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

2024-05-22

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精选17篇)

篇1: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组织和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蚂蚁的活动,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探究方法。

2.对蚂蚁的外形特点进行简单描述的活动经历。

3.在与蚂蚁亲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黑蚂蚁、一定数量的废旧材料、放大镜、食品、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我想大家已经知道它是谁了。

2.想知道它的确切模样吗?

3.希望大家把它当好朋友对待,是朋友就不能伤害它哟!

二 观察活动方案设计

1.学生思考有效的观察蚂蚁的方法

提问:有更好的办法吗?有更多的方法吗?

2.实验方法的指导

(1)学生讲述观察方法,教师引导同学们对这些办法提出不同的看法,指导完善个别实验方案。

(2)鼓励学生根据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合理修改自己的活动方案。

三 观察探究活动

选择材料

小组同学根据方案和材料的实际情况完善方案,选择研究材料作好探究准备,需要特殊材料的小组寻找老师帮助。

观察探究

l.开始观察,提出观察活动要求。知道是怎么研究的,在研究的时候仔细看清楚蚂蚁的样子,边观察边把发现和组内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四 描述活动

1.提问:这段时间我们做了些什么,都发现了什么?

2.画一只蚂蚁指导学生展开对蚂蚁外形的描述。描述不清楚的课件出示再观察。

3.出示蝗虫图片

4.思考:看看蝗虫,再看看蚂蚁,同学们对蚂蚁新的发现和认识。

五 课外探究欲望的激发

1.课件观察蚂蚁的种类和多彩的生活。

2.教师小结:

蚂蚁有趣的事情很多,在课堂上只能进行一定的研究,课后用课堂上的思考方法继续对蚂蚁的研究活动。

3.听蚂蚁歌,在歌声中收拾实验用品。

《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

篇2: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识记理解生字词。

2.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 3.加深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蚂蚁是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你仔细观察过他们吗?观察过他们后有什么感想吗?写下来过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帆的《蚂蚁》,看看作者南帆笔下的蚂蚁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自读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识记理解生字词。

2.品读文章对蚂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语的特点。 3.加深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懂得珍爱生命。

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老师为大家设计的自学指导开始学习本课内容。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了解作者;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 3.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一只蚂蚁爬上我的书桌,并意外得到一些饼干屑,并由此引发了我对人类的感悟。

5分钟后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再次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1.找出文中描写蚂蚁行动的语句,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你由这只蚂蚁想到了什么?(胆小,自足) 认真思考,五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最棒! 先指名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

A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历尽千难万险爬上书桌即侥幸又心存恐惧的情态。 B它谨慎地左顾右盼···········往一个方向试探。——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小心谨慎的探寻出路,辛勤劳苦的景象。

C 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终于,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的对准一个方向前进。·······信念坚定。——大词小用,写出了蚂蚁的决心,赞美蚂蚁的探求精神。语言幽默诙谐风趣。 D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它惊奇的停了下来,快乐的就要晕过去了。——运用拟人夸张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意外得到饼干屑的兴奋 。语言诙谐幽默。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再读课文,思考:

1.文中说蚂蚁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为什么又说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 2.这篇文章是在向我们介绍蚂蚁这种动物吗?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感慨什么?

3.文中作者用了一系列写人的词语来写蚂蚁,请读一读相关词语,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小组讨论,五分钟后派代表做汇报交流 小结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对蚂蚁的观察、描写,启示我们人类:不要为眼前的一些即得利益而沾沾自喜,而应以更高远的视角来思考自己的人生。

小结:综合本文内容,作者通过对蚂蚁的描写,结合自己的感悟,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我们也和作者笔下的蚂蚁一样,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难道仅仅因为我们很渺小,就要退缩不前吗?那么,老师还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蚂蚁爬树不怕高,有心做事不怕老”,希望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主宰自己的命运,好吗? 当堂训练

1、默写出四个本课的四字词语,每个两遍。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句子

(1)它______地左顾右盼,慢慢的朝着一个方向____了几步,又不放心的___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_______。

(2)它_____地停了下来,快乐的就要_____过去了。

(3)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_____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_____地往回走。

板书设计

蚂蚁

南帆

篇3:蚂蚁和狮子

蚂蚁说:“我要到山那边的大草原去, 那里可美了!”

狮子一听就来了兴趣, 对蚂蚁说:“你给我带路, 我来背你, 我们一起去吧。”

见蚂蚁面有难色, 狮子说:“我跑得比你快呀!”

蚂蚁说:“狮子先生, 不是我不带你去, 是你到不了大草原的。”

狮子生气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我去不了的地方?不就是山的那边吗?你慢慢爬吧, 我自己先去了。”

狮子按蚂蚁所指的方向赶到了一条大裂谷边, 裂谷深不见底。对面就是美丽的大草原。狮子犹豫了半天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去跳过裂谷, 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几天以后, 蚂蚁也来到了裂谷边, 它顺着悬崖爬到谷底, 又沿着对面峭壁爬了上去, 来到了心中向往已久的大草原。

篇4:《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品析重点词句,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品读夏天,行为对比中感受“勤”与“懒”

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课件出示:夏日图)太阳公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小动物们能躲起来的都躲起来了,知了躲在树叶丛中一个劲儿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这时你就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你觉得怎么样。天气这么热,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读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去课文中找一找。

【设计意图】都说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通过指导,让学生感受火辣辣的太阳,读出天气的“热”。

蚂蚁:(课件出示:蚂蚁搬粮食图)蚂蚁在干什么?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指读;演读。谁来做搬粮食的蚂蚁?搬过粮食你感觉如何?看图,想一想,除了背和拉,小蚂蚁还用了什么办法搬粮食?蚂蚁们用了各种方法来搬粮食,注意这两个词“满头大汗”“个个”,你会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指说。虽然天那么热,个个满头大汗,但是蚂蚁搬起粮食来还是那么起劲,真让我佩服哇,让我来夸夸他们。师读第一小节,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具体情境、词语、句式来感悟,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读起来才能更投入,更到位。

