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党建奏响强音

2024-05-02

特色党建奏响强音(共6篇)

篇1:特色党建奏响强音

特色党建奏响强音

 董丽娟

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简称“南铝”)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传承党建植根经济的精髓,加强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努力把国企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尤其是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为党建工作搭建了支撑平台,使党建工作得以在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面展开,促进了企业稳健发展。南铝成为全国惟一一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荣誉的国有铝型材企业,也是福建省有色冶金行业惟一一家同时拥有三项国家级品牌的企业。2007年,南铝及控股企业销售收入31.65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税金1.47亿元,同比增长49%,是南平市首家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的工业企业。

一、以发展为己任,党建和经济工作同频共振,提升了南铝产业链的规模效益。

坚持以“结合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指导思想,把党建工作有机融入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把负有的政治使命与经济建设任务统一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上来。南铝形成年产7.5万吨铝产业链,技术装备在全国同业处于先进水平。

1.加强党员队伍自身建设,为南铝和谐发展提供决胜市场的根本保证。南铝党委不断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党建工作机制,努力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聚集到企业发展上来。坚持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南铝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规定》,按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选准配强中层以上干部,完善干部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完善党建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工作目标和要求融入企业的目标任务,与经济责任挂钩。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化。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筑牢企业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和监督防线,为企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南铝纪委被评为省纪检监察先进集体。

2.科学构划南铝发展愿景,以发展目标引领和凝聚职工共谋发展。党委立足企业实际,围绕发展中心,谋实策。健全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同现代企业制度较好地结合,为企业重大决策和发展方向把好舵。依靠职工的集体智慧制订《南铝五年科技开发与创新滚动计划》、《南铝“十一五”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南铝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南铝“十一五”节能规划》《南铝“十一五”及2020年远景规划》等,通过职代会、内部网等向全员发布,用发展目标凝聚、引导、激励职工共同奋斗。

3.围绕创新做实功,把促进发展的实效作为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相互渗透,党委结合生产经营情况有的放矢开展争先创优等党建主题活动,“做实”党建工作。实践“以人为本,追求闽铝品质、环境和谐完美”的管理方针,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QEO)认证;开发南铝管理信息化工程,是目前国内铝型材生产企业中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引导企业依托技术进步促发展,成功进行环保节能240KA大型预焙电解铝技改和年产2万吨铝型材扩建技改,均获“省重点建设项目优胜奖”。产品创新成效显著,已获国家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300多件,在国内同业中专利申报和获证数量均列前茅。

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节能减排。淘汰高能耗工艺落后的生产线,优化电解铝技术工艺,含氟等有害气体净化效率达98%以上;投资2000多万元治理污水,改造燃煤锅炉,将天然气引入工业生产,实现废水废气达标排放。有两项节能项目被评为“全国节能减排优秀合理化建议”,成为全省节能先进企业。

二、推进民主管理,实践全心全意服务职工的宗旨,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牢树党组织在协调各方、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上的“主心骨”地位,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实惠融合。南铝被评为“省厂务公开示范单位”,“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省劳动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1.健全民主管理机制,确保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实现长效。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能,从源头上保证职工对企业改革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企业重大决策及时向职工代表通报,重大改革措施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提请职代会审议通过。坚持民主评议制度,保障职工监督权;坚持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推进集体协商制度的落实,扩大平等协商范围。完善以利润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实现职工责权利的统一。

2.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使职工知情权和参与监督权经常化、制度化。党委领导厂务公开工作,行政自觉实行厂务公开,把厂务公开作为促进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使厂务公开成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完善了领导决策、生产经营技改、收入分配、劳动保护措施等15项重大内容的实施细则和各分厂、内部模拟法人公司、机关处室及班组公开的内容,形成班组、分厂和处室、公司三级厂务公开网络。厂务公开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厂务公开办对公司所有招标项目全程参与、监督和公开。仅2007年就节约资金约2000万元。

3.突出人文关怀,让发展的过程成为实现和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过程。

坚持把服务职工、整合利益作为党建的切入点和基本任务,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抓好民心工程的落实,全心全意为职工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发展企业中凸显人文关怀,进而把人力凝聚到企业和谐发展上。

健全劳动用工制度,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关系,被评为南平市首批“诚信用工单位”。长效开展送温暖活动,建立特困职工家庭信息档案进行慰问帮扶,定期安排职工体检,党团员志愿者便民服务经常化。21个党支部分别确定了“一助一”结对帮困对象,基层党支部建立“职工沟通日”制度,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保安全、保稳定作为增强党建工作服务性的着力点来抓,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党委与党支部、支部与班组层层签

订综治责任书,建立有效的维稳工作机制,连续多年被延平区评为综治先进单位。建成绿色健康的人居环境,成为福建省惟一一家由企业创建的国家级绿色社区。社区绿化覆盖率36%以上。

三、将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选聘人才机制相结合,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南铝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实际出发,将党管干部原则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将党管干部延伸到党管人才,将人才培养作为党管干部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创新提高思政素质与提高技术素质有机结合的政治工作双向互动机制,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南铝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职教工作先进单位”。

1.创建学习型组织,引导和凝聚南铝全员提高学习力。

以学习型企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通过用知识增智、靠理论励志等方式,提高党员和职工群众综合素质。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和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强化载体功能,利用图书阅览室、党员电教室、公司网站及宣传媒体等,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南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实施方案》。深入学贯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网站、广播、闭路电视、企业报等宣传媒介开展专题宣传,以党课、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深入学习。被评为福建省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

2.切合南铝需要,以专项教育培训力促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提高职工实战技能。党政工团以争创“党员先锋岗”、“十佳”红旗班组、“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 以及“安康杯”竞赛、女职工素质达标工程等为龙头,大力开展全员岗位争先创优活动。促进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依托高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与东北大学联办材料工程硕士班结业。建立有色金属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成为有色行业在福建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的第一家。建立南铝福建工程学院、南铝中南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每年有计划地引进大学生到公司实习。通过内部强化培训、与高校联合办班、外送参培等多种形式,每年完成培训50多项,4000多人次参培。

