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的读后感

2024-04-30

冰心作品的读后感(精选8篇)

篇1:冰心作品的读后感

——《繁星·春水》读后感

冰心以自然和谐的笔调描绘生活的一幅幅精彩图画,如诗如卷。人情之美、自然之美、母爱之美,多么清丽、多么细腻、多么温柔,谁又能知晓文字中藏着的秘密——爱的力量。

《繁星·春水》里有那么多点点繁星一样的哲理,微风里烛光中,这一首首简短的小诗饱含多少人类之爱啊!散文和小说是冰心表达对生活热爱和自然之美的途径,它们哀而不伤、含蓄不露。其中一句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不论你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你母亲的心魂,总饶你身旁,保护你抚抱你,使你安安稳稳一天天的过去。寥寥几句,饱含了多少浓浓的爱,赞颂了这世间最崇高最伟大的爱——无私的母爱。这便是爱的力量。

在“爱”里有个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母爱。冰心歌颂着母爱使我联想到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个学习成绩不如意的孩子,不能象母亲想的那样一直名列前茅。一次他想体验当上帝的舒适惬意,便把自己的手机号码改成上帝的热线,他假扮上帝从母亲的口里得知: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儿子学习不上进没出息而放弃他,也没有像这孩子想的因为自己给母亲带来许多麻烦便不要自己了。母亲只是希望孩子平安,只是这样。很快,母亲收到了一条信息:请您相信您的儿子不仅能平安长大,而且能成为有出息的孩子。这个孩子他找到了比做上帝更好几万倍的事,就是做母亲的儿子。

冰心奶奶的诗是茫茫银河中的点点繁星闪烁着晶莹光泽;她的散文呢,则是散落在草地上的朵朵小花,幽幽地发出沁人的清香。走进冰心的作品,我感到自然、和谐、清丽萦绕在我身旁。虽然冰心去世了,但她的作品还在,自然之美还在,那崇高的伟大的爱的力量还在!

篇2:冰心作品的读后感

窗外到下着濛濛细雨,屋里,我在津津有味地读着和,好像在和作者应对面交流。当我看到冰心写的《成功的花》时,我停止了翻页。我在想……《成功的花》是冰心在三十年前定给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的,冰心是为了赞美和鼓励她们,她们七场连捷,在球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无敌的雄姿,让冰心深受感动,明白她们背后付出的代价!在她们心中充满了祖国,充满了人民。她们的爱国之心,让我们鲜红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世界的赛场上徐徐上升,升到了最高位!这都是她们用努力用汗水换来的成功。由此,我想到了很多关于我们……阳光下,一束鲜花,绽放出闪亮的光彩;掌声中,一张笑脸,奔涌着激动的泪花,这所有的成就,在那一刹那,让我醒悟: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这便是花带给我的启示,更是成功者馈赠给我们这一跨世纪的同龄人的至宝。多少次,我们迷恋明星的歌声,向往着世界冠军的英姿,崇拜着作家――却忘记了对自我的所有的渴望,应当去做无言的努力。

沉思之中不觉想起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的一句话:现实是彼岸,成功是彼岸,中间在湍急的河水,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我们之所以不能成功,便是这原因。难道我们是怕刀风剑雨的阻挠是怕离开舒适安逸的港湾不,让我来告诉你们,急风骤雨固然凶险,宁静的港湾确实温馨,改变鸿鹄的志向――向着梦想的蓝天,莫要枉生羽翼一双!我想,一个故事总要留点辛酸,才有令人感动的美丽。不是吗爱迪生,培根,诺贝尔,居里夫人……他们为了培育成功的花,洒下了多少“奋斗的泪泉”,奉献了多少“牺牲的血雨”。看着那些步入清华、北大学校的学子们,脸上布满了微笑与欣慰。是的,在他们的背后,花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辛酸和汗水,每一步,都是他们独自艰难走过。他们的努力换来了完美的前途。我们要想成功,也必须经历风雨,也必须经受挫折。

篇3:冰心作品“爱的哲学”探析

关键词:冰心,散文,爱的哲学

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著名作家。在她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始终信奉“爱的哲学”, 并作为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爱的哲学”的主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赞美母爱, 二是颂扬童贞, 三是歌颂自然, 三者统一起来看, 体现出冰心的人类之爱的大同理想。她的“爱的哲学”, 将母爱、童心、自然美这三大主题, 化作了清丽典雅的文字, 呈献给了世上每一个渴望着美丽的爱的人。

一.冰心作品“爱的哲学”的成因

冰心“爱的哲学”形成的考察应放到冰心生活的环境中去。冰心生在一个开明的官僚家庭, 拥有一个深受父母呵护的天真无邪的幸福童年。在这样一个父慈母爱, 既具有民主气息又保持着许多传统色彩, 充盈着父母之爱的中国式的和美家庭中, 冰心的内心自然充满了爱。因此, 冰心幸福和美的童年经验萌生了她最初的质朴的爱心, 而这又显然是源于一个儿童对家庭、对自然的美与和谐的发现。

