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场安全管理制度

2024-04-09

灰场安全管理制度(精选4篇)

篇1:灰场安全管理制度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

火力发电, 运行, 管理

摘 要:本文介绍了徐州发电厂灰场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阐述了灰场的日常安全管理、灰场的防洪防汛、环境保护、取灰利用,并就灰场管理中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简要的总结,本文对火力发电厂灰场的运行管理,尤其是灰场的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灰场;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取灰利用 灰场概述

徐州发电厂川里湖灰场现由#1坝灰场和#2坝灰场相连而成,#2坝灰场位于青龙山和小红山之间的簸行山谷地,容积为1050万立方米,#1坝灰场为扩建工程位于青龙山和奶奶山之间的簸形山谷地,容积约为1000万立方米。#1坝分四期逐级加高筑成,现已加高三级。初级坝为堆石透水坝,坝基为淤泥软基,采用袋装砂井处理,子坝三级为高粘土均质坝,利用灰场冲填灰渣作为地基,坝基下设有袋装砂井.盲沟与初级坝及滤层相通。坝顶采用钢排灰管分散排灰方式,#1坝南坝基处,自东向西设有集水截流沟并与排水沟相通。大坝西端的溢洪道作为排水沟事故时备用排水口,事故状态下灰水依山坡自然而下。流入坝前250m内已征土地。#2坝为红土坝,原坝顶现已低于#2灰面,为保证灰场安全运行兼顾环境保护需要。于灰坝北部设置东西主渠堤,灰水通过东西主渠可任意分配至#

1、#2灰场。全灰场共有三处排水口,其中#2坝西头以北150m及东头以北处约80m各有一处,#2坝东头以南约150m处#1灰场内有一处。每个排水口下均设有两道并联2× 500×1000钢筋混凝土排水暗沟,并于#2坝中心以南约80m处与1200×1750钢筋混凝土排水暗沟相连后,排至#1坝外灰水回收泵房缓冲池,回收利用。

全厂共有四台400t/h和四台670t/h锅炉灰渣水通过灰浆泵输送,排人灰水集水池经过排灰水明沟、分配池经灰渠导流人#

1、#2灰场,每年入灰场灰渣量约80余万t。灰场的安全运行管理

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发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但同时也是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灰场的地理环境以及所在生产环节中的地位,灰场的管理比较简单化,容易被忽视,如管理不当,不但灰场的正常储灰要受到影响,而且使周围的天气,水体和土壤受到严重的污染,使灰场附近的农副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受到危害,严重时威胁灰场大坝的安全,造成恶性垮坝和环境污染事故。

2.1灰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1)灰场管理缺乏统筹规划,没有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灰水的排放和取灰随意性很大,对灰场出现的漏水、跑灰现象不及时解决,致使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蒙受危害,国家的资金蒙

受损失;

2)灰场的储灰与取灰利用没有合理的规划,造成储、取灰矛盾突出,灰场功能萎缩;

3)灰场的排水水质超过国家的废水排放标准,而没有采取措施;

4)不注意灰水混合物在灰场内的流向疏导,灰场表面有大片的干灰面露出,容易被风力吹

扬,造成周围环境污染;

5)不能够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灰场内水面积,给坝体和周围环境带来危害隐患;

6)没有制定灰场的日常巡回检查和定期检查制度,围堰、渠道、导流沟,堤坝不注意经常检查维护和保养,堤坝有渗水现象,严重时出现管涌、决口现象,有时甚至要面临灰场中断存

灰;

7)没有切实可行的灰场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2.2 科学规划、认真执行灰场各项检查是灰场安全的重要保障

针对灰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2000年徐州发电厂粉煤灰公司在厂安全环保部的帮助下,多次对灰场及灰场周围区域进行勘察,利用灰场的自然地貌并综合考虑灰场的安全运行和取灰利用等各种因素。将灰场按照不同的功能区域划分为:一滩、二渠、三沟、六区,设置了灰坝沉降观测点和绘制丁灰场示意图,修定了徐州发电厂川里湖灰场运行管理规程,为灰场科学规范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灰场灰坝的安全是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由于灰场管理不善造成垮坝事故的发生,其事故是无法处理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为保证灰场坝体的安全,应将灰场的安全检查和灰坝的维护补强工作作为保证灰场及灰坝安全的主要手段,为此我们制定了灰场检查制度和检查标

准,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安全评价。

2.2.1日常检查

①巡查由灰场大坝主管单位负责,指定有经验的大坝运行专业人员对大坝建筑物、闸门、启闭设备、电源、通讯设施及水流形态和灰场灰坝岸坡等进行巡视、检查;

②频次为经常性(按公司规定),检查结果以表格方式记载;

③异常迹象与变化应详细纪录并及时报告。

2.2.2详查

①详查由厂部负责,每年汛前、讯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冰冻时)对大坝进行详细检查;

②分析观测资料、数据、审阅检查、运行维护纪录等资料档案;

③灰坝各种设施进行全面或专项检查;

④灰坝安全详细报告。

2.2.3定期检查

①主管单位组织运行、设计、施工、科研等有关单位参加,检查频次每五年一次,没有潜在危险、结构完整、有保障的灰场大坝经上级部门同意可减少检查频次,但间隔时间不超过十

年;

②现行规范复查原设计数据方法及安全度,审议施工方法、质量和施工中出现的一些特殊

情况及所带来的影响;

③观测资料分析成果进行全面了解和审查,评定大坝的结构性态和安全状况;

④大坝安全鉴定报告和改进建议。

2.2.4特殊检查(下列情况时应由负责组织特种检查)

①特大洪水或暴风雨,强烈地震或重大事故时;

②非常运用以及遇有紧急情况而迅速调低水位时;

③异常现象对大坝安全有,怀疑时;

④检查范围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严重程度和所担忧的事故后果:

⑤检查后应立即提出大坝安全特种检查报告。

2.3 灰场的防洪防汛是灰场安全的中心工作

灰场的防洪防汛工作是灰场安全生产的中心环节,由于川里湖灰场是典型的山谷型灰场,汛期大量的山水导入灰场内,为防止汛期灰场内水位短时间上升较大,给灰场内的各项设施和灰场灰坝构成威胁,我们制定了严格的“三查”措施,汛前检查:汛前在保证灰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灰场内的水面积,增加灰场蓄洪能力,做好各类事故预想,并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严格检查各项防汛措施的贯彻执行,保证各类抢险物资及设备的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汛期检查:汛期实行专人不间断值班,增加灰场设置检查频率,密切关注灰场坝体,堰体的渗水和异常变化。汛后检查:汛后及时对灰场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总结,并对出现的故障设施进行维护,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并及时落实。

