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议上的讲话

2024-05-24

在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议上的讲话(共5篇)

篇1:在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召开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议,对市委近期研究的干部进行任前集体谈话。市委书记主持会议并对新任职干部提出希望和要求:

新任职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能力,时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锤炼过硬的政治素质。要增强政治定力,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坚决、不折不扣地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严守纪律规矩,任何时候都要把政治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执行

中央和省、市委各项纪律规定,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

新任职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学深学好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力争在党性修养、政策理论、业务水平等方面都有新的提高,着力提升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职务提升和岗位调整作为勤奋工作的平台和动力,倍加珍惜组织的信任,迅速熟悉新岗位,注重实干担当,坚持科学研究谋划工作,时刻保持求真务实作风,全面提升工作成效,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展现新的作为。要加强团结协作,任何时候都要把维护和珍惜班子的团结和谐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班子内部团结,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确保班子整体功能作用充分发挥。

新任职干部要坚持从严要求,增强廉洁意识,带头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始终坚守法纪红线,筑牢道德底线,把握权力边线,真正做到政治上坚定、经济上清白、作风上正派。要尽快熟悉新的岗位、新的工作,迅速进入角色,为实现八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2:在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今天我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对x委近期研究任命的干部进行任前集体谈话。在此,我代表x委对同志们履新任职表示祝贺。

今天的会议共有三项议程,下面依次进行。

第一项议程:请x委常委、组织部部长xxx同志宣读x委任免决定。

……

第二项议程:请x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xx同志作任前廉政谈话。

……

同志们,千秋大业在用人,事业兴衰在干部。近期,x委在综合分析研判、充分沟通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出发,经x委常委会会议集体讨论研究,对xxx名干部作出了任免决定。本次干部调整,x委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共调整干部xx人,其中提拔xx人(副科提拔正科xx人,一般干部提拔副科xx人),平职调整xx人(进一步使用x人),免职xx人。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考虑:

一是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目标,就是形成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这一方面x委始终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品德、重公认来选人用人,坚持“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来选人用人,注重选拔任用信念坚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注重提拔重用在全x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干成事的干部,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让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推动形成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二是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

在这一点上,x委是旗帜鲜明、一以贯之的,也是想了很多办法的,特别是这批干部调整,乡镇和部门尤其是政法系统涉及的干部比较多,我们聚焦全x高质量发展大局和领导班子建设需要,通过干部综合分析比选,对空缺岗位特点、专业要求进行分析,先定原则后考虑人选,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力求做到人适其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批干部调整中,按照换届有关要求,x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需要配备、x纪委监委领导班子需要优化,我们就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干部选配到这些岗位;政法系统领导干部需要选优配强,我们就下大力气通过轮岗交流进行调整优化;x公立医院需要专业型干部,我们就把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选配到领导班子;乡镇财政所需要财务型干部,我们就把思想好、作风实、业务精的干部,放在财务专业领域进一步培养锻炼。需要强调的是:这次干部调整,我们下大力气解决了x公安局领导岗位空缺较多,同一岗位任职较长,任职岗位与实际岗位不相符等历史遗留问题,共调整干部54人,x公安局干部队伍得到不断优化和有效加强。今后工作中,x公安局要严格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充分认识x委对干部工作的领导权,坚决杜绝随意调整x委任命岗位,确保公安系统干部队伍健康稳定。

三是统筹干部资源优化结构。

x委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入手,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标队伍结构需要和干部个人特点实行精准配备,有效盘活了干部资源、拓宽了成长路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加强90后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进一步开阔选人用人视野,有意识、有计划的把一些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培养锻炼、增长才干。这批干部调整中,新提拔85后干部36人,占新提拔干部总数的61%,新提拔90后干部14人,占新提拔干部总数的23.7%;新提拔具有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干部26人,占新提拔干部总数44.1%。

同志们,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进行任前集体谈话,既是一次政治谈话、组织谈心,也是一次廉政提醒、工作动员。在座的105名同志,有的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有的平级调整到重要岗位,还有的由于年龄或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交流到了其他岗位,这都充分体现了x委立足于全x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选人用人导向。大家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领导岗位,务实进取、奋发作为,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借此机会,我再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加强党性修养,在政治能力上要有新提升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的政治品格。大家作为党培养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一要增强政治意识。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经常对标对表、校准偏差,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善于从政治上思考分析问题,作决策、抓落实要充分考虑政治方向和政治影响。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自觉请示报告,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二要树牢大局意识。在座的有些同志认为自己“人微言轻”,只要干好“一亩三分地”的活就行了,至于大局观念,那是主要领导的事;对于大家来讲,树立大局意识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就是自觉服从全x高质量发展大局,在大局下学习、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坚决执行x委的决定,坚决服从x委的领导,讲瓜州话、干瓜州事、走瓜州路,确保各自分管工作与x委的部署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大家走到科级领导岗位很不容易,都是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的。x委选拔任用你,实质上是委以重托,给你交付了一副担子、一份责任,这就要求大家履新后,要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以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职的责任感,毫无保留、全力以赴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千万不能有上了一个台阶反而松一口气,歇一下脚,懈怠一阵子的思想,那样的话就完全与组织意图背道而驰,也违背了组织选拔任用的初衷。