蝈蝈:多么聪明勤劳的小蚂蚁呀!正当蚂蚁干得满头大汗的时候,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夏日蝈蝈图)瞧,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一个个多会享受呀!课件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师读。他们为什么要躲在大树下呢?指说。理解“自由自在”。谁来做自由自在的蝈蝈,读读蝈蝈的表现。蝈蝈自由自在地乘凉,看到蚂蚁在劳动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指名读。 蝈蝈为什么要取笑他们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蝈蝈。指说。夏天时,蝈蝈和蚂蚁的表现是多么的不同啊!男、女生分组读。用“有的……有的……”说话。

【设计意图】教学中,抓住重点的词语“满头大汗”和“自由自在”,通过两种动物的不同表现,使学生在感情朗读时找到了依据,读得很有兴趣,读得融会贯通,并能将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外,通过对比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表现,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二、品读冬天,结果对比中感受“乐”与“苦”

蚂蚁和蝈蝈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转眼间冬天来了,(播放风声)你听到什么?你觉得怎么样?

蚂蚁: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生活得怎么样?我们先到蚂蚁的家里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蚂蚁过冬图)。说说蚂蚁的活动。你就是小蚂蚁,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你的心情怎么样?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安心过冬,饿了就吃,无忧无虑,真开心哪,谁来高兴地读一读?指名读。

蝈蝈:此时此刻蝈蝈在干什么呢?看图说一说。你就是这只快要饿晕的蝈蝈,你现在还会笑蚂蚁是傻瓜吗?你会说什么呢?这时候蝈蝈和蚂蚁的生活是多么的不一样啊!指读第三小节。

【设计意图】再次对比,是对之前蚂蚁和蝈蝈不同表现的后果进行对比,两种动物的不同结局,让学生体会到勤劳的人不是“傻瓜”,懒惰的人一定会尝到生活的“苦”。

三、总结

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怎么过,结果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冬天的事情,准备过冬的粮食,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学到这里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指生说。对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要像蚂蚁一样勤劳,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起送一首歌给蚂蚁吧。放《劳动最光荣》。

【设计意图】读了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勤劳的蚂蚁尝到了甜头,而懒惰的蝈蝈却尝到了苦处。此时,学生感情得到了升华,体会到“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篇5:蜻蜓和蚂蚁教学反思(本站推荐)

《蜻蜓和蚂蚁》一课是以劳动为主题,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蜻蜓在夏日里只顾纵情享乐,冬季来临时,无处安身,后来在蚂蚁的帮助下,终于明白了,只有夏天劳动,冬天才能安乐的道理。教学中本人紧抓蜻蜓和蚂蚁对劳动的对待这条线,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

讲完《蜻蜓和蚂蚁》这课后,我感觉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具体讲课过中,能注重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

悟。同时注重让学生评价读,挑战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在具体讲课过程中,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用词造句能力。

且能注重利用课件电教手段来渲染情境。如我利用电脑出示一些蜻蜓快乐地飞来飞去的视频动画。并且提出了很有趣,学生也非常想说的问题,看大屏幕,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蜻蜓,他在干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蜻蜓在夏季只知纵情享乐的场面。讲“荒凉”一词时,我通过播放荒凉的图片和寒风的因效。通过老师动情的描述,使学生仿佛真正置身到荒凉的地方。感受到了荒凉的含义。有的老师说听到这风声确实感受到了寒冷,荒凉。

三、本节课的板书虽然没有用粉笔写,是随着讲课内容粘贴在挂图上的,但我感觉比哪次都工整些。并且,通过挂图将蜻蜓和蚂蚁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正适合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四、通过本节语文课,我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唤醒了学生的表演欲,从而达到了在课后要求学生表演时,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的场面。我觉得这就是老师讲课时最大的幸福和成功!

五、本节课对于一些随堂生成的现象处理得比较好。

六、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从第一段轻快的音乐引出

快乐的小蜻蜓出场,是情绪欢快的部分,到荒凉的风效声,较为悠伤的乐曲,最后又是在钢琴音乐中进行的课本剧表演。这样,配上音乐进行渲染,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这些音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缺点如下:

一、我开课时出现说错话的现象。当时随口把蜻蜓说成蚂蚁。过渡语

说的不是太连贯。

二、由于时间问题,没能把课前的问题给解决好。在时间上出现了前

松后紧的现象。

三、抓好重点句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

程中,教师想放但不敢放,没有特别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堂调控不够灵活,指向性比较明显。

相信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让我的学生更愿

篇6:蚂蚁和蜻蜓作文

小蚂蚁们赶紧爬过去,只见蜻蜓的翅膀折了,肚子上破了一个大洞,直往外冒血。聪明、大胆的天天、善良的红红和胆小的君君见到这个场面都惊呆了,“是谁害了大蜻蜓?”君君大声叫着,躲到了天天的背后。还是天天最勇敢,他爬到大蜻蜓的嘴边,安慰她说:“不要怕,我们来救你!”红红急忙给昆虫医院打了电话,一分钟后,直升飞机把大蜻蜓和小蚂蚁们带走了······

在医院的手术室里,蝴蝶儿医生和蜜蜂助手忙的不可开交,他们为蜻蜓清理了伤口,进行了缝合和包扎,并把其他蜻蜓献的血输到了受伤的蜻蜓身上。

小蚂蚁们在手术室门口焦急的等待着,两个小时以后,蜻蜓终于得救了。此时昆虫王国都在议论纷纷,就连蚂蚁皇后都知道了,她为小蚂蚁们的举动感到骄傲和自豪,她决定马上召开蚂蚁大会,表扬天天、红红和君君。蜻蜓全家都很感激小蚂蚁,蜻蜓妈妈决定奖他们一栋大别墅。

多么和谐感人的昆虫王国!

