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大学生读书心得

2024-04-29

《挪威的森林》大学生读书心得(共11篇)

篇1:《挪威的森林》大学生读书心得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1968年,那是世界震荡的周期,而在日本机动队捣毁壁垒逮捕了里面的学生,并且这样的事哪所学校都概莫能外并非独家奇闻。学生昨天罢课、朝校长竖中指、反战,高喊“返还冲绳,保安粉碎,战争胜利。”今天却乖乖走进教室,也许明天就会像他们曾竖过中指的校长那样工作,这对梦想与未来的残害是致命的远甚于坦克和机动队。

这本略带忧伤,整体风格舒缓的爱情小说展现了20岁年轻人对爱情和生活的彷徨,对岁月的感伤,对未来的迷惘。村上春树此时正值二十来岁,对这段历史有着更深的感受。小说是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一名男子与两名女孩之间的爱情纠葛。在所有人都歇斯底里的奔赴所谓革命前线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男主人公渡边一边陪直子散步,一边陪绿子看电影,这是怎样的宁静的心境又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呢。

故事只要围绕木月、渡边、直子展开的。木月是孤独的,三人的相处里,他谈吐自若,好不潇洒。但除此之外他却无其他朋友,在自我感觉安全的圈子里才可肆无忌惮地体验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孤独培养出了抑郁,抑郁繁衍出了死亡。前一秒

还与你谈笑风生地打桌球,转眼便自行了断在自家的车里,没有半句遗言。木月死后,三人行成了两人行。渡边和直子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渡边爱直子,很爱很爱。一直很难懂直子为什么在无法忘记木月含着泪和渡边发生关系,并且消失。后直子因精神病住进了疗养院,在此渡边固定的时间看望她,但她仍旧无法走出伤痛,也许她也试图接受渡边开始新生活,可她骗不了自己更不能欺骗渡边,她选择走木月的路,以死亡来解脱一切。她比木月要勇敢坚强的多,尽管他们有着相同的性格和观念。但毕竟直子努力了尝试了挣扎过。渡边他能成为这两个孤独者的朋友本身就是孤独的,不过他能淡然的看待一切,跟着自己的心去爱,抛开社会的一切。他是孤独的勇敢的充满同情与爱的,他没有抛弃不爱他有饱受痛苦的直子,也不愿伤害爱着他等着他的绿子,他是矛盾的,但他的爱没错。只是找不到方向。

除了他们三个人物外玲子、绿子、永泽、初美也都是这个社会的牺牲物,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信念。却终究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结合伍佰的歌我理解了挪威的森林的含义:无论爱人还是亲人朋友,每个人心中永远有个别人无法走进的森林,那里是心灵的净土没有欺骗虚伪,真爱在那里无拘无束,这却只是幻想。

篇2:《挪威的森林》大学生读书心得

小说是主人公渡边的回忆,回忆自己年轻时代读大学时发生的事情。而时下,我们都在读大学,跟主人公很相似。但我很羡慕渡边的自我、潇洒、随意。他生活中不会出现父母的影子,周围没有认识的人,唯有的是一个死去的朋友的恋人、一个住在同一幢宿舍楼的哥们,一个一起上过选修科的女孩子。就这样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日子,却让我向往。每周空闲时间打工以维持日常生活费用;抽空去各地走走,算是旅游;周日与死去的朋友的恋人轧马路,等等。

我很喜欢旅游,可是口袋里没有钱。想找份工作,没有说的过去的。何况中国地大物博,四处走的地方是多,可范围太大,而且没有日本新干线之类便捷的交通网络。而最根本的是,没有渡边的心情,一个人游历,是需要勇气与决心的,也需要与众不同的心境。我想我没有,所以只能徒自叹息。

看完书后的一个明显的印象是,日本人性观念的开放。以至于有人偏激地认为,村上是个性_。我倒没有这种看法,同为男人,同为青春期的男人,试问谁没有那种想法或行为?除非你不是男人,或者自身有问题。

篇3:浅析《挪威的森林》畅销的原因

一、剖析共通的人性孤独使读者产生共鸣

村上春树作品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几乎都以城市为背景,通过都市青年的爱情故事,勾勒出隐藏在丰富的物质世界背后的沉重的孤独、失落与无助,表现出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青年的困惑心境。村上春树的创作受到世界各地的人们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喜爱,这应是一个主要原因。村上春树曾说过:“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但同时又能通过孤独这一频道同他人沟通。我写小说的用意就在这里”。抓住这一点孤独,也就是找到了人性上我们能产生共鸣的感觉,这是村上春树巨大成功的原因。

年轻一代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少,他们很容易迷失在丰富的物质世界中,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迎接现实世界的挑战。他们不再面临困难,相互之间难以交流。这不仅仅是日本的现状,在世界范围都可以看到年轻人自我封闭,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她最初的恋人木月所以采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无非是两人一直处于近乎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无法同纷繁复杂的外界沟通。在发现自己无法融入现实生活的时候,木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而直子在木月死后一直在拼命挣扎,想从木月之死的阴影中走出,想敞开胸怀接纳更丰富的世界。书中有对直子所在的疗养院优美自然风光的大段描写,在这个如诗如梦的意境中,出色地烘托和渲染了直子心中渴望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心灵世界。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个世界对于直子只是一个梦,尽管直子在这个梦中挣扎,但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纠缠,使直子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灵魂挣扎得更辛苦,最后只能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逃避这种痛苦。就连活泼好动的绿子,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感觉被抛弃的孤独,不止一次诉说“孤单得要命”。春风得意的永泽,也同样背负着他的人生十字架“在阴暗的泥沼中孤独地挣扎”。而主人公渡边,心里更是始终怀抱巨大的孤独在人生旅途中踽踽独行。作家以苍凉悲壮的笔触着意刻划渡边与直子之间委婉缠绵的精神苦恋。直子用她纯朴火热的爱情以身殉情的的悲剧人生,抒写了一代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炼狱般的精神历程。

村上春树笔下的孤独是每个人都有的孤独,读起来就像在读自己,因而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普通人的孤独。读者在村上春树的笔下,似乎可以寻找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即使在整部作品中弥漫的绝望与挣扎中感到了沉重,但在沉重之余,或许会找到自我封闭的症结所在,而渡边在孤独与无奈中的自我把玩,也使读者在灰色中看到一线光亮。村上春树通过渡边这一人物向读者提供了一种排遣孤独的出口和升华孤独的方式,渡边对孤独与无奈的赏玩与提升,或许会成为现代人排遣孤独的方式。孤独与无奈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情境,村上春树的与众不同在于他不把它写成负面的东西,而是使之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

