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小精灵》

2024-05-12

第6课 《小精灵》(通用7篇)

篇1:第6课 《小精灵》

一年级音乐第七小精灵教案

第七

小精灵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柔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四、能按节奏编创歌谣。

五、聆听《野蜂飞舞》,想象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找家听后的印象。

教学安排(三时)

第一时

表演《小青蛙找家》

引用第四《动物说话》音乐,引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通过游戏情境,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第二时

聆听《小青蛙》

结合本插图〈小青蛙找家〉来引导学更好地聆听《小青蛙》感受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是怎样表现雨中的小青蛙的。聆听《野蜂飞舞》在聆听〈野蜂飞舞〉时可带领小朋友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体会音乐表现野蜂飞舞忽上忽下、声音时强时弱的特点。

第三时

表演〈小蜻蜓〉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复习巩固前两内容,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在复习巩固中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加深小朋友对歌曲的理解。

第一时

教材分析:

〈小蜻蜓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于儿童情趣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再东奔西跑地寻找找家的家,为歌曲主题的出现作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家的愉快喜悦的心情。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学生能够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并准确的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3、启发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

4、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小青蛙着急高兴的心情。

2、通过游戏情境,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电子琴、自制青蛙头饰。教学方法:启发法、聆听法、听唱法、讨论法、游戏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随〈动物说话〉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进教室,按五个半圆形坐好。

2、师生问好。

二、综合训练、模仿动物的叫声。

师:刚才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很像,你会模仿它们的叫声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节奏模仿:

小鸡叫:叽

叽叽

小鸭叫:嘎

嘎嘎

青蛙叫:呱

呱呱

2、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学生随音乐跟老师按XXXX

X 的节奏做跺脚、拍手、拍肩等动作。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提了一个〈小青蛙找家〉的故事(教师先放音乐故事,根据故事情节,粘贴故事图片。)

三、新教学

、学唱歌曲:

多媒体播放歌曲,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师:小青蛙是怎样找家的??(学生回答:又蹦又跳、又蹦又叫等。)

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模仿青蛙。

学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歌曲处理:

(1)

师:小青蛙找不到家了,心情会怎样?

(生:着急,害怕,会哭等)想喊谁?(生:妈妈)让学生亲自喊一下。)

通过分析歌曲,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

(2)

师:小青蛙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回到了家,这是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高兴)

(3)

学生听音乐演唱歌曲,表现小青蛙着急高兴等心情。

(4)

学生分组讨论:当青蛙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回家了,她会怎样夸奖小青蛙?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各小组选代表说一说,师生共同评价。

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3、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学生戴青蛙头饰,选一名同学扮青蛙妈妈。

随音乐分组做游戏。

通过音乐游戏,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

四、创编活动、师:小青蛙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家,你会创编其它小动物找家的歌吗?

给学生探索问题、探寻知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自我表现

2、学生讨论创编歌词,并随音乐边做边唱。

五、堂小结、师:小动物们迷了路,是怎样回到家的?(生:边跳边叫、想办法、问其它小动物等)

假如你迷了路,该怎么办?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

2、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篇2:第6课 《小精灵》

第七课 《小精灵》教案 方城县厚德学校体音美备课组

崔媛媛

一、教学内容:

1、表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聆听《小青蛙》

3、聆听《野蜂飞舞》

4、表演《小蜻蜓》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表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范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开始和结束。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4、能按节奏创编歌词。

5、聆听《野蜂飞舞》,想象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三、教材分析:

1、二胡齐奏《小青蛙》

由徐仪作曲,乐曲取材于山东菏泽地区的一首民间儿歌《花蛤蟆》。它由三个乐句构成,句间句尾都插入了蛤蟆的叫声。

四、五度跳进的旋律型,“XX X ”的节奏型和句尾的蛤蟆叫构成了这一句的基本轮廓把儿童们争着数蛤蟆的形象表现出来。基本采用了《花蛤蟆》第一句的材料加以器乐化发展成为16小节的两个乐句。它主要描绘一群可爱的小青蛙在绿色的田野里尽情地唱歌跳舞,生动而活泼,乐曲地二部分也是单三部曲式结构,它以紧张而快速的二胡拨弦把人们带入夜色茫茫地田野。这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然而,小青蛙们却仍在愉快地玩耍。雨下越大小青蛙并没有被暴风雨所吓倒他们时而游入水中,时而蹦入田埂,玩的可起劲了……雨过天晴,渐地云雾散开,一声鸣叫,划破长空。大地苏醒小青蛙们又唱又跳把喜悦的歌声传遍四方。随乐曲渐弱,小青蛙远去,单依然在唱歌,欢舞……

2、管弦乐《野蜂飞舞》

《野蜂飞舞》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900年创作。原歌

剧《萨丹王的故事》中的一首管弦乐幕间曲。歌剧的脚本取材于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同名童话诗。歌剧

故事写的是:萨丹王出征在外,皇后生下王子。但王后的姐姐出于嫉妒,给沙皇写信污蔑皇后生的是怪胎。萨丹王听信谗言,下令将皇后和王子装入木桶投进大海。后木桶被海水冲上荒岛,母子死里逃生。王子长大后无意中从鹰爪下救出了魔法变成天鹅的公主。公主为了报答王子,帮助王子变成一只野蜂,跟随商船飞跃大海,回到皇宫去报仇。在船主的帮助下,王子最终实现了目标,战胜了恶人,使萨丹王终于醒悟,接回了皇后。全家团聚,王子和公主结为终生伴侣。本首乐曲表现王子变成野蜂急切的想飞到宫中归心似箭的心情。

音乐具有无穷的体裁特征,连续16分音符的半音级进的滑行音调,形象地模仿了野蜂飞舞嗡嗡叫声,曲调忽高忽低,音量时强时弱,既表现了野蜂盘旋飞舞,又表现了王子归心似箭的心情。

3、歌曲《小青蛙找家》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有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拍,五声宫调式。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做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跳叫叫的焦急心态。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的愉快、喜悦的心情。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

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

4、歌曲《小蜻蜓》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3/4拍,五声F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并表演《小青蛙找家》;

2、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1、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2、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3、能随音乐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演唱歌曲时能够较好的表现出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琴、场景布置、蓓蕾评价牌、动物卡片

课时数: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来,闭上眼睛。(多媒体演示动物王国的场景)

2、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对,这儿就是快乐的“动物王国”,小动物们生活在这里,可幸福了。你们听,谁来了?