篇7:蜻蜓和蚂蚁教案

1.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感悟高意。2.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愿望。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

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高意。知道不劳动就没有回报。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小动么?蜻蜓和蚂蚁,板书课题。看课题,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这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蜻蜓和蚂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图;看,这就是小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请同学们仔细观查一下,他们在做什么呢?你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蜻蜓吗?(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泪痕满面等),同学们说得真好,词语真丰富,那你能告诉我,他们是在什么季节相遇的吗?(冬天)

3.出示课文第一幅图:再看看这是什么季节7蜻蜓在干什么?

(悠闲、无忧无虑、悠然自得、逛来逛去)你能用词语形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细读课文来知道他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交流反馈:

(一)读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共有几个自然段,然后用你手中的笔标出序号。2.能告诉老师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指名回答)你们找的和他一样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

2.老师听到一个词语“逛来逛去”(板书词语)读一读,说说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你能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指名说一说)把你说的词语放到课文中的第一句说一说。更能体会出小蜻蜓的悠闲、自在。3.蜻蜓只做这些吗?学生朗读“可是,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你觉得时间过得快吗?告诉我,你是从那个词知道的?(学生回答:转瞬)生解释意思,并且做动作。谁再来读一读句子。(指导朗读时间过的快的语气)

4.谁能把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

2.谁来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概括的说就是冬天来了。谁来

读第二句,谁能像概括第一句一样,告诉我在第二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也说明冬天来了)齐读第三句话。

3.是呀,(出示课件“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1)仔细观察这句话末尾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带有感叹号的句子怎么读呢?(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3)它为什么不唱歌了?谁愿意读一读。(教师评价)

4.让我们再回到书上看一看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怎么写的?蜻蜓的表情怎么样?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愁眉苦脸)

5.学习生字“愁”,为什么是心字底?说说愁没苦脸的意思。再说一说反义词。

(眉开眼笑)蜻蜓嘀嘀咕咕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给你的同学听吧。(请同学们进入角色说话)

过度:正他愁眉苦脸的时候,看,他遇到了谁?(出示第二幅图)他是怎么来到他面前的?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课文的后半部分。

(四)学习3-7自然段

1.自己朗读课文3-7自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能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爬到”蚂蚁面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平时看到的蜻蜓在那里?是怎样走路的?是呀,书中用爬说明了什么?(蜻蜓处境困难,非常可怜)他又说了什么?(2)出示句子“收留我吧,好人儿!”观察句子后面有个儿字你来读读好吗?(指名读句子,指导读出蜡蜓的可怜,注意评价)(3)把这句话放到第三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过度:看图,看看蚂蚁的样子,他在干什么。说些什么?(让学生说一说)

2.学习第四自然段。(1)谁来读小蚂蚁说的话?

(2)出示句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观察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谁会读带问号的句子?(指名朗读句子)A教师讲解反问句。(像这样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我们把它叫做反问句。)

B你能换一种说法吗?课件出示。

(3)这个道理是什么道理?你能用“因为一所以”连起来说一说吗?(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蚂蚁说的的道理。)

板书:有劳动,就有收获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过度:小蜻蜓不劳动的理由是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把下一自然段读一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

(2)出示句子“在我们软编编的青草窝上……哪有功大想到劳动呀?”又是一个带问号的句子,谁愿意站起来再读一读。

(3)谁来完整的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是呀,老师想替蚂蚁问一问:那么明年呢?(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3)蜻蜓知道错了吗?

(4)既然知道了,你能站起来大声读一读吗?看看他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错了。

(五)评价:你这是一只怎样的蜻蜓?又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呢?(学生自电评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度:课文就学到这里,谁愿意站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己先准备一下。(先和同桌准备一下)2.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学生们合作)

三、我会认,我会写 出示课件

四、总结创新:

篇8:蚂蚁和蚂蚁奶奶

个又阴暗又潮湿的房子里,整天都晒不到太阳。不久,蚂蚁奶奶就得了关节炎,加上年纪大了,活动就更加不方便了,每天从早到晚都只能躺在床上,哪都去不了。

一天,一只小蚂蚁干完活后来看望蚂蚁奶奶,一进屋就发现蚂蚁奶奶病恹恹地躺在床上,心疼地问:“奶奶您怎么啦?”蚂蚁奶奶温和地说:“没什么的,我得了关节炎,暂时动不了了。”小蚂蚁看着蚂蚁奶奶难受的样子,心里非常难过,于是安慰了蚂蚁奶奶几句就赶紧跑回家请来几个好朋友,它们一起合力把蚂蚁奶奶抬到温暖的太阳下晒太阳。蚂蚁奶奶躺在椅子上晒着太阳,满足地说:“好久没有这样晒太阳了,真舒服!”第二天,小蚂蚁又来了。这一次,它不仅带了很多工具,还带了一群好朋友,它们一来到,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在屋外叮叮当当地忙碌起来。不一会儿,小蚂蚁轻轻地走进蚂蚁奶奶的房间,它们想来抬蚂蚁奶奶出去。蚂蚁奶奶问:“你们要抬我去哪里?”小蚂蚁们连忙说:“我们要帮你搬家,搬去一个非常舒适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每天晒到太阳了。”蚂蚁奶奶听完会心地点了点头。于是小蚂蚁们就抬着蚂蚁奶奶出门了,它们齐心协力把蚂蚁奶奶抬上提前找到的“房子”——一棵向日葵上。

“为什么你们会找到这里的呢?”蚂蚁奶奶一脸疑惑。

“因为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的方向,所以奶奶你以后从早上到傍晚都能晒到太阳了。”小蚂蚁喜滋滋地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啊,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啊!”蚂蚁奶奶躺在向日葵的“房子”上欣慰地说:“这个家实在太舒服了!真堤太感你们了!”

