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范文600字

2024-05-14

新闻写作范文600字(精选5篇)

篇1:新闻写作范文600字

摘 要: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和通讯员,为从事新闻传播而进行的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传播的首要环节,直接决定新闻传播的成败。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结果和归宿,是信息传播产生效应的最终体现,二者是唯物辩证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传播;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新闻采访者(主体)从信息(客体)的产生到传播,将经过多个环节的加工和整理才能完成。其中,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重点环节,探索二者的关系是笔者研究的重点。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定义 1.1 新闻采访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闻采访是采访者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采访者运用自己的新闻观点、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通过亲自观察、倾听,经过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新闻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由于新闻广泛的传播性,干预了人们的生活,因而新闻采访必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也只有新闻采访的实践性,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1.2 新闻写作的定义及其特点

所谓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前提,对新闻信息进行后期整理加工,向社会大众客观真实的反映正在发生且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过程,具有客观事实、广泛传播、新闻价值的特征。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在关系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采访是新闻写作必经的“第一道工序”。离开了采访,新闻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新闻写作的深度和广度。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采”多于“写”。只有新闻记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才能收集到丰富生动、题材新颖的新闻题材,才能为后期的写作提供素材。有了前期采访的准备,后期的精心加工和认真思索组稿,才会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供受众共享。二者的关系是唯物辩证,相互作用的关系。2.1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唯物主义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因此,只是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记者如果下乡采访时马马虎虎,回到单位写稿时才发现有的材料没有采访,就想当然乱写一通,闭门造车。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最基本的原则。不仅没有客观正确的反映新闻事实,更没有很好的达到传播效果。

比如,就在2014年央视报道了广东东莞黄毒猖獗的新闻,记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乔妆成嫖客进入各大酒店暗访,拍摄到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充分论证了该地黄毒严重的事实。新闻报道后,引起地方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黄浪潮,净化了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试想,如果没有央视记者的乔装暗访,就没有这篇好题材新闻报道,就不会让政府引起重视。

2.2 新闻采访制约新闻写作方式

由于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写作受制约前期采访的深入与否,题材收集是否全面。记得有个同事在采访当地公安消防大队在一个山洞解救被困老人时,由于救援时间长、道路崎岖、路途遥远,随行采访的记者缺乏吃苦精神和新闻敏感,采访中只是随意拍摄了消防战士救援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就回单位。当编辑修改稿件时,发现该新闻题材新颖,可以充分展现驻地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根本宗旨时,需要记者提供一些消防战士不畏艰难,全力以赴救援被困老人的一些细节。由于记者不在现场,没有捕捉到这些感人情节,最终这篇只能以资讯(短消息)的方式进行报道,导致新闻报道方式单

一、内容粗浅,没有到达很好的传播效益。

有的资深记者,在采访类似时间新闻时,会以观察为主的视觉新闻或现场特写,或以访谈为主的专访,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的进行报道,把新闻事件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受众的冲击力较强。不仅满足了受众对事件信息量的需求,提高了报道效果和品位,也在社会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向上,敢于奉献的良好风气。

2.3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相互产生影响

从新闻实践看,采访实际上是写作的第一道工序,不做任何采访就关起门来写稿,那就是不懂得记者的起码常识。在采访中,记者必须用脑子读生活这本书,用脑子“写”新闻稿。例如,有的记者不仅在采访中想到在写作中要用哪些事例,怎样结构,用什么样的标题,而且把主要的用词都想到了,到写作时,胸有成竹水到渠成。有的急稿,记者没等起完草稿就挂电话发稿,就是因为在采访中已经有了腹稿,否则他就无法“出口成章”了。

2.4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归宿和升华

新闻采访的成果只有通过新闻写作传播开去,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

篇2:新闻写作范文600字

一、什么是新闻

新闻姓新。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情的报道,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新闻的新在于事实新,材料新。

新闻的特点

用事实说话;写新鲜的事实;要迅速及时。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

具体、准确、简练。

新闻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为什么)。有时还要加一个何果(怎样)。

二、怎样采写消息?

消息:以简洁的文字和语言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现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它是目前最广泛、最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写消息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内容要新鲜。这要在选择题材中下功夫,从比较中发现什么才是新的事实、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问题。

如:《庄稼人进考场》(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农民资格考试)

第二,事实要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第三,讲究时效性。采写要快,写作要快,就像取快照,立等可取。

第四,篇幅要短,容量要大。

第五,具有可读性。写得通俗、生动、形象。

三、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

新闻作品要怎样选材?

哪些事实是新闻事实该写什么?

所谓新闻,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变动;而所谓新闻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新近发现的事实、新近变动的事实、新近消失的事实、新近萌芽的事实,这些事实必须是反映本质的事实,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写稿最关键的是选材,写作技巧尚在其次。

怎么判断某一事件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

最关键的是要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作出估量和判断。具体而言:

此事在本单位及本行业的影响如何;

此事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新政策的关系如何;

此事能否引起公众对其普遍性的思考;

此事是否有特色,能否引起公众关注;

此事是否有人情味、趣味性。

[例]材料一大堆,选什么写?

