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2024-05-06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精选8篇)

篇1: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申请文件准备→申请步骤→审批流程→办理机构→办理时限→缴纳费用

实用新型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摘要及其摘要附图。

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应提交委托书。

申请费用减缓的,应提交费用减缓请求书及相应的证明文件。

外观设计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图片或者照片。要求保护色彩的,还应当提交彩色图片或者照片。

我国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制度。在初步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会针对申请文件中的形式问题发出补正通知书。申请人针对该通知书做出补正。

在通过初步审查后,审查员会发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书。申请人在接到授予专利权通知书之后,需要办理以下登记手续: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专利登记费、授权当年的年费、公告印刷费以及专利证书印花税。申请人在办理登记手续之后即可获得专利证书。

实用新型的申请流程图

篇2: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是指工业品的外观设计,也就是工业 品的式样。申请流程

1.申请阶段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专利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图片或者照片。要求保护色彩的,还应当提交彩色图片或者照片一式两份。提交图片的,应当均应为图片,提交照片的,应当均应为照片,不得将图片或照片混用。如对图片或照片需要说明的,应当提交外观设计简要说明。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应提交委托书。

2.审查阶段

中国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制度。在初步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会针对申请文件中的形式问题发出补正通知书。申请人针对该通知书做出补正。同时审查员会针对是否属于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客户进行审查,若存在不属于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客户的,审查员将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针对该审查意见通知书进行答复或者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

3.授权阶段⑴授权:在通过初步审查后,审查员会发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书。申请人在接到授予专利权通知书之后,需要办理以下登记手续: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专利登记费、授权当年的年费、公告印刷费以及专利证书印花税。

⑵颁发证书:申请人在办理登记手续之后即可获得专利证书。此段时间约为2-3个月左右。

六面正投影视图的视图名称,是指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片绘制要求

①图片应当参照中国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有关正投影关系、线条宽度以及剖切标记的规定绘制。不得以阴影线、指示线、虚线、中心线、尺寸线、点划线等线条表达外观设计的形状。

②可以用两条平行的双点划线或自然断裂线表示细长物品的省略部分。图面上可以用指示线表示剖切位置和方向、放大部位、透明部位等,但不得有不必要的线条或标记。

③不得使用铅笔、蜡笔、圆珠笔绘制图片,也不得用蓝图、草图、油印件。④用计算机绘制的外观设计图片,图面分辨率应当满足清晰的要求。对照片的要求

①照片应当清晰,避免因对焦等原因导致产品的外观设计无法清楚地显示。②照片背景应当单一,避免出现该外观设计产品以外的其他内容。产品和背景应有适当的明度差,以清楚地显示产品的外观设计。

③照片的拍摄通常应当遵循正投影规则,避免因透视产生的变形影响产品的外观设计的表达。

篇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第三次改法之前的审查实践

如表1所示, 在《专利法》第三次修改 (以下简称修改) 之前, 对于《专利法》第二十三条以及《专利法》第九条、《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的法律适用而言, 均包括相同和相近似。其中, 相近似的判断规则在于, 一般消费者经过对被比设计与在先设计的整体观察, 判断二者的差别对于产品外观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是否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 一般消费者对被比设计产品的同类或者相近类产品的外观设计状况具有常识性的了解, 并且对外观设计产品之间在形状、图案以及色彩上的差别具有一定的分辨力, 但不会注意到产品的形状、图案以及色彩的微小变化。

修改前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五条第三款规定, 以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为理由请求宣告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 但是未提交生效的能够证明权利冲突的处理决定或者判决的, 专利复审委员会不予受理。上述规定意在使得专利复审委员会能够根据请求人提交的相关处理决定或者判决, 对是否构成权利冲突做出客观、准确的认定。但是, 由于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请求人难以拿到相应的生效处理决定或者判决, 相关诉讼的立案依据还存有争议, 所以, 细则的上述规定使得外观设计权利冲突制度在审查实践中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导致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外观设计确权标准改后的逻辑

修改前的《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专利审查指南》将外观设计的确权标准定位于相同和相近似, 对于外观设计重复授权制度的适用亦采用相同和相近似的标准。

修改后的《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专利审查指南在确权标准中不在适用相近似的概念, 而是适用“相同”、“实质相同”和“不具有明显区别”三个标准。如图1所示。

表2较为详细地描述了《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专利审查指南》修改后的外观设计确权标准的逻辑体系结构。

