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文字的女人散文

2024-05-24

喜欢文字的女人散文(精选8篇)

篇1:喜欢文字的女人散文

喜欢文字的女人,都是心中有故事的,大多多愁善感,会因为一花一叶的凋零而伤心落泪,也会因花间嬉戏的蝴蝶绽放如花的笑靥。也会因一句话,一个微笑而感动。

喜欢文字的女人,是寂寞的,文字就是她寂寞里的一盏心灯。在寂寞中将自己点燃,慢慢的品读。她如烟花一样绚丽,也如烟花一样易逝,空留那一点纯美。

喜欢文字的女人,更爱做梦,在梦里将自己的年少轻狂,娟娟心事,构筑成浪漫的爱情,温馨的甜蜜,徜徉其中不愿醒。

喜欢文字的女人,容易被感动,一个眼神,一句承诺,会让她温暖,陶醉一生,不去想付出的艰辛。只为心中所爱,就值。

喜欢文字的女人,也喜爱缠绵的文字,因那里有着他的青春,她的梦想,她的一切,只有在故事中的故事里,才能放飞,更显完美。

喜欢文字的女人,是那种如兰似荷般的蕙质,清雅,深邃,她是本不该开在尘埃里的花朵,因为她不属于这个俗世。

篇2:喜欢文字的女人散文

如果你是男人,请不要轻易爱上喜欢文字的女人喜欢文字的女人多感性,细腻而多情。她们会因一朵花的凋落、一片叶的飘零、一只小生命的结束、一支忧伤的曲子而泪流满面,她们也会因你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意会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甚至一次不经意的转身而感动不已,甚至会铭刻一生……?喜欢文字的女人多崇尚精神但并非淡泊物质。当然这之中是有人淡泊物质的,爱这样的女人需要勇气。她可以不在乎自己住的是否舒适、也可以不在乎自己的饭菜是否可口,甚至可以不在乎自己的衣服是否漂亮,她们无法忍受的是精神的赤贫、是生活的平庸;既尚精神又重物质的的女人也为数不少,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横流数量呈上升趋势,爱这样的女人更需要勇气!

喜欢文字的女人多爱寂寞。于寂寞里点一盏心灯,于寂寞里将自己慢慢翻阅。她们像烟花一样眩目,却也易逝。因为喜欢文字的女人多为年轻女性,岁月催人老,思想也会慢慢的老化,年轻时的那些想法常常会随着时间渐渐的淡去,化成淡了、远了的记忆。有一天,当我们的想法越来越少,我们的心也已不再年轻。所以,对于那些年龄已不年轻却仍有很多想法的`女人,我不会笑她幼稚反会佩服她的纯美!喜欢文字的女人多爱做梦。文字本身就是梦的载体。她们在文字间记录着、雕刻着自己年少的轻狂、少女的心事,也在文字间构筑着、建造着浪漫的爱情、温馨的生活,她们的梦总有那么多,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她们始终不会忘记做梦,因为她们是女人,并且是一类特殊的女人——她们喜欢文字……

喜欢文字的女人多爱读些缠绵的文字,会因为其中的故事而高兴、欣喜却也会愤怒、流泪。她们在文字间品读故事,在故事中感悟生活。她们会把自己放在故事中,但又会在合上书的时候把自己抽身回到现实。她们最清楚自己哪些想法是切合实际而哪些又是和现实背离的……

喜欢文字的女人多容易感动,容易感动的人都是善良的。喜欢文字的女人多天真、单纯,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彩色的梦。喜欢文字的女人会在心里为自己建造许多房子,把生命中走过的人、看过的事分类整理,装进记忆里储藏。喜欢文字的女人多优雅、有涵养,她们或许“不爱红装爱武装”,但心思却绝对的细腻超常!外表上的随意、言行中的大大咧咧只是表象,她们内心绵密如针、锱铢必较。喜欢文字的女人可能不计较金钱或者物质,但却绝对会计较你对她的某些伤害或者忽视,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一定不要疏忽!最好记住她的生日,最好在节日的时候及时的送声问候与祝福,无需礼物,无需华丽的语言,只要那么简单的几个字,证明你记得她,她就会把全部的心都掏给你,把你当成一辈子的好朋友!其实,喜欢文字的女人挺纯……