冰心先后就读于贝满女中、北京协和女子大学, 协和女子大学后来并入燕京大学, 均为基督教教会学校。在具有浓郁基督教文化的环境中, 冰心听牧师讲道, 去教堂礼拜, 并系统地学习了《圣经》。长期的基督教教义的熏染, 必然会影响冰心对社会人生的态度及自身的哲学观念, 而“爱”就是基督教的核心观念。

泰戈尔是冰心青年时代最爱慕的外国诗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 泰戈尔那散发着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满蕴着人道主义情怀的哲理小诗给冰心以极大的慰藉。冰心深受泰戈尔“宇宙和个人心灵中间有一大调和” (1) 这一观念的影响, 即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在泰戈尔的思维模式里,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纽带是儿童, 他认为清纯天真的儿童为人类和自然所爱, 他们又以童稚的心爱着人类, 游戏于自然之中, 从而牵起了人与自然的互爱与融合。

冰心曾说过, 是“五四”运动的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这既是时代的表述, 也是她最初的文学创作背景的表述。冰心在“五四”惊雷的震撼下, 走出了家门和校门, 开始接触到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同时, 也产生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在作品中, 用了改良、妥协、调和、离去的方式来解决, 甚至提倡用互爱的方式来处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

可以说, 童年经验、基督教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的影响使冰心内心形成了模糊的爱的观念, 潜隐的形成了“爱的哲学”, 而“五四”精神使冰心“爱的哲学”意蕴丰饶而饱满, 这“爱的哲学”贯穿了冰心创作的始终。

二.冰心作品“爱的哲学”的组成部分

1. 母爱颂歌

在冰心的哲学世界, 母爱是她的话语中心。冰心歌颂母爱的伟大, 是以“母亲”为中心进行歌颂的, 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母爱哲学。她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无上的伟力, 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之源”。在《繁星》中, 冰心用最炽热的语言歌颂母爱:“母亲呵!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 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2) “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 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 在没有我之前, 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3) 她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之中, 回味着母亲对她述说过的有关她幼年的事, “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 我总是脸上堆着笑, 眼里满了泪。听完了, 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 静静地伏在她的膝上。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 只有母亲和我。最后我也没有了, 只有母亲, 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 (4) 而在《往事》中, 她更是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5) 风雨中, 红莲旁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了下来, 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为它承受了全部的风雨。这一带有偶然性的自然景象立即触动了作者温柔的情怀, 联想到柔弱的自己与恩慈的母亲之间的亲情, 由衷地发出对崇高母爱的赞叹。

2. 童心永驻

对纯真童心的歌颂, 是冰心宣扬的母爱向另一方向的自然延伸。在冰心的观念里, 只有童真的爱才是最纯真无瑕的爱, 才是人类最纯洁的爱。她乐于为儿童写作, 具有一颗澄澈的童心。她了解儿童, 尊重儿童, 所写作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赢得了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的儿童的深深的喜爱。她时而像一位“小慈母”, 时而像一位邻家的大姐姐, 温婉地向孩子们诉说着充满爱的世界。她像一位知心的大姐姐, 在与孩子们促膝而谈, “用孩子的口气, 说天真的话”。她以自己“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 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而自傲, 甚至自勉“要保守这一点天真, 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为止”。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 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真理, 在婴儿的沉默中, 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6) 在《往事》里, 她借小朋友杰的话, 把海想象成一位女神:“海霞是她的扇旗, 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 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 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 (7) 这种充满童心的想象显得奇特美丽, 难怪会使儿童读者感到亲切, 受到感染。而这种感染力的实现, 正是借助于作者的“童心来复”。她将自己的整个内心世界袒露在儿童读者面前, 让自己的心灵与读者的心灵相撞, 不时爆出感情的火花。

3. 自然之爱

在冰心的“爱的哲学”世界里, “自然之爱”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她热爱自然, 作品中有着不少描绘大自然风光的美丽篇章。她描绘星夜、月夜、大海、鲜花与春天这些自然的景观, 散发出一种爱的气息, 如在《繁星》中写道:“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8) 冰心尤其热爱大海, “我每次拿起笔来, 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9) 在《往事》中, 冰心把海描绘成一位“艳如桃李, 冷若冰霜”的女神, “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 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 翩翩飞行于海波之上”。 (10) 在《春水》中, 高山大海日月星辰朝晖夕照, 都在冰心笔下富有无限的生命和激情:“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 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11是“春”使这个冷酷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色彩和温情。在冰心看来, “自然的微笑里, 融化了人类的怨嗔”。12冰心为我们描画和设计了令人陶醉的大自然的微笑。《春水》带去她很多意绪, 她要春水缓缓地流到人间, 也要坐到泉源边上, 静候回音——她希望人间永远是春天……

三.冰心作品“爱的哲学”的意义

1.历史意义

青年时期的冰心所处的是一个急风暴雨的时代, 社会处于历史发展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爱的柔和, 温情特征, 在“五四”这个时期显然是不太和谐的音调, 但是也正是这种急风暴雨的时代特点, 那些生活与其中的青年更需要一种遮护, 需要一种关爱。冰心的“爱的哲学”便应运时代的要求而生。她用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感知与理解, 用对人类的爱心, 抚慰那些世事沧桑中受到伤害的人们, 用超卓的哲理慰藉世人心灵的寂寞, 用心灵的爱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试图达到人类生命的极境。在冰心那里, 爱是人类和一切, 是人类的生命, 对人类进行爱的启示, 让芸芸众生在纷乱世事中获得一片宁静、一种爱意、一点慰藉, 可以消灭丑恶、战争、肮脏, 在心灵的净化中实现人生的完美境界。慈悲的冰心以一个母亲般的爱和一个女性作家的温柔, 用轻声细语呵护着青年们, 让他们在经历了风雨后, 哪怕是得到一丝丝的爱的安慰, 也会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2.现实意义