2.4 灰水的有序排放是灰场安全的基础

川里湖灰场原有的排放方式是通过坝前灰管均匀的排放至灰场内,此排放方式可以使灰水混合物的流向与坝体相平行的流人灰场内,坝前灰层能够很快形成,并随着坝前灰位的升高,由坝前逐渐流向灰场内侧各部位,其排放方式无疑是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存在问题有:

①灰场功能单一,无法划分独立的功能区域,灰场内灰的存、取及灰水澄清区域不明,管

理混乱;

②坝前60m干面滩,当灰水改变排放方式后,干燥季节灰面容易形成脱水层.造成大面积

扬尘;

③坝前排水母管,停止灰水排放后,由于灰渣的沉积造成母管堵塞。同时灰场内取灰点由于地方利益相争,采取灰点混乱,直接影响到灰场的安全和管理。

2)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设置灰场中心渠道(东西、南北两条)利用中心渠道任意将灰水导流到灰场任意部位;

②将60m干面滩,由工作区域改变为保留区域,并广植植被;

③将灰场西部区域设置取灰区域,分别设置一、二、三、四、五号取灰点,灰水经中心渠道导流到上述区域,上述区域均可承担灰水的储存、取灰及排放功能,将灰场东部区域设置灰水澄清区,灰水经上述区域后导流到灰水澄清区域达标排放。

通过两年来的治理.灰场焕然一新,进出取灰点车辆井然有序,装载机马达轰鸣.坝前60m干面滩绿意盎然,象一条绿巾系在灰坝前,牢牢的锁住灰尘的肆虐,灰水澄清区域碧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和嬉戏的鸭儿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同时由于灰水调控有序,大大提高了灰场汛

期的安全。灰场的取灰利用

灰场取灰的多少直接制约着灰场的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土地资源日见枯竭,因此,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好土地资源是至关重要的,灰场的工作就是尽量提高灰的取用率和取灰效率,为此我们依据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制定了如下措施:

3.1 灰场取灰原则

3.1.1 调整灰水运行方式为实现边运行储灰、边取用湿灰创造条件;

3.1.2 规划、保持、调整取灰工作区域以实现机械有序流动;

3.1.3 根据灰场湿灰结构特性调整取灰工作面的设置,以实现连续正常的供灰;

3.1.4 建立、修整灰水渠、堰、灰场内道路及取用机械的技术措施以保障取用工作顺利

进行。

3.2 灰场工作区域的设置

3.2.1 灰场取灰区域按功能设置待装区、装运区、补灰区、故障处理区;

3.2.2 位于入口设置待装区宽约6m为待灰车辆停车、移位区域;

3.2.3 装运区与待装区相连,根据装载机数量及现场实际地貌设置长约30m-50m,宽约

20m~30m;

3.2.4 距装运区朝出口方向约80m设补灰整理区域,宽约6m,长度以装运时间、补灰整

理时间内车辆停滞长度确定,通常约80m;

3.2.5 故障区设置于待装区、装运区、补灰区,区域内侧以环线道路组成,贯通出入口,宽约6m。

3.3 灰场取灰的安全保障

3.3.1 取灰区域应尽量远离运行灰场中的水界面,距离不得小于50m,距离坝体不得小于60m,取灰时应随时注意暗沟盖板,取灰层距暗沟盖板最小不得小于lm;

3.3.2 取灰时应由内向外取用,以防雨水积存影响装运;

3.3.3 装运区域呈扇形布开.以利于车辆进出,取灰时应逐渐加深,形成坡度小于15度

为宜;

3.3.4 每次取灰深度一般不大于1.5m,取灰区域最深深度不得大于4.5m。

3.4 灰场的环境保护

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是灰场重点工作,由于灰场位于山区,占地面积较大,灰的取用应经过长时间沥水、取灰面积,人工作业以及灰场管理不善等原因,都能造成灰面脱水扬尘,形成较大的环境污染,解决和完全控制灰场扬尘现象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2000年川里湖灰场多次发生灰面扬尘,引起厂领导重视,近两年了,通过治理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灰场扬尘的发生,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3.4.1 覆水压尘

扬尘现象一般在秋、冻和早春季节,雨水较少,一方面我们根据灰面灰层脱水情况及时进行覆水压尘即在确保灰场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灰水面积,另一方面尽量缩小取灰面积,控制取灰面积不大于3万平方米。

3.4.2 淋水压尘

主要用于取灰面,在持续干燥天气和多风季节,安排专人每天对取灰面进行人工淋水,保

证取灰面不扬尘。

3.4.3 覆盖压尘

在储灰待取区域利用当地芦草进行覆盖,防止灰尘飞扬。

3.4.4 植被压尘

灰面上种植植被是防止灰场扬尘的重要手段,由于灰场内灰面较大,完全依靠人工手段进行压尘工作是无法有效防止灰面扬尘的,因此在干面滩、长期保存的储灰面、灰堰、坝体上进行植被的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灰面的裸露面积,从根本上杜绝灰面扬尘现象的发生,由于灰水中含有碱性氧化物PH值偏高,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酚、氟和苯胺类物质,因此,选种合适的植被才能保证植物在灰面的成活率,另外植被的维护保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近几年我们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做了以下工作:

①收集灰场四周自然生长的草种,种植在坝前60m干面滩内,同时在60m干面滩设置人工

灰堰与灰场工作区相对隔离;

②灰场内灰堰上种植观柳,坡面植草;

③从1995年和1997年先后两次进行灰面大规模种植,共在#2灰场灰面上种植观柳25万余

棵;

④每年春季组织人员撒种补苗,维护灰场环境良性发展;定期将澄清水引入植被区域进行

浇灌;

⑤制定规章制度杜绝一切威胁植被林区及地表植被的现象发生。结束语

通过我们对川里湖灰场的治理改造,灰场的管理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灰场近两年已经形成较好的生态环境,周围群众再也不受飞灰侵扰,我们一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将湿排灰逐渐改为干除灰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联系外部渠道,加大灰场取灰利用,两年来灰场灰面上升始终保持零增长,满足了机组扩建的要求,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收藏 分享

篇2:灰场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贮灰场灰坝的安全管理,防止贮灰场灰坝垮坝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事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灰坝为公司贮灰场灰坝。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第二章 职责

第四条 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是公司灰坝安全管理的监督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制定、修编,并对本办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条

生产技术部是公司灰坝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考核。

第六条 环保分公司是灰坝的维护单位,负责对灰坝进行管理和维护。

第三章 工作内容、程序及要求

第七条 为了更好地维护灰坝安全,环保分公司应制定确保灰坝安全的有效措施和维护巡检制度,落实责任。

第八条 灰坝维护人员在发现灰坝出现安全隐患时,应立即报告生产技术部,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并实施,及时消除灰坝安全隐患。