3.健全竞争择优、激励有效、考核严格、监督到位的用人机制。

推行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有增有减的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选人用人上,以能力和业绩为主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推行主任工程师竞聘制,聘任16名主任工程师,作为各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实行班组长、销售业务员竞聘上岗制度。不断完善《关于南铝职工绩效考核指导原则》,通过以业绩考核为主、民主评议与领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实行分层次绩效考核;通过评优评先为主,对机关和一线职工实行季度绩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对具备低职高聘条件的人实行低职高聘。

四、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良性互动,凝心聚力提升南铝整体形象。

思政工作注重以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将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为提升企业形象创造良好的氛围。党委连续四届被评为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入榜省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1.落实“四个建设”并举的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规范企业管理。找准党政工作的结合点,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通过落实制度的执行力和落实措施中的思想引导,把党建工作融入具体的管理中,使企业经营理念、制度等通过文化建设内化于职工心中和行动中,将刚性管理与柔性关怀相结合,凝聚职工,规范企业管理。以“企业管理年”为契机,对公司近6年来出台的300多项规章制度进行筛选和修订,出台《南铝公司管理制度汇编》,包括12篇84项31万字的主要规章制度,成为南铝的企业“法典”。南铝被评为省“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示范单位标兵”。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谐的环境,增强南铝团队的向心力。

将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纳入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中,与公司经济发展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每年与各党支部签订党建责任书、综治责任书,使精神文明工作在生产经营技改中找到坚实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挂村服务”、“共建带创”、“爱心捐助”等活动有效开展。帮扶结对的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成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坚持慰问共建单位武警二中队,为社区居委会提供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被评为南平市“文明共建和文化扶贫”优秀单位。巩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建成果,通过第十届文明单位创建届中考评,积极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活动。

3.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文化提升南铝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把企业文化建设寓于品牌发展战略中,把品牌建设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落实《南铝公司CIS识别系统手册》,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广告宣传等名牌形象的树立中,有意识地增加文化内涵;在环境风格、建筑风格、各类标识、办公用品及职工上班着装上,体现了南铝文化个性。通过对企业一切可视事物的统筹设计、控制和传播,使企业的识别系统统一化、标准化、个性化、专有化。借助电视、网络、报刊、路牌、宣传册和参加国内外展会等宣传闽铝品牌。南铝被评为省最佳信用企业。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量逐年增长。

篇2:特色党建奏响强音

——赤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提升监督实效侧记

创新监督制度、突出民意民生、强化监督跟踪、实行监督问责、推进阳光监督……这是近年来赤水市人大常委会为提升监督实效奏响的一个个监督强音,使人大监督工作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监督实效逐步提升。

创新制度,抓好监督的着力点

2007年1月1日,“二十年磨一剑”的《监督法》正式开始实施。赤水市人大常委会敏锐地意识到,《监督法》的颁布将对人大的监督工作带来全新的理念和变化,甚至会带来整个人大工作方式的转变。随即,赤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大讨论等方式,对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培训。同时,还在市内各新闻媒体和网站开辟专栏进行宣传,将《监督法》列入“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为常委会依法监督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舆论基础。2007年9月,新出台的《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及主任会议交办意见督办办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办法》规定,两次听取审议意见、交办意见的办理情况报告的满意度测评都不过半,将启动免职程序,直接责任者将“丢官”。这是赤水市人大常委会贯彻实施《监督法》,创新长效监督机制的举措之一。该制度因具刚性约束力,发布后引起20多个省内外县区市人大的广泛关注,纷纷来电来函、来人咨询学习。

这仅仅是赤水人大常委会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创新完善制度,推进规范监督,一直是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常抓不懈的工作。为了推进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对照《监督法》的要求,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保留了符合规定的10多个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了2个工作制度,废止了5个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在结合实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规定》、《监督司法工作的若干规定》等20多个规范性制度,每个制度都有较强的法制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是针对工作实践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而制定。如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不重视行政应诉的问题,出台了《赤水市规范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决议》,对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作了刚性规定;针对近年来城市规划变化无常、建筑“长高长胖”的现象,出台了《城乡规划监督暂行办法》;为规范政府各种融资行为,出台了《关于审议政府性项目融资报告或议案的暂行办法》等,形成了依法、系统、规范、科学的监督制度。

突出民生,选准监督的落脚点

除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紧密关注民生问题,始终是赤水是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核心。“赤水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殡葬服务收费太高,管理不规范”、“城市规划变化无常、绿地、公共用地莫名消失”等现象严重,群众十分不满,反映强烈,……这些群众关心的监督议题是赤水人大常委会在公开征集中收集到的。

每年年初,人大常委会都要通过媒体公告、代表建议、征求意见等各种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审议监督议题,保证议题符合赤水实际,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找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对殡葬改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乡规划和建设、市区天然气

供应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民生问题开展监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阳光监督,找好监督的支撑点

“公开是最有效的监督方法。”这是赤水人大常委会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共识,只有公开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监督,才能增强人大监督的力量,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议题选择开始,到调研、审议、决定,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落实,赤水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监督工作进行公开,臵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除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公开向社会征集常委会和主任会议议题外,还将常委会专题调研报告、审议意见、主任会议交办意见、决议、决定以及市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和审议意见、交办意见办理落实情况和决议决定执行情况等,通过赤水人大网、赤水通讯等媒体向群众和社会公布,坚持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议和公民旁听常委会议。这些监督公开措施,调动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增强了监督实效。

跟踪问效,抓住监督的关键点

“监督工作重在落实,落实的关键是抓好跟踪督办”这是常委会主任祁德昆对提高人大监督实效的要求。为强化跟踪督办,常委会出台的《审议意见和主任会议交办意见督办办法》、《“一府两院”报告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办理审议意见情况的规定》、《赤水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办法》等制度,明确了办理时限、办理程序和问责制,如果一个审议意见办理第二次后,在测评中满意票仍不过半,主要责任人将被免职或撤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办办法和力度。

跟踪督办坚持“穷追不舍”,这是赤水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要监督手段。近年来,赤水人大综合运用视察调研、听取专项工作汇报等形式,对赤水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竹产业公路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旅游产业发展、中央新投项目等中心和重点工作开展了专项监督,把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督促统一起来,对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坚持跟踪问效的监督方法,才推动了许多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解决。