当年善良热情的冰心在面临社会的诸多问题时, 真诚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爱的哲学”, 我认为, 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构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始。冰心“爱的哲学”宣扬母爱、童心和赞美自然, 其核心概念就是“爱”——无条件的“爱”所有的一切。

首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冰心在小说《超人》中宣扬“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 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 都是互相牵连, 不是互相遗弃的”13, 强调人与人应该互相关爱。特别是体现了对弱者的关爱, 对个体的人的充分尊重与肯定。假如世间人人都能付出关爱, 以赤子之心彼此相待, 那么, 仇恨、陷害、猜忌、冷漠、自私都会遁形, 还可以促进社会稳定、社会公平乃至社会发展的实现。目前, 构建和谐社会是多么需要这种“爱”啊。

其次, 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冰心是个自然崇拜者, 她由热爱童年时期的玩伴———大海, 到赞颂整个大自然。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都是冰心颂赞的对象, 而且是一种非功利的赞赏, 侧重大自然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安。而当代社会, 我们对那些为了商业利益而破坏大自然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 也承受了许多甚至会越来越多的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类只有不为一己之私利着眼于小处, 而是从全局出发关爱大自然, 维护生态平衡, 才能逐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设想, 如果我们都成为冰心的同道者, 因“爱”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 那么大自然将永远对人类散发沉默而永恒的魅力之光。

纵观冰心的作品, 可以看到“爱”的主旋律与其多重奏回响在她所有的作品中, 都在表达、都在讲述一个字——爱, 这种爱是广泛的, 是恒久不散的, 是能在每一个读者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并让它生长着、发展着的, 这使她的作品葆有永不凋萎的艺术青春, 因而赢得一代代读者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高长春主编.冰心散文[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2]肖凤.冰心图传[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金宏宇选编.冰心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4]冰心著.卓如选编.冰心作品精编[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

篇4:冰心作品的生态性解读

关键词:生态文学;整体性;自然观;和谐

王诺在《生态批评与生态思想》一书中提出“一、生态文学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的利益价值判断之终极尺度的文学。二、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文学。三、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四、表达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力量,预测人类未来的文学。”冰心作品中,尤其有自然渗透的作品中,人只是自然的一隅而并非以人为中心。她大部分作品都能表现出人与宇宙,人与自然整体性特征。对于海与湖的描写,将其富裕了亲情与友情的形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大量的雨意象描写侧面烘托出人性的缺失,以及社会的阴冷。冰心爱的哲学观与自然观渗透在冰心作品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现代性的视野下和谐的生态思想。

一、自然观的整体性意识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侵略性的,盲目的扩张必然使得自然承受着肆意的践踏,自然运用灾难来反抗人性,却带来了人类更加坚定的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然而冰心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界每一个生命的存在空间。

冰心在五四时期,文学精英们开始集中精神探讨“人”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整体性。人类只是自然界众多的组成元素中的一个,人类如落叶,如草虫,在自然中并没有任何特权。因此,在冰心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随处可见的宇宙、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繁星》第一首诗:“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见他们的对话,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相互赞许了。”冰心用柔和的声音表达对自然对宇宙的敬畏之情,在自然的语境中,人类并没有过高的姿态,是灵动的个体,在宇宙的面前,又是如此的渺小。繁星闪烁的天空,并没有人为“聒噪”的情感衬托,也没有夸张的表达。闪动的群星是在用自然的语言传递安静祥和的夜晚的静谧。冰心说:“我们只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又说:“自然啊,请你容我之问你一句话,一句郑重的话,我不曾错解了你吗?”在自然的面前,人们应该学会谦卑,怀有敬畏之心,而不是自以为是。在自然与宇宙面前应该如此,在人际交往中更应该如此。

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往往是人的社会性凌驾于自然之上,以征服自然为目标,而不能与自然进行友好的对话。生态整体思想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呼吁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或者一贯的屈服于自然,而应该与自然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稳定的生态关系。冰心经常与自然进行平等的对话:“黄昏—深夜,槐树下的狂风,藤萝上的密雨,可能容我暂止你?病的弟弟刚刚睡浓了呵!”另外更有“许多话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而一声声打击湖岸的微波,一层层的没上杂立的潮石,直到我蔽膝的毡来,似乎要求我将她介绍给我的小朋友。”在冰心与自然的对话中,并没有人类所具有的高傲的姿态,而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怜惜与祈求。人类可以凭借智慧与工具肆意的践踏自然,同时也可能遭受到自然无情的报复。冰心与自然平等的对话中,有自然对冰心的要求,也有冰心对自然的期盼。在融洽的氛围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交融,创造出了和谐的整体性的氛围。

