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心中的桃花源

2024-05-16

诗歌心中的桃花源(共9篇)

篇1:诗歌心中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

哪里会有小桥流水,哗啦啦的洗去尘灰,漂浮桃花蕊。

——题记。

如果说,史铁生作家心中的“桃花源”是,地坛公园。那片令一个绝望的人重生成一位大文豪的小园子。那么,我心中的“桃花源”几时,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一个宁静而安详,却不失人情味的一座小城——《边城》。还记得,初读这本小说前几日,我刚翻完了那本描写一百零八位好汉的作品,浩瀚的骁勇、忠义,令我热血沸腾了好几天。

然而,当我翻开这本更称之为作品的作品,着实,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优美而洗练的文字讲一个叫做茶峒的湘西小城活生生的展现在我眼前:蜿蜒的山峦、幽静的小溪、黄色的墙、乌黑的瓦、近处的茶香花、远处的流水映出水滴观花的一颗颗的`玛瑙的石子。微风吹过翠绿的丝竹,发出沙沙的细想,乳白色的晨雾腼腆地在阳光中湖面上漂浮……

景致柔美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超然的脱俗和清丽,似深林处悠然飘出的牧歌。这古老娴静而又灵动的边城风景,孕育出一个山泉般清冽的少女翠翠,她随遇而安,宁静豁达的性格,渐渐吸取了我心中的焦躁和杂念。宛如一根轻柔的丝线又有牵动着我心中的一角,不知不觉中,书上出现了我低落的泪珠。小说一页页的翻过,心中的杂念和焦躁不复存在。一位矍铄的老人风雨无阻的撑着渡船,不肯受过何人的钱财,还总是热情的赠送当地独有的特产与茶叶,他的孙女翠翠在老人的悠扬竹笛声中,风雨日的洗礼中,日夜成长。我惊异于沈从文勾勒得如此一个“桃花源”,一个如此宁静、没有半点浮华的世外桃源,一个令人过目不忘的“桃花源”一个令人无法自拔的世外桃源。写下这段文字,再次顺手拿起此书,心中的“桃花源”,真好……

斯人已逝,风景依旧,唯有斑斑湘妃竹,诉说你的刹那芳华……

——后记

篇2:诗歌心中的桃花源

远处

云雾在山间荡漾那一座做典雅的房子似乎被无尽的桃花覆盖桃花

是我最无间的朋友那美妙无比的颜色精妙绝伦的幽香每时,每刻

都是想念着的容颜它

仿拂是天地的精华所铸成渔舟

飞鸟

桃花

在暮色和烟雾中相交辉映那烂漫的桃花那夕阳的光辉构成一股愁伤在桃花下

往事

谈笑风生

心中的桃花源

勾起了我满腔的空悲在炊烟升起时月儿弯弯思绪

便如湖面平静

篇3:桃花意象在唐代诗歌中的流变

学界普遍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而桃花意象也随着唐诗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

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粮,取给于道路焉。”[1]P452“贞观之治”照耀下,初唐桃花也是绚烂多姿,满载着激情与欢喜。一方面,与风光无限的江山、青春俏丽的佳人交相辉映,充分体现了新朝的万千气象。如太宗李世民《咏桃》中桃花是整座江山的缩影 ;长孙皇后《春游曲》中桃花不仅触动了佳人的春情,更表露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受齐梁繁缛文风的影响,桃花诗歌也出现浓艳靡丽的特点,如宋之问《芳树》(一作沈佺期诗)、沈佺期《三日独坐驩州思忆旧游》,书写细腻,繁如富锦,对仗工整,格律精密。《新唐书·文艺中》:“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2]P5751

初唐桃花诗受齐梁诗风影响,难免有繁富浓丽的弊病 ;盛唐桃花诗更重感情的抒发。李白随性而发,在他笔下,桃花有“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3]P1724(《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的潇洒,也有“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3]P1751(《流夜郎赠辛判官》)的惆怅和“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3]P1695(《上之回》)的怜悯。杜甫忧国忧民,桃花更多也是反面消极的象征,有“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3]P2538(《昼梦》)的梦牵魂萦,也有“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3]P2451(《绝句漫兴九首》)的愤怒谩骂和“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3]P2438(《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的漂泊离愁。

但在盛唐诗中,桃花流露更多的是快乐。李白《山中问答》、《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桃花”是飘逸仙骨的高歌,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喜晴》中“桃花”是淡淡哀愁中的喜悦,孟郊《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岑参《喜韩樽相过》中“桃花”是与友同游的愉悦……王维心系田园,桃花在他看来也多了几分惬意和活力。“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3]P1239(《赠裴十迪》)、“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3]P127(8《春园即事》)、“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3]P1306(《田园乐七首》)、“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3]P1298(《辋川别业》),诗人见证了桃花的一生,桃花也证明了田园生活的安逸静谧。

安史之乱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4]P359桃花意象背后呈现的情感也更加多元和复杂。

一方面,桃花作为故乡的象征屡屡出现,并且染上悲情色彩。“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3]P1560(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对于独自在外的游子而言,家是不变的思念,这曾盛开在家乡的桃花总会不经意间触动他们的一腔相思。然而物是人非,“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3]P4148(崔护《题都城南庄》)桃花依然盛开,曾经的人已不再,“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3]P4112(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徒留无限伤感。故乡渺远,昔人已矣,容颜易老,这象征着温馨美好的桃花也成了苦闷悲伤的化身。

另一方面,桃花盛开时光彩夺目,但花期短暂,经不起风吹雨打,俗话说 :“三月桃花几日红,风吹雨打一场空。”温庭筠《敷水小桃盛开因作》:“二月艳阳节,一枝惆怅红。定知留不住,吹落路尘中。”[3]P6744因此,桃花意象在诗中的时间意识非常强烈。“南家桃树深红色,日照露光看不得。树小花狂风易吹,一夜风吹满墙北。离人自有经时别,眼前落花心叹息。更待明年花满枝,一年迢递空相忆。”[3]P4631(元稹《南家桃》)花开花落即是一年,映照着诗人的不幸 :“他日未开今日谢,嘉辰长短是参差。”[3]P6203(李商隐《樱桃花下》)