二、加强自身建设,在综合素质上有新突破

当前,我们身处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理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工作的对象和条件等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学习意识不足,势必影响工作、贻误事业。作为领导干部,既要脚踏实地、埋头拉车,更要登高望远、抬头看路。大家到了新的岗位、履行新的职责,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面对更大的挑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才能迅速适应新岗位要求,才能更好的肩负起新的职责使命。一要加强理论武装。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自领域的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补齐能力短板,填补知识弱项。二要强化业务学习。要坚持与时俱进,发扬“挤”和“钻”的精神,系统学习做好领导管理和本单位业务工作的必备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要善于运用专业思维、专业方法研究问题、落实工作,努力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三要加强工作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加强实践积累,善于总结思考,注重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认识问题的视角、谋划工作的思路、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实干担当,在工作成效上有新作为

新平台、新岗位要有新气象、新作为,x委把大家提拔调整、交流任职到相应岗位,既是对大家的信任,也是对大家的重托。大家一定要以“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迅速熟悉新岗位,积极展现新作为。一要发扬担当精神。要紧盯x委中心工作,结合各自岗位职责,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带头发扬担当作风,无论什么时候,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同时,要始终保持争先状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对定下来的事情,要跟踪落实、务求实效。二要积极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解放思想、出路在解放思想。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思想观念解放不够,干事创业激情不足,必然成为制约发展的负面因素。这样的干部怕担事、不干事,在其岗位不谋其责,就是庸官懒官。所以,大家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跳出瓜州看瓜州”,大胆借鉴运用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敢想敢干、探索创新,用观念上的转变展现新的作为。三要强化工作落实。要大力弘扬盯住就干、马上就办的作风,对x委、x政府安排部署的每项工作,都要雷厉风行、快交快办,高标准、快节奏的抓好落实,坚决做到定下的事不打折扣、不做选择,条条算数、件件落实。特别是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要坚持不绕、不等、不推、不退,切实推动各项工作有创新、有亮点、有成效。

四、注重团结协作,营造积极向上良好氛围

懂团结是一种智慧,会团结是一种本事。只有搞好团结才能出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也才能出干部。一要凝心聚力,搞好团结。领导干部要实现团队的最大价值,就要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人尽其才。这就要求大家要树立大局观念与整体意识,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心情舒畅、和谐共事的生动局面。要坚持以发展为先,以共同事业为重,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对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唱对台戏、不搞软执行,努力做到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服从不盲从、到位不越位。二要十指弹琴,统筹兼顾。越是工作繁重、任务艰巨,越需要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上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十个指头弹琴”,分清轻重缓急,找准关键“穴位”,把握好钢与木、难与易、快与慢的关系,有条不紊的推动落实。三要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开展工作就好比划船,一起同舟共济,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大家要倍加珍惜合作共事、并肩战斗的缘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善于换位思考,善于将心比心,善于舍小家为大家,真正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

五、坚持从严要求,在廉洁自律上要有新形象

清正廉洁是为官的“灵魂”,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品质。唯有干净干事、廉洁从政,我们才能挺起腰杆,才能真正担当起带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任职资格”。具体来讲:一是对待权力要有敬畏之心。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不好,伤人又伤己,一个人如果为所欲为,是很可怕的。在座的各位,多少都有一定的权力,面临的诱惑和被围猎的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行使权力要多想一想党纪的要求、法律的依据、法规的程序,决不能把党纪党规当纸老虎、稻草人,决不能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二是对待诱惑要有警惕之心。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我,最难战胜的也是自我。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珍惜组织的信任和个人的政治生命,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要关紧欲望的“闸门”,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淡泊名利、严以修身,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只有这样,才能稳得住神、管得住身、抗得住诱惑。三是对待亲情要有从容之心。一个人的荣辱不仅影响自己,而且牵连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亲人。在有非分之想时,多想一想自己的父母、家人和孩子。要始终牢记人情里面有原则、亲情之下有底线,随时检视自己是否有优亲厚友的行为,是否因个人好恶、私人关系等因素影响公正行使权力。要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把家风、家教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最后,希望大家到任后尽快熟悉工作,迅速进入角色,按照x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坚定行动,在新的岗位上适应新常态、奋力新作为、创造新业绩、树立新形象,为推动瓜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3:在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科技委会议是在全国广电系统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开始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播影视科技与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研究“十二五”科技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一步推动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全国广电系统团结协作, 圆满完成了国庆庆典活动的宣传报道、安全播出以及天安门扩声等各项工作, 中央领导非常满意, 并作长段批示, 充分肯定广电系统在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中所作的重要贡献, 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庆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把国庆活动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做好今后工作的动力。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 发扬国庆庆典活动的团队精神, 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取得新进展。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的简要回顾总结;二是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三是“十二五”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四是进一步做好科技委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的简要回顾总结

新中国60年是我国广播影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的60年, 是我国广播影视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60年。60年来, 我国广播影视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广播从中短波调幅广播到调频广播、数字广播、网络广播;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数字电影、立体电影;电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数字电视、高清电视、手持电视、网络电视, 形成了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的广播影视体系, 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 中央与地方相结合, 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网。目前, 全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2000多家、播出机构2000多家, 年生产电影片超过400部、电视剧超过1.4万集、动画片超过13万分钟;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3万多座, 卫星上行站30多座, 有线电视网络400多万公里, 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6亿, 到去年底, 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5.96%、96.95%, 电视机、收音机均超过5亿台。广播影视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成为人民群众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 是我国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 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回顾60年, 我国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 起步初创阶段, 即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