二、独特的语言风格激起读者心灵的震颤

村上春树曾说过:“文学最重要的是语言。有语言,自然有故事。再有故事而无语言,故事也无从谈起,所以文体就是一切。”可见语言是成就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一部佳作,无论故事和结构如何具有匠心,但能否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来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似乎更为重要。村上春树最引人注目的也是他的语言风格,一种把东方文学的细腻和西方文学的诙谐相结合的语言风格。村上春树东、西结合的语言风格使村上在日本文坛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村上春树作品通过精炼与简洁的语言来表现,这也符合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村上春树的语言中含有不动声色的幽默和独特的想像力。村上春树把理性、幽默、深情和活泼完美地融进一种语言风格中。他的文字有时如一旁观者轻描淡写的叙述无关紧要的故事,比如“我冲了淋浴,去掉睡意,刮罢胡子,然后赤身裸体地坐在椅子上,从电冰箱里拿出瓶汽水一饮而尽,随即一件一件依序回忆昨晚发生的事。每一件都像夹在两三片玻璃中间,虚无飘渺,恍若梦幻。但那无疑是在我身上实际发生的———桌上的杯里还有昨夜喝剩的啤酒,洗脸间里还有用过的牙刷。”有时候他的语言别出心裁,比喻奇特、有创造性,如:“绿子久久地站在电话那一头,默默不语,仿佛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所有的草坪上。”村上春树的创新设喻:“中断的话茬,像被拧掉什么的物体浮在空中,直子微张开唇,茫然若失地看着我的眼睛,仿佛一架拔掉电源的机器。”语言风格是一个作家思考的外在表现,语言的优美代表了作家思考的流畅,语言的深刻来源于作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村上春树的语言之所以无法模仿,就在于他所关注的是与众不同的东西,他所思考的是人生和人性的最深处,他所叙述的是他最独特最真诚的想法。

评论家白烨先生十多年前曾经说过:《挪威的森林》“以纪实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注重表现“少男少女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纯真爱情和个性的双重追求……超出了一般爱情描写的俗套,而具有更为深刻的人生意义。”村上春树的小说情节平平,笔调平缓,语言绵密温柔,但这语言背后却是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渗透出一股无法排遣的孤独,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心灵震颤。文章引用自:

三、丰富的人物形象打动了读者

村上春树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以多种写法描写多种人物。小说中的人物的行为举止,情感的起伏跌宕,都与日本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紧密相连,具有浓郁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但正是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而精神世界越发空虚的情况下,使很多人产生了幻灭感。为了表现这种幻灭感,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塑造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意义的人物。

首先是渡边,这个串起所有人物和故事的主人公,他内心情感真挚,可外表却似乎对什么都无所谓,对生活心灰意冷,甚至对现实采取妥协的态度,但他却在爱情和责任中彷徨无助,他在内心深处却又始终渴望进入正常的生活状态,这种矛盾让他痛苦。整部小说弥漫着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寂寞。他生命中出现的较重要的人(直子、木月、初美、玲子)不是死亡就是远离。只有坚强的绿子可以拯救他,可他却无法下定决心忘却直子开始新的生活。但渡边最终通过内心的痛苦挣扎和对孤独与无奈的把玩,使他从心灵的困境中挣扎出来,这也是村上春树为现代人指出的一条走出心灵困境的道路。

而《挪威的森林》中的另一核心人物———直子,不能从昔日男友的阴影中走出,最终也因精神问题住进了疗养院并自缢身亡。村上春树笔下存在心理缺陷的女性不少,但让人如此绝望的,倒只有直子一人。其实直子一直在挣扎着试图打开自己封闭的世界,甚至尝试着与渡边开始新的生活,但原有的世界闭塞得太久,在挣扎中直子选择了放弃。直子这一形象带给读者的固然是深深的遗憾,但直子的悲哀却以深深地触动了读者敏感的心弦。虽然说,直子这种女孩子,是村上春树小说的核心,但真正带给小说生命的却是性格截然不同的绿子。村上春树一直以为,虽然直子的地位永远无法替代,但能够拯救自己免于毁灭的,始终是像绿子那样“正常的”、“充满生命力”的女孩子。如果说直子是虚幻,绿子则是现实的。绿子是这部小说中的一点点希望,正是绿子给了渡边进入现实世界的信心。也正是绿子使我们在漫无边际的孤独寂寞中寻找到出口。绿子最特别的地方是,她在自感到为现实所抛弃的时候,却能顽强地自我解嘲般地走下去。村上春树曾经亲口承认,绿子是他所创造出来的最成功的女主角。绿子为《挪威的森林》表现出孤独绝望注入了一丝光亮,也正是这丝光亮使渡边甚至更多的人走出自己的心灵困境。

在《挪威的森林》中还塑造呢那个“稳重、理智、有幽默感、有同情心,穿着也总是十分高雅”的初美和看似风流倜傥、老成持重的永泽,初美陷于与永泽的情感纠葛中,正如直子沉溺于木月的死无法自拔,但初美不像直子一样坚决排斥社会,可以说,她的的确确是位特殊的女性,而永泽代表着另一种融入社会同时保持自我的道路,他在寻求最合适的时机和最合适的方式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有些玩世不恭。而玲子———渡边心中的长者,自身也有坎坷的经历,即使在疗养院,玲子对现实始终保持着理性的态度,并最终鼓足勇气重新回到真实的世界。无论是初美、永泽还是玲子,无论他们在小说中走出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甚至像初美那样遗憾的谢幕,我们依然可以在这些丰富的人物世界中,勾起内心的某种思绪,寻找到的自己或者周围的某些人会有小说中人物的某种特质,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给予我们的正是一个如此独特的世界,也正因为如此,《挪威的森林》通过这些在现实世界挣扎的人物赢得了读者的心。

四、敏锐的触角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在于作家可以通过自己敏锐的触角揭示现实生活的真正含义。而这种含义有时是不易被人们发现或人们可以回避的问题。正如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展示了在物质生活丰富的背后,年轻人的孤独、绝望、挣扎、放弃,村上春树把一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剖析得深刻细致。虽然评论界对《挪威的森林》一直贬褒不一,但村上春树在作品中让人思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感,思考内心与现实生存法则背离的元素。在一次与心理学家的交谈中,村上春树一再强调日本战后“尽管进行了许许多多重建,但本质上丝毫没有改变”,没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清算,没有将那场暴力相对化,反而采取了一种“暧昧”以及“狡猾”和“伪善”的态度,因而他对日本战后的走向怀有深刻的危机感,并且是从29岁开始写小说以来在作品中就表现出的一种情绪。他几乎在每部作品中都描写出日本社会的罪恶,但他又不敢明讲出来,只是巧妙地将他的思想隐藏在每个精彩故事的背后,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的行为举止,情感的起伏跌宕,无不与日本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紧密相连,具有浓郁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但小说中的人物却游离在华丽之外。也正是因为这种逃避现实的心理造成一代人心理的重负,许多人在挣扎中选择了放弃。正像在《挪威的森林》中直子提到的那口井,渡边曾怀疑那口井的存在,但那口井却存在于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内心中,有的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方式绕过那口井,如渡边、绿子,而更多的人却在挣扎中被那口井吞噬。这口井实际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更多的人却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游离于快速的生活节奏之外。村上春树的深刻也恰恰体现在叩问人的现代性与主体性、思索人类的生存困境和终极走向等其他方面。