此时,还有一类诗歌,桃花甚至成为反面意象,如刘禹锡《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3]P4111这首诗重在写秋,山明水净,红黄交加,情韵高雅,颇具君子风度,让人敬肃。最后一句诗人用“春色嗾人狂”加以反衬,春天百花之轻狂更显出秋天“深红出浅黄”之娴雅。春色以艳丽取悦于人,秋景以风骨陶冶情操,因此繁艳的桃花反而给人“浓得化不开”的嫌恶之感。又韩偓《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湘浦梅花两度开,直应天意别栽培。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寒气与君霜里退,阳和为尔腊前来。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何曾用不材。” [3]P4111用桃花与梅花对比,以桃花的轻佻衬托出梅花的高洁,在此,桃花成了趋炎附势的无才小人的代称。

随着唐诗的发展,桃花意象由景致美到情致美,由外在的美艳到诗人内隐的情愫,意象表达渐趋复杂。

在唐代诗歌中,桃花常作为桃花源的象征,并时常打上宗教的烙印,文化意蕴深厚,审美情感独特。

首先,桃花象征诗人对美好人间的向往,尤以桃花源为代表。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构建了一个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男女同作,老少同乐的纯美世界,这也是唐代诗人梦寐以求的圣境,如张旭《桃花溪》、韩愈《桃源图》、曹唐《题武陵洞五首》。“谪仙人”李白一生桀骜不驯,随性洒脱,从不阿附于权贵,敢于让龙巾拭吐、力士脱靴、贵妃磨墨,有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3]P1787(《南陵别儿童入京》)的壮志豪情,却对“桃花源”情有独钟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3]P1813(《山中问答》))“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2]P1675(《古风》十五)“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3]P1730(《和卢侍御通塘曲》)“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3]P1755(《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3]P1820(《答杜秀才五松见赠》)“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3]P1842(《下途归石门旧居》)与桃花流水相伴,在红花绿水间怡然自乐,诗人忘却了一切俗世的烦恼。

其次,唐代文人笔下的桃花源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印记,成为与人间截然不同的、遥不可及的仙境圣地,正如王先谦所说 :“《桃花源》章,自陶靖节之记,至唐,乃仙之。”[5]。在唐诗中,桃花时带宗教意味,如元稹《刘阮妻二首》:“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3]P4640储嗣宗《宿玉箫宫》:“借问烧丹处,桃花几遍红。”[3]P6882李群玉《送秦炼师》:“锦洞桃花远,青山竹叶深。不因时卖药,何路更相寻。”[3]P6590而宗教中的桃都是神物,自然生长于神境,敦煌词《浣溪沙》(仙境美):“仙境美,满洞桃花渌水。”[6]P125桃花是仙境的符号,因此,诗人常借桃花表达对仙境的憧憬,如王维《桃源行》、刘禹锡《桃源行》、白居易《华阳观桃花时招李六拾遗饮》、许浑《宿咸宜观》。

唐代桃花意象这种宗教意味和仙灵气息与唐代宗教发展密切相关。唐朝政教分离,宗教不干预政治即可存在,因此宗教兴盛,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等多宗教并存,佛教与道教发展尤盛。除了太宗和高宗,其他皇帝都大力宣传佛教。“武后大造佛像,中宗崇饰寺观,肃宗、代宗在宫内设道场,宪宗命中使杜英奇至凤翔法门寺迎佛骨。”[7]统治者“擢用方士,崇奖僧道”;文人士子也纷纷效仿,佛教徒比比皆是,如王维、杜鸿渐、元载等 ;百姓则“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寺庙数千,僧人上万。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修炼神仙之术,尊崇黄老之学。高祖李渊崇奉道教,并自称是老子之后,建立老子庙。高宗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熟读《道德经》,规定老庄之作为士子必读书目,道教风靡一时,据《唐会要》记载,当时长安城内有三十多所道观。宗教营造的是一个没有硝烟弥漫,没有阴谋权术,人人万寿无疆,逍遥快活的极乐世界。因此,宗教往往和仙境紧密相连。唐代文人大都受道教影响,李白是道教教徒,贺知章也由佛教转道教,王维也深谙道教,在他们文中时有一股仙风道骨。

篇4:心中的桃花源

我究竟身在何处?环顾四周,依然是那山那水那座城,这不就是我朝夕相伴的一切吗?但此刻,我的心中充满了久违的归属感,仿佛冥冥间有一股巨大的吸引力,我开始信步向前。沿着空旷的码头,寂寞的街道,三三两两的行道树,开始一场灵性之至的旅行。

背对着耻辱柱,面对着肃穆的圣母院,我心中积蓄一冬的冰雪在无声消融:当“丑”的化身卡西莫多被绑在烈日下受鞭打示众时,他渴求围观的人群给他一点水喝,却无人理睬。这时,正是天使一样的爱斯美拉达,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地把水递到他的唇边。她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卡西莫多,使他从此坠入爱河。外形丑陋但天性善良的卡西莫多与仪表堂堂却虚伪地标榜自己“清心寡欲”的副主教克洛德截然不同:同样深爱着爱斯美拉达,一个是不计回报地奉献,另一个则是不择手段地占有;前者的结果是毁灭自己,以死亡的方式跨越横亘在相爱的两人之间的鸿沟,后者的结局也是毁灭,却充斥着“不能占有她,就毁掉她”的邪念。卡西莫多的高尚与克洛德的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填补了我对美的认识的空白。丑陋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善良的心灵;美丽的外貌和华丽的衣着,往往掩饰不住内心的罪恶。只有心中充满了爱,才能洗尽世俗不堪的铅华,最终迎来春暖花开的季节,绽放所有的美丽。巴黎圣母院高耸而威严,加之路易王朝暴动流血的背景,那相貌畸形的敲钟人和美丽善良的波西米亚女郎卑微而凄惨的爱情显得格外令人动容。圣洁的教堂掩饰不住龌龊的乞丐街,丑就在美的身边。圣母院的钟声交织着爱与恨,碰撞着善良与丑恶。

背对着坟墓,面对着古老的角斗场,我感到灵魂在激荡。我眼睁睁地看着哈姆雷特完成了复仇的使命,却也让他自己的人生之戏早早收场。这是一场纯粹的悲剧,但有价值的事物并没有毁灭,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一个人背负着两个人的债,被寄予的究竟是信任,还是其他?老国王当初怎么会料到,复仇的结局竟然是玉石俱焚。我在刹那间泪流满面,但哈姆雷特却宽慰地说,我终究战胜了那个恶魔。可是没有人看见,在哈姆雷特倒下的瞬间,他的眼角还挂着一滴英雄泪。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但我永远记得一场正义同邪恶的悲壮决斗。