冰心的自然观传达出了公平、和谐与整体性的观念。其文学精神的突出价值就在与她对于人类本质精神的把握。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类”而存在,人与自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之间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以一个相互尊重的整体而存在。

二、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学作品描述的大多是悲剧性的事件,这与现代化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的背景分不开,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的危机意识,在人们的内心中为生态造就一种崇高感,来唤醒内心的生态意识。正如王岳川所说:“生态文学在文学文本中空前地凸显人类的重大困境,激目的是探索人与自然发展的互惠型的人类自然新伦理。”

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了生活方式质的飞越,但是面对千疮百孔的生态现状,冰心对人们的生活状态产生了质疑。在《山中杂记·机器与人的幸福》一文中:“休息的时间内,山前耕地的汽机,轧轧的声满天地。农人所节省的一天半天的工夫,和这几十个病人,这半日精神上所受的痛苦和损失,比较起来,相差远了!机器又似乎未必能增益人类的幸福。”工业化在改变自然的面貌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困境。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造成了生态的悲剧,而人们并没有分析总结最根本的原因,反而利用现代技术强行为生态的疮口打上补丁。在《广岛——控诉的城市》中又写到“十年过去了,日本人民不断地辛勤劳动,仍然没有能够掩盖起这一大片废墟!十年过去了,万千受伤者的血和泪仍在不断地涓涓地流!这人间地狱的惨状,已经引起我们对于原子狂人们的无比愤怒。”冰心痛斥现代战争对于生态的摧残与毁灭,这是人类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伤痕。同时生态用悲剧开始向人们反击,他恶魔一样在人类的血肉上,传布着有毒的猖狂。

冰心具有独特的生态审美意识。在人与自然不协调发展的悲剧面前,试图用诗意描绘的方式来解读自然,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爱与哲学融于自然,将自由与童心融入自然。《山中杂记》:“我愿意终身在森林中,我足踏枯枝,我静听树叶微语。清风从林外吹来,带着松枝的香气。白茫茫的雪中,除我外没有行人。我所见所闻,不出青松白雪之外,我就似可满意了!”冰心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大自然,温暖又祥和。她与自然融为一体,用平等的眼光打量自然的变化,感悟自然、包容自然。而非将人性泛滥到自然中,玷污自然的净土。她充分让自然性爆发本源的光辉,有泪而不觉得悲凉,有伤而不觉得痛苦。冰心《我的童年》中:“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我一想到海,我的胸就开阔了起来,宁静了下去。”冰心的自然中时刻透露着童真的气息,这是冰心对于阐释生态性的贡献。人们应该回到本真中看待自然、体会自然。自然是冰心孩时的记忆,是不掺杂任何审美经验以及抽象意义的自然本真,而感受自然美的过程更是不应掺杂过多理性认识与人格力量。在生态意识的反思中,人们不应该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应平等的对话,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参考文献】

[1]王诺.生态批评与生态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7-220.

[2]冰心.新编冰心文集(第二卷)[G].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8.

[3]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2009(02).

篇5:冰心作品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冰心作品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冰心作品读后感1

冰心奶奶曾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这句话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了。

本书的前几页,记录着冰心奶奶一生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冰心奶奶到美国不久,冰心奶奶就患支气管扩张吐血,便住进了美国青山沙镶?疗养院治疗。从图中看出冰心奶奶笑得那样脆弱,尽管病的很严重,但不愿让人们看见她那憔悴的面目。还有一张冰心奶奶和她的女儿吴青,面容十分相象的母女俩在一起,早以看不出年以38岁的冰心奶奶那苍老的面容了!

这本小说写了“别后”、“分”、“冬儿姑娘”“陶奇的暑假日记”、“小桔灯”等许多感人的真实写照。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陶奇的暑假日记”

“陶奇的暑假日记”这一篇文章记录这陶奇在一个暑假里每一天的故事。每一篇都写着陶奇一天的遭遇或开心事、悲伤或情感……

这本小说卷十分好看,假若你是个读书迷,那就赶快看这本书吧!

冰心作品读后感2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的,书像一盏明灯,在黑夜里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书像一把火,燃烧我们内心的激情。书也像大自然的一幅幅美景,多姿多彩,陶冶我们的心灵。

从小,我就爱看书,《话说中国》让我知道了中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仿佛使我进入了一个奇妙动物世界;《十万个为什么》丰富了我的知识;《探秘宇宙》使我有种想冲破大气层去一探究竟的冲动;冰心的小说清新隽永,语言生动优美,更是让我流连忘返。《寄小读者》表现了老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有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赞扬。

冰心老人十分关爱孩子,她把孩子看做是最神圣的人,她在身体有病时也坚持给小朋友写信,鼓励小朋友、关心小朋友。透过这一篇篇短文,我似乎看到了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娓娓诉说着她的故事:有快乐的、伤心的……听着简短却又让人回味深长。

在冰心老人的小说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桔灯》,这篇小说写的是在抗战时期间,一位文静、聪明的少女,她的父亲因参加革命活动而失踪,母亲卧床不起,在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她表现冷静、勇敢,同时还十分乐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其中少女用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的场景更是栩栩如生的印进了我的脑海中。

