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美文

2024-05-03

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美文(精选5篇)

篇1: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美文

我没有亲历过任何一场死亡,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葬礼。一次,我梦见我的太姥姥,养育过我、临死前叫着我的名字的太姥姥。光头,短短的白发茬,目光平静如水地看着我。我开始后悔为什么我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他的葬礼、他们的葬礼?为什么我那么软弱,那么怯懦?为什么我自动过滤了让我悲伤的场面,屏蔽了让我震动的时刻?

没有黑暗的光不是光,是人造的幸福。我一直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小幸福里,但是世上没有这样的小幸福。大幸福是要面对生命的真相,即便遭受创痛和折磨,即便不能陶醉和沉溺。

秋天的一个上午,我们去松堂临终关怀医院。进医院的前一刻,突然觉得非常害怕。进去了一看,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个小院子:左边是普通医院的病房,右边是仿古建筑、亭台楼阁、假山假石。上午太阳好,老人们坐在轮椅上听着音乐,晒太阳。

幽暗的走廊两侧有许多病房,我们去的其中一间,一个老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身上盖着一床小毯子。病房里有一个护工,房间里还有一个小电视,声音开得不大,就是一个俗世的响动。

我之前没有接受过“临终关怀”的培训,但是我读了几本书,看了一些博客,我总结了一下,面对临终的病人,最重要的一条是平静。不需要悲伤、同情、震惊、激动、感慨,平静地和他相处,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

第二条就是耐心。耐心容易,平静很难,尤其是面对那些孩子。看见临终的老人我们尚可平静,看见孩子,实在难以克制。房间里有三个孩子,护士长说,这是同期最少的一次。上个月,还有八个。医院已经放弃治疗,判了死刑的孩子,会被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再也不会露面。我想,他们未必是冷酷,也许就像我一样,是软弱——他们不敢面对那道伤口。

但是,还活着的孩子不是一道已经完结的伤口啊!他们还活着。这些孩子比同龄的小孩儿要弱小一些。一个小男孩儿,两只圆圆的对眼,嘴巴总是微微张开,非常可爱。他没有舌头,两只脚不能伸直。“他活下去是没问题的!”护士们都说。孩子的表情非常丰富,非常开心。另外一个女孩儿,则显得悲伤很多。她只有两岁,剃着光头,长得很好看的女孩子,睫毛长长的,皮肤也白净。她有癫痫,从来不肯下地走。女孩儿一直用手捂着嘴巴,脸上闪过成人才会有的厌世的表情。

我们去抱他们,他们的体重很轻。我去握那个小女孩的手,她突然紧紧地攥住了我的手。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父母能忍心松开这双小手。

随后护士长将我们领到一位老人床前,说老人很传奇。

老人确实很传奇,他是溥仪的最后一任护卫官。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在挂水,端坐在病床上,仍高大挺拔。他用日语和我们说话,说:“在日语里,我就是‘五月蝇’,招人讨厌!”我们问他:“一辈子最快乐的日子是什么时候?”他却说:“最惨就是四八年征兵。惨!”老爷子心里跟明镜似的。护士长说,他身体没问题,就是活得不痛快了。人有病,不一定是身子病了,有时是心病。护士长跟老爷子说:“枪林弹雨您都活下来了,不能输给自己,要好好活!”老爷子大声地、傲然地说:“没兴趣了!”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震动。活着,对大多数人来说,包括我,都谈不上兴趣,就是忍耐。一个人出于兴趣而活着,失去兴趣了就不想继续,这是多么稀罕的气概,多么清高的心劲儿。他年事已高,但是并非苟延残喘。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难得的生命尊严。

“临终关怀”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并不太明白,但是我想,大概就是帮助病人抵抗病痛,让他们痛而不苦,让他们还保存一些希望,让他们在最后的这一段日子,回想自己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肯定自己的价值,让尊严重回自己的心头,将无助和无用的沮丧都放下。如果说漫长的一生就是一部超长的电影,那么“临终关怀”就是帮他们剪辑出一个精彩的短片,然后让他们枕着入眠。

一位朋友看电影《入殓师》深受感动,写了这样一句话:“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

死亡时受到的对待,彰显了我们生命的价值,甚至可以说,生命最后的一段日子,能提升我们的生命价值。善待每一个生命,善待这最后一段旅程,因为,他们的生命,最终会叠加进我们的生命。

