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学申请

2024-05-10

法国大学申请(通用6篇)

篇1:法国大学申请

法国公立大学本来就免学费,只收少量注册费,大概200€左右一年

所谓公立,就是申请奖学金,但是法国很少提供奖学金给外国学生,即使提供,基本上也仅提供给博士毕业。

建议你自己DIY留学,步骤如下,希望帮到你:

1,找中介;

1)学法语—→2)找中介—→3)办理护照—→4)参加TEF或TCF考试—→5)CELA评估—→6)大使馆签证。

2,自己DIY;

1)学法语—→2)公证材料—→3)申请大学—→4)拿到3证—→5)办理护照—→6)参加TEF或TCF考试—→7)CELA评估—→8)大使馆签证。

1、公证材料

您需要到户口所在地或工作所在地(出示工作证明)的公证处去办理一式两份的学历公证和出生公证。此两份公证书属公证处正常业务范围,国际认可。(均须译成法文附注于后);

学历公证:公证您毕业的学校、最高学历、毕业时间、专业名称以及毕业证书号;

出生公证:公证您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点、国籍以及父母姓名。

2、申请大学

将您的公证材料、书写一份申请表以及校方必要的预注册金额一同寄往您心仪的法国大学秘书处(注:一般个人申请难以得到大学专业通知书)。

此申请表必须有以下必要内容: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国内的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另外还要写明您在法国期间的进修专业计划、费用安排计划、在法国欲滞留年限、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等。

这份材料寄出后,若得到校方认可,则最快2周时间您可以收到大学的预入学通知书,这份材料是办签证时必备的!

3、预学法语

目前法国驻华大使馆规定办理留学手续必须在国内预学至少500学时以上(上海则可能要1000学时),而此500学时的证明则是由TEF考试中心颁发。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还要参加等级考试,这要视法语培训中心及使领馆的规定。

(注:在国内学上500学时的法语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就签证来说会更加顺利;另一方面,当到达法国之后,倘对法语一无所知,不论对学习和生活都将造成极大的障碍,反之则将有利于缩短在法学习法语的期限,就极大地争取到了时间。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则尽可能把法语学得更好,不能为急着留法而不顾一切客观因素。)

4、办理护照

办理护照相对来说简单些,目前国内公安部门已大大放宽了公民出国的审查限制。您只要将入学证明、公证材料、户口簿、银行存款证明(视当地公安机关规定),以及填写好申请表格递交到户口所在地的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即可。

当然,此期间可能需要到派出所政审、核实。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还需要到省教委留学中心领取审批材料。这主要是考查大学毕业生在国内的工作服务年限(按规定国家统招硕士3年、本科5年、专科2年;计划内、外的委培生、自费生、定向生均无服务年限限制)。若未满服务年限,则要偿还国家培养费用(硕士3000/年、本科2000/年、专科1500/年,视各省份具体情况而定)。另外省教委还要求提供国安局的国家安全教育证明书及银行资金担保证明(此证明可与办护照的证明同)。

材料备齐后,一般公安机关可在一周之内办完护照。

5、参加TEF考试

这是据法国驻华大使馆规定必须参加的法语水平测试。每年均有三至四次的考试机会,一般会安排在6月份、8月份、9月份和12月份。

TEF考试由巴黎主管机构负责命题、阅卷。成绩在交卷之后的2周左右公布;合格分数线视当次考试的平均水平而定。TEF考试是具国际性质的正规考试,相对来说比较严格。由笔试和听力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考语法和阅读。计分方式为:每空1分,计450分;对加一分,错倒扣一分,不答题则不加不扣分。总分累积再乘以2得出最终成绩。(注:如果TEF成绩仅作为签证证明则能考到平均分左右就行了,当然成绩越高自然签证就越顺利。)

6、签证

签证是最为关键的一关,一切努力成败也就在此了。为了成功拿到签证,事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先在各地域使领馆领取申请表,内容大致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留法目的、所学专业、留法年限、国内工作状况、经济来源等。

然后须在文化处审查。这是关键一步,一般签证官会问些简单对话(当然可能会有中方翻译),主要看您的材料是否齐全以及TEF成绩如何。(注:材料可能大家都能备齐,您的最理想优势就在于TEF成绩,所以在国内努力学好法语是很有必要的!)

签证必备的材料大致包括:

大学入学通知书(仅有语言学校录取通知书还不足)、法国住房担保书;出生公证、学历公证(备法文翻译);

身份证、护照;

本人银行存款证明(10万元人民币,美金、人民币均可,此存款在获签证之后即可取出自用);

大学毕业证书原件;

TEF成绩(由使领馆提供备案);

个人笔述申请材料(法文),包括留学专业、留学年限、回国打算等;

以上原件的复印件各一份。

赴法留学申请签证应递交的材料

1、一般性文件

a)普通护照复印件;

b)黄色的签证申请表并贴好或装订好照片,不要忘记在表上签名和写填表日期; c)资金证明:

在中国的资金证明:银行存款证明,相当于10万元人民币的数额。(此费用一般拿到签证后可取出,因为将存款证明原件退还给中国银行就可以解冻资金,随意取出了);

如果财源是由在法国的人员担保,则由担保人签字的承担费用的保证,及其身份证件的复印件(身份证或护照或居留证)。

证明在法国的地址(电费或电话费收据)。

d)居住证明:

住房提供者签字的证明和他的身份证件复印件(身份证或护照)和在法国的地址证明(如电费或电话费的收据)。

如果学生年龄不满18岁,要出示家长同意的公证书(详情向签证处询问)。

e)身份证明书(户口或身份证)。

2、和学习有关的材料

a)如用法文教学:法语水平测试(至少500小时的法语培训)。参加TEF考试,以成绩作凭证。根据所选择的专业对法语水平的要求不同,也可能要求出示法国语言培训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b)如用英文教学:英语水平证明(录取学校要求的证明的复印件或TOEFL 500 分)。

留学签证资格评估表。

中国大学的录取证明并附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单(交两份复印件,原件将退还)。

最高学历证书(交两份复印件,原件将退还)。

法国大学的注册证明或有条件的预注册证明,要注明学习的性质和学制时间及欲攻读的学位(交两份复印件,原件将退还,例如:预注册经济学专业,将攻读学士学位)。

学习计划阐述:申请人应在一封经本人签字的“求学信”中用法文或英文阐述赴法留学的原因,已受教育与在法专业学习之间、以及将来回到中国后的就业计划之间的联系。随信须附法文或英文的简历。

