难,谁把这首诗写给大家描述一下。

健康:春天和明亮的一天,诗人兴奋地看着泗水河上的风景。眼睛看起来无限的风景,给了一个新的面貌。诗人悠闲地,感受到春风的新鲜;春风,鲜花盛开,充满五颜六色,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老师:诗人看到,充满无限的风景。谁能读这首诗的感觉?

学生有阅读春天的感觉

老师:在诗歌的花园里,有许多诗描述春天。以下请听音乐,同时享受美丽的春天,想想:你能回忆一下什么描述了古代的春诗?还是想说什么赞美春天的话?

健康答案:杜甫的庇护,白菊义的彝江南,杜木的江南春天(千里 奥廖尔绿色英红,水村山酒旗风,南方四百八十祠,建筑物中有多少雾雨),何志章刘勇

老师:现在,你最想念什么样的诗?请站起来背诵!

健康诵读。

篇11:《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来了,小鸟在空中飞舞,小草发芽了,小孩子在树下玩耍。生:春天非常美丽。

师: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 生:小鸟在枝头在叽叽地歌唱。

生:春天来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生:柳树发芽了,露出嫩绿的叶子,看着这碧绿的柳枝,不禁让人想起贺知章的诗《咏柳》。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他的诗,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生齐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生读题。

二、自读诗文。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有谁了解他?

生:我知道叶绍翁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字嗣中,号清逸。生:我来补充,叶绍翁最擅长七绝,著有《四朝闻见录》。师: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生朗读后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第一位读后,评价:

生:老师,总体上他读得不错,但刚才他读错了一个字,“扉”读第一声,不读作第三声。第二位读后,再评:

生:他读得字音正确,也比较流利。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读得太平淡了。我想把作者的感情给读出来,行吗? 师:好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读。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比赛。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情绪饱满。

师:谢谢夸奖,不过,老师的声音有点沙哑,没有你们的声音好听。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比老师要棒多了。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师:对,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课文中的插图,画中的杏花开得多艳哪,它已经越过墙头。生: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生: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打柴门。生:我知道“柴扉”就是指柴门。

生:我懂了“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师: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生: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生: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主人听不见呀。生: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

生:也许是主人在园子里欣赏春色,被园的花草树木陶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生读。生:老师,什么是屐齿?

生:我知道,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生:我想大概是鞋子底下的纹路吧,(抬起脚,演示给同学看。)

师:对,不过诗人穿得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请大家观察一下插图。生:我知道这句是“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可是我不知道这句中“应怜”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里的“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因为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大概、可能。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生;主人舍不得屐齿印在他的青苔上。

生:大概是主人舍不得我的屐齿在他的青苔上留下印迹。

生:他们说得还不完整。应该解释为: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情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生: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坏吧,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生:之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也许是因为主人怕我的木底鞋在他的青苔上

四、领悟诗情。

师:诗人满怀喜悦去朋友家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见到主人。现在你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

生:游园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花园游玩,结果没有碰到主人,扑了个空。生:没有遇到主人,吃了个闭门羹。(学生大笑)

师:对,说得很形象,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他肯定是非常失望。生:他感到非常的扫兴。

生:他的心里肯定在埋怨,这个朋友真不讲交情,不够义气。

生:我觉得他朋友真够小气的,美景是让人欣赏的,何必自己一个人独占呢? 师: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带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不由发出感叹。生齐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全诗。学生朗读全诗。

五、品评诗文

师:诗人叶绍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炼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欢之情。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原因。

生:我喜欢“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了,红杏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人们报告喜讯呢。

生:我喜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这句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不会因为你的吝啬小气而推迟到来的脚步。

生:我也喜欢这句,春天的美景是关不住的,季节的轮换也是谁也挡不住的。

六、拓展学习

师:刚才,我们一边学习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古诗读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生齐:愿意。

师出示朱熹的《春日》。

生齐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它。生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师: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吗? 生:我有个问题,我不知道“泗水”的意思。生:泗水是一条河。

生:为什么识得东风面,不是西风面或者南风面?

