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2024-04-08

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通用9篇)

篇1: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会意处不在多〕“多”,当做“远”。宝玉说这话的意思是,批评诗文当以个人心田体验为主,不必舍近(个人体验)求远。

示例:①香菱痴心学诗。

《陌上桑》谱出了一曲女子的颂歌。它向众物证明了,俏丽不是女子的独一资本,女子也可以很有伶俐。它异样证明了,女子不是男人可以随意左右的,女子的坚忍不会因为外界的威逼迷惑而轻易转变。

二.本文题为“香菱学诗”,通读全文,凭据你的理解,把“香菱 学诗”增补完备,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谈谈你的发明和看法。

那个自以为是的郡太守,以为靠势力就可以为所欲为。但不巧他遇到的是聪明伶俐的罗敷。对于郡太守之流的强势力力,硬碰硬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香菱学诗读后感

伶俐是一把白,可以穿透一切堡垒。适时运用伶俐不仅可以化优势为上风,还可以制止孕育发生不必要的贫苦。

黛玉见香菱学得如此之妙就借昨夜月亮让香菱作诗。起初,香菱作了一首诗,黛玉批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作一首尽管放开胆子去做。”香菱听了,默默返来,连房也不入,只要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入迷,或蹲在地下抠土,一下子皱眉,一下子含笑,默默天地至公,香菱做出来拿与黛玉看。黛玉说:“还是欠好,过于穿凿,还得另作。”香菱自以为很妙的诗被说如此,于是思考不停,结果在梦中呈现,这不就是灵感么?不就应了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么?

是的,成功源于勤奋,芳华的朝气和前进不己的好奇心也是成功的要害。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漫空,香菱正是有寻求,才感觉到了快乐的心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流始,才能快乐的发展。〈〈香菱学诗〉〉教给我们这些,让我们配合高兴,为明天创造更多希望,为明天设下更多寻求,一步步地踏上成功之路。

示例:②香菱苦心学诗。香菱学诗读后感

如:“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香菱先是向宝钗求师,被委婉回绝后,又热切地向黛玉求师。“造化”此处是好运气、福分的意思,可见其言词的诚恳。再如:香菱被薛蟠强买做妾,受尽欺凌和折磨。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但还要“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更见她的痴心与热爱。又如:“香菱拿了诗,……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作者运用正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要领,进一步突出了香菱的痴迷。写作第三稿,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入迷,半夜后上床,五更才朦胧睡去。末了,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但是痴迷到了顶点。

篇2: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故事开头写香菱一见黛玉就说明求教之意,黛玉慨然允诺。以下写香菱在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

指导读诗体现在两次谈话中:第一次,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使香菱深受启发。循此继进,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同时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在这次谈话的末尾,黛玉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第二次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墟里上孤烟”这一句,还联系自己进京那年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把诗境都说活了。而黛玉也不愧为“老师”,又把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香菱练习写诗也是在黛玉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三事;宝钗也参与了指导。

香菱的诗一共写了三稿。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宝钗先看,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则认为“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指示她“丢开”这首,“放开胆子”另作一首。香菱得了这个指示,“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这样写出来的第二稿依旧不行,黛玉说“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则认为它离了题,不是写“月”,而是写“月色”了。尽管又一次失败,香菱毫不气馁,便独自走到阶前竹下去构思她的第三稿。她“挖心搜胆”,绝无旁骛。以致将探春说的“你闲闲罢”听成“十五删的‘闲’字”,反过来说探春“错了韵了”。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三更上床,到五更才胧睡去。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而且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将她唤醒,她立即将诗抄写下来——这就是她的第三稿,后来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篇3: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凭借其凄美的爱情婚姻故事主线,四大家族的兴衰背景,耐人寻味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引得无数文人读者为之倾倒。在中华大地上,《红楼梦》拥有大批研究者与追随者,“红学”研究成果更可谓是“遍地开花”。不仅如此,这样一部鸿篇巨制也吸引了海外的目光,这都要归功于《红楼梦》的译者们。译者们由于各自的知识储备,个人经历,翻译目的,翻译原则,时代背景等的不同,导致译出的不同译本也各有特点和长处,值得仔细对比、推敲。书中除了描写和对白之外,诗应该算的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书里的诗往往是与相应的故事情节相互交融的,虽然诗作都是作者一人所写,但读来并非是作者一人的风格,而是有着书中每个人物自己鲜明的性格、思想、视野、心境、学识等特征,是与不同的人物相匹配的。不仅如此,《红楼梦》里的有些诗还暗含了不同人物的境况、命途和归宿。这所有一切都无不饱含作者的智慧结晶,作者的“辛酸泪”。因此,在阅读《红楼梦》时,对书中的诗作也要仔细研读,方能不负作者之苦心,尽可能捕捉到书中所有的信息。