背对着阳光,面对着生机盎然的向日葵,我感到灵魂被震撼。我看见凡·高用他金黄的油彩肆意地渲染着光明,自己却在黑暗的阴影中不断颤动,然后消失——他把他的苦,他的悲,他一切的一切,全都融入油彩,然后凝成一个不朽的永恒。这个遍体鳞伤的躯壳怎么会拥有一个如此倔强的灵魂?被世人冷嘲热讽的孤独,难以想象的困顿生活,难道都没有给他蒙上一丝阴影吗?我追问他,为何灵魂不甘堕落?他轻轻一笑,总有一天世人会理解我。他的手遥指一方,我依稀地看到很多人在赞美他的笔触火焰般奔放,他的线条叛逆地狂舞,很多人感慨他刻画的深度,棱角的分明——凡·高愤怒的宣泄终于得到认同,他旷世的孤独终于在百年之后有了巨大的回音。可他活着的时候,怎么就不被人理解呢?因为在任何时代,标新立异都难免会遭到抨击。当时有谁能料到,凡·高生平唯一卖出的一幅画,会在他死后一夜间价值连城?然而,世俗的喧嚣并没有阻挡住向日葵耀眼的万丈光芒。凡·高一直坚持不懈地攀登艺术与人性的巅峰,他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为画笔润色。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就像凡·高永远向着艺术。我的指间开出一片灿烂的花,我终于明白了永远有多远,我的泪眼看不见。但至少这种信念会把他推向至远——凡·高拍了拍我的肩,告诉我,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朦胧中,我听见海浪哗哗的巨响,伴随着的是老人顶天立地的箴言:“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决不可以被打败!”隐约间,我看见弱小的简·爱勇敢地追求人格的平等,毅然离开罗切斯特……

篇5:心中的桃花源

作者 杨雅迪单位 海城高中高二十四班姓名 徐欢欢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方净土,那里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风景,那里有抚平我们伤痛的泉水,那里有承载我们理想的风,却是一个别人不能污染,即使进去也不复得路的地方。

现代世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诸多事物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当然,其中有好的事,也有坏的事。我们没有能力阻止不好

事情的发生,却有能力捍卫心中的那方净土,保持它的干净和美好。

如果有两件事,你只有能力记住其中一件,你会选择哪一个?一件是中国航天上的又一大飞跃——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飞船的成功对接;一件是药家鑫的杀人案,想必你怎么也不会愿意记得那个让人无法容忍的药家鑫吧!因为那会污染你的心灵,让你找不到去那片世外桃源的路。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为淡泊与宁静会使那片桃花源更美丽,更引人注目。还记得有个陶渊明吗?他为了使自己心净而隐居南山,他独在东篱采菊,独在山下种豆,在无人处畅饮,他在自己心灵的桃花源内避乱。他的心是那样得纯净,于是才有了一个“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陶渊明。

是啊!心中总有那么一方净土承载着心灵的伤痛。曾几何时,我们也奋斗在书桌旁坚守着自己的梦;也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疯狂。

在这时,心中的那方净土便是为你洗去浮躁、洗去疲惫的泉,让你能够躲在那里休养生息,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一颗纯洁无暇的心,就好像有了一个可以依托的桃花源:这里有欢歌的小鸟;这里有蔚蓝的天空;这里有可以放心的食物;这里有我们想拥有的快乐。有人说,王勃只是一个不懂世事的诗人,他辜负了都督的美意,可是谁曾想过,正是他的一颗纯洁的心,正是他的不愔世事,才造就了一代才子,才能让他留名青史,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只因为他的心中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正是这片心中的桃花源,让伤痕累累的他可以放心地休憩,惬意地吟诗,豪迈地放歌。

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也正是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方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这才使得他能够不畏权贵,使得他能有资格让贵妃捧墨,力士脱靴,使得他不愿向权势屈服。这也使的李白有大量的时间游览名山大川,才能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千古名篇。

篇6:心中的桃花源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中的桃花源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中的桃花源作文1

如今少有人听戏了。

记得家乡曾搭过几次戏台,请来戏班子,唱的多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类的本子,难有新意。台上艺人花冠彩裳,顾盼生姿;台下老头子敲着老式的长烟管吞云吐雾,老婆子在云雾萦绕中责骂着故事里的负心男。

我打小就爱听戏曲。

在老家,祖辈带大的孩子大抵听过戏,当然也大多会不耐烦,没听两句就跑开了。我却是爱极了的。祖母爱听歌仔戏,每每电视上播戏了,她总坐在沙发正中央,招呼我:“乖乖,快来听曲喽!”我便迈着小步跑到她跟前,爬上沙发端坐在她身边,安安静静地看戏。

大一些了,记得最深的就是《霸王别姬》。毕竟是少年心性,听不出泣血般的唱腔里蕴含着人世间多少悲苦苍凉,只觉得梅兰芳先生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极具风韵。到了虞姬自刎的那一幕,我一时看得痴了,竟怔愣在原地,只觉得耳边荡气回肠的婉转声音仿佛是从我心里唱出来的

“大王,将宝剑赏与妾妃。”

“孤大事去矣!”

英雄末路,不甘和无奈,摧肝裂胆,荡气回肠。

或许从那时起,我命里注定会藏有一方净土,存放那些刻骨铭心的戏曲。

时值青春,我着迷上了昆曲,如痴如醉。缠绵柔曼的吴侬软语,唱出了人生因果与世间百态。水磨腔与花腔唱出《牡丹亭》,惊叹叫绝的《思凡》,无一不是千回百转又独具风格。《思凡》里色空开头“正青春,被师傅削了头发”一段,无论看多少遍也不会腻,我总会情不自禁的随着那“年方二八,一心不愿成佛”的小尼姑,一步一回头,走到哪里唱到哪里。

戏曲里有亲亲子子有矜寡孤独,有生旦净丑有喜怒哀乐,有善恶,有正邪,有千姿百态。一曲折子戏,妆饰终将脱落,蒙冤也会昭雪。那浮世绘背后,是人间的一切美好你要相信天道酬勤,要相信善恶有报,要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要相信世界盛大灿烂一切皆值得。

只可惜,少有人听戏了,少有人能有耐心能静下心来,去听一听传承千年的国粹了。

浮华的年代,少有人能够停下来,沉浸涵泳咀嚼品味,曾经光芒万丈如今束之高阁甚而蒙上尘埃的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

你可曾了解关注过传统文化的那些经典?粗犷豪迈的秦腔,无端五十弦的锦瑟,惊艳绝伦的敦煌壁画,巧手精雕一块玉石的绝活,再也没人能闻火烈之声而知其良木,制作一把焦尾琴了!司马相如的《绿绮》和嵇康的《广陵散》,还有谁能倾情演绎?