蚂蚁奶奶自从搬进了“向日葵房子”后,果真每天都能晒到温暖的阳光了,没过多久,它的关节炎居然奇迹般地好了。

从此以后,更多风湿病和关节炎的“老年蚂蚁们”被小蚂蚁们请到了“向日葵房子”里住。

篇9:《蜻蜓和蚂蚁》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蜻蜓和蚂蚁》。

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小蚂蚁把受了潮的麦粒搬到外面去晾干,这是,一只饥肠辘辘的蜻蜓飞过来说:“由于我夏天忙于唱歌,冬天过冬的时候没有食物了,你能给我点食物吗?”蚂蚁说:“既然夏天你忙于唱歌,那么冬天你就忙于跳舞好啦!”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蜻蜓由于夏天贪玩,没有准备冬天的食物。而蚂蚁呢,他很勤劳,提前准备冬天的食物,他足够的.食物来过冬。所以,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而有准备的人。

篇10:蜻蜓和蚂蚁读后感

夏天,小蜻蜓悠闲地玩耍着。别人都劝它准备过冬的食物,而它却满不在乎。直到秋天来了,寒冷和饥饿一齐向小蜻蜓袭来。它只好请求蚂蚁收留它,可蚂蚁却不愿意,并且说:“你要想冬天过得舒服,夏天就必须向我一样辛勤地工作!”

这则寓言使我深有感触,它告诉[来源于]我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蚂蚁辛勤劳作,最后过上衣食无忧、充实富足的生活;而蜻蜓纵情享乐,只能在冬天里喝西北风。不付出,就一定不会得到回报的。

篇11:《红蜻蜓》教案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著名的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3/4拍、宫调式,共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达10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又与旋律的其份额结合紧密。歌曲虽然短小,但曲调极其优美抒情,将美好的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歌曲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要用各种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表演方面:能比较正确的表达歌曲内容。

4、存在问题:音准不够,视唱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的旋律,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并能初步运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旋律的起伏。

2、能专注地聆听歌曲,感受合唱的效果,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歌曲深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声部合唱时音准的把握以及声音的和谐统一。

篇12:螳螂和蚂蚁

这zhè时shí,远yuǎn处chù走zǒu来lɑi一yì只zhī螳tánɡ螂lánɡ和hé一yì只zhī蚂mǎ蚁yǐ,蜗wō牛niú们men喜xǐ出chū望wànɡ外wài。一yì只zhī老lǎo蜗wō牛niú急jí忙mánɡ上shànɡ前qián向xiànɡ螳tánɡ螂lánɡ和hé蚂mǎ蚁yǐ求qiú援yuán。螳tánɡ螂lánɡ拍pāi拍pɑi胸xiōnɡ膛tánɡ说shuō:“这zhè有yǒu什shén么me,看kàn我wǒ的de!”说shuō着zhe走zǒu到dào木mù头tou的de一yì端duān,用yònɡ力lì推tuī木mù头tou。可kě推tuī了le半bàn天tiān,木mù头tou一yí动dònɡ不bú动dònɡ。螳tánɡ螂lánɡ无wú可kě奈nài何hé地de说shuō:“太tài重zhònɡ了le,我wǒ看kàn没méi人rén抬tái得de动dònɡ。”蜗wō牛niú们men失shī望wànɡ极jí了le。一yì旁pánɡ的de小xiǎo蚂mǎ蚁yǐ开kāi口kǒu了le:“我wǒ们men来lái抬tái!”螳tánɡ螂lánɡ看kàn了le看kàn蚂mǎ蚁yǐ说shuō:“你nǐ们men抬tái?我wǒ都dōu抬tái不bú动dònɡ,你nǐ们men还hái能nénɡ抬tái动dònɡ?”小xiǎo蚂mǎ蚁yǐ什shén么me也yě没méi说shuō,飞fēi快kuài地de跑pǎo回huí家jiā,不bù一yí会huìr儿就jiù叫jiào来lɑi一yí大dà群qún蚂mǎ蚁yǐ。只zhǐ见jiàn它tā们men这zhè里li几jǐ百bǎi只zhī,那nà里li几jǐ百bǎi只zhī,把bǎ木mù头tou围wéi了le起qǐ来lái。一yì只zhī大dà蚂mǎ蚁yǐ站zhàn在zài前qián面miɑn指zhǐ挥huī,众zhònɡ蚂mǎ蚁yǐ齐qí心xīn合hé力lì,木mù头tou终zhōnɡ于yú被bèi移yí开kɑi了le。螳tánɡ螂lánɡ在zài一yì旁pánɡ感ɡǎn叹tàn不bù已yǐ。

蜗wō牛niú们men谢xiè过ɡuo了le蚂mǎ蚁yǐ,又yòu开kāi始shǐ了le旅lǚ行xínɡ。

篇13: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

1、 认识14个二类字,会认字形,读准字音。

2、 会写“蚂蚁”二字,写正确,写美观。

3、 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4、 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认识14个二类字,会认字形,读准字音。

2、 会写“蚂蚁”二字,写正确,写美观。

3、 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1、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并教学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字的方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复习第一单元关于春天的词语,引入夏天的单元学习。

同学们,我们还记得第一单元学的关于春天的词语吗?有:百花齐放,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等。现在,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看,(指着黑板的夏天图画)多热闹的夏天啊!谁来了?依次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学生边说名字边把图贴在黑板各处。