二、香菱的第三首诗

《红楼梦》中,香菱拜黛玉为师,跟随黛玉学习写诗。学习写诗的过程中,香菱共作诗三首。第一首相对稚嫩,语言直白,把先人在作咏月诗时惯用的表达和陈腐意象堆积起来,而且,全诗最突出的问题是诗中不含作者本人的情感,不够真挚动人。诗中所用“月挂”“玉镜”“冰盘”等都是陈词滥调。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第二首就精进许多。香菱能用“花香”、“轻霜”等来比喻月色,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来烘托气氛,用词表达方面逐渐变得大胆敢于尝试创新,寻找自己的风格。然而,诗中“玉盘”、“玉栏”等词语仍不新颖,略显老旧气息,再者全诗主题变成了吟咏月色而非月亮本身,所以跑题了。对此,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虽然前两首都不尽人意,但总归是名师出高徒,香菱的第三首诗是出彩的。除首联外,看起来似乎句句不在写月,然而实际却是写月。用词雅致内敛,意象新颖奇特。特别是颔联,对仗十分工整,言虽浅,意极深,设置精巧。诗作还有一个长处,那就是全诗以香菱自己的身世为依托,看似咏月,实则怀人,包含作者的真情实感。这使得诗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核,不空洞,有内容,不愧是“梦中所得”。第三首诗如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诗的意思是: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月亮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月半残,鸡鸣早,五更将尽,已是黎明。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笛声,想起了故乡。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嫦娥看到人间的悲欢离合,也不禁自问,“为什么不能使得人们团团圆圆,永不分离呢?”

三、霍克斯,乔利,杨宪益三种译本对比

1、首联——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1)霍克斯:Ethereal splendour no cloud can blot out!Chastelovely presence of the cold night sky!霍克斯的版本有意境美,“娟娟”在本诗中意思为“美好的样子”,译为“chaste lovely presentence”;遣词美,“精华”在诗中意思为“月亮的光华”,译文为“ethereal splendor”;表达丰富,中文原诗两句十分对仗,译文则采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句型句式。

(2)乔利:If thou would’st screen Selene's beauteoussheen,thou’It find it hard.Her shadows are by nature full of grace,frigid her form.乔利版本的特点是逐字翻译,“料应难”在诗中意思为“想必是不可能的”,译文为“find it hard”;忠实于原文本,两句都依照中文释意,忠实地直译出来;注重细节,“掩”在诗中意思为“掩盖,掩藏”,译文为“screen”。

(3)杨宪益:Hard,surely,to hide such splendour,A form sofair,a spirit so cold,so withdrawn;杨宪益的版本是忠实的直译,“影”在诗中意思为“月亮的外表”,译文为“aform”;使用头韵的修辞,“Hard,surely,to hide such splendor”,充满诗歌的韵律美;使用词语排比,“A form so fair,a spirit so cold,so withdrawn”,富有诗歌的形式美。

2、颔联——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1)霍克斯:From a white world the washer's dull thudsounds,Till in the last watch cocks begin to cry,“千里白”即一泻千里的月光,译为“a white world”。此处为直译,缺乏意境美,而且“a white world”容易让人联想到“下雪的世界”。“last watch”指的是中国旧时计时法,五更的意思但西方并不一定懂。所以此处很好的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半轮”未直译出,且“till in the last watch”可以概括出“半轮”,“五更残”。所以这里采用直译,整体符合外国人的语言习惯。

