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景的小学生作文

2024-05-21

描写雪景的小学生作文(精选6篇)

篇1:描写雪景的小学生作文

 

 

 

冬天,雪姑娘姗姗走来,她打了几个喷嚏,鹅毛般的大雪从天而降。飘在

这篇小学一年级描写冬天雪景的作文,是一篇很好的习作

相关推荐:

关于剪窗花一年级作文:和妈妈剪窗花

一年级有关剪窗花作文:剪漂亮的窗花

 

篇2:描写雪景的小学生作文

放眼远眺,白茫茫的大地在阳光普照下,银光闪烁,晶莹剔透,湛蓝蓝的天空好像被洗过一般,明亮透澈。天和地浑然一体,好像在人间天堂一样。

近前一看,淘气的小雪花像魔术师一样,它挥手一变,房子、汽车、大树都好像被圣诞老人装扮过似的。

看着这美丽又可爱的小雪花,我情不自禁地掬上一捧,可它却淘气地化成了水,从我的指缝中溜走了。望着松软的雪地,我不由自主地跑上去打了几个滚,呀,头发上、眉毛上、衣服上都是雪,成了一个小“雪人”。

篇3:侧面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的运用

一、侧面描写的意义

在记叙文写作中, 人物的描写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 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周围人物或环境等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突出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果说, 正面描写是红花, 那么侧面描写就是那片片绿叶。“红花也需绿叶衬”, 因为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 能使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突出, 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发挥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侧面描写的运用

人物描写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 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侧面描写, 可以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立体生动。指导学生人物侧面描写可以从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三方面入手。

(一) 以人衬人

以人衬人即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个性特点的方法。“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人物语言烘托法

就是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某一特点。

例如, 有一个学生在描写自己的外貌时写道:“我是一个留平头的男生, 眉毛浓厚, 眼睛黑亮, 大大的耳朵特别引人注目。同学们都叫我‘大耳朵图图’, 长辈们笑谈:‘你的招风耳真可爱。’我连忙更正:‘这是招财耳, 不是招风耳。’”在这段描写中, 这位学生通过描写同学、长辈对他耳朵的议论, 以此来突出自己耳朵大的特点。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正面的外貌描写, 从这些旁人的语言描写中, 读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长着大耳朵的机灵可爱的男孩子。

又如, 有个学生描写表弟执着学习乒乓球时, 这样写道:“我看他在楼下已练得气喘如牛, 忙喊他:‘小锦, 别练了, 上来房间凉快一下。我开好空调等你。瞧你已经练了一个半小时, 快累成狗了。’可他似乎把我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仍然朝着墙对打。邻居张爷爷见了, 边点头边赞道:‘小锦这孩子, 每天都坚持练习, 现在村里有些大人也不是他的对手啦。’”像这样侧面描写“我”和邻居张爷爷的语言, 表现了表弟执着认真的精神, 比起直接描写他如何天天练习来得更真实, 更令人信服。

2. 人物行动烘托法

即描写旁边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方法。例如, 教师常指导学生写作有关“六一”游园“画鼻子”游戏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除了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个蒙面同学的动作写出来外, 还应指导恰当的侧面描写。“看到他把鼻子画到了额头上, 旁观的同学早就笑得前俯后仰。你瞧, 菖菖同学笑得捂住了肚子;菖菖同学爆笑开来, 再也停不下, 直接坐在了地上;还有的同学笑得抱在了一起。”像这样描写旁边人物的动作, 更能表现这个活动的滑稽有趣, 也突出了欢乐“六一”的主题思想。

3. 人物心理烘托法

顾名思义, 即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主要人物。这个写法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就有运用:“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这里就通过黛玉的心理描写来烘托出王熙凤泼辣、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此为例, 进行指导。于是, 有个学生在描写爸爸迷恋智能手机时写道:“自从爸爸买了那台新的手机后, 他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手机控’。饭饱茶足后, 他必定坐在沙发上, 拿着手机, 全神贯注地看着。遭到我和妈妈的抗议后, 他开始变着戏法和我们捉迷藏。最近几天, 他经常说他肚子痛, 一进厕所就大半个小时。我心里明白:爸爸这是在找借口, 躲到厕所里图清静了。假装肚子痛, 一来能在里面看手机, 二来还能换取我和妈妈的同情心, 家务事也不用做了。真是一举多得。哎, 大热天的, 他也能在厕所里待那么久, 真拿他没办法。”在这篇习作中, 为了表现爸爸迷恋手机这一情况, 学生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自己对于爸爸躲在厕所玩手机的想法, 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手机控”爸爸的画面。

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以上三种方法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 能比正面描写来得更自由、更灵活。当然, 还应视具体情况, 推敲斟酌, 以更好地表现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 以景衬人

