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主题活动教案

2024-04-17

花主题活动教案(精选8篇)

篇1:花主题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问题板块

主题墙报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家园合作

资源利用

1、了解春季植物的变化,感受春季的美好。2、通过观察了解连翘的生长过程。3、学习统计的方法。

4、学习折叠剪五瓣花,六瓣花。

5、通过对比区分迎春花,连翘花。6、培养幼儿用自己的实践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幼儿:

1、“下雪天花为什么会发芽?”

2、这芽是花还是叶?

3、它有几瓣?

老师:

1、迎春与连翘的不同,相同。

2、它们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

利用小墙饰,与自然物相结合。

记录统计不同时间芽的发育的过程。

图书区:投放有关灌木的书。

把活动的内容向家长公布,请家长帮助寻找相关资料或解答幼儿的提问。

1、园所内的植物。

2、家长资源。

篇2:花主题活动教案

春天到来了,孩子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到户外游戏。一天,孩子们看到院子里有黄色的连翘花开了。有的小花还掉到了地上。教师引导他们去观察花的外形,并和孩子们有找了其他的花。我们发现都还没有开,孩子们有些失望。何岳说:“他们什么时候开呀!”王茗:“老师我还见过小喇叭花。”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们身边的春天因为有了美丽的花朵才芬芳、绚烂。我们一起开始做小花的开放日历,就这样研究开了……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花卉的生长环境、内部结构。

2、能够动手对捡拾的小花,按不同特征分类。

3、引导幼儿利用嗅觉来分辨不同的花香。

4、引导幼儿爱护花草。

活动过程:

幼儿:

1、“小花掉在地上还能活吗?”

2、小蜜蜂在吃花吗?

3、毛毛狗儿是杨树的花吗?

教师:

1、花朵有香味吗?

2、连翘花、玉兰花是先长叶还是先开花?

3、一朵小花能开多久?

幼儿信息角:

1、我见过的花!有幼儿收集的图片、画册、和幼儿的绘画作品等。

2、小花要喝水,还谁需要水?

墙面设计:

《我们去郊游》和幼儿一起设计制作各种小花来布置装饰。

图书区:

《儿童小百科》

《美丽的鸡冠花》

《花儿好看我不摘》

《谁是花中之王》

幼儿信息角:

什么是国花?

表演区:

故事《三只蝴蝶》

歌曲《蝴蝶花》

与幼儿一起制作的小花蝴蝶的表演道具。

1、家长送来的各种开花植物。

2、请家长带幼儿到植物园参观。

3、请爷爷奶奶、讲自己种花的方法。

1、幼儿园内的种植的各种花卉。

2、中山公园的温室花房。

3、网上下载的图片。

活动网络图:

主要活动:

1、下来的小花

2、开花店

3、闻香瓶

4、神奇的花心

活动一:掉下来的小花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对凋谢的花做保存。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试验结果。

活动形式:分组

活动准备:和幼儿一起捡来的各种凋谢的花。

透明小容器、水、书、线、压膜机、纸盒等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1、和幼儿一起了解小花的来源,使他们懂得不摘花。

2、引发幼儿对小花生命的探索。

3、鼓励幼儿对实验进行大胆的设想。并进行操作。

4、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操作进行简单明确的语言表述。

5、验证幼儿的想法。

还应引导幼儿对花的外形进行观察。比如,花瓣是否枯萎等。

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允许他们犯错误。

为幼儿提供它们所需要的工具、材料。

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

给幼儿充分的试验时间。对幼儿的实验结果,多给予肯定。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好的保存方法。

活动二:开花店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按一个维度的花卉进行分类。

2、引发幼儿对花卉不同特征的认识。

活动形式:小组或集体

活动准备:各种花卉的图片、便于摆放的架子(大小积木)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1、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初步的分类。

3、鼓励幼儿和其他小朋友合作摆放,也要善于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意见。

4、会向他人讲解自己的意见。

5、为活动做小结,帮幼儿整理思路,归纳经验。

引导幼儿能说出最喜欢这花的什么特征?如:颜色、味道、花型。引导幼儿了解,我们的摆放要便于其他小朋友的参观和了解小花的种类。

观察幼儿的摆放情况,但不参与意见。尊重幼儿的独特见解。

要引导幼儿说明理由,“我问什么要这样摆。”

幼儿对花店很感兴趣。希望扩展为角色游戏。

活动三:闻香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嗅觉来分辨不同的花香。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形式:分组或区域

