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教案答案

2024-05-16

都江堰教案答案(精选5篇)

篇1:都江堰教案答案

高一语文组教学案

班级

姓名

《都江堰》答案

课文研读

第一部分:都江堰的价值 第二部分:都江堰的水势

第三部分:对李冰父子的评价 第四部分:李冰父子的影响

(二)1.对比手法。通过长城和都江堰的比较,写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长城与都江堰可比的角度多:年代上,功用上,规模上,形象上,影响上。

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一个最字,高度评价了都江堰的价值。

(让学生朗读这些表现长城与都江堰对比的句子。)

2.小结:

都江堰的水的魅力:在远处便感到滋润和清朗;声音响亮,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降临,如山崩即至;急流浩荡,大地震颤;股股叠叠精神焕发,踊跃喧嚣;既驯顺又强悍。

欲扬先抑,为后文蓄势。“去都江堰前的表现”与“接近和面对都江堰时的感受”对比;海水和都江堰的水对比。

明确:写水强悍撒野、咆哮喧嚣,以见其凶蛮,暗示洪水成灾的可怕,也说明治水工程的艰险;写水的规整驯顺,体现治水人手段不凡,能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都江堰的喜爱和对治水人的敬慕之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也为下文引出李冰作铺垫。

水性凶蛮,工程艰难,但终究被自信爽利的人驯服,体现治水人的气度手段不凡。写水是为了写人。

(让学生朗读这些描写都江堰的水的句子。)小结:

作家用饱含感情的语言高度评价了李冰父子,称其“玉洁冰清”“智慧、仁慈、透明”“大愚、大智、大拙、大巧”

李冰因为实实在在为民造福,人们对他们虔诚膜拜,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

新泰二中电子教学案

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组教学案

班级

姓名

4.精魂: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贴近苍生。

林则徐、苏轼、焦裕禄、孔繁森、沈浩、赵月芳、温家宝„„ ①林则徐与林公渠、坎儿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禁烟英雄林则徐,近代史上第一人,被发配边疆——伊利,垦荒、修水利,留下了林公渠、坎儿井等为民造福的水利工程。

②苏轼与苏堤

词人苏东坡在杭州为官两任,两次为官都整治西湖,兴建水利,保证稻田用水、市民饮水,繁荣城市,造福百姓。后人怀念苏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

没有了苏堤的西湖,也就少了些神韵。

③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

担任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为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身患肝癌,还坚持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直至生命的结束。

④孔繁森: 援藏干部,西藏阿里地委书记 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⑤沈浩:选派干部、安徽小岗村第一书记

带领村民致富,村民按下红手印为的是留下他,改变乡村的命运;当再次按下手印,他永远地留在了小岗村。

⑥温总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总理的身影,地震、雪灾、抗旱„„ 我们能够记住这些人,是因为他们为官都能“为民造福,贴近苍生”。

为官之道:恪尽职守,务实肯干,不慕虚名,执政为民。

新泰二中电子教学案

高一语文

篇2:都江堰教案答案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着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

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继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20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11.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12.第三段浓墨重彩,对都江堰的水流作了极为生动的描绘。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13.联系上文,说说你对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这句话的理解。(4分)

篇3:都江堰教案答案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成都的美是古典的。如都江堰、青城山、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青羊宫、文殊院、望江楼公园„„那里,哪怕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民族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成都的美也是含蓄的。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功夫,你就别想领略它。成都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去观赏,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成都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成都,如果你喜欢古朴,请到杜甫草堂;你爱好清幽,就去都江堰、青城山;你喜欢疏朗,不妨到锦里、青羊宫;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武侯祠、望江楼公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成都这座城市最适合旅游,最适合休闲。你只有慢慢游览,细细观赏,才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美丽、繁华与安详,体会人民悠闲恬适的生活。小题1:请根据第一段文字的内容,用一个排比句概括成都的美。(4分)小题2:假如你是成都某个旅游团的导游,你将带领一个团的游人游览成都,从材料中选取一处景点,写一段简短的导游词,展现这一景点的美丽风光。(80字左右)(4分)小题3:请从材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并为它拟写一则宣传语。(4分)参考答案:小题1:(1)示例:成都的美是古典的,成都的美是含蓄的,成都的美是多样的。(语义相近即可,4分)小题2:示例:杜甫草堂(1分),导游词: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杜甫草堂”。(3分)小题3:示例:青城山(1分),青城山幽幽长流水,欢迎各位游客的到来。或到青城山,寻清幽、觅宁静、找快乐!(3分)小题1:试题分析:粗读第一段可发现“成都的美是古典的”“成都的美是含蓄的”“成都的美是多样的”这些具有引起作用的关键语句,因此,排比句也就可以写出来了。小题2:试题分析:都江堰、青城山、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青羊宫、文殊院、望江楼公园等熟悉哪一个就介绍哪一个。注意语段中的语句,介绍时要抓住这些特点,如杜甫草堂“古朴”,锦里、青羊宫“疏朗”,武侯祠、望江楼公园“深邃”等。注意达到字数的要求,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小题3:试题分析:“宣传语”要起到宣传的作用,要写出景点的特色、可游玩性等,要结合语段中的介绍,如“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古朴、清幽、疏朗、深邃”等,把相关景点的特点突出出来,达到宣传的目的。