2008年初,赤水人大常委会把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作为常委会重要监督议题,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视察。12月,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报告没有获得通过。常委会印发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办理答复,明确城教工委进行跟踪督办。2009年,由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和建设局长、副局长等相继落马,在当年11月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办理落实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审议意见的情况报告时,满意率依然未能过半,报告仍未通过,市政府被要求重新办理审议意见。针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乱象,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出台了《城乡规划监督暂行办法》,加强了监督力度。市政府也加大了整改力度,出台了《赤水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规定》、《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管理规定》、《建设项目调整容积率审批程序》、《建设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规范了城乡规划审批管理程序,完成了城区几条大道的控制性详规,严格查处城乡规划违法违规案件,城乡规划和建设工作逐步规范,规划变化无常、建筑“长高长胖”等乱象基本得到遏制。在2010年9月的常委会上,市政府《关于重新办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城乡规划和建设工作审议意见的情况报告》经过三审终于获得通过。

2007年以来,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对住房货币化改革、殡葬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教育工作、城市规划与建设、财政预决算等群众

普遍关心的工作均进行连续的跟踪监督,一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重要领域的问题得到有效改进。如殡葬行业中的一些垄断现象得以打破,群众的丧葬负担有所减轻;教育工作经费增加、教育资源优化、激励机制健全、队伍建设强化等措施,使教育质量多年下滑状况得到改变。

篇3:奏响绿色物流最强音

以“勒芒赛”为平台

近日, 在2013 (第五届) 中国勒芒轻卡耐力赛东南部 (深圳) 大区决赛期间, 2013城市绿色物流发展论坛也在深圳同步举行。论坛邀请了国家交通部、物流行业专家和大中型物流代表共计约60人参加。与会人员共同就当前我国城市绿色物流发展、城市物流效率提升、营运车辆管理等焦点问题展开交流和研讨。据悉, 联盟决定以中国勒芒轻卡耐力赛为平台, 今年分别在全国三大赛区举行不同主题的发展论坛, 以推动我国绿色物流事业的发展。

联盟组委会秘书长张炜指出, 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物流业进入低碳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在物流企业、商用车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本次论坛上, 来自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负责人就交通运输部城市物流发展规划及政策进行了解读, 并指出, “目前面对运输行业污染大、能耗高的现状, 交通运输部正在采取措施, 积极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今后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鼓励发展甩挂运输、网络化运输、无车承运等经营组织结构, 积极推进货运站场、信息装备等设施设备的标准化, 提高信息化运作水平, 合理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 以此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该负责人特别提到, 城市配送作为物流链条中的最后一公里, 是卖方与客户连接的最后一环, 具有配送量小以及配送目的地分散等特点。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 在城市配送环节所产生的物流成本占据整个运输环节物流成本的28%。因此, 严格控制城市配送成本, 提升运送效率, 促进城市物流绿色发展正好契合本次论坛探讨研究的主题。为了紧密配合城市配送工作, 最终实现城市配送的便捷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交通运输部计划做到两个推进、两个引导以及两个规范。其中, 两个推进指的是推进制定城市配送发展的专项规划与城市配送基础设施的建设;两个引导指的是引导城市物流配送企业应用先进绿色的物流技术, 发展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两个规范则是规范城市配送的货运市场管理以及配送车辆的车型标准。

以行业精英为盟友

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 企业作为推动中国绿色物流健康发展的另一核心主体, 是推动由绿色生产、绿色运输、绿色储存及绿色装卸管理等环节组成的全供应链绿色物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肩负起推动绿色物流发展, 引导并引领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行动, 实现绿色物流的重任。

深圳景光物流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了探讨。会上, 该公司董事长王占生就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物流企业与城市交通的融合发展分别作了阐述。他认为, “所谓供应链一体化指的是供应链上发生的所有活动 (包括采购、生产、运输、仓储) 的功能一体化, 需要供应链上所有活动参与者共同行动, 使产品从物流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 对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并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与此同时, 王占生还指出, 在中国物流行业绿色化的趋势下, 建议政府可以听取物流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工商企业的意见, 将未来城市交通的规划, 与提高运输效能、减少环境污染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中国绿色物流革命的成功。

华兴商贸物流总监蔡军则在本次论坛上提出, “在以商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运营体系中, 物流配送应被视为支撑整个企业业务发展的核心环节。据官方环保机构统计, 车辆排放造成了大约30%的PM2.5污染。因此, 商贸企业应通过积极升级换代物流用车, 主动保养物流用车并且大力提升驾驶人员综合素质等措施, 实现整个配送物流链污染的最小化进程, 为城市物流的绿色发展增添保障力。”除此之外, 蔡军还强调, 时至今日, 绿色物流已由狭隘的绿色环保的概念发展成为提升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效能的广义概念, 实现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是企业走向低碳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

对此, 香港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研究院院长南兴军认为, 建立一个采集信息和传输处理车辆往来信息的智能信息平台尤为重要。他表示, 智能信息平台的应用, 一方面可以自动检测运输车辆重要部件的运行状况, 以避免因动力系统等重要部件异常而引起不必要的高油耗, 同时也可以通过用户使用习惯的报告, 避免不良使用习惯而引起的高油耗;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对整个运输过程实施监控, 了解车辆行驶路线、速度以及车况等信息, 通过优化运输路线, 缩短运输路线, 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 实现物流用车在行驶路途中的节能减排作用。

以高品质卡车为基础

“多年来, 福田汽车不断进行科技链合创新, 致力于创造出更经济、更环保和更高品质的商用车产品, 切实承担起中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重任。福田奥铃作为福田汽车的核心战略品牌, 借助集团优势资源, 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体系、完备的研发力量、领先的核心技术, 还拥有着17年商用车的制造经验。”作为前来参加论坛的唯一一家商用车制造企业, 福田汽车负责人表示, “此次, 福田汽车派出福田奥铃跨界‘联手’, 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产品制造的战略发展方向, 率先开发出达到国Ⅳ标准的绿色中轻卡, 以此推动中国绿色物流战略发展联盟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推动汽车消费理念的巨大变革, 迎接‘人、车、社会’和谐发展的低碳时代。”