我曾想,会不会有那一天,中华传统文化将泯灭消亡?我们会不会再也听不见一曲戏腔,吟不出一句古文,抚不出一声古琴?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无人继承,老艺术家们带着憾恨与不甘阖然离世,身后是即将失传的艺术瑰宝。我希望,汉服穿在身上,所有人都习以为常,不再收获异样的目光;随手一把古琴,能奏出几声雅乐音阶;台上故事如歌如泣,台下有人拍手叫好甚至还会落泪;秦腔一声吼,仍能激起人心里的勇气与豪情,人们可以靠着它走过所有寒冬。

流传千古的,岂可失之于今朝?

我心里的桃花源,便是这姹紫嫣红亘古长新的中华传统戏曲。她依旧在燃烧,在发光,永远不会熄灭,永远在宇宙中盛放。

心中的桃花源作文2

棕褐的地板上,映着藤椅与黑褐小桌的影子,地板上闪着一个光点,惹人的眼,仿佛在说:“这是外婆的房间。”

外婆房间的墙上也有光点,闪着微弱的光,在这些微光下,墙上纹着的淡蓝色小花,也越发楚楚动人了,一朵朵摇曳着,抖落些阳光。阳光落在洁白的床上,落在几朵浅红的小花上,落在几只衔着小红果的小雀上,它们从哪儿来,又回哪儿去?谁也不知道。走入房间,只感到简朴与舒适。从小,我便是在这里长大的。

小时候,我经常到外婆房间去,尤其喜欢到外婆房间里去晒太阳。走进房间,顺带把外婆的鞋踢到床底下、小桌边,接着便坐到床边,坐到那暖洋洋的阳光下,有时困倦了,就两手一张,腿一伸,像个“大”字一样躺在床上。现在想想,依旧觉得有趣。有时无聊了,就趴在床上,数数花瓣,数数小雀,数数小红果。一直到外婆发现鞋不见了,直接嘟嘟嚷嚷地慢慢俯下身去,捡床底下的鞋,到时候她又会说我的不是了,现在也还常常说呢,我已改掉不少坏习惯——毕竟现在,我可不会踢鞋了。

曾记得,我捡到过一只小麻雀,它从窗口飞入了走廊,却飞不出去了,我双手托着这小生灵,感受着它的心跳,打算喂养它,外婆洗完菜,在一旁看着我把小麻雀放入小笼,微微俯下身说:“把它放了吧,这样养不久的。”于是,那天中午,阳光把外婆的房间烘得暖洋洋,我与外婆在房间里,打开窗,放了小麻雀,看着它越飞越远,我倚着窗台想,它会衔着小红果回来吗?以前对这事不以为意,现在想想,才知道我那时学到了多么珍贵的品质,那是善良。

仔细想想,在外婆房间里,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在应该吃午饭时,我躲在房间的窗帘后,笑嘻嘻地听着外婆喊我。天空打雷时,我紧紧握住外婆的手,那是粗糙的、温暖的手,当握住那双手时,心里就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待到我长大了,专注于学习,不再躲在窗帘后,而是站出来担起一些责任,外婆依旧每天见得到,房间却不常去了。学业越来越紧张,责任与梦想鼓舞着我前行,也就不再去外婆房间了。

现在再走入房间,也只有我一个人了,外婆又在不停做家务,时间的灰白也一点点攀上了她的发,待到我再见她时,却又出了房间……不知不觉地,过去那情景却已成了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

外婆,请放下家务吧,到房间里和我聊聊天吧,我愿意和你慢慢聊,让我再入一回桃花源,可以吗?

我心中的桃花源,莫过于此。

滨海镇中学林海莉点评:浅浅的文字,淡淡的失落,忘不了的是外婆对“我”的沉沉的爱,“我”对外婆的浓浓的思念。外婆房间的阳光是温暖的,外婆的数落是温暖的,外婆的善良是温暖的,外婆的手是温暖的,甚至与外婆的迷藏也是温暖的。虽然文章并没有运用太多优美的文字来描写这一切温馨的回忆,但是,作者运用的特写方式,恰恰带给了读者身临其境之感,一分一秒,一点一滴,甚至连在阳光中飘舞的尘埃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放大文字的身影,放缓阅读的速度,情更真切,意更浓郁。

心中的桃花源作文3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纱窗,淅淅沥沥、斑驳陆离地洒在我的身上,将我从一夜好梦中唤醒,那一刻,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伸个慵懒的懒腰,探着鼻子尽情的呼吸,鼻中是清晨未散的湿意和清新。

打开门,走出去!望着眼前那豁然的光景——成片的田垄绵延到天际,金灿灿的麦浪翻滚不息,哪儿有蛐蛐和鸣,哪儿有蝴蝶蹁跹,哪儿就有了生机,这便是我心中的桃源乐土,一片放牧心灵,淳朴自然的天地。

我爱自然,那儿总有数不尽的树木和丛林。

走在林间小道上,沾着冷湿清凉的露水,踩过绿意盎然的天然叶毯,抚过树干粗糙的沧桑,听鸟儿清音,看诗情画意,闻草木之息,享竞中之静,那样放松而恬淡,自由的感觉,最自在不过了。或许运气好时,真能亲眼目睹“曲境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别样意态,享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韵味。贴近自然,拥抱自然,我体会了自在。

我爱田园,那儿总有收获与丰收的喜悦。

秋天,不仅是金色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正如我们学习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般。看大棚里的果实挂满枝头,看田地里的蔬菜蓬勃生机,看黄灿灿的麦子卷起麦浪,看那老实敦厚农人欢喜采撷。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鲁迅笔下那片美好的百草园,他有酸酸甜甜的桑葚,我便有咧开笑脸的石榴罢,用杆子打一下,剥开将那些饱满的子粒放进嘴中,唇舌留香。 我还喜欢那沟壑纵横的田梗与阡陌,走在上面,扑鼻的是泥土的气息,又软又松,舒服极了,偶有几只扑着玩的小猫小狗跟着走,或是几只小鸟儿不怕地落在肩头,那定又是别一般的情趣。

我爱乡下的雨天,因为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暑假里曾在城里看到过一次大彩虹,那是自我出生后看过的为数不多的一次彩虹,也是我所见过的至今为止最大的彩虹。弯弯的彩虹横跨在漫漫的天际,巨大的光晕把我们都笼在里面,但很快便又消失了。那时,母亲总会念叨起她儿时的那道道彩虹,那些彩虹更大、更艳、也更具童心,令我羡慕不已。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相信风雨过后真的会有彩虹,失败过后真的会有成功与希望。