相同和实质相同的具体判断

修订后的《专利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第5节规定:“不属于现有设计, 是指在现有设计中, 既没有与涉案专利相同的外观设计, 也没有与涉案专利实质相同的外观设计”。“同样的外观设计是指外观设计相同或者实质相同”。

因此, 《专利法》第九条所述的同样的发明创造、第二十三条第一款所述的“属于现有设计”以及“同样的外观设计”都是对两项外观设计是否构成相同或实质相同的判断。在对上述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时, 主要基于立法本意, 考虑保证禁止重复授权的外观设计的合理范围, 以及与发明和实用新型标准的一致性, 尽量使得第一款的执行更加客观, 标准易于统一。

1、相同的判断

修订后的《专利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第5.1.1节规定:“外观设计相同, 是指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是相同种类产品的外观设计, 并且涉案专利的全部外观设计要素与对比设计的相应设计要素相同, 其中外观设计要素是指形状、图案以及色彩”。

需要注意的是, 在适用《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及第九条判断两项外观设计是否构成“相同”时, 其客体的比较范围有所差别。前者是将涉案专利的全部外观设计要素与对比设计的相应设计要素进行比较。而后者是以两项外观设计全部设计要素进行比较, 只有全部外观设计要素都相同时才能认定二者相同。外观设计相同概念的外延包括三种情况, 即常用材料的替换;仅存在产品功能、内部结构、技术性能的不同;仅存在尺寸的不同。例如, 外观设计要素相同的触摸开关和声控开关。关键是不同点未导致产品外观设计整体的变化, 二者才能属于相同的外观设计。

关于产品种类相同或相近的判断标准本次指南修订没有变化, 仍然沿用以往的标准。还是以用途为准, 参考产品的名称、国际外观设计分类以及产品销售时的货架分类位置。

2、实质相同的判断

修订后的《专利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第5.1.2节规定:“外观设计实质相同的判断仅限于相同或者相近种类的产品外观设计”。“如果一般消费者经过对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的整体观察可以看出, 二者的区别仅属于下列情形, 则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实质相同: (1) 其区别在于施以一般注意力不能察觉到的局部的细微差异, 例如, 百叶窗的外观设计仅有具体叶片数不同; (2) 其区别在于使用时不容易看到或者看不到的部位, 但有证据表明在不容易看到部位的特定设计对于一般消费者能够产生引人瞩目的视觉效果的情况除外; (3) 其区别在于将某一设计要素整体置换为该类产品的惯常设计的相应设计要素, 例如, 将带有图案和色彩的饼干桶的形状由正方体置换为长方体; (4) 其区别在于将对比设计作为设计单元按照该种类产品的常规排列方式作重复排列或者将其排列的数量作增减变化, 例如, 将影院座椅成排重复排列或者将其成排座椅的数量作增减; (5) 其区别在于互为镜像对称。”

上述规定具有如下涵义:第一, 实质相同的判断是整体观察, 不是局部观察。第二, 实质相同包括五种情形, 这五种情形不一定仅有一种情形, 可能会有两种情形同时存在于一项外观设计中, 尤其是第 (1) 种情形与其他情形。关于第 (1) 种情形的差别要远远小于原指南中规定的相近似。而第 (3) 种情形中的惯常设计的概念在第2节中有规定, 应是一般消费者所熟知的、只要提到产品名称就能想到的相应设计。

明显区别的判断实务

修改后的《专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 应当具有明显区别。上述规定系新增条文, 在审查实践中如何把握值得深入探讨, 下面加以介绍。

1、单独比对的明显区别判断

修订后的《专利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第6.1节规定了“不具有明显区别”的第一种情形, 即涉案专利与相同或相近种类产品外观设计单独进行比较。该部分内容是对修订前专利审查指南中“4.判断原则”部分内容的继承。除了将原有的尺寸的变化、材料的替换以及产品的功能、内部结构以及技术性能等几种情形移入外观设计相同的规定中, 其余的情形均归在“明显区别”这种情形。与实质相同的五种情形相比, 这部分内容只是给出了几种情形的判断原则, 并没有指明结果。而实质相同的五种情形实质上是带有明确结果的情形, 如果不是这五种情形, 则只能适用第二款该部分规定进行判断。与现有设计实质相同的外观设计是明显的对现有设计修修补补而形成的, 应当属于明显的不应享有专利权的外观设计。