第九条 一旦发现灰坝垮坝和因此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时,公司应立即启动《灰坝垮坝事故应急预案》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第十条 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应定期监督检查灰坝隐患排查工作,定期委托评价机构对灰坝进行安全性评价,并监督有关单位进行整改,确保灰坝安全。

第十一条 生产技术部应及时组织环保分公司进行大坝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组织整改。一旦接到地震灾害信息预报,应立即根据《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发布预警,预警期间,环保分公司要安排人员实行24小时巡逻,生产技术部应组织购买抢险物资,制定因地震造成灰坝垮坝的应急措施。

第十二条 为了确保灰坝安全,必须定期做好以下监测工作:

(一)坝体位移监测:在贮灰场竣工三年内,可以每月监测一次;竣工三年后,一般情况下,每季度监测一次;在汛期及发生地震等特殊情况下应加强监测。

(二)坝体沉降监测:一般情况下,每季度监测一次;在汛期及发生地震等特殊情况下应加强监测。

(三)浸润线监测:正常情况下,每月测量一次,汛期及发 生地震等特殊情况下,应增加观测次数。根据浸润线监测数据,应及时绘出坝体浸润线。

(四)地下水位变化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应重点监测其变化 幅度及与地表水的联系。系统动态观测时间不少于 1 个水文年,并每月观测一次,雨季应增加观测次数。

(五)蚁穴、兽洞观测: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每年春季、秋季应对大坝蚁穴、兽洞等进行全面检查。第十三条 巡检维护

(一)每天安排专人按巡回检查路线和巡回检查内容进行检查。

(二)巡回检查人员每天要对运行灰格水流走向、蓄水侧坝基坍塌情况详细检查。特别是大风雨天气要注意风浪对坝基的淘涮情况。严重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用草袋子进行护坝,防止事故扩大。对运行灰格蓄水侧用草袋子护坡,护坡用的草袋子要高出水面1.5米以上,防止水对坝基的冲刷。

(三)每天对坝上的除灰管路支墩、柔性接头、管底土料进行详细查看,发现有雨水沟、接头渗漏要及时处理,防止灰管路漏泄冲垮坝堤。

(四)加强雨季汛期对灰坝、斜槽的重点巡视检查,观察竖井、斜井周围有无漩涡,灰坝周围的土沿有无渗水、裂纹、管涌及塌方,发现下雨冲刷出坑洞时要及时进行回填。

(五)当灰坝发现渗水或管涌时,立即找出漏点,用沙袋堵塞,出现管涌时,首先应从坝内找出渗水点,进行封堵,在管涌消失后,查明管涌原因进行彻底处理。

(六)如果灰坝竖井、斜槽的水位高,应组织人员打通排水口,疏通防洪渠,尽快加大排水量。

(七)保持灰坝前50~70米以上干滩运行。坝前淤排灰浆时,进行人工引流并及时排除积水,充分保持坝前干滩。

(八)日常巡检维护时必须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生产技术部,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灰坝安全。日常检查要详细、到位,确保灰坝无缺陷、水位正常、排洪沟畅通无阻,排水设施完好。

第十四条 为了确保灰坝安全,每三年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贮灰场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贮灰场灰坝安全管理制度》元电规章〔2013〕077号相应废止。

第五章 支持性文件

篇3:电厂灰场管理标准

储灰场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保证贮灰场的运行安全和环境保护,特制定本制度。我厂的下列单位 及人员必须通晓本制度:

1、生产厂长、总工、付总工程师

2、安监部长及专业工程师

3、生产部长、环境保护及有关专业工程师

4、检修部、除灰车间

5、值长

6、除灰车间正、付主任、专工、安全员、检修班长

7、灰场、灰渣泵房值班员

二、运行中灰场的检查维护

1、排放指标:

(1)对大气及周围地面:无飞灰污染。

(2)渗透水指标:对地下水体及土壤无污染。

2、巡回检查制度:(1)每班要检查堤坝上排灰管是否漏泄,支架是否正常,灰管出口处有 无冲刷堤坝现象,对泄漏管路应及时报请厂部处理。

(2)每班要检查堤坝外表有无湿片,管涌、坍坡、裂缝、冲刷、风蚀等 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并做处理。

(3)每日应检查溢流井排放情况及灰场水位。(4)灰场有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

(5)灰场的交通道路应畅通,并预备必要的工器具。(6)灰场值班员对灰场运行情况应做好记录。

3、日常管理:

(1)灰管运行中要备用管路,并宜于在坝前排灰。

(2)溢流井周围水深应>500mm,为保证溢流水质合格,要及时堵眼或下闸板。

(3)分层筑坝的灰场,在初级坝运行时,坝前水深可按设计规定控制,但蓄水过程中注意检查坝体有无异常情况。

4、防洪、防汛等应急管理

(1)当灰坝发生险情,威胁坝体安全时,应立即报告上级采取降低水位、增大排量并做好下游安排工作。险情严重时,可停止灰场的运行,以免扩大灾害。

(2)有地震预报时,要考虑及时采取降低水位,扩大滩长度的安全措施,或采取灰场分割轮换运行的措施。

(3)雨季汛期应做好防洪抢险的一切准备,对坝体和排水系统应加强检查,暴风雨期间,值班员应昼夜巡回检查。

(4)灰场运行终期阶段、使用完毕后应覆土造田并保持溢流水系统的完整,还要留有防洪库容及超高的余地。

(5)在洪水到来时,坝顶高于贮灰面按不小于一米控制,以确保安全。

5、贮灰场值班员应受过专门训练,其职责是监视灰场的正常运行和一切设施的完整,调节灰坝前排灰的工况,严格控制并调节灰场水位及溢流水质。

6、监视排水系统,控制运行水位: 初级坝运行终了和子坝运行过程中,坝前 2.5 倍坝高的宽度范围内,水深 应按 0.5 米以下控制,并在一周内使坝前形成新的冲积坡,之后要继续保持水位、稳定三周以上,使在大部分时间中,坝前干滩长度大于坝高的 2.5 倍。要及时调 节排水系统、杜绝跑灰水的污染事故。

7、沉降观测

应定期对坝体作沉降、水平变位观测。

对于已运行稳定的初级坝,每季度测量一次;对于新加高的子坝每隔 15 天测量一次,洪水期隔三天测一次,有异常情况时应增加次。对坝体内外浸润线 的观测每月一次,洪水期、地震后应增加次。

三、绿化、综合利用及环境管理

1、灰场周围要及时绿化造林、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调节径流、以防止 污染、坝坡上植草、禁止放牧。

