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电势差自主教学案

2024-04-21

§1.5 电势差自主教学案(通用6篇)

篇1:§1.5 电势差自主教学案

§1.5 电势差自主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电势差的概念。会应用电势差的概念求解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法教学,使学生理解电势差的概念;应用所学知识推导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比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应用电势差的概念求解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教学难点

应用电势差的概念求解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归纳推理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静电力做功的特点,从静电力做功的角度学习了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下面简要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学生回答)

(2)电势:电场中某一点,电荷的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电势是个相对的量,某点的电势与__________的选取有关。因此电势有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还是低。通常把______________的电势规定为零。

教师: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那么,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和电荷的电势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推导它们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推导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式 设电场中A点的电势为A,B点的电势为B,则有

UABAB

或者表示成

UBABA

显然

UABUBA

讨论:(1)电势差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

(2)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电势差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吗?为什么?这与力学中学过的哪个概念相似?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推导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式

电荷q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可得:

WABEPAEPB

EP可得:EPAqA;EPBqB q由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所以:

WABq(AB)即

WABqUAB

UABWAB q讨论:UAB由什么决定?由WAB、q决定吗?WAB由q、UAB决定吗?

[学生答]UAB仅由电荷移动的两位置A、B决定,与所经路径,WAB、q均无关,但可由UAB=WAB计算UAB,而WAB却由q,UAB决定。这些也可由比值定义法定义概念的共q性规律中得到。

[引导学生得出]电势差UAB与q、WAB均无关,仅与电场中A、B两位置有关。故电势差反映了电场本身的性质。

电势差的物理意义:电势差反映了电场本身的性质。电势差的单位:伏特

符号V 1V=1 J/C 电势差是标量。

点评:知道了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在这两点间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而不必考虑静电力和电荷移动的路径。

[例题1](教材24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求解。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点评:

在应用公式UABWAB或WABqUAB时,对各物理量的符号的处理方法: q计算时将各量的正、负号代入公式,并根据结果的正、负号进行判断。

课堂练习:

1、关于电势差和电场力作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势差的大小由电场力在两点间移动电荷做的功和电荷的电量决定

B.电场力在两点间移动电荷做功的多少由两点间的电势差和该电荷的电量决定

C.电势差是矢量,电场力作的功是标量

D.在匀强电场中与电场线垂直方向上任意两点

2、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把点电荷q=+2×10-11C,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WAB=4×10-11J。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等于多少?B、A两点间的电势差UBA等于多少?

解: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得

UABWAB41011V 2 q21011UBAUAB2V

3、如图所示的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20 V,将点电荷q=-2×10-9C,由A点移到B点,静电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电场力所做的功

WAB=UAB·q=20×(-2×10-9)=-4.0×10-8J

(三)课堂总结: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由电场本身的初、末位

置决定,与在这两点间移动电荷的电荷量、电场力做功的多少无关.在确定的电场中,即便不放入电荷,任何两点间的电势差都有确定的值,不能认为UAB与WAB成正比,与q成反比.只是可以利用WAB、q来测量A、B两点电势差UAB.

电场力做功W=qU.功的大小对给定的电荷来说与其运动路径无关,仅由起始和终了位置的电势差有关,此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反思:

篇2:§1.5 电势差自主教学案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势差的概念;会计算点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电势和电势差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类比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势差的概念,电势能的改变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电功计算。

2、难点:电势差的定义(比值)及“在电场中电场力对电荷做功引起电荷的电势能的减少”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电势差:(又叫电压)(1)定义:

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移到另一点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UAB。

(2)定义式:UABWAB q(3)单位:伏特 符号:V 1V=1J/C(4)物理意义:

电势差的值即为电场力作用下两点间移动一库仑的正电荷电场力做的功。

例如:UAB=10V,移动1库仑正电荷电场力做功为10J,移动1库仑负电荷电场力做功-10J。

2、电势与电势差的比较:

(1)电势差是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的差值,UABAB

(2)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大小,与选取的参考点有关;电势差的大小,与选取的参考点无关。

(3)电势和电势差都是标量,单位都是伏特,都有正负值; 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比参考点的电势大或小; 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两点的电势的高低。

3、应用WABqUAB计算时,相关物理量用正、负值代入,其结果:

WAB>0,电场力做正功;WAB<0,电场力做负功;

UAB>0,A>B;UAB<0,A<B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教材P24页 例1

-9【例2】将一个电量为-2×10C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N点移到M点,需克服电场力做-8功1.4×10J,N、M两点间的电势差UNM为多少?若将该电荷从M移到N,电场力做什么功?UMN为多少?