篇4: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1)

《都江堰》教案(1)-04-0200:12【教学目的】1.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宏大价值,进步学生对李冰兴建水利为民造福的意识,造就学生高贵的道德情操。2.懂得文章的深刻立意,把握写景带有浓重的思辨颜色的伎俩。3.培育学生搜集跟处置信息的才能,领导学生提炼信息和表白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阅读的能力。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办法。【教学难点】充足调动学生学习踊跃性,理解文章深刻的立意,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到达创造。【教养方式】1.通过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2.采取启示、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课时部署】二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应用多媒体课件,结合一幅组合图片导入)同窗们,你们爱好游览吗?提到旅游,我们脑筋中立即闪现出那令人赏心悦目的名山大川。有人欣赏那威风凛凛的万里长城、观赏那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欣赏那惊天动地的飞瀑、欣赏那变幻莫测的云海。然而在旅游天地中,很多人对都江堰却知之甚少,那么都江堰的魅力何在?今天咱们来一起探究都江堰的魅力。二、检讨课前筹备情形1.学生简介都江堰和李冰。(1)提醒:都江堰自动清淤系统鬼斧神工;都江堰水量调配准确犹胜电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自动地展现本人征集的信息。老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彰与肯定,同时留神领导、发掘信息的深度和高度,明白都江堰的价值所在,提高探究式学习的品质。(2)引诱学生深刻探索:①为何历时两千多年而未淤塞?②飞沙堰如何能将数吨巨石由内江抛移到外江?③为何古堰系统能主动调配水量,实现四六分流?④为何受水冲击最大的离堆和宝瓶口正是结构坚实的砾岩,而方圆数百里的龙门山脉除此之外均为易被冲蚀的页岩?从这里想像李冰是如何发明的.以及付出的辛劳。2.以导游方法先容都江堰。(结合多媒体课件,面对都江堰的立体图进行)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浏览,充分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转变角色,以向导的身份介绍都江堰,再与课文内容对照,从而理解课文的深刻破意。3.作为中国文化史学者余秋雨眼中的都江堰是怎么的呢?先懂得作者。三、简介余秋雨余秋雨(1946-),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作家。浙江余姚人,Mont Blanc Star Gilt。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后历任该校讲师、教学,曾担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端,陆续出版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发明工程》等,曾分辨取得全国首届戏剧实践著述奖、上海哲学社会迷信著作奖。率先在海内以专著对世界上14个国度戏剧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平行比拟研究,又率先体系地以观众心理学研究了戏剧的审美性命,以文化人类学研讨了中国戏剧文化。主编有《本国古代艺术大辞典》。1987年由国家科委、文明部授予国家级“有凸起奉献的中青年专家”名称。90年代后开始“文化大散文”创作,视线宽阔,常识丰盛,存在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作品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四、感知课文1.初读感知,听录音,控制字词。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构造。(联合投影,提出问题)觉得:历史上最激动听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看到:都江堰壮观的水流。想到: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李冰。3.研读课文,探究本文的写作目标。本文讴歌都江堰,无聊,是为了夸奖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修都江堰的主持者--李冰;赞扬李冰是为了弘扬它的为官之道。文章缭绕一个核心,深入地抒发了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严正思考。五、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咆哮汩汩包庇突兀雕塑修理夸耀履历怒吼强悍浚理长锸玉玺衮衮繁殖充满韬略濡养邈远2.探究本文的主题。本文的主题具备多义性。有对中国千年官场合构成的通例剧烈批驳,有对求实、苦干、恤民、懂行的为官者人格魅力的表扬,也有接洽现实的感叹…引导学生当真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六、课堂小结本文按序号可分为三部分,儒略历仍是格里历?--再谈对于历史事件日期的推算与表白。第一部门从历史和事实两个角度确定和评估了都江堰的价值。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现实中都江堰如何制服滔滔江流的壮观气象。第三局部活泼描绘了都江堰工程的建造者、蜀郡太守李冰的形象,Omega Constellation Ladies Small。七、安排功课1.熟读课文,探究都江堰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2.剖析李冰的形象。

篇5:都江堰教案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了解内容。(1)正字音

颓壁残垣(yuán)惊悸(jì)邈(miǎo)远 汩汩(gǔ)庇(bì)护

濡(rú)养

修缮(shàn)卑处一隅(yú)履(lǚ)历 魅力(mâi)强悍(qiáng hàn)