如:有一篇稿子,写某学校一个中队为一些同学过生日,从头到尾写得热热闹闹。按说,这类报道已经有过一些,不宜再用。可是,编辑发现来稿中提到了过生日的同学中有两个是边防军的孩子,而且这个生日晚会主要是为他俩开的,这是最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这篇稿子的特点,是给边防军的孩子过生日,这是一般生日晚会所没有的事情,所以,它是新鲜的、重要的、值得突出表现的。如果像原稿那样,只在中间提一下,特点就被淹没在平常的材料中了。

需要注意的是,主题集中了,一篇报道最好只体现一个主题思想,只说明一个问题,只叙述一件事情,让人看来清清楚楚。

由此可见,当你占有一大堆材料时,第一件事就是应当确定一个新的主题;第二件事是抓出最有特点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主题。做到这两条,你就会写出高质量的稿件。

怎样的事是有报道价值的?

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包括:事实的重要性(影响力)、时新性(时效)、接近性、显著性,以及知识性、趣味性、人情味等。

还要注意该事实的宣传价值。

哪些不算新闻事实不该写什么?

日常工作不是新闻,日常工作中包含的信息才是新闻。

怎样报道日常工作,才能使稿件有人看?

四、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

新闻的体裁与题材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鲜、简明、生动、深刻。

新闻因人而生动要把镜头(笔触)对准人;

新闻因矛盾而生动要在矛盾集中处展现新闻。

⑴在矛盾冲突处找故事:略。

⑵在有情节、细节处找故事:细节是新闻中最微小、最生动、最传神,也最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事实。在一篇新闻中,它所占的字数一般不多,但它的作用非常巨大。

一个生动、感人的小情节,往往能触动人的情感和灵魂,让人铭记一生。

读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人,都不会忘记藤椅上的那个被臂肘顶穿的洞;看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人,都会记得那位死去的战士口中仍咬着敌人的半只耳朵;听过孔繁森事迹的人,谁不会被他殉职后在他身边只找到8元6角钱所震撼!

细节要精。

⑶在有人情味处找故事:略。

稿件报道日常工作的时候,需要突出其中包含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表现本单位工作,需要着眼于全局,从某个(某些)具体的典型的事例来反映全局;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从具体的事例写起,从生动的事例切入,从有故事性的话题写起,使稿件有吸引力,有可读性。

怎样挖掘新的报道思路:

⑴对立统一反向找题目;

⑵追踪演变纵向找题目;

⑶触类旁通横向找题目。

常见新闻体裁之消息。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题好一半文。那么,怎样炼铸新闻标题?

标题制作四原则:

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突出新闻主要事实;写作要准确、简洁、新颖,有文采;体现立场。

导语是新闻的浓缩、概括和提炼,标题则是导语的再浓缩和再提炼。

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华社对新闻导语曾提出过三项要求:新闻的高潮应该放在前面,而不是放在后面;开头几句话,就要把主要意思写出,使读者不能不看下去;在第一段里就用生动的语言把读者抓住。

导语的形式:概括式导语(直接交代几个w)、新闻式导语(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引语式导语(直接引用新闻主人公最关键最生动最能表现其特色的讲话)、对比式导语(在交代主要新闻事实的同时,也把另一个重要性与前者相近、或意思与前者相反的新闻事件也同时写入,作为对比。

最常用的导语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在前面称为导语的部分,后面部分则是导语的补充和展开。再以后则按新闻的重要性依次排列材料,最次要的放在消息的尾部。

怎样写好消息的主体?

写出特色:越具体越易写出与他人不同的特色,越具体越易生动。由小见大,从具体写出一般,从特色反映整体。基层的凡人小事,有典型意义的工作经验,围绕中心工作克服某项困难所采取的办法,都是采用较高的稿件。

主题集中:一般一篇稿件只需要也只能表现一个主题。

表达方式:多用事实,少用概括;多用叙述,少用描写和议论。

切口宜小:切入口越小越容易具体,越容易出特色。

怎样运用老事实?

老事实,新角度;新由头,老背景;老事实,新发现。

怎样写消息的背景?

不一定每篇都有,但背景一定要能对新闻主体起衬托作用,背景写作宜简明扼要。

常见新闻体裁之二通讯。

寻珠(典型事例),穿线(主题),围绕主题展现典型事件,以典型事件为主干,以情节、细节为表现内容,以概括性语段为辅助、为过度。

从微观层面看不该怎么写:略。

消息和通讯来稿中的常见病:略。

新闻消息与工作简报的异同:略。

怎样从新闻素材中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主题先行式、寻珠穿线式、对比衬托式。

五、新闻体裁的创新

讲故事与抓问题已成为新闻写作创新的重要潮流。

1、故事化新闻的两个要领找故事、讲故事。

怎样找故事:找人头、找矛盾、找场景。

六个步骤:找视点、找焦点、选题材、设问题、寻细节、做调整。

怎样讲故事:讲述曲折、设置悬念、捕捉细节、从场景写起、从直接引语写起、从读者兴趣点写起、从对比写起,把握好新闻细节。

讲故事要注意避免哪些误区?