喜欢文字的女人多知性。和她们说话你可得注意,因为她们思维活跃、思想也较深邃,你的稍不留意她们就会意会出很多弦外之音,如果你没那意思,岂不白白受了曲解

喜欢文字的女人是尘埃里盛开的花朵,她的芬芳本不该在俗世,因为她的灵魂早就升入了天堂……

从此陌路就是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我们以为自己要的是天长地久,其实不过是一个人的长久:爱她时片刻不离左右,不爱时转头就走。

我们拼命找理由,不过是为了抹去心中的内疚;本来只是感情的事,却要凑一个道德的借口,好像高尚也可以成为分手的守护。

无论那个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无论你今后有没有遇见真心喜欢的人,失恋都只有一次——那种撕心裂肺,那种铭心刻骨,接下来的一次次不过是分手。

狠狠地痛过一次之后,面对再相爱的人都会有所保留。感性重伤痊愈,理智就开始时常伸出触手,不断拉你回到清醒冷静的道路,有知觉的自我控制,无意识的自我保护。

分手的人不可能深仇大恨,除了杀父弑母,哪有那么多不能愈合的伤口?分手的人不可能和好如初,曾经彼此伤害,结疤的伤口不会再是原来的皮肤。

分手之后,不要说守望祝福,真正需要你给幸福的人放在哪头?也不要说彻底遗忘,人一生能得几个人曾经互相拥有?不故作洒脱大度,也不刻意避开忘记,从此陌路就是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你失恋了,不是和你深爱的人,然而这并不能减少你的痛苦。没有谁是为你准备的分手预演,痛苦是因为失掉了一种习惯,痛苦是因为发觉了自己的可怜,痛苦是因为你感到委屈不平。不是为了哪个人,你只是无法对自己救赎。所以失恋只是失恋,固定的剧本、随机的演员。

真正爱着的人,也许早就擦肩而过,也许从来未能开口,也许一直是你等待的下一个。已经失去的会变成美好的过往,没有得到的也就成为痴恋的等待。

很多时候早就撑不下去了,不过是等谁先开口。不知是像拉皮筋谁后松手谁受伤,还是像捉迷藏谁忍到最后谁胜利。只是爱情都不应是这样子,溃烂的伤口就该一刀狠狠捅下去,让它疼痛流脓结疤痊愈。谁要扮演坏人的角色图个痛快,谁又要假装弱者承担伤害?感情的刽子手,道德的伪君子,谁先熬到忍不住离开?

我一直以为失恋是因为两个人都不爱了,至少是不那么爱了,分手才是某个人单独离开。如果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距离,另一个人也不可能停在原地,只是你们再也摆不正最初的位置。

篇3:文字以外的吟唱——浅析马叙散文

一、原生态的呈现

说到马叙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原生态”, 在前辈们的研究中也把这种写作特色称为“原散文”“原写作”。在这样一种写作中, 对于事物的呈现都非常的客观, 几乎看不出任何作者的感情, 其实这样的一种写作手法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 它也是提倡一种“零度写作”, 即作者从所描述的内容中抽离, 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去呈现, 有时甚至是一种冷漠的态度。以这样一种方式写出的文章, 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来说, 并不是“好看”的文章, 因为在这样方式下文章中所呈现的都是毫无“人气”的冷冰冰的客观事实或事物, 尤其是对于散文的阅读来说可能更加不能适应, 但正是在这几近冷漠的描述中却更有作者的用心良苦, 这也正是马叙散文的价值所在。

