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扶措施

2024-05-12

扶贫帮扶措施(通用9篇)

篇1:扶贫帮扶措施

帮扶措施

扶贫户(总规划):

1.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业或非农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技能或帮扶实现转移就业;

2.产业帮扶,通过合作社或大户带动农户发展中养项目,实现增收;

3.组织农户加盟合作社或与大户合作,取争入股分红形式,增加收入;

4.针对住危房的农户,帮扶实现危房改造; 5.对家庭中有适学小孩,实行组学帮扶;

6.对享受低保的帮扶户,帮扶继续享受低保补助; 7.对贫困家庭有大病的成员,帮扶大病救治; 8有残疾成员,继续享有残病补助; 9.帮扶节日慰问; 10.到2018年实现脱贫。低保户:

1.帮扶继续享受政府低保补助;

2.住危房的低保户,实现危房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3.有适龄儿童家庭,帮扶组学扶持; 4.有残疾成员的家庭,继续享受残疾补助; 5.有大病成员的家庭,帮扶大病救治; 6.帮扶节日慰问。五保户(孤儿):

1.继续享受政府补助; 2.住危房的实现危房改造; 3.实现帮扶大病救治; 4.实行节日慰问; 5.实行助学帮扶。

2016年扶贫措施

扶贫户:

1.组织劳动力参加农业或非农技能培训; 2.产业帮扶

a.帮扶种植小水稻面积10亩实现增收5000元,帮扶种植花生2亩,实现增收2000元;

b.帮扶养猪(三鸟)10头,实现增收5000元,帮扶养牛3头,实现年底增值10000元;

3.帮扶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4.帮扶入股分红; 5.实行帮扶大病救治; 6.实现帮扶助学; 7.实现年底脱贫。

篇2:扶贫帮扶措施

第一、健全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两委班子建设。

第二、着力办好帮扶结对农户的脱贫、发展致富工作,争取户户有致富项目。

第三、修建完善集贸市场,在经营区修建水泥台,方便经营者,把集市做强做大,以此带动村服务行业的发展。

第四、抓好村务财务公开,做到收支透明。

第五、加强村容村貌建设,美化绿化环境。

第六、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七、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妇女按时进站查体,无计划外生育现象发生。

第八、利用靠着省道和集市的优势,引导村民开设商铺,开设小型餐馆,争取农民纯收入有较大提高。在保护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发展多种经济,发展林果业,鼓励村民开办小型板材加工厂。

篇3:扶贫帮扶措施

根据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对扶贫工作的安排, 太原市科技局谢承泮局长在带队深入扶贫点——阳曲县岭底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组织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意见) , 按照结对帮扶的原则, 做到两个“全覆盖”, 即机关处室与局属单位全覆盖, 局系统党员与局机关干部全覆盖;做到“五个落实”, 即落实帮扶对象、落实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任务、落实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效果;完成好“六个一”帮扶任务, 即帮助制定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脱贫致富规划, 发展一项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 实施一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 解决一些公共服务水平的民生保障问题, 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贫困村领导班子, 形成一套民主规范的乡村治理机制。并结合该村实际, 充分发挥全局党员、干部优势, 召集全局机关处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召开了精准扶贫动员推进会, 对计划任务进行了安排布置, 确保2020年实现脱贫致富。

篇4:电商扶贫 创出帮扶特色

丰顺县扶贫、人社及相关镇与广州、黄埔扶贫工作组联动配合,协调新一轮70条对口帮扶村与梅州立易顺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丰顺县电商扶贫示范基地。

至2015年10月底,实现上网销售农副产品83样,12个帮扶村合作社实现对接,已上架扶贫产品6个,线上销售产品1500多单、线下实体店销售1000多单,营业额50多万,带动各合作社销售额达到300万元;组织青年电商创业培训8期,培训学员350多人,包括贫困户学员78人,大部分学员实现网店及微店自主创业,部分学员到电商企业就业,收入明显增加。

“现在开始注册账号,进入相应界面,然后创建你的店铺……”在丰顺县扶贫局、人社局联合广州市黄埔区扶贫工作组主办的第九期电子商务培训班上,来自丰顺、揭阳等地的学员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