我爱乡下那简朴却有趣的小木书桌,它虽小却泛着书香。

那小木桌不禁使我想起鲁迅那个刻着“早”的书桌,事事早,时时早,勤勉于学,书香满溢。

我更爱乡间的天空,那是蔚蓝、博大、保罗万象的天空。

白天,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天空蓝的似水,白云白得如糖,像海里的一卷浪花,打湿了天上翱翔的鸟儿。那抹蓝、纯净、清新、不染一丝污尘,这在城市里是永远看不到的,或许是因为那片天染了灰,遮了帘,又或许是忙碌的我们永远没有时间去看那片天。天,给予我喜悦,所以清一直蔚蓝。

傍晚的天,褪去宝石般的蓝,反而镀上了一层艳丽的红,像印度舞娘身上的纱,红得热情,红得耀眼,烧起了半边天的云。

夜里的天,是星星的摇篮,满天的星,流淌成一条璀璨的星河,洒下一夜的光辉,宁静而安详。

就这样,在星辉斑斓李,静静入睡吧。

我的桃源,在那最接近自然的地方。

心中的桃花源作文4

“桃花源”用拆字法来理解,那就是“桃花的源头”。桃花不就是那美好事物的象征么?引申一点,就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一个心的归宿。心想之境,好不美的享受。

农村的老家,偏偏僻僻,摇摇晃晃,歪歪斜斜。在这儿呆了十几年,也不曾十分清晰地表达出这种味道,只是心有所思便神向往之。

田间的小路,弯弯折折,像一张密织的网,一路走来,踏过无数红黄交接的尽头,却始终找不到方向。那被分割的.田地,孤寂地站着,等待下一季的耕种。我真想拥抱着一片虽贫瘠但却风貌依旧的土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那一片独立山头的树木,不知经历过多少春夏秋冬,也不知尝遍了几番的沧桑巨变,才能变得如此挺拔,坚强,那是所谓那些城里的娇木所不能及的,它自有它的风格。每天越过时,我都吮吸着那一篇灵气,着已成了我的一种享受,这饱富田地之灵气的精华。它,支撑了一片天。

风挽走了些残枝败叶,它们被挪到了一个新天地——一个新生的地方。绿黄交接不也是一种冲击么?我经想冥想:野风这无情的家伙,竟卷走了这一片我的挚爱。但我错了,犄角瓦缝间,散落的依旧是那一丝牵挂。

小河挽流,多么惬意的体会。在农村,它永远给人以原生态的感觉,时而猛,时而柔,时而激,时而平,这大概就是它的本质吧!也只有在这山间小路边,我才能触摸到它的气息。当绿萍从我手中逃走时,我震撼了;当水萍在我指间嬉戏时,我省悟了。

我经常会有这样的猜想,这一幅幽然的山水画真的存在么?我寻找着。

晕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种和暖的气息,它发酵了,在人们的言语间,变得欲加温馨,安详。我沉浸在这种氛围中不能自拔——可能是爱的缘故吧!在农村,灯光被晚霭蒙住了,显得愈加灰黄。看着它,眼睛仿佛中了沙眼。迷迷晕晕中早已陷入了爱的城堡。

每至傍晚欲进餐时,我更加陶醉了,一席家宴也由此揭开了它最神秘的面纱。我淡淡地品尝着一些香味,渗透了汗水与情爱。宁静的夜晚,独步庭院小径,犬吠声渐渐止步。那从墙缝中透出的几些晕光,给绿竹披上了一层外套,变得更加地金辉了。竹片点缀着那零零落落的光秃秃的枝条,没有了绿丝绦的柔美,却变得更加精致了。

让夜景不安宁的,要数那矮灌丛间的夜行者吧!好美,一只萤火正在我的肩膀小憩,它可能累了吧!瞧,他正在搓它的手舔它的脚呢。真不忍心去打搅它。蚂蚱正用它那强劲有力的弹脚往家中奔去,每一片叶子上都洒落了它的脚印,那是它走过的标记。拨开叶丝,不知是什么动物,它们正在窃窃私语,商量着明天的行程,我想。最扰人的,要数田地中的蝈蝈了,不知是何缘故,它不停地叫着。它是在展示什么东西。露珠这时候却冒出来了,我轻轻的捧起一滴,好甜,就像那初晨时的甘露。……

好不忍心离开这一堂天地,但我还是回去了,去享受另一份快乐。这一片用网结成的天地啊!不知滋润了又牵连了多少人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总是渴望这世界能与我并肩齐存。

篇7:我心中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是绿色的。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了头,像刚落地的娃娃冲着你微笑。柳树冒出了新芽,妩媚地拂动着它的胳臂。我走进了春的世界,走进了绿色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五彩的。花朵展开了笑脸,莲花也绽开了冬眠的身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错,莲也有着它独特的美丽。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不愧是“水中仙子”。小溪欢快地跳跃着,不停地向前奔流。我走进了夏的世界,走进了五彩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金色的。麦子在田野里一波一波翻涌着,如汹涌的海浪。果实高高兴兴坠地,农民伯伯们收割着稻谷,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们也骄傲地抬起头。我走进了秋的世界,走进了金色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白色的。冬天到了,地上天上都是雪花,悄悄落在了你的鼻尖和眼睑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这句诗将白色的冬天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但我却看到了另外两种颜色,梅花和青松傲然伫立着。我走进了冬的世界,走进了白色的桃花源。

这时候,我才发现桃花源并不只是有那优美的景色,更多的是我们美好的心灵,更多的是我们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教室里,朗朗读书声,声声回荡;草坪上,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嬉戏、玩耍;大树下,老人们在一起聊天、下棋。不再有了责骂声,不再有了诉苦声。家长们也都不再盯着考试分数,而是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这时,柳树更加妩媚迷人了;莲更加纯洁了;梅和松也更加挺拔了。

篇8:诗歌心中的桃花源

赖声川, 江西会昌客家人, 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 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博士。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 现任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美国斯坦佛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1984年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 被誉为“亚洲剧场之翘楚”。

