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2024-05-13

工业动火作业等级划分(精选5篇)

篇1:工业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企业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1、特级用火作业

(1)带有可燃或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

(2)节假日期间进行的检修作业(二、三级用火区域除外)。

(3)在20时至次日8时期间的生产运行的关键装置要害部位检修作业(二、三级用火区域除外)。

(4)在运行的液化气球罐区防火堤内检维修。(5)未拆除易燃填料的凉水塔内施工等用火作业。

2、一级用火作业

(1)正在运行的工艺生产装置区。

(2)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及有毒介质的泵房和机房。(3)各类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充装站及可燃液体罐区防火堤内、液态烃罐区封闭管理区内。

(4)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有毒介质的装卸作业区、洗槽站。(5)工业污水处理场、易燃易爆的循环水场、凉水塔和工业含水系统的隔油池、油沟、管道(包括距上述地点12米以内的区域)。(6)切出运行、经吹扫、处理、分析合格(不包括重油)的系统工艺设备管线。

(7)危险化学品库和空分的纯氧系统等用火作业。

3、二级用火作业

(1)停工检修经吹扫、处理、化验分析合格的工艺生产装)。(2)工艺系统管网。(3)经吹扫、处理、化验分析合格,并与系统采取有效隔离、不再释放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大修油罐的罐内大修和喷砂防腐作业。(4)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装置或系统拆除的,经吹扫、处理分析合格,且运到安全区域用火。

(5)生产装置、灌区的非防爆场所及防火间距以外的区域(包括操作室、变配电间、办公室等)。

(6)铁路作业站、固体产品站台、仓库、木材加工厂等禁火区。(7)厂区主干道两侧绿化施工等用火作业。

4、三级用火作业

(1)在以厂区主干道两侧路基为界的非明火作业。

(2)在厂区禁火区内,除特级、一级、二级用火范围以外的其它各类临时用火。

5、固定用火区

是在厂区内,没有火灾危险性的区域划出的固定用火作业区域。在二级以上用火区域内,不应设固定用火区。

篇2:工业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2埋地管线动火施工,操作坑大小应根据实际情况(如管径、埋深等)来确定,操作坑的深度,坡度应方便施工和动火作业人员逃生。

3在埋地管线操作坑内进行动火作业的人员应系不燃材料的安全绳。

篇3:工业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1参加动火作业的焊工、电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动火作业人员应遵守生产单位的动火作业安全制度,

执行“申请报告书没有批准不动火,防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的原则。

篇4:工业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2 所有可能影响该有限空间的物料来源都应被切断。

3 制定应急预案,并有专人监护。

篇5:工业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工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业动火安全管理,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范》(Q/SY1241-2009)、《油气管道动火规范》(Q/SY 64-2012)等有关标准和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工业动火是指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制造和维修容器、管线、设备,或对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设备进行动火作业,或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其它施工作业如:使用电焊、气割、喷灯、电钻、砂轮、非防爆工具及加热、化学反应等方式可能产生火焰、火花、炽热表面或使易燃易爆介质温度高于燃点的施工作业。

第三条 公司工业动火作业应按照《西南油气田公司作业许可管理规定》实行作业许可管理。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和承包商,公司各控股公司参照执行。

第二章 职责

第五条 工业动火作业过程中的作业申请人、作业许可签发人、作业批准人、专业人员、作业项目负责人、属地监督、安全监护、隔离执行人、气体检测员、作业许可独立审核员等人员职责按《西南油气田公司作业许可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六条 作业人员应接受动火作业培训,执行动火作业管理程序。

第三章

技术安全措施

第七条 工业动火基本原则:凡是可不动火的作业一律不得动火;凡是可采取其它安全方式代替动火作业的一律不得动火;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动火部件凡是能拆移的,应拆移到易燃易爆区域外的安全地点动火。

第八条 工作前安全分析要求

申请动火作业前,作业单位应针对动火作业内容、作业环境、作业人员资质等方面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具体执行《西南油气田公司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

第九条 系统隔离按照《西南油气田公司能量隔离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十条 气体检测要求

(一)需要动火的塔、罐、容器、槽车等设备和管线,清洗、置换和通风后,要检测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浓度,达到许可作业浓度才能进行动火作业。

(二)气体检测应明确检测频率和要求,由气体检测人员按标准和安全规定进行气体检测。初始气体检测结果30分钟内有效。连续气体监测中断30分钟以上应由气体检测人员重新检测。

(三)作业区域的气体检测检测范围应从在动火点延伸到工作点周围15米处;动静密封点的1.5米范围、管道开口端、排放口、阀门的密封件、连接件、盲板、安全阀、泵的密封、管沟等部位应进行重点检测。

(四)凡进入罐、塔、釜、坑等受限空间动火作业,必须对受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分析。对装置系统内的气体检测应在吹扫置换停止20分钟后开始检测。气体检测点应有代表性(根据介质与空气相对密度的大小确定检测点)。首次气体检测合格后应在受限空间内特定位置悬挂气体检测仪进行连续监测,监测中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离。如采用气体分析方式进行气体检测的,采样分析样品至少要保留4小时。

(五)检测设备必须经有检测资质单位检测合格在有效期内,并确定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六)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和动火点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使用色谱分析等分析手段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5%;当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2%(V/V)。

第十二条 设备机具要求

(一)设备应定期检修、检查,保持良好的技术性能,并进行目视化标识,不能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使用。

(二)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应完好、可靠,电器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三)采用电焊进行动火施工的储罐、容器及管道等应在焊点附近安装接地线,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四)各种施工机械、工具、材料及消防器材应摆放在动火安全措施确定的区域内。

(五)储存气瓶的场所应通风良好,防止曝晒,应设置相应的消防器材。空瓶与实瓶应分开存放,气瓶应有瓶帽和防震圈。乙炔气瓶储存时应保持直立并有防止倾倒措施。

(六)气瓶使用时,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气瓶应防止曝晒、雨淋、水浸。环境温度超过40℃时,应采取遮阳或水喷淋等措施降温;气瓶应立放使用,严禁卧放,特别是乙炔气瓶,并应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乙炔气瓶使用前,必须先直立20分钟后,然后连接减压阀使用;气瓶及附件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沾染油脂、腐蚀性介质、灰尘等。氧气瓶阀不得沾

有油脂,不得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污工作服去接触氧气瓶阀、减压器等。

(七)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的间隔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距离不得小于10米。在封闭空间内实施焊割作业时,气瓶应放置在密闭空间外面。

第十三条

现场安全要求

(一)需动火施工的设备、设施和与动火直接有关阀门的隔离由生产单位安排专人执行。

(二)应清除距动火区域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质或用阻燃物品隔离,距离动火点30米内不准有液态烃或低闪点油品泄漏;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动火点15米内所有的漏斗、排水口、各类井口、排气管、管道、地沟等应封严盖实。以上区域应纳入气体检测范围。

(三)动火作业人员在动火点的上风作业,应位于避开油气流可能喷射和封堵物射出的方位。但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围隔作业并控制火花飞溅。

(四)动火施工区域应设置警戒,严禁与动火作业无关人

员或车辆进入动火区域,必要时动火现场应配备消防车及医疗救护设备和器材。

第十四条 进入受限空间的动火作业还应同时遵守《西南油气田公司进入受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

第十五条 高处动火作业应同时遵守《西南油气田公司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

第十六条 动火作业涉及管线打开应同时遵守《西南油气田公司管线打开作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西南油气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解释。

上一篇:诸葛亮《诫子书》与《诫外甥书》翻译及欣赏下一篇:七星瓢虫剪纸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