黑暗衬托出小桔灯的光芒,使这桔红色的光显得更加珍贵,这一缕朦胧的桔红的光也代表了当时抗战时期人民心中的希望,就是这点光冲破了黑暗,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让我们觉得眼前有着无限光明!这盏小桔灯也照亮了我,在我遇到挫折时,指引我、鼓励我,使我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虽然冰心老人已经与世长辞,但她那爱的哲学还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像我们这样的小读者。那些优美的语言,触动灵魂的文字,在岁月的长河里,如宝石般熠熠生辉,陪伴我们一路远行。

冰心作品读后感3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来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最辉煌的地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母爱是“爱的哲理”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的歌颂,在《繁星》《春水》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两部作品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童真在诗人眼力,是充满纯真的人间最美的世界,可谁说不是呢?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人类来自自然,归与自然,人与自然是和谐一致的。

她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件/我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大海里/

这首诗把对母亲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诚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与启迪。

三是对人生的思念和感悟,我们称这部分为“哲理诗”。

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特别是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晶莹透丽,明白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冰心作品读后感4

一天,我读起了《寄小读者》中的通讯五。读着读着,心中竟有一丝丝酸楚。冰心奶奶在火车上遇见一对母女,那女儿不住地撒娇,要汤要水。母亲面目蔼然,和她谈话的态度,似爱怜,又似斥责。这不禁让冰心奶奶想起自己的母亲,临风偷洒了几滴泪。回忆起临行时,姨母问她舍得母亲么?她从容一笑,回答:“那怎么舍不得?日子那么短,那边还有人照应。”可其实内心舍不得母亲,更舍不得母亲对自己的爱。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是呀,有谁能扯断这浓厚的母子情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又把我们养育大,给予我们爱,这种爱是永恒不变的,是温和的、是细碎的。然而也正是这种爱时刻围绕着我们,又是太细小了,使我们并不珍惜,有时甚至感到厌烦,那时我们希望得到像火山一样挚热、像瀑布一样壮观的爱。

记得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在家里觉得太无聊了,便要去姥姥家玩几天,出发前的一天晚上,妈妈千叮万嘱:“到了那儿先打个电话过来,千万别在马路上乱跑,不要去河边玩,更不要喝生水……”我不在意的听着听着,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临行时,妈妈追到门外,又把昨晚的话重复了一遍,我边听边说:“嗯。”到了姥姥家,我便进入了“快乐自由天堂”。早把妈妈的话抛之脑后,要玩就玩,要吃就吃,要是渴了就对着水龙头一顿“猛饮”,真爽!到了晚上,我的肚子疼了起来,抬头看看姥姥已经睡熟了,哎,忍吧!可不争气的肚子越来越疼,好像一把刀子在我的肚子乱捅,痛得我几乎叫出了声。这时,我想起了妈妈,要是她在身边多好啊!又想起了妈妈的叮嘱,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母爱是多么珍贵啊!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把自己当作中心,不管母亲的感受。同学们,我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试想一下,如果有个孤儿流浪在社会,有谁会对他问寒问暖,又有谁会关心他呢?

母爱犹如涛涛大海,母爱犹如一片天空,母爱犹如一个“避风港”,母爱犹如一洼温泉,让我们向冰心奶奶学习,珍惜母爱,回报母爱,赞美母爱吧!

冰心作品读后感5

冰心奶奶是位仁慈宽厚的人,她最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了,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我看了这本《冰心散文》中的《月儿和月儿》(另一个王字旁的月电脑上没有)之后,懂得了人和人之间,友谊和礼貌是最重要的。

(王字旁的月=王月儿)王月儿的爸爸妈妈都是城里他、人,她们家很有钱,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设计师,他从小娇生惯养。有一个暑假,她随妈妈去乡下老家,有个叫月儿的人和她同名,那月儿是个穷孩子。刚开始。她们谁也不理谁,总是自己管自己做事,后来,由于是友谊的力量,让她们的心合二为一了。王月儿知道了月儿的身事,她爸爸小时侯发烧“破表”得了小儿麻痹症,她妈妈被高压电电到,得了后遗症。月儿家没钱读书,她还有两个弟弟,所以就更是弄得全家不安。王月儿帮助了月儿交上学费,让月儿的弟弟牛儿、两千上幼儿园。

篇6:冰心作品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著名的《冰心文选》,受益匪浅。我觉得冰心奶奶在人物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景物刻画等方面观察的尤为细致。

比如《陶奇的暑假日记》中,7月21日的这片中有一段:“陈姨很年轻,胖胖的,卷着头发,穿着白短袖衬衣和灰色长裤。小秋是短头发,白白瘦瘦的脸,穿一身粉红衣服。”又如“……不好了,今天是我帮曾雪姣补习的日子,怎好脱课呢。”还有7月17日中的“这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天,太阳正落在地平线上,一片蒙蒙的金光,笼罩住这无边无际的深绿色的草原……夕阳照在水面上,把这小池变成一个橙黄色的镜子。一群棕色的马,自由自在的在吃草,夕阳照在马背上,又变成了深紫的……”读到这里,我感到冰心奶奶在写作上颇有造诣,并且观察的也尤为仔细。

我写文章有个缺点,就是不注重心理描写,此外对动作描写也不够细腻,对景物描写就更不又说了。但是自从读了文学大师——冰心奶奶的文章后,我对这几方面的缺陷有了深刻的认识,今后一定得好好改正。哦,对了,我还知道许多名家的另一种写作方法——朴素记事发,就是把一件事原原本本记下来,不把其“装饰”“美化”,却字字句句流露出一种与韵味,这也是一种极好的写作方法哟!

