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止钱塘潮》的阅读答案

2024-04-09

《仰止钱塘潮》的阅读答案(共4篇)

篇1:《仰止钱塘潮》的阅读答案

14.“我”观钱塘潮;表达了作者要在社会动荡的急流中永做屹立潮头的弄潮儿的愿望。(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5.(共5分)(1)隐隐约约…………细细振响(1分)(2)一条雪白的哈达……横江而来。(1分)(3)潮头如一座…………广袤雪原。(3分,每句1分,多划不给分)

16.压倒一切惊天动地排天挞地(2分,每空1分,三个词语写出两个即给满分)

17.示例:(1)日晕云奔;(2)潮声如雷贯耳;(3)寒气扑面(3分,每点1分,符合要求即给分)

18.BC(2分,对一项给1分)

19.(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4分)

篇2:《仰止钱塘潮》的阅读答案

2、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

3、钱塘江河口向西大幅度收缩,江面突然束狭

4、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 沙坝 门槛

5、④

6、B

7、钱塘江口的入海处 抬高水面的作用 农历七、八月 形成钱塘江的奇观

篇3:浅谈所了解的明代钱塘潮灾

1 钱塘潮灾成因

在浙江省东面的钱塘江口很宽大, 从南端到北端, 在200km上下, 口内则急剧缩小, 形如喇叭, 江底还有沙坝隆起。这样的河口结构, 在后浪推前浪时, 前浪因为流路太窄, 必然迅速抬高, 形成高潮。潮水可涌高数米。江、浙一带常有台风登陆。涌潮凭借风势, 可以涌高到八九米。当代测得的钱塘潮最高潮差为8.93m。而位于东南沿海的浙江省, 更是潮灾的主要受灾地区。通过搜集资料, 发现明清时期的浙江省潮灾发生频率较高、受灾程度较大, 所以将谈谈自己对明清时期浙江省的潮灾情况。

2 钱塘潮灾灾情及影响

1628年7月发生的那次潮灾, 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潮灾之一——当时并不在天文大潮汛期, 但危害却异常大, 海宁、嘉兴、杭州、绍兴、萧山、山阴、会稽、上虞、余姚等地区台风海啸肆虐。据统计, 此次潮灾有80000余众丧生, 为一次特大潮灾。

潮灾主要危害是: (1) 溺人。死亡万人以上的潮灾时有发生。初步统计, 从公元前48年至公元1948年, 死亡人数共达90.70万人; (2) 毁房; (3) 决海塘; (4) 沉舟船; (5) 没盐场; (6) 淹农田、坏庄稼; (7) 大疫等次生灾害。

3 各种文献文体对钱塘潮灾的记录

钱塘江河口两岸现存最早的潮灾记录, 据《旧唐书·五行志》载:“大历十年 (775) 七月己未夜, 杭州大风, 海水翻潮, 飘荡州郭五千余家, 船千余只, 全家陷溺者百余户, 死者四百余人。苏、湖、越等州亦然。”据《明史·五行志》记载:成化七年 (1471) 九月, “浙江杭、嘉、湖、绍四府俱海溢, 淹田宅人畜无算。”八年 (1472年) 七月, 狂风大作, 江海横溢, 钱塘江北岸杭州至平湖, “城郭多颓, 庐舍漂流, 人畜溺死”。海盐平地水丈余, “溺死男女万余人”。

钱塘江河口两岸的潮灾, 除由于出现强潮或异常风暴, 溃塘成灾之外, 亦有因深槽变迁, 塘基淘刷, 堤塘崩坍, 海潮入侵成灾。明代在海盐、海宁亦出现同样情况, 大溜临塘, 江床刷深, 抢护不及, 塘身坍缺, 海潮挟泥沙内灌成灾。

4 防御钱塘潮灾的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在可能遭受风暴潮灾的沿海地区修筑防潮工程。

受日趋严重的钱塘潮灾影响, 明代对浙西海塘的修筑十分重视, 朝廷耗费大量的帑金, 多次兴办大规模的筑塘工程, 重点是修建海盐地区的石塘。明代以前, 海盐一带海塘多为土塘, 不能抵御强大潮流的冲击。明代不惜巨资改石塘, 以保护杭嘉湖农田。明代在这里修筑过20多次, 平均每10~15年久修筑一次, 其中较大规模的修筑工程, 耗资达几十万两白银, 还需要动员周围几个府的民工, 长年累月地施工。