2、灰场可搞综合利用,要按规划在终期运行的灰场表面实施土地复垦。在灰场采掘和利用时应加强管理。

3、在堤坝外由设计确定的宽度范围内,是堤坝的基础及外延,要加以保护。综合利用要科学、合理,不得影响周围环境。

防止灰场扬尘管理制度

一、总则:

根据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所下发的灰场管理办法,结合我厂实际情 况,为加强灰场管理工作,保证灰坝安全,抑制扬尘,防止重大环境污染,节约用水,控制运行维护费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并且把二十五项反措中的有关内 容落实到实处。

二、运行、维护及管理 1.储灰场的运行管理

1.1 贮灰场内运行干滩的规定:正常情况下要保持坝前干滩长度20米,在汛期和地震预报期要加大干滩长度。

1.2 为防止溢灰。坝内排水竖井周围水深不得低于0.5米(排水竖井与干滩的最近距离要保持150 米以上),否则要及时下落闸板提高水位。

1.3 排水系统需要排水时,有预见的情况下要均衡逐渐下泄,泄水闸板上水位高 度要控制在 4 厘米以内。

1.4 特殊情况下,灰场需要超常规大量排水时,事先要制定好措施并由电厂(公司)下达操作规定。

1.5 保持回收排放水质合格,溢流水的悬浮物指标符合国家GB8978-1996《污水 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

1.6 运行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灰场内的飞灰污染。正常情况下可采取人工导流的措施,特殊情况下可临时增加人工或自动喷水措施来保证。

1.7 对于干灰场要保证喷水碾压设备运行正常,在干灰、干渣排放口要采取抑制 扬尘措施,防止灰场扬尘造成环境污染。2.灰场运行中巡视检查

2.1 贮灰场运行人员白班至少巡视检查 2—3 次,夜班早晚至少各巡视检查一次,并作好记录。

2.2 运行人员每日巡视检查项目如下:

⑴排水竖井运行水位情况或干滩长度是否正常; ⑵检查灰管路是否有漏泄冲坝现象发生;

⑶坝体有无明显沉降、变形、裂缝、滑坡、雨水冲刷等破坏情况或破坏预兆; ⑷检查各排水系统和自流回水系统是否畅通,有无泄漏现象;

⑸检查左、右坝肩各处渗水、坝基坝体渗透水有无明显变化和渗透水有无混浊现象; ⑹土坝坝坡有无渗透湿片或渗透水径流等破坏现象; ⑺左、右坝肩山体有无新的渗透水漏泄或湿片发生; ⑻灰场系统各建(构)筑物是否完好无损;

⑼灰坝的沉降变形、浸润线等观测标志及设施是否完好无损; ⑽有无牲畜等外来破坏坝坡坝体的现象发生。

2.3 上述巡视检查中做好记录,如发现有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电厂主管部门并加 强监视和及时采取措施处理。3 灰场运行中监测

3.1 贮灰场要设专人负责观测工作,并要经过必要的培训,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确保观测质量,满足国家和电力工业测量和设计要求的有关标准的要求。3.2 坝体及浸润线日常监测要求 浸润线观测监测 :

①浸润线观测项目应包括灰场内灰面标高,蓄水标高、干滩长度、坝体内各测压 点水压、下游水位及天气情况。②浸润线在正常运行时,应每月观测一次。地震后发生渗透不正常时,增加测次。测读时每次互测两遍,其差值应不大于 2cm。

③应根据浸润线观测数据,绘出坝体浸润线,同时检查下游坝坡面有无渗漏或湿片。④监测坝下排水棱体渗水量与水质,发现渗水量突然增大或渗透水浑浊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加强监测。

⑤对坝体的沉降位移观测点,应一月测量一次。洪水期、地震后或发现有塌坡等 现象时,应增加测次。依据观测数据,计算坝体沉降量水平位移,当坝体沉降和 位移基本稳定时,可减少测次;发现坝体有裂缝或滑坡预兆等情况,应立即处理。

⑥监视坝坡局部塌方,发现灰管出口冲刷坝坡、灰管泄露冲刷坝体或雨水集中汇流冲刷坝坡等情况,应立即处理。

⑦监视坝前存灰标高,在灰场达到限制灰标高时,必须及时加高或停止使用。灰渣排放监测:

①应保持坝前均匀排放灰渣,并形成干滩。

②当无条件在坝前放灰时,应有相应等导流措施,将灰渣导向坝前沉积并形成干滩。③适时切换放灰管或调整灰管出口位置,使放灰均匀,并避免冲刷坝坡与坡脚。④监视放灰管等排灰通畅,如发现排灰管堵塞或泄漏,应及时处理。排水系统监测:

①必须保持储灰场排水系统通畅,及时排除澄清灰水及洪水,控制灰场水位,使坝前形成设计干滩长度。

②依据气候条件及灰水澄清程度,必须对排水井或其他形式对排水设施堵塞孔口、加叠梁、加盖板、适时调整水位。保持澄清灰水连续排放。③孔口塞子、叠梁、盖板等排水设施部件应齐全完好。

④排水澄清洪水中悬浮物含量应符合现行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

⑤灰场存满,停止使用前,应及时覆盖。山谷灰场及有洪水汇入的灰场应保持完整的排水系统,且应留有符合设计标准的防洪容积。

3.3 贮灰场的全部观测必须作好记录并及时进行观测成果的整理。所用的观测仪 器设备要专用,不得移作它用,并按要求定期进行仪器的检测。

3.4 贮灰场的全部观测成果,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30日前上报北方公司安生部 环保处,年终进行统一汇总上报,每半年、全年总结有关二十五项反事故措施的 工作内容。3.5 灰场运行中遇有特殊情况要随时进行观测并报电厂相关部门。4 贮灰场的维护

4.1 保持排水竖井中周围水面无杂物,如有要及时清理。

4.2 保持灰场内外道路畅通,如有局部塌陷、冲刷等破坏现象要及时清理维护。

4.3 每月对灰管进行检查,水力输灰管路一般长度在 5-25KM,在其转弯、接头、支撑装置等受力点,容易发生磨损、阻塞、断裂等事故,对这些部位应进行重点 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建立记录档案。

4.4 发现灰管路泄漏冲刷坝体等现象要立即与除灰分场联系,停止泄漏管的运行 并向有关领导报告。

4.5 当灰场灰坝发生险情威胁坝体安全时,要立即向当班值长和本单位领导报 告并同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或公司主管领导报告。要采取降低运行水位措施,作好 增加排泄水量后的下游安全工作。险情严重时可停止灰场的运行,以免扩大危害。

4.6 汛期或有地震预报时,预先采取降低运行水位,扩大干滩长度等运行措施。

4.7 洪水期间,对灰场排水系统等应加强检查。暴风雨期间运行值班人员应昼 夜巡视检查,作好防汛抢险的一切准备工作。4.8 灰场防汛物资及工器具必须专用并备用好,不得移作它用。