篇7:冰心作品纸船读后感

半个多世纪以前,有一位女学生出国留学,曾在太平洋舟中叠过许多纸船,从舟上抛下海里,许多人不知她要抒发什么感情,不知她赋予了纸船什么意思,甚至有些人还认为她是个只会折纸船抛向大海,对着大海发呆的怪人。这位女学生便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冰心女士,她在舟上给母亲写了一首诗《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如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它的爱和悲哀归去。”可见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最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这短短的小诗就能表现出诗人真挚热烈的情感,对母亲的热爱和怀念,可那件事后我才正真明白母爱的伟大。

许多事都被时间从记忆中抹去,但那件事却令我终生难忘。那是一个知了都不愿再叫的.夏日中午,太阳如烈火般炙烤着大地。妈妈下班到家,已是正午十二点。她一回到家,就问我:“今天回来晚了,一定饿了吧?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幼小的我突然想吃煎饼,便不假思索地说道:“我要吃煎饼。”“好,我这就做。”说着,妈妈二话没说便不顾衣裤已被汗水浸湿,套上围裙就进厨房煎起饼来。取粉、倒水、和面、放油……只见她熟练地做着每一个动作。头上汗滴直流,衣服上已结上了一层盐霜,她全然不顾,只顾为我煎饼。只过了不到一刻钟,妈妈就满脸笑容地捧着一盘香气扑鼻的煎饼走出了厨房,把煎饼放在了餐桌上,对我说:“快吃吧,凉了就软了,不好吃了。”不知不觉,我吃着煎饼,眼眶湿润了。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我躲到家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母亲啊!我是红莲,你是在雨天遮护着红莲的荷叶: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还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阴蔽?母亲啊,你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篇8:初探冰心创作中爱情作品的缺失

一、恋母情结与“男性”意识

有人曾说, 一个人, 特别是一个作家, 他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影响会特别的大, 他的作品常常会受到他曾经过往经历的影响, 甚至是再现。所以在讨论冰心的创作中为什么缺少爱情作品这一原因时, 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冰心童年的生活。

冰心出生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环境中, 童年的她在家庭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她曾回忆说“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 开朗的, 首先是健康的, 该得的爱, 我全部得到了。该爱的人, 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 父亲, 祖父, 舅舅, 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感情往正常, 健康里成长。”[2]在这样一种健康、民主的家庭氛围中, 可以看出冰心的父母对她的疼爱远远超过了对她的管教和苛责。这也在无形中, 形成了冰心健康、善良的、一颗纯洁的心。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 这样一种温馨的童年生活和父母之爱也造成了冰心在成长过程中, 也无形间弱化了其在成长中作为女性应有的情爱之情。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 冰心仿佛是一个从来没有长大的女孩。

1. 恋母情结压制了正常的女性情欲———母爱战胜了情爱。

在冰心幼年时期, 由于体弱多病, 得到了母亲细心的照顾, 也造成了冰心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依赖, 乃至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恋母情结。在她四五岁时, 母亲就开始教她识字, 成为作家后, 她每写完一篇文章, 总是先要捧到母亲面前。母亲一直都是她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所以她在母亲去世后, 写下了大量纪念慈母的文章。如《往事 (一) 》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3]而同时期女作家张爱玲对人生却持一种并不乐观的态度, 她八岁起开始读《红楼梦》, 以后每隔几年读一次, 其中的悲剧不免给她深深的影响。她自小父母离异, 从母亲身上看到女性的不幸, 与胡兰成的恋情更让她寒心透骨。当种种因素在她身上沉淀下来时, 《多少恨》和《十八春》的问世便不难理解。

相比较来说, 张爱玲的家庭和其对母亲的态度都跟冰心呈现出很不同的情况。在冰心的作品中将母爱视为给予和牺牲、仁爱和温柔, 母爱既给了我们深沉的浓情厚意又给予了我们贴心的抚慰与解救灵魂和世界的强大感召力。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 强大的母爱力量战胜了男女情爱的力量, 充当了作者思维中的保护者, 给予了作者无穷的力量和创作灵感。冰心说:“在我的一生中, 母亲是最用精神来慰励我的一个人……”, 母亲在她的眼中是个保护者的形象, 母爱是崇高伟大恒久不变的, 母爱的光辉笼罩了也超越了人间其他一切情感, 包括爱情。

所以, 冰心在创作时就会在无意间“遗忘了”爱情这一题材, 有时又会刻意地避免尽量少的碰触到关于爱情的题材, 就算涉及也多表现为在爱情和母爱选择的问题上出现困顿和疑惑不解的心态。甚至更有时以不去碰触来保持自己对文学对母爱的一片“洁净”。

