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部周报

2024-05-20

教学部周报(共6篇)

篇1:教学部周报

教学周报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第16周(2009年12月14日―2009年12月20日)

第15期(总第51期)

池州学院教务处编

院纪委书记汪枫到教育实习基地检查指导实习工作

12月17日,院纪委汪枫书记率教务处处长汪志国、外语系主任方瑞芬和数学主任黄海生、旅游系副主任张乐勤一行到教育实习基地,对2010届毕业生的教育实习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

汪书记一行首先来到梅龙中学,听取了梅龙中学钟书义校长关于实习基地建设和池州学院实习生在梅龙中学的总体表现情况的介绍,汪书记高度评价了池州学院和梅龙中学在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协作关系,对梅龙中学多年来对池州学院在实习工作中对我院的支持表示了感谢。随后,在钟校长的陪同下走进实习生办公室,和实习生亲切交谈,了解实习生的生活和实习工作情况。汪书记一行还深入课堂,认真听了外语系实习生钱建新一堂公开课。

结束了梅龙中学的行程后,汪书记一行又先后赶到唐田中学、晏塘中学和驻驾中学。在唐田中学和驻驾中学,汪书记和两所学校的领导班子以及实习生一起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汪志国处长主持,唐田中学和驻驾中学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这次实习工作的安排情况以及前一段时间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实习生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随后,实习生代表谈了自己

在实习过程中感受,表示一定会好好把握实习机会,提高自己,不辜负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期望。陪同检查的系主任对实习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最后,汪书记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他感谢实习基地为池州学院学生提高这样好的平台和机会,对实习基地领导和指导老师为实习生所做的认真而细致的工作作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和期望。在晏塘中学期间,汪书记一行听了数学系实习生金绪倩的一堂公开课,课后,晏塘中学的指导教师和黄海生主任对金绪倩的教学进行了全面而中肯的评价。(教务处)

副院长柳友荣出席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并并作重要讲话

2009年12月16日下午,教务处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副院长柳友荣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汪志国主持,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柳友荣首先对教务处本学期前阶段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柳友荣说,教务处是全校教学管理的中心部门,也是核心部门。新教务处成立以来,正逢我校各方面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全面向本科转型和深化阶段,又碰上校园整体搬迁,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较好地完成了前阶段的工作。柳友荣指出,教学工作尤其是教学管理工作是没有尽头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工作中去。教学管理工作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尽自身最大的努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为此,我们应该做到,第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强化服务意识,淡化管理意识;第二,要勇于承担责任,挑起自身肩上的担子,要善于调节自身,缓解工作压力,以最好的状态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第四,树立“教务工作无小事”的意识,细节决定成败,管理和服务要注重细节,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细心再细心。柳友荣还就近期有关工教学作做了指示。

汪志国要求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认真领会贯彻柳副院长的讲话精神,做细做实做好教学工作;教务处全体同志要钻研业务、用心工作、主动服务、精细管理。会议还对教务处前一阶段工作

进行了总结,对期末教学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进行了布置。(教务处)

副院长柳友荣携教务处赴经济贸易系进行工作调研

12月15日下午,副院长柳友荣携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赴经济贸易系进行工作调研。经济贸易系全体党政领导参加了调研会。

柳院长首先对于经贸系同学在网上零售大赛取得的成绩和大赛的宣传组织工作予以了肯定。并且对于期末教学安排、实践教学、学生实习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要求。经贸系项桂娥主任、杨荣明主任分别汇报了本系的实践教学、学生实习级其它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在听取相关汇报后,柳院长最后指出要基于全盘考虑,重视实践教学,更要重视办学质量;要加强学生实习管理,规范实践教学和学生毕业实习,促使我院教学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经济贸易系)

我院本科英语研讨会第二、三阶段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继12月9日本科英语教学研讨会第一阶段集中交流成功举行,12月16日下午在外语系会议室又进行了本次研讨会的第二阶段分组讨论和第三阶段汇报总结。学院副院长柳友荣教授、外语系领导及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方瑞芬主任主持。

16日下午2点,全体参会代表分成三组就方瑞芬主任在集中交流阶段所做的主题报告、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加强大学英语四六级、专四八级英语辅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讨论。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下午4点全体会议代表在外语系会议室进行了汇报总结。各分组组长就分组讨论的内容一一向柳友荣副院长及全体会议代表汇报。

最后柳友荣副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指出在我院由专科向本科转型的关键时期,外语系召开此次研讨会非常及时、有意义。接着他就各组提出的问题作出了一一解答,并给我系本科英语教学提出四点希望:1.外语系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2.投入更多精力,努力提高科研水平;3.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好公共外语教学的同时,要抓专业教学;4.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大力开展课外活动。