注意:

须提交所有材料的原件,所有材料应译成法文或英文(公证书),原件将退回给申请者。

签证申请材料包括:除原件外,要有两套完全相同的材料,每套中要包括一份表格和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签证处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其它补充材料。

全部材料备齐递交后同样有被拒签的可能。

出入境注意事项:

出入境的过程相当简单快捷。一般是在机场的海关验证通道审查,如无重大嫌疑,一般都可顺利通过。在验证之前要先填写出境卡,按表格内容要求如实填写完后,交给检查官即可。一般会向出境人员提出简单问题,一切大可轻松应对。整个过程大概5-10分钟即可结束。具体海关出入境要求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外对于国际航班行李托运的限制问题,一般按机票上的最大托运重量标示。但随身携带的行李包裹则无明确限制。通常情况下和国内航班类似,在体积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只要能通过安检就行了,不会对其重量进行严格控制。因此出境人员可将密度大且无危险性物品随身携带,而将密度小以及安检限制的行李随机托运。

进入法国后急需办理的手续:

1.首先在校方预定好的寓所进行住宿登记;

2.办理正式入学注册;

3.在银行开户(兑换现金)、领信用卡、支票簿;

4.办理一年保险;

5.办理一年长期居留(需要的材料大致包括:公证书、护照、法国银行存款证明、保险证明、入学证明等的复印件样本);

6.体检;

7.申请房补。

留学法国的几个误区

对于留学法国,人们通常在认识上有几点误区:

1.法国大学是免学费的。

法国留学费用比美、英、澳都低,但不表示它完全是免费的。学语言肯定是要花钱的,商科学校、技术类学校都要付学费,从1万到10万法郎不等。法国的“大学”免学费——University类的,法语叫Universite,但这些大学只有不到百所,而且这些学校要求法语水平很高,专业背景要很优秀,对中国学生来说,申请难度比较大。还有一些精英大学可以免学费,但中国学生能够申请的很少。

2.国内所学专业不理想,到法国留学可以转个更理想的专业。

很多人认为在国内学的专业不够好,或与国际接轨不够,留学时想换个更理想的专业。但是一般正规的学校是不会接受学生转专业的。比如,在国内学金融本科,到国外转法律硕士,这是很困难的,除非你愿意从本科一年级重新学起。转专业应该选择与原专业相近的,并提供相关材料证明你在新选专业方面的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掏了钱,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去读。国外的好学校是不会接受这种观念的。有一些不很正规的学校或私立学校会接受这种学生,但这些学校的文凭的可信度、认同度往往不是很高。选择学校有个基本原则:要求高的,学校可能好一些,学费也可能低一点;要求低的,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招的,往往学校不会太好,但学费很高。

3.申请英语授课的学校和专业就可以不学法语。

到法国留学,学法语是必不可少的。英语在法国很多城市不受欢迎,这是老生常谈了,法国人为他们的语言自豪。在法国说英语,有部分人是不欢迎你的。你可以用英语学习,但生活法语关要过。你的法语越好,你在法国的费用会越低。

4.国家承认的文凭就是国家级文凭。

法国高校文凭分国家级文凭、校级

篇2:法国大学申请

法国大学申请前首先要了解法国文化,良好的法语水平、对法国文化背景的积累以及明晰的学习计划是目前法国大学衡量“好学生”的三大要素。只要他们在国内学业成绩出色,我们不在乎他们原来的专业。但法国大学申请法语入门较难,无法突击,所以学生必须早做准备。

法国大学申请准备要充分,预备去法留学的学生在大二时就应该对未来有明确的计划,开始加强语言水平;大三时确定专业和学校,例如是读研究型硕士还是职业型硕士,学管理又是哪个行业的管理等等。法国大学申请学生若花足够时间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签证也会相对容易。反之,那些随便挑学校和专业的学生,签证确实不容易。他透露,前不久就有一位学生因选择机构管理专业,却不知道其就业方向是监狱管理,结果导致拒签。

篇3:法国大学治理模式探析

法国大学历史之久远堪称世界之最。虽然诞生于12 世纪初的巴黎大学略晚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 但其创立的以教授治校为基本特点的大学模式被后来多数大学所沿袭, 其历史意义尤为重大。正因为其历史悠久, 保守势力便无比强大。文艺复兴之后, 法国大学本应挟精神变革与工业革命之势迅猛发展, 然而在法国大革命期间, 资产阶级的国民公会却认为大学被贵族习气所玷污, 于1793 年9 月15 日颁布一项法令, 宣布取消大学, 导致法国百余年无大学。直至1896 年, 法国大学建制才得以恢复。

长期以来, 法国政府不断尝试大学改革, 但鲜有成功, 基本原因在于大学的抵制。追溯法国大学现代化改革之路, 真正成功的大学改革不过有三:一是拿破仑于1806 年创立的帝国大学;二是1896年7 月10 日颁布的大学法;三是1968 年“五月学潮”之后制定的高等教育法。[1]

拿破仑创立的帝国大学并非真正意义的大学, 而是统领全部教育的国家管理机构。其管辖的高等教育仅仅是重建的大学中的学院, 而非大学, 但却奠定了法国中央集权的高等教育体制———不仅是管理体制的中央集权, 而且同时还有以大学科划分的学院的行会式学术集权体制。

1896 年《大学法》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法国在普法战争惨败的教训中, 认识到大学在培养经济、工业、军事人才, 保证法国强大的重要作用。该法参照德国的高等教育, 将各个学院融于大学之中, 同时在大学中发展科学研究。

1968 年的《高等教育指导法》, 亦称《富尔法》, 以当时法国总理为名。当时, “五月学潮”刚刚平息, 法国的议员们惊恐未定, 破天荒地以无人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这一高等教育法。该法设置了“教学与科研单位” (UER) 以取代原先各自独立的学院, 并允许大学的教师、行政人员和大学生等所有成员可以通过其代表参与大学的管理, 少数教授直接决策的特权不复存在。

