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足迹

2024-05-10

名人足迹(通用14篇)

篇1:名人足迹

名人的足迹

学生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并汇总、整理资料。2.动手制作精美的名人档案,摘抄名人故事、名人语录等,书写读后感。3.各小组准备别具一格的汇报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辈出的人才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名人文化的积绽,陶冶道德情操。

2、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汇报展示的能力

3、追寻名人的足迹,激活成才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兴趣,能自信地汇报出自己收集的成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渗入活动。

1、谁是我们班小有名气的同学?(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2、这些同学的确很优异,但仅仅在班级或学校里有名气。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我们淮海地区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载入史册的名人。上周,同学们收集了不少相关名人的资料。老师想知道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名人的?

3、各小组协力制作了不同风格的汇报方式,请一展身手吧!

(二)小组展示,各显神通。

1、第一小组出示课件

(1)组长向同学们简要介绍近代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及他们的贡献。(2)着重介绍周恩来(出示课件)

学生甲:周恩来简介。

学生乙:周恩来总理热爱人民、勤政为民,他甘当人民公仆。他曾经说过“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学生丙:他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学生丁:周恩来有着卓越贡献,但功劳越大,他越是虚怀若谷。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

„„

组长:周恩来同志以其谦虚谨慎、广纳善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风范,赢得了党内外由衷的信赖和爱戴,是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作风的最好榜样。

(3)教师评价

2、第二小组展示科学家展示图

(在百度图片里搜索出科学家的图片,„„,彩印出来制作成展板向同学们汇报)

(1)学生轮流介绍(2)教师评价

3、第三小组用手抄报的形式收集古代名人资料。(1)小组成员轮流汇报自己采集的资料档案(2)教师评价

4、第四小组介绍艺术家。(1)简要介绍各类艺术家及成就 书法家、画家、舞蹈家、音乐家„„

(2)小组成员以艺术家为榜样,从书法、绘画、舞蹈、乐器弹奏、唱歌等方面,现场展示自己的才华,立志成才。

(3)教师评价

5、第五小组以打快板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历史名人(1)小组表演自编自导的说快板(2)教师评价

(三)评比获奖,谈论收获

1、学生自评互评出最佳设计、最佳排版、最佳合作、最佳采集、最佳创意、最佳文采等奖项。

2、自主谈论收获

(四)展示名人档案

1、展示自己制作的名人档案

2、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学习

(五)名人知识抢答

学生急性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六)思考我的理想、我的名言。

1、学生汇报

2、教师小结

(七)背诵《新三字经》,结束本节课 作业:

1、写出我的理想、我的名言。

2、在网络百度中寻找更多名人的事迹。

(八)板书设计:

名人的足迹

读名人 议名人

学名人

篇2:名人足迹

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武官之家。他出生时长得很怪异难看;鼻孔朝天,牙齿暴露,头顶凹陷得仿佛是一座山丘。孔子的父亲看着孩子的样子;便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尼。

孔子的父亲在孔子三岁时就去世啦,他从小由母亲养大。孔子的母亲演示很贤德,经常教她说话、识字,学一两遍就记全啦。

孔子从小的时候就对礼仪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总是问个不休。三岁那年,一天狂风大作,雷神阵阵,孔子的母亲颜氏正在忙着收衣服,却看见孔子一个人拿着俎豆。过啦一会儿,还不见孔子回家,母亲出门一看孔子在门口用土堆和草摆拉个像模像样的祭祀仪式,口中还念念有词。她招呼孔子说:要下雨啦,快别玩啦,赶紧回家啦。孔子一本正经地回到妈妈说:我不是在玩,我是在学习如何祭天。

孔子的母亲楞住啦,可她仔细看着一招一式都很认真的孔子,觉得他确实不是在玩。她心里暗暗思量:这孩子的兴趣很好,不如机引导他,于是就把孔子送到啦外祖父家里。孔子的外祖父是个很懂礼法的人,在他的教导下,孔子的进步很大。

篇3:碳足迹系统

因此不论是大到国际范围还是小到中国环境, 都需要一个能够针对家庭或个人的碳排放计量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要能够对人们在日常生活行为中所导致的碳排放进行测量统计与折算, 并对此做出环保性的分析, 以利于人们的节能减排行为。由此, 我们的作品——“个人碳排放计量服务平台”便应运而生。

项目分析

如图2所示, 本项目的整个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左边是辅助硬件平台正常运行的各种机制, 核心部分是供用户使用操作的计量检测平台。

第三方环保机构/政府部门机制

通过政府部门及第三方环保机构制定、公布和施行相关标准和政策。辅助机制主要包括三部分:折算机制、奖惩机制和交易机制。折算机制包括消费品碳排放值折算标准的制定和发布, 实现对抽象的碳排放过程进行量化;奖惩机制包括个人碳排放值的设定和奖惩标准, 加强督促力度, 并实现减小贫乏差距的附加收益;交易机制包括个人碳排放值的转让与交易, 实现碳排放量的合理调配。