村上春树在作品中对青年人、对那段青春的岁月做出的描摹,不仅仅是那一代日本年轻人走过的路,也是许多国家许多年轻人共同经历的一段岁月,我们都可以在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某个情节找到自己青春的岁月,而村上春树对孤独的把玩和提升或许会为我们的心灵开启一个窗口。对于青春,村上春树不是隐藏,不是展示,而是表现,看似零零碎碎的影象和句子,却形成了一种极其强烈的心理冲击,正如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展现的那段令人回味的爱情:渡边对直子的爱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美好向往,那样莫名其妙逝去,快得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曾经存在过;直子曾经对木月的爱情完美得如同梦境。一代年轻人在如此的迷茫、徘徊、挣扎、甚至放弃中完成了生命的蜕变,在痛苦的蜕变中,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直子、木月;有人换来的是内心的麻木,如永泽;但村上春树却希望的是更多的人在挣扎后可以走上一条希望之路,如渡边、绿子、甚至玲子。《挪威的森林》正是通过这种敏锐的触角向我们展示了一条艰辛的人生之路,而在路的尽头应该有希望在,正如作品最后玲子对渡边的祝福:“祝你幸福地活下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村上春树在叙事手法、语言风格、人物塑造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思考等方面的成就足以奠定他在文学中的地位。虽然他还没有被普遍接受,但人们会逐渐认识到村上春树的价值,人们会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可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那是,我们才能意识到村上春树在揭示现代人生存困境、探求人生出路方面的艰苦努力和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潘洪志

摘要:《挪威的森林》这本书在描写人性、人物塑造、语言风格方面,都表现出日本作者村上春树独树一帜的风格。该书之所以畅销的原因,主要是该书通过剖析共通的人性孤独使读者产生共鸣,独特的语言风格激起读者心灵的震颤,丰富的人物形象打动了读者,敏锐的触角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同时,该书使读者意识到作者村上春树在揭示现代人生存困境、探求人生出路方面的艰苦努力和巨大贡献。

篇4:挪威的森林

挪威民族,维京人(Viking)的后裔,古北欧语“vik”意为“海湾”,“ing”是“从……来”,加起来“维京”则是“从海湾来”的海盗?商人?渔民?无论咋的,驾船扬帆多选在西南部的港口城市卑尔根(Bergen)。这里虽然比哈尔滨还偏北超过1500公里,但却比哈尔滨温暖得多了,冬季的气温一般在0℃以上,在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润泽下一年淫雨霏霏的日子长达275天,以致挪威人风趣地说,只要看到脚上长蹼的,必定是卑尔根人……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冒雨驾车闯进了这座由半岛、零星小岛组成倚山而建的城市,海水碧蓝绕城穿邑,引领着远征归航的船儿或驶出或停泊在城区中心的港口;在这,挪威著名的三文鱼让人尽情开涮,逛进著名的露天鱼市场Torget,摩肩接踵的小摊摆着各式各样的海鲜,闻所未闻的海鱼,浓浓的腥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碰巧,在鱼市上遇到打工的留学生,买了些鱼子酱、生蚝大快朵颐、海撮了一顿!

布吕根(Bryggen)—— 卑尔根汉萨码头是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录里的中世纪老商业区遗址,这里曾是14世纪到16世纪中期汉萨同盟贸易(Hanseatic League)帝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商业区全是木制房屋,1955年底的好几场大火把布吕根码头木制房屋全部烧毁。卑尔根人遵照着老房的图纸和传统的建造工艺完好地重建房了北欧风格的木制老房、重现着中世纪的小镇风采。

挪威最美的风光莫过于沿着大西洋海岸蜿蜒深入到崇山峻岭的一条条或壮阔或温婉的峡湾和点缀在峡湾里的一座座精巧细致的大城小镇。参观峡湾,卑尔根绝对是门户,从这出发向南、北分别是哈当格尔峡湾(HARDANGERFJORD)、吕瑟峡湾(Lysef jord)和松恩峡湾(Sognefjord)、盖朗厄尔峡湾(Geirangerfjord)。

峡湾的绝美得感激“冰河世纪”寒冰的鬼斧神工,敲凿出一堵堵百丈绝壁陡崖,并在绝壁下挤压出一道道清灵透净的水域海湾。吕瑟峡湾的“布道石”更以垂直落差604米翘首称雄——据说,站在耸峙的布道石平台上,俯瞰峡谷中的海湾,起伏的山峦、蜿蜒的峡湾,以及峡湾中漂浮着的游船……次第展开一幅风景长卷。

这被《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世界未受破坏的自然美景”之首的雄奇壮美的峡湾巨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来争睹其真容,也吸引着我们从奥斯陆一路狂奔500多公里的山路后驻停在布道石的脚下。

登山时,已是下午4点——还好,8月正值挪威的夏季,南方虽然没有太阳24小时低悬于天际,但“白夜”让黑暗消失,即使选这个钟点上山也不需负担“月黑风高两眼一抹黑”的恐惧。600米的垂直落差,徒步上山也得2~3小时,行路难、多歧路啊,上山的“路”确实很难称得上是‘路’,经过冰川磨砺大小杂陈、高低坑洼的石头堆满道,为了防止游客迷路或走错路,公园管理部门在沿路的枯树和石头上,画上红色的T字,作为路标。路途虽难,但路上的风景却相当不错,累了就站起来看看峡湾风景,或者就坐下休息一会儿,在喜欢的景致里留个影。也正因如此,让我这个对登山充满敬畏的人也想坚持攀上“布道石”的平台去眺望峡湾的精美奇巧。才爬了2/3的路,乌云扯开了鸽灰的幕布,招引着云雨来更换着场景,山雨欲来,起风了!坚持!坚持!爬到3/4处,“布道石”仿佛已近在咫尺,一场暴雨夹着狂风突然袭来。有些风景,注定只属于少数人的,在狂风暴雨中可没有“小龙女”坠崖不灭,超凡出尘的盖世神功,还是小命要紧,只能带着“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遗憾下山。毕竟,风景有时就是一场心灵之旅,也无憾!

从布道石下山,斯塔万格是个休整的好地方。在这里,欧洲人把油画色彩的传统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整个城市都刷上了明丽的色彩,打造着童话的梦境。

挪威海,“鲸出没”,北极圈以北的300公里的峡湾半岛顶端的安德内斯小镇是最佳的观鲸出海点。船公司虽然开出725克朗的高价,但信誓旦旦保证让游客看到鲸:如果第一天看不到鲸,第二天继续送游客出海……“无效退款!”。挪威海的鲸是体积最庞大的巨头抹香鲸,抹香鲸的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变而产生一种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叫做龙涎香,是珍贵香料的原料,也是名贵的中药,有化痰、散结、利气、活血之功效,抹香鲸便由此而得名。群居的抹香鲸还是深潜高手,其每次浮出水面喷射的巨大水柱、之后“鹞子翻身”般地竖起了硕大的尾鳍否刺向青天。就冲着这两点,告别四大峡湾,我们驾车沿着斯堪的纳维亚隆起的山脊及冰川刨出的冰脊和峡湾向北奔驰。