另外, 在该部分对简要说明中设计要点的作用进行了明确, 即“外观设计简要说明中设计要点所指设计并不必然对外观设计整体视觉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不必然导致涉案专利与现有设计相比具有明显区别”。整体观察、综合判断是外观设计单独对比的总原则, 只有当设计要点对整体视觉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时, 才能据以判断得出结论。

2、现有设计转用的判断

修订后的《专利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第6.2.2节规定了“不具有明显区别”的第二种情形, 即涉案专利是由现有设计转用得到的, 二者的设计特征相同 (包括仅有细微差别) 。这里所指的细微差别是指施以一般注意力几乎不能察觉的不同点, 二者形态应当是基本相同的。该种情形属于与不相同且不相近种类产品单独比较具有明显区别的情形。应当强调的是, 具体的转用手法在相同或者相近种类产品的现有设计中存在启示。但是, 某些产品的转用手法已经成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设计方法, 因此, 在本节列举了四种无需举证的转用情形, 即: (1) 单纯采用基本几何形状 (包括对其仅作细微变化) 得到的外观设计; (2) 单纯模仿自然物、自然景象的原有形态得到的外观设计; (3) 单纯模仿著名建筑物、著名作品的全部或者部分形状、图案、色彩得到的外观设计; (4) 由其他种类产品的外观设计转用得到的玩具、装饰品、食品类产品的外观设计。

应当注意的是, 转用前后的产品种类应当与给出启示的现有设计种类是相同或相近的。例如现有设计是将篮球造型转用为座椅设计, 涉案专利是将键盘按键造型转用为座椅设计, 不能视为现有设计给出了启示。因为, 篮球和键盘的按键不是相同或相近种类产品。但是, 如果现有设计是将篮球造型转用为座椅设计, 涉案专利是将橄榄球造型转用为座椅设计, 这情形就应该属于有现有设计的启示了。

另外, 单纯采用几何形状和模仿自然物、自然景象得到的外观设计的判断, 应当是原封不动地模仿造型, 如果有创新性设计内容, 例如通过对特征的提炼得到造型完全不同于原有形态的外观设计, 不属于相应情形。

3、现有设计及其特征组合的判断

修订后的《专利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第6.2.3节规定了“不具有明显区别”的第三种情形, 即涉案专利是由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组合得到的, 所述现有设计与涉案专利的相应设计部分相同 (包括仅有细微差别) 。同样的, 这里所指的细微差别是指施以一般注意力几乎不能察觉的不同点, 二者形态应当是基本相同的。该节规定, 外观设计的组合包括拼合和替换两种类型。

同样, 具体的组合手法在相同或者相近种类产品的现有设计中应存在启示, 即组合前后的产品种类应当与给出启示的现有设计产品种类是相同或相近的。本节也列举了三种已经公知的组合手法, 即: (1) 将相同或者相近种类产品的多项现有设计进行直接拼合; (2) 将产品外观设计的设计特征用另一项相同或者相近种类产品的设计特征替换; (3) 将产品现有的形状设计与现有的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直接拼合或替换。其中, 前两项限于相同或相近种类产品, 第 (3) 项则不限产品种类。

针对上述转用和组合的几种情形, 在修订后的本章第6.2.2及6.2.3节均规定了特殊情形, 即“上述情形中产生独特视觉效果的除外”。这是指极其特殊的情况下, “涉案专利相对于现有设计产生了预料不到的视觉效果”。外观设计如果具有独特视觉效果, 则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具有明显区别。

外观设计权利冲突制度的法律适用

修改后的《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关于外观设计权利冲突的概念, 在学理上始终存在不同观点:侵权说、抵触说、重叠说和即发侵权说。而《专利法》中的“相冲突”是指未经权利人许可, 外观设计专利使用了在先合法权利的客体, 从而导致专利权的实施将会损害在先权利人的相关合法权利或者权益。其中“将会损害”即表达了即发侵权的涵义。

1、与商标权相冲突的判断

下面从构成要件、种类判断、相同相似判断几角度分析外观设计与商标权冲突的判断实务。

构成要件

如前所述, 按照即发侵权说, 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商标权权利冲突的构成要件在于, 该外观设计专利权一旦行使就会侵犯在先商标权。因此, 一般而言, 仅当同时满足如下条件时才应当认定专利权与在先商标权相冲突: (1) 涉案专利产品与在先商标所应用的商品属于相同或者相近种类; (2) 涉案专利中使用了与在先商标相同或者相似的设计; (3) 易于造成相关公众将涉案专利相关设计与在先商标混淆, 从而误导相关公众。