平台功能模块分析

整个硬件平台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其关系如图4所示。从图4可看到, 整个硬件平台的四个组成部分为:个人IC卡、家庭客户端、公共客户端和服务器系统。个人IC卡携带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用户有碳值消费时提供用户身份认证信息;家庭客户端主要完成家中水电煤气所造成的碳排放的计量结算, 并向用户提出智能化建议;公共客户端将在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计量折算人们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并为用户提供查询与交易碳排放余额的功能, 实现奖惩, 是功能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部分;服务器则用于用户碳排放值数据变化的管理和储存。这三个部分同时还与个人智能储存卡配合使用, 从而实现对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碳排放的计量监控。

家庭客户端提供对家庭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值的监控核算、查询服务以及智能环保建议。一是监控核算家庭能源消费, 统计碳排放值。二是为提供实时查询服务, 能实时显示出当前碳排放值和碳汇率。三是结合当前碳排放值度及相关消费信息进行“智能”分析, 从而为用户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避免在季度末因碳排放值超额而缴纳环保款项。

在此平台中, 每位居民都有一张携带个人信息的智能卡, 只要人们消费一定的能源、商品, 付款的同时就要刷取相应的碳排放值, 因为每种消费也会对应一定的碳排放标准, 从而实现对消费中碳排放的计量。

公共客户端在商场收银处、交通售票处、加油站等公共消费场所, 提供对商品的碳排放值的核算、个人查询服务和交易平台的功能。

碳排放值的扣算是通过读取射频读卡器的身份信息, 在服务器的个人数据中心进行相应扣除。而在公共客户端的显示屏上显示个人碳排放值的数值, 并且通过联网功能实现碳排放值的转让、交易等功能。

服务端主要是指位于环保机构的数据库服务器, 它执行来自各个终端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存储等功能, 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和总结。用户查询其碳排放值可以有三种方式, 通过家庭客户端、公共客户端的查询功能, 还可以通过个人电脑直接查询个人碳排放值信息。

技术架构

硬件架构如图4所示。

软件架构PC端、Ebox平台和家庭客户端的软件结构示意如图5所示。PC机通过数据库软件实现来自各个终端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存储等功能。

基于A R M C o r t e r-M 0内核芯片的嵌入式平台数字作为家庭客户端, 主要给家庭用户提供以下方面信息:水、气、商品、电量的消耗, 并折算为相应碳值消耗以及剩余量, 并根据以上四点消耗值, 给予用户合理的建议, 以减少碳排放, 实现低碳生活方式。

它主要具有三个功能:核算监控;个人查询;智能建议。

公共客户端以Ebox3310为硬件平台, 主要是提供对商品的碳排放值的扣算、个人查询服务和交易平台的功能。

服务器主要实现具体一到两个家庭消费的数据库统计与管理, 包括电、气、水、商品值的计量与统计。目前软件部分使用的是串口与家庭客户端通讯, 传送数据, 后期需要通过TCP/IP协议实现与Ebox端的通讯, 传送商品的数据值。

参考文献

[1]IPCC, 2007.2

[2]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2010

[3]What Is A Carbon Footprint?[R/OL].http://www.carbonfootprint.com/carbonfootprint.html

[4]Carbon Rationing Action Groups-CRAGs in north of England&in Scotland.[R/OL]. (2008-11-7) .http://www.carbonrationing.org.uk/file/images/crag-census-summary-7-11-2008

[5]DEFRA’s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Greenhouse Gas (GHG’s) emissions.2009, March

[6]Carbon offset watch[R/OL].http://www.carbonoffsetwatch.org.au/tips-for-buying-offsets

[7]How do you live a carbon-neutral lifestyle?Yahoo!7 Finance[R/OL]. (2010-3-10) .http://au.pfinance.yahoo.com/life-stages/go-green/feature/carbon-neutral-lifestyle/index.html

[8]Permanent Miss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UN.President Hu Jintao Attends UN Summits and the Third G20Summit[R/OL]. (2009-9-22) .http://www.china-un.org/eng/zt/hu2009summit/

[9]Liao M.Study of Intern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patterns and their access conditions[J].Finance and Trade Research, 2008, 19 (1) :67-72

篇4:探访名人故居,追寻先贤足迹

追寻爱因斯坦的瑞士足迹

董仲舒

①爱因斯坦是在德国出生的美国人,然而他最重要的作品《狭义相对论》,却是在瑞士首府伯尔尼诞生的。所以到伯尔尼的次日,我就去拜谒爱因斯坦故居。

②爱因斯坦故居位于伯尔尼最主要的街道——克拉姆大街49号,瑞士人现在称之为“爱因斯坦小屋”。这个仅一室一厅的小屋,至今仍保留着爱因斯坦当年在此生活的陈设,虽十分狭小,却不失温馨舒适。

③克拉姆大街有中世纪古老骑楼和一座钟楼。当地人说,《狭义相对论》的发表,与伯尔尼的这座钟楼有着密切的关系。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钟楼的时间都不一样,这给了爱因斯坦很大的启发。

④爱因斯坦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获得了平生第一份稳定的工作,并结婚生子。建立家庭后,他结束了困顿的生活,有闲暇钻研心爱的物理学。正是在这里,爱因斯坦迎来了被他称为“奇迹之年”的1905年,得出了狭义相对论,创建了著名公式E=MC2,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这个小技术员改变了人类之前所认知的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开始引起物理界的关注。那一年,爱因斯坦年仅26岁。