这三次高等教育改革之所以成功, 政治因素起了决定作用。第一次在于拿破仑的个人政治强势;第二次迫于战争的失败;第三次由于学生运动的冲击。政治势力超越了大学的保守势力, 虽然改革获得了成功, 但很难实现全面的改革。法国大学的中央集权体制依然束缚着大学的真正自治, 单一学科的学院壁垒并未真正打破, 民主参与的背后实际掌控学术权力的仍然是教授。

二、法国大学治理的基本模式

法国大学改革的历史遗产赋予了法国大学治理的特殊性, 但判定法国大学治理的模式类型并非易事。西方学者大体归纳了以下几种大学治理模式:[2]

学院式 (collégial) , 亦称同行式、同僚式。学院式治理, 即是同行的集体决策, 同时要求决策的规范性, 不是一致同意, 便是求得妥协。其基本特征是大学教授, 即学术同行们共同掌握学术权力, 而不必顾忌外部领导权力。

官僚式 (bureaucratique) , 即科层式。源于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理论, 强调一种基于合法理性的权力, 组织结构严密, 下级服从上级, 每个职员各负其责。

政治式 (politique) 。当学院之间出现利益纷争时, 利用外部声誉获得内部竞争力的筹码。

有组织的无政府式 (anarchie organisée) 。组织内部缺乏整体协调, 任务目标多种多样, 技术手段纷纭复杂, 人员参与漂浮不定。

垃圾桶式 (poubelle) 。由有组织的无政府式而引申, 决策出自于问题与解决方式的偶然相遇之中, 当一个问题得以解决, 这个解决方式便被掷入垃圾桶内。再遇到问题时, 继续尝试寻找解决方式, 问题解决后, 仍弃置于垃圾桶内。如此循环, 无序, 无理性。

企业式或创业式 (entrepreneuriale) 。克拉克创立国家、市场和学术寡头的协调三角形学说之后, 又提出创业型大学的概念, 主张大学在国家紧缩公共预算时, 应当采取企业式的灵活经营方式, 密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促进科研开发与增值, 以期获得多重资源。

面对如此众多的治理模式假设, 如何确定法国大学治理模式的类型呢?大学经常被认为是“有组织的无政府”。根据一些美国学者的界定, “有组织的无政府”有三个衡量标准:无确定的参照目标、无清晰的技术手段、无固定的参与人员。[3]一般来说, 大学主要承担教学与科研两大使命。

法国以中央集权制著称于世。一般认为, 法国教育体制也是一种中央集权制。事实上, 法国在19世纪初所建立的教育集权体制, 不仅包括由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与督导系统, 而且其统揽学区教育大权的教育总长只对中央负责, 而不受地方行政长官的约束, 从而形成一种独立于其他行政的管理系统。

鲜为人知的是法国大学系统中还存在另一种中央集权体制。帝国大学创立之初, 便建立了与帝国大学首脑的大总管并列的“公共教育委员会” (Conseil de l'instruction publique) 。这一委员会的成员虽由权力部门任命, 但均是大学学者, 并代表各自的学科。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管理教师的任职资格、录用与工资待遇、教授职位的设置等。

公共教育委员会的管理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 每个学科可以确定自己的管理模式, 制定自己独特的规则。这些管理模式与规则可以凌驾于大学与学院之上, 不同学科所接受的是来自于委员会的学科委员的垂直领导。

这样, 法国高等教育自拿破仑集权体制以来, 实际存在两个并存的管理体制, 或者说“两个中央”:一个是行政体制, 负责经费的拨付和学校规范;一个是行会体制, 决定着教师的职业和教学。

在法国大学内部, 大学校长的权力相对有限。直至1968 年法国《高等教育指导法》颁布之前, 学院院长 (doyen) 在法国大学中实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普罗斯特 (A. Prost) 指出, “在过去的组织机构中, 大学不过是学院的组合, 真正的权力属于学院院长。在院长之下, 各学科系所或其他组织形式毫无真正的权力, 没有任何预算可供管理。院长之上, 作为国家官员的学区总长 (recteur) 主持大学委员会, 只是发挥着大学代表的标志性作用”。[4]

学院院长在教授同行中选举产生, 不仅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 而且还有重大的实际权力:主持制定预算、实施预算的内部分配、组织教学、决定人员录用等。然而, 学院院长的权力又不是独断专行的, 学院的决策过程完全是学院式的, 每个教授都有参与决策的机会, 决策的结果或是共识或是妥协。

1968 年的《高等教育指导法》打破了法国大学中教授一统天下的治理结构。法律规定的“参与”原则, 不仅允许学校的所有成员可以通过其代表对大学工作提出意见, 而且还规定须有校外各界代表的介入, 以使大学与社会保持联系。

1984 年的高教法———《萨瓦里法》, 沿袭了关于大学决策的“参与”原则, 规定了行政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其中教师和研究人员占40%~50%, 校外人士占20%~30%, 学生代表占20%~25%, 行政与服务人员占10%~15%, 总数为30~60 人。

新的高教法的另一项重要规定是大学还可以接受地方政府的拨款和与企业、地方和国家签订合同。1968 年之前, 法国大学实际上是学院的集合, 学院院长把握着实权。从某种意义上说, 法国大学就是“学院共和国”, 全国性的院长联席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大学校长委员会。1968 年的《高等教育指导法》虽然在法律上打破了学院的相互分割体制, 但是大学管理上的学院痕迹依然清晰。例如, 巴黎第一大学的强势学科是法学、经济学和人文科学。不仅大学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由3 个学科的代表人员平分秋色, 大学校长也是3 个学科的代表轮流坐庄。而大学要与国家签订4 年发展合同, 就必须由校长挂帅, 以一个声音同教育部协商。可以说, 大学与国家的契约是法国大学在现代化管理的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纵观法国大学的治理模式, 基本上是一种学院式治理。这种治理模式除了具有同行决策的一般意义, 在法国更具有以学院或学科为单位的治理模式的特殊意义。这种治理模式虽然有效地保证了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 但却可能造成大学决策的缓慢与闭塞, 并限制了大学规模的扩大。