篇5:《挪威的森林》著作读书笔记

当看到书的简介就知道这是一部年轻人读的爱情小说,已步入中年的我能否读完一点把握都没有,开始的时候无法静下心来仔细阅读的,但我还是像年轻时一样,认真的读完了,也重温了恋爱时的感觉。这是一部纯情、坦率的小说,成长的苦闷,无奈,恐惧,好奇,令人感动共鸣。正如作者说,有些人会喜欢这部小说,有些人不喜欢,只要是热爱生命,对生命敏感的人一定喜欢。 这部小说中人物稀少,写来写去就是那几个人:渡边君、直子、玲子、绿、永泽。故事情节就是围绕渡边君与直子纯美而毫无结果的爱情展开。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读完后我对书中这几个人物的一点体会吧:

1、渡边:渡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感受强烈的是渡边的“真”,他真实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原汁地展示给别人 ,包括他对人对事的表现,如玲子问他跟几个女人睡过,他都毫不保留的讲给玲子听。接着感受的是渡边博大平和象大海一样宽广无边的心胸和细腻的感情。面对明知是“不正常的”的直子却“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关心,一天一天的写信,而且一直坚持,更令人伤感的是直子并不知道欣赏,却固守在已经自杀已久的木月的伤感中。我觉得渡边对直子的爱情是由替朋友照顾女友的关心同情转化而来。

2、直子:直子有点象我国的《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多愁善感、纤细柔弱,林妹妹一旦走出了大观园,她也是无法生存的。因而无论渡边怎样努力去抚慰,也无法挽回直子因“不正常”而自杀的宿命。

3、永泽:永泽是唯一可以把持自我的积极的人,事实上,他的所作所为是对现实的嘲弄,游戏人生而已。

4、绿子:绿子是我喜爱的人物,她真实、率真,简单。绿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真诚与渡边表现出的真诚不管在哪个年代,哪种环境都难得可贵。

5、玲子:玲子的心理不正常和其它人不太一样,她一生的祸福都是音乐所赐。在某种程度上,玲子受直子影响很深。

篇6:挪威森林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一本 村上 的挪威的森林,给我最深 的 感触是在成长中我们需要有异型的朋友,而且是多多益善,也很羡慕读书的时光(本人没有那样的经历,没有接受大学教育),尤其是高中和大学,因为年轻,放荡不羁,因为年轻,充满梦想,因为年轻,可以去实施去体验,爱或者去被爱,享受年轻的激情,享受年轻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也在不断的选择着,调换着自己的伴侣,他们会很不觉的就会爱上一个又一个的异性,而保持与每个的关系,因为这样做是很自然的事情,每个都在遵守着这种潜规则,心安理得的做着想在做的,一至于没有经历的看来,那就是乱性的行为,更谈不到爱情,好像是不搭边的事情,责任也不显得重要.

两个人的世界里,一同去吃饭,去看电影,去跳舞,一起喝酒,而且是那种醉的烂醉如泥的那种.真是美好的很,但是就是走不那种靡丽的空间,所以的一切仿佛只是围绕着性开始的,仿佛整个的世界却只有这些,,混沌以后回归清醒,在没有异性的时候,每个寝室内谈论的都是有关于异性的话题,那么执着

篇7:挪威森林读书笔记

村上文字中的荒芜感和令人绝望的气息无疑是城市生活的产物。一群孤独的人在都市狭小空间的自我保护。欲望、流浪、冷漠、在爱情中的虚无感、无奈、叛逆充斥了这本书,病态随处可见,但是这本书的火自有它的原因,正是这样一种虚无感引起了太多人的共鸣。

据悉《挪威的森林》灵感来自于甲壳虫闻名世界的曲子《Norwegian wood》,特地找来听听,着实有一股清新的来自深深森林的潮湿而又清新的味道“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集体的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飘渺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这些组成了村上春树的世界,那是一种微妙的,无以明之的感受,贴己而朦胧,撩人又莫名。书的语言以及所营造的氛围给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会因为其中的句子而拍手叫绝。

“死亦不是生的对等,而是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希望失望。”

“我希望你记得我,記得我曾这样存在过”

“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

“喜欢到整个森林的老虎都化为黄油。喜欢到全世界的森林统统倒在地上。”

“我不能不想,在我体内债存了太多对她的回忆,只要撬开一点空隙,那些记忆就会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来,而我恨本不能阻止它们往外涌出。”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破译了我们孤独的心灵密码,让心灵得到了一次全新的释放,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或许放弃抵触,自我调节,看到自己,认识自己,练习安静,我们在成长的生活中会避免不仅仅是“孤独”的伤害。

篇8:《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悲剧

《挪威的森林》中出现了很多比较典型的女性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关于这部小说中女性的研究有很多, 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人格结构论的角度出发, 分析出这些女性在精神方面的缺失;另一类认为这部小说里虽然是男性叙述的女性形象, 但是也体现了对女性性格的期待。笔者认为《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虽然各有性格, 但是几乎每一个人都存在依赖性而无法独立地存在, 而这一点可以体现这部作品女性的悲剧。

《挪威的森林》中三位主要女性人物的三句话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以这三句话为出发点, 分析该作品的女性悲剧。

1 直子:“不要忘记我”

直子是《挪威的森林》中着笔最多的女性, 是‘我’深爱的女孩。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 好像从来都不属于这个世界。

木月死后, 直子就变得不再正常, 可见其当初爱得纯粹。在东京偶遇我之后, 逐渐开始了在别人眼里看似不太正常的交往。20岁生日的夜晚, 与‘我’发生关系后便搬走, 后病情加重住进阿美寮, 最终还是没能好转, 最后选择了自杀。

“我希望你永远记得我。永远记得我这个人, 我曾经在你身边。”“我当然会永远记得。”……“你真的会永远记得我?”她轻声问道。“永远记得, ”我说道。“我怎么忘得了?”

这是文中开头回忆直子的时候给人印象深刻的一段对话。每当读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感到很心痛, 直子的这些话都赤裸裸地她对生的眷恋。她虽然很难过, 虽然最后选择了自杀, 但想要坚强活下去的态度还是可以看得到的。她在疗养院, 精神上饱受痛苦的时候, 还是怀抱着和‘我’一起生活下去的信念。

木月死后, 直子一直在逃避却也在等待爱, 她希望‘我’可以拯救她, 但是最后她发现, 渡边和她之间, 木月的记忆依旧让她无法释怀, 痛不欲生。所以后来‘我’在无意中提起木月的时候, 她哭得歇斯底里。她的生命在木月的离去后也仿佛静止般, 她自己无法向前。而‘我’只是一个20岁左右思想不太成熟的大学生。‘我’的一些烦恼充其量只是青春期的生涩的困惑。‘我’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寄托。

木月活着的时候, 直子爱得投入;木月死后, 直子逃避着等待着被爱, 但是当发现‘我’不是那个对的人之后选择了自杀。因此, 直子虽然给人们留下了哀伤的永恒的美丽。却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存在于村上春树的作品里, 让人可悲可叹。

2 绿子:“不想和你说话”