这是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开创新中国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的十年。新中国成立后, 原中央广播事业处改为中央广播事业局, 隶属中央政府管理, 逐步形成了以宣传为中心, 宣传、技术、行政“三位一体”, 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事业体制。这段时间, 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中央电台 (包括对外广播) , 加速建设全国有线广播网, 重点普及农村广播站, 兴办电视事业, 推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监测、维护保障、工程设计、民族工业和科学研究迅速起步。19491952年, 广播事业局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长春和上海创办了5家广播器材厂。1955年, 我国第一座监测台 (553台) 在上海郊区建成。1958年, 苏联援助设计建设的北京广播大楼建成投入使用, 中央电台播出的声频质量显著提高, 广播技术基础初具规模, 全国中短波广播发射总功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138千瓦增加到2681千瓦。同年, 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播, 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诞生;上海、黑龙江等地电视台随后相继开播, 我国电视事业开始兴起。同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了广播科学研究所 (广播科学研究院的前身) , 开展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录音磁带等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还总结提出了“高质量、不间断, 既经济、又安全”的12字方针, 成为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质量管理的统一准则。这段时间, 全国建立了北影、长影、上影三大制片基地以及各省电影制片厂, 先后成立了中国电影科研所、上海电影技术研究所、上海电影机械设计研究所, 着手建设全国电影放映网, 逐步构建中央、省、地市、县四级电影放映和技术管理网络。总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年, 老一辈广播影视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为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全面启动广播影视各项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 建设推进阶段, 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国发生了三年特大旱灾、文化大革命、唐山大地震等天灾人祸, 使广播影视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经过广大广播影视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苦创业, 在扩大无线发射、发展农村广播网、加强节目传输网建设、兴办彩色电视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使我国广播影视事业仍有较大发展。

在无线发射方面, 我国大规模兴建广播电视发射台 (包括高山台) , 一批国产50千瓦以上大功率中短波发射机投入使用, 提高了对国内外广播发射的能力。中波同步广播技术从试验到推广使用, 为中央和每个省分配了中波同步频率, 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波同步广播地波覆盖网。调频广播全面展开, 有24个省 (区) 相继建起本地区内的调频广播传输网。通过各地高山调频台增设电视发射, 使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明显改善。在农村有线广播方面, 大力兴建农村有线广播网, 到70年代末, 全国县级广播站增加到2500多座, 广播喇叭发展到1.2亿只, 基本形成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乡镇广播站为基础、连接千家万户的全国有线广播网。在节目传输方面, 大力建设高山发射、转播、差转台 (站) 和微波线路, 到上个世纪末, 我国共建成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4909座, 自建专用微波线路85792公里, 微波站2659座。在电视方面, 通过自主研发, 我国电视完成了由黑白向彩色的过渡, 到70年代末, 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全部播出彩色电视。在电影方面, 1965年, 全国电影放映单位发展到20808个, 流动放映点几十万个。同时我国电影工业发展较快, 全国有约50家电影放映、洗印设备的生产制造维修机械厂, 在摄影、灯光、置景、照明、录音、洗印、放映、还音等环节进行了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 电影放映设备基本完全实现了国产化。1965年, 我国独立自主完成了全套8.75毫米电影系统的研制工作, 为解决农牧边远地区看电影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 快速发展阶段, 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政策, 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3年中央37号文件确定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政策, 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方的积极性,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段时间, 广播影视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推动, 加强广播电视对国内外发射覆盖, 大力发展卫星广播电视、有线广播电视, 逐步形成“星网”结合的传输覆盖格局;同时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 推进广播影视技术升级改造。

在广播覆盖方面, 我国对国内广播技术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把调频广播从以节目传输为主转为以大众直接收听为主, 大大提高了广播的接收效果。进入90年代, 中央直属广播发射台实施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改造和扩建。我国广播覆盖取得突破性进展, 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从80年代末的74.7%提高到90年代末的92.4%。在卫星广播电视方面, 1985年, 中央电视台开始利用C波段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第一套模拟电视节目,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进入卫星传输时代。1995年, 中央电视台采用数字压缩编码技术, 探索通过数字卫星传输电视节目, 同时开始使用Ku波段卫星转发器传输节目。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送实现了C和Ku波段并举。1997年1月1日, 全国10个省 (区) 的卫星广播电视采用DVB-S标准进行传输, 开启了我国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数字化进程。此后几年, 中央和全国31个省 (区、市) 的广播电视节目全部实现卫星传送, 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 扩大了覆盖范围, 为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的快速提高奠定了基础。2007年我国停止使用卫星广播电视模拟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方面, 有线电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 有线电视从共用天线系统发展而来, 许多城市、城镇、国有大企业建立了有线电视系统 (闭路电视系统) 。1990年, 国务院批准、广电部发布2号令 (《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 , 使我国有线电视走上依法管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国家没有直接投入的情况下, 经过各级广电部门特别是基层广电部门的艰苦创业, 有线电视已成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超过8000万, 居世界前列。2000年底, 全国有线电视干线网基本建成, 我国广播电视“星网”结合的传输覆盖格局基本形成。在广播电视数字化方面, 我国紧密跟踪研究国外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 在对国际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进行对比测试的基础上, 我国卫星数字电视采用DVB-S标准播出, 有线数字电视采用DVB-C作为传输标准。同时, 自主创新, 加强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1998年, 我国自主研发的“非线性电视新闻综合网络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 中央电视台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传输和接收设备, 成功进行了国庆50周年国庆盛典的转播试验, 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电影方面, 80年代, 电影院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造, 以“放映氙灯化、坐席软椅化、影院空调化、还音立体声化”为目标, 建设城镇影院、改造商业影院, 电影市场再次繁荣。同时, 积极吸收引进国际先进电影技术, 进行电影制作、电影放映数字化的探索。我国陆续建立了保定、上海、河南二胶等多家胶片厂, 进行了正片、负片的国产化研制, 逐渐使我国彩色电影拷贝的生产全部使用国产胶片。在电影染印法工艺领域, 我国能够采用坚膜漂白、坚膜显影和平面膜片三种工艺, 生产浮雕片, 批量印制染印法电影拷贝。在录音工艺上, 80年代开始引进模拟立体声工艺, 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研究数字立体声技术, 在全国逐步推广普及SR·D、DTS数字立体声电影, 改善电影院的还音环境, 提高电影录音还音质量。同时, 电影制片单位积极研究电影数字化制作技术, 非线编、数字特技开始应用, “环幕电影系统”、“高精度连续图像处理系统”等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国电影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 全面协调发展阶段, 即党的十六大以来