此次研讨会历时一天,安排紧凑,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效果。(外语系)

我院成功承办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暨A、B级考试

12月19日上午9:10,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我院新老两个校区同时开考。院党委书记王欣、纪委书记汪枫、副院长柳友荣亲自到考场巡视并指导考试工作。

为确保考试成功举办,全院上下齐努力。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工作得力。监考教师和工作人员不辞劳苦,牺牲周末休息时间,认真履行监考和考务职责,狠抓考风考纪。我院良好的组织工作,良好的考场纪律得到了省巡视员的充分肯定,考场纪律“不逊于高考”。

据了解,今年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同学达4500多人,充分反映了我院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对英语的重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可信度高,其证书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工作都有重大的影响。(教务处)

我院2009年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点)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在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以及教务处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策划下,我院2009年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点)工作会议于12月18日上午在教务处会议室召开,分管副院长柳友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与会代表主要有安徽化工学校、石台职教中心、文源职业技术学校、皖枞学校、贵池区职教中心、九华山旅游学校等函授站(点)十余名负责同志,教务处处长汪志国以及成教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桂有志同志主持。

柳友荣副院长首先代表池州学院热烈欢迎与会的各站点代表,并肯定了各站点的前期工作。柳友荣指出,随着省教育厅成教工作相关文件的出台,成教工作将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为此,对成教工作作出指示:第一、院一贯大力支持成教工作,成教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目前在校生规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希望各站点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进行;第二、各站点应依据我院的相关规定,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以及师资配备等工作,做到让成教学生满意;第三、必须重视考试环节,绝对不能把考试当成走过场,搞形式。

汪志国处长带领各位代表学习了省教育厅教秘高[2009]66号文件和省教育厅教秘高[2009]73号文件精神,要求各站点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提前做好迎接省教育厅年审抽查的准备工作。

接下来,各站点代表就本站(点)工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一致表示将严格依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规范办学,积极做好省教育厅检查前准备工作。

最后,桂有志同志作了总结发言,肯定了各站点一年来的工作,要求各站点必须严格依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和柳友荣副院长的指示,规范办学,细致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理念。

会后,我院同函授站(点)进行了合作办学承诺书签订仪式,并发放2009年新生入学通知书。(教务处)

化学与食品科学系召开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研讨会

12月16日下午,在系副主任汪新的主持下,我系召开了化学材料与工程实验中心建设设备采购研讨会。吴新民副书记及系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讨论了示范性实验中心建设设备采购、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有关问题。

在前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副主任汪新强调设备采购计划和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计划要进一步细化,要对其未来的科研情况、学生利用率和实验学生人数等情况做出预测,建设好示范性实验中心和实训室。

系吴新民副书记对2010年我系设备采购计划提出了三点建设意见。指出实验仪器设备采购要着眼我系未来发展,要有前瞻性;实验仪器设备采购厂家不要太分散,便于以后维修;未来有可能作为专业实验课教师要尽早参与进来,使我系仪器设备采购更科学。(化学与食品科学系)

数学计算机科学系召开本科生考研宣传推介会

为了帮助本科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考研的意义、方法及流程,12月17日下午,数学计算机科学系在博弈楼一楼大教室隆重召开考研宣传推介会。出席会议的有系各级领导及部分青年

教师,会议由潘杨友副主任主持,2008级全体本科生及2009级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推介会。

首先,黄海生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考研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考研能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考研是规避就业压力,提升自身素质,促进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他勉励大家,尽管考研之路充满艰辛、曲折,但只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勇于吃苦、勤奋学习,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接着,潘杨友副主任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考研事项及相关注意问题。随后,张永、钱克仕、刘利斌和夏慧异四位老师分别结合自身的考研经历,向大家介绍了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与概率统计四个类别相关的考研方向、研究生课程设置、各方向就业前景及考研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方康年书记对本次推介会作出了总结,并对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和希望。

本次考研宣传推介会由于针对性强,及时解答了学生心中的困惑,受到了参会学生的一致好评。(数学计算机科学系)

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组织召开全校本科(非英语)

学生代表座谈会

12月13日下午,大学英语教研室在博学北楼102教室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参加座谈的主要是2008、2009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代表。会议由张龙然老师主持。

张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外语系12月9日召开的本科英语教学研讨会的情况。随后,大家就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进行了坦诚地交流,对即将实施的《池州学院大学英语(非本科专业)分层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对《公外教学实施方案》、《英语四、六级辅导培训方案》和《考研辅导培训实施方案》,同学们反应热烈,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对诸方案的实施充满了期待。(外语系)