进入21 世纪, 法国大学的治理模式面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严峻挑战, 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建立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对法国大学产生的影响极大。2007 年8 月10 日, 法国颁布了《大学自由与责任法》 (Loi relative aux libertés et responsabilitésdes universités) 。该法首先致力于提高大学治理的效率, 赋予行政委员会更大的权力, 并将其成员数量缩减为20 人至30 人, 其中教师及研究人员占8~14 人, 校外人士占7~8 人, 学生代表占2~3 人, 行政与服务人员占3~5 人。委员会中教师与研究人员仍保持了较大比例, 但增加了校外人士的比例, 缩小了学生的比例。对于校外人士, 该法特别注明至少有一位企业经理和一位地方政府负责人, 目的是保证大学与社会的强有力联系。

大学校长的选举程序也有所变化, 校长不再是由行政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委员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大会选举产生, 而只由行政委员会成员的选举产生。任期由5 年变为4年, 但可连任。校长资格不必一定具有法国国籍, 也不限于本校人员, 但必须是教授、研究员、讲师或身份相当的人员。校长的权力也有所加强, 他可以录用合同制的教学、科研和行政人员, 包括录用外籍教师, 合同制人员的工资可以突破公职人员工资额度限制。除个别竞聘录用的人员, 校长可以否定任何其认为不当的职位。校长还可以根据个人业绩颁发奖金。

教师的录用审查不再由专业委员会承担, 而由遴选委员会取而代之。之前的专业委员会任期3年, 60%~70%的成员为本校选举的学者, 其中教授与讲师数量相等, 30%~40%的成员为由校长任命的校外专家。专业委员会负责审查每个申请者的学术背景与成果, 并为每个竞聘的岗位向行政委员会提交最多5 位候选人名单, 并排序。行政委员会再将几名候选人报送高等教育部长审定。

遴选委员会仅仅为某个岗位人员的录用而设, 其成员经校长提名由行政委员会任命, 至少半数为校外人士。遴选委员会将其遴选名单及排序上报行政委员会, 但行政委员会有权另行排序, 然后报高等教育部长审批。然而, 大学校长对任何录用都有否决权。

大学行政委员会的精简和大学校长权力的加强必将导致大学权力的集中化和学院权力的弱化, 大学内部治理的冲突在所难免。

三、法国大学治理的现状分析

自2007 年8 月法国颁布旨在强化大学校长及行政委员会的《大学自由与责任法》以来, 人们对其实施状况知之甚少。一份题为《大学自由、责任与中心化》的调查报告, [5]提供了法国3 所大学实施新法5 年来的治理状况的良好素材。根据这份报告, 我们来分析3 所大学 (分别用A、B、C表示) 治理中校长及其团队同基层学术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

在大学A设置了两个领导班子, 曰“小领导圈”和“大领导圈”。小领导圈组成为校长、秘书长、校长办公室主任、财务主任和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大领导圈再加上副秘书长和另外两个法定委员会的副主席。大学决策先在两个圈子内准备, 然后提交大学领导委员会讨论, 必要时经由全体行政主管和院系主任全体会议决定。这样的决策程序提高了大学治理的效率, 减少了可能争论不休的麻烦。一位领导圈成员坦诚地说, “ (在领导委员会上) 人员太多, 过于程式化, 人们不能随心所愿地自由表达, 甚至总有人反对你。而在领导圈内, 人们可以深入讨论问题”。[6]

当涉及全校的重大问题时, 也需要全校人员参与, 但决策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例如, 在制定10 年战略规划时, 校长首先准备一份基础文件, 然后征求全校人员意见。通过研讨会、学校领导委员会等阶段讨论, 最后由行政委员会通过决定。

大学B也有类似的校长委员会, 组成人员为校长、副校长、秘书长和人力资源部主任。校长委员会之外还设立了另外两个校级委员会:校部委员会和战略指导委员会。前者负责预警分析, 后者负责发展战略。一位实验室负责人认为, 现在是校长委员会决定重大事项。院领导虽然重要, 也代表教师说话, 但自大学自由与责任法以来, 他们不能控制权力和新校长。过去各院系像欧盟各国围绕在欧洲旗帜下, 现在是总部发布指令, 地方遵照执行。

大学C组建了大学办公室, 成员有校长、校长办公室主任、秘书长、财务主管以及各副校长。副校长和秘书长在其分工的领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大学办公室每周定期开会, 校长报告其近期活动和未来安排, 每个成员也都报告其工作状况, 做到互相知晓所作所为。对于每项决策, 办公室成员尽可能形成“统一战线”, 以便在大学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辩论上获得通过。一位成员充分评价校长的作用, 他说校长极少独自决策, 而是鼓励所有成员畅所欲言。他通常单独会见大学办公室的成员, 有时引起小小猜测, 因为人们不知道个别谈话的内容, 但校长一般会信守在集体会议上的承诺。

每个月大学办公室还召开吸收各院系主任参加的扩大会议, 主要是征求基层对学校的意见和反映基层的问题。

在大学C有一种特别现象, 行政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对校长决策并无异议, 但却对《大学自由与责任法》和国家的大学政策持批评态度。

仅从这3 所大学的情况看, 法国大学治理的中心化倾向已十分明显, 核心决策层规模缩小, 虽然没有严格的等级性, 但其成员大部分由校长选定, 而不是由学者同行选举产生, 这样便或多或少开始背离大学的学院式治理的传统。

法国大学治理中心化的同时, 便是院系自主权的式微。大学A的一位行政负责人指出, 之前, 学校的任何决策都不能不听取学院院长的意见, 校长也经常向学院院长询问是否存在某种意见冲突。现在, 时过境迁, 学院院长的政治权重已不如以往。学院院长曾经是预算的第二审核者, 他有预算的签字权, 而现在预算的唯一审核者是校长。大学B的一位学院院长也表示, 他不再具有科研预算的签字权, 所能管辖的只有行政和教学。

在大学A和B, 虽然校领导规律性地召开院系负责人的会议, 但这些会议都不是决策之处。大学B的院系负责人都体会到, 需要同校长处好关系, 否则便难以开展工作。

大学C的校领导则以比较平和的方式同院系负责人协商, 然后再做决策。但有时也令院系负责人不快。例如, 一位院长说, 校长约谈他们经常有副校长和秘书长等人陪同, 话题也有些泛。即便写信详细说明涉及的问题, 但答复他的不是校长, 而是主管此问题的副校长。