2、看图说话引入。看,这些小动物在哪里干什么?学生要说:我看到了------或图上有------(你真会观察。你的眼睛真厉害。)

多可爱的小动物啊,想跟小动物们玩吗?他们说我们要先通过森林迷宫,才可以跟他们玩。有信心吗?出示PPT,带学生进入竞争状态。

二、 学习新课,认识14个二类字。第一关。

(一) 出示带有图带有拼音的动物名字。

1、 出示带有蜻蜓图片和蜻蜓名字的PPT。

个别读(两个)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读准后鼻音。假如读准了,就齐读。没读准,就可以让其他同学读准。

2、 出示带有蝴蝶的PPT。男同学读,女同学读。

3、 出示带有蚯蚓的PPT。个别读,主要看学生有没有读准前鼻音。开火车检查。

4、 出示带有蚂蚁的PPT。齐读两遍。

5、 出示带有蝌蚪的PPT。个别读,齐读。

6、 出示带有蜘蛛的PPT。个别读,齐读。

7、 出示带有展、运字的PPT。做动作了解意思。注意读准音。用“运”说话。

8、 出示带有网的字。后鼻音要读准。用“网”说话。体现生字的运用。

(二) 出示带有拼音带没有图的PPT。

1这样,你还能闯过去吗?请学生比赛读。两排同学开火车,两个同学一起站起来,、

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另两排同学两个两个竞赛。从中看学生有没有掌握每一个读音。

2、有意识地抽查几个同学。

(三)出示没有拼音的词语PPT。

1、个别读。男女同学比赛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蜻蜓和蚯蚓”,老师拿卡片单个抽读,然后把卡片放在学生桌子上。

2、谁的眼睛最厉害,发现上面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只要能说出带有虫字旁就行了。老师可以补充剩下的。

3、抽读完六个动物名字卡片后,请那些学生将卡片贴在黑板小动物的旁边。老师在旁边协助。

4玩游戏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可是你会做这些小动物的动物吗?来,一起来玩一玩.

我们玩个小游戏庆祝一下。老师指这个小动物,同学们就要快速地做出这种动物的动作。

这位蝴蝶姑娘,你在忙什么呀?(飞)这位蝴蝶姑娘,你又在忙什么?她的鼻子在一动一动呢?(在闻花香)。这位蚂蚁先生在运粮食!他在--台,扛,搬。

(四)出示过关PPT。

三、。

1、恭喜小朋友顺利过关。

三、 第二关。朗读儿歌,(目标:读准字音,读得流利就行了,不用评价读的节奏,读得感

情)。

1、 勤劳的小蚂蚁催我们闯第二关呢!

2、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17页。自己先读一读,可以大声可以小声,可以快也可以慢,

要读准每一个字音。。表扬小朋友读得多认真啊。有的有手指指着书读,有的不用指都会读了,真了不起。

3、 现在,谁来当朗读高手。个别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听,他读准了没。

你听了,他读准了吗?好,你真会听。我们认真听别人读书说话,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学习的好习惯。

4、 恭喜各位顺利闯关。

四、 第三关。写字。

1、 欢迎各位进入第三关。

2、 请同学们观察田字格里的蚂,那位小书法家来教教我们该怎样写好看?

拿出习字册练习。请同学们做到三各一。表扬。

3、 请同学们观察蚁字。老师在黑板范写笔顺,全班说两遍。

学生在描红。

4、 在幻灯机上展示一个写得好的,一个写的不好的。先评写的不好的,怎么修改,再评好的,好在哪里?

5、 恭喜闯关成功。

五、 作业;

1、 小动物愿意同我们做好朋友了。那我们回家多找找你喜欢的动物的资料,好好了解了解他们吧。

2、 下课。

篇14:《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1、谈话:今天老师从童话王国里请来了两个小动物瞧,蚂蚁小小的我们叫它小蚂蚁,蝈蝈呢!绿绿的我们叫它绿蝈蝈!这两个小家伙之间会发生什么好听的故事呢?

2、播放课文动画。

3、好听吗?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蚂蚁和蝈蝈》(齐读)下面请打开书让我们快点进入这两个小家伙的童话世界吧!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生字下面做记号,并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来当小老师,和学习伙伴你读一段,我读一段,互相帮助,互相指正。

一起学习真好,和学习伙伴共同读读课文吧!

3、看大家读得这么起劲,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也想凑凑热闹了,瞧,他们急急忙忙赶来做客都忘了戴拼音帽子了,没有拼音要想准确叫出他们可不容易,你愿意试一试吗?(指名领读生字)

三、精读

l 学习一自然段

过渡:生字读好了,我们可以来读这个有趣的故事了。

1、刚才大家读得那么起劲,老师听着都心痒痒了我先来,,范读:(闭眼边听边想象)提问: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2、蚂蚁是怎样来搬粮食的呢?

3、这几只蚂蚁只是开路先锋,走在最前面,蚂蚁大部队还在后面呢!请大家开动脑筋想想除了背和拉以外,后边的蚂蚁还会怎么搬粮食呢?你能用“有的……有的……个个……”来说吗?。

4、表演:这些小蚂蚁 可真能干,你们愿意当一回勤劳的小蚂蚁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蚂蚁搬粮食的游戏,好吗?请起立,现在你们是谁呀?

那小蚂蚁们我们出发了一定要用力搬,可不能偷懒哟。

小蚂蚁们,感觉怎样? 有感觉的小蚂蚁请举手,采访:你搬着粮食感觉怎样?你现在对蚂蚁搬粮食有了体会,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5、你喜欢这些蚂蚁吗?喜欢他们什么?

l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些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看了真让人心疼,这一切蝈蝈也看在眼里,他们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1、(出示句子)自由自在 什么意思?蝈蝈在自由自在地干什么?这些蝈蝈的日子过得怎样 ?