活动准备:可以旋盖的不透明的瓶子。

玫瑰花、茉莉花、丁香花、花椒、雏菊、香水、樱花等。

针等尖利的工具。

教育反思

1、引发幼儿对嗅觉的初步运用。对活动的兴趣的初步建立。

篇3:让活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迸放火花

儿童天性好玩, 生性好动, 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 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在课堂上多做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在这么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掌握知识就不会变得如往常般枯燥乏味, 而是轻松、愉快地接受了。这种做游戏的快乐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很快迁移为学习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快乐的, 这样对以后的教学大有益处的。如, 我在教学“宁夏义务教育版”四年级《游戏中的规则》一课时, 有一个环节是“规则可以修改吗”, 让学生体会如何改变游戏中的规则, 我在课前了解了学生经常玩的一些游戏, 上课时我就采用游戏的方式, 这一下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学生寻找自己的好朋友组成一组, 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学生从熟悉的游戏中提炼游戏的规则, 对规则有感性的认识。了解了规则以后, 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改,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 从现在的游戏规则中发现问题, 尝试用自己的力量去修改不合理的部分。在玩的过程中重新制定规则。修改后再玩, 直到将规则修改到合适为止。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这节课, 容易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从游戏中悟出道理, 品尝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内容标准的特点之一就是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充分重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极好的补充。德育学习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其中时充满了生命力。当然在品德课中的“活动化教学”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活动目标要有针对性

在日常的小学德育课教学中,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整个课堂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活跃, 但仔细想想, 有不少活动流于形式, 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 为活动而活动。没有将目标落到实处。因此, 教师在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时, 要力求把握教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结合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深入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 设计出适合于本班儿童的活动方案, 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 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活动内容要体现生活性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 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 适当补充本乡本土的“活”材料和学生身边的“真”事, 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易于儿童接受。让学生从生活走进课堂, 从课堂走向生活, 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

三、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常用的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录像、看投影、辩论等。但从总体上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课前准备活动、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后延伸活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

篇4:中班美术活动:花裙子

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女孩子特别爱漂亮,每天来幼儿园都会小聚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裙子,有的女孩还在区域活动时饶有兴趣地设计裙子。既然孩子有这方面的需求,再加上他们在小班时已掌握了简单的拓印方法,我设计了“花裙子”印章画活动,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利用身边各种材料进行拓印创作,给孩子们一个创作的空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感受印章画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一组圆点的排列造型,感受圆点的不段变化带来的不同美感。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大小圆点,并自由组合装饰出裙子上的不同花纹。

3.能以积极快乐的情绪主动参加活动,体验印章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各种大小圆点的材料(铅笔、饮料瓶盖等),蓝色卡纸设计的不同造型的裙子(人手一份)、白色水粉颜料、盘子、KT版。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印章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一组圆点的造型,感受圆点的变化美

(一)出示课件PPT(蓝色底上一排白色圆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看到了什么?看看小圆点们在干什么?(排成了一条直线)

小圆点们除了能排成直线,还能排成什么样的线条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出示课件PPT,让幼儿欣赏圆点排成的不同造型。

师:孩子们说了那么多,我们来看看小圆点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1.欣赏小圆点排成的线条造型。

总结:看,小圆点们真的变成了你们说的弧线、斜线、波浪线。其实小圆点还会变化呢!

2.欣赏小圆点排成的形状造型。

现在小圆点又要变了,变出了好看的形状,一起看。(出示课件)

(幼儿通过欣赏知道圆点可以变出线条,变出各种形状)

二、欣赏由圆点装饰的图案,感受圆点组合画的美

(一)出示老师设计的花裙子印章画(欣赏作品),PPT课件

1.师:今天不光小圆点来了,还有许多的大圆点也来了,他们组合在一起,给一件东西进行了装饰,让它变得很漂亮了呢!

师:看,他们是怎样排的?(外面的是大圆点,里面的是小圆点)

组成了什么图案?(三角形)

总结:大圆点排在外面,小圆点排在里面,组成了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图案。

我们接着看大圆点小圆点组合起来又将变出什么?(花)

2.师:这回圆点又是怎样排列的?(大圆点做花心,小圆点排列成花瓣)

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小圆点可以组成很多好看的图案。

(二)整体欣赏花裙子的图案

1.师:大小圆点组合了这么好看的图案,是给谁装饰的呢?(揭晓答案)

总结:原来是裙子上的花纹呀。大大小小的圆点把裙子装扮得多么美丽。

2.师:大小圆点除了组成好看的花纹,他们还在裙子的哪里出现了呢?

总结:“原来啊,大小圆点还装饰了衣领、袖口、裙边。”

(老师范样)

3.师:圆点真神奇。如果请你来设计裙子,你会在上面用大小圆点变出什么图案?