篇2: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美文

乔任梁的死,旋即在社交媒体引发巨大关注。

抑郁症,这个刺眼的词汇再次进入大众视线――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好好活下去,又无法被正常人所真正理解,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29岁的乔任梁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坐在电脑前,看着一旁台灯的微光照耀在打字的手指和键盘之上,心里便已觉温暖,一盏台灯尚且能给予人某个瞬间的温暖和力量,可这么大的世界,居然都找不到一个理由,让一个人选择活下去――我不得不承认,有些痛苦,我们真的无法感同身受。

翻动朋友圈,做护士的高中同学菲菲发了一条心情:愿所有的人都能摆脱抑郁,一切安好。

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想必她比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更加深谙此中道理才更有此感慨,这是多么美好的远景――但我知道,这几乎不可能做到。

也许若干年后,医学和科技的力量真正能够挽救一个个抑郁症患者,但那也应该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吧――我们不能等到那一刻去庆祝去欢呼:我们终于摆脱抑郁症了!

在那之前,此时此刻,在你我的身边,就有患上抑郁症,患上自闭症的人,未来是什么我不关心,但现在,此时此刻,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因为所有的力量,都来自当下。

向日葵小姐是我的高中兼大学同学,学音乐的她能弹一手好钢琴,瑜伽、拉丁舞也样样拿手。平时的向日葵小姐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各种美好的憧憬,她想去欧洲游学,想要周游世界,想要当一个厉害的瑜伽老师,想要将来在一个童话一样的小镇上定居……她对人热情,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以至于你根本无法想象,她是一个有时需要靠药物维持情绪的抑郁症患者。

向日葵小姐经常因为常人难以理解甚至觉得不值一提的小事而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并且因为常常需要麻烦别人而感到自责和痛苦。

有一次她因为要选声乐老师的问题拿不定主意而嚎嚎大哭,以至于不得不请妈妈从家里赶过来处理此事。“我妈的身体一直就不好,但我也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让她来学校帮我了,我真的是快崩溃了,明明知道选哪个老师问题都不大,但我就是拿不定主意。我就是一个麻烦。”

因为她的病,全家人几乎都在迁就她,尽量替她解决一切问题。

向日葵小姐会因为看完一部爱情电影而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自己而难过不已,她毕业后换了几份工作,但每份工作都不能长久,最近的.一份工作她辞掉了小学老师一个人决议闯荡上海,“店长老是问我的职业规划,她是不是不信任我?”“她们吃饭都不带上我,我觉得是在孤立我。”……每当想象的生活和现实发生龃龉,她就会觉得无助,并且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毫无价值。

每当向日葵小姐开始一个新的工作或者新的计划时,她总是一马当先,干劲儿十足,可一旦这件事情和她脑海中的那些单纯与美好,简单与明媚相左,她往往等不到挫折的来临便选择主动退缩了。

“瑜伽就是要教会我们调节自己的身心,打开智慧的法门……”向日葵小姐讲起道理的时候思路清晰,你能清楚地感到她心里的那种期待和向往,但一遇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你会发现她的心智懦弱,思路浑浑噩噩,言语混乱,精神不振。

那些平时掌握的调节心情和情绪的至理名言,这个时候全都派不上用场。抑郁症就像一只黑伞,挡住了整个世界的阳光,而风雨来时,又只能瑟瑟发抖,任凭摆布。

向日葵小姐前段时间给我发短信:我离开上海了。也许上还没有她想要的那种工作,那种生活,快节奏的大都市让她感到了压力,也让她感到了梦想正在被摧残的痛苦。

每当遇事无法结局的时候,向日葵小姐总是说:“你知道吗?我有病。我需要靠吃药来让自己缓解。但对不起,我给大家添麻烦了。”

我想跟她说:不要说对不起,你并没有给我们添麻烦。

当然在说这话之前,我也以为向日葵小姐总拿自己有病和吃药当一种借口和推脱。但到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情绪,由于精神和情绪的病变,它带给一个人的痛苦和折磨,常人根本无法理解。

作为向日葵小姐的朋友和同学,我选择去尽我所能的帮助她,而我能做到的也仅仅是精神上的鼓励和疏导,每当她要做什么的时候,我都会选择鼓励和给她提供一些建议,也会在她失败的时候帮她分析原因和加油打气,不断暗示,她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在和她相处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我从起初的惊讶,到后来的不解,再到后来的将她当作一个病人,再到现在,我把她当做是一个朋友。