日前,记者一行在丰顺电商扶贫示范基地现场感受了扶贫新模式带来的新气象。

丰顺县电商扶贫示范基地成立于2015年2月,是由广州市黄埔区扶贫工作组联合丰顺县扶贫开发局、人社局,引进运作平台共同打造的一家孵化平台。据了解,该基地主要有丰顺名优特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丰顺丰资电商服务中心和青年电商创业基地等项目,并将丰顺县所有工农业产品纳入其平台进行分类销售,同时对省定贫困村的特色产品提供包装、宣传和网络销售等帮助,联合丰顺县人社局对农村待业青年或有意自主创业的青年进行专业的电商培训。目前,已有5家合作社与该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100多户农户的农产品在该基地电商平台上销售。

电商扶贫示范基地通过网店,为生产企业、农村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及个体农户提供网店建设、供求信息发布、产品展示宣传及销售等服务功能;通过农产品销售实体店,扩大实体市场销售,同时增加体验效果;通过开展免费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和电商技术人才培训,为电商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通过服务中心为企业产品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网络营销、精准营销、网络口碑、品牌互动等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企业电子商务搭建选人用人的平台。

自基地成立以来,已组织青年电商创业培训8期,培训学员350多人。大部分学员实现网店及微店自主创业,部分学员到电商企业就业,收入明显增加。

曾文湫是八乡山镇小溪村人,父亲是当地的养蜂大户。为了帮助父亲推销蜂蜜,去年8月,他成为电子商务培训创业班第二期学员。“电商这个平台,让我们的小溪蜂蜜卖到全国去,销售渠道拓宽了,带动当地养蜂规模也扩大了。”据了解,小溪村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广东省中科院对口帮扶的贫困村,该村地处高山,原来主要产业为养蜂,全村共有15户养蜂户,每年产蜜达2万多公斤,由于渠道不畅,蜂蜜销售一直困扰着养蜂户。电商基地建设起来后,创立了“小溪蜂蜜”品牌,通过提供资金印制包装盒、协助帮扶村成立养蜂合作社、网店开展宣传销售,困局迅速打开。2015年春蜜通过平台销售就达3000多公斤,产值15万元。

同是第二期学员的蔡林浩,在参加培训以前,他经营的淘宝店月营业额还不到1万元。经过系统培训后,他运用电子商务知识,仅半年时间,就已拥有包括淘宝、微信、微商城等在内数个网店,营业额逐月攀升,还带动其他学员加入其团队,除了提供销售服务外,增加了运营、客服、仓存、分销等内容。

电商扶贫对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产品进行市场开拓与品牌培育,为贫困地区提升自我造血功能提供了新的推动力,也为各地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县扶贫局的同志也坦言,电商扶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地方值得思考。搭建电商扶贫基地模式,单一帮扶村无法实现,需将电商扶贫的新内容、新要求,与原有的扶贫政策体系有机融合起来,在区域层面,整合多个部门的力量共同打造。农村合作社的前期发展,对没有对口帮扶的农村困难比较突出,需要当地政府提供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宣传推广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小规模生产存在质量如何保障、物流运输增加以及如何办理相关检验检测和认证等问题,需要当地政府出台惠农政策及参与共同打造社会信任平台。

采访中,记者遇见了来参加培训的吴女士,她告诉记者,来这里培训三天了,已经学会了怎样改版面和操作创建自己的店铺,怎样在网店上摆上“宝贝”。“这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对电商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相信它会带领更多的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链接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对口帮扶八乡山镇小溪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1.5万元,预计到2015年底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7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将超过8000元,达到稳定脱贫增收的目标。

篇5:精准扶贫帮扶措施计划

2.教育扶贫。针对缺知识缺技术的贫困户,用足用活中、省、市教育扶贫政策,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通过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使贫困户子女都能掌握基础文化知识,打好脱贫底子。抓好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工作,使每个适龄青少年都能完整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幼儿教师配置和幼儿园建设,降低收费标准,使贫困家庭适龄幼儿都能接受学前教育,不让贫困户子女“输在起跑线上”。积极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整合各部门培训资金,支持开办一批特色优势专业,培育我县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每户培养一名“明白人”。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雨露计划”培训扶持力度,使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加大贫困大学生扶持力度,不断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到20____年末,确保我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到,全县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实现较大提升。

3.产业扶贫。针对部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情况,利用中、省切块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各贫困村的贫困户规模,每村安排一定数量的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直接扶持到户项目。今年全县安排精准到户资金477.2万元,统筹往年未实施完的到户资金858.4万元,总计可用于精准到户扶持资金1335.6万元。各驻村工作队要会同镇村干部、贫困群众,量身定制扶贫措施。直接扶持到户资金以“一卡通”直接补助到户为主,也可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购置发放良种、苗木、化肥、果袋、农药等关键性生产资料。发放产业到户资金、物资时,必须按产业到户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做到程序公开、对象公开、数额公开。采购扶持物资时,必须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达到“优质优价”。果业、林业等部门要结合苹果、核桃基地建设,为贫困户免费足量供应苹果、核桃苗木,扶持贫困户挖掘土地潜力,发展致富产业。