大学的治理有时与校长的个人特点相关。大学C的前校长对培训和研究单位 (UFR) 这一层级的机构设置颇有微词, 认为其增加值等于零, 不仅不是鼓动的机器, 反而是阻碍的机器。现任校长则认为培训和研究单位是有意义的中间机构, 并同培训和研究单位主任加强了联系。

仅在法国这3 所大学范围, 院系负责人普遍感到其决策影响力在丧失, 其责任范围在缩小, 甚至有可能成为简单的行政人员和管理者。这一问题也可能在法国大学普遍存在, 即大学决策的效率在提高, 但大学组织的精神受到伤害。其实, 任何改革都可能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当权力过于分散时, 人们希望权力集中;而当权力中心化时, 必将影响基层的自主与积极性。

四、法国大学治理的未来走向

2007 年8 月10 日的《大学自由与责任法》简化了大学校长的选举程序, 扩大了校长和行政委员会的权力, 使大学治理模式变得非常集中化, 损害了长期实施的学院式治理。自此法颁布之后, 反对声不断。最典型的事例是2012 年5 月巴黎第八大学一批教授联名抗议大学校长“权力的滥用”, [7]起因是校长违反程序强行通过一项决议。

2012 年5 月, 随着法国政府更迭, 《大学自由与责任法》被新法取而代之已成定局。2012 年7 月11 日, 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长日娜维耶芙·菲奥拉佐 (Geneviève Fioraso) 任命了由男、女各10 名成员构成的指导委员会, 负责高等教育与研究的全国座谈会的筹划与运行。指导委员会的主任为西努斯 (Fran觭oise Barré Sinoussi) 女士, 她是巴斯德研究院的教授, 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 其他成员多为大学教授或经济与管理界的专家。

2012 年7 月至11 月, 指导委员会召集了百余场国家教育与科研机构的听证会, 然后将基本情况汇总为一份综合信息, 用于各地区展开讨论, 各地区讨论的情况形成报告, 再反馈到指导委员会。至11 月超过2 万相关人员参与讨论, 共提交1, 600份意见书, 指导委员会根据讨论的结果, 草拟了121 项建议, 并于11 月26~27 日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600 名各界人士在法兰西学院举行研讨会, 形成最终报告, 上报高等教育与研究部。

高等教育与研究部则参照高等教育与研究的全国座谈会指导委员会提交的报告, 拟就高等教育与研究法草案, 于3 月20 日提交部际委员会审议。2013 年7 月3 日和7 月10 日, 法国参议院和国民议会分别讨论并通过了《高等教育与研究法》草案。

2013 年7 月22 日, 《高等教育与研究法》 (Loirelative à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à la recherche) 正式颁布。新法律的核心思想是赋予大学自主权, 使大学更有效率, 更具有学院式治理的民主。所谓效率, 就是大学及其委员会应当能够作出其重大决策。所谓学院式治理, 则基于高等教育和科研的进步依赖于教师、管理人员和大学生全体的共同努力。

根据规定, 大学行政委员会成员的总人数为24~36 人。其中教师占研究人员占8~16 人, 校外人士占8 人, 学生代表占4或6 人, 行政与服务人员占4 或6 人。行政委员会的总人数比2007 年的法律规定略有增加, 主要是增加了大学生和行政人员的比例, 进一步体现了民主与协商的精神。

“学术委员会” (Conseil Académique) 将成为大学真正的负责教学与研究的决策与咨询机构。这一委员会由分别选举产生的“培训与大学生活委员会” (commission de la formation et de la vie universitaire) 和 “ 科研委员会” (commission de larecherche) 构成。关于审议教师与研究员的职称与晋级, 由学术委员会的具有教师与研究员身份的成员构成的缩小的委员会负责。学术委员会还可以根据需要创建其他委员会, 如校园生活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建立将有利于大学行政委员会专注于指导学校发展战略。

根据新的法律规定, 大学校长由行政委员会中成员的绝对多数, 在教师及研究员、教授或讲师及其他相当身份的人员中选举产生。候选人不限国籍, 也不限合作者或受邀者, 任期为4 年, 可连任一届。校长的权力比2007 年的法律规定有所限制。削减校长的权力实际上是法国大学治理模式的回归, 正如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长日娜维耶芙·菲奥拉佐所言, “应当重新引入学院式治理, 这才是大学的精神。校长作为经营人, 根本行不通”。[8]

但在大学校长的候选资格上似乎比上一届政府走得更远。前法律要求校外人士必须在校长选举之前被任命为行政委员会成员, 新法律则允许校外人士直接竞选校长。因此有人说, 前任高教部长不敢做的事, 现任高教部长做了。这与法国大学校长为“同行选出的佼佼者”的传统相违背。

《高等教育与研究法》按照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长的说法, 不是一部多余的法, 也不是一部过分的法, 更不是一部无用的法, 而是一部指导未来的法。它提出了在2020 年将大学生数量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它是一部标志变革的法, 它将回归对话与信任;它是一部打通高教系统的法, 它将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密切联系, 共同面对未来挑战;它还是向社会开放的法, 它将高等教育与科研同经济、社会、文化系统密切联结, 培育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然而, 实现这部法律的目标并非易事。现任政府总是批评前任政府的无能, 比如高教部长特别指出, 在以前实施的“大学生成功”计划中, 投入经费7.3 亿, 反而在3 年间使学士文凭获得者的比例减少, 从37.5%降至33%。在法国青年失业率高达25%的今天, 法国政府追求平等和实现大学生成功目标的压力尤其重大, 也考验着法国大学治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Musselin.Les universités d’Edgar Faureànos jours[EB/0L].http:/www.asmp.fr/travaux/communications/2009/musselin.htm.2013-04-06.

[2]Lucia Granget.Modèles et Réalités Incertaines de l’Université, Communication et Organisation[EB/0L].http://www.communicationorganisation.revues.org/3469.2013-06-08.

[3]Cohen M.D., March J.G.et Olsen J.P.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7 (1) , pp.1~25, in Christine Musselin, Les Universités sont-elles des Anarchies Organisées?http://www.u-picardie.fr/labo/curapp/revues/root/40/christine_musselin.pdf_4a0932f91c648/christine_musselin.pdf.2013-10-05.