绿子是在‘我’得知直子已在山中的疗养院疗养并且短时间内不能见我以及室友--敢死队退宿之后出现在‘我’的生活里的。

与孤独安静的直子不同, 绿子是那种坚强、开朗、直率的阳光女孩。绿子一开始给‘我’的印象就很特别, 在双方逐渐深入交流之后, 可以说绿子更吸引‘我’。因为绿子的性格并不是源于一个幸福的家庭, 从小到大身边的亲人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去, 让她承受了与年龄并不相称的痛苦与劳累, 但是从幼年她便学会自立的她非常坚强、乐观, 自信快乐的生活着。于是‘我’会觉得“以至于在和绿子一路逛着商店时街头的光景似乎都没有那么不自然了”。‘我’甚至对绿子说“见到你, 我觉得多少适应了这个世界。”

绿子也深深地爱上了‘我’, 而当‘我’因为直子的原因而颓废不堪, 在这期间没有联系绿子的时候她的反应时如此激烈。打电话不接, 在班级遇到了, ‘我’过去解释的时候的场景是这样的:“我约了人。”阿绿侧一例头说。“不会花你太多时间, 五分钟就够了。”我说。阿绿摘下眼镜, 眺起眼睛。宛如正在眺望一百米以外一间快要倒塌的废屋时的眼神。“我不想跟你说话, 对不起。”平时直爽而开朗的绿子此时用着有悖于内心的举动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而无奈的情感。绿子对‘我’的爱汹涌而又澎湃。

这部小说的最后写到:我给绿子打去电话, 告诉她自己无论如何都想跟她说话没有满肚子话要说……两人一切从头开始。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以为历尽沧桑的‘我’最后选择了和绿子一起生活下去, 于绿子而言这可能是个不错的结局。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小说开头的部分说到37岁的‘我’独自乘飞机, 身边没有伴侣, 而且飞机停稳后我的思绪又飞到了和直子一起走过的那片草地之中。显然‘我’和绿子最后并没有结为夫妇。

坚强、开朗、直率而又阳光的绿子在文中也是一个悲剧的存在, 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改变其性格, 但是对‘我’的热烈的爱让绿子有了悲剧的结局。设想如果没有遇到‘我’, 独立存在绿子应该还是原来那个惹人喜爱的女孩。

3 玲子:“让我和直子的那份幸福都给你”

玲子是直子在阿美寮的室友, 是工作人员又是病人的特殊存在。玲子已经结婚生子, 可是当女学生对自己进行性骚扰的时候意外地发觉自己对女性更有感觉。玲子经受不住来自社会伦理和自身心理的双重压力, 最终走进了精神疗养院阿美寮。

‘我’去见直子的时候, 她总是在旁边, 她很了解直子, 玲子曾经对‘我’说过“我们 (玲子和直子) 是生活在不完整的世界里的不完整的人”。与‘我’又可以无话不谈, 虽然和‘我’有过肉体关系却不是情人。和直子不同的是, 玲子后来的情况有所好转, 与‘我’告别之后玲子最后选择了独自一人去对于自己来说完全陌生的地方--旭川。

最后玲子和‘我’的告别的场景令人很是感伤:我看看她的眼睛, 她哭了。我禁不住吻了她。虽然周围经过的人频频盯看我们看, 但我已经不在意了。我们活看, 只须考虑怎样活下去就够了。“祝你幸福。”分手之际, 玲子对我说。“我能向你忠告的全都说完了, 再也没什么好说的, 只能祝你幸福。让我和直子的那份幸福都给你。”我们握手告别。

玲子虽然和‘我’发生过肉体关系, 但是她和直子、绿子不同, 和‘我’相差19岁, 更像是灵魂层面的朋友。然而与‘我’的相遇仿佛让玲子的生命变得更加有色彩、更加丰富。所以, 玲子只有关联‘我’这样的一个连未来该怎么走都不清楚的人才有存在感正是其悲剧所在。

有人说玲子是个残缺不全的女性, 但是对于直子而言她亦师亦友, 对于‘我’而言她不是情人却给‘我’带来胜似情人的安慰和温暖。但是最后还是不完整地选择了孤独一人去旭川, 不禁让读者心生怜悯。如果完整而独立, 玲子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名女性。

4 结语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充满悲哀与孤独的青春小说。笔者认为作品中悲哀色彩更多的体现在文中出现的几位女性身上。木月去逝之后, 直子就在逃避、等待、发觉‘我’不是她想要的爱之后就选择了自杀;骄傲而又阳光的绿子用着有违自己性格的方式热烈地爱着‘我’;玲子在遇见我之后走上了人生趋向于完整的道路。这些个性鲜明的女性却没有独立的存在感, 注定了其悲剧的结局。

参考文献

[1]林少华, 译.挪威的森林[M].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2]秦瑞, 杨青芝.解读《挪威的森林》中的三个女性形象[J].山西大学学报, 2007.

[3]闫伟.女性主义眼光下的《挪威的森林》[J].江汉大学学报, 2006.

[4]彭社芬.现代人的孤独失落与自我寻找——论挪威的森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5]卢芳.寻找“森林”中的精灵——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作品分析[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1.

篇9:挪威的森林

曾经迷惑过,也曾经迷茫过,

曾经无畏过,也曾经无所谓过,

曾经年少过,也曾经青春过,

曾经茫然不知所措过,也曾经恍然不知所悟过,

曾经他拯救的是别人,如今他拯救的是自己,依然是不知疲倦的奔跑,依然是那跟炮弹一样的脚法,一如既往,这棵“挪威的森林”在现实的社会里冷酷到底。

1

从安菲尔德的“你永远不会独行”到,罗马这座“永恒之城”,最初的时候,里瑟像一个孤零零迷失在森林里的少年,内心交杂着彷徨、迷茫和不定,他仿佛就是小说《挪威的森林》里的男主人公,一心一意想带领自己心爱的女孩走出那片又密又冷的森林,但往往他却把自己困在了里面。

是的,这个世界最该拯救的其实是你自己!

2010年初冬,罗马人等待了8年多终于圆了在都灵击败尤文的梦,而为罗马圆梦的英雄就是里瑟,挪威人在补时第4分钟用头球完成绝杀。胜利分很多种,有一种胜利可以荡气回肠,所以里瑟成为了挪威第二大报《晚邮报》头版人物,标题是“里瑟击沉尤文图斯”。

还是这个冬天,就在击沉尤文不久里瑟又用标志性的重炮轰开了锡耶纳的大门,往往,真挚的情怀都源于生命中重要东西的遗失,宛如Beatles乐队闻名世界的曲子“Norwegian Wood”每当响起时还能敲打我们的心扉,就像春晚的“小虎队”唱的不是歌而是你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当里瑟像一个纯爷们射出巡航导弹般的威力时,我们的心也随之一颤,没错,那个满场飞奔能将对手球门穿越的里瑟——回来了。

2008年的夏天告别利物浦的鲜红,披上罗马的深红。300万欧元的转会费只能说明里瑟在安菲尔德已经边缘化,在亮相新东家的新闻发布会上,挪威人做出了胜利的手势,但喜新厌旧的人们有谁去关注这个手势,有谁又能将深情的眼神凝固在那张并不讨好的脸上呢?