遴(lín)选 浚(jùn)理 锸(chā)玉玺(xǐ)铁戟(jǐ)韬(tāo)略

怦(pēng)然心动 诘(jiã)问 傩(nuó)戏(2)积累词语 趋附:迎合依附。

雍(yōng)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这。圭臬(niâ): 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衮衮(gǔn)诸公:称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膜拜: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焕然:形容有光彩,如焕然一新。

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涣然冰释。2.梳理文章脉络

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四大部分,请同学们浏览各部分内容,划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第二部分: 这里的水却不同,„„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第三部分: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第四部分: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帖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写自己游览都江堰和二王庙表达作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对李冰精魂、文化内涵 的理解和感悟,也体现了作者对承传这种精神的乐观和对膜拜这种精义的欣慰。

1都江堰(节选)余秋雨

(幻灯片1)

学案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3.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过程与方法】

1.由于本文篇幅较长,一课时讲述时,只节选了一、二两个部分。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3.通过抓住文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文章主旨。4.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理解人的意志力的伟大,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善待地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幻灯片及歌曲导入2——19)

1、同学们,看着这几幅壮美的图画,听着这优美的歌曲,你心中的感受是什么?

2、进入本题内容。课题(幻灯片20)

二、简介都江堰及作者余秋雨(21——24)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册书第二单元的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的参考资料中,有个“都江堰工程”,说说你对都江堰的了解。

2、补充简介都江堰(幻灯片21——23),余秋雨代表作、写作风格(幻灯片24)

三、品读课文

1.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开头,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可以从写都江堰的关键语句入手。(幻灯片25)(1)思考:在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部分中也用了这种方法吗?

第一部分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幻灯片26——27)你认为,哪个方面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为什么?

(2)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2.美读课文第二部分。

(1)美读课文第9段,应读出“闻其声”的层次感。

在第二部分中找出描绘都江堰水景的语句,品读水之魅力,分析都江堰水流的特点。

(幻灯片28)

结合专题中的“参考资料”,谈谈使强悍撒野的水流变成驯顺规整,是哪个江中的部位在起作用——宝瓶口(见幻灯片29)

(2)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1.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2.小组讨论交流。

3.举例分析。(幻灯片30——31)

五、小结:而今的都江堰依然伟大,所以,作者发出了“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的赞叹。(幻灯片32——33)

六、拓展(幻灯片34):那么,除了这些客观的原因之外,我们能不能从更广阔、更深远的角度去挖掘长城与都江堰的不同之处,去感受都江堰的伟大呢?(这部分看时间,作适当的调整)(幻灯片35—36)(幻灯片37人与自然的和谐、38北京奥运和谐、39儒、释、道对和的理解)(结合时事,作简单的分析)

七、结束课文:

(超链接歌曲《好一个都江堰》谭维维)(幻灯片40)

八、布置作业:

1.资料后面还有3、4两部分的内容,看一下,了解作者又是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江堰的。

2.同学课后有闲暇的时间,找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看看。

2都江堰(节选)余秋雨

(幻灯片1)

学案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3.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过程与方法】

1.由于本文篇幅较长,一课时讲述时,只节选了一、二两个部分。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3.通过抓住文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文章主旨。4.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理解人的意志力的伟大,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善待地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幻灯片及歌曲导入2——19)

1、同学们,看着这几幅壮美的图画,听着这优美的歌曲,你心中的感受是什么?

2、进入本题内容。课题(幻灯片20)

二、简介都江堰及作者余秋雨(21——24)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册书第二单元的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的参考资料中,有个“都江堰工程”,说说你对都江堰的了解。

2、补充简介都江堰(幻灯片21——23),余秋雨代表作、写作风格(幻灯片24)

三、品读课文 1.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开头,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可以从写都江堰的关键语句入手。(幻灯片25)(1)思考:在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部分中也用了这种方法吗?

第一部分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幻灯片26——27)——(板书)你认为,哪个方面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为什么?

(2)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2.美读课文第二部分。

(1)美读课文第9段,应读出“闻其声”的层次感。

在第二部分中找出描绘都江堰水景的语句,品读水之魅力,分析都江堰水流的特点。

(幻灯片28)——(板书)

结合专题中的“参考资料”,谈谈使强悍撒野的水流变成驯顺规整,是哪个江中的部位在起作用——宝瓶口(见幻灯片29)

(2)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这部分看时间,作适当的补充调整)(结合时事,作简单的分析)

四、小结:

1、“都江堰”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见幻灯片30——31)

2、而今的都江堰依然伟大,所以,作者发出了“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的赞叹。(幻灯片32)

五、结束课文:

(超链接歌曲《好一个都江堰》谭维维)(幻灯片33)

六、、作业布置(可能穿插在前面的分析中):

1.资料后面还有3、4两部分的内容,看一下,了解作者又是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江堰的。

2.同学课后有闲暇的时间,找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看看。

【教学反思】

1、学生方面:

上一篇:职业规划 不是一蹴而就下一篇:十堰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就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答记者问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