⑤在爱因斯坦曾经求学和任教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拥有2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是最著名的学生。这里的师生并不讳言,爱因斯坦当年并不是一等的好学生,偏科、逃课,对实验课非常不感冒,结果得了最低分1分。他以平平的成绩毕业,导致日后找工作也不那么顺利。

⑥在伯尔尼国家档案馆,人们从爱因斯坦的档案中,隐约看到青年爱因斯坦的真实生活:大学刚毕业,向瑞士一所技术工业学校投递简历求职而被拒绝;作为老师,他并不成功,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讲授《热量分子理论》课程时,两个学期都只有三四个学生,其中还包括两位好朋友,后来这门课程只好被取消。

⑦爱因斯坦在瑞士生活了近20年。2005年,为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瑞士伯尔尼历史博物馆筹办了爱因斯坦展览,不仅展现了他在瑞士度过的岁月,而且完整地勾勒了他的传奇一生,包括反法西斯、晚年拒绝当以色列第二任总统等经历。瑞士观众的热情,令伯尔尼历史博物馆始料未及——竟有35万人次前来参观。于是,该馆专辟爱因斯坦馆,使展览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关于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常设展。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思考】

1.作者为何到瑞士追寻爱因斯坦的足迹呢?

2.文章的第②段主要交代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3.第④段中加点的“小”和“仅”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要介绍第⑤段和第⑥段的内容?

5.阅读文章的结尾,写出你的感想。

与雨果为邻

余 斌

①如果可以选择,我更愿意与波德莱尔、普鲁斯特,或者和雨果同时代的司汤达、梅里美做邻居,这些都是我三十岁以后更心仪的作家。雨果?太阳光了吧?二十岁时读《九三年》,如醉如痴,上面这几位哪一个都不曾带来那样的激动。但那一小半是由于书,一大半恐怕是那个年纪,时刻准备着激动。他那里也许还是序幕哩,你已然把自己弄上高潮。当然,雨果的小说“气盛言宜”,差不多从头到尾都是高潮。你若不能维持在某种亢奋状态,就会觉得吃不消。

②我知道说什么选择之类有点矫情,事实上知道与雨果做了邻居,有的是莫名的兴奋,我还从来不曾与一位大作家走得那么近,虽说斯人已逝,惟留故居,然而这也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并非近邻,我住在雨果家隔壁的隔壁的隔壁,是一个朋友租的单室公寓,法国人称作STUDIO,位于一栋十九世纪初老建筑的五楼。这房子距巴士底广场不远,与孚日广场一圈的建筑则可以说是毗连着的,几十步就进入,向右一拐,便是雨果故居。

③欧洲中世纪的广场,至少有一型,与我们的概念大不一样。往往是楼房四面围起,封闭在当中的一块,就叫作广场,有的其实一点也不“广”,不要说天安门、红场的开阔,就是与现在大城市常见的市民广场比起来,也显狭小。不妨将其想象成放大了的天井,连房子考虑进去,则是一大规模的四合院。孚日广场要算大的,格局还是一样,四面都是三层的红砖楼房,39幢,一模一样,整齐排列的高窗,立面有白色的四方砖饰,对称谨严的布局,数学的精确与音乐的韵律感融而为一。这里最早是法王亨利二世的豪宅,称为皇家广场,到雨果在此居住时,皇家当然早到凡尔赛去了,雨果所居,也只是西南角一栋房(孚日广场6号)的三楼,大概280平米以上,但地处城市中心,又加房舍华美,怎么说也还是高档小区。我不知道雨果以什么为生,以住宅判断,他的景况虽无法和罗丹相比,较之司汤达、巴尔扎克等辈,却是好得不是事儿了。

④雨果在这儿住了16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都是在此完成。后书对那个庞大的建筑有极繁复绚烂的渲染,所以我总想象雨果写那书时会经常从我的窗下走过,散步到巴黎圣母院去揣摩他泼墨挥洒的对象,这是最近便的路,而到圣母院,步行只需十几分钟。每每从他的窗下走过,则会遥想他在写作间隙端杯咖啡站在窗前朝下张看时,他会看见些什么。江山已改,广场上却应是风景不殊吧?是则进入他视线的就少不了将广场四面围合的高大绿树、齐整的草坪,对称分布的四个花坛、喷泉,还有中央的路易十三雕像。只是彼时必还有一种属于富人区的安谧,不似今日辟为公园后的闲散热闹。我很难设想一个安静的雨果。雨果当然是个属于广场的人物,但那应是万头攒动群情沸腾的广场,登高一呼,就像自由之神引导人民前进。当然这是住所,运动、革命是在别处的。一个人的住所常是性情的外化延伸,以雨果对豪华、气派的喜好,他选择居住在这里,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他若是像潦倒文人那样住在破败的阁楼里,反让人觉得不对。

⑤但是他家里面到底是什么样,我也不知道。并非不能入内,巴黎很多的名人故居都只有一块铭牌,房子有居民住着。雨果是法兰西民族诗人,遗体入先贤祠的,待遇自然不同。故居早被辟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了,而且原非他居所的一楼二楼也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据说孚日广场的保持旧观,也与市政当局要维持诗人当时所处环境原貌的决心有关。我之所以未能登堂入室,全因巴黎要去的地方太多,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冲动太强。与雨果为邻半个多月,从他门前经过少说也有五六次,居然都是过其门而不入。待到行将回国的前一天,终于下决心抽时间去了,却恰逢星期一,这一天巴黎的大多数博物馆闭门谢客。所以我只能安于做雨果不远不近的邻居,偶尔点头打个招呼,无缘入室接谈。也好。