2、问题新闻的两个要领抓问题,谈问题。

问题新闻的选题标准:报道的新鲜性、释疑的准确性、受众的关注性。

怎样抓问题:在新闻事实、记者认识、受众需求三位一体的提炼中,寻找最佳的交叉点。

同时,注意把握好问题的针对性、敏感性、深刻性。

写好问题新闻,还要讲究提出问题的方式。

新闻写作形式的创新方式层出不穷,但不管怎么发展,变动的只是信息的载体,新闻总是要由人来采访、来写作的,如何发现新闻、如何表现新闻是新闻从业人员永恒的主题。

六、新闻作品的创优与创新

几大亮点:

⑴重大主题报道:

主题宣传要找好角度

好的新闻(消息),避免近日。好的题材,新闻要素要补全。

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新闻由题材决定。其次是写法。

如何做好主题报道?8个字:地方特色,全国眼光。

如:2006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先进性教育的民间期待》,角度、切口小,既切近群众,又反映重大主题。这是钱江晚报的一组报道。

去年的十七大报道,怎样才能搞得与众不同?既让政府满意,又为群众喜闻乐见?《嘉兴日报》策划了一组迎接十七大的报道,栏目是:十七个一喜迎十七大。选取典型,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撷取最深刻的感受、一个老党员的形象,更多的是体现个性,这样更生动活泼。

《南湖晚报》是这样报道的:喜迎十七大,十七堂党课在党的诞生地。

先发一条短讯,由谁来讲?由群众参与推荐讲课人及讲课内容。这次报道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不是单纯的传播,而是重要的互动,影响力广,辐射面大,效果很好。这是宣传报道上的一个创意。

篇3:新闻写作范文600字

关键词:现场短新闻,写作,鲜活感,技巧

现场短新闻是常见新闻体裁之一, 它与其它新闻最大不同点在于记者在现场进行目击式报道。由于现场短新闻是以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等来报道新闻事实, 以“活动”着的视听形象和现场情境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 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现场短新闻的写作, 固然需要抓住“现场”和“短”这三个字, 而强烈的的鲜活性在传播中尤其重要, 它是对现场短新闻的基本要求, 也一直是记者们追求的写作表现效果, 有了强烈的鲜活感, 能给人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的感觉, 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现场短新闻的鲜活性的表现

现场短新闻的鲜活性是指新鲜而充满生命活力, 鲜活表现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场鲜活。现场鲜活是指要营造与新闻内容相匹配的环境氛围, 让读者有亲历现场、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又能有效地烘托和提升新闻主题。现场短新闻具有较强的鲜活性, 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记者的现场感受, 只有到了新闻发生的现场, 用自己的亲身感受, 用感官去收集各种有价值的材料, 才能向读者展示新闻事实的整个过程, 让读者跟随记者的脚步, 进入新闻发生现场, 感受到真实、鲜活的现场气氛。目前有些现场短新闻对现场写得不够鲜活, 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不能及时亲历现场, 无法做到目击式的报道。二是到了现场没有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 不能有效地收集材料。三是报道视角单一, 缺乏多角度表现。

二是人物鲜活。人物的鲜活, 主要是指在新闻报道中, 要抓住人物特点, 充分运用符合人物身份、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 把人物的性格突出地表现出来, 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强化现场短新闻的鲜活感, 离不开对人物的表现, 有不少的现场短新闻, 人物往往成为事件的中心, 因此, 让新闻中的人物鲜活起来, 也就成为现场短新闻鲜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是语言表达鲜活。现场短新闻的重要特点就是“短”, 它一般几百字, 多则一千字, 要在这短小的篇幅里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体现出鲜活的特征, 营造出强烈的现场感, 文字表达要简明、精炼、准确, 体现出过硬的表达功夫。

二、现场短新闻的写作要突出“巧”字

现场短新闻的写作如何才能突出鲜活感呢?在写作时, 突出“巧”字, 以达到强化鲜活感的目的, 具体来说,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一是巧妙切入, 大题小做。现场短新闻切入点一般位于报道的开端起笔处, 是整篇报道的“眉眼”, 题材形式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场面、一个人物、一个情节、一个细节等, 如果切入得当, 不仅能吸引受众, 而且有利于展开新闻主体事实, 恰当地表现主旨。但要做到巧妙切入, 前提是报道人必须亲历并深入现场, 成为新闻事实的目击者, 甚至是直接“参与者”和见证人, 通过敏锐洞察, 收集大题材料, 并通过巧妙设计。

所谓大题小做, 即指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立意上要高远, 要着眼于大局, 要围绕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重大主题服务, 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服务, 做好党的“喉舌”。小做不仅是指篇幅短小, 更主要是指事情小, 指那些不起眼、较平凡、往往不易引起大家注意的事。小做的过程中, 要善于将新闻事实和人物置于大社会背景下进行比较, 并以党的中心工作和近期宣传主线作为参照, 对题材通过比较和取舍, 选准具体着眼点, 通过具体典型生动的事实和有根有据的道理来体现新闻价值, 于细微处见精神, 表现主题的目的, 通过大题小做, 以小见大, 可以避免大话空话套话, 让新闻报道可信、好看。

如:2016年2月16日《右江日报》“农家春联传心声”报道的是在2016年正月初二, 记者在 (百色市) 德保县马隘镇多意村采访, 通过家家户户有关二孩政策的春联内容。透露出农民对党的新政策的赞颂:“二孩全面放开, 虑后思前为国计;一策仍须坚守, 高瞻远瞩利民生”“人多隐患, 力少堪忧, 均衡发展藏关键;调整计生, 统筹养老, 伟大复兴露主题”“施行一子安国策, 开放二孩顺人心”。

