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2024-05-20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四季

姓名:

曾强

工作单位:

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学科年级:

一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四季》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朗朗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会写“乚”“乙”两种笔画,认识“囗”“禾”“月”“雨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课文,朗读和认字的水平都比较低,读通、读懂课文的难度较大。教学时,要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朗读、认字,要培养学生动笔、动脑的习惯,边读课文,边质疑,边感悟,边积累。通过学文,使情感受到熏陶,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重点是识字和朗读,本设计充分抓住重点展开教学。在朗读的过程中,鼓励孩子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借助老师提供的句式,说说自己认识的春夏秋冬的特点,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生字当中的“乚”“乙”两种笔画对于初学的孩子来说,要写得好看并不容易。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找一找、看一看、描一描、写一写、评一评等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书写笔顺,明白怎样在田字格中写得规范、美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重点:识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呢? 你能看出图片是哪个季节吗?

春、夏、秋、冬 图片导入,一读课文

提出生字宝宝,交流识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运用。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提醒需要注意的字音。

调动学生主动性进行识字

引导学生游戏,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指导写字:展示生字书写动画,要求学生书空,然后然学生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强调注意事项,教师相机点评。

学生积极参与书空,交流

引导学生一看二写三对比的书写习惯。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分小组评价表,在黑板上打分。男生女生比赛评价。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四季 七儿九无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整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教学思想。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第一段时,我目标明确地分层指导学生进行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得,读中展示。接着我从扶到放,让学生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2、3、4段,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在拓展训练中,我又出示几幅不同季节的典型画面,让孩子选择说话,孩子们兴趣高涨,语言丰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小诗人纷纷冒出。其次,课文中的个别词语的理解和感悟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如在帮助孩子领悟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时,我问表演的孩子:“亲爱的小麦穗,你为什么弯腰啊?”孩子回答:“因为我成熟了,沉甸甸的果子把我的身子压弯了。”在孩子表演完冬天的雪人时,我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说他表演的好啊?“因为他挺着大肚子,样子很可爱。”“因为他脸上笑眯眯地,还挺着个大肚子一摇一摆的,很顽皮。”“顽皮”一词的理解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动作中做了具体的解释。整堂课下来,孩子的学习兴趣浓厚,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遗憾的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指导孩子的书写没能落实到位,自己认为如果能在课外有更充分预习,可能这堂课的效果会更好。

篇2: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典雅,以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微,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写得严谨有序,条理分明,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对说明文的学习,因此如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应当组织、引导、点拨学生理解掌握本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读、说,培养语感、美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本单元是说明文的集中学习,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一些说明文的学习技巧,但由于从本单元才开始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的阅读技巧还不是很熟练掌握,所以对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方法的理解及对课文的欣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园林艺术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PPT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学习生字词,播放PPT,让学生在文中将其标注出来,并记忆。

3.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听完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4.课文研读,播放教学PPT,PPT内容为: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感知课文的总分结构。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自由谈感受 PPT图片展示

自主学习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作者,有效指导学生的预习,落实好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课前导读,结合教师补充的资料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听完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将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播放PPT。

合作探究 请大家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文眼,将整篇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可以互相讨论。相互讨论或自己独立完成,向教师汇报结果。播放教学PPT 当堂训练 教师根据本节课学系内容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然后当堂反馈。学生独立完成 播放教学PPT

篇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创新”,品生 (社) 整合,课件,教学

21 世纪以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 世界教育的发展同样正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这场变革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渐被人们认同, 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模式已走进了小学日常课堂。然而,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未体现课程的学科特性, 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二是未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 无效的整合反而在可用其它教学媒价值观取代时变得苍白无力;三是未恰如其分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四是荧屏取代了课本的作用, 人机互动取代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沟通。这些不利因素导致课件的“主导”影响着学生的主体, 课件领着学生学、学生跟着课件走等现象大量存在, 课堂模式混乱低效。在此背景下, 我校提出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已开展实验研究一年多。笔者以课题实验过程中取得的点滴心得, 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学科实施“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有效运用, 借以抛砖引玉。

一、信息技术在“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有效运用应体现趣味性

信息技术在“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有效运用, 在设计制作优秀的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 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视听合一的效果, 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而教师精心选择的画面、音乐、动画等, 以充分的新鲜感、动荡的好奇感、强烈的震撼力,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课件, 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以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 改变以前固有的教学思想与方法, 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 使“乐学”落到实处。

例如:我校的刘老师在《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的《和春风一起玩》一课的教学中, 就借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 顺利达成目标, 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课前, 她播放《春天在哪里》渲染气氛, 课伊始, 就利用多媒体出示风娃娃图片及风声, 声情并茂的一句“瞧, 调皮爱玩的风娃娃迫不及待的赶来了。”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可爱的风娃娃呼的一吹, 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儿歌。 (课件再出示《调皮的风娃娃》) , 大家一起来读读吧!”借助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视听合一的效果, 创设巧妙情境,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接着, 在“玩一玩, 我和春风捉迷藏”的体验活动中, 出示课件, 春风拂过的活动画面“, 春风娃娃藏起来啦, 她在哪?你们能找到她吗?那就赶快找一找吧!比比谁的眼睛亮!”在这一环节, 刘老师打破了单一、呆板的课堂模式, 借助多媒体课件春风拂动的生动画面带领学生自主去寻找风、发现风的存在及特点, 让同学们在玩一玩的游戏中体验和风一起玩的乐趣的情感。这样的活动设计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又体现了新课程中品德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辅助优化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有效运用应体现学科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 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具体体现在在学科教学中能够抓住学科特性、需求, 科学合理地设计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品德与生活》学科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和春风一起玩》一课的教学中, 刘老师在执教“我和春风娃娃玩游戏”这个环节时, 借助风娃娃的侃侃而谈的温馨语音提示:“1.展开想象的翅膀, 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打扮漂亮!2.风娃娃可不喜欢乱扔纸屑的小朋友!3.要分工合作, 互相帮助哦!”结合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动手操作体验中, 自主养成良好的习惯。课的高潮部分, 在“说一说, 和风娃娃一起玩的收获”这一环节中, 刘老师先利用多媒体, 播放操场上学生玩风筝的视频, 当学生看到熟悉的同伴, 熟悉的场景时, 一下兴奋起来。这时, 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和风娃娃玩, 感觉真开心, 我发现了____。”这样, 又一次成功的借助多媒体, 引导学生投入积极的思考中。