4.9 特殊情况下的运行和维护措施以及观测项目要求由电厂主管部门或主管领 导根据需要临时确定。

4.10 其他环保事故应及时通报厂主管部门、北方公司。5.灰渣的综合利用:

5.1 加大灰渣的综合利用投资力度,做好项目的可研、环评工作。

5.2 储灰场取灰必须经过厂生产部批准,认真落实方案,保证坝体安全。取灰部门在取灰期间,要派专人看管取灰情况,防止灰水外流,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取灰结束时要及时封堵灰坝,并恢复原状。

三、安全管理及考核

1、安全管理

1.1 电厂应切实加强灰场管理,落实责任制,健全巡视检查、观测记录、请示报 告制度。汛期或地震活跃期火电厂的灰场,要采取低水位运行。加强对灰场的排 水(排洪)系统、坝体浸润线、坝下渗流溢出点的巡视、检查、监测工作,发现 异常立即上报,及时采取措施,严防灰场垮坝造成灾害。

1.2 对影响灰坝安全的缺陷、隐患,应实施永久性的工程措施,优先安排资金,抓紧进行检修、处理。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单位设计,经审批后组织 实施,并确保工程质量。

1.3 加强火电厂的灰坝坝体安全管理。新建大坝应充分考虑大坝的强度和安全性,已建灰坝要对危及大坝安全的缺陷、隐患及时处理和加固。对分区使用的灰 场,必须做好防尘工作。

1.4 新建电厂应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原则。新建电厂应按废水零排放要求设计和建设灰水回水系统。新厂灰水设施投运前必须做灰管压力试验

1.5 应定期对灰坝及其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和隐患及早解决。

1.6 应定期对灰管进行检查,重点是灰管的磨损和接头处、各支撑装置(含支点 及管桥)的状况等,防止管道断裂事故的发生。

1.7 加强对灰水系统运行参数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测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1.8 已建电厂应做到废水集中处理。冲洗水应引入灰水前池,其他废水和无法引 入灰水前池的冲洗水应作到集中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应充分利用,禁止超标废水 外排,对环境造成污染。

1.9 火电厂要定期进行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操作演习,至少 每年两次。

1.10 灰场灰水不均匀水位高于正常水位 0.5 米、扬尘、管涌不能及时处理、环境 污染等均按事故考核。

1.11 对灰场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各单位每年要请有资质的单位出具书面评价 报告存档并报公司安生部备案。2 安全考核

2.1.发电厂灰坝在运行中发生下列不安全情况按生产事故统计考核:

2.1.1 灰坝主坝体跨坝,造成灰水大量溢流、农田淹没或人员、牲畜死亡或其它损失的; 2.1.2 灰坝因地质变化(如地震等)引起裂缝、滑坡等情况未及时发现、及时组 织抢险,造成灰坝决口、或大面积滑坡,使大坝安全性严重降低的。

2.2 发电厂灰坝在运行中发生下列情况按生产一类障碍统计考核:

2.2.1 灰坝出现灰水漫过大坝大量溢流超过2小时,坝体未受到严重损伤的; 2.2.2 灰坝发生管涌,在 4 小时内未发现或未汇报,或未采取封堵措施的; 2.2.3 因管理不善,储灰池未浸水出现干灰,或灰场已满未及时覆盖出现扬灰,造成灰池大量飞灰,引起空气严重污染;

2.2.4 遇有暴风雨未按灰场运行、维护管理规定进行及时检查的; 2.2.5 灰水水位太高,距坝顶小于1000mm;

2.5.6 连续一周未按规定对灰场进行定期测量、检查的;

2.5.7 因储灰场灰管道支点、管桥塌陷,管道失去支撑而断裂、或连接部分断开,弯头磨塌,造成灰水未进入灰池大量外流的;

2.5.8 锅炉化学清洗后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储灰场的。

四、费用管理

要求各发电厂认真做好灰场治理工作,保证灰场的出力及灰坝的安全。每年 10 月份结合灰场的实际状况安排下的治理项目,并会同环保项目报北方公司安全生产部审核。

防止灰场扬尘的措施

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环境安全,防止出现储灰场扬尘问题,特制定本措施:

(1)加强储灰场管理工作,设专人每天对灰场进行巡视检查,保证储灰场的正常运行,防止扬尘事件的发生。

(2)在灰坝上布置灰管道,实现均匀布灰,分格布灰,分格覆土,起到防止扬尘的目的。

(3)对灰场的东坝、南坝边坡进行清灰,将坝外边坡的灰清理到坝内,防止坝外扬尘。(4)对已满的 I 格东南部分进行覆土,保证不发生污染事件。

(5)根据储灰场防洪要求,对格南坝、东坝的排水明渠进行清理,并将南 坝、东坝的地表水引入排水明渠。

(6)为保证灰场的安全运行,方便巡视检查,对灰场道路进行维修。

(7)冬季时,为了保证不发生扬尘,II 格提高运行水位,对 I 格未覆土的灰 层部分准备用清水覆盖,经过冰冻达到固化扬尘的效果。

储灰场安全保护措施

1、为了保护坝体,防止垮坝,不让水冲刷坝体,在北坝前保持干滩长度 20 米。

2、灰场值班员严格遵守灰场管理制度,加强对灰场的巡视检查。

3、检查坝体有无沉降、变形、裂缝、滑坡、雨水冲刷等破坏情况和破坏预兆。

4、灰场浸润线不得超过 0.8 米,在地震、洪水期增加观察坝体次数,并降 低水位。

5、对坝体沉降位移应 1 月观测一次。

6、保持灰场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7、灰场不准有牲畜、动物破坏坝体,不准有重型车辆行驶。

8、在实现均匀布灰时,严禁灰水直接冲刷坝体。

储灰场巡回检查制度

为了随时了解掌握灰场的设备情况,保证储灰场的安全运行,特制定灰场巡 回检查制度。

一、管理人员巡检周期:

1、车间负责灰场专工每日 1 次;

2、车间主任、副主任每周各 1 人次;

3、遇恶劣气候(洪水、地震等)管理人员要随时巡检;

4、发现管道异常或灰浆泵打水异常时随时进行巡检。

二、灰场值班员的巡回检查:

白天至少巡视检查 2—3 次,夜间及早晚各巡视检查一次,并作好记录。

三、灰场值班员每日巡视检查项目:

1、制止非工作人员在灰场内逗留;

2、制止有人在灰场内捞漂珠、游泳、滑冰及在坝体上骑摩托等;

3、检查有无牲畜、动物等破坏坝坡、坝体的现象发生;

4、排水竖井运行水位情况或干滩长度是否正常;