(2)乔利:A row of clothed-stones batter,while she lights athousand li.When her disc's half,and the cock crows at the fifth watch,‘tis cold.采用直译法。“千里白”译为“she lights a thousand li.”这里把月亮比喻成“她”很形象。但“千里”此处并非指具体数字,而指照亮范围之广。还有下面的“disc’s half”,也是此类错误。“五更”译为“the fifth watch”,容易误导别人是否有“sixth watch,seventh watch”,对文化内涵处理地不是很到位。

(3)杨宪益:Washing-blocks pound in an expanse of white,Only a crescent is left when cocks crow at dawn;“an expanse of white”和”a crescent”选词很成功,译出了诗句的意境美;“pound”给诗增添了音乐感;“五更残”采用意译“at dawn”,传达出了诗的本意,但是这样翻译化去了原诗句的意象,原句的悲戚的韵味不幸流失,差强人意。

3、颈联——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1)霍克斯:While,by a fisherman's sad flute entranced,Alady leans out from her casement high;霍克斯的翻译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表达更加地道、简练,英语读者更容易接受,但与原著相比很多意思缺失,不够准确。由于英语为静态语言,霍克斯的翻译中名词和介词使用较多。“绿蓑”翻译成a fisherman是意译,“江上”、“秋”未译出,“闻笛”翻译成sad flute entranced,其中sad为霍克斯增译,表达出了这句诗的内在感情,entranced是flute的后置定语,意思是“涌入”,体现了笛声的悠长,飘入渔翁耳中的状态,很形象。“红袖”翻译成a lady,意译。“楼头”翻译成high,意译,“夜”未译出,“倚栏”翻译成leans out from her casement,其中casement的意思为窗户,表达不准确。可以看出,霍克斯的翻译基本完全使用意译,意思传达不够准确,然而翻译成了一句话,使得译文简洁紧凑。

(2)乔利Wrapped in my green cloak in autumn,I hear flutes onthe stream.While in the tower the red-sleeved maid leans on the rails at night.乔利在他的译本序言中曾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作为教科书和语言学习材料的使用主义翻译,所以乔利翻译的特点是极端直译,忠实原文,注重细节,目的是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绿蓑”翻译成Wrapped in my green cloak,直译。“江上”翻译成on the stream,直译,不准确,stream意思是“溪流”。“秋”翻译成in autumn,直译。“闻笛”翻译成I hear fltas,直译。“红袖”翻译成the red-sleeved maid,直译。“楼头”翻译成in the tower,直译,不准确,tower的意思是“塔”。“夜”翻译成at night,直译。“倚栏”翻译成leans on the rails,直译。乔利的版本中,每个词的意思都表达了出来,但有的意思实际上直译的并不准确。形式上,翻译成了两句话,并使用了头韵W。

(3)杨宪益:In green coir cape on the river he listens to autumnfluting,In red sleeves she leans over her balustrade at night.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异化与归化相结合,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更注重保留中国文化的元素,英语读者可以了解到很多中国文化。“绿蓑”翻译成in green coir cape,这个翻译是三个译文中最详细的表达,把绿蓑的材质“coir”都表达力出来,是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江上”翻译成on the river,直译。“秋闻笛”翻译成he listens to autumn fluting,“秋”在原文中是状语,在译文中变成了一个修饰笛声的定语,体现了杨宪益翻译的灵活性。“红袖”翻译成In red sleeves,直译。“夜”翻译成at night,直译。“倚栏”翻译成over her balustrade,直译。“楼头”未译出。杨宪益的版本也以尽量表达原著意思为主,但和乔利的逐词翻译不一样,杨宪益的版本在充分表达原文的基础上,比乔利的版本更加注重灵活性。形式上,翻译成了两句话,并使用了头韵I。