一个虽然患上抑郁症,但却并不特殊,也不应该被强行划分群体的朋友。

“对不起,我总是添麻烦。”

“不要说对不起,你并没有给大家添麻烦,他们是你的亲人,我们是你的朋友。”

不要说对不起,不要觉得给所有的人带来了痛苦和麻烦。

每一个抑郁症患者,同样属于这个世界,他们不应该被划分到固定的领域里被人指指点点和评论,而是应该和我们所有的人一起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享受阳光,享受快乐。

抑郁症病人是这样,自闭症病人是这样,焦虑症病人也是这样。

他们不需要背负那些道德和心理上的压力,他们应该得到来自这个世界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最少给予他们的东西。

《美丽心灵》中,约翰・纳什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一个昔日的学术天才终日受到来自心灵幻象的摧残而饱受折磨,一个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的学者整天在大学里像个疯子一样出没――他的朋友没有抛弃他,他的妻子没有抛弃他,他的朋友也没有抛弃他,世界级的学府普林斯顿依然没有抛弃一个已近丧失了讲课能力“有损校容”的精神病患者,几十年的陪伴和不离不弃,才最终让纳什,一个精神分裂患者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这是美丽心灵最大的秘密,宽容,理解,陪伴。

如果纳什从最初就被当做一个精神病患者,被人嘲笑,被社会抛弃,被朋友疏远,别说最后凭借博弈论奠定当代经济的基石,成为划时代的大师巨匠,恐怕早就在冰冷的精神病院老此残生了吧。

无论是抑郁症病人,还是精神分裂、焦虑症、自闭症患者――他们脆弱的就像是经不起任何风雨的花蕾,需要我们的爱心――如一个大的玻璃房子,能替他们阻挡风雨,照进阳光;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宽容――一个真心相待的朋友,能倾听他们如坠深渊的痛苦,能理解他们好像被世界抛弃的绝望。

这个时候,他们不再是被催着去看病,而是需要来自心灵的温暖和长情的陪伴。写到这里,窗外一声轻雷,一场秋雨细细密密笼罩着北京的夜空,有时候我喜欢下雨天,一草一木都笼罩在雨水的浸润之中,如同我们需要真诚的呵护和对待。

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靠苦涩的药和冰冷的器械来治疗。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不再用“抑郁症”“精神分裂”这样冷冰冰的标签贴在某个人身上,而是真正把他们当做一个平凡的普通的同时一个正常的人来看待,给予帮助,给予温暖,给予认同。

篇3: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

没有黑暗的光不是光,是人造的幸福。我一直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小幸福里,但是世上没有这样的小幸福。大幸福是要面对生命的真相,即便遭受创痛和折磨,即便不能陶醉和沉溺。

秋天的一个上午,我们去松堂临终关怀医院。进医院的前一刻,突然觉得非常害怕。进去了一看,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个小院子:左边是普通医院的病房,右边是仿古建筑、亭台楼阁、假山假石。上午太阳好,老人们坐在轮椅上听着音乐,晒太阳。

幽暗的走廊两侧有许多病房,我们去的其中一间,一个老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身上盖着一床小毯子。病房里有一个护工,房间里还有一个小电视,声音开得不大,就是一个俗世的响动。

我之前没有接受过“临终关怀”的培训,但是我读了几本书,看了一些博客,我总结了一下,面对临终的病人,最重要的一条是平静。不需要悲伤、同情、震惊、激动、感慨,平静地和他相处,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

第二条就是耐心。耐心容易,平静很难,尤其是面对那些孩子。看见临终的老人我们尚可平静,看见孩子,实在难以克制。房间里有三个孩子,护士长说,这是同期最少的一次。上个月,还有八个。医院已经放弃治疗,判了死刑的孩子,会被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再也不会露面。我想,他们未必是冷酷,也许就像我一样,是软弱——他们不敢面对那道伤口。

但是,还活着的孩子不是一道已经完结的伤口啊!他们还活着。这些孩子比同龄的小孩儿要弱小一些。一个小男孩儿,两只圆圆的对眼,嘴巴总是微微张开,非常可爱。他没有舌头,两只脚不能伸直。“他活下去是没问题的!”护士们都说。孩子的表情非常丰富,非常开心。另外一个女孩儿,则显得悲伤很多。她只有两岁,剃着光头,长得很好看的女孩子,睫毛长长的,皮肤也白净。她有癲痫,从来不肯下地走。女孩儿一直用手捂着嘴巴,脸上闪过成人才会有的厌世的表情。