5、检查灰管路是否有漏泄冲坝现象发生;

6、检查坝体有无沉降、变形、裂缝、滑坡、雨水冲刷等破坏情况和破坏预兆;

7、检查截流沟、排水明沟是否畅通,有无入口堵塞和跑灰淤积情况;

8、检查坝基、坝体渗透水有无明显变化和渗透水有无混浊现象;

9、检查土坝坝坡有无渗透湿片或渗透水径流等破坏现象;

10、检查坝内水位高度不能高于 1 米,起风后水浪打坝及时降水保证坝体安全;

11、检查灰场各建(构)筑物是否完好无损;

12、灰场道路每周巡视检查 2 次,发现坑洼不平及时维修;

13、观察灰坝的沉降变形、浸润线等观测标志及设施是否完好无损。

巡视检查要做好记录,如发现有异常情况要逐级报告并加强监视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储灰场防洪、储灰场防洪、防汛措施

1、当遇大雨时,采取降低水位措施,做好增加排泄水量后的安全工作。当 遇险情时,立即向厂部汇报。

2、汛期要预先采取降低水位,扩大干滩长度,竖井周围水深控制在 30 厘米 以下或采取灰场分割轮换运行的措施。

3、雨季汛期应做好防洪抢险的一切准备。对灰场坝体及排水系统加强检查。暴风雨期间值班人员应昼夜巡视检查。

4、灰场防汛物资及工器具必须专用,并备好。不得移作它用。

5、保持流水系统的完整,还要留有一定的防洪库容。

6、雨季认真检查沿线管道、支墩的完好情况。支墩如有冲刷情况。立即进 行加固或填土。

灰场防冻措施

1、灰场 I 格东坝、北坝进行积灰,防止坝体在冬季受冻形成裂缝坝体渗 透。防止垮坝。

2、灰场 II 格东南角进入冬季进行抽水覆冰,控制扬灰。

3、灰场 I 格蓄水标高应控制在 0.4 米范围内,II 格标高应控制在 0.6 米 范围内,以防扬灰。

4、灰场 III 格东坝利用 II 格清灰水进行淹没有灰的地方。

5、为了防止冬季灰管道受冻堵塞、泄漏,在其转弯、接头、支撑装置受 力点及容易发生磨损、阻塞、断裂的地方进行重点检查。每天一次。

6、冬季加强灰场排水系统的检查,以防积冰堵塞,造成对坝体的危害。

7、在冬季加强灰面标高、蓄水标高、干滩长度、坝体各点的水压及天气 情况的变化。

篇4:火电厂储灰场管理制度及措施范文

批准: 审定: 审核: 编制:

二○○九年八月

目 录

1、储灰场管理制度………………………………2

2、防止灰场扬尘管理制度………………………5

3、防止灰场扬尘的措施……………………………14

4、储灰场安全保护措施……………………………15

5、储灰场巡回检查制度…………………………16

6、储灰场防洪、防汛措施…………………………18

7、灰场防冻措施……………………………………19

储灰场管理制度

2、巡回检查制度:

(1)每班要检查堤坝上排灰管是否漏泄,支架是否正常,灰管出口处有无冲刷堤坝现象,对泄漏管路应及时报请厂部处理。

(2)每班要检查堤坝外表有无湿片,管涌、坍坡、裂缝、冲刷、风蚀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并做处理。

(3)每日应检查溢流井排放情况及灰场水位。(5)灰场的交通道路应畅通,并预备必要的工器具。(6)灰场值班员对灰场运行情况应做好记录。

3、日常管理:

(1)灰管运行中要备用管路,并宜于在坝前排灰。

(2)溢流井周围水深应>500mm,为保证溢流水质合格,要及时堵眼或下闸板。

(3)分层筑坝的灰场,在初级坝运行时,坝前水深可按设计规定控制,但蓄水过程中注意检查坝体有无异常情况。

4、防洪、防汛等应急管理

(1)当灰坝发生险情,威胁坝体安全时,应立即报告上级采取降低水位、增大排量并做好下游安排工作。险情严重时,可停止灰场的运行,以免扩大灾害。

(2)有地震预报时,要考虑及时采取降低水位,扩大滩长度的安全措施,或采取灰场分割轮换运行的措施。

(3)雨季汛期应做好防洪抢险的一切准备,对坝体和排水系统应加强检查,暴风雨期间,值班员应昼夜巡回检查。

(4)灰场运行终期阶段、使用完毕后应覆土造田并保持溢流水系统的完 2 整,还要留有防洪库容及超高的余地。

(5)在洪水到来时,坝顶高于贮灰面按不小于一米控制,以确保安全。

5、贮灰场值班员应受过专门训练,其职责是监视灰场的正常运行和一切设施的完整,调节灰坝前排灰的工况,严格控制并调节灰场水位及溢流水质。

6、监视排水系统,控制运行水位:

初级坝运行终了和子坝运行过程中,坝前2.5倍坝高的宽度范围内,水深应按0.5米以下控制,并在一周内使坝前形成新的冲积坡,之后要继续保持水位、稳定三周以上,使在大部分时间中,坝前干滩长度大于坝高的2.5倍。要及时调节排水系统、杜绝跑灰水的污染事故。

7、沉降观测

应定期对坝体作沉降、水平变位观测。

对于已运行稳定的初级坝,每季度测量一次;对于新加高的子坝每隔15天测量一次,洪水期隔三天测一次,有异常情况时应增加次。对坝体内外浸润线的观测每月一次,洪水期、地震后应增加次。

一、绿化、综合利用及环境管理

1、灰场周围要及时绿化造林、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调节径流、以防止污染、坝坡上植草、禁止放牧。

2、灰场可搞综合利用,要按规划在终期运行的灰场表面实施土地复垦。在灰场采掘和利用时应加强管理。

3、在堤坝外由设计确定的宽度范围内,是堤坝的基础及外延,要加以保护。综合利用要科学、合理,不得影响周围环境。

防止灰场扬尘管理制度

一、总则: 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为加强灰场管理工作,保证灰坝安全,抑制扬尘,防止重大环境污染,节约用水,控制运行维护费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运行、维护及管理 1.储灰场的运行管理

1.1贮灰场内运行干滩的规定:正常情况下要保持坝前干滩长度20米,在汛期和地震预报期要加大干滩长度。

1.2 为防止溢灰。坝内排水竖井周围水深不得低于0.5米(排水竖井与干滩的最近距离要保持150米以上),否则要及时下落闸板提高水位。

1.3 排水系统需要排水时,有预见的情况下要均衡逐渐下泄,泄水闸板上水位高度要控制在4厘米以内。

1.4 特殊情况下,灰场需要超常规大量排水时,事先要制定好措施并由电厂(公司)下达操作规定。

1.5 保持回收排放水质合格,溢流水的悬浮物指标符合国家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 规定。