以洞见世界潮流的“远见卓识”, 引领中国汽车低碳发展未来。福田奥铃率先在中高端中轻卡市场推出国IV系列新品——奥铃中卡、奥铃CTX康明斯动力、奥铃TX雷沃4D动力和奥铃TX-4JB1Di动力国IV产品。在深刻阐释“绿色科技”、“低碳减排”的同时, 倡导中高端中轻卡行业的节能意识, 顺应并推动节约型社会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更深刻诠释了“低碳绿色物流”的发展趋向。

近年来, 国内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 并带动相关运输市场的蓬勃发展。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提出, 许多物流企业和运输单位都需要高效节能的环保型物流用车。而最新达到国IV排放的奥铃系列新品已成为国内低碳道路上推动“绿色物流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切实推动着物流业绿色发展。

篇4:时代强音 乐山奏响

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新村建设。在乐山成功迈进全省“千亿俱乐部”的豪迈征程中,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秀美乡村”主题,乐山“三农”工作成功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互动相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的好成绩,与二、三产业一起比翼齐飞。

以产业基地作为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始终是乐山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2年,围绕五大主导产业,随着“一都四基地”的加快推进,乐山成功实现新(改)建茶园22.1万亩、林竹15万亩、蔬菜2.8万亩、中药材1.5万亩的目标任务,实现年出栏生猪新增14万头,总数分别达到105.8万亩、419万亩、89.9万亩、28万亩、387万头。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生态有机品牌打造也是风生水起。成功创建“峨眉山”知名品牌,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6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15个,全市新增省著名商标2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5个,中国名牌农产品达到2个。

伴着这些可喜的新成就,产业发展亮点纷呈,集现代农业观光、生产、科研、科普有效互动的都市农业模式——绿宝利康蔬菜高科技博览园已初具规模,效益日显。这种创新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正以其良好的示范效果,实现着农民持续增收的新期待。

精美别致的小别墅依山而建,宽敞平坦的油砂路横穿其间,道路两侧柑橘满枝、菜园滴翠——沐川县三溪村桃源山居新农村综合体的新景象,为大家展示了全市新村建设的新图景。

以新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扭住这个牛鼻子,在2012年,乐山拉开了产村相融、成片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新村建设不要搞成‘低水平的城镇版’,而应建成‘高水平的乡村版’”。随即,新农村综合体在全市11个县(市、区)快速推进:五通桥区杨柳苑新农村综合体一期已经完工,峨眉山市战斗村新农村综合体已经初具规模,马边彝族自治县烟峰村新农村综合体130户村民彝历新年搬进新家……与此相对应,去年全市新农村示范片完成新民居建设9892户、占全年计划的128%。

打造主导产业基地6.6万亩、发展规模养殖户872户、建设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42个……伴随着新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同步实施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有了新突破,一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良好格局正日益显现。

“两高”战略促工业发展转型升级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规上企业利润总额63.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利税总额11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投资完成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全市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378亿元,增长12.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8亿元。全市新兴产业规上企业95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0亿元,同比增长21%;新兴产业占比达28%。

一项项指标,一串串数字,彰显的是过去的一年,乐山工业经济的奋发有为。

紧紧围绕“两化,互动发展推进年”工作主题,瞄准产业高端和产品高端,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乐山力促工业结构升级和发展转型。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新培育高端产品25种,竹叶青“论道”、明星电缆“明星图形”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新创省级以上知名品牌(产品)30个。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8%,提高2.4个百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家、达3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新增6家、达49家。明星电缆、和邦股份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盛和稀土实现借壳上市。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突出抓好临港新城示范区、沙湾“先行区”、青江新区“实验区”、峨眉山“特色区”和彝区“特殊区”的产业对接,推动工业集中集约集群集聚发展。

强力推进园区扩园提质升级。坚持“产城一体,园城共生”的发展要求,将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和主战场,全市园区规划面积达194.08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一县一园区,一园一主业、产业配套、统筹发展”的产业布局定位。乐山高新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成为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二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工业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明星新能源及光电复合海洋工程用特种电缆、拓日新能光伏产业园三期、平安都市基站及软件开发生产基地等30个项目顺利推进;顺城化工15万吨双甘膦、新万兴碳纤维一期等项目投入生产;279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能源项目纳入工业项目管理库进行动态管理,39个储备项目进入省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储备库。

服务业成“千亿俱乐部”的新引擎

今年1月23日,又一五星级酒店——乐山城市名人酒店落户市中区。投资商纷至沓来,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优惠的政策。去年,全市先后出台《“三区”五星级酒店支持政策》、《“三区”大型商业设施支持政策》和《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支持政策》,在政策的引导下,豪生国际大酒店、开元明都酒店开工建设,填补中心城区五星级酒店空白;红星美凯龙、喜来登等知名品牌落户青江新区;知名物流企业远程集团与市政府正式签约,在乐山打造首个国际商贸物联港。

近年来,全市服务业总量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速上升,增速均名列全省前列。201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7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位居全省第4位。服务业地税收入累计实现32.98亿元,占全市地税总收入的58.46%,服务业成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除此之外,全市共引进服务业项目12个,到位资金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现代服务业推进组对项目实行“市领导三挂联”的督查、督办机制,36个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全年新开工项目35个,开工率97.2%,完成投资52.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沫若故居博物馆、蜀南茉莉香都、嘉州商业中心梅西百货等一批项目陆续建成。

除此之外,乐山成功引进厦华教育咨询、诺迪克商务咨询两家外资服务业企业落户。继青江合唱团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后,2012年,市嘉州画院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天府四川、美丽依然”文化活动,市歌舞团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制作的艺术精品《断层线》在海外市场成功出演100余场。乐山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组建工作,乐山高新区文化产业创意园规划建设工作已正式启动。

篇5:奏响跨越发展的强音

——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系列评论之一

“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加快推进,使云南的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刚刚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要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使云南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快车道,开创全面发展新时代。这是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一项实际行动,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抉择,意义重大而深远。