(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说出动物的名字,并模仿动作)

3、(多媒体演示青蛙)

师:咦,小青蛙怎么这么着急的跑出来了?原来他有一件高兴的事情想早点告诉小朋友。你们听!

(多媒体演示《小青蛙与暴风雨作斗争》)

师:小青蛙们靠着自己的勇敢和本领,终于战胜了暴风雨,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4、师:可是,在与暴风雨作斗争时,有几只小青蛙迷路了,还没回到家。这可怎么办哪?

师:大家都很关心小青蛙。别着急,老师帮小青蛙编了一首歌,只要大家都会唱了,小青蛙们听到了,就能找到家了。

(多媒体演示歌曲动画)

二、学习歌曲

1、师:你们看到了谁?(……)那么这几只小青蛙在做什么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完整的歌词)

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小青蛙找家》吧!(出示课题)

2、师:让我们来跟着音乐一起说。

(师生共同随音乐朗读一遍歌词)

师:真好,下面我们来个比赛。

(分组说“跳跳、呱呱”)

3、师:我们和小青蛙一起轻轻地唱一唱吧。(师生共同轻声唱歌)

教师指导演唱两处歌词的感情,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来表现,表现好的发给头饰。

4、师: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让我们拍着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

5、师:唱得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咱们一起来表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6、师:真好听!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已经做好准备了。来!戴头饰的小青蛙待会儿和老师一起表演,好吗?

三、编创歌曲。

1、师:听到小青蛙美妙的歌声,小动物们都来了。(多媒体演示)

师:他们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们能帮他们编一首这样 的歌吗?

师: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鸟找家》。听!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师: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轻轻地把他们请出来吧。

(请组长举起头饰,教师介绍哪里是动物的家)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轻轻地送小动物回家吧。

(听音乐让学生轻轻地坐到动物小组)

2、师:你们真棒!现在就你们为小动物们编歌吧。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们最团结、最聪明,编出的歌曲最好听。

(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3、师: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编好了吗?

(请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样,轻轻商量一下,要不要为他们举起我们的蓓蕾呢?

四、小结

1、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动物王国的许多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回到咱们的班级,咱们在学校的家吧。

(学生随着音乐,唱着自编的歌,带着小动物们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2、大胆积极地参与表演,创编歌谣。

教学上限:

1、大胆积极地参与表演,创编歌谣。

2、参与、创编

教学下限:

1、学会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感受歌曲的活泼,并能随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

节奏乐器、纸工青蛙

教学过程:

一、听《小蜻蜓》歌曲随歌曲律动进教室。

1、表演小蜻蜓感受歌曲的优美进入情景。

二、导入

1、告诉学生今天有位小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展示青蛙卡通动画形象及叫声,请学生和小青蛙问声好!(出示节奏)

XX XX │ X X │ XX XX │ X X ‖

欢迎 小青 蛙 呱 欢迎 小青 蛙 呱

按节奏念欢迎词。(加上拍手)

2、小青蛙看见朋友们那么热情它想念一首儿歌:

X X | X X | X X | X X | XX X |

跳 跳 呱 呱 跳 跳 呱 呱 跳跳 跳

XX X | XX X | XX X |

呱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请学生模仿读歌谣。并可以边做动作边念。(注意节奏)

3、你能编一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歌谣吗?如:“跑跑、喵喵”等。

三、学唱歌曲

1、故事导入:有几只可爱的小青蛙,贪玩迷了路,心里很着急,一路上边跳边叫着,真想快点回家去,最后他们找到家了吗?让我们一起听听小青蛙的故事。(聆听歌曲范唱1)

2、今天小青蛙想请你们帮忙,请小朋友们赶快学会这首歌唱唱一唱,你们的歌声能帮助小青蛙妈妈听见,让小青蛙找到自己的家。

3、听歌曲,学生拍手。(范唱2)

4、展示歌词,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5、启发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伴奏2)

6、模仿青蛙的动作表演,启发学生自编动作表演。(伴奏2)

四、游戏

学生分组,自由组合,一组学生围成圆圈,扮演“小青蛙的家”,另一组扮演“迷路的小青蛙”,还有的扮演回家路上的景物如小草、小桥等。音乐开始,“小青蛙”按节奏自由地做青蛙的动作,“家”的学生用节奏乐器敲节奏。唱到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了家”时,“小青蛙”跳到一个学生面前,“家”的学生和“小青蛙”交换位置。音乐起,游戏又开始。

五、编创歌曲。

1、师:听到小青蛙美妙的歌声,小动物们都来了。师:他们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们能帮他们编一首这样的歌吗?