4.开发就业岗位。针对因城镇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等失地贫困户,各有关部门和包扶责任人要多方联系,争取用地单位多设立公益性岗位和“爱心岗位”,通过就地打工增加收入。对于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贫困户,有关企业可让出一部分初级产品加工业务或粮食、蔬菜等消费品供应业务,通过初级产品加工或消费品生产供应,帮助支持贫困户增加收入。

5.经济组织带动。对村内或邻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贫困户,要积极开展思想发动工作,动员贫困户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搭帮扶贫。具体运作实行项目管理,每年确定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筛选5—10户贫困户进行“传帮带”。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确定实行申报制,贫困户确定实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双向选择。年底对扶贫效果显著、技物结合投入大、通过县上考核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扶农办从扶贫资金中给予一定补助,充分调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6.土地流转。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于靠近现代农业园区或现代农庄、经营大户的贫困户,可以考虑适当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方面利用流转出的土地取得租赁收入,另一方面把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在园区从事生产作务,增加劳务收入。

7.倡导节俭办理婚丧嫁娶。针对农村部分贫困户因婚丧事致贫、返贫的实际情况,镇村党政组织及包扶部门要及时制止“高价彩礼”行为,配合县妇联做好婚龄女青年的思想工作,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买卖婚姻”行为。各贫困村都要成立红白事理事会,帮助贫困户节俭办理红白事,倡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文明节俭新风尚,革除陋习,减轻贫困户在办理红白事及“随礼”中产生的负担。

8.大病救助。对于无第三方责任的外伤或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户,镇村党政组织及包扶责任人要及时帮助办理“新农合”报销及民政大病救助手续,减轻贫困户医疗负担。要引导支持其增强生活信心,正确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

篇6:村级精准扶贫帮扶措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要求,结合“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改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则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注重把握“五个结合”和“四个统一”的原则:即帮扶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短期扶持与稳定脱贫相结合,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相结合,扶持发展与提高素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镇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计划,按照统一步骤,统一帮扶行动,完成规定动作,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三、目标任务

2014年底我镇按国家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651户165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432户1291人;无劳动能力219户365人。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从2015年起实施精准扶贫,用2年时间,对上述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精准帮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精准扶贫措施,为我镇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到2016年稳定实现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实施,使被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在全镇达到“七个确保”目标:一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二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三确保贫困户家庭能参与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四确保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五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六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七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

四、工作内容

(一)精准识别

1、扎实做好建档立卡

(1)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保户、五保户”四种贫困户类型。完善规模控制、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采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以收入为依据,设置排除指标,对2014年建档扶贫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严格审核各村上报的帮扶贫困户名单,确保建档立卡户是真贫困,确保做到扶真贫。

(2)完善系统,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识别标准,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一户一网页、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2、建立帮扶制度。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目标,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3、建立帮扶台账。各村(处)要建立本村(处)的结对帮扶台账,帮扶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

(二)精准施策

1、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镇民政所和农办要指导各村(处)参照《芦溪县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和要求,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大力发展果业、油茶、苗木、茶叶、黑山羊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养殖业,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

(2)促进扶持政策落实到户。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申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农业产业化组织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县下达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业项目,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产业基地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3)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①扶贫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立特色种养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增加50户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扶持期内在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发展农业产业化成绩突出,在企业场所、设备购置等方面年度总投资50万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扶持;②农业企业在扶持期内带动贫困户增加30户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年度总投资30万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③农业合作社要入社农户3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比40%以上;扶持期内带动贫困户增加10户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贫困村年度总投资20万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④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在扶持期内带动贫困户增加不少于10户或带动农户增加不少于30户,且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

2、大力实施搬迁移民扶贫。

(1)科学制定规划。对地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就地脱贫难度大、成本高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市区、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根据摸底调查申报,2016年—2020年我镇每年计划向上级申报搬迁移民100人,5年共计搬迁500人,其中搬迁贫困人口150人。

(2)强化到户扶持。搬迁移民户可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对贫困搬迁户可以叠加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劳动保障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引导搬迁户到工业园就业,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帮助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3、扎实推进教育扶贫。