近些年来,云南改革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1.8%,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增速,城乡面貌变化显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纵向比,与我们自己的昨天比,成绩和进步鼓舞人心;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比,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可以说是“不比不知道,一比睡不着觉”。特别是云南到处是山,人们习惯于把目光停留在周围的群山内,视野不开阔,容易自满自足,安于现状,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省委书记秦光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深刻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云南最硬的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任何风浪都不能受影响。”并强调要不断增强发展的勇气,不断创新发展的思路,不断壮大发展的实力,不断拓展发展的空间,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发展的保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既纵向比较看成绩,增强发展信心,横向比较找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奏响跨越发展的强音,这是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是创造美好生活、提高各族人民幸福指数的根本要求。

迈开跨越发展步伐,最不能缺少的是勇气。当前,我们许多地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不是没有跨越发展的条件,也不是干部群众没有能力,而是缺少勇气。总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都是困难,都是不利条件,生怕跨出去后会失败。“狭路相逢勇者胜”,推动跨越发展,需要胆识气魄,需要“亮剑”精神。尤其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的思维方式,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清除各种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坚实。

跨越发展得有“招”。“招”就是谋略,就是思路、措施、办法,就是战略战术。有勇有谋,方能不断胜利。就当前的任务看,如何针对“三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生态环保、民生保障、改革开放等领域存在的重大问题,创新发展思路,采取一些突破性措施?如何把产业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培育增大支柱产业,壮大发展实力?如何围绕“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这个关键,加强耕地保护,转变用地方式,走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如何大力推进公路、铁路、水运、通信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发展保障水平?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拿出实实在在的招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奏响跨越发展的强音,履行好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需要良好精神状态。正如省委书记秦光荣说的那样:“不仅需要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努力工作,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格特征,建立更加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性格、思维和行为体系。”我们要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坚定执着、勇于担当、一往无前,推进云南进入跨越发展新阶段,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开创彩云之南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云南日报评论员)

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

——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系列评论之二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云南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省委书记秦光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认真学习沿海开放经验,大胆创造沿边开放奇迹,开创云南全面发展新时代。”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以争分夺秒、时不我待的精神,做好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学习借鉴沿海经验十分重要。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科学发展的经验,凝聚着无数创业创新的智慧。他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宽阔高远的思想境界,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懈奋斗的文化品格,以及富而思进的时代风貌,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学习沿海经验,突破思维定式,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式,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投入工作,我们才能承担好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断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要求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来重新布局和构建云南对外开放新格局。这就是要按照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的要求,以大手笔书写奇迹。要围绕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三大目标,努力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边疆更加安宁、环境更加优美的“七彩云南”;打通我国从西南方向联系世界、沿海与陆路互为补充的对外贸易大通道,创造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在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国家商品展等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三大市场的新的交易平台;着力推进和深化同周边国家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多形式的人文交流合作,把云南建设成为向外展示中华文化、对内推介邻国文化、促进国际友谊的窗口;加强民族团结,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筑牢云南生态安全屏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内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沿边开放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要从全省大局出发进行统筹和协调,加快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以滇中为重点的六大城市群、七条对外对内开放经济走廊的空间生产力布局。打好对外开放、绿色经济、扶贫攻坚、民族团结四张牌,进一步彰显云南的影响力。只要我们勇于学习先进经验,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文明、以开放促开明,就一定能创造沿边开放奇迹,谱写彩云之南跨越发展新篇章。(云南日报评论员)

让幸福绽放高原

——写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之前

七彩云南,四时花开不断,四季风物宜人,山川河流雄奇壮美,民族风情多彩多姿。这里被视为“秘境天堂”,是人们向往追求的乐土,羡慕称道的福地。

交相辉映的自然与人文风貌,让云南以美丽、神奇、丰饶著称于世,然而仅靠大自然的馈赠和特色文化的传承是不够的,云南之美,还要有美好的生活才名至实归;物阜民丰、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幸福家园,才是真正的云南魅力和云南形象。

云南美丽神奇,但也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发展任务艰巨,幸福云南建设任重道远。通过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不断进步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着云南人民的幸福品质,不断充实和丰富着现代云南的全新内涵。

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维护并巩固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安宁的良好局面,成就鼓舞人心,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通过全省人民的生动实践和埋头苦干,云岭大地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我们以空前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三分之二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一项接一项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以不断刷新的速度和力度,向被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就医难困扰的城乡推进,为高原儿女送去温暖与希望。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全省唱响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强音,努力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先后启动实施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森林云南”建设、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重大举措,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先后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65万人,藏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稳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云南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人民群众不断增进的幸福感真真切切挂在脸上。

尽管成绩喜人、可圈可点,但我们切不可小富即安、固步自封、陶然自乐、安于现状。建设开放云南、和谐边疆、幸福家园,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省各族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更是进一步提升云南魅力、塑造云南形象的必然要求。

千方百计增进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让云南成为和谐、安全、优美、舒适的福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云南发展进入又一个新起点和新阶段的时候,省委明确提出了更加务实、更加美好也更加体现人本情怀的目标。共建幸福家园,无疑是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取向,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这是生活更加富足的幸福家园。我们要着力推进富民强省,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努力让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尽快缩小城乡差距,重点推进教改、医改、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等工作;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要多谋富民之策、多行惠民之举、多求利民之效,切实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家庭、落实到每一个边疆群众,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这是环境更加优美的幸福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优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以更大力度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以更大力度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政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并发展好云南资源禀赋优越的绿水青山。

这是民族更加团结的幸福家园。我们要更加重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促使区域协调取得重要进展。必须坚持以统筹促协调、以协调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施好第三轮“兴边富民工程”,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开发、产业培育等“十大工程”建设,构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边民定补”补助等“十项保障”体系,努力让边疆地区贫困群众的生活尽快好起来;认真编制实施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规划,全面落实《云南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努力让民族团结进步的局面更加巩固。

这是社会更加稳定的幸福家园。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大胆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手段、方法,坚持群众观点,发扬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强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洁净社会风气,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的生活环境,坚决维护边境安宁和国家安全。

云南发展已进入厚积薄发、蓄势待发的新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共建和谐边疆、幸福家园,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只要砥砺奋进、扎实苦干、不断进取,云南各族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丽的云南将更具魅力,七彩云南的形象将更加美好。

让我们为彩云之南各族人民的美好未来而祝福!(云南日报 南耀平)