2. 从父亲的身上看见一个“男性”的自我, 淡化了女性的情欲。

父亲作为冰心童年时的另一个重要家庭成员, 对于冰心的创作也有着独特的作用。冰心的回忆性文字中这样说道:“环境把童年的我, 造成一个‘野孩子’, 丝毫没有少女的气息。[4]我们的家, 总是住进海军兵营, 或海军学校。四围没有和我同年龄的女伴, 我没有玩过‘娃娃’, 没有学过针线, 没有搽过脂粉, 没有穿过鲜艳的衣服, 没有戴过花。”“因着母亲的病弱和家中的冷清, 使得我整天跟在父亲的身边, 参加了他的种种工作与活动, 得到了连一般男子都得不到的经验。[5]为一切方便起见, 我总是穿男装, 常着军服。父母叫我‘阿哥’, 弟弟们称呼我‘哥哥’, 弄得后来我自己也忘其所以了。”虽然在冰心十岁以后回到家乡, “从父亲身边走到母亲的怀里”, 开始了她的少女时期, 使得她的男性气质得以一定的纠正, 甚至因为对于女性形象的极度迫切认同, 而更加显得女性化, 但这段经历, 无疑使之在第二次性意识的觉醒前, 就展现出一定的男性倾向和男性意识。如冰心在21岁时写的一篇散文《梦》。在这篇散文中, 冰心抒发了一种不能身为男儿过戎马生活的遗憾和慨叹。在文章的开头部分, 她写了父亲在自己儿时着军装被人误解为男孩时说的一句话:“他是我的儿子, 但也是我的女儿。”[6]另外, 在冰心23岁写的散文集《往事 (其二) ·八》中, 记录了冰心同父亲谈论关于做守灯塔人的话, 父亲听到女儿的志向后赞赏道:“你若是个男儿, 是我的好儿子!”[7]冰心对于父亲这样看待自己是骄傲的。

在心理学上, 人们常常用“性别认同”来解释。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性别的自然认知。正确的性别认同, 决定了个人对自我性别角色的正确定位。性别角色决定了人的性角色和未来的社会角色, 它既包括对自身的认识, 也包括对他人及环境的认识。所以在这里虽然不能说冰心有性别认同障碍, 但男性意识和男性思维无疑在其幼年时期, 也就是人的第一次性意识觉醒时期, 对其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就如冰心的这两篇散文中, 几乎都渗透着梦想不能实现的遗憾和感伤情绪。在她的潜意识中, 她其实想做一个能够得到父亲认同的儿子。在男性意识的影响下, 她更多地接受了男权社会的价值体系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从而在她走上文坛之后, 跟同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气质, 也造成了她创作中爱情作品的缺乏。

二、平淡的婚恋与“诤友”

婚恋对于女性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期的女作家如萧红, 她的爱情作品也很少, 只有《小城三月》描写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部小说无疑是萧红的宿命, 只是萧红把它表达的更为含蓄和更为隐秘。萧红的感情生活一路坎坷, 《小城三月》实际上表达了萧红的爱情理想, 在生活的实际中不能满足的东西, 往往会幻化成一种理想, 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出来。但是纵观冰心的婚恋, 其一帆风顺和相对平淡的婚恋生活导致了其没有经历过爱情的挫折和坎坷, 更缺乏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也是其创作中爱情作品缺乏的一个重要因素。

1. 平淡的婚恋生活, 缺少对爱情的深刻体验。

冰心和吴文藻的结合几乎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顺理成章的。她们属于情趣相投、性格特点互为补充的夫妻。两人从相识, 相恋, 到父母首肯结婚, 整个过程相当顺利, 几乎难以找到一般寻常恋人间的百转千折, 缠绵悱恻, 风花雪月, 甚至是肝肠寸断的一系列情感体验。在他们眼里, 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是:理性而谦和有度的。冰心做为一个温婉的贤妻良母, 完全沉浸在事业与家庭同步发展的快乐之中, 就注定了没有莎菲女士灵与肉的挣扎, 没有张爱玲式的尖锐批判。所以, 我由此认为一个婚姻家庭幸福美满, 但婚恋过程又相对平淡顺利的女人, 没有经历过灵与肉的挣扎, 不写或者不常写甚至不擅写爱情题材, 是可以理解的。

2.“诤友”和“畏友”的身份, 淡化了双方的夫妻角色。

在冰心的婚恋过程中, 她和吴文藻之间一直以“诤友”和“畏友”的身份出现。吴文藻初次给冰心的感觉是“诤友”和“畏友”。两人的书信往来, 也是吴文藻指导她看哪些书;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像良师益友或兄妹。虽不能随意定义冰心和吴文藻的爱情性质, 但在很大程度上, 冰心更像是一个朋友式或母亲式的妻子, 而不是给人以具有热烈情绪和激情的一个恋人或情人。当然在这里无意去评论这种关系是否好或是不好,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这种“诤友”和“畏友”的身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或多或少的弱化了两人彼此间“夫妻”的这一社会角色,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也淡化了冰心作为女性作家心中的情欲成分, 从而造成了她爱情作品的稀少。

三、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和秘密化的爱情观

1. 从小受基督教影响, 拥有广博的胸怀, 情系社会疾苦的入世思想和博爱思想。

王统照在评论冰心的创作时说:“冰心的全体做篇, 处处都看出她的‘爱的实现主义来’这种‘爱的实现’就是指冰心建立在基督教文化上的, 这种爱也就是基督教所宣扬的博爱之爱。”[9]