数学计算机科学系召开科研项目评审推介会

为大力推进和引导科研工作,凝练科研特色,打造学术团队,规范项目申报,保证课题质量,数学计算机科学系于12月18日下午在系会议室召开专题科研工作会议,重点对申报2009年院

级17项科研项目进行评审推介,参加会议的有系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教研室主任及本次申报院级科研项目的全体主持人,会议由潘杨友副主任主持。

会议内容有三项。首先潘主任向大家通报了此次课题申报的具体情况,并将项目申请书的填写规范作了详细说明。接着,各课题负责人均将自己所申报项目的相关内容作了简要汇报。最后,黄海生主任对本次科研项目评推会作了总结,并对部分项目申请书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建议,他还对教师今后申报项目提出了指导方向,他指出,今后的课题申报要围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创新实验区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来集中进行研究,形成合力,打造真正的学术团队。

本次专题科研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申报人通过更加清楚地了解申请书的填写规范,能尽可能的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借助简要汇报,申请人能对项目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还有本次会议的召开,能让同事之间相互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方向,为今后进一步的适度汇聚、形成合力打下了基础。(数学计算机科学系)

政法管理系举办个人简历知识讲座

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同时,也为个人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个人简历的制作成为一个重要的敲门砖。因此,由“未来管理者协会”主办、政法管理系学生分会学习部协办的“个人简历知识讲座”于12月16日下午2:30在博爱南楼阶梯教室举行。

此次讲座有人力资源与管理专业张飞老师主讲。讲座分为:招聘的过程、简历的重要性、求职简历的组成和应试前的准备四大环节。而后,张老师对每个大环节进行了具体的讲解与阐述。在招聘过程这一环节,张老师讲到,招聘分为拟定招聘计划、发布信息、报名登记、资格初审、面试、复试、录用等十个环节,而“报名登记、资格初审”尤为重要。在“简历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主要有:吸引投递单位的眼球、获得面试机会、得到心仪职位等作用。因此,张老师表示,“简历的组成”是这次讲座的重要内容。一份简历应由封面、学校概况、自荐书、个人简历和附件五个部分组成,并且,“个人简历”是这个八个部分中的核

心内容。对这五个部分的制作,都有具体的要求,例如,封面设计要简约,信息要完整,求职者意向要明确,个人简历部分,内容要真实完整,格式要统一,条理清晰,文字简洁,突出重点。

讲座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在讲座接近尾声的时候,张老师对“应试前的准备”这一环节做了一些简单的讲解,其中包括应试时的穿着于礼貌等。最后,张老师对此次讲座作了总结,个人简历可以更好的推荐自己,从而获得就业机会,另外,个人简历也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系内各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同学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同学们制作简历的水平,也为同学们之后的求职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政法管理系)

政法管理系开展“遵守交通法”宣传活动

12月12日,在市交通大队的帮助下,由政法管理系团总支主办、启明星法律实践社等单位协办的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在秋浦花园成功举行。

本次青年志愿者普法宣传活动结合当前交通道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向广大市民和司机宣传了道路交通知识,以提高广大市民朋友的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规则的意识,促进了池州市和谐发展和文明建设。政法管理系的志愿者们向广大市民发放了事先印制好的普法宣传册,内容为我国法律对道路交通的规定,并展示了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的漫画海报,不少路人驻足观看并进行了相关咨询。

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了志愿者们的热情,同学们纷纷冒雨向行人发放普法宣传册,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守在各个路口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提醒来往行人注意交通安全。同学们忙碌而热情的身影成了路头一道亮丽的风景,博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称赞。

此次活动,不仅使广大市民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也加深了人们对遵守交通规则的认识。更提高了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实践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了大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实践精神。又利于弘扬我院乐于奉献的精神。(政法管理

系)

●合肥工业大学池州函授站2009年招生录取专升本新生59人。我站现有专升本会计学、法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156名学员。合肥工业大学池州函授站是合工大在皖南开办最早、规模较大的函授站之一。在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复查中,多次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函授站。

●12月15日,教务处印发《关于2009-2010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院教字„2009‟41号)

报送:院领导

发送:各系、部 相关部门 主审:柳友荣 主编:汪志国

本期值周:韩志才 鲍社教 章剑梅 丁玉 编印:孙明霞

投稿:教务处办公室 欢 迎 来 稿 联系电话:2748827 E-mail:sunmingxia2000@126.com

(印制:2009年12月22日,共印36份)