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思想, 广播影视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在农村重点推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 保障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的基本文化权益。从1998年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 已经完成通电行政村、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 解决了近亿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去年, 我国发射了直播卫星, 主要用于村村通, 使边远“盲区”群众能够收看到40多套节目。去年底, 国家组织招标了第一批“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施366万套, 发送各地“盲区”, 已经安装完成, 深受“盲区”群众的欢迎。第二批865万套接收设施的招标工作上个月已顺利完成。从2005年开始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 更新改造了6600部发射机, 调整了有关政策, 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村地区无线广播电视覆盖水平。从1998年开始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在试点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 目前我国农村203家院线拥有27382套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 有效解决了边远地区看电影难的问题。

在西部地区重点推西新工程, 努力改变长期以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薄弱的局面。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新工程, 已完成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建设任务, 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得到了根本性改观。目前正在实施第四期工程建设任务, 继续完善覆盖网监测网, 大力加强民族语言节目译制能力, 延长民族语言节目播出时间, 使边疆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能够听到看到, 还要能够听懂看懂广播电视节目。

在城市重点推数字化, 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从2003年开始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 目前全国已有229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整体转换, 100多个城市完成了转换, 广西、海南、宁夏完成了全省 (区) 的数字化整体转换, 北京、天津、青海、贵州、吉林等省 (市) 转换率超过50%, 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约6000万户, 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3000万户。各地在推进整体转换的同时, 加快双向化改造, 加强本地化服务, 大力开发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政务、电子支付、生活资讯等多种新业务, 使电视机逐步成为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当前, 中央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已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建立了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去年, 我国在8个奥运城市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 播出标清和高清电视节目, 标志着我国地面模拟电视已开始向地面数字电视转换, 目前正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组织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工程。今年9月28日,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北京等8个省 (市) 的卫视节目开始播出高清频道, 标志着我国开始大规模发展高清电视。加上原来已经播出的4套高清电视频道, 共有13套高清电视频道, 有利于带动我国高清电视产业发展。从2000年开始, 大力推进电影制作数字化应用, 建设了华龙等数字电影制作基地。2008年, 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的建成, 标志着我国数字电影的后期制作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评定星级影院, 推广计算机管理影院售票等措施, 使我国影院更新换代加快, 更多地与城市大型商业设施紧密结合。加快数字电影放映的发展步伐, 当前我国2K数字银幕达1400多块, 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初步建立了数字电影的生产、发行、放映体系。

在中、东部较发达地区和有条件的地区重点推进产业开发, 大力推动内容产业、网络产业和新媒体产业发展, 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快速发展。央视网、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等网站已成为我国知名的音视频网站, 点击率不断增加, 影响力不断扩大。IP电视、手机电视发展较快。经过全国广电、科研、设备产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 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端到端的产业链, 初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运营体系, 2008年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 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 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开通了CMMB信号, 29个省 (区、市) 完成了CMMB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 27个省 (区、市) 完成了CMMB运营签约, 正在组建和完善运营主体, 并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合作, 联手推动CMMB手机的推广普及。同时, 以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服务创新为带动,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换和网络整合, 加快推进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地面数字电视、卫星直播广播电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普及, 为我国广播影视发展拓展新空间和新领域。2008年12月, 科技部与广电总局签订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2009年7月, 科技部、广电总局、上海市签署协议, 建立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示范区, 这标志着我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正式启动建设。

此外, 为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防范和应对重大技术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以及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 建立了令行禁止、反应快捷、覆盖全国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 建立了全国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网以及节目收听收看、境外卫视、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系统, 广播电视安全保障能力和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全国网络化智能广播监测系统”分别在2005年和2009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 科技委的作用更加突出, 工作更加规范, 为广大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周到的服务。

回顾60年, 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建设主要有以下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为广播影视宣传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引领、支撑和保障, 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二是始终坚持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的生命, 确保安全播出和安全传输, 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节目内容和传播载体的有效统一, 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 努力在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 找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 找准市场经济规律、文化发展规律和广播影视自身规律的结合点, 以发展促改革, 以改革促发展, 不断解放广播影视的生产力。五是始终坚持科技进步, 始终把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广播影视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 改造传统媒体, 发展新兴媒体, 建立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六是始终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 通过有效管理, 保安全、促改革、促发展, 实现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七是始终坚持人才兴业, 把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求真务实, 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人才队伍。

60年的辉煌成绩, 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 归功于全国广电系统干部职工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奋斗, 归功于电子设备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特别是, 我们许多老同志、老领导、老专家、老前辈, 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艰苦创业, 不仅为我国广播影视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还带好了队伍、形成了好的风气、好的传统。在这里, 我代表总局和王太华同志向多年来为广播影视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同志、老前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 向多年来默默工作在基层岗位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当前,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学进步日新月异,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 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 提出保增长、保民生、扩内需、保稳定的方针, 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 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在这个大背景下, 我国广播影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