立足新起点 共谋新发展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艳阳高照,海鸥翱翔。全省人民热切关注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今日在昆明隆重开幕。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省第九次党代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局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我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及取得的经验,对我省今后5年的工作作出战略部署,选举产生中共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这对于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力量,顺利推进“十二五”规划、深入实施桥头堡战略,推动我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我省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5年。5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共云南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面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战胜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等严峻挑战,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审时度势,勤奋工作,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胜利完成了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实现重点突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这是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5年,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社会和谐稳定的5年。全省各族人民为此倍感振奋和自豪。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云南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省委在深化省情认识中创新完善发展思路,在贯彻宏观调控中抢抓政策机遇,在扩大开放中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竞争新优势,坚持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不竭动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开放文明富裕幸福新云南打下坚实基础。

这次大会,将确定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云南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开放文明富裕幸福新云南的宏伟蓝图。全省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对盛会充满期盼、寄予厚望。为迎接党代会的召开,全省各行各业、各族干部群众以高涨的热情,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扎实苦干,以实际行动为党代会献上了一份份厚礼,为开好党代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有全省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的深情关切和大力支持,我们的蓝图将更加壮丽宏伟,我们的目标将更加振奋人心,我们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任务光荣,责任重大。我们深信,出席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代表,一定能不负全省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重托,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任务,把这次大会开成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在云南跨越发展的征程上谱写壮美新篇章。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云南日报)

吹响云岭大地跨越的号角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于昨日隆重召开,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处于重要历史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此次盛会的召开,恰逢“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这一宏伟蓝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因而意义非同凡响,给人以无限憧憬和期待。

很多人说起云南,首先想到的一句话是“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继而想到的可能是“这是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地方”。前一种评价世所公认,后一种评价虽囿于种种成见而有失偏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共和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伟大历史征程上,我们的确在不少方面落后于先进地区,迄今为止还处在奋力追赶的位置。

封闭的对立面是开放。其实,云南人从不缺少开放的胸襟和走出去的勇气。早在2000多年前,当中原百姓祖祖辈辈还靠着一方水土讨生活的时候,云南的先民们就开始走出大山,迈出了通向外部世界的脚步,足迹延伸至我国西藏及印度、尼泊尔乃至更远的地方。那些镌刻在云南千山万壑中的一个个清晰的马蹄印,那些回荡在岁月深处的清脆马铃声,无不记录着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的开拓历程。茶马古道音尘绝,而今迈步从头越。正如秦光荣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桥头堡战略的提出,历史性地把云南省从对外开放的末梢推向前沿——这是一次重要而宝贵的历史机遇,为云南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后来居上提供了强大引擎,古老而美丽的云岭大地终于迎来了破茧成蝶、再创辉煌的发展良机。

值此重要历史关口,仅有豪情壮志是远远不够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来都充满了艰难险阻。当机遇出现时,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理性规划。

令人欣慰的是,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执政者的冷静和清醒。秦光荣指出,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层次较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仍较突出、科技和人才短板问题没有明显缓解、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凡此种种,皆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中,较之先进地区客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能够看到差距并承认差距,直面困难和挑战,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难能可贵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正是一个执政党走向成熟、值得信赖的标志。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来都不是单行线,靠某个领域的单兵突进,不可能实现持续的良性发展。桥头堡战略大幕拉开,给云南经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如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彩云之南的生态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党代会工作报告已经交上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生态立省和文化兴省的既定方针并未动摇,而且有了更进一步的、更为详尽和具体的实施计划;此外,推进法治云南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教兴滇、人才强省等等一系列战略部署,都写了执政党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相信这些理性而又富有远见卓识的规划,可以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最为突出、最振奋人心的亮点,是明确提出,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比2011年增加一倍以上。这“两个倍增”是民生福祉最直观的体现,与此相关的还有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的全面推进。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这样的执政理念下,云南人民将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党代会会期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却为云南今后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段指明了发展和前进方向。这是一声嘹亮的号角,云岭大地已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由此我们可以期待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世人在提起云南时,不仅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还会说,这是一个富裕的地方,一个开放文明的地方,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一个人人享有幸福、尊严的人间天堂。(云南日报首席评论员 姚文晖)

早日实现富民强滇夙愿 省第九次党代会隆重开幕,秦光荣作题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全文近2万字,凝结着云南5年来全体人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份报告将是指导云南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充盈开拓之气。字里行间,不墨守成规,报告要求“坚持立足云南、着眼全局,以宏大的气魄谋划云南改革发展。眼界绘宏图,魄力铸伟业”。在划时代的发展机遇面前,云南“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高远的视野、更加卓越的胆识,敢于摆脱束缚、推倒围墙、打破框框,自觉把云南发展放到全国和全球总体格局中定位,放在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中谋划,以国际视野、科学精神、战略思维认识云南、建设云南、发展云南”。报告中,“四个翻番”、“两个倍增”、“滇企出境”、“央企入滇”、“森林云南”、“兴边富民”、“一圈一带六群七廊”、“八出省四出境铁路网”、“七出省四出境公路网”、“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等关键词,构成了云南波澜壮阔的大发展格局。

报告释放进取之心。“开放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是现代文明的显著标志”。报告要求“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胆创造沿边开放新奇迹”。一个“新奇迹”,云南的进取之心表露无遗。“必须善于学习借鉴沿海地区敢闯敢试的开放经验,克服眼界不宽、固守本土的封闭观念,摒弃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狭隘思想,解决重招商轻服务的突出问题,消除制约和影响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为加快桥头堡建设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报告不回避在大开放中的思想问题,提出在“八大”领域实现突破,实乃治本之举。

报告建树创新之意。虽然省委领导之前在不同场合,对云南的定位和发展有过精彩阐述,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或者新名词首次出现在省党代会的报告中,还是让人欣喜,高屋建瓴如“城镇上山”、“兴产业”、“大兴敬商重商之风”等。细微处如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让尝尽干旱之苦的云南增加抵抗力。而“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步伐”、“打破行政区划约束”和“沿边开放经济带”等战略思路,同样是首次写进省党代会报告,为滇中城市群、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及滇西北、滇西南“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指明了方向,上升为全省意志,提供强力的政策支持。