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记叙文中可谓常见, 它除了能交待故事发生的季节、地点、气候、场景外, 还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特点。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课文《桥》就运用了这一写法。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雨的大、山洪的险, 目的是为了突出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 老汉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精神品质。以此为范文, 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活用以景衬人的方法, 能为习作增添不少亮点。例如, 学生写作《一份珍贵的礼物》时, 这样描写妈妈冒雨去为他买礼物:“那天下午, 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 打在窗上, 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轰隆隆’的雷声不断地在耳边响起, 风也来助威, 把路边的树刮得东倒西歪, 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小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 以此表现礼物的珍贵, 有力地烘托出妈妈对他的爱。

成功的环境描写, 源于对笔下人物的用心揣摩, 源于对环境的细心观察, 源于对生活的用心感受。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为人物描写锦上添花。

(三) 以物衬人

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描写, 来表现文章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这样的写法就是以物衬人。在《一夜的工作》中, “这时候, 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一小碟花生米, 放在写字台上”“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一段通过对花生米的描写, 表现了其数量的少, 烘托出了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品质。这样以物衬人的写法, 在文章中非常常见。描写宫殿的富丽堂皇, 可以表现人物的奢侈;描写器物的破旧, 可以表现人物的贫穷;描写房屋的干净整洁, 可以表现人物的勤劳, 等等。例如, 在《过生日》一文中, 小作者写来到寿星同学家, 发现小寿星已把家里布置一新, 不仅桌上摆着蛋糕、零食、水果, 而且墙上贴着彩带, 天花板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小寿星过生日的愉快心情, 是很恰当的。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直接描写小寿星开心的神态、动作, 并且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

三、侧面描写方法的训练

小学只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要求不宜太高, 而且侧面描写作为正面描写的辅助, 不宜喧宾夺主, 教师应适当点拨, 采用一些趣味练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运用侧面描写的兴趣, 提高写作信心。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语文课文中采用侧面描写的片段, 在此基础上, 开展交流活动, 再拓展为阅读课外书籍, 从中摘抄侧面描写的语段, 交流感受。2判断题:下面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请打“√”, 不是的请打“×”。3用“_”划出下列语段中的侧面描写。4小练笔:围绕“天真热”“真好笑”等主题写一段话, 要求用上侧面描写的方法。5学习在作文中运用侧面描写, 写完作文后, 用“_”划出自己运用侧面描写的句子, 在旁边为自己画上一个大拇指。

篇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雪景描写

关键词:雪 意象 作用

传统意义上对小说的定义是: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个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环境似乎是小说当中最不受关注的一部分,但景物描写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文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说家必须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环境之中进行塑造,对景物的描写便是这种环境描写的一个组成部分。诚然,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要有环环相扣的情节,生动逼真的人物和错落有致的结构,但作为景物描写之一的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也对这三方面的叙写起了巨大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景物意象还可以通过其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传达出某种独特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使故事的叙述更加生动有力,还能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自然环境----雪景的描写,就值得我们琢磨一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经典篇章,是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林冲就是在纷飞的大雪的陪伴下上了梁山的。作者把林冲安排在雪夜上梁山,借雪景意象的冷色调描写暗示当时腐朽的社会背景及那个时代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这点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雪景在小说中的作用又不仅仅如此。仔细重读,着意品味这篇小说中关于雪景这一意象的描写,竟别有一番妙处。

一.“风雪”正紧,推动情节发展

一篇成功的小说必须有紧凑而引人入胜的情节,这就要求作家在构思作品时,不但要将情节安排的错落有致,还要巧妙地将情节与景物描写统一在一起.就是要做到“以景辅情.景现而情不滥”。[1]

以描绘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中国古典小说,对景物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家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由于感到寒冷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第三次是写林冲喝完酒,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一连三次写雪,三次都仅寥寥数语,却精炼而又传神,把特定环境下的意象描写与小说的情节发展紧密地融为一体。因为风大雪紧天冷,林冲才想去市井沽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林冲才会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引出他得知真相而手刃仇人这一关系到人物命运历史性转折的重大情节。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说中,雪意象与人物的心理变化紧密相融,最终把林冲那种逆来顺受的性格逼迫到了极点,将林冲由懦弱转向愤怒再到奋起反抗这一心理转变过程层层地展现出来,也为下文林冲手刃陆虞侯蓄势,为枪戳差拨和富安的高潮埋下了伏笔。金圣叹对这三处描写一连用了三个“写雪绝妙”的批语,将作家这种写作手法的赞誉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作家三次写雪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但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在杀了仇家之后,作家将笔锋一转,又提到了雪。这回是林冲“提着枪,只顾走,那雪越下得猛”,金圣叹在此处又批道“写雪妙绝”。可以说,正是小说中对雪的描写,逐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揭示了人物的心理,也为人物的活动渲染了气氛。