二是巧用细节, 激活事件。细节是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层面上的一个细小的环节, 它是构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特征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虽小, 但力量无穷, 新闻作品要以情感人、形象生动, 就必须要有细节描写, 高明的记者, 往往通过捕捉那些能够反映新闻事件本质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生动传神细节。

如何才能对现场的细节进行有效地捕捉, 获得理想的细节, 更好地揭示作品的主题呢?第一, 明确采访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 采访就会有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有利于确定采访内容和选择报道角度, 及时地发现和抓取稍纵即逝的细节。第二, 了解新闻背景。现场短新闻的新闻背景一般是指事件或人物的历史与社会背景、现实状况、个性特点、个人爱好、职业生涯、人生观念等, 掌握这些背景材料, 有助于记者对细节的把握, 更好地完成采访任务。第三, 开放感官。人的感觉器官主要有眼、鼻、舌、耳、手, 形成了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 作为记者, 到达现场后, 善用感官来收集材料, 做到五勤”, 即“脑勤”“腿勤”“眼勤”“口勤”“手勤”, 这样能够捕捉现场生动的细节。

如:如2016年3月9日《右江日报》新闻“春天忙着金秋事”, 新闻报道得是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头塘镇头塘村平泗屯村民在小番茄丰收后的高兴心情, 报道有其中一段描写:“田间地头, 未成熟的小番茄犹如一串串个大肉多的青葡萄, 成熟的小番茄整株红通通的, 犹如爆发的‘小火山’, 枝桠端头簇簇小黄花摇曳生姿, 每一幕都是丰收的好兆头。新春收获新盼头, 正在地里为番茄树剪枝叶的平泗屯村民黄忠平和韦秀分说, 小番茄陆续成熟上市, 他们希望猴年风调雨顺, 番茄树免遭病虫害, 且价格能在高的基础上维持稳定。”在该段文字中, 记者充分利用了视觉的感官功能收集材料, 观察细腻, 并采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 运用优美的散文化语言, 生动形象写出了丰收的景象和农民喜悦的心情。

三是巧于借鉴, 形象表现。新闻与文学虽属不同体裁, 但二者都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反映客观现实的, 有许多相融相通之处。恰当地借鉴文学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使新闻这个“易碎品”, 借助文学之力得以保存, 能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趣味性, 有利于提高新闻作品的地位, 提升新闻的鲜活感, 促成新闻作品价值的实现。

从新闻作品的结构部分来看, 标题、导语、主体都可以运用、借鉴文学艺术手法。如2016年03月17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两分钟五条命一个军人的成功营救”采用了形象化的方法, 在对现场的描写中, 细节形象:

“现场一片狼藉。剧烈的碰撞导致小轿车严重变形, 发动机冒着黑烟, 油箱内的汽油不断渗漏到地面上。”

“有人掏出手机开始报警。汽车的黑烟越来越浓, 并出现刺眼的火光。”

在文中, 有些地方借用了小说人物对话手法来表现人物, 通过对话, 人物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

“有围观的群众拉着万年县交警中队指导员彭元发的手, 指着已经远去的彭瑶才说, 今天这几个人, 要不是那个小伙子出手相救, 他们恐怕就没命了。

‘小伙子, 你是哪里人?’彭元发快速追上了水兵彭瑶才。

‘我只是路过的。’

‘小伙子, 你是干什么的?’彭元发想留下这位救人英雄的联系方式, 就一直追着问。

‘我是军人!’抛下这句话, 彭瑶才就离开了。”

篇4:新闻写作复习题[范文模版]

一. 概念

1.藏舌头的艺术

舌头,即新闻报道中的思想观点。新闻报道,尤其是动态消息,记者并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即通过发表有形的意见来说话,而是叙述和再现事实,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来反映现实,采取“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方法,即通过发表无形的意见说话,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藏舌头的艺术”。

2.软导语

软导语也称作“特写导语”或“延迟性导语”。软导语有几个段落,逐渐进入主题,它暂不告诉读者报道的主要内容,而采用描写或讲故事的方法挑起读者兴趣。

软导语的主要类型有描写式、影响式、议论式、悬念式、引语式、设问式等。

3.硬导语

硬导语也称作直接导语,在文章的第一句话里概括报道的主要内容。通常只有一句话或至多两句话。它直击要点,开门见山。

硬导语的主要类型有概括式和影响式。

4.华尔街日报体

从与重大新闻事件有关的某一有趣的小故事写起,在小故事讲完后再用一个过渡段将小故事与新闻事件联系起来,待新闻事件写完后再把笔锋折回到开篇的小故事,这种体例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首先使用的,所以称为“华尔街日报体”。

5.总分式结构

导语总括各个新闻事实的共性,然后分别叙述各个新闻事实,这些事实是并列关系。这类结构适于时间跨度大,范围比较广的综合新闻、经验新闻、公报新闻等。

6.影响式导语

解释读者和受众如何受到某个问题影响,它使报道看起来新鲜而有针对性。影响式导语特别适合于政治新闻的报道,它回答了“结果如何?”“对于受众意味着什么?”等问题。

7.新闻跳笔

新闻写作特有的笔法。从结构上看,它是多段体,而且段落短小,与一般的文学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不同,消息在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有较大跳跃。