师:你很会动脑筋,学习贵在有疑。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觉得随便什么风都可以,诗人写了东风那么就东风了。生:我不同意,古人写诗很讲究的,不会随随便便写。师:你们知道一年四季都吹什么样的风吗? 生:冬天一般刮西北风,夏天时东南风较多。

生:我明白了,作者写东风是因为春天,现在的季节刚好是春天,你们看刮的是东风,红旗往西面飘。

师:对,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非常好。作者能准确抓住春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所感。解决了诗中的难点,谁把诗意给大家描绘一下。生::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到泗水河畔观赏景物。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的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是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师:诗人所见,满目无限风光。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感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诵读《春日》

师: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生回答:杜甫的《绝句》,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黄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贺知章的《咏柳》 师: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生背诵。

篇12:《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今天教学古诗《游园不值》,学生们为“柴扉为何不开”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同学认为:柴扉久不开是因为主人不在家,没人来开;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柴扉久不开是因为主人爱惜苍苔,怕作者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不愿意开;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柴扉久不开是因为敲门声太小,主人没听见,所以没来开。三方各持己见,争得面红耳赤。三类学生三种不同的理解,我颇感意外,决定改变先前的.教学设计,由赞成两种不同意思的同学分别组成正、反方,进行一场辩论会,并要求学生结合插图仔细阅读全诗,细细揣摩诗人表达的意思。大家兴趣盎然,一会儿摇头晃脑大声吟诵,一会儿又默默看图深深凝思,一会儿查字典,找资料,一会儿交头接耳小声谈论……经过充分酝酿,双方各自推出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坚持没人来开的同学认为:题目是《游园不值》,是说作者去游园,因为主人不在,没能进去,才没游成;坚持不愿意开的同学认为:古诗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意思是说大概是园主人太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坚持敲门声太小的同学认为:“小扣”是轻轻地敲。既然是轻轻地敲,主人又不一定在花园里,又怎么能听见呢?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高下。最后一齐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我。

面对学生们的争执,我没有把教参对诗句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输给学生,而是都给予了肯定,表扬了他们认真钻研的精神,但同时也指出:应,即便读yīng,意思是大概,表示猜测。对于“柴扉为何久不开”,作者也只是猜测;还可以当“应该、应当”讲。但无论是没人来开,还是不愿意开,还是敲门声太小,总的来说,柴门久不开,作者没能进到园里去,没有遇到所要访的人,感到扫兴和遗憾。这为后面意外地看到红杏埋下伏笔,更添惊喜。

篇13:《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虽然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但有的词书上也没有解释,如 “ 应 ” 读第一声,应作 “ 应该 ” 解,但根据当时诗人想游园而不能进去的情况,只能作 “ 大概 ” 解,可无论是学生查的《新华字典》还是老师查的《古汉语常用字典》, “ 应 ” 字都没有 “ 大概 ” 的字义。这是师生发生争议的一个焦点。

讲到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这一句时,要学生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有的同学说:园中的杏花开得最灿烂,但园子里还有别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等也争奇斗艳;有的同学补充道:还有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一棵棵小草仰着脸冲着太阳笑呢!还有的同学抢着发言:还有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更有聪明的同学概括:是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借此机会,我动情地引导: “ 是啊,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拿出手中的笔,把你刚才精彩的描述写下来。 ” 课后我还布置了改写《游园不值》的习作练习,由于学生对原诗理解得较好,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所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

不尽人意的是学生对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这一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不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才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

篇14:《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出现了分歧。

有的学生认为“应怜屐齿印苍苔”意思是说大概是花园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屐踩坏他家的苍苔。有的认为这句诗意思是说,可能是花园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还有学生认为诗句意思是我应该爱惜脚下的苍苔,别让木底鞋把它踩坏了。

是谁爱惜苍苔呢?三位学生两种不同的理解,我颇感意外,决定进行一场辩论会,并要求学生结合插图仔细阅读全诗,细细揣摩诗人表达的意思。大家兴趣盎然,一会儿摇头晃脑大声吟诵,一会儿又默默看图深深凝思,一会儿查字典,找资料,一会儿交头接耳小声谈论……经过充分酝酿,双方各自推出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方1:我们根据插图和诗句意思可以知道,诗人站在花园外面,久久敲那柴门却不见开,于是就想可能是主人爱惜绿绿的苍苔,怕人把它踩坏吧。

反方1:那你们所指的苍苔是哪儿的苍苔呢?

正方2:当然是花园里的苍苔!

反方2:不对!诗句中所指的应该是园门外的苍苔。因为诗人到朋友花园游赏,不料园门紧闭,主人不在。主人外出当然要关了园门,可是关了园门难道就能说是主人爱惜苍苔吗?肯定不是!诗人站在门外久久地敲门,在那儿来回踱步,以至木屐踩坏了苍苔,因此发出了我应该爱惜脚下苍苔的感叹。

正方3:可是根据注释,“应”是大概、可能的意思。如果照你们所说,这一句就应该解释成“我大概应该爱惜脚下的苍苔”,作者怎么连自己爱不爱惜苍苔都不敢肯定呢?

听到这里,我联系自己从资料上看到的知识谈了自己的看法:

“应怜屐齿印苍苔”意思是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上一篇:全站仪与GPS共同作业方法讨论下一篇:牛津小学英语3A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