(一)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广播影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播影视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七大要求我们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 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 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去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致中央电视台50周年贺信中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国内传播力, 努力把中央电视台建成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国际一流媒体。今年6月, 中办发[2009]24号文件 (中办、国办关于印发《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 提出, 到2020年争取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领域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集团, 掌握话语权, 赢得主动权, 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媒体国际传播力。前不久, 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媒体的传播理念、社会责任和共赢发展。近日, 李长春同志对宣传思想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应用、建设和管理, 紧跟新技术发展, 不断提高媒体的引导能力, 加强媒体的传播能力建设, 推进媒体改革, 加强队伍建设, 扩大媒体的对外影响力, 形成中国特色的媒体理念和话语体系。新时期新阶段, 我们要充分认识广播影视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 深刻领会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真正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这一代广电人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二) 科技迅猛发展使舆论宣传方式和传播渠道更加多元, 广播影视面临着巩固阵地、拓展阵地的新挑战

广播影视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是新闻宣传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带来了舆论形成机制的深刻变化和舆论引导格局的深刻调整。在当今信息社会, 抢占舆论阵地制高点, 就必须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掌握舆论主动权, 就必须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广播影视无论是巩固传统阵地, 还是开辟新的阵地, 都迫切需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来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特别是以互联网、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 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兴的大众媒体。广播影视只有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 更好地适应现代受众的信息需求, 实现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转变, 才能牢牢把握现代社会的话语权和舆论引导的主导权。我们必须从党和人民宣传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加强舆论阵地建设, 加快构建广播影视传播体系, 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促进广播影视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服务方式的创新, 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三) 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 广播影视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 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呈现了一系列阶段性新特征: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 具有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 多元、多变、多样的趋势更加明显;人们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维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意愿更加强烈等。当前, 我国手机用户超过7亿、互联网用户超过3亿, 对网络视听节目和手机视听节目的需求很大。广播影视作为主流媒体, 拥有庞大的节目内容资源和网络资源, 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丰富节目内容, 拓展节目形态, 完善服务方式, 不仅满足电视机、收音机等终端用户的新需求, 还要满足计算机、手机等多种终端用户的新期待。只有真正做到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 才能使广播影视的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才能实现大众媒体为大众的目标。

(四) 三网融合、市场竞争更加紧迫, 广播影视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突破了传统媒体行业内部乃至与电信等相关行业的技术壁垒, 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媒体业务融合步伐明显加快, 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发展势头更加明显。从国内看, 广播影视不仅要面对报刊等媒体行业的竞争, 还要面对电信等相关行业的竞争。特别是音视频服务等新业务, 已经成为相互竞争的焦点和重要方面。从国际上看, 我们不仅要面对西方跨国传媒集团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还要面对更加直接的意识形态较量。特别是国际互联网, 具有跨国传播、天然落地等特点, 隐匿性、交互性很强, 已经成为国际意识形态领域较量的重要战场。无论是媒体竞争还是意识形态较量, 科学技术都是重要支撑。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作为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改造提升传统媒体, 积极发展新兴媒体, 满足各类终端、各类用户对广播影视的需求, 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使广播影视赢得用户、赢得市场。

(五) 数字化、网络化为广播影视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着新机遇

数字化、网络化是广播影视开展新业务、提供新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当前, 国际广播影视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 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停止地面模拟电视播出, 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网提供音视频节目、互联网接入、话音等综合服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极大地促进了三网融合, 使宽带服务早日进入了千家万户。美国有线电视网提供的宽带接入服务占到整个宽带市场的一半以上。数字化、网络化不仅为广播影视提供了发展的新动力、拓展了服务的新领域, 还给广播影视的传播理念、方式方法、业务形态、体制机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为打破广播影视传统的层级分割和分散格局创造了条件, 使我国广播影视从过去的单纯的节目内容提供向综合业务服务转变, 从过去的各自为战、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迈进。我们各级广电部门必须抓住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机遇, 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 改进生产方式, 调整业务流程, 优化内部结构, 合理配置资源, 完善体制机制, 严格内部管理, 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 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 提高广播影视服务水平和整体实力, 推动广播影视快速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十二五”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 总局组织有关单位研究编制了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已报送国家发改委。“十二五”时期, 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 是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攻坚时期, 也是我国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 我们将继续把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作为推动广播影视发展的根本动力,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统筹国内国外、城市农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 全面提升广播影视的内容生产能力、传输覆盖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 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提高广播影视现代化水平, 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实力, 更好地引领我国现代传媒业的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十二五”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广播影视宣传工作进一步改进, 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高。广播影视节目和产品更加丰富多样, 电影、电视剧和影视动画生产稳步增长, 质量显著提高, 内容产业更加繁荣。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基本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到2015年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 力争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发展, 到2015年, 全国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全国有线电视基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县以上城市 (含县) 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 拥有1家数字电影院。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高清电视、数字声音广播等快速发展,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取得成效, 电影数字化放映基本普及。广播影视“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 重点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建设成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国际一流媒体, 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通过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 我国广播影视整体规模和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 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力争使广播影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振兴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为实现我国作为广播影视大国向广播影视强国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合上述目标, “十二五”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建设有以下几项工作重点。