4、尾联——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1)霍克斯:And you,White Goddess,lulled in sweetdelight,Wish every night could be a fifteenth night失“信”,对原文理解偏差,增添了:lulled in sweet delight嫦娥的心情是悲伤的而不是高兴的。形式方面,译文结构自由,与原文的句型句式相去较远,用陈述句结尾wish every night could be a fifteenth night,并没有用反问句。中国文化里团圆之时是正月十五,译者翻译为fifteenth night,属于异化处理,保留原诗句的意象,但不利于外国读者理解。译者注重译文韵律美,delight与night押韵,增加诗词节奏感和音乐感。

(2)乔利:She feels also constrained to ask of the goddess Ch'ang O:“why it is that she does not let the moon e'er remain roun d?”译文字句通顺,形式上与原诗词内容和句型结构相一致,同样以反问结尾。但译文略显冗长,不够凝练。

(3)杨宪益:Well might the goddess Chang E ask herself:Why cannot we enjoy endless,perfect delight?译文准确,无遗漏信息,保持了原文的内容与形式,直译为主。译者并没有拘泥于诗歌内容,为了使文章通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补译出了we;译文自然、流畅、简洁,well起了很好的连接上下文的作用;最后一句按照原文结构,译为反问句,增强了说服力,升华了主题,完成了情感的抒发和释放。

四、结语

“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日报海外版30周年之际表示:“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创刊30年为起点,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习主席的这番话也是对广大译者的要求和期待,只有结合时代背景,明确翻译的原因,清楚翻译的目的,以及译文的受众,才能翻译出符合时代要求,为海外读者喜闻乐见的中国典籍。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大花园的一朵奇葩,它魅力无穷,不仅吸引众了多读者、学者来研究它,更是吸引了许多译者来将它翻译成不同的文字,译出众多版本的译本,让不懂中文的海外读者也能一饱眼福。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新的时代似乎也呼唤着《红楼梦》新的译本的出现。本文通过对霍克斯,乔利,杨完益三种翻译版本的对比研究,一方面,希望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另一方面,希望站在三位巨人的肩膀上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为中国典籍翻译事业添砖加瓦,期待将来能出现更加符合时代趋势、时代审美的新的优秀译本。

关键词:红楼梦,香菱学诗,翻译对比,霍克斯,乔利,杨宪益

参考文献

[1]王龙.试论《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的塑造[J].科技信息,2010(17).

[2]合灿温,张士东.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红楼梦》诗词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3]李萍.《红楼梦》诗词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篇4:细品《香菱学诗》中香菱的笑

1、实现愿望之笑。香菱是名士甄士隐的女儿,骨子里流淌着读书人的血液,平日里偶尔也看几首诗,对诗歌有着天然的向往,但周围的环境决定着她没有深入学习的机会。刚进大观园,她就迫不及待地向宝钗求教,但宝钗却婉拒了香菱的恳求。可香菱没有灰心,径直来到潇湘馆,求黛玉教诗,当黛玉答应后,学诗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一直渴慕诗歌的香菱自然禁不住要“笑”了。大观园的生活,吟诗作乐的生活也许对香菱来说是一种奢求吧。而香菱真的在那里,过上了这样的生活,虽只是短暂的欢乐,但我想,这在她心中,也许是短暂的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2、学有所得之笑。原著标题“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学诗是很苦的,但他却“笑”着学诗,香菱学诗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原因是香菱在学诗之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在别人看来香菱学诗既“苦”且“痴”,但在香菱自己却是渐渐体会到诗歌的妙处,有一种登堂入室的欣喜,这种欣喜是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是对诗歌艺术心仪后会心的笑。香菱一直在被鄙视、受压抑的环境中生活,她渴望自由,渴望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次偶然来到大观园的香菱犹如离开樊笼的鸟儿,有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喜悦。能进入大观园学诗这在香菱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但它不期而至,自己能自由地同园中的这些有着良好文学素养的人们在一起,该是何等幸运和幸福?