马叙的散文读起来更像是一种小说似的叙述语言, 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叙述, 这也正是体现了我们之前提到的“原生态”的呈现。而在马叙的散文写作中出现这样一种小说试的叙述也不无奇怪, 因为马叙不仅仅是一位散文家, 同时也是小说家、诗人作为一名作家, 马叙的创作也很多样化, 诗歌、散文、小说都有涉及, 这对于他的散文写作来说也是一种补充, 不仅仅是感情的抒发, 更有小说的叙述和诗歌的韵律。

马叙自己将这种叙述方法命名为“微量叙事法”, 即“一点一点, 慢慢地有时也是极缓慢的叙述”。从马叙的阐释中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视出在叙述手法上的“原生态”, 让描述更多地停留在某一事物上, 即是对于客观存在的对象进行一种物理的描述, 包括体积、重量、质感……这些极具理性的特征, 这些内容似乎和文学性、艺术性沾不上边, 但作者正是要以这样一种原生态的客观描述来表现生活和时代。这种剥离了所有修饰的赤裸裸的叙述的可爱之处, 在于没有虚伪和掩饰地呈现出生活的本来面目, 发人深省。

二、低姿态的挖掘

因为要呈现出原生态的客观对象, 并“在平庸的生活中发现其深处的荒谬与幽暗”, 那么作者必须改变自古以来文人的清高和骄傲, 埋首于生活, 甚至低于生活, 以一种更低的姿态去发现和挖掘社会深层的幽暗。用文字来表现平凡的世俗生活, 从平庸中发现本质。

正如作者在散文《布达拉宫》中对于一位藏族老妈妈的描写, 就是这样一位极其平凡普通的藏族妇女引起了作者的注意, 她有着藏族妇女典型的装扮, 也许我们也会被她的民族特色所吸引, 但是作者在这民族风情之外更体会到了她隐匿于皱纹和颧骨之下的岁月的磨砺, 也许高原深处自然环境的艰苦在我们看来是一种煎熬, 但对于这些虔诚的藏传佛教徒来说这里是最接近佛祖的地方, 只有低下头弯下腰和他们一起朝拜才能去理解他们在凌冽寒风中的平静和真诚。在那里宗教并不仅仅存在与庙宇中, 而是存在于每个藏民的心灵深处, 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作者笔下的这位在平常不过的藏族妇女是整个藏族佛教徒的代表, 作者也从他身上挖掘出了埋藏于他们内心深处对于信仰的坚定与虔诚。

不仅是在描写人物时会以一种低姿态的态度来感受, 对于地方的展示也是一样, 不要盲目的赞美和褒扬, 只要真实的感受, 于是他在散文《上午的安昌和安昌的气息》毫不避讳对于安昌这个城市不太好的第一印象, 从他所用的语句就可以感受到, 对于霉干菜和手工腊肠两样特产, 作者所用的修饰是“外形丑陋无比”, 而对于一个中年男子的形容也是“木讷的、呆滞的、静止的”, 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安昌这个城市给予作者的印象也必是相似的, 于是作者用了“灰暗”“静止”“深邃”这样三个词来描述安昌。“霉干菜”“手工腊肠”“中年男店主”, 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 甚至是平庸的, 作者却以一种低姿态的观察发现了安昌, 挖掘出了安昌这个城市的个性和精神, 正所谓“平庸的生活才是生活的本质”, 以一种低姿态去挖掘平庸深处的本质正是作者所最求的境界。

三、生活深处的幽暗

也许正是因为作者原生态的呈现和低姿态的写作态度, 才令他的散文呈现出一种灰暗的色彩, 这不是文章的灰暗, 而是描写对象本身的灰暗, 越是接近事实越是难以让人接受, 越是有一层幽暗。马叙在他的散文中最常出现的色调就是黑暗、灰暗。正如作者对于东浦这个小镇的描写, 一个总的色调就是“黑暗”, 傍晚的小镇一切都笼罩在黑暗之中, 在黑暗之中作者回忆下午在小镇上看到的事物和景象, 似乎连这些东西也都是黑暗的, 街道、河流、石拱桥、赌博摊子、赌博的人……作者在这里似乎都是比较客观的描述, 但是从这些文字背后却渗透出作者对于小镇上一切的感受, 隐藏在黑暗夜色以下的是小镇上人们生活的无聊和精神的匮乏, 这就是一种黑暗的状态, 同时这也是人的更深的孤独。