(选自《时文选粹》)

【思考】

1.阅读全文后说说文章标题“与雨果为邻”的真实含义。

2.第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中作者是如何介绍欧洲中世纪的广场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根据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中的“彼时”所指代的内容。

5.作者与雨果为邻半个多月,居然都是过其门而不入,对此你觉得遗憾吗?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6.请结合本文内容及你的积累,说说你所了解的雨果。

访绍兴鲁迅故居

季羡林

一转入那个地上铺着石板的小胡同,我立刻就认出了那一个从一幅木刻上久已熟悉了的门口。当年鲁迅的母亲就是在这里送她的儿子到南京去求学的。

我怀着虔敬的心情走进了这一个简陋的大门。我随时在提醒自己:我现在踏上的不是一个平常的地方。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文化战线上的坚强的战士就诞生在这里,而且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我从中学时代起就怀着无限的爱戴与向往。我读了他所有的作品,有的还不止一遍。有一些篇章我甚至能够背诵得出。因此,对于他这个故居我是十分熟悉的。今天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却感到我是来到一个旧游之地了。

房子已经十分古老,而且结构也十分复杂,不像北京的四合院那样,让人一目了然。但是我仍觉得这房子是十分可爱的。我们穿过阴暗的走廊,走过一间间的屋子。我们看到了鲁迅祖母给他讲故事的地方,看到长妈妈在上面睡成一个“大”字的大床,看到鲁迅抄写《南方草木状》用的桌子,也看到鲁迅小时候的天堂——百草园。这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和地方,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我却觉得这都是极其不平常的东西和地方。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寸土、桌子的每一个角、椅子的每一条腿,鲁迅都踏过、摸过、碰过。我总想多看这些东西一眼,在这些地方多流连一会。

鲁迅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了。他生前,恐怕也很久没有到这一所房子里来过了。但是,我总觉得,他的身影就在我们身旁。我仿佛看到他在百草园里拔草捉虫,看到他同他的小朋友闰土在那里谈话游戏,看到他在父亲严厉监督之下念书写字,看到他做这做那。

这个身影当然是一个小孩子的身影。但是,就是当鲁迅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那坚毅刚强的性格已经有所表露。在他幼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里,我们看到了他用小刀刻在桌子上的那一个“早”字。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有一天,他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上学迟到,受到了老师的责问。他于是就刻了这一个字,表示以后一定要来早。以后他就果然再没有迟到过。

这是一件小事。然而,由小见大,它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自省吗?

这坚毅刚强的性格伴随了鲁迅一生。“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一生顽强战斗,追求真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对人民是一个态度,对敌人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态度。谁读了这样两句诗,不深深地受到感动呢?现在我在这一间阴暗书房里看到这一个小小的“早”字,我立刻想到他那战斗的一生。在我的心目中,他仿佛成了一块铁、一块钢、一块金刚石。刀砍不断,石砸不破,火烧不熔,水浸不透。他的身影突然大了起来,凛然立于宇宙之间,给人带来无限的鼓舞与力量。

1963年11月23日写毕

(选自《游遍天下》,有删节)

【思考】

1.“我怀着虔敬的心情走进了这一个简陋的大门。”“简陋的大门”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怀着虔敬的心情走进了这一个简陋的大门呢?

2.“今天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却感到我是来到一个旧游之地了。”这一句前后内容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3.文章第四自然段中说:“这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和地方,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我却觉得这都是极其不平常的东西和地方。”对于鲁迅故居中的东西和地方,作者为何会觉得都是极其不平常的呢?

4.对于鲁迅刻“早”字的故事,文中写得非常简略,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追寻爱因斯坦的瑞士足迹》 1.爱因斯坦是在德国出生的美国人,但他在瑞士生活了近20年,他最重要的作品《狭义相对论》也是在瑞士首府伯尔尼诞生的。 2.爱因斯坦故居的位置、大小及陈设。 3. “小”突出爱因斯坦当时的职位之低,“仅”突出爱因斯坦当时的年纪轻。这与他当时所取得的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其非常了不起。 4.第⑤段和第⑥段向我们介绍爱因斯坦当年并不是一等的好学生;作为老师,爱因斯坦也并不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这非但不会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光辉形象,反而使其形象更真实、更有血有肉。 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对爱因斯坦展览,瑞士观众表现出很高的参观热情,说明人们非常崇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与雨果为邻》 1.作者到巴黎旅游,住在一个朋友租的单室公寓,位于雨果故居隔壁的隔壁的隔壁。2.主要写作者阅读雨果作品的感受,为下文作了情感上的铺垫。3.将欧洲中世纪的广场与天安门、红场及现在大城市常见的市民广场作比较,把它想象成放大了的天井、一个大规模的四合院。将欧洲中世纪的广场与中国人熟悉的建筑进行比较,使读者对广场的“狭小”有感性的认识。4.“彼时”指雨果当时生活的时代。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对于中国人来说,能去巴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机会走近雨果故居,却不能走进去怎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呢?6.开放题,只要任选角度介绍雨果即可。示例:法国作家。年轻时同情保皇党,后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1870年回国。写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以及剧本《欧那尼》等。