3、乐观坚强之笑。苦难会使人坚强,香菱的命运是多舛的,但在香菱的“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饱经困苦的香菱是多么乐观坚强。本来香菱是个做人行事温柔安静的人,但我们看不到她的一丝愁苦,一丝怨恨,眼前只有一位苦志学诗,积极向上的香菱,一位直爽、大方而又朴实可爱的香菱。香菱的“笑”里蕴含着她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她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实际上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也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世俗的变相反叛。她是乐观的,既然命苦,就尽量让自己开心一些吧,流泪不是会让人增加痛苦吗?于是,香菱笑了。她为何而笑?也许,她的内心是真的开心,在她饱受命运捉弄的摧残碾压之时,她的心境又是如何?也许这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而我们所知道的是,她的笑,是多可贵,多可爱啊!这样的笑是需要勇气的,也许这个柔弱的女子是世间最勇敢,也是最可爱的人。

4、含泪抗争之笑。脂砚斋有言: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这段话说明,香菱才貌双全。香菱诗才越高,心就越高,面对薛蟠的粗俗凶暴会倍感痛苦,追求与现实将出现更大错位,这样的一个弱女子又有什么办法去改变呢?香菱的笑其实是一种苦笑,是一种无奈的笑,是烘托她一生痛苦的凄美的笑,这种态度也反映了香菱追求心灵的充实与自由,因而,香菱的笑里还有着难以言说的东西,有“苦笑”的成分,是含泪抗争的笑。香菱“笑”的越多,越能引发读者的同情,越能让人感叹其身世之苦。

在香菱的笑声中,一个聪慧、可爱、好学、自信、坚强、乐观而又凄苦的女性形象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虽然香菱16次笑的内涵不完全一样,但贯穿始终的是“含泪的微笑”,因为香菱是名士甄士隐的女儿,如果不是命运捉弄人,她本可以生活的快乐幸福,学诗这样的愿望可以轻易获得;如果不是命运捉弄人,她天资聪慧,更有父亲这样的名士做老师,想必学诗小有所成也在情理之中吧;如果不是被拐骗,又何需去坚强面对那样苦难的生活呢?如果不是被拐骗,又哪里需要去和命运去抗争呢?所以,无论哪一种笑,都是在那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一种饱含辛酸的笑,是笑对生活的笑。

任端巧,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篇5:香菱学诗的启示

一、多读佳作,用名篇做底子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欲学诗,幸亏她遇见了一个写诗和指导别人写诗的高手──林黛玉,使她很快就写出了不错的诗歌,这真是她的造化。我们看黛玉是如何指导香菱学诗的。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但是是起承转合,……”

香菱笑道:“……如今听你一说,原先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辞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读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搞笑!”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那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那里,林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随着诵读数量的增加,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感知潜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诵读不仅仅是学好诗歌的根基,也是提高鉴赏潜力的根本途径。林黛玉介绍给香菱的这三位诗人,要求她读三个人的诗,读三个“一二百首”,足见林黛玉很重视读书数量。我们教学生读书,也要学习林黛玉,对徒弟提出超多阅读的要求。

林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能,之后一个李商隐也还能够;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这三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向是这样评价的。之后白居易代替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向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的看法很对,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能够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教学生读书时,就要介绍名著给学生读,尤其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意识很有必要。

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就让她先读名诗佳作,且数量很大,目的是“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为香菱写诗打下了基础,这样做很贴合课标中提出的“多读”“多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意思。作文教学的精髓就是在阅读中体会、揣摩,从而内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二、联系生活,品析语言文字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

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但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听。”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由似乎无理的,想去却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是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样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之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香菱读诗,细心地体会了诗的好处是“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他举了三个例子进行分析,深得其中奥妙。宝玉夸他“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在那里,香菱就是读了诗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加以理解,她将自己的生活和诗中词句背后的真实情景进行了联系与契合,唤起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去理解作品。在平时,我们必须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不断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

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象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务必有大胆的想象。”能够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大胆的想象能够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其它文体的创作也离不开大胆想象。