报告立足务实之为。本次党代会的报告,不仅引领方向,还出现了一些操作性、指导性极强的工作任务安排,诸如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推动央企入滇和有实力的民企入滇,加快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培育近10户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实施园区升级工程,提高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实施产业集群打造工程,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增强配套能力,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其中涉及多项任务指标,这在过去的党代会报告中极为罕见,显示出决策者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报告展露亲民之范。增收是民生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安、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福„„未来5年,云南将在增收、就业、保障、教育、健康等方面全力发力,“坚持富民优先,千方百计增进广大人民的幸福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富民为先”、“把兴边先富民、强滇先富民、富省先富民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让各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对百姓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也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作出回应,要求“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加大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力度,保障各族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报告践行庄严之诺。“办好云南的事情,关键在党”。秦光荣用了近3000字的篇幅,着重阐述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普通民众来说,这是一份庄严的承诺。针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基层基础薄弱、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极腐败等6类问题,承诺在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继续强化。报告要求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研读、解析报告,新意迭出,让人信心倍增。云南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为指针,把“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为4000多万人共同的奋斗目标,未来5年的图景,清晰夺目。

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就在眼前!(云南日报)

记者观察:差距·责任

差距,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大家议论的热词,背后却透着深深的思考。代表们从报告中读出了鼓舞人心的信息,也读出了其中的凝重。几乎每一位代表,都深切地感受到这份差距,关注着这份差距。从他们目光的凝注中,传递出一种忧患意识,更传递出他们的责任意识。

“放眼周边省区,原来跟云南发展条件相当的或不如云南的,现在都在赶超云南。所以跨越发展确实是对今后整个发展方式的定位,不快则慢,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排位会逐年下降。”

“云南的GDP排位在全国靠后,落后了。云南如果不跨越发展,不要说赶上全国,保住现有排位都不可能。只有坚持跨越发展,才能缩小云南与全国的差距。”

“听了报告,最深切的感受是,过去这5年,自己和自己比较,很自豪;横向比,应该看到我们的差距,云南人再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了,我们已经落后了。”

“如何谋划好今后5年的发展,是这次党代会最重要的话题和任务。面前是一个美好的宏伟蓝图,但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任务繁重艰巨,感觉到压力和挑战。我们和西部省份、邻近省份相比,差距在拉大,形势不容乐观。” 在省级机关代表的讨论中,记者明显感受到,“面对差距,云南必须跨越发展。”已成为代表们的共识。怎么跨越发展,代表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话语中透露出代表们对云南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明天负责的坚决态度和正面能量。(云南日报 记者 吴清泉)

万众一心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伴随激越的鼓点,满载丰收的硕果,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大会。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围绕主题畅所欲言,集中精力共谋未来。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热烈庄重、民主团结、求真务实、昂扬向上的浓郁氛围,展现出良好的会风和新的气象。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凝心聚力、与时俱进的大会。大会高度评价秦光荣同志代表八届省委所作的报告,认为报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5年的成绩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云南基本省情、现实省情和发展省情,对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既体现中央精神,又切合云南实际,凝炼了全省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智慧,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很多新突破,充分体现了省委的战略思维和远见卓识。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九届省委和省纪委,代表了全省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引领未来发展的好报告,众望所归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是大会取得的两大成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描绘了宏伟蓝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未来5年,是我省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顺应全省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以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奋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努力奋斗。

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必须牢牢把握桥头堡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提升了云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云南的区位优势,拓展了云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学习沿海地区的开放经验,克服两眼向内、固守本土的封闭观念,摒弃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狭隘思想,着力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以宏大气魄构建云南对外开放新格局,大胆创造沿边开放新奇迹,谱写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

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必须抓住跨越发展这个关键。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是我们的基本省情,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是我们的现实省情,潜力巨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是我们的发展省情。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才能提升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只有坚持和谐发展这个保障,才能营造安定团结的生动局面;只有坚持跨越发展这个关键,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难,尽快缩小与全国的差距。要坚持好字当头、快字当先,能快则快、好中求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点的跨越发展新路子。

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关键在党。我们要针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基层基础薄弱、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消极腐败等问题,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着力强化奋起直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篇6:奏响跨越发展最强音

———我县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快进侧记

提前两个月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年外贸出口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268.7亿元、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43.8亿元,分别增长19%、25.1%;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9.93亿元,增长12.9%;完成工业投资166.74亿元,增长20.4%……2014年,滨海县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幅一直居全市前三,发展质效显著提升,“稳”的基础更扎实,“进”的趋势更明显。

这是一个新速度,既不是过去高增长的速度,也不是当下普遍的下行速度,而是一个较快的、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是一个适应新常态的新速度。

去年,我县积极顺应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牢固确立以项目扩投入、调结构、促转型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会战竞赛的主战场,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和“载体建设年”活动,加快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打牢基础。“项目建设呈量质并进之势,有力地促进了结构调整。”县委书记李逸浩说。

重大项目如潮涌

隆冬的滨海,寒意凛然,而鏖战正酣的项目推进场面,却让人深切感受到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穿行于滨海大地,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马不停蹄的项目建设者……一处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汇集成滨海跨越赶超的大潮。

重大项目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我县把重大项目突破作为“弯道超越、跨越发展、洼地崛起”的着力点和主抓手,全力以赴促进增量扩张,为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

项目的产生,离不开招商引资的导入。成立6个产业招商分局、38个招商小分队,围绕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密集区、外资密集区、央企密集区、能源石化产业密集区,开展驻点招商、敲门招商。创办“滨海招商网”,采取网上招商、代理招商、以商引商等形式,全年开展境内外系列招商活动16次,收集亿元以上有价值项目信息400条以上。注重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瞄准行业50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上下游产品或配套生产经营企业和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新批外资项目6个,其中投资1亿元美元以上项目3个,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实行项目会审制度,评估重大项目的质量、收益、环境影响。建立项目档案制,开发项目考核信息管理系统,突出新上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投产达效项目考核导向,每季度严格奖惩兑现。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580.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8个;跟踪洽谈亿元以上项目34个,协议总投资621.7亿元,其中投资2亿瑞士法郎的馨瑞香原料、1亿美元的东周东盈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领导们每次来到企业,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企业还有什么困难’,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县委、县政府将全力解决企业建设中的困难,为企业做好服务。’”科利新材料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企业的快速投产离不开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要把企业做大做强。”