(一) 全面加强安全播出保障和技术监管能力建设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确保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是我们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要始终坚持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的生命, 按照技术先进、政令畅通、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总体要求, 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和应急机制, 加强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技术监测监管和调度指挥体系, 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安全防范能力, 有效应对、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 保证广播电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播出、安全传输, 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一是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保障体系, 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成绩和经验, 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相关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和制度建设, 健全相关组织机构, 增强队伍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等级, 全面提高广播电视安全防范能力, 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技术监管体系, 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 建立统一的广播影视技术和内容监管平台, 实现对不同播出形态的广播电视内容传播、机构运营、传输效果等的全面有效监测监管。高度重视互联网视听节目的技术监管, 切实强化技术监管体系建设。在继续做好国内监测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海外广播电视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并完善数字电影技术服务监管平台, 强化电影市场监管, 促进数字电影健康有序发展。

(二) 全面加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维护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的基本文化权益, 是我们全国广电系统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要始终坚持事业建设的重点在覆盖、覆盖的重点在农村的方针, 按照覆盖城乡、经济可行、安全可靠、保证长效的总体要求, 构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切实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好、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一是进一步加快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实施, 全面提高农村广播影视覆盖水平和质量。西新工程要按照新形势新要求, 加大发射功率, 加强对边疆边境地区的有效覆盖;同时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制能力建设, 延长民族节目的播出时间, 丰富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村村通工程要继续采用直播卫星等先进技术手段, 加快完成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的村村通建设, 同时深入调研, 科学编制“盲区”广播电视户户通的实施方案。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体系, 确保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公益目标。二是进一步创新技术手段, 因地制宜, 解决边远农村群众听不好广播、看不好电视的问题。城镇郊区和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采用有线电视联网, 为农村群众提供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和本地化服务。广大农村地区可以采用无线覆盖方式, 扩大中央和当地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面。“盲区”则可以采用直播卫星等先进技术手段, 使偏远山区群众能够接收到40多套节目, 优先享受先进技术成果。三是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丰富农村节目内容, 增加农村节目播出时间, 加强维护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保证广大农民群众能够长期免费接收到多套节目。直播卫星采取加密传输手段, 为村村通用户提供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四是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要按照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原则, “养事不养人”, 加快构建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县乡基层广播影视设施建设, 强化县、乡 (镇) 广播影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 推进县对乡镇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运营体制建设, 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乡 (镇) 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三) 全面加强广播影视传播能力建设

当前, 我国已建成了多种手段并用、多层次覆盖、规模庞大的广播影视网, 如何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安全平稳地实现从播出前端到用户终端全系统的数字化, 提升广播影视的传播能力, 是我们全国广电系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紧迫任务, 是“十二五”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要认真贯彻国办[2008]1号文件 (国办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 按照传输快捷、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统筹协调的总体要求, 全面推进数字化、网络化, 构建广播影视数字化传播体系。要积极利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媒体, 发展新兴媒体, 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 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持续提升和维护广播影视的自身价值。一是进一步提高数字节目的制作播出能力, 特别是高清节目的制播能力。进一步加快广播电台、电视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应用, 建立面向多种播出平台、面向多种终端用户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 加强高清节目制播网络建设, 研究制定高清节目制播流程, 加强高清节目制作储备, 加快高清节目制播人才的培养, 提高高清电视的制播能力, 增加高清节目的播出时间和节目套数。二是进一步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传播能力。继续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双向化改造, 加强集约化经营、本地化服务, 大力开发视频点播、高清电视、付费电视、电子政务、生活信息等多种业务和信息服务, 真正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由小网向大网、由模拟向数字、由单向向双向、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的目标。三是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发展。抓紧制定地面数字电视发展规划,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工程, 完成所有地级城市地面数字电视覆盖任务, 到2015年基本实现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全国县级 (含) 以上城市。四是加快数字声音广播发展。加快研究制定我国数字声音广播技术体制, 积极利用各种先进成熟技术, 加快推动声音广播的数字化, 研究开展推送式点播等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五是继续加快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在全国地市以上城市扩大有效覆盖面, 优化完善覆盖网络, 推进运营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节目内容集成和节目形态创新, 加快运营主体的组建完善, 拓展各类服务,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运营模式, 形成全国统一运营、共谋发展的格局。六是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 努力推进“三网融合”。以现有的有线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网络为基础, 以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努力构建NGB传输网络 (骨干网速率达每秒1000千兆、接入网用户端速率达每秒100兆) 、NGB业务平台 (提供高清电视、数字音视频节目、移动多媒体、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 、NGB管理系统 (对业务、内容、网络和用户实现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 , 实现广播电视网络跨地区的互通、交换和节目资源的共享, 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全方位服务。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主要城市建设第一期NGB示范网, 用十年的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有线无线并用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使之成为具有“三网融合”基本特征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 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数字媒体和综合信息服务的需求。七是大力推进电影数字化。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存储、监管等各环节的广泛应用, 推进电影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积极跟踪国际数字电影发展趋势, 加快电影拍摄、制作、洗印、发行、放映、节目存储与交换、档案影片修复及电影后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 建立完善的适应产业化发展的数字电影技术服务新体系, 建立标准统一、形式多样、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数字放映格局。形成以节目为龙头, 以技术为支撑, 通过各种增值服务, 构成可持续发展的电影产业链, 全面提升电影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八是大力推进广播影视走出去。要通盘考虑, 整体规划, 统筹利用本土发射、当地转播、卫星直播、有线落地、国际互联网等多种技术途径, 通过与驻外使领馆合作、商业运作等方式, 积极推动广播影视在海外落地入户, 提高广播影视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要加强境外镜像站建设, 积极利用国际互联网, 使我国广播影视进入当地主流社会千家万户。