在整体昏暗的基调中, 还有一种混乱躁动的氛围,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荒谬和幽暗的表现。正如作者在《青年旅馆》中所描写的那样, 青年人常常是一种青春、阳光、积极向上的代表, 但在作者笔下却剥离了这些光鲜的外衣, 将青年人躁动、叛逆的一面透过青年旅馆这样一个载体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他们生活的无聊, 行为的叛逆、态度的无所谓正是他们掩饰内心的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现, 这些年轻人应该是最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群体, 但是事实上他们却是一群“躁动、顶撞、叛逆、迷惘、喊叫的混合体”, 青年人尚且如此, 那么其他群体可想而知, 他们的内心是孤独而迷惘的。

马叙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温州籍作家, 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处处可以见, 他对于家乡有着不可替代的眷恋, 家乡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存在他的记忆中并且流露在他的文字间。生活是一个悖论, 生存更是一个悖论, 人的最根本的生活状态其实都要归于平庸, 但是在平庸的生活之下也总会隐藏着一些尖锐的东西, 这些尖锐的东西正是作者在探索的, 也是作为读者的我们要细细品读和思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

篇4:躲在文字后面的女人

有人说,有才的女子必定相貌丑陋。本人虽非才高八斗,但还有那么几升,素喜在纸上涂抹一气,同时生得很有违章建筑之嫌。这话令我很受伤,不禁掷笔长嗟,从此好长时间不再写东西。

丁玲,琼瑶,三毛,舒婷,王海瓴等等,都是相貌平常的女子。而读者都望文思人,以文度人,华美的文字后边该隐着一个比文字更美的人。但掀开幔纱,却是张丑陋的脸。这实在令人无法忍受,浅的是遗憾,深的是痛。

我开始拼命工作,拼命逛街,拼命购物,以体力的透支来压制写作的欲望。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可以重新选择,但容貌不能,它是上帝的一次性产品。

大学毕业后,相了两次亲,看到一个顺眼的,就十万火急把自己嫁掉了,生怕对方反悔。

老公后悔了,说当时年少无知,以为女子丑陋,必定温顺,女子无才,必定谦恭,事实上聚九州之铁铸成大错。很丑,却不温柔,居然还有点小才情,呵呵,可怕啊可怕。

老公成了韩国肥皂剧的铁杆粉丝,每天熬到凌晨,说,韩国女人真是女人中的极品:温柔,贤惠,有教养,知书达礼,啧啧,如果有下辈子……

大学同学来看我,见偶蓬头垢面地在厨房舞刀弄铲,在菜市场跟人讨价还价,在马路上蹭了车不依不饶破口大骂,他们很吃惊:这就是当年那个才情四射、激情洋溢的才女吗?这就是当年那个老师苦苦相劝考研、却挥手绝尘而去的女孩吗?

徐俐在《女人是一种态度》一书中说道,对于女人,人们有无数种评价的标准,对我而言,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更多的还是判断她的态度,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态度。

是啊,女人是一种态度,幸福是一种能力,关键取决于自己。

一位朋友每天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四频道的《中国新闻》,不是因为喜欢新闻,而是喜爱新闻主播徐俐,说,这个优雅而精致的女人,从内而外流淌着一种知性的美。

朋友说,对于女人,重要的不是容貌,而是气质,岁月会将气质女人打造得光鲜锃亮,如徐俐,如巩俐,如林青霞。虽然岁月不饶人,虽然青春的美貌易逝,但气质女人永远光鲜,又永远如陈年的美酒。