2、和蚂蚁比起来,这些蝈蝈很会享受,请大家再看看这幅图,看看这几只蝈蝈的表情,展开想象:蝈蝈会怎么笑话这群辛辛苦苦运粮食的蚂蚁呢?

3、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l 学习三自然段

1、过渡:这些蝈蝈自由自在地,又是睡觉,又是弹琴多开心呀!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冬天来了,听!(课件播放风声)读句子(……)

2、这么冷的天,我真有点担心它们,他们住在哪儿?吃什么呀?我们先去看看蝈蝈(出示插图句子),课文是怎么说的?

3、指导观察,想象

瞧这只蝈蝈――在哭呢,它为什么哭呀?听,他一边哭一边还在说话呢!你听到了吗?

再看这两只蝈蝈有气无力地趴在地上,他怎么啦?

4、蝈蝈又冷又饿,过着可怜的日子,蚂蚁呢?是不是也一样,我们到蚂蚁家去看一看,请你读读描写蚂蚁的句子,你觉得小蚂蚁冬天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这群蚂蚁在做什么?课文补白:蚂蚁有的……有的……

6、同样是昆虫,同样是在冬天,蚂蚁和蝈蝈的心情一样吗?请你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蚂蚁和蝈蝈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命运。

四、总结

1、蚂蚁围着火炉有吃有喝,过着幸福生活,那些蝈蝈怎么就饿死了呢?老师真是想不明白。蚂蚁幸福的生活是靠什么得来的?

2、蚂蚁不怕吃苦顶着炎炎夏日为冬天做准备,才有了冬天幸福的生活,那我们呢要想将来过幸福的生活,现在就要怎样?

3、写字(机动)

篇15:《蚂蚁和蝈蝈》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蚂蚁和蝈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教学重、难点:

1、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举例:人有的是男人,有的是女人,还有的是女教师„

2、品析重点词句,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教学资源与工具: 课件多媒体 预习设计: 了解蚂蚁和蝈蝈的习性。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词,复习巩固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蚂蚁和蝈蝈两位朋友,今天我们就看看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在这之前,让我们来先复习几个生字。出示生字词:

夏天 自由自在 乘凉 冬天 呼呼 躺 满头大汗 粮食 又冷又饿 洞里 刮风 神气 装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你觉得夏天怎么样?(真热)(随机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2、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热的感觉)再来点燥热,欲火焚身啊之类的,丰富点,外加活跃气氛

3、夏天热,你会做些什么?生答。123连起来,热怎么读,怎么个热法,热了会怎么样,一起问,小孩子笨,让他们多想想在问。

(1)那我们来看看蚂蚁和蝈蝈它们会在这炎热的夏天做些什么吧。自己轻声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在文中画出。(2)出示:蚂蚁: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蝈蝈: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

你们真了不起,让我们先去看看蚂蚁吧。

4、蚂蚁在搬粮食,那它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出示图片

生答: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相机出示文字)

师:谁来做只小蚂蚁,帮我们读一读。

这又是背又是拉的,方法还真不少。除了这些方法,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呢?生答。

那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吗?

出示:他们有的,有的,个个满头大汗。(顶、推、抬)

5、这么热的天气搬粮食,你觉得怎么样?(重、累、热)炎热的夏天,沉重的粮食,把这群蚂蚁累得喘不过气,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劳动中,每只蚂蚁都在认真的搬粮食,没有一直偷懒,这就叫勤劳。看到这群勤劳的蚂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你们喜欢这群蚂蚁吗?在这样的热的天气,他们还出来搬粮食,真是让我们敬佩啊。就让我们用敬佩、喜爱之情齐读第一自然段。

6、这真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蚂蚁啊。咦?这个时候蝈蝈在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片

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1)这里用了一个“躲”,他们为什么要躲在树下呢?

(2)是的,天气这么热,只有在树荫下才最舒服,看他们个个自由自在。谁愿意给我们读一读。(联系朗读、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自由自在的感觉)

7、自由自在的蝈蝈看到蚂蚁们在搬粮食,他们会怎么想?出示图片 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1)蝈蝈他们为什么要笑呢?是觉得搬粮食好玩吗?

生答。

(2)他们笑是在嘲笑蚂蚁,取笑蚂蚁。那你能把这种意思读出来吗?(3)比起勤劳的蚂蚁,你觉得蝈蝈怎么样?(懒惰、不爱劳动)(4)男女生分读蚂蚁和蝈蝈。(比赛:勤劳的蚂蚁队和懒惰的蝈蝈队)

8、蚂蚁真的是傻瓜吗?不是,为什么不是?我们一起看第三自然段。齐读第三自然段。

(1)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不知不觉(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你觉得怎么样?(冷)谁来读一读。(读出冷的感觉)

(2)这个时候蚂蚁和蝈蝈又在干什么呢?让我们再先去看看蚂蚁。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舒不舒服?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呢?(夏天勤劳所得)多么幸福的蚂蚁,生读出幸福感、满足感。(3)在冬天,勤劳的蚂蚁是这样过冬的,那蝈蝈呢?

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为什么神气不起来了?

9、学到这,我们一定都明白了蚂蚁和蝈蝈为什么在冬天会有不一样的生活了。板书:勤劳 懒惰

蝈蝈们,你们夏天不是很神气的吗?怎么现在神气不起来啦?女生再读这句话 男生一定演的更像,男生比赛读

10、你们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傻瓜?