我们去抱他们,他们的体重很轻。我去握那个小女孩的手,她突然紧紧地攥住了我的手。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父母能忍心松开这双小手。

随后护士长将我们领到一位老人床前,说老人很传奇。

老人确实很传奇,他是溥仪的最后一任护卫官。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在挂水,端坐在病床上,仍高大挺拔。他用日语和我们说话,说:“在日语里,我就是‘五月蝇’,招人讨厌!”我们问他:“一辈子最快乐的日子是什么时候?”他却说:“最惨就是四八年征兵。惨!”老爷子心里跟明镜似的。护士长说,他身体没问题,就是活得不痛快了。人有病,不一定是身子病了,有时是心病。护士长跟老爷子说:“枪林弹雨您都活下来了,不能输给自己,要好好活!”老爷子大声地、傲然地说:“没兴趣了!”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震动。活着,对大多数人来说,包括我,都谈不上兴趣,就是忍耐。一个人出于兴趣而活着,失去兴趣了就不想继续,这是多么稀罕的气概,多么清高的心劲儿。他年事已高,但是并非苟延残喘。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难得的生命尊严。

“临终关怀”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并不太明白,但是我想,大概就是帮助病人抵抗病痛,让他们痛而不苦,让他们还保存一些希望,让他们在最后的这一段日子,回想自己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肯定自己的价值,让尊严重回自己的心头,将无助和无用的沮丧都放下。如果说漫长的一生就是一部超长的电影,那么“临终关怀”就是帮他们剪辑出一个精彩的短片,然后让他们枕着入眠。

一位朋友看电影《入殓师》深受感动,写了这样一句话:“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

死亡时受到的对待,彰显了我们生命的价值,甚至可以说,生命最后的一段日子,能提升我们的生命价值。善待每一个生命,善待这最后一段旅程,因为,他们的生命,最终会叠加进我们的生命。

篇4: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美文

13年的五月,我独自行走在扬州的路上。

到达扬州汽车站时,地面微微湿润,天空中还飘有一些小雨,去往高邮的汽车还需在这里再倒两次车。第一次的我,搭上去往东站的公交车上,一路望着窗外,还问了身边一位人以确认,生怕错过了站,后来想想,当时完全没必要,那些拖着行李箱的人一般都是去东站转车的人,我当时又何须太担心,只要跟着人群走就好。

到了东站,终于可以搭乘去往高邮的车了。我坐在窗边,一路上,雨越下越大,沿途我靠近窗的这一边正是一大片的湖,雨打在湖里,激起重重的浪花,那湖面的涟漪一层层泛起,不断交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达到目的地。此时已是一点多。

雨还是下个不停,我背着背包,就近寻找着旅馆。车站对面一家,感觉干净,于是走了进去,一对母子正在吃饭。阿姨见我一个小姑娘,这么大的雨天还在外面来投宿,便很关切地问我吃了没?“还没。”“不要介意,一起吃吧。”

阿姨盛来米饭,拿来筷子,叫我趁热吃。阿姨夸赞儿子做的饭好吃,还连连给我夹了不少菜,儿子也给妈妈夹着菜。那一刻,外面大雨下个不停,我心很温暖。

第一次孤身异乡,饥肠辘辘,小伞挡不住风雨淋湿了背包,就在此时,一个温暖的一家人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关怀,感觉整个人的天空都是彩虹。

02

15年的2月,背弃四人一起在这儿待两年的约定,第一个返回家乡。那最后一顿饭,明明是我们最爱吃的黄焖鸡,可我却怎么也没吃出它的味道来,菜里饭里都掺杂着脸上滑落的泪水。

我不愿回,却又妥协了回去。所以,恋恋不舍,还有自己未完成的约定。

经历了二月的忙碌,三月中旬,一切已定顺利,心中却还迟迟割舍不下那份约定,每天与她们保持着联系,分享着生活。就在四月的清明假期前,我收拾完所有行李回家后的第二天,我接到了领导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再回去上班。那一刻,想都没想其他,激动答应,因为那里有三个可爱的人,那里还有我未完成的承诺。

我以为我永远都不会再回去了,我以为那次就是最后的匆匆告别了,我以为我会永远成为那个说话不算话的人,然而,上天却又给了我一个机会。当深处失望中却逢得一丝希望时,整个人的世界都光明了,四月,花开的季节,四月,梦想实现的季节。