冰心从小受基督教熏染甚深, 从小在教会学校所接受的基督教义, 教会学校的教育对冰心思想的形成、性格的发展以及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很大作用。可以说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是深入其精神对其影响巨大。在冰心创作中始终融入了“永远的爱心”她所反复陈述的“爱的哲学”, 也常常带有宗教蕴含的“自然”、“母亲”和“永恒的博爱”。在这样一种博爱的思想的感召下, 使冰心入世救世, 努力的追寻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在冰心的作品中也反复进行着“爱”与“憎”的争论。她坚信“爱”是人生在世的根本, 世间行为都要遵行“爱”的原则, 每个人都应该无原则的, 不分阶级对象的, 具有宽恕精神, 要把男女之爱扩大为人类之爱, 要“博爱———即爱一切的人”。用对民族, 国家的大爱去替代男女私情, 情欲的“小爱”, 这或许也是其爱情题材极少述诸笔端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相对保守, 在爱情上持私密化的爱情观和不安。

作为从五四时期开始觉醒的一个女性作家, 冰心从大家庭中走来, 所以中国传统的思想, 她毕竟逃脱不了。但是, 她思想的保守并不和她致力于在作品中表现出若干改良主义的色彩有所冲突。也不同于“五四”时期的其他女作家, 如庐隐的倾诉哀怨, 陈横哲的炽热浓烈, 苏雪林的缠绵悱恻。她作品中对异性情感的描绘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 一种儿童的纯洁”[10]。在作品中, 寻求一个道德的基本, 一个和平的欲求。诚如郁达夫说冰心的文章, “言在意外, 文必己出, 哀而不伤, 动中发度。”[11]所以虽然说其文学创造受到一定封建礼教的影响而相对保守, 但却也自创出一种文学体验和美学的旨趣, 并不因此而有损了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因此造成了冰心在文学创作中爱情题材的缺失, 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 或许也因为受到这种相对保守思想的影响, 或是其本身天生易感、内敛性格的作用。冰心一般很少正面谈到她的爱情观。在《关于女人·后记》里, 有一段评论:“我不敢说怜悯女人, 但女人的确很可怜。四十年来, 我冷眼旁观, 发现了一条真理, 其实也就是古人所早已说过的话, 就是:‘男人活着是为事业, 女人活着是为爱情’……靠爱情来维持生活, 真是一件可怜而且危险不过的事情”。在冰心看来, 女人一旦投入了爱情, 就难免无法自拔而失去自我, 她还认为, 在爱情中, 男女所处的位置是不平等的, 女人往往是被动而从属的, 且“男子在共营生活上, 天生是更自私, 更偷懒, 更不负责的”[12]。虽然这本书是以男人的立场描述“十四个女人的事”, 但文中也说“连带着也呈露了我的一生”, 所以这些话也多少透露了冰心自己对于爱情婚姻的恐惧感和不安的态度。同样, 在冰心的一些小说中, 也从侧面表现了对男女爱情无法把握和缺乏安全感的情绪。尽管如此, 现实生活中的冰心同丈夫吴文藻从恋爱到婚姻却是顺利、幸福的, 拥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家, 但客观现实生活却同她主观上对爱情婚姻所持有的恐惧感存在着矛盾, 更与她对爱情观秉持的私密化所相左, 从而导致了冰心无法在自己的创作中调和这种矛盾, 所以也不排除索性将爱情排除在其创作的题材之外。

郁达夫说:“对父母之爱, 对小弟小兄小朋友之爱, 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 同病者之爱, 使冰心的笔底有了温泉水似的柔情。但她笔下写异性爱的文字却不很多, 写自己的两性间的苦闷的地方尤其独少。[13]

综上所述, 冰心缺少爱情作品的原因是因为她身处于我国社会一个极度动荡变革的年代, 其自身就是这个社会矛盾的展现, 受到了来自家庭、婚恋、宗教、意识形态的各方面影响。既受到父爱的影响, 在其幼年时具有了某种程度的“男性意识”又极具恋母情结;既有着幸福美满顺利的婚姻生活, 但夫妻间“诤友”和“畏友”的身份又弱化了彼此间的夫妻社会角色的认同, 更无法感受爱情本身所具有的灵与肉的挣扎或尖锐批判, 减弱了女性自身所拥有的情欲成分。既深受西方宗教影响, 充满博爱思想, 又受到一定的封建思想的影响, 对爱情观持相对保守和私密化的态度。所以本文认为冰心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以“爱的哲学”而闻名于世的女性作家正因为受到了这三组矛盾的影响, 从而造成了其创作中爱情作品的缺失, 从这一角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然关于这一问题或许还应有其他更为合理的原因或是解释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去研究和探讨。

摘要:冰心, 著名现代女作家。“爱的哲学”和“冰心体”散文以及清丽娟秀的文风让她的文学创作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感受。但是在创作中, 冰心却很少有提及爱情题材的作品。本文旨在从家庭生活, 婚恋生活, 和思想宗教三个方面来探究冰心创作中爱情题材的缺失的原因。

上一篇:医患关系申论范文下一篇:母婴用品市场调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