三、信息技术在“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有效运用应体现交互性

信息技术的显著特点就是交互性, 互动式的教学设计可使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 生机之间以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可以选择、探究、创新, 实现个性化的探究性学习, 使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 共同提高。品德与社会教材中, 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心理信息, 有大量的信息、事例可供利用、挖掘。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事例, 步步渗透, 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成长中的新问题》时, 课一开始, 通过播放音乐《我们多么幸福》和学生成长中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幸福, 然后通过音乐的渲染, 图片的再现生活, 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出现过的新问题, 并且谈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态度。学生在互动探究活动得到充分的促进,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在“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有效运用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改以来, 关注生命, 激活课堂, 以学生为本, 促进发展, 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而以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辅助教学几乎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 相对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 教师在“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下, 可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任务, 使学习过程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动、真动、主动”的过程。

例如:在《多姿多彩的媒体世界》一课教学中, 可利用多媒体网络, 为学生提供便捷、丰富的阅读资源。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如进入“泉州信息超市”可以搜索查找有关景点介绍, 了解家乡及世界各地的民俗民情。进入全国各地的旅游网站, 可以查找许多名胜古迹、传说故事等。学生通过查找、下载信息, 有了广阔的文化背景, 习作时就能游刃有余。又如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六单元《向人民英雄致敬》, 通过多媒体课件, 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从黑暗中走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也曾走过一段艰难坎坷的道路, 英雄、伟人也都经历过挫折的考验。让学生通过自主上网查找资料, 整理、交流、汇报, 在一系列视频短片中体验、畅谈, 畅谈中感悟。这样开放性的设计, 充分尊重学生个体, 照顾到全体学生的不同水平、个性,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反思空间, 发挥学生潜力, 使学生在探究—创新活动过程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篇4: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部专项课题等项目资金的支持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河北省农业信息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展了“农业信息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荣获201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该项目从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入手,围绕农业信息规范化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精准化服务,开展了十多年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具体如下:

(1)成果创建了三维模型农情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提取农情信息数据元素782个,形成农业部《农情调度月历》;创建了全国农情信息采集技术平台,实现了全国粮食、油料等7大类作物农情信息的规范化县域直采,建立农情数据库51个,数据总量达6.57TB,成为我国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管理决策和农业形势研判的最权威数据源。

(2)成果建立了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作物生产测报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测报的准确率;提出了具有自组织能力的作物生长过程数据智能处理方法和调控技术,实现了农田环境数据自更新式处理和自进化式决策,已大面积用于农田智能水肥管理;并实现了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协同模拟和基于Agent的作物生产管理竞争决策,提高了大田复杂系统下的生产精准管理能力。

(3)项目研发了主动性推送信息服务系统、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预测分析系统等软件产品;同时,研制了基层信息员和农村用户适用的田园信息专用手机、乡村可寻址广播文本语音转换装置等硬件产品,探索建立了多级网络型、普适终端自助型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基层信息个性化、协同式精准服务。

该项目现已获软件著作权登记29个、专利1项,制定标准3部,发表论文65篇,出版专著5部。项目形成的技术(产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已经为农业科研单位、大学和管理部门提供了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5: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培计划(XX)”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与监测平台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为学习阵地;以远程培训、网上研修、区域研修、校本研修为手段;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来实施我校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培计划(XX)”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要通过此次培训,使全体教师的技术应用有改变,专业发展有环境。引导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围绕日常教学重难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案例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参与混合研修活动,能够利用手机移动端、数字备课工具提供个人工作效能,从而熟悉和运用技术手段形成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环境促进自身成长。

通过培训,培养出一支骨干队伍,形成一批精品资源,能够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上有所突破,形成模式。力争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及混合研修示范学校,确保参训率100%,合格率100%,优秀率在30%以上。

三、参训对象

所有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均必须参加。

四、培训方式和计划

培训主要采用全员培训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以网络研修、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网络研修

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的主题和丰富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至少完成50学时。

(二)线下活动

1.以各教研组为学习小组,教研组长为学习组长,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助力学习难点的研修计划制定、教学(微课)设计研讨以及课例(微课)研磨活动。

2.全校教师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个班,按照教育技术室的时间安排,到微机室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该培训以具体操作方法为主,注重提升教师操作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

五、实施步骤

本项目从XX年8月开始至XX年11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项目准备阶段()

此阶段组织全体教师报名注册,组建微信群,开设订阅号。

第二阶段:网络研修与线下活动、线上测评阶段。()

此阶段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研修与线下活动。教师在研修网平台成绩达60分以上可参加省平台在线测评,测评达90分以上(原定85分)可获得省平台结业证书。(省平台测评务必于日前完成,可多次测评,取最高成绩)

第三阶段:线下测评、总结阶段()

此阶段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线下测评,对培训进行总结。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组织结构

为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管理,根据上级要求,成立公安县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

1、公安县实验小学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危 勇

副组长:陈红文

组 员:皮春梅

王小柱

向礼卫

2、公安县实验小学提升工程管理团队:

管 理 员:谢小毛

技术指导:李昌安

活动指导:陈 倩

小组管理:各教研组长

(二)环境保障

1.以教研组长为学习组长,督促组员及时参与培训,并对作业进行打磨;