8.白描

借用于中国绘画的技法。在文学作品和新闻写作中,指文字描写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它是直接叙述和描写的高度统一,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进而突出新闻价值,便于受众在快速交流中接受。

简答

1.简述并评论倒金字塔结构

答:⑴ 倒金字塔结构就是新闻中重要的材料放在导语中,次重要的材料放在稍

后的段落,最次要的材料刚在篇末,从导语到结尾,新闻材料的重要性呈递减趋势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⑵ 倒金字塔结构产生的意义在于:将新闻最重要、最精彩、最终结性的信

息放在开头,迎合了人们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心理,标志着新闻报道文体的独立。

⑶ 倒金字塔结构的优点有:

① 便于受众阅读和收看新闻时掌握重点,合理利用时间。

② 利于记者写稿,快速报道,也有利于编辑编稿,视版面情况随时删减

稿件后面的段落。

③ 有利于形成短快结合的文风,符合信息传播特点。

⑷ 倒金字塔结构的缺点是:形式程式化,结构呆板、单一,显得零碎、无

文采,枯燥乏味。

⑸ 倒金字塔结构适合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

6写作难点在于准确掂量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材料的分量,排列出材料的主次,记者观察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对材料的主次有不同认识,尤其是政治材料,注意提高记者的政治理论水平

2.新闻主体的写作要求

答:① 围绕一个主题取材,扣紧主题

② 叙事尽量具体、充实,避免空洞,使读者对报道有较完整的了解③ 叙述生动,行文有变化,保证读者有兴趣

④ 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

⑤ 杜绝新闻腔

3.动态消息及其写作特点

答:⑴ 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指及时反映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迅速反映

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状况、新动向、新问题的简短新闻,也包括会议活动。一般是一事一报,当天事当天报。篇幅短小,文字简洁,有短到几十字,两三句话的,称简讯或简明新闻。

⑵ 写作特点:

① 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主要着眼点

② 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主要的价值取向

③ 以突发性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

④ 以客观叙事为基本特征

⑤ 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主要写作原则

⑥ 要给人以动感和现场感

4.新闻产品的特点

答:① 易碎产品:新闻具有时效性,在发新闻上分秒必争,新闻还具有排他性,体现了新闻的竞争性; 新闻具有时机性

② 机遇产品:要求新闻记者善于观察,抓住机遇

③ 组合产品

④ 选择产品

⑤ 传播产品(能否传播决定着新闻价值的有无,传播范围的大小决定着

新闻价值的大小)

5.举例说明电视新闻如何写画面

① 遵循视觉逻辑:例:一条消息中时间和地点按时间顺序变更,如召

开会议时,没有采访到开始,晚上代表团讨论时,让被采访者叙述

白天的事为好。

② 不要与画面重复:如画面为明星表演溜冰,文字说某明星业余爱好

为溜冰,或从小喜欢溜冰等为好,不要说她滑的怎样等观众能看到的内容

③ 不要与画面竞争:文字解说点到为止,画龙点睛

④ 不要让观众猜画面:出现不熟悉的人、地点等要交代清楚

⑤ 要让观众进入画面:解说不宜过满 ; 不宜旁迁他扯 ; 不宜过多

绕弯子,设置文字障碍 ; 不宜平铺直叙

二. 论述

1.如何用事实说话?

答:⑴新闻报道,尤其是动态消息,记者并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即通过发表有形的意见来说话,而是叙述和再现事实,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来反映现实,采取“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方法,即通过发表无形的意见说话,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藏舌头的艺术”。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观点。作者的倾向性通过事实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而不是特意将它指出来。

⑵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到用事实说话:

① 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

Ⅰ.典型事实是记者表达倾向和观点要考虑的事情。也就是选择最具有新

闻价值的事实说话。事实选得好,有以一当十的作用。这种以一当十的新闻事实就是典 型事实。

Ⅱ.典型事实具有如下特点:

ⅰ.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ⅱ.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ⅲ.具有接近性

ⅳ.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②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Ⅰ.“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进而

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Ⅱ.第一人称再现法是“再现场景”一种常用的手法,也就是由记者直接

把读者带入现场。报纸通过描写,电视通过画面和解说,广播通过同期声来再现场景。在批评类报道中,通过场景再现,让事实说话,即记者目击记,更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③ 运用背景材料(新闻背后的新闻)说话

新闻背景材料是新闻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烘托新闻事

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

在新闻写作中,要通过以下方法来运用背景材料:

Ⅰ.善于联想。善于联想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

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作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提示性)

Ⅱ.善于对比。通过背景材料进行对比与衬托,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

事物的本质。

Ⅲ.让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报道同一事实,选用不同的背

景材料,会反映出记者和?不同的立场,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和

观点,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影响。

Ⅳ.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④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新闻写作不分割得部分,新闻事件中当事人说的话,新闻之外的某些消息源说的话(不包括官方报道的某某说,某某指出之类)

作用:⑴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出现的单调乏味和概念化⑵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⑶利用新闻人物之口,表达记者的想法,使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加强了说服力。

2.新闻背景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在写作中穿插背景

答:⑴ 定义:新闻背景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说明,用来解

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

挥新闻主题服务。

内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

⑵ 作用:

⑥ 阐释新闻事实

⑦ 阐明意义、深化主题

⑧ 提供知识、增加趣味性

⑨ 表明观点

⑶ 穿插方法:

① 背景先行于新闻标题之中

② 在导语中使用

③ 在主体中穿插

篇5:新闻写作范文600字

第一章 新闻报道

一 新闻本源:指新闻产生的根源。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二 新闻根据:指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新闻根据包括: 1 事实根据: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时效根据: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要素根据: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一个“H”):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这六个要素缺一个,新闻根据就减少一分;若三个以上要素交待不清,这篇报道的真实性就大有疑问。来源根据:要适当的交待新闻的来源,而交待了新闻来源,只是表明记者“言出有据”,不能保证事实绝对可靠。三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 客观的叙述事实。2 要真实。3 要公正。4 要全面。5 要有立场,坚持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 要迅速及时。7 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体裁

一 新闻体裁主要分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两大类。二 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 1 消息: a 动态新闻:以迅速简洁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为特征。它一般一事一报,简明扼要。动态新闻中的简讯则仅用一两句话交待新闻事件的概况,一般不交代事情的发生过程和背景情况。

b 综合新闻:指对同一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2 深度报道: a 解释性报道:侧重说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含义与社会影响,也包括对事件发展趋势的展望。

b 述评新闻: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夹叙夹议,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评说。3 通讯: a 纪实性通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b 新闻故事 c 访问记 d 散文体通讯 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实、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三 新闻报道体裁的分类依据: 1 表现手法。2 口吻和人称。3 结构布局

第三章 消息的基本构成 一 新闻标题: 1 标题的结构: 例: 钞票“铺”不了路 匕首吓不倒人(引标、虚标)百余群众追捕抢劫犯(主标、实标)巴西海军军火库发生大爆炸(主标题、实标题)50公里外可看到巨大蘑菇烟云(副标题、实标题)

主标题:字号最大,最引人注目,一般用来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

辅标题:分文副标题和引标题,引标位于主标之上,字号较小,对主标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渲染;副标题位于主标之下,字号最小,起补充,注释作用。消息标题的作用: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一件什么事情,吸引读者阅读。3 消息标题制作的原则:a 要贴切传神;b 要具体明了;c 要简练生动。二 消息头 消息头主要有“电”、“讯”两类。消息头的作用:a 使消息明显的区别于其他文体。b 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c 表明消息来源,以利读者判断。d 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密切联系在一起,迫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翔实,新鲜,生动。三 消息导语: 1 消息导语的作用:a 以省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何新闻信息。b 一语定意,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c 吸引读者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a 出语不凡,不落俗套。b 要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c 要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d 要清晰、简明、生动。e 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其余部分。新闻由头:指在时效上、内容上较为新鲜,可以以新代旧的新闻报道材料。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a 由近及远法:b 现场观察法;c 避旧出新法 4 新闻导语的类型: a 叙述型导语:又分为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 b 描写型导语:又分为见闻式、特写式

要求:1)明确描写目的,描写是为了生动的表现报道主题;2)描写要简洁传神;3)描写要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

c 议论型导语:又分为引语式、设问式、评述式 四 新闻躯干: 1 新闻躯干的功能:a 解释和深化导语;b 补充新的事实。新闻躯干的写作要求:a 围绕一个主题取材。b 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新闻人物和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认识。c 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兴趣。d 段落层次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五 新闻背景: 1 新闻背景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背景的类型:a 衬托对比性材料(给新闻带来戏剧性效果,增加可读性);b 注释说明性材料(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帮助读者理解);c 分析解释性的材料(说明新闻的原因,意义)新闻背景的要求:a 一定要紧扣报道主题或主要新闻事实,要尽可能少而精,防止喧宾夺主。b 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c 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它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灵活的穿插在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或结尾之中。六 新闻结尾: 1 新闻结尾的方法:a 自然结尾法;b 拾遗补缺法;c 逐章见义法;d 别开生面法 2 新闻结尾的写作要求:a 要紧扣主题,使其为表现和深化主题服务。b 新闻结尾要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c 新闻结尾宜顺势而行。d 新闻结尾应力求简洁,不重复。e 新闻结尾要令人留恋,或取豹尾之意,遒劲有力,给人强烈印象,或取撞钟之意,余音绕梁,使人掩卷长思。

第四章 新闻结构形式 一 倒金字塔结构: 1 特点:a 完全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b 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者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

c 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即在新闻导语中只突出一两个最吸引人的新闻要素。d 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比较简略,每段文字很简练。e 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适用范围:适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新闻,而对于某些非事件性新闻就不太适宜了。

二 时间顺序式结构: 1 特点: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作 适用范围:适合那些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三 悬念式结构: 1 特点:开头是一个带悬念的新闻导语,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读者胃口,以后的段落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顺序写作。适用范围:适用与那些戏剧性情节性见长的报道,特别是新闻事件亲历记,目击记,新闻故事等。四 并列式结构: 1 特点:有一个概括性的导语,随后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并列关系。2 适用范围:适合于那些公报式新闻或经验性新闻。五 关于新闻结构的总体要求 要根据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选择确定新闻结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要统筹兼顾,上下贯通。谋篇布局从大处着眼,各个部分要统筹兼顾,互相呼应。新闻背景材料不宜穿插在各大部分的衔接处。要照顾读者的阅读心理,新闻报道中的句式最好短一些,每段也以一两句话为宜。4 要赋形定势,匠心独运。新闻报道“大体须有,定体则无”,要根据需要探索适合的新闻结构形式。