1.6 运行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灰场内的飞灰污染。正常情况下可采取人工导流的措施,特殊情况下可临时增加人工或自动喷水措施来保证。

1.7对于干灰场要保证喷水碾压设备运行正常,在干灰、干渣排放口要采取抑制扬尘措施,防止灰场扬尘造成环境污染。2.灰场运行中巡视检查

2.1 贮灰场运行人员白班至少巡视检查2—3次,夜班早晚至少各巡视检查一次,并作好记录。

2.2 运行人员每日巡视检查项目如下:

⑴排水竖井运行水位情况或干滩长度是否正常; ⑵检查灰管路是否有漏泄冲坝现象发生;

⑶坝体有无明显沉降、变形、裂缝、滑坡、雨水冲刷等破坏情况或破坏预兆; ⑷检查各排水系统和自流回水系统是否畅通,有无泄漏现象;

⑸检查左、右坝肩各处渗水、坝基坝体渗透水有无明显变化和渗透水有无混浊现象;

⑹土坝坝坡有无渗透湿片或渗透水径流等破坏现象; ⑺左、右坝肩山体有无新的渗透水漏泄或湿片发生; ⑻灰场系统各建(构)筑物是否完好无损;

⑼灰坝的沉降变形、浸润线等观测标志及设施是否完好无损; ⑽有无牲畜等外来破坏坝坡坝体的现象发生。

2.3 上述巡视检查中做好记录,如发现有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电厂主管部门并加强监视和及时采取措施处理。3灰场运行中监测

3.1 贮灰场要设专人负责观测工作,并要经过必要的培训,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确保观测质量,满足国家和电力工业测量和设计要求的有关标准的要求。3.2 坝体及浸润线日常监测要求 浸润线观测监测 :

①浸润线观测项目应包括灰场内灰面标高,蓄水标高、干滩长度、坝体内各测压点水压、下游水位及天气情况。

②浸润线在正常运行时,应每月观测一次。地震后发生渗透不正常时,增加测次。测读时每次互测两遍,其差值应不大于2cm。

③应根据浸润线观测数据,绘出坝体浸润线,同时检查下游坝坡面有无渗漏或湿片。

④监测坝下排水棱体渗水量与水质,发现渗水量突然增大或渗透水浑浊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加强监测。

⑤对坝体的沉降位移观测点,应一月测量一次。洪水期、地震后或发现有塌坡等现象时,应增加测次。依据观测数据,计算坝体沉降量水平位移,当坝体沉降和位移基本稳定时,可减少测次;发现坝体有裂缝或滑坡预兆等情况,应立即处理。⑥监视坝坡局部塌方,发现灰管出口冲刷坝坡、灰管泄露冲刷坝体或雨水集中汇流冲刷坝坡等情况,应立即处理。

⑦监视坝前存灰标高,在灰场达到限制灰标高时,必须及时加高或停止使用。灰渣排放监测:

①应保持坝前均匀排放灰渣,并形成干滩。

②当无条件在坝前放灰时,应有相应等导流措施,将灰渣导向坝前沉积并形成干滩。

③适时切换放灰管或调整灰管出口位置,使放灰均匀,并避免冲刷坝坡与坡脚。④监视放灰管等排灰通畅,如发现排灰管堵塞或泄漏,应及时处理。排水系统监测:

①必须保持储灰场排水系统通畅,及时排除澄清灰水及洪水,控制灰场水位,使坝前形成设计干滩长度。

②依据气候条件及灰水澄清程度,必须对排水井或其他形式对排水设施堵塞孔口、加叠梁、加盖板、适时调整水位。保持澄清灰水连续排放。③孔口塞子、叠梁、盖板等排水设施部件应齐全完好。

④排水澄清洪水中悬浮物含量应符合现行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⑤灰场存满,停止使用前,应及时覆盖。山谷灰场及有洪水汇入的灰场应保持完整的排水系统,且应留有符合设计标准的防洪容积。

3.3 贮灰场的全部观测必须作好记录并及时进行观测成果的整理。所用的观测仪器设备要专用,不得移作它用,并按要求定期进行仪器的检测。

3.4 贮灰场的全部观测成果,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30日前上报北方公司安生部 6 环保处,年终进行统一汇总上报,每半年、全年总结有关二十五项反事故措施的工作内容。

3.5 灰场运行中遇有特殊情况要随时进行观测并报电厂相关部门。4 贮灰场的维护

4.1 保持排水竖井中周围水面无杂物,如有要及时清理。

4.2保持灰场内外道路畅通,如有局部塌陷、冲刷等破坏现象要及时清理维护。4.3每月对灰管进行检查,水力输灰管路一般长度在5-25KM,在其转弯、接头、支撑装置等受力点,容易发生磨损、阻塞、断裂等事故,对这些部位应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建立记录档案。

4.4发现灰管路泄漏冲刷坝体等现象要立即与除灰分场联系,停止泄漏管的运行并向有关领导报告。

4.5当灰场灰坝发生险情威胁坝体安全时,要立即向当班值长和本单位领导报告并同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或公司主管领导报告。要采取降低运行水位措施,作好增加排泄水量后的下游安全工作。险情严重时可停止灰场的运行,以免扩大危害。4.6汛期或有地震预报时,预先采取降低运行水位,扩大干滩长度等运行措施。4.7洪水期间,对灰场排水系统等应加强检查。暴风雨期间运行值班人员应昼夜巡视检查,作好防汛抢险的一切准备工作。

4.8灰场防汛物资及工器具必须专用并备用好,不得移作它用。

4.9特殊情况下的运行和维护措施以及观测项目要求由电厂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根据需要临时确定。

4.10其他环保事故应及时通报厂主管部门、北方公司。5.灰渣的综合利用:

5.1加大灰渣的综合利用投资力度,做好项目的可研、环评工作。

5.2储灰场取灰必须经过厂生产部批准,认真落实方案,保证坝体安全。取灰 7 部门在取灰期间,要派专人看管取灰情况,防止灰水外流,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取灰结束时要及时封堵灰坝,并恢复原状。

三、安全管理及考核

1、安全管理

1.1电厂应切实加强灰场管理,落实责任制,健全巡视检查、观测记录、请示报告制度。汛期或地震活跃期火电厂的灰场,要采取低水位运行。加强对灰场的排水(排洪)系统、坝体浸润线、坝下渗流溢出点的巡视、检查、监测工作,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及时采取措施,严防灰场垮坝造成灾害。

1.2对影响灰坝安全的缺陷、隐患,应实施永久性的工程措施,优先安排资金,抓紧进行检修、处理。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单位设计,经审批后组织实施,并确保工程质量。