相同或者相近种类的判断

种类是否相同或者相近的判断原则在于, 在商品或者服务中使用相同的商标, 是否会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商品或者服务来自于同一市场主体或者有某种联系的市场主体。使用商标的商品与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种类是否相近判断因素:商品的功能用途、商品的原材料成分、商品的销售渠道销售场所、商品与零部件 (根据消费者对两者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的通常认知判断)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其他因素。使用商标的服务与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种类是否相近判断因素:产品与服务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用途和通常效用上的一致性、用户上的一致性、销售渠道和销售习惯的一致性。

在判断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商标权是否构成权利冲突时, 产品种类的判断可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 参考《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和《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 确定该商标的核定使用商品或者服务;其次, 根据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名称、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外观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等, 确定使用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 判断外观设计产品类别;第三, 综合考虑商品的功能用途、原材料成分、销售渠道销售场所、商品与零部件、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等因素, 立足于是否会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商品或者服务来自于同一市场主体或者有某种联系的市场主体, 由此判断二者是否属于相同/相近种类。

相同、相似的判断

外观设计中所使用的商业性标识和在先商标是否相同或者相似的判断, 应当遵循如下规则:第一、权利客体对比规则。仅就在先商标与外观设计中与商标权客体对应的部分进行对比, 并非将在先商标与外观设计整体进行对比。第二、整体观察兼顾显著部分对比规则。从商标本身的形、音、义和整体表现形式等方面, 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进行整体观察;相同与相近似对比时, 应重点考虑显著部分;显著部分通常包括文字部分 (文字呼叫作用在商品流通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字、占据主要位置和篇幅的图形等。第三、单独对比规则。仅就外观设计中的商标与在先商标进行对比, 不能将几个在先商标与外观设计中的商标进行组合对比。第四、客观对比规则。客观比对外观设计相关部分与在先商标, 不考虑外观设计申请人的主观恶意。第五、结合知名度判断规则。知名度判断并非仅仅存在于驰名商标跨类别保护方面, 在是否与非驰名商标构成权利冲突的判断中, 鉴于不同知名度的商标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认知程度, 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更容易出现混淆误认的可能性。

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注册商标的认定和保护

对于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注册商标, 可以适当放宽产品类别进行相同或者相似的对比。所以, 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注册商标的认定作为事实认定问题, 是确定在先权利保护范围的客观需要。在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 专利复审委员会在当事人主张并且举证的情况下, 以涉案专利申请日为判断的时间基准判断是否构成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注册商标, 从而判断是否应当适当放宽产品种类加以比对。在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注册商标的认定中, 主要考虑如下因素: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宣传的持续时间以及地理范围、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到保护的记录等。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根据当事人提供的销售类证据材料、宣传类证据材料、使用与保护类证据材料等认定在先商标是否构成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注册商标。

2、外观专利权与著作权冲突判断

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相冲突的判断, 需要首先判断在先著作权的合法性, 然后判断是否构成冲突。

在先著作权合法性的判断, 包括主体合法性和客体合法性。首先, 就主体合法性而言, 作者和其他根据法律规定能够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是著作权主体。如无相反证明, 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其次, 就客体合法性而言, 作品成为著作权客体的条件在于具备独创性, 与专利法规定的新颖性不同, 著作权法要求的独创性, 仅仅要求作者独立完成而非抄袭。有证据证明涉案专利确系专利权人独立创作完成的, 即使涉案专利与享有在先著作权的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 也不应当认判定为二者权利相冲突。

根据即发侵权的基本思路, 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冲突的认定, 应当采用“接触+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标准。从平面到立体或者从立体到平面仍然可以构成实质性相似。

3、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其他合法权利和权益冲突判断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 侵害民事权益, 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 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可见, 我国《侵权责任法》对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在保护程度和侵权构成要件上没有作出区分。这一点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和德国民法典第八百二十三、八百二十六条采用了不同的立法取向。《专利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第7节的规定采取了同样的立法精神, 其中规定, “合法权利, 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享有并且在涉案专利申请日仍然有效的权利或者权益。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企业名称权 (包括商号权) 、肖像权以及知名商品特有包装或者装潢使用权等”。亦即, 构成与外观设计专利权相冲突的在先权利包括在先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并不限于《专利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第7节所列举的商标权和著作权。