2.根据微机室空闲情况,每周一全天、周三和周五上午第一、二节课,向全体教师全放,方便学校教师参与网络研修;

3.教育技术室要每周对班班通设备进行巡查,为全体教师提供实践环境。

4.确保全校网络畅通。

(三)实时监控

为了保障学习的正常运行,将通过校务公开栏、微信订阅号、培训简报等多种方式,及时将学情进行通报。在线下培训中,将专门设置答疑时间,确保全体教师顺利参训。

(四)奖励机制

在绩效工资中,设立专门项目,对培训合格的教师进行奖励;

对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加、提升明显、成绩优异的学习小组和学员颁发证书。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为落实省国培办《关于组织实施甘肃省XX年“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甘国培办〔XX〕35号)和市教科所《关于组织参加甘肃省XX“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定市教研发〔XX〕53号)文件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全区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XX年7月起,以“国培计划”为依托,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实施我区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理工中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测评和认证等任务,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发展的能力,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

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教师(2018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师根据个人意愿可自主选择参加培训、工勤人员不参加培训)均要参加“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参加了XX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XX年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的教师不重复参加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二)培训内容及标准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我区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培训。

(三)培训效果评估

“能力提升工程”测评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获得学分、培训结业证书。成绩不合格者,不认定学分。学习完成后可到培训机构的学习和管理平台查看成绩。结业证书全省统一式样、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由省工程办统一管理。

三、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网络培训学习和以校本研修为主的教学实践两部分组成。培训机构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共同研究制定本级研修学习实施方案,并组织骨干培训者培训,开展全员网络课程学习、校本研修及过程性测评;各校(园)要更多地依靠培训机构专家团队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教师须参加训前诊断测评,并依据测评结果在培训机构提供的相应培训课程中进行选学。

四、推进和实施

(一)推进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混合式培训,开展“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式的整合培训,实现个人自学、网络研修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建立以校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常态化培训机制,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2.由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网络研修(即线上课程学习和研修活动)。参训教师要依据诊断测评结果和自身需求,明确研修主题,选择课程模块,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着眼于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开展线上课程学习。

3.由区教体局、培训机构与学校共同组织实施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实践,完成线下实践任务,各学区、校(园)要制定本校校本教研计划,教师线下教学实践打分表。

4.依托培训机构,各学区、校(园)负责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组建覆盖各学科、各学段的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专家为支撑的培训专家团队,结合学科案例教学,强化情境体验,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实施步骤

月,开展集中培训。下发相关通知,组织开展校长、管理者和助学辅导教师集中培训,明确工作流程和任务。

月,参训人员报名、审核。对教师参训资格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教师在国培项目网络培训平台进行报名,并进行学员统计和编班等工作。

月-月,全员网络培训。诊断测评+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实践(包括统一组织送教下乡等线下集中研修活动和微课大赛、教学设计、晒课评课和课例征集等评优选先活动等);收集工作简报、工作小结和学情数据等。

月,评优选先。开展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实效性调研工作;评选优秀个人(管理员、助学辅导教师/工作坊坊主、学员)、先进学校。

月,总结评估。各学区、校(园)上报不少于3期的工作简报;收集本校优质生成性资源目录及光盘;上报教师线下教研评分表;总结XX提升工程整体工作,制作和分发结业证书,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

五、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区教体局成立“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人事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教研室、电教室共同承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推进的规划及方案,统一安排、组织、管理、指导、协调我区“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培训和测评的具体实施,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制定我区管理制度,组织培训管理者、骨干培训者、教研员和中小学校长(园长)等开展相关专题培训,督查我区教师培训、测评过程和培训完成情况结果的运用,报送项目备案材料,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等。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南俊武: 区教体局局长

副组长:

董志越: 区教体党工委书记

马建军: 区教体局副局长

雪保安: 区教体局副局长

成 员:

陈文林 区教体局人事股股长

杨天明 区教体局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心主任

刘向东 区教体局电教室主任

马爱国 区教体局教研室副主任

姚 海 区教体局人事股副股长

郑永望 区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

苏成仪 区教体局电教室干事

杨虎军 区教体局教师发展培训中心干事

各学区、校(园)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的主体,要组建领导小组和考核小组,负责组织本学区、校(园)参训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督促参训教师通过培训测评,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测评并上报测评数据。

(二)工作职责

1.人事股:负责将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情况纳入学区、校(园)评先选优、校(园)长评先选优、考核,教师评优晋级、职务评聘、骨干教师培养、名优教师申报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2.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方案、测评细则的制定,与上级部门、培训机构和各学区、校(园)培训事宜的衔接和培训学员信息的上报等工作,并将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3.教研室:负责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课例征集和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浓郁的应用氛围。

4.电教室:负责组织各类参训学员网络注册和平台操作,教学课件制作、微课程、电子白板应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比赛和优质课案例资源征集活动,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优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广泛动员教师和学生依托空间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在线研讨和空间互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5.各学区、校(园):负责培训教师的信息上报、督促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实践评价和组织实施教师的测评工作。通过组建覆盖各学科、各学段的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测评团队,结合学科案例教学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情况,完成测评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监督机制

1.中国教师研修网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教体局将把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情况纳入对学校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和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二)设备保证

1.电教室协助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督促学校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教师培训提供设备保证和技术支持。

2.各学区按照就近原则,负责安排辖区内已接通宽带网络的大规模学校(园)对口帮扶没有接通宽带网络的学校(园)教师完成培训任务。

(三)经费保障

“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经费由省级统筹安排,纳入“国培计划”经费管理。教师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

篇6: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导语: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语文一: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而且,现在“农远”工程的实施也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保障,下面谈谈语文教学中信技术的应用。

篇7: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阶段预期成果

1、准备阶段成果:

(1)课题组成员能较为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熟悉常用办公软件;

