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辞职三题解答

2024-04-10

引咎辞职三题解答(精选3篇)

篇1:引咎辞职三题解答

引咎辞职

1、在本案例中,中石油公司总经理、吉林市市长、密云县县长引咎辞职。有人认为,在这些案例的事故中,这些人都不是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要引咎辞职有点冤,你怎么看? 答:

1)、引咎辞职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的行为。

2)、有《条例》规定的“咎”不是一般的“过失”,而是“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在这种“咎”未达到违法的程度或虽违法但依法不追究法律责任时,领导干部应该引咎辞职。这是以自责的方式有道歉和引咎辞职,道歉是政治官员就自己的不良的履职情况或言行公开地向公众道歉,争取公众的宽恕;引咎辞职是自责的最严厉形式,政治官员的不称职行为或严重违背民意的行为,通过道歉也难以取得公众的谅解,只有提出辞职。

3)、这起违章操作导致井喷失控特大事故人员伤亡和损失惨重,不能纯做意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是需要领导来直面责任。

2、有人认为,如果在这三起案例中没有出现这么严重的伤亡事故,也不会有这三人的引咎辞职,这是否说明引咎辞职实行中的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官员应该引咎辞职?由谁决定? 什么程度的“咎”应辞职?引咎辞职该不该有“硬指标”?引咎辞职由谁监督,其监督的依据又是什么? 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分析它所涉及的概念界定、具体标准与操作规则。答:

1)、需要引咎辞职是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时引咎辞职。

2)、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党委(党组)集体研究,作出同意辞职、不同意辞职或者暂缓辞职的决定。党委(党组)的决定应当及时通知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本人。党委(党组)作出同意辞职决定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辞职手续。由人大、政协选举、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依照法律或者政协章程的有关规定办理。党委(党组)应当自接到干部引咎辞职申请三个月内予以答复。任免机关在同意干部引咎辞职后当将干部引咎辞职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3)引咎辞职是辞职的子概念。《世界政府辞书》中对“辞职”的涵义是这样解释的:“辞职是公务员的一项权利,分为辞去领导职务和辞去公职两种,不同的辞职所要履行的手续不同。国家工作人员要求辞去所任的领导职务,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报任免机关审批,才有法律效力,国家工作人员在职期间,基于职务上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权利义务关系,并不因辞职而消失。”[⑤]这种解释与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有关公务员辞职的规定是一致的[⑥]。它体现的是公务员的另谋发展的即它是公务员一种个人行为和权利,比如认为自己不适合某项工作,可以辞职到符合自己兴趣的岗位上去,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这也是市场机制下人才流动和合理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引咎辞职与一般意义上的辞职明显不同,其前提是“咎”,对引咎辞职者而言,它更意味着一种,它是官员对自己履行职权的过程的一种自查、自责、自咎行为;其适用对象仅限于特定的政府官员,而不包括普通的公职人员。也就是说,引咎辞职指的是特定的政府官员因或故意或过失或他人过错而自愿通过辞去所担任的领导职务来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这里的特定对象一般指通过民选或政治任命产生的政务类官员及其他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者,这在实行引咎辞职制的国家已成为宪法通例。

标准,引咎辞职实际上是一种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控机制,它的标准应是一种道义标准和法律标准的统一。依据特定官员指出引咎辞职的动因的微妙差异,可以把引咎辞职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主动引咎辞职(自律),二是强制引咎辞职(他律),前者是指特定官员自认为其有关过错已使其不宜继续担任现有职务者而主动提出引咎辞职的申请;后者是指法律明确规定具有某些较为严重的过错情形的特定官员必须引咎辞职[⑦]。从理论上讲,职业(政治)道德水准高的人会主动承担责任,而职业道德水准低的人则需要外界的压力,因此应有一个规范把标准明列出来,再结合社会舆论(主要通过大众传媒)的看法加以评判。也就是说,这种法律上的明晰规定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对有关官员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迫使其“对号入座”,主动提出引咎辞职。