外观设计专利权与企业名称权的冲突。企业名称, 是指企业登记主管机关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 以及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适用的外国 (地区) 企业名称。外观设计专利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构成要件是, 外观设计中所涉及的企业名称与在先企业名称权客体构成混淆误认。外观设计专利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构成要件如下: (1) 知名商品, 通常应当综合考虑商品销售持续的时间、地域范围、相关商品广告的投入及地域、相关公众对商品的知晓程度以及作为知名商品受保护的情况; (2) 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主要考虑该名称、包装、装潢能否体现商品来源; (3) 相同或者近似, 使得一般购买者混淆误认。

外观设计专利权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或者装潢使用权的冲突。其构成要件如下: (1) 涉及商品是知名商品;通常应当综合考虑商品销售持续的时间、地域范围、相关商品广告的投入及地域、相关公众对商品的知晓程度以及作为知名商品受保护的情况; (2) 涉及的内容是该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主要考虑该名称、包装、装潢能否体现商品来源; (3) 外观设计相关部分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近似, 使得一般购买者混淆误认;主要根据主要部分和整体印象是否构成相同或者近似, 一般购买者施以普通注意力是否会发生误认等情况综合分析认定。

篇4: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产品在外观设计中有醒目的文字设计,细致的观察产品上有“装饰性”的文字,这一类文字大都经过设计者的美化、变形、排列或与其它图案搭配组合,给人一种艺术性审美情趣,充分表现设计者的智力结晶,例如常运用在:包装袋、包装盒、标贴、服装面料等等之上。另外也有与产品在使用上离不开的文字,这类文字的字体会有微妙的变化,但大多还是使用正体楷书或仿宋体、黑体、新魏碑体等字形,这类文字在产品上不能缺少,如果没有它该产品无法使用,例如:钟表、仪表盘、警示说明等等,应该说这两种文字都在外观设计专利方面属于给予保护的文字,原因是其属于设计的一部分。第三种文字就是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中大都要标明的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网址、产品使用方法、原材料、规格、保存方法,保质期等等。通常设计者会根据生产厂家销售的要求使用当用的印刷字体,如:宋体和黑体字等,排列在产品一定的部位,供消费者在使用时阅读。这种说明或注明性文字,其文字本身不具有新颖性,但所设计位置、排列、整体的外沿轮廓是设计者精心安排的。

如上述第三种的文字是否也作为外观设计专利的一部分给予法律保护?从专利法实施开始时被认为它不应属于受保护的文字,其文字本身没有新颖性。当我国外观设计专利审查从零起步的时候,借鉴的是日本意匠课的作法,即上述文字在外观设计申请图片或照片中一律遮盖掉,对此日本意匠审查专家曾这样说:“不构成图案的文字需被删除掉,而对剩余的外观设计进行审查”。特别是对于容器或标贴的意匠在未除去不构成图案的文字而要进行补正时,一般会在文字上涂上接近底色的颜色来消除不构成图案的文字。对于这样的处理方式,日本专家也清楚的知道这样做不是对文字的遮盖,而是导致形成另外的图案。根据不同清除后所留下的外轮廓,实际上改变了外观设计的原貌,即原申请的形状、图案。

我国外观设计的审查部门曾于1996年7月11日发出过部级“通知”:为使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符合审查要求,申请人提交的外观设计图片或照片中的文字、商标、奖章、肖像等内容应符合如下规定:

1、可以保留的文字:装饰性文字予以保护,不应删除;某些功能性文字也可以保留在图面上,如产品的名称、牌号、条形码、固有的防伪标记以及产品轮廓性以外的日期标记等。

2、应涂覆的文字:非装饰性的文字、非功能性文字,如生产厂家、产品使用方法、治疗效果、产品的成份、重量以及宣传用语等内容应涂抹覆盖。

涂抹覆盖时,文字的条、块的色彩一般采用黑色或白色,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彩色笔,应清晰地显示出原设计中的字距、行距的布局,不得将文字的排列在原设计布局中完全消失。

在当时实际的审查操作方式所留下的痕迹都在“外观设计公报”中给予了记载。例如:图一“药品包装盒(93300401.X)”、图二“ 包装纸(95310955.0)”。

在回忆审查各个阶段时让人还能想到对外观设计中不保护的当用印刷体字的涂盖方式有:“块涂”、“行涂”、“字涂”、“线涂”的处理手段。

在2001年版的《专利审查指南》中第一部分第三章中2.2.5“补正通知”中第(6)仍规定:“外观设计图片或照片中包含有应涂覆的不能作为要求保护的外观设计具体的图形、文字……”仍被认为是属于应补正的缺陷。