(激发幼儿想象力,让其大胆回答)

三、尝试创作花裙子印章画

1.介绍材料。

师:老师已经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条裙子,可是今天的装饰方法有点不一样。我们要用印章的方法,请这些材料工具和白颜料来帮忙画小圆点。待会你们先仔细想想,这些铅笔、瓶盖怎么变成大小圆点?再请你选择一个圆点沾上白颜料,印在裙子上,用大小不同的圆点组成一个好看的图案。(老师可简单示范)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圆点在裙边,袖口进行装饰。

四、展示和欣赏作品

把幼儿作品贴出来,进行展示。说说你喜欢哪条裙子,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准备更多的各色颜料和不同颜色的裙子,让幼儿自主玩一玩,用不同的颜色拓印,装饰出更多好看的裙子。

活动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活动内容,又根据孩子们已有的经验进行印章画活动。活动一开始,课件上的小圆点就吸引了孩子,孩子们以前学到的美术知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在引导幼儿观察裙子上的花纹时,我先出示裙子上的局部图案让他们欣赏,再让孩子们猜猜这图案花纹是装饰在什么上面的?在亮出整件裙子的一刹那,孩子们惊喜万分,气氛达到了高潮。孩子们在欣赏、观察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大小不同的圆点组合来装饰裙子有了明确的了解。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有灵感,教师提供的材料也很丰富,幼儿选择和设计创作空间很大,因此作品各不相同。当我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孩子们都不禁地鼓起掌来。

在这一活动中,幼儿充分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整个活动气氛轻松,活动内容层层递进,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乐在其中。

附:幼儿作品

篇5:大班美术活动《花》教案

1、幼儿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绘画出花的一家,并添画出花的一家去哪里旅行。

2、体验情景式绘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大胆的绘画表现力。

活动准备:

《花仙子之歌》的`磁带、轻音乐、作品展示背景、花的胸饰每人一个,彩色卡纸、记号笔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听《花仙子之歌》入活动室。

1、“小朋友,你们喜欢花吗?今天也让我们成为一朵美丽的花儿,好吗?”

2、“来,花宝贝们,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二、出示花宝宝,谈话引出课题。

1、“我们都是美丽的花儿,瞧,这又是什么呢?”(原来是咱们家的花宝宝)

2、“为什么说它是花宝宝而不是花爸爸或是花妈妈呢?”小结:原来不同年龄的人他的脸部特征是不一样的!今天我想讲关于咱们花的一家的故事。

三、师生共同做画《花的一家》

在几片大叶子上住着花宝宝的一家。一天早晨,天气特别好,花宝宝一家出来晒太阳了。花宝宝伸了个懒腰先出来了,瞧,他长得虎头虎脑,两只大眼睛好像会说话,再看他的嘴巴,真好玩,才长了两颗牙呢!接着出来的是我们的花爸爸,花爸爸可是咱们家里的当家人,瞧,他长得特别的高大,威猛。浓眉大眼,还留着两撇胡子。最后出来的是花妈妈,花妈妈是花的一家里面最爱漂亮的一个,你瞧她有着S形的身材,再看她的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真美,花妈妈还特别时髦,今天特意去烫了个现在很流行的发型:大波浪。真漂亮。

四、提问,发散幼儿思维。

1、花宝宝家里都有哪些人?

2、还会有谁?他们都有什么特征,表情怎样?

小结:花宝宝有着幸福的一家,他们每天都在一起,相亲相爱,不离不弃,永远幸福快乐地在一起。听,它们正在聊天呢,聊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下、、、、、、哦,原来他们是商量着陪爷爷奶奶去旅行,因为爷爷奶奶为了咱们花的一家累了大半辈子,该是让它们享享福的时候了!

3、如果请你当导游,你会带它们去哪里旅行呢,在那里又可以看见什么呢?

小结:花宝宝有着幸福的一家,有时他们会去在山坡上看风景,有时它们去大海边晒太阳,有时他们会去在田野里吹吹风,不过不管去哪里,他们都会永远幸福快乐地在一起。现在请宝贝们将花的一家画出来,用你的画笔告诉我们花的一家里都有谁?打算去哪里旅行?怎么去?还能看见什么?

五、创造性绘画:花的一家。

1、提出画花的一家的要求,请幼儿将这花宝宝一家的故事画下来。

2、分步想象作画:

(1)你的花宝宝一家都有谁?是谁先出来的?表情怎样?

教师引导幼儿画花宝宝家的各个成员,要求:画出不同年龄人物的特征,脸大一些,表情丰富。

(2)你的花宝宝一家会去哪里旅行呢?