从实践中看,国外包括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并无引咎辞职标准的法律条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像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但由于西方国家成熟的“引咎辞职”制有两个配套因素:一是在政治透明度高、权力制约机制[⑧]比较健全的条件下,可以及时发现追究官员的失察责任和不作为责任。若官员出现过失却不引咎辞职,同时又还没有达到启动罢免程序的程度时,立法机关可以提出质询、弹劾或不信任案对其进行责任追究。二是能够借助发达的大众传媒和舆论监督,表达国民意向,即当国民对某一官员有强烈的否定意愿时,能够充分、自由地表现出来,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官员引咎辞职。因此,引咎辞职在这些国家就能发挥出应有功效。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引咎辞职者通常是非直接责任人,比如国外常见的一些高级官员因为偶发的重大事故或部下卷入重大丑闻而引咎辞职,其实他往往不是直接责任者,只是因为在任而觉得应对此承担一定责任才会这么做,这种情况比较普遍;而对那些直接责任人来说,他们要面对的就不是简单的“引咎辞职”,而是相关的法律责任了。二是“咎”一般是指工作中因疏忽或不负责任而造成的重大过失或公共资源的重大浪费损失,这样的工作过失不能简单地与违法行为混为一谈,不能等同于贪污腐败、受贿行贿、渎职、以权谋私,后者不应视为工作中的“咎”,而是标准的违法行为。如果公务员涉及违法情节,那就应当是依法追究他的违法行为,在法律上不能以引咎辞职来代替依法处置,也不能由人事管理部门或上级单位用令其辞职或劝其辞职的行政处分,代替司法机关的依法审理,否则“引咎辞职”就成了违法犯罪的保护伞。

就我国而言,尽管我们已经将“引咎辞职”作为一种官员“能下”的制度开始建设,并注意综合运用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等方法,扩大群众在决定干部“上”与“下”方面的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但由于尚不具备上述两个方面的条件,[⑨]若再没有具体清晰、可操作的制度条文,就很难实施引咎辞职制度。毋庸讳言,无论是对引咎辞职的责任主体和“咎”的性质和轻重,还是对引咎辞职的具体程序以及引咎辞职的监督等等,我国都没有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⑩]我国一些地方已在其“辖区”内试行或实施这一制度,有关规定有的虽颇具体,但由于实行此制度的目的及目标不尽相同,对引咎辞职条件、时机等核心内容的认同、定性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因而使同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宽严不一的现象。因此我们现在推行的“引咎辞职”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政策,而不能说是规范意义上的制度安排,更未形成行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因为它既缺乏配套的制度平台,又没有相应的具体条文。这就使得现行的引咎辞职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各地有咎不辞、有咎难辞的现象还十分普遍。许多重大失职或渎职事件,诸如:有的豆腐渣工程致死数十人,有的造成经济损失千万甚至上亿元,有的贪污受贿上百万上千万元受刑事处理的等等,至多查处当事人,鲜有任何一级组织受到追究或处理,更不用说有关领导人引咎辞职了[11]。另外,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关于“引咎辞职”的规定,针对的大都是直接责任人,比如“盲目决策或违反决策程序而给国家和集体造成较大损失的”、“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恶性事件发生的”等等。

3、如何评价引咎辞职?

答:引咎辞职有两方面效应

积极效应

1)在首长负责制的条件下,推行引咎辞职,有利于加强对行政权力,特别是行政首长权力的制约

2)引咎辞职的实行对塑造政府公众形象有一定作用

3)引咎辞职有助于推动领导者的责任感和自律精神。

消极效应

1)引咎辞职可能造成权力的放纵

2)引咎辞职可能成为政府文过饰非的工具

3)引咎辞职往往导致行政权力的低效用行使

篇2:引咎辞职三题解答

对于想要辞职的人而言,可能不了解辞职的一些问题和流程,下面我们给个例子来说明辞职问题。

问:我是一名医生,毕业后通过人才交流会与单位签约,单位是企业医院,7月参加工作,单位规定试用期6个月,一年后转正!因对单位待遇和工作环境等不太满意,现在想提出辞职!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

第一,劳动发规定职工有辞职权,须提前30天提交辞职报告!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不管单位同意不同意,30天后就必须给办理辞职手续?

第二,辞职报告是自己书写还是有专门的`样表?如有,去哪里领?报告交给谁?几份?请详细讲解一下辞职的程序?