【解析】(1)WNM=-1.4×10J,UNM-8

WNM1.41087V 9q210(2)WMN=1.4×10J,UMN-8

WMN1.41087V

q2109说明:应用WABqUAB计算时,注意各物理量用正负值代入。

【例3】一个电荷量为1×10C的电荷,从电场外某点移到电场内的一点A时,克服电场力做功0.006J,则A点的电势为 600 V;如果此电荷从电场外移到电场内的另一点B时,电场力做功0.002J,则B点的电势为 200 V,UAB= 400 V;若有另一电荷量为0.2C的负电荷从A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大小为 80 J。

三、课堂小结:

1、电势差和电势的概念;

2、电势差和电势的区别;

3、应用WABqUAB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5四、随堂精练:

1、若带正电荷的小球只受到电场力作用,则它在电场中()A、一定沿电场线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B、一定沿电场线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

C、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D、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92、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量q=2.0×10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这过程中,-5-5除电场力外,其他力作的功为6.0×10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0×10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Ub为()

44A、3×10 V

B、1×10V

44C、4×10 V

D、7×10 V

参考答案:

1、D;

2、B 教后记:

1、在讲解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时还应该采用类比法(和高度,高度差相比),因怕学生混淆概念,没有敢讲,结果效果并不理想。

篇3:学案教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学案;自主学习;君王专制政体

课堂教学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来衡量的,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的,课堂教学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教学角度说,一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学生来说,最有價值的知识是学习方法的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是学会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主体意识,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主动地探究未知世界呢?学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所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教学设备等要素,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本文以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课为例,谈谈“学案教学”的一些个人做法与体会。

一、关键:编制优质的导学学案

“学案”的结构一般为学习要求、资料卡片、课前诊断、学习内容、随堂检测、自我体验、自我反思等。

(一)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是对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地解读。福建省颁布《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针对我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各模块专题的“内容标准”提出了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是课标内容标准的细化。如本课的学习要求是:

(1)了解汉到元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监察制度的变化;

(2)知道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

(3)认识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斗争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资料卡片

主要提供本课中涉及的一些术语和概念等,帮助学生了解、拓展知识背景。如:

(1)政体:政体是国家形式概念的一部分,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为掌握和维护自己的政权,管理国家,实现国家统治的形式。

(2)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专制主义:君主专制就是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皇权至上、帝位终身与皇位世袭。中央集权: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三)课前诊断

根据学习要求和结合学习过的知识设计一些有关本课的基本知识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复习回顾的过程,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一般提供3~5题的选择题即可。

(四)学习内容

此部分是学案教学的关键,它是教师经过备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删减和整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地设计学生的学习环节。如本课我设计的学习内容:

1 自主学习

(1)汉、唐、宋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

(2)古代监察体制是怎样形成的?试作简要评价。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过了哪三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4)简述秦汉到元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2 合作学习

(1)请您绘制一张西汉“中央官僚机构”(“中朝”与“外朝”)示意图。

(2)请您绘制一张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3)请您绘制一张宋代“中央政治制度”示意图。

3 知识整合

请概括君主专制政体演变的特点。

(五)随堂检测

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问题,要求当堂完成,教师检查,了解效果,有时,还可以附带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课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六)自我反思

在学案中留一些空白,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后,针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进行反思,为以后学习提供借鉴。

二、核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案教学”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主要用“三线”来支撑:

(一)主线

学生自学——给学生自学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生自读、自解、自悟文本,自找重点、难点、疑点,自带问题上课,合作交流,开展生教生、一帮一活动。

(二)助学线

教师引领一扶学生上马,放学生驰骋。通过“学案”提示,引导学生自学;进行学法指导,提问引发思考;排疑解惑探究,精讲点拨正误。

(三)检测线

训练达标——给学生自测自评机会。面向全体,重在参与;整合知识,学有所得;目标检测,分层优化;当堂训练,实践强化。

这三条线相辅相成,构成学案教学的三个支点。学案教学要做到三个“充分”:一要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三要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学习活动。