1.3加强火电厂的灰坝坝体安全管理。新建大坝应充分考虑大坝的强度和安全性,已建灰坝要对危及大坝安全的缺陷、隐患及时处理和加固。对分区使用的灰场,必须做好防尘工作。

1.4新建电厂应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原则。新建电厂应按废水零排放要求设计和建设灰水回水系统。新厂灰水设施投运前必须做灰管压力试验 1.5应定期对灰坝及其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和隐患及早解决。1.6应定期对灰管进行检查,重点是灰管的磨损和接头处、各支撑装置(含支点及管桥)的状况等,防止管道断裂事故的发生。

1.7加强对灰水系统运行参数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测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8已建电厂应做到废水集中处理。冲洗水应引入灰水前池,其他废水和无法引入灰水前池的冲洗水应作到集中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应充分利用,禁止超标废水外排,对环境造成污染。

1.9火电厂要定期进行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操作演习,至少每年两次。

10灰场灰水不均匀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5米、扬尘、管涌不能及时处理、环境污染等均按事故考核。

1.11对灰场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各单位每年要请有资质的单位出具书面评价报告存档并报公司安生部备案。2安全考核

2.1.发电厂灰坝在运行中发生下列不安全情况按生产事故统计考核:

2.1.1灰坝主坝体跨坝,造成灰水大量溢流、农田淹没或人员、牲畜死亡或其它损失的;

2.1.2灰坝因地质变化(如地震等)引起裂缝、滑坡等情况未及时发现、及时组织抢险,造成灰坝决口、或大面积滑坡,使大坝安全性严重降低的。2.2发电厂灰坝在运行中发生下列情况按生产一类障碍统计考核:

2.2.1灰坝出现灰水漫过大坝大量溢流超过2小时,坝体未受到严重损伤的; 2.2.2灰坝发生管涌,在4小时内未发现或未汇报,或未采取封堵措施的; 2.2.3因管理不善,储灰池未浸水出现干灰,或灰场已满未及时覆盖出现扬灰,造成灰池大量飞灰,引起空气严重污染;

2.2.4遇有暴风雨未按灰场运行、维护管理规定进行及时检查的;2.2.5灰水水位太高,距坝顶小于1000mm;

2.5.6连续一周未按规定对灰场进行定期测量、检查的;

2.5.7因储灰场灰管道支点、管桥塌陷,管道失去支撑而断裂、或连接部分断开,弯头磨塌,造成灰水未进入灰池大量外流的;

2.5.8锅炉化学清洗后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储灰场的。

四、费用管理

要求各发电厂认真做好灰场治理工作,保证灰场的出力及灰坝的安全。每年10月份结合灰场的实际状况安排下年度的治理项目,并会同环保项目报北方公司安全生产部审核。

防止灰场扬尘的措施

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环境安全,防止出现储灰场扬尘问题,特制定本措施:

(1)加强储灰场管理工作,设专人每天对灰场进行巡视检查,保证储灰场的正常运行,防止扬尘事件的发生。

(2)在灰坝上布置灰管道,实现均匀布灰,分格布灰,分格覆土,起到防止扬尘的目的。

(3)对灰场边坡进行清灰,将坝外边坡的灰清理到坝内,防止坝外扬尘。(4)对布灰已满的部分进行覆土,保证不发生污染事件。

(5)根据储灰场防洪要求,对排水明渠进行清理,并将地表水引入排水明渠。(6)为保证灰场的安全运行,方便巡视检查,对灰场道路进行维修。(7)冬季时,为了保证不发生扬尘,提高运行水位,对未覆土的灰层部分准备用清水覆盖,经过冰冻达到固化扬尘的效果。

储灰场安全保护措施

1、为了保护坝体,防止垮坝,不让水冲刷坝体,在北坝前保持干滩长度20米。

2、灰场值班员严格遵守灰场管理制度,加强对灰场的巡视检查。

3、检查坝体有无沉降、变形、裂缝、滑坡、雨水冲刷等破坏情况和破坏预 10 兆。

4、灰场浸润线不得超过0.8米,在地震、洪水期增加观察坝体次数,并降低水位。

5、对坝体沉降位移应1月观测一次。

6、保持灰场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7、灰场不准有牲畜、动物破坏坝体,不准有重型车辆行驶。

8、在实现均匀布灰时,严禁灰水直接冲刷坝体。

储灰场巡回检查制度

为了随时了解掌握灰场的设备情况,保证储灰场的安全运行,特制定灰场巡回检查制度。

一、管理人员巡检周期:

1、专人负责管理,并每日巡检1次;

2、遇恶劣气候(洪水、地震等)管理人员要随时巡检;

3、发现管道异常或灰浆泵打水异常时随时进行巡检。

二、灰场值班员的巡回检查:

白天至少巡视检查2—3次,夜间及早晚各巡视检查一次,并作好记录。

三、灰场值班员每日巡视检查项目:

1、制止非工作人员在灰场内逗留;

2、制止有人在灰场内捞漂珠、游泳、滑冰及在坝体上骑摩托等;

3、检查有无牲畜、动物等破坏坝坡、坝体的现象发生;

4、排水竖井运行水位情况或干滩长度是否正常;

5、检查灰管路是否有漏泄冲坝现象发生;

6、检查坝体有无沉降、变形、裂缝、滑坡、雨水冲刷等破坏情况和破坏预兆;

7、检查截流沟、排水明沟是否畅通,有无入口堵塞和跑灰淤积情况;

8、检查坝基、坝体渗透水有无明显变化和渗透水有无混浊现象;

9、检查土坝坝坡有无渗透湿片或渗透水径流等破坏现象;

10、检查坝内水位高度不能高于1米,起风后水浪打坝及时降水保证坝体安全;

11、检查灰场各建(构)筑物是否完好无损;

12、灰场道路每周巡视检查2次,发现坑洼不平及时维修;

13、观察灰坝的沉降变形、浸润线等观测标志及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巡视检查要做好记录,如发现有异常情况要逐级报告并加强监视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储灰场防洪、防汛措施

1、当遇大雨时,采取降低水位措施,做好增加排泄水量后的安全工作。当遇险情时,立即向公司汇报。

2、汛期要预先采取降低水位,扩大干滩长度,竖井周围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下或采取灰场分割轮换运行的措施。

3、雨季汛期应做好防洪抢险的一切准备。对灰场坝体及排水系统加强检查。暴风雨期间值班人员应昼夜巡视检查。

4、灰场防汛物资及工器具必须专用,并备好。不得移作它用。

5、保持流水系统的完整,还要留有一定的防洪库容。

上一篇:急辞职-承诺书下一篇:母鸡下蛋-二年级作文