师: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鸟找家》。听!(教师范唱伴奏1)

师: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也给他们编一首歌吧。(伴奏2)

2、师:你们真棒!现在就你们为小动物们编歌吧。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们最团结、最聪明,编出的歌曲最好听。(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篇3:博科第6代交换机

博科推出业内第6代光纤通道存储网络交换机——博科G620,进一步扩大了博科在光纤通道的技术领域。这一全新专用且高密度SAN交换机提供突破性的性能和高可扩展性,旨在支持来自核心应用的数据增长和要求苛刻的工作负载。

光纤通道网络是连接企业和他们最重要的应用和数据的共同主线。作为广泛部署的存储网络基础设施,光纤通道现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每天有300亿次交易通过光纤通道进行,而且界上96%的银行、航空公司和零售商依赖光纤通道。第6代光纤通道是下一代技术,帮助企业满足超大规模虚拟化、新的数据中心架构和下一代存储技术对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需求。

光纤通道网络部署最为广泛

博科存储网络副总裁Jack Rondon表示:“光纤通道一直是数据中心每一波存储创新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博科持续推动着光纤通道的创新,以帮助客户从应用和基础设施中获得更多的价值,携手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现在推出了第6代光纤通道产品将为企业存储重新定义可用性、性能和可扩展性。”

第6代光纤通道对正在促使数据中心极速转型的闪存等新技术来说尤其重要在企业利用闪存来重新设计他们的数据中心,优化应用性能时,需要能够提供低延迟、高容量带宽和可靠性的网络。目前,70-80%的闪存阵列存储系统已经使用光纤通道进行部署。未来,基于非易失性存储器标准(NVMe)的下一代闪存将与当前和未来的第6代光纤通道网络无缝集成。IDC存储实践研究总监Eeic Burgener表示:“性能、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对闪存架构至关重要。光纤通道因其低延迟和高可用性一直是企业部署的首选网络。第6代光纤通道为下一波存储创新扩展了这些优势。”

博科G620交换机在32和128 Gbps链路上提供更高的性能,并通过最高1亿的IOPS消除了应用性能障碍博科G620拥有4个Q-Flex端口,可以支持128 Gbps,也可以分成4个32 Gbps链路在1U高机器内提供业内最高的端口密度,该交换机支持24到64个端口,实现按需付费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基于第6代Fabric Vision?技术的博科G620提供IO Insight功能,帮助企业实现更优的性能监测可视性。这项新功能通过监测IO统计而确保满足关键的服务水平协议(SLA),包括设备延迟和IOPS指标,为尽早发现存储性能下降提供情报。IO Insight扩展并补充了Fabric Vision技术实现的自动化检测、诊断和管理功能,以进一步简化存储网络环境的管理。

Rackspace首席架构师James Howard表示:“光纤通道因其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仍然是我们的IT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而且我们期待它在我们未来的高级存储部署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很高兴看到光纤通道行业因第6代产品的推出而推进存储网络技术,我们期待着它扩展后的特性和功能。”

引言

●“光纤通道对要求最苛刻的应用来说仍然是关键的基础架构组件。其无与伦比的可用性和性能对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应用来说非常必要。第6代的推出振奋人心,加强了当前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中继续部署光纤通道的计划。”——AOL存储运营首席架构师Dan Pollack

●“ATTO很高兴成为新兴的端到端第6代光纤通道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将进一步扩展其行业领先的功能需要最高的性能和可靠性的系统来运行高性能应用的客户,将能够即刻从这种技术的跳跃式发展中获益。”——ATTO Tecnology首席执行官Tim Klein

●“戴尔非常支持光纤通道技术持续的创新,以及博科G620第6代交换机的推出。戴尔期待利用博科第6代光纤通道产品组合的增强功能,为我们的客户提供面向未来的IT解决方案——戴尔网络和企业基础设施副总裁兼总经理Tom Burns

●“超大规模虚拟化、大型云基础设施和日益增长的闪存环境正在推动着企业部署可靠和高性能的存储网络。通过与博科合作推出32 GB光纤通道技术以作为存储区域网络的基础,我们共同的客户将受益于支持关键应用工作负载的无与伦比的性能、已经证明的可靠性和超大规模。”一—EMC产品营销副总裁Peter Smails

●“第6代光纤通道实现了性能上的巨大跳跃,且不仅仅是如此。博科交换机和Emulex HBA共同实现了新的诊断和故障排除功能,提供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和诊断,以进一步增加正常运行时间并降低管理支出。”——博通副总裁兼Emulex连接部门总经理Jeff Hoogenboom

●“我们的使命是为客户提供与各项业务的优先级完全相符的存储资源,而领先的交换机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富士通期待着利用博科G620第6代光纤通道交换机的增强性能和新特性。在提升性能和灵活性的同时降低管理复杂度并最大化可用性,这正是我们所说的以企业为中心的数据中心应该做到的。”——富士通全球存储业务副总裁Berhard Brandwitte

●“在这个快节奏的行业,企业必须不断地注意创新并努力通过数字化和虚拟化进行转型,以便最终获得数据所有权,独立、数据移动性,以及能够将数据转换为可被快速用作竞争优势的洞察。我们的创新解决方案日立虚拟存储平台,与来自博科等战略性长期合作伙伴的第6代光纤通道技术,不仅能够满足这一需求,而且还能提供性能密集型工作负载和关键应用需要的最高的敏捷性和降低的复杂度。”——日立数据系统新兴业务组合部门营销副总裁Linda Xu

篇4:第6课 为情造文与为文造情

“感情真挚”是指作文在立意时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即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产生于生活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规律。这种情感发自内心、不受外界干扰,不是无限拔高的虚情假意,也不是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只有作者心中有了激荡的情感,所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感人的魅力。

【样题分析】

(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材料主体由祖孙二人的对话构成,无论是“孙子”的感叹,还是“爷爷”的沉思,虽然都不存在孰是孰非的判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作文的立意也就多种多样。

站到社会发展的角度,可以否定城市中万家灯火的美景,指出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物质享受,但千万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人类最终的幸福。

站到科技改变生活的角度,看到其带来的负面效应。科技是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十面“霾”伏便是最好的例证。高楼大厦屹立在雾霾当中,带给人类的绝不是缥缈的美感,而是呼吸的艰难。

站到欣赏美的角度,“孙子”以霓虹闪耀、灯火通明为美,考生可以说这是时尚的美、人造的美、虚假的美;“爷爷”以沧海桑田、星汉灿烂为美,考生可以说这是自然的美、质朴的美、真正的美。

以上立意似乎站在了思想的高度,异口同声地批评现代城市和科技带给世界的变化,像一位深沉的哲人。但这些说法哪一个是出自考生的真心?