答:

一、理解正确。

篇3:文言选择第三题解答七字诀

一、人

有时甲的事或特点放在乙的身上;有时针对的是甲,却换成了乙。如:

何承天,东海郯人也。承天五岁失父,母徐氏,徐广之姊也,广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议,儒史百家,莫不该览。叔父肹为益阳令,随肹之官。

选项A:何承天自幼聪明博学,在母亲徐氏的精心照料下,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叔父也对他关怀备至。

解析:原文中聪明博学的是何承天的舅舅徐广,而不是何承天。故错。再如:

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

选项A:监军薛盈珍干预政事,卢坦据理拒绝。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重要官职,并问卢坦怎么办,卢坦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大将听到他的话后很惭愧。

解析:原文中“复问坦”是李复询问卢坦,而不是大将们问卢坦。故错。

二、时

有时是不同时期的错位,有时是前后颠倒。如:

李元纮,字大纲。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选项A:李元纮年轻时端庄谨慎,在京兆少尹任上,他不屈服权贵,面对太平公主的权势,他无所畏惧,“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足见其坚决的态度。

解析:不畏惧太平公主是在雍州司户参军任上,而不是京兆尹任上。故错。再如:

太祖为之怆然,曰:“仲业,卿真忠臣也。”厚礼待之。授聘兵,使与曹纯追讨刘备於长阪。太祖先定荆州,江夏与吴接,民心不安,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赐爵关内侯。

选项:曹操有感于文聘的忠诚,不仅厚礼招待文聘,又让他担任江夏太守,统领军队,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

解析:原文中“与曹纯追讨刘备”在前,而“为江夏太守”在后,前后颠倒。故错。

三、事

有时是扭曲事实,有时是理解偏差。如:

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

选项A:智高攻破邕州城后,俘获了宗旦,并想要任用宗旦,但被宗旦婉言谢绝了。

解析:原文中的“骂不绝口”怎么能算是“婉言谢绝”呢?故错。再如:

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

选项C: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解析:原文中的“不从”是皇帝没有听他的建议,而不是他拒绝执行命令。故错。

四、地

重大事件发生地的错位。如: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选项D:先主攻下成都后在成都举行了庆功宴会,宴会上庞统对刘备的得意之话语进行了理性的评价,却招致刘备的不满而被逐出宴会,后因刘备有后悔之意又被叫回到宴会上。

解析:原文说的是“于涪大会”,而答案中说的是成都。故错。再如:

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选项D:李庭芝多次拒绝大元劝降。朱焕利用李庭芝的将士和妻子、孩子,诱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投降。最终他请求将李庭芝在泰州处死。

解析:原文中是在扬州处死,而答案中却是在泰州处死。故错。

五、官

有时是当官的兼领官职,有时是当官的前后顺序错误。如: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选项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解析:原文中剑南道巡省大使是在太子选官之前就有的官职,不属于太子委任范围。故错。

六、无

有的选项中的部分内容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纯属无中生有。如:

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

选项B:沿田边的池水每年泛滥,毁坏了农田。宦官杨怀敏想划城西十一村的田地用来积水,唐介认为这种办法太笨,他利用筑堤之法拦住洪水,百姓都认为办得好。

解析:原文中并没有“唐介认为这种办法太笨”的任何依据,此话纯属无中生有。故错。

七、词

对于个别重要的或特殊的词语的理解出现偏差。如:

御史林安宅请两淮行铁钱,颙力言不可,安宅不能平,既入枢府,乃上章攻颙云:“颙之子受宣州富人周良臣钱百万,得监镇江大军仓。”御史王伯庠亦论之。颙乞下吏辩明,乃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上下其事临安府,时王炎知临安,上令炎亲鞫置对,无秋毫迹。

选项C:叶颙极力反对御史林安宅欲在两淮流通铁钱的要求,林安宅就上书攻击叶颙的儿子受贿,皇上让朝廷上下的官员赶赴临安府核查,结果发现毫无迹象。

解析:原文中的“上”指的是皇上,而不是“朝廷上下”的上。故错。再如:

时北中郎将新安王子鸾有盛宠,欲令招引才望,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未拜,又除吴郡太守。庄多疾,不乐去京师,复除前职。

选项D:谢庄多病,不愿意前往京师就职,因此皇上又让他改任原来的官职。

解析:文中的“去”是典型的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去”。原文用的是古义,选项用的是今义。故错。

综上可见,只要做题过程中抓住这七个字,以此为思路,就可以将选项中的错点一个个地提取出来,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上一篇: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二等分和四等分》下一篇:进销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