[4]Antoine Prost.Education, Sociétéet Politiques, Une histoire de l’Enseignement en France, de 1945ànos Jours.Paris:Seuil, 1992.136~137.

[5][6]ChristineMusselin.Liberté, Responsabilitéet Centralisation des Universités[EB/0L].http://cso.edu/upload/dossiers/Rapport_Liberte Responsabilite CentralisationUniversites_2012.pdf.2013-04-06.

[7]Ayest.Abus de Pouvoir:les dérives de la Gouvernance des Universités Depuis la LRU[EB/0L].http://www.lemonde.fr/idees/article/2012/05/14/abus-de-pouvoir-les-derives-delagouvernance-des-universites-depuis-la-lru_1700808_3232.html.2013-09-10.

篇4:在法国租房可申请补贴等

在法国,哪怕是私立学校的宿舍,条件也不算好,要忍受公共厕所,有些宿舍连冲凉房也是公用的。对于爱干净的人来说,确实不太方便。政府投建的专门提供给学生租用的宿舍(俗称“大学城”)也是一样,厕所、冲凉房和厨房都是公用的,胜在租金比较便宜。

大多数留学生会选择自己在外租房子住,因为法国有租房补贴,而且情侣或夫妻去申请房补会比较高。“当时我和女朋友租的是一室一厅的公寓,有独立洗手间和厨房,面积是32平米,每月租金600欧元左右。而我们能够申请到280欧元左右的房屋补贴,实际只需付320欧元就可以了。”留学生小李说,600欧元可以满足每月两个人衣食住行的全部开销,比起住学校宿舍、吃学校包餐要划算得多。省出来的钱都够旅游了。

自己租房子的话,如果租住宅,未必有全套家电;如果租公寓,价格会略高,但家电齐全。在法国,基本上租不到有空调的房子,除了公寓外,网络、电视也都要自己去电信运营商处办理。

学校里的中国留学生往往集中租住在同一栋公寓里,会餐活动很多。学生们经常一起去超市买菜,一起下厨。吃火锅是最常组织的饭局。住在一起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考试复习期间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科目,例如有人擅长法律,就负责给大家讲解法律课的要点,猜考题。大家互相帮助,所以中国留学生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的。

英国的飞机票价有时便宜过火车

曾经在英国留学5年的小梁发现,英国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是不同的,而留学生根据个人的经济情况和生活方式,出入也会很大。一般来说,伦敦及英国南部的生活费较高,而英国北部、北爱尔兰、威尔士及曼彻斯特地区的生活费相对较低。由于竞争激烈,飞机票价有时比火车票还便宜。可选择欧美嘉旅行社购买,它是英国所有航空公司的指定代理。

留学购汇留意限制令

很多家长认为换汇换得越多越好,毕竟孩子独自出远门,多点钱傍身总归安心点。事实上,无论兑换哪个国家的货币,首先先要注意当地外汇管理局对于一次性换汇额上限的规定。

浦发银行专家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办理出国留学换汇,年度总额有个标准要求。购汇金额在年度总额标准内,凭本人身份证明向银行申报用途后即可办理。如超过这个数额,要到当地外管局审批,获准后,持相关证明才可购汇。

另外,留学人员携带外汇现金的上限是5000美元。也就是说,留学生若在中国换汇,出国时随身不能携带超过等值5000美元的外币现钞出境。

除了注意换汇的限额要求外,去银行换汇前,个人材料一定要带齐。如第一学年要带齐因私护照、有效签证、写明姓名的正式录取通知书、收费通知书及翻译件、户口本、身份证。第二学年要带本年度收费通知、商业学年或学期的缴费证明、本人委托书、学生证、因私护照及有效签证复印件、本人或代办人身份证户口本等等。最后,别忘记携带一些零钱出境,因为当地居民普遍使用小面额货币,使用大钞会遇到找不开的尴尬局面。

加拿大省钱要靠大冰箱+大采购

加拿大的教育以严谨著称,融合了英国教育的一丝不苟和美国教育的灵活,教育水平为世界所认可。此外,由于加拿大欢迎留学生毕业后留加工作,移民政策也很宽松,对不少家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曾在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读研3年、工作1年的李芸介绍,由于地广人稀,在加拿大买菜等并不方便,所以每次去超市都要大采购,以免浪费车资。

在加拿大,所有的家庭都有一个特别大的储物房和数个特别大的冰柜。加拿大国土面积比中国还大,人口则只有3300多万,仅为中国的1/39左右,所以街区之间距离特别远,街区与超市的距离也很远。而且,尽管人们购物一般都在超市里解决,但是超市的东西其实并不便宜,除非打特价。

加拿大超市不同的东西会选择不同时间做特价,所以选择特价时购买就会很合算。李芸住在寄宿家庭时,他们家有个杂物房,一打开全是厕纸—————加拿大的厕纸特别贵,所以一到打特价时,房东就会买很多很多回来,堆满了整个杂物房。食物也是如此。有时候超市里火鸡打特价,价格可能只有平时的五成,房东一次性就买上三四只大火鸡,拿回家扔到冰柜里。火鸡很大一只,所以冰箱也要够大才行。

英国打工年收入达8万

作为热门的留学国家,英国制定了针对留学生的较为完善的打工政策。例如16岁以上可以打工,18岁以下每周打工时间不得超过10小时,18岁以上不超过20小时。寒暑假无限制。留学生在英国打工期间还可享受除药费外的医疗全额保险。

在英国打工是需要交税的。假期里,每周打工超过20小时,需交20%的税。因此,留学生在找到兼职工作后,需要及时向当地的相关机构申请英国国家社会保险号,用于统计打工者的收入总额,以作为纳税的依据。

英国打工最低工资约为每小时6英镑,约合60元人民币。兼职工作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工作是与学生服务相关的,比如图书馆、助教、学生餐厅等。校外工作大多是超市收银、商店销售、餐厅服务等。艺术类的工资相对较高,如弹钢琴的时薪20-30英镑;博士生给教授当助教的机会较多,而硕士生就要少一些,助教的时薪一般在10英镑左右。留学生一般的年收入为6000-8000英镑,约合6万-8万元人民币,靠打工可以解决一半的生活费。