三、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蚂蚁夏天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冬天的幸福生活。而蝈蝈夏天的自由自在,却带来了冬天的一场灾难。如果你遇到饿的不行的蝈蝈,想对他说些什么? 老师也要告诉你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四、教学生字

故事学完了,但是蚂蚁和蝈蝈还给我们留下了两个词语宝宝。出示: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齐读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老师这里有两个字谜,谜底就藏在这两个词语宝宝中。我们一起来猜猜。

1、引导用猜字谜法学习“由”字。

(1)师:第一个字谜,谜底就在这四个字中,看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听仔细了!“田里长棵草!”打一个字。(2)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预设评价:真聪明!你们看,小草从田里都探出头来了!。

齐读字谜:田里一棵草——由、由、由

(3)指导书写:生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师范写。师:谁来教教老师,“由“字怎么写?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唱笔顺书空)(4)讨论书写注意点,师板演,生苗红

师:那怎样才能在格中写好这个字呢?

师:口字偏下格,竖画在中线。师在格中板书:所以竖画要在横种上一点点起笔,稍稍往右收,横折衡画中线上,折笔往左收,左右要对称,„„竖画探出头,写在竖中线。(5)生描红 2.教学“汗”

字谜——干活真辛苦,脸上直流水。入格书写:左窄右宽学谦让,看左边写右边,两个横画对两点,一笔竖画直又长。3.在习字册上描、仿、临(1)摆姿

师:头正腰直脚放平,一尺一拳一寸(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3)反馈矫正。附板书: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搬粮食 乘凉

冬天 装满粮食 又冷又饿

篇16:蚂蚁面包和我

一只个子很小,长得十分秀气的蚂蚁爬上我的窗台,钻过网格很细的窗纱,再爬过我的书桌,终于发现了我洒落在案边的一堆面包屑。它围住这堆面包屑转了一圈,顾不上自己吃一口,连忙又掉转头顺原路返回。当它钻出纱窗时,动作轻捷活泼,脸上带着非常愉快的神情,因为它发现了粮食,对蚂蚁来说,还有什么比粮食更重要?

过了不大一会儿,这只小个子蚂蚁又出现在窗台上,这次不只它一个——在它后边跟来了几十只同伴,像行军队伍一样整整齐齐地跨过纱窗。登上我的书桌,直奔面包屑。它们走得气喘吁吁,但步伐仍然显得矫健有力。一到目的地,领队的小蚂蚁又围住面包屑巡视了一遍,其它的蚂蚁立即散开,发疯般扑向各自选定的目标。有的一个独擎一粒,虽然压得腿直打颤,眼睛都差点爆出来了,仍然咬紧牙关狠命地往回拖;有几只蚂蚁同时围住一个大颗粒,各自紧紧地抓住一端。死推硬拉。

我桌子中间堆了几本书,蚁队来时就是绕着道儿走,我见它们负重艰难的样子,就把书一律拿开,留下空旷辽阔的桌面让它们通过。浩浩荡荡的蚂蚁顺利走完了这段长途,中间它们没有片刻的休息,忙得大汗淋漓。不知道它们有没有“杭育杭育”地叫号子,按说是应该有的,蚂蚁举一粒面包屑决不会比人举大木头轻松。到了窗前,它们却遇到了麻烦。因为窗纱的网眼很小,蚂蚁能过,面包屑却不能过。有几只蚂蚁试图找到较大的孔洞出去,可是这面窗的每一处网都一样细密。有几只自己勉强偏着身子出去了,面包屑却掉回桌面上。它们只好再钻回来重新扛起,又穿过,又掉下来。至于由十几只蚂蚁一起抬着的大颗粒更是无法超越,大家一起拉拽着攀上纱网,四处乱窜,但凭它们怎样使劲儿,最终总是落得相同的结局,反复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几个年龄小的蚂蚁累得趴在桌上都起不来了,带队的那一位也无可奈何地站着东张西望,最后它只能又带着自己的队伍空着两手钻出窗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如果它们安心知足地坐在我的桌上好好吃一顿,各自吃饱就走,也不会枉费一场劳碌;如果它们尽其所能只带小小的一片,大概也还可以勉强挤过去,不至于空跑一趟。当然,如果没有这一层窗纱,一切又会是另一种样子。对这群蚂蚁来说,这面纱窗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是命运还是劫数,还是一个谁也猜不透的定律?

篇17:《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夏天一群蚂蚁在搬粮食。第二自然段讲几只蝈蝈笑话蚂蚁是傻瓜,自己躲在大树下自由自在地乘凉。第三自然段讲冬天到了,蚂蚁安然过冬,蝈蝈却又冷又饿,神气不起来了。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字里行间留有想像的空间,易于进行说话训练。插图精美,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观察图画、理解内容、语言训练三者相得益彰。【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课堂教学不单单是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课堂教学应是真实的、自然的,一切知识应是由学生自己领悟出来的,课堂应是唤醒体验、充满感悟、启迪智慧、愉悦身心的过程。教学过程尽量“弹性化”,多给学生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

【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针对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要求和识字、写字的第一条要求。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努力培养学生读书、识字、写字的兴趣,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在看动画、听声音、学动作等过程中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在体验中,激发学生想象,联系表达,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2、教学流程:运用课件,组织送红花比赛来复习词语——想象体验,观看蚂蚁搬粮食的动画,并戴头饰演一演——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苦,扣图品词,理解文本——感受蝈蝈的懒惰——前后对比,自悟文本的主旨——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深悟道理——展开想象,延续热情——复习生字,指导写字——在形象、富有生趣的过程中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这样带着感情主动走进文本,理解语言文字。【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读好一些长句子,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蚂蚁和蝈蝈”。上节课我们学了许多词语,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呢?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以送红花的形式复习学过的词语,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词语的积极性,激化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为继续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精读训练

(一)体验想象,感悟蚂蚁的勤劳

1、词语读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认真读读课文第一段,你会找到答案的。

2、这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3、天气可热了!一说起夏天,我们都会说“夏天真热”,你能说说夏天到底有多热吗?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说话训练的源泉,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生活感受,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说出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都经历过炎热的夏天,对夏天热的感受都很深刻,只要设计好问题引导他们说话,他们就会将内心的感受化为语言表达出来。

4、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蚂蚁们在干什么呀?指名交流——“搬粮食”

5、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师:自己读一读,演一演吧。

(2)师:蚂蚁们除了用“背”和“拉”这两个动作搬粮食,他们还会采用哪些动作搬?