(四) 全面加强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能力建设

培育市场主体、强化产业发展能力、构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是我们全国广电系统亟待加强的重要战略任务, 也是“十二五”期间广播影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按照充满活力、调控有力、有序竞争、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市场需求为动力, 构建广播影视市场服务体系, 解放和发展广播影视的生产力, 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一是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积极稳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 以内容产业、网络产业、新兴媒体产业为重点, 大力发展电影、电视剧及影视动画, 多出精品力作, 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二是大力发展有线电视网络产业。抓紧推进网络整合, 改变我国有线网络分散的格局, 在明年底之前基本实现一省一网。在此基础上, 推动跨地区和全国范围的网络整合, 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形成适应“三网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要大力开发有线网络新业务, 完善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质量, 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成为“三网融合”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平台。三是大力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业态。要积极利用上市、债券等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 构建和完善从节目创作、内容服务、网络传输到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条。要加快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全国运营, 使其成为人民群众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新渠道、新方式。要加快网络音视频节目的开发, 打造国家网络电视台, 建设国际领先的综合性音视频门户网站, 使广播影视成为网络音视频节目的主要提供者。四是加快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要按照中央的要求, 加快推进影视制作、有线网络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推动产业资源整合, 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规模化发展, 培育充满活力、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同时, 健全内部规章制度, 加强内部规范管理,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五是加快影视制作基地和影院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加强中影、长影、上影、西影等电影制作基地建设, 提高电影数字化制作能力, 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加快实施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 构建电影数字化发行放映网络体系。六是加快完善产业政策。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 完善影视制作、有线网络、新媒体等产业政策, 以国有资本为主, 吸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加强宏观调控, 健全市场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 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 全面加强应急广播能力建设

广播电视具有传输快捷、覆盖面广、接收简便、老少皆宜等优势, 既是人民群众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也是国家发布应急信息、传达政令的重要工具。建立应急广播体系, 对于满足国家应急需要、维护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 中央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纳入国家应急体系加快建设。一是要加快制定应急广播建设规划。紧紧围绕国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 按照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研究制定能够满足分级、分区域、多部门联动要求的全国应急广播技术体制、组织构架和运行机制。二是解决关键技术、制订标准规范。要根据我国城乡广播电视覆盖布局和接收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有网络基础、技术条件和组织架构, 重点组织开展应急广播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 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三是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要统筹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 综合采取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 分层次、分阶段构建上下贯通、统一联动、手段多样、覆盖广泛、安全可控、快速高效的国家应急广播电视体系, 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能按要求实现应急广播功能, 满足国家应急需要。

(六) 全面加强广播影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6年, 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领导也多次指示要求, 广播影视发展要立足于自主创新、立足于民族工业。

广播影视是高科技、重装备、高投入的行业, 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融合发展, 广播电视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更加强烈, 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对广播电视宣传、发展、改革、管理等各项工作起着重要的支撑、保障和引领的作用。经过科研、产业和应用部门的共同努力, 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传输等技术已经投入应用, 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十二五”期间, 要把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大科研投入, 加强科研力量, 紧密跟踪国际广播影视技术的最新发展, 紧密结合我国广播影视发展的实际需求, 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 调动多方积极性, 加强广播影视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技术及相关标准的研发, 完善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标准体系, 努力提高广播影视设备的国产化率。要针对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高清电视、数字电影、直播卫星、下一代电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数字广播等重要领域, 加强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发,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使科技创新成果早日惠及千家万户。

四、进一步做好科技委工作的几点要求

科技委是总局的智囊团, 科技委工作必须立足于广播影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必须面向广播影视的工作全局, 充分认识科技进步的极端重要性, 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科技委要从国家广播影视发展的大局出发, 向系统内外开放, 贴近广电实际, 集思广益, 建言献策, 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各专家学者的作用, 为促进我国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将科技委工作与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当前,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产业发展不断推进, 广播影视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 人们获取广播影视节目服务的渠道越来越多, 广播影视的生产方式、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正发生着重大变化。科技委要紧紧围绕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大局, 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研究如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 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科技更好地为新闻宣传服务、为发展改革服务、为政府管理服务, 切实增强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当前, 科技委要针对广播影视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为科学编制“十二五”科技和事业发展规划、科学论证“十二五”重要建设项目提供有力的决策咨询。

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 掌握最新动态, 切实发挥科技委的决策参谋作用。要密切关注国际广播影视的最新动态, 加强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研究, 特别是要围绕促进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市场服务体系等重大课题进行系统调研, 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积极推进广播影视节目内容高清化、传输网络双向化、接收终端多样化, 积极推进节目内容与传播载体的协调发展, 为我国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要加强科技委和各专业委的组织建设, 科技委秘书处要为各位委员做好沟通和服务工作。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加强调查研究, 加强独立思考, 对促进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学习培训, 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氛围。人才是第一资源。目前, 我国广播影视的技术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还不完全适应, 与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不完全适应。要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科技人才队伍, 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科技委在这方面责无旁贷。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 努力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业务骨干和专业带头人。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 丰富培训内容, 拓展培训手段, 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广播影视的基本知识、基本情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要充分发挥老科技人员的帮带作用, 充分发挥年轻科技人员的干劲与活力, 形成求真务实、钻研业务、艰苦创业的良好氛围。要按照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自觉加强业务学习, 完善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科技委委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把科技委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各位委员、同志们, 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我国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关键的一年。当前, 我国广播影视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振奋精神, 团结协作, 服务人民, 不辱使命,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为我国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篇4:在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

在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下午组织新任干部集体谈话,这是局党委的责任,可以说是勤政廉政谈话,有期望、有提醒、有要求。原应当在任前开展,由于时间排不开,直到今天。今天是七一,更有意义。XX名同志经过组织挑选,实现了进步的梦想,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首先向大家表示衷心的祝贺!