(2)建成萨中一小网站;(3)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成果:

(1)建设校园网;

(2)探索师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初步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整合教学模式;

(3)积累文字、声像研究资料;

3、总结阶段成果:

(1)建成能适应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2)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

(3)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4)典型课例录像、课件、学件光盘,汇编论文;(5)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

阶段预期成果

大庆油田教育中心

篇8:信息北京十大应用成果揭晓

日前, 标志着北京信息化建设最新成就的“信息北京十大应用成果”揭晓。其中, 一大批有关奥运的信息化项目获奖, 包括奥运多语言服务系统、奥运交通指挥控制系统、奥运安保科技系统等。除此之外, 还有一批对市民生活或者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明显影响的成果入选包括北京电缆网运行监控系统北京市血液管理信息系统、首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这些获奖成果都是在应用中得到检验, 代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最新实践经验。

参与评选活动的投票数量高达746万余人次, 显现了普通百姓对信息化生活的关注程度。

篇9: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关键词】ArcGIS;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技术

在城市建设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测绘,将此作为有效的依据才能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在应用测绘信息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会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对这些测绘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于在实际的工作中提升测绘成果的应用效率及相关规划工作的工作效率,本文就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研究。

1.测绘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简介

1.1测绘成果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很多行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测绘,测绘成果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测绘工作中,所使用的测绘技术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传统的大地测量、基于卫星技术的空间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测量、天文大地测量等,在这些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手段及测量技术的不同,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会参照各种不同的测量标准,最终得到了测绘结果也是具有一定的差别的,在进行测绘成果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对城市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各个控制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信息进行管理,这些数据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的建设及规划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测绘内容是竣工测量,这会为城市的管理提供非常完善的、准确的资料,这就需要在测绘工作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应用Arc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对竣工测绘过程中的测绘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1.2测绘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测绘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具备这样的功能:(1)竣工测绘成果管理功能,在该系统中要能够对竣工测绘中的成果进行录入与保存,用户能够在系统中进行相关数据的查询,并能够对相关的数据在工程测量平面图中进行准确的定位;(2)坐标转换功能,为了方便用户对相关的测绘成果的查询及应用,系统应该具备将不同坐标系中的数据转换于同一坐标系中的功能;(3)能够对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该系统中,应该能够进行控制点的添加、删除、查询等基本功能;(4)系统应该具备图形显示功能,能够显示相关的测绘成果平面图,并且能够实现图形的平滑漫游、全屏显示、图形缩放等功能;(5)数据检索统计,这也是整个系统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在该系统中要能够有效的实现坐标检索、统计、图形交互检索等多种数据检索方式;(6)数据的录入功能是系统的最基本的功能,并要能够及时进行相关数据的更新。

2.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系统

2.1系统的功能特点

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相关的测绘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在该系统中包含着竣工日期、竣工单位、竣工平面图形、控制点的国家高程、80坐标、54坐标、所述区域、等级、点名、点号等各种测绘成果信息,在该系统中,对相关的测绘成果进行管理时,应用的是GIS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可视化管理,相关的图形数据的存储时存储于数据库中,其主要的系统功能有:(1)可以进行竣工平面图的查询,查询到图形文件之后,可以通过双击操作打开相关的CAD图;(2)对竣工测绘工程项目进行查询时,可以通过输入项目名称、施测单位、竣工日期等进行查询;(3)在该系统中可以将相关的测绘成果制作成报表,并能以pdf、Excel等各种格式来进行输出;(4)对相关范围内的控制点进行查询时,可以应用输入缓冲半径、画多边形、画圆、画矩形等方法来进行查询;(5)对控制点进行查询时,可以通过输入点名、点号的方法来进行查询;(6)能够在系统中进行控制点信息的输入、删除、更改等基本的操作。

该系统的主界面非常的简洁,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系统状态栏、图形显示区、系统工具栏、系统菜单等是系统主界面中包含的主要内容。

2.2系统中的文件管理

地图文档的保存、地图文档的打开、地图文档的新建、新数据的添加是文件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管理内容,其主要的操作为:在进行新数据的添加时,只需要单击添加数据按钮;在进行地图文档的新建操作时,单击系统中的新建按钮,就能够弹出一幅新建的空白的地图;地图文档的保存操作是单击保存按钮;打开操作时单击打开,然后在系统文件中选择一幅后缀名为.mxd的地图;要进行地图文档的另存为操作,首先单击另存为按钮,然后选择需要保存的制定地点,就能够实现地图文档的另存为操作;要进行系统的推出操作只需要单击推出按钮,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

在该模块的设计工作中,用到的主要的逻辑有:MapControl中进行地图信息的显示;检查其存储路径的准确性;对mxd文件的存储路径进行查找。

2.3数据的操作

数据的操作模块主要是进行相关测绘数据的录入、查找、更改及删除操作,其主要的功能操作表现为:(1)需要进行数据的删除操作时,只需要单击删除按钮,就会有相应的系统界面的弹出;(2)数据的更新,数据的更新操作主要是进行控制点可修改属性信息的修改,在本系统中,单击数据更新按钮之后,会将控制点的属性表弹出,可以在该表中进行相关数据的更改,更改完成之后,单击更新按钮,相关的修改有效;(3)数据的录入是数据操作中最基本的操作,也是整个测绘成果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其操作也是非常的简单,只需要单击录入按钮,就能够进行相关数据的录入。

3.结束语

在城市规划及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规划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测绘,要在实际的工程中,对这些大量的测绘数据进行有效的利用,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在GIS技术的基础上,对测绘成果进行可视化的管理,本文就对其系统的功能实现进行了简单分析。■

【参考文献】

[1]纪敏.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2(7).