篇5:寻找名人的足迹教学设计

《寻找名人的足迹》教学设计

小学教师

苗儿青青

《寻找名人的足迹》教学设计

活动分析:

这是一次整合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多项语言实践方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了解对中华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通过搜集、整理、展示名人资料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整理资料。

2、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表达对名人的崇敬和赞颂之情。活动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汇总、整理所收集到的各种名人资料,以独特的方式展示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教师补充资料。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多少文人志士,有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们像璀璨的晨星,装点着民族历史的天空。他们为家乡、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他们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让我们一起寻找名人的足迹。

二、分组合作,探究主题。

1、师:课前,我们大家进行了统计,把大家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于是形成了五个组。请各组宣布自己组的名称。

歌曲组、绘画组、故事组、诗词组、名言组

2、小组内交流资料,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教师巡视并做相关的指导。

三、全班汇报,展示成果。

(一)歌曲组

1、学生用黑板展示歌曲的名称及歌曲赞颂的名人。

2、会唱的歌学生唱出来,不会唱的歌学生用录音机或播放器放出来。

3、教师进行补充并小结。教师补充绣金匾等歌曲。

(二)诗词组

1、师:古人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一首首诗词是无数作者用心血凝聚成的大千世界,这些诗词反映了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让我们用走进诗词的世界。

2、学生诵读自己搜集的诗词。讨论、交流这些诗词表达的感情及从中感受到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3、小结:诗词反映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有理想,有无奈,有欣喜,有悲伤,让这些美妙的诗词永远弥漫在我们心中,让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向前行!(三)名言组

1、学生读分好类的名人名言,例如爱国名言。

2小结:历史上的名人,有的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有的弘扬了中华文明。他们的一些言语深入人心,给我们深深的启迪。今后,让这些名言依然激励我们前进。

(四)故事组

1、学生讲一些简短但有意义的故事,我们师生从中加深对这个名人的了解。

2、师生评论哪个故事给我们的感受最深刻。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寻找到的名人可以说是沧海一粟,还有很多的名人不被我们了解,不被我们熟知。今天这堂课只是寻找名人足迹这个活动的开始,我们要坚持下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

三、畅谈活动收获

1、从搜集资料的准备中你收获了什么?

2、从小组整理、汇总资料中你收获了什么?

3、从小组展示成果中你收获了什么?

4、你还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时要回扣活动目标。

四、布置作业——活动的延续

1、制作名人名片。

2、办名人手抄报。

3、读名人传记。

五、教学反思

这次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特别强。同时,加深了对一些名人的认识和了解,从心底里喜欢这些名人,热爱这些名人。学生也特别喜欢这次活动的方式——唱歌、朗诵、讲故事等,从中他们深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篇6:名人足迹

一、活动背景

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对新时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此,我们徐悲鸿特称团支部策划此次徐悲鸿故居的参观活动,进行了一次意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11年3月18日上午8:00到下午 4:00

三、活动地点

屺亭镇徐悲鸿故居

四、活动主题:

学悲鸿 铸傲骨 求真知 做栋梁

五、主办单位

装饰(专)092班

六、前期准备

1、做好宣传工作,收集大家对此活动内容好的建议,强调活动的意义。

2、横幅一条用于观众和活动人员签名

3.、联系车辆,保证活动当天能准时到达活动场地。协调确定活动具体时间、流程与参与人员

4、准备相关活动所需材料,如照相机,服装,水笔,笔记本等

七、活动流程

1、参加此活动人员7:45在校门口集合,清点人数是否到齐,预计8:00出发。

2、前往徐悲鸿故居的途中聊聊徐悲鸿生平及故事

3、准时到达地点后,一同去参观徐悲鸿故居,边参观边交流。

4、两个小时自由参观活动时间。自由活动结束后,重新集合5、寻老一辈人聊天,畅谈徐悲鸿生平的故事,记好笔记

6、活动结束后和他们合影留念,八、经费预算

横幅50元车费待定

九、活动注意事项

1.参与人员要有很高的集体主义,不能随意、散漫,及时到达指定地点,尽量不要单独行动。

2.在徐悲鸿故居,我们要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保持好秩序。

3.由于是外出活动,参与人员要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十、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制作PPT。

篇7:足迹作文700字 爬山虎的足迹

7岁那年,学校举行了六一庆祝活动,这对于当时小小的我,是多么新奇的事呀!其中有一轮游戏,是比赛跑步。

我站在起跑线前,看着离我看似遥远的终点那里摆放着一个小洋娃娃,大大的眼睛,小巧玲珑的嘴巴,多可爱呀!还有另一边,是一套全新的小积木,整整齐齐的小积木被放入漂亮精致的小礼盒中。我两个都想要!

比赛开始了。我尽力地向前冲去。看看小洋娃娃,又看看小积木,我不禁又放慢了脚步。我要哪一件好呢?我想要鱼与熊掌兼得。跑向这个,想想又跑向那个,在犹豫不决、难以抉择中。结果,我输了。

我坐在滑梯上,手上拿着一架样式简单但不失可爱的纸飞机对输了比赛的人的鼓励奖品。我望着纸飞机,普普通通的纸飞机,怎能比得上小洋娃娃?怎能比得上小积木?