那么,还是顺从岁月,顺从内心的呼唤,优雅地老去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是丑女,或许会因胸有诗书气自华,会成为知性女人,成为第三眼美女呢。呵呵——臭美的女人。

我又开始重操旧业,看书,写字,卖文,忍着隐隐的颈椎之痛,在文字的世界里天马行空,放浪形骸,快乐遨游。

我想,上天就是这么公平,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数,你在左边失去的,肯定会在右边得到,有一扇门关上了,会有一扇窗为你开启。或许,这就是大自然残酷又温情的平衡法则吧。

wugengwang@163.com

篇5:爱上文字的女人抒情散文

爱上文字的女人,她们虽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却有着百合的清新淡雅,虽没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颜,却有着深刻的内涵,她们心思细腻、却不呆板,内心清高、却很随和。你若读了她们的文字,就很想知道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猜测着,琢磨着、喜欢着、欣赏着、幻想着,如果可能,最好能一睹她们的容颜!

爱上文字的女人,喜欢把自己交付给一个个灵动的字,她们用文字编织着一张张飘逸的网,任思绪纷飞,却不天马行空 。她们把文字当成生命的知己,一切心事都喜欢对她轻轻倾诉,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爱恨情仇,事无巨细都向她娓娓道来,她们酷爱文字,爱她的懂得,爱她的善解人意,爱她的包容,爱她的无限呵护,爱她注视自己的眼神,爱她的真心疼爱!

爱上文字的女人,她们富有激一情,温馨浪漫,但不放一荡,她们的爱,她们的情,会在自己欣赏的男人身上表现的淋一漓尽致,她们会撒娇,她们会耍耍自己的小脾气,她们会毫无顾忌的把自己的缺点全部暴露出来,她们懂得体会,她们懂得进退,她们懂得欣赏和被欣赏,她们的含苞待放,她们的花枝招展,她们的闭月羞花,只会用在她们爱的人身上,其他的人,看到的只会是她们的矜持和清高、她们的含蓄和稳重!

爱上文字的女人,外表沉静,内心却丰富多彩 ,她们用锐利而浪漫的眼睛,捕捉着世间一切的美好与丑恶,她们时而用饱含温情的墨,描绘着世界的美好,时而用钢刀一样的笔,揭露着人世间的一切丑恶,她们不怕世态的炎凉,她们只注重自己的内心,她们不向邪恶低头,但也知道保护自己,爱上文字的女人,都有一种傲骨,她们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生态度!她们憎恨一切的欺骗和背叛,她们爱美好如己出,但不会自私占有!

爱上文字的女人,像一首迷一离的诗,你总想 靠近,却又感觉很遥远,感觉很远,又似乎在你身边,因为她们的灵魂,就在她们的`字里行间,爱上文字的女人,她们不太注重物质的东西,生活简单而不失优雅,她们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固守着那份恬静之美,她们似天地之间的尤物,仿佛世间万物都与她们有灵犀的相通,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能赋予她们诗人的灵感!

爱上文字的女人,她们喜欢在寂静的夜里,独自仰望浩瀚的星空,把心语寄星月,让思绪畅扬,她们喜欢独自望着多情的月亮,将思念折了又折,叠了又叠,睁眼是月,闭眼是他!喜欢文字的女人 ,不喜欢喧闹,她们喜欢静静的一个人,独享那份寂寞的孤独,捧一本书,温一壶茶,优雅着自己的优雅,在书里美丽着自己的容颜,她们虽然已不年轻,但内修的气质和内涵,使她们看起来精神饱满!