1994年6月日本特许厅意匠课在修改“意匠”审查基准时对有关产品中所示文字等的处理方式改变了以往的作法,即:产品中所示的文字或标识构成意匠的,或是产品中所示的文字或商标的,仅用于专门传递信息的一部分文字或商标不被认为是图案,不构成意匠,即使表示在图片、照片中也不需要删除。

2004年初专利局外观设计审查部门和复审委员会在联合召开的审查研讨会中,有部分审查员提出对不保护的文字的处理规定希望改进,其主要理由是:

①学习外国经验应当取之长处,而当前对不保护的文字的处理方式是落后的;

②外观设计申请文件和公报上反映出草率删除和覆盖方式不一,使得专利申请文件极不严肃;

③删除和覆盖后的外观设计申请文样改变原设计的视觉效果,改变了该设计,即:批准的外观设计产品和实施后的该外观设计产品不一致。

④从复审、无效、侵权的角度看外观设计公报上涂覆掉的文字后的图片、照片与该产品及证据上的同样的产品相比视觉上的差距被拉大了,使得“相近似”性判断增加相当的难度。

对此,建议包装、标签、瓶贴所有的文字应予保留,对不保护的文字、商标在专利《审查指南》中规定清楚了,不用删除覆盖,这样既方便申请人,也方便外观设计审查,更加有利于复审、无效、侵权各个程序中相近似性的判断。

2006年5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令第38号向国内外公布新的《专利审查指南》,在外观设计申请的初步审查规定4.2.6“图片或者照片的形式缺陷”共有11种可能出现的缺陷,再也看不到“应涂覆不能作为要求保护的外观设计文字”被认为是属于应该补正的缺陷的规定了,如图三“包装盒(201130139295.8)”。

另外,目前企业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时仍对其中的文字还按照旧规定在图片和照片中“线涂”,希望此文能有助于对外观设计申请中的文字的新要求有所了解。

应当说取消的上述规定实在是正确决策、实事求是的减少了补正并提高了申请文件的质量,是外观设计专利审查的进步和提高。随着我国外观设计申请量的大幅增加,申请量居全球第一位,是第二位的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外观设计受理量的5倍,通过审查的实践深深的感到《审查指南》的标准越来越显得更加的重要,一定要能站在外观设计的专业角度彰显它的指南威力。

图一:“药品包装盒(93300401.X)”药品包装盒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对文字的处理

图二:“ 包装纸(95310955.0)”包装纸外观设计主视图对文字的处理

图三:外观设计包装盒对文字处理后的效果

图四:包装盒外观设计专利对文字的处理 (201130139295.8)

篇5: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外观设计简要说明是对图片和照片进行的简要解释,是对图片或照片的一种补足。简要说明不得有商业性宣传用语,也不能用来说明产品的功能和用途。简要说明应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有简要说明:

(1)省略视图。外观设计产品左右、上下,前后对称时,可以省略一幅视图,但要说明。例如:左视图和右视图对称,省略左视图。此外外观设计产品某一个不属于创作部位的方向,也可以省略视图,但要说明。例如:产品底部不属于创作部位,省略仰视图。

(2)突出主要创作部位。在外观设计较为复杂,对已有设计部分、创新部分不易被人注意的情况下,可以写明主要创作部位或设计要点。以加强专利批准以后的保护。例如台灯的外观设计.包括灯罩、灯座、灯架、灯头等几部分,如果创新只涉及灯罩部分,其他部分采用已有设计,应予以说明。

(3)补充图片或照片中难以清楚表达的内容。例如:产品外表或部分外表是用透明材料制成,图片和照片都难以清楚反映透明这一设计内容时,可以在图片或照片透明部位引出标记线,注上符号A、B等。并在简要说明中说明A、B等处为透明部位。

(4)图片或照片只表示产品局部时。较长的产品,如型材、工字钢等,可画一段长度,在简要说明中说明产品全长及长宽比例。有些纺织物,例如:地毯上下左右都可略,只需画出局部花样和纹路,这样在简要说明中应说明地毯的长、宽尺寸。

(5)外观设计产品的效果与制造的特殊材料有关时,简要说明中应说明材料。

(6)对需要保护色彩的外观设计,除了提供彩色及黑白图片或照片各一套外,还应当在简要说明中说明。如:本产品要求保护色彩。

篇6: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书

计的产品名称│──┬─────────────────────┤(外观设计)