篇4:电势和电势差的类比物理情境教学

【关键词】电势 电势差 概念思维 物理情境

电势和电势差在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中涵盖了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自身具备和物理概念有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则有利于学生较易地理解物理知识。本文通过运用类比物理情境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及合作的方式构建物理模型,在创设的情境中将抽象的概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质量。

一、合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启发概念思维

重力场和电场二者之间有许多地方十分相似,积极引导学生对物理世界中的物理规律进行初步认识,了解其和谐美和对称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放宽视野,将物理中的各个现象规律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能启发学生认识抽象的电场,也能在电场中引出受力和能量的教学情境,也为猜想和假设电势差、电势能及电势做好铺垫。可设置以下问题:电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如电场会对电荷做功吗;电场力对电荷做功会不会引起某种能的变化;学生有了重力场作为基础并不会对电场太过陌生,也会产生不同的思考,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二、合理假设与猜想,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情境

复习重力场相关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进入熟悉的物理情境,从而进一步对物理现象展开猜想和探究,一方面活跃了教学气氛,也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解决相关电场问题时会运用现有的知识体系,此时就会凸显学生在认知方面的不足,所以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类比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充分肯定学生发表的观点,使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得到激发。可从以下方面实施:先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先比较电力场做功和重力场做功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如果发生相同的教学情境可组织学生交流有关重力场和电场知识,学生在此时会针对物理现象产生猜想和假设,教师也可趁机发起提问,如重力势能是由什么决定的能及它的特点;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电场中的能有什么特点;在电场中电荷是否有能等。最后教师总结类比思维的推理较为主观且不充分,确认其猜想是否正确还需严格的理论推证。

三、正确推理和分析,合理得出物理概念

在前两个阶段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慢慢进入探究物理概念的情境。教师此时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进行情境讨论,双方指出优点和弥补不足。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学生则是课堂中的主角。同时需要教师借用恰当的教学时机促使学生在推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尝试学习中的苦与乐。物理知识中不乏有抽象的概念课程,其中电势就是一种,利用类比推理分析电场的特点,让学生能灵活且多方位的应用和理解有关电场的知识。

例:有关重力做功可运用类比推理出其和路径无关联;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要从简单情境着手,因此在对重力做功进行推理时可先从匀强电场分析。利用图1确定物理情境后可让学生自主展开推理。(1)电荷沿直线A运动到B,通过计算电功力做的功得到:WAB=FsABcosθ=qESAC

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析,得出,电荷q会沿折线A、C、B不断从A运动至B,静电力会在线段AC上对q做功qESAC,在线段CB上电场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呈垂直方向,其中电场力不做功。在整个过程中电场力做功:WAB=qESAC。学生通过推导可得知,电荷在匀强电场中会发生运动,由此说明电荷运动路径和电场力做功之间没有联系,教师可运用类似的方法证明非匀强电场,会得到相同的结论。

四、相互沟通与合作,取长补短

篇5:§1.5 电势差自主教学案

一、构建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方针

经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对实践的总结,我们提出了构建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十六字方针,具体如下:

1.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方法、进程和教学案的具体设计。“学”是学情,一是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层次和对教学内容的预习状况;二是指学龄的基本特征和课标对学龄段的基本学习要求;三是指教学内容;四是指学习方式;五是指班级的整体氛围及相关的教学环境;六是指教师自己的学习领悟。一切从学情实际出发,决定教学行为。

2.多学少教。“多学”是指材料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问让学生辨,规律让学生寻,方法让学生找,知识体系让学生建。“少教”不是不教,更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评判者、激励者。教的过程要变“教”为“导”,以“导”来引领学生的学。

3.学教互动。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案互动生成,形成真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一个互动式的平等和谐、学教相长的整体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激励中放飞思维,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深入材料,进行个性化发现的旅程。

4.精练精讲。精练,要舍得给学生时间去自主阅读、思考、演练、讨论、争辩、梳理、归纳、修正,让学生倾听、比较、整理、笔记;精讲,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巡查、审视、倾听、筛选,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难点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主讲,必要之处讲解。

二、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1.目标准。目标适切学情要求,教学各环节目的性明确。教学目标要转化为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