篇6:喜欢文字的女子抒情散文

喜欢文字的女子,很少讲究排场,她们的眼光更多被文字吸引,那些面上的繁华,于她们而言,只是过眼云烟,远不如文字里的场景诱人。

喜欢文字的女子,不大在乎衣服首饰的品牌,她们更喜欢布衣布履,一脸素颜捧着书本,在暖暖的阳光下走进故事的情节,丰盈自己的内心。

喜欢文字的女子,很少呼朋唤友,推杯换盏,她们更喜欢三两知己,一盏香茗,促膝相谈,既交流生活,也感悟人生。

喜欢文字的女子,总是很感性,总是很容易动情,心的柔软处,总会被尘世的烟尘轻易触碰到,从而缓缓牵动情愫,惹出情思。

喜欢文字的女子,总会露出知性的味道,她们会不经意间演绎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给人一种淡雅的舒适之感。

喜欢文字的女子,总是淡然的,她们不与人互相攀比,总是那么自信,那么淡定地做着自己,即便日子清贫,生活艰辛,也不失魂落魄,也是浅笑嫣然。

喜欢文字的女子,总是细腻的,浪漫的,她们听得见花开的声音,感受到花落的惆怅;她们知道白云的心思,懂得风雨的心声。

喜欢文字的女子,生活总是简单的,她们一边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一边让心在文字的屏障后面修炼,凡世间的明争暗斗,你争我抢仿佛与她们无关。

篇7:喜欢文字的女人散文

最近相继在上发表了多篇散文,尽管文字上很稚嫩,有待加工雕凿。但毕竟是从我心灵上淌出的一朵朵浪花,真诚丶质朴、纯粹,字字句句来自生活,章章节节发自肺腑。有的是一段生活的剪影,有的是一种心境的流露,有的是对现实生活观察感悟,有的是对已逝岁月追忆留恋。

自从这些文字诞生以来,我就象一位母亲一样,时时刻刻关注着它们的成长,关注他们一举一动,关注他们一言一行,有时在前进路上一个小小的跌跄,也会引来我关爱的目光,有时在前进路上遭到挫折打击,也会勾起我一阵揪心的疼痛。读者出于他们各自经历,出于他们对生活不同的理解,有的溺爱这几篇作品,冷落那几篇作品。有的擅宠这篇,不待见那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令我感触弥深。

一位朋友谆谆告诫我:文字既然见诸于日月,就任由它们自由发展。不必再深陷其中,劳心劳神。我心里十分赞同他的观点,但在行动上往往做不动。我这个一向不留恋网络的人,最近变得兴致盎然起来,每天清晨上班前,或晚上上床前,我都会主动打开电脑搜索一下我那几篇不争气的文字的点击量,当我看到它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奋勇争先、积极向上的态势,我就抑制不住地兴奋,当我看到它们一个个垂头丧气、步履维艰,停滞不前的样子,我心里就说不出的沮丧。当我看到有几篇文字近身搏斗,扭打在一起,难分轩轾。我就情不自禁为它们拍手加油。有的看似天生丽质、婉约绮丽,在争奇斗妍中应独领风骚,却不敌那些质朴笨拙。有的一开始就一马当先、一枝独秀,有的开始还未进入角色,稍后表现越来越亮眼,后劲十足,潜力巨大。

当我时隔三十年,再度拿起笔,用美丽的文字编织我青春年少时的梦想,用直面人生的勇气为弱势群体鼓与呼。其内心的动力是巨大的,我也深知这条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前面也许有急风骤雨,有荆棘丛生,也许有惊涛骇浪,有万丈深崖,但我不会望而却步,我会一条路走到黑,黑暗过去了,黎明还会远吗?