教师引导幼儿画出背景。

六、讲评、展示。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你带着花宝宝的一家去哪旅行了,他们都看见了什么?

七、听《花仙子之歌》音乐出活动室。

篇6:大班美术活动《花》教案

1、能用撕贴、折剪、泥塑的方法制作稻花鱼,并能表现出稻花鱼食材的外形特征。

2、体验作品中色彩搭配的美,感受美术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PPT,超轻彩泥若干包、泥工工具、黑色纸盘若干、黑色卡纸、彩色复印纸、胶棒、鱼模具、展板。

经验准备:已认识和了解武夷山稻花鱼。

活动过程

一、以举办稻花鱼文化节为导入,激发幼儿对制作稻花鱼的兴趣。

引导语:每年武夷山会举办吴屯稻花鱼文化节,邀请各地的人们来欣赏品尝稻花鱼,今天我们也将举办大一班第一届稻花鱼文化节。

师:小厨师们,这是什么?稻花鱼生长在哪里?这里有一份煮好的稻花鱼,里面有哪些菜呢?这些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你看到这锅稻花鱼有什么感觉?你尝过的稻花鱼味道怎么样?

小结:这一碗稻花鱼里有黑的鲤鱼、白的芋头块、绿的青豆和葱、红的辣椒,颜色搭配美,闻着吃着都香,这就是我们武夷山色香味俱全的稻花鱼。

二、教师出示各种材料,幼儿观察并讨论制作方法。

1、第一组的材料有彩纸、胶棒和粘好的锅,你们会怎么制作稻花鱼呢?

2、第二组的材料有彩纸、剪刀、胶棒和锅,你们会怎么制作稻花鱼呢?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示范如何折剪稻花鱼。

3、第三组的材料是彩泥和纸盘,你们会怎么制作稻花鱼?

4、第四组的材料是彩泥、纸盘、鱼的模具,你们会怎么制作稻花鱼呢?

三、幼儿自主制作稻花鱼。

1、引导语:小厨师们不搬小椅子,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材料去制作稻花鱼,稻花鱼完成后贴到展板上,回到座位上静静欣赏作品,小厨师们开始制作吧。

2、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1、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相互欣赏。

2、引导语:这些稻花鱼看起来真好吃,你觉得哪份稻花鱼最好看、最好吃呢?为什么?(重点引导形状和颜色搭配)

五、结束

引导语:小厨师们,大一班稻花鱼文化节举办成功,下一届稻花鱼文化节我们再邀请客人老师来参加好吗,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首先本次活动选择稻花鱼作为开课题材,因为稻花鱼作为武夷山本地独具特色的食物,非常具有武夷山本地文化特色,而且几乎所有小朋友们也都品尝过稻花鱼,对稻花鱼也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于吃的幼儿也比较感兴趣。

在活动目标上,我设计的活动目标为:

1、能用撕贴、折剪、泥塑的方法制作稻花鱼,并能表现出稻花鱼食材的外形特征。

2、体验作品中色彩搭配的美,感受美术活动中的乐趣。

目标比较符合大班幼儿的能力需求,并且在活动中设计的提问以及分享都重点引导幼儿欣赏稻花鱼食材的外形特征以及色彩搭配美,围绕目标展开,最终从作品效果来看活动目标也完成的较好。

在材料的选择上面,我投放了超轻彩泥若干包、泥工工具、黑色纸盘若干、黑色卡纸、彩色复印纸、胶棒、鱼模具、展板以及厨师帽和厨师围裙。活动材料、总共分为四组,第一组的材料有彩纸、胶棒和粘好的锅,第二组的材料有彩纸、剪刀、胶棒和锅,第三组的材料是彩泥和纸盘,第四组的材料是彩泥、纸盘、鱼的模具,幼儿运用撕贴、折剪、捏泥技能制作稻花鱼,材料丰富、活动以多种形式发展幼儿的手工技能。

在活动过程中,我以举办稻花鱼文化节,邀请多位客人老师来参加活动为引题,激发幼儿制作稻花鱼的兴趣,并且为幼儿准备了厨师帽和厨师围裙,创设情境,使幼儿变身小厨师制作稻花鱼参加稻花鱼文化节,让幼儿对活动充满兴趣,并乐在其中。

篇7:中班语言活动《花头巾》教案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多幅画面里的阅读顺序以及各个画面与整个故事的认识。

2.观察与情节有关的形象、动作的变化,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讲述故事的发展。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对整个故事过程的认识

难点:培养幼儿有观察能力和情节中的形象动作变化描述

活动准备:

课件《花头巾的故事》,白鹅、小猫、小公鸡、头饰各一,小黄鸭三个,头巾一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集体活动。

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的名字叫《花头巾》。(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如:大白鹅摇摇摆摆来到小河旁。教师看图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

二、进行部分

1.提问:谁知道我刚讲的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幼儿回答)

2.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

(1)大白鹅在河边发现了什么?(花头巾)

(2)他捡起来大声说什么?