妈妈来接我了。我把纸飞机一丢,它落在了离滑梯不远的小草坪上。

把纸飞机捡起来,然后我们回家。

不!我倔强地甩了甩头,厌恶地看着纸飞机。没想到我竟得不到妈妈的安慰。

妈妈把纸飞机捡回来,把我抱下了滑梯,牵着我的手走出学校。我生气地看着纸飞机,我不想要纸飞机,我想要洋娃娃和小积木!

其实,小飞机没什么不好的。沉默良久妈妈开口说道,重在参与。一只简单的纸飞机,那也是一份奖品,奖品不分好与坏,积极参与而得到的奖品,也会给你不一样的天空。

我听了妈妈的话,再次凝视纸飞机

篇8:成长的足迹

一、快搭架子, 快唱戏

因为在高三开学前重新分了班级, 所以我在开学伊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细致接班, 快速布局。因为高三时间紧, 所以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快, 讲求效益。又因为班主任是班级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所以接班工作一定要细, 以便正式进入高三学习后能更好地做好每位学生的心理、学习等的指导工作。所以我在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时, 要求他们每人首先用书面形式写一份个人简介, 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和个性表达。一般信息包括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父母的姓名及工作单位、家庭地址及联系电话。个性表达包括来自的班级, 自己的个性、特长、考试成绩, 原担任的职务, 在新班想担任的职务, 觉得原班主任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与家长的关系如何, 对新班集体、新班主任有什么希望或建议, 等等。写这份个性简介是希望能第一时间真实地了解学生个性和学生对新班集体的要求, 并且从简介里还可以看出学生与他人的交往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在了解学生的同时, 我也向学生介绍了自己的个性、对高考的看法、处理班务的原则、对新集体的期望, 让学生也能很快地了解班主任, 为新班搭好一个处事的框架和共同奋斗的目标, 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强行入轨, 树立规范

班风不正, 学风难振。要抓好学习, 首先要抓好纪律, 高三更是如此。新班级建立的第一个月定为“习惯养成月”或“良好开端月”, 在这个月里, 从每天的早自习到校时间到下课后的习惯, 从自习纪律到跑操的要求等都予以规范。事实证明, 这个月效果显著,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字当头, 软硬并施对班级卫生、纪律、学习等方面的强行入轨。有效地遏制了歪风邪气的滋生。消除了邪风, 学风就出来了。所以我们班在年前除了在前两个月的磨合期外, 后面的三个月都拿到了文明班集体。

三、营造良好氛围, 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整肃班风, 浓厚学风外, 还充分利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美化教室环境, 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左右墙壁上张贴了一些世界著名大学的大门图案及一些名校的介绍, 在黑板左上角每天都让学生自己写一句有意义的话以激励全班。黑板报上张贴了27张奖状, 15张给考得好的, 12张给进步快的, 从高考竞争的激烈性、严酷性、将来就业的压力等方面引导学生, 令其产生时间紧迫感以全面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学习欲望。

四、平稳心态, 张弛有度

高三的紧张是众所周知的。学生的心情会因对前途的未确定而在不知不觉中起伏、敏感、善变。要平稳学生的心态, 首先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要先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当学生犯错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耐心地与学生交谈, 摆事实, 讲道理, 以理服人, 切勿粗暴的处理, 以免酿成不可调和的矛盾。班主任应该细心观察,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预防在前, 疏导工作在后。

五、要充分做好学生和任课老师的桥梁纽带作用

高考是各个学科的协同作战。面对高三, 单凭班主任单打独斗是打不赢这场硬仗的。高三的班主任应该联络好各科任老师、学生干部、学习尖子、普通学生、家长以及借其他班主任的智慧和力量, 将之化为动力, 推动整个班集体前进。首先要搭好师生间的沟通桥梁。学习有困难, 偏科的学生最需要老师提点, 但又最怕老师找上门, 更不愿意主动找老师交流。对这类学生, 班主任既可以从自己教的科目入手帮助他们, 也可以请该学生学得相对比较好或比较有信心突破的科目的科任老师重点帮扶。这样, 学生对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逐渐建立信任的关系, 交流起来就比较自然。其次要构建各任课教师之间沟通的平台, 平衡好各科之间的学习。班主任不但要抓紧自己教的科目的学习, 也要平衡好选自己与其他科目之间的学习。各科之间不能抢时间, 出现矛盾, 那样会让学生笑话。必要时班主任任教的科目要作一定让步, 为其他科目做一个榜样。

篇9:名人最初的足迹留下的启示

但以上三者不是割裂、分离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良好的性格习惯让孩子兴致勃勃地做事和读书,而阅读好书又指导和丰富了孩子的生活,陶冶了性格,培养了志气。当今社会,显然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太低,究其原因,一是识字滞后发展,孩子没有读书的兴趣;二是影视生活和电脑游戏占去了孩子太多的课余时间;三是教学中教师讲课多,满堂灌,没有指导孩子读书,加之作业负担太重;四是成年人也大多不爱阅读,给了孩子耳濡目染的坏影响。这样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期间九年内每个学生应读2000万字的阅读量远远没有完成,学生的视觉语言、内部语言怎能发达?视野和知识面怎能广阔?所获信息怎能丰富而广泛地链接?怎能养成一生爱书,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呢?