篇10: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通过本轮“国培-----信息技术应用”远程培训,一·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多媒体能够清晰、准确地展示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上,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内容,以;二·拓展学习覆盖面积,加强彼此信息技术的交流;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了一些新兴的教学模式,我想这种;三·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通过培训,国培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通过本轮“国培-----信息技术应用”远程培训,我经过认真的听课、学习、完成作业,认真阅读班级同学所发的相关贴子,认真总结使我在本次国培学习中学习到很多重要知识,使我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掌握了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技能,有效提高了我的教学效果。随着课程融合理念的深入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化学课件的制作与教学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显得愈加重要。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教好学生。我通过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切磋,感到收获很大。了解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先进技术和很多学习网站为教学服务,以后将会更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中。

一·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通过多媒体能够清晰、准确地展示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的重点与点,在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地加入视频、演示实验、图像、表格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大量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手机平台来学习交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自主学习更加有利于课上时的合作探究。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内容,以多媒体为教学载体,如网络、触摸一体机、计算机、投影仪、化学教学课件,丰富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调节课堂气氛,便于学生交流与合作探究。这也要求教师们在备课时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课件,把问题、思维、结果、评价等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到一起,把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到一起,将化学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便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在当堂练习和测评环节中,信息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及时地、准确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二·拓展学习覆盖面积,加强彼此信息技术的交流

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了一些新兴的教学模式,我想这种模式的应用能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课堂中不在枯燥乏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一些新的活力。是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是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的,同时也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次的培训能够了解在自己的课堂以外的知识并且这也将成为以后教学的一种潮流,各个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单位之间都有了信息技术的交流,对于我们的教学还是有很的益处的。在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解决的方法有很多,而这次更有了很好的机会,那就是专家还在网上视频中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这就更让我们知道了信息技术交流的重要性。

三·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通过培训,我学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多种课堂的导入方式,如任务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悬念游戏导入法、直接导入法,这些导入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支持

下,多种媒体的交互使用和网站资源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化学课件的制作。从专业知识方面提升自己,具体表现为

1、提升课程设计能力,通过学习,首先是课程目标站位较高,不仅让学生学习化学学科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用化学学科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面。其次,教学方式形式多样。

2、主体性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注重科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考试成绩,还要有实践能力。不仅有试卷,还有研究成果。根据本次培训,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将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努力。总之这次培训使我们在前线工作的教师,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使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并会积极的参加培训工作。

篇1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教电教〔2012〕125号

各省辖市教育局、省直管试点县(市)教育局、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

2011年举办的河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和好评。为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教学应用工作在全省广泛深入地开展,为全省中小学校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及应用模式,提高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省教育厅决定举办河南省第三届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及条件

1、参评对象:河南省中小学校(含社会力量办学,不含幼儿园)的教师及其他教学相关工作人员均可参评。

2、参评基本条件:参评者应是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联系人:刘新超、左新文,电话:0371-66322709。

附件:河南省第三届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组委会成员名单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附 件

河南省第三届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应用 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组委会成员名单

主任:崔炳建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成员:张 涛 河南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

张怀君 河南省教育厅远教办主任 尹洪斌 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 李普涛 河南省电化教育馆馆长 李海章 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主任

篇12: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作业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国培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三年组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会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辽西北远程研修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的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学习。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三)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四)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篇1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关键词:多规合一,三规合一,成果审查,内容审查,B/S,C/S

0 引言

“三规合一”或 “多规合一”作为当前国家体制创新和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 - 2020 年) 》、《关于并展市县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 ( 发改规划[2014] 1971号) 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开展市、县 “多规合一”空间规划改革的任务。

“多规合一”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种规划的衔接[1~5], “多规合一”不是编制新规划,也不是取代现有的法定规划,其本质是现有规划的充分衔接与协调: 在 “多规合一 “规划成果编制前,一般由组织牵头部门制定数据质量标准、编制技术指引等,提出具体工作目标( 如空间管控目标、用地规模目标、土地资源整合目标、生态保护目标等[6]) 、划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同时明确成果的数据内容与组成、提交形式、各阶段成果的提交时间等,规划编制部门按照数据标准和技术指引开展成果的规划编制,由于参与部门多、协调过程复杂,往往存在多次 “成果上报-技术审查” 循环联动过程,如广州市的市- 区级“三上三下”[7]联动、宁夏自治区的区( 省)- 市( 县) 级 “四上四下” 联动等,在多次互动过程中,规划编制部门需要审查系统对阶段成果进行在线提交、自我审查,而组织牵头部门、成果审查部门也需要根据数据标准、技术指引、划定的目标与指标等,对编制部门提交的数据进行成果规范性和内容合理性审查等。因此,开发 “多规合一”成果审查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1 审查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1. 1 审查的主要内容

“多规合一”编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报告、数据库文件、图件、专题研究、其它附件等:(1)技术报告目录一般存放技术报告、工作总结报告,包括各种表格等; (2)数据库目录存放空间图形数据,如用地图层、控制线图层等; (3)图件主要包括核心图件( 如控制线规划图等) 、辅助图件( 如城乡规划拼合图、建设用地差异分析图) 等; (4)专题研究目录一般存放相关专题( 如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 的研究成果; (5)其它附件目录存放关于工作过程的说明性文档或函件,包括自检报告、上报函件等。

1. 2 审查的主要要求

成果审查的要求主要包括对成果的完整性、成果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合理性进行检查等: (1)成果的完整性审查主要是依据数据质量标准、技术指引等,检查编制部门提交的成果是否完整、齐全; (2)成果的规范性审查主要包括技术报告格式是否正确、相关表格填写是否完整、规划图件是否规范、数据库图层质量是否合格、专题研究内容是否完整等; (3)成果内容的合理性审查方面,以对2020 年“多规合一”控制线图层审查为例,需要审查该图层的坐标系是否采用了规定的坐标系,空间范围是否与 “二调”数据中的行政区划范围一致,图层中各字段名称及字段值是否遗漏、冗余、错误,图层中的空间图形是否存在几何关系错误、各控制线划定的面积是否符合要求等。