“爷爷”辈分的人曾经的追求是什么?他们是不是幻想有一天“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四十年前的人追求什么?他们是不是追求“实现四个现代化”,让山河换新颜?

材料中的“孙子”,即今天的年轻人,有谁会不向往城市生活,真心否认城市生活的美好?即使城市中有雾霾、堵车、生活成本高等诸多不利,毕竟谁也没有逃离。

硬把“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当作美就不是出于真心。这种立意就是脱离了生活,凭空想象,显得矫揉造作。

因此,本题立意不妨从现实生活出发,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人们应该善于从“当下”的风景中获取美感,学会欣赏;声光电的科技进步是人类的智慧之光,也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学会珍惜;城市,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等等。

【高分捷径】

我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立意?立意一般指写作时所确立的文本文意,包括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高考的作文中,考生阅读并分析作文题目材料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识归纳出来的判断。明确地说,就是指记叙文、散文的中心思想,或者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一般说法是把立意和审题混在一起,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审题是分析材料的过程,是立意的准备;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分析材料得出的结论,但立意是审题和写作的衔接,它不限于材料本身,也包含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是下一步写作的核心,写作的每一步都围绕着它来进行。所以立意极其重要,一个真实的立意,就是作文良好的开端。

1. 立意要“真”。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有语:“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大意是说:从前《诗经》的作者写的诗歌,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后来的辞赋家写作辞赋,是为了创作而故意造作感情。凭什么知道他们是这样的呢?因为《诗经》的产生,是由于诗人心中蓄积了愤懑不平之气,因而吟唱出来,用以讽喻劝告那些在上位的人。这就是为了抒发感情才创作文艺作品。后代辞赋家之流,胸中本来就没有感情郁结,却随意施展夸张文饰的手法,借此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创作才造作感情。

写好高考作文,就要学会“为情造文”。作文即做人,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作文,也会用真诚的态度做人。近些年高考作文题目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争取每个考生都有话说。试题材料中往往说“你有哪些联想和感受”,就是拷问学生特定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考生势必要唤醒自己相关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识,然后再去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形成文字,这就是一个“为情造文”的过程。立足于生活,“为情造文”,才能得到读者(首先是阅卷老师)的认可。

以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作文为例,可能给“小陈”写信的考生居多。如果认可小陈的做法,赞扬她法大于情、不避亲情的行为当然可以,但回归现实看看,让自己的父亲经济上受处罚,还要被警察批评教育,生活中有几人愿意这样举报自己的父亲?此等小事,除了举报就没有更合适的办法解决?考生能否批评小陈的做法,指出她的行为违背自古以来“父子相隐”的做法?我相信喚醒真情,批评小陈更符合生活实际,也更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的。

2. 由事生情,由情见理。

写作来自于生活,才会有丰富的内容来支撑。所谓“顺理成章”,“理”顺、“情”顺,文章才能写得顺手。凡事都能使人产生情感波动,情感的波动又促使人思考事情的原因、结果和来龙去脉。否则,立意有悖生活常识或有悖于自己的真实内心,展开的文字也一定是别扭的,立意与自己真实的想法不一致,写起来就步履维艰。连自己都征服不了的文章怎么能打动读者呢?

以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作文为例,材料中讲述的是“山羊过独木桥”的比赛,过去都是对决的规则:把对方挤下独木桥,自己胜利过桥为胜。现在竟然变成互相抱转,全部过桥。对材料的解读多种多样,立意也多种多样:有人认为这是把竞争变成合作,因此立意为“合作才能双赢”“合作双赢”是一种社会正能量;有人立意为“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良性的竞争是应该被提倡的”;有人立意为“敢于打破规则,学会变通”;有人解读为“规则的设定不妨人性化一点”,等等。

实际上,上面解读根本没有把材料与生活联系起来。解读时不能忽略这是一场比赛。我们要回到生活现实中来,掀起感情的波澜。假设你在现场看到这样的比赛,你会得出这样不痛不痒的结论吗?比赛就是比赛,比赛的性质在于竞争,缺少竞争就不是比赛,就是闹剧!我们观看美国职业篮球赛、世界杯足球赛,欣赏的就是那种激烈的竞争精神。篮球赛、足球赛上队员们相互妥协以求双赢只会换来观众的愤怒之情。这种情感,促使人们思考:竞争能促进发展,人类社会也一样。

可见,我手写我心,有情才有文。

【写作误区】

1. 千人一面无思想,总是追求高大上。

高考作文大部分学生选择议论文文体,而议论文体重在说理。“理”在何处?当然生活是它的不二之选。但考场作文在立意方面最常见的错误情况就是“套作”,移植书本上政治观点,总认为高大上的东西不会出错;有时是往年的高分作文中别人用过的观点,时过境迁还在东施效颦。这样观点与真实想法不一致,把写作变成了自己跟自己的内心吵架。

2. 为赋新词强说愁,谈到文化就怀旧。

多年来高考作文的大方向出现了很多次的转变,由过去的突出政治改变为激励人生,最近又转向了文化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需要考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这些年大量的文学作品都在怀旧,不可能不影响到高考作文,所以材料内容如何,励志和怀旧时不时地被嫁接为文章主题。

例: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4年12月,《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面几则作文的开头,都有一个清楚的立意,但不一定都是针对材料和生活的。