再看看中外名人的阅读,给我们的启示: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4岁阅读,8岁懂六国文字,14岁获博士学位,16岁任柏林大学教授,是法学、但丁学权威;控制论创始人维纳,4岁大量阅读,7岁读但丁和达尔文专著,12岁上大学;诗人、思想家歌德,4岁广泛阅读,8岁读懂五国文字;英国“电波之父”麦克思韦,童年生活丰富,又能大量阅读。

张衡,中国古代大科学家,幼年识字,10岁博览群书,自学天文地理,发明地震仪等科研成果;唐初四杰之一王勃6岁写文章,“构思无滞,词情英迈”,15岁写出千古名篇《滕王阁序》;骆宾王,6岁写《咏鹅》诗;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白居易,“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杜甫6岁显露诗才,9岁通声律,13岁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黄庭坚5岁熟读五经,后又读《春秋》十日成诵,7岁写“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横吹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小小年纪对当时社会就有如此灼见;历史上曹植、李贺、陆游及唐宋八大家都因早期识字阅读习作而崭露头角;明代医圣李时珍很小读完《释鸟》《释兽》等难懂的书,还认识父亲行医的大量汤头药方;清代大学者顾炎武6岁读完《大学》,10岁攻读《孙子》《吴子》等兵书,及《左传》《战国策》等史书;梁启超4岁读四书,11岁考中秀才;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6岁熟读四书五经;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画家齐白石、诗人黄遵宪,革命先躯李大钊、卓越领导人周恩来,任弼时,还有鲁迅、郭沫若、闻一多、沈从文、赵树理等文学家都是自幼酷爱识字读书的,把名家的思维流变为自己的思维流,吸收知识和新思想,加以创造因而成为大学问家。

最后,还要介绍一个世界著名的民族,犹太民族给人类的启发。犹太民族人口并不多,不到一千万,可是出了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弗洛伊德等大家,一个多世纪来,全世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仅600余人,而犹太人即占五分之一的席位,令人瞠目。究其原由是犹太人重视行为规范又特别重视识字阅读,所以犹太人基本没有文盲,个个从小爱书读书。我们从这里想开去,如果中国13亿人口都消除了文盲、半文盲,人人会自学、思考和创新,那么我国的人才群体一定会像星云那样密集。

(编辑:彭宇)

篇10:名人足迹

2、成功的基础是每次都要进步。

3、高三高考高目标,苦学善学上好学。

4、迎难而上方可成功。

5、坚持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6、学在苦中求,勤中练;不怕学问浅,怕志短。

7、今天付出,明天收获,全力以赴,事业辉煌。

8、前进,才能不断地走向成功。

9、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

10、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11、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

12、敢想,敢做,敢拼,能成功。

13、会学习,就会成功。

14、坚持,再坚持成功即在前方。

15、不要轻易说放弃,抬头看看成功。

16、风起云涌,人人出动,翻箱倒柜,拜访积极。

17、一分的浮躁,一分的遗憾。

18、十年寒窗无人闻,一朝成名天下知。

19、汗水汇聚你我,创新铸就明天。

篇11:追寻奋斗的足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寻奋斗的足迹》。读完《奋斗的足迹》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九十年风雨兼程,九十年风云巨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从贫穷走向了富强。

九十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呼唤秋天的井冈星火。忘不了两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忘不了八年抗战的烽火连绵,忘不了天安门前的庄严宣告,忘不了帝国主义包围中社会主义的昂首。改革开放,引来八方惠风;建设小康,迎向四海春光。香港澳门回归,吐气扬眉观世界;奥运世博举办,繁荣富强昭天下。大地震震荡不倒我们,因为我们团结一心,有三个代表思想为信念;大危机击败不了我们,因为我们脚踏实地,有科学发展观念作明灯。九十年的风风雨雨,九十年的坎坷曲折,中国共产党像一面不倒的旗帜,又像一座高耸的灯塔,屹立在崎岖泥泞的前进道路上,用血和泪,情与智,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描绘了灿烂的前程!

篇12:春天的足迹

春风抚摸着大地,小草随风舞动,一棵棵迎风挺立,像站岗的士兵一样;有的小草在风中低着头像一位位害羞的姑娘。彩虹般的花儿随风飘来一阵阵清香,仿佛是害羞的花仙子用仙女棒将各种香味洒在花中,让花儿给我们带来充满香味的春天!小鸟叽叽喳喳的唱个不停,给这个多彩多姿的春天又增添了几分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天,大树的叶子悄悄的发了芽。看!不远处柳树上那争先恐后像绿色小船一般的柳叶,把柔软的柳枝都压弯了腰。咦!道路两旁那黄灿灿的像喇叭似的花儿是什么花?走近一看,正是迎接春天的小礼仪——迎春花,一只只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欢快地飞来飞去,似乎在说:“迎春花,真美丽!”

春天是个繁忙的季节,不信你看,田间到处是农民伯伯弯腰干活的身影,在这个播种的季节忙碌着播下一颗颗等待收获的种子。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篇13:如何计算生态足迹?