但年轻终究是年轻。

一个人成名太久总会让人误会自己的年龄,加上少年老成的相貌,你难以想象,里瑟居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80后,在来到罗马城时还不到28岁。美好的年龄总能在生命的沿途看到美好的风景,尽管在安菲尔德的最后时光过得并不惬意,但来到罗马后挪威人还是被球队认定为左后卫的首选,2008-09赛季,他全赛季出战40场,两个意甲进球,一个是洞穿领头羊国际米兰的大门,两个月后,他在小马尔蒂尼的圣西罗告别赛中不解风情,用任意球的方式为小马哥送行。

如果说上赛季的里瑟在眼前掠过时。正在唤醒我们的记忆,那本赛季的里瑟已经让我们对他的记忆又完全恢复了。

意甲前25轮结束后,里瑟代表罗马出战24场比赛,贡献4球,进球数仅位居托蒂和德罗西之后是球队的第三射手,另外他还在欧洲联赛中出场7次进2球。稳定的出场数只是让记忆的片段变得流畅,但打开记忆闸门的那把钥匙,还是里瑟标志性“大力出神位”式的轰天炮,这是他的风格,什么都可以改变,风格是不能变的,变成兰花指,那就不是有血有肉顶天立地的真男人里瑟了。

寒冬中里瑟找回了自己,被贝尼特斯抛弃的内心沉重已经渐渐稀释,取而代之的是,他在罗马的生活被涂上了一抹鲜活的色彩。

2

里瑟的名字叫“红”。

我敢打赌。当里瑟越是红遍“永恒之城”时,安菲尔德那片红就越有很多人在怀念他,怀念他在社区盾内带球狂奔60多米完成千里走单骑,怀念他在进球后的滑行庆祝动作,怀念他在发界外球时用球衣擦干净皮球的童真无邪,可怀念,就像是难解的心结,越怀念,就越成了死疙瘩,安菲尔德那片红怀念他如此,他怀念安菲尔德那片红更是如此。

这种怀念是与生俱来的。里瑟的父亲就是一位利物浦球迷,并且希望自己的儿子有朝一日去安菲尔德踢球,受父亲的影响,里瑟也将利物浦作为自己的偶像球队,把安菲尔德当做人生理想的圣地。

然而,人生总要承受不能承受的悲哀,2001年里瑟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和父亲的愿望,踏上了安菲尔德这片空气里都弥漫着传奇的绿荫草地,但在一年前父亲却永远离开了自己,可天堂的存在,让里瑟在安菲尔德永远不会一个人独行。

2001年8月24日欧洲超级杯,对阵的双方是利物浦和拜仁慕尼黑。霍利尔将里瑟的名字写在首发名单里,而这也成为挪威人身穿利物浦球衣完成的首场演出。比赛的第23分钟,里瑟接欧文的传球用左脚为球队先发制人,没有什么比在首秀进球更好的见面礼了,最终利物浦3比2击败拜仁举起这座象征王中王的冠军奖杯。

与这个进球同样令里瑟难忘的是比赛地:路易斯二世球场,对于我们来说,这里就是法甲球队摩纳哥的主场,可对于里瑟而言,这里更像是见证自己成长的一座舞台,也可以说是他不愿意长大的一个避风港。

关于童年的记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可以温故自己美好的童年,但里瑟却没有这个福分,在他7岁的时候母亲贝尔特和父亲汉斯就离婚了。而且父亲还因为家庭暴力进过监狱。不过,父母虽然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庭和美好的童年,却让他拥有了与足球共舞的基因,在这种基因的带动下,里瑟在14岁的时候就加盟到家乡球队奥勒松。并于1997年从这里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挪威小城奥勒松是一座美丽的西部海岛城市,在大海边出生的里瑟天生具备了四海为家的情怀。于是,他只在奥勒松效力了一个赛季就开始了流浪的步伐,1998年去摩纳哥时只有17岁,之所以在这么小的年龄就背井离乡,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想逃离不平静的家庭生活。

十七八岁,正是从男孩到男人的过渡期,这也是一段阵痛期,叛逆、躁动、烦恼这些因子陪伴他们一同成长,但就像《挪威的森林》里的主人公们,他们都惧怕长大,也没有为长大做任何有所谓的准备,他们只能大无畏的去面对。犹如里瑟一样,出去闯荡吧,外面的世界清澈高远,外面的世界可以让自己少一些成长的困惑。当然,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正如里瑟自己所说:“去摩纳哥,因为我想提高自己的战术意识,让自己的技术更加纯熟。”

是真的,来到摩纳哥的里瑟无论从心态上还是球技上都成熟了起来。蒂加纳给了他在法甲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机会。1999年夏天皮埃尔入主摩纳哥,里瑟在这个赛季得到21次法甲出场机会,他的队友特雷泽盖和西蒙尼分别获得联赛银靴和铜靴,球队也最终领先第二名巴黎圣日耳曼7分夺得法甲冠军,当很多同龄人还在为青春痘长到哪里犯愁时,里瑟却用一座法甲冠军奖杯为自己的成年礼加冕。

“我在摩纳哥的时光对我很重要,尽管有时候非常艰难,但是你能学到很多东西,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是幸运的,去了一个可以充实我自己的地方。”里瑟后来在利物浦回忆道。然而,总有一天里瑟要跨过摩纳哥这道鸿沟,站在一个更熙熙攘攘的世界,富勒姆和利兹联在2000年都为他开出了400万欧元的转会费,但皮埃

尔拒绝了,这位主帅从此对里瑟冷眼旁观。可该来的总要来,在20岁这个最好的青春年华,里瑟登上了开往英伦的列车,当摩纳哥逐渐逃出了自己的视线,告别少年时代的懵懂无知和茫然不知所措,从此,他的身旁川流不息的是安菲尔德的红。

3

2001年冬季转会,里瑟成为利物浦签下的第一名球员,转会费依然是400万欧元。

实现了自己儿时为利物浦战斗的梦想,里瑟同样毫不怯场。在超级杯用进球证明自己是一个为安菲尔德而生的球员。而且,挪威人也是一个为大场面而生的球员,除了攻破拜仁的大门,他在来到安菲尔德的首个赛季还轰开了阿森纳、埃弗顿和纽卡斯尔的大门,尤其是2001年11月4日英超第12轮利物浦3比1完成曼联的强强对话中,里瑟用一记石破天惊的重炮将这场比赛打上了自己深深的烙印。

2001-02赛季,里瑟在利物浦的首个赛季从始至终带着强悍的气息,他在英超实现了38轮满勤,为心爱的球队贡献了10个进球,其中在英超赛场7度轰炸成功。随后的2002-03赛季,里瑟在英超这条快车道丝毫没有减速,37场英超攻入6球,这门挪威火炮似乎永远都有使不完的劲,永远都有发射不完的炮弹。可事实不是这样,就像这个世界没有永动机一样,里瑟也不是一台永远对外做功的机器,2003-04赛季他的英超出场数锐减到28场,进球成绩单上是一个明晃晃的零蛋,最让里瑟苦闷的是,在来到利物浦的前三个赛季里除了最初的欧洲超级杯和慈善盾杯,惟一能拿出手的荣誉便是2003年联赛杯冠军。