他被日本NHK电视台称为“台湾剧场最灿烂的一颗星”;美国橘郡记事报称他为“台湾现代剧场的创造者……世界上很少剧场艺术家有赖声川如此广远的成就。”远东经济评论曾称他的作品为“中国语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戏剧”;美国新闻周刊说他的作品“是最新的印证, 台湾正创造着亚洲最大胆的中国艺术。”新加坡联合早报说赖声川的戏“为世界华语剧场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悲喜剧经验。”从别人给他所覆盖的种种定义不难看出, 赖声川是一个在剧场文化上有着相当功力的人, 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编排出像《暗恋桃花源》这样令人拍案叫绝的剧本。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 他们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和约, 双方争执不下, 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 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 也因战乱离散, 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 却彼此不知情, 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 时以男婚女嫁多年, 江滨柳以濒临病终。“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鱼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 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 等他回武陵后, 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暗恋”和“桃花源”两个本来相互之间毫无联系, 甚至是悲喜相互矛盾的故事, 透过赖声川的巧妙设计并不矛盾地展现在所有观众的面前, 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这个剧本创作于20世纪60、70年代, 而创作灵感也赋有戏剧化, 一次赖声川在台湾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 晚上首演, 可就在中间, 还有两个小时要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 小朋友们都来了, 钢琴啊, 讲桌啊, 都急着要往舞台上搬。本来, 赖声川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台上表达悲与喜乃是“一体之两面”。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 正好给他提供了描述的对象。于是, 各自并不完整的悲剧“暗恋”与喜剧“桃花源”就这样出现在一个舞台上了。

“这个时代, 是钢筋、水泥、混凝土构筑的森林, 我们在这个森林里追逐嬉戏, 不得不穿上防弹背心, 将心灵装上防弹玻璃。最真的地方已经看不见了, 每个人都拼命追逐。”——赖声川

电影开始的时候, 我们首先来到旧中国的上海, 进入江滨柳和云之凡的爱情故事。一个家乡云南, 一个家乡东北。同在西南联合大学读过书, 未曾相识于云南, 却共同热恋在了上海, 两个人漫步在上海的黄浦江边, 相互诉说着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彼此的爱恋, “你是晴空的流云, 你是子夜的流星”, 正当我们沉浸在两个人的感人故事和那黄浦江水时, 导演的一句停, 让我们忽然发现原来这只是个表演, 迫使把我们的思绪从上海拉回到了台湾的一个剧场, 当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场闹剧, 认为江滨柳和云之凡是虚构的人物的时候, 导演的一句句斥责, 让我们重新审视两者的真实性, “你演的是江滨柳, 你们现在站的是黄浦江上, 你们是彼此相爱的”, 剧中的林青霞反驳导演的时候, 导演的一句“你永远演不出云之凡”, 再配合苍凉的背影时, 在这一刻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剧中的江滨柳是不是就是导演本人, 《暗恋》这部戏是不是就是导演本身的经历与感悟, 而这两个问题即使到了影片结束都没有给我们最终的答案。随着影片的推进最具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 另一个剧组桃花源忽然闯入到剧场中, 给整个影片添加了矛盾与戏剧性, 这个剧组在“暗恋”剧组的排练中间强行撤去下了他们的布景, 并出具了自己所谓的剧场使用证, 也正是这个剧组的闯入给整个影片增添了矛盾冲突, 随着这一剧中李立群饰演的老陶的出现, 我们跟随导演的镜头进入到了另一个故事之中, 桃花源记里每个演员夸张的表现手法, 轻松而略显轻浮, 夸张而稍带浮夸。所有演员的动作均极尽夸张之能事, 将剧中人物的性格、情感与情节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得袁老板喜欢不断重复说:“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然而, 他的梦想他始终没有去做, 但却在桃花源中实现了。这又有何隐寓呢?是否,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 却又唾手可得呢?也许, 只要你迈出了那一步, 你的梦想就已然实现。由于两个剧组都有剧场的使用权, 又都演出在即, 于是不得不做出一个虽在意想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方法, 共同使用一个剧场进行排练,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决定把影片推向了高潮, 此刻我们看到了一个滑稽的方式, 在剧场的一面呈现的是台北病房的一角, 老年时的江滨柳开始怀念自己心爱的人, 充满着悲情的色彩;另一面则呈现出了老陶进入到了心驰以往的桃花源的幸福故事, 充满着戏剧的色彩。巴赫金曾说:“自我永远无法获得完全的自主性, 每一种话语都试图在与别种话语的交谈中成为标准的、特权的话语。”而在《暗恋桃花源》中, 这种话语权的斗争直接体现为谁占据舞台的使用权, 谁就成为权威话语的掌控者。在两剧的交替演出与台词穿插的背后, 两部戏剧同时也在进行着相互诠释、影射和解构。而这种诠释使得“暗恋”中的悲剧与“桃花源”的喜剧同时升华, 而升华的感情是喜是悲, 是欢笑还是泪水只有观影者自己才能了解。

为了不让这场闹剧继续下去, 不让观众形成视觉的疲劳, 赖声川巧妙地让“暗恋”剧组的导演大方地让出剧场的使用权, 使影片恢复到原有的轨道中, 悲与喜同时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当所有人都认为下面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一个运用平行蒙太奇展现的老式叙事情节的时候, 一个疯女的出现, 又将两个没有关联的剧情重新串联在一起, 在两台话剧的排练过程中, 一个疯女人不断地寻找着一个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提到的古代寻梦者刘子骥同名的人。这个疯女人莫名其妙地举动连同排练的舞台把两个故事完美地连缀在一起, 并使这两个故事与观众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 有利于观者进行反思和深入挖掘。影片采用戏中戏的复式结构, 叙述了一个永恒的情感困境。江滨柳与云之凡相见最后一面时所发出的哀鸣, 与老陶面对春花和袁老板无休止的感情纷扰而发出的仰天长叹, 一起构成了对这个问题的终极回答。悲剧的《暗恋》和喜剧的《桃花源》, 在这一瞬间殊途同归, 令人黯然神伤。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有情感, 而正由于有情感, 才会比动物更加无情。有的时候, 我也不知道想要什么, 我要的是我的桃花源吗?”——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想呈现的主题思想有很多种说法, 有人认为是爱情, 有人认为是海峡两岸的思念, 无论每个人怎样理解影片都没有给出否定和肯定的答案, 纵观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影片本身在表达形式上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仅呼应了内容, 而且意想不到地成为戏剧冲突和舞台效果的源泉。在《暗恋桃花源》中, 导演使用了套层结构, 即戏中戏的形式, 使电影在一个大故事的背景下由两个话剧同台演出。当两剧组在舞台上发生冲突时, 一个不断来寻找刘子骥的女人暗示了影片基准的现在时态。这种套层结构就是让片中形成两相对照的镜像文本, 它们彼此折射、彼此包容, 以互文本的方式共同构筑了同一文本的叙事。两部话剧共一舞台产生了结构上彼此支撑、文本上互相解读的复合效应。

人们常说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有时候我们根本分不清是否已经在自己设定好的剧情中演绎另一个自我但却浑然不知, 《暗恋桃花源》中所营造的美丽桃花源是不是又是一个自己设定好的剧情呢, 再次回望影片, 无论是江滨柳云之凡又或是老陶, 他们在最后的一声长叹不就是在表明作者的心理, 其实我们想要到达的桃花源并不存在于世上, 而是存在于心理, 即使达到了那个地方, 那个桃花源还是自己想要的桃花源吗?