①无论多么新巧精妙抑或飘逸脱俗的诗歌背后,都少不了一个“人”字的赫然存在。诗是人情感的阐发和艺术性表达。无论何时,人都是诗歌的不二主体。2014年由多方联合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主角皆是再平凡不过的人群。这是由于文化愈发浮华的现代对诗歌主体的再次发现与关照,我认为实乃一个值得称赞的举措。——《让诗歌走下“神坛”》

②诗歌,是中国的文化,它的历史悠久,从春秋已开始流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殒”,那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经《氓》便流传至今。诗歌朗诵会让我们看到不同层次生活水平的人都喜爱诗歌,喜爱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承》

③生活不是考试,它没有标准答案,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又一次成为这场朗诵会的主角。那一定是他们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他们要过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

④曾几何时,诗歌离我们而去;曾几何时,诗人在这个社会变成多余的存在。忽然之间,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仿佛使人置身于千年之前。啊,我们怀念盛唐!——《怀念唐朝》

本题话题是“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主要是针对当前诗歌与生活脱节现象而说的,诗歌回归生活应是作文的正确立意。所以第一段指出“这是由于文化愈发浮华的现代对诗歌主体的再次发现与关照,我认为实乃一个值得称赞的举措”,既扣材料,又立足于生活。第二段却把立意又套在了“中国文化”这个大话题上,显得大而无当。第三则立意又演化到人生上面,第四则立意还是怀旧,都属于脱离生活、制造感情。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回忆“东方时空”二十年演播历程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东方时空”可能就干了一件事——平视:用“东方之子”平视人,不仰视、不俯视;用“生活空间”平视生活,不涂抹、不上色;用“焦点时刻”平视社会,不谄媚、不闪躲……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篇5:第6课 《小精灵》

共2课时 第1课时 总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

2、能力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 教学过程:

(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

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

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

(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 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

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 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 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 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

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课件飞机飞,综合图)

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课堂小结 教学札记:

第8课 田间的精灵

共2课时 第2课时 总第16课时

教学目标:

情义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

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

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教学过程: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

一.启发想象,涂画田野: 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

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二.欣赏范作,明确目标:

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

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三.学生作业,巡行指导

篇6:第6课教案

第7课 春秋五霸

湖北襄樊市教研室特级教师 杜继红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在周王室日益衰微的背景下,一些较大的诸侯国通过改革,增强实力,争夺“霸主”地位;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在第6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朝代的科学文化?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

学生回答(略)2.导入新课

小结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讲的是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科学文化。这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是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请同学们看课文下面的注解,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295年。)的历史。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内容十分丰富、生动。你们看,“春秋五霸”不就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标题吗?请同学们读一读标题下方框内的学习提示吧!

好,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解答导言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一课的内容是怎样地丰富和生动?(板书课题)3.讲授新课

一、周王室日益衰微

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争当霸主。这就告诉我们,春秋时期最显著的一个历史特点,就是周王室的日益衰微和诸侯争霸。那么,周王室的日益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实力的严重削弱

春秋时期,周王室自身的实力严重削弱。①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所剩无几,西周强盛时,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平王东迁后,西土为秦国所有,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还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后来,由于诸侯的侵吞、戎族的占据和对立功诸侯的赏赐,土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土地减少了,人口自然也跟着减少。②兵力大为减少。土地、人口减少了,财力、物力、兵源自然又跟着减少。西周强盛时,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2.地位的相反变化

王室土地、人口、兵力的减少,表明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削弱,因而,周王室的地位就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课文小字所举的两个例子,就生动地反映了这种变化。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诸侯首领。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板书可简化为争地、夺人、享特权)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40多个,最著名的就是先后起来争霸的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两种说法。(请同学们看课文和课文下的注解②)宋襄公争霸未成,反而丧身。秦穆公东进受阻,向西发展,独霸西戎。他两人都未成为中原霸主。课文叙述的春秋五霸,主要讲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争霸情况。

二、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到643年在位。在众多的诸侯中为什么齐桓公能首先称霸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争霸的主要活动又有哪些?这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有利的条件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负山面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这就为齐桓公争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板书可简化为: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

2.雄厚的实力

有利的条件,只是为称霸提供了可能性,并不等于就一定能够称霸。齐桓公能够称霸的根本原因,是他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倡导节俭,发展生产,还改革军制,组成了3万人的常备军。这些改革措施,使齐国很快就国富兵强,具有争霸的雄厚实力。管仲是我国奴隶社会杰出的政治家。课文小字叙述了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而信任管仲的故事,表现了他为建立霸业而惜才用贤的过人胆识。课文中的图画描绘了齐桓公听取管仲改革建议的情景。管仲胸有成竹地呈述,齐桓公聚精会神地听取。齐桓公双目远视,炯炯有神,右手前伸,似乎在对管仲说:“好,就照你说的办!”

3.成功的政策

在诸侯纷争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有了争霸的实力,还必须讲究争霸的政策和策略,否则,称霸的目的也难以实现。又是管仲根据当时的形势,为齐桓公制定了一项“尊王攘夷”的政策。(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注解③)为什么说这是一项成功的政策呢?第一,周王室虽然日益衰微,但周朝长期的统治使人们形成了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的传统思想,因此,周天子在政治上仍然具有偌大的号召力,骤然取而代之就必然树敌过多。第二,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周边少数民族,乘着中原诸侯纷争政局动荡的局面,向一些诸侯国发动进攻,威胁着他们的安全。因此,在各诸侯国中,谁能制止少数民族的进攻,谁就能受到拥戴,就可能成为霸主。总之,实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既可以减少争霸的阻力,又可以增加争霸的政治资本。

4.主要的活动

①北击山戎

公元前664年,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亲率大军北征,击败山戎,维护了燕国的安全,阻了北方“戎狄”的南下。“老马识途”的故事,说明管仲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划地送燕的故事,说明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手段运用得极为成功。