篇5: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柔善待

一天,我梦见我的太姥姥,养育过我、临死前叫着我的名字的太姥姥,光头,短短的白发茬儿,目光平静如水地看着我。

我开始后悔为什么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他的葬礼,他们的葬礼?我非常后悔。为什么我那么软弱,那么怯懦?我一直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小幸福里,但是世上没有这样的小幸福。大幸福是要面对生命的真相,即便遭受伤痛和折磨,即便不能陶醉和沉溺。

秋天的一个上午,我和朋友去松堂临终关怀医院。

进医院的前一刻,我突然觉得非常害怕。进去了一看,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个小院子:左边是普通医院的病房,右边是仿古建筑,亭台楼阁,假山假石。上午太阳好,几十把轮椅,老人们听着音乐,晒着太阳。副院长后来告诉我们,这是医院里身体较棒的,最棒的老人可以下地走,大部分老人躺在床上。

医院里确实有一种难闻的气味。不像一般医院,消毒水的味道遮盖了一切,这里有大小便失禁的味道、老人的体味,以及死亡的味道。幽暗的走廊两侧,有许多病房,确实大多数的老人都卧倒在床,我们去的其中一间,一个老人瘦得一把骨头了,身上盖着一床小毯子。护士长说,他原本身体下侧都已溃烂,如今已经渐渐擦洗好了。大多数房间里,有一个小电视,声音开得不大,就是一个俗世的响动。

面对临终的老人病人,最重要的一条是平静,不需要悲伤、同情、震惊、激动、感慨。平静地和他相处,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生命走到尽头的人。第二条就是耐心。

耐心容易,平静很难,尤其是面对那些孩子。如果说看见临终的老人我们尚可平静,可看见孩子,实在难以克制。房间里有三个孩子,护士长说,这是同期最少的一次。上个月,还有八个。那些医院已经放弃治疗,判了死刑的孩子,会被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大多数的孩子父母,再也不会露面。我想,他们未必是冷酷,也许就像我一样,是软弱。他们不敢面对那道伤口。

但是,还活着的孩子,不是一道已经完结的伤口啊!一个小男孩,两只圆圆的对眼,嘴巴总是微微张开,眼睛不由自主地流泪,他没有小舌头,两只脚不能伸直。“他活下去是没问题的!”护士们都说。第二个孩子的表情非常丰富,非常快乐。另外一个女孩,则显得悲伤很多。只有两岁,剃着光头,长得很好看的女孩子,睫毛长长的,皮肤也白净。她是癫痫,从来不肯下地走路。女孩一直用手捂着嘴巴,脸上闪过成人才会有的厌世的表情。

我去抱他们,他们的身体很轻。我去握那个小女孩的手,她突然紧紧地、紧紧地攥住了我的手。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父母能忍心放开这双小手。

护士长是一个开朗稳健、精干乐观的中年女人。她一直在笑,和每个病人都熟,有时问一句:“老王,气色好多了哇?”有时和一个老太太顶顶脑门,有时像对孩子一样故作严肃:“你这样可得受批评啊!”我们都佩服她,因为常年面对病痛和死亡,她还能这样坚强。她将我们领到一位老人床前,说老人很传奇。

他确实很传奇。他是溥仪最后一任护卫官。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在挂水,端坐在病床上,仍然挺拔而高大。朋友问他:“一辈子最快乐的日子是什么时候?”他却说:“最惨就是1948年征兵!惨!”老爷子心里跟明镜似的。护士长说,他身体没问题,就是活得不痛快了。人有病,不一定是身子病了,有时是心病。护士长跟老爷子说:“枪林弹雨您都活下来了,不能输给自己,要好好活!”老爷子大声地、傲然地说:“没兴趣了!”

这句话给我的震动很大。一个人出于兴趣而活着,失去兴趣了就不想继续,这是多么稀罕的气概,多么清高的心劲儿。他年事已高,但是并非苟延残喘。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难得的生命尊严。我不知该说什么,只是坐在他身边,不住地揉搓着他的手。看得出,老人的兴致是高的,他给我们唱了一首日文歌。

临终关怀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大概就是帮助病人抵抗病痛,让他们在最后的这一段日子,回想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让尊严重回自己的心头,将无助和无用的沮丧都放下。如果说漫长的一生是一部电影,我们就是在帮他们剪辑出一个精彩的短片,然后,让他们枕着入眠。

上一篇:获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员证书人员名单下一篇:2011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