摘要:《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剧组, 由于剧场安排的失误, 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在场地彩排的和约, 在确定晚上谁使用剧场的问题上双方争执不下, 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 最终, 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 遂成就了一出古今交错、悲喜交替的舞台奇观。其实桃花源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挚真挚纯部分, 虽然这个部分被社会尘封了起来。但不同的人有他不同的桃花源, 桃花源只是自己的憧憬, 也只能是憧憬, 既然无法去爱桃花源, 那剩余的唯有暗恋桃花源, 一个永远到达不了的桃花源。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爱情,戏中戏

参考文献

[1]巴赫金 (苏) .巴赫金全集 (第3卷) [M].晓河, 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147.

[2]张森.我的桃花源——《桃花源作者阐述》[J].戏剧文学, 2005 (7) :104.

篇9:心中的桃花源

第一次对一个已入黄泉的古人感到惊讶:这家伙的想象力竟然超出了我。看来“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句话有些言过其实了。

曾经听科学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不断进步是因为有吹牛的人存在!

那么陶渊明为我们世人编造的世外桃源——一个“惊世谎言”,是否是对后世的一种预言呢?

以上是我在语文作业本上的“杰作”——对陶渊明的看法。当然你应该知道这样写的后果,我被叫到了办公室。

“……最后,我警告你,以后再这样故意捣乱,我就不只骂你这么简单了!”语文老师怒吼。

科学老师这天心情似乎非常好:“我倒是有兴趣阅读一下……”

科学老师的脑子里果然有着许多我感兴趣的事:“尉光呀,没想到你居然知道了那件事!我也只是刚刚从我的一个朋友那里听说的!我这位朋友在一家国家科研机构工作,据说这件事已被国家秘密封锁了……”

我紧张地等待他把事情说出来,但是老师突然话锋一转:“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么你就给我说说吧!”

“这还用我说吗,我那作业本上不是已经写清楚了吗!”我估摸着科学老师是看过我的作业本才发出感慨的,那么我在作业本中肯定无意写到了什么……

“看来你果然没有骗我,我也真的不敢相信居然在城北发现了一个洞窟,里面有疑似人类……”

“什么!”我仿佛五雷轰顶般呆立着。

“你不是已经知道了吗?怎么……”

我急忙掩饰自己刚才的失态,并慢慢地从办公室里退了出来。

2

“你们还记得一星期前报纸上登的那件事吗?”

“当然记得了,不就是山体滑坡出现一个大洞吗?”浩诤头也不抬,明显想要敷衍我。

谢泽也是一样的口气:“那个洞不是说已经被填埋了吗,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你们只知道这些假象,你们知不知道真正的秘密呢?”

“那能有什么秘密?”

“对呀,别吵,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我不打算继续和他们周旋下去,开门见山地说出了我好不容易打探来的消息:“那个洞里有人类!”

“什么人类呀?”他们两个的反应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剧烈。

“当然是……”我突然感觉到自己也说不出是什么人类,再说老师也说是疑似人类,不会是没有吧!

“自己都说不清楚,还有胆子来骗我!”

“我可没有时间和你玩!”谢泽明摆着是不相信我。

“这是科学老师告诉我的!”我怒吼。

“那肯定是他在骗你……”浩诤淡淡地说。

“他为什么要骗我?”我的表情难看极了。

“嘿,同志,今天是4月1日呀,你又不是不知道!”谢泽不耐烦了。

“那又怎么了?”

“愚人节,你就别骗我们了。”谢泽一语道破。

良久,我才吐出一句:“可恶!”

语文老师正好进教室上课,于是我在离上课3秒前被罚站……

放学后。

我一边咒骂着科学老师,咒骂着谢泽和浩诤,咒骂着愚人节,一边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家在城市的西北部,离城北的那块塌崩的山坡相距两千米,一个来回也就半个小时……我在恍惚间突然想起了这个。去不去呢?

“呵,尉光!”谢泽在身后叫道。

“干什么?”我没好气地说。

“去城北呀,你不是说那里有什么秘密吗!”

“怎么,现在相信我了?”

“我们只能相信……”浩诤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和我们会合后,他对我说:“我在电脑上查找了有关信息,发现除了那个洞出现的消息之外,没有其余相关的报道,甚至连洞出现的原因、洞的内部情况、对洞的处理都只是一笔带过……”

“而且,我听说城北这段时间管得很严,那个山坡现在根本不让去,说是因为有再次滑坡的可能……”谢泽脸上带着诡异的笑,“不过我想原因应该不那么简单……”

“那还用说!”我立即变得神采飞扬,快步向城北跑去。

3

城北还只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区域,这里有大量的树丛以及山坡。

“看来这里真的有鬼呀!”我们躲在蒿草下,浩诤小声嘀咕着,但很快被我们两个狠狠地瞪了一眼。

谢泽将脖子缩了缩:“怎么办?虽然可以肯定这里有什么秘密,但是我们进不去呀!”

这的确是个问题……

但这恐怕不需要我们解决了,那些看守滑坡的人迅速集合,形成一个方阵,一个穿着极为严肃的男人发话了:“同志们,我们都是全国各地最为优秀的科学家,自从发现这个山洞之后,我就天天寝食难安,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居住着未知生物的岩洞,这里面很有可能生活着一支几千年前和我们分离的地球人!我们要证实这个猜测,然后将之公布于世!”

我很不屑:就算证实这洞里有人类,那又怎样?不就是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然后再弄个诺贝尔奖玩玩……

探险队伍出发了,我们紧随其后进入这个拥有秘密的山洞……

洞壁十分光滑,似乎是人工打造的,但在我所知的现代器械当中,恐怕还没有一种工具能够将粗糙坚硬的岩石打造成这样。

我猜测:“这个洞应该不是普通人挖掘的。”

浩诤:“恐怕是这洞里面的生物干的吧。”

谢泽:“能够使用这样的工具,看来这里面的生物百分之九十应该是人类!”