这并不奇怪,青葱岁月除了美好时光暗流涌动。也不免要带着淡淡的忧伤。

2004-05赛季贝尼特斯入主安菲尔德,利物浦改朝换代,但里瑟,这位霍利尔时代的臣子依旧得到了重用,士为知己者死,这门挪威火炮又重装上阵,英超37场进6球、联赛杯5场进1球、欧冠15发出场进1球,57场比赛贡献8球,几乎做到了场场不落,而这一次辛苦的付出也得到了最完美的回报。尽管在2005年2月的联赛杯决赛中里瑟在开场第一分钟便率先进球,但杰拉德在比赛即将结束时的乌龙球葬送了夺冠机会。可丢失联赛杯的忧伤不久就被举起“大耳朵杯”的狂喜抹去。身披6号球衣的里瑟在与AC米兰的决战中一直战斗到最后,这个赛季他脱下18号战袍,改穿巴贝尔留下的6号球衣,带着这个新号码里瑟为自己留下了永远都不会磨灭的巅峰记忆。

告别了2005年欧冠的惊涛骇浪后,里瑟的利物浦时光开始趋于平淡,2005-06赛季挪威人在英超32次出场只收获1个进球。全赛季总共50次出场进4球。2006年1月,里瑟与利物浦续约到2009年,而这个赛季他并没有空手而归,在与西汉姆联的足总杯决赛中他在点球决战中建功,继伊斯坦布尔奇迹后再次完成惊天逆转,但这是里瑟和他的队友们最后一次在球场上见证奇迹的时刻。

2006-07和2007-08里瑟在利物浦最后两个赛季,虽然依旧保住了主力位置,僵无法否认其状态下滑的事实,这两个赛季他在英超只留下一个进球,并且受到了伤病的骚扰。当巴西人奥雷里奥来到安菲尔德后贝尼特斯也对他这位旧爱逐渐冷淡,惟一值得留恋的时刻是2008年1月15日,在5比0大胜卢顿的杯赛中他的出场数跻身利物浦历史前50行列,从此名垂安菲尔德这座传奇的绿茵舞台。

2008年2月,也许是被自己的名字写进利物浦的历史冲昏了头脑,里瑟公开表示希望在安菲尔德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迈克尔·欧文都走了。你认为你的想法现实吗?

就像谁也不能阻止他当初离开摩纳哥的决心,挥手告别安菲尔德也只是命运一开始就写好的剧本,浓妆艳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只不过是最平凡的戏子,谁都逃脱不了命运这只手的摆弄。但问题是,命运还是对里瑟过于残忍了,没有给他一个体面的告别,毕竟他在安菲尔德征战了七年,即使“七年之痒”,也应该友好地互道一声珍重。然而命运的安排是——2007-08赛季与切尔西欧冠半决赛的第一回合,利物浦1比0的比分就要保持到终场时,里瑟在第95分钟一记鬼使神差的乌龙球让全队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当打开里瑟在利物浦尘封的往事,弹去上面的灰尘。出现在你面前的都是一个高昂着头冲锋陷阵的挪威硬汉,但在自摆乌龙的那一刻,他向命运低下了头。

2008年4月22日之后的夜晚,里瑟注定在辗转反侧之间用如果造句……如果我没有打进这个乌龙,利物浦就能站在莫斯科的欧冠决赛场,我可能就留在安菲尔德,我依然是让命运向我低头。

但悲伤的句号,总有一个戏剧性的方式来前呼后应,不该进的球进了,该进的球没进,哪个更残酷?

2005年欧冠决赛当120分钟哨响时,意味着点球大战一触即发,贝尼特斯走到球员中间,除了特劳雷,每个人都愿意主罚点球,最终贝尼特斯选择了5位先发点球手,按照顺序依次是:哈曼、西塞、里瑟、斯米切尔和杰拉德,但里瑟的点球被迪达扑了出来。杰拉德后来在自传中写道:“我上去安慰他,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你和他说什么都是屁话,比赛结束后没有人再向里瑟提起那个点球,也没有人去说他的不是,如果你罚丢过点球,你就知道这其中的痛苦。”

但结果是利物浦赢了,在里瑟的身上,不该进的球进了要比该进的球没进残酷得多。

不管快乐还是痛苦,不管残忍还是残酷,里瑟七年的利物浦生涯终究功大于过,在利物浦球迷看来,他是一个不可忘却的斗士,这就足够了。

4

“在我的小伙伴都早早关灯睡觉时,我依然对着墙练习自己的脚法,直到自己实在踢不动了,我才上床睡觉。”当记者问重炮是如何练成时,里瑟如实回答遘。

也许是挪威国家队实力不济的缘故,很少有人知道里瑟在国际赛场也是一位重炮手,至今他为挪威国家队出战84场比赛进12球,其中2004年欧洲杯预选赛两球,2008年欧洲杯预选赛两球,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三球。2000年2月23日,里瑟在与土耳其的友谊赛中进球,完成国家队处子进球,而当时里瑟只有19岁,他有幸跟随挪威队征战2000年欧洲杯,然而这却是他第一次、也极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征战国际大赛,在这之前里瑟还相继入选了挪威从U15到U21各级国字号队伍,由于刚刚三十而立,如果不出意外,这位世界级的攻击型后卫进入百场名人堂只是时间的问题。

每当听到披头士的“挪威的森林”。你总会有一种孤零零迷失方向的感觉,而每当你读到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你总会妒忌那些逝去的人他们和她们所拥有永恒的青春,难道你没发现,里瑟就是足坛“挪威的森林”,他在国家队永远都是孤零零,他在利物浦逝去的青春是永远找不回来的,他的童年又是无以名状的困惑,惟一不同的是,还好,里瑟属于这个世界。

2003年他和挪威模特Guri Havnevik结婚。两人拥有一个女儿,但2004年两人离婚,告别旧爱后,里森原计划和新欢Maria Elvegard在2008年夏天结婚,但因为转会罗马被推迟下来,2009年8月4日他们拥有了爱情的结晶。

篇10:读挪威的森林的读书笔记600字

读完《挪威的森林》后的感觉和读完《情人》一样:都是恍然若失四字。别人从中读出了“爱情”,我读出的却是“时间”。

“我已经老了。”杜拉斯在小说的第一句就把意思说了出来。其实井上反反复复说的也是这个。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小说中许多似乎没有必要的闲笔了。

下面是我对《挪威的森林》里主要人物的几点看法:

1.直子是一意求死的。自从少时恋人死后,此人一直没有恢复过来,也是铭心刻骨的相思吧。精神应该没什么问题,只不过一直下不了死的决心,神志难免恍惚而已。

2.直子的少时恋人为什么要自杀,我始终没有搞懂。莫非是日本变态的一种方式?还望有识之士见教。

3.绿子和所谓的男朋友关系不过泛泛。只是主人公老惦记着别人,她不得不时不时抬出个男友来,以免显得太寒碜了。

4.直子在精神病院的roommate其实倒是真正的精神病,虽然一直显得很委屈,不容于世。精神病都那样。

5.主人公是个无可无不可的人,他在当时对任何人都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他最终没有和绿子走到一起,因为在书的最后,任何妨碍两人的外界因素都已消除了。