篇2:教学部周报

报告人:马娜 学号:130302025 指导教师:李洁

实践时间:2016年7月11日 至 2016年7月13日 共3天 实践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大屯邻里中心 此次教学实践活动总共为期三天,在这三天里,我们社会学系的学生聆听了3场讲座。头一天,我们聆听的是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在本校教图楼205教室所带来的讲座,她主讲的内容是:介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和与人事研究相关的理论以及一些研究成果的应用。第二天,我们聆听的是北京零点公司的一个项目团队所带来的讲座,地点同样在教图楼205教室,她们主讲的内容是:如何通过市场调查来搜集客户意见,以此将产品设计进行优化完善,最终符合客户的需求,实现产品销售利益的最大化。第三天,我们聆听的是大屯邻里中心的人员在其机构内所主持的一场讲座,她们主讲的内容与社会工作直接相关,主要是如何运用社会学知识和社工实践来服务邻里社区。

在这三场讲座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天的讲座。该讲座的主讲人员是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一名女性研究员,她在讲台上高挑的身材、娇好的面容、悦耳的声音、流畅的演说节奏以及与我自身相关的演说内容,都让我不禁对她所主持的这场讲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天的讲座虽与市场运用相关,但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也许我真正的兴趣是纯学术方面的,这一点有助于我更加认清自己以后发展方向。除此之外,第三天的讲座说实话显得有点无聊,所讲的内容断断续续听了点,再加上演说人不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以至于我几近瞌睡。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直属事业单位,他们主要承担人力资源和公共管理理论、政策以及应用研究。在这名研究员所演说的内容中,我最感兴趣的不是那些客套的对研究院的简介,说实话这些用来打发时间的上百度就能搜到的内容是时候该升级了,不过话说回来我感兴趣的是她介绍与人事科学研究相关的社会学理论那一板块,因为她对人事科学研究这一领域内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这开拓了我的专业思维,让我对自身所学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面对一社会领域中同一社会事实,社会家们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由此 推进了这一领域内的科学研究,从而彰显了社会学这门学科认识社会的科学理性价值。基于她的演说内容所激发的内容,我不禁继续深入思考下去,于是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社会学的理论就不像数学定律和公理那样统一呢?为什么会出现所言之事为同一件事,但所言视角和分析工具却五花八门呢?为什么要生产出这么多种理论来分析同一件事让我们这群学社会学的学生大脑沉重呢?社会学家们难道就不能坐下来一起协调统一一下呢?面对自己心中这一连串的疑问,我不禁对社会学这门专业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反思,因为面对同一领域社会学家们得出不同的理论这种现象是与社会学的性质特征密切相关的,换句话说那一连串的疑惑其实就是社会学研究对象的问题,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的本质规定,即学科的规律性,因此,正确把握好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规律性,就能解开疑惑,希望以此能寻求出自己心中想要的答案。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迄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这门学科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进行的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和其他学科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同时也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因此,要了解社会学就要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我国依据历史时代特征以及现实社会特征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了规定,即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特别是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我国将这种观点称为社会运行论,这是现如今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但是国外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有很多种,虽被我国学者将其分成了三类,却没有定论,可见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多方争论的问题。国内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种种不同观点,是研究者对社会观察的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各异、各国的国情有别等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充分表明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就有一个正确把握的问题。

正确把握社会学对象,需要明确三点:第一,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中外社会学史告诉我们,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社会学者对社会观察的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但是他们之间仍然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沟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识无意识地沿着这条路探索。所以不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有多大差别,在研究实践中仍然会走到一起来。第二,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 “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进行多方面、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中国社会学界对社会学对象发表的各种见解都应看做学术活跃的可喜现象,同时也表明,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重大问题。第三,在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有一个基本事实是明显的,尽管社会学定义众多,但是有影响的不过数家。有些定义正如孙本文先生指出的,或失之抽象,或失之广泛,或失之狭隘。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结合国情较好,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有利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上前后一贯。

综上所述,为什么社会学的理论就不像数学定律和公理那样统一呢?为什么会出现所言之事为同一件事,但所言视角和分析工具却五花八门呢?为什么要生产出这么多种理论来分析同一件事让我们这群学社会学的学生大脑沉重呢?社会学家们难道就不能坐下来一起协调统一一下呢?这样一连串的疑问就有了答案了。社会学家们面对同一件事有不同观点,是研究者对社会观察的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各异、各国的国情有别等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充分表明社会事实的复杂性,对于这种复杂性,其中一个较好地对策是正确地把握好它。

正确地把握好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社会学者对社会观察的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但是他们之间仍然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沟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识无意识地沿着这条路探索。所以不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有多大差别,在研究实践中仍然会走到一起来。第二,社会学理论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 “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进行多方面、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中国社会学界对社会学对象发表的各种见解都应看做学术活跃的可喜现象,同时也表明,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重大问题。