在北美、欧洲可做房车出租旅游项目

据加拿大《星星生活报》报道,旅行房车在北美和欧洲已经是人们休闲旅游甚至生活中的一部分。房车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旅行、打猎、钓鱼等休闲活动。美国的家庭房车拥有率大概是9%—10%,因此可以做房车旅游项目。韩国曾经专门举办了国际露营大会,德国年产自行式房车12000辆,拖挂式20000多辆。欧洲的趋势是年轻人开始热衷房车旅游项目。在美国,每年新房车零售额90亿美元。在最近的5年中,新车销售140多万辆,到2008年底,美国有房车820万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同时可配合房车旅游做停靠式营地和综合型营地生意。停靠式营地一般能做到提供简单的房车补给,如房车生活用电、上下水、排污等,这类营地仅是作为人们旅程中的补给、短暂休息的场所。综合型营地地理位置优越,本身就拥有怡人的景色或是建在湖边、海岸、风景名胜区内,所以,人气很旺。营地内所有的停车区域及夜间所有的步行道都有足够的照明, 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及消防设备。营地内不仅有房车住宿、帐篷区域,餐厅饮食、商店超市,还有休闲区,设置野餐桌椅和烧烤工具。更大型的还可以设置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场所、钓鱼池、小型医疗站、应急通讯设备、办公设施等。

篇5:法国大学个人留学申请书

▼▼更多申请书相关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法国大学个人留学申请书

Dear _,

In China as in the _, one can easily give up the career of a language teacher to become a lawyer or a businessman. I, however, gave up a promising legal and business career to become a language teacher, but I have never regretted it. In fact, the more I teach, the more committed I am to teaching. But not just teaching. Having battled with China’s traditional mode of teaching for several years, I now would like to help improve teaching in China by introducing new and more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into the country. For that, I would like to pursue an advanced degree in education in your country.

Now an English teacher at the training center of the China National Container Corporation, I graduated in 1995 from the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 Beijing, where I majored in business law. At this highly respected higher-learning institution, I received broad training that was both rigorous and vigorous. After four years of undergraduate studies, the strong logic inherent in law translated into strong logic in my thinking.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I attained in the law program, I boast the kind of intellectual maturity that would help me whatever I do. But law was never my first choice for a profession.

Starting from my high school days, I always dreamed of becoming a teacher. In the second year of high school, we once had to write an essay on the topic “what do you want to do when you grow up”. I proudly wrote, “I want to be a teacher!” But my parents shattered my dream by insisting that I pursue another profession. My father, an engineer with a Ph. D. degree, and my mother, a university teacher of English, had their reasons. Chinese teachers, particularly those teaching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levels, are poorly paid and begrudgingly respected. Being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in the world, I acceded to their wishes when I was choosing my major for the university.

But my passion for teaching was not to be stifled forever. Giver any opportunity, it would burst out. Upon graduation with an LL. B. Degree, I first took up the position of a supervisor with the China National Container Corporation in charge of its Overseas Sales Department. As the job entailed frequent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 persisted in improving my English proficiency by attending various training courses and learning it on my own. My command of the foreign tongue became so good that, after about one year, I began to teach it to my colleagues on a full-time basis at the company’s training center. After a huge detour, my career finally got back on track.

What makes teaching so enjoyable to me is that it is a learning experience. I enjoy it the most when my students ask difficult questions, particularly questions that I have to think long and hard to answer. I also enjoy posing questions to students, but my questions are never intended to intimidate the students or even test their knowledge but rather designed to stimulate their minds. In the constant exchange of questions and answers, students and teachers improve themselves alike to the credit of the old Chinese saying: To teach is to learn. In my three years of teaching, I really have learned a great deal.

One of the things I have learned is the ability to not only deal with but also strike an accord with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My students at the training center are all adults accomplished in a variety of roles and professions. In most cases, they are older than I am. While I stand as their equals, I have served as their mentors and role models the same way as most teachers do their students. By so doing, I have won their trust and confidence in what I teach, which has helped to make my teaching powerful and effective.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my teaching skills, I started in October to teach English and other subjects at the primary school I attended when I was a child. As the children I teach are at the age when I studied here, I am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their needs and appreciative of their potential. Together with other teachers, I designed various training programs in calligraphy, art, writing, mental calculation, and English, programs that combine learning with entertainment. The kids n my class are now learning more and faster thanks to the fun they find everyday in my programs.

Entertainment is, however, by no means just a ploy I use to sweeten the bitter pill of learning for the children, but rather has its own intrinsic value. While kids can hardly learn well without being able to have fun, the lack of fun hurts more than the kids’ ability to learn. It can impair the kids’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to an extent that no amount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drab teaching force-feeds into them can make up. Entertainment is therefore part and parcel of what we teachers have to provide to children if we are to help them grow up into productiv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The way I see entertainment,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end in education.

As China’s education is oriented overwhelmingly towards helping kids pass exams, entertainment is about the least on the mind of an average teacher or principal. In the rush to produce super kids as measured by the grades out of exams,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lost all too often. The curriculum is limited to subjects covered by mandatory exams. Students are seldom encouraged to come up with original ideas.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kept at a minimum in the classroom. The teachers compete to heap homework on the students, as do the parents. While everybody is tired to death, few kids get armed with the ability to take initiatives or solve real-world problems. It is high time that fresh approaches were brought in.

One of the ways to make a change to the Chinese classroom is to utilize new technologies and media of teaching. School authorities in China, as those elsewhere, increasing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ization, and many of the better-off schools in China are already stacked with state-of-the-art computers. But reports say only a tiny fraction of those computers are adequately utilized. The situation with other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and media is no better. They are either absent from the school sitting or vastly under-used. Few Chinese teachers have acquired the know-how or the drive to make use of these modern facilities.

I therefore would like to pursue first a master’s degree and then a Ph. D. degree i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the use of modern educational facilities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advanced in the world. Judging by the information I have culled from your, website I think your institution is an American leader in the research and studies of this field. I am anxious to study under the seasoned guidance of your distinguished faculty. I hope that, after I complete my advanced training in your program, I can be a much more effective teacher in China, one that sets an example for all other Chinese teachers.