2 系统总体设计与功能

2. 1 总体设计与开发工具

系统总体上包括设施层、数据层、功能层、用户层,如图1 所示。其中开发语言采用Java Script、VC#2010 等,GIS平台软件分别采用ESRI公司的服务式组件Arc GIS Server10 和嵌入式组件Arc Engine10,开发了基于B / S、C / S架构的成果审查管理系统。

2. 2 系统主要功能

依据上述成果审查的主要审查内容及需求,系统功能主要包括: 成果在线提交、提交成果查看、审查指标管理、成果规范性审查、内容合理性审查、矢量数据与图斑审查、审查参考管理、其它相关功能等模块。

2. 2. 1 成果在线提交与查看

面向规划编制部门,提供阶段性成果的在线提交功能,主要包括: 选择工作阶段( 如二上二下、三上三下等) 、选择成果目录( 如技术报告、表格、图件等) 、支持单个或多个成果上传、成果资料查看( 对提交的成果进行浏览等) 、成果资料删除( 对不符合要求的成果进行移除) 、成果资料提交( 确认成果符合要求后进行在线提交) ,如图2所示。

面向组织牵头或成果审查部门,对编制单位提交的成果进行在线浏览和查看,以确认编制单位是否提交了所有阶段性的成果,支持用户按提交单位、按工作阶段、按成果目录等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成果查看,如图3 所示。

2. 2. 2 审查指标管理

在 “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前,一般由牵头部门会同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区人口用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特点,提出了初步的发展目标或指标,如空间管控目标、用地规模目标、土地资源整合目标、生态保护目标等,这些目标一般以Excel、Word等表格的形式列出具体的内容或数值大小,审查指标管理功能提供对这些目标或指标的实时浏览和查询功能,从而辅助技术人员在审查时可以随时查阅,以确认编制单位提交的成果是否符合相应的管控目标。

2. 2. 3 成果规范性审查

对规划编制部门提交的阶段性成果,系统提供成果规范性辅助审查功能,包括所提交工作报告的内容、表格填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规划图件制作的规范性、数据库图层的质量、专题研究内容规范性等; 此外,通过打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成果数据,审查人员可以判断提交成果是否采用了已批准的法定规划数据,同时也可以在线完成成果完备性情况检查表的填写,如图4 所示。

2. 2. 4 内容合理性审查

“多规合一”通过深入开展人口、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等专题研究,从而最终划定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等。因此,对各类控制线的边界范围划定是否合理、以及对各类控制线的用地面积( 规模) 是否准确等进行审查,是“多规合一”内容合理性审查的主要任务; 以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为例,系统可以读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同时可自动获取控制线图层中建设用地规模线的总面积,审查人员可以参考二者数值大小,从而给出初步的审查意见,如图5 所示。

2. 2. 5 矢量数据与图斑审查

系统既支持以整个矢量图层数据为单位的审查,也支持以某个图层内的任意图斑地块为单位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其方法是在 “审查面板” 中,选择待审查的矢量图层,设定审查范围( 也可以通过面板上的 “选择”工具直接拾取图层中的某个具体图斑作为审查范围) ,在 “填写审查意见”文本框中填写该审查范围相应的审查意见。

以 “一张图” 中的 “两规” 差异图层( 该图层基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直观地反映了 “两规”一致的图斑和 “两规” 不一致的图斑) 为例,对于 “两规”不一致的图斑( 如城规为建设用地、土规为非建设用地) ,发改、规划、国土部门( 系统记录了审查部门和相关的人员) 可以针对同一块不一致的图斑提出具体的审查意见,牵头部门根据汇总的审查意见,通过协调以决定是否调入为建设用地,还是调出为非建设用地,如图6 所示。

2. 2. 6 审查参考管理

用户在成果技术审查过程时,可能需要参考、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 以及 “多规合一” 项目本身制定的标准规定等资料( 如工作方案、数据标准、技术指引、审查技术细则等) ,系统的审查参考功能基于Word、Excel、PDF阅读器等插件嵌入技术,实现了一键式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供审查人员查阅和参考,如图7 所示。

2. 2. 7 其它相关功能

其它功能主要包括: 地图操作( 主要实现审查过程中对地图的基本操作功能,如地图的放大、缩小、平移、全图、刷新、图层控制、打开数据集、查看属性表等) ; 查询统计( 包括属性查询、空间查询、组合查询、统计报表输出等) 。

3 应用实例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在 “多规合一” “四上四下”联动过程中,由自治区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牵头部门) 组织自治区发改、经信、国土、规划、林业、环保、交通等部门作为成果审查部门,而自治区下辖的5 市13 县作为规划编制部门,“多规合一”的审查内容、部门分工及基本流程如图8 所示,整个实施过程具有参与部门多、协调过程复杂、待审查的成果形式多样等特点,该区采用成果审查管理系统中的相关功能,部分效果如下:利用成果规范性审查功能,完成了5 市13 县共347个空间图层数据的质量审查; 利用内容合理性审查功能,发现部分市县建设规模控制线的划定面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面积规模不一致; 利用矢量图层审查功能,完成了自治区生态走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大交通线路规划等数据的检查,以规划天然气输送管线图层审查为例,审查时发现3 处天然气规划管线在跨市县处无法接边,经整改后符合成果要求; 利用系统的图斑审查功能,完成了 “两规”差异图层中约14 万块差异图斑( 涉及用地2467km2,其中城规超出土规约673km2,土规超出城规约1794km2)的调入调出审查。