篇3:《评价周报》引爆作文教学革命

但是, 一年多来, 我实践了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作文教学模式, 在班上办了一份作文报纸——《评价周报》, 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评价周报》办了37期, 发表文章1000余篇, 累计37万字。在这过程中, 进行作后讲评37次。教室里, 学生拿到《评价周报》的时刻, 是最安静、最期待的时刻。我们的作文成果在《未来作家报》《宁波晚报》《奉化日报》等报刊上屡屡发表, 学生们写的各种征文, 也在市里频频获奖。如今, 学生们写作文, 变成了内心倾诉的需要, 是乐事;教师改作文, 是在享受心灵之约, 是美差。我不用担心作文的真实性, 不用考虑句子会不会不通, 错别字会不会偏多, 因为有全班的55双眼睛盯着, 有家长们审查着, 有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德育处、任课教师、平行班的老师们关注着, 学生们能不认真对待、扎实修改吗?办《评价周报》, 着实让我尝到了作文教学的甜头, 我感觉自己“快乐超过了累”!实践“管式作文教学”, 我进行了一系列“革命”。

一、“思想革命”, 以“创作发表”为目标, 解决“为何写”的问题

让学生为内心倾诉而写作, 为交流沟通而写作, 为创作发表而写作, 为有效的生存而写作, 在写作中记下自己的智慧与实践, 这就是写作的“思想革命”, 即“头脑风暴”。经过“思想洗礼”后, 学生成为创造性的思索者, 他们写文章有了读者意识、发表意识, 写作的理念变了, 态度变了, 出发点变了, 写作成了生活的需要, 成了心灵之声的流露。写作时, 学生们怀着发表的期望, 心里装着读者, 以愉悦之心思考着“为什么而写”的问题, 他们就会写实话, 写真话, 写心里话, 会写自己的看法, 写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考, 文章中蕴含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样, 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吸引读者读下去, 让读者有感触, 有收获, 有反馈, 然后再把这种感触、收获、反馈, 通过笔端流露, 整理成文, 再发表, 形成良性循环。《评价周报》就是这样一个展示学生“才情”的平台, 书面交流的展台, 自我表达的舞台。由此, 学生写作文不再是完成作业, 而是写征文;写作的态度由为写而写, 刻意琢磨, 到随心而舞, 真情流露;学生的作文成了激情之作, 真诚之作, 用心之作。

生活在班集体中, 师生间、生生间有些说不出口的话, 在《评价周报》上可以交流;生活在家庭中, 亲子间有些不宜当面讲的话, 在《评价周报》上可以吐露。《评价周报》还可以用君子之术解决争端, 用文明之法解决矛盾;《评价周报》还是两难话题的辩论栏, 班集体“整风运动”的曝光台, 优良风尚的展示窗, “班级名人轶事”的光荣榜, “玩乐界流行趋势”动态图……发表与交流, 成为学生们写作的目的。

二、“题材革命”, 以“源于生活”为基点,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蹲下身来看孩子, 感受孩子的快乐与忧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急他们所急, 乐他们所乐, 你会觉得孩子的作文有意思, 有见解, 有嚼头。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出发, 解放学生的心灵, 放飞学生的思绪, 拓宽思路, 扩展题材, 从身边的小事写起, 让习作的内容来源生活, 让学生们觉得一个人只要活着, 就有话要说, 就有东西可写, 这就是《评价周报》的“题材革命”。

《评价周报》让学生的写作由苦、累、怕到甜、乐、勤;从不知何处找题材, 到睁眼遍地是题材。他们找到了写作文的技巧。如香同学以前是学困生, 她最怕写作文, 写的文章总是“兔子的尾巴”。可如今, 她成了“班级小作家”, 寻找作文题材也能独辟蹊径。看她取的作文题目就特别有意思:《拜鸡为师》《给小狗过生日》《我是狗仔队教练》《我要学习灰太狼》《布衣当官记》……很有新意, 文章读来也别具一格。我评价她写文章有创新意识, 内容不落俗套,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她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笔头更勤了, 劲头更足了, 自信心树立了, 自豪感、尊严感增强了。以前说她笨的同学都争相阅读她的文章, 这让她很有成就感, 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还有楠, 他是在《评价周报》上发表文章最多的作者, 他写的文章生动有趣, 总是在“诙谐的忠告”“幽默的谩骂”声中让同学们接受教育。如《班上刮起流行风》, 介绍下课时同学玩“西游杀”和“三国杀”, “胜利者”的欢呼声可以把屋顶掀翻, 活动课上, 连一向认真严谨的副校长也搬来椅子, 正襟危坐, 悉心学习“游戏大法”;《四大龙王》介绍班级里的“四大龙王”在下课时“打喷嚏” (拿水枪喷人) , 致使周围的“娜凯国”闹了“水灾”;《强大四人组》着重炮轰班级中的女生佼佼者——慧的“男人婆”“母老虎”“变色龙”作风, 戏称“奥特曼就是被她给吓飞的”, 慧见涛长得黑, 指使三女生在涛额头上“画月亮”, 称涛为“包青天”……他的习作大多因童真童趣, 富教育性, 被选为“好作文”, 并在正式报刊上发表。