第五章 新闻主题

一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它解决的是报道要表达什么,反映什么的问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二 新闻主题的特征: 1 新闻主题是客观性与观念性的统一。2 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3 新闻主题既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三 新闻主题的选择和确定: 1 审时度势,根据手中所掌握的材料的特点,以及最能恰如其分的反映实际情况的角度确定最佳新闻主题。新闻主题的选择要因人因事而异,但总的原则应是不落俗套,独辟蹊径。选择新闻主题要兼顾读者的阅读心理,要选择读者最关心的内容,与读者利益关系最近的内容或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作主题。4 选择主题要注意舆论导向的正确性。5 选择主题要注意现实针对性。四 新闻主题的提炼方法: 1 追根究源法 2 对比联系法 3 见微知著法

第六章 新闻材料

一 新闻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二 第一手材料指那些记者直接接触新闻事实时所得到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记者从当事人或者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是第二手材料。

三 新闻材料的鉴别:1 材料来源;2 材料的性质;3 材料形成的时间;4 材料产生的原因与条件。5 对同一内容不同材料进行分析、比较。

四 新闻材料的选择原则:1 要选择真实的材料。2 要选择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3 要选择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

第七章 新闻语言

一 新闻语言指的是“新闻作品”的语言,它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二 新闻语言既要遵守祖国的语言规范,又要富有时代气息。三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点03年已考过,只简单看一下即可。)1 准确:1)注意词义差别;2)要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3)要讲究“立言得体”。2 具体、清晰;通过阅读新闻,读者的头脑中应该形成对于事实的图像,新闻要突出事实而不能全是概念、说教和感情抒发。新闻报道用于就要讲究具体、形象,你描写具体细腻一些,读者得到的印象也就真切一些。你的报道若是形象生动,那读者就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一般。生动:1)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2)注意长短句搭配,有节奏感。3)要多使用形象化语言。4)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5)多用动词。6)交替适用记叙、描写、议论、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报道效果。4 朴实、简洁

第八章 各类新闻的写作 一 简明新闻: 1 概念: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短、迅捷的一种体裁,又称简讯、短讯、快讯和一句话新闻。特点:a 篇幅短小;b 结构简单;c 叙事简明;d 一般一事一报;e 要求简而不陋。二 动态新闻: 1 概念:动态新闻是迅速及时的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新闻报道的统称。特点:a 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其主要着眼点;b 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其主要价值取向;c 以突发性事件为其主要报道内容;d 以客观叙事为其基本特征;e 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其主要写作原则。f 动态新闻要给人以“动感”与现场感。三 综合新闻 概念:综合新闻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统称。2 特点:a 综合新闻所涉及的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b 通过综合新闻事实表达新闻主题,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c 注意点面结合,多角度的反映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概貌。d 注重导语的构思与背景材料的交代;e 重视新闻根据,新闻来源的交代;f 注重分析,却又以客观叙事的方式表现。四 述评新闻: 1 概念:述评新闻是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载体。写作特点:a 视野开阔,材料丰富,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向;b 跳出材料概括,抓住典型举例子;c 边述边评,讲究逻辑,不摆架子,以理服人; 五 事件新闻: 1 概念:事件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

事件包括:a 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突变;b 重大自然灾害;c 重大交通事故;d 暴发性流行病;e 重大刑事案件;f 对社会各界有较大影响的新发现或新成就。六 非事件新闻: 1 概念:是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上都有别于事件新闻的新闻报道的统称。特点:a 它不以记录突发事件为满足,而是注重事物渐变过程中对某些带有规律性内容的揭示;b 具有新闻性;c 综合归纳多个事件或事实;d 非事件新闻,写作要找新闻由头,发表要寻报道时机;e 非事件新闻仍需以写实为主;f 在表现手法上,非事件新闻一般描述、概括兼而有之;g 非事件新闻是一种透视性的新闻报道,它要求记者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与新闻洞察力。3 广义的非事件新闻包括综合新闻、记者见闻、记者述评、新闻综述、采法札记、工作通讯等多种形式。狭义的非事件新闻限于消息体裁。七 人物新闻: 1 概念:人物新闻就是通常说的人物消息。是以消息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特点:a 篇幅短小,叙事单一;b 时效性强,所表达的内容必须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时”c 有一定故事性,能够打动人心;d 人物新闻要求“一人帅事,以事显人”。3 写作要求:a 要选准新闻人物;b 不要贪大求全;c 力求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得益彰 d 注意以事显人。在人物新闻中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思想品格的方法:a “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b 记其行而明其心。c 通过捕捉人物的神态、语调的变化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或性格特征。八 会议新闻: 1 概念:会议新闻是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报道的总称。集会新闻 集会新闻特点:a 讲究规格程序;b 注重声势与气氛。c 突出演讲内容; 工作会议新闻的写作要求:a 要从纷繁复杂的会议内容中,挑出读者最关心的新闻信息,突出地写入报道。b 要善于抓住会议召开的背景。c 要兼顾会场内外。九 社会新闻: 1 概念:指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特点:a 传通性大;b 民间性强;c 人情味浓;d 涉及面广 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a 尽量写出情趣b 尽量追求时效;c 写作要不拘一格

第九章 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一 通讯是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大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个人物,一种经验,一个问题的报道形式。