(1)优先支持贫困村教育发展事业。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支持建设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让贫困村群众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优质教育资源。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扶持民办幼儿园建设,使每个贫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的贫困生要直接落实享受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进行资助,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

(3)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

4、积极开展就业扶贫

(1)实施“订单”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县就业局将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并将拿出部分资金对企业开展扶贫对象培训的给予适当的培训补贴。

(2)提升就业技能。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每证1000元培训补助,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并连续两年每年补助2000元(其中中职补助一、二年级,高职补助一、二、三年级)。

(3)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协调劳动就业部门加大就业推介力度,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一批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服务业、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5、大力实施保障扶贫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2)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将贫困人口纳入代缴范围,让贫困对象实现“老有所养”。

(3)健全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县级医院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将重性精神病、尿毒症血透等8种疾病实施免费救治;将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17种重大疾病纳入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范围,增加慢性病病种,将高血压病、糖尿病等18种慢性病列入我县新农合门诊大病补偿范围,提高慢性病的封顶线和报账比例,封顶线由3000元/年提高到4000元/年,报账比例由40%提高到60%。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

(4)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落实临时救助配套资金,对因病、因灾、因残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特别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5)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要政策叠加,实行“交钥匙”工程。

6、实行精准结对帮扶扶贫

(1)实行部门驻村帮扶贫困村制度。一是继续抓好“十二五”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重点贫困村脱贫的关键之年,县委县政府将成立14个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组,采取“1+2+3”的方式进行帮扶,即由1名县级领导,2名科级后备干部,3个帮扶单位组成工作组,对1个贫困村进行帮扶,其中2名科级后备干部作为长期驻村蹲点的工作人员,根据“一村一策”的原则,结合实际,帮扶贫困村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我镇有一个村被列入重点帮扶,请加强衔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实行科级领导干部(含后备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坚持重点帮扶与联系帮扶相结合,除无劳动能力的联系帮扶对象外,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实行重点帮扶,做到责任到人。根据县委、县政府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要求,采取“1+1+1”(即1名科级以上干部(含科级后备干部)、1名乡镇驻村干部、1名村干部)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我镇共计188户。科级(含科级后备干部)干部重点帮扶1户扶贫开发户和联系帮扶2户扶贫低保户。全镇扶贫开发户实行科级以上干部帮扶全覆盖。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要不少于1次上户帮扶,要根据所结对的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脱贫路子(即“一户一法”),充分解决好贫困户的教育、就业,力争帮助每户贫困户推荐1名以上劳动力就业。本轮科级以上(含后备干部)干部结对帮扶仅对扶贫开发户筹集配套产业帮扶资金。科级以上(含后备干部)干部重点帮扶扶贫开发户按照每年每户帮扶2000元的标准筹措产业帮扶资金,其中1000元由政府从专项资金中支出,另外1000元由科级以上干部(含科级后备干部)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帮助扶贫开发户发展生产。帮扶资金不得用于生活开支。

7、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一是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非公企业主动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开展“学雷锋扶贫济困月”活动。每年3月由民政所、妇联、团委、教育助理室等有关部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孤等主题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帮助贫困户等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开展“国家扶贫日”活动。每年10月17日在全镇范围开展扶贫募捐活动,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四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拓展社会扶贫筹资渠道。

8、积极探索推动金融扶贫。

利用原中央苏区产业扶贫资金,在产业扶贫担保贷款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产业扶贫担保贷款工作,建立“产业扶贫信贷通”。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贫困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果园、林权抵押、仓单、保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重点加大对管理规范、操作合规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贫困村扶贫互助社和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经营组织的支持力度。健全“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提高农业金融服务集约化水平。

9、引导行业扶贫。

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以及文广等部门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宽带、环境改善等工程,推进农村地区的物流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10、深入推进科技扶贫。

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政策,鼓励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通过兼职、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为我镇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服务,推动老区苏区经济发展。农技站要根据各地自然、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特点,重点推广种植、养殖、林果、食用菌、中药材等5个方面,良种繁育与栽培、品种改良与养殖、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温室栽培养殖等5类技术。通过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文化站要有计划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方面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民易学易懂易用的技术;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让贫困农民参加具体的科技扶贫项目,从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致富本领。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政府成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韩伟强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林江同志任第一副组长,王春妍、易培勇、易绍斌、王雄、易志鹏、丁春艳、冯芳贵、吴彬、罗伟章、王俭、胡菲等同志任副组长,镇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村(处)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抓好扶贫开发重大问题的研究、难点问题的协调,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二)建强队伍,竭力帮扶。加强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干部拿到名单后,要携带帮扶联系卡及时与村(处)以及帮扶对象取得联系,摸清底数,找准“贫”因,尽早进入角色,开展帮扶工作。要严明纪律,帮扶期间需自带伙食费,不得加重村上负担。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镇机关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衔接县直部门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确保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要切实加强沟通协作,镇民政所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