2.环节简。教学过程环节简单,层次分明。把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成几个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又十分精要的板块,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分成几段,与教学板块对应,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学,才能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3.方式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选择最佳的学和教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活动实。师生教学活动要有必要、有价值,活动形式恰当,时间充分,不为活动而活动。

5.反馈勤。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愿意及时反映自己的学习心得疑难,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任务完成状况,且及时将教师的关注或点拨传达给学生,教与学的互动不随意,针对性强,注重效果。

三、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1.教学目标。教学线索是否清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否渗透,学习目标表述是否符合学生主体发展本位等。

2.教学内容。目标意识是高效课堂的前提,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是高效的基础,没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活动。过程与环节的设计、内容与题材的选择都要有目标依据。

3.教学方法与策略。情境设计是否生动,是否创设了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的学习氛围;能否以一定的方式、时间、空间引导学生自学、思考、交流;能否渗透思想、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是否注意提炼思维途径,举一反三;是否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学生参与时,情感是否积极,是否深入思考,参与的过程中是否采用一定的学法。教学机智是指教师能否根据动态生成的情况机智调整,灵活处理,能否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教师的指导、点拨、补充、总结的行为是否合理适时。

4.教师素养。学科专业知识的功底是否扎实,分析是否深刻、清晰,问题设计是否科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渗透新课程理念,是否强调生活实践、自主探究和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否有教师鲜明的个性和创意。能否根据教学情况合理使用一定的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简明,有否有感染力,是否有个人的语言风格。板书是否清晰、合理。

5.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能否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三维目标能否得到相应的发展。问题情境是否有效,师生之间是否有心理呼应。

6.观察评价的总要求。课改要求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不同学科、不同学段落实课改的要求是不同的;宏观审视与细节分析相结合;常规要求与方法创新相结合。

几年来,我校积极实践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教改,学校丰富的课改经验和多项成果曾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多次报道,真正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践行了“人人皆育人,事事皆育人,处处皆育人”的德育追求。

篇6:§1.5 电势差自主教学案

关键词:化学学案导学;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教师;课堂教学实践

在学案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中,在备课时,教師应在深入挖掘教材和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编写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供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这种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学生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等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从而慢慢地“真正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怎样运用化学学案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下面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案教学的两点认识与思考,与同仁

共勉。

一、运用学案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好像是一个演员,在唱着自认为“很精彩的独角戏”,学生就是观众。他们对教材知识的学习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在学案教学中,教师通过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将阅读教材,整理知识,比较归纳,实验探究,讨论思考等多种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同时学会正确处理、获取教材信息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1)学案(部分)如下:

一、阅读书本第37~39页,填写下列空格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三种。

2.在教材第37页图2-14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3.催化剂是指__________。

4.分解反应是指__________。

二、思考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哪两部分?

2.判断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三、在前面探讨的基础上,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及氧气的溶解性、密度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并分组进行实验。

四、讨论题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主要操作步骤有哪几步?

……

学案教学顾及全体学生。整个课堂应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我们要把重心放在“学”上,并根据所教学生、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习要求进行诱导和辅导。把学生动手、动脑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合作探究等能力。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有意义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得到满足感,让他们感受到“日有所长”的成就感。这样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运用学案教学,使课堂“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有效的学案教学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可以让学生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对知识进行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锻炼活动。如何让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设计学案时应注重课堂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利用,引发学生探索思考。

如在针对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内容的学习时,在学案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回忆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以及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等基础知识。在已有的化学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前就收集“到目前为止已经知道的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结合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条件探讨“是否适合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然后提供给学生几组药品,如: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石灰石和稀硫酸,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就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选择出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并根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讨论并设计出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最后动手制取并收集二氧

化碳。

经过这样一堂活动探究课,学生大大地体会到了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归纳能力、反思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而且锤炼学生不怕失败的意志,形成只要肯动脑,勤动手,“失败亦可为成功之母”的精神。

总之,成功的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把学习内容比喻成一把盐,我们希望能把它调制成“一碗美味的汤”,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愉快地喝下去。

参考文献:

[1]曹洪昌,管培俊,韩绍祥.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小榕.“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实验的启示[J].化学教育,2003(4).

[3]冯新平.对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新庄中学)

上一篇:成长足迹自我评价下一篇:2024年度秦桥乡中心学校政工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