4 结语

以成果审查管理系统在广州市、宁夏自治区、广东南海等地 “多规合一”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成果审查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审查系统的功能与应用等,应用实践表明, “多规”各部门基于阶段性成果数据,在同一个成果审查系统上,开展过程审查,并加强沟通、衔接协调,对确保 “多规”划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目前各地的 “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普遍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而基于系统提供的成果在线提交和查看功能,可有效地督促各参与编制部门按时提交阶段性成果,有助于保障 “多规合一”项目的工期进度; 此外,系统不仅支持打开Word、Excel、PDF等多格式的技术报告、报表、成果图件,而且支持打开“一张图”空间图形数据,简化了技术人员在审查过程中的繁琐操作,有助于提高审查效率。

参考文献

[1]潘安,吴超,朱江.“三规合一”:把握城乡空间发展的总体趋势—广州市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土地,2014,(7):6~10.Pan An,Wu Chao,Zhu Jiang.“Three-plan-coordination”:hold overall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Guangzhou city’s exploration andpractice[J].China Land,2014,(7):6~10.(in Chinese)

[2]赖寿华,黄慧明,陈嘉平等.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河源、云浮、广州“三规合一”实践与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3,(5):63~68.Lai Shouhua,Huang Huiming,Cheng Jiaping et al.From technical innovation to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Three-plancoordination”Practices in Heyuan,Yunfu and Guangzhou[J].Urban Planning Forum,2013,(5):63~68.(in Chinese)

[3]尹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路径[J].工业建筑,2014,44(8):167~170.Yin Ming.The path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land use and urban master plans[J].Industrial Construction,2014,44(8):167~170.(in Chinese)

[4]丰晓棠.“三规合一”的技术标准研究—以太原市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6):133~136.Feng Xiaotang.Study on technical standard of the‘integration of three plans in one’:Taking Taiyuan City as an example[J].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13,23(16):133~136.(in Chinese)

[5]齐清文,方创琳,党安荣等.城市“多规协同”工程中的决策支持技术[J].测绘科学,2014,39(8):11~15.Qi Qingwen,Fang Chuanglin,Dang Anrong et al.Decision support technologies in urban multi-planning coordination project[J].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4,39(8):11~15.(in Chinese)

[6]广东省“三规合一”工作指南(试行).2015.The work guide(trial version)for Three-plan-coordination of Guangdong.2015.(in Chinese)

篇14: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四季教学设计

关键词: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档案管理

一、前言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业务档案是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劳动者的基础信息、就业信息、保险信息等,这些信息和材料有的要伴随劳动者的一生,关系着劳动者权益的准确记录并最终影响其能否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切身利益。现行的公共就业服务与社会保障资料保管、使用方式已不能满足业务部门的管理、服务要求,因此提出了公共就业服务与社会保障资料电子化管理和处理的要求。自动化办公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二、自动化办公的概念

自动化办公即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采用基于WEB的企业计算平台,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办公自动化没有统一的定义,凡是在传统的办公室中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机器、新设备从事办公业务,都属于办公自动化的领域。在行政机关中,大都把办公自动化叫做电子政务,企事业单位就大都叫OA,即办公自动化。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或者说实现数字化办公,可以优化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最后实现提高决策效能的目的。

三、自动化办公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思考

1.传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不足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也基本采用了自动化办公方式,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各类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相关纸质实体资料(例如人力资源登记表、单位调动函、医疗报销单等)由各区县社保部门和职介所保存在各自的档案室中;同时这些资料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在办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有关手续中需要对有关资料进行稽核、调阅、传递、更新,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带来了有关资料传递速度慢、无法及时归还,原件可能被遗失或损害等问题,同时也使得资料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导致自动化办公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自动化操作

(1)掌握自动化办公的特点。自动化办公是相对于传统办公的一个概念,强调的是办公的便捷,高效。我国的自动化办公软件非常之多,比如泛微、索昂、致远等,无论哪种自动化办公软件都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特点。

第一、易用性。自动化办公软件必须让所有员工都能够接受,并受到所有员工的青睐,那么易用性就是前提。作为一种常用性软件,操作使用过程不能太复杂。不过所有软件的使用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每个员工都具备基本的上网技能,所以,自动化办公遵循了易用性特点,根据员工的基本技能进行设计。第二、健壮性。自动化办公需要容纳超大容量的信息以及用户,而且具有高并发应用时的稳定度。所有员工在使用同一种软件时,要保证软件的稳定可靠,特别是集团性企业,软件更是要具备这一功能,否则,即便是出现小小问题也能引发严重后果,造成重大损失。而和网络相结合,最能实现这一特点,将稳定以及可靠责任推之于硬件以及网速。

(2)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部门所有人员包括领导和职工,都需要提高思想认识,主要是要有先进的管理思想,突破传统的工作思维定式,要珍惜单位部门给予的各种培训,认真学习,做现代化新人。而领导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带头作用,更需要有不断进步的思想,要勇于引进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并引进相关管理人才,开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提高全员使用自动化办公系统的能力。还要注意自动化档案管理的严密性。自动化办公需要统一的信息平台,而且还需要相对独立的部门信息空间。因此,软件不仅要实现用户、角色以及权限上的三维管控,还需要实现信息数据上的大集中和小独立的和谐统一,即需要实现用户、角色、权限以及数据的思维管控,具备全面管理的功能。

(3)选择实用高效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软件功能需要和管理实务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实用性,否则,对于管理将会失去意义,企业需要发展,管理也在不断变化,软件需要满足企业的相关实用需求,这便是自动化办公的特点之一。现有的档案系统一旦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就需要进行改造升级。作为较具水平的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要具有档案存储、查找、借阅等基本功能,还应该建立和社保、劳动等部门的接口,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实时在线共享,给予档案使用者便利,还能够降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还可以通过档案目录信息的录入,实现档案电子信息和介质信息、的双交接,减少了档案转交时遗漏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档案管理系统还具备图像、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方式管理,通过图纸扫描、媒体制式转换等方式,逐步实现实物档案的全电子化管理,使档案管理水平提高一个新的台阶。可见,选择一个使用高效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极为重要,并且要有较强的改造发展空间为佳。