⑷ │姓名├───────────

设├─────────────────────┤

│地址│⑵

人││

──┼─────────────────────┴───────────

⑸ │姓名或名称电 话

├─────────────────────────────────

│邮 政

申│地 址□□□□□□

请│编 码

人├─────────────────────────────────

│国籍或总部所经常居所或营业所

│在地国家名称所在地国家名称

├─────────────────────────────────

│代表姓名

──┼─────────────────────────────────

⑹ │名 称地址

专├─────────────────────────────────

利│专利局给出的代理机构所在地区

代│□□□□□□□□□□□

理│代理机构代码邮 政 编 码

机├─────────────────────────────────

构│代理人姓名登 记 号

──┴─────────────────────────────────

□已在中国政府主办或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请求费用减缓

□已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

─────────────────┬──────────────────

⑻申请文件清单│⑼附加文件清单

1.请求书份 每份 页 │ □代理人委托书

│ □要求优先权声明

2.图片或照片 份 每份 页 │ □优先权证明材料

│ □不丧失新颖性的证明文件

3.说明书份 每份 页 │ □

────────────┬────┴────────┬─────────

⑽上述以外的设计人│⑾上述以外的申请人│⑿申请人或代理机构

││ 签章

││

││年 月 日

────────────┴─────────────┴─────────

2.说明

(1)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时,应当提交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书以及该外观设计的图片照片(必要时有图或照片的简要说明)等文件。

(2)申请文件一式两份(正副本各一份),允许使用复印件,但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不得复印。

(3)填写本表必须使用中文。外国人名、地名如无统一中文译文时应当注明原文。

(4)表中的“□”供填表人在填写选择性项目时使用,若有方格后所述情况,应在方格内标上“√”号。

(5)本表第⑴⑵两栏由专利局填写。

(6)申请人是单位的,应使用单位全称。申请人是单位又未委托代理人的,应在该单位指定一名代表作为联系人,填在第⑸栏“代表姓名”后面;两个以上单位共同申请的,应协商推选出一个单位作为所有申请人的代表,并在该单位指定一名代表联系人,分别填在第⑸栏“姓名或名称”及“代表姓名”后面。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的,第⑸栏“代表姓名”不必填写。

(7)有多个设计人、申请人时,在本表第⑴、⑸栏中只填写一个,其余的分别填写在第⑽、⑾栏中。本表第⑿栏应由第⑸栏或第⑹栏中的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字或盖章。

(8)本表第⑹栏中代理人登记号指代理人在中国专利局的登记号。未向专利局登记的人不具有代理人资格。代理机构指定代理人时,不得超过两人。

(9)通讯地址应详细、准确、符合惯例,以能迅速投递为准。

篇7: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书

外观设计专利

一、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需提供的材料

1、提供必要信息:

申请的外观设计名称,发明人姓名、地址、国籍,申请人姓名或名称、地址、国籍

2、委托书:

一件申请提交一份委托书。必须是由申请人签字原件。申请时没有提交委托书的,申请后可以补交。

3、其他材料:

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不得小于3厘米×8厘米,也不得大于15厘米×22厘米。同时请求保护色彩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提交彩色和黑白的图片或者照片,若有特殊要求需附简要说明。

4、签署委托代理合同

5、签署申请权属声明

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注意事项和相关说明

一)代理说明

1、申请专利前最好进行专利文献检索,了解是否有和自己发明技术相同的技术已经申请了专利。

2、代理人按照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准备申请文件,在提交专利局前交申请人审阅并签字。

3、如果委托我所制作图片或拍照片,要加收制图费和拍照费。

4、我所代申请人办理向专利局缴纳各种费用的手续,将专利局将发出的各种通知书和要求及时转交申请人,同时告知注意事项或提出相应建议。

5、申请人如果发生地址变动或联系人变动请及时通知我们,以免无法收到有关的通知和材料。

二)程序性说明

1、申请人接到授权通知书和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以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通知的要求办理登记手续并缴纳规定的费用。未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的,或者逾期办理的,视为放弃取得专利的权利。

2、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每年要缴纳专利年费,逾期后有六个月的滞纳期,仍可缴纳年费,但要缴滞纳金。在专利年费滞纳期满仍未缴纳或者缴足本年费和滞纳金的,专利权自上一期满之日起终止。

3、申请人可以采用不缴纳费用或不答复专利局文件的方式放弃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