在生态足迹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建筑用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海洋( 水域) 等6种生物生产面积类型。耕地是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类型,提供了人类所利用的大部分生物量。草场的生产能力比耕地要低得多。

由于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全世界除了一些不能接近的热带丛林外,现有林地的生产能力大多较低。

化石能源土地是人类应该留出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土地,但事实上人类并未留出这类土地。由于人类定居在最肥沃的土壤上,因此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意味着生物生产量的损失。

篇14:凤凰的足迹

八十年代后期,大量的水货和傻瓜相机涌入中国照相机市场,迫使民族相机企业纷纷落马,也迫使“凤凰光学”适时认真地考虑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再度上马开发。其实“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早在1973年成立工厂新品开发机构研究所时,当时的照相机研究室就专门安排有科技人员着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研制。八十年代初开始JG30系列照相机的开发,但闻名遐迩的凤凰JG303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开发仅仅只是出了几台样机而已。据笔者看来一是相机某些技术指标设计之初定得太高,二是确实还未掌握某些关键部件的生产能力。此时国内已有厂家与国外客户谈判引进整条生产线。

位于江西老区的江西光学仪器总厂,由于地域的因素也无法集中大量的外汇到国外去引进一条不算太先进的单反相机生产线。经验与教训、压力与困境迫使凤凰公司的决策者只能集中最有限的资金,引进最关键的技术去牵开发单反相机的“牛鼻子”。

“凤凰光学”1985年以技贸结合方式,从日本京磁株式会社引进了数万套雅西卡(YASHICA)FX-3Super单镜头反光相机散件进行组装,同时进行人员培训和技术消化吸收。两个月后,相机市场上面市了一批在机身上注明了“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制造的雅西卡FX-3S的单反相机,雅西卡单反照相机的组装成功在凤凰光学的相机产业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重要性在于:1、使凤凰的单反相机装配车间完成了由大部件组装向零部件组装的过渡,一批生产技术骨干接受了雅西卡公司派出人员执行的第二次现场技术培训,掌握了单反相机的生产技术;2、依靠组装、销售FX-3使“凤凰光学”获得了可观的利润;3、这批相机在消费者心目中为凤凰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此时,FX-3相机的国产化过程亦正在工厂内慎密地同步进行着。经过数年的曲折和努力,与原机型相类似的国产机械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凤凰DC303照相机于1991年问世,并很快地打入国际市场,出口欧美等国家。

不言而喻,此时“凤凰光学”不但成为国内最大的平视取景照相机生产大户之一,也确实让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及客户对凤凰的单反相机生产能力不可小觑。

1993年以后,“凤凰光学”根据市场形势又对DC30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进行了许多改型,形成了凤凰K系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品种有:采用K型接口的DC303K单反相机;增加日期打印系统的DC303DATA和DC303KDATA单反相机;具有多次曝光功能的DC303KMULT1—EXP单反相机;采用日本精工(SEIKO)电子控制金属快门的DC838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凤凰光学”顺利地将YC卡口的DC303改型成PK卡口的DC303K,赢得了国外客户的青睐,很快打开了整机出口渠道。

注意到金属快门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心脏,制作难度大,对材质的要求高,过去只能依赖进口,从1994年起“凤凰光学”与日本精工舍株式会社合作,目前已形成年产上百万只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单反相机产量的1/4以上。该类快门90%以上生产量用于出口,广泛应用于许多著名品牌的单反相机上。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相当多的单反相机已普遍使用电子控制的焦平面金属快门。其特点是更小型化、结构更简单,故障少。快门速度采用电子控制的方式,稳定性高。目前凤凰快门公司已具备生产速度高达1/4000秒的金属快门能力,为凤凰单反相机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快门资源。而在这以前外商常“运用”“快门”的数量及价格控制凤凰的单反相机生产数量。

1997年“凤凰光学”股票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充沛的资金为“凤凰光学”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可能性。1998年,凤凰推出MD卡口的焦平面钢片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999年又推出了尼康Ai卡口的单反相机。“凤凰光学”多种规格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陆续推出既不断拓展了凤凰品牌在市场上的销售份额,又满足了对摄影器材有不同需求的摄影爱好者的需要,实现了双赢,促进了凤凰相机市场占有率和国内销售额,凤凰相机的生产步入良性循环阶段。

1998年底,凤凰光学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开始研制光圈优先单反相机,1999年3月完成电子设计,1999年又完成结构设计和模具设计;2000年3月,凤凰第一台AE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单反相机DC1000诞生。经过各方使用、并提出修改意见后于2000年8月更名为凤凰EK100型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单镜头反光照相机。2001年,凤凰EK100的加强型EK180型已经问世,曝光范围已拓宽至EV2-EV18(ISO100、F1.4),并增加了后帘同步闪光等许多实用功能。EK180的研制成功以及不久将推出的EK180系列产品表明凤凰的AE相机已进入系列化生产阶段,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欢迎。更令人高兴的是这些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相机是“凤凰光学”自行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名人足迹】相关文章:

足迹06-05

足迹检验技术05-10

英雄的足迹05-17

留下的足迹06-01

生态足迹研究05-09

碳足迹论文题目05-06

追梦足迹范文05-18

红色足迹寻访范文05-27

寻找红色足迹范文06-03

追寻红色足迹范文06-05

上一篇:第一届校园创新创意大赛活动总结下一篇:【实用】谢谢你对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