(4)重視自动化办公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注重办公系统的开放性和维护。自动化办公软件可以和其他软件系统完成必要的关联性整合应用。没有任何一种软件能够独立完成所有方面的管理需求,因此,软件之间需要相互联合,或者进行技术方面的整合。作为更新极快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部门,其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各种档案以及相关资料,办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有关手续中需要对有关资料进行稽核、调阅、传递、更新,稍有疏忽就会出现严重错误,甚至无法挽救,所以,自动化办公系统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保密性,需要重视自动化办公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维护是为了加强安全,提高其可靠度,而升级则是为了满足档案管理需求。

nlc202309082249

(5)加强自动化办公档案管理监察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为两网化建设,要建立和健全两个部门的监察协管员管理、用人单位信息采集、网格巡查等制度,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档案管理。为及时、快速、妥善处置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权益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和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置,处置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

四、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越发重视,人民群众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如此巨量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任务,涉及到的档案管理任务也是十分巨大的,如何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问题?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有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才能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从繁琐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来处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让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横向和纵向检索,不断提高办案质量,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工作健康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以执法重心下移为重点,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执法由被动向主动、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信息化、“两网化”建设提高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设幸福德州的高度,作为“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科学规划和建设,明确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

2.加强监察执法人员队伍建设

依托行政区划和人力资源和神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网格体系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科学划分网格。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机构配备专职监察员,每个级管理网格配备不少于2人的兼职监察员。落实网格人员监管职责,按照“四定”(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任务)原则,落实监察协管员的监管责任。

3.进一步提高制度化与信息化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人力資源和神会保障监察协管员管理、用人单位信息采集、网格巡查等制度,为两网化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打好基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做到1、统一受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2、实施网络化监察工作;3、跟踪监控全市监察案件;4、建设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并实施分类监管;5、统计分析全市劳动保障情况并进行预警预测等工作;6、宣传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

4.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要求,提出创建目标

并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中心工作,制定创建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创建工作。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举报投诉信息统一受理、集中分配,避免重复监察;对全市监察案件和协管监督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全程管理;遇有突发事件时,通过GPS、GIS系统和摄像监控系统,实时指挥,提高快速处置能力;根据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记录实施分类监管,重点监控有严重违法行为或有多次违法记录的用人单位。

5 .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为及时、快速、妥善处置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权益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和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置,处置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通过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积极作好维稳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工作要坚持推行了24接受举报,365天全天候监察,通过12333咨询投诉平台实现24小时接受举报;对欠薪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查处情况第一时间反馈。

6.加强主动监管,做好预防、预警、预测,做好分类监管工作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工作需要继续不断创新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网络化监察,加快信息化平台和监督管理平台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分类监管,优化预警预测机制,不断加强动态监管和主动预防力度,真正将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维权工作落到实处。

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信息化与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二者不可分割,互为补充,互相促进,通过监察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管理,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要统一受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实施网络化监察工作;做好跟踪监控全市监察案件;建设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并实施分类监管;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情况并进行预警预测等工作;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要求,提出创建目标,并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中心工作,制定创建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二是实施网络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为网络化监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信息化,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举报投诉信息统一受理、集中分配,避免重复监察;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案件和协管监督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全程管理;遇有突发事件时,通过GPS、GIS系统和摄像监控系统,实时指挥,提高快速处置能力;根据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记录实施分类监管,重点监控有严重违法行为或有多次违法记录的用人单位。

四是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为及时、妥善处置因劳动保障权益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通过启用监督管理平台,努力提升监察工作整体效能通过启用监督管理平台,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工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积极作好维稳工作通过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五、要重视系统维护和管理

1.认真做好系统运行环境的建立与维护,做好软件的更新与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维护机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机器设备故障。做好微机使用人员操作应用辅导,监督操作员按程序操作微机,及时处理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按时做好软件维护与磁带机备份工作。建立工作日记制度,将小型机、网络设备、微机及系统出现的故障,设备的维护修理情况详细登记到工作日记上。提前对机房及操作台进行检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确保社保应用软件系统设置、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数据库系统性能调优。通过执行社保软件的系统维护、数据维护和编码管理功能,设置系统编码、系统变更和软件操作权限等。根据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的有关各部门工作需要,为各部门、各操作员分配相应的软件操作权限,并根据工作岗位、职能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确保社保软件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及时清理数据库中的“垃圾数据”。监控社保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状态,并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确保整个软件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2.认真做好数据库管理,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熟悉和掌握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时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安装和升级,严格按要求启动和关闭数据库,认真做好管理和监控数据库用户,依法合理管理好数据库特权、存储空间,严格按要求建立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数据库。

3.认真做好网络管理,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加强网络的安全、保密管理,杜绝利用网络从事与业务经办、日常管理、咨询服务无关的活动。保证路由器、交换机和其他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升级与日常维护工作。

组织好对本单位和经办机构网络设备、计算机系统硬、软件的维护、安装与管理,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和检查。按要求认真做好入网申请、发配、登记和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平台,做好信息网络的维护管理,才能高效、严谨、准确、及时地服务于社会和开展好社会保障工作。

六、结语

以威海市文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例,基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自动化办公在其中的应用也普遍化,作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一体化平台之一的自动化办公系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减少了其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该部门的服务水平。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还存有一些不足,比如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问题,信息资料更新的及时性问题,系统的升级扩展以及维护性问题等等,都是自动化办公应用过程中所要正视的。因此,本文主要思考了自动化办公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所要注意的几大问题,希望对相关人士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这也是本文的最大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徐扬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1.

[2] 姜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4:234.

[3] 王建伟.当前时期下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途径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3,17:45.

上一篇:七年级写翅膀的作文下一篇:我变成了鱼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