三、鼓励激趣,深入写作实践

香菱学诗的动机但是是心里羡慕,能否把这个动机转化成为巨大的动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黛玉一方面夸香菱是一个“极其聪明伶俐的人”,另一方面预言其“不用一年工夫,不愁是一个诗翁了”。

香菱的诗一共写了三遍。第一遍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状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当香菱拿出自己的第一首诗作,平时温柔敦厚的宝钗给予的评价是:“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但素日挑剔追求完美的黛玉看后却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把这首丢开,再做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香菱得了这个指示,“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这样写出来的第二首还是不行,林黛玉说“过于穿凿,还得另作”,薛宝钗则认为它离了题,不是写“月”,而是写“月色”了。尽管又一次失败,香菱毫不气馁,便独自走到阶前竹下去构思她的第三稿。她“挖心搜胆”,绝无旁骛。以致将探春说的“你闲闲罢”听成“十五删的‘闲’字”,反过来说探春“错了韵了”。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三更上床,到五更才胧睡去。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而且笑道:“但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将她唤醒,她立即将诗抄写下来——这就是她的第三稿,之后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黛玉的评价让香菱鼓起再做一首的勇气。众人责怪黛玉引得香菱做诗着了魔,黛玉却说“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一句话,充分显示了为师的林黛玉对学生香菱写诗的十足的耐心。

篇6:对课文香菱学诗的结构分析

全文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3段,主要写黛玉指导香菱读诗。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为第1段,主要写黛玉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了“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肯定了香菱的聪明才智,给香菱安排了所读书目的顺序。主要赞扬林黛玉的见解与善于教育。

第二层主要是讨论诗,也就是林黛玉所说的“讲究讨论”。实际上是检查香菱“完成作业”的情况,林黛玉要香菱自己谈对诗的领悟,自己只适时加以点拨,表现了林黛玉善于启发教育。而香菱也不负所望,达到黛玉教育的预期目标,将王维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还能说出对诗境的独特领悟与理解。

第二部分是4~8段,主要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练习写诗的`过程。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全部分紧扣“苦志”来构思文章。这一部分按香菱写诗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就是写作第一稿的过程,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写成的,遭到了宝钗的否定,得到了黛玉的中肯评价。

第二层亦即第二稿是在如痴如醉的苦思下完成,被宝钗评价为偏题,林黛玉则评价为只有景色,缺少人的灵性。

篇7:《香菱学诗》读后感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是今天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许多人草草看过,以为作者无所用心,这是可惜的。书中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篇8:浅析“香菱学诗”

在香菱一见黛玉, 说明求教之意后, 黛玉慨然允诺, 笑道:“既要作诗, 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 大略还教得起你”。随之在两次谈话当中, 黛玉指导香菱读诗。

第一次谈话:黛玉先给香菱树立信心:“什么难事, 也值得去学”, 接着略谈了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 强调若是果有了奇句, 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循此继进, 黛玉指出, “立意”是作诗的头等大事, 同时告诫香菱, 且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 给她开了一个书目, 安排了读诗的顺序:“你且把《王摩诘全集》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 细心揣摩熟透了, 然后再读老杜七言律诗一二百首, 此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黛玉安排香菱这样读书的目的:首先, 让香菱体会诗情画意之意境, 苏轼曾评价王维之诗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其次, 读杜甫的诗是让香菱明白诗的功力, 进一步体会, 真景物, 真感情,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重在写景。最后, 读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句, 其意在培养诗的个性与想象力, 在这次谈话的末尾, 黛玉将王维的五言律诗借给香菱, 要求她见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