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花鸟虫鱼, 草木山水, 家庭琐事, 父母不和, 同学争吵, 打闹, 斗嘴, 打架, 评理, 诉苦, 不平, 鸣冤, 抱屈, 反思, 悔悟……都成了学生习作的题材。写文章有了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他们写起来有兴趣, 读起来有余味。《评价周报》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三、“操作革命”, 以“日积周累”为循环, 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作文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可以让一个人有尊严地活着, 幸福地活着。实现这个转变的途径是‘发表’。”特级教师管建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这个不争的事实。去年2月开始, 我也迈出了让孩子们实现转变的征程, 我用坚持不懈的精神、坚定不移的脚步带领学生走上了“幸福的发表之路”。这条作文之路的起始点是进行作文“操作革命”。

简单地说, 就是办一份《评价周报》。这与传统的习作教学——先指导后作文的教学过程, 大相径庭。周一到周五, 学生每天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本子上写“每日简评”, 积累素材。字数多则几百字, 少则几十字, 不限长短, 只要记录下当天自认为最有趣的、最有价值的题材即可。教师批改也不费力, 浏览一下, 知道个大概, 然后根据素材价值, 打上1~4颗不等的五角星。周末, 学生在家里根据自己写的一周的素材, 撰写“每周一稿”。星期一, 教师让学生前后、左右桌互改稿件后, 交上来, 筛选出35篇左右的文章, 敲上“初选录用, 敬请修改”的印章, 回家再改。初稿已收入了大多数学生的稿件, 起到了大面积欣赏、鼓励的作用。但星期二的终选只录用其中的29篇, 所以星期一晚上的修改作业, 学生们会使出浑身解数, 以保证质量。星期二, 被老师选中的稿子上就会有“终选录用, 请于星期四中午前输入电脑”字样的印章。于是, 他们会兴高采烈地完成习作输入的任务, 同时做到边输边改。习作输完后发给老师, 老师再花3节课左右时间, 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面批、斟酌, 直至定稿。这个过程, 教师真真切切近距离聆听学生的意见, 学生踏踏实实地倾听老师的讲解。遇到表述不清的地方, 教师就询问学生, 修改时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留小作者的创作意图。改完后教师简单排版, 印制, A3纸正反面人手一份。办了十几期后, 部分优秀生的能力迅速提升, 他们的水平足可当一般学生的“老师”, 顺理成章, 他们成为“班级作文修改员”。如今, 他们能独当一面, 利用课外时间约自己的“徒弟”修改好录选的作文后, 再发送给老师, 这大大减轻了老师的修改负担, 也促进了修改者自身作文水平的有效提升, 可谓一举两得。

四、“讲评革命”, 以“作后指导”为阵地, 解决“怎样评”的问题

“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淡化“作前指导”, 强化“作后讲评”, 这是管建刚老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主张。遵循着前人开辟并实践了的“阳关大道”, 我一步一个脚印追随着。确实, 如没有讲评, 会使得一次次作文教学由于环节的缺失而断裂, 前次习作无法为下次的习作蓄力;没有靶子的作前指导, 也越来越演变成束缚思想的鸡肋。“重讲评”实则是区分了作前与作后指导的不同功能, 使得越位的作前指导退守本职, 放弃冗余而枯燥的“打开思路”, 使两者各安其所。