(3)精选几个学生上台做动作。师:谁能从这些动作中任选两个不同动作,并用上“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

来说话。

(4)投影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学生练习说话。

(5)小结:是呀!在这么热的夏天里,蚂蚁们还在搬着粮食,多辛苦呀,难怪个个——满头大汗。(相机板书:满头大汗)

(6)师:蚂蚁们热得直流汗除了用“满头大汗”这个词来形容,还可以用“浑身是汗”或“汗流浃背”来形容。投影显示:

“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抬,有的顶,个个汗流浃背。” “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抬,有的顶,个个浑身是汗。” ……

6、看,这就是蚂蚁们搬粮食的情景!(动画)看完了这群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小朋友,你想对这些小蚂蚁说些什么?你们喜欢这群蚂蚁吗?就让我们带着喜欢的语气来读好这一段。读的最好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他来当一会小蚂蚁带上头饰到台前来演给大家看,好吗?

7、带头饰演一演小蚂蚁。

(1)指名学生带头饰表演蚂蚁搬粮食。学生评一评。(2)再次表演。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学习语言文字,营造气氛让学生学一学小蚂蚁搬粮食,看看小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组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主动接触课文。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读懂课文,真切的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另外学生整体的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表演不再留于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与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课堂就显得生机勃勃。

(二)扣图品词,感受蝈蝈的懒惰

1、过渡:蚂蚁们搬粮食,个个满头大汗,他们多辛苦呀!可这时候蝈蝈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第2段。

2、学生读后交流: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这只蝈蝈在唱歌,这只在干什么? 这里用了一个“躲”,他们怎么会躲到大树下呀?

是的,天气多热呀!只有这树阴下才最舒服。看他们个个“自由自在”。(板书:自由自在)指导朗读词语

3、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4、蝈蝈们自由自在,他们看到蚂蚁们在搬粮食,是怎么认为的呢?板书:“傻瓜” 他们都在笑蚂蚁!

5、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1)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一想:蚂蚁搬粮食的时候,蝈蝈在做什么?

(2)投影图画:蝈蝈们对蚂蚁们会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由“图”入手,图文结合,让学生带着画面从多角度将文字与现实生活接轨,挖掘课文语句中隐含的内容、结合看图进行说话训练,将抽象的文字变得鲜活可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愉快的学习中去,不仅进行了语文思维训练,同时又是语文学习的迁移,让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加深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对比反思,感悟文本主旨

1、过渡:虽然蝈蝈在笑着蚂蚁,可是蚂蚁还是在快乐的搬运着粮食,就这样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寒冬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多媒体出示冬天的景象)

2、板书:冬天。看后你有什么感觉?天可真冷啊,谁能说一说冬天到底有多冷?

3、相机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指名读,齐读。

4、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们生活的怎么样呀?自己读读下面的句子。读后和同桌说说。

5、指名交流,感受蚂蚁生活的幸福、快乐:(1)我们来看图,你看到了什么?(2)洞里的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呀?

6、在冬天,勤劳的蚂蚁是这样幸福快乐,那蝈蝈呢?指名交流:(1)看看图,蝈蝈们现在在干什么呢?

(2)他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呢。可蝈蝈什么时候神气过?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蚂蚁和蝈蝈为什么过着如此不同的生活?

(3)指名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夏天、冬天里蝈蝈和蚂蚁的不同生活),前后对比。

7、练习朗读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产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看看图,说说话,读读句子,使静态的语言变成了一连串鲜活生动的画面,实实在在的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前后比较使学生明了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结果的原因,促进让学生动情地朗读。

三、总结拓展

1、过渡:刚才小蚂蚁对我说了句话,他要小朋友认真去读读整篇课文,读好了,再让我把这句话转告给你们。(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齐读)

【设计意图】整体——部分——整体,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联系性。让学生回归整体阅读,溯本求源,使知识形成系统。道理通过蚂蚁的嘴告诉给小朋友,远比老师直接传递要好。

3、学完了故事,你认为到底谁傻呢?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探究、争论的兴趣,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向书本挑战,在问题讨论中展示个体的风采。

4、现在老师这有两只又冷又饿,快要不行了的蝈蝈,他们十分需要别人的帮助,你想帮他做些什么?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宽容,要有爱心,要善于伸出友谊之手。

四、想象延续

这些得到帮助的蝈蝈幸运地活了下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夏天又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一下今年夏天怎么做。

1、现在小朋友们就是蝈蝈了,你们四人一组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表演:今年夏天,我们要——

3、课后请你把他画出来,送给你的伙伴,或者你就新编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设计意图】画一画,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我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再造性的作画,编故事,不仅仅是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化,而是培养了他们读书的热情。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蚂蚁图片:谁想和蚂蚁交朋友的?读出藏在后面的词语,勤劳的小蚂蚁就和你交朋友。

2、今天我们来记这两个生字,出示生字。看笔顺表,和同桌说说这些生字的笔顺。

3、谁来当小老师教我们记这些生字?教师范写“粮”、“呼 ”,指导写进田字格。

上一篇:大班下学期体育游戏下一篇:抖音秋分唯美文案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