4、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或专利批准后,随时可以办理转让手续。

篇8:论外观设计专利的法律保护

当工业品的外观设计属于一项新的发明创造时, 毫无疑问应当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我国《专利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的外观设计。”

虽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进行了形式审查后即可以获得授权, 但并不表明专利局不进行实质性审查。我国专利法规定了撤销审查制度, 即在专利局公告授予专利权的6个月之内, 如果有人认为有关的外观设计专利不符合专利的实质性要件, 可以提出撤销专利的请求。专利局在接到这类请求后, 应进行实质审查。此外, 专利法还规定了专利无效的制度, 即在专利局公告授予专利权的6个月之后, 任何人认为有关的外观设计不符合专利的实质要件, 都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无效。专利复审委员会在收到这类申请后, 也要进行实质性审查。这样, 在侵权诉讼中, 被告总是要提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造成了有关案件审理的中止和久拖不决。

二、外观设计与版权法

版权法保护思想观念的表述。其中的思想观念包括美学思想观念, 其中的表述也包括形状、图案、色彩及其结合的表述方式。因而, 当一件富有美感, 以图案、形状和色彩组成的外观设计构成作品时, 就可以受到版权法的保护。显然, 外观设计既有专利权的特征, 又有版权的特征。这样, 在外观设计的保护上, 版权法就与专利法有所重叠。

三、外观设计与商标法

一般说来, 外观设计由专利法予以保护, 商标由商标法予以保护, 二者似乎不应有重叠之处。但在事实上, 外观设计与商标又有一些共同之处。

我国商标法规定, 商标由文字、图形或其结合构成。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在商标的构成上缺少了“形状”的要素。这样, 中国商标法只保护平面的商标, 排除了对于立体商标的保护。与此相应, 在外观设计的商标权保护上, 如果所涉及的是具有识别性或第二含义的平面外观设计, 其所有人就可以寻求商标注册并获得商标法的保护。如果所涉及的是立体的外观设计, 即使该外观设计具有很强的识别性或获得了第二含义, 其所有人也不能申请商标注册和获得商标法的保护。例如, 当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以其独特的包装瓶在中国申请商标注册时, 即遭到了驳回, 因为中国商标法不保护立体商标。这与美国商标法既保护具有识别性或第二含义的平面外观设计, 又保护具有识别性或第二含义的立体外观设计形成鲜明对比。显然, 中国商标法的这种保护状况不利于对相关权利人的保护, 与发达国家的商标保护实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应当予以改变。

四、外观设计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在我国, 具有识别性的立体外观设计虽然得不到商标法的保护, 但可以得到反不正当竞争的保护。根据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第5条,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相似的名称、包装、装潢, 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 使购买者误认为是知名商品的行为, 属于法律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的“商品装潢”即含有商品 (产品) 外观设计的内容, 包括平面的和立体的外观设计。对此可以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受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外观设计, 必须是具有识别性和第二含义的外观设计, 即能够向消费者指示商品的来源。按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第5条, 法律所保护的是知名商品特有的装潢 (包括外观设计) , 禁止的是他人使用与知名商品的外观设计相同或近似的外观设计, 这说明, 受保护的外观设计是具有识别性的外观设计。否则, 他人就不会去模仿。

在对于有识别性和第二含义的外观设计的保护上, 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 依据商标法, 有关外观设计的权利通过注册就可以确立。如果权利人发现他人侵权, 就可以依据已确立的权利, 在提起侵权诉讼之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如发出侵权警告、与侵权人达成和解等。而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 有关外观设计的权利只能在侵权诉讼中才能确立。在我国, 还包括侵权的行政查处。这样, 无论是在行政查处中, 还是在法院审理中,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权利是否存在。在此之前, 权利人的权利是不明确的, 他不能以权利已经存在为前提, 向侵权人发出警告或采取其他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光中:《知识产权法学》,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5年8月。[1]陈光中:《知识产权法学》,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5年8月。

[2]胡晓红:《植物新品种权法律保护:比较与启示》, 《时代法学》, 2005年第2期。[2]胡晓红:《植物新品种权法律保护:比较与启示》, 《时代法学》, 2005年第2期。

[3]王春美:《关于植物新品种专利法律保护的思考》, 《赤峰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王春美:《关于植物新品种专利法律保护的思考》, 《赤峰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

上一篇:《计算机教育》期刊杂志投稿-杂志社编辑部下一篇:观看2020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