继续行走了几分钟,前方渐渐开阔了起来,依照谢泽的推断,我们走了这么久,这里面应该很闷热……但是,空气似乎比外面还要新鲜。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洞内肯定有地方在持续产生着氧气!

突然,我感觉一阵倦意袭来。

“奇怪,今天我的生物钟有些古怪呀!”浩诤嘟囔着。

“我也是。”我回应道。

谢泽没有说话,因为他……已经晕晕乎乎了!

迷糊间,我似乎感觉前方的探险队伍炸开了锅,有人挥舞着手臂正在声嘶力竭地喊:“瓦斯中毒了!”

4

“早知道就不来这个地方了!”

“对呀!”

浩诤和谢泽的声音!我用力睁开了眼睛……

浩诤和谢泽都在我身边躺着。

这到底是在哪里?我为什么在这里?那些探险队员呢?

“医生!病人醒了!”我这才注意到门口站着一位护士……那么一切都很清楚了,我们在昏迷时被人救了。一切就那么简单。

医生快步走了进来,看见我们显然已经恢复过来的样子,煞是高兴:“小伙子们,你们已经两天没有睁开过眼睛了,我还以为你们不行了呢!”

虽然已经猜到了自己的所在地,但我还是条件反射地说了一句:“这是哪里呀?”

“这里?世外桃源呀!”

“医生,你开玩笑吧?”

“怎么,我说错了吗?你们的教科书上不是这样称呼地下世界的吗?”

“什么?这里是地下世界!”

“你到现在还不知道呀!”

我疑惑地看了看四周,还是觉得和地上的医院没有什么差别。

“好了,不多说了,我们的主席在会议室等你们呢,快点去吧!”

5

地下世界的主席很平常。我说的平常是指他的相貌身材都与地上的常人无异,并没有外星生物那种奇怪和恐怖的相貌。换句话说,如果把他混入地上的人群中,绝对没有办法找得出来。

“我饿了……”浩诤轻声说,但还是被主席听到了,他向我们身后的人做了个手势,片刻就有人端上来几碟小菜,我们风卷残云般的将它们消灭了。

浩诤问:“为什么这些菜的味道和我们的一模一样呢?”

主席说:“因为这些菜用的材料跟你们用的一样,烹饪方法也相同。”

我们与主席之间的谈话就这样开始了。

“所用材料和烹饪方法一样?你们生活在地下,就算地底下有相同的材料,但是你们怎么可能知道我们的烹饪方法?”我好奇地问。

主席笑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的语言、服装等都是学习你们的,你们在享受这方面的确比我们擅长。”

谢泽似乎听出了主席的话里有嘲讽之意,连忙转移话题:“你们到底是什么……生物?”这个问题问得有些不礼貌。

“当然和你们一样,是人类!不过在几千年以前我们就移居地下了,难道你们不知道吗?你们不是流传着一个‘世外桃源’的故事吗?那是我们另外一个城市在大概一千几百年前所经历的事:一个渔人在无意之中找到了那个城市,并且受到了款待,不过那家伙很阴险,居然叫来官差……这件事被一个叫做陶……”

“陶渊明!”

“对,就是他,他写出了《桃花源记》,这是对我们地下世界最为直接的描写,可惜你们把它当成了传说,没有发现我们的足迹。”

浩诤发现了新大陆:“难道你们有很多城市吗?”

“当然,我们的城市遍及全球,而且是不分国家的!”

“怎么回事?”浩诤继续追问。

“我们的祖先大多数都是由于战乱而躲到地下来的。在我们的世界中,虽然有不同的人种,但是我们一致通过‘无国化’条约,各地可以互相往来……”

谢泽似乎听出了什么问题:“往来?你们生活在地下,怎么相互联系?怎么说得上往来?”

“我们拥有更高的科技,你们把时间耗费在争端和享受上,我们则是更多地致力于发展科技。先说联系,我们发明电话比你们早几百年,由于使用的是与你们不一样的电磁波,所以与你们的通讯互不干扰。再说到往来,我们发明了时空门,能够将我们自身分解为粒子,然后以光速传递到地球上任何一个拥有时空门的地方。”

“难道地球上真的有那么多巨大的空洞容你们居住吗?”我问。

主席说:“当然不是,我们最先有十个群体分布在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我们也出现了类似于你们的人口爆炸,所以我们想到了开辟……”

终于只剩下最后的问题——最为重要的问题:“你们如何生存?”

“你是指一开始,还是现在?”

“都想知道。”

主席清了清嗓子:“你们肯定知道生物进化论,为了适应地下的生活,我们的祖先不断地提升着智力……先是将洞设在较为通风湿润的地方,然后把水引到洞中。但是这样很危险,因为很容易被陆地上的人发现,不过好在当时你们的技术更为落后,所以也就相安无事。后来在一千年前,有科学家发明了一项伟大的技术,这项技术是我们地下人类一次巨大的革命——水通直流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这有什么用呢?”

“你们当然不会明白,氧气正是我们最为需要的,这是我们实现完全地底化生活的第一步!在实现氧气生成之后,又一个天才级人物将氢气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你们地上实现了核聚变,这也不过只是一百年间的事情,而我们却在九百多年前实现并完善了氢聚变,从此我们不需要再为能源问题烦恼了!这是第二步……”

“那第三步……”

“实现了水的自然引入,那是最为重要的一步!500多年前,有一个地质学家找到了某种土壤,并在这种土壤中添加了一种会定期复制并死亡的植物,它们像陆地上普通的植物一样,外表覆盖着密集的根须,具有吸引水的作用。我们把这些泥土放置在某个特定的地方,那里就会常年供水不断,水的物理变化能控制这里的温度,水的化学变化则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生命所需的物质和能源……”

“这样你们就不用担心生存问题,并真正地实现了在地下生活!”

“没错!”

6

“你们确定要走吗?”主席挽留着我们,“那些来自你们国度的科学家都准备留下来学习这里的技术……”

“可我还是觉得这不是我的家园。”我婉言拒绝了,尽管这里是一个世外桃源,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那么,对不起,我必须将你们头脑中关于这里的记忆抹去,防止你们告诉陆地上的其他人……我要对这里的人们负责。”

浩诤也觉得没什么遗憾的,说:“没关系……”

“噢,对了,你要快点把这个洞口堵住呀!以后可能还会有别人进来的……”谢泽提醒着主席。

“当然,把你们送走之后我就会堵住它的……”

一道闪光划过我的眼前,记忆里似乎有什么美好的东西在遗失。

上一篇:经贸学院2010年度学生工作大事记下一篇:幕墙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