近代以来, 随着我国人民在同风暴潮灾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些沿海、沿江堤防和挡潮闸被陆继修建起来, 在防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 福建省先后建成了保护千亩以上的江海堤防383处, 堤总长1875km。保护人口475.14万, 土地20万公顷, 国防设施16处, 交通干线44条, 城镇31个, 工矿企业3393个, 效益十分明显。又如, 1974年第13号台风风暴潮后, 上海市将黄浦江岸的防洪墙加高到5.3m, 仅以8cm的超高程, 拒1981年第14号台风风暴潮于城区外, 使上海免遭潮灾。正在修建的黄浦江防洪墙能防御百年一遇的风暴潮灾害。但限于国力, 现有的不少海堤、海塘标高仍然偏低, 不少岸段工程质量不高, 维护保养也跟不上。防御潮灾的工程措施急待加强。

5 防御钱塘潮灾的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监测预报和紧急疏散计划, 其实早在明代, 古人就已经开始注意台风前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斗争时, 充分利用气象条件作战。他编出一首《风涛歌》让军士唱颂, 以熟记海上气象变化。在过去的20年中,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风暴潮监测预报系统, 负责风暴潮的监测和预报警报的发布, 防潮指挥部门依据预报警报实施恰当的防潮指挥, 必要时按照疏散计划确定的路线将人员和贵重的物质财产转移到预先确定的“避难所”。这些减轻风暴潮灾害的非工程措施在减灾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6 一些关于传统潮文化的补充

我认为钱塘潮带给人们的, 也不尽是大片大片的灾难。世界一绝的钱塘潮是大自然的恩赐,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在他们的笔下, 涌潮这一具有浩荡气势和雄浑威力的大自然景观, 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为了祈求平安, 古代有关潮灾的迷信活动始终不绝, 如造子胥祠、海神庙、潮神庙、镇海塔、镇海楼、祭海神潮神、置镇海铁牛、投铁符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建立起了宏伟的海塘。古代沿海地区为保卫农业经济区, 像北方地区保卫农业经济区修筑起万里长城那样, 修筑起滨海万里长城—海塘。长城在交通要冲设立雄关, 滨海长城在河流人海处修建潮闸。两座万里长城在保卫农业区这个传统农业文化内涵上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只是长城东西走向, 海塘为南北走向。海塘规模之大、工程之艰、动员人数之多是惊人的, 故有科学史家称万里长城、大运河、海塘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我犹记得一句话, 人类灾荒的产生一部分是由人类自身进化造成的, 而人类的进化又是因为灾荒造成的。虽然潮灾发生的一大部分是自然导致的, 但我们也应该从人类自身角度去思考我们应为之承担的责任。

摘要:本文细谈了明代钱塘潮水灾害, 包括成因、灾情、文献记载和当时的防范机制, 生动重现了明代在防治潮灾方面作出的努力, 以其为当今社会在应对自然潮灾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明代,钱塘,潮灾,防治

参考文献

[1]满志敏.中国历史时期海面变化-潮灾强弱与海面波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9.

[2]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

[3]宋正海.潮起潮落两千年:灿烂的中国传统潮汐文化[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2.

篇4:钱塘潮背后的秘密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宋代著名大诗人苏轼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来赞美钱塘江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水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赏钱塘秋潮的风气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古往今来,钱塘潮以其雄伟的气势、迷人的景象令无数观赏者为之倾倒。

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造就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呢?原来,这与钱塘潮的地利和天时有关。钱塘江口呈喇叭状,潮水易进难退,后浪推前浪,巨浪层层叠加,形成潮头。而且这一带东南风盛行,风向与潮波涌进方向大体一致,风力也助长了潮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那就是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在农历八月十八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一起吸引着地球表面的海水,并且此时地球距离太阳最近,受到的引力最大,所以,这一天出现的涌潮最大、最壮观。地球的引力吸引着月亮,月亮的引力也吸引着地球。地球和月亮之间就好像在进行一场无休止的拔河比赛。在这场比赛中,地球的海洋和地壳都受到引力的影响。月亮的引力像一只手,把海水拉向空中,形成潮汐。同样,这只“手”也在“拉扯”着地壳,使地壳发生隆起等变化。在每个月的新月(农历初一)期间和满月(农历十五或十六)期间,月亮、地球、太阳排列成一条直线,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加在一起,使潮水比其他时间涨得更高,形成大潮。

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大约是地球质量的1/81,所以它的引力比较小,只有地球引力的1/6。如果你到了月球上,你的体重也将变成在地球上体重的1/6。而且,由于引力较小,在月球上走路都会感觉轻飘飘的,稍微一用力就能跳得老高,也许你在月球上会比世界跳高冠军跳得还高呢!

上一篇:“开心果”妹妹作文下一篇:XX年度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