二 通讯的特点:1 新闻性;2 完整性;3 形象性;4 四个区别:a 通讯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b 通讯已报道的客观性与评论、调查报告相区别;c 通讯以较强的时间性与回忆录、人物传记相区别;d 通讯以叙述描写的形象性、故事性、细致性与消息相区别 三 通讯的种类:1 人物通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2 事件通讯:报道突发的、为受众所关心的事件,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事件。3 工作通讯:通过各种典型事实,反映各地区,各条战线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和方法;提出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而没有获得解决的各种问题;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4 风貌通讯 四 通讯的几种表达方法: 1 叙述:a 从头到尾的叙述法;b 头足倒置或中心开花的叙述法;c 中断过程穿插材料的叙述法;d 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叙述法 描写:a 人物描写;b 场景描写;c 细节描写 议论、抒情:a 开头之处作诱导;b 关节之处作渲染;c 衔接之处作揉和;d 结尾之处作抒发

作用:a 揭示本质,深化主题;使事物形象光辉;b 借助议论,阐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c 激发读者感情;

五 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1 叙述的直接性;2 描写的直观性;3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4 对话的实录性; 六 通讯的主题:要求是,集中,新鲜,深刻

七 通讯的结构:1 纵式结构;按事情发展 2 横式结构,将几个侧面集纳。3 纵横结合的结构

第十章 各类通讯的写作

一 人物通讯(具体的形象的报道各类人物的事迹、经历的新闻文体)的要求: 1 着力从写人物的具体事迹中,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感情。2 要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 正确处理人物通讯写作中的几个关系:a 人物与群众的关系;b 人物与社会的关系c 人物与家庭的关系d 人物与党的关系; 二 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形象的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事件通讯的共同特点:a 新闻性与具体性;b 典型性与重要性;c 完整性与形象性 3 写作要求:a 以人记事,以事带人;b 故事完整,主线突出;c 寓清于事,寓理于事;d 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三 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指问题性、论述性、经验性的通讯。工作通讯的内容:a 提出并探讨当前实际工作和人民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b 某个地区,单位,部门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的经验,教训,某些具有普遍意义和借鉴作用的工作体会。c 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方面有普遍启迪作用的事例评述d 揭露性、批评性的典型报道。工作通讯与工作总结的区别:a 在对象上,工作总结是上下级之间报告工作情况的;工作通讯却是面向广大受众,包括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受众的。b 在内容上,工作总结比较全面,必须反映工作概貌、问题、经验、措施以至努力方向;工作通讯则要求集中、尖新,有现实针对性和迫切性;c 在写法上,工作总结是第一人称汇报情况的口吻,概述多,架子较大,涉及面广,结构较死板,工作通讯则多以第三人称作客观报道,除了叙述外,还多用描写、抒情和议论,抓住一点加以引申即可。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求:a 提出问题具有现实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b 阐述问题和经验力求透彻具体;c 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四 风貌通讯: 1 风貌通讯是着重描写事物发展中新变化、新面貌的通讯。写作要求:a 善于观察,突出见闻;b 抓住特征,着力写“变”c 缘物寄情,感同身受。d 知识丰富,文笔增趣

第十一章 特色通讯的写作 一 新闻特写: 1 新闻特写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特点:a在选材上,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要素片段。b 在结构上,多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程度安排材料。引言-叙述-最高潮;c 在角度上,切忌从头到尾的流水帐,要求选取特定角度,出奇制胜。3 写作要领:a 要抓住生动的形象。b 要抓住事物的特征。c 要抓住情节的高潮。4 新闻速写:指在短暂的时间内,即景写生,粗线条描绘勾勒对象的形象动态,反映出事物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的报道手法。5 新闻素描:指主要依靠朴素自然的描写手法,淡色轻抹,质朴自然,准确平实的记录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新闻体裁。二 深度报道和大特写: 1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的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的特点:a 题材的重要性;b 材料的详尽性;c 内涵的深刻性;d 体裁的综合性;3 深度报道的形式:a 单一类,包括:1)提出问题型,2)分析解释型,3)综合概括型;4)典型传播型,5)对比解释型;b 集合式的深度报道,包括:1)连续报道: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的报道;2)系列报道:对于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用不同体裁进行的一系列报道。3)组合报道:围绕某一主题,将不同地点,单位和不同内容的新闻编排组合在一起的报道。大特写:大特写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方式。大特写的特征:a 新闻性;b 社会性;c 深刻性;d 艺术性。三 解释性新闻报道: 1 解释性新闻,是一种充分运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与纯新闻的区别:a 对新闻要素的叙述,着重点不同:b 背景材料的运用不同;3 解释性报道与评论、社论的区别:a 前者内容较实在,一般不直接发表意见,后者则以发表意见为主。b 前者反映记者个人观点,后者反映集体观点。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求:a 把(WHY)作为高潮和重点,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反映事件的来龙去脉;b 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点明事物的意义、特征;c 把今天的实践,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它对明天的含义。d 把某一事件与一系列其他有关事实联系起来,从比较对照中揭示其本质,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其他文体

一 广播电视稿写作的特点和要求: 1 要严格注意内外有别,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2 事实具体,实实在在。3 通俗易懂,采用口语。

上一篇:滕王阁序下一篇:禁毒教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