第二次谈话: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之后进行的, 黛玉称之为“讲究谈话”, 实际上是检查香菱对王维诗的理解程度, 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正要讲究讨论, 方能长进, 你且说来我听”。“昨夜的月最好, 我正要诌一首, 竟未诌成, 你竟作一首来。”香菱不负众望, 把王维诗中的“炼”字工夫说的是头头是道, 说到“墟里上孤雁”这一句时, 能联系自己进京那年, 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 把诗境说活了。黛玉也不愧为老师, 及时的把陶渊明的诗“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 启发她认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可见黛玉在指导的过程中, 注重基础, 全面落实, 重视诵读、感悟, 强调读、说、听、写的综合训练, 强调实践和探究, 重视能力的培养, 循循善诱, 教授有方, 使得香菱很快悟入门径。

香菱学诗, 先后写了三稿。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 坐卧不定”的情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其诗的内容为: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认为, “意思却有, 只是措词不雅。原因是看的诗少, 被缚住了。”指示她:丢开这首, 只管放开胆子, 再作一首。

香菱得了这个指示, 默默回来, 连房也不入, 只在池边树下, 或坐在山石上出神, 或蹲在地下抠土, 皱一回眉, 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可见香菱学诗, 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可写出来的第二稿依旧不行。其内容为:

非银非水映窗寒, 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 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 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 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 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 宝钗认为香菱写的诗背题了。黛玉则评价说“过于穿凿了”。尽管又一次失败, 香菱却毫不气馁。在写第三稿时, 挖心搜胆, 耳不旁听, 目不别视, 以致将探春说的“你闲闲罢”。听成是“十五删的‘闲’字”说是说错韵了。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 两眼鳏鳏, 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最后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 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把她唤醒, 她立即将诗抄写下来: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众姐妹看后, 说:“不但好, 而且新巧有意趣。”可见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 句句都似非写月, 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 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 对仗工稳, 言浅意深, 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 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 借咏月而怀人, 流露了真情实感。

香菱学诗终有所成, 一方面是教者有方, 另一方面是学者用心。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绝非偶然。作者认为她是苦志学诗, 精血诚聚, 当然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一, 香菱有良好的资质, 在黛玉强调若是果有了奇句, 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时, 香菱很快悟出: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 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这说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香菱在入大观园之前能在忙中偷空读几首诗, 可见她绝非一个俗人。

其二, 有乐为人诗, 热情主动, 循循善诱、率真自信、教者有方的老师的指导和宝钗的偶尔点拨。

其三, 大观园是个好地方, 它跟外面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香菱到这里, 仿佛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她初尝到了关爱和赞扬, 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 她的聪明才智得以显露。

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 好学、乐学、善学、苦学, 终于以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但封建社会扼杀人才, 竟然不公平到了这等地步, 使得香菱与薛蟠这种只会胡扯什么“女儿愁, 洞房里窜出个大马猴”之类极端粗陋鄙俗之人生活在一起, 香菱的遭遇值得同情和惋惜。

“香菱学诗”为我们提供了学诗的借鉴:

首先, 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 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 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诵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文是非常正确而又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 文章语言的感知能力有所增强, 阅读水平有所提高。

其次, 要读, 就要读一流的作品。黛玉给香菱推荐的这三位诗人的作品是最好的。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 王维是诗佛。阅读时, 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 对于陶冶情操, 培养纯正的文学情趣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 要敢于想象, 大胆创作。香菱写的第一首诗, 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黛玉说, 初学者看的诗少, 措辞不雅, 要放开胆子去做, 要有想象力才行。大胆的想象可以是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奇特的美感和美质。

《香菱学诗》给不少读者带来一个疑问, 宝钗博学多才, 诗也写的不错, 香菱学诗, 为何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 却要去找黛玉?分析其原因为:宝钗尽管博学多才, 诗也写的不错, 但她总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而且宝钗的生性沉稳, 不喜欢做一些麻烦的琐事, 香菱也就不便向她学诗。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喜散不喜聚, 但她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学诗不厌其烦、不顾劳累、循循善诱、言简易赅, 使香菱很快悟入门径, 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读诗、写诗是这位寄人篱下的孤女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看, 她的学识积累非常深厚。联系她个人的身世, 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更富同情。从某种角度说, 黛玉比宝钗更容易相处, 更容易同情弱者。所以香菱求教于她时, 她就饶有兴致的承担起了老师的责任。