书中体现出的情绪那样忧伤,那样怅惘,只不过因为一切都已逝去,错过的无法挽回。回忆总有超过现实的美,是故遗憾更为痛切。正如我在开头说的,一切其实在于“时间”。

我认为《情人》比《挪威的森林》要精致的多。然而《挪威的森林》仍是第一流的文字。主人公们的生活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然而这篇作品却能打动我们,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的魅力。

关于读挪威的森林的读书笔记600字2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夏挪威的森林贯穿全书的就是作者多次提到了的,“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全书的结构也如作者所说,并不以死为终结,这里有作者的无奈即每个人都会死,也有作者面对生活的勇气即有死才有生。作品中最主要是两次死,很相似的两次死。一次是木月的死,木月死后直子和渡边的关系便开始了,另一次便是直子的死了,按玲子的话说就是“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两次都是由死而引出了新生。“传说,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会让人迷路的森林。那种,人进得去却出不来的巨大原始森林。”生活就好像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要走进去,因此我们才不可避免的对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就好像初美说的:“不迷茫和痛苦的人哪里找得到!”

《挪威的森林》里的很多人在挪威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木月首先死了――17岁――死在一个成长的年龄。他以死来作为回避成熟的方式。而对于直子来说,本来她可以握着他的手,小心但坚定地走过成长的道路,可是,木月的死带给她的是,要自己去对待未知。就好像直子自己说的那样:“在他(木月)死了以后,我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同别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样才算爱上一个人。”对成长的恐惧最后也把直子推入了死亡的深渊。即使有疗养基地可以让直子身心放松,即使渡边作为直子“同外部世界相连的唯一链条”,也无法把直子从迷茫和痛苦中解救出来。不只是直子和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直子父亲的弟弟,不都是在这个成熟的年龄段,在对成熟的恐惧,迷茫和痛苦中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吗?玲子,也是作为其中的一员,仅仅是没有失去生命罢了。

而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好像主人公渡边一样在迷茫和痛苦中完成这些转变,即使我们自己并不了解为何迷茫,即使这种转变是被环境所逼迫的。而好像永泽,看上去是能勇敢且完全的适应这些转变,但永泽的内心也痛苦,他自己也不想完成这种转变,只不过,他用自己的“奋斗”成功逼自己完成转变,而不是等社会来逼他转变。这也是大人物与普通人的区别。

关于读挪威的森林的读书笔记600字3

“我拿起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顾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读完《挪威的森林》这最后一段,眼泪夺眶而出。

看过村上春树的另一本书《我在跑步时,想些什么》,他那种带着淡淡思绪的惆怅,带着淡淡惆怅地思考深深地打动着我。而在《挪威的森林》里,那压抑的情感,那深沉的悲凉竟自始至终,挥之不去。青春之河静静流淌,有过多少记忆,无奈,追求,梦幻,疯狂,留下的只有心口处掏不出的痛,只有一夜夜绵绵不绝的思,只有永不愈合地伤汩汩地挣扎……

直子,玲子,绿子……我们的曾经!

即使青春老去,红颜不在,即使江河易道,岁月变换,那曾经拂过额头的清风,那曾经照耀过的明月,那曾经对视过的眼睛也会漫卷记忆……合上书,耳边还有那一声呼喊:“请你记住我,记住我这样存在过。

关于读挪威的森林的读书笔记600字4

按照事情发展的某种秩序,我拿起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并在一天之内手不释卷地看完了。肯定是一本很精致的书,正如书中所言:“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这本书是一卷薄薄的剪纸,精致极了,简直是晶莹剔透。那些青年男女,一个个位于记忆的远处,如同站在远端的舞台,因为时空的距离,个个恍如仙人,除了“性”,除了“爱”,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哦,原来我的记忆的确正在步步远离直子站立的位置,正如我逐渐远离自己一度站过的位置一样”。

故事本身不优美,那么多年轻、优秀的生命,木月,初美,直子,直子的姐姐,当她们“来到人生的某一阶梯的时候,就像突然想起似的自行中断了生命”。“永远的十七岁”,但某种东西消失了,更多的东西消失了……村上的文字却是那么的美。“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地上一般”,“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还有那谜一般的直子,“朝我转过脸,甜甜地一笑,微微地歪头,轻轻地启齿,定定地看着我的双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里寻觅稍纵即逝的小鱼的行踪”。啊,梦中的江南女孩。

关于读挪威的森林的读书笔记600字5

这些日子一来都在看村上春树,慢慢的看准确的说是超慢的一字一句的看他的经典之作《挪威的森林》。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时实在高一,那时候完全没有看明白这本书到底在讲些什么!仅仅朦胧的感觉这是在写一段关于青春关于人生更关于爱情的小说!第二次阅读是在大二的时候,那时候看了此书后发现作者所讲述的寻找心中百分百女孩。人人都说大学是块净土,是一个诞生无数或平平淡淡或轰轰烈烈爱情的摇篮。那时候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的室友们都在拼命追寻心中百分百女孩。这第三次看《挪威的森林》,我看的是一种宿命论,一种追寻心中完美世界的宿命论!

一直很喜欢伍佰那首经典老歌《挪威森林》,我总会哼着:那里湖面总是澄清那里空气充满宁静!不知道是看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喜欢上了这首歌呢还是因为这首歌而喜欢上了几乎通明的小说!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两者之间都共同阐述了一个观点或者说是在追寻着一中理想的生活的世界:哪里才是自己的停靠站——心灵的停靠站!

篇11:初中生读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再淡的酒喝多了也要醉,那么迄今为止,最让我沉醉其中的小说,就是《挪威的森林》了。

村上春树评价《了不起的盖茨比》时说:“随便翻开其中的一页,从没让我失望过。”这本书用来评价村上自己的作品,也同样合适。

我试图用语言来描述这样一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我反复阅读的作品,但“喜欢”这样的字眼,总显得不够一针见血,有一种巴掌拍在海绵上的无力感。在村上的语言中,“喜欢”,应该是“就像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一样喜欢你”,应该是“春天的原野里,你正一个人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好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吗?”,应该是那杳然而逝的“午后初秋的魔力”。村上非常善于用这样的语言,将人物细腻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给读者。初读时可能觉得寡淡无味,但却在反复阅读中越发明丽。正是一种“再淡的酒喝多了也要醉”的感受。

年岁渐长,阅历渐丰,几年前看过的书重新翻出来读,绝对会有不同的感受。初中时背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时,只觉得朗朗上口,大学里偶然想起这篇文章,顿觉得胸中激荡,豪气顿生。

初二时,第一次读《挪威的森林》,平淡的行文很符合我处在叛逆期时百无聊赖的心境。绿子的爱恨分明的个性也很对我的胃口。对于沉迷在幼稚的言情网络小说中的十三四岁的少女,这样的一部作品无疑如同一阵清风。我开始反复阅读它。

高中时离家读书,世间不会事事如意的道理成为我的第一次成长的收获,我渴望像永泽一样成为生活的强者,“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这句话不知不觉影响了我的性格。

上一篇:进度计划管理考核办法下一篇:公民因私出国申请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