Yours sincerely,

xuexila

法国留学注意事项

1、不要急于出国

有些同学大四快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决定出国留学,有些同学考研失败了决定出国留学,还有些同学看到自己周边好朋友去留学自己也想去留学,或者只是看到了一张照片,听到了一首歌就决定出国留学了。对于这些同学,我建议不要急于出国。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法国留学的情况,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去法国留学。其次留学前的准备是一个漫长而又重要的过程,要好好学语言,要充分了解学校和专业,申请要求,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建设,给以后在法国的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2、不要害怕

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不要害怕。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应付。首先要敞开自己,法国的学校和各种社团都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交朋友的机会,积极加入学生社团,参加同学间的聚会,只要我们友好地面对他人,融入当地的生活没有那么难。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老师,同学,邻居,大家都是很善良的哦。留学是对我们的一种人生考验,同时也是一种财富,一定要勇敢面对。

3、不要扎中国人堆

随着法国留学饿中国人越来越多,网络业越来越发达。很多同学们在留法前就已经找到了很多中国朋友,为自己的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切忌的是不要每天都和中国人呆在一起哦。有些同学会在语言学校读两年甚至更多法语都达不到B2或者C1的水平,甚至巴黎华人街有一些中餐馆的员工来法国十几年了只会讲几句法语,就是这些人因为到了法国之后一直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每天讲中文,法语得不到提高。我们既然选择离开母语环境,去到法国,就应该珍惜利用宝贵的语言环境,尽量多和法国人交流沟通,去锻炼提高我们的口语,结交国际朋友。

4、不要害怕与外国人交流

去法国留学的学生中,有法语很好的,有法语比较薄弱的,也有英语授课法语水平几乎为零的。但是大多数不能流利地用法语交流,也因此有些同学不敢开口去说。但是一直不说怎么进步呢?其实没有人会因为我们的法语不好而嘲笑我们,相反他们会很友好的帮我们纠正错误,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学到最地道的法语。如果不敢和法国人交流,我们也可以尝试先和其他母语非法语的人交流。总是,我们一定要勇敢地去试着跟别人交流。

5、不要懒散

法国的假期很多,社会福利也好,导致一些法国人确实比较散漫。但是我们不要学习法国人的散漫。尤其是在法国读语言学校和交换项目的同学们,课程较少,压力没有那么大。但是也要清楚自己到法国的目的,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没有课的时候可以去泡图书馆,可以去参加俱乐部,可以去结交新的朋友,假期时候可以去旅游,感受欧洲风情。总之要不要天天宅在家里看剧,要走出去,要充分利用在法国留学的时间,尽量的提升自己。

6、不要急于打工赚钱

法国学生可以合法的打工这一点也吸引了很多同学。有些同学希望通过打工赚钱以减轻生活压力,也有些同学单纯的想要这种体验。但是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一般刚去法国的留学生很容易被骗,找到一些中餐馆的杂活,不合法且工资低的工作。还有很多同学做代购,看似赚钱但是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清楚自己去法国留学的目的,如果只是想做代购就专心的做代购,如果想学习,就应该先好好学习,在专业知识没有稳定之前,打工的事情不要太着急,专业学习好了赚钱机会在后面,三思而后行!

法国留学顺利获签指南

一、材料方面

学生要格外注意自己,在递交材料的时候的真实性,比如说有一些,申请的文件翻译的成绩单实习证,这些材料如果不完整,或是缺乏真实性的话,学生的签证可能会受到延迟,再说的详细一点,就是简历当中的学习和实习段,要和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符,如果公证中学生有改过名字,或者是父母改过名字,都是要在表里面写好的,材料一定要非常清楚,且不能作假,因为递交真实的材料,才是能够获得申签资格的首要条件。

二、语言方面

语言就是法语,学生如果申请该国,自然是法语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至少做一个简单的交谈,这种水平还是有的,因为在签证的时候可能都是会面试,学生需要自己去跟考官谈,关键是自己的动机计划和之后的规划,如果实在法语有限,也可以使用英语,但是无论如何,都是对学生要求外语方面学生能够准备好这个方面,通常如果想学法语达到一个正常交流的水平,大概是500课时,TCF/ETEF成绩达B1-350分。

三、文书方面

大家都知道如果是申请签证,简历、动机信、留学计划、规划书,这里面无非就介绍,来该国留学因为哪些优势,为什么要选择这所院校,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在该国打算留多久,该国学习阶段有几个,该国的学习期间是否能够承担得起费用,如果毕业了之后是打算继续深造或是别的打算,如果就业是在该国还是回到自己国家,这些在动机信里面可能都要讲清楚。因为这些材料必须要有说服力,才能够说服考官,这是成功获签的一个重要点。

四、面试准备方面

篇6:公立大学的法国留学申请条件

公立大学的法国留学申请条件

法国公立大学实习的是免费教育,但是很多留学生对公立大学的法国留学申请条件不太了解。那么公立大学的法国留学申请条件到底是怎样的呢?为此天道留学高级顾问整理出一些关于法国留学申请条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进入法国公立大学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参加专门针对外国学生的入学考试:TCF-DAP。这是法国留学申请条件的必要内容。考试内容只有法语,任何专业的试卷都是一样的,考试内容分为2部分,客观化试题和作文。前者分为3小项,听力、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总分为699分,每一小项的题目均大致由易到难,所以如果你第一道题感到特别容易,不要担心,大胆作答,难题在后面呢,这一部分的题量还是很大的,经常有同学做不完;后者由若干不同题材的命题作文组成,总分20分。从近年的情况来看,达到总分350分,作文12分,基本可以保证有学校录取,当然,法国硕士留学申请条件不同,热门院校分数线会更高,比如巴黎的一些大学的录取线会达到450分/14分。

这项考试面对任何想进入法国公立大学一年和二年级的申请人(还有建筑学校,暂且不述),考前申请人会填报2个学校(必须为相近的专业),考试安排在每年的2月,一个月左右出成绩,如果达到了第一个志愿学校的要求,就可以入学了。反之,你的材料会被转到第二志愿。这里比较类似中国的高考,第二志愿的学校成功率不高。大致在5-6月份,所有招生工作结束,申请人此时可以清楚的知道是否被录取。

参加TCF-DAP考试是法国留学申请条件之一,也是法国留学读研申请学校的必要步骤,希望大家好好准备。

原文地址:

上一篇:小年暖心寄语送闺蜜下一篇:三年级倍的认识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