新岗位意味着新责任、新挑战,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进步,并非绝对优秀,没进步的不优秀。这是个人努力的回报,更是组织栽培、大家支持的结果,不能骄傲。你们都肩负着局党委的信任和重托,全局上下几百名干警也都时刻关注着你们,希望大家明白局党委殷切期待你们健康成长的良苦用心,珍惜机遇、不负重托,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以感恩报恩的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有为的状态,务实进取的作风,尽快进入角色,尽快打开局面,尽快取得成绩,努力创造一流业绩,以实际行动回报局党委的培养重用、回报全局同志的信任支持。

下面,跟大家提几个方面的要求,也是交心交流,相互勉励、共同提高。

一、要做讲政治、顾大局的表率

讲政治、顾大局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原本应有之意,现在淡化了。要强化政治观念。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对党忠诚,心中有组织、有上级、知感恩。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要对党忠诚,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看齐。切实将党的纪律和规矩转化为日常行为规范,坚决服从组织,坚持挺纪在前、令行禁止,带头维护一把手权威,维护上级权威,维护班子权威。要敢讲真话、实话,不说谎、假话、害人的话。要始终以大局为重。坚持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没有大局就没有个人,更谈不上进步。我们要找准各自的角色定位,要具备一种大胸怀、大视野、大智慧、大气魄,对所处的位置、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形势任务有一个正确的清醒的认识,自觉把讲大局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来强化,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来把握,作为一种素质能力来历练。要带头弘扬正气,我们这些年整体工作连年跃升,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是什么,就是正气,是实干、苦干,开拓、创新,奋斗、奋进,我们就是要弘扬正气,任何时候都要讲党性、讲原则,要正派、要厚道,要有公心、要公正。要善于团结,不搞小圈子,更不搞非组织活动。在原则问题面前,要不徇私情,刚正不阿。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言行有鉴别力、有鲜明态度,对各种歪风邪气敢抓敢管、坚决抵制,决不能含糊和让步,这是基本政治觉悟,也是政治底线,必须要守住守牢。

二、要做讲责任、敢担当的表率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机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你们作为大家公选公认的骨干,应当时刻做好牺牲准备,立足岗位、责任上肩,敢于负责、主动负责、主动分忧,冲锋陷阵、敢于堵枪眼,争做有担当的、净化政治生态、优化发展环境的“排头兵”“先遣队”“尖刀班”,决不能存在消极无为思想,发生懒政怠政庸政滑政的问题。要有责任担当。权力就是责任,进步也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竭尽全力为组织、为上级分忧,为全局、为群众服务,在作风上要过硬,在工作上要出彩,始终保持一种寝食难安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提振精神、务实重干、敢于担责,干出结果、干出形象、干出气势,着力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和振奋精神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挑起政治责任、业务责任、队伍建设责任和做人责任。要自觉加强学习。努力学习,善于学习,修正做人,既要学深学透党的政治理论,吃透中央和省、市委精神,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和党性修养;要学好学精业务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又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在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能力上作先锋和表率。特别是要养成研究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本领,提高驾驭全局、统筹发展、综合协调的能力,在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上走在前面,在思想境界、能力素质上要全面适应新岗位、新时代需要。要提高执行力。练好抓落实的基本功,在执行落实上当好表率,弘扬说了就算、马上就干的工作精神,带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要积极探索工作规律,提高创新能力,善于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强化精细化管理,有效利用资源,高效完成目标任务,追求卓越,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带动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和整体执行力的提高。

三、要做讲廉政、严自律的表率

篇5:在新任职干部集体谈话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市委召开常委会,集体研究了干部人事工作,决定对部分干部职务进行调整。刚才,白云萍同志宣读了市委有关干部职务调整的决定,在座的各位新提拔任职干部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借此机会,我们进行一次集体谈话,对大家提五点希望和要求,具体说,就是做“五个表率”:

一、致力实现更大突

破,做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表率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于宿迁来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永恒的主旋律,实现更大突破是时代的最强音。对于宿迁的干部来说,推动发展是最大的任务,服务发展是最大的职责。在座的各位,都是个人能力出众、工作实绩突出的精英,都是长期奋战在发展一线的干将。将你们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是市委的慎重决定,也是对你们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你们的信任和鞭策。市委对你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委以了更大的重托,这也意味着你们必须肩负更大的责任,承担更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要牢固树立“有位就要有为、有职就要有责、为官就要为民”的理念,倍加珍惜组织赋予的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机会,时刻把发展寄予心弦,永远把工作放在首位,将组织的信任和重托,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发展的无限热情。始终坚持“好字当头、后发快进、干字为本”的工作思路,积极投身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的火热实践,身先士卒冲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全民创业的第一线,燃烧激情,奉献青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效,为宿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添砖加瓦、出力流汗。牢固树立“追求大作为、实现大发展”的责任意识,不断强化“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理,围绕中心目标,结合岗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追求卓越,抢标夺旗,以每个岗位的争先创优,推动宿迁整体工作争先进位。

二、全面提高能力水平,做素质全面、引领潮流的表率

上一篇:素描期末试卷下一篇:评估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