②南伐楚国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鲁、宋、陈、卫、曹、许等八国军队讨伐楚国,指责楚国不向周天子纳贡。这次声势浩大的讨伐迫使楚国承认错误,阻止了南方:“蛮夷”的北上。

③拥立太子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不久,又拥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

④葵丘会盟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在位期间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先后灭掉30多个小国。

组织课堂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小结学生答问后便转入下一子目的讲授。在小结时,要强调指出: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是齐桓公争霸的有利条件,而他能够首先称霸的主要原因则是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同时又采取了“尊王攘夷”这一顺应当时政治形势的政策。

三、晋楚争霸

1.改革图强

齐桓公的霸业为一些较大诸侯国树立了争霸的榜样。齐桓公的霸业结束后,晋楚两国就竞相效法,实行改革,图谋霸业。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年到公元前628年在位。他任用贤才,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为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35年,他约会诸侯国帮助周襄王平定王室内部的武装叛扰,博得“尊王”的美名。几年以后,便全力向南发展,与楚国争霸。

这时,南方的楚国是楚成王在位。他也通过改革,使楚国成为千里大国。楚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黄河流域,并继续向北扩展,与晋国抗衡。这样,晋楚两国的矛盾日益尖锐,很快酿成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2.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晋楚争宋。公元前633年,楚国联合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争取齐、秦两国出兵配合,自己率兵攻打楚国的盟国曹、卫,并在卫国的陶丘与楚军相遇。第二阶段是楚逼晋退。楚军势力强大,咄咄逼人,晋军为争取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主动,便退避三舍。楚军恃强进逼,在城濮与晋军对阵。第三阶段是城濮决战。公元前632年4月,晋军继续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楚军,取得决战胜利。

城濮之战,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战后,晋文公会诸侯,周襄王亲往劳师,并策封晋文公为诸侯之长。

3.楚庄王争霸中原

城濮之战后,楚国不甘失败。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继续北上争霸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兵北上,在周王境内陈兵示威,问鼎中原,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此后10年间,楚军一次伐宋,两次伐陈,七次伐郑,声威十分显赫。公元前597年,楚军伐郑,晋国出兵救郑。双方在邲(Bì,在今河南荥阳北)一战,楚军打败晋军,饮马黄河。鲁、宋、郑、陈等小国又相继归附楚国,楚庄王一时称霸中原,晋楚争霸与齐桓公争霸的显著不同之点是,晋楚争霸从公元前7世纪后期到公元前6世纪期后期,持续了100多年。双方此伏彼起,互有胜负,还一度共做霸主,最后才为吴越争霸所取代。

四、吴越争霸

1.吴王破楚败越

春秋末期,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争霸战争。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的都城郢。楚国借助秦国的救援才解此危难。公元前496年,楚国帮助越国攻打吴国,阖闾负伤身亡。两年后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又举兵伐越,迫使越王勾践求和称臣。当时,伍子胥极力主张乘胜杀死勾践,灭掉越国,但是夫差拒绝这一建议,却热衷于北上攻打齐、鲁,与晋会盟。这就为以后勾践复仇制造了极好的机会。(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引用的伍子胥原话及其注解。)

2.勾践灭吴

处在逆境中的越王勾践,忍辱求存,立志复仇,悬胆尝苦,发愤图强。果然,29年后即公元前473年,勾践乘吴国后方空虚,一举灭掉吴国。接着,勾践北上,在徐州(今山东滕县)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五、争霸战争的作用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极其频繁的。根据《春秋》一书的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242年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就多达483次。如此频繁的战争自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例如楚国攻打宋国时,宋国都城内就出现过“易子而食”的惨剧;再如晋楚邲之战时,晋军败退河西,自相砍杀,船中的断指成捧,河水为之变色。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把问题想深一些,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我们就不难理解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在客观上有着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作用。具体地说,有以下三点:

第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期是小国林立的分裂局面,春秋结束时,所剩的诸侯国已屈指可数,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为以后秦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以来,随着争霸战争的频繁进行,各民族的流动、迁徙空前活跃,打破了原来的地域界限,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第三,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为了争霸图强,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这就必然加速旧制度的瓦解,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开辟了道路。

(课本上的思考题:“你能说出诸侯争霸的作用吗?”可作讲解本目的导语,也可作讲解后的巩固提问。)4.巩固小结

篇7:第6课 《小精灵》

【本讲教育信息】 一.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葡萄的精灵》,达到二个教学目标:

1.理解维吾尔族人民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切的感情与他们豪爽的个性。2.感悟王蒙激情四射的写作情怀与他有张力的语言风格。二.知识归纳总结:

王蒙生平与创作

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1954 年任区团委副书记。195 6 年创作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57年王蒙被定为右派,在北京郊区劳动,1 9 6 3 年赴新疆, 一度担任新疆伊犁某生产大队副大队长。王蒙在伊犁生活长达16年,从29岁到45岁,王蒙把他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伊犁。正是在“伊犁情结”的驱使下,1978年“复出”之后短短几年中,王蒙写下不少以伊犁河谷各族人民生活为题材、为背景的小说,《葡萄的精灵》便是其中一篇。

(1)王蒙小说介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写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时候,他刚满19岁,他以交响乐的结构和诗一样的笔调,深情地描写了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中学生清纯烂漫的生活。

意识流的小说:《春之声》《蝴蝶》,被认为他代表作的小说《活动变人形》(2)我为什么没有自杀? 有些外国朋友不理解我怎么可能在那种条件下在新疆一口气生活了16年,没有发疯也没有自杀。他们询问我在新疆16年做了些什么,言外之意是那么长的时间,你的生活将会是怎样地空虚和痛苦。我半开玩笑地回答说:“我是读维吾尔语的博士后啊,两年预科,五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三年博士研究生,再有三年博士后,不是整整16年吗?”