《评价周报》既是学生“发表”作文的平台, 又是我们的“作文教材”。我们的作文课也由传统的“作前指导”, 改革为“作后讲评”。以大面积欣赏和表扬为宗旨, 讲评环节分“寻找亮点”“发现不足”“指导训练”三步。每个周末, 学生们在家里阅读《评价周报》, 评选出本期的“优秀习作”5篇。再在优秀习作中“寻找亮点”“发现不足”。根据“亮点”写写感受, 根据“不足”, 试着改改, 用批注的形式表现出来。有了阅读与思考的前提, 讲评时, 学生们讲起来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小到一个句子、标点, 大到文章的布局谋篇、行文线索, 学生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上来。在这个过程中, 穿插教师对文章的“精彩点评”,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讲评课的“指导训练”, 从学生文章的“精彩点”引领开来, 也可以从“不足”处引申出来, 让学生当堂说一说、练一练、写一写。或者, 教师即时创造情境, 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境现场写话。如连续性动作描写, 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外貌描写, 人物表情的转变描写, 人物对话描写等, 在适当的时机渗透, 要比单纯提出来练写要有说服力, 效果要好。当堂训练, 分解作文难点, 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 这是训练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期, 我还试着用另一种方法来进行讲评。那就是打开学生投稿时的原件, 与刊发在《评价周报》上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读后思考:两者有何不同?老师为什么这么修改?依据何在?优势何在?还有没有更好的改法?通过比较、鉴别, 让学生增强修改意识与能力, 掌握整体架设文章结构的能力, 体会修辞手法的精妙等, 以读者的眼光审视作品, 日渐形成自己独立的习作观, 涌现更多的“创造性表述”。

篇4:教学部周报

[关键词]班级作文 周报 讲评 学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17

周报讲评,即依托班级的作文周报,基于周报上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挑刺—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

一、欣赏:分享精彩,让学生的习作“亮”起来

任何一篇学生作文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取题、好的选材、好的构思……静下心来研读班级作文周报上学生的习作,就会发现一些特别有意思、精彩的语句。讲评课上,我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这是学生们最盼望的时光。

每一次的周报讲评课,学生发现自己的习作和名字一起出现在屏幕上时,惊喜极了,在其他同学的赞叹声中,小脸立马变得红红的。作文欣赏的效果也出奇的好。

如讲评课上,我引导学生欣赏了具有现代感的语言:(1)“话音刚落,只见朱梓荀从书包里拿出一个黑色的水杯,屁颠屁颠地走上讲台,举起来展示给大家看。‘这有神马好玩的?不就是一个普通的杯子吗?”(2)“没想到瘦弱的陈秀文竟然还有这么暴力的一面,简直是个女汉子嘛!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3)“宋子琪说:‘小仓鼠,谁让你长得那么萌,你就不怕会萌死人吗?”……这些极具现代感的语言为学生的习作增色不少,让学生的习作“亮”了起来!

周报讲评课上的欣赏,让学生们分享了精彩,收获了自信,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在肯定中拔节!

二、挑刺:把脉治疗,让学生的习作“顺”起来

周报讲评,仅有欣赏是不够的,还要挑刺,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一些毛病,让学生明白,“病”在哪里,怎么将“病”去除。一句话,教师要为学生的习作“把脉”“治病”。

如第一期的班级周报中,学生习作中的“病”真多,有“我”病、“关联词”病、“今天”病……但名师管建刚曾提醒过,一次只能指出一两个病例,贪多反而嚼不烂。

于是,这节讲评课就专攻“我”病。

“我坐在沙发上等,我心里好激动,因为我从小在外婆那里长大的,所以我从来没有送过妈妈礼物。不知不觉,我妈妈到家了,我在妈妈脸上亲了一下,我对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节日快乐。”

我把句子投影出来,学生一读,马上发现这一段话中的“我”字太多了。我笑着告诉大家,这是一种病——“我”病,得治,并郑重其事地把“‘我病”写在黑板上。学生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不时嘀咕着:“哈哈,‘我病,好玩。怎么治呢?”我笑问学生:“医生能治病,那我们就来当语言医生,治治‘我这个语言病。”聪明的学生一点就明,提出可以把多余的“我”字删去。按这“药方”一治,再读文章,语言真的干净了。学生频频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对教师的崇敬。我趁热打铁,马上请学生阅读周报的第一版,当一回“语言医生”,治治“我”病。

一个阶段挑刺“治病”下来,学生的作文语言“顺”了很多。读周报时,学生也能很自觉地把教师讲过的“病”一一挑出来,并修改。

三、训练,切中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的习作“活”起来

周报讲评,不光是讲、评,还要从学生的习作现状出发,切中最近发展区,选准训练点,并据此设计出相应的训练流程。如说话能力的训练、心理描写训练、选材训练、构思训练……这样,学生的习作自然而然就“活”了起来。

第49期周报上,一位学生在习作《等“熊猫”》中,讲了放学时等好朋友熊某回家,等了好久。等的经过就两句话:“我等了10分钟,他没有出来,我再等。大约又等了10分钟,还是没有出来。”完全忽视了等人时那焦急、盼望、度秒如年的心理。不仅是这位学生,班内很多学生的习作也都缺少心理描写。讲评课上,我抓住心理描写这一训练点,请学生回忆自己等人的经历,在等的过程中,会想些什么。角色代入后,再让学生补充心理描写。还真别说,干巴巴的文字立马生动起来。有几个学生的描写也很到位:

“太慢了,太慢了,太慢了。我不时看看手表。才过了3分钟啊!怎么感觉好像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了!熊猫啊熊猫,你们到底在排练什么合唱啊?怎么到现在还不出来呢?难道你真的要让我等1个小时才罢休?熊猫,你再不出来,我要走啦。我真的要走啦!”