(3)这时,谁来了?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4)大白鹅把花头巾系在哪?

(5)岸边的小黄鸭看见了以为是谁?

(6)大白鹅对小黄鸭说什么?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4.师和幼儿共同表演故事《花头巾》。

师扮演大白鹅,分别找幼儿扮演小花猫、小公鸡、小黄鸭。

三、结束部分

篇8:花主题活动教案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联想和想象,思维特点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跃的创造性活动。学生要完成一篇文章, 离不开写前的观察和写中的想象、构思、选材、表达及写后的阅读、修改、润色, 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思维。学生写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 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律来表情达意、描述客观事物、抒发思想情感的思维过程。思维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人的思维活动是复杂的,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使其为习作增色

在作文训练过程中, “联想”属于一种心理活动方式, 这种心理活动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构思。其特点是从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 且甲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想象”同样是一种心理活动方式, 这种心理活动方式是利用头脑中已储存的信息, 构筑新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随时随地会产生某种联想或想象。一提到“冬天”, 人们会想到“雪花”, 这是因为“冬天”和“雪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又如, 人们常把泛滥的洪水比作脱缰的野马、肆虐的猛兽、暴怒的巨龙等, 之所以这样比喻, 是因为洪水和野马、猛兽、巨龙之间有相似之处, 这就是“相似联想”。当我们看到天生残疾的孤儿被无情的父母遗弃时, 自然会想到依偎在母亲怀抱中的孩子所享受到的温情与关爱, 这就是“对比联想”。再如, 幼儿园的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老师看作是自己的妈妈, 这是因为老师具有和蔼可亲的面庞, 让学生倍感亲切, 跟妈妈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点, 这就是“相近联想”。总之, 不管是“相关”, 还是“相似”, 也不管是“对比”, 还是“相近”, 它们都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好比是“纽带”和“桥梁”。

联想和想象如此重要,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大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的力度, 让联想和想象为文章增色。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首先, 联想和想象的源泉来自阅读。阅读过程本身也是读者合理联想和再造想象的过程。阅读材料包含的语言信息可以激活学生相关的经验, 产生某种联想;也可以调动学生记忆中的表象, 形成想象。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应注重情境的渲染和铺设, 或者运用移情的方式, 凭借语言、表情、手势等, 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再现阅读材料的形象, 这些措施对于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其次, 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鼓励学生多摄取、多思考、多感悟, 注意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这样, 学生写起作文就会得心应手、文思如泉。再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好的联想和想象活动应该以现实为基础, 不能一味求新求异, 脱离现实。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指导学生写出文从字顺的作文

作文中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符合逻辑, 即写出来的话语文从字顺;二是篇章构思符合逻辑,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为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教师可以通过范文引路的方式来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条理性。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阅读借鉴一些经典的范文后, 安排学生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等。这种练笔建立在理清原文层次与线索的基础上, 能够提升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强化写作的逻辑性。另一方面, 教师还可从文体的结构方式入手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教师要把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不同文体的结构方式阐述清楚, 让学生熟悉并自如运用。譬如, 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 就要让学生弄清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概念;学习写说明文, 要让学生掌握总分、并列、因果等构段方式;学习写记叙文, 要根据需要将记叙的“六要素” (或其中的几个要素) 在习作中表达清楚, 并使学生逐步掌握按事件发展顺序、事件性质或空间方位的变换、地点的转移等顺序来安排段落层次。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让学生作文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作文教学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独特性, 就是要求学生写作要有创新意识, 观点要新颖, 材料要新鲜, 具有时代气息;善于独立思考, 语言富有个性, 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 笔者常常运用如下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首先, 通过“同题异构”的方式来训练。在给学生出示同一话题的作文题目之后, 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在立意、取材、构思、表达等方面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做到立意独特、取材新颖、行文有特色, 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抒写真情、表达思想。久而久之,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摆脱惯性思维的制约, 以与众不同的角度表现出自己的观点, 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如, 教学完《我的叔叔于勒》之后, 笔者出示了下面两道题目, 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展开合理想象, 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 (1)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2) 假如破了产, 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 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 进行创造性的叙述和描写。这样设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锻炼表达能力。

上一篇:大党委委员考察材料下一篇:实习后期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