某种情况下,我甚至要说,恰恰是在身处逆境之时,学习的条件最好,心最专,效果最好。顺境时人容易浮躁,周围常常会有各种朋友、跟随者、慕名者、请教者;顺境时你常常忙于说话、写字、发表意见、教授旁人、好为人师;顺境时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志得意满,看到的是旁人的失缺;顺境时你必须满足社会与众人对你的期待,你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做旁人要你做的事情,比如出席某些活动、仪式而目的仅仅是为了表示你确已出席。而逆境时、被晾到一边时、“不可接触”时、“不准革命”时,正是不受干扰地求学的良机、深思的良机、总结经验教训的良机,是严格地清醒地审视自己反省自身解剖自身的良机,是补充自己、壮大自身、使自身成长、使自身更新的良机,是学大知识、获大本领、得大彻大悟的最好契机。

选自《王蒙自传》

三.课文分析:

《葡萄的精灵》的写作特点

小说的背景是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1.有“非小说的记实感”,穆敏老爹虽是穆斯林,禁烟禁酒,但禁烟是确实的,而禁酒就复杂一点。通过穆敏老爹自制葡萄酒,写出穆敏老爹生活的睿智与热情好客的情怀。而“我”(作者王蒙的化身)与少数民族友好相处,虽然生活环境改变很大,但仍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2.有王蒙式的挥洒、张扬,被称作“瀑布型”的叙述浯言。比如“原来这酒并不像我上次用舌尖在木勺里舔了一下时所尝到的那样糟,它当然不是醋,更不是盐酸!醋和盐酸里何曾有这样的夏的阳光,秋的沉郁,冬的山雪和春的苏醒?醋和盐酸里何曾有这伊犁河谷的葱郁与辽阔?酸涩之中仍然包含着往日的充满柔情的灵魂?”挥洒的排比句,不容置疑的反问句透着作者对新疆这块土地及人民的深厚感情。3.富于抒情性和哲理意味的诗体小说

小说的情节是很单纯,写穆敏老爹老人家把收获的葡萄放在瓶子里,密密地封好,挂在院子里晒。葡萄会自己发酵,到了冬天,把瓶子收进房间。葡萄吸收了一年四季的精华,变成了„„葡萄酒。对,就这么简单。葡萄酒的味道,到底怎样?王蒙在末尾终于解开谜底,说,像醋,很浓烈。其实王蒙本人何尝不是像葡萄一样,吸收了四季的精华,凝练出了精灵?

小说通过酿造葡萄酒的情节,写出在这块质朴的土地上,一个受伤的文学青年如何在风霜刀剑中冶炼自己,使自己更执着更醇厚。

▲对王蒙西部小说的评价

有道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王蒙当年在新疆的这段经历,对于作家王蒙本人来说并不全是坏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年在这段被“放逐”的非常时期里的思想、观念、生活、情绪、知识和艺术的全面积累,是王蒙在新时期最初的几年里,就能以极佳的竞技状态实现自己文学创作的“二度青春”,多年来频频引领文坛风骚,进入他文学事业辉煌时期的一种基本的思想资源、一个重要原因。而他那大量的有关新疆题材的西部小说,就是他16年新疆生活经历的一批意外的精神硕果,也是献给有大恩于他的“第二故乡”新疆各族人民的一份丰厚回报。王蒙的西部小说,既是一部边疆各族人民特殊年代里的社会生活史,一份艺术化了的历史见证,更是一位受难的知识分子无比真实而又深刻动人的心灵史。对于“文革”题材,人们盼望出现有历史和心灵深度的史诗性作品已经很久了,王蒙以他百万字的大书——西部系列小说的文本,已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种期待,这也许是王蒙对当代文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如果有人调查在新疆谁的威信最高?维吾尔同胞肯定会回答你:作家王蒙的威信最高!因为他在新疆期间学会了地道的维吾尔语,离开新疆以后依然不忘说维吾尔语。他把维吾尔语溶进了自己的血液。不仅如此,他还用从维吾尔语中学到的知识写下了洋洋50万言的《王蒙新疆小说散文选》,那字里行间跳动着维吾尔同胞的活的心灵,其刻画之深、蓄意之精、言语之妙、形象之真,至今未见后来者。

▲ 王蒙自己的回顾

这一年我的情绪很不好,放眼祖国,满目疮痍,思前想后,阴云迷雾,然而老爹(穆敏)是镇静的,他用他的语言劝慰我说:“不要发愁,呵,无论如何不要发愁!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国王’、‘大臣’和‘诗人’,没有‘诗人’的国家,还能算一个国家吗?您早晚要回到您的‘诗人’的岗位上的,这难道还有什么怀疑吗?”

【典型例题】

1.阅读王蒙《春之声》选段,回答问题

(1)咣地一声,黑夜就到来了。一个昏黄的、方方的大月亮出现在对面墙上。岳之峰的心紧缩了一下,又舒张开了。车身在轻轻地颤抖。人们在轻轻地摇摆。多么甜蜜的童年的摇篮啊!夏天的时候,把衣服放在大柳树下,脱光了屁股的小伙伴们一跃跳进故乡的清凉的小河里,一个猛子扎出十几米,谁知道谁在哪里露出头来呢?谁知道被他慌乱中吞下的一口水里,包含着多少条蛤蟆蝌蚪呢?闭上眼睛,熟睡在闪耀着阳光和树影的涟漪之上,不也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摇晃着的吗?失去了的和没有失去的童年和故乡,责备我么?欢迎我么?母亲的坟墓和正在走向坟墓的父亲!(2)方方的月亮在移动,消失,又重新诞生。唯一的小方窗里透进了光束,是落日的余辉还是站台的灯?为什么连另外三个方窗也遮严了呢?黑咕隆冬,好像紧接着下午便是深夜。门咣地一关,就和外界隔开了。那愈来愈响的声音是下起了冰雹吗?是铁锤砸在铁砧上?在黄土高原的乡下,到处还靠人打铁,我们祖国的胳膊有多么发达的肌肉!呵,当然,那只是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来自这一节铁轨与那一节铁轨之间的缝隙。目前不是正在流行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作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不像这西北高原上,人的脸上和房屋的窗玻璃上到处都蒙着一层厚厚的黄土。广州人的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杨子荣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是令人不快的吗?反正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下一站,或者下一站的下一站,或者许多许多的下一站以后的下一站,你所寻找的生活就在那里,母亲或者孩子,友人或者妻子,温热的澡盆或者丰盛的饮食正在那里等待着你。都是回家过年的。过春节,我们的古老的民族的最美好的节日,谢天谢地,现在全国人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年了。再不会用“革命化”的名义取消春节了。