“哎,怎么还不出来啊。哼!等他出来,我一定要把他骂个狗血淋头,竟敢让我等那么久。”

尝到添加心理描写能使习作“活”起来的甜头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关注起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每周一次的周报讲评,在把握学生习作的起点上,带着学生一起欣赏、挑刺、训练,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作文“亮”了起来,“顺”了起来,“活”了起来。周报讲评,真的是一项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

篇5:教学部周报

各乡镇中小学、县直(民办)学校:

《宁阳县教育局关于提升学校领导干部教学领导力 全面提 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宁教字(2014)12号],已通过教育局平台公文流转发各乡镇(街道)教办、县直学校,要求各乡镇(街道)教办、县直学校迅速传达给所属学校(含民办),督促校长、副校长认真学习好教育局意见,落实好各项工作,按时上报学校领导干部教学领导力周报表。

上报要求:

1、本周五开始上报。

2、每周五4:00前通过教育局平台发质量监测中心。

3、为方便汇总,乡镇(街道)以教办、县直(含民办)以学校为单位上报。

教科研中心

篇6:教学部周报

Teaching Aims:

1.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ies.

2. Enable Ss to adopt the strategy understanding incomplete sentences used for emphasi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 Help Ss gain some knowledge about job interviews.

2. Help them learn some language points.

Teaching methods:

1.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Practice to get the students to master what they’ve learnt.

2. Discussion to make every student work in class.

Teaching aids:

1. the multi-media

2. the blackboar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 in with pictures.

Step 2 Skimming

1. What is the lecture transcript about?

2. How many parts does the interview process have?

3. What should you do to increase your chances of success in the interview?

Step 3 Scanning

Para 1-2.

1. What is the professor going to talk about?

2. What is an interview?

3.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view?

4. After getting much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mpany, what should you do next?

5. How do you practice your interview?

6. What should you feel if you are prepared properly?

Para 3-6

1. How many states does an interview process have? What are they?

2. How important is the first part, preparation in the interview?

3. In order to get prepared, where can you get much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mpany?

4. The first impression is very important, how should we prepare for the first impression?

Para7-10

1. What is the best time you arrive for the interview?

2. What should you do during the interview?

Para 11-12

1. What should you do after the interview?

2. Why do we do this?

Step 4 Consolidation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en your application is successful you’re asked to go for an i____.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view is not only to find the s___ person for the position, but also provides o_____ for job candidate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job. Interview process can s___ into three parts: first, p____, the k__ to getting the job; second, the interview itself; and finally, what you should do after the interview. Next, think about some questions you might be asked. Don’t worry about having ____ on the day of the interview. First i____ are important, so wearing s___ clothes when you’re go for an interview. When you arrive for interview, make sure you are ____. During the interview, remember to be e____. Using _____ to express yourself in perfect time. Listen closely and answer carefully. After interview you should follow up by writhing to the company to express thanks.

Step 5 Reading strategy

Understanding incomplete sentences used for emphasis.

1) In terms of incomplete sentences to denote emphasis, what parts of the

sentence are missing?

2) Which words does this kind of sentence often begin with?

Analyse the following incomplete sentences.

1. Or better yet, do practice interviews with a friend.

2. So now I want you to imagine that it’s the day of the interview.

Step 6 Language points:

1. … you won’t have to answer questions off the top of your head during the interview.

off the top of one’s head 信口地

2. Don’t worry about having butterflies in your stomach before the interview.

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

(做某事前)惊慌,紧张

Eg. I always have 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 just before I perform on stage.

3. Smile when you shake hands with the interviewer and look him or her in the eye.

look somebody in the eye

直视某人,正视某人

Eg. I asked him to look me in the eye and tell me what he had done with my bike.

4. You should follow it up by writing to …

follow up 对……采取进一步行动,加强

Eg. Lucy followed up her interview with a telephone call.

5. Nod your head when you agree with…

nod one’s head 点头

Eg. She nodded her head to show that she agreed with me.

Homework:

1.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fter class and underline the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points.

上一篇:友谊让我很快乐作文下一篇:学生音乐修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