服务项目和企业,关键要将机制执行到位。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和重大问题专题协调制度。设立“三重”项目审批代办窗口,统一受理申请。需要委托代办的,由窗口免费代理,实行项目咨询、完善资料以及代办相关证照手续等全程代理服务。“三重”项

目以及其他重大重点项目一律实行“快速通道”审批模式,推行“快速审批、联合办理、特事特办、及时会办、跟踪督办”的无障碍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取消、精减行政权力事项64项,缩短行政审批事项承诺时限168项,全面推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费制”,实行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容缺预审和涉企重大行政处罚报备制。办理审批事项的企业普遍反映,新的审批运行方式有效提高了效率,实现了服务的优质高效。

每月召开项目联席推进会,双月举办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活动,每季度召开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成果汇报会,每半年开展一次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强有力地组织推进体系,保障了重大项目连续突破。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协议总投资391.1亿元,计划投资101.4亿元,完成投资139.6亿元,占计划137.7%;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151.5亿元。

大项目时代,书写崛起传奇。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撬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支点,引领着滨海华丽转身。

新特产业走进春天里

流体装备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火炬滨海流体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成为继国家火炬滨海新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滨海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后,我县获得的第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坐拥新医药、新材料、流体装备三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我县新常态下产业转型迎来“春花烂漫时”。

加快发展是基础,促进转型是导向。我县着力在发展中推进转型,在转型中实现发展,更大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轻、新”方向迈进,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推进特色产业向产业链的终端、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构筑长远发展竞争优势,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化工向新医药、新材料的转型,从分散布局向集中发展的转型,从单一产业发展到产业链模式的转型,甚至传统薄弱行业也依靠技改在转型中盘活。

吉华公司原来利税较低,而且事故频发,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老大难企业。在我县致力推进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该公司认识到企业发展的优势在于资源利用的反复循环,只有把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项流程,改造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双向乃至无限循环流程,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环境代价最低化。该公司以此为主线,引进技术、改进工艺、改造设备。经过不懈努力,该公司不仅厂容厂貌大变样,而且转型成效越来越明显。每年通过资源减量化、循环化、再利用可增加效益上千万元,并凭借打造的生产经营循环体系,成为全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去年实现销售近20亿元,税收超2亿元,取得历史性突破。

吉华公司的嬗变是我县促进企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围绕培植重点,以更高标准实施“一三五”工程、培植大企业(集团),实现企业转型速度换挡、质量提档。推动企业合作重组,实现“腾笼换凤”。引导企业股改上市,实现做大做强。加强创新企业培育,鼓励企业与服务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设备抵扣增值税增幅达26.9%,列全市第一。企业用电需求增加,电力新装和增容列全市前3名。80个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入48亿元,重组企业20家。列入市重点培育的5家大企业(集团)实现开票销售58.4亿元,增长39.3%;全年新申报规上企业30家,规模企业增长面保持在64%以上,位列7个县市之首;开票销售超亿元、入库税收超千万元工业企业分别达74家、22家。

“我们将项目作为企业未来发展、上市的主体,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节能环保装备生产和研发基地。”节能环保整装设备项目投资人、深圳捷晶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代超说,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用地100亩,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主要为各类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与节能环保项目一样,光大环保、东江环保、瑞曼迪斯等一批环境服务型企业的出现,有效提升了我县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水平。

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绿色增长极。我县坚持高端导向和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发展增量与生态建设容量互为促动、环境质量指标与绿色经济份额同步提升,形成产业与生态同行、经济与环境共进的新形态,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建成苏北生态产业集聚区和全省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慢不得也等不起。新医药产业实现销售51.2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81.9亿元,增幅达21.9%、37.6%,一批绿色产业担当新“火车头”。

一城烟云惊雷动,满川风雨看潮生。新特产业的发展壮大,正源源不断为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新活力。争当新特产业基地县,如今的滨海已形成重大实体项目汇聚的产业长廊。

载体建设风生水起

在工业经济崛起进程中,园区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工业园、沿海工业园累计完成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15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开票销售总额的90%以上。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4亿元,同比增长21.8%;沿海工业园完成规上工业入库税收7.36亿元,自营出口总额2.3亿美元……2014年,我县园区载体建设蹄疾步稳,为实现经济新跨越提供了保证。

做强载体,打造平台。我县坚持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布局规划统筹编制,进一步提升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和产业的集聚度、融合度,促进项目集中、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园区资源承接、功能支撑、合作窗口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激发主阵地效应。工业园新签约产业化项目4个,其中投资5亿元项目1个,超威电源、森风汽车城等“三重”项目加速建设,庆海石油机械、诺森机械等8个项目投产。沿海工业园新开工项目10个,新竣工项目10个,重组企业10家。增强园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工业园“四大服务平台”,推进“四园一带”产业布局;加快沿海工业园“五大服务平台”以及综合生活服务区建设。

紧扣“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承载能力基本具备、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的目标,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4平方公里医药产业园建设启动,总投入8亿元的海港大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紧推进,正式落户我县的艾滋病治疗药物制剂、药用辅料及药物制剂、抗类风湿性药物制剂3个成品药项目,以及1个医药产业研究院项目,填补了滨海成品药生产和研发领域的空白。我县紧抓与深圳市南山区合作共建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加快打造3平方公里南山产业园,南山智汇园等重大项目顺利落户,与深圳市南山区的项目、人才和科技合作日渐深入。韩资产业园建设正在组织筹建。镇区民营创业园建设风生水起,助推全民创业。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37个,新建标准厂房54万平方米,建成省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3个和一批创业示范基地。

“成功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滨海)分中心、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滨海绿色医药化工研究院挂牌成立,获批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谈及创新型载体搭建,沿海工业园负责人如数家珍。

工业园创新成果吸引眼球:万恒公司新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被授予省重点研发机构,铸钢件阀门工程技术中心通过省级标准验收;海源公司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滨杰棉业获批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国家级平台。

各类国家级、省级品牌创建力度加大。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江苏名牌产品3个;吉尔多肽一举获得国家药品生产许可证,吉华H-酸技术改造项目获批国家工信部工业清洁生产应用示范项目。

上一篇:房地产冬日送温暖下一篇:双八镇中心学校2016--2017写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