篇8:喜欢文字的女人散文

丁立梅喜欢使用简短的句子,即使是非常复杂的意思,她也有特别的本领,化繁就简,避长就短,这使得她的文字字字珠玑,读起来如鸣佩环,有玉器相触的悦耳声。她选用的,多是色彩鲜艳的富有质感的字与词,就像一位讲究的建筑大师,对一砖一瓦的选择都是精益求精的,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光有这些,还不足以成就丁立梅。她的思维是极其跳跃的,即使是在写“实”,她也很少能围绕具体的“实”说上三句话,也许第二句话,甚至是一句话说到一半,她的思维就已经从这朵云彩跳到了另一朵云彩上。她的想象是如此的丰富,令人目不暇接。读她的文字,思维要跟得上那些灵动的、光怪陆离的意象。她的文字丰润而鲜活,有诗的意韵,却没有诗的晦涩和佶屈聱牙。她的文字的美,是面向大众的,能为普通读者理解与接受。她的作品那么受欢迎,能被那么多读者,包括同样在码字的作家同行记住,就理所当然了。

读丁立梅的散文,有两点让人无法回避。一是她的文字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花”,不管是正面写花的,还是信手拈来以花作比喻的。丁立梅熟悉许多种花,包括常见的和不常见的。这些花也给她的文字增添了花一样的美丽。女人爱花,是天性,但一位女性作家,这么痴情于花,在她的文字中赋予花那么多的灵性,却不多见。另一点,是她散文里的那些故事。擅长讲故事,似乎是小说家的专长,而写散文的丁立梅讲的每一个故事,同样很美,很感人。哪怕是一个傻子,在丁立梅的故事中,也如同“美女”一样美好(《美女》)。有时在一篇散文中,她讲一个又一个故事。在一篇散文中,如果她只讲一个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是这篇散文的主体,那么,这篇散文是完全可以当成一篇优美的小说来欣赏的。这样的散文通常都具有缠绵悱恻的意境。丁立梅在散文中很少讲道理,却非常钟情于讲故事,就像她的文字中开满了这样那样的“花”。她的文字,细腻而感性,富有文学的美。

无论是形式的美,还是内容的美,丁立梅通过文字最终想传递的,是情感的美、人性的美。在丁立梅的散文中,很少见到假恶丑,她用她美丽的文字讲述的都是美丽的景与物、情与事。有些文字,讲述的虽是一个命运悲剧,或爱情悲剧,读者首先感受到的,却不是悲,而是美,人性之美。“锦瑟年华,一段情缘,唱尽前世今生。”这是《咫尺天涯,木偶不说话》结尾的一句话,寥寥数字,用在当用,即有了穿越时空、荡涤灵魂的力量,直抵人的内心最柔软处,催人泪下。美好的东西,向来是极具感染力的,能在人的内心引起共鸣与震撼。包括美丽的文字。

(选自《风景这边独好》,丁立梅著,金城出版社2015年)

附:

幽幽七里香

丁立梅

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恩赐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住。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斑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

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世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

读书却使我的内心,慢慢儿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了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而去。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俩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我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我身边许久,我也没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始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也没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迷恋,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走上写作的路,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很快,我要毕业了,突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单价七块六毛。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询似的看他,他却无甚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一直都在。每当我的眼光抚过它时,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丁立梅著,作家出版社2015年)

鉴赏空间

丁立梅善于用“智”观察社会,用“才”编织故事,用“心”描写生活,一棵草,一片叶子,一场雪……总之,一切可以收入眼底的东西,都能被她一一捕捉,并用干净明亮的语言、温馨暖心的文字,让这些看似平常无华的一草一木以极其阳光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可以跟她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万物的葱郁、生命的清新。

文中,一本普通的《诗经》,一间温情的阅览室,一簇幽幽的七里香,一位冷漠的管理员,这些平凡的人和物,经她低唱轻吟,便融入了灵性和热情,氤氲着善良和希望。她的文字便有了灵魂,犹如一缕春风,又如一丝细雨,带来一种柔柔的温暖,注入一股淡淡的清新。

如果说郭沫若的《白鹭》是能让人反复品味的一篇美文,那么,丁立梅的《幽幽七里香》就是会让人唇齿留香的一杯清茶。

读有所思

1.文中三次描写“七里香”,各有什么作用?

2.简析第(4)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上一篇:英语标识牌中的错误下一篇:防溺水学生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