二.大雪纷飞,传达人物性格

在作者对林冲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变化的描写中,雪的描写成为传达人物内心思想情感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媒介。林冲受到高太尉陷害被发配到沧州,又被派往草料场去做看守。他内心还十分感激人家对他的照顾,丝毫没有意识到会有什么阴谋,尽管在来时的路上己经有了野猪林的事件,他却毫无防备,也表现出他这个人对统治阶级作恶的本性认识不清。他不顾天气寒冷,顶着风雪去草料场上任,又表现出一种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说明他准备在这里好好表现,度过刑期,幻想能回家与妻子团圆。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是和他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关系,性格一但固定下来,就很难改变,除非经历一些重大的变故。林冲的性格就是一步步改变的。“手刃仇人,奋起反抗”一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情节的高潮部分。无情的事实让一忍再忍但已忍无可忍的林冲,像一头失去了任何退路的暴怒的雄师,终于觉醒怒吼起来,把那些害人的恶魔们杀了个尸横遍地,彻底地走上了反抗之路。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隔墙戏”使林冲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终归觉醒。文中的“朔风”、“彤云”、“大雪”强烈地烘托了主人公悲愤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林冲终于挣断了逆来顺受、忍辱偷生的思想锁链,为这位英雄手刃歹人、报仇雪恨、反抗造反,渲染了悲凉、悲愤、悲壮的气氛,预示了主人公思想情感和性格经过痛苦的磨砺之后的重大转变和升华。

再看描写雪意象所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先是“纷纷扬扬卷下”,接着是“正下得紧”,随后就“越下得紧”,最后便是“越下得猛”。由“正”到“越”,由“纷纷扬扬”到“紧”,再到“猛”,这一层深似一层的意象表述不仅仅是对冷酷冬天的描述,也是对人物凄苦而又矛盾心情的概述,并由此暗示出林冲将被逼上梁山的命运。作家借雪来写人,通过景物意象表现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到“景中有人”[2]。雪意象的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刻画相互渗透,直接或间接地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冰天雪地,揭示社会环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官逼民反”的主题得以充分展现。正是这些极为简洁传神而又涵义丰富的景物描写,使我们于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现实的黑暗腐朽,环境的阴冷险恶。而“冰天”、“雪地”、“朔风”、“严冬”也正是那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广大劳动人民走投无路自不待言,就连林冲这样为封建统治者尽忠效劳的有着相当地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也不仅不能保其妻,甚而无法安身。真是可悲之极,可叹之极。也正是这些简洁、传神的景物描写,在深化“官逼民反”的主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无论是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还是揭示主题,作者都将雪意象巧妙地穿插其中,以雪势推动情节发展,以雪情衬托人物性格,以严冬的大雪暗示社会环境,从而实现思想内容与雪意象描写的有机融合,人物形象与雪意象描写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竺青.名家解读《水浒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322

2.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郑州:中州书画社,1981:165

篇5:小学描写雪景的作文

早晨,下着大雨,天空阴得厉害。豆大的雨点砸在伞上,伞便像个老人,无力地弯下了腰,衣服也随着伞的无力而湿了个透,临近学校时,隐约听见有两个老人在说:“这天气,下午准得下雪?”

不知道是为了应验那两个老人的话,还是怎的,下午,天真的开始下雪了。那时应该是在上课吧,雪就不知不觉开始下了。起初,大家谁都没有发现,一心听老师的第一节课,后来,不知是哪个眼尖儿的同学看见了,结果一下子大家都知道了,那时,雪已经有些大了,洋洋洒洒地飘下来,有股子豪壮的感觉,像战士那么义无反顾。

好容易,等到了下课铃响,老师前脚刚出教室门,我便冲到了走廊上,用手小心地接住一片雪花,没等看清它的模样,它便化成了水,再试一次,却又是这样的结果,我不再坚持什么,只是茫茫然看着这些雪花,不明白它们为何在如此义无反顾地冲下来,明明知道自已会化为水滴,却还是如此,为什么?为了看一眼这个美妙的世界,用生命?为了看看孩子们的笑颜,用自己为数不多的时间?为了滋润干枯的泥土,用身躯?它们会得到些什么呢?不过是人们对雪的惊奇罢了;不过是孩子们一晃而过的笑颜罢了;不过是泥土的疯狂吮吸罢了,但这些,于它们,有何好处呢?我摇摇头,嘴角露出一丝苦笑,身边,一群同学正嘻嘻哈哈地打闹:“看,头屑雨!”“怎么?又不是没见过!”他们不懂我的愁,就像我不懂雪的痴一样。

篇6:描写雪景的优秀学生作文

在雪花飘落的地方,都披上了银色的盛装,天地间汇成一幅极为美妙的雪景图,让人忘记了寒冷。映入眼帘的除了是一片白,还是一片白……在没有绿叶的树枝上,也开出了一朵一朵银白的冰花。那情景根本看不出冬天荒败的痕迹,原来,冬天的美也是如此的诱人!

一片片晶莹的小雪花,像飞舞的精灵,轻盈美丽,肆意展现自己。它,创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被净化、没有吵闹、没有污染的纯洁。

在五彩多姿的社会上久了,特留恋那白、纯、梦境般的世界。

冬天,不同于春的绚丽、夏的热情、秋的伤怀。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滋有味。

我知道,自己又在怀念北方漫天飞雪的冬季了,又想回到久违的故乡了……

上一篇:海量赵丽宏阅读答案下一篇:真善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