(3)还真有趣。在出国考察三个月回来之后,在北京的高级宾馆里住了一阵——总结啦,汇报啦,接见啦,报告啦„„之后,岳之峰接到了八十多岁的刚刚摘掉地主帽子的父亲的信。他决定回一趟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这是不是个错误呢?他怎么也没想到要坐两个小时零四十七分钟的闷罐子车呀。三个小时以前,他还坐在从北京开往X城的三叉戟客机的宽敞、舒适的座位上。两个月以前,他还坐在驶向汉堡的易北河客轮上。现在呢,他和那些风尘仆仆的,在黑暗中看不清面容的旅客们挤在一起,就像沙丁鱼挤在罐头盒子里。甚至于他辨别不出火车到底是在向哪个方向行走。眼前只有那月亮似的光斑在飞速移动,火车的行驶究竟是和光斑方向相同抑或相反呢?他这个工程物理学家竟为这个连小学生都答得上来的、根本算不上是几何光学的问题伤了半天脑筋。

(选自《人民文学》1980年5月号)

(1)填完整以《春之声》的第一、二段 “自由联想”的运用:

车身颠抖→人们摇晃→()→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火车的噪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

答案:童年的摇篮、歌曲乐音、杨子荣的咏叹调 ▲介绍意识流、意识流小说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2)1980年,距离现在28年,既熟悉又陌生,中国人还是那么多,时事还是那么繁杂,但里面不少物质的细节已经远去,中国人的心态还依旧。

①王蒙的小说并不躲避社会生活的阴暗侧面,但仍然让人们看到什么,请举例说明。答案:前面的希望“所有的噪音都是令人不快的吗?反正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②作者除了运用意识流手法外,还善用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答案:对比的手法,“他怎么也没想到要坐两个小时零四十七分钟的闷罐子车呀。三个小时以前,他还坐在从北京开往X城的三叉戟客机的宽敞、舒适的座位上。两个月以前,他还坐在驶向汉堡的易北河客轮上。现在呢,他和那些风尘仆仆的,在黑暗中看不清面容的旅客们挤在一起,就像沙丁鱼挤在罐头盒子里”。

2.小说《葡萄的精灵》题目的双关含义?

3.阅读对王蒙语言风格的两种评价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时代的作家从维熙、张贤亮比较,王蒙小说的疑问句的使用不仅多而且既用于人物对话,也用于文本的叙述。由此作者得出结论,疑问句的使用已经构成王蒙小说“独特稳定的特色”,“这一特色影响了王蒙小说的整个语体风格”。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一系列饶有趣味而又极其独特的理论阐释。作者认为,王蒙小说的叙述中大量使用疑问句,是一种反常规的语言行为,正是“这种反常规性,使王蒙小说区别于一般的情节小说而成为自由联想体小说”,而“反思疑问句这种语言体式是王蒙自由联想体小说的语言基础”。

▲王蒙的语言独具风格,喜用长句,文气汪洋恣肆,感情充沛澎湃。其在新疆伊犁多年的经历,创作中以新疆为背景的小说、散文,颇为人称道。王蒙是中国当代最早采用西方意识流技巧创作小说的作家。其手法繁复多样,成熟老练,让人目为之夺。

▲王蒙笔下有无数细节。但是,王蒙的细节运用和其他作家不同,他不是那种为一个细节缜密周到地设计布局、耐心细致地刻画描写,然后带着读者一起有滋有味地品尝玩味的作家。他看上去简直就是粗枝大叶、马不停蹄,是个没完没了喋喋不休的自说自话者。他让人参与的仅是他观看总结后的结果。这样的方法容易因为缺少形象而让人觉得乏味,但他把他的每句话都用他王蒙式的定语塞得哺乳期女性的胸部一样丰满,还要外加排比句。然而,在他层层叠叠的定语和排比句中装得满满的正是他精心收藏的细节,无数细节。他的细节有时甚至只是一个几个字的词组。这个看上去大而化之的作家,其实有的是一颗比南方女人精细多倍的心。他走进一间房间,除了看到房间的形状和其中的家具,连踢脚边上的灰尘,转弯角上一个钉洞、地上一条地板的毛边都不放过,都会看得清清楚楚。他的容纳百川式的收藏方式使他实在太富有。他随意挥霍着他胀鼓鼓的定语和排比句们。他看上去匆匆忙忙,缺乏情趣,不懂优雅,不知闲庭信步,而就在他的匆忙、他的马不停蹄、他的挥霍浪费中,他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他想完成的形象:生动精彩,入木三分、饱满厚重,具有超立体感。他的这些由排比句和重重叠叠的定语堆积出来的形象,站在读者面前,竟然推不开,挪不动。

【试题答案】

2、(1)秋天葡萄经过一年的风霜雨雪的酿造,已经成为香醇的美酒。

(2)落难的知识分子在纯朴少数民族农民的帮助下,在这块深沉的土地上,精神世界得到的升华。

上一篇:乡镇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领导讲话下一篇:中医学文化展览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