通过香菱学诗, 让我们感悟到: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认为老师样样都要胜过别人, 这种想法是大可不必的,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个人要真有长进, 不仅需要“逊雪三分白”的谦逊, 更要有“输梅一段香”的雅量。希望我们放下架子, 做到不耻下问、不耻不知、不耻相师, 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香菱虚心好学、善于思考、刻苦努力的形象跃然纸上。她虽身世悲苦, 但“苦志学诗, 精血诚聚”, 后住在大观园里名正言顺, 做副册第一人顺理成章。

摘要:《红楼梦》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有高超的艺术魅力。作品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对有头有脸, 有名有姓的四百多个人物, 无论品行, 还是形象, 无论脾性, 还是作为, 无论行事, 还是说话, 或褒扬, 或贬斥, 或赞美, 或讽刺, 都予以了分寸恰当的描写。“香菱学诗”中黛玉指导香菱学诗的门径, 香菱谈读诗的体会, 香菱苦心学诗的经过, 使教者有方的老师——黛玉的形象及一个爱好、崇尚高雅的女子——香菱刻苦学诗的状态跃然纸上。

关键词:黛玉,教诗,香菱,学诗

参考文献

[1]崔耀华.红楼梦诗词曲语正解[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9.

[2]舒芜.红楼说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3]刘亮.红楼梦诗词赏析[M].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4.

篇9:《香菱学诗》的启发

香菱到潇湘馆向黛玉求教作诗,黛玉先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这里,林黛玉说写诗的基本要求对于作文教学来说不也应该先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文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吗?虽说“文无定法”,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如各类文章的特点,文章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等。这些写作的基本知识技能是要教给学生的。在作文教学中,写作的基本技能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体现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时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教材中好多文章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都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研习,化用,可以使学生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为学生写作找到了枴棍和依靠。例如:在学《济南的冬天》后,学生学会了篇末点题的方法;在《春》这篇文章中学生学会了巧用修辞的技巧,在《背影》中学生又懂得了刻画细节突现主题的重要。

黛玉让香菱把《王摩诘全集》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在“博览”的同时也注重了主次优劣,对精华部分是要“细心揣摩透熟”读熟背诵的,这种积累方法启发了我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有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都要进行摘抄。

当香菱写出几首不成熟的诗作之后,黛玉一面指出诗作的不足,一面鼓励道:“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只管放开胆子去作”这话说得多好!也只有放开胆子,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冰心说过:“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笔下却形容不出来。”这是大多数学生在作文中的困惑,所以,作文教学不能缺少实际的练习,在教学中我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练习,并归纳出几种方法:①日记法。鲁迅先生写文章的三大秘诀之一就是勤练笔,而勤练笔的最好方式就是写日记。很多新闻工作者、作家、诗人的写作实践证明,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基于以上认识,每学期我都大力倡导学生写日记。②模仿法,比葫芦画瓢仿写文章。仿写具体地讲,就是学生借鉴范文中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及范文中作者观察,认识,表达生活的方法,然后依据自己的选材进行半独立写作。一般来说,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过程是:积累——模仿——创造。学生积累了写作知识并不能立即进入自能作文,之间还有个过渡,这就是模仿借鉴。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总是也积累,也模仿借鉴,也创造性作文的。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模仿的成份逐渐减少,而创造的成份逐渐增多。在指导学生仿写时我特别注重仿写中引导学生访中有创,仿创结合。

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终于学会了作诗,也写出了几首好诗,深为黛玉、薛宝钗等人称赞,这虽说与黛玉的指导有方分不开,但先决条件是香菱善学、苦学、乐学。无论读别人写的,还是自己学写诗,她都“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甚至于在梦中都在读诗、作诗,被别人笑做“疯了 ”“痴了”。联系到作文教学,就不能不考虑解决好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学生对作文抱着“老师要我写”,为完成作业写的态度,老是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甚至于厌倦反感,必然难以写好。

上一篇: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下一篇:定编定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