(四)加强班子,夯实组织。村级基层组织要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利用这次几十个县直部门挂点机遇,多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科学评价,强化考核。科学制定考核细则和扶贫开发考评办法,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实行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核;落实督查问效制度。对在扶贫开发中工作突出、减贫效果明显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进行责任倒查,视其情况给予警示提醒、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篇7:村级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及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为根本,扎实开展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确保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我局的精准帮扶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精准原则。广泛排查摸底,严格标准和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情况,精准确定帮扶对象,结亲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扶真贫”。

(二)坚持帮户原则。以贫困户为单元,对每个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开展结亲结对帮扶,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实行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不走人,确保“真扶贫”。

(三)坚持发展原则。坚持扶志扶根扶本,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坚定发展定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落实改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致富项目,发展增收产业、寻找增收门路、提升增收能力,通过发展加快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三、帮扶内容

(一)改善生存条件。参与结亲结对帮扶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出行、吃饭、穿衣、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问题,帮助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

(二)发展增收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努力探索构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三)增强致富本领。加大贫困群众教育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将帮扶对象纳入各项惠民政策保障范围,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四)提高幸福指数。坚持物的扶贫与人的扶贫有机结合,将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与开展依法治村、文明创建、文化进村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新农村建设。把改善贫困村贫困户人居环境与提振精气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贫困地区“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神气”,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四、帮扶方式

(一)参与帮扶人员。颍上县地税系统所有在编人员(女同志年龄在50岁、男同志年龄在55岁以上除外)。

(二)结对帮扶对象。颍上县建颍乡二龙村,共计158户贫困户。

(三)结对帮扶时间。20XX年至20XX年,一定三年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

(四)结对帮扶方式。党组领导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中层干部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其余在职人员每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详见附表)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县局成立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协调各方面工作。(文件另发)

(二)整合扶贫力量。各分局、各股室要按照“城乡统筹、全面帮扶”的要求,实行“一对一”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统一整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便民春风行动”、“公益志愿者活动”、“献爱心”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扶贫帮扶工作。

(三)落实帮扶责任。牵头贫困村的局领导班子和各分局、各股室主要负责人对此次精准扶贫“一对一”结对帮扶负领导责任,全县地税系统所有在编人员为定点联系贫困村和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责任主体。各分局、各股室主要负责人要在县局精准扶贫“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按照活动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结对帮扶见实效。

(四)严格督查考核。县局将精准扶贫“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纳入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实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工作绩效考核。对帮扶工作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部门和个人,要严肃追究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8:扶贫帮扶措施

“两帮扶”。即:

一是怎么帮、帮什么。结合章贡区“321”结对帮扶模式,为全区结对帮扶贫困对象2496户6939人制定帮扶村如何科学脱贫规划,如何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帮扶要求,帮助结对帮扶贫困对象筹集扶贫资金2496万发展生产、提高素质,在规定时限内帮助帮扶对象稳定脱贫致富。同时,各结对帮扶单位根据贫困对象的需求,不等、不靠自己掏出腰包帮助结对贫困对象购买鸡、鸭苗、牛、羊等家禽牲畜帮助致富。如,省级贫困村沙石镇东风村地处山峰生态区,为加快推动全村精准产业扶贫工作,市民政局精扶工作队针对上级扶贫专项资金暂难及时到位的情况,4月底东风村工作队不等、不靠,以时不我待的敬业精神,在调研分析后与村干部一同采取个人出资担风险的做法,征租该村秧田塅组附近8户农户(其中5户为困难户)的11亩田地(含少部分撂荒地),采取聘请技术能人指导加困难户务工的做法种植高山反季蔬菜瓜果。帮助落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对18个贫困村,充分借助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强化资源整合,各部门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项目时重点倾斜安排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建立“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帮助做好扶贫贷款担保试点工作,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同时有计划地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兑现贴息资金。区还将产业扶贫资金有计划地分配400万元用于扶持全区具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及小额贷款贴息等。帮助实施科技、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扶持贫困户“两后生”就读职业技术院校和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开展贫困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帮助贫困户“两后生”就读技术院校和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费用困难问题。通过各种扶贫培训,使贫困户劳动力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以提高贫困户劳动力生产技能达到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的目的,为贫困户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怎么扶、扶什么。在准确找出扶贫对象的基础上,开展“六轮驱动”精准扶贫村到户。认真分析其致贫原因,以村为单位制定脱贫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因户施策,全面开展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金融扶贫等“六个帮扶到村到户”。对因病因灾等返贫的农村居民及时认定为扶贫对象。对识别出来的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帮扶范围,落实帮扶责任人并按规定享受扶贫政策;属于民政救济范围的,及时给予救助。对结对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信息、技术、思想观念等全方面进行帮扶,使其达到增收致富目的。扶产业。通过产业资金到村到户、信息扶贫到村到户、旅游业扶贫到村到户的同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扶持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通过产业带动确保扶贫户、扶贫低保户“换穷业”。帮扶对象有一定产业项目基础的,将结对帮扶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将结对帮扶资金作为其入社股金,参与利益分配;扶就业。积极向省里争取更多“雨露计划”培训外指标。同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智力培训,采取科技下乡、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现场示范、参观见学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科技培训、智能培训等确保就业扶贫“拔穷根”。帮扶对象劳动力到企业务工的,企业在保障其基本工资和稳定就业的前提下,将结对帮扶资金作为其就业补贴;扶其它。实施保障扶贫。通过完善最低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等对低保户、五保户进行兜底式应保尽保救助。确保兜底对象通过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扶贫“得救助”。通过地方公益性岗位安排帮扶对象劳动力就业的,将结对帮扶资金作为其工作补助。同时,还借助外力,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定点扶贫和社会扶贫的作用进行扶持。

“三推进”。即:

一是推进精准扶贫,实行精准扶持。在突出重点上,认真瞄准贫困村、贫困户,确保做到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在统筹扶贫规划上,着力解决和处理好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与贫困户与政府的关系,注重农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收益度,把贫困户的发展与农民合作社、企业(基地)的发展关联起来,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增加收入。同时,还着重解决处理好产业帮扶与精准帮扶的关系,以此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和环境。

二是推进精准扶贫,全面深化实施。紧紧围绕中心城区的特点和优势打造“章贡”样板,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严格按照“七步法”及严肃纪律认真做好扶贫对象再精准、再识别工作要求,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采取地毯式摸底、拉网式筛选,通过对贫困对象的再识别、再复核,精确识别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496户6939人,其中:有劳动能力和脱贫意愿的扶贫户、扶贫低保户1333户4521人,纯低保户、五保户1079户2051人,与复核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528户6939人核减了32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广信息化扶贫,通过开展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推进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打造旅游产业化扶贫,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群众参与”的开发模式,探索“政府+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农家乐、特色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通过落实帮扶措施。依靠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就业扶贫、兜底保障、金融担保、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决策部署,把产业搞“特”、搞“亮”。

篇9:太康:精准扶贫帮扶机制促民富

总人口138万、地处豫东平原的太康县,777个行政村中有167个是贫困村,贫困人口超过17万。近年来,太康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的原则,结合县情实际制订了《太康县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方案》,并逐步推进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太康县建立了三大保障机制。一是组织运行机制。县里建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组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二是监督管理机制。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精准扶贫帮扶专项督查组,对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及时通报。三是考核机制。对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帮扶责任人或工作队给予表彰奖励。

为使帮扶工作不遗漏一人一户,太康县重点采取三项措施。

一是建档立卡精准识别。依据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按照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档立卡。预计在2014年10月底,太康县将建立完整的贫困户、贫困村电子信息档案,实现与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衔接。

二是建立机制落实责任。贫困村、贫困户确认识别后,通过实施“5431帮扶工程”达到帮扶全覆盖:即县处级干部每人帮扶5户贫困户、乡科级干部每人帮扶4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和教师每人帮扶3户贫困户、每个企业帮扶10户贫困户。县直单位对贫困村定点帮扶全覆盖,每个县直单位帮扶1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派驻1个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明确1名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计划,协调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帮扶责任人及责任单位负责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并给予必要的培训、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

三是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全县各乡镇针对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基础设施到村到户。采取资金整合、政府适当补助等办法,集中力量建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努力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产业扶持到村到户。通过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户,带动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扶持有基础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以“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组织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和“劳动力再就业培训”项目,加强基础文化素质培养、生产技术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并为贫困户创业提供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用电用水、贷款利息、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

上一篇:2023年特教学校“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下一篇:伤痛依旧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